CN104614779A - 一种多参数电磁法动态监测系统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参数电磁法动态监测系统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14779A
CN104614779A CN201510024077.7A CN201510024077A CN104614779A CN 104614779 A CN104614779 A CN 104614779A CN 201510024077 A CN201510024077 A CN 201510024077A CN 104614779 A CN104614779 A CN 1046147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monitoring system
dynamic monitoring
coal
electromagne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2407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14779B (zh
Inventor
刘志新
岳建华
陆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Priority to CN20151002407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14779B/zh
Publication of CN1046147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147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147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1477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参数电磁法动态监测系统及其方法,包括发射装置、一号电极、二号电极及多通道电磁传感器,发射装置分别与一号电极、二号电极连接,一号电极、二号电极分别设置在采煤工作面的两侧的巷道中;多通道电磁传感器由测量电极和绕制在测量电极上的多匝感应线圈组成,测量电极设置在采煤工作面后方的采空区内。本发明的结构在空间范围有限的采煤矿井下较易布置,装备价格低廉;易于实现一发多收,多道同时测量,生产效率高;在一个发射周期内利用多通道电磁传感器分时段接收多种参数,实现实时动态监测,有效减轻或防止采煤工作面的底板滞后突水的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一种多参数电磁法动态监测系统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矿井电磁法监测技术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参数电磁法动态监测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煤层底板突水是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问题之一,绝大部分底板突水均与断裂构造有关。据调查发现,许多断裂构造突水均存在不同时间尺度的延迟滞后现象,许多突水往往发生在采后一段时间,即滞后出水。滞后出水是矿井生产中经常遇到的特殊水害类型,因具有一定的隐蔽性、突发性,对矿井生产的危害极大。
目前解决矿井水文地质条件成熟的矿井电磁法技术主要有:无线电透视技术、井下直流电测深技术、矿井音频电透视技术、矿井瞬变电磁法等,几种电磁法技术在探查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中各有侧重点:无线电透视技术主要探查煤层内的构造发育情况;井下直流电测深技术主要应用于解决巷道垂向上顶、底板内及迎头前方的局部地质体或特征层位的探测问题,矿井音频电透视技术主要探测工作面内部(两顺槽之间)顶、底板内的含、导水构造,矿井瞬变电磁法主要用于探测工作面内顶底板及掘进前方的含水性。
由于煤层底板隔水层厚度,隐伏断层及裂隙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在工作面回采前某个时刻探测的结果只能反映探测时刻当时的地质情况,存在一定的数据参数探测反馈滞后性,并不能保证回采过程及回采后煤层底板的安全,不能实现对煤层底板及煤矿内部的各个情况参数进行实时动态监测,这都给煤矿开采及安全生产带来巨大的危险性和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参数电磁法动态监测系统及其方法,利用多种参数,实现煤矿中对煤层底板的实时动态监测,减轻煤矿的安全隐患。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参数电磁法动态监测系统,包括发射装置、一号电极、二号电极及多通道电磁传感器,所述发射装置分别与一号电极、二号电极连接,所述一号电极、二号电极分别设置在采煤工作面的两侧的巷道中;所述多通道电磁传感器由测量电极和绕制在所述测量电极上的多匝感应线圈组成,所述测量电极设置在所述采煤工作面后方的采空区内。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所述采空区区域内的测量电极均匀分布,相互间隔5~10 米。测量电极均匀分布的相互间隔根据采空区区域大小而定,方便测量。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所述测量电极为不极化电极,采用铁棒电极或磁棒电极。不极化的铁棒或磁棒电极的电性特征比较稳定,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所述多匝感应线圈采用抗压材料密封保护。
一种多参数电磁法动态监测系统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采煤工作面的两侧的两条巷道中布置好所述一号电极、二号电极,所述发射装置所发射的电源经所述一号电极、二号电极,向采煤工作面的底板按周期供电,发射周期性矩形方波,进行测量工作;
2)所述多通道电磁传感器接收一个方波周期内不同时间段对应的电磁信号参数;
3)将接收到的数据传输送至数据实时处理中心,进行数据处理反馈。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所述步骤1)中,采用短偏移的方式进行面积性旁线测量。短偏移的测量方式即收发距接近探测深度或者小于探测深度,使得测量更为集中于发射源的附近,提高信噪比,有效避免了以往长偏移距电磁法信号较弱的缺点。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所述步骤1)中,采用短偏移的方式在采煤工作面后方5~100米的采空区区域内进行面积性旁线测量,多道同时测量,实现空间多次覆盖。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所述步骤1)中向采煤工作面的底板供电的周期大小可调节。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所述步骤2)中多通道电磁传感器在一个方波周期时间内分2个时间段接收不同的电磁信号参数,所述参数包括一次场电位值、极化电位和感应电动势;所述2个时间段包括:
①在第一个时间段即0~t0时间段,通过所述多通道电磁传感器中测量电极接收的一次场电位值及所述测量电极所在的观测点的相对位置,可计算视电阻率值,为三维直流电法勘探(DC);
②在第二个时间段即t0~t1时间段,采用多通道电磁传感器中的测量电极接收极化电位,计算所述测量电极所在的观测点对应的极化率参数,为激发极化法(IP);同时利用所述测量电极上所绕制的多匝感应线圈接收感应电动势,通过将所述感应电动势值转化为垂直磁场强度,即可计算视电阻率值,为电性源瞬变电磁法(TEM)。
在一个方波周期时间内接收3种参数,易于实现多参数对比分析,增强参数数据的利用率和参考准确性。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所述一号电极、二号电极的位置与采煤机械保持间距距离,随着采煤工作面回采向后移动,并在新的采空区内按网度要求布设多通道电磁传感器,直至整个采煤工作面采完。
通过数据处理流程,判断采空区底板的实时电性结构,再参考煤矿已有的水文地质资料,包括隔水层厚度、裂隙发育情况及其它地质资料,设定适用于该工作面的突水阈值等级。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参数电磁法动态监测系统的结构在空间范围有限的采煤矿井下较易布置,且装备的价格低廉;另一方面,在旁线扫面测量时,易于实现一发多收,多道同时测量,生产效率高。同时,本发明的参数电磁法动态监测系统不同于已有的成熟的矿井电磁法技术的静态探测,该系统在一个周期内利用多通道电磁传感器分时段接收多种参数,实现实时动态监测,有效减轻或防止采煤工作面的底板滞后突水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多参数电磁法动态监测系统在工作面的布置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监测系统一个方波周期时间内分时段多参数接收示意图;
附图3是本发明的三维直流电法观测系统示意图;
附图4是本发明的激发极化法观测示意图;
附图5是本发明电性源感应电磁场监测系统及场强变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1所示,一种多参数电磁法动态监测系统,包括发射装置、一号电极、二号电极及多通道电磁传感器,发射装置分别与一号电极、二号电极连接,一号电极、二号电极分别设置在采煤工作面的两侧的巷道中;多通道电磁传感器由测量电极和绕制在测量电极上的多匝感应线圈组成,多匝感应线圈采用抗压材料密封保护。测量电极设置在采煤工作面后方的采空区内,采空区区域内的测量电极均匀分布,相互间隔5~10米;测量电极为不极化电极,采用铁棒电极或磁棒电极。。
一种多参数电磁法动态监测系统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采煤工作面的两侧的两条巷道中布置好一号电极、二号电极,发射装置所发射的电源经一号电极、二号电极,向采煤工作面的底板按周期供电,周期大小可调节;并发射周期性矩形方波,进行测量工作;采用短偏移的方式在采煤工作面后方5~100米的采空区区域内进行面积性旁线测量,多道同时测量,实现空间多次覆盖。
2)多通道电磁传感器接收一个方波周期内不同时间段对应的电磁信号参数;
优选的,多通道电磁传感器在一个方波周期时间内分2个时间段接收不同的电磁信号参数,参数包括一次场电位值、极化电位和感应电动势;2个时间段包括:
①在第一个时间段即0~t0时间段,通过多通道电磁传感器中测量电极接收的一次场电位值及测量电极所在的观测点的相对位置,可计算视电阻率值,为三维直流电法勘探 (DC);其中t0的取值范围是20ms~6.25s;
②在第二个时间段即t0~t1时间段,采用多通道电磁传感器中的测量电极接收极化电位,计算测量电极所在的观测点对应的极化率参数,为激发极化法(IP);同时利用测量电极上所绕制的多匝感应线圈接收感应电动势,通过将感应电动势值转化为垂直磁场强度,即可计算视电阻率值,为电性源瞬变电磁法(TEM);其中t1的取值范围是1s~15s。
3)采用无线或有线方式将接收到的数据传输送至数据实时处理中心,进行数据处理反馈。通过数据处理流程,判断采空区底板的实时电性结构,利用煤矿已有的水文地质资料包括隔水层厚度、裂隙发育情况及其它地质资料,设定适用于该工作面的突水阈值等级。
一号电极、二号电极的位置与采煤机械保持间距距离,随着采煤工作面回采向后移动,并在新的采空区内按网度要求布设多通道电磁传感器,直至整个采煤工作面采完。
实施例1
如附图1所示,一种多参数电磁法动态监测系统,包括发射装置、一号电极、二号电极及多通道电磁传感器,发射装置分别与一号电极、二号电极连接,一号电极、二号电极分别设置在采煤工作面的两侧的巷道中;多通道电磁传感器由测量电极和绕制在测量电极上的多匝感应线圈组成,选用电性特征比较稳定的不极化铁棒作为直流电法和激发极化法的测量电极,同时在不极化电极的上端根据设计参数要求绕制多匝感应线圈作为电磁传感器,并采用抗压材料密封保护;测量电极设置在采煤工作面后方的采空区内,采空区区域内的测量电极均匀分布,空间距离相互间隔5米;测量电极为不极化电极,采用铁棒电极或磁棒电极。采用方波供电方式的电性源电磁法实时动态监测。
一种多参数电磁法动态监测系统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采煤工作面的两侧的两条巷道中布置好一号电极、二号电极作为发射线源,发射装置所发射的电源经一号电极、二号电极,向采煤工作面的底板按周期供电,周期大小可调节;并发射周期性矩形方波,进行测量工作;采用短偏移的方式在采煤工作面后方5~100米的采空区区域内进行面积性旁线测量,多道同时测量,实现空间多次覆盖。
2)多通道电磁传感器接收一个方波周期内不同时间段对应的电磁信号参数;
优选的,多通道电磁传感器在一个方波周期时间内分2个时间段接收不同的电磁信号参数,参数包括一次场电位值、极化电位和感应电动势;如附图2所示,2个时间段包括:
①在第一个时间段即0~t0时间段,t0的取值为20ms;通过多通道电磁传感器中测量电极接收的一次场电位值及测量电极所在的观测点M、N距离发射点A、B的相对位 置,可计算得到不同观测点对应的视电阻率值,为三维直流电法勘探(DC);实时监测采空区对应底板下的电性参数分布规律和变化特征;计算方法为:
ρ = K Δ U MN I
K = 2 π ( 1 AM - 1 BM - 1 AN + 1 BN )
其中,K为装置系数,仅与发射点与各测点间的相对位置有关,AM、BM、AN、BN为各点的直线距离,ΔUMN为两个测量点间的电位差;I为发射电流。
由于发射点和各观测点的位置已知,装置系数K就很容易求得,所以对于该发射时间段0~t0内,采煤工作面等底板下方实时的视电阻率值也就容易求得。
②在第二个时间段即t0~t1时间段,t1的取值为1s;采用多通道电磁传感器中的测量电极接收极化电位,计算测量电极所在的观测点对应的极化率参数,为激发极化法(IP);断电时刻之前测量的电位为ΔU=ΔU1+ΔU2(其中ΔU1为一次场电位值,ΔU2为极化电位值),断层时刻之后可测量到极化电位ΔU2,即可计算视极化率值,如附图4所示;
视极化率的计算方法为:
η s = Δ U 2 ΔU × 100 %
在供电时间已知的情况下,通过读取相应时刻电磁传感器上的电位值,即可求得视极化率。而矿石的极化率主要决定于其中所含电子导电矿物的体积百分含量及其结构。含量越大,导电矿物颗粒越细小,矿化岩(矿)石越致密,极化率就越大。这就为定性判断工作面采空区底板实时电性结构提供了参考。
同时,在t0~t1时间段,利用测量电极上所绕制的多匝感应线圈接收感应电动势,通过将感应电动势值转化为垂直磁场强度,如附图5所示,即可通过相关计算可获得监测范围内的视电阻率值,为电性源瞬变电磁法(TEM)。
视电阻率值的计算方法为:
ρ s = μ 0 r 2 4 t · g [ H z ( t ) ]
式中g[Hz(t)]是隐函数,可用如下级数逼近:bi为计算系 数,在文献中可查阅,αi由最小二乘法求取。
采用电性源瞬变电磁测深时,一般观测感应二次磁场垂直分量在水平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压Vz(t)。这是因为垂直磁场为TE波,对地层的分辨率高。在资料处理过程中,将实测感应电压Vz(t)转换为垂直磁场Hz(t),然后再计算对应的全区视电阻率值。
实测感应电压Vz(t)转换为垂直磁场Hz(t)的公式是:
H z ( t ) = ∫ a b ∂ H z ( t ) ∂ t dt + H z ( a ) = - 1 Sn μ 0 ∫ a b V z ( t ) dt + H z ( a ) 或, H z ( t ) = - ∫ a b ∂ H z ( t ) ∂ t dt + H z ( b ) = 1 Sn μ 0 ∫ a b V z ( t ) dt + H z ( b )
电性源在关断电流后产生的感应电流不同于磁性源装置,产生水平感应电流的同时还产生了垂直感应电流,水平分量激发的感应电流有利于低阻体的探测,垂直分量在地层电性界面感应的电荷有利于高阻体的探测。
优选的,多通道电磁传感器在0~t1时间段内由接地的不极化测量电极接收各观测点的一次场电位值,在t0~t1时间段内由绕制在不极化测量电极上的多匝感应线圈接收电性源电磁感应信号。
3)采用无线或有线方式将接收到的数据传输送至数据实时处理中心,进行数据处理反馈。通过数据处理流程,判断采空区底板的实时电性结构,利用煤矿已有的水文地质资料包括隔水层厚度、裂隙发育情况及其它地质资料,设定适用于该工作面的突水阈值等级。
一号电极、二号电极的位置与采煤机械保持间距距离,随着采煤工作面回采向后移动,并在新的采空区内按网度要求布设多通道电磁传感器,直至整个采煤工作面采完。
实施例2
如附图1所示,一种多参数电磁法动态监测系统,包括发射装置、一号电极、二号电极及多通道电磁传感器,发射装置分别与一号电极、二号电极连接,一号电极、二号电极分别设置在采煤工作面的两侧的巷道中;多通道电磁传感器由测量电极和绕制在测量电极上的多匝感应线圈组成,选用电性特征比较稳定的不极化铁棒作为直流电法和激发极化法的测量电极,同时在不极化电极的上端根据设计参数要求绕制多匝感应线圈作为电磁传感器,并采用抗压材料密封保护;测量电极设置在采煤工作面后方的采空区内,采空区区域内的测量电极均匀分布,空间距离相互间隔10米;测量电极为不极化电极,采用铁棒电极或磁棒电极。采用方波供电方式的电性源电磁法实时动态监测。
一种多参数电磁法动态监测系统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采煤工作面的两侧的两条巷道中布置好一号电极、二号电极作为发射线源,发射装置所发射的电源经一号电极、二号电极,向采煤工作面的底板按周期供电,周期大小可调节;并发射周期性矩形方波,进行测量工作;采用短偏移的方式在采煤工作面后方5~100米的采空区区域内进行面积性旁线测量,多道同时测量,实现空间多次覆盖。
2)多通道电磁传感器接收一个方波周期内不同时间段对应的电磁信号参数;
优选的,多通道电磁传感器在一个方波周期时间内分2个时间段接收不同的电磁信号参数,参数包括一次场电位值、极化电位和感应电动势;如附图2所示,2个时间段包括:
①在第一个时间段即0~t0时间段,t0的取值为6.25s;通过多通道电磁传感器中测量电极接收的一次场电位值及测量电极所在的观测点M、N距离发射点A、B的相对位置,可计算得到不同观测点对应的视电阻率值,为三维直流电法勘探(DC);实时监测采空区对应底板下的电性参数分布规律和变化特征;计算方法为:
ρ = K Δ U MN I
K = 2 π ( 1 AM - 1 BM - 1 AN + 1 BN )
其中,K为装置系数,仅与发射点与各测点间的相对位置有关,AM、BM、AN、BN为各点的直线距离,ΔUMN为两个测量点间的电位差;I为发射电流。
由于发射点和各观测点的位置已知,装置系数K就很容易求得,所以对于该发射时间段0~t0内,采煤工作面等底板下方实时的视电阻率值也就容易求得。
②在第二个时间段即t0~t1时间段,t1的取值为15s;采用多通道电磁传感器中的测量电极接收极化电位,计算测量电极所在的观测点对应的极化率参数,为激发极化法(IP);断电时刻之前测量的电位为ΔU=ΔU1+ΔU2(其中ΔU1为一次场电位值,ΔU2为极化电位值),断层时刻之后可测量到极化电位ΔU2,即可计算视极化率值,如附图4所示;
视极化率的计算方法为:
η s = Δ U 2 ΔU × 100 %
在供电时间已知的情况下,通过读取相应时刻电磁传感器上的电位值,即可求得视极化率。而矿石的极化率主要决定于其中所含电子导电矿物的体积百分含量及其结 构。含量越大,导电矿物颗粒越细小,矿化岩(矿)石越致密,极化率就越大。这就为定性判断工作面采空区底板实时电性结构提供了参考。
同时,在t0~t1时间段,利用测量电极上所绕制的多匝感应线圈接收感应电动势,通过将感应电动势值转化为垂直磁场强度,如附图5所示,即可通过相关计算可获得监测范围内的视电阻率值,为电性源瞬变电磁法(TEM)。
视电阻率值的计算方法为:
ρ s = μ 0 r 2 4 t · g [ H z ( t ) ]
式中g[Hz(t)]是隐函数,可用如下级数逼近:bi为计算系数,在文献中可查阅,αi由最小二乘法求取。
采用电性源瞬变电磁测深时,一般观测感应二次磁场垂直分量在水平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压Vz(t)。这是因为垂直磁场为TE波,对地层的分辨率高。在资料处理过程中,将实测感应电压Vz(t)转换为垂直磁场Hz(t),然后再计算对应的全区视电阻率值。
实测感应电压Vz(t)转换为垂直磁场Hz(t)的公式是:
H z ( t ) = ∫ a b ∂ H z ( t ) ∂ t dt + H z ( a ) = - 1 Sn μ 0 ∫ a b V z ( t ) dt + H z ( a ) 或, H z ( t ) = - ∫ a b ∂ H z ( t ) ∂ t dt + H z ( b ) = 1 Sn μ 0 ∫ a b V z ( t ) dt + H z ( b )
电性源在关断电流后产生的感应电流不同于磁性源装置,产生水平感应电流的同时还产生了垂直感应电流,水平分量激发的感应电流有利于低阻体的探测,垂直分量在地层电性界面感应的电荷有利于高阻体的探测。
优选的,多通道电磁传感器在0~t1时间段内由接地的不极化测量电极接收各观测点的一次场电位值,在t0~t1时间段内由绕制在不极化测量电极上的多匝感应线圈接收电性源电磁感应信号。
3)采用无线或有线方式将接收到的数据传输送至数据实时处理中心,进行数据处理反馈。通过数据处理流程,判断采空区底板的实时电性结构,利用煤矿已有的水文地质资料包括隔水层厚度、裂隙发育情况及其它地质资料,设定适用于该工作面的突水阈值等级。
一号电极、二号电极的位置与采煤机械保持间距距离,随着采煤工作面回采向后移 动,并在新的采空区内按网度要求布设多通道电磁传感器,直至整个采煤工作面采完。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多参数电磁法动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装置、一号电极、二号电极及多通道电磁传感器,所述发射装置分别与一号电极、二号电极连接,所述一号电极、二号电极分别设置在采煤工作面的两侧的巷道中;所述多通道电磁传感器由测量电极和绕制在所述测量电极上的多匝感应线圈组成,所述测量电极设置在所述采煤工作面后方的采空区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参数电磁法动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空区区域内的测量电极均匀分布,相互间隔5~10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参数电磁法动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电极为不极化电极,采用铁棒电极或磁棒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参数电磁法动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匝感应线圈采用抗压材料密封保护。
5.一种多参数电磁法动态监测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采煤工作面的两侧的两条巷道中布置好所述一号电极、二号电极,所述发射装置所发射的电源经所述一号电极、二号电极,向采煤工作面的底板按周期供电,发射周期性矩形方波,进行测量工作;
2)所述多通道电磁传感器接收一个方波周期内不同时间段对应的电磁信号参数;
3)将接收到的数据传输送至数据实时处理中心,进行数据处理反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参数电磁法动态监测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采用短偏移的方式进行面积性旁线测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参数电磁法动态监测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采用短偏移的方式在采煤工作面后方5~100米的采空区区域内进行面积性旁线测量。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参数电磁法动态监测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向采煤工作面的底板供电的周期大小可调节。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参数电磁法动态监测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多通道电磁传感器在一个方波周期时间内分2个时间段接收不同的电磁信号参数,所述参数包括一次场电位值、极化电位和感应电动势;所述2个时间段包括:
①在第一个时间段即0~t0时间段,通过所述多通道电磁传感器中测量电极接收的一次场电位值及所述测量电极所在的观测点的相对位置,可计算视电阻率值,为三维直流电法勘探;
②在第二个时间段即t0~t1时间段,采用多通道电磁传感器中的测量电极接收极化电位,计算所述测量电极所在的观测点对应的极化率参数,为激发极化法;同时利用所 述测量电极上所绕制的多匝感应线圈接收感应电动势,通过将所述感应电动势值转化为垂直磁场强度,即可计算视电阻率值,为电性源瞬变电磁法。
10.根据权利要求5至9任一所述的多参数电磁法动态监测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电极、二号电极的位置与采煤机械保持间隔距离,随着采煤工作面回采向后移动,并在新的采空区内按网度要求再布设多通道电磁传感器,直至整个采煤工作面采完。
CN201510024077.7A 2015-01-16 2015-01-16 一种多参数电磁法动态监测系统及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6147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24077.7A CN104614779B (zh) 2015-01-16 2015-01-16 一种多参数电磁法动态监测系统及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24077.7A CN104614779B (zh) 2015-01-16 2015-01-16 一种多参数电磁法动态监测系统及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14779A true CN104614779A (zh) 2015-05-13
CN104614779B CN104614779B (zh) 2017-07-21

Family

ID=531493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24077.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614779B (zh) 2015-01-16 2015-01-16 一种多参数电磁法动态监测系统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14779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37495A (zh) * 2015-08-14 2015-12-09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油气检测的方法及系统
CN106291722A (zh) * 2016-08-25 2017-01-04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一种地‑井激发极化测量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0333539A (zh) * 2019-07-18 2019-10-15 海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白沙供电局 一种配电网杆塔底盘、卡盘和拉盘的无损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11257951A (zh) * 2020-01-21 2020-06-0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地空短偏移电磁探测系统、多源发射信号分离方法
CN112255692A (zh) * 2020-10-16 2021-01-22 中国矿业大学 频率域电性源矿井超前电磁探测方法
CN112505785A (zh) * 2020-10-14 2021-03-16 徐州博厚资源开发合伙企业 矿井煤岩体的张量电阻率监测方法
CN113376704A (zh) * 2021-06-07 2021-09-10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电发射-磁接收的井间电磁探测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20275A (zh) * 2009-08-12 2010-01-06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水文地质局 煤矿床水文地质综合勘查方法
US20140091789A1 (en) * 2011-05-23 2014-04-03 Jilin University Tunnel water inrush advance prediction device using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difference and method
CN104267442A (zh) * 2014-09-23 2015-01-07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煤矿井下的瞬变电磁拟地震探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20275A (zh) * 2009-08-12 2010-01-06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水文地质局 煤矿床水文地质综合勘查方法
US20140091789A1 (en) * 2011-05-23 2014-04-03 Jilin University Tunnel water inrush advance prediction device using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difference and method
CN104267442A (zh) * 2014-09-23 2015-01-07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煤矿井下的瞬变电磁拟地震探测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振勇: "矩形"双极-双极"电阻率法动态监测煤层采空区底板水害", 《矿业安全与环保》 *
薛国强 等: "电性源瞬变电磁短偏移探测方法",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37495A (zh) * 2015-08-14 2015-12-09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油气检测的方法及系统
CN106291722A (zh) * 2016-08-25 2017-01-04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一种地‑井激发极化测量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0333539A (zh) * 2019-07-18 2019-10-15 海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白沙供电局 一种配电网杆塔底盘、卡盘和拉盘的无损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11257951A (zh) * 2020-01-21 2020-06-0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地空短偏移电磁探测系统、多源发射信号分离方法
CN111257951B (zh) * 2020-01-21 2020-11-10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地空短偏移电磁探测系统、多源发射信号分离方法
CN112505785A (zh) * 2020-10-14 2021-03-16 徐州博厚资源开发合伙企业 矿井煤岩体的张量电阻率监测方法
CN112255692A (zh) * 2020-10-16 2021-01-22 中国矿业大学 频率域电性源矿井超前电磁探测方法
CN113376704A (zh) * 2021-06-07 2021-09-10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电发射-磁接收的井间电磁探测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14779B (zh) 2017-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14779B (zh) 一种多参数电磁法动态监测系统及其方法
CN106772644B (zh) 矿井瞬变电磁三分量探测方法
CN101603423B (zh) 一种在煤矿巷道内顺层超前探测含水构造的直流电法方法
CN103064120B (zh) 煤矿井下磁电综合探测方法
CN101672929B (zh) 在隧道中探查掌子面前方含水层并估算其出水量的方法
CN104360399B (zh) 长导线接地源地下瞬变电磁探测方法及装置
CN102768369A (zh) 巷道掘进钻孔激发极化超前探水预报方法、装置及探头
CN102062877A (zh) 对前方水体超前探测的核磁共振探测装置及探测方法
CN103630946B (zh) 单孔电磁波层析成像超前探测装置及方法
CN109143378A (zh) 一种在煤矿巷道内顺层超前探测含水构造的二次时差方法
CN105842740A (zh) 固定点旋转照射大功率瞬变电磁探测方法
CN108828676A (zh) 一种地面-矿井巷道瞬变电磁三分量探测方法
CN104035137A (zh) 地下全空间瞬变电磁探测仪及探测方法
CN104375194B (zh) 深部开采矿井富水区电性源瞬变电磁探查方法
CN202649483U (zh) 电场约束法煤安型综掘机载地质构造探测系统
CN102182437B (zh) 煤矿井下钻孔水力压裂应力边界确定及消除方法
CN104407392A (zh) 一发三收式对充水采空区的探测装置及探测方法
CN103176214B (zh) 电场约束法煤安型综掘机载地质构造探测系统及其方法
CN103499838B (zh) 异常体方位识别的瞬变电磁测量装置及其识别方法
CN103344995B (zh) 引入人工磁场的核磁共振定向探测装置的探测方法
CN105842738B (zh) 一种地下目标体异常定量判定方法和装置
CN110333542A (zh) 一种长电极源直流电场的隧道超前探新方法
CN202735524U (zh) 瞬变电磁法地下水分布检测装置
CN204389711U (zh) 一种多参数电磁法动态监测系统
CN110501746A (zh) 滚动式三维可控源电法监测评价钻井压裂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21

Termination date: 2019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