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02249B - 一种确定小区关系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确定小区关系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02249B
CN104602249B CN201410733855.5A CN201410733855A CN104602249B CN 104602249 B CN104602249 B CN 104602249B CN 201410733855 A CN201410733855 A CN 201410733855A CN 104602249 B CN104602249 B CN 1046022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target cell
community
adjacent area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3385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02249A (zh
Inventor
李小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73385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02249B/zh
Publication of CN1046022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02249A/zh
Priority to PCT/CN2015/084273 priority patent/WO2016086669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022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022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8Network planning to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小区关系的方法及装置,能够基于小区之间的空间距离得到需要计算与目标小区之间的小区关系的各个邻区,从而得到更加准确的小区关系。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其中,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为与目标小区之间的空间距离小于第一预设值的小区;确定目标小区与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之间的第一小区关系值,其中,第一小区关系值用于指示目标小区与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之间的小区关系。

Description

一种确定小区关系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确定小区关系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通信系统中,码资源的分配是以小区关系作为参考来进行规划的。一般的,如果为关系比较紧密的小区分配相同的码资源,则会使得通信网络内的干扰较大,如果为关系比较疏远的小区分配相同的码资源,则通信网络内的干扰相对较小。因此,为了使得码资源的分配比较合理,在码资源分配之前需要确定比较准确的小区关系。
现有技术是基于网络拓扑信息得到待计算的各个小区与目标小区之间的小区关系的,具体的,根据网络拓扑信息中表征的平面距离以及预设的门限距离,得到待计算的各个小区,进而根据网络拓扑信息确定目标小区与待计算的小区之间的距离因子和网络拓扑因子,确定目标小区与待计算的小区之间的小区关系值。
然而,根据网络拓扑信息中的平面距离确定待计算的小区是不准确的,因为在实际中,平面距离较近的小区在实际物理距离中也可能会比较远,例如,两个小区在网络拓扑信息中表征的平面距离上相距很近,但一个小区的基站在地面上,另一个小区的基站在高层建筑物上,则这两个小区之间的实际物理距离也可能是比较远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小区关系的方法及装置,能够基于小区之间的空间距离得到需要计算与目标小区之间的小区关系的各个邻区,得到更加准确的小区关系。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小区关系的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其中,所述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为与所述目标小区之间的空间距离小于第一预设值的小区,其中,所述空间距离用于指示两个小区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小区与所述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之间的第一小区关系值,其中,所述第一小区关系值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小区与所述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之间的小区关系。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目标小区的二层邻区,其中,所述目标小区的二层邻区为与所述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之间的空间距离小于第二预设值的小区;确定所述目标小区与所述目标小区的二层邻区之间的第二小区关系值,其中,所述第二小区关系值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小区与所述目标小区的二层邻区之间的小区关系。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小区内预设有邻区列表,所述获取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目标小区的配置参数,其中,所述目标小区的配置参数至少包括所述目标小区的地理坐标和所述目标小区所属基站的天线高度;获取第一小区的配置参数,其中,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邻区列表中的任意一个小区,或者与所述目标小区之间的平面距离在预设范围内的任意一个小区,所述第一小区的配置参数至少包括所述第一小区的地理坐标和所述第一小区所属基站的天线高度;根据所述目标小区的地理坐标、所述目标小区所属基站的天线高度、所述第一小区的地理坐标和所述第一小区所属基站的天线高度,计算所述目标小区与所述第一小区之间的物理距离;获取所述目标小区和所述第一小区之间的覆盖影响因子;根据所述目标小区与所述第一小区之间的物理距离和覆盖影响因子,计算所述目标小区与所述第一小区之间的空间距离。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所述目标小区和所述第一小区之间的覆盖影响因子,具体包括:若所述目标小区的覆盖范围和所述第一小区的覆盖范围未重叠,则设置所述目标小区和所述第一小区之间的覆盖影响因子为第四预设值;若所述目标小区的覆盖范围和所述第一小区的覆盖范围重叠,则设置所述目标小区和所述第一小区之间的覆盖影响因子为第一面积与第二面积的比值,其中,所述第一面积为所述目标小区的覆盖范围与所述第一小区的覆盖范围的重叠范围的面积,所述第二面积为所述目标小区与所述第一小区的总覆盖范围的面积。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所述目标小区与所述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之间的第一小区关系值,具体包括:获取第二小区的小区系数和功率干扰系数,以及所述目标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之间的同频干扰量化值和干扰权重,其中,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中的任意一个小区,所述小区系数由所述第二小区的站型确定,所述同频干扰量化值用于指示两个小区在使用相同频率通信时的干扰大小;根据所述干扰权重、所述小区系数、所述功率干扰系数和所述同频干扰量化值,计算所述第二小区与所述目标小区之间的第一小区关系值。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所述目标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之间的干扰权重,具体包括:若所述目标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为同站小区,则将所述目标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之间的干扰权重设置为第三预设值;或者,若所述目标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为非同站小区,则获取所述目标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之间的邻区干扰系数和切换干扰系数;根据所述邻区干扰系数和所述切换干扰系数,计算所述目标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之间的干扰权重。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所述目标小区与所述目标小区的二层邻区之间的第二小区关系值,具体包括:获取第三小区和所述目标小区之间的同频干扰量化值和所述第三小区的路径数,其中,所述第三小区为所述目标小区的二层邻区中的任意一个小区,所述路径数为所述第三小区在所述目标小区的二层邻区中出现的次数;根据所述同频干扰量化值和所述路径数,计算所述目标小区与所述第三小区之间的第二小区关系值。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所述目标小区与所述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之间的第一小区关系值,且所述确定所述目标小区与所述目标小区的二层邻区之间的第二小区关系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若第四小区为所述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且所述第四小区为所述目标小区的二层邻区,则计算所述第四小区与所述目标小区之间的第三小区关系值,其中,所述第三小区关系值为所述第四小区与所述目标小区之间的第一小区关系值和所述第四小区与所述目标小区之间的第二小区关系值的总和。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小区关系的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其中,所述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为与所述目标小区之间的空间距离小于第一预设值的小区,其中,所述空间距离用于指示两个小区之间的位置关系;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目标小区与所述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之间的第一小区关系值,其中,所述第一小区关系值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小区与所述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之间的小区关系。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在获取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之后,获取目标小区的二层邻区,其中,所述目标小区的二层邻区为与所述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之间的空间距离小于第二预设值的小区;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目标小区与所述目标小区的二层邻区之间的第二小区关系值,其中,所述第二小区关系值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小区与所述目标小区的二层邻区之间的小区关系。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获取模块,还用于在获取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之前,获取所述目标小区的配置参数,其中,所述目标小区的配置参数至少包括所述目标小区的地理坐标和所述目标小区所属基站的天线高度,所述目标小区内预设有邻区列表;所述第一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第一小区的配置参数,其中,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邻区列表中的任意一个小区,或者与所述目标小区之间的平面距离在预设范围内的任意一个小区,所述第一小区的配置参数至少包括所述第一小区的地理坐标和所述第一小区所属基站的天线高度。
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小区的地理坐标、所述目标小区所属基站的天线高度、所述第一小区的地理坐标和所述第一小区所属基站的天线高度,计算所述目标小区与所述第一小区之间的物理距离;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目标小区和所述第一小区之间的覆盖影响因子;所述第一计算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小区与所述第一小区之间的物理距离和覆盖影响因子,计算所述目标小区与所述第一小区之间的空间距离。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获取模块,具体用于若所述目标小区的覆盖范围和所述第一小区的覆盖范围未重叠,则设置所述目标小区和所述第一小区之间的覆盖影响因子为第四预设值;若所述目标小区的覆盖范围和所述第一小区的覆盖范围重叠,则设置所述目标小区和所述第一小区之间的覆盖影响因子为第一面积与第二面积的比值,其中,所述第一面积为所述目标小区的覆盖范围与所述第一小区的覆盖范围的重叠范围的面积,所述第二面积为所述目标小区与所述第一小区的总覆盖范围的面积。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包括:第一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第二小区的小区系数和功率干扰系数,以及所述目标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之间的同频干扰量化值和干扰权重,其中,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中的任意一个小区,所述小区系数由所述第二小区的站型确定,所述同频干扰量化值用于指示两个小区在使用相同频率通信时的干扰大小;第一计算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干扰权重、所述小区系数、所述功率干扰系数和所述同频干扰量化值,计算所述第二小区与所述目标小区之间的第一小区关系值。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获取子模块,具体用于若所述目标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为同站小区,则将所述目标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之间的干扰权重设置为第三预设值;或者,若所述目标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为非同站小区,则获取所述目标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之间的邻区干扰系数和切换干扰系数;根据所述邻区干扰系数和所述切换干扰系数,计算所述目标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之间的干扰权重。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包括:第二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第三小区和所述目标小区之间的同频干扰量化值和所述第三小区的路径数,其中,所述第三小区为所述目标小区的二层邻区中的任意一个小区,所述路径数为所述第三小区在所述目标小区的二层邻区中出现的次数;第二计算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同频干扰量化值和所述路径数,计算所述目标小区与所述第三小区之间的第二小区关系值。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目标小区与所述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之间的第一小区关系值,且所述确定所述目标小区与所述目标小区的二层邻区之间的第二小区关系值之后,若第四小区为所述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且所述第四小区为所述目标小区的二层邻区,则计算所述第四小区与所述目标小区之间的第三小区关系值,其中,所述第三小区关系值为所述第四小区与所述目标小区之间的第一小区关系值和所述第四小区与所述目标小区之间的第二小区关系值的总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小区关系的方法及装置,获取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其中,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为与目标小区之间的空间距离小于第一预设值的小区;确定目标小区与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之间的第一小区关系值,其中,第一小区关系值用于指示目标小区与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之间的小区关系。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通过获取目标小区和目标小区周围一定范围内的所有小区以及目标小区内预设的邻区列表中的所有小区,并通过计算目标小区与目标小区周围预设规则内的所有小区,或者目标小区与目标小区内预设的邻区列表中的所有小区之间的空间距离,从而可以基于空间距离确定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能够选择空间距离较近的小区作为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然后再计算目标小区与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之间的小区关系值,而现有技术仅通过网络拓扑信息中的平面距离确定小区之间的小区关系值,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平面距离不能反映小区之间的实际关系,并且现有技术没有考虑邻区列表中的小区,所以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在目标小区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小区以及目标小区的邻区列表中的小区中,根据空间距离确定需要计算与目标小区之间的小区关系值的小区会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得到更加准确的小区关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小区关系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小区关系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小区关系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三;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小区覆盖范围的水平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小区关系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四;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小区关系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五;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小区关系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小区关系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小区关系的方法,如图1所示,为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包括:
S101、获取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
其中,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为与目标小区之间的空间距离小于第一预设值的小区,空间距离用于指示两个小区之间的位置关系。
具体的,两个小区之间的位置关系包括两个小区之间的距离关系和两个小区所属基站的天线的方向关系。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为了对一个区域内的所有小区进行合理的码资源规划,需要确定所有小区之间的小区关系。具体的,将该区域内的所有小区分别依次作为目标小区,计算其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各个小区与目标小区之间的小区关系。
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中,首先确定目标小区,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一定的范围,示例性的,以目标小区为中心,获取目标小区周围几十公里范围内的所有小区,其中,目标小区周围几十公里范围有哪些邻区可以参考网路拓扑信息中的与目标小区的平面距离在几十公里范围内有哪些小区,同时,还需要获取目标小区的邻区列表中的所有小区,目标小区的邻区列表中记录了所有与目标小区相邻的小区以及可能与目标小区发生数据交互的所有小区;在上述小区中再筛选需要计算与目标小区之间的小区关系的小区,具体的,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中,根据目标小区周围几十公里范围内的所有小区以及目标小区的邻区列表中的所有小区与目标小区之间的空间距离的大小确定需要计算与目标小区之间的小区关系的小区(即本发明中所说的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由此,可以有效的选择需要计算与目标小区之间的小区关系的小区。
需要说明的是,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是指与目标小区之间的空间距离小于第一预设值的小区,在实际中,可以先确定目标小区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小区以及目标小区的邻区列表中的小区,选择它们的并集作为计算与目标小区之间空间距离的小区,再在这些小区中选择与目标小区的空间距离小于第一预设值的小区。
进一步的,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与目标小区之间的空间距离的计算方法中,需要考虑到小区的天线高度,其中,小区的天线高度是指小区所属基站的天线高度,小区所属基站的天线高度包括基站所在地的地物高度、建筑物高度和天线挂高。
需要补充的是,本发明技术方案中所说的小区之间的平面距离是指从小区的网络拓扑信息中计算得到的平面距离,小区之间的空间距离是由小区之间的物理距离和小区所属基站的天线的方向性信息得到的,而小区之间的物理距离是根据小区的地理坐标以及小区所属基站的天线高度得到的。
具体的,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为与目标小区之间的空间距离小于第一预设值的小区。可以理解的是,空间距离可以真实反映各个小区之间的实际距离,而不是像现有技术那样由网络拓扑信息中的平面距离选择合适的小区来进行小区关系的计算。
进一步的,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为与目标小区之间的空间距离小于第一预设值的小区,其中,第一预设值可以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一个距离值,即将与目标小区之间的空间距离小于预设距离的小区都作为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示例性的,为了计算方便,需要选择固定个数的小区作为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这时,预设值也可以是在对各个小区与目标小区之间的空间距离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后,所选择的前N个小区之后的那个小区与目标小区之间的空间距离。
S102、确定目标小区与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之间的第一小区关系值。
其中,第一小区关系值用于指示目标小区与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之间的小区关系。
具体的,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目标小区与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之间的第一小区关系值越大,则表示目标小区与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之间的关系越紧密,在码资源规划中可以优先选择为这样的小区分配不同的码资源,以减少小区之间的干扰,提高通信系统的通信质量。
具体的,目标小区与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之间的第一小区关系值的确定方法将在下述实施例中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小区关系的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其中,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为与目标小区之间的空间距离小于第一预设值的小区;确定目标小区与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之间的第一小区关系值,其中,第一小区关系值用于指示目标小区与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之间的小区关系。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通过获取目标小区和目标小区周围一定范围内的所有小区以及目标小区内预设的邻区列表中的所有小区,并通过计算目标小区与目标小区周围预设规则内的所有小区,或者目标小区与目标小区内预设的邻区列表中的所有小区之间的空间距离,从而可以基于空间距离确定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能够选择空间距离较近的小区作为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然后再计算目标小区与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之间的小区关系值,而现有技术仅通过网络拓扑信息中的平面距离确定小区之间的小区关系值,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平面距离不能反映小区之间的实际关系,并且现有技术没有考虑邻区列表中的小区,所以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在目标小区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小区以及目标小区的邻区列表中的小区中,根据空间距离确定需要计算与目标小区之间的小区关系值的小区会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得到更加准确的小区关系。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小区关系的方法,如图2所示,为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包括:
S201、获取目标小区的配置参数。
其中,目标小区的配置参数至少包括目标小区的地理坐标和目标小区所属基站的天线高度。
具体的,目标小区的地理坐标是将网络工程在建设时的参数中的经纬度转换为地理坐标(x1,y1)。又具体的,目标小区所属基站的天线高度包含地物高度、建筑物高度和天线挂高。
S202、获取第一小区的配置参数。
其中,第一小区为目标小区的邻区列表中的任意一个小区,或者为与目标小区之间的平面距离在预设范围内的任意一个小区,第一小区的配置参数至少包括第一小区的地理坐标和第一小区所属基站的天线高度。
示例性的,在确定目标小区之后,可以以目标小区为中心,获取目标小区周围一定范围内的所有小区,在实际中,该范围可以由用户设置。
进一步的,确定目标小区周围一定范围之后,就可以得到一部分小区,然后,在获取目标小区的邻区列表中的所有小区,第一小区为目标小区周围一定范围内的任意一个小区,或者在目标小区的邻区列表中的任意一个小区。以第一小区为例,获取第一小区的配置参数,具体的,第一小区的地理坐标是将网络工程在建设时的参数中的经纬度转换为地理坐标(x2,y2)。又具体的,第一小区所属基站的天线高度包含地物高度、建筑物高度和天线挂高。
S203、根据目标小区的地理坐标、目标小区所属基站的天线高度、第一小区的地理坐标和第一小区所属基站的天线高度,计算目标小区与第一小区之间的物理距离。
小区之间的空间距离将会影响后续小区关系的评估,小区之间的空间距离越近,则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小区之间具有较紧密的关系。因此,本发明技术方案在计算小区关系之前,先根据小区之间的空间距离对目标小区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小区进行筛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空间距离是对物理距离按照小区所属基站的天线的方向进行修正后的距离。其中,物理距离是指根据小区的地理坐标以及天线高度计算的三维空间距离,而由于天线方向的不同,两个小区的覆盖区域有可能会有重叠的部分,因此需要对天线覆盖有重叠的小区之间的物理距离进行修正,从而得到空间距离,具体的根据物理距离和天线方向信息得到空间距离的方法将在后续实施例进行描述。
需要补充的是,两个小区之间产生相互影响的关系,可以看作发射机对接收机的影响关系,根据惠更斯·菲涅尔理论,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90%的能量集中在第一菲涅尔区中,本发明基于第一菲涅尔区理论对小区之间的距离进行计算。
具体的,目标小区和第一小区之间的物理距离的计算过程如下:
在此,引入两个概念的定义,LOS(line of sight,视距),视距表示在第一菲涅尔区内没有出现遮挡,NLOS(none line of sight,非视距),非视距表示在第一菲涅尔区内出现了遮挡物。
(1)两个小区之间为LOS场景
已知目标小区的地理坐标为(x1,y1),目标小区所属基站的天线高度为h1,第一小区的地理坐标为(x2,y2),第一小区所属基站的天线高度为h2,此处,天线高度的值包括了地物高度、建筑物高度和天线挂高,则在目标小区和第一小区之间为LOS场景时,目标小区和第一小区之间的物理距离
(2)两个小区之间为NLOS场景
同样,已知目标小区的地理坐标为(x1,y1),目标小区所属基站的天线高度为h1,第一小区的地理坐标为(x2,y2),第一小区所属基站的天线高度为h2,则在目标小区和第一小区之间为NLOS场景时,首先按照LOS场景计算出目标小区与第一小区之间的物理距离L1,然后,对目标小区到第一小区之间的水平方向上采样,假设总的采样次数为m次,其中,有n次落在目标小区与第一小区之间的第一菲涅尔区内,则目标小区与第一小区之间的物理距离L2=L1*(1+n/m)。
S204、获取目标小区和第一小区之间的覆盖影响因子。
其中,覆盖影响因子是为了对目标小区与第一小区之间的物理距离进行修正得到空间距离。
例如:B小区、C小区分别与A小区具有相同的物理距离,B小区所属基站的天线和A小区所属基站的天线相互对打,且覆盖同一片区域,C小区所属基站的天线和A小区所属基站的天线的覆盖区域没有重叠的部分,则可以认为B小区与A小区的关系比C小区与A小区的关系要紧密。因此,需要对两个小区之间的覆盖区域进行估计,用覆盖影响因子对小区之间的物理距离进行修正,得到空间距离。
如图3所示,S204具体包括S204a和S204b。
S204a、若目标小区的覆盖范围和第一小区的覆盖范围未重叠,则设置目标小区和第一小区之间的覆盖影响因子为第四预设值。
具体的,当目标小区的覆盖范围和第一小区的覆盖范围没有重叠区域时,示例性的,它们之间的空间距离就是物理距离,覆盖影响因子可以设置为1,覆盖影响因子对空间距离没有影响。
其中,第四预设值可以由用户自己设置。
S204b、若目标小区的覆盖范围和第一小区的覆盖范围重叠,则设置目标小区和第一小区之间的覆盖影响因子为第一面积与第二面积的比值。
其中,第一面积为目标小区的覆盖范围与第一小区的覆盖范围的重叠范围的面积,第二面积为目标小区与第一小区的总覆盖范围的面积。
示例性的,当目标小区的覆盖范围与第一小区的覆盖范围有重叠时,计算覆盖影响因子的过程如下:
如图4所示为目标小区覆盖范围的水平剖面示意图。
其中O点表示小区所属基站的位置,OA表示小区所属基站的天线覆盖范围的近点距离,OB表示小区所属基站的天线覆盖范围的远点距离,θ表示水平波瓣宽度(单位为度),阴影部分表示天线的覆盖区域,并且已知目标小区所属基站的天线高度为H,垂直波瓣宽度为v(单位为度),天线方向角为F(单位为度),天线下倾角为T(单位为度)。
(1)确定近点距离和远点距离。
近点距离OA=H*tan(π/2-T-v/2),远点距离OB=H*tan(π/2-T+v/2),其中,tan()为正切函数。
(2)判断C点是否落在阴影范围内。
如果OC满足:OA≤OC≤OB,并且OC与正北方向夹角在[F-θ/2,F+θ/2]的范围内,则C点落在阴影部分。
(3)计算目标小区与第一小区之间的覆盖影响因子。
覆盖影响因子为第一面积与第二面积的比值,其中,第一面积为目标小区的覆盖范围与第一小区的覆盖范围的重叠区域的面积,在实际工程实现中,可以采取在地图上计算重叠区域的栅格数的方法;第二面积为目标小区与第一小区覆盖范围的总和,也可以通过计算目标小区与第一小区覆盖范围在地图上的总的栅格数的方法,从而得到覆盖影响因子。
S205、根据目标小区与第一小区之间的物理距离和覆盖影响因子,计算目标小区与第一小区之间的空间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对根据覆盖影响因子对物理距离进行修正得到空间距离的具体方法不做限定。
示例性的,可以通过空间距离=物理距离*(1-覆盖影响因子)的方方得到空间距离。
S206、获取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
其中,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为与目标小区之间的空间距离小于第一预设值的小区。
对以目标小区为中心一定范围内的所有小区和目标小区的邻区列表中的所有小区的并集,分别按照上述与第一小区相同的流程进行操作,得到所有小区与目标小区之间的空间距离。
示例性的,按照所有小区与目标小区之间的空间距离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将与目标小区之间的空间距离小于第一预设值的小区作为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
具体的,第一预设值可以由用户自己设置。具体的,第一预设值可以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一定的距离范围值比如几百米、几千米,然而,有时候为了计算过程的确定性,需要选取确定个数为N的一层邻区,因此,第一预设值可以是设置为排在第N+1个位置的小区与目标小区之间的空间距离。从而获取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
S207、确定目标小区与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之间的第一小区关系值。
其中,第一小区关系值用于指示目标小区与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之间的小区关系。
示例性的,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第一小区关系值越大代表两个小区之间的关系越紧密。
如图3所示,S207具体包括S207a和S207b。
S207a、获取第二小区的小区系数和功率干扰系数,以及目标小区和第二小区之间的同频干扰量化值和干扰权重。
其中,第二小区为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中的任意一个小区。
第二小区的小区系数是由第二小区所属基站的站型决定的,基站的站型包括室内站和室外站,室外站的小区系数大于室内站的小区系数。
在实际工程实现中,如果第二小区所属基站为室外站,则第二小区的小区系数可以设置为1,如果第二小区所属基站为室内站,则第二小区的小区系数可以设置为0.2。
第二小区的功率干扰系数是表征第二小区发射功率的大小对目标小区的影响。
在实际工程实现中,如果第二小区的发射功率和发射功率的基准值相差不大于2dB,则可以设置第二小区的功率干扰系数为1,如果第二小区的发射功率和发射功率的基准值相差大于2dB,则可以设置第二小区的功率干扰系数为1/(10功率差值/2),其中功率差值是指第二小区的发射功率和发射功率的基准值的差值。
目标小区与第二小区之间的同频干扰量化值用来表征当目标小区与第二小区之间采用相同的频率进行通信时所产生的干扰大小。
在实际工程实现中,如果第二小区与目标小区属于同一个基站下的小区,则第二小区与目标小区之间的同频干扰量化值可以设置的比较的大,例如,可以设置为1亿,如果第二小区与目标小区不属于同一个基站下的小区,则第二小区与目标小区之间的同频干扰量化值将可以设置的相对小一点,例如,可以设置为10万。
获取目标小区和第二小区之间的干扰权重,具体包括:
a、若目标小区和第二小区为同站小区,则将目标小区和第二小区之间的干扰权重设置为第三预设值。
其中,第三预设值可以由用户自己设置。
b、若目标小区和第二小区为非同站小区,则获取第二小区对目标小区的邻区干扰系数和切换干扰系数;并根据邻区干扰系数和切换干扰系数,计算目标小区和第二小区之间的干扰权重。
若目标小区和第二小区为非同站小区,则目标小区与第二小区之间的干扰权重的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1)获取第二小区对目标小区的邻区干扰系数。
邻区干扰系数是按照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与目标小区之间的空间距离从小到大的顺序递减的,即第二小区与目标小区之间的空间距离越小,则第二小区对目标小区的邻区干扰系数越大,随着空间距离越来越大,第二小区对目标小区的邻区干扰则越来越小。其中,邻区干扰系数可以设置为递减数列,具体的,可以由用户自己设置。
可选的,当对目标小区的所有一层邻区设置好邻区干扰系数后,还可以对目标小区的每一个一层邻区的邻区干扰系数进行归一化。
(2)获取第二小区对目标小区的切换干扰系数。
若第二小区与目标小区之间没有切换数据,则为按照空间距离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后的第一个非同站第二小区设置一个对目标小区的切换干扰系数,例如,在实际工程实现时,可以为该第二小区设置切换干扰系数为0.25。
若第二小区与目标小区之间没有切换数据,则为按照空间距离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后的其他非同站第二小区设置一个对目标小区的切换干扰系数,具体的设置方法可以参考下述过程:
示例性的,在实际工程实现时,为除按照空间距离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后的第一个非同站之外的其他任意一个非同站小区设置对目标小区的切换干扰系数,该切换干扰系数为该小区对目标小区的邻区干扰系数和排在它前一个的小区对目标小区的切换干扰系数中较小的一个值。
若第二小区与目标小区之间有切换数据,则直接到(3)。
(3)计算目标小区与第一小区之间的干扰权重。
具体的,根据第二小区对目标小区的邻区干扰系数和切换干扰系数计算目标小区与第一小区之间的干扰权重。
示例性的,在实际工程实现中,可以根据如下计算方法计算目标小区与第一小区之间的干扰权重;即干扰权重=(1-αhandoff)*Coefinterhandoff*Coefhandoff。其中,αhandoff为切换因子,用户可以根据通信网络不同发展阶段进行设置,Coefinter为邻区干扰系数,Coefhandoff为切换干扰系数。
示例性的,在建网初期,由于切换数据量比较少,所以将αhandoff设置的较小,以使得在计算第二小区对目标小区的干扰权重时,切换数据的影响较小,这样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在网络发展比较成熟后,可以相应的将αhandoff设置的较大一点,以使得在计算第二小区对目标小区的干扰权重时,切换数据的影响较大。
对目标小区的所有一层邻区都进行上述计算过程,得到目标小区的所有一层邻区的干扰权重。
可选的,对目标小区的所有一层邻区的干扰权重进行归一化。
S207b、根据干扰权重、小区系数、功率干扰系数和同频干扰量化值,计算第二小区与目标小区之间的第一小区关系值。
综上所述,计算目标小区与第二小区(第二小区为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中的任意一个小区)的第一小区关系值的整个流程如下: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流程可以作为在实际工程实现时的参考步骤,只是作为一个示例。
第一步:判断第二小区的站型,如果第二小区为室内站,则小区系数设置为0.2,如果第二小区为室外站,则小区系数设置为1。
第二步:获取第二小区的发射功率,如果第二小区的发射功率与发射功率基准值相差不大于2dB,则设置功率干扰系数为1,如果第二小区的发射功率与发射功率基准值相差大于2dB,则设置功率干扰系数为1/(10功率差值/2)。
第三步:判断第二小区与目标小区是否属于相同的基站,如果第二小区与目标小区属于相同的基站,则设置第二小区的同频干扰量化值为X,如果第二小区与目标小区属于不同的基站,则设置第二小区的同频干扰量化值为Y,可以理解的是,X远远大于Y。
第四步:获取第二小区与目标小区之间的干扰权重。
具体的,干扰权重的计算方法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第五步:根据小区系数、功率干扰系数、同频干扰量化值和干扰权重计算目标小区与第二小区之间的第一小区关系值。
示例性的,第一小区关系值=小区系数*功率干扰系数*同频干扰量化值*干扰权重。
优选的,如图5所示,本发明技术方案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208、获取目标小区的二层邻区。
需要说明的是,S208也可以在S206之后S207之前执行,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其中,目标小区的二层邻区为与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之间的空间距离小于第二预设值的小区。
在获取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之后,可以再获取目标小区的二层邻区,其中,目标小区的二层邻区的获取方法是以目标小区的各个一层邻区为中心得到的,示例性的,第二小区为目标小区的任意一个一层邻区,则以第二小区为中心,获取在第二小区一定预设范围内的所有小区和第二小区的邻区列表中的小区,计算这些小区与第二小区之间的空间距离,选取一定预设空间距离内的小区作为目标小区的二层邻区,即目标小区的二层邻区是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的一层邻区。
可以理解的是,目标小区的二层邻区的获取方法与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的获取方法相同,只是在获取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时,以目标小区为中心,而获取目标小区的二层邻区时,以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为中心。
具体的,获取二层邻区时,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的预设范围可以设置的小一点,并且获取每一个目标小区的二层邻区的个数也可以设置的小一点。
S209、确定目标小区与目标小区的二层邻区之间的第二小区关系值。
其中,第二小区关系值用于指示目标小区与目标小区的二层邻区之间的小区关系。
如图6所示,S209具体包括S209a和S209b。
S209a、获取第三小区和目标小区之间的同频干扰量化值和第三小区的路径数。
其中,第三小区为目标小区的二层邻区中的任意一个小区,路径数为第三小区在目标小区的二层邻区中出现的次数。
需要补充的是,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计算目标小区与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之间的第一小区关系值的方法和计算目标小区与目标小区的二层邻区之间的第二小区关系值的方法是不同的。在实际中,计算第一小区关系值和计算第二小区关系值的方法也可以是相同的。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小区的同频干扰量化值可以由用户自己设置,示例性的,可以为目标小区的所有二层邻区设置相同的同频干扰量化值,并且可以小于第二小区与目标小区之间的同频干扰量化值。
第三小区的路径数是指第三小区在目标小区的二层邻区中出现的次数,可以理解的是,由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确定的目标小区的二层邻区有可能会出现与一层邻区重复的小区,而路径数可以理解为目标小区的每个二层邻区在目标小区的二层邻区中出现的次数。
S209b、根据同频干扰量化值和路径数,计算目标小区与第三小区之间的第二小区关系值。
本发明对根据同频干扰量化值和路径数计算目标小区与目标小区的各个二层邻区之间的第二小区关系值的方法不做限制。
示例性的,在实际工程实现时,可以采用第二小区关系值=同频干扰量化值*路径数的方法计算目标小区与目标小区的各个二层邻区之间的第二小区关系值。
S210、若第四小区为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且第四小区为目标小区的二层邻区,则计算第四小区与目标小区之间的第三小区关系值。
其中,第三小区关系值为第四小区与目标小区之间的第一小区关系值和第四小区与目标小区之间的第二小区关系值的总和。
需要补充的是,当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和目标小区的二层邻区中有相同的小区即第四小区时,可以进一步的对第四小区与目标小区之间的小区关系值进行修正也可以不修正。
示例性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修正第四小区与目标小区之间的小区关系值的方法,即将第四小区与目标小区之间的第二关系值加到第四小区与目标小区之间的第一关系值上,作为第四小区与目标小区的新的小区关系值,并删除第四小区与目标小区之间的第二小区关系值。
需要说明的是,S208-S210是可选的步骤,在实际工程实现时,可以不进行这些步骤。
需要补充的是,本发明技术方案还可以采用邻区双向匹配的方法,方便小区之间小区关系的计算。
具体的,邻区双向匹配是指,假设当前目标小区为A小区,B小区是A小区的一层邻区,但是,当B小区作为目标小区时,在B小区的一层邻区中没有A小区,则基于邻区双向匹配的方法,将A小区加入到B小区的一层邻区中。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小区关系的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其中,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为与目标小区之间的空间距离小于第一预设值的小区;确定目标小区与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之间的第一小区关系值,其中,第一小区关系值用于指示目标小区与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之间的小区关系。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通过获取目标小区和目标小区周围一定范围内的所有小区以及目标小区内预设的邻区列表中的所有小区,并通过计算目标小区与目标小区周围预设规则内的所有小区,或者目标小区与目标小区内预设的邻区列表中的所有小区之间的空间距离,从而可以基于空间距离确定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能够选择空间距离较近的小区作为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然后再计算目标小区与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之间的小区关系值,而现有技术仅通过网络拓扑信息中的平面距离确定小区之间的小区关系值,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平面距离不能反映小区之间的实际关系,并且现有技术没有考虑邻区列表中的小区,所以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在目标小区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小区以及目标小区的邻区列表中的小区中,根据空间距离确定需要计算与目标小区之间的小区关系值的小区会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得到更加准确的小区关系。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小区关系的装置,如图7所示,为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10,用于获取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其中,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为与目标小区之间的空间距离小于第一预设值的小区,其中,所述空间距离用于指示两个小区之间的位置关系。
第一确定模块11,用于确定目标小区与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之间的第一小区关系值,其中,第一小区关系值用于指示目标小区与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之间的小区关系。
该装置还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12,用于在获取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之后,获取目标小区的二层邻区,其中,目标小区的二层邻区为与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之间的空间距离小于第二预设值的小区。
第二确定模块13,用于确定目标小区与目标小区的二层邻区之间的第二小区关系值,其中,第二小区关系值用于指示目标小区与目标小区的二层邻区之间的小区关系。
第一获取模块10,还用于在获取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之前,获取目标小区的配置参数,其中,目标小区的配置参数至少包括目标小区的地理坐标和目标小区所属基站的天线高度,目标小区内预设有邻区列表。
第一获取模块10,还用于获取第一小区的配置参数,其中,第一小区为目标小区的邻区列表中的任意一个小区,或者与目标小区之间的平面距离在预设范围内的任意一个小区,第一小区的配置参数至少包括第一小区的地理坐标和第一小区所属基站的天线高度。
该装置还包括:
第一计算模块14,用于根据目标小区的地理坐标、目标小区所属基站的天线高度、第一小区的地理坐标和第一小区所属基站的天线高度,计算目标小区与第一小区之间的物理距离。
第三获取模块15,用于获取目标小区和第一小区之间的覆盖影响因子。
第一计算模块14,还用于根据目标小区与第一小区之间的物理距离和覆盖影响因子,计算目标小区与第一小区之间的空间距离。
第三获取模块15,具体用于若目标小区的覆盖范围和第一小区的覆盖范围未重叠,则设置目标小区和第一小区之间的覆盖影响因子为第四预设值;若目标小区的覆盖范围和第一小区的覆盖范围重叠,则设置目标小区和第一小区之间的覆盖影响因子为第一面积与第二面积的比值,其中,第一面积为目标小区的覆盖范围与第一小区的覆盖范围的重叠范围的面积,第二面积为目标小区与第一小区的总覆盖范围的面积。
第一确定模块11,具体包括:
第一获取子模块110,用于获取第二小区的小区系数和功率干扰系数,以及目标小区和第二小区之间的同频干扰量化值和干扰权重,其中,第二小区为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中的任意一个小区,所述小区系数由所述第二小区的站型确定,所述同频干扰量化值用于指示两个小区在使用相同频率通信时的干扰大小。
第一计算子模块111,用于根据干扰权重、小区系数、功率干扰系数和同频干扰量化值,计算第二小区与目标小区之间的第一小区关系值。
第一获取子模块110,具体用于若目标小区和第二小区为同站小区,则将目标小区和第二小区之间的干扰权重设置为第三预设值;或者,若目标小区和第二小区为非同站小区,则获取目标小区和第二小区之间的邻区干扰系数和切换干扰系数;根据邻区干扰系数和切换干扰系数,计算目标小区和第二小区之间的干扰权重。
第二确定模块13,具体包括:
第二获取子模块130,用于获取第三小区和目标小区之间的同频干扰量化值和第三小区的路径数,其中,第三小区为目标小区的二层邻区中的任意一个小区,路径数为第三小区在目标小区的二层邻区中出现的次数。
第二计算子模块131,用于根据同频干扰量化值和路径数,计算目标小区与第三小区之间的第二小区关系值。
该装置还包括:
第二计算模块16,用于确定目标小区与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之间的第一小区关系值,且确定目标小区与目标小区的二层邻区之间的第二小区关系值之后,若第四小区为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且第四小区为目标小区的二层邻区,则计算第四小区与目标小区之间的第三小区关系值,其中,第三小区关系值为第四小区与目标小区之间的第一小区关系值和第四小区与目标小区之间的第二小区关系值的总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小区关系的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其中,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为与目标小区之间的空间距离小于第一预设值的小区;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目标小区与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之间的第一小区关系值,其中,第一小区关系值用于指示目标小区与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之间的小区关系。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通过获取目标小区和目标小区周围一定范围内的所有小区以及目标小区内预设的邻区列表中的所有小区,并通过计算目标小区与目标小区周围预设规则内的所有小区,或者目标小区与目标小区内预设的邻区列表中的所有小区之间的空间距离,从而可以基于空间距离确定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能够选择空间距离较近的小区作为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然后再计算目标小区与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之间的小区关系值,而现有技术仅通过网络拓扑信息中的平面距离确定小区之间的小区关系值,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平面距离不能反映小区之间的实际关系,并且现有技术没有考虑邻区列表中的小区,所以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在目标小区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小区以及目标小区的邻区列表中的小区中,根据空间距离确定需要计算与目标小区之间的小区关系值的小区会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得到更加准确的小区关系。
实施例五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小区关系的装置,如图8所示,为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
处理器20,用于获取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其中,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为与目标小区之间的空间距离小于第一预设值的小区,其中,所述空间距离用于指示两个小区之间的位置关系。
处理器20,还用于确定目标小区与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之间的第一小区关系值,其中,第一小区关系值用于指示目标小区与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之间的小区关系。
处理器20,还用于在获取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之后,获取目标小区的二层邻区,其中,目标小区的二层邻区为与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之间的空间距离小于第二预设值的小区。
处理器20,还用于确定目标小区与目标小区的二层邻区之间的第二小区关系值,其中,第二小区关系值用于指示目标小区与目标小区的二层邻区之间的小区关系。
处理器20,还用于在获取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之前,获取目标小区的配置参数,其中,目标小区的配置参数至少包括目标小区的地理坐标和目标小区所属基站的天线高度,目标小区内预设有邻区列表。
处理器20,还用于获取第一小区的配置参数,其中,第一小区为目标小区的邻区列表中的任意一个小区,或者与目标小区之间的平面距离在预设范围内的任意一个小区,第一小区的配置参数至少包括第一小区的地理坐标和第一小区所属基站的天线高度。
该装置还包括:
计算器21,用于根据目标小区的地理坐标、目标小区所属基站的天线高度、第一小区的地理坐标和第一小区所属基站的天线高度,计算目标小区与第一小区之间的物理距离。
处理器20,还用于获取目标小区和第一小区之间的覆盖影响因子。
计算器21,还用于根据目标小区与第一小区之间的物理距离和覆盖影响因子,计算目标小区与第一小区之间的空间距离。
处理器20,具体用于若目标小区的覆盖范围和第一小区的覆盖范围未重叠,则设置目标小区和第一小区之间的覆盖影响因子为第四预设值1;若目标小区的覆盖范围和第一小区的覆盖范围重叠,则设置目标小区和第一小区之间的覆盖影响因子为第一面积与第二面积的比值,其中,第一面积为目标小区的覆盖范围与第一小区的覆盖范围的重叠范围的面积,第二面积为目标小区与第一小区的总覆盖范围的面积。
处理器20,还具体用于获取第二小区的小区系数和功率干扰系数,以及目标小区和第二小区之间的同频干扰量化值和干扰权重,其中,第二小区为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中的任意一个小区,小区系数由第二小区的站型确定,同频干扰量化值用于指示两个小区在使用相同频率通信时的干扰大小。
计算器21,具体用于根据干扰权重、小区系数、功率干扰系数和同频干扰量化值,计算第二小区与目标小区之间的第一小区关系值。
处理器20,还具体用于若目标小区和第二小区为同站小区,则将目标小区和第二小区之间的干扰权重设置为第三预设值;或者,若目标小区和第二小区为非同站小区,则获取目标小区和第二小区之间的邻区干扰系数和切换干扰系数;根据邻区干扰系数和切换干扰系数,计算目标小区和第二小区之间的干扰权重。
处理器20,还具体用于获取第三小区和目标小区之间的同频干扰量化值和第三小区的路径数,其中,第三小区为目标小区的二层邻区中的任意一个小区,路径数为第三小区在目标小区的二层邻区中出现的次数。
计算器21,还具体用于根据同频干扰量化值和路径数,计算目标小区与第三小区之间的第二小区关系值。
计算器21,还用于确定目标小区与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之间的第一小区关系值,且确定目标小区与目标小区的二层邻区之间的第二小区关系值之后,若第四小区为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且第四小区为目标小区的二层邻区,则计算第四小区与目标小区之间的第三小区关系值,其中,第三小区关系值为第四小区与目标小区之间的第一小区关系值和第四小区与目标小区之间的第二小区关系值的总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小区关系的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获取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其中,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为与目标小区相邻且与目标小区之间的空间距离小于第一预设值的小区;处理器,用于确定目标小区与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之间的第一小区关系值,其中,第一小区关系值用于指示目标小区与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之间的小区关系。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通过获取目标小区和目标小区周围一定范围内的所有小区以及目标小区内预设的邻区列表中的所有小区,并通过计算目标小区与目标小区周围预设规则内的所有小区,或者目标小区与目标小区内预设的邻区列表中的所有小区之间的空间距离,从而可以基于空间距离确定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能够选择空间距离较近的小区作为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然后再计算目标小区与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之间的小区关系值,而现有技术仅通过网络拓扑信息中的平面距离确定小区之间的小区关系值,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平面距离不能反映小区之间的实际关系,并且现有技术没有考虑邻区列表中的小区,所以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在目标小区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小区以及目标小区的邻区列表中的小区中,根据空间距离确定需要计算与目标小区之间的小区关系值的小区会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得到更加准确的小区关系。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确定小区关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其中,所述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为与所述目标小区之间的空间距离小于第一预设值的小区,所述空间距离用于指示两个小区之间的位置关系;
确定所述目标小区与所述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之间的第一小区关系值,其中,所述第一小区关系值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小区与所述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之间的小区关系;
所述目标小区内预设有邻区列表;
所述获取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小区的配置参数,其中,所述目标小区的配置参数至少包括所述目标小区的地理坐标和所述目标小区所属基站的天线高度;
获取第一小区的配置参数,其中,所述第一小区包含所述邻区列表中的任意一个小区,所述第一小区的配置参数至少包括所述第一小区的地理坐标和所述第一小区所属基站的天线高度;
根据所述目标小区的地理坐标、所述目标小区所属基站的天线高度、所述第一小区的地理坐标和所述第一小区所属基站的天线高度,计算所述目标小区与所述第一小区之间的物理距离;
获取所述目标小区和所述第一小区之间的覆盖影响因子,所述覆盖影响因子用于对两个小区之间的物理距离进行修正得到空间距离;
根据所述目标小区与所述第一小区之间的物理距离和覆盖影响因子,计算所述目标小区与所述第一小区之间的空间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小区关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目标小区的二层邻区,其中,所述目标小区的二层邻区为与所述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之间的空间距离小于第二预设值的小区;
确定所述目标小区与所述目标小区的二层邻区之间的第二小区关系值,其中,所述第二小区关系值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小区与所述目标小区的二层邻区之间的小区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小区关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目标小区和所述第一小区之间的覆盖影响因子,具体包括:
若所述目标小区的覆盖范围和所述第一小区的覆盖范围未重叠,则设置所述目标小区和所述第一小区之间的覆盖影响因子为第四预设值;
若所述目标小区的覆盖范围和所述第一小区的覆盖范围重叠,则设置所述目标小区和所述第一小区之间的覆盖影响因子为第一面积与第二面积的比值,其中,所述第一面积为所述目标小区的覆盖范围与所述第一小区的覆盖范围的重叠范围的面积,所述第二面积为所述目标小区与所述第一小区的总覆盖范围的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小区关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目标小区与所述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之间的第一小区关系值,具体包括:
获取第二小区的小区系数和功率干扰系数,以及所述目标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之间的同频干扰量化值和干扰权重,其中,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中的任意一个小区,所述小区系数由所述第二小区的站型确定,所述同频干扰量化值用于指示两个小区在使用相同频率通信时的干扰大小;
根据所述干扰权重、所述小区系数、所述功率干扰系数和所述同频干扰量化值,计算所述第二小区与所述目标小区之间的第一小区关系值;
所述获取所述目标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之间的干扰权重,具体包括:
若所述目标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为同站小区,则将所述目标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之间的干扰权重设置为第三预设值;
或者,
若所述目标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为非同站小区,则获取所述目标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之间的邻区干扰系数和切换干扰系数;根据所述邻区干扰系数和所述切换干扰系数,计算所述目标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之间的干扰权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确定小区关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目标小区与所述目标小区的二层邻区之间的第二小区关系值,具体包括:
获取第三小区和所述目标小区之间的同频干扰量化值和所述第三小区的路径数,其中,所述第三小区为所述目标小区的二层邻区中的任意一个小区,所述路径数为所述第三小区在所述目标小区的二层邻区中出现的次数,所述同频干扰量化值用于指示两个小区在使用相同频率通信时的干扰大小;
根据所述同频干扰量化值和所述路径数,计算所述目标小区与所述第三小区之间的第二小区关系值。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确定小区关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目标小区与所述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之间的第一小区关系值,且所述确定所述目标小区与所述目标小区的二层邻区之间的第二小区关系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第四小区为所述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且所述第四小区为所述目标小区的二层邻区,则计算所述第四小区与所述目标小区之间的第三小区关系值,其中,所述第三小区关系值为所述第四小区与所述目标小区之间的第一小区关系值和所述第四小区与所述目标小区之间的第二小区关系值的总和。
7.一种确定小区关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其中,所述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为与所述目标小区之间的空间距离小于第一预设值的小区,其中,所述空间距离用于指示两个小区之间的位置关系;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目标小区与所述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之间的第一小区关系值,其中,所述第一小区关系值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小区与所述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之间的小区关系;
所述第一获取模块,还用于在获取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之前,获取所述目标小区的配置参数,其中,所述目标小区的配置参数至少包括所述目标小区的地理坐标和所述目标小区所属基站的天线高度,所述目标小区内预设有邻区列表;
所述第一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第一小区的配置参数,其中,所述第一小区包含所述邻区列表中的任意一个小区,所述第一小区的配置参数至少包括所述第一小区的地理坐标和所述第一小区所属基站的天线高度;
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小区的地理坐标、所述目标小区所属基站的天线高度、所述第一小区的地理坐标和所述第一小区所属基站的天线高度,计算所述目标小区与所述第一小区之间的物理距离;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目标小区和所述第一小区之间的覆盖影响因子,所述覆盖影响因子用于对两个小区之间的物理距离进行修正得到空间距离;
所述第一计算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小区与所述第一小区之间的物理距离和覆盖影响因子,计算所述目标小区与所述第一小区之间的空间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确定小区关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在获取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之后,获取目标小区的二层邻区,其中,所述目标小区的二层邻区为与所述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之间的空间距离小于第二预设值的小区;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目标小区与所述目标小区的二层邻区之间的第二小区关系值,其中,所述第二小区关系值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小区与所述目标小区的二层邻区之间的小区关系。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确定小区关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获取模块,具体用于若所述目标小区的覆盖范围和所述第一小区的覆盖范围未重叠,则设置所述目标小区和所述第一小区之间的覆盖影响因子为第四预设值;若所述目标小区的覆盖范围和所述第一小区的覆盖范围重叠,则设置所述目标小区和所述第一小区之间的覆盖影响因子为第一面积与第二面积的比值,其中,所述第一面积为所述目标小区的覆盖范围与所述第一小区的覆盖范围的重叠范围的面积,所述第二面积为所述目标小区与所述第一小区的总覆盖范围的面积。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确定小区关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包括:
第一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第二小区的小区系数和功率干扰系数,以及所述目标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之间的同频干扰量化值和干扰权重,其中,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中的任意一个小区,所述小区系数由所述第二小区的站型确定,所述同频干扰量化值用于指示两个小区在使用相同频率通信时的干扰大小;
第一计算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干扰权重、所述小区系数、所述功率干扰系数和所述同频干扰量化值,计算所述第二小区与所述目标小区之间的第一小区关系值;
所述第一获取子模块,具体用于若所述目标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为同站小区,则将所述目标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之间的干扰权重设置为第三预设值;或者,若所述目标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为非同站小区,则获取所述目标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之间的邻区干扰系数和切换干扰系数;根据所述邻区干扰系数和所述切换干扰系数,计算所述目标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之间的干扰权重。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确定小区关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包括:
第二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第三小区和所述目标小区之间的同频干扰量化值和所述第三小区的路径数,其中,所述第三小区为所述目标小区的二层邻区中的任意一个小区,所述路径数为所述第三小区在所述目标小区的二层邻区中出现的次数,所述同频干扰量化值用于指示两个小区在使用相同频率通信时的干扰大小;
第二计算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同频干扰量化值和所述路径数,计算所述目标小区与所述第三小区之间的第二小区关系值。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确定小区关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目标小区与所述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之间的第一小区关系值,且所述确定所述目标小区与所述目标小区的二层邻区之间的第二小区关系值之后,若第四小区为所述目标小区的一层邻区,且所述第四小区为所述目标小区的二层邻区,则计算所述第四小区与所述目标小区之间的第三小区关系值,其中,所述第三小区关系值为所述第四小区与所述目标小区之间的第一小区关系值和所述第四小区与所述目标小区之间的第二小区关系值的总和。
CN201410733855.5A 2014-12-05 2014-12-05 一种确定小区关系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46022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33855.5A CN104602249B (zh) 2014-12-05 2014-12-05 一种确定小区关系的方法及装置
PCT/CN2015/084273 WO2016086669A1 (zh) 2014-12-05 2015-07-16 一种确定小区关系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33855.5A CN104602249B (zh) 2014-12-05 2014-12-05 一种确定小区关系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02249A CN104602249A (zh) 2015-05-06
CN104602249B true CN104602249B (zh) 2018-01-19

Family

ID=531276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33855.5A Active CN104602249B (zh) 2014-12-05 2014-12-05 一种确定小区关系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02249B (zh)
WO (1) WO201608666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02249B (zh) * 2014-12-05 2018-01-19 华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小区关系的方法及装置
WO2020014000A1 (en) 2018-07-11 2020-01-16 Sail Internet,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qualifying customers and designing a fixed wireless network using mapping data
EP3868142A4 (en) * 2018-10-16 2022-07-20 Sail Internet,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EVALUATION OF A RADIO FREQUENCY FOR USE IN A CELL AREA OF A WIRELESS NETWORK
CN113141615B (zh) * 2020-01-19 2023-04-07 上海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同覆盖小区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535865B (zh) * 2020-04-21 2023-11-1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 一种地图网格划分方法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54761A1 (en) * 2007-10-25 2009-04-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800995A (zh) * 2010-01-21 2010-08-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小区关系确定方法及设备和频率规划方法及设备
CN102572856A (zh) * 2010-12-22 2012-07-11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小区邻接关系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4105105A (zh) * 2013-04-11 2014-10-15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确定邻区邻近关系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80739B (zh) * 2010-11-25 2014-10-2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 邻区优化方法、以及邻区优化装置
CN104602249B (zh) * 2014-12-05 2018-01-19 华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小区关系的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54761A1 (en) * 2007-10-25 2009-04-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800995A (zh) * 2010-01-21 2010-08-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小区关系确定方法及设备和频率规划方法及设备
CN102572856A (zh) * 2010-12-22 2012-07-11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小区邻接关系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4105105A (zh) * 2013-04-11 2014-10-15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确定邻区邻近关系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02249A (zh) 2015-05-06
WO2016086669A1 (zh) 2016-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02249B (zh) 一种确定小区关系的方法及装置
JP5273664B2 (ja) 通信特性解析システム、通信特性解析方法、及び通信特性解析プログラム
CN105430664B (zh) 一种基于分类拟合预测传播路损的方法和装置
CN102404752B (zh) 一种gsm网络的频率规划方法
WO2012011147A1 (ja) 通信特性解析システム、通信特性解析方法、及び通信特性解析プログラム
US11044613B2 (en) Method of processing image,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recor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image
US9277410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locating network activity in cellular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03620441A (zh) 用于在无线网络的覆盖区域中映射操作参数的方法和装置
CN106921989B (zh) 一种通信网络场强分布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7623920A (zh) 一种无线网络重叠覆盖的判断方法和装置
US20140357281A1 (en) Method of optimizing locations of cellular base stations
CN110798804B (zh) 一种室内定位方法和装置
CN108124267A (zh) 基站自动规划方法及装置
CN106415316A (zh) 室内定位的方法和装置
CN102564388B (zh) 基站天线水平方向角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2325333B (zh) 基于射频拉远系统的多层建筑室内覆盖邻区规划方法
CN104080094A (zh) 一种调整小区天线方位角的方法和装置
CN107240146A (zh) 业务指标显示的方法和设备
CN101801001B (zh) 一种邻区规划方法及邻区规划设备
CN109413661A (zh) 一种计算站距的方法及装置
CN106332130A (zh) 一种基站勘察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924731B (zh) 信号外泄天线节点的定位方法和装置
CN104349326A (zh) 网络规划方法
CN109561440A (zh) 一种无线通信组网系统的基站选址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3402209A (zh) 基于宏基站小区覆盖状况进行网络优化的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