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01624A - 一种数据交互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交互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01624A
CN104601624A CN201310533683.2A CN201310533683A CN104601624A CN 104601624 A CN104601624 A CN 104601624A CN 201310533683 A CN201310533683 A CN 201310533683A CN 104601624 A CN104601624 A CN 1046016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relevant
data interaction
basic status
behavior reco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3368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01624B (zh
Inventor
李庆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dvanced New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filed Critical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53368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01624B/zh
Priority to TW103110484A priority patent/TWI622885B/zh
Priority to US14/529,047 priority patent/US9716752B2/en
Priority to JP2016520138A priority patent/JP6386544B2/ja
Priority to PCT/US2014/063255 priority patent/WO2015066380A1/en
Priority to KR1020167010686A priority patent/KR102128144B1/ko
Publication of CN1046016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01624A/zh
Priority to HK15106194.4A priority patent/HK1205835A1/zh
Priority to US15/617,989 priority patent/US9888075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016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016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5Replication or mirroring of data, e.g. scheduling or transport for data synchronisation between network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2866Architectures; Arrangements
    • H04L67/30Profiles
    • H04L67/306User profi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2Network 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location of the use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35Tracking the activity of the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4Presence management, e.g. monitoring or registration for receipt of user log-on information, or the connection status of the us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60Scheduling or organising the servicing of application requests, e.g. requests for application data transmissions using the analysis and optimisation of the required network resources
    • H04L67/62Establishing a time schedule for servicing the reques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3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mutual or relative location information between multiple location based services [LBS] targets or of distance threshol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数据交互方法和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根据第一用户的位置信息和第二用户的位置信息,确定处于第二用户预定范围内的相关第一用户;根据相关第一用户的行为记录和第二用户的行为记录,分别更新相关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接收来自相关第一用户中的特定相关第一用户或第二用户发送的特定相关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之间进行数据交互的数据交互请求,数据交互请求的类型是根据特定相关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确定的;根据数据交互请求的类型,在特定相关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之间执行数据交互。本申请采用将用户的位置信息与用户的基本状态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数据交互。以此提高数据交互的成功率,提升用户体验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交互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数据交互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数据交互方法中,用户可以直接向服务器发起与另一用户的数据交互请求,服务器根据该数据交互请求实时生成数据交互指令,并将该数据交互指令下发给需要数据交互的双方用户。数据交互的双方用户,根据该数据交互指令完成双方用户的数据交互行为。
但是,在数据交互过程中,数据交互的双方用户,即数据交互的发起方用户和数据交互的被发起方用户,无法预计双方用户当前需要处理的数据交互数量,例如:在家中、酒店等场景中,用户较少,并且网络状态一般较好,数据交互的处理速度较快,所以等待处理的数据交互数量较小。在办公楼、商场等场景中,用户交多,并且网络状态一般较繁忙,数据交互的处理速度较慢,所以等待处理的数据交互数量较大。当其中一方用户,尤其是被发起方用户当前需要处理的数据交互数量巨大时,会致使该被发起方用户无法及时执行服务器下发的数据交互指令,无法快速的进行与数据交互相关的操作,导致该用户数据交互压力过大,或者数据交互指令过期等现象的发生,最终造成数据交互失败。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在数据交互数量未知的情况下盲目进行数据交互而造成的交互失败的问题,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交互方法和装置,用以提高数据交互的成功率,并且提升用户的体验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交互方法,包括:根据第一用户的位置信息和第二用户的位置信息,确定处于所述第二用户预定范围内的相关第一用户;根据所述相关第一用户的行为记录和所述第二用户的行为记录,分别更新所述相关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接收来自所述相关第一用户中的特定相关第一用户或所述第二用户发送的所述特定相关第一用户与所述第二用户之间进行数据交互的数据交互请求,所述数据交互请求的类型是根据所述特定相关第一用户和/或所述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确定的;根据所述数据交互请求的类型,在所述特定相关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之间执行数据交互。
其中,第一用户的位置信息和第二用户的位置信息,包括:第一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和第二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根据第一用户的位置信息和第二用户的位置信息,确定处于所述第二用户预定范围内的相关第一用户,包括:将第一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与第二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进行比较;确定处于所述第二用户的预定地理范围内的相关第一用户。
其中,所述行为记录包括:历史行为记录及当前数据交互数量;其中,所述历史行为记录包括历史数据交互数量。
其中,所述基本状态包括忙碌状态及空闲状态;根据所述相关第一用户的行为记录和所述第二用户的行为记录,分别更新所述相关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包括:当相关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的历史行为记录显示,在历史相同时段的数据交互数量大于预定值时,则将所述相关第一用户和/或所述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更新为忙碌状态;当相关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的历史行为记录显示,在历史相同时段的数据交互数量小于或等于预定值时,则将所述相关第一用户和/或所述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更新为空闲状态。
其中,所述基本状态包括忙碌状态及空闲状态;根据所述相关第一用户的行为记录和所述第二用户的行为记录,分别更新所述相关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包括:当相关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当前数据交互数量大于预定值时,则将所述相关第一用户和/或所述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更新为忙碌状态;当相关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当前数据交互数量小于或等于预定值时,则将所述相关第一用户和/或所述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更新为空闲状态。
其中,根据具有不同位置信息的应用场景和/或根据应用场景的网络状态的差别,设置相应的所述预定值。
其中,更新所述相关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还包括:将每一个所述相关第一用户的基本状态推送给对应的所述相关第一用户和推送给所述第二用户;将所述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推送给所述第二用户和推送给所述相关第一用户。
其中,所述数据交互请求类型包括:实时性数据交互请求和延迟性数据交互请求;接收来自所述相关第一用户中的特定相关第一用户或所述第二用户发送的所述特定相关第一用户与所述第二用户之间进行数据交互的数据交互请求,所述数据交互请求的类型是根据所述特定相关第一用户和/或所述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确定的,包括:当所述特定相关第一用户和/或所述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为忙碌时,接收来自所述特定相关第一用户或所述第二用户的实时性数据交互请求或延迟性数据交互请求;当所述特定相关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为空闲时,接收来自所述特定相关第一用户或所述第二用户的实时性数据交互请求。
其中,根据所述数据交互请求的类型,在所述特定相关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之间执行数据交互,包括:当接收到延迟性数据交互请求时,则在延迟所述第二用户所允许延迟的一定时间后,执行所述特定相关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的数据交互;当接收到实时性数据交互请求时,则执行所述特定相关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的数据交互。
其中,根据所述数据交互请求的类型,在所述特定相关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之间执行数据交互,还包括:根据所述数据交互请求,以及所述特定相关第一用户的特定信息,在所述特定相关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之间执行数据交互;其中所述特定信息是特定相关第一用户用于数据交互的基础数据。
其中,根据所述数据交互请求的类型,在所述特定相关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之间执行数据交互,包括:当接收到延迟性数据交互请求时,并且所述特定相关第一用户的特定信息有效时,则在延迟所述第二用户所允许延迟的一定时间后,执行所述特定相关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的数据交互;当接收到实时性数据交互请求时,并且所述特定相关第一用户的特定信息有效时,则执行所述特定相关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的数据交互。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交互装置,包括: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一用户的位置信息和第二用户的位置信息,确定处于所述第二用户预定范围内的相关第一用户;更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相关第一用户的行为记录和所述第二用户的行为记录,分别更新所述相关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相关第一用户中的特定相关第一用户或所述第二用户发送的所述特定相关第一用户与所述第二用户之间进行数据交互的数据交互请求,所述数据交互请求的类型是根据所述特定相关第一用户和/或所述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确定的;交互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交互请求的类型,在所述特定相关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之间执行数据交互。
其中,第一用户的位置信息和第二用户的位置信息,包括:第一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和第二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进一步地,所述确定模块还包括:比较单元,用于将第一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与第二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进行比较;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处于所述第二用户的预定地理范围内的相关第一用户。
其中,所述行为记录包括:历史行为记录及当前数据交互数量;其中,所述历史行为记录包括历史数据交互数量。
其中,所述基本状态包括忙碌状态、空闲状态;进一步地,所述更新模块还被配置成:当相关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的历史行为记录显示,在历史相同时段的数据交互数量大于预定值时,则将所述相关第一用户和/或所述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更新为忙碌状态;当相关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的历史行为记录显示,在历史相同时段的数据交互数量小于或等于预定值时,则将所述相关第一用户和/或所述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更新为空闲状态。
其中,所述基本状态包括忙碌状态、空闲状态;进一步地,所述更新模块还被配置成:当相关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当前数据交互数量大于预定值时,则将所述相关第一用户和/或所述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更新为忙碌状态;当相关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当前数据交互数量小于或等于预定值时,则将所述相关第一用户和/或所述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更新为空闲状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存在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采用将用户的位置信息与用户需要处理的数据交互数量相结合的方式,更新处于第二用户预定范围内的一个或多个第一用户的基本状态,以及该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并根据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在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之间进行数据交互。以此提高数据交互的成功率,提升用户体验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数据交互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数据交互方法的步骤S110的详细流程图;以及
图3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数据交互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主要思想在于,获取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位置信息。以第二用户为基准,确定处于第二用户预定范围内的一个或多个第一用户(相关第一用户)。根据第一用户的行为数据更新第一用户的基本状态。根据第二用户的行为数据更新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其中该行为数据可以预测出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当前需要处理的数据交互数量。当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当前需要处理的数据交互数量多时,则将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更新为忙碌,这时第二用户可以允许延迟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数据交互的时间,延迟时间过后,执行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之间数据交互。当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需要处理的数据交互数量少时,则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为空闲,这时可以直接在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之间执行数据交互。该方法具体可以参照步骤S110-S130。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得到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当前的基本状态,并根据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执行数据交互,避免大量第一用户在同一时间段内与第二用户进行数据交互,而产生的数据交互失败,以此提高数据交互成功的概率,并且可以提升用户体验效果。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数据交互方法的流程图。
在步骤S110处,根据第一用户的位置信息和第二用户的位置信息,确定处于第二用户预定范围内的相关第一用户。
该步骤S110的具体实施过程如图2所示,图2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数据交互方法的步骤S110的详细流程图。
在步骤S210处,获取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位置信息。第一用户的位置信息可以包括第一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第二用户的位置信息可以包括第二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
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可以在所使用的终端中,登录用于数据交互的应用程序等。其中该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等。
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可以通过该应用程序定时向服务器上报地理位置信息。该地理位置信息可以是全球定位信息(GPS,Global PositioningSystem)。进一步地,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可以每隔一个预定的时间间隔向服务器上报一次GSP信息。
具体而言,当第一用户或第二用户登录应用程序时,该应用程序可以定时触发第一用户或第二用户所使用的终端中的GPS设备,并由该GPS设备获取该第一用户或第二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第一用户或第二用户定时上报GPS设备获取的地理位置信息。其中,第一用户的地理位置变换频繁,例如,该第一用户为买方用户。第一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变化较多,所以第一用户定时上报地理位置信息的时间间隔可以较短。如,每隔5分钟上报一次地理位置信息。第二用户的位置相对固定,例如,该第二用户为商户、自动售货机等。第二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变化不大,所以第二用户定时上报地理位置信息的时间间隔可以较长。如,每隔一个月上报一次地理位置信息。
服务器可以定期获取来自各个第一用户和来自第二用户上报的地理位置信息,并进行存储,并且将第一用户的新的地理位置信息代替该第一用户已经存储的地理位置信息,以及将第二用户的新的地理位置信息代替该第二用户已经存储的地理位置信息。也即是说,被保存的地理位置信息为用户的最新地理位置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第一用户或第二用户登录应用程序时,可以向服务器发送登录请求,该登录请求中可以携带第一用户或第二用户的IP地址。服务器可以记录第一用户或第二用户的IP地址。服务器根据记录的第一用户或第二用户的IP地址,可以在IP地址库中查询IP地址与地理位置信息的对照关系,进而获得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其中,在IP地址库中,可以预先记录IP地址对应的地理位置信息。
在步骤S220处,将第一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与第二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进行比较。
在存储的各个第一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和第二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中,将每一个第一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与第二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进行一一比较。
在步骤S230处,确定处于第二用户的预定地理范围内的相关第一用户。
可以为第二用户预设一个预定地理范围(预定范围)。如,以第二用户为圆心,以500m为半径的圆,作为该第二用户预定的地理范围。又如,当第二用户为餐厅时,则该餐厅的预定地理范围可以是覆盖该餐厅面积的地理范围。
在将每个第一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与第二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进行比较时,服务器可以计算出处于第二用户的预定地理范围内的第一用户。如,服务器计算出,第一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处在,预定的以第二用户为中心的、500m为半径的圆内,那么可以确定该第一用户处于第二用户的预定的地理范围内。以此类推,可以确定出处于第二用户的预定的地理范围内的一个或多个第一用户。该一个或多个第一用户可以被称作处于第二用户预定地理范围内的相关第一用户。
类似地,可以为第一用户预设一个地理范围,服务器同样可以计算出处于该第一用户预定地理范围内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用户。
在步骤S120处,根据相关第一用户的行为记录和第二用户的行为记录,分别更新相关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
行为记录例如可以包括:历史行为记录及当前数据交互数量。其中,历史行为记录可以包括相关第一用户的历史行为记录和第二用户的历史行为记录。历史行为记录可以记录服务器在历史相同时段处理/执行与相关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相关的历史数据交互的数量。其中,历史相同时段用于表示每天相同的时段。例如,2013年10月7日15时至16时,与2013年10月8日15时至16时,为历史相同时段。服务器可以根据与相关第一用户或第二用户相关的历史行为记录预测出当前时段、与相关第一用户或第二用户相关的数据交互的数量。如,2013年10月1日到7日每天15时至16时,执行的与相关第一用户相关的数据交互的数量为10个,则可以预测出,2013年10月8日15时至16时需要执行的相关第一用户的数据交互的数量可能为10个。
当前数据交互数量,可以包括相关第一用户的当前数据交互数量和第二用户的当前数据交互数量。当前数据交互数量即为当前时段服务器需要处理/执行与相关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相关的数据交互的数量。
相关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可以包括忙碌、空闲、离线等状态。
忙碌状态,可以指服务器需要处理/执行与相关第一用户或第二用户有关的数据交互的数量大于预定值。该预定值可以是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而设置的经验值,当在一个时间段内,数据交互数量超过该经验值时,则用户(相关第一用户或第二用户)不能及时处理超出经验值部分的数据交互的相关操作。用户处理数据交互的相关操作,可以包括点击与数据交互相关的按钮,例如生成订单按钮、立即支付按钮,并通过这些按钮进行后续的操作。若这些操作不能及时被处理,则容易造成数据交互失败的情况发生,即不能完成与该部分的用户的数据交互。相关第一用户或第二用户的忙碌状态可以表示一天之中,该相关第一用户或第二用户进行数据交互的高峰期。
空闲状态,可以指服务器需要处理/执行与相关第一用户或第二用户相关的数据交互的数量小于或等于预定值。相关第一用户或第二用户的空闲状态,可以表示该相关第一用户或第二用户在现有的、需要处理的、数据交互正常执行的基础上,可以继续增加数据交互的执行数量,并且可以正常进行与数据交互相关的操作,直至数据交互的数量达到预定值。
离线状态,可以指用户(相关第一用户、第二用户)未登录用于与其他用户进行数据交互的应用程序。
可以通过相关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的历史行为记录预测相关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当相关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的历史行为记录显示,在历史相同时段的数据交互数量大于预定值时,则将相关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更新为忙碌状态;当相关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的历史行为记录显示,在历史相同时段的数据交互数量小于或等于预定值时,则将相关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更新为空闲状态。
例如,当第二用户为商户时,该商户的历史行为记录包括该商户在2013年10月1日到7日每天15时至16时的交易量(数据交互)均为15笔,用于判断用户基本状态的预定值为10笔,那么该商户2013年10月1日到7日每天15时至16时的交易量大于预定值(15笔大于10笔),则该商户的基本状态为忙碌,根据该商户的历史行为记录,可以预测2013年10月8日15时至16时,该商户的交易量为15笔(大于预定值10笔),该商户的基本状态为忙碌。
又如,在服务器端后台设定定时任务,该定时任务每天晚上12点开始运行,根据每个用户(第一用户、第二用户)最近一年内的所有历史交易记录(历史行为记录),计算出每个用户平均每天以及每天中平均每小时的交易数量(数据交互数量),如,计算出一用户平均每天的交易数量为12笔,平均每小时的交易数量1笔,可以将该交易数量1笔作为预定值。并根据每个用户最近一年内的所有历史交易记录,计算出每个用户的交易数量、在时间上的正太分布,如,计算出一用户一天24小时内的交易行为集中在如9-10点,20-21点等,并且交易行为集中的时间段内的交易数量均大于预定值1笔。当前时刻为上午9:30时,该当前时刻处于该用户产生交易行为集中的9-10点之间,则可以将该用户的基本状态更新为忙碌状态。
也可以通过相关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的当前数据交互数量计算相关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当相关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当前数据交互数量大于预定值时,则将相关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更新为忙碌状态;当相关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当前数据交互数量小于或等于预定值时,则将相关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更新为空闲状态。
例如,当第二用户为商户时,该商户当前处理的交易量为8笔,预先设定的预定值为10笔,那么商户当前处理的交易量小于预定值(8笔小于10笔),则该商户的基本状态为空闲,该商户还有能力处理新产生的交易。
进一步地,用于与数据交互数量进行比较的预定值,可以根据历史行为记录来进行设置,也可以由第一用户或第二用户根据经验进行自定义设置。例如,对于与商户(第二用户)的交易数量(数据交互数量)进行比较的预设值,可以根据商户的历史交易记录(历史行为记录)来计算出预设值,如,计算商户每分钟可以处理的交易数量的峰值(最大值)是20笔,那么可以将该20笔作为预设值。该预定值还可以是商户在应用程序(客户端,如APP)中自定义设置其每分钟可以处理的交易笔数(数据交互数量),如,该商户每分钟可以处理10笔交易,则可以将该10笔作为该商户的预定值。在这两种情况下,可以优先使用用户(第一用户、第二用户)自定义设置的预定值,如果用户没有自定义设置预定值,则使用通过历史行为记录计算出来的预定值。
也即是说,用于与历史行为记录中的数据交互数量进行比较的预定值和与当前数据交互数量进行比较的预定值可以是相同的预定值,也可以是不同的预定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具有不同位置信息的应用场景和/或根据应用场景的网络状态的差别,设置相应的所述预定值。也即是说,用于与数据交互数量进行比较的预定值,可以根据应用场景和/或应用场景的网络状态的不同进行差别性设置。具体而言,应用场景可以包括商场、酒店、家庭、工作场所等等。每个应用场景中的网络状态不同。例如,在网络状态较好时,用户在一分钟内可以处理5个与数据交互相关的操作,完成5个用户之间的数据交互。在网络状态不好的情况下,用户在一分钟可以处理1个与数据交互相关的操作,完成1个用户之间的数据交互。那么网络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数据交互的执行速度,可以在网络状态较好的应用场景中,或者在一个应用场景中网络状态较好的时段,设置数值较大的预定值。可以在网络状态不好的应用场景中,或者在一个应用场景中网络状态不好的时段,设置数值较小的预定值。进一步地,每一个应用场景拥有一个位置信息,如商场的地理位置信息可以是付款台的地理位置信息,商场的预定范围可以是能够覆盖商场面积的地理位置范围。当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处于商场地理位置范围内时,则采用专门为商场设置的预定值来衡量用户的基本状态。
进一步地,服务器可以将每一个相关第一用户的基本状态推送给对应的相关第一用户和推送给第二用户,并且将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推送给该第二用户和推送给每一个相关第一用户。
当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登录用于数据交互的应用程序后,处于第二用户预定范围内的相关第一用户可以在该应用程序中看到其自身的基本状态和该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第二用户也可以在应用程序中看到其自身的基本状态以及处于其预定范围内的一个或多个第一用户(相关第一用户)的基本状态。
在步骤S130处,接收来自相关第一用户中的特定相关第一用户或第二用户发送的特定相关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之间进行数据交互的数据交互请求。数据交互请求的类型可以是根据特定相关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确定的。
换言之,接收来自相关第一用户中的特定相关第一用户或第二用户、基于特定相关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发送的在特定相关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之间进行数据交互的数据交互请求。
特定相关第一用户可以是,处于第二用户预定范围内的相关第一用户中,需要与该第二用户进行数据交互的其中一个相关第一用户。
相关第一用户的基本状态和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相互可见。换言之,相关第一用户可以看到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第二用户也可以看到相关第一用户的基本状态。进一步地,相关第一用户中的特定相关第一用户或第二用户可以根据看到的特定相关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向服务器发送数据交互请求,该数据交互请求用于请求服务器在特定相关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之间进行数据交互。
该数据交互请求可以包括实时性数据交互请求和延迟性数据交互请求。实时性数据交互请求,用于请求服务器在特定相关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之间立即进行数据交互。延迟性数据交互请求,用于请求服务器延迟一定时间后再在特定相关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之间进行数据交互。服务器可以根据接收到的实时性数据交互请求实时地生成数据交互指令,并下发给进行数据交互的特定相关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服务器可以根据接收到的延迟性数据交互请求,询问第二用户是否可以延迟生成数据交互指令,若第二用户同意延迟生成数据交互指令,则服务器通知特定相关第一用户延迟数据交互时间,并在延迟时间过后生成数据交互指令,下发给进行数据交互的特定相关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其中,该延迟时间可以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设置经验值,或者是未发送数据交互请求的一方(特定相关第一用户、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从忙碌变为空闲时所经历的时间。若该延迟性数据交互请求为第二用户发送,则表示该第二用户同意服务器延迟生成数据交互指令。例如:用户在进行支付时,点击立即支付,表示向服务器发送实时性数据交互请求,点击生成订单,表示向服务器发送延迟性数据交互请求。
具体而言,当特定相关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为忙碌时,服务器可以接收来自特定相关第一用户或第二用户的实时性数据交互请求或延迟性数据交互请求。换言之,服务器接收延迟性数据交互请求表示,当特定相关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为忙碌时,第二用户可以允许服务器延迟一定时间执行与特定相关第一用户的数据交互。那么特定相关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可以发送延迟性数据交互请求,来延迟数据交互的时间。
当特定相关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为空闲时,服务器可以接收来自特定相关第一用户或第二用户的实时性数据交互请求。也即是说,当特定相关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都有空闲时,特定相关第一用户或第二用户可以发送实时性数据交互请求,以作实时性的数据交互。
在一个实施例中,特定相关第一用户或第二用户在发送数据交互请求之前,可以相互交换、服务器为每一个第一用户和每一个第二用户预先分配的唯一的身份编码(ID)。相关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在各自登录的应用程序中可以查看自身的ID以及显示的相关第一用户或第二用户的ID。也即是说,相关第一用户可以在其应用程序中查看该相关第一用户预定范围内的每一个第二用户的ID,第二用户可以在其应用程序中查看该第二用户预定范围内的每一个相关第一用户的ID。当相关第一用户中的特定相关第一用户或第二用户需要发送数据交互请求时,可以针对特定/目标ID,向服务器发送数据交互请求。
例如,第二用户是商户,第一用户有用户A、用户B和用户C。其中商户的ID为“111”,用户A的ID为“001”,用户B的ID为“002”,用户C的ID为“003”。当商户、用户A、用户B和用户C均登录用于支付(数据交互)的应用程序后,根据商户、用户A、用户B和用户C的地理位置信息,在商户使用的应用程序中可以显示处于其预定范围内的用户A的ID“001”、用户B的ID“002”和用户C的ID“003”。当用户A需要向商户进行支付时,用户A可以将其ID“001”告知商户,商户在其使用的应用程序中查找ID“001”,并针对ID为“001”的用户A,向服务器发送支付请求(数据交互请求)。
在步骤S140处,根据数据交互请求的类型,在特定相关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之间执行数据交互。
当服务器接收到延迟性数据交互请求时,则在延迟第二用户所允许延迟的一定时间后,执行特定相关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数据交互。
当服务器接收到实时性数据交互请求时,则执行特定相关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数据交互。
具体而言,可以为第二用户授予可以延迟数据交互时间的权限。当特定相关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为忙碌时,可以由第二用户通过服务器发起延迟执行数据交互的指令,发起该指令一定时间(延迟时间)后,执行特定相关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的数据交互。例如,在商场中进行支付,顾客为第一用户,商户为第二用户,由于该商户的顾客密度较大,该商户的基本状态为忙碌,所以该商户允许其顾客延迟一定时间进行支付,当进行支付时,顾客或商户可以主动向服务器发送延迟性支付请求(延迟性数据交互请求),服务器接收到该延迟性支付请求,若该请求来自顾客,则服务器为商户弹出提示“是否可以延迟支付”,商户可以点击“是”按钮,表示同意,则服务器延迟一定时间在顾客和商户之间进行数据交互(支付);若该请求来自商户,则服务器不询问商户是否可以延迟支付,直接延迟一定时间后执行顾客和商户之间的数据交互(支付)。
更具体地,当需要进行数据交互的特定相关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之间,至少有一方为忙碌状态时,即特定相关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均为忙碌状态,或者特定相关第一用户为忙碌状态、第二用户为其他状态(空闲状态、离线状态),或者第二用户为忙碌状态、特定相关第一用户为其他状态(空闲状态、离线状态)。这时,由于在特定相关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中至少一方不能及时处理与数据交互相关的操作,可能造成数据交互失败。第二用户可以利用其具有的、可以延迟数据交互时间的权限,使服务器推迟数据交互的时间(延迟时间),避免在与大量相关第一用户进行数据交互的同时继续增加数据交互的数量,造成部分数据交互失败的情况的发生,以此提高数据交互的成功率。
例如,用户(相关第一用户)在餐馆就餐完毕,店家(第二用户)可以主动向服务器请求用户付款(数据交互),而这时用户的基本状态为忙碌,无法立即完成与用户的支付操作,则店家可以请求服务器只生成订单,即店家直接向服务器发送延迟性数据交互请求,并且该店家同意服务器只生成订单。服务器为用户和店家生成订单,并通知用户和店家支付未完成。延迟时间过后,服务器生成数据交互指令,并提示用户和店家进行支付操作。基于生成的订单,用户向店家付款。可选地,用户在餐馆就餐完毕,用户可以主动向服务器发送请求,用以向店家付款,而这时用户看到店家的基本状态为忙碌,无法立即与用户完成支付操作,则用户可以通过服务器请求店家只生成订单,即用户向服务器发送延迟性数据交互请求,服务器询问店家是否可以只生成订单,若店家同意只生成订单,则服务器为用户和店家生成订单,并通知用户和店家支付未完成。在延迟时间过后,服务器生成数据交互指令,并提示用户和店家进行支付操作。基于生成的订单,用户向店家付款。
当特定相关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为空闲时,特定相关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均可以进行数据交互,而不会发生因为数据交互数量大而造成数据交互失败的情况,这时,则可以执行特定相关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数据交互。
在一个实施例中,服务器可以根据所述数据交互请求,以及第一用户的特定信息,在特定相关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之间执行数据交互。该特定信息可以是特定相关第一用户用于数据交互的基础数据,例如,第一用户的支付余额。
当服务器接收到延迟性数据交互请求时,并且特定相关第一用户的特定信息处于有效范围内时,则第二用户允许服务器延迟一定时间执行与第一用户的数据交互。该有效范围,为预定数值范围。例如,为特定相关第一用户的支付余额设置有效范围为大于100元,当支付余额小于100元时,则该第一用户的支付余额不足,需要该第一用户充值后才可以进行支付(数据交互)。也即是说,当服务器接收到延迟性数据交互请求时,并且特定相关第一用户的特定信息处于有效范围外时,则第二用户与特定相关第一用户之间不能进行的数据交互,并且服务器可以提示用户“支付余额不足”。
当服务器接收到实时性数据交互请求时,并且第一用户的特定信息处于有效范围内时,则服务器执行特定相关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数据交互。当服务器接收到实时性数据交互请求时,并且特定相关第一用户的特定信息处于有效范围外时,则服务器可以不执行特定相关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数据交互,并且可以提示用户“支付余额不足”。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交互装置,如图3所示,图3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数据交互装置300的结构图。
在本申请的数据交互装置300中,可以包括确定模块310、更新模块320、接收模块330、交互模块340。
确定模块310,可以用于根据第一用户的位置信息和第二用户的位置信息,确定处于第二用户预定范围内的相关第一用户。其中,第一用户的位置信息和第二用户的位置信息,包括:第一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和第二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
进一步地,确定模块310还可以包括获取单元311、比较单元312、确定单元313。
获取单元311,可以用于获取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位置信息。该获取单元311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照步骤S210。
比较单元312,可以用于将第一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与第二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进行比较。该比较单元312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照步骤S220。
确定单元313,可以用于确定处于第二用户的预定地理范围内的相关第一用户。该确定单元313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照步骤S230。
进一步地,该确定模块310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照步骤S110。
更新模块320,可以用于根据相关第一用户的行为记录和第二用户的行为记录,分别更新相关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行为记录包括:历史行为记录及当前数据交互数量;其中,历史行为记录包括历史数据交互数量;基本状态包括忙碌状态、空闲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更新模块320还可以被配置成:当相关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的历史行为记录显示,在历史相同时段的数据交互数量大于预定值时,则将相关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更新为忙碌状态;当相关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的历史行为记录显示,在历史相同时段的数据交互数量小于或等于预定值时,则将相关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更新为空闲状态。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更新模块320还被配置成:当相关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当前数据交互数量大于预定值时,则将相关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更新为忙碌状态;当相关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当前数据交互数量小于或等于预定值时,则将相关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更新为空闲状态。
更新模块320还包括推送单元321,用于将每一个相关第一用户的基本状态推送给对应的相关第一用户和推送给第二用户;将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推送给第二用户和推送给每一个相关第一用户。
该更新模块320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照步骤S120。
接收模块330,可以用于接收来自相关第一用户中的特定相关第一用户或第二用户发送的特定相关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之间进行数据交互的数据交互请求。数据交互请求的类型可以是根据特定相关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确定的。其中,数据交互请求包括:实时性数据交互请求和延迟性数据交互请求。
进一步地,接收模块330还被配置成:当特定相关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为忙碌时,接收来自特定相关第一用户或第二用户的实时性数据交互请求或延迟性数据交互请求;当特定相关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为空闲时,接收来自特定相关第一用户或第二用户的实时性数据交互请求。
该接收模块330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照步骤S130。
交互模块340,可以用于根据数据交互请求的类型,在特定相关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之间执行数据交互。
交互模块340还被配置成:当接收到延迟性数据交互请求时,则在延迟第二用户所允许延迟的一定时间后,执行特定相关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数据交互;当接收到实时性数据交互请求时,则执行特定相关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数据交互。
在一个实施例中,交互模块340还可以根据数据交互请求,以及特定相关第一用户的特定信息,在特定相关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之间执行数据交互;其中特定信息是特定相关第一用户用于数据交互的基础数据。进一步地,交互模块340还被配置成:当接收到延迟性数据交互请求时,并且特定相关第一用户的特定信息有效时,则在延迟第二用户所允许延迟的一定时间后,执行特定相关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数据交互;当接收到实时性数据交互请求时,并且特定相关第一用户的特定信息有效时,则执行特定相关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数据交互。
该交互模块340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照步骤S140。
由于图3所描述的本申请的装置所包括的各个模块(包含单元)的具体实施方式与本申请的方法中的步骤的具体实施方式是相对应的,由于已经对图1-图2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所以为了不模糊本申请,在此不再对各个模块的具体细节进行描述。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数据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第一用户的位置信息和第二用户的位置信息,确定处于所述第二用户预定范围内的相关第一用户;
根据所述相关第一用户的行为记录和所述第二用户的行为记录,分别更新所述相关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
接收来自所述相关第一用户中的特定相关第一用户或所述第二用户发送的所述特定相关第一用户与所述第二用户之间进行数据交互的数据交互请求,所述数据交互请求的类型是根据所述特定相关第一用户和/或所述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确定的;
根据所述数据交互请求的类型,在所述特定相关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之间执行数据交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用户的位置信息和第二用户的位置信息,包括:
第一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和第二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
根据第一用户的位置信息和第二用户的位置信息,确定处于所述第二用户预定范围内的相关第一用户,包括:
将第一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与第二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进行比较;
确定处于所述第二用户的预定地理范围内的相关第一用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行为记录包括:历史行为记录及当前数据交互数量;其中,所述历史行为记录包括历史数据交互数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本状态包括忙碌状态及空闲状态;根据所述相关第一用户的行为记录和所述第二用户的行为记录,分别更新所述相关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包括:
当相关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的历史行为记录显示,在历史相同时段的数据交互数量大于预定值时,则将所述相关第一用户和/或所述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更新为忙碌状态;
当相关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的历史行为记录显示,在历史相同时段的数据交互数量小于或等于预定值时,则将所述相关第一用户和/或所述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更新为空闲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本状态包括忙碌状态及空闲状态;根据所述相关第一用户的行为记录和所述第二用户的行为记录,分别更新所述相关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包括:
当相关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当前数据交互数量大于预定值时,则将所述相关第一用户和/或所述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更新为忙碌状态;
当相关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当前数据交互数量小于或等于预定值时,则将所述相关第一用户和/或所述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更新为空闲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具有不同位置信息的应用场景和/或根据应用场景的网络状态的差别,确定相应的所述预定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更新所述相关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还包括:
将每一个所述相关第一用户的基本状态推送给对应的所述相关第一用户和推送给所述第二用户;
将所述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推送给所述第二用户和推送给所述相关第一用户。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交互请求类型包括:实时性数据交互请求和延迟性数据交互请求;
接收来自所述相关第一用户中的特定相关第一用户或所述第二用户发送的所述特定相关第一用户与所述第二用户之间进行数据交互的数据交互请求,所述数据交互请求的类型是根据所述特定相关第一用户和/或所述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确定的,包括:
当所述特定相关第一用户和/或所述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为忙碌时,接收来自所述特定相关第一用户或所述第二用户的实时性数据交互请求或延迟性数据交互请求;
当所述特定相关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为空闲时,接收来自所述特定相关第一用户或所述第二用户的实时性数据交互请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数据交互请求的类型,在所述特定相关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之间执行数据交互,包括:
当接收到延迟性数据交互请求时,则在延迟所述第二用户所允许延迟的一定时间后,执行所述特定相关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的数据交互;
当接收到实时性数据交互请求时,则执行所述特定相关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的数据交互。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数据交互请求的类型,在所述特定相关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之间执行数据交互,还包括:
根据所述数据交互请求,以及所述特定相关第一用户的特定信息,在所述特定相关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之间执行数据交互;其中所述特定信息是特定相关第一用户用于数据交互的基础数据。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数据交互请求的类型,在所述特定相关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之间执行数据交互,包括:
当接收到延迟性数据交互请求时,并且所述特定相关第一用户的特定信息有效时,则在延迟所述第二用户所允许延迟的一定时间后,执行所述特定相关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的数据交互;
当接收到实时性数据交互请求时,并且所述特定相关第一用户的特定信息有效时,则执行所述特定相关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的数据交互。
12.一种数据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根据第一用户的位置信息和第二用户的位置信息,确定处于所述第二用户预定范围内的相关第一用户;
更新模块,根据所述相关第一用户的行为记录和所述第二用户的行为记录,分别更新所述相关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
接收模块,接收来自所述相关第一用户中的特定相关第一用户或所述第二用户发送的所述特定相关第一用户与所述第二用户之间进行数据交互的数据交互请求,所述数据交互请求的类型是根据所述特定相关第一用户和/或所述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确定的;
交互模块,根据所述数据交互请求的类型,在所述特定相关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之间执行数据交互。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一用户的位置信息和第二用户的位置信息,包括:第一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和第二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模块还包括:
比较单元,将第一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与第二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进行比较;
确定单元,确定处于所述第二用户的预定地理范围内的相关第一用户。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为记录包括:历史行为记录及当前数据交互数量;其中,所述历史行为记录包括历史数据交互数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本状态包括忙碌状态、空闲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更新模块还被配置成:
当相关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的历史行为记录显示,在历史相同时段的数据交互数量大于预定值时,则将所述相关第一用户和/或所述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更新为忙碌状态;
当相关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的历史行为记录显示,在历史相同时段的数据交互数量小于或等于预定值时,则将所述相关第一用户和/或所述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更新为空闲状态。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本状态包括忙碌状态、空闲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更新模块还被配置成:
当相关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当前数据交互数量大于预定值时,则将所述相关第一用户和/或所述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更新为忙碌状态;
当相关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当前数据交互数量小于或等于预定值时,则将所述相关第一用户和/或所述第二用户的基本状态更新为空闲状态。
CN201310533683.2A 2013-10-31 2013-10-31 一种数据交互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46016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33683.2A CN104601624B (zh) 2013-10-31 2013-10-31 一种数据交互方法和装置
TW103110484A TWI622885B (zh) 2013-10-31 2014-03-20 Data exchange method and device
JP2016520138A JP6386544B2 (ja) 2013-10-31 2014-10-30 データ交換方法及び装置
PCT/US2014/063255 WO2015066380A1 (en) 2013-10-31 2014-10-30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exchange
US14/529,047 US9716752B2 (en) 2013-10-31 2014-10-30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exchange based on user status
KR1020167010686A KR102128144B1 (ko) 2013-10-31 2014-10-30 데이터 교환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HK15106194.4A HK1205835A1 (zh) 2013-10-31 2015-06-30 種數據交互方法和裝置
US15/617,989 US9888075B2 (en) 2013-10-31 2017-06-08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exchange based on user st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33683.2A CN104601624B (zh) 2013-10-31 2013-10-31 一种数据交互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01624A true CN104601624A (zh) 2015-05-06
CN104601624B CN104601624B (zh) 2018-02-02

Family

ID=51932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33683.2A Active CN104601624B (zh) 2013-10-31 2013-10-31 一种数据交互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9716752B2 (zh)
JP (1) JP6386544B2 (zh)
KR (1) KR102128144B1 (zh)
CN (1) CN104601624B (zh)
HK (1) HK1205835A1 (zh)
TW (1) TWI622885B (zh)
WO (1) WO201506638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12731A (zh) * 2018-03-30 2018-09-07 联动优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参数的配置方法、移动终端及设备
EP3772210A1 (en) 2019-07-30 2021-02-03 Walton Advanced Engineering Inc. A method for connections of peer device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01624B (zh) 2013-10-31 2018-02-02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交互方法和装置
CN106559308B (zh) * 2015-09-24 2020-12-18 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加入通讯群组的方法及装置
US11012836B1 (en) * 2017-04-11 2021-05-18 United Services Automobile Association (Usaa)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tually secured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possessors of automobiles
US10681022B1 (en) * 2017-04-11 2020-06-09 United Services Automobile Association (Usaa)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tually secured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possessors of automobiles
WO2020172593A1 (en) * 2019-02-22 2020-08-27 Shubharanjan Dasgupta 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 based visibility network
US20220383265A1 (en) * 2021-05-25 2022-12-01 Avaya Management L.P. Intelligent meeting scheduling assistant using user activity analysi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13072A (zh) * 2011-11-25 2012-04-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会议中的即时消息处理方法及处理系统
US20130138745A1 (en) * 2011-11-30 2013-05-30 At&T Mobility Ii,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communication inquiries
US20130150089A1 (en) * 2011-12-09 2013-06-13 Masato Kuwahara Server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76074B2 (en) * 2001-10-16 2005-12-13 Microsoft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negotiating transactions between nodes
US20040111360A1 (en) 2003-07-14 2004-06-10 David Albanese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sonal and business information exchange
US20060114920A1 (en) * 2004-12-01 2006-06-01 Jung Edward K Status indicator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070294397A1 (en) * 2006-06-16 2007-12-20 Microsoft Corporation Physical presence indication for a collaborative communication
US7779444B2 (en) 2006-07-23 2010-08-17 William Glad System and method for video on request
FI20070044A (fi) * 2007-01-18 2008-08-25 Software Cellular Network Ltd Viestintää helpottava järjestely tietoliikennejärjestelmässä
US8060018B2 (en) * 2008-02-08 2011-11-15 Yahoo! Inc. Data sharing based on proximity-based ad hoc network
US7792040B2 (en) * 2008-07-30 2010-09-07 Yahoo! Inc. Bandwidth and cost management for ad hoc networks
US8676234B2 (en) 2010-04-22 2014-03-18 Bae Systems 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 Systems Integration Inc. Personal networking node for tactical operations and communications
JP5666323B2 (ja) * 2011-01-20 2015-02-12 株式会社バンダイナムコゲームス サーバシステム
JP5718738B2 (ja) * 2011-06-17 2015-05-13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名刺情報交換サーバ、ユーザ端末及び名刺情報交換方法
JP5782918B2 (ja) * 2011-08-24 2015-09-2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通信端末装置、サー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388382B2 (ja) * 2012-03-06 2014-01-15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データ交換サーバ及びデータ交換方法
CN103327054B (zh) * 2012-03-23 2016-01-1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地理位置的交互方法、客户端、服务器及系统
US9160786B1 (en) 2012-05-08 2015-10-13 Google Inc. Method for media sharing based on location proximity
US9098802B2 (en) * 2012-12-20 2015-08-04 Facebook, Inc. Inferring contextual user status and duration
CN104601624B (zh) 2013-10-31 2018-02-02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交互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13072A (zh) * 2011-11-25 2012-04-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会议中的即时消息处理方法及处理系统
US20130138745A1 (en) * 2011-11-30 2013-05-30 At&T Mobility Ii,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communication inquiries
US20130150089A1 (en) * 2011-12-09 2013-06-13 Masato Kuwahara Server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12731A (zh) * 2018-03-30 2018-09-07 联动优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参数的配置方法、移动终端及设备
CN108512731B (zh) * 2018-03-30 2021-02-26 联动优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参数的配置方法、移动终端及设备
EP3772210A1 (en) 2019-07-30 2021-02-03 Walton Advanced Engineering Inc. A method for connections of peer devic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01624B (zh) 2018-02-02
US20170272519A1 (en) 2017-09-21
KR20160078963A (ko) 2016-07-05
TW201516702A (zh) 2015-05-01
WO2015066380A1 (en) 2015-05-07
US20150120871A1 (en) 2015-04-30
US9716752B2 (en) 2017-07-25
JP2016536669A (ja) 2016-11-24
US9888075B2 (en) 2018-02-06
HK1205835A1 (zh) 2015-12-24
TWI622885B (zh) 2018-05-01
JP6386544B2 (ja) 2018-09-05
KR102128144B1 (ko) 2020-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01624A (zh) 一种数据交互方法和装置
US11886389B2 (en) Distributed work data management
US10841364B2 (en) Using and comparing known and current activity states to determine receptiveness
CN107038579B (zh) 一种电子支付业务处理、电子支付方法及装置
CN109447609A (zh) 支付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6548402B (zh) 资源转移监控方法及装置
US10756911B2 (en) Cost estimation on a cloud-computing platform
US20200404051A1 (en) Application placing and scaling
US20200112606A1 (en) Synchronizing a device using push notifications
US8984030B2 (en) Journaling and integrity in mobile clouded collaborative spaces
CN109002249A (zh) 通过长按手势实现礼物连击的方法、存储介质、设备及系统
CN112346717A (zh) 微服务系统创建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微服务系统
CN111311200B (zh) 大客咨询工单平台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3516507A (zh) 一种多云管理平台资源计费方法及装置
CN109743179B (zh) 一种电子证照按需签发方法
CN102511041A (zh) 将因果律归因于程序执行能力修改和动态修改程序执行能力
CN106856496B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934708B (zh) 事件记录方法和装置
CN110381150B (zh) 区块链上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781500A (zh) 一种数据风控系统以及方法
CN115695210A (zh) 云服务器部署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168595A (zh) 一种数据分析方法及装置
US20200159834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processing transaction data
CN117251840A (zh) 一种权限更新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3946388A (zh) 一种接口调用计费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0583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20583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204

Address after: P.O. Box 31119, grand exhibition hall, hibiscus street, 802 West Bay Road, Grand Cayman, Cayman Islands

Patentee after: Innovative advanced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A four-storey 847 mailbox in Grand Cayman Capital Building, British Cayman Islands

Patentee before: Alibaba Group Holding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