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82159A - 一种led发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led发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82159A
CN104582159A CN201410829660.0A CN201410829660A CN104582159A CN 104582159 A CN104582159 A CN 104582159A CN 201410829660 A CN201410829660 A CN 201410829660A CN 104582159 A CN104582159 A CN 1045821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d
module
array
branch road
led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2966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82159B (zh
Inventor
李东明
杨冕
封正勇
龙文涛
赵昆
张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Sunfor Ligh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Sunfor Ligh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Sunfor Ligh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Sunfor Ligh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82966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82159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210005718.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03200729B/zh
Publication of CN1045821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821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821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8215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ed Devices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LED发光装置,包括整流单元、采样单元、LED模组和恒流单元,所述采样单元连接在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之间,由所述LED模组和所述恒流单元串联形成的第一支路、第二支路、……、第n条支路并联在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之间,n≥1,且为整数,同时各个支路的恒流单元的控制端分别连接至所述采样单元,其中每条支路上的LED模组包括至少一个LED,所述至少一个LED以并联和/或串联方式连接,并且每个支路上的LED模组中的LED均以n×n阵列形式排布,或者第一支路、第二支路、……、第n支路分别以1×n、2×n、……、(n-1)×n、n×n阵列形式排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电路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LED发光装置
本发明为原申请号为201210005718.0、原申请日为2012年1月10日、原发明名称为交流电直接恒流驱动的LED发光装置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LED(发光二极管)发光装置,特别涉及LED发光装置的交流电直接恒流驱动技术。
背景技术
LED作为一种新型固态光源,以其节能、环保、寿命长等优点有望成为新一代照明光源。众所周知,现有LED几乎都是用直流电驱动的,而我们的生产生活用电却是交流电。因此,在目前使用的LED产品中,需要一个电源转换器,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电源转换器的引入,带来很多负面效应。其一,电源转换器的寿命远远低于LED自身的寿命,使得照明装置的使用寿命变短;其二,电源转换器会降低发光装置的效率;其三,在小功率应用中,电源转换器会引起功率因数的下降和电流总谐波失真的增加。为了充分发挥半导体照明的优势,可以用交流电直接驱动的LED发光装置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在已有的交流LED公开技术中,大多是使用多颗LED组件按照反向并联或者桥式整流的电路拓扑结构连接而成,以满足交流电力的驱动要求。但是,交流电是按照一定的频率周期性波动的,由于LED自身开启电压的存在,在瞬时电压超过开启电压时,LED才会导通并发光。反之,LED是截止不发光的。这种电路使得LED的发光效率很低,并且随着交流电压波动出现发光闪烁现象。
国际专利WO 2004/023568A1“LIGHT-EMITTING DEVICE HAVINGLIGHT-EMITTINGELEMENTS”中,提出了在蓝宝石衬底上集成LED芯片阵列,从而提供一种交流电力驱动的发光装置,但没有解决LED的发光闪烁问题。
美国专利US 7,489,086B2“AC LIGHT EITTING DIODE AND AC LEDDRIVE METHODSANDAPPARATUS”提供了一种交流LED器件,该发明是一种将多个LED集成封装的器件,利用人眼的视觉暂留效应来弥补交流电引起的LED发光闪烁现象。该专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交流电压周期性波动造成的发光闪烁现象。
可见,在已公开LED交流驱动技术中,都存在一个缺点:LED的驱动电流会随着交流电压的波动而波动,导致LED发光时出现亮度变化,产生发光闪烁的现象。同时,LED器件的核心是一个PN结二极管,其I-V特性为近似的指数函数,当LED两端的电压大于开启电压后,流过PN结的电流呈指数增长。现有技术的交流驱动方法,由于没有使用恒流电路,在LED结温升高时,其开启电压会下降,由于输入电压不变,使得LED的正向电流急剧增加,严重时会使LED的PN结造成热击穿,永久损坏。
中国专利CN102209415A(对比文件1)公开了一种LED交流直接供电电路,并具体公开了(参见说明书第0020-0036段;图1-4):包括整流电路、LED灯串以及过压保护恒流源,其特征在于:LED灯串分为n段,n≥1;每段LED灯串段的LED灯管数依次为X1、X2……Xn-1、Xn,每个LED灯管的管压降为UL;n路过压保护恒流源与n段LED灯串段相对应:每路过压恒流源的过电压值依次为X2×UL、X3×UL、……、Xn×UL、Umax;按照电流流动方向,LED灯串的一端与整流电路的一个输出端相接:每路过压恒流源的一端分别连接到相对应的LED灯串段,另一端共同连接至整流电路的另一个输出端;整流电路将输入的市电交流电压整流为全波电压,加在LED灯串和过压保护恒流源串联而成的电路两端;当全波电压介于
Σ j = 1 i X j × U L ( i = 1 , 2 , . . . . . . n - 1 ) ~ Σ j = 1 i + 1 X j × U L ( i = 1,2 , . . . . . . n - 1 ) 之间时,第i路过压保护恒流源开通,其它过压保护恒流源关闭,此时第一段LED灯串段至第i段LED灯串段全部导通;当全波电压继续上升到大于时,最后的一路过压保护恒流源开通,其它的过压保护恒流源关闭,此时所有LED灯串段全部导通;如果全波电压继续上升并使得最后的一路过压保护恒流源的两端电压超过其过电压值Umax时,则所有的过压保护恒流源都关闭,灯串只有微弱的漏电流,整个电路处于过压保护状态;当全波电压从最大值再回落到0V的这段时间,从最后一路过压保护恒流源开始,各段LED灯串段所对应的过压保护恒流源依次轮流接力开通;LED灯串段从最后一段开始逐渐熄灭,直至结束一个全波周期。
该中国专利公开的内容完全没有涉及到本发明恒流源路数的限定,更没有涉及到对每一路LED模组中LED数量和LED排布方式的限定。
而且该专利与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不同,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也不同。其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在不使用电解电容、大电感等体积和重量较大的元件时,提高电源转换效率与功率因数。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在安全灵活的实现LED供电的同时,如何在不增加恒流源路数的前提下提高发光装置的功率因数和效率,克服发光装置的闪烁现象。
该专利是通过增加过压保护恒流源的路数来提高电源转换效率和功率因数的。本发明权是通过一定的恒流源路数与设置不同LED模组的LED数量及LED的排布相配合来提高发光装置功率因数和效率、克服闪烁现象的。
同时,该专利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没有技术启示。该专利没有涉及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根据该专利公开的内容可以得到的技术启示是,需要通过增加过压保护恒流源的路数才能提高电源转换效率和功率因数。而随着恒流源路数的增加,电路就会越复杂,布局也会越困难,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恒流源路数的增加是有限的。
而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不需要多增加恒流源的路数,只需要4条恒流源路数与对应的LED模组中的LED数量及LED的排布相配合,就可以达到在不增加恒流源路数的前提下提高发光装置的功率因数和效率、克服闪烁现象。
本领域技术人员难以由此专利公开的内容想到本发明中通过一定的恒流源路数与设置不同LED模组的LED数量及LED的排布相配合来提高发光装置功率因数和效率、克服频闪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交流电直接驱动LED发光装置的问题,提供一种交流电直接恒流驱动的LED发光装置。
本发明解决所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交流电直接恒流驱动的LED发光装置,包括交流输入端、保护单元和整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之间并联有第一支路、第二支路、……第n支路,所述第一支路由第一LED模组和第一恒流单元串联构成,所述第二支路由第二LED模组和第二恒流单元串联构成,……所述第n支路由第n LED模组和第n恒流单元串联构成,每个恒流单元都与采样单元连接,其中n≥1,且为整数;
所述交流输入端用于连接交流电,为装置提供工作电流;
所述保护单元与交流输入端连接,为装置提供保护功能;
所述整流单元与保护单元连接,对保护单元输出的交流电进行整流;
所述采样单元用于对整流单元的输出电压进行采样,并输出控制信号到各个恒流单元;
各个恒流单元与采样单元连接,恒定相应支路的电流并根据采样单元输出的控制信号接通或关断相应支路。
本发明的发光装置技术方案中,n条LED模组及其串联的恒流单元构成的并联支路连接在整流电路输出端,通过设定个支路恒流单元的电流值及其关断、接通电压,可以避免交流电压变化产生的周期性闪烁现象。由于每条支路的电流是恒定的,LED模组中的LED不会因为结温的变化而引起电流的变化,提高了LED的可靠性。通过理论分析可以知道,支路数量的增加可以使驱动电流波形接近正弦波,提高发光装置的功率因数和效率。
具体的,所述LED模组由LED阵列组成。
采用LED阵列可以组成大功率的LED模组。
进一步的,所述LED阵列由布置在同一印制电路板上的至少1个LED构成,或者集成封装在同一基板上的至少1个LED构成,或者集成在同一半导体衬底上的至少1个LED构成。
将LED模组中所有的LED布置在同一印制电路板上,是目前工艺条件下最简单、经济的封装方法;将LED模组中所有的LED集成封装在同一基板上,是指将LED模组中所有的LED进行二次封装,集成在同一散热基板上;将LED模组中所有的LED集成在同一半导体衬底上,这是采用半导体集成电路工艺,在同一半导体基片上实现LED的集成。这些技术都是当前比较成熟的LED集成封装技术。
具体的,各个LED模组中LED并联和/或串联连接。
LED模组中LED适当的连接组合,如并联、串联或混联等,更能够适应交流电直接驱动的使用环境,方便地调整各个LED模组的电流、电压参数。
进一步的,第一LED模组、第二LED模组、……第n LED模组中包含的LED数量分别为12、22、……n2,相应的恒流单元电流分别为I、2I、……nI;I为第一恒流单元电流。
LED模组中LED数量的这种分布规律,可以实现个支路电流的倍数关系,使总电流波形接近正弦波,有利于提高发光装置的功率因数和效率。
更进一步的,当n≥2时,同一LED同时属于不同的LED模组。
该方案可以将各个LED模组中的LED交错布置,使同一只或几只LED同时属于不同的LED模组,实现LED的复用,可以减少发光装置的LED数量,提高发光装置发光亮度的均匀性,有利于克服闪烁现象。
具体的,所述保护单元包括保险丝和/或压敏电阻,所述保险丝串联在交流输入端,所述压敏电阻并联在交流输入端。
保险丝是常用的限流保护元件,压敏电阻则是常用的限压保护元件,他们的组合可以完成最基本的限流和限压保护,并且成本低,安装方便,便于进行二次集成。
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单元还包括共模扼流圈和/或气体放电管,所述共模扼流圈串联在交流输入端,所述气体放电管并联在交流输入端。
增加共模扼流圈和气体放电管,共模扼流圈可以抑制共模干扰,气体放电管可以保护照明装置不被雷电等伤害。
具体的,所述整流单元由整流二极管组成的全波整流电路或半波整流电路构成。
采用整流二极管作为整流元件,体积小重量轻,便于进行二次集成封装。
具体的,所述采样单元由电阻网络构成。
电阻网络非常适合采集直流参数,便于设定恒流单元断开和接通的动作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使用交流电力直接恒流驱动LED模组,电路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通过适当预置各支路电流和开关电压,可以减轻交流电波动时LED发光装置周期性闪烁,并且在交流电瞬时电压过高时,恒流单元关断,LED模组不发光,提高了电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了电力损耗。同时,由于采用恒流控制,避免了LED模组因结温变化,电流过大而烧毁的情况,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框图;
图2是实施例1的电路原理图;
图3是实施例2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3的示意图;
图5为电压和电流波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交流电直接恒流驱动的LED发光装置,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包括交流输入端1、保护单元2、整流单元3,以及整流单元3的第一输出端31(通常为正极)和第二输出端32(通常为负极)之间并联的第一支路、第二支路、……第n支路。第一支路由第一LED模组51和第一恒流单元61串联构成,所述第二支路由第二LED模组52和第二恒流单元62串联构成,……所述第n支路由第n LED模组5n和第n恒流单元6n串联构成,每个恒流单元都与采样单元连接,其中n≥1,且为整数。交流输入端1用于连接交流,为装置提供工作电流;保护单元2与交流输入端连接,为装置提供保护功能;整流单元3与保护单元2连接,对保护单元2输出的交流电进行整流,输出正弦波脉冲电流(如图5a所示);采样单元4用于对整流单元的输出电压进行采样,并输出控制信号到各个恒流单元;各个恒流单元与采样单元4连接,恒定相应支路的电流并根据采样单元4输出的控制信号接通或关断相应支路。
下面简单描述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交流市电(通常为正弦波交流电)通过交流输入接口1进入保护单元2,经整流单元3进行整流,成为正弦波脉冲电压,其电压波形如图5a所示。在一个交流电周期T内,随输入电压升高,达到第一LED模组51开启电压,第一LED模组51进入工作状态,电流逐渐增大,达到第一恒流单元61预设电流之后以该预设电流工作在恒流状态。随电压继续升高,电压到达到第一恒流单元61预设关断电压,第一恒流单元61关断,第一LED模组51不发光。此时第二恒流单元62接通,第二LED模组52开始工作,第二LED模组52进入恒流状态后以第二恒流单元62设定的电流维持恒流工作状态,随着电压继续上升,第二恒流单元62关断,以此类推,直到第n LED模组5n开始工作,前面的恒流单元全部关断。如果设定第一恒流单元61恒流电流为I,第二恒流单元62恒流电流为2I,……第n恒流单元恒流电流为nI,理论上,分组越多,电流波形越接近正弦波,如图5b所示,功率因数也越高,效率也越高,但是电路也越复杂,布局布线也越困难。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选取有限个恒流单元与对应数量的LED模组构成有限条支路。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本例保护单元2由保险丝F和压敏电阻VR构成,保险丝F串联在交流输入端1的相线L上,压敏电阻VR并联在交流输入端1的相线L和零线N之间。保护单元2与全波整流电路D1构成的整流单元3连接,整流单元3输出端并联4条支路。
第一支路由第一LED模组和第一恒流单元串联构成,第一LED模组由一只LED11构成,其正端连接整流电路D1正极,负端通过第一恒流单元连接到整流电路D1负极。本例采样由电阻网络构成,包括电阻R1~R8。电阻R1与电阻R2串联后并联在整流电路D1正极和负极之间,电阻R1和电阻R2的连接点为第一恒流单元的采样点,并与第一恒流单元控制端连接。本例第二支路中,第二LED模组由4只LED构成的2×2的阵列组成,包括LED21、LED22、LED31和LED32,他们以两只LED同向串联后两组同极并联的方式连接,如图2所示。第二LED模组正端连接整流电路D1正极,负端通过第二恒流单元连接到整流电路D1负极。电阻R3与电阻R4串联后并联在整流电路D1正极和负极之间,电阻R3和电阻R4的连接点为第二恒流单元的采样点,并与第二恒流单元控制端连接。本例第三支路中的第三LED模组由9只LED构成的3×3的阵列组成,包括LED41、LED42、LED43;LED51、LED52、LED53;LED61、LED62、LED63。这些LED以三只同向串联后三组同极并联的方式连接,参见图2。第三LED模组正端连接整流电路D1正极,负端通过第三恒流单元连接到整流电路D1负极。电阻R5与电阻R6串联后并联在整流电路D1正极和负极之间,电阻R5和电阻R6的连接点为第三恒流单元的采样点,并与第三恒流单元控制端连接。本例第四支路中,第四LED模组由16只LED构成的4×4的阵列组成,包括LED71、LED72、LED73、LED74;LED81、LED82、LED83、LED84;整流电路D1负极LED91、LED92、LED93、LED94;LED01、LED02、LED03、LED04。这些LED以四只同向串联后四组同极并联的方式连接,参见图2。第四LED模组正端连接整流电路D1正极,负端通过第四恒流单元连接到整流电路D1负极。电阻R7与电阻R8串联后并联在整流电路D1正极和负极之间,电阻R7和电阻R8的连接点为第四恒流单元的采样点,并与第四恒流单元控制端连接。本例整流电路D1负极为公共地端。
通过插头与电网连接,本例发光装置获得交流电力,交流电经过保护单元,并由整流单元,整流成直流电(严格的说是正弦波脉冲直流电,波形如图5a所示)提供给电压采样单元、恒流单元和LED模组。在每个交流周期T中,整流电路D1输出电压从零开始上升,当电压升高达到第一LED模组的开启电压时,第一恒流单元接通,第一LED模组开始发光,进入工作状态。电压继续升高,恒流单元1以设定的恒定电流20mA工作,使第一LED模组电流达到20mA额定电流。当电压升高达到预设关断电压时,第一恒流单元关断,第一LED模组停止工作,第一LED模组熄灭,第二LED模组开始发光,进入工作状态。电压进行升高,第二恒流单元以设定的恒定电流40mA工作,使第二LED模组电流达到40mA额定电流。当电压升高到第二恒流单元达预设的关断电压时,第二恒流单元关断,第二LED模组停止工作,第三LED模组开始工作,随着电压进行升高,第三恒流单元以设定的恒定电流60mA工作,使第三LED模组电流达到60mA额定电流。当电压升高达到预设关断电压时,第三恒流单元关断,第四恒流单元接通,第四LED模组开始工作,当电压继续升高,第四恒流单元以恒定电流80mA工作,使第四LED模组电流达到80mA额定电流。如图5b所示为本例的电流波形示意图,由图可见电流在不同的阶段成倍增加,其波形趋近正弦。使本例发光装置具有很高的效率和功率因数。第四恒流单元也有保护功能,当电压超过预设关断电压时,第四恒流单元关断。整个发光装置中的LED模组全部关断,保护发光装置不至于损坏。
本例中各个LED模组中的LED阵列(本例第一支路的LED模组也可以看成是1×1的LED阵列),可以是布置在同一印制电路板上的LED构成,或者采用集成封装技术,将他们集成封装在同一散热基板上构成,也可以利用集成电路工艺,将他们集成在同一半导体衬底上构成。
实施例2
图3所示为本例电路示意图,可以看出,本例除了LED模组结构及其连接方式与实施例1不同外,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下面仅就四条支路的LED模组结构进行描述,其他结构及其工作过程请参见实施例1的描述,此处恕不赘述。本例第一支路中的第一LED模组由一只LED31组成,第一LED模组正端与整流电路D1正极连接,第一LED模组负端通过第一恒流单元连接到整流电路D1负极。本例第二支路中的第二LED模组包括LED31、LED32,LED21、LED22共4只LED。当第一恒流单元关断时,这4只LED构成2×2的阵列,其中LED31与LED32同向串联为一组,LED21与LED22同向串联为一组,这两组同极并联构成第二LED模组,该第二LED模组正端与整流电路D1正极连接,负端通过第二恒流单元连接到整流电路D1负极。本例第三LED模组包括LED31、LED32、LED33,LED21、LED22、LED23,LED11、LED12、LED13共9只LED。当第一恒流单元和第二恒流单元都关断时,这9只LED构成3×3的阵列,其中LED31、LED32、LED33同向串联为一组,LED21、LED22、LED23同向串联一组,LED11、LED12、LED13同向串联为一组,这三组同极本例构成第三LED模组。该第三LED模组正端与整流电路D1正极连接,负端通过第三恒流单元连接到整流电路D1负极。同样的,当图3中第一恒流单元、第二恒流单元和第三恒流单元都关断时,四组同向串联的LED31、LED32、LED33、LED34,LED21、LED22、LED23、LED24,LED11、LED12、LED13、LED14,LED01、LED02、LED03、LED04构成的4×4的LED阵列组成本例的第四LED模组,该第四LED模组正端与整流电路D1正极连接,负端通过第四恒流单元连接到整流电路D1负极。本例中,各支路电路与实施例1一样,也是成倍数关系,如果第一支路电流为I,其他支路依次为2I、3I和4I。
本例各个LED模组中的LED采用了串联和并联结合的方式,并且部分LED同时属于多个LED模组。如图3中,LED31同时属于所有LED模组,LED22和LED32同时属于第二、第三和第四LED模组,LED33、LED23和LED13同时第三和第四LED模组。采用这种复用结构,大大的减少了发光单元的数量,降低了发光装置成本,并且有利于克服闪烁现象。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本例电路示意图与实施例2相比,各个LED模组连接方式做了进一步的优化,四条支路中的四个LED模组由16只LED组成,采用4×4的矩阵拓扑结构。本例第一LED模组由LED01、LED11、LED21和LED31共4只并联的LED构成的1×4阵列组成。本例第二LED模组由LED01、LED11、LED21、LED31,LED02、LED12、LED22、LED32共8只串联并联结合的LED构成的2×4阵列组成。本例第三LED模组由LED01、LED11、LED21、LED31,LED02、LED12、LED22、LED32,LED03、LED13、LED23、LED33共12只LED串联并联结合构成的3×4阵列组成,本例第四LED模组由LED01、LED11、LED21、LED31,LED02、LED12、LED22、LED32,LED03、LED13、LED23、LED33,LED04、LED14、LED24、LED34共16只LED串联并联结合构成的4×4阵列组成,其他部分的连接关系以及工作原理请参见上述实施例的描述。本例电路最大特点是各支路电流相同,即所有恒流单元设定的电流相同,均为一只LED恒流驱动电流的4倍。
经上述详细的阐释,可以看出,本发明的电压采样单元监测输入电压,同时还具有对LED模组的保护功能。当交流电压出现大的波动的时候,恒流单元也能及时断开,保护LED模组不因电流过大而损坏。本发明的恒流单元可以采用分离元件和/或集成电路构成,要求具有开关控制功能(能进行关断和接通控制),由于具体电路属于本领域成熟技术,本发明不作详细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上述实施例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结构,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从上述实施例中不经过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想到的替换结构,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LED发光装置,包括整流单元(3)、采样单元(4)、LED模组和恒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单元(4)连接在所述整流单元(3)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之间,由所述LED模组和所述恒流单元串联形成的第一支路、第二支路、……、第n条支路并联在所述整流单元(3)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之间,n≥1,且为整数,同时各个支路的恒流单元的控制端分别连接至所述采样单元(4),其中
每条支路上的LED模组包括至少一个LED,所述至少一个LED以并联和/或串联方式连接,并且
每个支路上的LED模组中的LED均以n×n阵列形式排布,或者第一支路、第二支路、……、第n支路分别以1×n、2×n、……、(n-1)×n、n×n阵列形式排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LED模组中的LED以n×n阵列形式排布,其中n=4:
第一支路中的第一LED模组由12只LED构成1×1LED阵列,
第二支路中的第二LED模组由22只LED构成2×2LED阵列,
第三支路中的第三LED模组由32只LED构成3×3LED阵列,
第四支路中的第四LED模组由42只LED构成4×4LED阵列;
或者,所述LED模组中的LED以1×n、2×n、……、(n-1)×n、n×n的整列形式排布,其中n=4:
第一模组由n只并联的LED构成1×4LED阵列,
第二模组由第一模组串联和/或并联4只LED构成2×4LED阵列,
第三模组由第二模组串联和/或并联4只LED构成3×4LED阵列,
第四模组由第三模组串联和/或并联4只LED构成4×4LED阵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LED模组中的LED以n×n阵列形式排布,其中n=4:
所述第一支路中的第一LED模组由12只LED构成1×1LED阵列,
所述第二支路中的第二LED模组由第一LED模组串联和/或并联22-1只LED构成2×2LED阵列,
所述第三支路中的第三LED模组由第二LED模组串联和/或并联32-22只LED构成3×3LED阵列,
所述第四支路中的第四LED模组由第三LED模组串联和/或并联42-32只LED构成4×4LED阵列。
4.如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LED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ED发光装置还包括保护单元(2),所述保护单元(2)连接在交流输入端和所述整流单元(3)之间。
5.如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LED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ED阵列由布置在同一印制电路板上,或者集成封装在同一基板上,或者集成在同一半导体衬底上的至少1个LED构成。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LED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单元包括保险丝和/或压敏电阻,所述保险丝串联在交流输入端,所述压敏电阻并联在交流输入端。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LED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单元还包括共模扼流圈和/或气体放电管,所述共模扼流圈串联在交流输入端,所述气体放电管并联在交流输入端。
8.如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LED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单元由整流二极管组成的全波整流电路或半波整流电路构成。
9.如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LED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单元由电阻网络构成的。
CN201410829660.0A 2012-01-10 2012-01-10 一种led发光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5821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29660.0A CN104582159B (zh) 2012-01-10 2012-01-10 一种led发光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29660.0A CN104582159B (zh) 2012-01-10 2012-01-10 一种led发光装置
CN201210005718.0A CN103200729B (zh) 2012-01-10 2012-01-10 交流电直接恒流驱动的led发光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05718.0A Division CN103200729B (zh) 2012-01-10 2012-01-10 交流电直接恒流驱动的led发光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82159A true CN104582159A (zh) 2015-04-29
CN104582159B CN104582159B (zh) 2017-09-19

Family

ID=530970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2966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582159B (zh) 2012-01-10 2012-01-10 一种led发光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8215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74292A (zh) * 2016-06-20 2016-09-28 刘成 一种led 模组漏电测试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8874A (zh) * 2006-11-10 2008-05-14 索尼株式会社 背光设备、驱动背光的方法以及彩色图像显示装置
CN101184354A (zh) * 2007-12-12 2008-05-21 深圳市麦格米特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三基色led快速恒流驱动电路
CN201639835U (zh) * 2010-04-19 2010-11-17 深圳市龙欣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电视中三基色led快速恒流驱动电路
CN102202441A (zh) * 2010-03-23 2011-09-28 陕西西电科大华成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Led照明灯用交流电源直接供电的恒流控制器拓扑电路
CN201995175U (zh) * 2011-01-30 2011-09-28 东莞市茂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过热保护功能的led驱动电路
CN102209415A (zh) * 2011-05-30 2011-10-05 桂林源通网络软件有限公司朝阳路分公司 Led交流直接供电电路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8874A (zh) * 2006-11-10 2008-05-14 索尼株式会社 背光设备、驱动背光的方法以及彩色图像显示装置
CN101184354A (zh) * 2007-12-12 2008-05-21 深圳市麦格米特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三基色led快速恒流驱动电路
CN102202441A (zh) * 2010-03-23 2011-09-28 陕西西电科大华成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Led照明灯用交流电源直接供电的恒流控制器拓扑电路
CN201639835U (zh) * 2010-04-19 2010-11-17 深圳市龙欣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电视中三基色led快速恒流驱动电路
CN201995175U (zh) * 2011-01-30 2011-09-28 东莞市茂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过热保护功能的led驱动电路
CN102209415A (zh) * 2011-05-30 2011-10-05 桂林源通网络软件有限公司朝阳路分公司 Led交流直接供电电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74292A (zh) * 2016-06-20 2016-09-28 刘成 一种led 模组漏电测试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82159B (zh) 2017-09-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00728B (zh) 交流电直接恒流驱动的白光led发光装置
CN104427688B (zh) Led交流驱动电路
CN102892238B (zh) 交流电直接驱动led模块的调光驱动电路
CN202721866U (zh) 一种新型兼容led灯管的驱动电路
CN101916548B (zh) 一种液晶显示器发光二极管灯管控制电路
CN102316648A (zh) 一种led照明装置
CN103369799B (zh) 动态配置分段led驱动装置和led照明装置
CN103188845B (zh) 交流电直接驱动的led发光装置
CN202127536U (zh) 一种发光二极管驱动器的恒流电路
CN103025018A (zh) 利用并联高压mos管控制的led驱动电路
CN203378116U (zh) 动态配置分段led驱动装置和led照明装置
CN104540287A (zh) Led调光驱动电路
CN201331030Y (zh) 一种led电路
CN203151813U (zh) 一种led光源驱动电路
CN103200729B (zh) 交流电直接恒流驱动的led发光装置
CN102791063A (zh) 一种自调压led智能模块
CN105530728A (zh) 一种母线电流同步式分时复用多路恒流输出led驱动器拓扑及其控制方法
CN104582159B (zh) 一种led发光装置
CN201731335U (zh) 一种交流直接驱动的led灯管
CN201758474U (zh) 一种液晶显示器发光二极管灯管控制电路
CN202503745U (zh) Led工作模式控制装置
CN207179281U (zh) 一种新型led灯具
CN201919223U (zh) 大功率led灯
CN201726566U (zh) Led灯具装置
CN205071401U (zh) 一种led恒流驱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919

Termination date: 20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