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81900B - 具有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通讯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通讯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81900B
CN104581900B CN201410566024.3A CN201410566024A CN104581900B CN 104581900 B CN104581900 B CN 104581900B CN 201410566024 A CN201410566024 A CN 201410566024A CN 104581900 B CN104581900 B CN 1045819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ynamic radio
communication
dormancy mechanism
operating office
dormant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6602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81900A (zh
Inventor
魏宏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cer Inc
Original Assignee
Ac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er Inc filed Critical Acer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5819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819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819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819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2Indication of how the channel is divid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469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using time-sha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38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n unwanted signal, e.g. interference or idle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通讯方法,用于设置通讯站传送时分双工帧,其中每一个时分双工帧包含有多个子帧。该通讯方法包含:传送是否支持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能力至一个或多个通讯装置;收集业务信息、能源策略、能源状态及干扰策略的至少其中之一,以判断是否符合一个或多个预设的休眠条件;传送一个或多个信令消息至该一个或多个通讯装置,以执行动态无线休眠机制;以及执行下列二者的至少其中之一:在设置为休眠状态的下行子帧,停止传送下行业务;以及在设置为休眠状态的上行子帧,停止接收上行业务。上述实施例能够有效降低通讯站及通讯装置的能源消耗,并且能够降低邻近通讯站之间的信号干扰,以提升通讯系统的效能。

Description

具有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通讯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通讯方法,尤指一种具有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通讯方法。
背景技术
时下,移动通讯的普及带给使用者许多的便利性,然而,对于移动通讯运营商而言,却也带来了许多的挑战。例如,移动通讯运营商为了提升通讯效能,必须布置许多的基站(base station)以服务日益增加的使用者及提升通讯带宽。然而,随着移动通讯运营商布置越来越多的基站,基站间的相互干扰却也日益严重,造成通讯效能的提升受到限制。
随着移动通讯运营商布置越来越多的基站,这些基站所消耗的庞大电力也造成移动通讯运营商的另一个问题。此外,对使用者而言,也需要降低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例如,移动电话及其他可携式运算装置)所消耗的电力,以延长用户设备的使用时间。
虽然基站的通讯传输量可能会动态地改变,但是即使在通讯传输量很少、甚至基站并没有服务用户设备时,基站仍需传送参考信号或尝试接收用户设备的信号。尤其,当通讯系统中采用了越来越多的小范围基站(small-cell base station)时,上述的情况会越来越容易发生。虽然目前通讯系统中已经采用某些技术,例如,不连续接收(discontinuousreception,DRX)及关闭整个基站的电力等。然而,随着通讯技术的演进,仍可以采用更精进的技术以改善上述的问题所带来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如何减轻或消除上述相关领域中通讯系统的干扰及耗电问题,实为业界有待解决的问题。
本说明书提供一种设置通讯站传送多个时分双工帧的通讯方法的实施例,其中每一个时分双工帧包含有多个子帧,该通讯方法包含:传送是否支持一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能力至一个或多个通讯装置;收集一业务信息、一能源策略、一能源状态及一干扰策略的至少其中之一,以判断是否符合一个或多个预设的休眠条件;传送一个或多个信令消息至该一个或多个通讯装置,以执行该动态无线休眠机制;以及执行下列二者的至少其中之一:在设置为休眠状态的一下行子帧,停止传送一下行业务;以及在设置为休眠状态的一上行子帧,停止接收一上行业务。
本说明书另提供一种设置通讯站传送多个频分双工帧的通讯方法的实施例,其包含:传送是否支持一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能力至一个或多个通讯装置;收集一业务信息、一能源策略、一能源状态及一干扰策略的至少其中之一,以判断是否符合一个或多个预设的休眠条件;传送一个或多个信令消息至该一个或多个通讯装置,以执行该动态无线休眠机制;以及执行下列二者的至少其中之一:在设置为休眠状态的一下行帧,停止传送一下行业务;以及在设置为休眠状态的一上行帧,停止接收一上行业务。
上述实施例的优点之一,能够有效降低通讯站及通讯装置间不必要的信号传输,使通讯站及通讯装置的能源消耗都能降低。
上述实施例的另一优点,是能够降低邻近通讯站之间的信号干扰,以提升通讯系统的效能。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将藉由以下的说明和附图进行更详细的解说。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通讯系统简化后的示意图。
图2为图1通讯系统的一实施例的部分元件简化后的功能方块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时分双工通讯系统的上行下行资源配置的简化后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通讯方法简化后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频分双工通讯系统的上行下行资源配置的简化后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0 通讯系统
110 网络控制装置
117 传收电路
119 控制电路
120、130 通讯站
121 天线
123 射频信号处理电路
125 基带信号处理电路
127 传收电路
129 控制电路
140 网络
150、160、170、180 通讯装置
151 天线
153 射频信号处理电路
155 基带信号处理电路
159 控制电路
410~450 流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相关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这些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方法流程。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通讯系统100简化后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通讯系统100包含有网络控制装置110、通讯站120及130、以及通讯装置150、160、170及180。为使附图简明而易于说明,通讯系统100的某些元件及连接关系并未绘示于图1中。
网络控制装置110可以采用自组织网络(self-organizing network,SON)服务器、移动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controller,RNC)或者其他合适的网络控制器等方式实施,以设置通讯站120及130的运作。
通讯站120及130可以分别采用B节点(node B,NB)、演进节点B(evolved NB,eNB)、家用演进节点B(home eNB)、基站(base station,BS)、大范围基站(macrocell BS)、以及小范围基站(small-cell BS,例如:microcell BS、picocell BS、femtocell BS)等方式实施。
网络140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有线网络及/或一个或多个无线网络的方式实施,并且可以包含有一个或多个回程网络(backhaul network)、一个或多个核心网络(corenetwork)、一个或多个网关装置(gateway)等,以连结网络控制装置110、通讯站120及通讯站130。
通讯装置150、160、170及180可以分别采用移动电话、平板计算机、可携式运算装置或其他合适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等方式实施。
在本实施例中,通讯装置150、160、170及180联结(associate)于通讯站120。
通讯系统100可以被设置为执行具有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通讯方法,以降低所消耗的功率以及通讯站间的相互干扰。
图2为图1通讯系统100的一实施例的部分元件简化后的功能方块图。
在本实施例中,网络控制装置110包含有传收电路117及控制电路119。传收电路117被设置为用于耦接网络140,以与通讯站120及130进行通讯。控制电路119可以采用处理器、模拟电路元件及数字电路元件的至少其中之一实施,以设置传收电路117的运作。
通讯站120包含有天线121、射频信号处理电路123、基带信号处理电路125、传收电路127及控制电路129。射频信号处理电路123会将天线121所接收的射频信号(radiofrequency signal)转换为基带信号(baseband signal),以传送至基带信号处理电路125。此外,射频信号处理电路123会将基带信号处理电路125所传送的基带信号转换为射频信号,以藉由天线121进行传送。射频信号处理电路123可以包含有振荡电路(oscillatingcircuit)、混合电路(mixing circuit)、以及功率放大器电路(power amplifier circuit)等。基带信号处理电路125被设置为用于产生调制信号(modulated signal)以传送至射频信号处理电路123,并且被设置为用于将射频信号处理电路123所传送的基带信号进行解调制(demodulation)。基带信号处理电路125可以包含错误校正码编码器及解码器(errorcorrection code encoder and decoder)、扰频器(scrambler)、解扰器(descrambler)、以及滤波电路(filter circuit)等,以执行调制运作及解调制运作。传收电路127被设置为用于耦接网络140,以与网络控制装置110及通讯站130进行通讯。控制电路129可以采用处理器、模拟电路元件及数字电路元件的至少其中之一实施,以设置射频信号处理电路123、基带信号处理电路125、以及传收电路127的运作。
通讯站150包含有天线151、射频信号处理电路153、基带信号处理电路155及控制电路159。射频信号处理电路153会将天线151所接收的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以传送至基带信号处理电路155。此外,射频信号处理电路153会将基带信号处理电路155所传送的基带信号转换为射频信号,以藉由天线151进行传送。射频信号处理电路153可以包含有振荡电路、混合电路、以及功率放大器电路等。基带信号处理电路155被设置为用于产生调制信号以传送至射频信号处理电路153,并且被设置为用于将射频信号处理电路153所传送基带信号进行解调制。基带信号处理电路155可以包含错误校正码编码器及解码器、扰频器、解扰器、以及滤波电路等,以执行调制运作及解调制运作。控制电路159可以采用处理器、模拟电路元件及数字电路元件的至少其中之一实施,以设置射频信号处理电路153以及基带信号处理电路155的运作。
此外,通讯站130可以采用与通讯站120相同或类似的架构实施,而通讯装置160、170及180可以分别采用与通讯装置150相同或类似的架构实施。为了简明起见,相关的叙述不再重复。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讯系统的上行下行资源配置(uplink-downlink resource assignments)的简化后的示意图。
当通讯系统100运作于时分双工模式时,在通讯站及通讯装置间所传送的帧(frame)绘示于图3的上半部。在本实施例中,1个时分双工帧包含有10个子帧(subframe),分别编号为0至9。如图3下半部的实施例所示,每一个子帧分别可以被设置为上行子帧(例如:图3中标示为U的子帧)、下行子帧(例如:图3中标示为D的子帧)、及特别子帧(例如:图3中标示为S的子帧)。通讯站及通讯装置可以依据不同的应用环境,而采用适当的上行下行配置(uplink-downlink configuration)。
上行子帧(uplink subframe)被设置为用于让通讯装置传送上行业务(uplinktraffic)至通讯站。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业务(traffic)一词用于表示通讯站及通讯装置间所传输的数据(data)及信令(signaling)等。下行子帧(downlink subframe)被设置为用于让通讯站传送下行业务(downlink traffic)至通讯装置。特别子帧(specialsubframe)被设置于下行子帧及上行子帧之间,特别子帧的第一部分可以被设置为用于传送下行业务。特别子帧的第二部分可以被设置为保护间隔(guard period),以作为将下行子帧转换至上行子帧时的缓冲。特别子帧的第三部分可以被设置为用于传送上行业务。
此外,当执行动态无线休眠机制时,至少可以将子帧设置为两种类型:可配置的子帧(configurable subframe)以及静态的子帧(static subframe)。
可配置的子帧可以被设置为休眠状态或非休眠状态,并且包含有可配置的上行子帧以及可配置的下行子帧。当可配置的上行子帧被设置为休眠状态,通讯站不会在可配置的上行子帧接收上行业务;当可配置的上行子帧被设置为非休眠状态,则该可配置的上行子帧作为一般的上行子帧使用。当可配置的下行子帧被设置为休眠状态,通讯站不会在可配置的下行子帧传送下行业务;当可配置的下行子帧被设置为非休眠状态,则该可配置的下行子帧作为一般的下行子帧使用。
静态的子帧包含静态的上行子帧以及静态的下行子帧,静态的上行子帧只能设置为非休眠状态,因此通讯站可以在静态的上行子帧接收上行业务。此外,静态的下行子帧也只能设置为非休眠状态,因此通讯站可以在静态的下行子帧传送下行业务。
当通讯站120与其所服务的通讯装置间的上行业务较少时,可以将一个或多个上行子帧设置为休眠状态。当通讯站120与其所服务的通讯装置间的下行业务较少时,也可以将一个或多个下行子帧设置为休眠状态。依据不同的设计考量,通讯站可以仅将下行子帧设置为休眠状态、仅将上行子帧设置为休眠状态、或者将上行子帧及下行子帧都设置为休眠状态。
此外,动态无线休眠机制也可以与其他的通讯技术(例如,选择适当的上行下行配置)共同运作,以达成更佳的系统效能。例如,当通讯站120与其所服务的通讯装置间的上行业务较少时,可以选择采用较少上行子帧的上行下行配置,并且可以将一个或多个上行子帧设置为休眠状态。当通讯站120与其所服务的通讯装置间的下行业务较少时,可以选择采用较少下行子帧的上行下行配置,并且可以将一个或多个下行子帧设置为休眠状态。
除了可以分别将每一个子帧设定为休眠状态,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子帧分组为一个或多个预设的子帧集合(subframe-set)。例如,子帧1和子帧5可以被分组于一个预设的子帧集合,通讯站可以将该预设的子帧集合中的子帧1和子帧5同时设置为休眠状态或非休眠状态。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将子帧分组为一个或多个可配置的子帧集合、以及一个静态的子帧集合,通讯站可以从该一个或多个可配置的子帧集合中,选择要设置为休眠状态的一个或多个子帧、或选择要设置为休眠状态的一个或多个子帧集合。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通讯方法简化后的流程图。以下,将以运作于时分双工模式的通讯系统100搭配图4,进一步说明运作于通讯站120及通讯装置间的具有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通讯方法。
在流程410中,通讯站120及通讯装置进行联结过程(association process),通讯站120及通讯装置可以在联结过程中相互传送其是否支持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能力。例如,通讯站120的控制电路129可以设置基带信号处理电路125、射频信号处理电路123及天线121,使用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SIB)周期性的传送其支持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能力。系统信息块可以包含用于表示该通讯站是否支持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指示(indicator)、用于表示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目前是否启用的指示、以及用于表示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配置是否变更的指示等。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系统信息块可以包含用于指向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详细配置(例如:该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详细配置位于另一个系统信息块)的指针(pointer)。例如,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详细配置可以包含有设置为休眠状态的子帧、以及用于显示设置为休眠状态的子帧的映射表(mapping table)等。通讯装置的控制电路也可以设置基带信号处理电路、射频信号处理电路及天线,在联结过程中向通讯站120传送其支持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能力。
在流程420中,通讯站120的控制电路129藉由天线121、射频信号处理电路123及基带信号处理电路125收集业务信息(traffic information),以判断是否应该执行动态无线休眠机制。业务信息可以包含通讯站120及其所服务的通讯装置间的业务状态(trafficstatus)、以及邻近的通讯站(例如:本实施例中的通讯站130)的干扰状态(interferencecondition)等信息。业务状态可以包含上行业务速率、下行业务速率、在通讯站的队列(queue)中的下行业务、以及通讯装置所回报的缓冲区状态(buffer status)等信息。
在流程430中,通讯站120的控制电路129依据所收集的业务信息,而判断动态无线休眠机制是否应该启用。当符合一个或多个预设的休眠条件时,通讯方法进行至流程440;否则通讯方法回到流程420。例如,预设的休眠条件可以设置为当上行业务速率低于预设值、当下行业务速率低于预设值、通讯站的队列中的下行业务低于预设值、以及通讯装置所回报的缓冲区状态低于预设值等。
在流程440中,通讯站120的控制电路129可以设置基带信号处理电路125、射频信号处理电路123及天线121,传送一个或多个适当的信令消息(signaling message)以通知通讯装置执行动态无线休眠机制。通讯站120可以采用介质访问控制消息(media accesscontrol message)、无线资源控制设置消息(radio resource control configurationmessage)、无线资源控制重置消息(radio resource control reconfigurationmessage)、以及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等方式来传送信令消息。
例如,当通讯站120使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传送信令消息时,可以指定预设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RNTI)来通知通讯装置执行动态无线休眠机制。通讯站120可以采用无线网络临时标识,通知其所服务的全部或者部分的通讯装置执行动态无线休眠机制。在其他实施例中,通讯装置可以被分组为多个休眠组,而通讯站120可以藉由传送特定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以通知某个休眠组的通讯装置执行动态无线休眠机制。
在流程450中,通讯站120及通讯装置执行动态无线休眠机制。当执行动态无线休眠机制时,通讯装置可以进入节能模式,在设置为休眠状态的上行子帧中停止传送上行业务,及/或在设置为休眠状态的下行子帧中停止接收下行业务。例如,通讯装置150的控制电路159可以设置至少部分的射频信号处理电路153、及/或设置至少部分的基带信号处理电路155进入节能模式,以在设置为休眠状态的子帧中停止传送上行业务及/或停止接收下行业务。
此外,在设置为休眠状态的上行子帧中,通讯站120停止接收上行业务,及/或在设置为休眠状态的下行子帧中,通讯站120停止传送下行业务。例如,通讯站120的控制电路129可以设置至少部分的射频信号处理电路123、及/或设置至少部分的基带信号处理电路125进入节能模式,以在设置为休眠状态的子帧中停止接收上行业务及/或停止传送下行业务。
此外,当预设的休眠条件符合时,通讯站120的控制电路129也可以调整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配置。例如,当下行业务进一步降低时,通讯站120的控制电路129可以将更多的下行子帧设置为休眠状态。当下行业务增加时,通讯站120的控制电路129可以将较少的下行子帧设置为休眠状态、甚至停止执行动态无线休眠机制,以提升下行业务的传输量。
通讯站120可以一次变更多个通讯装置的动态无线休眠机制配置,也可以针对每一个通讯装置分别变更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配置。此外,当预设的休眠条件符合时,通讯站120可以使用系统信息块(需要较长的间隔时间进行变更)变更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配置,也可以使用其他合适的信令消息以较快速地变更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配置。
由于通讯站120可能会需要服务支持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通讯装置以及不支持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通讯装置,通讯站120必须采用其他的机制以解决兼容性(compatibility)问题。例如,承认(acknowledgement)及否认(negativeacknowledgement)等混和自动重传请求反馈信令(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feedback signaling),可以被设置为仅在静态的子帧传送。混和自动重传请求的计时(timing)可以依据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配置进行调整。非连续接收(discontinuousreception)计时器(timer)可以设置为仅计算静态的子帧。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资源可以仅设置于静态的上行子帧。此外,通讯站120可以将上述的兼容性机制仅应用于不支持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通讯装置,也可以应用于支持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通讯装置及不支持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通讯装置。因此,通讯站及通讯装置对于动态无线休眠机制配置的不确定性能够解决,而能提升兼容性。
此外,为了提升通讯系统100的效能,通讯站120也可以与邻近的通讯站(例如,本实施例中的通讯站130)互相传送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信息。例如,通讯站120的控制电路129可以设置传收电路127藉由网络140向邻近的通讯站130传送信令消息,使通讯站130能得知通讯站120是否正在执行动态无线休眠机制、以及通讯站120的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配置等。通讯站120向通讯站130所传送的信令消息可以包含有指示动态无线休眠机制是否启用的一个或多个位(bit)、指示休眠程度(例如:依据设置为休眠状态的子帧的数目,而指示休眠程度为高或低)的一个或多个位、指示设置为休眠状态的子帧的一个或多个位、以及指示设置为休眠状态的子帧集合的一个或多个位等。
当邻近的通讯站130接收到通讯站120所传送的信令消息,通讯站130可以调整干扰缓解策略(interference mitigation strategy),以因应通讯站120执行动态无线休眠机制时,由通讯站120所造成的干扰已经降低的情况。
例如,因应通讯站120所造成的干扰已经降低的情况,于通讯站120将子帧设置为休眠状态的期间,通讯站130可以将传输功率降低。通讯站130也可以因应通讯站120所造成的干扰已经降低的情况,而调整干扰量测结果,并将干扰量测结果注记为小区间干扰(inter-cell interference)已降低的环境下所量测。
此外,因应通讯站120所造成的干扰已经降低的情况,通讯站130也可以调整无线资源配置策略(radio resource allocation policy)。例如,当通讯站120将子帧设置为休眠状态的期间,通讯站130可以排定更多的上行通讯及/或下行通讯。
当通讯站120接收到邻近的通讯站所传送的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信令消息时,通讯站120也可以进行上述的干扰缓解策略。
此外,通讯站120也可以与网络控制装置110相互传送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信息,以提升通讯系统100的系统效能。例如,通讯站120的控制电路129可以设置传收电路127藉由网络140,向网络控制装置110传送信令消息,使网络控制装置100能得知通讯站120是否正在执行动态无线休眠机制、以及通讯站120的动态无线休眠机制配置等。
此外,网络控制装置110也可藉由信令消息,来设置通讯站120运作于一个或多个特定的动态无线休眠机制配置。例如,网络控制装置110可以设置通讯站120运作于指定的动态无线休眠机制配置;或者网络控制装置110也可以传送一个或多个建议的动态无线休眠机制配置,而由通讯站120选择合适的动态无线休眠机制配置。
在上述的流程420及430中,通讯站120的控制电路129藉由所收集的业务信息,以判断动态无线休眠机制是否应该启用。在其他的实施例中,通讯站120的控制电路129也可以依据其他预设的休眠条件,以判断动态无线休眠机制是否应该启用,例如:能源策略(energy policy)、能源状态(energy status)及干扰策略(interference policy)等。能源策略及干扰策略可以预先储存于通讯站120的存储装置(未绘示于图2)。在其他实施例中,通讯站120也可以由网络控制装置100接收业务信息、能源策略及干扰策略等,以判断预设的休眠条件是否符合。
例如,当通讯站120要降低能源消耗时,通讯站120的控制电路129判断动态无线休眠机制应该启用。当通讯站120要降低对邻近通讯站的干扰、及/或避免于邻近通讯站的干扰较大的子帧进行通讯时,通讯站120的控制电路129判断动态无线休眠机制应该启用。此外,通讯站120的控制电路129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预设的休眠条件,以判断动态无线休眠机制是否应该启用。例如,当业务信息符合预设休眠条件、且能源策略被设置为进入节能模式时,通讯站120判断动态无线休眠机制应该启用。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通讯系统的上行下行资源配置的简化后的示意图。
当通讯系统100运作于频分双工模式时,在通讯站及通讯装置间所传送的帧绘示于图5的上半部。在图5中,虽然上行帧及下行帧在绘示为在两个不同的频率传送,然而其仅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而如此绘示。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行帧及下行帧所传送的频率可以被设置为部分或者全部重叠。
上行帧被设置为用于让通讯装置传送上行业务至通讯站。下行帧被设置为用于让通讯站传送下行业务至通讯装置。此外,当执行动态无线休眠机制时,至少可以将频分双工帧设置为两种类型:可配置的帧以及静态的帧。
可配置的帧可以被设置为休眠状态或非休眠状态,并且包含有可配置的上行帧以及可配置的下行帧。当可配置的上行帧被设置为休眠状态,通讯站不会在可配置的上行帧接收上行业务;当可配置的上行帧被设置为非休眠状态,则该可配置的上行帧作为一般的上行帧使用。当可配置的下行帧被设置为休眠状态,通讯站不会在可配置的下行帧传送下行业务;当可配置的下行帧被设置为非休眠状态,则该可配置的下行帧作为一般的下行帧使用。
静态的帧包含静态的上行帧以及静态的下行帧,静态的上行帧只能设置为非休眠状态,因此通讯站可以在静态的上行帧接收上行业务。此外,静态的下行帧也只能设置为非休眠状态,因此通讯站可以在静态的下行帧传送下行业务。
当通讯站120与其所服务的通讯装置间的上行业务较少时,可以将一个或多个上行帧设置为休眠状态。当通讯站120与其所服务的通讯装置间的下行业务较少时,也可以将一个或多个下行帧设置为休眠状态。依据不同的设计考量,通讯站可以仅将下行帧设置为休眠状态、仅将上行帧设置为休眠状态、或者将上行帧及下行帧都设置为休眠状态。
通讯系统100运作于频分双工模式时,仍然能够适用图4的通讯方法,使通讯站120及其所服务的通讯装置执行动态无线休眠机制。
在流程410中,通讯站120及通讯装置进行联结过程,通讯站120及通讯装置可以在联结过程中相互传送其是否支持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能力。例如,通讯站120的控制电路129可以设置基带信号处理电路125、射频信号处理电路123及天线121,使用系统信息块周期性的传送其支持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能力。系统信息块可以包含用于表示该通讯站是否支持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指示、用于表示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目前是否启用的指示、以及用于表示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配置是否变更的指示等。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系统信息块可以包含用于指向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详细配置(例如:该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详细配置位于另一个系统信息块)的指针。例如,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详细配置可以包含有设置为休眠状态的帧、以及用于显示设置为休眠状态的帧的映射表等。通讯装置的控制电路也可以设置基带信号处理电路、射频信号处理电路及天线,在联结过程中向通讯站120传送其支持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能力。
在流程420中,通讯站120的控制电路129藉由天线121、射频信号处理电路123及基带信号处理电路125收集业务信息,以判断是否应该执行动态无线休眠机制。业务信息可以包含通讯站120及其所服务的通讯装置间的业务状态、以及邻近的通讯站(例如:本实施例中的通讯站130)的干扰条件等信息。业务状态可以包含上行业务速率、下行业务速率、在通讯站的队列中的下行业务、以及通讯装置所回报的缓冲区状态等信息。
在流程430中,通讯站120的控制电路129依据所收集的业务信息,而判断动态无线休眠机制是否应该启用。当符合一个或多个预设的休眠条件时,通讯方法进行至流程440;否则通讯方法回到流程420。例如,预设的休眠条件可以设置为当上行业务速率低于预设值、当下行业务速率低于预设值、通讯站的队列中的下行业务低于预设值、以及通讯装置所回报的缓冲区状态低于预设值等。
在流程440中,通讯站120的控制电路129可以设置基带信号处理电路125、射频信号处理电路123及天线121,传送一个或多个适当的信令消息以通知通讯装置执行动态无线休眠机制。通讯站120可以采用介质访问控制消息、无线资源控制配置消息、无线资源控制重置消息、以及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等方式来传送信令消息。
例如,当通讯站120使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传送信令消息时,可以指定预设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来通知通讯装置执行动态无线休眠机制。通讯站120可以采用无线网络临时标识,通知其所服务的全部或者部分的通讯装置执行动态无线休眠机制。在其他实施例中,通讯装置可以被分组为多个休眠组,而通讯站120可以藉由传送特定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以通知某个休眠组的通讯装置执行动态无线休眠机制。
在流程450中,通讯站120及通讯装置执行动态无线休眠机制。当执行动态无线休眠机制时,通讯装置可以进入节能模式,在设置为休眠状态的上行帧中停止传送上行业务,及/或在设置为休眠状态的下行帧中停止接收下行业务。例如,通讯装置150的控制电路159可以设置至少部分的射频信号处理电路153、及/或设置至少部分的基带信号处理电路155进入节能模式,以在设置为休眠状态的帧中停止传送上行业务及/或停止接收下行业务。
此外,在设置为休眠状态的上行帧中,通讯站120停止接收上行业务,及/或在设置为休眠状态的下行帧中,通讯站120停止传送下行业务。例如,通讯站120的控制电路129可以设置至少部分的射频信号处理电路123、及/或设置至少部分的基带信号处理电路125进入节能模式,以在设置为休眠状态的帧中停止接收上行业务及/或停止传送下行业务。
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当运作于频分双工模式时,通讯站120包含有两个射频信号处理电路,以分别负责信号的传送及接收。通讯站120的控制电路129可以依据被设置为休眠状态的帧是上行帧或下行帧,而分别将负责传送信号的射频信号处理电路或是负责接收信号的射频信号处理电路设置为进入节能模式。
此外,当预设的休眠条件符合时,通讯站120的控制电路129也可以调整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配置。例如,当下行业务进一步降低时,通讯站120的控制电路129可以将更多的下行帧设置为休眠状态。当下行业务增加时,通讯站120的控制电路129可以将较少的下行帧设置为休眠状态、甚至停止执行动态无线休眠机制,以提升下行业务的传输量。
通讯站120可以一次变更多个通讯装置的动态无线休眠机制配置,也可以针对每一个通讯装置分别变更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配置。此外,当预设的休眠条件符合时,通讯站120可以使用系统信息块(需要较长的间隔时间进行变更)变更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配置,也可以使用其他合适的信令消息以较快速地变更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配置。
由于通讯站120可能会需要服务支持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通讯装置以及不支持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通讯装置,通讯站120必须采用其他的机制以解决兼容性问题。例如,承认及否认等混和自动重传请求反馈信令,可以被设置为仅在静态的帧传送。混和自动重传请求的计时可以依据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配置进行调整。不连续接收计时器可以设置为仅计算静态的帧。物理随机接入信道资源可以仅设置于静态的上行帧。此外,通讯站120可以将上述的兼容性机制仅应用于不支持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通讯装置,也可以应用于支持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通讯装置及不支持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通讯装置。因此,通讯站及通讯装置对于动态无线休眠机制配置的不确定性能够解决,而能提升兼容性。
此外,为了提升通讯系统100的效能,通讯站120也可以与邻近的通讯站(例如,本实施例中的通讯站130)互相传送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信息。例如,通讯站120的控制电路129可以设置传收电路127藉由网络140向邻近的通讯站130传送信令消息,使通讯站130能得知通讯站120是否正在执行动态无线休眠机制、以及通讯站120的动态无线休眠机制配置等。通讯站120向通讯站130所传送的信令消息可以包含有指示动态无线休眠机制是否启用的一个或多个位、指示休眠程度(例如:依据设置为休眠状态的帧的数目,而指示休眠程度为高或低)的一个或多个位、以及指示设置为休眠状态的帧的一个或多个位等。
当邻近的通讯站130接收到通讯站120所传送的信令消息,通讯站130可以调整干扰缓解策略,以因应通讯站120执行动态无线休眠机制时,由通讯站120所造成的干扰已经降低的情况。
例如,因应通讯站120所造成的干扰已经降低的情况,于通讯站120将帧设置为休眠状态的期间,通讯站130可以将传输功率降低。通讯站130也可以因应通讯站120所造成的干扰已经降低的情况,而调整干扰量测结果,并将干扰量测结果注记为小区间干扰已降低的环境下所量测。
此外,因应通讯站120所造成的干扰已经降低的情况,通讯站130也可以调整无线资源配置策略。例如,当通讯站120将帧设置为休眠状态的期间,通讯站130可以排定更多的上行通讯及/或下行通讯。
当通讯站120接收到邻近的通讯站所传送的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信令消息时,通讯站120也可以进行上述的干扰缓解策略。
此外,通讯站120也可以与网络控制装置110相互传送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信息,以提升通讯系统100的系统效能。例如,通讯站120的控制电路129可以设置传收电路127藉由网络140,向网络控制装置110传送信令消息,使网络控制装置100能得知通讯站120是否正在执行动态无线休眠机制、以及通讯站120的动态无线休眠机制配置等。
此外,网络控制装置110也可藉由信令消息,来设置通讯站120运作于一个或多个特定的动态无线休眠机制配置。例如,网络控制装置110可以设置通讯站120运作于指定的动态无线休眠机制配置;或者网络控制装置110也可以传送一个或多个建议的动态无线休眠机制配置,而由通讯站120选择合适的动态无线休眠机制配置。
在上述的流程420及430中,通讯站120的控制电路129藉由所收集的业务信息,以判断动态无线休眠机制是否应该启用。在其他的实施例中,通讯站120的控制电路129也可以依据其他预设的休眠条件,以判断动态无线休眠机制是否应该启用,例如:能源策略、能源状态及干扰策略等。能源策略及干扰策略可以预先储存于通讯站120的存储装置(未绘示于图2)。在其他实施例中,通讯站120也可以由网络控制装置100接收业务信息、能源策略及干扰策略等,以判断预设的休眠条件是否符合。
例如,当通讯站120要降低能源消耗时,通讯站120的控制电路129判断动态无线休眠机制应该启用。当通讯站120要降低对邻近通讯站的干扰、及/或避免于邻近通讯站的干扰较大的帧进行通讯时,通讯站120的控制电路129判断动态无线休眠机制应该启用。此外,通讯站120的控制电路129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预设的休眠条件,以判断动态无线休眠机制是否应该启用。例如,当业务信息符合预设休眠条件、且能源策略被设置为进入节能模式时,通讯站120判断动态无线休眠机制应该启用。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藉由图2中部分元件简化后的功能方块图来说明图4的通讯方法。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图4的通讯方法也可以采用适当的硬件、固件及软件的组合实施。例如,射频信号处理电路123、基带信号处理电路125、传收电路127及控制电路129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元件及离散电路元件的方式实施。此外,也可以采用信号处理器执行固件及/或软件,以执行图4的通讯方法中射频信号处理电路123、基带信号处理电路125、传收电路127及控制电路129的一个或多个运作。在其他实施例中,图4的通讯方法也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客制化设计的硬电路元件来执行,以分别执行图4的通讯方法中的一个或多个运作。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信号处理器执行固件或软件,并且搭配一个或多个客制化设计的硬件电路元件,以执行图4的通讯方法。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通讯站能够依据业务信息、能源策略及干扰策略等,而动态地将时分双工子帧及频分双工帧设置休眠状态。因此,通讯站及通讯装置间不必要的信号传输能够降低,使通讯站及通讯装置都能够降低能源消耗。此外,邻近通讯站间的信号干扰也能够有效的降低。
此外,通讯站能够动态地将时分双工子帧及频分双工帧设置休眠状态,而非关闭整个通讯站造成完全无法通讯,因此通讯系统的效能也能够因此有所提升。
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的元件。然而,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可理解,同样的元件可能会用不同的名词来称呼。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并不以名称的差异作为区分元件的方式,而是以元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基准。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所提及的「包含」为开放式的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另外,「耦接」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连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第一元件耦接于第二元件,则代表第一元件可通过电性连接或无线传输、光学传输等信号连接方式而直接地连接于第二元件,或者通过其他元件或连接手段间接地电性或信号连接至该第二元件。
在此所使用的「及/或」的描述方式,包含所列举的其中之一或多个项目的任意组合。另外,除非说明书中特别指明,否则任何单数格的用语都同时包含复数格的涵义。
附图的某些元件的尺寸及相对大小会被加以放大,或者某些元件的形状会被简化,以便能更清楚地表达实施例的内容。因此,除非申请人有特别指明,附图中各元件的形状、尺寸、相对大小及相对位置等仅是便于说明,而不应被用来限缩本发明的专利范围。此外,本发明可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体现,在解释本发明时,不应仅局限于本说明书所提出的实施例态样。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设置基站传送多个时分双工帧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时分双工帧包含有多个子帧,该通讯方法包含:
传送是否支持一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能力至一个或多个使用者通讯装置;
收集一业务信息、一能源策略、一能源状态及一干扰策略的至少其中之一,以判断是否符合一个或多个预设的休眠条件;以及
传送一个或多个信令消息至该一个或多个使用者通讯装置,以执行该动态无线休眠机制,其中该动态无线休眠机制包含执行下列二者的至少其中之一:
在设置为休眠状态的一下行子帧,停止传送一下行业务;以及
在设置为休眠状态的一上行子帧,停止接收一上行业务。
2.如权利要求1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否支持该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能力被设置为使用一系统信息块传送。
3.如权利要求1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业务信息包含有一上行业务速率、一下行业务速率、该基站的一队列的一下行业务、以及该一个或多个使用者通讯装置所回报的一个或多个缓冲区状态的至少其中之一。
4.如权利要求1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信令消息被设置为藉由一介质访问控制消息、一无线资源控制配置消息、一无线资源控制重置消息、以及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至少其中之一传送。
5.如权利要求1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另包含有下列的至少其中之一:
调整一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计时;
调整一不连续接收计时器,以仅计算未设置为休眠状态的一个或多个子帧;以及
在未设置为休眠状态的该一个或多个子帧设置一个或多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资源。
6.如权利要求1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另包含有:
将该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一信息传送至一邻近的基站;
其中该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该信息包含有指示该动态无线休眠机制是否启用的一个或多个位、指示一休眠程度的一个或多个位、指示设置为休眠状态的一个或多个子帧的一个或多个位、以及指示设置为休眠状态的一个或多个子帧集合的一个或多个位的至少其中之一。
7.如权利要求1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另包含有:
接收一邻近的基站所传送的该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一信息;
其中该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该信息包含有指示该动态无线休眠机制是否启用的一个或多个位、指示一休眠程度的一个或多个位、指示设置为休眠状态的一个或多个子帧的一个或多个位、以及指示设置为休眠状态的一个或多个子帧集合的一个或多个位的至少其中之一。
8.如权利要求7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另包含有下列的至少其中之一:
降低该基站的一传输功率;
调整一干扰量测结果;
将该干扰量测结果注记为在小区间干扰已降低的环境所量测;
于该邻近的基站将一个或多个子帧设置为休眠状态的期间,排定更多的上行业务传输及下行业务传输的至少其中之一。
9.如权利要求1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另包含有:
将该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一信息传送至一网络控制装置;
其中该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该信息包含有指示该基站是否执行该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一信息、以及该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一配置的至少其中之一。
10.如权利要求1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另包含有:
从一网络控制装置接收该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一个或多个配置;以及
依据该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该一个或多个配置的至少其中之一,将一个或多个子帧设置为休眠。
11.一种设置基站传送多个频分双工帧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
传送是否支持一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能力至一个或多个使用者通讯装置;
收集一业务信息、一能源策略、一能源状态及一干扰策略的至少其中之一,以判断是否符合一个或多个预设的休眠条件;以及
传送一个或多个信令消息至该一个或多个使用者通讯装置,以执行该动态无线休眠机制,其中该动态无线休眠机制包含执行下列二者的至少其中之一:
在设置为休眠状态的一下行帧,停止传送一下行业务;以及
在设置为休眠状态的一上行帧,停止接收一上行业务。
12.如权利要求11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否支持该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能力被设置为使用一系统信息块传送。
13.如权利要求11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业务信息包含有一上行业务速率、一下行业务速率、该基站的一队列的一下行业务、以及该一个或多个使用者通讯装置所回报的一个或多个缓冲区状态的至少其中之一。
14.如权利要求11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信令消息被设置为藉由一介质访问控制消息、一无线资源控制配置消息、一无线资源控制重置消息、以及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至少其中之一传送。
15.如权利要求11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另包含有下列的至少其中之一:
调整一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计时;
调整一不连续接收计时器,以仅计算未设置为休眠状态的一个或多个帧;以及
在未设置为休眠状态的该一个或多个帧设置一个或多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资源。
16.如权利要求11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另包含有:
将该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一信息传送至一邻近的基站;
其中该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该信息包含有指示该动态无线休眠机制是否启用的一个或多个位、指示一休眠程度的一个或多个位、以及指示设置为休眠状态的一个或多个帧的一个或多个位的至少其中之一。
17.如权利要求11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另包含有:
接收一邻近的基站所传送的该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一信息;
其中该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该信息包含有指示该动态无线休眠机制是否启用的一个或多个位、指示一休眠程度的一个或多个位、以及指示设置为休眠状态的一个或多个帧的一个或多个位的至少其中之一。
18.如权利要求17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另包含有下列的至少其中之一:
降低该基站的一传输功率;
调整一干扰量测结果;
将该干扰量测结果注记为在小区间干扰已降低的环境所量测;
于该邻近的基站将一个或多个帧设置为休眠状态的期间,排定更多的上行业务传输及下行业务传输的至少其中之一。
19.如权利要求11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另包含有:
将该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一信息传送至一网络控制装置;
其中该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该信息包含有指示该基站是否执行该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一信息、以及该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一配置的至少其中之一。
20.如权利要求11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另包含有:
从一网络控制装置接收该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一个或多个配置;以及
依据该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该一个或多个配置的至少其中之一,将一个或多个帧设置为休眠。
CN201410566024.3A 2013-10-22 2014-10-22 具有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通讯方法 Active CN1045819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361894138P 2013-10-22 2013-10-22
US61/894,138 2013-10-22
US14/507,212 US9467276B2 (en) 2013-10-22 2014-10-06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performing dynamic radio dormant mechanism
US14/507,212 2014-10-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81900A CN104581900A (zh) 2015-04-29
CN104581900B true CN104581900B (zh) 2018-06-08

Family

ID=52826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66024.3A Active CN104581900B (zh) 2013-10-22 2014-10-22 具有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通讯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467276B2 (zh)
CN (1) CN104581900B (zh)
TW (1) TWI55814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74049B2 (en) * 2015-01-29 2018-05-15 Intel IP Corporation Adaptive paging techniques for extended coverage-capable devices
KR20180094722A (ko) 2017-02-16 2018-08-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비면허 대역에서의 통신을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FR3078468A1 (fr) * 2018-02-28 2019-08-30 Orange Procede de mise en veille d'une station de base, produit programme d'ordinateur, dispositif, station de base et signal correspondant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5411A (zh) * 2010-10-11 2011-04-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时分双工系统及其动态帧结构和配置方法
CN102857927A (zh) * 2011-06-29 2013-0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动态调整子帧的方法、基站以及系统
CN103023614A (zh) * 2012-12-24 2013-04-03 新邮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基于业务负载动态配置tdd基站上下行子帧比例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30853B2 (en) * 2008-09-05 2014-05-20 Mediatek Inc. Methods for responding to co-located coexistence (CLC) request from a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es capable of controlling multi-radio coexistence
US8837301B2 (en) 2010-11-08 2014-09-16 Motorola Mobility Llc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s in enhanced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capable wireless terminals
CN102333378B (zh) 2011-09-16 2015-02-18 新邮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长期演进lte系统中的干扰协调方法
US20130182626A1 (en) * 2012-01-13 2013-07-18 Innovative Soni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user equipment (ue) power consumption in the rrc (radio resource control) connected mod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5411A (zh) * 2010-10-11 2011-04-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时分双工系统及其动态帧结构和配置方法
CN102857927A (zh) * 2011-06-29 2013-0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动态调整子帧的方法、基站以及系统
CN103023614A (zh) * 2012-12-24 2013-04-03 新邮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基于业务负载动态配置tdd基站上下行子帧比例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467276B2 (en) 2016-10-11
US20150109975A1 (en) 2015-04-23
TW201517581A (zh) 2015-05-01
CN104581900A (zh) 2015-04-29
TWI558147B (zh) 2016-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7302538B2 (en) On-demand system information for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US9930721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base station, method for radio communic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acyclic paging cycles
JP5951876B2 (ja) 拡張物理下りリンク制御チャネル(ePDCCH)セル間干渉協調(ICIC)
CN108370398B (zh) 用于多个服务的用户设备状态配置的系统和方法
CN102958058B (zh) 在异构网中用于通知动态上下行配置的方法和装置
US9344996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base station, method for radio communication, program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2887003B (zh) 移动通信系统、通信终端和方法
CN102202400B (zh) 一种资源占用方式的指示及处理方法及装置
TWI542184B (zh) An up and down configuration of the instructions, determine the method and the base station, the terminal
WO2013180955A1 (en) Adaptive ul-dl configurations in a tdd heterogneous network
CN104054386A (zh) 时分双工无线电中的动态方向变化
KR20130065002A (ko) 단말간 직접 통신 제어 방법
CN101888702B (zh) 一种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TWI504178B (zh) 無線通訊系統之干擾指示器
KR102121332B1 (ko) 반송파 집성 시스템에서의 간섭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CN104159305A (zh) 动态时分双工方法及其装置
CN101925077A (zh) 一种中继系统的传输和指示的方法及设备
CN105828377A (zh) 包含同时同频全双工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与方法
CN104581900B (zh) 具有动态无线休眠机制的通讯方法
CN103687007B (zh) 一种时隙分配信息的通知、接收的方法和装置
EP3142438B1 (en) Method for inter-device communications,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EP2947937B1 (en) Base station device, communi ca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EP4115658B1 (en) Uplink power control for dual connectivity
CN104581969B (zh) 一种LTE异构网的跨eNB跨子帧调度的方法和系统
KR20190014285A (ko) 무선 프론트홀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