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80332A - 基于3g通讯技术的游轮航运图像信息共享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3g通讯技术的游轮航运图像信息共享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80332A
CN104580332A CN201310519782.5A CN201310519782A CN104580332A CN 104580332 A CN104580332 A CN 104580332A CN 201310519782 A CN201310519782 A CN 201310519782A CN 104580332 A CN104580332 A CN 1045803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service
car
communication
tax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1978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志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ufeng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ufeng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ufeng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ufeng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51978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80332A/zh
Publication of CN1045803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803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 Navig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基于3G通讯技术的游轮航运图像信息共享系统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关键的功能性能的实现,二是用户的体验,利用先进处理器及虚拟机技术,车内嵌入式系统支持多个用户客户端共享系统资源,支持互动触控,能够独立互操作;支持无线上网和DAB无线广播接收,利用无线广播缓存弥补蜂窝网络无线传输速率和稳定性缺陷,使得用户能够在车内流畅地浏览丰富的内容,并实现互动;为出租车内应用优化的android终端,符合出租车应用需要的快速启动、实时的位置信息采集上报、流畅的运行和长时间工作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基于3G通讯技术的游轮航运图像信息共享系统
基于3G通讯技术的游轮航运段落像信息共享系统 
 本发明基于3G通讯技术的游轮航运段落像信息共享系统属于车载系统领域。
车联网,是指装载在车辆上的电子标签通过无线射频等识别技术,实现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所有车辆的属性信息和静、动态信息进行提取和有效利用,并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所有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提供综合服务。汽车数字化标准信源技术是基于RFID开发的涉车信息资源的应用技术。 
  这次大会指出“车联网”将形成巨大的新兴产业。IBM、思科、中国科学院、北京邮电大学、同济大学等在物联网领域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机构与企业参与了这次大会。中国科学院秘书长、院士邬贺铨,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积丰等国内著名物联网研究专家学者针对物联网产业进行了演讲与报告。邬贺铨院士指出了物联网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包括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即车联网,是解决交通问题的有效途径。
  车联网车联网(IOV:Internet of Vehicle)是物联网在汽车领域的一个细分应用,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向业务实质和纵深发展的必经之路,是未来信息通信、环保、节能、安全等发展的融合性技术。
车联网(IOV:Internetof Vehicle)是指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与传感设备等交互,实现车辆与公众网络通信的动态移动通信系统。它可以通过车与车、车与人、车与路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收集车辆、道路和环境的信息,并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多源采集的信息进行加工、计算、共享和安全发布,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车辆进行有效的引导与监管,以及提供专业的多媒体与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 
国内车联网正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但是部分车载信息服务领域,如车载导航,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据智研咨询理解的同时,目标受众对车载信息服务需求也越来越大。作为物联网的垂直应用,车联网在“十二五”规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和汽车制造业深度融合的结果,是推动汽车制造和服务业、交通运输服务业等转型升级中的重要动力,也是在保持国民经济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强化社会安全,提高交通效率和发展绿色节能的重要手段。 
  基于3G通讯技术的游轮航运段落像信息共享系统第一层(端系统):端系统是汽车的智能传感器,负责采集与获取车辆的智能信息,感知行车状态与环境;是具有车内通信、车间通信、车网通信的泛在通信终端;同时还是让汽车具备IOV寻址和网络可信标识等能力的设备。
基于3G通讯技术的游轮航运段落像信息共享系统第二层(管系统):解决车与车(V2V)、车与路(V2R)、车与网(V2I)、车与人(V2H)等的互联互通,实现车辆自组网及多种异构网络之间的通信与漫游,在功能和性能上保障实时性、可服务性与网络泛在性,同时它是公网与专网的统一体。 
基于3G通讯技术的游轮航运段落像信息共享系统第三层(云系统):车联网是一个云架构的车辆运行信息平台,它的生态链包含了ITS、物流、客货运、危特车辆、汽修汽配、汽车租赁、企事业车辆管理、汽车制造商、4S店、车管、保险、紧急救援、移动互联网等,是多源海量信息的汇聚,因此需要虚拟化、安全认证、实时交互、海量存储等云计算功能,其应用系统也是围绕车辆的数据汇聚、计算、调度、监控、管理与应用的复合体系。 
  
相关概念车联网系统,是指是利用先进传感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技术、控制技术、智能技术,对道路和交通进行全面感知,实现多个系统间大范围、大容量数据的交互,对每一辆汽车进行交通全程控制,对每一条道路进行交通全时空控制,以提供交通效率和交通安全为主的网络与应用。 
ITS即智能交通。是将先进的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发布技术等有机地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而建立起的一种实时的、准确的、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 
 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射频识别。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基本的RFID系统由标签(Tag)、阅读器(Reader)、天线(Antenna)。RFID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物流仓储、零售、制造业、医疗等领域都是RFID的潜在应用领域,另外,RFID由于其快速读取与难以伪造的特性,一些国家正在开展的电子护照项目都采用了RFID技术。
RFID具有车辆通信、自动识别、定位、远距离监控等功能,在移动车辆的识别和管理系统方面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国内现状车联网通过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对车辆进行数字化管理,包括实时跟踪、监管车辆运行状况等。如同物联网一样,车联网的基础与是传感器,加强传感器操作是必不可少的,将交通信号、摄像头、拥堵路段报告、天气情况等信息融合起来,从而形成汽车与道路的“互联”。通过个道路、技术管理部门的沟通配合,实现汽车、道路、人的有机结合,真正形成车联网。 
  
G-BOS系统由杭州鸿泉数字设备有限公司与苏州金龙公司2010年1月战略合作研发,在车联网概念明确提出的之前,推出车联网解决方案:G-BOS智慧运营系统。
杭州鸿泉G-BOS系统从10年7月份正式发布,到今年已经管理车辆60000多部。2011年5月31日,交通部公示《交通运输行业第四批节能减排示范项目》其中“G-BOS智慧运营系统的应用”榜上有名。成为引领车联网潮流的代表。  
其中被服务终端包括汽车、列车以及路上行人等需要通过车联网得到各项服务的实体;基础设施包括热点接入点、基站、卫星、交通设施等可为被服务终端提供通信、接入或服务的实体;交通管理和控制实体包括交通控制中心等全局或区域交通控制实体。
  
这三种实体通过各种通信方式的融合最终连接到Internet上,以实现多源信息的融合,各种交通信息、服务信息及多媒体信息可以在各个实体间无阻碍地交互。按照通信双方的实体来划分包括车内通信、车车通信、车路通信、路侧设备通信四个部分。不同的接入方式和各个实体单元的异构组网环境,共同完成控制信令和业务数据的交互,达到安全信息传播、道路状态发布,交通状态监管等目的。它有助于帮助交通运输企业实现车辆运营管理的数字化、动态化、远程化控制,实现安全、油耗、维保等全方位车辆管理。
  
2013年2月25日至28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移动世界大会上,华为展出了前装车载移动热点DA6810和汽车在线诊断系统DA3100,以及符合汽车标准的3G、4G通信模块,丰富的车联网解决方案及产品能解决汽车信息化的问题,给汽车插上移动互联网的双翼,为车主带来愉悦便捷的驾乘体验,也为汽车行业带来新的发展商机。[5]
DA6810能够在汽车等移动场景中,提供3GWi-Fi热点,解决车内移动上网的问题。不同于消费级的移动WiFi设备,车规级的WiFi设备要在高速、高温、振动环境中工作,对设备的稳定性、灵敏度提出更苛刻的要求。装备了华为DA6810的汽车,立即就变成了一台高科技互联网汽车,驾乘者可以在车内实现高速上网,体验影音娱乐,大大提升驾乘乐趣。
DA3100是汽车在线诊断系统,目前主要运用于保险行业及车队管理,通过获取汽车移动时的系统信息(包括汽车位置及汽车状况信息),将这些信息通过3G即时发送到TSP(远程通信服务提供商)的信息平台,保险公司客户服务人员可以通过车主的驾驶习惯推荐量身定做的保险方案。对于车队管理人员,则方便获知车辆位置和使用状况,实现高效率的调度和管理。而对于车主,则可以通过安装在手机里的APP虽是了解爱车的使用状况,也可以远程控制车辆,实现鸣笛、闪灯、开关车窗等动作。DA3100功能强大,无须专业安装,无区域限制,无汽车限制,即插即用。 
  
应用  
车辆运行监控系统长久以来都是智能交通发展的重点领域。在国际上,美国的IVHS、日本的VICS等系统通过车辆和道路之间建立有效的信息通信,已经实现了智能交通的管理和信息服务。而Wi-Fi、RFID等无线技术近年来也在交通运输领域智能化管理中得到了应用,如在智能公交定位管理和信号优先、智能停车场管理、车辆类型及流量信息采集、路桥电子不停车收费及车辆速度计算分析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成效。
当今车联网系统发展主要通过传感器技术、无线传输技术、海量数据处理技术、数据整合技术相辅相成配合实现。车联网系统的未来,将会面临系统功能集成化、数据海量化、高传输速率。车载终端集成车辆仪表台电子设备,如硬盘播放、收音机等,数据采集也会面临多路视频输出要求,因此对于影像数据的传输,需要广泛运用当今流行3G网络。 
目前,苏州金龙已经通过与杭州鸿泉数字设备有限公司合作,在车辆出厂前安装车载终端设备采集车辆运行状况数据和司机驾驶行为,如今,由杭州鸿泉公司研发,苏州金龙使用的G-BOS系统已经管理车辆60000多台,但当用户数量大幅增加时,数据传输、过滤、存储及显示也一直在承受相当大的考验。 
此外,当今比较优秀车联网系统有瑞典SCANIA的黑匣子系统,杭州鸿泉的车辆移动互联网(车联网)系统。 
  
据了解,未来车联网将主要通过无线通信技术、GPS技术及传感技术的相互配合实现。在未来的车联网时代,无线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之间会是一种互补的关系,当汽车处在转角等传感器的盲区时,无线通信技术就会发挥作用;而当无线通信的信号丢失时,传感器又可以派上用场。
  
作为众多无线应用的代表,车联网时代的到来必将推动更多无线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我们也再一次看到了移动宽带需求的指数性增长。尽管无线和有线运营商们还无法确定应该在哪些地方进行投资,以及投入多少,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移动宽带的需求正在增长,而且增长会非常迅速。
目前,通用汽车已经通过与中国电信合作,通过其3G网络为用户提供车载信息服务,并逐步建设车联网。当用户量还不具备规模的时候,现有的运营商网络可以承载各项服务;但当用户数大幅增加时,网络也将受到考验。 
运营商正在经历移动宽带数据流量的井喷式增长,因为他们需要增加容量来减少网络的堵塞,提高消费者的QoE。分组网络,尤其是电信级以太网,可以非常经济地扩展到高带宽,并处理突发的数据流量。分组网络可以通过采用先进的称为“伪线”的隧道协议来做到TDM业务和突发数据业务的混合传送。所有这些因素都使电信级以太网成为经济有效地应对激增的移动宽带数据流量的新架构。 
  
过渡到电信级以太网只是第一步,但这还不足以在新的环境下具有足够的竞争力。运营商还必须充分地了解它们所提供的应用,以便为它们的用户提供最大的价值。这种智能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可以是采用称为深度数据包检测(DPI)的技术“看透”数据包,以及确定正在运行的应用程序。下一代设备可以在这些数据包穿越网络的时候,快速窥探到数据包,确定其流量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把用户、位置、使用的手机类型等分组核心信息结合起来,获得更全面的网络使用情况分析,包括使用地点以及设备类型等,这样运营商才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些信息来改善客户的体验,同时获得新的业务增长点。
  
如何改变20年后,我们驾驶的汽车会是什么样?在世博会首个主题论坛上,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总裁兼总经理甘文维描述了这样的都市交通景象:繁忙的城市中,车辆在智能交通网络指挥下迅速而有序地穿梭移动,即便是盲人,也能自如地驾驶;汽车不再“喝”油,绿色充电站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人们可以随时为爱车充电。“‘车联网’技术将重新定义汽车NDA。”甘文维说,未来的汽车将依靠纯电力驱动,纯电力或氢气是汽车的燃料,由精密电子设备和软件整体操控。借助无线通讯,城市内车与车之间,车与建筑物之间,以及车与城市基础设施之间实现互联互通。“这就如同一个蝙蝠定位系统,在接收到局部信息后,迅速地传递到范围更广的网络中,帮助交通系统将车流分配到不同的区域内。” 再加上高智能的车辆驾驶系统,车辆如深海中的鱼群快速地游动却彼此永不相撞。未来汽车所具备的3D智能导航系统,就像一个智能机器人,能与交通设施、其他车辆进行信息交流,自动引导汽车行驶,不需人驾驶。而一份来自通用汽车的调查显示,目前,在超大型城市,30%的石油浪费在寻找停车位的过程中,造成车主每月多支出336元,七成车主每天至少碰到一次停车困难。传统汽车需要超过10平方米的车位,90%的时间处于停车状态。 “中国有潜力在全球领先应用车联网。”甘文维认为,上海乃至中国将成为未来个人汽车解决方案的最先尝试者,因为中国政府对于新能源和智能化汽车在进行强有力的政策鼓励,中国更有全世界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也有强大的汽车产业研发能力。“电气化、车联网、自动驾驶等技术目前都已经存在,但是,要实现未来交通的愿景,一方面需要汽车生产商和政府、城市规划者以及基础设施专家,共同创造适当的应用环境。另一方面,也需要信息化技术支持建立城市虚拟信息基础设施。”甘文维说。不过,在眼前,新能源汽车的高昂价格还令消费者难以接受,望而却步。甘文维预计,20年后,新能源汽车的价格只有传统汽车价格的五分之一,运行成本压缩到四分之一。按目前的电费标准,行驶2.4万公里仅需花费840元。
  
关键技术1、传感器技术及传感信息整合:
“车联网是车、路、人之间的网络”,车联网中的传感技术应用主要是车的传感器网络和路的传感器网络。车的传感器网络又可分为车内传感器网络和车外传感器网络。车内传感器网络是向人提供关于车的状况信息的网络,比如远程诊断就需要这些状况信息,以供分析判断车的状况;车外传感器网络就是用来感应车外环境状况的传感器网络,比如防碰撞的传感器信息、感应外部环境的摄像头,这些信息可以用来增强安全和作为辅助驾驶的信息。路的传感器网络指那些铺设在路上和路边的传感器构成的网络,这些传感器用于感知和传递路的状况信息,如车流量、车速、路口拥堵情况等,这些信息都能让车载系统获得关于道路及交通环境的信息。无论是车内、车外,还是道路的传感器网络,都起到了车内状况和环境感知的作用,其为“车联网”获得了独特(有别于现在互联网)的“内容”整合这些“内容”,即整合传感网络信息,将是“车联网”重要的技术发展内容,也是极具特色的技术发展内容。
2、开放的、智能的车载终端系统平台 
就像互联网络中的电脑、移动互联网中的手机,车载终端是车主获取车联网最终价值的媒介,可以说是网络中最为重要的节点。当前,很多车载导航娱乐终端并不适合“车联网”的发展,其核心原因是采用了非开放的、非智能的终端系统平台。基于不开放、不够智能的终端系统平台是很难被打造成网络生态系统的。这方面可以参看智能手机领域来感受到这一点的重要:大量的开发者基于苹果公司的IOS和Google Android终端操作系统都构建了几十万款应用,这些应用为这两个手机网络生态系统创造了核心价值。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开发者可以基于这样的系统开发应用,特别是Google的Android系统,源代码完全开放,可以被裁减和优化。因此,从目前来看GoogleAndroid也将会成为车联网终端系统的主流操作系统,它天然为网络应用而生,并专为触摸操作设计,体验良好、可个性化定制,应用丰富且应用数量快速增长,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网络生态系统。反观当前车载终端用得最多的WinCE,可以说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很难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因为应用少得可怜,任何修改都由于微软的封闭策略而无能为力,辛辛苦苦开发了上网功能,却无特色的应用及服务可用。在前装市场上荣威350及其INKANET,在后装市场上路畅科技的Android平台产品已经证明了Android的价值,Android将是车载娱乐导航终端平台操作系统的必然选择。
3、语音识别技术 
无论多好的触摸体验,对驾车者来说,行车过程中触摸操作终端系统都是不安全的,因此语音识别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它将是车联网发展的助推器。成熟的语音技术能够让司机通过嘴巴来对车联网发号施令索取服务,能够用耳朵来接收车联网提供的服务,这是最适合车这个快速移动空间的应用体验的。成熟的语音识别技术依赖于强大的语料库及运算能力,因此车载语音技术的发展本身就得依赖于网络,因为车载终端的存储能力和运算能力都无法解决好非固定命令的语音识别技术,而必须要采用基于服务端技术的“云识别”技术;
4、服务端计算与服务整合技术
除上述语音识别要用到云计算技术外,很多应用和服务的提供都要采用服务端计算、云计算的技术。类似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终端能力有限,通过服务端计算才能整合更多信息和资源向终端提供及时的服务,服务端计算开始进入了云计算时代。云计算将在车联网中用于分析计算路况、大规模车辆路径规划、智能交通调度计、基于庞大案例的车辆诊断计算等。车联网和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一样都得采用服务整合来实现服务创新、提供增值服务。通过服务整合,可以使车载终端获得更合适更有价值的服务,如呼叫中心服务与车险业务整合、远程诊断与现场服务预约整合、位置服务与商家服务整合等等;
5、通信及其应用技术
车联网主要依赖两方面的通信技术:短距离无线通信和远距离的移动通信技术,前者主要是RFID传感设别及类似WIFI等2.4G通信技术,后者主要是GPRS、3G、LTE、4G等移动通信技术。这两类通信技术不是车联网的独有技术,因此技术发展重点主要是这些通信技术的应用,包括高速公路及停车厂自动缴费、无线设备互联等短距离无线通信应用及VOIP应用(车友在线、车队领航等)、监控调度数据包传输、视频监控等移动通信技术应用。
6、互联网技术 
车联网的本质就是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车联网是通过整合车、路、人各种信息与服务,最终都是为人(车内的人及关注车内的人)提供服务的,因此,能够获取车联网提供的信息和服务的不仅仅是车载终端,而是所有能够访问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终端,因此电脑、手机也是车联网的终端。现有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及应用基本上都能够在车联网中使用,包括媒体娱乐、电子商务、Web2.0应用、信息服务等。当然,车联网与现有通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相比,其有两个关键特性:一是与车和路相关,二是把位置信息作为关键元素。因此需要围绕这两个关键特性发展车联网的特色互联网应用,将给车联网带来更加广泛的用户及服务提供者。
发展前景上述技术和应用应是车联网近期需要重点发展的技术和应用,而这些技术和应用细分下去是非常庞大的技术体系,因此需要许多厂商一起合作来共同打造这个网络生态系统。但是,并非要先建成了完整的技术体系才能够开发车联网的应用与服务。和现在互联网一样,对用户有价值、能够让用户有良好体验的细分应用都将会获得成功。近两年来,无论是前装市场上通用引入OnStar,丰田引入G-BOOK到中国,还是路畅科技率先推向后装市场的车联网服务iBook,都证明了车联网已经在路上。就像PC走进互联网,手机走进移动互联网一样、汽车必将走进车联网,且会走得很快、很远。 
  
发展机遇1、国家对物联网的重视以及政策支持是车联网发展的制度基础
经过两年的酝酿和发展,物联网已初具规模。2012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物联网再次被提为战略新兴产业。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其网站发布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这是我国五年规划史上第一个物联网规划,规划中明确提出,物联网将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金融与服务业等领域率先重点部署[8]。
车联网作为物联网在汽车行业的重要应用,现已被列为国家“十二五”期间的重点项目。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从产业规划、技术标准等多方面着手,加大对车载信息服务的支持力度,以推进车联网产业的全面铺开。此外,中国政府对于新能源和智能化汽车也有强有力的政策鼓励。可以预见的是,车联网也将迎来更多的扶持政策。 
国家对于物联网及其相关产业的重视程度是推动我国车联网快速发展的重要体制保障。目前,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到2020年,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 
  
2、汽车电子以及信息传输网络的发展为车联网奠定了技术基础
车联网是继互联网、物联网之后未来智能城市的另一个标志。相比较传统移动通信服务,车联网的应用领域具有更广业务种类、更长价值链条、更专业化需求的特点。在技术层面,车联网需要首先通过各种传感器获取各种信息,如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这些设备能为汽车间的信息交换提供基础,从而实现智能化的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近几年来,国内基于RFID电子标签技术的传感网发展迅猛,而车联网发展的重要基础--汽车电子也在快速发展。汽车电子是车联网得以实现的基础,特别是汽车电子中的各种车用传感器和执行器等,他们是促进汽车电子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对某些汽车电子系统,如发动机电控、安全气囊系统,传感器成本约占系统总成本的70%。世界各国对车用传感器的研究开发以及如何提高性价比都非常重视。汽车电子越发达,自动化程度越高,对传感器的依赖就越大。所以,国内外都将车用传感器技术列为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除了传感器外,车载汽车电子装备也是车联网得以实现的重要载体,包括导航系统、车载娱乐系统等。
  
另外,信息传输网络也是车联网必不可少的技术环节之一。目前,我国三大运营商都已经建成覆盖全国的基础通信网。特别是3G网络的建设,这为建设车联网提供了坚实的网络基础。
总体来看,车联网以车为节点和信息源,通过无线通信等技术手段将获取的信息连接到平台网络中加以分析和管理,其核心就是信息获取和反馈控制,从而实现车与路、车与车、车与城市网络的相互连接。它是伴随着城市交通拥堵的日益加重以及智能交通解决方案技术的不断进步而出现的,我国拥有丰富的带宽资源和移动通信网络,并且汽车保有量大,这使得我国发展车联网具有很多优势。 
3、构建健康、和谐的城市化体系是推动车联网发展的市场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经济的工业化,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化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城市化带来的交通拥堵、车辆事故、环境污染等“城市病”,已成为横亘在城市发展面前的一道难题,这对城市化健康发展与构建合理、和谐的城市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是全球汽车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车联网市场巨大,车辆已经成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汽车这一新兴移动终端,到由汽车组成的车联网系统,牵动着我国又一条至关重要的经济脉络。尤其在今年两会上,智能交通、校车安全等社会问题成为议题后,社会各界对交通堵塞、校车事故、车内污染等问题特别重视,都希望政府能制定强有力的解决措施。 
4、车联网发展需建立协同生态系统 
物联网智库认为我国车联网至今仍然处在这样的阶段:主流车厂卖车的“卖点”,智能交通“ETC”收费的手段,TSP和电信运营商争论收费高低的战场。这大约对应国外三年前的情形。什么时候以创新为驱动,以安全为目标,以消费者为中心,什么时候才能有中国车联网的协同发展。
车联网已经发展十年了,过去一直是汽车制造厂商指导的。十年以后,厂商们发现新车销售有了卖点,但车联网本身并没有带来价值,所有国际上过去十年TSP都是亏损的,它的普及率没有到10%,所有用户都不愿意付费。因为它是完全被汽车厂商控制的封闭的业务系统,并没有对汽车产业产生影响,也没有对相关产业产生影响。那么其它的领域呢?比如商业车队管理,这也做了十年,商业车队大部分也配备了设备,但商业车队大量运输并不真正需要物联网,而是需要重新构造自己的生产方式,商业车队的车联网还没有达到20%的渗透率,并没有给运输车队创造真正的价值。 
  
实现车联网以后,汽车制造厂商的IT技术和汽车本身的电子技术融为一体。美国奥迪车全是使用Google的在线导航服务,LTE也往往已经开始实施。Verizon收购了最大的车联网服务提供商Hughes Telematics,还有Sprint能够提供独立的端到端保险车联网UBI服务,通过保费高低的手段制止了违法行为提高了交通安全的水平,保险业车联网去年一年发展了300万用户。
  
过去人们讨论车联网,关注点一直在网络和车内的装置及其功能。近来云计算风行时,许多人热衷于通用的PaaS平台。直到今天讨论车联网创造价值时,例如提供UBI服务时,大数据才成为人们关心的焦点。思科在这方面有研究,如果使用车联网,损失可以降低35%,而且每年可以降低58美元的费用,包括保险、撞车以后自己要付的费用,还有公安管理,摄像头和违章费用,这个费用非常之高,所以车联网带来非常大的效益。
  
中国的车联网亟需跳出传统车联网的禁锢,建立协同车联网的新市场和新产业生态。新生态的最大特点是通过车联网对汽车、维保、金融、保险、交通、运输、安保各个传统领域和消费者的商业模式进行优化获得新的价值。各种车联网协会应该在这个方面做出努力,在众多产业中寻找快速普及和获得价值的切入点。
政策扶持车联网是物联网在智能交通领域的运用,车联网项目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踏入新世纪,物联网、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等概念兴起,具体到交通领域的应用便产生了智慧交通、车联网的概念。物联网的概念,在中国早在1999年就提出来了,当时不叫"物联网"而叫传感网,物联网概念的产生与物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与智能交通交汇融合,产生了智能交通行业的新动向-车联网。 
  
车联网就是汽车移动物联网,是指利用车载电子传感装臵,通过移动通讯技术、汽车导航系统、智能终端设备与信息网络平台,使车与路、车与车、车与人、车与城市之间实时联网,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从而对车、人、物、路、位臵等进行有效的智能监控、调度、管理的网络系统。
  
只与"人-车"相关的部分在国外叫车载信息服务系统(Telematics),也就是"狭义"的汽车物联网。Telematics是以无线语音、数字通信和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为平台,通过定位系统和无线通信网,向驾驶员和乘客提供交通信息、紧急情况应付对策、远距离车辆诊断和互联网(金融交易、新闻、电子邮件等)服务的综合信息服务系统。
  
车联网本质上是一个巨大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每一辆汽车都可以被视为一个超级传感器节点,通常一辆汽车装备有内部和外部温度计、亮度传感器、一个或多个摄像头、麦克风超声波雷达,以及许多其他装备。目前,一辆普通轿车约安装100多只传感器,豪华轿车传感器甚至多达200余只。此外,未来的汽车将配备有车载计算机、GPS定位仪和无线收发装臵等。这使得汽车之间,以及汽车和路边基站之间能够无线通信。这种前所未有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扩展了计算机系统对整个世界的感知与控制能力。
车联网项目已被列为国家重大专项(第三专项)中的重要项目,首期资金投入达百亿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是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的重大专项第三项要求:加快突破移动互联网、宽带集群系统、新一代无线局域网和物联网等核心技术,推动产业应用,促进运营服务创新和知识产权创造,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而车联网项目作为物联网领域的核心应用,第一期资金投入达百亿级别,扶持资金将集中在汽车电子、信息通信及软件解决方案领域。 
  
《2012-2020年中国智能交通发展战略》即将出台,智能交通产业投资与发展将掀起新高潮。2012年7月31日至8月1日,由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主办的第三届智能运输大会(ITSCC)在北京召开,大会期间交通运输部科技司的相关负责人第一次公开解析了《2012-2020年中国智能交通发展战略》。《战略》提出,到2020年,中国智能交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形成适应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要求的智能交通体系,实现跨区域、大规模的智能交通集成应用和协同运行,提供便利的出行服务和高效的物流服务,为本世纪中叶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具体目标为,全面提升城市交通管理和服务水平;有效提高公路交通安全和出行可靠性;着力增强水路运输效率和监管应急能力;显著促进多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显著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推动形成智能交通产业。为实现上述目标,将重点支持交通数据实时获取、交通信息交互、交通数据处理、智能化交通安全智能化组织管控等技术的集成创新。还将加快智能交通基础性关键标准、应用服务标准的制定,推动标准贯彻执行和国际合作。
一种新型车联网段落像信息共享系统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关键的功能性能的实现,二是用户的体验。其核心的创新是: 
1.      利用先进处理器及虚拟机技术,车内嵌入式系统支持多个用户客户端共享系统资源,支持互动触控,能够独立互操作;
2.      支持无线上网和DAB无线广播接收,利用无线广播缓存弥补蜂窝网络无线传输速率和稳定性缺陷,使得用户能够在车内流畅地浏览丰富的内容,并实现互动;
3.      为出租车内应用优化的android终端,符合出租车应用需要的快速启动、实时的位置信息采集上报、流畅的运行和长时间工作的稳定性;
一种新型车联网段落像信息共享系统首先,嵌入式系统在硬件上资源一般比较少,传统上都是为单一人机接口设计的,所以在硬件上需要构建扩展嵌入式处理器的接口能力;另外,几乎所有的主流嵌入式操作系统都把用户数目限定为一个,相应的窗口数目也是一个,因此在嵌入式系统中实现多用户多窗口有着硬件资源、处理能力和操作系统支持等多个处理难点。
该架构在硬件上扩充人机接口能力,使其支持多个显示、声音、触控和按键接口,在软件上通过虚拟机技术或多窗口应用框架技术重构现有的嵌入式操作系统,使其支持多用户多窗口的独立任务响应。通过应用这一新型的嵌入式架构,在汽车上实现多个触控、按键独立操控和多个声音输入,以及与之一一对应的多个屏幕独立显示、多个音响独立输出,以满足驾驶员和多个乘客不同的车内需求。统一的处理核心和共享的系统资源,一方面减少了多客户端之间的通信需求,方便了系统实现,另一方面节省了系统成本,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由于现阶段广域无线通信技术带宽能力的限制,即使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其上网速率仍然较低,尤其对于多媒体内容较多的网页。而车辆在运动中,比较容易受遮挡、覆盖盲区和衰落的影响,或者切换的中断,往往无法达成流畅上网的效果,特别是在车内乘客更加倾向较多多媒体的内容,非常影响乘客的体验。公共移动网络上网另外一个关键的缺点是其资费较高,将提高出租车的运营成本。 
我们的一个创新的想法和技术就是应用数字广播的技术,用一句话说,就是将乘客最可能用到的互联网缓存在车上,并通过无线数字广播周期性地更新。如下段落所示,数据广播应用MOT协议,以不同的周期更新缓存最新最酷的内容,浏览引擎优先显示数据轮缓存的多媒体内容。数据缓存的内容由数据广播中心以运营中乘客的使用习惯分析来定制。如果用户希望浏览更多的信息,或者用户希望在互联网中实现上行互动,浏览引擎将通过无线上网模块进入公共网络。 
基于出租车应用的考虑,我们对系统多处进行优化 
·           将android系统的启动时间从50秒降低到10秒以下,保证司机能在启动汽车的同时得到后视雷达或后视视频的支持,并使GPS能迅速定位,开始导航;
·           支持实时稳定地位置信息、车速信息和出租车运营信息上报,保证为管理中心的管理提供必要信息;
·           为车内驾乘设计定制化的界面,为用户提供完美用户体验;
·           满足车载运营需求的软硬件要求;
我们的服务平台是基于车联网和互联网的云计算平台。通过云客户端应用程序,车辆和驾乘者持续将数据和需求上传到基于位置信息的云端,云端的应用服务器一方面通过CRM服务器不断收集车辆返回的各种信息,并对乘客互动需求做出响应,另一方面通过DAB内容portal网关持续广播服务更新内容,形成对出租车驾乘人群特色的各色服务。云端可以提供很多服务,特别是很多服务都基于地段落和位置,他们建设在地段落云之上。在终端侧,就有很多频道,每个频道有很多服务,每一项服务都是一个精心制作的app应用。除了为出租车做的特色服务以外,系统也可支持基于DAB为其他互联网和内容平台提供分销服务
·           智能交通服务(ITS Service):(1)通过对所有出租车和其他可信的信息源头的位置、速度等信息的分析,我们可以建立实时城市交通流动情况的置信空间信息;(2)根据该实时交通信息,结合历史数据,包括交通指示灯参数,为各个路段作出通过时间预测;(3)基于云计算资源,为签约客户的导航请求提供带实时交通信息的导航服务。在理论模型的建立和研究中,我们的合作伙伴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智能交通研究中心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他们将以核心算法来与我们合作,共同实现对客户的优质服务,帮助地球的节能减排。交通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一直是人们综合治理、解决交通问题而追寻的目标,早期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装置采用了电子、传感、传输等技术实现科学管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科学以及GPS、信息通讯的普及和应用,交通监视控制系统、交通诱导系统、信息采集系统等在交通管理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这些技术单纯是对车辆或道路实施科学化管理,范围单一,局限性、系统性不强。
·           80年代后期以来 ,世界范围内的冷战结束,工业化国家用于军事和国防领域的卫星导航系统,信息采集与提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           供系统,计算机控制与管理系统,电子与电子通讯技术等高新技术转向民用化,军事上的投入也大部分转移到民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上,与此同时,包括我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借助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加快本国的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工业化国家的传统工业领域由于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集中而失去明显竞争优势,开始酝酿开辟高新技术含量的产业市场,在这种国际环境背景下,代表一场信息革命到来的信号,引起全球的极大关注,这就是"信息高速公路"信息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尤其是国际信息网络"internet"建立,加快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1994年开始,世界经济逐步进入信息革命阶段。
·           信息产业应运而生,ITS以信息技术为先导,融其它相关技术应用到交通运输智能管理上有其广大市场,工业化国家和民营企业纷纷投入到这一新兴的产业。美国政府于1991年开始投资对ITS的开发研究,仅美国高速公路安全局1993年的投资预算就达2010万美元;欧洲19个国家投资50亿美元到EUREKA项目。 
·           出租车服务管理服务(Taxi Service Management Service):出租车内有多个信息采集设备和多个传感器,包括出租车车辆基本信息信息、驾驶员信息(包括疲劳程度信息)、乘客上车/下车事件信息、车辆位置信息、车速信息和车辆运行故障告警信息、乘客就座信息、乘客对驾乘服务的评价信息等等。这些信息被采集上来,将被存储和分析,并形成监管和服务改进建议措施。通信子系统是项目平台运行中心与外部应用子系统之间进行信息交互的通道,一方面负责完成外部应用子系统及其他信息源的接入、解析和转发工作,另一方面完成项目平台运行中心对外提供服务时,针对不同的通道所进行的协议适配和信息转发工作。 通信子系统主要由网络通信设备、卫星上行设备、语音接入设备及相关的通信网关组成,通信网关完成数据接入处理和数据发布处理两大功能,主要包括连接鉴权与协议适配、信息内部分发、外部协议适配、信息外部转发等主要模块。 通信子系统与下列子系统存在关系: 通信子系统负责接收多种外部原始信息数据源,如实时交通信息、多媒体、终端等多种原始信息。 通信子系统接收外部原始信息,经过初步解析后,将需要进行数据加工部分的数据转发给综合信息处理子系统,进行下一步的综合信息整合处理。 通信子系统接收外部原始信息,经过初步解析后,如果是服务请求类的信息,则直接转发给业务及支撑子系统进行处理,业务及支撑子系统处理完毕后,调用通信子系统的信息外部转发服务,将返回信息发送到请求者。 通信子系统需要处理与多种外部系统或协议之间的信息传递,包括通信链路的建立与链路维持 
·           出租车位置服务(Taxi LBS Service):所有的出租车位置信息都可以显示在地段落上,人们可以方便地通过手机或电脑接入互联网,获取出租车所在位置,可以选择与司机预约,或选择合适的地点等待招手乘车,或者选择与人拼车,方便的服务不仅有利于提高效率,也可减少排放,实现节能环保。
·           内容服务(Contents Service):出租车上的内容服务主要是利用数据缓存的接入更快的优势,为乘客提供最新最酷的信息娱乐和本地指南。通过免费发送或分销(reseller)要么自己定制的内容要么别人的内容,让乘客在车内可以及时获得资讯。这些内容中可以包括新闻资讯、书报视频、游戏和DAB数字广播实时互动视频等等。这些内容一方面是为出租车乘客群体精选的,包含有最新的信息,另一方面将在车内7寸以上较大的屏幕中显示,由于是缓存在车联网终端中,用户接入会更加快速,因此,一般而言,有着比用户自己的手机更佳的使用体验和内容选择。 
广告服务(Advertise Service):出租车乘客是一个特定群体,商务人士和城市旅行者是其主要人群,他们有着显著的特定消费倾向。由于出租车内时间属于典型的碎片时间,而手机上网的不便和体验不高,乘客将有更多的机会对出租车的屏幕。 
与智能电网、安防等领域相比,车联网并不是最成熟、最接近实际应用的物联网应用,但凭借其战略高度和庞大的消费级市场,仍然赢得了强烈的关注。 
车联网的出现,为汽车制造、内容提供和移动通信等领域带来产业升级机遇。一方面促使汽车行业从单纯硬件销售,转为与服务、内容捆绑的新模式;另一方面,又让运营商和服务商得以迅速定位高端客户群体,便于提供产品和服务。此外,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必须具备远程监控能力”的要求,也让车联网横跨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所谓车联网并无严格定义,简单地说,就是将汽车作为信息网络中的节点,通过无线通信等手段实现人、车、路及环境的协同交互,实现智能交通。然而,自诞生之日起,车联网便始终面临缺乏统一管理主体的“无人驾驶”局面。 
相比三大管理部门,移动运营商、汽车电子企业、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对参与车联网的兴趣更为积极。由于车联网产业链较长,参与行业众多,对车联网“盲人摸象”式的理解比比皆是,其中的利益博弈也在所难免。  

Claims (7)

1.基于3G通讯技术的游轮航运图像信息共享系统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关键的功能性能的实现,二是用户的体验;
其核心的创新是:
利用先进处理器及虚拟机技术,车内嵌入式系统支持多个用户客户端共享系统资源,支持互动触控,能够独立互操作;
支持无线上网和DAB无线广播接收,利用无线广播缓存弥补蜂窝网络无线传输速率和稳定性缺陷,使得用户能够在车内流畅地浏览丰富的内容,并实现互动;
为出租车内应用优化的android终端,符合出租车应用需要的快速启动、实时的位置信息采集上报、流畅的运行和长时间工作的稳定性;
首先,嵌入式系统在硬件上资源一般比较少,传统上都是为单一人机接口设计的,所以在硬件上需要构建扩展嵌入式处理器的接口能力;另外,几乎所有的主流嵌入式操作系统都把用户数目限定为一个,相应的窗口数目也是一个,因此在嵌入式系统中实现多用户多窗口有着硬件资源、处理能力和操作系统支持等多个处理难点。
2.基于3G通讯技术的游轮航运图像信息共享系统该架构在硬件上扩充人机接口能力,使其支持多个显示、声音、触控和按键接口,在软件上通过虚拟机技术或多窗口应用框架技术重构现有的嵌入式操作系统,使其支持多用户多窗口的独立任务响应;
通过应用这一新型的嵌入式架构,在汽车上实现多个触控、按键独立操控和多个声音输入,以及与之一一对应的多个屏幕独立显示、多个音响独立输出,以满足驾驶员和多个乘客不同的车内需求;
统一的处理核心和共享的系统资源,一方面减少了多客户端之间的通信需求,方便了系统实现,另一方面节省了系统成本,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3.基于3G通讯技术的游轮航运图像信息共享系统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其上网速率仍然较低,尤其对于多媒体内容较多的网页。
4.而车辆在运动中,比较容易受遮挡、覆盖盲区和衰落的影响,或者切换的中断,往往无法达成流畅上网的效果,特别是在车内乘客更加倾向较多多媒体的内容,非常影响乘客的体验;
公共移动网络上网另外一个关键的缺点是其资费较高,将提高出租车的运营成本;
我们的一个创新的想法和技术就是应用数字广播的技术,用一句话说,就是将乘客最可能用到的互联网缓存在车上,并通过无线数字广播周期性地更新;
数据广播应用MOT协议,以不同的周期更新缓存最新最酷的内容,浏览引擎优先显示数据轮缓存的多媒体内容;
数据缓存的内容由数据广播中心以运营中乘客的使用习惯分析来定制;
如果用户希望浏览更多的信息,或者用户希望在互联网中实现上行互动,浏览引擎将通过无线上网模块进入公共网络;
基于出租车应用的考虑,我们对系统多处进行优化
将android系统的启动时间从50秒降低到10秒以下,保证司机能在启动汽车的同时得到后视雷达或后视视频的支持,并使GPS能迅速定位,开始导航;
支持实时稳定地位置信息、车速信息和出租车运营信息上报,保证为管理中心的管理提供必要信息;
为车内驾乘设计定制化的界面,为用户提供完美用户体验;
满足车载运营需求的软硬件要求;
服务平台是基于车联网和互联网的云计算平台;
通过云客户端应用程序,车辆和驾乘者持续将数据和需求上传到基于位置信息的云端,云端的应用服务器一方面通过CRM服务器不断收集车辆返回的各种信息,并对乘客互动需求做出响应,另一方面通过DAB内容portal网关持续广播服务更新内容,形成对出租车驾乘人群特色的各色服务;
云端可以提供很多服务,特别是很多服务都基于地图和位置,他们建设在地图云之上;
在终端侧,就有很多频道,每个频道有很多服务,每一项服务都是一个精心制作的app应用;
除了为出租车做的特色服务以外,系统也可支持基于DAB为其他互联网和内容平台提供分销服务智能交通服务(ITS Service):(1)通过对所有出租车和其他可信的信息源头的位置、速度等信息的分析,我们可以建立实时城市交通流动情况的置信空间信息;(2)根据该实时交通信息,结合历史数据,包括交通指示灯参数,为各个路段作出通过时间预测;(3)基于3G通讯技术的游轮航运图像信息共享系统为签约客户的导航请求提供带实时交通信息的导航服务;
在理论模型的建立和研究中,我们的合作伙伴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智能交通研究中心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他们将以核心算法来与我们合作,共同实现对客户的优质服务,帮助地球的节能减排;
交通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一直是人们综合治理、解决交通问题而追寻的目标,早期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装置采用了电子、传感、传输等技术实现科学管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科学以及GPS、信息通讯的普及和应用,交通监视控制系统、交通诱导系统、信息采集系统等在交通管理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这些技术单纯是对车辆或道路实施科学化管理,范围单一,局限性、系统性不强;
基于3G通讯技术的游轮航运图像信息共享系统ITS以信息技术为先导,融其它相关技术应用到交通运输智能管理上有其广大市场。
5.基于3G通讯技术的游轮航运图像信息共享系统内有多个信息采集设备和多个传感器,包括出租车车辆基本信息信息、驾驶员信息(包括疲劳程度信息)、乘客上车/下车事件信息、车辆位置信息、车速信息和车辆运行故障告警信息、乘客就座信息、乘客对驾乘服务的评价信息等等;
这些信息被采集上来,将被存储和分析,并形成监管和服务改进建议措施;
通信子系统是项目平台运行中心与外部应用子系统之间进行信息交互的通道,一方面负责完成外部应用子系统及其他信息源的接入、解析和转发工作,另一方面完成项目平台运行中心对外提供服务时,针对不同的通道所进行的协议适配和信息转发工作;
 通信子系统主要由网络通信设备、卫星上行设备、语音接入设备及相关的通信网关组成,通信网关完成数据接入处理和数据发布处理两大功能,主要包括连接鉴权与协议适配、信息内部分发、外部协议适配、信息外部转发等主要模块。
6. 基于3G通讯技术的游轮航运图像信息共享系统通信子系统负责接收多种外部原始信息数据源,如实时交通信息、多媒体、终端等多种原始信息;
 通信子系统接收外部原始信息,经过初步解析后,将需要进行数据加工部分的数据转发给综合信息处理子系统,进行下一步的综合信息整合处理;
 通信子系统接收外部原始信息,经过初步解析后,如果是服务请求类的信息,则直接转发给业务及支撑子系统进行处理,业务及支撑子系统处理完毕后,调用通信子系统的信息外部转发服务,将返回信息发送到请求者;
 通信子系统需要处理与多种外部系统或协议之间的信息传递,包括通信链路的建立与链路维持出租车位置服务所有的出租车位置信息都可以显示在地图上,人们可以方便地通过手机或电脑接入互联网,获取出租车所在位置,可以选择与司机预约,或选择合适的地点等待招手乘车,或者选择与人拼车,方便的服务不仅有利于提高效率,也可减少排放,实现节能环保;
内容服务出租车上的内容服务主要是利用数据缓存的接入更快的优势,为乘客提供最新最酷的信息娱乐和本地指南;
通过免费发送或分销(reseller)要么自己定制的内容要么别人的内容,让乘客在车内可以及时获得资讯;
这些内容中可以包括新闻资讯、书报视频、游戏和DAB数字广播实时互动视频等等。
7.基于3G通讯技术的游轮航运图像信息共享系统包含有最新的信息,另一方面将在车内7寸以上较大的屏幕中显示,由于是缓存在车联网终端中,用户接入会更加快速,因此,一般而言,有着比用户自己的手机更佳的使用体验和内容选择;
出租车乘客是一个特定群体,商务人士和城市旅行者是其主要人群,他们有着显著的特定消费倾向;
由于出租车内时间属于典型的碎片时间,而手机上网的不便和体验不高,乘客将有更多的机会对出租车的屏幕。
CN201310519782.5A 2013-10-29 2013-10-29 基于3g通讯技术的游轮航运图像信息共享系统 Pending CN10458033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19782.5A CN104580332A (zh) 2013-10-29 2013-10-29 基于3g通讯技术的游轮航运图像信息共享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19782.5A CN104580332A (zh) 2013-10-29 2013-10-29 基于3g通讯技术的游轮航运图像信息共享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80332A true CN104580332A (zh) 2015-04-29

Family

ID=53095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19782.5A Pending CN104580332A (zh) 2013-10-29 2013-10-29 基于3g通讯技术的游轮航运图像信息共享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80332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99235A (zh) * 2016-12-20 2017-04-26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车联网系统新闻获取方法
CN111090411A (zh) * 2019-12-10 2020-05-01 重庆锐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用户语音输入的共享产品智能推荐系统及方法
CN111869311A (zh) * 2018-03-19 2020-10-30 德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多路径集束并确定用于多路径集束的Wi-Fi连接的技术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99235A (zh) * 2016-12-20 2017-04-26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车联网系统新闻获取方法
CN111869311A (zh) * 2018-03-19 2020-10-30 德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多路径集束并确定用于多路径集束的Wi-Fi连接的技术
CN111090411A (zh) * 2019-12-10 2020-05-01 重庆锐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用户语音输入的共享产品智能推荐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70987A (zh) 基于3g网络的自动化车载终端设备
Mahdavian et al. Drivers and barriers to implementation of connected, automated, shared, and electric vehicles: An agenda for future research
CN104180816B (zh) 车载装置、导航信息输出方法及车辆导航系统
CN104580327A (zh) 基于3g网络的车联网智能终端及其实现方法
CN110109448A (zh) 形成车队和在车队中定位车辆的系统和方法
Rafiq et al. What? s new i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An overview of european projects and initiatives
CN104580337A (zh) 基于3g通讯技术的物联网全程监控的多目标优化计算方法
Dimitrakopoulos Current technologies in vehicular communication
CN104574096A (zh) 基于3g通讯技术的网商平台物联网智能设备系统
CN106920412A (zh) 适用于车路协同的智能交通运行系统及方法
Chai et al. Autonomous driving changes the future
Du Internet of vehicles
CN104580332A (zh) 基于3g通讯技术的游轮航运图像信息共享系统
CN104599188A (zh) 基于无线pda的移动校车安全全程监控的多目标优化计算方法
Shankaran et al.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and Traffic Management
CN103236180B (zh) 一种车载信息互动接口方法
CN108871360A (zh) 产生用于车辆的基于导航的路线的方法
Szmelter The concepts of connected car and internet of cars and their impact on future people mobility
Zhou et al. Design of intelligent carpooling program based on big data analysis and multi-information perception
Maheshwari An urban design response to the technological shift in transportation: How to conduct urban design with vehicle automation, sharing and connectivity
CN104574225A (zh) 基于rf cc1101的系统的自动化游轮载终端设备
CN104574938A (zh) 基于rf cc1101的系统多功能游轮航运智能终端
Kawasaki Fujitsu’s approach to smart mobility
Jain et al.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Cyber-Physical Transportation Systems
Pearmine Connected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