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71594A - 一种汉字拼音输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汉字拼音输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71594A
CN104571594A CN201510084398.6A CN201510084398A CN104571594A CN 104571594 A CN104571594 A CN 104571594A CN 201510084398 A CN201510084398 A CN 201510084398A CN 104571594 A CN104571594 A CN 1045715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w
syllable
input
key mapping
chine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8439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71594B (zh
Inventor
韦柳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08439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7159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5715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715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715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7159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06F3/02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discrete items of information into a coded form, e.g. arrangements for interpreting keyboard generated codes as alphanumeric codes, operand codes or instruction codes
    • G06F3/0233Character input metho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06F3/02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 G06F3/0219Special purpose keyboar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ocument Processing Apparatus (AREA)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汉字拼音输入方法,采用双拼方式输入,包括:接收用户与双拼输入区域之间的交互并解析为指令序列,其中,所述双拼输入区域具有至少10个、至多25个键位,指令序列中的各个指令依次对应于各个与用户交互的键位;将所述指令序列中的头一个指令解析为对应键位上关联的声母,并交替地将接下来的指令依次解析为对应键位上关联的韵母、声母,直到所述指令序列中的各个指令解析完毕;依次将步骤B获得的各个声母与紧随其后的韵母匹配为汉字音节,并输出汉字音节对应的候选汉字。上述的汉字拼音输入方法,设置的键位数量适中,能减小输入区域的整体面积,并且保持较低的重码率,能提高输入效率和输入舒适度。

Description

一种汉字拼音输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汉字输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各类输入设备的汉字拼音输入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汉字拼音输入法主流布局有两种:QWERTY布局和T9布局。QWERTY键盘上的键位太多,输入区域的整体面积较大,在智能手机等中小尺寸的手持设备上使用时,只能缩小每个键位的面积,导致点击误触率高,若在实体键盘、平板电脑等较大尺寸的设备上使用,又不适合单手输入;对于T9键盘,其键位太少,使得每个键位上有多个字母,导致重码太多,影响了输入效率。
而且,不论是QWERTY还是T9,都不是从汉字的输入特点出发来设置的布局。QWERTY布局来源于外文输入习惯,T9布局来源于外文字母表,没有考虑各汉字输入特点,例如各汉字、各音节、各声母韵母的使用频率,使得高频字的输入体验往往不是很好。
此外,当前主流的输入法一般采用全拼输入方式,即拼音音节中的字母需逐一输入。这就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需要输入的字母数量较多,二是不同音节包含的字母数量参差不齐,造成输入过程中使用者产生混乱感。相对于全拼输入,双拼输入方式则不存在这个弊端。双拼输入是指汉字的声母、韵母各用一个字母(或个别符号)代替,用户只需要两个指令即可输入一个汉字的拼音。目前主流的双拼方案包括小鹤双拼、微软拼音2003、智能ABC、拼音加加、紫光双拼、自然码等,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韵母的键位安排和辅助码。但是,这些双拼方案基本还是建立在QWERTY布局的基础上,仍然存在键位数量较多、布局不符合汉字输入特点等问题。
因此,目前现有的主要汉字输入布局,大多未能在按键数量与重码数量中找到平衡,并且起源于外文输入又导致不符合中文输入特点。因此,当前汉字输入普遍被认为是一件烦琐低效的事情,除了专业打字工作者,一般使用者在汉字输入中往往受到输入速度慢、误操作多等问题的困扰,尤其是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普及之后,这一问题变得尤其突出。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各类输入设备(例如触屏手机、平板电脑、实体键盘、可穿戴设备等)的汉字双拼输入法,以减小输入区域整体所需的面积,并降低重码率,提高输入效率和输入舒适度,同时对一些音节的韵母进行了键位调整,进一步优化了输入体验。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汉字拼音输入方法,采用双拼方式输入,包括:
步骤A、接收用户与双拼输入区域之间的交互并解析为指令序列,其中,所述双拼输入区域具有至少10个、至多25个键位,指令序列中的各个指令依次对应于各个与用户交互的键位;
步骤B、将所述指令序列中的头一个指令解析为对应键位上关联的声母,并交替地将接下来的指令依次解析为对应键位上关联的韵母、声母,直到所述指令序列中的各个指令解析完毕;
步骤C、依次将步骤B获得的各个声母与紧随其后的韵母匹配为汉字音节,并输出汉字音节对应的候选汉字。
上述的汉字拼音输入方法,设置的键位数量适中,能减小输入区域的面积,并且保持较低的重码率。
优选地,所述步骤B中还包括:
B1、指定若干个汉字音节,记为调整音节,并给每个调整音节预先指定一个键位;
B2、若步骤B中某个指令解析得到的声母匹配某个调整音节,则在解析下一个指令前,断开该调整音节中韵母与其初始键位的关联,改为关联B1中该调整音节预先指定的键位。
在双拼输入区域,即使经过合理的布局,仍会存在一小部分汉字由于其声母和韵母之间的距离、方位关系不佳,导致输入体验很差的现象,为此可将这部分汉字音节的韵母位置进行调整,以改进这些汉字音节的输入体验,同时,这样设置提高了双拼输入区域的利用率,可减轻有限的键位上排布多个韵母的压力,便于在降低韵母重码率和提高输入舒适度之间找到平衡。
进一步地,所述双拼输入区域的键位排布为4行4列、4行5列、4行6列、5行4列、5行5列或者6行4列的矩形阵列。其行数和列数相近,能在输入设备的屏幕上显示得更集中,减小对其它显示内容的妨碍,并且减小用户指尖移动范围,提高输入体验。
进一步地,所述双拼输入区域共设有20个键位。将汉字双拼规则中的24个声母放置到20个键位上时,在每个键位放置一个声母之后,仍多出了4个声母,这就需要把这4个声母“挤”到已设有其它声母的键位上,而经研究发现,在20个键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合适的排布,让重码数量较少的声母共用同一个键位,使得整个布局的重码数量较少,其中重码数量是指能同时与这两个声母组成音节的韵母数量。若声母键位数量进一步减少,则会造成声母重码数量急剧上升。可见设置20个声母键位,能在尽量缩小双拼输入区域面积和控制声母重码数量之间取得平衡,奠定键位设置的基础。
进一步地,所述双拼输入区域的键位排布为4行5列,并划分为四个输入区,其中第2-4行和第2-4列的键位定义为一级输入区,第1行的第3列和第4列、第2行和第3行的第5列为二级输入区,第1行第2列、第1行第5列、第4行第5列为三级输入区,第1-4行的第1列为四级输入区;
将汉字双拼规则中的全部声母分为一至四级声母序列,一级输入区中的键位关联一级声母序列中的声母:g、sh、d、y、z、h、x、m、r、w、l、j和零声母,二级输入区中的键位关联二级声母序列中的声母:zh、f、b、n,三级输入区中的键位关联三级声母序列中的声母:ch、q、t,四级输入区中的键位关联四级声母序列中的声母:p、k、c、s;
将汉字双拼规则中的全部韵母分为一至四级韵母序列,一级输入区中的键位关联一级韵母序列中的韵母:ao、e、er、u、ai、ue、i、ua、a、in、ia、uo、o、en、iu、ei、ui,二级输入区中的键位关联二级韵母序列中的韵母:an、iang、ang、ie、ou、ian,三级输入区中的键位关联三级韵母序列中的韵母:ong、uang、eng、iong、ü、ing,四级输入区中的键位关联四级韵母序列中的韵母:un、uan、iao、uai。
以4行5列排布,适于显示在当前的智能手机、平板等设备的屏幕上,排布时综合考虑了单个声母或韵母在汉字双拼输入中的出现频率,以及声母与韵母之间的搭配频率,给出各个键位与声母、韵母的关联关系,能快速而准确的输出常用汉字。
进一步地,所述调整音节包括预先指定至第1行第2列的ping,第1行第4列的an、quan和jiang,第1行第5列的que,第2行第1列的pian,第2行第3列的biao、第2行第4列的geng,第2行第5列的ni,第3行第3列的gei,第4行第1列san和zou,第4行第2列的you,第4行第3列的tong和ying,第4行第4列的ai和tai。能改进上述预先设定的调整音节的输入体验,提高输入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双拼输入区域的键位排布为4行5列,按自上而下、自左向右的顺序,每一行的各个键位关联的声母为
第一行:p;ch;zh;f;q
第二行:k;g;sh;d;b
第三行:c;y;h、x;m、r;n
第四行:s;z;w、l;零声母、j;t
每一行的各个键位关联的韵母为
第一行:留空;ong、uang;an、iang;ang;eng、iong
第二行:un;ao;e、er;u;ie、ou
第三行:uan;ai、ue;i、ua;a、in;ian
第四行:iao、uai;ia、uo、o;en、iu;ei、ui;v、ing
每一行的各个键位上指定的调整音节为
第一行:留空;ping;留空;an、quan、jiang;que
第二行:pian;留空;biao;geng;ni
第三行:留空;留空;gei;留空;留空
第四行:san、zou;you;tong、ying;ai、tai;留空。
为实现具体应用,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包含了上述汉字拼音输入方法中的双拼输入区域的输入键盘,以及运用上述汉字拼音输入方法的双拼输入区域。
本发明的优点是:
1、设置的键位数量适中,能减小双拼输入区域的整体面积,并且保持较低的重码率,在两者之间取得最佳平衡;
2、行列排布的方式,能在输入设备的屏幕上显示得更集中,减小对其它显示内容的妨碍,并且减小用户指尖移动范围,提高输入体验;
3、以4行5列排布,适于显示在当前的智能手机、平板等设备的屏幕上;
4、在安排声母和韵母的键位时,综合考虑单个声母或韵母在汉字双拼输入中的出现频率、声母与韵母之间的搭配频率、声母与韵母之间的连线图案等因素,对于越是常用的音节,其声母韵母的键位安排往往越便于输入,例如左右紧邻(如音节de、wo、yi)、上下紧邻(如音节shi、zai、hen)、对顶紧邻(如音节ye、lai、hao)等,因此不仅输入速度快,而且体验非常好;
5、上一条中考虑输入舒适度时无法兼顾到的音节,对其进行韵母位置的调整,进一步改善了输入体验;
6、采用双拼输入方式,大幅提高了输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步骤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声母键位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韵母键位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韵母位置调整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声母键位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韵母键位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韵母位置调整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3中的声母键位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3中的韵母键位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3中的韵母位置调整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4中的声母键位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4中的韵母键位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4中的韵母位置调整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5中的声母键位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5中的韵母键位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5中的韵母位置调整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6中的声母键位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6中的韵母键位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6中的韵母位置调整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
一种汉字拼音输入方法,采用双拼输入方式输出汉字,包括:
步骤A、接收用户与双拼输入区域之间的交互并解析为指令序列,其中,所述双拼输入区域具有至少10个、至多25个键位,指令序列中的各个指令依次对应于各个与用户交互的键位;
步骤B、将所述指令序列中的头一个指令解析为对应键位上关联的声母,并交替地将接下来的指令依次解析为对应键位上关联的韵母、声母,直到所述指令序列中的各个指令解析完毕;
步骤C、依次将步骤B获得的各个声母与紧随其后的韵母匹配为汉字音节,并输出汉字音节对应的候选汉字。
汉字双拼规则中,有些音节开头部分没有声母,只有一个韵母独立成为音节,如:ai、an等,为了统一,通常会假设这些音节的开头部分有一个“零声母”,加上其它的23个声母后,汉字双拼规则中共有24个声母。本发明所指的各个声母,即是这24个声母。
汉字双拼规则中的韵母是指音节dan中的an、jian中的ian等,即一个音节中除去声母的部分,这些韵母包括:a、ai、an、ang、ao、e、ei、en、eng、er、i、ia、ian、iang、iao、ie、in、ing、iong、iu、o、ong、ou、u、ua、uai、uan、uang、ue、ui、un、uo、v等。本发明所指的各个韵母,即是指这些韵母。
本发明中所述的键位,是用户进行输入操作的对象,例如实体键盘上的实体键、虚拟键盘上的虚拟键;适用于规则形状的,也适用于不规则形状的。
步骤A中的交互,包括依次敲击/触摸/长按各键位、在各键位上依次划过、捕捉眼球在各键位上的凝视时间等等。
步骤B中所述的键位关联关系,是指每个键位与特定声母、韵母预设的一个对应关系,在这个预设关系中,每个键位可以同时关联声母和韵母,且可以与多个声母、韵母产生关联。
优选地,本发明的汉字拼音输入方法还可以指定若干个汉字音节,记为调整音节,若步骤B中某个指令解析得到的声母匹配某个调整音节,则在解析下一个指令前,断开该调整音节中韵母与对应的初始键位的关联,改为关联另一预设的键位。
其具体过程包括在新键位增加调整音节的韵母和在原键位删减同一韵母这两个要素。某个指令解析得到的声母可能匹配多个音节,则需要对每个匹配音节分别进行韵母调整;韵母的初始键位是指在整个输入操作开始前与该韵母关联的键位。并且韵母调整是临时的,仅在解析紧随该声母指令的韵母指令时有效,解析完毕后,恢复至初始关联关系。由此,用于输出候选汉字的汉字音节中的韵母为与用户交互的键位上初始关联的韵母,或调整音节中新关联到该键位上的韵母。
下面对汉字双拼输入法中声母、韵母之间组成音节的规律做一分析。
(1)声母、韵母之间组成音节的可能性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所列的音节,对各个声母和韵母组成音节的可能性逐一盘点,可以组成音节的以1标记,不能组成音节的不标记。为了方便,在分析过程中对一些低频的韵母和音节进行了删减:删除韵母m、n、ng;删除音节eng、den、zhei、kei、cei、tei、rua、chua、nou、nun、dia。对于a、ai、e等没有声母的音节,假设之前有个“零声母”。
如表1: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a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ai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an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ang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ao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e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ei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en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eng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er 1
i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ia 1 1 1 1
ian 1 1 1 1 1 1 1 1 1 1
iang 1 1 1 1 1
iao 1 1 1 1 1 1 1 1 1 1
ie 1 1 1 1 1 1 1 1 1 1
in 1 1 1 1 1 1 1 1 1
ing 1 1 1 1 1 1 1 1 1 1 1
iong 1 1 1
iu 1 1 1 1 1 1 1
o 1 1 1 1 1 1 1 1
ong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ou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u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ua 1 1 1 1 1
uai 1 1 1 1 1 1
uan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uang 1 1 1 1 1 1
ue 1 1 1 1 1 1
ui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un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uo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ü 1 1
表1声母、韵母组成音节的可能性
(2)声母重码数量
根据表1,对每个声母与其他声母之间的音节重码情况进行分析。
以声母g和x为例,根据表1可知只有u、un、uan三个韵母均能同时与g和x组成音节,其他韵母则最多只能与g和x中的一个组成音节,因此g和x的音节重码数量为3。对每个声母与其他声母逐一统计,得出声母重码数量表:
g d y l h zh m sh n t b z r ch s k c p w f j q x
g 19 15 10 14 19 18 11 18 13 14 9 16 13 17 15 18 15 10 8 8 8 3 3 3
d 15 21 12 20 15 15 16 15 18 19 13 16 13 15 15 14 15 14 7 7 7 9 9 9
y 10 12 15 15 10 11 11 10 12 12 9 11 10 11 11 10 11 10 7 5 6 7 7 7
l 14 20 15 26 14 14 18 14 22 18 15 15 12 14 14 13 14 16 8 8 8 13 13 13
h 19 15 10 14 19 18 11 18 13 14 9 16 13 17 15 18 15 10 8 8 8 3 3 3
zh 18 15 11 14 18 19 11 18 13 15 9 16 14 18 16 18 16 10 8 7 7 4 4 4
m 11 16 11 18 11 11 19 12 17 14 16 12 9 11 11 10 11 17 9 9 9 8 8 8
sh 18 15 10 14 18 18 12 19 13 14 10 16 13 17 15 17 15 11 8 8 8 4 4 4
n 13 18 12 22 13 13 17 13 23 16 15 14 11 13 13 12 13 15 7 8 7 11 11 11
t 14 19 12 18 14 15 14 14 16 19 12 15 13 15 15 14 15 13 7 6 6 8 8 8
b 9 13 9 15 9 9 16 10 15 12 16 10 7 9 9 8 9 16 7 9 8 7 7 7
z 16 16 11 15 16 16 12 16 14 15 10 17 14 16 16 15 16 11 8 8 8 4 4 4
r 13 13 10 12 13 14 9 13 11 13 7 14 14 14 14 13 14 8 6 5 6 4 4 4
ch 17 15 11 14 17 18 11 17 13 15 9 16 14 18 16 17 16 10 8 7 7 4 4 4
s 15 15 11 14 15 16 11 15 13 15 9 16 14 16 16 15 16 10 8 7 7 4 4 4
k 18 14 10 13 18 18 10 17 12 14 8 15 13 17 15 18 15 9 8 7 7 3 3 3
c 15 15 11 14 15 16 11 15 13 15 9 16 14 16 16 15 16 10 8 7 7 4 4 4
p 10 14 10 16 10 10 17 11 15 13 16 11 8 10 10 9 10 17 8 9 9 7 7 7
8 7 7 8 8 8 9 8 7 7 7 8 6 8 8 8 8 8 10 6 6 0 0 0
w 8 7 5 8 8 7 9 8 8 6 9 8 5 7 7 7 7 9 6 9 8 1 1 1
f 8 7 6 8 8 7 9 8 7 6 8 8 6 7 7 7 7 9 6 8 9 1 1 1
j 3 9 7 13 3 4 8 4 11 8 7 4 4 4 4 3 4 7 0 1 1 14 14 14
q 3 9 7 13 3 4 8 4 11 8 7 4 4 4 4 3 4 7 0 1 1 14 14 14
x 3 9 7 13 3 4 8 4 11 8 7 4 4 4 4 3 4 7 0 1 1 14 14 14
表2声母重码数量表
(3)韵母重码数量
同理统计出韵母重码数量表。为便于后续分析,将重码较多的聚在左上区域,重码较少的聚在右下区,重码数量0至5用不同灰度的灰色标示,并对前16、20、25个韵母的重码数据区用框线框起来,分别以内框、中框、外框表示:
表3韵母重码数量表
QWERTY布局共有26个键位,T9布局共有8个键位,从实际使用感受可知,26个键位数量过多,而8个键位过少,合适的键位数量应该介于二者之间。因此对于某些键位,需要同时对应多个声母或韵母。
根据表2,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声母重码数量为0的组合为:j/q/x中的任一个对零声母
声母重码数量为1的组合为:j/q/x中的任一个对w/f中的任一个
声母重码数量为2的组合为:不存在
声母重码数量为3的组合为:j/q/x中的任一个对g/k/h中的任一个
声母重码数量为4的组合为:j/q/x中的任一个对z/c/s/r/zh/ch/sh中的任一个
声母重码数量为5的组合为:w对r/y中的任一个
……
将汉字双拼规则中的24个声母关联到20个键位上,每个键位关联一个声母之后,仍多出了4个声母,就需要把这4个声母“挤”到已关联了其它声母的键位上。由上面的声母重码数量分析可知,若安排j、q、x三个声母与w/f/g/k/h/零声母共用键位,该键位上声母重码数量不超过3个,这时只需要再安排两个声母共用一个键位即可,可见在20个键位的情况下整个键盘布局的声母重码能够被控制在较低的数量;若双拼输入区域的键位数量进一步减少,则会造成需要共用键位的声母数量增加,进而导致声母重码数量急剧上升;可见设置20个键位,能在尽量缩小双拼输入区域面积和控制声母重码数量之间取平衡,奠定键位设置的基础。
再考虑键位排布。
首先探讨一个概念,即音节的声母键位至韵母键位间的连线图案,这个连线最好是水平或竖直的,且距离不宜超过2个键,例如左右紧邻、上下紧邻、对顶紧邻,若键位连线是一个长距离斜线,则操作体验非常差。因此需要尽量避免高频字的声母键位与韵母键位连线是一个长距离斜线。而为什么QWERTY布局和T9布局中这个因素并不被关注?因为这两种布局一般采用全拼输入方式,各音节击键次数是不固定的,没有节奏效果将这个因素予以强化,多次的击键后连线会相互抵消产生“中和”作用,故图案感不强;而且由于击键次数较多,过程中会分散注意力,用户不会注意连线的图案;特别的,对于T9因为只有3行3列,因此最差的情况(即对角线连接)也不至于太难受。而本输入方案中每个音节都是两次击键,一个音节只需要非常短的时间就能完成,而且有很强的节奏感,用户对于常用字无法忽视这个连线图案,因此要考虑这个因素。
从实用性、与设备的配合程度及用户习惯等角度出发,键位布局应采用一个由多行和多列组成的矩形阵列为宜,并且纵向对齐,这是因为对齐的排布便于定位,在输入时能有更高的效率,并且在双拼输入时声母与韵母之间的连线图案更适于输入。
现在对行和列的数量进行分析。
(1)若行数为4,较为合理的列数应为5,理由如下:
a)若列数为5:此时有20个键位。对于24个声母,根据前面已有的分析,可以将重码数量超过4的组合数量控制在1个。对于33个韵母,根据表3,中框内(前20个韵母)重码数量基本都很大,而中框外则重码很小,也就是说,在20个键位的条件下,先将表3中前20个韵母分别关联到20个键位上(相互位置不重合),接下来通过合理的分配,是能将后13韵母关联到合适的键位上且重码数量不至于太多的。
b)列数不应小于5:如果列数为4,则有16个键位,需要有8个声母与其他声母共用一个键位,至少有8-3=5个声母的重码数量超过4。对于韵母,根据表3,可以看到内框和中框之间的重码数量是很大的,这时候,是很难通过合理的分配,将后17个韵母与前16个韵母放在一起而重码数量又不至于太多。列数为4以下的则更加困难。
c)列数不应大于5:如果列数为6及以上,则列数过多,若键位过窄,则指尖容易误触,连线不舒适,若键位较宽,则远离手指的键位较难够到。
(2)若行数为5,较为合理的列数应为4,理由如下:
a)若列数为5:此时有25个键位。对于24个声母,完全能放下。对于33个韵母,根据表3,外框以外的8个韵母通过合理布局,重码数量是比较少的。但是5行5列的布局键位数量较多,会使双拼输入区域占用的面积有所增加。
b)若列数为4:5行4列的布局与4行5列的布局在考量声母韵母重码时是等效的。但其行数比列数多,在竖直方向占据了较大空间,与当前的手机、平板等终端的屏幕显示方式不太匹配,感观上不如4行5列的布局舒适。
c)列数不应该小于4或大于5:由于5列的布局重码并不多,那么列数显然不应大于5,不然会增加占用面积。若列数小于4,则至多有15个键位,而根据对4行4列的分析,16个键位将导致重码数量大量增多,那么15个键位重码更多,因此列数不应小于4。
(3)若行数为3,则列数将过多,不合理,理由如下:
a)若列数为6:则键位数量为18个,类似于4行4列的情况,重码较多。而且列数过多,键位的宽度过窄,不合理。
b)若列数不为6:若列数大于6,重码情况得到缓解,但列数太多,不合理。若列数小于6,则至多有15个键位,不合理。
(4)其它行列数量的设置,明显不合理。
通过以上分析,4行5列或5行4列的布局是最合理的,在键位数量、声母韵母之间的连线图案、重码数量方面均比较均衡。
当双拼输入区域的键位排布为4行5列,按照输入便利性划分为四个输入区,其中第2-4行和第2-4列的键位定义为一级输入区,第1行的第3列和第4列、第2行和第3行的第5列为二级输入区,第1行第2列、第1行第5列、第4行第5列为三级输入区,第1-4行的第1列为四级输入区;
结合声母在汉字拼写中出现的频次和所述输入区的布局,将汉字双拼规则中的全部声母分为一至四级声母序列,一级输入区中的键位关联一级声母序列中的声母:g、sh、d、y、z、h、x、m、r、w、l、j和零声母,二级输入区中的键位关联二级声母序列中的声母:zh、f、b、n,三级输入区中的键位关联三级声母序列中的声母:ch、q、t,四级输入区中的键位关联四级声母序列中的声母:p、k、c、s;
结合韵母与声母在拼写中的配合频次及所述输入区的布局,将汉字双拼规则中的全部韵母分为一至四级韵母序列,一级输入区中的键位关联一级韵母序列中的韵母:ao、e、er、u、ai、ue、i、ua、a、in、ia、uo、o、en、iu、ei、ui,二级输入区中的键位关联二级韵母序列中的韵母:an、iang、ang、ie、ou、ian,三级输入区中的键位关联三级韵母序列中的韵母:ong、uang、eng、iong、ü、ing,四级输入区中的键位关联四级韵母序列中的韵母:un、uan、iao、uai。
调整音节包括预先指定至第1行第2列的ping,第1行第4列的an、quan和jiang,第1行第5列的que,第2行第1列的pian,第2行第3列的biao、第2行第4列的geng,第2行第5列的ni,第3行第3列的gei,第4行第1列san和zou,第4行第2列的you,第4行第3列的tong和ying,第4行第4列的ai和tai。
图2至图4为本发明中一个具体的键位布局实例。
例如,用户通过依次点击的方式与双拼输入区域的第2行第4列、第2行第3列进行交互,形成了一条包含了两个指令的指令序列,则在解析时,将第2行第4列的键位指令解析为声母d,第2行第3列的键位指令解析为韵母e、er,再将声母d和韵母e、er组合,得到能成立的汉字音节de,输出“的、得、地……”等汉字。如果与用户交互的键位大于两个,则第3个键位指令解析为对应的声母,第4个键位指令解析为对应的韵母,以此类推,由此组成多个汉字音节,输出对应的词组、句子等。用指尖划过、长按等其它方式交互与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输入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显示双拼输入区域上各个键位关联的声母、韵母:1、在用户与双拼输入区域进行交互的同时解析指令序列,使双拼输入区域随用户动作而依次交替地呈现出声母布局和韵母布局;2、在双拼输入区域内叠加呈现声母布局和韵母布局;3、双拼输入区域无论何时都只显示声母布局,韵母布局靠用户记忆。当然,上面三种方式仅为示例,而不是对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以采用合适的方式显示调整音节,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
图4即为韵母位置调整的一个实例。例如,对于第1行第2列键位所示的音节ping,表达的意思是将音节ping预先指定至第1行第2列。具体地说,音节ping的韵母ing关联至此键位,并断开韵母ing与初始键位(第4行第5列)的关联,因此若要输入音节ping,先输入声母p(键位不变仍为第1行第1列),再输入ing的新键位。若先输入图1中p所在键位,再输入图3中ing所在键位,用户指尖需要从左上角移动到右下角,显然是不方便的,因此在声母为p时,将音节ping中的韵母转移至第1行第2列的键位上,在韵母键盘上点击该键位,便直接获得韵母ing,由此组成音节ping,并呈现出对应的候选汉字,达到对输入方式进行了改良效果。图4共对17个音节进行了调整。
实施例2
如图5至图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双拼输入区域的键位排布为4行4列的矩形阵列,共16个键位。具体的声母与键位的关联关系,请参见图5;韵母与键位的关联关系,见图6;指定的调整音节在双拼输入区域的布局,见图7。其它技术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3
如图8至图1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双拼输入区域的键位排布为4行6列的矩形阵列,共24个键位。具体的声母与键位的关联关系,请参见图8;韵母与键位的关联关系,见图9;指定的调整音节在双拼输入区域的布局,见图10。其它技术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4
如图11至图1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双拼输入区域的键位排布为5行4列的矩形阵列,共20个键位。具体的声母与键位的关联关系,请参见图11;韵母与键位的关联关系,见图12;指定的调整音节在双拼输入区域的布局,见图13。其它技术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5
如图14至图1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双拼输入区域的键位排布为5行5列的矩形阵列,共25个键位。具体的声母与键位的关联关系,请参见图14;韵母与键位的关联关系,见图15;指定的调整音节在双拼输入区域的布局,见图16。其它技术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6
如图17至图1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双拼输入区域的键位排布为6行4列的矩形阵列,共24个键位。具体的声母与键位的关联关系,请参见图17;韵母与键位的关联关系,见图18;指定的调整音节在双拼输入区域的布局,见图19。其它技术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互补充与参照,各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对于某个实施例的描述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其它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为实现具体应用,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包含了上述汉字拼音输入方法中的双拼输入区域的输入键盘,以及运用上述汉字拼音输入方法的双拼输入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系统。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系统的制造品,该指令系统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汉字双拼输入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汉字拼音输入方法,采用双拼方式输入,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A、接收用户与双拼输入区域之间的交互并解析为指令序列,其中,所述双拼输入区域具有至少10个、至多25个键位,指令序列中的各个指令依次对应于各个与用户交互的键位;
步骤B、将所述指令序列中的头一个指令解析为对应键位上关联的声母,并交替地将接下来的指令依次解析为对应键位上关联的韵母、声母,直到所述指令序列中的各个指令解析完毕;
步骤C、依次将步骤B获得的各个声母与紧随其后的韵母匹配为汉字音节,并输出汉字音节对应的候选汉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汉字拼音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还包括:
B1、指定若干个汉字音节,记为调整音节,并给每个调整音节预先指定一个键位;
B2、若步骤B中某个指令解析得到的声母匹配某个调整音节,则在解析下一个指令前,断开该调整音节中韵母与其初始键位的关联,改为关联B1中该调整音节预先指定的键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汉字拼音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拼输入区域的键位排布为4行4列、4行5列、4行6列、5行4列、5行5列或者6行4列的矩形阵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汉字拼音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拼输入区域共设有20个键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汉字拼音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拼输入区域的键位排布为4行5列,并划分为四个输入区,其中第2-4行和第2-4列的键位定义为一级输入区,第1行的第3列和第4列、第2行和第3行的第5列为二级输入区,第1行第2列、第1行第5列、第4行第5列为三级输入区,第1-4行的第1列为四级输入区;
将汉字双拼规则中的全部声母分为一至四级声母序列,一级输入区中的键位关联一级声母序列中的声母:g、sh、d、y、z、h、x、m、r、w、l、j和零声母,二级输入区中的键位关联二级声母序列中的声母:zh、f、b、n,三级输入区中的键位关联三级声母序列中的声母:ch、q、t,四级输入区中的键位关联四级声母序列中的声母:p、k、c、s;
将汉字双拼规则中的全部韵母分为一至四级韵母序列,一级输入区中的键位关联一级韵母序列中的韵母:ao、e、er、u、ai、ue、i、ua、a、in、ia、uo、o、en、iu、ei、ui,二级输入区中的键位关联二级韵母序列中的韵母:an、iang、ang、ie、ou、ian,三级输入区中的键位关联三级韵母序列中的韵母:ong、uang、eng、iong、ü、ing,四级输入区中的键位关联四级韵母序列中的韵母:un、uan、iao、uai。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汉字拼音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整音节包括预先指定至第1行第2列的ping,第1行第4列的an、quan和jiang,第1行第5列的que,第2行第1列的pian,第2行第3列的biao、第2行第4列的geng,第2行第5列的ni,第3行第3列的gei,第4行第1列san和zou,第4行第2列的you,第4行第3列的tong和ying,第4行第4列的ai和tai。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汉字拼音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拼输入区域的键位排布为4行5列,按自上而下、自左向右的顺序,每一行的各个键位关联的声母为
第一行:p;ch;zh;f;q
第二行:k;g;sh;d;b
第三行:c;y;h、x;m、r;n
第四行:s;z;w、l;零声母、j;t
每一行的各个键位关联的韵母为
第一行:留空;ong、uang;an、iang;ang;eng、iong
第二行:un;ao;e、er;u;ie、ou
第三行:uan;ai、ue;i、ua;a、in;ian
第四行:iao、uai;ia、uo、o;en、iu;ei、ui;v、ing
每一行的各个键位上指定的调整音节为
第一行:留空;ping;留空;an、quan、jiang;que
第二行:pian;留空;biao;geng;ni
第三行:留空;留空;gei;留空;留空
第四行:san、zou;you;tong、ying;ai、tai;留空。
8.一种输入键盘,采用双拼方式输入,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所述的汉字拼音输入方法中的双拼输入区域。
9.一种采用双拼方式输入的双拼输入区域,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至7所述的汉字拼音输入方法中的双拼输入区域。
CN201510084398.6A 2015-02-16 2015-02-16 一种汉字拼音输入方法以及输入键盘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5715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84398.6A CN104571594B (zh) 2015-02-16 2015-02-16 一种汉字拼音输入方法以及输入键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84398.6A CN104571594B (zh) 2015-02-16 2015-02-16 一种汉字拼音输入方法以及输入键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71594A true CN104571594A (zh) 2015-04-29
CN104571594B CN104571594B (zh) 2017-11-17

Family

ID=530878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84398.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571594B (zh) 2015-02-16 2015-02-16 一种汉字拼音输入方法以及输入键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71594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06798A (zh) * 2002-12-10 2004-06-23 赵遂喜 计算机提示双拼输入法
CN101661334A (zh) * 2009-08-18 2010-03-03 王士运 一种双拼输入法
CN103257721A (zh) * 2013-05-11 2013-08-21 王磊 在点击过程中不断变化以快速输入汉语拼音的屏幕键盘
CN103324300A (zh) * 2013-05-29 2013-09-25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输入方法与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06798A (zh) * 2002-12-10 2004-06-23 赵遂喜 计算机提示双拼输入法
CN101661334A (zh) * 2009-08-18 2010-03-03 王士运 一种双拼输入法
CN103257721A (zh) * 2013-05-11 2013-08-21 王磊 在点击过程中不断变化以快速输入汉语拼音的屏幕键盘
CN103324300A (zh) * 2013-05-29 2013-09-25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输入方法与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71594B (zh) 2017-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70206002A1 (en) User-centric soft keyboard predictive technologies
US2015008943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ediction and recognition of input sequences
US8542195B2 (en) Method for optimization of soft keyboards for multiple languages
WO2014176038A1 (en) Dynamically-positioned character string suggestions for gesture typing
CN104298672A (zh) 一种输入的纠错方法和装置
KR101846238B1 (ko) 한자 입력 장치 및 제어 방법
CN102043574A (zh) 一种输入方法及设备
KR101497757B1 (ko) 단말기 및 그의 한자입력방법
CN102591478A (zh) 一种汉字双拼输入法
CN103869948A (zh) 语音命令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JP6354214B2 (ja) 表レイアウト生成装置
CN109656384A (zh) 字符串输入方法和装置
DE102014101026A1 (de) Eingabestiftkurzschrift
CN110531862A (zh) 一种输入交互方法及装置
CN103713845A (zh) 筛选候选项的方法和装置、文字输入方法和输入法系统
CN101996020B (zh) 虚拟键盘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3605642A (zh) 一种面向文本输入的自动纠错方法与系统
US9939922B2 (en) Input method of Chinese pinyin and terminal
CN106168880B (zh) 一种输入控制的方法及终端
CN101398718A (zh) 键盘及其汉字输入方法
CN104571594A (zh) 一种汉字拼音输入方法
CN103197768B (zh) 一种形意文字输入法及输入键盘
CN104238947B (zh) 一种触摸屏的目标按键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6201008B (zh) 一种输入法键盘布局方法及装置
CN111753147A (zh) 相似度处理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117

Termination date: 202002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