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54674B - 一种沿缆往复运动控制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沿缆往复运动控制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54674B
CN104554674B CN201410820855.9A CN201410820855A CN104554674B CN 104554674 B CN104554674 B CN 104554674B CN 201410820855 A CN201410820855 A CN 201410820855A CN 104554674 B CN104554674 B CN 1045546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mobile platform
drive link
cable
crank mo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2085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54674A (zh
Inventor
田纪伟
赵玮
徐铭
杨庆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Priority to CN20141082085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5467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5546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54674A/zh
Priority to US14/851,871 priority patent/US9423251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546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546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13/00Survey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open water, e.g. sea, lake, river or canal
    • G01C13/002Measuring the movement of open water
    • G01C13/004Measuring the movement of open water vertical movemen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13/00Survey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open water, e.g. sea, lake, river or canal
    • G01C13/002Measuring the movement of open wate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13/00Survey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open water, e.g. sea, lake, river or can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2211/00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Other Liquid Machine Or Engine Such As Wave Power Use (AREA)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沿缆往复运动控制机构,包括移动平台、重物投放机构、重物释放机构与触发装置,移动平台设置于导向缆上,并可沿导向缆往复运动,移动平台上搭载有测量仪器,且搭载测量仪器后移动平台的浮力大于零,重物投放机构设置于导向缆的顶部,其可在设定时间将重物投放至移动平台上,重物释放机构设置于移动平台上,触发装置设置于导向缆的底部,当移动平台搭载重物后并下降至导向缆底部时,触发装置触碰到重物释放机构,进而使其产生一系列动作,促使重物脱离移动平台,移动平台则在自身浮力作用下上升至导向缆顶部。本发明突破了当前沿缆观测移动平台通过电池提供动力来源的瓶颈。

Description

一种沿缆往复运动控制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环境监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沿缆往复运动控制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水下沿缆剖面测量的仪器基本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采用油囊进行浮力驱动控制,通过对油囊打压泄压进而使整个移动平台产生浮力或者重力。具体是将移动密封舱与舱外油囊连接,舱内还有一个内油囊与舱外油囊通过电磁阀联通,通过舱内的电子电路控制气泵给油泵加压进而将内油囊的油排到舱外油囊中,从而增加平台排水体积进而增加平台浮力使平台上升;反之当舱外油囊的油受到海水压力回流到内油囊后,整个平台浮力减小进而下降。这种仪器虽然在电路上便于控制平台细微的浮力,在平台移动过程中不需要额外的电功耗改变浮力,但它有如下几个难点无法解决:
1.舱内机械控制部分复杂,需要精密的气泵、油泵、电磁阀及相关传感器的精确测量;而且需要大量的电池,系统复杂臃肿;
2.所有动力来源于电池,电池对密封舱的重力影响巨大,舱体的设计与电池的多少密切相关,工作时间的多少直接决定了整体设计,可谓牵电池动全身;
3.这种仪器工作水深有限,目前多为2000米以内的测量,超过2000米后由于随着水深的增加,油泵要向外油囊打油需要的功耗和电池的效率无法平衡,造成整体舱体设计无法完成更深功率消耗,因此无法完成更多的测量工作。
第二种是采用电机带动齿轮沿着缆不断爬行。这种仪器将移动平台通过滚轮卡住水下的缆,平台为零浮力,平台沿缆的移动都是靠电子舱内的电机带动,电机带动齿轮运转,进而带动舱外的滚轮沿着缆进行上下运动,通过控制电机的转动方向进而控制平台的上升和下降。这种仪器的优点是机械设计部分比较简单,受水深影响较小,易于电子控制,但它也有几个问题难以解决:
1.平台的每一步运动都要消耗电力,对电池是巨大的考验,与第一种仪器一样,对电子舱的设计也会有相应的设计要求,工作的剖面次数多少决定了电池多少进而也就决定了电子舱的设计大小。
2.平台移动速度有限,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因为每一米的运动都需要电机,当要求平台速度提高时,电力消耗巨大,对内部电机和外部滚轮的可靠性有巨大考验。
由此可见,以上两种测量仪器都有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控制平台运动的能量受电池制约,进而对整体设计有决定的影响。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沿缆往复运动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采用机械的方式取代电池来提供动力,以控制平台的上升和下降,进而从根本上解决移动平台最难的动力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沿缆往复运动控制机构,包括移动平台、重物投放机构、重物释放机构与触发装置,移动平台设置于导向缆上,并可沿导向缆往复运动,移动平台上搭载有测量仪器,且搭载测量仪器后移动平台的浮力大于零,重物投放机构设置于导向缆的顶部,其可在预定时间将重物投放至移动平台上,重物释放机构设置于移动平台上,触发装置设置于导向缆的底部,当移动平台搭载重物后并下降至导向缆底部时,触发装置触碰到重物释放机构,进而使其产生一系列动作,促使重物脱离移动平台,移动平台则在自身浮力作用下上升至导向缆顶部。
优选的,所述重物投放机构包括壳体,在壳体内部设置有支架与电控装置,在支架上设置有腔体,用于存放多个待投放的重物,在腔体的出口端设置有第一封堵件,电控装置用于控制第一封堵件的启闭。
优选的,所述腔体由上至下呈蛇形盘绕在支架外侧。
优选的,所述电控装置包括顶升件、电子仓与第一传动杆组,在顶升件的顶端设置有升降台,电子仓与顶升件连接,用于控制升降台的顶升动作,第一传动杆组包括第一传动杆与第二传动杆,第一传动杆平放于升降台上,其一端设置有配重块,另一端与第二传动杆固定连接,第二传动杆上设置有第一拨叉,所述第一拨叉与第一封堵件连接。
优选的,所述移动平台的顶部设置有重物接收槽,在重物接收槽的底面开设有重物下落口,所述移动平台的内部设置有重物下落通道,重物下落口与重物下落通道的顶端入口处连通,在重物下落通道的底端出口处设置有第二封堵件,所述重物释放机构设置于移动平台的底部,其用于控制第二封堵件的启闭。
优选的,所述重物接收槽的底面为一倾斜面,所述重物下落口设置于倾斜面的低位处。
优选的,所述重物释放机构包括顶起组件、第二传动杆组与第二拨叉,顶起组件包括探针与连接片,所述探针竖向设置,其顶端与连接片的一端连接,连接片的另一端铰接在支架上,第二传动杆组包括第三传动杆与第四传动杆,第三传动杆设置在连接片的上方,其一端与第四传动杆连接,第四传动杆上设置有第二拨叉,所述第二拨叉与第二封堵件连接;所述触发装置为一与探针配合使用的阻挡片。
优选的,所述探针与第三传动杆上均设置有配重块。
优选的,所述移动平台的轴心处设置有缆孔,导向缆通过缆孔纵向贯穿移动平台。
优选的,所述重物为高密度球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1)本发明突破了当前沿缆观测移动平台通过电池提供动力来源的瓶颈,通过移动平台负载重物及下潜一定深度后抛弃重物来实现移动平台的下降与上升控制,进而解决了由电池提供动力来源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2)本发明中移动平台的下降速度可通过改变重物的重量来控制,速度可调范围大,一般为0.1-0.8m/s;移动平台下放深度为全海深,测量范围不受水深影响,可以测量从水面到全海深的剖面数据;可搭载任何相关的海洋仪器设备;可连续长时间观测,海域剖面观测次数可通过调节搭载重物的次数来实现,与移动平台无关。
(3)本发明将移动平台与动力驱动设计成分体式,整体结构设计起来更加简单;其中重物投放机构可对重物的投放时间、投放次数及相邻重物之间的投放间隔进行精确控制,重物释放机构采用纯机械控制,可在移动平台下潜一定深度后及时控制重物从观测平台上脱落,结构设计非常精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截面图;
图3为本发明中重物投放机构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重物投放机构去除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重物投放机构去除壳体及腔体后的一侧结构视图,主要示出电控装置部分;
图6为本发明中重物投放机构去除壳体及腔体后的另一侧结构视图;
图7为本发明中移动平台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截面图;
图9为本发明中移动平台去除上部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示出重物接收槽的底部倾斜面;
图10为本发明中移动平台的一侧结构视图,主要示出重物释放机构部分;
图11为图10的局部放大图;
图12为本发明中移动平台的另一侧结构视图。
图中:1-重物投放机构,101-壳体,102-支架,103-电控装置,1031-顶升件,1032-电子仓,1033-升降台,1034-第一传动杆,1035-第二传动杆,1036-配重块,1037-第一拨叉,104-腔体,2-移动平台,201-缆孔,202-重物接收槽,203-重物下落口,204-重物下落通道,205-出口,3-重物释放机构,301-探针,302-连接片,303-支架,304-第三传动杆,305-第四传动杆,306-第二拨叉,307-配重块,4-触发装置,5-导向缆。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沿缆往复运动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采用机械的方式取代电池来提供动力,以控制移动平台的上升和下降,进而从根本上解决移动平台最难的动力问题。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沿缆往复运动控制机构,包括重物投放机构1、移动平台2、重物释放机构3与触发装置4。移动平台2设置于导向缆5上,并可沿导向缆5往复运动,移动平台上搭载有测量仪器,且搭载测量仪器后移动平台的浮力大于零。重物投放机构1设置于导向缆5的顶部,其可在预定时间将重物投放至移动平台2上。重物释放机构3设置于移动平台2上,触发装置4设置于导向缆5的底部。当移动平台2搭载重物后会因增加的重力而下降,当移动平台下降至导向缆底部时,触发装置4触碰到重物释放机构3,进而使其产生一系列动作,促使重物脱离移动平台。重物脱离移动平台后,移动平台会在自身浮力作用下上升至导向缆5的顶部。当移动平台2回到导向缆顶部时或当移动平台2回到导向缆顶部并停留一段时间后,重物释放机构1再将另一重物投放至移动平台上,如此移动平台便会继续以上的往复运动过程。在移动平台2沿导向缆5往复运动的过程中,移动平台2上搭载的测量仪器对海域剖面进行观测。
上述沿缆往复运动控制机构中涉及的重物投放机构1、移动平台2及重物释放机构3等均可采用多种结构方式来实现其相应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仅对其优选结构方式进行一些较为具体的说明,但不应当被看作是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3-6所示,所述重物投放机构1包括圆柱形壳体101,在壳体101内部设置有支架102与电控装置103。在支架102上设置有腔体104,所述腔体104由上至下呈蛇形盘绕在支架102外侧,腔体104的内部用于存放多个待投放的重物,如铁球或铅球等。在腔体104的出口端设置有第一封堵件,电控装置103用于控制第一封堵件的启闭。当需要投放重物时,电控装置103控制第一封堵件开启,重物投放完成后,电控装置103控制第一封堵件关闭。
更进一步的,所述电控装置103包括顶升件1031、电子仓1032与第一传动杆组。在顶升件1031的顶端设置有升降台1033,电子仓1032与顶升件1031电连接,用于控制升降台1033的顶升动作。第一传动杆组包括第一传动杆1034与第二传动杆1035,第一传动杆1034平放于升降台1033上,其一端设置有配重块1036,另一端与第二传动杆1035固定连接,第二传动杆1035上设置有第一拨叉1037,所述第一拨叉1037与第一封堵件连接。
电控装置103的具体动作过程如下:
当需要投放重物时,电子仓1032控制顶升件顶端的升降台1033升起,升降台1033进而将第一传动杆1034顶起,第一传动杆1034则带动与其相连的第二传动杆1035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拨叉1037转动,第一拨叉1037则带动与其相连的第一封堵件移动开启或旋转开启。重物投放完成后,升降台1033下降,相应的第一传动杆1034、第二传动杆1035及第一拨叉1037等在配置块1036的重力等作用下复位,第一封堵件关闭。通过对电子仓1032进行设置,可控制重物的投放时间、投放次数、及相邻重物之间的投放间隔。
如图7-12所示,所述移动平台2呈圆柱形,在移动平台2的轴心处设置有缆孔201,导向缆5通过缆孔201纵向贯穿移动平台。在移动平台2的顶部设置有重物接收槽202,所述重物接收槽202的底面为一倾斜面,在重物接收槽202的倾斜面低位处开设有重物下落口203。所述移动平台2的内部设置有重物下落通道204,重物下落口203与重物下落通道204的顶端入口处连通,在重物下落通道204的底端出口处设置有第二封堵件。重物投放机构1投放的重物落入重物接收槽202中,沿重物接收槽底部的倾斜面滚动至重物下落口203,经重物下落口203进入重物下落通道204中,并在重力作用下顺着重物下落通道204运动至底端出口处。所述重物释放机构3设置于移动平台2的底部,其用于控制第二封堵件的启闭。
更进一步的,所述重物释放机构3包括顶起组件、第二传动杆组与第二拨叉306。顶起组件包括探针301与连接片302,探针301竖向设置,其顶端与连接片302的一端连接,连接片302的另一端铰接在支架303上。第二传动杆组包括第三传动杆304与第四传动杆305,第三传动杆304设置在连接片302的上方,其一端与第四传动杆305连接,第四传动杆305上设置有第二拨叉306,第二拨叉306与第二封堵件连接。在探针301与第三传动杆304上也均设置有配重块307。所述触发装置4为一与探针301配合使用的阻挡片。
重物释放机构3的工作过程如下:
当移动平台2下降至设定位置时,探针301的底端触碰到阻挡片,阻挡片给予探针301一向上的力,使探针301向上顶起。在探针301向上顶起的过程中,探针301带动连接片302向上转动,连接片302带动位于其上方的第三传动杆304的一端翘起,第三传动杆304则带动与其相连的第四传动杆305转动,第四传动杆305进而带动第二拨叉306旋转,第二拨叉306则带动与其相连的第二封堵件移动开启或旋转开启。此时重物经出口205自动脱落。重物脱离移动平台2后,移动平台2则在自身浮力作用下沿导向缆5上升。在移动平台2上升过程中,探针301与第三传动杆304等则在配重块307的重力作用下复位,第二封堵件重新处于关闭位置。
上述方式中未述及的有关技术内容采取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的教导下,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作出的任何等同替代方式,或明显变型方式,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沿缆往复运动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平台、重物投放机构、重物释放机构与触发装置,移动平台设置于导向缆上,并可沿导向缆往复运动,移动平台上搭载有测量仪器,且搭载测量仪器后移动平台的浮力大于零,重物投放机构设置于导向缆的顶部,其可在预定时间将重物投放至移动平台上,重物释放机构设置于移动平台上,触发装置设置于导向缆的底部,当移动平台搭载重物后并下降至导向缆底部时,触发装置触碰到重物释放机构,进而使其产生一系列动作,促使重物脱离移动平台,移动平台则在自身浮力作用下上升至导向缆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沿缆往复运动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物投放机构包括壳体,在壳体内部设置有支架与电控装置,在支架上设置有腔体,用于存放多个待投放的重物,在腔体的出口端设置有第一封堵件,电控装置用于控制第一封堵件的启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沿缆往复运动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由上至下呈蛇形盘绕在支架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沿缆往复运动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装置包括顶升件、电子仓与第一传动杆组,在顶升件的顶端设置有升降台,电子仓与顶升件连接,用于控制升降台的顶升动作,第一传动杆组包括第一传动杆与第二传动杆,第一传动杆平放于升降台上,其一端设置有配重块,另一端与第二传动杆固定连接,第二传动杆上设置有第一拨叉,所述第一拨叉与第一封堵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沿缆往复运动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平台的顶部设置有重物接收槽,在重物接收槽的底面开设有重物下落口,所述移动平台的内部设置有重物下落通道,重物下落口与重物下落通道的顶端入口处连通,在重物下落通道的底端出口处设置有第二封堵件,所述重物释放机构设置于移动平台的底部,其用于控制第二封堵件的启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沿缆往复运动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物接收槽的底面为一倾斜面,所述重物下落口设置于倾斜面的低位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沿缆往复运动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物释放机构包括顶起组件、第二传动杆组与第二拨叉,顶起组件包括探针与连接片,所述探针竖向设置,其顶端与连接片的一端连接,连接片的另一端铰接在支架上,第二传动杆组包括第三传动杆与第四传动杆,第三传动杆设置在连接片的上方,其一端与第四传动杆连接,第四传动杆上设置有第二拨叉,所述第二拨叉与第二封堵件连接;所述触发装置为一与探针配合使用的阻挡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沿缆往复运动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针与第三传动杆上均设置有配重块。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沿缆往复运动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平台的轴心处设置有缆孔,导向缆通过缆孔纵向贯穿移动平台。
CN201410820855.9A 2014-12-25 2014-12-25 一种沿缆往复运动控制机构 Active CN1045546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20855.9A CN104554674B (zh) 2014-12-25 2014-12-25 一种沿缆往复运动控制机构
US14/851,871 US9423251B2 (en) 2014-12-25 2015-09-11 Type of along-the-cable reciprocating motion control mechanis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20855.9A CN104554674B (zh) 2014-12-25 2014-12-25 一种沿缆往复运动控制机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54674A CN104554674A (zh) 2015-04-29
CN104554674B true CN104554674B (zh) 2016-03-30

Family

ID=530719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20855.9A Active CN104554674B (zh) 2014-12-25 2014-12-25 一种沿缆往复运动控制机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423251B2 (zh)
CN (1) CN10455467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85643B (zh) * 2016-08-25 2017-11-17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水下垂直运输系统接收装置
CN110254651A (zh) * 2019-06-17 2019-09-20 江仁燕 一种移动海洋开采平台
CN112793726B (zh) * 2020-12-30 2022-08-09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一种水下巡链式移动观测平台
CN114427889B (zh) * 2022-04-07 2022-06-17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可消除压力振荡现象的拖曳式温盐深探头
CN117760903A (zh) * 2024-02-21 2024-03-26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 一种山洪泥石流容重监测球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5460A (zh) * 2003-01-06 2004-07-28 广东工业大学 海洋作业升沉补偿的定位坐标系统及其定位方法
JP3117566U (ja) * 2005-06-09 2006-01-12 拓則 海渡 位置精度向上標識ブイ
CN101327838A (zh) * 2008-07-30 2008-12-24 哈尔滨工程大学 水下释放器
WO2013039048A1 (ja) * 2011-09-16 2013-03-21 日油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水中昇降装置
CN103448891A (zh) * 2013-08-12 2013-12-18 湖南科技大学 一种夹缆释放装置
CN103591941A (zh) * 2012-08-15 2014-02-19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节能型海洋次表层垂直剖面测量系统
CN204021231U (zh) * 2014-07-15 2014-12-17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一种水下释放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41106A (en) * 1973-04-18 1974-10-15 R Blumberg Pipeline anchoring systems
US4659253A (en) * 1985-04-08 1987-04-21 Jacobson Alan R Deep water cable laying method using buoyancy materials
US4924698A (en) * 1989-01-27 1990-05-15 Echert Douglas 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mote monitoring of oceanographic conditions
US5069580A (en) * 1990-09-25 1991-12-03 Fssl, Inc. Subsea payload installation system
US8018079B2 (en) * 2009-02-23 2011-09-13 Tetraheed Llc Reciprocating system with buoyant aircraft, spinnaker sail, and heavy cars for generating electric power
US8297361B1 (en) * 2010-06-29 2012-10-30 Root Warren N Sea bed oil recovery system
CA2826175C (en) * 2011-02-04 2015-11-24 Robert H. Jones Subsea crude oil and/or gas containment and recovery system and method
US9038730B2 (en) * 2011-03-31 2015-05-26 Deep Down, Inc. Marine riser adjustable buoyancy modules
GB201315122D0 (en) * 2013-08-23 2013-10-09 Aubin Ltd Method of providing buoyancy
US8875645B1 (en) * 2013-11-13 2014-11-04 Teledyne Instruments, Inc. Variable bouyancy profiling float
CN103994757B (zh) * 2014-06-09 2015-04-08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往复式海洋微结构剖面仪
CN104034317B (zh) * 2014-06-09 2015-09-23 中国海洋大学 利用往复式海洋微结构剖面仪检测湍流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5460A (zh) * 2003-01-06 2004-07-28 广东工业大学 海洋作业升沉补偿的定位坐标系统及其定位方法
JP3117566U (ja) * 2005-06-09 2006-01-12 拓則 海渡 位置精度向上標識ブイ
CN101327838A (zh) * 2008-07-30 2008-12-24 哈尔滨工程大学 水下释放器
WO2013039048A1 (ja) * 2011-09-16 2013-03-21 日油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水中昇降装置
CN103591941A (zh) * 2012-08-15 2014-02-19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节能型海洋次表层垂直剖面测量系统
CN103448891A (zh) * 2013-08-12 2013-12-18 湖南科技大学 一种夹缆释放装置
CN204021231U (zh) * 2014-07-15 2014-12-17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一种水下释放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187132A1 (en) 2016-06-30
CN104554674A (zh) 2015-04-29
US9423251B2 (en) 2016-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54674B (zh) 一种沿缆往复运动控制机构
CN104567827B (zh) 一种水下沿缆剖面测量方法
US4739182A (en) Hydropneumatic water engine
US20090127864A1 (en) Robot gravity-based electrical generator
US4185464A (en) Ocean tide energy converter having improved efficiency
CN102596703A (zh) 浮标装置
CN104595137A (zh) 一种海洋监测设备的供电、驱动装置及其方法
US9360103B2 (en) Lubr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dip lubrication power loss
EP2592262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obtaining energy in liquid by utilizing buoyancy
US4544849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idal 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using the buoyancy energy of the tide
CN114228911B (zh) 一种自浮沉剖面浮标
KR100916013B1 (ko) 대용량 토크 측정장치
CN201155434Y (zh) 可调整重力式动能电能产生装置
CN105973569B (zh) 可循环水流的近海结构波浪试验装置
CA2505625A1 (en) Revolutionary engine
CN105697221B (zh) 水母型潮汐涌浪发电装置
CN204267240U (zh) 一种海洋监测设备的供电、驱动装置
AU2011244255B2 (en) System for generating energy from ocean wave movement
CN206670889U (zh) 一种依靠波浪发电自主运作的重力测波仪
CN103899473A (zh) 一种自由多浮子波浪能发电装置
CN105649860A (zh) 一种自动适应海浪海流能发电装置
CN206017042U (zh) 基于stewart平台原理的下沉式水浪发电装置
CN106958506A (zh) 利用中和压头压力泵用于流体动力能量生成的协同方法
CN208252261U (zh) 点吸收式波浪能发电装置
CN103670890A (zh) 波浪能发电航行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