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40544B - 用于功能性电刺激疗法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功能性电刺激疗法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40544B
CN104540544B CN201380042938.3A CN201380042938A CN104540544B CN 104540544 B CN104540544 B CN 104540544B CN 201380042938 A CN201380042938 A CN 201380042938A CN 104540544 B CN104540544 B CN 1045405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scle
hand
stimulation
extensor
p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4293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40544A (zh
Inventor
阿卜杜勒卡迪尔·巴尔森
纳兹·安库·德塞
米洛斯·波波维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MPLE SYSTEMS Inc
Original Assignee
SIMPLE SYSTEM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MPLE SYSTEMS Inc filed Critical SIMPLE SYSTEM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5405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405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405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405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61N1/36003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of motor muscles, e.g. for walking assistan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02Details
    • A61N1/04Electrodes
    • A61N1/0404Electrodes for external use
    • A61N1/0408Use-related aspects
    • A61N1/0452Specially adapted for transcutaneous muscle stimulation [T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02Details
    • A61N1/04Electrodes
    • A61N1/0404Electrodes for external use
    • A61N1/0472Structure-related aspects
    • A61N1/0492Patch electro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61N1/36014External stimulators, e.g. with patch electrodes
    • A61N1/3603Control systems
    • A61N1/36034Control systems specified by the stimulation parameters

Abstract

一种用于在由于中风或脊髓损伤而具有受损或残疾上肢的人员中恢复、治疗、重新训练和/或以其它方式改进上肢移动性和控制的功能性电刺激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蚓状肌肌肉的刺激。

Description

用于功能性电刺激疗法的方法
本申请案主张2012年6月26日递交的第61/664,306号美国临时专利申请案的优先权,所述申请案的内容在此以引用的方式并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具有由于中风或脊髓损伤造成的受损的或残疾的上肢的人员中恢复、治疗、重新训练和/或以其它方式改进上肢移动性以及控制的方法。
背景技术
据估计55%的中风幸存者在他们的中风之后具有无功能的(瘫痪的)上肢。另外的30%局部使用他们的上肢,其中动作和强度的范围是有限的。由于动作和强度的这些局限性,大部分中风的受害者不能够以与中风之前相同的方式执行他们的日常生活的活动。因此,中风幸存者的最常见症状之一是上肢的轻度到重度瘫痪。
类似地,脊髓损伤的更加常见影响之一是上肢的无功能或有限的功能。据估计50%的脊髓受伤的个人具有一定程度的上肢损伤。
治疗选择,尤其对于具有重度瘫痪的上肢的那些人来说是极其有限的。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已经显示出在恢复上肢功能上是有效的,但是仅仅对于轻度瘫痪而言,例如,患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地伸展手指和手腕。正在探索其它新疗法,包含机器人辅助疗法、生物反馈疗法以及虚拟现实训练。然而,到目前为止,这些疗法仅对于具有轻度瘫痪的个人显示出前景。
功能性电刺激(FES)疗法已经测试为用于急性和慢性中风的干预。举例来说,NESSHandmasterTM(也被称作Bioness H200系统)是由患者佩戴的多通道神经假肢。伴随装置的训练引起少量随机试验中的收益,作为用于掌握由于中风的慢性偏瘫和亚急性偏瘫中的损伤的干预。在这些研究中,装置使用了12周,并且积极的结果被视为与执行任务取向训练的无需FES的对照组相对比的用于FES组的意志性手测试的增加。在基于家庭的程序以及在经过训练的FES医师的监督下的临床装置中,其它研究已经实施FES疗法,并且就使用6周和18周之后的上肢功能和痉挛状态而言已经显示出适度的改进。
除NESS Handmaster之外,还有若干刺激系统也是已知的;大部分使用若干表面电极、多通道刺激器和可以通过一个切换器、若干切换器或来自传感器的信号触发的刺激的预编程序列。其它刺激系统使用可植入电极或完全可植入系统,所述完全可植入系统使用由切换器或开环或闭环控制方案中的感官信号控制的预编程的刺激。
大部分现有技术刺激系统包括轻度瘫痪患者的一个以上肌肉组的刺激。更加复杂的现有技术系统之一描述于US 2004/0147975 A1中(以全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其描述了神经路径的电刺激,所述神经路径的电刺激使用模拟到受损上肢的神经活动的天然流的刺激模式;基于与意志性移动时间同步的传出神经路径的所述图案化刺激生成功能性移动的缺失组分同时具有相同功能性移动的自发操作;以及通过与由肢体的功能性移动引起的生物传入活动时间同步的所述图案化电刺激促进传入输入。所公开的应用教示了用于由中风引起的瘫痪人员的运动重新学习的疗法,所述疗法应该支持重新学习的过程,所述过程是通过功能上辅助使用者执行预期活动最佳化的,所述预期活动是使用者无需辅助仅能够不充分地执行或无法执行的。教示的是与活动的过程相关联的感觉反馈有助于大脑的重新学习过程。所述公开案教示了肌肉的图案化刺激是与意志性移动或移动的意志同步的(无论患者是否能够在没有刺激的情况下进行任何相关移动);电信号由患者感知,这提供了与生物传入活动同步的增强型传入输入,即,外感受性信号以及本体感受信号。所述公开案还教示了引起刺激器提供肌肉诱发电信号的刺激图案的控制算法,所述电信号模拟身体有能力的人体中的肌肉典型活动性的计时和调制,伴随有包含单个方向移动期间的主动肌和对抗肌的激活的非同时峰,以及所希望的功能性移动所需的主动肌和对抗肌的适当的共同激活。所述专利教示了手指屈肌、手指伸肌、拇指伸展部分/内收部分以及拇指反向/屈曲的刺激。任选地,前臂屈曲和伸展部分以及前臂外转和内转得到刺激。
将有利的是,提供一种刺激系统,所述刺激系统提供由中风或脊髓损伤引起的上肢轻度和重度瘫痪的患者的改进的重新训练和改进的移动性和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以示意图形式示出了通过附接到手臂和手的各个部分的电极表面输送电力的顺序,以提供目前所主张的疗法的一个范例。
图2以示意图形式示出了通过附接到手臂和手的各个部分的电极表面输送电力的顺序,以提供目前所主张的疗法的另一范例。
图3以示意图形式示出了用于骨间肌和蚓状肌肌肉的激活的电极放置。
图4示出了用于骨间肌和蚓状肌肌肉以及手指伸肌肌肉的激活的电极放置的照片图示。
图5示出了仅用于手指伸肌肌肉的激活,而没有激活骨间肌和蚓状肌肌肉的电极放置的照片图示,其中电极经放置使得个体手指(手指2到5)伸肌肌肉可以成为目标。
图6、7、9、11、12、17、18、21、24、25、27-29、32、33、35、36、39到41、46到49、52到54、57、58、59和61示出了在本发明的各个方案中使用的用于各种肌肉的激活的电极放置的照片图示。
图8、10、13到16、19、20、22、23、26、30、31、34、37、38、42-45、50、51、55、56、60、62和63以示意图形式示出了用于本发明的各个方案的通过附接到手臂和手的各个部分的电极表面的电力的输送顺序。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用于功能性电刺激疗法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刺激手中的至少一个蚓状肌肌肉。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相同手的至少一个骨间肌肌肉的刺激。
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至少一个蚓状肌肌肉和至少一个骨间肌肌肉的刺激包括:在所述手上靠近掌指关节将至少一个电极放置在手指的近端指骨上(或替代地,在掌骨之间放置至少一个电极),在所述手上将阳极放置在手腕的近端和后部部分上;使电流穿过至少一个电极到达阳极。
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电流具有5到20mA的幅度。然而,幅度可以是取决于装置和患者的,其中对于一些装置,低于5mA的幅度,例如,1到2mA的幅度,或甚至在一些情况下低于1mA的幅度可能是足够的。
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幅度大约是8到10mA。
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电流具有16到100Hz的脉冲频率,例如,在20到80Hz之间,或大约40Hz。
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电流具有150到600微秒的脉冲持续时间,例如,大约300到450微秒或大约400微秒。然而,脉冲持续时间可以是取决于装置的,并且对于一些装置,脉冲持续时间可能较短。
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刺激相同手的至少一个手指伸肌肌肉。
在某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手指伸肌肌肉的刺激是通过电脉冲刺激的。
在某些实施例中,电脉冲具有16到100Hz的频率,例如,20到80Hz或大约40Hz。
在某些实施例中,电脉冲具有150到400微秒的脉冲持续时间,例如,大约200到300微秒,或250微秒。
在某些实施例中,电脉冲具有大约10到35mA的幅度,例如,大约15到25mA或大约18mA。然而,幅度可以是取决于装置和患者的,其中对于一些装置,低于5mA的幅度,例如,3到2mA的幅度,或甚至在一些情况下低于2mA的幅度可能是足够的。
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幅度大约是15到25mA。
在某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手指伸肌的刺激发生在至少一个蚓状肌肌肉的刺激之前。
在某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手指伸肌的刺激发生在至少一个蚓状肌肌肉的刺激的200毫秒内。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至少一个手指伸肌肌肉的刺激;(b)至少一个蚓状肌肌肉的刺激;(c)至少一个蚓状肌肌肉的松弛;以及(d)至少一个手指伸肌肌肉的松弛。在某些实施例中,这些步骤重复5到30次之间。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至少一个手指伸肌肌肉的刺激;(b)至少一个蚓状肌肌肉的刺激;(c)至少一个手指伸肌肌肉的松弛;(d)至少一个手指伸肌肌肉的刺激;(e)至少一个蚓状肌肌肉的松弛;以及(f)至少一个手指伸肌肌肉的松弛。在某些实施例中,步骤d到e重复5到30次之间。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至少一个手指伸肌肌肉的刺激;(b)至少一个蚓状肌肌肉的刺激;(c)至少一个手指伸肌肌肉的松弛;(d)至少一个手指屈肌肌肉的刺激;(e)至少一个蚓状肌肌肉的松弛;以及(f)至少一个手指屈肌肌肉的松弛。在某些实施例中,步骤d到e重复5到30次之间。
在某些实施例中在手上提供用于蚓状肌肌肉的刺激的方法,包括:(a)在所述手上靠近掌指关节将至少一个电极放置在手指的近端指骨上;(b)在所述手上将阳极放置在手腕的近端和后部部分上;以及(c)使电流穿过至少一个电极到达阳极。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至少一个手指伸肌肌肉的刺激;(b)至少一个蚓状肌肌肉的刺激;(c)至少一个手指伸肌肌肉的松弛;(d)至少一个手指屈肌肌肉的刺激;(e)至少一个蚓状肌肌肉的松弛;(f)至少一个蚓状肌肌肉的刺激;(g)至少一个手指屈肌肌肉的松弛;(h)至少一个手指伸肌肌肉的刺激;(i)至少一个蚓状肌肌肉的松弛;以及(j)至少一个手指伸肌肌肉的松弛。在某些实施例中,步骤d到e重复5到30次之间。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用于提供所述方法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具有至少3个通道,例如,至少10个通道的多通道刺激器。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设备经预编程以在激活之后将本文中描述的方法中的至少一者自动提供给连接到其上的患者。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设备可以经预编程以在通过使用者的希望方案的选择之后提供多个此类方法。举例来说,所述设备可以经预编程以提供本文中所描述的方法中的至少三者或四者或十二者。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是在工厂预编程的。然而,所述方案可以借助于设备上的或连接到设备的输入构件由使用者添加或修改。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案借助于患者输入构件(例如,识别特定患者的USB饰物或RFID芯片)来选择,例如,通过保密的患者识别编号,或特定的方案。
还提供了用于执行功能性电刺激疗法的套件,其包括如本文中所描述的设备、能够在功能上附接到其上的多个电极;以及使用说明书。
具体实施方式
所描述的是用于使由于中风或脊髓损伤的上肢受损或残疾的患者恢复的新方法,所述脊髓损伤(例如)是在引起手腕和手指的控制的双侧损失的C3到C7脊椎处的脊髓损伤。所述方法是基于在功能性电刺激(FES)疗法中先前从未利用过的某些肌肉组的独特发现,在利用时提供疗法结果中的显著改进。具体来说,已发现蚓状肌肌肉组的刺激显著改进FES治疗的结果。另外已发现包含蚓状肌肌肉刺激的FES治疗不仅提供轻度瘫痪的患者的显著的改进结果,而且还为那些重度瘫痪的患者提供显著的改进结果,所述重度瘫痪的患者包含先前被宣告为是手和手臂完全瘫痪的那些。
除利用蚓状肌肌肉组的新颖刺激方案之外,还已经发明出提供疗法结果的改进的其它新颖刺激方案,并且所述方案并不利用蚓状肌肌肉组。
因此,我们已经发现使用FES治疗患者的新方法。此方法对轻度和重度上肢瘫痪的患者都能良好地工作。所述方法涉及改进:a)用于抓握罐子和瓶子等大型重物的掌侧抓握;b)用于在拇指与完全屈曲的食指之间抓握钥匙和纸张等小型细物的横向夹持抓握;以及c)用于在拇指与食指之间抓握骰子和弹球等小型细物的夹持抓握。所述方法还提供“静止”音调的改进并且为患者提供他们的手和手臂的显著地更加标准的姿势和静置位置。
所述疗法包括各种到达和握紧任务的重复执行。FES疗法涉及使用刺激模式的神经路径的电刺激,所述刺激模式模拟到受损上肢的神经活动的天然流,这在许多实施例中包含蚓状肌肌肉的激活/刺激和释放。在优选实施例中,患者经引导以自愿地以时间同步的方式实行相同的功能性移动,促进电刺激输入与生物活动,并且重新训练神经系统以移动肢体;因此所述方法通过功能上辅助患者以执行预期活动提供了“重新学习”的机会,而所述预期活动是患者在没有辅助的情况下仅能够不充分地执行或无法执行的。与活动的过程相关联的感觉反馈将辅助大脑的重新学习过程。
所述方法类似于已知的方法(例如先前描述的那些),因为手腕和/或手指伸肌是激活和释放的,并且因为在许多例证中,执行了任务特定的锻炼,例如,手臂到达、张开以及物体移动的抓握。然而,蚓状肌肌肉的刺激和使用,或单独的或作为其它常规FES治疗的一部分,大大地改进了患者重新训练和结果。还描述了将与基于蚓状肌的方案组合使用或单独使用的其它新颖刺激方案,所述方案并不专门激活蚓状肌肌肉。
因此,一般来说,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如下的肌肉刺激和释放的顺序:
1)刺激手指伸肌(并且,任选地,手腕伸肌)肌肉;
2)刺激蚓状肌肌肉;
3)释放手指伸肌(并且,任选地,手腕伸肌)肌肉;
4)任选地,刺激手指屈肌肌肉(并且,任选地,手腕屈肌);
5)任选地,释放蚓状肌肌肉。
6)只要患者预期抓握物体,那么保持手指屈曲(并且,任选地,手腕屈曲)肌肉。
7)为了释放物体,蚓状肌肌肉首先收缩,随后是手指屈肌(并且,任选地,手腕屈肌)肌肉的松弛,随后是手指伸肌(并且,任选地,手腕伸肌)肌肉的收缩以形成手的打开。
8)一旦物体被释放,所有肌肉均松弛。
虽然上述顺序是典型的,但是肌肉的释放通常是通过经由电极赋予的能量的量的逐渐减小来递增地完成的。类似地,肌肉组的刺激不必是“开/关”过程;当模拟个人抓握物体时肌肉的标准激活时,所希望的是通过经由电极赋予的能量的逐渐增加而进行逐渐的刺激。因此,例如,可以存在手腕伸肌肌肉的释放与蚓状肌肌肉的释放之间的重叠,或上述步骤中的任何两者或两者以上的重叠。图1中示出的是典型的刺激方案。我们还发现结合有手指伸肌的刺激的蚓状肌肌肉的连续刺激提供了手的打开。图3中使用电极布置的蚓状肌肌肉的刺激同样引起骨间肌肌肉的刺激。骨间肌肌肉的刺激造成手指伸展期间的“手指展开”。在蚓状肌和骨间肌肌肉联合手指伸肌收缩并且手指伸肌是松弛的情况下,手指进入“L”形屈曲。通过简单地激活和松弛手指伸肌同时蚓状肌和骨间肌肌肉是收缩的,可以形成手指延伸,随后是手指屈曲(图2),这也提供了改进的专利康复结果。在一些中风患者中,他们并不需要生成手指屈曲,因为他们可能具有一些自发手指屈曲并且他们仅需要手指伸展的帮助,同时他们能够自己生成手指屈曲。当然,本领域中博学的人将理解并且预期,本文所描述的锻炼可以并入到其它常规FES疗法中,例如,任务特定的锻炼,如同手臂到达和打开以及物体移动的抓握。
虽然指伸肌肌肉的刺激单独的可以在轻度瘫痪的脊髓患者中适当地良好工作,但是在因中风而虚弱的患者中,例如,那些重度瘫痪的患者,手指屈肌中的屈肌张力如此强劲,使得指伸肌的刺激生成掌指关节伸展,但是指节间的仍然是屈曲的。这引起不完整或不当的手指伸展。因此,重度瘫痪的中风患者实际上无法使用现有技术电刺激方法打开他们的手。出人意料地发现指伸肌肌肉组的刺激与蚓状肌肌肉的刺激的协调允许重度程度的中风患者的适当的手的打开。这允许执行电刺激的同时进行好得多的手移动,并且还提供了重新教育和康复结果的显著改进。
治疗方案可以修改用于锻炼和恢复各种抓握,例如,掌侧抓握、横向夹持抓握和夹持抓握。举例来说对于掌侧抓握,所有的手指(手指2到5)和拇指(手指1)伸肌肌肉同时受到刺激以打开手,并且所有的手指和拇指屈肌肌肉同时受到刺激以闭合手。举例来说对于横向夹持抓握,所有的手指和拇指伸肌肌肉同时受到刺激以打开手,并且所有的手指屈肌肌肉受到刺激随后是拇指屈肌肌肉以将手闭合到横向夹持抓握姿势。最后,对于夹持抓握,所有的手指和拇指伸肌肌肉同时受到刺激以打开手,但是仅食指(手指2)和拇指(手指1)屈肌同时受到刺激以生成夹持抓握。
虽然可以使用植入电极,但是在某些优选实施例中,治疗是通过皮肤表面上的电极的放置和激活来执行的。已经出人意料地发现蚓状肌肌肉组的刺激可以通过皮肤表面上的电极的放置而相当有效地执行,方法是使电极不接近蚓状肌肌肉组放置,而是实际上通过放置电极和地面使得蚓状肌肌肉位于电极与地面之间。在图3中以示意性形式描绘了用于蚓状肌肌肉的刺激的电极的最佳放置。所图示的是患者的手20,其中示出了蚓状肌肌肉22、24、2628的大致位置(如所描绘,蚓状肌I(22)、蚓状肌II(24)、蚓状肌III(26)和蚓状肌IV(28)。电极30、32、34、36放置在手指的近端指骨的后面上,尽可能地接近掌指关节。电极30、32、34、36是阴极(即,将生成负电荷随后是正电荷的电极)。我们已经发现电极30、32、34、36的尺寸和形状可以发生显著地改变同时仍然提供优良的效果。优选地,电极30、32、34、36经配置使得它们近似反映近端指骨的后面的长度和宽度,例如,对于平均尺寸的男性,近似是1×2.5cm。然而,电极30、32、34、36可以小到近端指骨的后面的皮肤表面的50%并且仍然具有优良效果。在一些应用中,仅电极30、32、34或30、34的使用可用于生成不太特定的但在一些患者中同等有效的蚓状肌伸展和屈曲。
共同的接地阳极40放置在手腕的近端和后端部分上。我们已经发现此电极放置提供蚓状肌和骨间背侧肌肌肉的优良刺激。应注意,遍及本说明书,当参考蚓状肌或蚓状肌肌肉的刺激时,这还指骨间肌肌肉的同时或接近同时刺激。蚓状肌肌肉的刺激提供指节间的伸展(接近内侧指骨和远端指骨的内侧)。同时,蚓状肌肌肉的刺激还生成掌指关节的屈曲。这引起手的“L”形状。因此,适当手指伸展是结合指伸肌肌肉的刺激获得的,这伸展了手指2到5的指骨。同时骨间肌肌肉的刺激引起手指外展和内收,并且引起手指伸展期间的手指的展开。这产生优良的手指伸展,其中所有手指完全伸展和展开。这与现有刺激方案形成显著的对比,所述现有刺激方案并不刺激骨间肌肌肉,或甚至是蚓状肌肌肉,并且因此无法传递相同量的手指伸展和展开,而这是对于通常无法打开手并且伸展手指的中风患者至关重要的。
我们已经发现他们自身的蚓状肌肌肉的刺激将不会生成所希望的手指伸展,而是实际上刺激必须结合指伸肌肌肉的刺激。对于刺激蚓状肌肌肉的目前描述的方法,这样的原因之一在于手腕必须是局部或完全伸展的,因此电场和/或电流实际上流过并且刺激蚓状肌肌肉。因此,已发现指伸肌肌肉的刺激必须出现在蚓状肌肌肉的刺激之前或至少同时出现以生成所希望的手指伸展。我们已经发现蚓状肌肌肉的刺激100到500毫秒之前的指伸肌肌肉的刺激,优选地是100到200毫秒之前的刺激提供优良的手指伸展。应注意他们自身的蚓状肌肌肉的刺激仍然是有用的且有利的康复疗法。
一旦以上文所描述的方式获得良好的手指伸展,可以减小指伸肌肌肉刺激以使用指伸肌肌肉和蚓状肌肌肉的刺激生成手指屈曲。因此,已发现通过使用蚓状肌肌肉的持续刺激,可以仅使用指伸肌肌肉获得手的优良打开和闭合(参见图2)。因此,对于此疗法,刺激的顺序如下:
1)刺激手指伸肌肌肉;
2)刺激蚓状肌肌肉;
3)释放手指伸肌肌肉;
4)刺激手指伸肌肌肉;
5)重复(3)和(4)以获得手的重复的打开和闭合,以(3)结束;
6)释放蚓状肌肌肉。
发现此方法提供了手的打开和闭合的优良训练。
在大部分中风患者中,屈肌和伸肌是自然地“屈曲的”,即,激活的,但是由于屈肌通常是较强壮的肌肉,这引起特征性的手和手臂形状(握紧、收缩和位于身体的侧面)。因此,大部分疗法,例如,刚刚在上文中示出的疗法已经集中于手指和手腕伸肌肌肉以打开手和手腕,允许“自然的”屈肌张力以闭合手指和手腕。因此,许多疗法简单地具有以下刺激的顺序:(1)刺激手指伸肌肌肉和/或手腕伸肌肌肉;(2)释放手指伸肌肌肉和/或手腕伸肌肌肉;等待屈肌“自然地”闭合手;随后重复步骤(1)。已经发现手指屈肌的刺激可以结合手的闭合,并且这提供了重新训练和康复的增加的益处。
因此,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刺激的顺序如下:
1)刺激手指伸肌肌肉;
2)刺激蚓状肌肌肉;
3)释放手指伸肌肌肉;
4)刺激手指屈肌肌肉;
5)释放手指屈肌肌肉;
6)刺激手指伸肌肌肉;
7)重复(3)到(6)以获得手的重复的打开和闭合,以(3)结束;
8)释放蚓状肌肌肉。
不同于其中需要全部五根手指的分立的啮合的脊髓受伤患者,在中风患者中已发现手指屈肌的刺激并不需要全部五根手指的分立的啮合,而是实际上一个电极对可以用于手指2到5并且一个电极对用于拇指(手指1)。手指2到5的阴极应该放置在手指屈肌上方(浅的和深的);发现放置于此位置中的近似5×5cm的阴极能够以适合于疗法的方式生成手指2到5的屈曲。所述电路是使用单个5×5cm共同阳极(地面)闭合的,放置在手腕的近端和前部部分上。对于拇指屈曲,阴极必须放置在鱼际突出部上方或麦地那神经上方以帮助将拇指放置成相对于手指2到5。所述拇指刺激电路是使用相同5×5cm共同阳极闭合的,放置在手腕的近端和前部部分上。还发现在一些患者中拇指屈肌(手指1)的刺激是可选的,这是因为在中风患者中,发现当手指屈肌2到5受到刺激时,拇指通常将自身紧随其后。
由于手指屈肌在中风患者中是自然地“激活的”,因此发现即使当使用这些肌肉的刺激时,也并不需要与伸肌肌肉一样长的动作的持续。举例来说,在某些实施例中,优选刺激模式包含刺激手指屈肌肌肉仅大约5到10秒,而手指伸肌的刺激将持续30秒或更长。举例来说:
1)刺激手指伸肌肌肉(30+秒);
2)在手指伸肌刺激不久之后刺激蚓状肌肌肉(连续地);
3)释放手指伸肌肌肉(1到2秒);
4)刺激手指屈肌肌肉(7秒);
5)释放手指屈肌肌肉(1到2秒);
6)刺激手指伸肌肌肉(30+秒);
7)重复(3)到(6)在20到30次之间以获得手的重复打开和闭合,以(3)结束;
8)释放蚓状肌肌肉。
例如,参见图1的细节。
短屈曲随后是长伸展的目的在于引起手指屈肌的张力从其“自然中风”的较高张力减小到将允许手臂和手的松弛的减小的张力。我们称此过程促进/拮抗抑制。我们已经发现以此方式的屈肌和伸肌的激活允许屈肌和伸肌二者的张力的减小,这发生在方案中的4到5分钟内。增加的益处在于由于屈肌收缩相比于伸肌是非常短的,所以伸肌获得更多的“锻炼”,从而构建了这些肌肉而未构建屈肌。这改变了屈肌与伸肌之间的力量平衡,进一步减小屈肌张力并且允许手松弛到更加自然的状态中,并且最终允许自发的手的打开和闭合。
当使用表面放置电极执行治疗时,用于手腕和手指伸肌的刺激以及用于手指和手腕屈肌的刺激的电极放置可以如同所属领域中的先前教示。然而,已经发现手指伸肌的刺激可以使用单个5×5cm阴极电极执行,所述电极紧靠地放置在两个伸肌中的每一者的上方,如图4中示出(电极46)。用于伸肌的电路是使用阳极电极完成的,所述阳极电极可以与用于蚓状肌肌肉的刺激的阳极电极相同,其具有如上文所述的示出为阳极40的放置。替代地,可使用位于电极(电极44)的近端侧面上的阳极40的单独的阳极电极。如下文更详细描述的,在某些实施例中,其中以单独的手指为目标,每个1到1.5cm宽且3cm长的2个或3个阴极电极放置在手指伸肌肌肉上方,如图5所示(电极50、52、54)。在某些情况下,根据个体的尺寸,可以利用较小的电极,并且例如类似尺寸的盘状电极。如图5所示,此放置可以分别地通过一根或两根手指的手指伸肌肌肉的刺激选择性地刺激手指伸展,其中电极50、52和54中的每一者选择个体手指伸肌肌肉。
通常,我们已经发现之后的刺激参数良好地工作:在150到600微秒、优选地300到450微秒或大约400微秒的脉冲持续时间处的16到100Hz、优选地20到80Hz的脉冲频率。脉冲幅度是高度患者特定的,并且可以修改,例如,增大直至呈现所希望的手、手指或手腕移动。脉冲幅度还是高度装置特定的,其中不同的装置和电极设计需要显著不同的脉冲幅度。然而,对于特定的患者一旦已经确定脉冲幅度,那么它通常是相当恒定的。在某些实施例中,我们已经发现用于伸肌和屈肌的脉冲幅度在大约10到35mA、优选地在大约15到25mA处良好地工作,其中蚓状肌肌肉刺激具有较低的幅度,通常在5到15mA之间,优选地大约是8到10mA。通过其它装置设计,在相同患者中,我们已经发现在0.5到2mA范围内的脉冲幅度是足够的。将显而易见的是在第一应用中在特定患者中特定装置所需的脉冲幅度,这是因为幅度可以开始较低,并且增大直至呈现所希望的手、手指或手腕移动。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实例实施的,所述实例并非意图是限制性的:
实例1:通过FES方案进行的患者的治疗
招募由于近期(≤6个月)中风而已经住院的偏瘫患者。对于运动恢复的Chedoke-McMaster阶段(CMSMR)的组合的手臂和手,患者具有1或2的分数,这被定义为手臂和手的痉挛性的弛缓性瘫痪,仅具有极少或非自发的移动。中风与治疗开始之间的时间不低于中风之后的2周。第二组已经住院的是由于近期(≤6个月)不完全和完全C3到C7脊髓损伤。在进入研究时,患者不能够用双手抓握和释放物体。脊髓损伤于治疗开始之间的时间不低于脊髓损伤之后的2周。
类似地,向先前已经遭受他们的中风或脊髓损伤大于6个月最多在中风后或脊髓损伤后10到20年的患者提供治疗。
每个参与者在即将开始治疗之前和之后经历一系列评估;患者被置于两个治疗组中:给予一个组蚓状肌方案(FES组),如下文所述,向第二组(非FES组)提供“最佳实践”常规职业疗法和物理疗法,这包含用于肌肉加强和疼痛管理的现有技术电刺激,持续常规时间量(每天一个阶段、一周5天持续8周,或每天一个阶段、一周3天持续12到16周,或每天两个阶段、一周5天持续4周,其中每个疗法阶段持续45分钟)。
常规疗法(非FES组)由以下内容组成:(1)强调神经发育性治疗方法的肌肉促进锻炼;(2)任务特定的重复功能性训练;使用对患者的意志性移动的阻抗强化和运动控制训练;以及;(3)主要应用用于隔离的肌肉加强的电刺激(不是用于功能性训练);(4)包含自身护理的日常生活的活动,其中上肢用于在适当时进行辅助;以及(5)照护者训练。
FES方案组(FES组)中的患者接受使用下文论述的基于4个蚓状肌方案的治疗以及在文档中进一步讨论的其它方案的序列。方案的部署的顺序是取决于患者的并且是基于患者手功能和治疗师临床决定而选择的,所述临床决定是在疗法的哪一状态应部署哪些方案。肌肉调动和所得到的移动概括如下。提供疗法一定量的时间,类似于对照组;一周5天持续8周;或每天一个阶段、一周3天持续12到16周;或每天两个阶段、一周5天持续4周,其中每个疗法阶段持续45分钟。当改进开始达到平稳阶段时,患者进入到下一治疗阶段。
方案1:蚓状肌-手指伸展方案#1
为了确保这些重度中风患者典型的手指张力/屈曲姿势是破坏的,并且手指可以打开,患者首先经受蚓状肌手指伸展方案。如图3中所描述放置三个阴极电极和一个接地电极。简要地,电极30、32、34、36放置在手指的近端指骨的后面上,尽可能地接近掌指关节。电极30、32、34、36是阴极电极(即,将生成负电荷随后是正电荷的电极)。电极30、32、34、36经配置使得它们近似反映近端指骨的后面的长度和宽度,并且在尺寸上近似是1×2.5cm。共同的接地阳极40放置在手腕的近端和后部部分上。
蚓状肌肌肉是通过遵循以下方案得到刺激的:
1)通过一系列电脉冲刺激手指伸肌肌肉,电脉冲的幅度是20mA,持续时间是250微秒并且频率是40Hz。所述一系列电脉冲是在大约2秒内从脉冲幅度0mA到20mA逐渐增大的,保留在20mA水平在10和60秒之间(如所执行的,大约36秒),并且在大约2秒内强度上从20mA到0mA再次减小。应注意,在这些方案中,“大约2秒”的计时可以快到0.2秒。
2)在手指伸肌完全收缩之后(在刺激起始于伸肌肌肉中大约2秒之后),蚓状肌和骨间肌肌肉的刺激是通过一系列的电脉冲起始的,电脉冲的幅度10mA,持续时间是250微秒并且频率是40Hz。所述一系列电脉冲随后在大约2秒内从脉冲幅度0mA到10mA逐渐增大,使其保留在10mA水平在10到60秒之间(如所执行的,大约32秒),并且使其在大约2秒内强度上从10mA减小到0mA。虽然优选的是手指伸肌首先得到刺激,随后是蚓状肌和骨间肌肌肉的刺激,但是发现同样是有效的且适当的一个替代方法是同时刺激全部这些肌肉并且同时终止它们的刺激。如果手指伸肌在蚓状肌和骨间肌肌肉之前首先得到刺激,那么手指伸肌的激活之后的蚓状肌与骨间肌肌肉的激活之间的延迟可以长达2秒或短达0.1秒,或在这两个值之间的任何位置处。
3)在手指伸肌之后,蚓状肌和骨间肌肌肉全部松弛(停止电刺激)并且使其仍然保持松弛大约40秒。
4)重复上述步骤(1)、(2)和(3)大约5分钟。
5)重复上述步骤1到4大约5到30次重复。
在5和12mA之间精细地调节蚓状肌和骨间肌肌肉的脉冲幅度,直至看到肌肉的适量的移动,当刺激时提供“L”形状给手。在15和25mA之间精细地调节手指伸肌的脉冲幅度,直至当蚓状肌骨间肌肌肉在与手指伸肌肌肉同时受到刺激时实现适当的手指伸展和展开。
重复此方案直至当在静止时手呈现松弛的、松开的状态(通常4到6个阶段),或当看到改进达到平稳阶段时。
方案2:蚓状肌-手指伸展方案#2
我们已经发现使用单个电极刺激的蚓状肌和骨间肌肌肉结合手指伸肌肌肉的同时刺激虽然有效,但是并非总是可以生成最佳手指伸展。因此,有时所希望的是结合蚓状肌和骨间肌肌肉刺激与手指伸肌肌肉刺激,其中手指伸肌肌肉的每个分支(最少是指伸肌的两个分支和指伸肌的一个分支)是独立地受到刺激的(即,如图4中示出的并且在方案1中描述的电极对40、44和46被如图5所示的电极40、50、52、54取代)。类似,如同在方案1中发现指伸肌肌肉的刺激应该在蚓状肌和骨间肌肌肉的刺激之前出现,或至少同时出现。
对于此锻炼,刺激的顺序如下:
1)通过一系列电脉冲刺激三根手指伸肌肌肉分支,电脉冲的幅度是15mA,持续时间是250微秒并且频率是40Hz。所述一系列脉冲是在大约2秒内从脉冲幅度0mA到15mA逐渐增大的,保留在15mA水平在10和60秒之间(如所执行的,大约36秒),并且随后在大约2秒内强度上从15mA减小到0mA。
2)在手指伸肌完全收缩之后(在刺激已经起始于伸肌肌肉中大约2秒之后),蚓状肌和骨间肌肌肉的刺激是通过一系列的电脉冲起始的,电脉冲的幅度10mA,持续时间是250微秒并且频率是40Hz。所述一系列脉冲是在大约2秒内从脉冲幅度0mA到10mA逐渐增大的,保留在10mA水平在大约10和60秒之间(如所执行的,32秒),并且随后在大约2秒内强度上从10mA减小到0mA。
3)虽然优选的是手指伸肌首先得到刺激,随后是蚓状肌和骨间肌肌肉的刺激,但是发现同样是有效的且适当的一个替代方法是同时刺激全部这些肌肉并且同时终止它们的刺激。如果手指伸肌在蚓状肌和骨间肌肌肉之前首先得到刺激,那么手指伸肌的激活之后的蚓状肌与骨间肌肌肉的激活之间的延迟可以长达2秒或短达0.1秒,或在这两个值之间的任何位置处。在手指伸肌之后,蚓状肌和骨间肌肌肉全部松弛(停止电刺激)并且保持松弛达40秒。
4)重复上述步骤1,2和3大约5分钟。
5)重复上述步骤1到4大约5到30次重复。
如上文所论述,一旦使用指伸肌肌肉和蚓状肌肌肉的刺激获得良好的手指伸展,可以减小指伸肌肌肉刺激以生成手指屈曲。
方案3:蚓状肌-手指伸展方案#3
在蚓状肌手指伸展方案结果开始到达平稳阶段的患者中,患者被移动到此方案#3。在方案#3中,通过收缩和松弛手指伸肌肌肉,同时蚓状肌和骨间肌肌肉连续地受到刺激,可以从完全伸展且展开的手指将手指弯曲成“L”形状姿势的手指。在此疗法期间手指伸肌可以是使用以下项受到刺激的:a)如图4中示出且在方案1中讨论的单个的电极对40、42、44、46;或b)如图5所示的使用电极40、50、52和54的组合在方案2中讨论的更加特定的手指伸展方案:
对于此锻炼,刺激的顺序如下:
1)通过一系列电脉冲刺激手指伸肌肌肉,电脉冲的幅度对于a)中的单个的电极对方法是20mA,或者对于b)中的多个电极方法是15mA,持续时间是250微秒并且频率是40Hz。所述一系列脉冲将在大约2秒内从脉冲幅度0mA逐渐增大到希望的水平,将仍然在希望的水平处。
2)在手指伸肌完全收缩之后(在刺激已经起始于伸肌肌肉中大约2秒之后),蚓状肌和骨间肌肌肉的刺激是通过一系列的电脉冲起始的,电脉冲的幅度10mA,持续时间是250微秒并且频率是40Hz。所述一系列脉冲是在大约2秒内从脉冲幅度0mA到10mA逐渐增大的,并且随后保持在10mA水平。
3)一旦手指伸肌和蚓状肌以及骨间肌肌肉全部收缩,刺激强度保持恒定大约30秒。
4)在步骤3之后,在大约2秒内手指伸肌的刺激从希望的幅度(20或15mA)下落到0mA。这将使得手指从完全伸展和展开进入到“L”形状屈曲中。零手指伸肌刺激保持5到10秒并且手指伸肌如同在步骤(1)中再次激活以生成持续大约30秒的手指伸展和展开(参见图2)。
5)在蚓状肌和骨间肌肌肉连续地收缩的同时重复步骤(3)和(4),提供适当的且重复的手指伸展(30秒)和局部手指屈曲(5到10秒)。这将重复5到20次;
6)全部手指伸肌和蚓状肌以及骨间肌肌肉松弛并且允许其静止若干分钟。
在5和12mA之间精细地调节蚓状肌和骨间肌肌肉的脉冲幅度,直至看到肌肉的适量的移动,当刺激时提供“L”形状给手。在15和25mA之间精细地调节手指伸肌的脉冲幅度,直至当蚓状肌骨间肌肌肉在与手指伸肌肌肉同时受到刺激时实现适当的手指伸展和展开。
如早先所指示,短手指屈曲的重复突发结合长手指伸展的爆发确保了手指和手张力的额外减小并且稍后促进目标患者群体中的自发的手的打开和闭合。
方案4-蚓状肌手指伸展手指屈曲方案
在蚓状肌手指伸展方案结果开始到达平稳阶段的患者中,患者被移动到第四疗法,方法是将上文所使用的方案与手指屈肌肌肉的刺激和松弛组合。
如上文所论述,组合蚓状肌手指伸展方案与手指屈肌肌肉组的激活在治疗结果中提供了出人意料的递增的益处。在此第四疗法中,通过收缩和松弛手指伸肌肌肉,同时蚓状肌和骨间肌肌肉连续地受到刺激,可以从完全伸展且展开的手指将手指弯曲成“L”形状姿势的手指。在此疗法期间手指伸肌可以是使用以下项受到刺激的:a)如图4中示出且在方案1中讨论的单个的电极对40、42、44、46;或b)如图5所示的使用电极40、50、52和54的组合在方案2中讨论的更加特定的手指伸展方案。此外,当手指伸肌松弛时,手指屈肌可以收缩以生成相比于方案3更好的且较强手指屈曲。对于此方案,刺激的顺序如下:
1)通过一系列电脉冲刺激手指伸肌肌肉,电脉冲对于a)中的单个的电极对方法具有幅度20mA,或者对于b)中的多个电极方法具有幅度15mA,持续时间是250微秒并且频率是40Hz。所述一系列电脉冲是在大约2秒内从0mA的脉冲幅度到所希望的水平逐渐增大的,并且保持在所希望的水平。
2)在手指伸肌完全收缩之后(在刺激已经起始于伸肌肌肉中大约2秒之后),蚓状肌和骨间肌肌肉的刺激是通过一系列的电脉冲起始的,电脉冲具有10mA的幅度,持续时间是250微秒并且频率是40Hz。所述一系列脉冲是在大约2秒内从脉冲幅度0mA到10mA逐渐增大的,并且随后保持在10mA水平。
3)一旦手指伸肌和蚓状肌以及骨间肌肌肉全部收缩,刺激强度保持恒定大约30秒。
4)在此之后,在大约2秒内手指伸肌的刺激从希望的幅度(20或15mA)减小到0mA。这将使得手指从完全伸展和展开进入到“L”形状屈曲中。
5)结合手指伸肌松弛,我们已经产生脉冲幅度是25mA、持续时间是250微秒且频率是40Hz的手指屈曲。随着手指伸肌在2秒中从希望的刺激进入到0mA,在该时间期间手指屈肌从0进入到25mA。零手指伸肌刺激和25mA手指屈曲刺激保持5到10秒。之后手指伸肌如同在(1)中再次激活以生成持续30秒的手指伸展和展开(参见图1),同时手指屈肌是松弛的并且只要伸肌是收缩的就仍然保持松弛。
6)在蚓状肌和骨间肌肌肉连续地收缩的同时重复步骤(3)和(5),以给出适当的且重复的手指伸展(30秒)和完全手指屈曲(5到10秒)。这重复5到20次;
7)全部手指伸肌和屈肌以及蚓状肌和骨间肌肌肉是完全松弛的并且允许其静止若干分钟;
在亚急性(≤6个月)中风人群中,Fugl Meyer评估方法(上肢移动性的66分的标度)用于测量和量化上肢移动性。发现如在此标度上测量的如上文所述经受蚓状肌方案的组具有显著更好的结果。在Fugl Meyer评估标度上非FES组(对照组)中的平均改进是6分并且FES组(干预组)中的平均改进是27.2分。
类似地在亚急性(≤6个月)不完全脊髓损伤人群中,脊髓独立性测量自身护理分项分数(20分的标度)用于评估上肢功能。发现如在此标度上测量的如上文所述经受蚓状肌方案的组具有显著更好的结果。在脊髓独立性测量自身护理分项分数标度上非FES组(对照组)中的平均改进是3分并且FES组(干预组)中的平均改进是12分。
类似地,在慢性(>6个月,最多5年)中风人群中,Fugl Meyer评估方法(上肢移动性的66分的标度)用于测量和量化上肢移动性。发现如在此标度上测量的如上文所述经受蚓状肌方案的慢性中风患者具有改进的结果。在Fugl Meyer评估标度上慢性患者中的平均改进相比于他们的基线评估是9.86分。请注意在此研究中,所有慢性中风患者都接受FES疗法并且用作他们自身的对照组。
类似地在慢性(>6个月,最多2到26年)不完全脊髓损伤人群中,脊髓独立性测量自身护理分项分数(20分的标度)用于评估上肢功能。发现如在此标度上测量的如上文所述经受蚓状肌方案的组具有显著更好的结果。在脊髓独立性测量自身护理分项分数标度上非FES组(对照组)中的平均改进是0.66分并且FES组(干预组)中的平均改进是2.2分。
实例2:经编程/可编程FES刺激器
为了提供在实例中1中描述的FES刺激,所希望的是具有能够提供到手指伸肌、手指屈肌以及蚓状肌/骨间肌肌肉组所需的刺激的单个多通道预编程FES刺激器。因此,制成了多种此类此些装置,所述装置具有至少三个通道,但是在某些例证中具有多达12个通道。在一个实施例中,举例来说,装置具有通过电极连接到以下肌肉组的6个通道:(1)指伸肌(连接到电极46);(2)蚓状肌/骨间肌肌肉(连接到电极30、32、34、36);(3)指屈肌。在本文中详细地描述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具有通过电极连接到以下肌肉组的9个通道:(1)指伸肌的分支1(连接到电极50);(2)指伸肌的分支2(连接到电极52);(3)指伸肌的最小分支1(连接到电极54);(4)蚓状肌肌肉的分支1(连接到电极30);(5)蚓状肌肌肉的分支2(连接到电极32);(6)蚓状肌肌肉的分支3(连接到电极34);(7)蚓状肌肌肉的分支4(连接到电极36);(8)屈肌肌肉的分支1;(9)屈肌肌肉的分支2。这种后者的更加复杂的设备允许视需要的个体肌肉的标靶,确保用于多种不同肌肉锻炼的装置的编程,包含各种抓握锻炼,例如,利用一根或两根手指和拇指。
所述装置是预编程的以提供上述刺激方案,允许使用者提供信号幅度的输入,或者是如实例1中所描述在计时和频率之后。一旦编程且可操作,所述方案(例如,上述方案1到4)可以由使用者选择,并且选择信号输入的幅度。所述装置将通过所选择的方案自动循环,提供不变的锻炼体系。
在装置的一个修改中,所述装置可以与患者输入构件通信,例如,含有RFID芯片的卡,或识别患者的USB饰物。因此患者可以具有为他们设置的个性化例程,并且编程到卡上或饰物上,所述例程是与装置一起传送的以选择所希望的方案。将理解所述装置可以供应有多种此类患者输入构件,每个具有一个方案或预编程的系列的方案,或每个是空白的,将由使用者进行编程。
实例3-其它方案
实例2的可编程FES刺激器用于研发用于(例如)到达、抓握或抓紧等各种肌肉活动的刺激的24其它方案。每个方案以类似方式工作:电极以定义方式连接到刺激器,其中每个电极或电极组被指派一个“通道”。所述方案定义通道的激活和失活(即,幅度的增大和减小)的顺序。在某些实施例中,如下文中进一步描述,通过刺激器的使用者的按钮或切换器的操作,方案从一个激活/失活状态进行到下一个。举例来说,当观察到的所希望的肌肉移动时,并且在前进到方案的下一步骤的时间时,使用者将按压按钮,所述按钮将发信号通知方案的前进。然而,将理解这可以是自动的;举例来说,对于特定的患者,方案前进的计时可以随时间推移通过可编程刺激器进行编程或者“习得”,并且可以利用定时的自动方案前进。
对于24个其它方案中的每一个,所述方法是类似的:
(a)选择特定的方案;
(b)电极放置于待激活的肌肉上的定义的位置中;
(c)方案的第一步骤是通过按压按钮“运行的”;
(d)在获得所希望的肌肉响应之后,通过按压按钮所述方案进行到肌肉组的刺激中的下一步骤。
(e)一旦执行了所述方案的全部步骤,所述方案按照规定重复希望的时间量。
方案1-侧向到达
所述“侧向到达”方案提供到达侧向和获取任务的训练,用于阻断屈肌协同性,并且用于训练物体到达和运输的准备。图6和7示出了针对此方案的电极放置。图6示出了二头肌阴极电极(输送电极)60和二头肌阳极电极(返回电极)62(通道1);中三角肌肌肉阴极电极(输送电极)64和中三角肌阳极电极(返回电极)66(通道2)。图7示出了肱三头肌阴极电极68和阳极电极70(通道3)。图8是通过按钮的使用的随着方案前进激活的三个通道的激活和失活的示意图,所述示意图示出随时间推移的三个通道(CH#1、CH#2、CH#3)的信号幅度。水平线描绘了直至方案前进得到激活幅度将仍然保持在指示水平。
参数和方案前进如下:
参数:
●脉冲持续时间:400μsec
●最大幅度:30mA(取决于使用哪个刺激器幅度范围可以小得多)
●斜坡时间:斜坡向上1秒并且斜坡向下0.5秒
●脉冲频率:40Hz
●所使用的通道:通道1到3
如上文相对于电极放置所述,通道1刺激肘部屈肌,即,二头肌,通道2刺激肩部外展肌,即,中三角肌((在短杠杆位置上升高手臂侧向),并且通道3刺激肘部伸肌,即,肱三头肌,允许长杠杆位置中的完全的侧向到达。
在放置电极之后,通过连接到装置的按钮的使用激活方案。这导致方案如图8中所描绘的前进。具体来说,在最初按下时,通道1幅度增大,直至获得肘部屈曲。再次按下按钮,引起方案前进。在方案的步骤2中,通道1保持活动性并且通道2是激活的。这导致肘部屈曲随后是肩部外展。一旦获得肩部外展,再次按下按钮,引起方案前进到如图8中示出的步骤3;通道1幅度减小,并且同时通道3幅度增大,其中通道2幅度仍然是恒定的。这导致肩部仍然外展同时肘部伸展。一旦肘部伸展令人满意,则再次按下按钮,引起方案前进到步骤4;通道3幅度减小并且肘部屈曲。方案前进到步骤5,引起通道1和2的幅度的减小,并且通道3幅度再次增大,引起肩部外展(松弛)和肘部的伸展。随着按钮的随后的按下,通道3幅度减小,并且手臂完全松弛。
处方案前进的结果是如下移动:肘部屈曲、随后是肩部外展、随后是肘部伸展与肩部外展、随后是肘部屈曲、随后是肩部内收到中间和肘部伸展,随后手臂处于中间和松弛位置。
视需要或希望重复所述方案。
方案2-侧向到达+蚓状肌和总伸肌打开
此方案提供用于到达侧向和获取任务的训练,用于阻断屈肌协同性,并且准备训练物体到达和运输。图6、7和9示出了此方案的电极放置。用于通道1、2和3的电极放置如上文中方案1所描述。如下文所述,图9示出了通道4到7的放置。还示出了指总伸肌、桡侧腕伸肌、尺侧腕伸肌5×5cm2阴极(输送电极)72,以及5×5cm2阳极74(通道4);第一、第二和第三蚓状肌阴极(分别地76、78和80)并且分别表示通道5、6和7。
如所示除蚓状肌阴极之外所有电极和阴极大约是5×5cm,蚓状肌阴极是2×1cm。
在图10中示出了用于方案的8个步骤的方案前进。
参数和方案前进如下:
参数:
●脉冲持续时间:400μsec
●最大幅度:30mA(取决于使用哪个刺激器幅度范围可以小得多)
●斜坡时间:斜坡向上1秒并且斜坡向下0.5秒
●脉冲频率:40Hz
●所使用的通道:通道1到7
电极的放置-可以得到刺激的肌肉:
通道1到3用于刺激手臂的近端肌肉组织并且通道4到7用于刺激手腕和手指肌肉。
●通道1刺激的肘部屈肌,即,二头肌[图6,电极60和62]
●通道2刺激肩部外展肌,即,中三角肌。这在短杠杆位置中升高了手臂侧向[图6,电极64和66]
●通道3刺激肘部伸肌,即,肱三头肌用于允许长杠杆位置中的完整侧向到达。[图7,电极68和70]
●通道4刺激手腕和手指伸肌,即,指总伸肌、桡侧腕伸肌、尺侧腕伸肌。[图9,电极72和74]
●通道5-7刺激蚓状肌肌肉以允许在IP关节处的手指伸展,即,蚓状肌肌肉(I、II、III),电极将放置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第一指骨的背侧面上方。[图10,电极76、78、80和74]
如上文所述,通道1到3和通道4到7的典型电极放置在图6、7和9中示出。
程序:
●按下按钮1(步骤1):(a)激活通道1-肘部屈曲
●按下按钮2(步骤2):(b)通道1保持开启并且激活通道2-肘部屈曲随后是肩部外展
●按下按钮3(步骤3):(c)通道1减小并且同时激活通道3,同时通道2保持激活-肩部保持外展同时肘部开始伸展
●按下按钮4(步骤4):(d)通道2和3保持开启并且激活通道4到7-肩部和肘部分别保持外展和伸展,同时手腕和手指伸肌上升以生成手腕和手指伸展。
●按下按钮5(步骤5):(e)通道4到7减小-肩部和肘部仍然分别外展和伸展,同时手腕和手指伸肌肌肉松弛。
●按下按钮6(步骤6):(f)通道3减小并且通道1增大-肩部保持外展,并且肘部屈曲。
●按下按钮7(步骤7):(g)通道1和2减小并且激活通道3-肩部开始内收(松弛)并且肘部伸展。
●按下按钮8(步骤8):(h)通道3减小-手臂完全松弛。
所述方案视需要或希望重复。
按钮的随后的按下起始如在段落的开始所论述的顺序,即,它将以按下按钮1(a)开始。
产生的移动的类型:(a)肘部屈曲(按下按钮1),(b)随后是肩部外展(按下按钮2),(c)随后是肘部伸展与肩部外展(按下按钮3);(d)随后是手腕和手指伸展与肩部外展和肘部伸展(按下按钮4)。松弛的顺序将是(e)手腕和手指伸展的释放(按下按钮5);(f)随后是肘部屈曲(按下按钮6);(g)随后是肩部内收到中间和肘部伸展(按下按钮7);(h)随后是手臂在身体的旁边松弛(按下按钮8)。
方案3:侧向到达和总伸肌打开
此方案提供用于到达侧向和获取任务的训练,用于阻断屈肌协同性,并且准备训练物体到达和运输。
对于此方案,用于通道3的电极放置如上文方案1中所描述(图7)。图11示出了用于二头肌、桡侧腕伸肌、尺侧腕伸肌和指伸肌肌肉的电极的放置。示出了用于通道1的电极放置,5×5cm2阴极电极(输送电极)用于二头肌肌肉82,并且5×5cm2阳极电极(即,返回电极)用于二头肌肌肉84。还示出了9×5cm2阴极电极(输送电极),用于桡侧腕伸肌、尺侧腕伸肌和指伸肌86(通道#5),以及5×5cm2阴极电极(输送电极)用于指伸肌肌肉88(通道#6)。还示出了用于通道5和通道6的组合的5×5cm2阳极电极90。图12示出了用于剩余的通道-通道2的电极放置,作为中三角肌5×5cm2阴极92和中三角肌5×5cm2阳极94。
如图所示所有电极和阴极都是5×5cm。
在图13(用于通道1到3)和图14(用于通道5和6)中对于所述方案的8个步骤示出了方案前进。在图15和16中分别示出用于通道1到3和5到6的脉冲幅度、脉冲持续时间和斜坡时间。
参数和方案前进如下:
参数:
●脉冲持续时间:400μsec
●最大幅度:30mA(取决于使用哪个刺激器幅度范围可以小得多)
●斜坡时间:斜坡向上1秒并且斜坡向下0.5秒
●脉冲频率:40Hz
●所使用的通道:通道1到3、5和6
电极的放置-可以得到刺激的肌肉:
通道1到3用于刺激手臂的近端肌肉组织并且通道5到6用于刺激手腕和手指肌肉。
●通道1用于刺激肘部屈肌,即,二头肌
●通道2用于刺激肩部外展肌,即,中三角肌。这引起短杠杆位置中的手臂侧向的升高。
●通道3用于刺激肘部伸肌,即,肱三头肌用于允许长杠杆位置中的完整侧向到达。
●通道5用于刺激手腕伸肌,即,指伸肌、桡侧腕伸肌、尺侧腕伸肌。
●通道6用于刺激指伸肌以允许在手指的MCP和IP关节处的手指伸展。
如上文所述,通道1到3和通道5到6的电极放置在图7、11和12中示出。
程序:
●按下按钮1:(a)激活通道1-肘部屈曲
●按下按钮2:(b)通道1保持开启并且激活通道2-肘部屈曲随后是肩部外展
●按下按钮3:(c)通道1减小并且同时激活通道3,同时通道2保持激活-肩部保持外展同时肘部开始伸展
●按下按钮4:(d)通道2和3保持开启并且激活通道5和6-肩部和肘部分别保持外展和伸展,同时手腕和手指伸肌上升以生成手腕和手指伸展。
●按下按钮5:(e)通道5到6减小-肩部和肘部仍然分别外展和伸展,同时手腕和手指伸肌肌肉松弛。
●按下按钮6:(f)通道3减小并且激活通道1增大-肩部保持外展,并且肘部屈曲。
●按下按钮7:(g)通道1和2减小并且激活通道3-肩部开始内收(松弛)并且肘部伸展。
●按下按钮8:(h)通道3减小-手臂完全松弛。
所述方案视需要或希望重复。
按钮的随后的按下将起始如在段落的开始所论述的顺序,即,它将以按下按钮1(a)开始。
产生的移动的类型:(a)肘部屈曲(按下按钮1),(b)随后是肩部外展(按下按钮2),(c)随后是肘部伸展与肩部外展(按下按钮3);(d)随后是手腕和手指伸展与肩部外展和肘部伸展(按下按钮4)。松弛的顺序将是(e)手腕和手指伸展的释放(按下按钮5);(f)随后是肘部屈曲(按下按钮6);(g)随后是肩部内收到中间和肘部伸展(按下按钮7);(h)手臂在身体的旁边松弛(按下按钮8)。
方案4:向前到达和获取
此方案提供用于阻断屈肌协同性的训练,用于训练手臂以将手放置在工作空间中的各种位置中,并且用于训练物体到达和运输的准备。
对于此方案,在图17中示出用于前三角肌和二头肌的电极放置。示出的是用于前三角肌96(通道#1)的2.5cm直径阴极电极(输送电极)。还示出了5×5cm2的双重用途电极98,所述电极被用作用于通道#1的阳极电极(即,返回电极)和用于通道3的阴极电极,其刺激二头肌肌肉。用于通道3的阳极电极示出为100。
图18示出了用于后三角肌和用于肱三头肌的电极的放置。102是用于后三角肌的2.5cm直径阴极电极(输送电极)(通道#2)。104是用于通道#2的5×5cm2阳极电极(即,返回电极),其刺激后三角肌。106是用于通道#4的5×5cm2阴极电极,其刺激肱三头肌肌肉。108是用于通道#4的5×5cm2阳极电极(即,返回电极),其刺激肱三头肌肌肉。
在图19中示出了用于方案的3个步骤的方案前进。在图20中示出了脉冲幅度、脉冲持续时间和斜坡时间。
参数和方案前进如下:
参数:
●脉冲持续时间:400μsec
●最大幅度:30mA(取决于使用哪个刺激器幅度范围可以小得多)
●斜坡时间:斜坡向上1秒并且斜坡向下0.5秒
●脉冲频率:40Hz
●所使用的通道:通道1到4
电极的放置-可以得到刺激的肌肉:
通道1和3是同时激活的并且用于产生近端上肢的向前到达移动,即,分别是肩部的屈曲和肘部的伸展。通道2和4是同时激活的并且用于产生近端上肢的向后获取移动,即,肩部的伸展和肘部的屈曲。
●通道1用于刺激肩部屈肌,即,前三角肌。这用于形成肩部屈曲并且将手臂向前放置在身体的前方。
●通道2用于刺激肩部伸肌,即,后三角肌。这用于使肩部向后伸展。
●通道3用于刺激肘部伸肌,即,肱三头肌。这与通道1组合使用在受试者的前方完全伸展手臂。
●通道4用于刺激肘部屈肌,即,二头肌。这与通道2组合使用生成将手臂放置在获取姿势的肩部伸展,这看起来像“紧挨着身体固持滑雪杆”。
如上文所述,在图17和18中示出用于通道1-4的电极放置。
程序:
●按下按钮1:(a)通道1和3同时激活-肘部伸展并且肩部向前屈曲将手臂放置在向前到达位置中。
●按下按钮2:(b)通道1和3减小并且通道2和4同时激活-肘部屈曲并且肩部伸展将手臂放置在看起来像“紧挨着身体固持滑雪杆”的获取姿势。
●按下按钮3:(c)通道2和4减小-手臂完全松弛。
所述方案视需要或希望重复。
按钮的随后的按下将起始如在段落的开始所论述的顺序,即,它将以按下按钮1(a)开始。
产生的移动的类型:肩部屈曲和肘部伸展,随后是肩部伸展和肘部屈曲,随后是肩部和肘部松弛到中间位置。
方案5:向前到达和获取以及蚓状肌和总伸肌打开
此方案提供用于阻断屈肌协同性的训练,用于训练手臂以将手放置在工作空间中的各种位置中,并且用于训练物体到达和运输的准备。
对于此方案,在图17中示出用于前三角肌和二头肌的电极放置。示出的是用于前三角肌96(通道#1)的2.5cm直径阴极电极(输送电极)。还示出了5×5cm2的双重用途电极98,所述电极被用作用于通道#1的阳极电极(即,返回电极)和用于通道4的阴极电极,其刺激二头肌肌肉。用于通道4的5×5cm2阳极电极示出为100。
图18示出了用于后三角肌和用于肱三头肌的电极的放置。102是用于后三角肌的2.5cm直径阴极电极(输送电极)(通道#2)。104是用于通道#2的5×5cm2阳极电极(即,返回电极),其刺激后三角肌。106是用于通道#3的5×5cm2阴极电极,其刺激肱三头肌肌肉。108是用于通道#3的5x5cm2阳极电极(即,返回电极),其刺激肱三头肌肌肉。
图21示出了用于指伸肌、桡侧腕伸肌、尺侧腕伸肌和蚓状肌肌肉的电极的放置。110示出了用于指伸肌、桡侧腕伸肌、尺侧腕伸肌的5×5cm2阴极电极(输送电极),即,通道#5阴极。112是用于通道5、6、7和8的5×5cm2的阳极电极(即,返回电极)。电极114、116和118分别是用于通道6、7和8的阴极电极(输送电极),其刺激蚓状肌肌肉。电极尺寸是1.5cm×2cm。
在图22中示出了用于方案的5个步骤的方案前进。
参数和方案前进如下:
参数:
●脉冲持续时间:400μsec
●最大幅度:30mA(取决于使用哪个刺激器幅度范围可以小得多)
●斜坡时间:斜坡向上1秒并且斜坡向下0.5秒
●脉冲频率:40Hz
●所使用的通道:通道1到8
电极的放置-可以得到刺激的肌肉:
通道1和3是同时激活的并且用于产生近端上肢的向前到达移动,即,分别是肩部的屈曲和肘部的伸展。通道2和4是同时激活的并且用于产生近端上肢的向后获取移动,即,肩部的伸展和肘部的屈曲。通道5-8用于激活手腕和手指伸肌以产生手打开同时肩部向前屈曲且肘部伸展。
●通道1用于刺激肩部屈肌,即,前三角肌。这用于形成肩部屈曲并且将手臂向前放置在身体的前方。
●通道2用于刺激肩部伸肌,即,后三角肌。这用于使肩部向后伸展。
●通道3用于刺激肘部伸肌,即,肱三头肌。这与通道1组合使用在受试者的前方完全伸展手臂。
●通道4用于刺激肘部屈肌,即,二头肌。这与通道2组合使用生成将手臂放置在获取姿势的肩部伸展,这看起来像“紧挨着身体固持滑雪杆”。
●通道5用于刺激手腕和手指伸肌,即,指伸肌、桡侧腕伸肌、尺侧腕伸肌。
●通道6-8用于刺激蚓状肌肌肉以允许在IP关节处的手指伸展,即,蚓状肌肌肉(I、II、III和IV),电极放置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第一指骨的背侧面上方。注意:通道6-8是在激活通道5之后100到500毫秒激活的。
如上文所述,在图17、18和21中示出用于通道1到8的电极放置。
程序:
●按下按钮1:(a)通道1和3同时激活-肘部伸展并且肩部向前屈曲将手臂放置在向前到达位置中。
●按下按钮2:(b)通道1和3保持激活并且激活通道5到8以产生手腕和手指伸展,因此手臂向前屈曲并且肘部、手腕和手指伸展。注意:首先激活通道5并且在100-500毫秒的延迟之后激活通道6到8。
●按下按钮3:(c)通道5-8减小,因此手臂向前屈曲并且肘部伸展且手腕和手指松弛。
●按下按钮4:(d)通道1和3减小并且通道2和4激活-引起肘部屈曲并且肩部伸展将手臂放置在看起来像“紧挨着身体固持滑雪杆”的获取姿势。
●按下按钮5:(e)通道2和4减小-手臂完全松弛。
所述方案视需要或希望重复。
按钮的随后的按下将起始如在段落的开始所论述的顺序,即,它将以按下按钮1(a)开始。
产生的移动的类型:肩部屈曲和肘部伸展,随后是手腕和手指伸展,随后是手腕和手指松弛,随后是肩部伸展和肘部屈曲,随后是肩部和肘部松弛到中间位置。
方案6-向前到达和获取+总伸肌打开
此方案提供用于阻断屈肌协同性的训练,用于训练手臂以将手放置在工作空间中的各种位置中,并且用于训练物体到达和运输的准备。
对于此方案,在图17中示出用于前三角肌和二头肌的电极放置。示出的是用于前三角肌96(通道#1)的2.5cm直径阴极电极(输送电极)。还示出了5×5cm2的双重用途电极98,所述电极被用作用于通道#1的阳极电极(即,返回电极)和用于通道4的阴极电极,其刺激二头肌肌肉。用于通道4的5×5cm2阳极电极示出为100。
图18示出了用于后三角肌和用于肱三头肌的电极的放置。102是用于后三角肌的2.5cm直径阴极电极(输送电极)(通道#2)。104是用于通道#2的5×5cm2阳极电极(即,返回电极),其刺激后三角肌。106是用于通道#3的5×5cm2阴极电极,其刺激肱三头肌肌肉。108是用于通道#3的5×5cm2阳极电极(即,返回电极),其刺激肱三头肌肌肉。
图11示出了用于桡侧腕伸肌、尺侧腕伸肌和指伸肌肌肉的电极的放置。示出了用于通道5的电极放置,9×5cm2阴极电极(输送电极)用于桡侧腕伸肌、尺侧腕伸肌和指伸肌86(通道#5),并且5×5cm2阴极电极(输送电极)用于指伸肌肌肉88(通道#6)。还示出了用于通道5和通道6的组合的5×5cm2阳极电极90。在此方案中,未利用电极82和84。
在图23中示出了用于方案的5个步骤的方案前进。
参数和方案前进如下:
参数:
●脉冲持续时间:400μsec
●最大幅度:30mA(取决于使用哪个刺激器幅度范围可以小得多)
●斜坡时间:斜坡向上1秒并且斜坡向下0.5秒
●脉冲频率:40Hz
●所使用的通道:通道1到6
电极的放置-可以得到刺激的肌肉:
通道1和3是同时激活的并且用于产生近端上肢的向前到达移动,即,分别是肩部的屈曲和肘部的伸展。通道2和4是同时激活的并且用于产生近端上肢的向后获取移动,即,肩部的伸展和肘部的屈曲。通道5到6用于激活手腕和手指伸肌以产生手打开同时肩部向前屈曲且肘部伸展。
●通道1用于刺激肩部屈肌,即,前三角肌。这将用于形成肩部屈曲并且将手臂向前放置在身体的前方。
●通道2用于刺激肩部伸肌,即,后三角肌。这将使肩部向后伸展。
●通道3用于刺激肘部伸肌,即,肱三头肌。这与通道1组合引起在受试者的前方完全伸展手臂。
●通道4用于刺激肘部屈肌,即,二头肌。这将与通道2组合生成将手臂放置在获取姿势的肩部伸展,这看起来像“紧挨着身体固持滑雪杆”。
●通道5用于刺激手腕伸肌,即,指伸肌、桡侧腕伸肌、尺侧腕伸肌。
●通道6用于刺激指伸肌以允许在手指的MCP和IP关节处的手指伸展。
如上文所述,在图11、17和18中示出用于通道1到6的电极放置。
程序:
●按下按钮1:(a)通道1和3同时激活-肘部将伸展并且肩部将向前屈曲将手臂放置在向前到达位置中。
●按下按钮2:(b)通道1和3保持开启并且激活通道5到6以产生手腕和手指伸展,因此手臂向前屈曲并且肘部、手腕和手指伸展。
●按下按钮3:(c)通道5到6减小,因此手臂向前屈曲并且肘部伸展且手腕和手指松弛。
●按下按钮4:(d)通道1和3减小并且通道2和4同时激活-肘部将屈曲并且肩部将伸展将手臂放置在看起来像“紧挨着身体固持滑雪杆”的获取姿势。
●按下按钮5:(e)通道2和4减小-手臂完全松弛。
所述方案视需要或希望重复。
按钮的随后的按下将起始如在段落的开始所论述的顺序,即,它将以按下按钮1(a)开始。
产生的移动的类型:肩部屈曲和肘部伸展,随后是手腕和手指伸展,随后是手腕和手指松弛,随后是肩部伸展和肘部屈曲,随后是肩部和肘部松弛到中间位置。
方案7-向前到达和获取+总伸肌打开和握紧
此方案提供用于阻断屈肌协同性的训练,用于训练手臂以将手放置在工作空间中的各种位置中,并且用于训练物体到达和运输的准备。
对于此方案,在图17中示出用于前三角肌和二头肌的电极放置。示出的是用于前三角肌96(通道#1)的2.5cm直径阴极电极(输送电极)。还示出了5×5cm2的双重用途电极98,所述电极被用作用于通道#1的阳极电极(即,返回电极)和用于通道4的阴极电极,其刺激二头肌肌肉。用于通道4的5×5cm2阳极电极示出为100。
图18示出了用于后三角肌和用于肱三头肌的电极的放置。102是用于后三角肌的2.5cm直径阴极电极(输送电极)(通道#2)。104是用于通道#2的5×5cm2阳极电极(即,返回电极),其刺激后三角肌。106是用于通道#3的5×5cm2阴极电极,其刺激肱三头肌肌肉。108是用于通道#3的5×5cm2阳极电极(即,返回电极),其刺激肱三头肌肌肉。
图11示出了用于桡侧腕伸肌、尺侧腕伸肌和指伸肌肌肉的电极的放置。示出了用于通道5的电极放置,9×5cm2阴极电极(输送电极)用于桡侧腕伸肌、尺侧腕伸肌和指伸肌86(通道#5),并且5×5cm2阴极电极(输送电极)用于指伸肌肌肉88(通道#6)。还示出了用于通道5和通道6的组合的5×5cm2阳极电极90。在此方案中,未利用电极82和84。
图24示出了用于指浅屈肌以及指深屈肌和正中神经的电极的放置。120是用于正中神经的阴极电极(输送电极),即,通道#8(CH#8)阴极。电极的尺寸是直径2.5cm。122是用于CH#7和8的阳极电极(即,返回电极)。电极尺寸是5×5cm2。124是用于CH#7的刺激指浅屈肌和指深屈肌肌肉的阴极电极。电极尺寸是5×5cm2。在图25中图示了电极120、122和124的替代放置。
在图26中示出了用于方案的5个步骤的方案前进。
参数和方案前进如下:
参数:
●脉冲持续时间:400μsec
●最大幅度:30mA(取决于使用哪个刺激器幅度范围可以小得多)
●斜坡时间:斜坡向上1秒并且斜坡向下0.5秒
●脉冲频率:40Hz
●所使用的通道:通道1到8
电极的放置-可以得到刺激的肌肉:
通道1和3是同时激活的并且用于产生近端上肢的向前到达移动,即,分别是肩部的屈曲和肘部的伸展。通道2和4是同时激活的并且用于产生近端上肢的向后获取移动,即,肩部的伸展和肘部的屈曲。通道5到6用于激活手腕和手指伸肌以产生手打开同时肩部向前屈曲且肘部伸展。通道7用于激活手指屈肌以产生手闭合并且通道8用于刺激拇指相对部分以在屈曲的手指上产生拇指的相对作用。
●通道1用于刺激肩部屈肌,即,前三角肌。这用于形成肩部屈曲并且将手臂向前放置在身体的前方。
●通道2用于刺激肩部伸肌,即,后三角肌。这将使肩部向后伸展。
●通道3用于刺激肘部伸肌,即,肱三头肌。这将与通道1组合在受试者的前方完全伸展手臂。
●通道4用于刺激肘部屈肌,即,二头肌。这将与通道2组合生成将手臂放置在获取姿势的肩部伸展,这看起来像“紧挨着身体固持滑雪杆”。
●通道5用于刺激手腕伸肌,即,指伸肌、桡侧腕伸肌、尺侧腕伸肌。
●通道6用于刺激指伸肌以允许在手指的MCP和IP关节处的手指伸展。
●通道7用于刺激指浅屈肌和指深屈肌。这将引起在MCP和IP关节处的手指屈曲并且因此引起手闭合。
●通道8用于通过鱼际隆起上方或刚好接近径向侧面上的手腕关节的正中神经上方的电极刺激对掌拇肌。这将引起拇指的相对作用。
用于通道1-8的潜在电极放置在图11、17、18 24或25中示出。
程序:
●按下按钮1:(a)通道1和3同时激活-肘部伸展并且肩部向前屈曲将手臂放置在向前到达位置中。
●按下按钮2:(b)通道1和3保持开启并且通道5到6是同时激活的以产生手腕和手指伸展,因此手臂向前屈曲并且肘部、手腕和手指伸展以围绕将握紧的物体放置手。
●按下按钮3:(c)通道1和3保持开启并且通道5到6减小且同时通道7到8将激活以允许物体得到握紧。
●按下按钮4:(d)通道1和3保持开启,通道7-8减小并且同时激活5到6以允许通过手的打开的物体的释放。
●按下按钮5:(e)通道5到6减小,因此手臂向前屈曲并且肘部伸展且手腕和手指松弛。
●按下按钮6:(f)通道1和3减小并且激活通道2和4-肘部将屈曲并且肩部将伸展将手臂放置在看起来像“紧挨着身体固持滑雪杆”的获取姿势。
●按下按钮7:(g)通道2和4减小-手臂完全松弛。
所述方案视需要或希望重复。
按钮的随后的按下将起始如在段落的开始所论述的顺序,即,它将以按下按钮1(a)开始。
所产生的移动的类型:肩部屈曲和肘部伸展,随后是手腕和手指伸展,随后是手指屈曲同时肩部是屈曲的且肘部伸展,随后是手腕和手指伸展,随后是手腕和手指的松弛,随后是肩部伸展和肘部屈曲,随后是肩部和肘部松弛,因此手臂处于中间位置。
方案8-到达相对肩部的上方
此方案提供训练以扩展超过身体正中的到达空间并且破坏肩部外展肘部屈曲模式。
针对此方案,在图27中示出了用于胸大肌和二头肌肌肉的电极放置。130是用于二头肌肌肉的5×5cm2阴极电极(输送电极),即,通道#1(CH#1)。132是用于CH#1的5×5cm2的阳极电极(即,返回电极)。128是用于CH#3的9×5cm2的阴极电极(即,输送电极)。126是用于胸大肌肌肉的5×5cm2阳极电极(即,返回电极),即,通道#3(CH#3)。
在图28中示出用于中三角肌和肱三头肌肌肉的电极的放置。134是用于中三角肌肌肉的5×5cm2阴极电极(输送电极),即,通道#2(CH#2)。136是用于CH#2的5×5cm2的阳极电极(即,返回电极)。138是用于肱三头肌肌肉的5×5cm2阴极电极(输送电极),即,通道#4(CH#4)。140是用于CH#4的5×5cm2的阳极电极(即,返回电极)。图29示出了用于后三角肌肌肉的电极的替代放置。134是用于后三角肌的输送电极(CH#2-替代位置)。电极尺寸是直径2.5cm。136是返回电极(CH#2-替代位置)。电极尺寸是5×5cm2
在图30中示出了用于方案的3个步骤的方案前进。
参数和方案前进如下:
参数:
●脉冲持续时间:400μsec
●最大幅度:30mA(取决于使用哪个刺激器幅度范围可以小得多)
●斜坡时间:斜坡向上1秒并且斜坡向下0.5秒
●脉冲频率:40Hz
●所使用的通道:通道1到4
电极的放置-可以得到刺激的肌肉:
通道1和3用于产生跨越近端上肢的相对肩部的到达移动,即,分别是肩部的内收和肘部的屈曲。通道2和4用于将手臂返回到身体的侧面。
●通道1刺激肘部屈肌,即,二头肌。
●通道2刺激肩部外展肌,即,中三角肌。偶尔后三角肌可以得到刺激而不是中三角肌以将手臂返回到中间位置。在任何一种情况下仅需要低幅度。
●通道3刺激肩部外展肌,即,胸大肌。
●通道4刺激肘部伸肌,即,肱三头肌。
程序:
●按下按钮1:(a)激活通道1和3-这激活胸肌和二头肌肌肉并且使手臂到达到相对的肩部。
●按下按钮2:(b)通道1和3减小并且同时激活通道2和4。-这产生肘部伸展并且使肩部返回到允许手臂紧挨着身体悬挂的位置。
●按下按钮3:(c)通道2和4减小并且手臂松弛。
所述方案视需要或希望重复。
按钮的随后的按下将起始如在段落的开始所论述的顺序,即,它将以按下按钮1(a)开始所述方案。
所产生的移动的类型:肩部内收和肘部屈曲随后是平缓肩部外展/伸展到中间和肘部伸展,因此手臂悬挂在身体的侧面。
方案9-到达相对肩部随后传送到侧向到达中
此方案提供训练以扩展身体正中的两侧上的到达空间并且破坏肩部外展肘部屈曲模式。
针对此方案,在图27中示出了用于胸大肌和二头肌肌肉的电极放置。130是用于二头肌肌肉的阴极电极(输送电极),即,通道#1(CH#1)。电极的尺寸是5×5cm2。132是用于CH#1的5×5cm2的阳极电极(即,返回电极)。128是用于CH#3的9×5cm2的阴极电极(即,输送电极)。126是用于胸大肌肌肉的5×5cm2阳极电极(即,返回电极),即,通道#3(CH#3)。
在图28中示出用于中三角肌和肱三头肌肌肉的电极的放置。134是用于中三角肌肌肉的阴极电极(输送电极),即,通道#2(CH#2)。电极的尺寸是5×5cm2。136是用于CH#2的5×5cm2的阳极电极(即,返回电极)。138是用于肱三头肌肌肉的5×5cm2阴极电极(输送电极),即,通道#4(CH#4)。140是用于CH#4的5×5cm2的阳极电极(即,返回电极)。图29示出了用于后三角肌肌肉的电极的替代放置。134是用于后三角肌的输送电极(CH#2替代位置)。电极尺寸是直径2.5cm。136是返回电极(CH#2-替代位置)。电极尺寸是5×5cm2
在图31中示出了用于方案的3个步骤的方案前进。
参数和方案前进如下:
参数:
●脉冲持续时间:400μsec
●最大幅度:30mA(取决于使用哪个刺激器幅度范围可以小得多)
●斜坡时间:斜坡向上1秒并且斜坡向下0.5秒
●脉冲频率:40Hz
●所使用的通道:通道1到4
电极的放置-可以得到刺激的肌肉
通道1和3用于产生跨越近端上肢的相对肩部的到达移动,即,分别是肩部的内收和肘部的屈曲。通道2和4用于将手臂返回到身体的侧面。
●通道1刺激肘部屈肌,即,二头肌。
●通道2刺激肩部外展肌,即,中三角肌。
●通道3刺激肩部外展肌,即,胸大肌。
●通道4刺激肘部伸肌,即,肱三头肌。
程序:
●按下按钮1:(a)激活通道1和3-这激活胸肌和二头肌肌肉并且使手臂到达到相对的肩部。
●按下按钮2:(b)通道1保持开启。通道3减小并且同时通道2激活-这松弛胸肌并且激活中三角肌同时肘部仍然屈曲。
●按下按钮3:(c)通道2保持开启,通道1减小并且同时激活通道4-这激活肱三头肌同时肩部外展。
●按下按钮4:(d)通道2和4减小并且手臂在身体的侧面松弛。
所述方案视需要或希望重复。
按钮的随后的按下将起始如在段落的开始所论述的顺序,即,它将以按下按钮1(a)开始所述方案。
所产生的移动的类型:肩部内收和肘部屈曲,随后是肩部外展和肘部屈曲,随后是肩部外展和肘部伸展,随后是手臂返回到身体的侧面。
方案10-到达相对膝部的上方
此方案提供训练以扩展超过身体正中的到达空间并且破坏肩部外展肘部屈曲模式/肩部内收肘部屈曲模式。
针对此方案,在图32中示出了用于胸大肌肌肉的电极放置。142是用于胸大肌肌肉的阴极(即,输送电极)(CH#2)。电极尺寸是9×5cm2。144是用于胸大肌肌肉的阳极(即,返回电极)(CH#2)。电极尺寸是5×5cm2
在图33中可以看到用于中三角肌和肱三头肌肌肉的电极的放置。146是用于中三角肌的5×5cm2的输送电极(CH#3)。148是5×5cm2返回电极(CH#3)。150是用于肱三头肌肌肉的5×5cm2输送电极(CH#1)。152是5×5cm2返回电极(CH#1)。
在图34中示出了用于方案的3个步骤的方案前进。
参数和方案前进如下:
参数:
●脉冲持续时间:400μsec
●最大幅度:30mA(取决于使用哪个刺激器幅度范围可以小得多)
●斜坡时间:斜坡向上1秒并且斜坡向下0.5秒
●脉冲频率:40Hz
●所使用的通道:通道1到3
电极的放置-可以得到刺激的肌肉
通道1和2用于产生跨越近端上肢的相对膝部的到达移动,即,分别是肩部的内收和肘部的伸展。通道3用于使手臂返回到中间位置。
●通道1用于刺激肘部伸肌,即,肱三头肌。
●通道2用于刺激肩部外展肌,即,胸大肌。
●通道3用于刺激肩部外展肌,即,中三角肌。偶尔后三角肌可以得到刺激而不是中三角肌以将手臂返回到中间位置。在任一情况下仅低幅度的电流是足够的。
程序:
●按下按钮1:(a)激活通道1和2-这激活胸肌和肱三头肌肌肉并且使手臂到达到相对的膝部。
●按下按钮2:(b)通道1和2减小并且同时激活通道3。-这产生肘部松弛并且使肩部返回到允许手臂紧挨着身体自由悬挂的姿势。
●按下按钮3:(c)通道3减小并且手臂松弛。
所述方案视需要或希望重复。
按钮的随后的按下将起始如在段落的开始所论述的顺序,即,它将以按下按钮1(a)开始所述方案。
所产生的移动的类型:肩部内收和肘部伸展,随后是平缓的肩部外展/伸展到中间,因此手臂悬挂在身体的侧面。
方案11-手到嘴
此方案提供用于喂食、自身护理的功能性训练的准备的训练以及在短杠杆位置中的肩部提升的训练。
图35示出了用于后三角肌和二头肌肌肉的电极的放置。154是用于后三角肌的2.5cm直径阴极电极(输送电极),即,通道#1(CH#1)。156是用于CH#1的5×5cm2的阳极电极(即,返回电极)。158是用于二头肌的5×5cm2阴极电极(输送电极),即,通道#3(CH#3)。160是用于二头肌的5×5cm2的阳极电极(即,返回电极)。
图36示出了用于肱三头肌肌肉的电极的放置。162是用于肱三头肌肌肉的5×5cm2阴极电极(输送电极),即,通道#2(CH#2)。164是用于CH#2的5×5cm2的阳极电极(即,返回电极)。
在图37中示出了用于方案的3个步骤的方案前进。在图38中示出了脉冲幅度、脉冲持续时间和斜坡时间。
参数和方案前进如下:
参数:
参数:
●脉冲持续时间:400μsec
●最大幅度:30mA(取决于使用哪个刺激器幅度范围可以小得多)
●斜坡时间:斜坡向上1秒并且斜坡向下0.5秒
●脉冲频率:40Hz
●所使用的通道:通道1到3
电极的放置-可以得到刺激的肌肉:
通道1和3用于产生近端上肢的手到嘴移动,即,分别是肩部的屈曲和肘部的屈曲。通道1用于刺激向前肩部屈肌,即,前三角肌,并且通道3用于刺激肘部屈肌,即,二头肌。通道2可以或可以不基于患者自愿地伸展肘部的能力使用,如果使用那么通道2通过刺激肘部伸肌,即,肱三头肌产生肘部伸展。
●通道1刺激肩部屈肌,即,前三角肌。这将肩部置于屈曲并且将手臂向前放置在身体的前方。
●通道2刺激肘部伸肌,即,肱三头肌。这将使肩部伸展。
●通道3刺激肘部屈肌,即,二头肌。这将与通道1组合完全屈曲手臂,即,屈曲肘部并且强化生成手到嘴移动的肩部的屈曲。
程序:
●按下按钮1:(a)激活通道1和3-手到嘴移动
●按下按钮2:(b)通道1和3减小并且同时激活通道2(前提是使用通道2)以辅助肘部伸展从而使手臂返回到中间位置。
●按下按钮3:(c)通道2减小,手臂将完全放松并且方案将开始。
所述方案视需要或希望重复。
按钮的随后的按下将起始如在段落的开始所论述的顺序,即,它将以按下按钮1(a)开始。
所产生的移动的类型:(a)肩部屈曲和肘部屈曲(按下按钮1),(b)随后是肩部伸展到中间和肘部伸展(按下按钮2),以及(c)手臂的完全松弛(按下按钮3)。
方案12a和12b
12a-使用鱼际隆起的总伸肌打开+掌侧抓握-晚期SCI和中风(打开/闭合/打开)
12b-使用正中神经的总伸肌打开+掌侧抓握-晚期SCI和中风(打开/闭合/打开)。
此方案提供抓紧大型且较重物体的训练,例如,易拉罐、广口瓶、书籍、网球用球等。
针对此方案,在图39中可以看到用于指浅屈肌和指深屈肌肌肉以及用于对掌拇肌的正中神经的电极放置。166和168是用于指浅屈肌和指深屈肌的直径2.5cm的阴极(即,输送电极),即,通道6和通道7。172是用于正中神经的阴极(输送电极),即,通道#8。用于电极6、7和8的电极尺寸是直径2.5cm。170是用于通道6、7和8的5×5cm2的阳极。在图40中可以示出172的替代放置。
在图41中可以看到用于指总伸肌、桡侧腕伸肌、尺侧腕伸肌肌肉的电极的放置。174是用于指总伸肌、桡侧腕伸肌、尺侧腕伸肌的5×5cm2的阴极(输送电极),即通道5。176是用于通道5的5×5cm2的阳极电极(返回电极)。
在图42中示出了用于方案的3个步骤的方案前进。
参数和方案前进如下:
参数:
●脉冲持续时间:400μsec
●最大幅度:30mA(取决于使用哪个刺激器幅度范围可以小得多)
●斜坡时间:斜坡向上1秒并且斜坡向下0.5秒
●脉冲频率:40Hz
●所使用的通道:通道5到8
电极的放置-可以得到刺激的肌肉:
通道5用于产生手打开,通道6和7用于产生手指屈曲,并且通道8用于产生拇指相对。
●通道5用于产生手打开并且刺激长手指伸肌,即,指总伸肌,并且放置在前臂的背侧面上方。
●通道6和7用于产生手闭合并且刺激长手指屈肌,即,指浅屈肌和指深屈肌并且放置在前臂的腹面上方。
●通道8用于产生拇指的相对并且将刺激拇指相对部分,即,对掌拇肌,并且可以放置在刚好接近手腕关节的正中神经上方或手的鱼际隆起上方。
程序:
●按下按钮1:(a)激活通道5-手指伸展,即,手打开
●按下按钮2:(b)通道5减小并且同时激活通道6到8以产生掌侧夹紧
●按下按钮3:(c)通道6到8减小并且同时激活通道5,保持收缩2秒并且随后减小-这产生手打开达2秒以及手的松弛。
所述方案视需要或希望重复。
按钮的随后的按下将起始如在段落的开始所论述的顺序,即,它将以按下按钮1(a)开始。
所产生的移动的类型:(a)手指伸展(按下按钮1),(b)随后是手指和拇指屈曲(按下按钮2),(c)随后是手指松弛和手打开达2秒以及稍后的手松弛。
方案13a和13b-
13a-使用鱼际隆起的掌侧抓握+总伸肌打开-SCI(闭合/打开)
13b-使用正中神经的掌侧抓握+总伸肌打开-SCI(闭合/打开)
此方案提供抓紧大型且较重物体的训练,例如,易拉罐、广口瓶、书籍、网球用球等。
针对此方案,在图39中可以看到用于指浅屈肌和指深屈肌肌肉以及用于对掌拇肌的正中神经的电极放置。166和168是用于指浅屈肌和指深屈肌的直径2.5cm的阴极(即,输送电极),即,通道6和通道7。172是用于正中神经的直径2.5cm的阴极(输送电极),即,通道8。170是用于通道6、7和8的5×5cm2的阳极。在图40中可以示出172的替代放置。
在图41中可以看到用于指总伸肌、桡侧腕伸肌、尺侧腕伸肌肌肉的电极的放置。174是用于指总伸肌、桡侧腕伸肌、尺侧腕伸肌的5×5cm2的阴极(输送电极),即通道5。176是用于通道5的5×5cm2的阳极电极(返回电极)。
在图43中示出了用于方案的3个步骤的方案前进。
参数和方案前进如下:
参数:
●脉冲持续时间:400μsec
●最大幅度:30mA(取决于使用哪个刺激器幅度范围可以小得多)
●斜坡时间:斜坡向上1秒并且斜坡向下0.5秒
●脉冲频率:40Hz
●所使用的通道:通道5到8
电极的放置-可以得到刺激的肌肉:
通道5用于产生手打开,通道6和7用于产生手指屈曲,并且通道8用于产生拇指相对。
●通道5用于产生手打开并且刺激长手指伸肌,即,指总伸肌,并且放置在前臂的背侧面上方。
●通道6和7用于产生手闭合并且刺激长手指屈肌,即,指浅屈肌和指深屈肌并且放置在前臂的腹面上方。
●通道8用于产生拇指的相对并且刺激拇指相对部分,即,对掌拇肌,并且可以放置在刚好接近手腕关节的正中神经上方或手的鱼际隆起上方。
程序:
●在按下按钮之前,患者将他们的手围绕他/她想要抓握的物体放置。这是被动的、在物体上方或围绕物体的滑动动作。一旦手和手指处于被动抓握位置,则进行所述方案。
●按下按钮1:(a)同时激活通道6到8以产生掌侧夹紧
●按下按钮2:(b)通道6到8减小并且同时激活通道5,保持激活(即,手将保持收缩)达2秒并且随后减小-这产生手打开达2秒和手臂的松弛
所述方案视需要或希望重复。
按钮的随后的按下将起始如在段落的开始所论述的顺序,即,它将以按下按钮1(a)开始。
所产生的移动的类型:(a)手指屈曲以及拇指相对,以及(b)随后是手指松弛和手打开达2秒以及稍后的手松弛。
方案14a和14b-
14a.使用鱼际隆起的总伸肌打开+横向夹持抓握-晚期SCI和中风(打开/闭合/打 开)
14b.使用正中神经的总伸肌打开+横向夹持抓握-晚期SCI和中风(打开/闭合/打 开)
此方案提供用于抓紧较薄物体的训练,例如,纸张、钥匙、拉链袋等。
针对此方案,在图39中可以看到用于指浅屈肌和指深屈肌肌肉以及用于对掌拇肌的正中神经的电极放置。166和168是用于指浅屈肌和指深屈肌的直径2.5cm的阴极(即,输送电极),即,通道6和通道7。172是用于正中神经的直径2.5cm的阴极(输送电极),即,通道8。170是用于通道6、7和8的5×5cm2的阳极。在图40中可以示出172的替代放置。
在图41中可以看到用于指总伸肌、桡侧腕伸肌、尺侧腕伸肌肌肉的电极的放置。174是用于指总伸肌、桡侧腕伸肌、尺侧腕伸肌的5×5cm2的阴极(输送电极),即通道5。176是用于通道5的5×5cm2的阳极电极(返回电极)。
在图44中示出了用于方案的3个步骤的方案前进。
参数和方案前进如下:
参数:
●脉冲持续时间:400μsec
●最大幅度:30mA(取决于使用哪个刺激器幅度范围可以小得多)
●斜坡时间:斜坡向上1秒并且斜坡向下0.5秒
●脉冲频率:40Hz
●所使用的通道:通道5到8
电极的放置-可以得到刺激的肌肉:
通道5用于产生手打开,通道6和7用于产生手指屈曲,并且通道8用于产生拇指屈曲。
●通道5用于产生手打开并且刺激长手指伸肌,即,指总伸肌,并且放置在前臂的背侧面上方。
●通道6和7用于产生手闭合并且刺激长手指屈肌,即,指浅屈肌和指深屈肌并且放置在前臂的腹面上方。
●通道8用于产生拇指的屈曲并且刺激拇指屈肌,即,拇短屈肌,并且可以放置在刚好接近手腕关节的正中神经上方或手的鱼际隆起上方。
程序:
●按下按钮1:(a)激活通道5-手指伸展,即,手打开
●按下按钮2:(b)通道5减小并且同时激活通道6到7。通道6到7的激活500毫秒之后,激活通道8引起拇指屈曲-这产生横向夹持夹紧
●按下按钮3:(c)通道6-8减小并且同时激活通道5,保持激活2秒并且随后减小-这产生手打开达2秒以及手的松弛。
所述方案视需要或希望重复。
按钮的随后的按下将起始如在段落的开始所论述的顺序,即,它将以按下按钮1(a)开始。
所产生的移动的类型:(a)手指伸展(按下按钮1),(b)随后是手指屈曲随后是拇指屈曲(按下按钮2),(c)随后是手指松弛和手打开达2秒以及稍后的手松弛。
方案15a和15b-
15.a-使用鱼际隆起的横向夹持抓握+总伸肌打开-SCI(闭合/打开)
15.b-使用正中神经的横向夹持抓握+总伸肌打开-SCI(闭合/打开)
此方案提供用于抓紧较薄物体的训练,例如,纸张、钥匙、拉链袋等。
针对此方案,电极放置分别与方案14a和14b相同。
在图45中示出了用于方案的3个步骤的方案前进。
参数和方案前进如下:
参数:
●脉冲持续时间:400μsec
●最大幅度:30mA(取决于使用哪个刺激器幅度范围可以小得多)
●斜坡时间:斜坡向上1秒并且斜坡向下0.5秒
●脉冲频率:40Hz
●所使用的通道:通道5到8
电极的放置-可以得到刺激的肌肉:
通道5用于产生手打开,通道6和7用于产生手指屈曲,并且通道8用于产生拇指屈曲。
●通道5用于产生手打开并且刺激长手指伸肌,即,指总伸肌,并且放置在前臂的背侧面上方。
●通道6和7用于产生手闭合并且刺激长手指屈肌,即,指浅屈肌和指深屈肌并且放置在前臂的腹面上方。
●通道8用于产生拇指的屈曲并且刺激拇指屈肌,即,拇短屈肌,并且可以放置在刚好接近手腕关节的正中神经上方或手的鱼际隆起上方。
程序:
●在按下按钮之前,患者应该将他们的手围绕他/她想要抓握的物体放置。这可以是被动的、在物体上方或围绕物体的滑动动作。一旦手和手指处于被动抓握位置,则进行所述方案。
●按下按钮1:(a)同时激活通道6到7。通道6到7的激活500毫秒之后,激活通道8引起拇指屈曲-这产生横向夹持夹紧
●按下按钮2:(b)通道6到8减小并且同时激活通道5,保持激活2秒并且随后减小-这产生手打开达2秒以及手臂的松弛
所述方案视需要或希望重复。
按钮的随后的按下将起始如在段落的开始所论述的顺序,即,它将以按下按钮1(a)开始。
所产生的移动的类型:(a)手指屈曲以及拇指屈曲,以及(b)随后是手指松弛和手打开达2秒以及稍后的手松弛。
方案16a和16b
16a.使用鱼际隆起的总伸肌打开+夹持抓握-晚期SCI和中风(打开/闭合/打开)
16b.使用正中神经的总伸肌打开+夹持抓握-晚期SCI和中风(打开/闭合/打开)
在此方案中,使用这种类型的夹紧操控较小物体,如同铅笔或骰子(通过刺激指浅屈肌)或钉桩(通过刺激骨间背侧肌)等。
针对此方案,在图46中示出了用于第一蚓状肌肌肉的电极放置。电极178放置在食指的第一指骨的背面上方(通道6)并且是输送电极。电极尺寸是2×1cm。在图47中示出拇指对掌肌的电极放置。180所述用于第一蚓状肌肌肉和对掌拇肌肌肉的5×5cm2的返回电极(通道6和7)。182是用于对掌拇肌的输送电极(通道7)。电极尺寸是直径2.5cm。在图48中以184示出电极178的替代位置。可以在图49中看到用于指总伸肌的电极的放置,其中186是用于通道5的5×5cm2输送电极。188是用于通道5的5×5cm2的返回电极。
在图50中示出了用于方案的3个步骤的方案前进。
参数和方案前进如下:
参数:
●脉冲持续时间:400μsec
●最大幅度:30mA(取决于使用哪个刺激器幅度范围可以小得多)
●斜坡时间:斜坡向上1秒并且斜坡向下0.5秒
●脉冲频率:40Hz
●所使用的通道:通道5到7
电极的放置-可以得到刺激的肌肉:
通道5用于产生手打开,通道6和7用于产生浆状到浆状夹持,其中通道6用于产生食指的屈曲并且通道7用于产生拇指的相对。
●通道5用于产生手打开并且刺激长手指伸肌,即,指总伸肌,并且放置在前臂的背侧面上方。
●通道6用于产生食指的屈曲。这是通过刺激第一蚓状肌获得的,其引起掌指处的屈曲和食指的指节间的伸展,或替代地通过刺激指浅屈肌的横向部分,该引起食指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屈曲。
●通道7用于产生拇指的相对并且刺激拇指相对部分,即,对掌拇肌,并且可以放置在刚好接近手腕关节的正中神经上方或手的鱼际隆起上方。
程序:
●按下按钮1:(a)激活通道5-手指伸展,即,手打开
●按下按钮2:(b)通道5减小并且同时激活通道6到7,使食指屈曲并且拇指与食指相对。
●按下按钮3:(c)通道6到7减小并且同时激活通道5,保持激活2秒并且将随后减小-这产生手打开达2秒以及手臂的松弛
所述方案视需要或希望重复。
按钮的随后的按下将起始如在段落的开始所论述的顺序,即,它将以按下按钮1(a)开始。
所产生的移动的类型:(a)食指屈曲以及拇指相对,以及(b)随后是手指松弛和手打开达2秒以及稍后的手松弛。
方案17a和17b
17.a使用鱼际隆起的夹持抓握+总伸肌打开-SCI(闭合/打开)
17b使用正中神经的夹持抓握+总伸肌打开-SCI(闭合/打开)
在此方案中,使用这种类型的夹紧操控较小物体,如同铅笔或骰子(通过刺激指浅屈肌)或钉桩(通过刺激骨间背侧肌)等。
针对此方案,在图46中示出了用于第一蚓状肌肌肉的电极放置。电极178放置在食指的第一指骨的背面上方(通道6)并且是输送电极。电极尺寸是2×1cm2。在图47中示出拇指对掌肌的电极放置。180是用于第一蚓状肌肌肉和对掌拇肌肌肉的5×5cm2的返回电极(通道6和通道7)。182是用于对掌拇肌的输送电极(通道7)。电极尺寸是直径2.5cm。在图48中以184示出电极178的替代位置。可以在图49中看到用于指总伸肌的电极的放置,其中186是用于通道5的5×5cm2输送电极。188是用于通道5的5×5cm2的返回电极。
在图51中示出了用于方案的2个步骤的方案前进。
参数和方案前进如下:
参数:
●脉冲持续时间:400μsec
●最大幅度:30mA(取决于使用哪个刺激器幅度范围可以小得多)
●斜坡时间:斜坡向上1秒并且斜坡向下0.5秒
●脉冲频率:40Hz
●所使用的通道:通道5到7
电极的放置-可以得到刺激的肌肉:
通道5用于产生手打开,通道6和7用于产生浆状到浆状夹持,其中通道6用于产生食指的屈曲并且通道7用于产生拇指的相对。
●通道5用于产生手打开并且刺激长手指伸肌,即,指总伸肌,并且放置在前臂的背侧面上方。
●通道6用于产生食指的屈曲。这是通过刺激第一蚓状肌获得的,其引起掌指处的屈曲和食指的指节间的伸展,或替代地通过刺激指浅屈肌的横向部分,该引起食指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屈曲。
●通道7用于产生拇指的相对并且刺激拇指相对部分,即,对掌拇肌,并且可以放置在刚好接近手腕关节的正中神经上方或手的鱼际隆起上方。
程序:
●在按下按钮之前,患者被引导至将他们的手围绕他/她想要抓握的物体放置。一旦手和手指处于被动抓握位置,则进行所述方案。
●按下按钮1:(a)同时激活通道6到7,使食指屈曲并且拇指与食指相对。
●按下按钮2:(b)通道6到7减小并且同时激活通道5,保持激活2秒并且随后减小-这产生手打开达2秒以及手臂的松弛
所述方案视需要或希望重复。
按钮的随后的按下将起始如在段落的开始所论述的顺序,即,它将以按下按钮1(a)开始。
所产生的移动的类型:(a)食指屈曲以及拇指相对,以及(b)随后是手指松弛和手打开达2秒以及稍后的手松弛。
方案18-手打开和蚓状肌夹紧
此方案用于训练手的手指屈肌张力的减小并且用于使用蚓状肌夹紧抓紧和操控物体,例如,抓紧和操控书。
针对此方案,在图52中示出了用于对掌拇肌的电极放置。190示出了对掌拇肌的2.5cm直径的阴极(输送电极),即通道#4。192示出了用于通道4的5×5cm2的阳极(返回电极)。在图53中示出了用于190的替代放置。
在图54中示出了用于指伸肌、桡侧腕伸肌、尺侧腕伸肌和第一到第三蚓状肌肌肉的电极的放置。194是用于指总伸肌、桡侧腕伸肌、尺侧腕伸肌的5×5cm2的阴极(输送电极),即通道5。196是用于通道5到8的5×5cm2的阳极(返回电极)。198、200和202分别是用于第一、第二和第三蚓状肌肌肉的阴极(输送电极),即,分别是通道6、7和8。电极尺寸是2×1cm2
在图55中示出了用于方案的4个步骤的方案前进。
参数和方案前进如下:
参数:
●脉冲持续时间:400μsec
●最大幅度:30mA(取决于使用哪个刺激器幅度范围可以小得多)
●斜坡时间:斜坡向上1秒并且斜坡向下0.5秒
●脉冲频率:40Hz
●所使用的通道:通道4到8
电极的放置-可以得到刺激的肌肉:
通道4用于将拇指相对放置。通道5到8用于刺激手掌中的手腕和手指伸展/屈曲肌肉。
●通道4刺激拇指相对,即,手的鱼际隆起,或刚好接近手腕的前臂的腹面以刺激拇指对掌肌。
●通道5刺激手腕和手指伸肌,即指总伸肌和/或指伸肌、桡侧腕伸肌和尺侧腕伸肌。通道5在通道6到8之前100到500毫秒开始。
●通道6到8刺激蚓状肌肌肉以允许在IP关节处的手指伸展和屈曲,即,蚓状肌肌肉(I、II、III和IV),电极将放置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第一指骨的背侧面上方。
程序:
●按下按钮1:(a)激活通道5并且在100到500毫秒之后激活通道6到8-这激活手指伸肌,之后激活蚓状肌肌肉以产生完全手指伸展与展开。
●按下按钮2:(b)同时,通道5减小到最初刺激脉冲持续时间的1/2或1/3并且激活通道4,同时通道6到8不断地活动-随着手腕和手指伸展向下蚓状肌刺激生成蚓状肌L形屈曲。同时拇指放置于相对位置中
●按下按钮3:(c)通道4减小并且通道5增大(返回到完整幅度),同时通道6到8不断地活动-这松弛拇指并且激活手指伸肌与产生完全手指伸展与展开的蚓状肌肌肉。
●按下按钮4:(d)通道5到8减小-手移动到放松状态。
所述方案视需要或希望重复。
按钮的随后的按下将起始如在段落的开始所论述的顺序,即,它将以按下按钮1(a)开始。
所产生的移动的类型:手打开和手闭合(蚓状肌抓握)。
方案19a和19b-
19a.使用鱼际隆起的蚓状肌和总伸肌打开+蚓状肌夹紧+掌侧抓握
19b.使用正中神经的蚓状肌和总伸肌打开+蚓状肌夹紧+掌侧抓握
此方案用于训练手的手指屈肌张力的减小并且用于使用蚓状肌夹紧抓紧和操控物体,例如,抓紧和操控书。
针对此方案,在图39中可以看到用于指浅屈肌和指深屈肌肌肉以及用于对掌拇肌的正中神经的电极放置。166和168是用于指浅屈肌和指深屈肌的直径2.5cm的阴极(即,输送电极),即,通道2和通道3。172是用于正中神经的直径2.5cm的阴极(输送电极),即,通道4。170是用于通道2、3和4的阳极并且电极尺寸是5×5cm2。在图40中可以示出172的替代放置。
在图54中示出了用于指伸肌、桡侧腕伸肌、尺侧腕伸肌和第一到第三蚓状肌肌肉的电极的放置。194是用于指总伸肌、桡侧腕伸肌、尺侧腕伸肌的5×5cm2的阴极(输送电极),即通道5。196是用于通道4到7的5×5cm2的阳极(返回电极)。198、200和202分别是用于第一、第二和第三蚓状肌肌肉的2×1cm2的阴极(输送电极),即,分别是通道6、7和8。
在图56中示出了用于方案的4个步骤的方案前进。
参数和方案前进如下:
参数:
●脉冲持续时间:400μsec
●最大幅度:30mA(取决于使用哪个刺激器幅度范围可以小得多)
●斜坡时间:斜坡向上1秒并且斜坡向下0.5秒
●脉冲频率:40Hz
●所使用的通道:通道2到8
电极的放置-可以得到刺激的肌肉:
通道2和3用于刺激手指屈肌。通道4用于将拇指相对放置。通道5到8用于刺激手掌中的手腕和手指伸展/屈曲肌肉。
●通道2和3刺激手指屈肌,即,指浅屈肌和指深屈肌。
●通道4用于产生拇指的相对并且刺激拇指相对部分,即,对掌拇肌,并且可以放置在刚好接近手腕关节的正中神经上方或手的鱼际隆起上方。
●通道5刺激手腕和手指伸肌,即,指总伸肌和/或指伸肌、桡侧腕伸肌和尺侧腕伸肌。通道5在通道6到8之前100到500毫秒开始。
●通道6到8刺激蚓状肌肌肉以允许在IP关节处的手指伸展和屈曲,即,蚓状肌肌肉(I、II、III和IV),电极放置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第一指骨的背侧面上方。
程序:
●按下按钮1:(a)激活通道5并且在100到500毫秒之后激活通道6到8-这继而激活手指伸肌,之后激活蚓状肌肌肉以产生完全手指伸展与展开。
●按下按钮2:(b)同时,对于通道5,脉冲持续时间减小大约1/3到1/2并且激活通道4,但是仅为其最大脉冲持续时间的2/3-随着手腕和手指扩展向下蚓状肌刺激生成蚓状肌L形屈曲。同时拇指放置于平缓的相对位置中。
达到蚓状肌L形状屈曲的时刻,(1秒之后)通道5到8减小并且激活通道2和3且同时通道4从2/3到最大脉冲持续时间倾斜向上以允许拇指闭合在屈曲的手指上方。蚓状肌肌肉不再通过FES激活,但是指浅屈肌和指深屈肌收缩以生成完全的手指屈曲。
●按下按钮3:(c)通道2到4减小。通道5增大并且100到500毫秒之后通道6到8增大-这松弛拇指和手指屈肌,紧接着之后手指伸肌是活动的,随后激活蚓状肌肌肉以产生完全的手指伸展与展开。
●按下按钮4:(d)通道5到8减小并且手松弛。
所述方案视需要或希望重复。
按钮的随后的按下将起始如在段落的开始所论述的顺序,即,它将以按下按钮1(a)开始所述方案。
所产生的移动的类型:手打开和手闭合(掌侧+蚓状肌抓握)
注意:在中风患者中确定的是按下按钮2与按下按钮4事件之间的时间周期应该刚好足够短使得抓握适当地执行10到15秒并且不长于该时间。这用于减小手指屈肌的张力。在此方案中强调的是中风受试者是手打开的。换句话说,按下按钮4到按下按钮5时间周期和按下按钮1到按下按钮2是长的(30到40秒或更长)。
方案20-使用鱼际隆起的总伸肌打开+三角肌抓握-晚期SCI和中风(打开/闭合/打 开)。
此方案用于训练使用此类型夹紧的较小物体的操作,例如,铅笔或较大直径钉桩。所述方案可用于训练功能性活动,例如,书写。
针对此方案,在图57中示出对掌拇肌和指浅屈肌肌肉的电极放置。204是2.5直径阴极,即,用于对掌拇肌肌肉的输送电极,即,通道8。206是5×5cm2阴极,即,用于指浅屈肌的输送电极,即,通道6。208是5×5cm2阳极,即,用于通道6到8的返回电极。
在图58中示出了用于第二骨间背侧肌肉的电极的放置。210是2×1cm2阴极,即,用于第二骨间背侧肌肉的输送电极,即,通道7。
可以在图49中看到用于指总伸肌的电极的放置,其中186是用于通道5的5×5cm2输送电极。188是用于通道5的5×5cm2的返回电极。
图59示出了三角肌夹紧。
在图60中示出了用于方案的3个步骤的方案前进。
参数和方案前进如下:
参数:
●脉冲持续时间:400μsec
●最大幅度:30mA(取决于使用哪个刺激器幅度范围可以小得多)
●斜坡时间:斜坡向上1秒并且斜坡向下0.5秒
●脉冲频率:40Hz
●所使用的通道:通道5到8
电极的放置-可以得到刺激的肌肉:
通道5用于产生手打开,通道6-8用于产生三角肌夹紧,其中通道6用于产生食指和中指的屈曲,通道7用于使中指与食指接触,并且通道8用于产生对抗屈曲的食指和中指的拇指的相对。
●通道5用于产生手打开并且刺激长手指伸肌,即,指总伸肌,并且放置在前臂的背侧面上方。
●通道6用于产生食指和中指的屈曲并且刺激指浅屈肌的横向部分,并且放置在前臂的腹面上方。
●通道7用于使中指与食指接触并且刺激第二骨间背侧肌肉且放置在手的背面上方。
●通道8用于使拇指与屈曲的食指和中指相对并且刺激对掌拇肌并且放置在手的鱼际隆起上。
程序:
●按下按钮1:(a)激活通道5-手指伸展,即,手打开
●按下按钮2:(b)通道5减小并且激活通道6-8,同时使食指和中指屈曲并且彼此接触并且拇指与屈曲的手指相对。
●按下按钮3:(c)通道6到8减小并且同时激活通道5,保持收缩2秒并且随后减小-这产生手打开2秒随后是手的松弛。
所述方案视需要或希望重复。
按钮的随后的按下将起始如在段落的开始所论述的顺序,即,它将以按下按钮1(a)开始。
所产生的移动的类型:(a)食指和中指屈曲和接近以及拇指相对,以及(b)随后是手指松弛和手打开达2秒以及稍后的手松弛。
方案21-两根手指横向夹持
此方案用于使用横向夹持夹紧训练固持和操控较薄物体,例如,香烟、信用卡、纸张等。
针对此方案,在图61中示出用于第一和第二蚓状肌肌肉和第二骨间背侧肌肉的电极的放置。214是2×1cm2阴极,即,用于第二骨间背侧肌肉的输送电极(通道8)。212是2×1cm2阴极,即,用于第一蚓状肌肌肉的输送电极(通道6)。216是2×1cm2阴极,即,用于第二蚓状肌肌肉的输送电极(通道7)。218是5×5cm2阳极,即,用于通道5到8的返回电极。
可以在图49中看到用于指总伸肌的电极的放置,其中186是用于通道5的5×5cm2输送电极。188是用于通道5的5×5cm2的返回电极。
在图62中示出了用于方案的3个步骤的方案前进。
参数和方案前进如下:
参数:
●脉冲持续时间:400μsec
●最大幅度:30mA(取决于使用哪个刺激器幅度范围可以小得多)
●斜坡时间:斜坡向上1秒并且斜坡向下0.5秒
●脉冲频率:40Hz
●所使用的通道:通道5×8
电极的放置-可以得到刺激的肌肉:
通道5用于产生手打开,通道6到8用于产生两根手指横向夹持夹紧,其中通道6和7用于产生食指和中指掌指屈曲和指间伸展并且刺激第一和第二蚓状肌肌肉,并且通道8用于使食指和中指彼此接触并且刺激第二骨间背侧肌肉。
●通道5用于产生手打开并且刺激长手指伸肌,即,指总伸肌,并且将放置在前臂的背侧面上方。
●通道6用于产生掌指关节处的食指的屈曲和指间关节处的伸展并且刺激第一蚓状肌肌肉并且放置在食指的第一指骨的背面上方。
●通道7用于产生掌指关节处的中指的屈曲和指间关节处的伸展并且刺激第二蚓状肌肌肉并且放置在中指的第一指骨的背面上方。
●通道8用于使食指和中指接近并且刺激第二骨间背侧肌肉并且放置在手的背部上方。
程序:
●按下按钮1:(a)激活通道6到8,同时使食指和中指在掌指关节处屈曲并且在指间关节处伸展且彼此接触。
●按下按钮2:(b)通道6到8减小并且同时激活通道5-手指伸展,即,手打开。
●按下按钮3:(c)通道5减小并且手移动回到松弛状态。
所述方案视需要或希望重复。
按钮的随后的按下将起始如在段落的开始所论述的顺序,即,它将以按下按钮1(a)开始。
所产生的移动的类型:(a)食指和中指在MCP处屈曲且在IP处伸展,以及(b)随后是完全的手的打开(c)随后是手的松弛。
方案22a和22b
22.a使用鱼际隆起的掌侧抓握+蚓状肌和总伸肌打开
22.b使用正中神经的掌侧抓握+蚓状肌和总伸肌打开
此方案用于减小手的手指屈肌张力并且使用掌侧夹紧抓握和操控物体,例如,书或易拉罐。
针对此方案,在图39中可以看到用于指浅屈肌和指深屈肌肌肉以及用于对掌拇肌的正中神经的电极放置。166和168是用于指浅屈肌和指深屈肌的直径2.5直径的阴极(即,输送电极),即,通道2和通道3。172是用于正中神经的2.5直径的阴极(输送电极),即,通道4。170是用于通道2、3和4的5×5cm2的阳极。在图40中可以示出172的替代放置。
在图54中示出了用于指伸肌、桡侧腕伸肌、尺侧腕伸肌和第一到第三蚓状肌肌肉的电极的放置。194是用于指总伸肌、桡侧腕伸肌、尺侧腕伸肌的5×5cm2的阴极(输送电极),即通道5。196是用于通道4到7的5×5cm2的阳极(返回电极)。198、200和202分别是用于第一、第二和第三蚓状肌肌肉的2×1cm2的阴极(输送电极),即,分别是通道6、7和8。
在图63中示出了用于方案的4个步骤的方案前进。
参数和方案前进如下:
参数:
●脉冲持续时间:400μsec
●最大幅度:30mA(取决于使用哪个刺激器幅度范围可以小得多)
●斜坡时间:斜坡向上1秒并且斜坡向下0.5秒
●脉冲频率:40Hz
●所使用的通道:通道2到8
电极的放置-可以得到刺激的肌肉:
通道2和3用于刺激手指屈肌。通道4用于将拇指相对放置。通道5-8用于刺激手掌中的手腕和手指伸展/屈曲肌肉。
●通道2和3刺激手指屈肌,即,指浅屈肌和指深屈肌。
●通道4用于产生拇指的相对并且刺激拇指相对部分,即,对掌拇肌,并且可以放置在刚好接近手腕关节的正中神经上方或手的鱼际隆起上方。
●通道刺激手腕和手指伸肌,即,指总伸肌和/或指伸肌、桡侧腕伸肌和尺侧腕伸肌。通道5在通道6到8之前100到500毫秒启动。
●通道6到8刺激蚓状肌肌肉以允许在IP关节处的手指伸展和屈曲,即,蚓状肌肌肉(I、II、III和IV),电极将放置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第一指骨的背侧面上方。
程序:
●在按下按钮之前,患者将他们的手围绕他/她想要抓握的物体放置。这可以是被动的、在物体上方的滑动动作。一旦手和手指处于被动抓握位置,则起始所述方案。
●按下按钮1:(a)激活通道2-4-指浅屈肌和指深屈肌将接触以生成适当的手指屈曲。手指屈曲伴随着有拇指放置于相对位置中。
●按下按钮2:(b)通道2到4减小。激活通道5并且100到500毫秒之后激活通道6到8-这松弛拇指和手指屈肌,紧接着之后手指伸肌是活动的,随后激活蚓状肌肌肉以产生完全的手指伸展与展开。
●按下按钮3:(c)通道5到8减小并且手松弛。
所述方案视需要或希望重复。
按钮的随后的按下将起始如在段落的开始所论述的顺序,即,它将以按下按钮1(a)开始所述方案。
所产生的移动的类型:手打开和手闭合(手指屈曲+蚓状肌手打开)。
方案23a和23b
23.a-使用鱼际隆起的双侧掌侧抓握+总伸肌打开-SCI(闭合/打开)
23.b-使用正中神经的双侧掌侧抓握+总伸肌打开-SCI(闭合/打开)
此方案提供用于双侧抓紧大型且较重物体的训练,例如,易拉罐、广口瓶、书籍、网球用球等。
针对此方案,在图39中可以看到用于指浅屈肌和指深屈肌肌肉以及用于对掌拇肌的正中神经的电极放置。166和168是用于指浅屈肌和指深屈肌的2.5直径阴极(输送电极),即,通道2或6(每一个用于一只手臂)和通道3或7(每一个用于一只手臂)。172是用于正中神经的2.5直径的阴极(输送电极),即,通道4或8(每一个用于一只手臂)。170是用于通道2、3和4的5×5cm2的阳极,或另一方面,用于6、7和8。在图40中可以示出172的替代放置。
在图41中可以看到用于指总伸肌、桡侧腕伸肌、尺侧腕伸肌肌肉的电极的放置。174所述用于指总伸肌、桡侧腕伸肌、尺侧腕伸肌的5×5cm2的阴极(输送电极),即通道1或5(每一个用于一只手臂)。176是用于通道1或5的5×5cm2的阳极(返回电极)(每一个用于一只手臂)。
参数和方案前进如下:
参数:
●脉冲持续时间:400μsec
●最大幅度:30mA(取决于使用哪个刺激器幅度范围可以小得多)
●斜坡时间:斜坡向上1秒并且斜坡向下0.5秒
●脉冲频率:40Hz
●所使用的通道:通道1-4用于右手并且通道5到8用于左手
电极的放置-可以得到刺激的肌肉:
右手:
通道1用于产生右手打开,通道2和3用于产生右手手指屈曲并且通道4用于产生右手拇指相对。
●通道1用于产生右手打开并且刺激长手指伸肌,即,指总伸肌,并且放置在前臂的背侧面上方。
●通道2和3用于产生右手闭合并且刺激长手指屈肌,即,指浅屈肌和指深屈肌并且放置在前臂的腹面上方。
●通道4用于产生右手拇指的相对并且刺激拇指相对部分,即,对掌拇肌,并且可以放置在刚好接近手腕关节的正中神经上方或手的鱼际隆起上方。
左手:
通道5用于产生左手打开,通道6和7用于产生左手手指屈曲并且通道8用于产生左手拇指屈曲。
●通道5用于产生左手打开并且刺激长手指伸肌,即,指总伸肌,并且放置在前臂的背侧面上方。
●通道6和7用于产生左手闭合并且刺激长手指屈肌,即,指浅屈肌和指深屈肌并且放置在前臂的腹面上方。
●通道8用于产生左手拇指的相对并且刺激拇指相对部分,即,对掌拇肌,并且可以放置在刚好接近手腕关节的正中神经上方或手的鱼际隆起上方。
如上文所述示出了用于通道1到4和5到8的潜在电极放置。为了不重复用于左手和右手的图,相同的图可以用于双手。用于通道1的电极的放置相当于用于通道5的电极的放置。类似地,通道2、3和4分别相当于通道6、7和8。
程序:
RIGHT HAND(按下按钮#1):
●在按下按钮#1之前,患者将他们的手围绕他/她想要抓握的物体放置。这可以是被动的、在物体上方或围绕物体的滑动动作。一旦手和手指处于被动抓握位置,则起始所述方案。
●按下按钮#1-按压1:(a)同时起始通道2-4以产生掌侧夹紧
●按下按钮#1-按压2:(b)通道2到4减小并且同时起始通道1,保持收缩达2秒并且随后减小。这产生手的打开达2秒和手臂的松弛
按钮的随后的按下将起始如在段落的开始所论述的顺序,即,它将以按下按钮#1-按压1(a)开始。
左手(按下按钮#2):
●在按下按钮#2之前,患者将他们的手围绕他/她想要抓握的物体放置。这可以是被动的、在物体上方或围绕物体的滑动动作。一旦手和手指处于被动抓握位置,则起始所述方案。
●按下按钮#2-按压1:(a)同时起始通道6到8以产生掌侧夹紧
●按下按钮#2-按压2:(b)通道6到8减小并且同时起始通道5,保持收缩达2秒并且随后减小。这产生手的打开达2秒和手臂的松弛
按钮的随后的按下将起始如在段落的开始所论述的顺序,即,它将以按下按钮#2-按压1(a)开始。
所产生的移动的类型:(a)双侧但是单独的手指屈曲以及拇指相对,以及(b)随后是手指松弛和手打开达2秒以及稍后的手松弛。
方案24a-24b
24.a使用鱼际隆起的双侧横向夹持抓握+总伸肌打开-SCI(闭合/打开)
24.b使用正中神经的双侧横向夹持抓握+总伸肌打开-SCI(闭合/打开)
方案24a和24b与方案15a和15b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方案24a和24b是双侧的,即,利用双手的,如方案23中所描述。

Claims (19)

1.一种用于功能性电刺激疗法的设备,其包括具有至少6个通道的多通道刺激器,用于手中的至少一个蚓状肌肌肉的刺激,
该设备被进一步配置用于相同手的至少一个手指伸肌肌肉的刺激,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手指伸肌的所述刺激发生在所述至少一个蚓状肌肌肉的所述刺激之前,
该设备被配置用于如下步骤:
a)所述至少一个手指伸肌肌肉的刺激;
b)所述至少一个蚓状肌肌肉的刺激;
c)所述至少一个蚓状肌肌肉的松弛;以及
d)所述至少一个手指伸肌肌肉的松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该设备被配置来重复步骤a)到d)5到30次之间。
3.一种用于功能性电刺激疗法的设备,其包括具有至少6个通道的多通道刺激器,用于手中的至少一个蚓状肌肌肉的刺激,
该设备被进一步配置用于相同手的至少一个手指伸肌肌肉的刺激,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手指伸肌的所述刺激发生在所述至少一个蚓状肌肌肉的所述刺激之前,
该设备被配置用于如下步骤:
a)所述至少一个手指伸肌肌肉的刺激;
b)所述至少一个蚓状肌肌肉的刺激;
c)所述至少一个手指伸肌肌肉的松弛;
d)所述至少一个手指伸肌肌肉的刺激;
e)所述至少一个蚓状肌肌肉的松弛;以及
f)所述至少一个手指伸肌肌肉的松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中该设备被配置来重复步骤a)到f)5到30次之间。
5.一种用于功能性电刺激疗法的设备,其包括具有至少6个通道的多通道刺激器,用于手中的至少一个蚓状肌肌肉的刺激,
该设备被进一步配置用于相同手的至少一个手指伸肌肌肉的刺激,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手指伸肌的所述刺激发生在所述至少一个蚓状肌肌肉的所述刺激之前,
其中该设备被配置用于如下步骤:
a)所述至少一个手指伸肌肌肉的刺激;
b)所述至少一个蚓状肌肌肉的刺激;
c)所述至少一个手指伸肌肌肉的松弛;
d)至少一个手指屈肌肌肉的刺激;
e)所述至少一个蚓状肌肌肉的松弛;以及
f)所述至少一个手指屈肌肌肉的松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其中该设备被配置来重复步骤a)到f)5到30次之间。
7.一种用于功能性电刺激疗法的设备,其包括具有至少6个通道的多通道刺激器,用于手中的至少一个蚓状肌肌肉的刺激,
该设备被进一步配置用于相同手的至少一个手指伸肌肌肉的刺激,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手指伸肌的所述刺激发生在所述至少一个蚓状肌肌肉的所述刺激之前,
该设备被配置用于如下步骤:
a)所述至少一个手指伸肌肌肉的刺激;
b)所述至少一个蚓状肌肌肉的刺激;
c)所述至少一个手指伸肌肌肉的松弛;
d)至少一个手指屈肌肌肉的刺激;
e)所述至少一个蚓状肌肌肉的松弛;
f)至少一个蚓状肌肌肉的刺激;
g)至少一个手指屈肌肌肉的松弛;
h)所述至少一个伸肌肌肉的刺激;
i)所述至少一个蚓状肌肌肉的松弛;
j)所述至少一个手指伸肌肌肉的松弛。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中该设备被配置来重复步骤a)到j)5到30次之间。
9.一种用于功能性电刺激疗法的设备,其包括具有至少6个通道的多通道刺激器,用于手中的至少一个蚓状肌肌肉的刺激,
该设备被进一步配置用于相同手的至少一个手指伸肌肌肉的刺激,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手指伸肌的所述刺激发生在所述至少一个蚓状肌肌肉的所述刺激之前,
该设备被进一步配置用于相同手的拇指屈肌肌肉的刺激,该设备被配置用于如下步骤:
a)所述至少一个手指伸肌肌肉的刺激;
b)所述至少一个蚓状肌肌肉的刺激;
c)所述至少一个手指伸肌肌肉的松弛;
d)所述至少一个拇指屈曲肌肉的刺激;
e)所述至少一个蚓状肌肌肉的松弛;
f)所述至少一个拇指屈曲肌肉的松弛;
g)所述至少一个手指伸肌肌肉的刺激;以及
h)所述至少一个手指伸肌肌肉的松弛。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中该设备被配置为重复步骤a)到h)5到30次之间。
11.一种用于功能性电刺激疗法的设备,其包括具有至少6个通道的多通道刺激器,用于手中的至少一个蚓状肌肌肉的刺激,
该设备被进一步配置用于相同手的至少一个手指伸肌肌肉的刺激,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手指伸肌的所述刺激发生在所述至少一个蚓状肌肌肉的所述刺激之前,
该设备被进一步配置用于相同手的拇指屈肌肌肉的刺激,该设备被配置用于如下步骤:
a)所述至少一个蚓状肌肌肉的刺激;
b)至少一个骨间背侧肌肉的刺激;
c)所述至少一个蚓状肌肌肉的松弛;
d)所述至少一个骨间背侧肌肉的松弛;
e)所述至少一个手指伸肌肌肉的刺激;以及
f)所述至少一个手指伸肌肌肉的松弛。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中该设备被配置为重复步骤a)到f)5到30次之间。
13.一种用于功能性电刺激疗法的设备,其包括具有至少6个通道的多通道刺激器,用于手中的至少一个蚓状肌肌肉的刺激,
该设备被进一步配置用于相同手的至少一个手指伸肌肌肉的刺激,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手指伸肌的所述刺激发生在所述至少一个蚓状肌肌肉的所述刺激之前,
该设备被配置用于如下步骤:
a)所述至少一个手指伸肌肌肉的刺激;
b)所述至少一个蚓状肌肌肉的刺激;
c)所述至少一个手指伸肌肌肉的松弛;
d)所述至少一个手指伸肌肌肉的刺激;
e)所述至少一个蚓状肌肌肉的松弛;以及
f)所述至少一个手指伸肌肌肉的松弛。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中该设备被配置为重复步骤a)到f)5到30次之间。
15.一种用于功能性电刺激疗法的设备,其包括具有至少6个通道的多通道刺激器,用于手中的至少一个蚓状肌肌肉的刺激,
该设备被进一步配置用于相同手的至少一个手指伸肌肌肉的刺激,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手指伸肌的所述刺激发生在所述至少一个蚓状肌肌肉的所述刺激之前,
该设备被配置用于如下步骤:
a)所述至少一个手指伸肌肌肉的刺激;
b)所述至少一个蚓状肌肌肉的刺激;
c)所述至少一个手指伸肌肌肉的松弛;
d)至少一个手指屈肌肌肉的刺激;
e)所述至少一个蚓状肌肌肉的松弛;以及
f)所述至少一个手指屈肌肌肉的松弛。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设备,其中该设备被配置为重复步骤a)到f)5到30次之间。
17.一种用于功能性电刺激疗法的设备,其包括具有至少6个通道的多通道刺激器,用于手中的至少一个蚓状肌肌肉的刺激,
该设备被进一步配置用于相同手的至少一个手指伸肌肌肉的刺激,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手指伸肌的所述刺激发生在所述至少一个蚓状肌肌肉的所述刺激之前,
该设备被配置用于如下步骤:
a)所述至少一个手指伸肌肌肉的刺激;
b)所述至少一个蚓状肌肌肉的刺激;
c)所述至少一个手指伸肌肌肉的松弛;
d)至少一个手指屈肌肌肉的刺激;
e)所述至少一个蚓状肌肌肉的松弛;
f)所述至少一个蚓状肌肌肉的刺激;
g)至少一个手指屈肌肌肉的松弛;
h)所述至少一个手指伸肌肌肉的刺激;
i)所述至少一个蚓状肌肌肉的松弛;
j)所述至少一个手指伸肌肌肉的松弛。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中该设备被配置为重复步骤a)到j)5到30次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包括具有至少9个通道的多通道刺激器,其中所述设备经预编程以在激活和通过使用者的希望方案的选择之后向连接到其上的患者自动提供功能性电刺激疗法,其中希望方案选自包括如下内容的组:蚓状肌手指伸展方案、侧向到达、侧向到达和蚓状肌和总伸肌打开、侧向到达和总伸肌打开、向前到达和获取、向前到达和获取以及蚓状肌和总伸肌打开、向前到达和获取以及总伸肌打开、向前到达和获取以及总伸肌打开和握紧、到达相对肩部的上方、到达相对肩部随后传送到侧向到达中、到达相对膝部的上方、手到嘴、使用鱼际隆起的总伸肌打开以及掌侧抓握、使用正中神经的总伸肌打开以及掌侧抓握、使用鱼际隆起的掌侧抓握以及总伸肌打开、使用正中神经的掌侧抓握以及总伸肌打开、使用鱼际隆起的总伸肌打开以及横向夹持抓握、使用正中神经的总伸肌打开以及横向夹持抓握、使用鱼际隆起的横向夹持抓握以及总伸肌打开、使用正中神经的横向夹持抓握以及总伸肌打开、使用鱼际隆起的总伸肌打开以及夹持抓握、使用正中神经的总伸肌打开以及夹持抓握、使用鱼际隆起的夹持抓握以及总伸肌打开、使用正中神经的夹持抓握以及总伸肌打开、手打开和蚓状肌夹紧、使用鱼际隆起的蚓状肌和总伸肌打开以及蚓状肌夹紧以及掌侧抓握、使用正中神经的蚓状肌和总伸肌打开以及蚓状肌夹紧以及掌侧抓握、使用鱼际隆起的总伸肌打开以及三角肌抓握、两根手指横向夹持、使用鱼际隆起的掌侧抓握以及蚓状肌和总伸肌打开、使用正中神经的掌侧抓握以及蚓状肌和总伸肌打开、使用鱼际隆起的双侧掌侧抓握以及总伸肌打开、使用正中神经的双侧掌侧抓握以及总伸肌打开、使用鱼际隆起的双侧横向夹持抓握以及总伸肌打开、使用正中神经的双侧横向夹持抓握以及总伸肌打开。
CN201380042938.3A 2012-06-26 2013-06-26 用于功能性电刺激疗法的方法 Active CN1045405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261664306P 2012-06-26 2012-06-26
US61/664,306 2012-06-26
PCT/CA2013/050499 WO2014000107A1 (en) 2012-06-26 2013-06-26 Method for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herapy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40544A CN104540544A (zh) 2015-04-22
CN104540544B true CN104540544B (zh) 2017-10-13

Family

ID=49781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42938.3A Active CN104540544B (zh) 2012-06-26 2013-06-26 用于功能性电刺激疗法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616224B2 (zh)
EP (1) EP2882489B1 (zh)
JP (1) JP6700041B2 (zh)
CN (1) CN104540544B (zh)
CA (1) CA2877907C (zh)
WO (1) WO201400010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68089A (zh) 2013-01-21 2022-07-22 卡拉健康公司 用于控制震颤的设备和方法
CN114768093A (zh) 2014-06-02 2022-07-22 卡拉健康公司 用于外周神经刺激来治疗震颤的系统和方法
JP6429255B2 (ja) * 2014-07-23 2018-11-28 システム・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電気刺激装置およびトレーニング装置
EP4342516A2 (en) 2015-06-10 2024-03-27 Cala Health,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eripheral nerve stimulation to treat tremor with detachable therapy and monitoring units
EP3352843B1 (en) 2015-09-23 2021-06-23 Cala Health, Inc. Device for peripheral nerve stimulation in the finger to treat hand tremors
JP6746300B2 (ja) 2015-11-30 2020-08-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神経刺激装置、生体磁界計測システム
WO2017123608A1 (en) * 2016-01-11 2017-07-20 Bioness Inc. Systems and apparatus for gait modulation and methods of use
AU2017211048B2 (en) 2016-01-21 2022-03-10 Cala Health, Inc.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peripheral neuromodulation for treating diseases related to overactive bladder
CA3030029A1 (en) 2016-07-08 2018-01-11 Cala Health,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timulating n nerves with exactly n electrodes and improved dry electrodes
CN106310519B (zh) * 2016-08-31 2018-10-02 王东岩 一种用于治疗瘫痪的屈肌和伸肌交替电刺激装置
WO2018085770A1 (en) * 2016-11-04 2018-05-11 Restorative Therapies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ergometer including automatic spasm control
WO2018118004A1 (en) * 2016-12-19 2018-06-28 Intel Corporation Wearable assistive jamming apparatus and related methods
EP3606604A4 (en) 2017-04-03 2020-12-16 Cala Health, Inc. PERIPHERAL NEUROMODULATION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S ASSOCIATED WITH BLADDER HYPERACTIVITY
WO2019143790A1 (en) 2018-01-17 2019-07-25 Cala Health,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through peripheral nerve stimulation
US11890468B1 (en) 2019-10-03 2024-02-06 Cala Health, Inc. Neurostimulation systems with event pattern det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JP7079402B2 (ja) * 2019-10-07 2022-06-02 伊藤超短波株式会社 身体の運動機能障害を回復させる電流刺激装置
KR102327103B1 (ko) * 2020-02-24 2021-11-16 고려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던지기 동작을 보조하는 상지 보조 시스템
WO2023058167A1 (ja) * 2021-10-06 2023-04-13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指運動支援装置、指運動支援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618314U (zh) * 2009-09-09 2010-11-03 钱竞光 多通道动态电刺激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17174A (ja) * 1985-03-22 1986-09-26 新技術事業団 機能的電気刺激による生体機能再建装置
IL97701A (en) * 1991-03-28 1995-06-29 Univ Ben Gurion Device for desecrating the hand
US6094599A (en) * 1998-03-24 2000-07-25 Ehti Medical Corporation RF diathermy and faradic muscle stimulation treatment
US7162305B2 (en) * 2002-10-23 2007-01-09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system
JP4592344B2 (ja) * 2004-07-09 2010-12-01 伊藤超短波株式会社 低周波治療器
US8165685B1 (en) * 2005-09-29 2012-04-24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erapeutic 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US7949403B2 (en) * 2007-02-27 2011-05-24 Accelerated Care Plus Corp. Electrical stimul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
US20110282265A1 (en) * 2007-05-21 2011-11-17 Walters Richard 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delivery of plynucleotide vaccines to mammalia skin
US20100161003A1 (en) * 2007-05-28 2010-06-24 Patrik Malmberg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US8660651B2 (en) * 2008-06-30 2014-02-25 Accelerated Care Plus Corp. Electrical stimulation method for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neuropathy
US20110230935A1 (en) * 2008-11-13 2011-09-22 Mark Zdeblick Rechargeable Stimulation Lead, System, and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618314U (zh) * 2009-09-09 2010-11-03 钱竞光 多通道动态电刺激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40544A (zh) 2015-04-22
CA2877907A1 (en) 2014-01-03
CA2877907C (en) 2021-08-24
US20150148866A1 (en) 2015-05-28
EP2882489A1 (en) 2015-06-17
EP2882489B1 (en) 2021-08-04
US9616224B2 (en) 2017-04-11
WO2014000107A1 (en) 2014-01-03
JP2015525579A (ja) 2015-09-07
JP6700041B2 (ja) 2020-05-27
EP2882489A4 (en) 2016-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40544B (zh) 用于功能性电刺激疗法的方法
Popovic et al. Neuroprostheses for grasping
CN108744270A (zh) 用于中枢神经刺激和外周神经刺激的神经刺激系统
Popovic et al.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herapy: recovery of function following spinal cord injury and stroke
EP411450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user intention from limb or body motion or trajectory to control neuromuscular stimuation or prosthetic device operation
Merrill Review of electrical stimulation in cerebral palsy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directions
STEIN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Knutson et al. 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applications
McNeal et al. Control of skeletal muscle by electrical stimulation
Gorman An update on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Popović Hybrid FES-robot devices for training of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Chae et al. Neuromuscular stimulation for motor neuroprosthesis in hemiplegia
Peckham et al.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Popovic et al. Hybrid assistive systems for rehabilitation: lessons learned from functional electrical therapy in hemiplegics
Kilgore et al. Upper and lower extremity motor neuroprostheses
Rupp Neuroprosthetics
Eck et al. History of neuroprosthetics
Chae et al. 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for motor restoration in hemiparesis
Popovic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echnology for functional electrical therapy applications
Popovic et al. Compex motion: neuroprosthesis for grasping applications
Popovic et al. Grasping and walking neuroprostheses for stroke and spinal cord injured subjects
Schauer et al. Fusing Electrical Stimulation and Wearable Robots with Humans to Restore and Enhance Mobility
Popovic Neural prostheses for movement restoration
Durfe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for restoration of function
Kilgore et al. Stimulation for return of upper and lower extremity fun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