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37173A - 离心压缩机级间加气结构的设计装置 - Google Patents

离心压缩机级间加气结构的设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37173A
CN104537173A CN201410830076.7A CN201410830076A CN104537173A CN 104537173 A CN104537173 A CN 104537173A CN 201410830076 A CN201410830076 A CN 201410830076A CN 104537173 A CN104537173 A CN 1045371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erating
stator
angle
outlet
impe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3007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37173B (zh
Inventor
李亮
王宇
韩宇飞
韩磊
张富春
张鹏
郭飞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YANG BLOWER WORKS GROUP INSTALLATION MAINTENANCE FITTING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BLOWER WORKS GROUP INSTALLATION MAINTENANCE FITTING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BLOWER WORKS GROUP INSTALLATION MAINTENANCE FITTING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BLOWER WORKS GROUP INSTALLATION MAINTENANCE FITTING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83007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37173B/zh
Publication of CN1045371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371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371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371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离心压缩机级间加气结构的设计装置,包括第一设计模块,在至少一级离心压缩机的弯道处开设加气口,在所述加气口增设加气结构,从而引入加气气流;所述加气结构包括加气蜗室及加气导叶;加气蜗室设计模块,对所述加气蜗室的截面进行设计;叶型设计模块,对所述加气导叶叶型进行设计。采用本发明提供的离心压缩机级间加气结构的设计装置,在叶轮个数较多时,可以缩短压缩机轴向跨距,机组的临界转速更容易通过。

Description

离心压缩机级间加气结构的设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离心压缩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离心压缩机级间加气结构的设计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石化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化工工艺过程日益复杂,在诸如大型乙烯、大型化肥等工艺装置中,离心压缩机组经常需要在级间某处进行加气。若加气结构设计不当,可能造成混合气出口流场产生较大畸变。由于目前基本级开发都是基于均匀来流条件设计的,下一级进口流场的不均匀性直接造成叶片的进口角度在大范围内变化,不仅会影响级的效率,严重时还会引发旋转失速等严重的气流脉动现象,使机组不能正常工作,直接影响装置的可靠性及经济性。由于加气结构复杂,且该类产品日益增多,每次都采用CFD方法设计耗时耗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离心压缩机级间加气结构的设计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离心压缩机级间加气结构的设计装置,包括第一设计模块,在至少一级离心压缩机的弯道处开设加气口,在所述加气口增设加气结构,从而引入加气气流;所述加气结构包括加气蜗室及加气导叶;加气蜗室设计模块,对所述加气蜗室的截面进行设计;叶型设计模块,对所述加气导叶叶型进行设计。
进一步地,所述加气蜗室设计模块包括截面形状设计单元,设计所述加气蜗室的截面的形状为变截面;第一计算单元,当蜗壳截面高度h为给定值时,通过确定截面的宽度b;或
当蜗壳截面宽度b为给定值时,通过确定截面的高度h;
其中,cu01为气体在某一角截面上直径D01处的圆周方向的切向分速度,qv01为蜗壳进口容积流量,D01为加气导叶入口直径,δ为流量修正系数,1.05≤δ≤1.1。
进一步地,所述叶型设计模块包括气流角计算单元,计算加气导叶入口气流角及加气导叶出口气流角;叶型确定单元,根据所述加气导叶入口气流角、加气导叶出口气流角、导叶入口直径及导叶出口直径确定加气导叶的叶型。
进一步地,所述气流角计算单元包括第二计算单元,根据b01≈1.2×(m0/m1)×b4计算所述加气口入口宽度b01;根据计算加气口入口的切向速度;根据计算加气口入口的径向速度;第三计算单元,根据公式α01=tan-1(Vr/Vt),α02=α5A+5°,计算得α01和α02;所述D01为导叶入口直径,D02为导叶出口直径,b01加气口入口宽度,α01为加气导叶入口气流角,α02为加气导叶出口气流角,m0为加气气流流量,所述b为加气蜗室的蜗壳360°截面宽度,h加气蜗室的蜗壳360°截面高度,ρ为加气口气流密度,b4是无叶扩压器出口宽度,α5A是回流器入口安装角。
进一步地,所述叶型确定单元包括第四计算单元,根据导叶入口直径D01、导叶出口直径D02,加气导叶入口气流角α01、加气导叶出口气流角α02确定导叶中弧线半径R及圆心位置的半径R0
R = 1 - ( D 02 / D 01 ) 2 4 ( cos α 01 - ( D 02 / D 01 ) cos α 02 ) D 01
R 0 = R ( R - D 01 cos α 01 ) + ( D 01 2 ) 2
绘制单元,绘制半径为R0,D01及D02的圆,在圆R0上以R为半径绘制圆弧线,交于圆D01和D02上,确定导叶中弧线;根据叶片厚度,绘制导叶的型线。
进一步地,该装置还包括判断模块,根据所述回流器入口冲角、主气流流量比、加气气流流量比、加气导叶入口气流角,加气口出口气流角判断所述是否在加气蜗室出口加设加气导叶。
进一步地,所述判断模块包括回流器入口冲角计算单元,计算回流器入口冲角Δα5;判断单元,利用公式k1Δα5+k202′+3-α5A)<5°,若满足该条件,则认为加气蜗室出口不加加气导叶,若k1Δα5+k202′+3-α5A)>5°,则设计加气导叶,不加导叶情况下的加气口出口气流角取为α02′,取所述Δα5为回流器入口冲角,α01为加气口入口气流角,α02′为不加导叶情况下的加气口出口气流角,b01为加气口入口宽度,b02为加气口出口宽度,α5A回流器入口安装角,流量百分比k1=m1/m,流量百分比k2=m0/m,m1为主气流流量,m0为加气气流,m为总气流。
进一步地,所述回流器入口冲角计算单元包括弯道出口气流角计算单元,根据主气流进口气动参数P1、P2、T1、T2、Q1以及叶轮几何参数D2、b2、Z、δ2、β2A,计算叶轮阻塞系数τ2以及出口流量系数和圆周系数,从而计算出叶轮出口气流角α2;根据公式计算出扩压器入口气流角α3;根据扩压器内的气体流动规律a4=a3计算出扩压器出口气流角α4;根据公式计算出弯道出口气流角α5;第五计算单元,根据利用公式Δα5=α55A计算出回流器入口冲角Δα5;所述P1是主气流叶轮进口压力,T1是主气流叶轮进口温度,P2是主气流叶轮出口压力,T1是主气流叶轮出口温度,Q1是主气流进口流量,D2是主气流叶轮直径,b2是主气流叶轮出口宽度,Z是主气流叶轮叶片数,δ2是主气流叶轮叶片厚度,β2A是主气流叶轮叶片出口安装角,b3是无叶扩压器进口宽度,b4是无叶扩压器出口宽度,b5是回流器入口宽度,α5A回流器入口安装角,所述K为考虑弯道中由于摩擦而使动量矩损失的系数,如果存在叶片扩压器,K=1.35,对于无叶扩压器,K=1.5~1.7。
进一步地,所述计算出叶轮出口气流角α2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
叶轮阻塞系数τ2=1-Zδ2/(πD2sinβ2A),叶轮出口绝对速度径向分速度C=Q/πD2b2τ2,叶轮出口流量系数叶轮出口圆周系数叶轮出口气流角
本发明提供的离心压缩机级间加气结构的设计装置,由于采用加气蜗壳后增加加气导叶,并对加气导叶的宽度和叶型进行设计,既提高气流的周向均匀性,又改变加气气流角,确保加气气流与主气流混合后流入下级回流器时不产生较大的冲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离心压缩机级间加气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加气导叶在蜗壳的分布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道加气后气体流向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离心压缩机级间加气结构的设计装置结构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加气蜗壳设计模块的结构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加气导叶设计模块的结构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加气蜗室某一角位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加气蜗室和加气导叶的截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加气导叶叶型设计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判断模块的结构框图。
其中,1-加气蜗室,2-加气叶轮,3-回流器,4-弯道,5-扩压器,6-主气流叶轮。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离心压缩机级间加气结构的设计装置,包括第一设计模块10、加气蜗室设计模块20及叶型设计模块30。其中,第一设计模块10在至少一级离心压缩机的弯道处开设加气口,在加气口增设加气结构,从而引入加气气流。参见图2-4,具体是在至少一级离心压缩机的弯道处4开设加气口,在加气口增设加气结构,从而为主气流9引入加气气流7。加气结构包括加气蜗室1及加气蜗室2。其中,加气蜗室的蜗壳为变截面蜗壳。加气导叶2以相同的叶型沿圆周的方式均布在加气蜗室1的蜗壳后,从而提高气流的周向均匀性和改变加气气流角,确保加气气流7与主气流9混合后流入下一级回流器3时不产生较大的冲角。加气导叶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提高气流的周向均匀性,二是改变加气气流角,以确保加气气流与主气流混合后流入下级回流器时不产生较大的冲角。这种加气结构在叶轮个数较多时,可以缩短压缩机轴向跨距,机组的临界转速更容易通过。加气蜗室设计模块20,对加气蜗室1的截面进行设计;叶型设计模块30,对加气导叶2叶型进行设计。将在后面分别对加气蜗室设计模块20及叶型设计模块30进行具体介绍。
参见图5,加气蜗室设计模块20具体包括截面形状设计单元201及第一计算单元202。截面形状设计单元201设计加气蜗室1的截面的形状为变截面;第一计算单元,当蜗壳截面高度h为给定值时,通过确定截面的宽度b;或
当蜗壳截面宽度b为给定值时,通过确定截面的高度h;其中,cu01为气体在某一角截面上直径D01处的圆周方向的切向分速度,qv01为蜗壳进口容积流量,D01为加气导叶入口直径,δ为流量修正系数,1.05≤δ≤1.1。另外,加气蜗室的出风筒1’的当量扩张角控制在4°-7.5°内。下一级回流器3的入口冲角小于5度,而加气后回流器入口宽度应该适当增宽,以保证回流器入口冲角不超过一定的范围,因此下一级回流器3的宽度为b5'=b5/k1,流量百分比k1=m1/m,其中,b5为回流器入口宽度,主气流流量m1kg/s,加气气流m0kg/s,总气流m kg/s。
参见图6,叶型设计模块30包括气流角计算单元301及叶型确定单元302。气流角计算单元301计算加气导叶入口气流角及加气导叶出口气流角。其中,气流角计算单元301包括第二计算单元及第三计算单元。参见图7、8,加气气流由加气蜗壳流入,沿圆周360°进行加气,已知加气入口的气动参数P0、T0、ρ、m0,蜗壳360°截面宽度b,高度h,01-01截面为加气口入口截面,02-02为加气口出口截面,如果此位置安装加气导叶,则01-01和02-02截面分别为加气导叶的入口截面和出口截面,设导叶入口直径D01,出口直径D02,入口宽度b01,出口宽度b02,以及入口气流角α01,出口气流角α02。其中,根据CFD结果,加气口进口宽度b01应该根据主气流与加气气流流量比确定,并考虑一定的系数,即第二计算单元根据b01≈1.2×(m0/m1)×b4计算加气口入口宽度b01;CFD计算结果表明,b01=b02或者b01比b02略大比较好,使加气口呈渐缩式,即保证01到02截面之间的倾角 一般情况下取b01=b02。根据计算加气口入口的切向速度;根据计算加气口入口的径向速度。
第三计算单元根据公式α01=tan-1(Vr/Vt),α02=α5A+5°,计算得α01和α02;D01为导叶入口直径,D02为导叶出口直径,b01加气口入口宽度,α01为加气导叶入口气流角,α02为加气导叶出口气流角,m0为加气气流流量,b为加气蜗室的蜗壳360°截面宽度,h为加气蜗室的蜗壳360°截面高度,ρ为加气口气流密度,b4是无叶扩压器出口宽度(即扩压器5不带叶片),α5A是回流器入口安装角。
叶型确定单元302根据加气导叶入口气流角、加气导叶出口气流角、导叶入口直径及导叶出口直径确定加气导叶的叶型。其中,导叶入口直径及导叶出口直径可以根据具体设计时压缩机的机壳尺寸和加气蜗室尺寸确定。
叶型确定单元包括第四计算单元及绘制单元。参见图9,加气导叶叶型采用单列,单圆弧形式。第四计算单元根据导叶入口直径D01、导叶出口直径D02,加气导叶入口气流角α01、加气导叶出口气流角α02确定导叶中弧线半径R及圆心位置的半径R0
R = 1 - ( D 02 / D 01 ) 2 4 ( cos &alpha; 01 - ( D 02 / D 01 ) cos &alpha; 02 ) D 01
R 0 = R ( R - D 01 cos &alpha; 01 ) + ( D 01 2 ) 2
绘制单元绘制半径为R0,D01及D02的圆,在圆R0上以R为半径绘制圆弧线,交于圆D01和D02上,确定导叶中弧线;根据叶片厚度(等厚度或者变厚度),绘制导叶的型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离心压缩机级间加气结构的设计装置,经过大量的试验发现如果加气后的混合气流流入下一级回流器的入口冲角在5°以内,那么这个设计的加气结构效果很好。那么为保证加气后的混合气流流入下一级回流器的入口冲角在5°以内,该装置还包括判断模块,即判断是否需要加加气导叶就需要判断,参见图10,该判断模块具体包括:
回流器入口冲角计算单元计算回流器入口冲角,具体如下:根据主气流进口气动参数P1、P2、T1、T2、Q1以及叶轮几何参数,D2、b2、Z、δ2、β2A,计算叶轮阻塞系数τ2以及出口流量系数和圆周系数,从而计算出叶轮出口气流角α2
即叶轮阻塞系数τ2=1-Zδ2/(πD2sinβ2A),叶轮出口绝对速度径向分速度C=Q/πD2b2τ2,叶轮出口流量系数叶轮出口圆周系数叶轮出口气流角
根据公式计算出扩压器入口气流角α3
根据扩压器内的气体流动规律α4=α3,计算出扩压器出口气流角α4
弯道出口气流角α5的大小与扩压器形式有关,在无叶扩压器后面的弯道中,转弯后气流方向角增大比在叶片扩压器后面的弯道中的增大要更大些。可以用公式计算出弯道出口气流角α5,式中K为考虑弯道中由于摩擦而使动量矩损失的系数,如果存在叶片扩压器(即扩压器5设有叶片),K=1.35,对于无叶扩压器(即扩压器5没有设有叶片),K=1.5~1.7;
利用公式Δα5=α55A,计算出回流器入口冲角。
各参数说明如下:
P1—主气流叶轮进口压力(单位,Pa)
T1—主气流叶轮进口温度(单位,K)
P2—主气流叶轮出口压力(单位,Pa)
T2—主气流叶轮出口温度(单位,K)
Q1—主气流进口流量(单位,m3/h)
D2—主气流叶轮直径(单位,m)
b2—主气流叶轮出口宽度(单位,m)
Z—主气流叶轮叶片数
δ2—主气流叶轮叶片厚度(单位,m)
β2A—主气流叶轮叶片出口安装角(单位,°)
b3—无叶扩压器进口宽度(单位,m)
b4—无叶扩压器出口宽度(单位,m)
b5—回流器入口宽度(单位,m)
α5A—回流器入口安装角(单位,°)
判断单元402根据回流器入口冲角、主气流流量比、加气气流流量比、加气导叶入口气流角,加气口出口气流角判断是否在加气蜗室出加设加气导叶。具体如下:
利用公式k1Δα5+k202′+3-α5A)<5°,若满足该条件,则认为加气蜗室出口不加加气导叶,若k1Δα5+k202′+3-α5A)>5°,则设计加气导叶,不加导叶情况下的加气口出口气流角取为α02′,取 Δα5是不考虑加气时回流器入口冲角,α01为加气口入口气流角,α02′为不加导叶情况下的加气口出口气流角,b01为加气口入口宽度,b02为加气口出口宽度,α5A回流器入口安装角,流量百分比k1=m1/m,流量百分比k2=m0/m,m1为主气流流量,m0为加气气流,m为总气流。
为了保证回流器入口冲角小于5度,加气后回流器入口宽度也应该适当增宽,以保证回流器入口冲角不超过一定的范围。因此增宽后的回流器入口宽度b5'=b5/k1,流量百分比k1=m1/m,其中,b5为回流器入口宽度,主气流流量m1kg/s,加气气流m0kg/s,总气流m kg/s。
本发明提供的离心压缩机级间加气结构的设计装置,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采用在离心压缩机弯道处加气的结构,这种加气结构在叶轮个数较多时,可以缩短压缩机轴向跨距,机组的临界转速更容易通过。
2.采用变截面加气蜗壳,并对加气蜗壳的面积进行了设计,从而保证加气气流的周向均匀性;
3.采用加气蜗壳后增加加气导叶,并对加气导叶的宽度和叶型进行设计,既提高气流的周向均匀性,又改变加气气流角,确保加气气流与主气流混合后流入下级回流器时不产生较大的冲角。
4.给出了评判加气结构设计是否合理的判断准则,可以指导压缩机设计者进行加气结构设计。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9)

1.一种离心压缩机级间加气结构的设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设计模块,在至少一级离心压缩机的弯道处开设加气口,在所述加气口增设加气结构,从而引入加气气流;所述加气结构包括加气蜗室及加气导叶;
加气蜗室设计模块,对所述加气蜗室的截面进行设计;
叶型设计模块,对所述加气导叶叶型进行设计。
2.根据权利要求1离心压缩机级间加气结构的设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气蜗室设计模块包括:
截面形状设计单元,设计所述加气蜗室的截面的形状为变截面;
第一计算单元,当蜗壳截面高度h为给定值时,通过确定截面的宽度b;或
当蜗壳截面宽度b为给定值时,通过确定截面的高度h;
其中,cu01为气体在某一角截面上直径D01处的圆周方向的切向分速度,qv01为蜗壳进口容积流量,D01为加气导叶入口直径,δ为流量修正系数,1.05≤δ≤1.1。
3.根据权利要求1离心压缩机级间加气结构的设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型设计模块包括:
气流角计算单元,计算加气导叶入口气流角及加气导叶出口气流角;
叶型确定单元,根据所述加气导叶入口气流角、加气导叶出口气流角、导叶入口直径及导叶出口直径确定加气导叶的叶型。
4.根据权利要求3离心压缩机级间加气结构的设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角计算单元包括:
第二计算单元,根据b01≈1.2×(m0/m1)×b4计算所述加气口入口宽度b01;根据计算加气口入口的切向速度;根据计算加气口入口的径向速度;
第三计算单元,根据公式α01=tan-1(Vr/Vt),α02=α5A+5°,计算得α01和α02
所述D01为导叶入口直径,D02为导叶出口直径,b01加气口入口宽度,α01为加气导叶入口气流角,α02为加气导叶出口气流角,m0为加气气流流量,m1为主气流流量,所述b为加气蜗室的蜗壳360°截面宽度,h加气蜗室的蜗壳360°截面高度,ρ为加气口气流密度,b4是无叶扩压器出口宽度,α5A是回流器入口安装角。
5.根据权利要求3离心压缩机级间加气结构的设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型确定单元包括:
第四计算单元,根据导叶入口直径D01、导叶出口直径D02,加气导叶入口气流角α01、加气导叶出口气流角α02确定导叶中弧线半径R及圆心位置的半径R0
R = 1 - ( D 02 / D 01 ) 2 4 ( cos &alpha; 01 - ( D 02 / D 01 ) cos &alpha; 02 ) D 01
R 0 = R ( R - D 01 cos &alpha; 01 ) + ( D 01 2 ) 2
绘制单元,绘制半径为R0,D01及D02的圆,在圆R0上以R为半径绘制圆弧线,交于圆D01和D02上,确定导叶中弧线;根据叶片厚度,绘制导叶的型线。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离心压缩机级间加气结构的设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判断模块,根据所述回流器入口冲角、主气流流量比、加气气流流量比、加气导叶入口气流角,加气口出口气流角判断所述是否在加气蜗壳出口加设加气导叶。
7.根据权利要求6离心压缩机级间加气结构的设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模块包括:
回流器入口冲角计算单元,计算回流器入口冲角Δα5
判断单元,利用公式k1Δα5+k202′+3-α5A)<5°,若满足该条件,则认为加气蜗壳出口不加加气导叶,若k1Δα5+k202′+3-α5A)>5°,则设计加气蜗壳出口加加气导叶,不加导叶情况下的加气口出口气流角取为α02′,取所述Δα5为回流器入口冲角,α01为加气导叶入口气流角,α02′为不加导叶情况下的加气口出口气流角,b01为加气口入口宽度,b02为加气口出口宽度,α5A回流器入口安装角,流量百分比k1=m1/m,流量百分比k2=m0/m,m1为主气流流量,m0为加气气流,m为总气流。
8.根据权利要求7离心压缩机级间加气结构的设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器入口冲角计算单元包括:
弯道出口气流角计算单元,根据主气流进口气动参数P1、P2、T1、T2、Q1以及叶轮几何参数D2、b2、Z、δ2、β2A,计算叶轮阻塞系数τ2以及出口流量系数和圆周系数,从而计算出叶轮出口气流角α2;根据公式计算出扩压器入口气流角α3;根据扩压器内的气体流动规律α4=α3计算出扩压器出口气流角α4;根据公式计算出弯道出口气流角α5
第五计算单元,根据利用公式Δα5=α55A计算出回流器入口冲角Δα5
所述P1是主气流叶轮进口压力,T1是主气流叶轮进口温度,P2是主气流叶轮出口压力,T1是主气流叶轮出口温度,Q1是主气流进口流量,D2是主气流叶轮直径,b2是主气流叶轮出口宽度,Z是主气流叶轮叶片数,δ2是主气流叶轮叶片厚度,β2A是主气流叶轮叶片出口安装角,b3是无叶扩压器进口宽度,b4是无叶扩压器出口宽度,b5是回流器入口宽度,α5A回流器入口安装角,所述K为考虑弯道中由于摩擦而使动量矩损失的系数,如果存在叶片扩压器,K=1.35,对于无叶扩压器,K=1.5~1.7。
9.根据权利要求8离心压缩机级间加气结构的设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出叶轮出口气流角α2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
叶轮阻塞系数τ2=1-Zδ2/(πD2sinβ2A),叶轮出口绝对速度径向分速度C2r=Q/πD2b2τ2,叶轮出口流量系数叶轮出口圆周系数叶轮出口气流角
CN201410830076.7A 2014-12-26 2014-12-26 离心压缩机级间加气结构的设计装置 Active CN1045371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30076.7A CN104537173B (zh) 2014-12-26 2014-12-26 离心压缩机级间加气结构的设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30076.7A CN104537173B (zh) 2014-12-26 2014-12-26 离心压缩机级间加气结构的设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37173A true CN104537173A (zh) 2015-04-22
CN104537173B CN104537173B (zh) 2018-04-27

Family

ID=528527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30076.7A Active CN104537173B (zh) 2014-12-26 2014-12-26 离心压缩机级间加气结构的设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37173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70455A (zh) * 2017-04-22 2017-06-20 台州瑞晶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大流量紧凑型离心压缩机级间加气方法
CN108223432A (zh) * 2017-12-29 2018-06-29 沈阳透平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流量系数0.0097轻介质高能头压缩机模型级及设计方法
CN108223441A (zh) * 2017-12-29 2018-06-29 沈阳透平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流量系数0.0127轻介质高能头压缩机模型级及设计方法
CN114294235A (zh) * 2021-12-22 2022-04-08 嘉利特荏原泵业有限公司 导叶式多级离心泵级间流道设计方法
CN117272538A (zh) * 2023-09-22 2023-12-22 成都岷山绿氢能源有限公司 压缩机导流叶片加工方法、导流机构和离心式压缩机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317238A1 (en) * 2008-06-20 2009-12-2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Combined acoustic absorber and heat exchanging outlet guide vanes
CN102947830A (zh) * 2010-06-22 2013-02-27 诺沃皮尼奥内有限公司 涡轮机级家族调整/校准系统和方法
CN103984813A (zh) * 2014-05-09 2014-08-13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离心压缩机裂纹叶轮结构的振动建模与分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317238A1 (en) * 2008-06-20 2009-12-2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Combined acoustic absorber and heat exchanging outlet guide vanes
CN102947830A (zh) * 2010-06-22 2013-02-27 诺沃皮尼奥内有限公司 涡轮机级家族调整/校准系统和方法
CN103984813A (zh) * 2014-05-09 2014-08-13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离心压缩机裂纹叶轮结构的振动建模与分析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M.MAGUIRE等: "Compressor and Turbine Volute Design System", 《ASME:VEHICULAR AND SMALL TURBOMACHINES》 *
冀春俊等: "离心压缩机级间加气的出口流场特性",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
周邦宁: "离心式压缩机的最佳窝壳设计", 《风机技术》 *
李佳娜: "离心压缩机级间加气结构优化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Ⅱ辑》 *
王宇: "离心压缩机末级扩压器与排气蜗壳集成优化",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Ⅱ辑》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70455A (zh) * 2017-04-22 2017-06-20 台州瑞晶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大流量紧凑型离心压缩机级间加气方法
CN106870455B (zh) * 2017-04-22 2018-11-02 台州瑞晶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大流量紧凑型离心压缩机级间加气方法
CN108223432A (zh) * 2017-12-29 2018-06-29 沈阳透平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流量系数0.0097轻介质高能头压缩机模型级及设计方法
CN108223441A (zh) * 2017-12-29 2018-06-29 沈阳透平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流量系数0.0127轻介质高能头压缩机模型级及设计方法
CN114294235A (zh) * 2021-12-22 2022-04-08 嘉利特荏原泵业有限公司 导叶式多级离心泵级间流道设计方法
CN117272538A (zh) * 2023-09-22 2023-12-22 成都岷山绿氢能源有限公司 压缩机导流叶片加工方法、导流机构和离心式压缩机
CN117272538B (zh) * 2023-09-22 2024-01-19 成都岷山绿氢能源有限公司 压缩机导流叶片加工方法、导流机构和离心式压缩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37173B (zh) 2018-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33836A (zh) 离心压缩机级间加气结构及其设计方法
CN104537173A (zh) 离心压缩机级间加气结构的设计装置
US20130259644A1 (en) Multi-stage centrifugal compressor and return channels therefor
EP3364044B1 (en) Centrifugal compressor comprising a gas-supplementing structure
CN100492375C (zh) 降低多翼离心风机噪声的方法
CN106089807A (zh) 一种基于分形叶片的扩压器
Spodyniuk et al. LEVELING OF PRESSURE FLOW OF RADIAL VENTILATOR IN MINE VENTILATION SYSTEM.
CN203867933U (zh) 空气净化机及其风机
CN201827150U (zh) 多级离心鼓风机或多级离心压缩机的叶轮进口导流结构
CN105518309B (zh) 旋转机械
CN103939148A (zh) 一种带有多分流叶片的径流式透平
CN204386943U (zh) 离心压缩机级间加气结构
CN106855055A (zh) 双级离心风扇、风机及空调器
CN107630725A (zh) 适于试验车台的进气蜗壳
CN105422194B (zh) 涡轮发动机静子叶片的冷却流路
CN106237880A (zh) 一种煤矿瓦斯掺混装置
Aalburg et al. Annular cascade for radial compressor development
CN106704256A (zh) 流量系数0.0322管线压缩机模型级及叶轮设计方法
CN106870455B (zh) 一种大流量紧凑型离心压缩机级间加气方法
Joukou et al. Influence of low-solidity cascade diffuser on spike stall inception in a centrifugal compressor
CN203517857U (zh) 一种变转速旋转式煤粉分配器
CN201843821U (zh) 一种分段式多级离心泵径向式导叶
CN204458508U (zh) 一种无蜗壳离心通风机翼型叶片
CN102042908A (zh) 高可靠性多叶片冷热气流掺混扰流装置
Ding et al.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analysis on the effect of inlet distortion on the performance of a centrifugal fan with a mixing chamb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 Liang

Inventor after: Wang Yu

Inventor after: Xue Yufei

Inventor after: Han Lei

Inventor after: Zhang Fuchun

Inventor after: Zhang Peng

Inventor after: Guo Feihu

Inventor before: Li Liang

Inventor before: Wang Yu

Inventor before: Han Yufei

Inventor before: Han Lei

Inventor before: Zhang Fuchun

Inventor before: Zhang Peng

Inventor before: Guo Feihu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