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33720A - 一种同向双风轮发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同向双风轮发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33720A
CN104533720A CN201410604828.8A CN201410604828A CN104533720A CN 104533720 A CN104533720 A CN 104533720A CN 201410604828 A CN201410604828 A CN 201410604828A CN 104533720 A CN104533720 A CN 1045337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wheel
rotor
worm screw
wind
w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0482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磊
李海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FENGD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FENG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FENGD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FENG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60482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33720A/zh
Publication of CN1045337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337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1/00Wind motors with rotation axis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air flow entering the rotor 
    • F03D1/02Wind motors with rotation axis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air flow entering the rotor  having a plurality of rotors
    • F03D1/025Wind motors with rotation axis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air flow entering the rotor  having a plurality of rotors coaxially arrang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1/00Wind motors with rotation axis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air flow entering the rotor 
    • F03D1/06Rotors
    • F03D1/0608R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erodynamic shape
    • F03D1/0633R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erodynamic shape of the blades
    • F03D1/0641R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erodynamic shape of the blades of the section profile of the blades, i.e. aerofoil profi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9/00Adaptations of wind motors for special use; Combinations of wind motors with apparatus driven thereby; Wind mo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ation in particular locations
    • F03D9/20Wind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en apparatus
    • F03D9/25Wind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en apparatus the apparatus being an electrical generat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风力发电领域,公开了一种同向双风轮发电设备。所述同向双风轮发电设备,配置有同向双风轮结构,通过反转箱装置的反向作用,最终实现双转子结构中转子线圈和转子磁极异向旋转发电,由于双风轮结构可以实现两次扫风,相比较于单风轮结构的一次性扫风,所述发电设备提高了风能的采集效率和转化为电能的效率,并降低可用最低风速,具有更广的应用场景。

Description

一种同向双风轮发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力发电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同向双风轮发电设备。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是一种把气体流动的动能转变为电能的过程,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气体流动的风力驱动风轮叶片旋转,再利用增速装置提升旋转速度,驱动发电机发电。根据目前的风力发电技术,即使风速只有每秒3米的微风也可以用于风力发电,应用场景广泛。同时由于风能为可再生能源,并且风力发电不会造成辐射或空气污染,因此风力发电成为当今能源行业的新宠儿。
现有风力发电机分为水平轴风力发电机和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其中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的基本结构为塔台,发电机舱和风轮结构,所述发电机舱多为单转子和单定子发电机,通过单风轮驱动单转子线圈或单转子磁极发电。由于现有装置的单风轮结构只能对风进行一次性扫风,风能转换电能的效率只有20~30%,可用最低风速3米/秒,有必要近一步提高转换效率,并降低可用最低风速。
针对上述目前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的转换效率不高的问题,需要提供一种新型的水平轴风力发电设备,能够有效的提升风能转换电能的效率,并且可以降低可用最低风速,具有更广的应用场景。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目前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的转换效率不高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同向双风轮发电设备,可以有效的提升风能转换电能的效率,并且可以降低可用最低风速,从而具有更广的应用场景。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同向双风轮发电设备,包括塔杆,安装在塔杆上端的发电机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风轮结构和第二风轮结构;所述第一风轮结构包括第一风轮轮廓,安装在第一风轮轮廓上的至少一个第一风轮叶片和连接第一风轮轮廓的第一慢速转轴;所述第二风轮结构包括第二风轮轮廓,安装在第二风轮轮廓上的至少一个第二风轮叶片和连接第二风轮轮廓的第二慢速转轴;所述发电机舱包括第一齿轮箱,第一快速转轴,第一转子,第二转子,第二快速转轴,反转轴和反转箱;所述第一慢速转轴连接第一齿轮箱,第一齿轮箱连接第一快速转轴,第一快速转轴连接第一转子;所述第二慢速转轴连接反转箱,反转箱连接反转轴,反转轴连接第二齿轮箱,第二齿轮箱连接第二快速转轴,第二快速转轴连接第二转子;第一风轮叶片和第二风轮叶片均为线性扭曲叶片,第一风轮叶片的扭曲旋转方向与第二风轮叶片的扭曲旋转方向相同。所述发电设备配置有双风轮结构和双转子结构,第二风轮结构可以采集经过第一风轮结构且未必被第一风轮结构采集的风能,实现第二次扫风,提高风能采集效率。同时两个风轮结构分别驱动双转子结构中的转子线圈和转子磁极,虽然两个风轮结构在同向风作用下其旋转方向相同,但是由于第二风轮结构通过一个反转箱装置间接连接于第二转子,经过反转箱装置的反向作用最终使得转子线圈和转子磁极异向旋转,从而可以合成两个风轮结构采集的风能,并转化为电能形式输出,提高了风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由于转子线圈和转子磁极异向旋转,同等风力下的两个转子的相对转速可提升近一倍,所述发电设备还助于降低可用最低风速。
具体的,所述第一转子为转子线圈,第二转子为转子磁极;或者,所述第一转子为转子磁极,第二转子为转子线圈。
具体的,所述反转箱包括第一蜗杆,蜗轮和第二蜗杆;所述蜗轮一侧的轮齿与第一蜗杆的螺纹齿配合,蜗轮另一侧的轮齿与第二蜗杆的螺纹齿配合;第一蜗杆与第二慢速转轴连接,第二蜗杆与反转轴连接,第一蜗杆与蜗轮的轴线夹角为90度,第二蜗杆与蜗轮的轴线夹角为90度,第一蜗杆的螺纹齿旋转方向与第二蜗杆的螺纹齿旋转方向相反。第一蜗杆为左旋蜗杆,第二蜗杆为右旋蜗杆;或者,第一蜗杆为右旋蜗杆,第二蜗杆为左旋蜗杆。所述反转箱通过蜗杆和蜗轮的配合,使反转轴的旋转方向与第二慢速轴的旋转方向相反,进而驱动第二转子,实现转子线圈和转子磁极的异向旋转。
具体的,第一风轮结构包括2至4个第一风轮叶片;和/或,第二风轮结构包括2至4个第二风轮叶片。
综上,采用本发明所述提供的同向双风轮发电设备,配置有同向双风轮结构和双转子结构,通过反转箱装置的反向作用,最终实现双转子结构中转子线圈和转子磁极异向旋转发电,由于双风轮结构可以实现两次扫风,相比较于单风轮结构的一次性扫风,所述发电设备提高了风能的采集效率和转化为电能的效率,并降低可用最低风速,具有更广的应用场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同向双风轮发电设备的侧面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同向双风轮发电设备的正面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同向双风轮发电设备中发电机舱的内部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同向双风轮发电设备中反转箱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1、塔杆  2、发电机舱  2a、第一齿轮箱  2b、第一快速转轴  2c、第一转子  2d、第二转子  2e、第二快速转轴  2f、第二齿轮箱  2g、反转轴  3、第一风轮结构  3a、第一风轮轮廓  3b、第一风轮叶片  3c、第一慢速转轴  4、第二风轮结构  4a、第二风轮轮廓  4b、第二风轮叶片  4c、第二慢速转轴  5、反装箱  5a、第一蜗杆  5b、蜗轮  5c、第二蜗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通过实施例方式详细地描述本发明提供的同向双风轮发电设备。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
本文中描述的各种技术可以用于但不限于风力发电领域,还可以用于其它诸如水力发电、潮汐发电等类似领域。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本文中术语“或/和”是描述另一种关联对象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两种关系,例如,A或/和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A和B两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关系。
实施例一,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同向双风轮发电设备的侧面图,图2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同向双风轮发电设备的正面图,图3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同向双风轮发电设备中发电机舱的内部结构图,图4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同向双风轮发电设备中反转箱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同向双风轮发电设备,包括塔杆1,安装在塔杆1上端的发电机舱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风轮结构3和第二风轮结构4;所述第一风轮结构3包括第一风轮轮廓3a,安装在第一风轮轮廓3a上的至少一个第一风轮叶片3b和连接第一风轮轮廓3a的第一慢速转轴3c;所述第二风轮结构4包括第二风轮轮廓4a,安装在第二风轮轮廓4a上的至少一个第二风轮叶片4b和连接第二风轮轮廓4a的第二慢速转轴4c;所述发电机舱2包括第一齿轮箱2a,第一快速转轴2b,第一转子2c,第二转子2d,第二快速转轴2e,反转轴2g和反转箱5;所述第一慢速转轴3c连接第一齿轮箱2a,第一齿轮箱2a连接第一快速转轴2b,第一快速转轴2b连接第一转子2c;所述第二慢速转轴4c连接反转箱5,反转箱5连接反转轴2g,反转轴2g连接第二齿轮箱2f,第二齿轮箱2f连接第二快速转轴2e,第二快速转轴2e连接第二转子2d;第一风轮叶片3b和第二风轮叶片4b均为线性扭曲叶片,第一风轮叶片3b的扭曲旋转方向与第二风轮叶片4b的扭曲旋转方向相同。所述发电设备配置有双风轮结构和双转子结构,第二风轮结构4可以采集经过第一风轮结构3且未必被第一风轮结构3采集的风能,实现第二次扫风,提高风能采集效率。同时两个风轮结构分别驱动双转子结构中转子线圈和转子磁极,虽然两个风轮结构在同向风作用下其旋转方向相同,但是由于第二风轮结构4通过一个反转箱装置间接连接于第二转子2d,经过反转箱装置的反向作用最终使得转子线圈和转子磁极异向旋转,例如在第一风轮结构3和第二风轮结构4均为顺时针旋转时,反装箱5可使反转轴2g逆时针旋转,最后通过动能传递实现第一转子2c顺时针旋转,第二转子2d逆时针旋转,从而可以合成两个风轮结构采集的风能,并转化为电能形式输出,提高了风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由于转子线圈和转子磁极异向旋转,同等风力下的两个转子的相对转速可提升近一倍,所述发电设备还助于降低可用最低风速。此外,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齿轮箱2a和第二齿轮箱2f用于提高旋转速度,利于将风能转换为电能。
具体的,所述第一转子2c为转子线圈,第二转子2d为转子磁极;或者,所述第一转子2c为转子磁极,第二转子2d为转子线圈。第一转子2c和第二转子互为线圈和磁极结构,线圈切割磁极产生的磁感线,从而将动能转化为电能,是发电机的核心部件,作为优化的,在实施例中,第一转子2c为转子线圈,第二转子2d为转子磁极。
具体的,所述反转箱5包括第一蜗杆5a,蜗轮5b和第二蜗杆5c;所述蜗轮5b一侧的轮齿与第一蜗杆5a的螺纹齿配合,蜗轮5b另一侧的轮齿与第二蜗杆5c的螺纹齿配合;第一蜗杆5a与第二慢速转轴4c连接,第二蜗杆5c与反转轴2g连接,第一蜗杆5a与蜗轮5b的轴线夹角为90度,第二蜗杆5a与蜗轮5b的轴线夹角为90度,第一蜗杆5a的螺纹齿旋转方向与第二蜗杆5c的螺纹齿旋转方向相反。所述反转箱5通过蜗杆和蜗轮的配合,使反转轴2g的旋转方向与第二慢速轴4c的旋转方向相反,进而驱动第二转子2d,实现转子线圈和转子磁极的异向旋转。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第一蜗杆5a为左旋蜗杆,第二蜗杆5c为右旋蜗杆;或者,第一蜗杆5a为右旋蜗杆,第二蜗杆5c为左旋蜗杆。第一蜗杆5a的螺纹升角大于30度且不大于60度;或者,第二蜗杆5c的螺纹升角大于30度且不大于60度。如图4所示的蜗杆和蜗轮配合结构,所述第一蜗杆5a为左旋蜗杆,第二蜗杆5c为右旋蜗杆。当第二慢速转轴4c左向旋转时,第一蜗杆5a左旋并通过与蜗轮的螺纹齿配合作用驱动蜗轮5b顺时针旋转,蜗轮5b同样通过与第二蜗杆5c的螺纹齿配合作用驱动第二蜗杆5c右旋,最终实现反向旋转并输出给反转轴2g。此外,通过改变第一蜗杆5a和第二蜗杆5c的螺纹升角大小可以提高或降低反转轴2g的反向旋转速度,作为优化的,本实施例中,第一蜗杆5a和第二蜗杆5c的螺纹升角均为45度,第二慢速转轴4c和反转轴2g的旋转方向相反,但旋转速度相同。
具体的,所述第一风轮结构3包括2至4个第一风轮叶片3b;和/或,第二风轮结构4包括2至4个第二风轮叶片4b。所述第一风轮结构3的叶片数目与第二风轮结构4的叶片数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作为优化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风轮结构3包括3个第一风轮叶片3b,第二风轮结构4包括3个第二风轮叶片。
具体的,所述第一风轮叶片3b的扭曲旋转角度大于0度且不大于60度;和/或,第二风轮叶片4b的扭曲旋转角度大于0度且不大于60度。所述风轮叶片设置合适的扭曲旋转角度,有助于充分利用风的流动性,最大化的采集风能,提高风轮结构的旋转速度,所述第一风轮叶片3b的扭曲旋转角度与第二风轮叶片4b的扭曲旋转角度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作为优化的,本实施例中,第一风轮叶片3b的扭曲旋转角度为30度,第二风轮叶片4b的扭曲旋转角度也为30度。
具体的,所述第一风轮叶片3b的长度为塔台1高度的0.6至0.7倍;和/或,所述第二风轮叶片4b的长度为塔台1高度的0.6至0.7倍。所述第一风轮叶片3b和第二风轮叶片4b的长度越长,扫风面积越大,但是由于叶片质量的增大将会影响风轮结构旋转速度的提高,故而风轮的叶片需要具有合适的长度,此外,第一风轮叶片3b的长度与第二风轮叶片3b的长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作为优化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轮叶片3b的长度和第二风轮叶片3b的长度均为塔台1高度的0.62倍。
具体的,所述第一风轮叶片3b与第二风轮叶片4b的水平间距为第一风轮叶片3b长度的0.05至0.24倍。由于第一风轮叶片3b扫风后会改变风的流向,从而影响第二风轮叶片4b的第二次扫风效果,因此设置合适的风轮叶片的水平间距,将有助于确保第二风轮叶片4b采集风能的效率,作为优化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轮叶片3b与第二风轮叶片4b的水平间距为第一风轮叶片3b长度的0.09倍。
上述提供的同向双风轮发电设备,配置有同向双风轮结构和双转子结构,通过反转箱装置的反向作用,最终实现双转子结构中转子线圈和转子磁极异向旋转发电,由于双风轮结构可以实现两次扫风,相比较于单风轮结构的一次性扫风,所述发电设备提高了风能的采集效率和转化为电能的效率,并降低可用最低风速,具有更广的应用场景。
如上所述,可较好的实现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发明的教导,设计出不同形式的同向双风轮发电设备并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整合和变型仍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同向双风轮发电设备,包括塔杆(1),安装在塔杆(1)上端的发电机舱(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风轮结构(3)和第二风轮结构(4);
   所述第一风轮结构(3)包括第一风轮轮廓(3a),安装在第一风轮轮廓(3a)上的至少一个第一风轮叶片(3b)和连接第一风轮轮廓(3a)的第一慢速转轴(3c);
   所述第二风轮结构(4)包括第二风轮轮廓(4a),安装在第二风轮轮廓(4a)上的至少一个第二风轮叶片(4b)和连接第二风轮轮廓(4a)的第二慢速转轴(4c);
   所述发电机舱(2)包括第一齿轮箱(2a),第一快速转轴(2b),第一转子(2c),第二转子(2d),第二快速转轴(2e),反转轴(2g)和反转箱(5);
   所述第一慢速转轴(3c)连接第一齿轮箱(2a),第一齿轮箱(2a)连接第一快速转轴(2b),第一快速转轴(2b)连接第一转子(2c);
   所述第二慢速转轴(4c)连接反转箱(5),反转箱(5)连接反转轴(2g),反转轴(2g)连接第二齿轮箱(2f),第二齿轮箱(2f)连接第二快速转轴(2e),第二快速转轴(2e)连接第二转子(2d);
   第一风轮叶片(3b)和第二风轮叶片(4b)均为线性扭曲叶片,第一风轮叶片(3b)的扭曲旋转方向与第二风轮叶片(4b)的扭曲旋转方向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向双风轮发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一转子(2c)为转子线圈,第二转子(2d)为转子磁极;
   或者,所述第一转子(2c)为转子磁极,第二转子(2d)为转子线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向双风轮发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反转箱(5)包括第一蜗杆(5a),蜗轮(5b)和第二蜗杆(5c);
   所述蜗轮(5b)一侧的轮齿与第一蜗杆(5a)的螺纹齿配合,蜗轮(5b)另一侧的轮齿与第二蜗杆(5c)的螺纹齿配合;
   第一蜗杆(5a)与第二慢速转轴(4c)连接,第二蜗杆(5c)与反转轴(2g)连接,第一蜗杆(5a)与蜗轮(5b)的轴线夹角为90度,第二蜗杆(5a)与蜗轮(5b)的轴线夹角为90度,第一蜗杆(5a)的螺纹齿旋转方向与第二蜗杆(5c)的螺纹齿旋转方向相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同向双风轮发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蜗杆(5a)为左旋蜗杆,第二蜗杆(5c)为右旋蜗杆;
   或者,第一蜗杆(5a)为右旋蜗杆,第二蜗杆(5c)为左旋蜗杆。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同向双风轮发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蜗杆(5a)的螺纹升角大于30度且不大于60度;
   或者,第二蜗杆(5c)的螺纹升角大于30度且不大于60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向双风轮发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风轮结构(3)包括2至4个第一风轮叶片(3b);
   和/或,第二风轮结构(4)包括2至4个第二风轮叶片(4b)。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向双风轮发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风轮叶片(3b)的扭曲旋转角度大于0度且不大于60度;
   和/或,第二风轮叶片(4b)的扭曲旋转角度大于0度且不大于60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向双风轮发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一风轮叶片(3b)的长度为塔台(1)高度的0.6至0.7倍;
   和/或,所述第二风轮叶片(4b)的长度为塔台(1)高度的0.6至0.7倍。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向双风轮发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风轮叶片(3b)与第二风轮叶片(4b)的水平间距为第一风轮叶片(3b)长度的0.05至0.24倍。
CN201410604828.8A 2014-10-30 2014-10-30 一种同向双风轮发电设备 Pending CN1045337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04828.8A CN104533720A (zh) 2014-10-30 2014-10-30 一种同向双风轮发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04828.8A CN104533720A (zh) 2014-10-30 2014-10-30 一种同向双风轮发电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33720A true CN104533720A (zh) 2015-04-22

Family

ID=528493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04828.8A Pending CN104533720A (zh) 2014-10-30 2014-10-30 一种同向双风轮发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3372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71972A (zh) * 2017-12-01 2019-06-11 北京普华亿能风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风场内风机的优化布置方法和系统
CN112283016A (zh) * 2020-09-16 2021-01-29 江西大唐国际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风力发电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728A (zh) * 1994-06-27 1997-10-08 辛瓒 由多机组旋翼叶片系统总合成的风力涡轮机
CN101029628A (zh) * 2007-04-05 2007-09-05 王刚 水平正交差速型同向旋转双侧叶轮风力发电机组
US20080265585A1 (en) * 2007-04-26 2008-10-30 Manuel Torres Martinez High electricity production wind generator
CN201187417Y (zh) * 2008-05-07 2009-01-28 张俊杰 一种双风轮风力发电机
CN101639044A (zh) * 2009-08-20 2010-02-03 胡国贤 双风叶连轴式风能发电机组
TW201028538A (en) * 2009-01-17 2010-08-01 Hong-Sen Yan A wind power generator with two blades one integrated braking system and a gear box
KR20110044372A (ko) * 2009-10-23 2011-04-29 경종만 풍력발전기
CN103216381A (zh) * 2013-04-28 2013-07-24 江苏新誉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叶片
CN204253280U (zh) * 2014-10-30 2015-04-08 成都峰达科技有限公司 同向双风轮风力发电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728A (zh) * 1994-06-27 1997-10-08 辛瓒 由多机组旋翼叶片系统总合成的风力涡轮机
CN101029628A (zh) * 2007-04-05 2007-09-05 王刚 水平正交差速型同向旋转双侧叶轮风力发电机组
US20080265585A1 (en) * 2007-04-26 2008-10-30 Manuel Torres Martinez High electricity production wind generator
CN201187417Y (zh) * 2008-05-07 2009-01-28 张俊杰 一种双风轮风力发电机
TW201028538A (en) * 2009-01-17 2010-08-01 Hong-Sen Yan A wind power generator with two blades one integrated braking system and a gear box
CN101639044A (zh) * 2009-08-20 2010-02-03 胡国贤 双风叶连轴式风能发电机组
KR20110044372A (ko) * 2009-10-23 2011-04-29 경종만 풍력발전기
CN103216381A (zh) * 2013-04-28 2013-07-24 江苏新誉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叶片
CN204253280U (zh) * 2014-10-30 2015-04-08 成都峰达科技有限公司 同向双风轮风力发电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71972A (zh) * 2017-12-01 2019-06-11 北京普华亿能风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风场内风机的优化布置方法和系统
CN109871972B (zh) * 2017-12-01 2021-03-23 北京普华亿能风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风场内风机的优化布置方法和系统
CN112283016A (zh) * 2020-09-16 2021-01-29 江西大唐国际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风力发电装置
CN112283016B (zh) * 2020-09-16 2022-06-24 江西大唐国际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风力发电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i Tommaso et al. Computer aided optimization via simulation tools of energy generation systems with universal small wind turbines
CN204253276U (zh) 垂直轴双转子风力发电装置
CN204253275U (zh) 水平轴双转子风力发电装置
CN104533720A (zh) 一种同向双风轮发电设备
CN204253280U (zh) 同向双风轮风力发电装置
CN201258826Y (zh) 行星群桨载复合风力发电机组
CN203822529U (zh) 海洋能发电装置及其内置模块
CN104314766A (zh) 一种异向双风轮风力发电机
CN108343539A (zh) 水力发电机组
CN201714564U (zh) 变角度风叶控制装置
CN104533707A (zh) 实现高功率的垂直轴风力发电结构
CN103334878A (zh) 一种电线杆风力发电机
CN204041353U (zh) 一种发电设备
CN208203469U (zh) 一种具有导流功能的风力发电机
CN103206345A (zh) 两向旋转风力发电设备
CN104454362A (zh) 一种往复式风力发电系统
CN104481812A (zh) 风力发电机
CN204984728U (zh) 一种海上风电和海洋潮流能联合发电装置
CN207686904U (zh) 一种带有导流尾翼的风力发电机
CN103644067A (zh) 一种螺旋叶竖轴潮流水轮机
CN203272021U (zh) 电线杆风力发电机
CN201908780U (zh) 一种飞车风速发电机组
CN202187859U (zh) 与建筑一体化双组风轮驱动式垂直轴风力发电机
CN111188726A (zh) 一种新型水平轴双转子风力发电机
CN203532149U (zh) 水流调节装置及其应用的海洋能发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422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