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21919B - 一种蝗虫捕灭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蝗虫捕灭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521919B CN104521919B CN201410763999.5A CN201410763999A CN104521919B CN 104521919 B CN104521919 B CN 104521919B CN 201410763999 A CN201410763999 A CN 201410763999A CN 104521919 B CN104521919 B CN 10452191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ocust
- killing
- case
- goes out
- collecting mean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 Brus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蝗虫捕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在蝗虫聚集的区域设置一组蝗虫捕灭器,蝗虫捕灭器中的灭蝗箱内设有一层阻拦网;阻拦网左侧的灭蝗箱下箱体内表面上竖直设有一组加热器和固定套;每个固定套上插有一根毛刷,毛刷上沾有性外激素;阻拦网右旁的灭蝗箱下箱壁上竖直开有一个蝗虫出口,蝗虫出口下部固定有蝗虫收集件;步骤b:巡视人员每隔一段时间逐个巡视灭蝗装置;步骤c:将步骤b中取下的蝗虫收集件中的蝗虫全部杀死。本方法通过毛刷上的性外激素和加热器发热时红外辐射来吸引蝗虫,能可靠、有效地吸引蝗虫,最后将蝗虫收集起来,并全部杀死,灭蝗方便、高效,捕灭蝗虫的成本很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极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蝗虫捕灭方法。
背景技术
蝗虫是一种危害很大的害虫,它对红外辐射和性外激素比较敏感去,且蝗虫依靠性外激素吸引异性交配。为了灭蝗每年全国安排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工人的劳动强度大,且灭蝗效果不佳。由于蝗虫能飞,因此采用现有的灭蝗方式往往会导致蝗虫满天飞,但真正杀死的蝗虫却很少,为此急需解决上述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灭蝗效果好、成本低的蝗虫捕灭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蝗虫捕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在蝗虫聚集的区域设置一组蝗虫捕灭器,该蝗虫捕灭器包括灭蝗箱(1)、防退斗(8)和布袋(10),其中灭蝗箱(1)内设有一层阻拦网(2),该阻拦网的四周与灭蝗箱(1)内壁固定,且阻拦网网眼的孔径为1-3mm;所述阻拦网(2)左侧的灭蝗箱下箱体内表面上竖直设有一组加热器(3)和固定套(4),其中加热器(3)和固定套(4)均呈前后并排设置,且加热器(3)位于固定套(4)右边,这两个部件之间的距离(D)为3-12mm;每个所述固定套(4)上插 有一根毛刷(5),该毛刷上沾有性外激素,且灭蝗箱(1)的左箱口由可拆卸的隔热板(6)封闭;所述阻拦网(2)右旁的灭蝗箱(1)下箱壁上竖直开有一个蝗虫出口(1a),该蝗虫出口的下部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有一个蝗虫收集件(7),这个蝗虫收集件(7)位于灭蝗箱(1)下方;
所述防退斗(8)为塑料件,该防退斗水平装在所述灭蝗箱(1)内的右部,且防退斗(8)通过支撑架(9)支撑在灭蝗箱(1)的下箱壁上;所述防退斗(8)为左小右大的斗状结构,其小口端的开口直径为2-3mm,并在小口端具有n条剪缝(8a),这些剪缝从防退斗(8)的小口端向其大口端设置,并将防退斗(8)左部剪成n+1个小防退出部;
所述布袋(10)右端开口的四周与灭蝗箱(1)右箱口的四周固定,该布袋左端的开口固套在所述防退斗(8)的大口端外面;
步骤b:巡视人员每隔一段时间逐个巡视灭蝗装置,巡视主要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观察性外激素情况,观察前先打开隔热板(6),再查看所述毛刷(5)上的性外激素是否全部挥发完,若挥发完了,则先将毛刷(5)从固定套(4)上取下,在毛刷(5)上沾上性外激素后再将其重新插在固定套(4)上,最后将隔热板(6)盖上;二是观察蝗虫收集件(7)中是否装满了蝗虫;若蝗虫收集件(7)中装满了蝗虫,则将该蝗虫收集件(7)取下,并换上新的蝗虫收集件(7);
步骤c:将步骤b中取下的蝗虫收集件(7)中的蝗虫全部杀死。
在上述方法中,捕杀装置中的加热器(3)发热时红外辐射很强烈,而毛刷上沾有性外激素,这样就能吸引对红外辐射和性外激素很敏感的蝗虫。本发明通过红外辐射和性外激素吸引蝗虫,这样就具有双保险作用,当红外辐射和性 外激素都起作用时吸引能力更强,而红外辐射或性外激素失去作用时还具有一定的吸引作用。并且,沾性外激素的毛刷设在加热器(3)左边,两者之间的距离为3-12mm,这样不仅便于将毛刷取下后重新沾性外激素,而且毛刷和加热器(3)左边之间的距离为3-12mm,这样就能防止性外激素挥发过快,从而延长重新沾性外激素的时间。
蝗虫从防退斗(8)处进入灭蝗箱(1)后并被阻拦网(2)拦住,最后从蝗虫出口(1a)处进入蝗虫收集件(7)中,这样就将蝗虫收集起来,并通过常规方式将蝗虫全部杀死,本方法灭蝗方便、高效,捕灭蝗虫的成本低,工人的劳动强度也很低,从而很好地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缺陷,具有很好的技术及经济、社会价值。
为了便于实施,所述步骤b中采用鼻子闻的方式查看毛刷(5)上的性外激素是否全部挥发完,并通过手摸或目视的方式查看蝗虫收集件(7)中是否装满了蝗虫,且蝗虫收集件(7)为收集袋或透明的收集瓶。
作为优选,步骤c中采用水淹、脚踩、火烧、喷洒灭蝗剂来杀死蝗虫。
在本案中,所述n的数目为3-8,且所述距离(D)为10mm。
有益效果:本方法通过毛刷上的性外激素和加热器发热时红外辐射来吸引蝗虫,能可靠、有效地吸引蝗虫,蝗虫从防退出组件处进入灭蝗箱后不能退出,并被阻拦网拦住,最后从蝗虫出口处进入蝗虫收集件中,这样就将蝗虫收集起来,并将收集到的蝗虫全部杀死,灭蝗方便、高效,捕灭蝗虫的成本很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极低,这样就通过本方法很好地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缺陷,具有很好的技术及经济、社会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所采用蝗虫捕灭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蝗虫捕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在蝗虫聚集的区域设置一组蝗虫捕灭器,如图2所示,该蝗虫捕灭器,主要由灭蝗箱1、阻拦网2、加热器3、固定套4、毛刷5、隔热板6、蝗虫收集件7、防退斗8、支撑架9、布袋10和安装架11构成。其中,灭蝗箱1为白色透明箱体,该灭蝗箱1的左箱体和右箱体敞开,且灭蝗箱1水平设置,并通过安装架11支撑在地面上。
灭蝗箱1内设有一层阻拦网2,该阻拦网2的四周与灭蝗箱1内壁固定,且阻拦网网眼的孔径为1-3mm,并可进一步优选为1.5、2、2.5mm,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防止蝗虫穿过阻拦网2。并且,阻拦网2同时为电击网,即阻拦网2通电,这样就能将害虫击毙或击晕。所述阻拦网2左侧的灭蝗箱下箱体内表面上竖直设有一组加热器3和固定套4,其中加热器3和固定套4均呈前后并排设置,且加热器3位于固定套4右边,这两个部件之间的距离D为3-12mm,并可进一步优选为4、6、8、10mm。每个固定套4上插有一根毛刷5,该毛刷5上沾有性外激素,且灭蝗箱1的左箱口由可拆卸的隔热板6封闭。所述阻拦网2右旁的灭蝗箱1下箱壁上竖直开有一个蝗虫出口1a,该蝗虫出口1a的下部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有一个蝗虫收集件7,这个蝗虫收集件7位于灭蝗箱1下方。作为优选,蝗虫收集件7可以选择收集带或者收集瓶,若采用收集袋,则通过抱箍箍紧在蝗虫出口1a外面;若采用收集瓶,则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蝗虫出口1a 外面。
如图1所示,所述防退斗8为塑料件,这样就比较容易发生变形,该防退斗8水平装在所述灭蝗箱1内的右部,且防退斗8通过支撑架9支撑在灭蝗箱1的下箱壁上。所述防退斗8为左小右大的斗状结构,其小口端的开口直径为2-3mm,并在小口端具有n条剪缝8a,这些剪缝从防退斗8的小口端向其大口端设置,并将防退斗8左部剪成n+1个小防退出部。在本案中,在本案中,上述n的数目为3-8个。采用上述结构设计,就能让蝗虫更轻易地进入灭蝗箱1内,同时也能可靠地防止蝗虫从防退斗8处退到灭蝗箱1外面,从而使本发明具有很好的单向进入功能。所述布袋10右端开口的四周与灭蝗箱1右箱口的四周固定,该布袋左端的开口固套在所述防退斗8的大口端外面。
另外,需要将本蝗虫捕灭器接上电,以便对加热器3供电。
步骤b:巡视人员每隔一段时间逐个巡视灭蝗装置,巡视的间隔时间主要依据蝗虫密度决定,巡视主要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观察性外激素情况,观察前先打开隔热板6,再查看所述毛刷5上的性外激素是否全部挥发完,若挥发完了,则先将毛刷5从固定套4上取下,在毛刷5上沾上性外激素后再将其重新插在固定套4上,最后将隔热板6盖上;二是观察蝗虫收集件7中是否装满了蝗虫;若蝗虫收集件7中装满了蝗虫,则将该蝗虫收集件7取下,并换上新的蝗虫收集件7。作为优选,所述步骤b中采用鼻子闻的方式查看毛刷5上的性外激素是否全部挥发完,并通过手摸或目视的方式查看蝗虫收集件7中是否装满了蝗虫,且蝗虫收集件7为收集袋或透明的收集瓶。
步骤c:将步骤b中取下的蝗虫收集件7中的蝗虫全部杀死,方式采用水淹、脚踩、火烧、喷洒灭蝗剂来杀死蝗虫。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以本发明为限制,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蝗虫捕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在蝗虫聚集的区域设置一组蝗虫捕灭器,该蝗虫捕灭器包括灭蝗箱(1)、防退斗(8)和布袋(10),其中灭蝗箱(1)内设有一层阻拦网(2),该阻拦网的四周与灭蝗箱(1)内壁固定,且阻拦网网眼的孔径为1-3mm;所述阻拦网(2)左侧的灭蝗箱下箱体内表面上竖直设有一组加热器(3)和固定套(4),其中加热器(3)和固定套(4)均呈前后并排设置,且加热器(3)位于固定套(4)右边,这两个部件之间的距离(D)为3-12mm;每个所述固定套(4)上插有一根毛刷(5),该毛刷上沾有性外激素,且灭蝗箱(1)的左箱口由可拆卸的隔热板(6)封闭;所述阻拦网(2)右旁的灭蝗箱(1)下箱壁上竖直开有一个蝗虫出口(1a),该蝗虫出口的下部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有一个蝗虫收集件(7),这个蝗虫收集件(7)位于灭蝗箱(1)下方;
所述防退斗(8)为塑料件,该防退斗水平装在所述灭蝗箱(1)内的右部,且防退斗(8)通过支撑架(9)支撑在灭蝗箱(1)的下箱壁上;所述防退斗(8)为左小右大的斗状结构,其小口端的开口直径为2-3mm,并在小口端具有n条剪缝(8a),这些剪缝从防退斗(8)的小口端向其大口端设置,并将防退斗(8)左部剪成n+1个小防退出部;
所述布袋(10)右端开口的四周与灭蝗箱(1)右箱口的四周固定,该布袋左端的开口固套在所述防退斗(8)的大口端外面;
步骤b:巡视人员每隔一段时间逐个巡视灭蝗装置,巡视主要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观察性外激素情况,观察前先打开隔热板(6),再查看所述毛刷(5)上的性外激素是否全部挥发完,若挥发完了,则先将毛刷(5)从固定套(4)上取下,在毛刷(5)上沾上性外激素后再将其重新插在固定套(4)上,最后将隔热板(6)盖上;二是观察蝗虫收集件(7)中是否装满了蝗虫;若蝗虫收集件(7)中装满了蝗虫,则将该蝗虫收集件(7)取下,并换上新的蝗虫收集件(7);
步骤c:将步骤b中取下的蝗虫收集件(7)中的蝗虫全部杀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蝗虫捕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采用鼻子闻的方式查看毛刷(5)上的性外激素是否全部挥发完,并通过手摸或目视的方式查看蝗虫收集件(7)中是否装满了蝗虫,且蝗虫收集件(7)为收集袋或透明的收集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蝗虫捕灭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采用水淹、脚踩、火烧、喷洒灭蝗剂来杀死蝗虫。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蝗虫捕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的数目为3-8,且所述距离(D)为10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763999.5A CN104521919B (zh) | 2014-12-12 | 2014-12-12 | 一种蝗虫捕灭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763999.5A CN104521919B (zh) | 2014-12-12 | 2014-12-12 | 一种蝗虫捕灭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521919A CN104521919A (zh) | 2015-04-22 |
CN104521919B true CN104521919B (zh) | 2017-01-18 |
Family
ID=52837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763999.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521919B (zh) | 2014-12-12 | 2014-12-12 | 一种蝗虫捕灭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52191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94281B (zh) * | 2016-01-20 | 2019-06-14 | 即扑有害生物防控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便于补充诱虫剂的电网诱虫器 |
CN105519508B (zh) * | 2016-01-20 | 2018-11-16 | 成都贝瑞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自动清理功能的电网诱虫器 |
CN105475254A (zh) * | 2016-01-20 | 2016-04-13 | 成都贝瑞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电网诱虫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081788A (en) * | 1991-05-01 | 1992-01-21 |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Agriculture | Wind-oriented funnel trap |
CN2277640Y (zh) * | 1996-08-02 | 1998-04-08 | 郜南松 | 电动吸入式昆虫杀灭器 |
CN2604876Y (zh) * | 2003-01-31 | 2004-03-03 | 阿布都热合曼·伊力尼亚孜 | 蝗虫捕杀机 |
CN202374917U (zh) * | 2011-12-26 | 2012-08-15 | 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一种拆洗式捕蝇笼 |
CN203167858U (zh) * | 2013-01-29 | 2013-09-04 | 苏州百泰柯机械有限公司 | 飞行昆虫诱杀装置 |
CN203340861U (zh) * | 2013-06-03 | 2013-12-18 | 河北科技大学 | 一种捕捉效率更高的光电诱导蝗虫滑移捕集机 |
-
2014
- 2014-12-12 CN CN201410763999.5A patent/CN10452191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521919A (zh) | 2015-04-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521919B (zh) | 一种蝗虫捕灭方法 | |
KR101360234B1 (ko) | 산림해충 포집장치 | |
CN204244959U (zh) | 新型蟑螂诱捕灭杀装置 | |
CN204409319U (zh) | 蝗虫捕灭器 | |
CN202101981U (zh) | 一种测试柜 | |
CN104430252A (zh) | 蝗虫专杀方法 | |
CN106368593B (zh) | 具有清洁功能的灭蚊纱窗 | |
CN205284698U (zh) | 一种太阳能杀虫灯 | |
CN205390076U (zh) | 一种枣食芽象甲成虫诱杀装置 | |
CN108064831A (zh) | 一种可全天候捕虫器 | |
KR20110080634A (ko) | 곤충채집트랩 | |
CN104430243B (zh) | 一种蝗虫捕灭器 | |
CN104430239B (zh) | 蝗虫捕灭方法 | |
CN206808493U (zh) | 养殖场苍蝇诱捕灭笼 | |
CN104396917B (zh) | 一种自带有太阳能电池板的蝗虫专杀装置 | |
CN206686982U (zh) | 一种多功能昆虫诱捕器 | |
CN209330960U (zh) | 一种环保灭蚊水箱 | |
CN206686974U (zh) | 一种多功能昆虫诱捕器夹层装置 | |
CN104396912B (zh) | 捕灭蝗虫的方法 | |
CN207100253U (zh) | 昆虫捕捉笼 | |
CN104396911B (zh) | 一种具有防退出功能的蝗虫捕灭器 | |
CN204482791U (zh) | 具有防退出功能的蝗虫捕灭器 | |
CN204409320U (zh) | 蝗虫专杀装置 | |
CN213719481U (zh) | 一种新型林业病虫害防治诱虫装置 | |
KR101041708B1 (ko) | 해충포획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118 Termination date: 20181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