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06370A - 无网管系统管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网管系统管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06370A
CN104506370A CN201410856175.2A CN201410856175A CN104506370A CN 104506370 A CN104506370 A CN 104506370A CN 201410856175 A CN201410856175 A CN 201410856175A CN 104506370 A CN104506370 A CN 1045063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thernet switching
switching device
message
end equipment
discovery me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5617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06370B (zh
Inventor
王祝勋
唐小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85617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06370B/zh
Publication of CN1045063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063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063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063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无网管系统管理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应用于无网管系统中的管理端设备上,所述无网管系统包括管理端设备和若干以太网交换设备,该方法包括:向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发送发现报文;接收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根据所述发现报文返回的应答报文;根据所述应答报文携带的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的设备信息管理所述无网管系统。通过本申请可以实现对无网管系统的基本管理,同时,可以快速定位网络通信问题,以便及时解决。

Description

无网管系统管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无网管系统管理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无网管型以太网交换设备一般存储容量比较小,价格低廉,主要应用于网络架构简单,网络组建成本有限,对安全性以及可靠性要求不高的网络中。
无网管型以太网交换设备中通常没有网管程序,网络管理员无法监控无网管型以太网交换设备的工作状态。当网络中频繁出现掉线、上网速度慢等问题时,无法快速定位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排除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无网管系统管理方法,该方法应用于无网管系统中的管理端设备上,所述无网管系统包括管理端设备和若干以太网交换设备,该方法包括:
向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发送发现报文;
接收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根据所述发现报文返回的应答报文;
根据所述应答报文携带的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的设备信息管理所述无网管系统。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无网管系统管理方法,该方法应用于无网管系统中的以太网交换设备上,所述无网管系统包括管理端设备和若干以太网交换设备,该方法包括:
接收以太网设备发送的发现报文,所述以太网设备为所述管理端设备或其它以太网交换设备;
向所述管理端设备发送所述发现报文的应答报文,所述应答报文中携带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的设备信息,以使所述管理端设备根据所述设备信息管理所述无网管系统。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无网管系统管理装置,该装置应用于无网管系统中的管理端设备上,所述无网管系统包括管理端设备和若干以太网交换设备,该装置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发送发现报文;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根据所述发现报文返回的应答报文;
管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应答报文携带的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的设备信息管理所述无网管系统。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无网管系统管理装置,该装置应用于无网管系统中的以太网交换设备上,所述无网管系统包括管理端设备和若干以太网交换设备,该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接收以太网设备发送的发现报文,所述以太网设备为所述管理端设备或其它以太网交换设备;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管理端设备发送所述发现报文的应答报文,所述应答报文中携带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的设备信息,以使所述管理端设备根据所述设备信息管理所述无网管系统。
本申请在无网管系统中增加管理端设备,并通过管理端设备和以太网交换设备之间的报文交互,获取以太网交换设备的设备信息,实现对无网管系统的管理,同时,可以快速定位网络通信问题,以便及时解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中无网管系统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无网管系统管理方法的处理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中交互报文格式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中无网管系统管理方法的处理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无网管系统管理装置的基础硬件示意图;
图6-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的无网管系统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2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的无网管系统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1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的无网管系统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2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的无网管系统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对本申请所述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目前,无网管系统主要包括无网管型以太网交换设备。无网管型以太网交换设备由于价格低廉、内存容量小、内部没有配置网络管理程序,因此,主要应用于网络架构简单,网络组建成本有限,对安全性以及可靠性要求不高的网络中。网络管理员由于无法对无网管系统进行监控,因此,当网络中频繁出现掉线、上网速度慢等问题时,无法做到快速定位,进而及时解决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无网管系统管理方法,该方法通过在无网管系统中增加管理端设备,并在管理端设备和无网管型以太网交换设备(以下将无网管型以太网交换设备简称为以太网交换设备)之间进行报文交互,管理端设备通过从以太网交换设备获取的设备信息,实现对无网管系统的管理。参见图1,为本申请一种无网管系统的示意图。该无网管系统包括管理端设备(PC)和若干以太网交换设备(SW1~SW5)。
参见图2,为本申请无网管系统管理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流程图,该实施例从管理端设备侧对无网管系统管理的处理过程进行描述。
步骤210,向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发送发现报文。
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报文交互的方式实现对无网管系统的管理。由于无网管系统中的以太网交换设备没有独立的MAC(Media Access 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地址和IP(Internet Protocol,网际协议)地址,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二层以太网封装交互报文,具体可以采用图3所示的报文格式进行封装。
首先,管理端设备(该管理端设备可以是主机或网管型以太网交换设备)以组播方式或广播方式向无网管系统中的以太网交换设备发送发现报文,结合图3介绍管理端设备发送的发现报文中包含的信息:
●目的MAC地址
该目的MAC地址可以为组播地址或广播地址,组播地址可以从保留的以太网组播地址(0180C20010-0180C20000FF)范围内选择,例如,选择0180C20000AB作为发现报文的目的MAC地址。
●源MAC地址
该源MAC地址为管理端设备的MAC地址,例如,可以是主机网卡的MAC地址或者网管型以太网设备的桥MAC地址。
●协议类型
该协议类型用于协议识别,当以太网交换设备接收到协议报文时,可以通过该字段进行协议识别,判断是否为无网管系统的管理协议报文。例如,设置0xAABB表示无网关系统的管理协议。
●报文类型
通过报文类型区分是发现报文还是应答报文,应答报文为以太网交换设备根据接收到发现报文返回的报文,在后续描述中介绍。本申请通过在报文类型字段设置不同的数值区分不同的报文。例如,设置1表示发现报文,2表示应答报文。
●安全码
主要用于防止伪造报文等恶意攻击。可以设置为固定值,也可以根据管理端设备的电子标签信息生成。例如,可以将管理端设备的电子标签经过哈希运算后,得到4位摘要值作为安全码,该安全码相当于对电子标签的加密运算。
●电子标签
电子标签可以作为设备的识别信息,同时,用于生成上述安全码。管理端设备可以采用固定值或随机运算生成电子标签,以便以太网交换设备接收管理端设备发送的发现报文后,对管理端设备进行安全认证。
●报文序号
该报文序号用于报文顺序识别。管理端设备在发送发现报文时,在发现报文中添加报文序号,并按照发送顺序累加报文序号,到达最大值后重新开始计数。以太网交换设备根据发现报文应答时,在应答报文中添加与发现报文相同的报文序号,以使管理端设备获知响应报文的顺序,防止出现报文乱序。
●生存时间
管理端设备通过设置发现报文的生存时间,防止网络中出现报文还回。这是由于以太网交换设备会对发现报文进行转发,如果网络中存在环路,那么,发现报文的转发将无法停止。本申请通过设置发现报文的生存时间,限制了发现报文在无网管系统中的转发次数。
●数据信息
发现报文中无数据信息。
●本地设备标识
管理端设备在该字段中添加自身标识,用于表示发现报文发送者的身份信息,以使与管理端设备相连的以太网交换设备在接收到发现报文后,知道自己的上层设备是管理端设备,该本地设备标识字段可以添加管理端设备的电子标签。
●上层设备标识
发现报文中无需添加上层设备标识。
●校验值
用于发现报文的正确性校验,防止报文发送过程中出现错误。
管理端设备发送发现报文的时间间隔应合理设置,时间间隔过短会大量占用以太网交换设备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资源(以太网交换设备价格低廉,内部资源有限),无法及时回复应答报文;时间间隔过长会导致无法及时发现以太网交换设备的变化。通常在系统运行初始阶段以较短的时间间隔发送发现报文,例如,以1秒钟为发送间隔,连续发送三次,以便快速生成无网管系统的网络拓扑;在生成网络拓扑后,可以加大发送的时间间隔,例如,以5秒钟为发送间隔,以监控无网管系统的工作状态。
步骤220,接收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根据所述发现报文返回的应答报文。
无网管系统中的以太网交换设备接收到发现报文后,向管理端设备返回应答报文,该应答报文的报文格式与发现报文的报文格式相同,具体包含如下信息:
●目的MAC地址
该目的MAC地址为管理端设备的MAC地址,例如,可以是主机网卡的MAC地址或者网管型以太网设备的桥MAC地址。
●源MAC地址
由于以太网交换设备没有独立的MAC地址,因此,可以通过设置固定的单播地址作为应答报文的源MAC地址。
●协议类型
该协议类型与发现报文的协议类型相同,表示无网管系统的管理协议。
●报文类型
参见发现报文的报文类型描述,用于区分发现报文和应答报文。
●安全码
安全码主要用于防止伪造报文等恶意攻击。可以设置为固定值,也可以根据设备的电子标签等内部固化的可区别于其它设备的信息生成。例如,可以将以太网交换设备的电子标签经过哈希运算后,得到4位摘要值作为安全码,该安全码相当于对电子标签的加密运算。
●电子标签
电子标签可以作为设备的识别信息,同时,用于生成上述安全码。设备厂商在设备出厂时已将电子标签写入以太网交换设备的引导配置文件中,设备启动后即可读取该电子标识。以太网交换设备将电子标签添加到应答报文中,以便管理端设备进行安全认证。
●报文序号
应答报文的报文序号与发现报文的报文序号相同,具体参见发现报文中关于报文序号的描述。
●生存时间
在应答报文中该字段可以表示以太网交换设备的层次信息。这是由于每一个以太网交换设备接收到上层以太网设备(管理端设备或以太网交换设备)转发的发现报文时,都会更新生存时间,并将该生存时间返回给管理端设备,该生存时间反应了以太网交换设备距离管理端设备的远近,在后续描述中会详细介绍。
●数据信息
以太网交换设备在数据信息部分添加当前所有端口的使能状态、协商状态和报文统计信息,以便管理端设备监控以太网交换设备的工作状态。
●本地设备标识
以太网交换设备在该字段添加身份标识,本申请中将以太网交换设备的电子标签作为身份标识添加在该字段中。
●上层设备标识
上层设备标识为与以太网交换设备相连并向以太网交换设备转发发现报文的以太网设备的标识,以便管理端设备可以获知以太网交换设备与其它以太网设备的连接关系。
●校验值
用于应答报文的正确性校验,防止报文发送过程中出现错误。
管理端设备接收以太网交换设备发送的包含上述信息的报文,根据协议类型和报文类型判断该报文为无网管系统管理协议的应答报文。从该应答报文中提取安全码,按照固定算法(以太网交换设备安全码生成算法的反向算法)反向解析,并与应答报文中的电子标签进行比对,如果相同,则认为以太网交换设备身份合法,对报文进行处理;否则,将报文丢弃。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电子标签对以太网交换设备进行区分只是一个较佳的实施例,实际上可以使用任一与其它以太网交换设备不同的信息,例如,可以是设备厂商通过伪随机算法预先在以太网交换设备的引导配置文件中写入的一串固定长度的字符串。
在对以太网交换设备的身份信息进行验证后,可以通过应答报文中的校验值进一步验证应答报文在传输过程中是否出错,若该应答报文通过验证,则可以进行后续处理。
步骤230,根据所述应答报文携带的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的设备信息管理所述无网管系统。
管理端设备可以从应答报文中获取以太网交换设备的层次信息、本地设备标识以及上层设备标识。如前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的层次信息与生存时间有关,生存时间的初始值由管理端设备设置,以图1为例,假设PC发送发现报文的生存时间为3,SW1接收到该发现报文后,对生存时间做减1操作,生存时间为2,并在应答报文的生存时间字段填入2,PC接收到SW1返回的应答报文后,通过提取应答报文中的生存时间,知道SW1是距离自己最近的第一层以太网交换设备。同理,SW3接收到SW1转发的发现报文,该发现报文的生存时间为2,SW3对生存时间进行减1操作,生存时间变为1,则管理端设备根据该生存时间获知SW3为第二层以太网交换设备。
管理端设备获取到各个以太网交换设备的层次信息后,再根据应答报文中本地设备标识和上层设备标识确定当前以太网交换设备与上层以太网设备的连接关系。如前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可以使用电子标签作为设备标识。假设,SW1的设备标识为0x1FE0A381,SW2的设备标识为0x1FE0A401,SW3的设备标识为0x2FE0A652。SW3返回的应答报文中本地设备标识为0x2FE0A652,上层设备标识为0x1FE0A381,因此,PC可以知道位于第二层的SW3连接在位于第一层的SW1的下面,而不是SW2的下面。管理端设备通过收集所有以太网交换设备的层次信息和设备互联信息,可以快速生成整个无网管系统的网络拓扑。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无网管型以太网交换设备的处理能力有限,无法支持生成树等复杂的接口备份协议,因此,通过本申请实现简单的树状结构图。
当无网管系统中存在环路时,在相邻以太网交换设备上报的应答报文中,会出现本地设备标识和上层设备标识会互指的情况,即两台以太网交换设备都将对方作为自己的上层设备,此时,管理端设备可以确定上述以太网交换设备附近存在环路,为网络管理员快速定位问题提供了依据,从而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即使无网管系统中存在环路,由于管理端设备通过设置发现报文的生存时间,限制发现报文的转发次数,不会出现报文不停转发占用网络资源的情况。
管理端设备根据应答报文中携带的以太网交换设备的设备信息还可以对网络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在应答报文中包括报文序号、端口协商状态以及端口报文统计信息,管理端设备根据上述信息可以监测以太网交换设备各个端口的拥堵程度。具体处理过程如下:管理端设备以预设的时间间隔发送发现报文,假设,管理端设备在T1时刻接收到以太网交换设备发送的报文序号为A的应答报文,该应答报文中记录的某一端口的报文统计值为C1;在T2时刻接收到同一以太网交换设备发送的报文序号为B的应答报文,该应答报文中记录的同一端口的报文统计值为C2,其中,B>A,以保证报文统计值C2大于报文统计值C1,则该端口的速率值可以根据公式(C2-C1)/(T2-T1)计算。
在获得上述端口的速率值后,结合该端口的协商状态确定该端口的拥堵程度,例如,当前计算的端口速率值为90M,而端口的协商状态为100M,即端口最大速率值可以达到100M,则可以得知当前端口的使用率为90%,已呈现出拥堵状态。网络管理员可以根据以太网交换设备各个端口的拥堵程度综合分析,重新布局,以达到负载均衡,提高通信速度。
管理端设备还可以通过报文交互过程检测以太网交换设备的连通性,具体过程如下:管理端设备向以太网交换设备发送发现报文后,等待以太网交换设备返回应答报文,但管理端设备不可能无限制等待以太网交换设备应答,因此,可以通过启动定时,例如,定时时长为10s,在该定时时长内收到的应答报文认为有效,超过该定时时长该认为未收到以太网交换设备发送的应答报文。管理端设备可以统计每一个以太网交换设备未返回应答报文的报文数量,当统计的以太网交换设备的报文数量达到预设的报文丢失数量阈值,则认为该以太网交换设备离线,即该以太网交换设备的连通性出现问题。例如,管理端设备3次未接收到某一以太网交换设备的应答报文时发出连通性告警,6次未接收到以太网交换设备的应答报文时认为该以太网交换设备掉线。网络管理员可以快速定位问题设备,及时处理,提高了网络维护效率。
参见图4,为本申请无网管系统管理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流程图,该实施例从以太网交换设备侧对无网管系统管理的处理过程进行描述。
步骤410,接收以太网设备发送的发现报文,所述以太网设备为所述管理端设备或其它以太网交换设备。
参见图1的无网管系统结构,管理端设备为发现报文的发起者,然后向下逐层转发,例如,SW1接收PC发送的发现报文,SW3接收SW1转发的发现报文,所以,根据以太网交换设备位置的不同,其接收的发现报文的来源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预先在以太网交换设备中内置一条ACL(AccessControl List,访问控制列表)规则,例如,当报文的协议类型为无网管系统管理协议时,上送以太网交换设备的CPU处理。以太网交换设备根据该ACL规则对接收到的报文进行协议类型识别,将符合该ACL规则的报文(即发现报文)上送CPU,不符合该ACL规则的报文直接二层转发。
步骤420,向所述管理端设备发送所述发现报文的应答报文,所述应答报文中携带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的设备信息,以使所述管理端设备根据所述设备信息管理所述无网管系统。
以太网交换设备从接收到的发现报文中获取发现报文的生存时间,以预设时间步长缩短该生存时间,即计算该发现报文的剩余生存时间。如前所述,假设PC预设的发现报文的生存时间阈值为3,SW1接收到PC发送的发现报文后,进行减1操作,则发现报文的剩余生存时间为2。以太网交换设备将计算得到的剩余生存时间添加到应答报文中,作为该以太网交换设备的层次信息,不同的剩余生存时间代表了不同的层次,即表示该以太网设备相对于管理端设备的位置。
以太网交换设备还可以从发现报文中获取与该以太网交换设备相连的上层以太网设备的设备标识,称为上层设备标识。该上层设备标识位于发现报文的本地设备标识字段。以太网交换设备将本地设备标识和获取的上层设备标识添加到应答报文中,以单播形式向管理端设备发送应答报文,以使管理端设备根据本地设备标识、上层设备标识以及上述层次信息生成无网管系统的网络拓扑。网络拓扑的生成参见步骤230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以太网交换设备除了在应答报文中添加上述信息外,还会在应答报文中添加报文序号、以太网交换设备的端口协商状态以及端口报文统计信息,其中,报文序号与发现报文的报文序号相同;端口协商状态包括端口的连接速度和工作模式,例如,10M半双工模式,100M全双工模式;端口报文统计信息为对应端口转发报文的数量。管理端设备获取上述信息后,可以根据报文序号、端口协商状态以及端口报文统计信息确定以太网交换设备的端口拥堵程度。端口拥堵程度的确定参见步骤230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以太网交换设备返回的应答报文中还包括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安全码以及电子标签等信息,在前述应答报文信息描述中已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以太网交换设备除了向管理端设备发送应答报文外,还需要向与其相连的其它以太网交换设备转发发现报文,具体处理过程如下:从接收的发现报文中获取发现报文的生存时间,以预设时间步长缩短生存时间,计算出剩余的生存时间。判断剩余生存时间是否达到预设的生存时间阈值,当剩余生存时间达到生存时间阈值时,不再进行发现报文转发;当剩余生存时间未达到生存时间阈值时,将剩余生存时间和本地设备标识添加到发现报文中,向与未接收到发现报文的端口(例如,处于使能状态的端口)相连的以太网交换设备发送更新后的发现报文,以使接收到发现报文的以太网交换设备根据发现报文中携带的本地设备标识确定与自己相连的上层以太网交换设备,以及根据发现报文中携带的生存时间确定是否转发发现报文。
现仍以图1为例,详细介绍无网管系统管理的处理过程。
首先,PC以组播方式向无网管系统中的以太网交换设备发送发现报文,并在发现报文中携带报文序号、生存时间以及本地设备标识等信息,假设,报文序号为1,PC设置的初始生存时间为16,本地设备标识为PC(本实施例中为了使描述更加直观,均采用图1中标注的设备名称作为对应设备的本地设备标识)。
以太网交换设备SW1接收PC发送的发现报文,从该发现报文中获取生存时间为16,对该生存时间进行减1操作,得到更新后的生存时间为15。SW1向PC返回应答报文,该应答报文主要包括从发现报文中获得的报文序号1,生存时间15,本地设备标识SW1,以及从发现报文中获得的上层设备标识PC,还包括SW1的电子标签以及根据该电子标签生成的安全码。同时,SW1向非接收发现报文的其它端口转发发现报文,该发现报文的报文序号为1,生存时间为15,本地设备标识为SW1。
同理,SW2接收PC发送的发现报文,向PC返回应答报文,该应答报文中主要包括报文序号1,生存时间15,本地设备标识SW2,以及上层设备标识PC,还包括SW2的电子标签以及根据该电子标签生成的安全码。
SW3接收SW1转发的发现报文,从该发现报文中获取生存时间为15,对该生存时间进行减1操作,得到更新后的生存时间为14。SW3向PC返回应答报文,该应答报文主要包括从发现报文中获得的报文序号1,生存时间14,本地设备标识SW3,以及从发现报文中获得的上层设备标识SW1,还包括SW3的电子标签以及根据该电子标签生成的安全码。同时,SW3向非接收发现报文的其它端口转发发现报文,该发现报文的报文序号为1,生存时间为14,本地设备标识为SW3。
同理,SW4接收SW1转发的发现报文,向PC返回应答报文,该应答报文中主要包括报文序号1,生存时间14,本地设备标识SW4,以及上层设备标识SW1,还包括SW4的电子标签以及根据该电子标签生成的安全码。
SW5接收SW3转发的发现报文,从该发现报文中获取生存时间为14,对该生存时间进行减1操作,得到更新后的生存时间为13。SW5向PC返回应答报文,该应答报文主要包括从发现报文中获得的报文序号1,生存时间13,本地设备标识SW5,以及从发现报文中获得的上层设备标识SW3,还包括SW5的电子标签以及根据该电子标签生成的安全码。
PC接收SW1~SW5返回的应答报文,从应答报文中获取电子标签和安全码对以太网交换设备进行身份验证。验证通过后,根据应答报文中的生存时间确定以太网交换设备的层次,例如,SW1和SW2返回的生存时间为15,与PC设置的生存时间16最接近,因此,SW1和SW2为距离PC最近的第一层以太网交换设备;SW3和SW4返回的生存时间为14,因此,SW3和SW4为第二层以太网交换设备;SW5返回的生存时间为13,因此,SW5为第三层以太网交换设备。在确定层次之后,根据应答报文中的本地设备标识和上层设备标识,建立以太网交换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例如,SW3返回的本地设备标识为SW3,上层设备标识为SW1,因此,可知SW3与SW1相连。同理,确定其它以太网交换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从而生成如图1所示的无网管系统的网络拓扑。
PC通过周期发送发现报文,还可以从SW1~SW5返回的应答报文中获取最新的端口协商状态以及端口报文统计信息,以实现对端口流量以及连通性的监测,在前述描述中已详细举例,在此不再赘述。
与前述无网管系统管理方法的实施例相对应,本申请还提供无网管系统管理装置的实施例。
本申请无网管系统管理装置的实施例可以应用在管理端设备或以太网交换设备上。装置实施例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或者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以软件实现为例,作为一个逻辑意义上的装置,是通过其所在模块的CPU运行存储器中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形成的。从硬件层面而言,如图5所示,为本申请无网管系统管理装置所在设备的一种硬件结构图,除了图5所示的CPU、存储器之外,实施例中装置所在的设备通常还可以包括其他硬件。
请参考图6-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的无网管系统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无网管系统管理装置包括发送单元601、接收单元602以及管理单元603,其中:
发送单元601,用于向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发送发现报文;
接收单元602,用于接收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根据所述发现报文返回的应答报文;
管理单元603,用于根据所述应答报文携带的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的设备信息管理所述无网管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管理单元603,包括信息获取模块和拓扑生成模块,其中:
信息获取模块,用于从所述应答报文中获取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的层次信息、本地设备标识以及上层设备标识,其中,所述层次信息表示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相对于所述管理端设备的位置信息,所述上层设备标识为向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发送所述发现报文的以太网设备的设备标识,所述以太网设备为所述管理端设备或其它以太网交换设备;
拓扑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层次信息、所述本地设备标识以及所述上层设备标识生成所述无网管系统的网络拓扑。
进一步地,所述管理单元603,包括信息获取模块、速率计算模块以及拥堵确定模块,其中:
所述信息获取模块,还用于从所述应答报文中获取所述应答报文的报文序号、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的端口协商状态以及端口报文统计信息;
速率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报文序号和所述端口报文统计信息计算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的端口速率值;
拥堵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端口协商状态和所述端口速率值确定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的端口拥堵程度。
请参考图6-2,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的无网管系统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无网管系统管理装置在图6-1的基础上,还包括统计单元604和确定单元605,其中:
统计单元604,用于统计每个以太网交换设备未返回所述发现报文的应答报文的报文数量;
确定单元605,用于确定所述报文数量达到预设的报文丢失数量阈值的以太网交换设备离线。
上述图6-1和图6-2示出的无网管系统管理装置的实施例,该无网管系统管理装置应用于管理端设备上,其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见前述管理端设备侧的方法实施例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7-1,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的无网管系统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无网管系统管理装置包括接收单元701和发送单元702,其中:
接收单元701,接收以太网设备发送的发现报文,所述以太网设备为所述管理端设备或其它以太网交换设备;
发送单元702,用于向所述管理端设备发送所述发现报文的应答报文,所述应答报文中携带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的设备信息,以使所述管理端设备根据所述设备信息管理所述无网管系统。
请参考图7-2,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的无网管系统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无网管系统管理装置在图7-1的基础上,还包括获取单元703、更新单元704、判断单元705以及添加单元706,其中:
获取单元703,用于从所述发现报文中获取所述发现报文的生存时间;
更新单元704,用于以预设时间步长缩短所述生存时间;
判断单元705,用于判断缩短后的生存时间是否达到预设的生存时间阈值;
添加单元706,用于当所述缩短后的生存时间未达到所述生存时间阈值时,将所述缩短后的生存时间和本地设备标识添加到所述发现报文中;
所述发送单元702,还用于向与未接收到所述发现报文的端口相连的以太网交换设备发送所述发现报文,以使接收到所述发现报文的以太网交换设备根据所述发现报文中携带的本地设备标识确定与所述接收到所述发现报文的以太网交换设备相连的上层以太网交换设备,以及根据缩短后的生存时间确定是否转发所述发现报文。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单元703,还用于在所述发送单元702向所述管理端设备发送所述发现报文的应答报文之前,从所述发现报文中获取所述发现报文的生存时间和上层设备标识,其中,所述上层设备标识为向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发送所述发现报文的以太网设备的设备标识,所述以太网设备为所述管理端设备或其它以太网交换设备;
所述更新单元704,用于以预设时间步长缩短所述生存时间,将缩短后的生存时间作为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的层次信息,所述层次信息表示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相对于所述管理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所述添加单元706,还用于将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的本地设备标识、所述上层设备标识以及所述层次信息添加到所述应答报文中,以使所述管理端设备根据所述本地设备标识、所述上层设备标识以及所述层次信息生成所述无网管系统的网络拓扑。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单元703,还用于在所述发送单元702向所述管理端设备发送所述发现报文的应答报文之前,获取所述发现报文的报文序号;
所述添加单元706,还用于将所述报文序号、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的端口协商状态以及端口报文统计信息添加到所述应答报文中,以使所述管理端设备根据所述报文序号、所述端口协商状态以及所述端口报文统计信息确定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的端口拥堵程度。
上述图7-1和图7-2示出的无网管系统管理装置的实施例,该无网管系统管理装置应用于以太网交换设备上,其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见前述以太网交换设备侧的方法实施例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从以上方法和装置的实施例中可以看出,本申请在无网管系统中增加管理端设备,并通过管理端设备和以太网交换设备之间的报文交互,获取以太网交换设备的设备信息,实现对无网管系统的管理,同时,可以快速定位网络通信问题,以便及时解决。本申请的实现过程简单,不需要对现有以太网设备进行重大改变,即可实现一种通用的、低成本的、低资源占用率的系统管理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无网管系统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应用于无网管系统中的管理端设备上,所述无网管系统包括管理端设备和若干以太网交换设备,该方法包括:
向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发送发现报文;
接收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根据所述发现报文返回的应答报文;
根据所述应答报文携带的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的设备信息管理所述无网管系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应答报文携带的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的设备信息管理所述无网管系统,包括:
从所述应答报文中获取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的层次信息、本地设备标识以及上层设备标识,其中,所述层次信息表示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相对于所述管理端设备的位置信息,所述上层设备标识为向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发送所述发现报文的以太网设备的设备标识,所述以太网设备为所述管理端设备或其它以太网交换设备;
根据所述层次信息、所述本地设备标识以及所述上层设备标识生成所述无网管系统的网络拓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应答报文携带的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的设备信息管理所述无网管系统,包括:
从所述应答报文中获取所述应答报文的报文序号、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的端口协商状态以及端口报文统计信息;
根据所述报文序号和所述端口报文统计信息计算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的端口速率值;
根据所述端口协商状态和所述端口速率值确定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的端口拥堵程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统计每个以太网交换设备未返回所述发现报文的应答报文的报文数量;
确定所述报文数量达到预设的报文丢失数量阈值的以太网交换设备离线。
5.一种无网管系统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应用于无网管系统中的以太网交换设备上,所述无网管系统包括管理端设备和若干以太网交换设备,该方法包括:
接收以太网设备发送的发现报文,所述以太网设备为所述管理端设备或其它以太网交换设备;
向所述管理端设备发送所述发现报文的应答报文,所述应答报文中携带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的设备信息,以使所述管理端设备根据所述设备信息管理所述无网管系统。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发现报文中获取所述发现报文的生存时间;
以预设时间步长缩短所述生存时间;
判断缩短后的生存时间是否达到预设的生存时间阈值;
当所述缩短后的生存时间未达到所述生存时间阈值时,将所述缩短后的生存时间和本地设备标识添加到所述发现报文中;
向与未接收到所述发现报文的端口相连的以太网交换设备发送所述发现报文,以使接收到所述发现报文的以太网交换设备根据所述发现报文中携带的本地设备标识确定与所述接收到所述发现报文的以太网交换设备相连的上层以太网交换设备,以及根据缩短后的生存时间确定是否转发所述发现报文。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所述管理端设备发送所述发现报文的应答报文之前,还包括:
从所述发现报文中获取所述发现报文的生存时间和上层设备标识,其中,所述上层设备标识为向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发送所述发现报文的以太网设备的设备标识,所述以太网设备为所述管理端设备或其它以太网交换设备;
以预设时间步长缩短所述生存时间,将缩短后的生存时间作为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的层次信息,所述层次信息表示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相对于所述管理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将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的本地设备标识、所述上层设备标识以及所述层次信息添加到所述应答报文中,以使所述管理端设备根据所述本地设备标识、所述上层设备标识以及所述层次信息生成所述无网管系统的网络拓扑。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所述管理端设备发送所述发现报文的应答报文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发现报文的报文序号;
将所述报文序号、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的端口协商状态以及端口报文统计信息添加到所述应答报文中,以使所述管理端设备根据所述报文序号、所述端口协商状态以及所述端口报文统计信息确定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的端口拥堵程度。
9.一种无网管系统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应用于无网管系统中的管理端设备上,所述无网管系统包括管理端设备和若干以太网交换设备,该装置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发送发现报文;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根据所述发现报文返回的应答报文;
管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应答报文携带的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的设备信息管理所述无网管系统。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单元,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用于从所述应答报文中获取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的层次信息、本地设备标识以及上层设备标识,其中,所述层次信息表示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相对于所述管理端设备的位置信息,所述上层设备标识为向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发送所述发现报文的以太网设备的设备标识,所述以太网设备为所述管理端设备或其它以太网交换设备;
拓扑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层次信息、所述本地设备标识以及所述上层设备标识生成所述无网管系统的网络拓扑。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单元,包括:
所述信息获取模块,还用于从所述应答报文中获取所述应答报文的报文序号、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的端口协商状态以及端口报文统计信息;
速率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报文序号和所述端口报文统计信息计算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的端口速率值;
拥堵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端口协商状态和所述端口速率值确定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的端口拥堵程度。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统计单元,用于统计每个以太网交换设备未返回所述发现报文的应答报文的报文数量;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报文数量达到预设的报文丢失数量阈值的以太网交换设备离线。
13.一种无网管系统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应用于无网管系统中的以太网交换设备上,所述无网管系统包括管理端设备和若干以太网交换设备,该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接收以太网设备发送的发现报文,所述以太网设备为所述管理端设备或其它以太网交换设备;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管理端设备发送所述发现报文的应答报文,所述应答报文中携带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的设备信息,以使所述管理端设备根据所述设备信息管理所述无网管系统。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发现报文中获取所述发现报文的生存时间;
更新单元,用于以预设时间步长缩短所述生存时间;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缩短后的生存时间是否达到预设的生存时间阈值;
添加单元,用于当所述缩短后的生存时间未达到所述生存时间阈值时,将所述缩短后的生存时间和本地设备标识添加到所述发现报文中;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与未接收到所述发现报文的端口相连的以太网交换设备发送所述发现报文,以使接收到所述发现报文的以太网交换设备根据所述发现报文中携带的本地设备标识确定与所述接收到所述发现报文的以太网交换设备相连的上层以太网交换设备,以及根据缩短后的生存时间确定是否转发所述发现报文。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发送单元向所述管理端设备发送所述发现报文的应答报文之前,从所述发现报文中获取所述发现报文的生存时间和上层设备标识,其中,所述上层设备标识为向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发送所述发现报文的以太网设备的设备标识,所述以太网设备为所述管理端设备或其它以太网交换设备;
所述更新单元,用于以预设时间步长缩短所述生存时间,将缩短后的生存时间作为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的层次信息,所述层次信息表示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相对于所述管理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所述添加单元,还用于将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的本地设备标识、所述上层设备标识以及所述层次信息添加到所述应答报文中,以使所述管理端设备根据所述本地设备标识、所述上层设备标识以及所述层次信息生成所述无网管系统的网络拓扑。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发送单元向所述管理端设备发送所述发现报文的应答报文之前,获取所述发现报文的报文序号;
所述添加单元,还用于将所述报文序号、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的端口协商状态以及端口报文统计信息添加到所述应答报文中,以使所述管理端设备根据所述报文序号、所述端口协商状态以及所述端口报文统计信息确定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的端口拥堵程度。
CN201410856175.2A 2014-12-31 2014-12-31 无网管系统管理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45063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56175.2A CN104506370B (zh) 2014-12-31 2014-12-31 无网管系统管理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56175.2A CN104506370B (zh) 2014-12-31 2014-12-31 无网管系统管理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06370A true CN104506370A (zh) 2015-04-08
CN104506370B CN104506370B (zh) 2018-05-08

Family

ID=52948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56175.2A Active CN104506370B (zh) 2014-12-31 2014-12-31 无网管系统管理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06370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12982A (zh) * 2015-07-27 2017-05-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设备的资源管理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6850276A (zh) * 2017-01-12 2017-06-13 北京市天元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网管设备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7294797A (zh) * 2017-08-24 2017-10-24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网络拓扑结构识别方法和系统
CN108023763A (zh) * 2017-10-23 2018-05-11 北京迈特力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拓扑图的创建方法及装置
CN112350872A (zh) * 2020-11-23 2021-02-09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网络架构配置信息生成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2565295A (zh) * 2020-12-24 2021-03-26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研究所 一种基于顺序编码的指令应答优化方法
CN117278647A (zh) * 2023-11-21 2023-12-22 广东优力普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发现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US12052169B2 (en) 2020-09-23 2024-07-30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Neighbor discovery for border gateway protocol in a multi-access network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1214A (zh) * 2002-11-15 2003-04-16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以太网技术的网络设备管理方法
CN1510868A (zh) * 2002-12-26 2004-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设备的管理方法
CN101729312A (zh) * 2009-12-03 2010-06-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arp协议的链路检测方法和系统
CN101834798A (zh) * 2010-05-10 2010-09-15 江苏华丽网络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局域网中交换设备的系统发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1214A (zh) * 2002-11-15 2003-04-16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以太网技术的网络设备管理方法
CN1510868A (zh) * 2002-12-26 2004-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设备的管理方法
CN101729312A (zh) * 2009-12-03 2010-06-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arp协议的链路检测方法和系统
CN101834798A (zh) * 2010-05-10 2010-09-15 江苏华丽网络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局域网中交换设备的系统发现方法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12982A (zh) * 2015-07-27 2017-05-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设备的资源管理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6850276A (zh) * 2017-01-12 2017-06-13 北京市天元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网管设备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7294797A (zh) * 2017-08-24 2017-10-24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网络拓扑结构识别方法和系统
CN108023763A (zh) * 2017-10-23 2018-05-11 北京迈特力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拓扑图的创建方法及装置
US12052169B2 (en) 2020-09-23 2024-07-30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Neighbor discovery for border gateway protocol in a multi-access network
CN112350872A (zh) * 2020-11-23 2021-02-09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网络架构配置信息生成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2350872B (zh) * 2020-11-23 2022-07-22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网络架构配置信息生成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2565295A (zh) * 2020-12-24 2021-03-26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研究所 一种基于顺序编码的指令应答优化方法
CN117278647A (zh) * 2023-11-21 2023-12-22 广东优力普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发现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7278647B (zh) * 2023-11-21 2024-02-27 广东优力普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发现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06370B (zh) 2018-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06370A (zh) 无网管系统管理方法及装置
US7440415B2 (en) Virtual network addresses
KR101831604B1 (ko)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인증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기 위한 서버
CN103081409A (zh) 网络系统和网络管理方法
CN106599694A (zh) 安全防护管理方法、计算机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取存储媒体
CN102055674B (zh) Ip报文及基于该ip报文的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3428032A (zh) 一种攻击定位、辅助定位装置和方法
US10554497B2 (en) Method for the exchange of data between nodes of a server cluster, and server cluster implementing said method
Kwon et al. Traffic data classification using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 in SDN networks
CN103138988A (zh) 网络故障的定位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3891206A (zh) 网络数据流检测状态的同步方法和设备
EP2600566A1 (en) Unauthorized access blocking control method
CN112291116A (zh) 链路故障检测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CN112615858A (zh) 物联网设备监控方法、装置与系统
JP2023548530A (ja) 機械学習モデル管理方法及び装置とシステム
CN112804202B (zh) 多网间数据安全交互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04660506B (zh) 一种数据包转发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244686B (zh) 通讯故障的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152854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JP5402304B2 (ja) 診断プログラム、診断装置、診断方法
US11140001B2 (en) Method for providing data packets from a CAN bus, control device and system having a CAN bus
US20130179537A1 (en) Transmitting of configuration items within a network
CN110071868B (zh) 一种链路聚合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CN107005476A (zh) 用于管理交换网络中的数据帧的方法和第一设备
CN105471594B (zh) 管理资源的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310052 Binjiang District Changhe Road, Zhejiang, China, No. 466, No.

Applicant after: Xinhua thre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0052 Binjiang District Changhe Road, Zhejiang, China, No. 466, No.

Applicant before: Huas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