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00557A - 卡合机构、具有该卡合机构的底座及其笔记本电脑 - Google Patents

卡合机构、具有该卡合机构的底座及其笔记本电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00557A
CN104500557A CN201510001486.5A CN201510001486A CN104500557A CN 104500557 A CN104500557 A CN 104500557A CN 201510001486 A CN201510001486 A CN 201510001486A CN 104500557 A CN104500557 A CN 1045005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ipping device
snap fit
clamping mechanism
rotating shaft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0148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00557B (zh
Inventor
罗洋
黄�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Kait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Lianba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Lianba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Lianba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00148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00557B/zh
Publication of CN1045005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005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005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005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 Snaps, Bayonet Connections, Set Pins, And Snap 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卡合机构、具有该卡合机构的底座及其笔记本电脑,用于枢转连接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第一部件开设有卡合槽,卡合机构包括:转轴,其与第二部件固定连接并设置有外螺纹;卡合件,用于与卡合槽插接以形成卡合,卡合件的一端螺纹连接于转轴上,另一端具有卡勾;当卡合件插接于卡合槽内且在第一部件的带动下一起绕转轴转动时,卡合件沿转轴的轴向移动,使卡勾与卡合槽卡合或解除卡合。本发明由于取消了按钮及其附属结构,使得占用空间减少、产品可以做得更薄,而且降低制造成本。而且本发明可以实现模组化,有利于整机装配,而无需多道组装工序,能够提高良率管控,增加了操作员的装配效率。

Description

卡合机构、具有该卡合机构的底座及其笔记本电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卡合机构、具有该卡合机构的底座及其笔记本电脑,属于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笔记本电脑(NB)广泛应用于家庭和办公,其主要包括显示端和系统端,显示端和系统端通过转轴实现枢转连接,以便显示端绕转轴转动从而使笔记本电脑在使用状态和关闭状态间转换。随着电子产品的高速发展,触控笔记本电脑越发流行,在此行业趋势下,使笔记本电脑使用形式趋于多样化。为了达到使用形式的多样化,本行业内提出了一种显示端和转轴分离的结构,这种结构的显示端可以单独取下来作为平板电脑(pad)使用。这种结构是利用单向卡勾实现转轴与显示端的卡合,并通过按钮控制卡勾动作,实现卡勾与显示端的卡合和分离,从而在卡勾与显示端分离的时候,显示端能够从转轴上取下来,使显示端可以作为平板电脑使用。卡勾与显示端卡合的时候,显示端与系统端结合作为笔记本电脑使用。
现有技术中的这种显示端与转轴可分离的结构由于需要按钮控制卡合与解除卡合,因为按钮的方向垂直于卡勾所在的面(由于使用的需要,必须将显示端打开90度以后才能按压按钮),而且按钮按压需要行程,所以按钮在按压的方向上空间需求大,导致转轴盖板包不住转轴底座,存在严重干涉。而且对于超轻薄笔记本电脑尤其不适用。
因此,上述现有技术中的这种结构存在如下问题:1、由于所需空间大,因此不能满足目前笔记本电脑轻薄化设计需求;2、需要施加较大的按压力才能有效按压按钮,而按压面积却较小,导致使用感受差,操作不舒适;3、按钮及其附属结构(如弹簧、锁附结构等)的使用导致制造成本增加;4、按钮和弹簧需要单独组装,因此使得整体结构不能一体化、模组化,而需要多道组装工序,而每增加一道工序就意味着总装配工时和不良率的增加。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占用空间少、操作方便且成本较低的卡合机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卡合机构,用于枢转连接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开设有卡合槽,所述卡合机构包括:
转轴,其与第二部件固定连接并设置有外螺纹;
卡合件,用于与所述卡合槽插接以形成卡合,卡合件的一端螺纹连接于所述转轴上,另一端具有卡勾;
其中,当所述卡合件插接于所述卡合槽内且在所述第一部件的带动下一起绕转轴转动时,所述卡合件沿所述转轴的轴向移动,使所述卡勾与所述卡合槽卡合或解除卡合。
作为优选,所述卡合件包括第一卡合件和第二卡合件,所述第一卡合件和第二卡合件的卡勾相远离设置,当所述第一卡合件和第二卡合件在所述第一部件的带动下绕所述转轴转动时,两者在所述转轴的轴向方向上反向运动,以使两者的卡勾同时与所述卡合槽卡合或解除卡合。
作为优选,所述转轴上螺纹的螺距大于所述卡勾卡入所述卡合槽的最大深度。
作为优选,还包括至少在所述卡合件的转动方向的一侧对其承托的承托部,所述承托部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转轴的中部为光轴,光轴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所述第一卡合件螺纹连接在第一螺纹段上,所述第二卡合件螺纹连接在第二螺纹段上;所述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上的螺纹的旋向相反。
作为优选,还包括侧卡勾,所述侧卡勾包括相对的两侧板及连接在两侧板之间的顶板,所述侧卡勾罩设于所述卡合件的卡勾和所述承托部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部上;所述卡合件在随第一部件转动过程中,其卡勾能够伸出和缩回所述侧卡勾,所述卡勾伸出时所述卡合件同时推抵两侧板或两侧板中任意一个形变。
作为优选,所述侧卡勾的至少一块侧板上具有滑槽,所述滑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卡勾的移动方向一致;所述卡合件在其转动方向的至少一侧具有凸起,在所述卡勾缩回至所述侧卡勾内时,所述凸起位于所述滑槽内;在所述卡勾伸出所述侧卡勾外时,所述凸起滑出所述滑槽,并朝所述卡合件转动的方向推抵侧卡勾,使所述侧卡勾与所述卡合槽卡接。
作为优选,所述侧卡勾的两块侧板上均具有所述滑槽,所述卡合件的两侧均具有与所述滑槽对应的凸起。
作为优选,所述卡合件的两凸起由穿设并凸出于所述卡合件两侧的凸块形成。
作为优选,所述凸起朝向所述卡勾的勾部的一端形成有导滑斜面。
作为优选,所述侧卡勾的至少一块侧板上具有导向槽;所述卡合件在其转动方向的至少一侧具有与所述导向槽相对应的导向件,所述卡合件在转轴的轴向方向上移动时,所述导向件沿所述导向槽滑动。
作为优选,所述侧卡勾的两块侧板上均具有导向槽,所述卡合件的两侧均具有与所述导向槽对应的导向件。
作为优选,所述承托部位于所述卡合件的转动方向的一侧,所述卡合件的另一侧设置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承托部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承托部具有位于所述第一卡合件和第二卡合件之间用于分隔所述第一卡合件和第二卡合件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设置有卡台,所述侧板上具有用于使所述卡台嵌入的卡孔。
作为优选,所述侧卡勾的侧板上设置缺口以将所述侧板分隔为均与所述顶板连接的三部分,其中所述滑槽和导向槽设置在位于两侧的部分上,所述卡孔位于中间的部分上。
作为优选,所述承托部背离所述卡合件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增加所述第一部件插入所述卡合机构时干涉量的挡片。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部件为显示端,所述第二部件为系统端。
本发明同时公开一种底座,包括总支架,其中,所述总支架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上述的卡合机构。
作为优选,还包括第一承架,所述第一承架固定在所述承托部背离所述卡合件的一侧上且靠近所述转轴,所述第一承架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
作为优选,还包括第二承架,所述第一承架和第二承架并列固定在所述承托部上,所述第一承架和第二承架与转轴转动连接的位置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卡合件和第二卡合件的外侧。
作为优选,所述承托部与所述总支架一体成型。
作为优选,还包括第三承架,所述第三承架用于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与第二部件。
本发明进一步还公开了一种笔记本电脑,包括显示端和系统端,其中,还包括上述的底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卡合机构、具有该卡合机构的底座及其笔记本电脑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的卡合机构、具有该卡合机构的底座由于取消了按钮及其附属结构,因此使制造成本降低。
2、本发明由于取消了按钮使得占用空间减少,使具有该卡合结构的产品可以做得更薄。
3、本发明的底座及笔记本电脑能够在转动的过程中实现解除卡合,减少了用户的一个操作,更利于人机交互。
4、本发明的卡合机构、具有该卡合机构的底座整体可以实现模组化,有利于整机装配,而无需多道组装工序。能够提高良率管控,增加了操作员的装配效率,也减小了因多次装配带来的累积公差,减小失效或外观不良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卡合机构的其中一个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卡合机构的另一个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卡合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卡合机构的转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卡合机构的第一卡勾的其中一个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卡合机构的第一卡勾的另一个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卡合机构的第二卡勾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卡合机构的侧卡勾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卡合机构的侧卡勾的主视图。
图10为作为第一部件的显示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具有卡合机构的底座的其中一个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具有卡合机构的底座的另一个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具有卡合机构的底座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笔记本电脑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其显示端处于能够从卡合机构拔出的状态。
图15为应用于笔记本电脑上的本发明的卡合机构的卡合件的卡勾处于缩回的状态示意图,即显示端可以从卡合件上拔出的状态。
图16为图15的A向视图。
图17为应用于笔记本电脑上的本发明的卡合机构处于卡合件的卡勾伸出的第一状态示意图。
图18为图17的B向视图。
图19为应用于笔记本电脑上的本发明的卡合机构处于卡合件的卡勾伸出的第二状态示意图。
图20为图19的C向视图。
图21为应用于笔记本电脑上的本发明的卡合机构处于卡合件的卡勾完全伸出的第三状态示意图,即显示端与卡合件相卡合的状态。
图22为图21的D向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卡合机构
101-转轴          102-第一卡合件
103-第二卡合件    104-外螺纹
105-卡勾          106-光轴
107-第一螺纹段    108-第二螺纹段
109-承托部        110-侧卡勾
111-顶板          112-侧板
113-滑槽          114-凸起
115-导滑斜面      116-导向槽
117-导向件        118-盖板
119-凸出部        120-卡台
121-卡孔          122-缺口
123-挡片
200-显示端        201-卡合槽
300-系统端        400-总支架
401-第一承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本发明的卡合机构用于枢转连接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即本发明的卡合机构能够应用于任何枢转连接的两部件上,通本发明的卡合机构,能够实现该两部件的枢转连接,还能够实现两部件之间的插拔。使两部件在需要的情况下分离,使用更方便。本发明的卡合机构随着转动角度的不同,使两部件处于卡合状态或解除卡合状态,而无需通过按钮改变卡合和解除卡合状态。为了更直观更清楚的理解本发明的卡合机构,本优选实施例中将以笔记本电脑为了进行说明,即第一部件为笔记本电脑的显示端,而第二部件为笔记本电脑的系统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卡合机构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9所示的卡合机构1,用于枢转连接作为第一部件的显示端200和作为第二部件的系统端300(图1至图9中并未示出系统端和显示端,可以参见图14),其中显示端200上开设有用于使卡合机构1插入的卡合槽201(参见图10)。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卡合机构100包括:转轴101和卡合件(第一卡合件102和/或第二卡合件103),转轴101与系统端300固定连接,如图4所示,转轴101上设置有外螺纹104。卡合件用于插接于卡合槽201内,如图5至图7所示,卡合件的一端为连接部,另一端为卡合部。卡合件通过连接部螺纹连接于转轴101上,卡合部具有卡勾105,卡合部用于插接于卡合槽201内,当显示端200转动时将带动卡合件一起绕转轴101转动,卡合件在转动的过程中同时沿转轴101的轴向移动,使其卡勾105伸出(向转轴101的端部移动)或缩回(向转轴101的中部移动),以实现与显示端200的卡合槽201卡合或解除卡合。
转轴101与目前应用于笔记本电脑上的自锁转轴结构相似,区别在于增设了外螺纹,产生扭力的结构以及扭力产生的原理与现有相同。如图3所示,转轴101的一端从内到外依次套设垫片1、止动凸轮2、凹凸轮3、多个弹片4、垫圈5和垫片1,另一端从内到外依次套设垫片1、止动凸轮2、凹凸轮3、多个弹片4、垫片1和螺母6。弹片4会在轴向给凹凸轮3一个轴向预压力,凹凸轮3的表面为凹凸不平的结构,其对手件止动凸轮2也有与之匹配的凹凸不平的结构。一旦产生了转动,这两个原来相互匹配的结构,就会相互挤压干涉并产生扭力。在显示端200打开时产生扭力,而在显示端200闭合时,扭力逐渐释放。
卡合机构100的卡合件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当卡合件为一个时,卡勾105朝向左侧或右侧(所谓左侧或右侧,是指图1或图2中的左侧或右侧)都可以,即仅可以设置第一卡合件102,也可以仅设置第二卡合件103。卡勾104朝向的不同,区别仅在于其卡合于卡合槽201上的位置不同。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本实施例中示出的卡合件为两个,即同时设置第一卡合件102和第二卡合件103,能够使卡合机构100同时从两个方向与卡合槽201卡合,增强稳定性。
继续结合图1、图2和图3,第一卡合件102和第二卡合件103的结构基本相同,只是两者的卡勾104的设置方向相反,即螺纹连接于转轴101上后,两者呈镜像设置。第一卡合件102和第二卡合件103的卡勾104相远离,即均朝向外侧。当第一卡合件102和第二卡合件103在显示端200的带动下绕转轴101旋转时,两者在转轴101的轴向方向上反向运动,以使两者的卡勾105同时伸出或缩回以便与卡合槽201卡合或解除卡合,实现显示端200的插拔。
图1所示的状态下的第一卡合件102和第二卡合件103两者的距离最近,此时两者的宽度应小于卡合槽201的槽宽,使显示端200能够插入或拔出,随着转动,第一卡合件102和第二卡合件103逐渐远离,两卡勾105也同时逐渐向外侧运动,并逐渐与卡合槽201卡合,使显示端200与系统端300固定,不能脱离系统端300。
由于第一卡合件102和第二卡合件103同时设置时,需要第一卡合件102和第二卡合件103在转轴101的轴向上的运动方向相反,因此应该将转轴101上的外螺纹104设置成两段旋向相反的外螺纹。以能够实现第一卡合件102和第二卡合件103的反方向移动。
转轴101上的螺纹可以连续设置,可以对应第一卡合件102和第二卡合件103设置成两段,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转轴101的中部为光轴106,光轴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螺纹段107和第二螺纹段108,第一螺纹段107和第二螺纹段108的螺纹的旋向相反。第一卡合件102螺纹连接在第一螺纹段107上,第二卡合件103螺纹连接在第二螺纹段108上。
对于电子产品,例如笔记本计算机、翻盖手机等,其显示端的翻转角度不超过360度,应该使显示端200在转动至360度范围内的某一角度时能够从卡合机构100上拔出,因此,转轴100上外螺纹104的螺距不应太小,否则卡勾105卡入卡合槽201的量会很小,因此外螺纹104的螺距应与卡勾105需要卡合入卡合槽201内的深度相关联。本实施例中外螺纹104的螺距大于卡勾105卡入卡合槽201的最大深度。
为了尽可能的减小转轴101的尺寸,以减小应用其的电子产品的尺寸,本实施例中仅在转轴101上共设置两圈外螺纹,以分别对应第一卡合件102和第二卡合件103。实际上,设置多圈外螺纹也是能实现本发明的功能的。
继续结合图1、图2和图3,本发明的卡合机构100还包括至少在卡合件的转动方向的一侧对其承托的承托部109,承托部109的上部(下文中涉及的上、下、左和右等方向是以图为参照定义的)用于使卡合件抵靠,下部分与转轴101转动连接,承托部109在转动的过程不会在转轴101的轴向上发生位移。
为了在卡合状态下,使卡合机构100与卡合槽201稳定卡合,作为本实施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卡合机构100还包括侧卡勾110。如图8和图9所示,侧卡勾110包括相对的两侧板112及连接在两侧板112之间的顶板111,侧卡勾110罩设于卡合件的卡勾104和承托部109的上端部。卡合件在随显示端200转动的过程中,其卡勾能够伸出和缩回侧卡勾110,并推抵两侧板112向相反的方向形变,与卡勾105配合同时实现与卡合槽201的卡合或解除卡合。侧卡勾110的设置使得卡合机构100能够在卡合槽201的三个面或四个面(其左右面和前后面)同时实现卡合,增加了卡合的稳定性。
当第一卡合件102和第二卡合件103的距离最近时(即卡勾105处于缩回状态时),第一卡合件102的卡勾105的左侧边缘应与侧卡勾110的左侧平齐或稍凸出,而第二卡合件103的卡勾105的右侧边缘应与侧卡勾110的右侧平齐或稍突出,以使侧卡勾110不至于影响卡勾105与卡合槽201的有效卡合。实际上,如果显示端200在360度范围内旋转时,第一卡合件102和第二卡合件103的总行程足够长,侧卡勾110的左右两侧稍突出于卡勾105也是可以的,这种情况下,两卡合件在开始相远离运动时,卡勾105并不能与卡合槽201卡合,只能在运动到一定程度(即与侧卡勾110的左右侧平齐后),才能逐渐与卡合槽201卡合。但此时会相应增加卡合机构100的尺寸,不利于电子产品的轻薄要求。
下面对卡合件如何推抵侧卡勾110使其卡合于卡合槽201的具体结构进行介绍。继续结合图8和图9,侧卡勾110的至少一块侧板112上具有滑槽113,滑槽113的长度方向与卡勾105的移动方向一致;卡合件在其转动方向的至少一侧具有凸起114,在卡勾105缩回至侧卡勾110内时,凸起114位于滑槽113内;在卡勾105伸出侧卡勾110外时,凸起114滑出滑槽113,并朝卡合件转动的方向推抵侧卡勾110的侧板112,使侧卡勾110的侧板112与卡合槽201卡接,实际上侧板112起了卡勾的作用。
凸起114可以仅在卡合件的任意一侧设置,也可以在卡合件相对的两侧均设置,当仅其中一侧设置时,凸起114能够推抵侧卡勾110与其相对的一块侧板112发生形变,使其向外侧凸出,以卡合在卡合槽201上,也就是侧卡勾110与两个卡合件配合能够实现与卡合槽201三个面的卡合。为了实现更稳定的卡合,如图3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在第一卡合件102和第二卡合件103的两侧设置凸起114,则侧卡勾110的两块侧板112上均具有相应的滑槽113(参见图8和图9),以使两块侧板112均能被推抵形变以与卡合槽201相卡合。侧卡勾110和两个卡合件相配合从四个面与卡合槽201卡合。
继续结合图5至图7,当卡合件的两侧均设置凸起114时,该两侧上的凸起114可以单独设置,但两者的位置应相对应。本实施例中是在卡合件上开设通孔,在通孔中穿设凸块,凸块与通孔紧密配合以固定,凸块的两端凸出于卡合件两侧以分别形成两凸起114。另外,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如图5至图7所示,凸起114朝向卡勾105的勾部的一端形成有导滑斜面115,以便于凸起114从滑槽113中滑出。
为了限位卡合件在转轴101轴向方向上的运动方向,如图8和图9所示,侧卡勾110的两块侧板112上均具有导向槽116;卡合件在其转动方向的两侧具有与导向槽116相对应的导向件117,卡合件在转轴101的轴向方向上移动时,导向件117沿导向槽116滑动。实际上,如果仅在其中一块侧板112上开设导向槽116,同时也仅在卡合件相应的一侧设置导向件117也是可行的。继续参见图8和图9,导向槽116位于滑槽113的上方,即导向槽116更靠近顶板111,同样的,如图5至图7所示,凸起114相应位于导向件117的下方,使凸起114更容易推抵侧板112形变。本实施例中同一侧板112上的两个导向件117也由同一部件穿设侧板112并凸出侧板112两侧而形成,即两个导向件117是一体的,当然两者也可以独立形成。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承托部109仅设置在卡合件转动方向的一侧(图中的后侧,从图1中可以看出,承托部109围在卡合件的后侧、左侧和右侧),卡合件转动方向的另一侧设置盖板118,盖板118与承托部109位于卡合件左侧和右侧的部分固定连接。盖板118和承托部109共同限制卡合件的运动方向,防止卡合件在转动过程中发生攒动。
另外,如图3所示,承托部109具有位于第一卡合件102和第二卡合件103之间用于分隔第一卡合件102和第二卡合件103的凸出部119,凸出部119对应侧卡勾110的侧板11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卡台120,如图8和图9所示,侧板112上具有用于使卡台120嵌入的卡孔121。为了使侧卡勾110与承托部109相对固定,继续参见图8和图9,侧卡勾110的侧板112上设置缺口122以将侧板112分隔为上端均与顶板111连接的三部分,其中滑槽113和导向槽116设置在位于两侧的部分上,卡孔121位于中间的部分上。凸起114能够推抵两侧的部分,而中间部分相对固定。
如图2所示,承托部109背离卡合件的一侧设置挡片123,用于增加显示端200插入卡合机构100时的干涉量,防止显示端200脱落。挡片123具有凸起部,挡片123的干涉量通过挡片123的凸起部的凸起程度控制。
本发明同时公开一种底座,如图11、图12和图13所示,底座包括总支架400,两个卡合机构100分别通过其承托部109固定连接在总支架400的两端。由图11、图12和图13可知,承托部109实际上是总支架400的一部分,如果在总支架400的两端分别连接承托部109也是可以实现的。
继续结合图12和图13,为了增加总支架400与转轴101之间连接,本发明的底座还包括第一承架401,第一承架401固定在承托部109背离卡合件的一侧(即承托部109的后侧)上且靠近转轴109(即位于承托部109的下部),第一承架401与转轴101转动连接。
如图12和图13所示,本发明的底座还包括第二承架402,第一承架401和第二承架402并列固定在承托部109的后侧下部,第一承架401和第二承架402与转轴101转动连接的位置分别位于第一卡合件102和第二卡合件103的外侧。
继续结合图11至图13,本发明的底座还包括第三承架403,第三承架403用于固定连接转轴101与系统端300。
本发明同时还公开一种笔记本电脑,其包括显示端200、系统端300和上述的底座。下面结合附图对具有上述底座的本发明的笔记本电脑的显示端200的转动过程进行介绍,以揭示卡合机构100的运动过程及其工作原理。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显示端200的旋转角度一般在0°~360°度内,假设显示端200在0°~α°(例如0°~150°)旋转角度范围(即显示端200与系统端300之间的夹角的范围)内时,显示端200处于被卡合状态,显示端200不能从卡合机构100上自由插拔,即不能显示端200与系统端300分离。当显示端200旋转角度范围在α~β时(例如150°~160°,β>α),显示端可以自由拔插。上述旋转角度范围可以通过控制旋转角度与卡勾105伸缩的行程关系获得。
如图14所示,此时显示端200与系统端300之间的夹角为160度,显示端200可以自由插拔(可以想见的是,当显示端200与系统端300之间的夹角大于160度,且在其转动范围内时,显示端200都是可以自由插拔的)。
当显示端200由160度向闭合状态(所谓闭合状态是指显示端200与系统端300之间的夹角为0度时的状态)继续转动并转动至150度时,显示端200处于卡合的临界状态,此时两个卡合件的卡勾与侧卡勾110的外边缘平齐,具体如图15和图16所示。
显示端200继续转动,当其闭合至与系统端300之间的夹角为120度时,第一卡合件102和第二卡合件103在转轴101的外螺纹104的旋转驱动力下沿转轴101的轴向水平运动,两者的运动方向相反,两者逐渐远离,并使两个卡勾105从相反的两侧稍伸出,且第一卡合件102和第二卡合件103上的凸起114将侧卡勾110的两侧板112稍向外侧顶起,这样两个卡合件和侧卡勾110在四个面上都有卡合量,如图17和图18所示,卡合机构110能够限制显示端200的插拔。
显示端200继续转动,当其闭合至与系统端300之间的夹角为60度时,第一卡合件102和第二卡合件103继续沿转轴101的轴向水平反向运动,两者逐渐远离,并使两个卡勾105从相反的两侧继续伸出,第一卡合件102和第二卡合件103上的凸起114继续将侧卡勾110的两侧板112向外侧顶起,这样两个卡合件和侧卡勾110在四个面上都有卡合量,且卡合量在增加,如图19和图20所示,卡合机构110能够进一步限制显示端200的插拔。
当显示端200继续转动,当其闭合至与系统端300之间的夹角为0度时,第一卡合件102和第二卡合件103继续沿转轴101的轴向水平反向运动至两者距离最远,两个卡勾105从相反的两侧完全伸出,第一卡合件102和第二卡合件103上的凸起114将侧卡勾110的两侧板112向外侧顶起到最大位置,这样两个卡合件和侧卡勾110在四个面上都有卡合量,且卡合量最大,如图21和图22所示,卡合机构110完全限制显示端200的插拔。
本发明适用于系统端和显示端可分离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上述转动过程的介绍是针对显示端处于打开的某一角度时,两者实现分离的情况。此类情况可以应用于例如显示端为一触控屏端,其分离后可以单独作为触控设备使用。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见的是,在面对需要解决显示端处于与系统端闭合时两者实现分离的技术问题时,本发明也是适用的,也完全能够达到相应的有益效果。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23)

1.卡合机构,用于枢转连接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开设有卡合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机构包括:
转轴,其与第二部件固定连接并设置有外螺纹;
卡合件,用于与所述卡合槽插接以形成卡合,卡合件的一端螺纹连接于所述转轴上,另一端具有卡勾;
其中,当所述卡合件插接于所述卡合槽内且在所述第一部件的带动下一起绕转轴转动时,所述卡合件沿所述转轴的轴向移动,使所述卡勾与所述卡合槽卡合或解除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合机构,其中,所述卡合件包括第一卡合件和第二卡合件,所述第一卡合件和第二卡合件的卡勾相远离设置,当所述第一卡合件和第二卡合件在所述第一部件的带动下绕所述转轴转动时,两者在所述转轴的轴向方向上反向运动,以使两者的卡勾同时与所述卡合槽卡合或解除卡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合机构,其中,所述转轴上螺纹的螺距大于所述卡勾卡入所述卡合槽的最大深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合机构,其中,还包括至少在所述卡合件的转动方向的一侧对其承托的承托部,所述承托部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合机构,其中,所述转轴的中部为光轴,光轴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所述第一卡合件螺纹连接在第一螺纹段上,所述第二卡合件螺纹连接在第二螺纹段上;所述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上的螺纹的旋向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合机构,其中,还包括侧卡勾,所述侧卡勾包括相对的两侧板及连接在两侧板之间的顶板,所述侧卡勾罩设于所述卡合件的卡勾和所述承托部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部上;所述卡合件在随第一部件转动过程中,其卡勾能够伸出和缩回所述侧卡勾,所述卡勾伸出时所述卡合件同时推抵两侧板或两侧板中任意一个形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卡合机构,其中,所述侧卡勾的至少一块侧板上具有滑槽,所述滑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卡勾的移动方向一致;所述卡合件在其转动方向的至少一侧具有凸起,在所述卡勾缩回至所述侧卡勾内时,所述凸起位于所述滑槽内;在所述卡勾伸出所述侧卡勾外时,所述凸起滑出所述滑槽,并朝所述卡合件转动的方向推抵侧卡勾,使所述侧卡勾与所述卡合槽卡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卡合机构,其中,所述侧卡勾的两块侧板上均具有所述滑槽,所述卡合件的两侧均具有与所述滑槽对应的所述凸起。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卡合机构,其中,所述卡合件的两凸起由穿设并凸出于所述卡合件两侧的凸块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卡合机构,其中,所述凸起朝向所述卡勾的勾部的一端形成有导滑斜面。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卡合机构,其中,所述侧卡勾的至少一块侧板上具有导向槽;所述卡合件在其转动方向的至少一侧具有与所述导向槽相对应的导向件,所述卡合件在转轴的轴向方向上移动时,所述导向件沿所述导向槽滑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卡合机构,其中,所述侧卡勾的两块侧板上均具有导向槽,所述卡合件的两侧均具有与所述导向槽对应的导向件。
13.根据权利要求6、7、8、9、11或12所述的卡合机构,其中,所述承托部位于所述卡合件的转动方向的一侧,所述卡合件的另一侧设置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承托部固定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卡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部具有位于所述第一卡合件和第二卡合件之间用于分隔所述第一卡合件和第二卡合件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设置有卡台,所述侧板上具有用于使所述卡台嵌入的卡孔。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卡合机构,其中,所述侧卡勾的侧板上设置缺口以将所述侧板分隔为均与所述顶板连接的三部分,其中所述滑槽和导向槽设置在位于两侧的部分上,所述卡孔位于中间的部分上。
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卡合机构,其中,所述承托部背离所述卡合件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增加所述第一部件插入所述卡合机构时干涉量的挡片。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9、14、15和16中任一项所述的卡合机构,其中,所述第一部件为显示端,所述第二部件为系统端。
18.底座,包括总支架,其中,所述总支架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权利要求4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卡合机构。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底座,其中,还包括第一承架,所述第一承架固定在所述承托部背离所述卡合件的一侧上且靠近所述转轴,所述第一承架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底座,其中,还包括第二承架,所述第一承架和第二承架并列固定在所述承托部上,所述第一承架和第二承架与转轴转动连接的位置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卡合件和第二卡合件的外侧。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底座,其中,所述承托部与所述总支架一体成型。
22.根据权利要求19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底座,其中,还包括第三承架,所述第三承架用于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与第二部件。
23.笔记本电脑,包括显示端和系统端,其中,还包括权利要求18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底座。
CN201510001486.5A 2015-01-04 2015-01-04 卡合机构、具有该卡合机构的底座及其笔记本电脑 Active CN1045005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01486.5A CN104500557B (zh) 2015-01-04 2015-01-04 卡合机构、具有该卡合机构的底座及其笔记本电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01486.5A CN104500557B (zh) 2015-01-04 2015-01-04 卡合机构、具有该卡合机构的底座及其笔记本电脑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00557A true CN104500557A (zh) 2015-04-08
CN104500557B CN104500557B (zh) 2017-01-04

Family

ID=52941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01486.5A Active CN104500557B (zh) 2015-01-04 2015-01-04 卡合机构、具有该卡合机构的底座及其笔记本电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00557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49687A (zh) * 2015-12-17 2016-05-04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卡合机构、底座及其笔记本电脑
CN109219290A (zh) * 2018-10-15 2019-01-15 合肥鸿坤通信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通信机柜的可折叠台面
CN115234568A (zh) * 2021-04-25 2022-10-2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连接模组及显示终端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04724Y (zh) * 2003-03-24 2004-02-25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双旋转轴的铰链结构以及具有此铰链结构的笔记本电脑
CN1920315A (zh) * 2005-08-26 2007-02-2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铰链装置
CN202425251U (zh) * 2012-01-13 2012-09-05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壳体结构及具有壳体结构的电子装置
US20140347802A1 (en) * 2013-05-26 2014-11-27 Samsung Electronics., Ltd. Portable computing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04724Y (zh) * 2003-03-24 2004-02-25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双旋转轴的铰链结构以及具有此铰链结构的笔记本电脑
CN1920315A (zh) * 2005-08-26 2007-02-2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铰链装置
CN202425251U (zh) * 2012-01-13 2012-09-05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壳体结构及具有壳体结构的电子装置
US20140347802A1 (en) * 2013-05-26 2014-11-27 Samsung Electronics., Ltd. Portable computing apparatus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49687A (zh) * 2015-12-17 2016-05-04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卡合机构、底座及其笔记本电脑
CN109219290A (zh) * 2018-10-15 2019-01-15 合肥鸿坤通信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通信机柜的可折叠台面
CN109219290B (zh) * 2018-10-15 2020-08-21 马亚辉 一种用于通信机柜的可折叠台面
CN115234568A (zh) * 2021-04-25 2022-10-2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连接模组及显示终端
CN115234568B (zh) * 2021-04-25 2023-09-1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连接模组及显示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00557B (zh) 2017-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12578B2 (en)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4500557A (zh) 卡合机构、具有该卡合机构的底座及其笔记本电脑
DE112012006392T5 (de) Gelenkkonfiguration für ein elektronisches Gerät
US20180145714A1 (en) Protecting and supporting device for electronic tablet device
US9811118B2 (en) Secure assembly for a docking station
US9687973B2 (en) Screw releasing device with guiding function
CN105792561B (zh) 具有快拆功能的固定机构及具有快拆功能的电子装置
DE102005055281A1 (de) Elektronische Vorrichtung
TW201541485A (zh) 開關裝置之扳動組合結構
US20200004353A1 (en) Retractable pen
CN103429030A (zh) 滑动开关及具有滑动开关的电子装置
US9072160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dock
JP5571487B2 (ja) 電子機器
CN105549687A (zh) 卡合机构、底座及其笔记本电脑
US9164549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locking mechanism
CN203035744U (zh) 一种可定位转轴以及应用该转轴的定位支架
CN104345783B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连接构件
US10446341B2 (en) Keypad
CN101725621B (zh) 铰链结构
CN101818598B (zh) 多点锁定式锁紧装置
CN105788930B (zh) 一种旋转按键遥控器
US9480175B2 (en) Case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case structure thereof
CN104345785B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连接构件
CN200953711Y (zh) 旋转式枢轴
CN108518131B (zh) 一种锁具及其旋转式限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22

Address after: 601-g6-1, 6th floor, building 2, No. 6, Shangdi We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5

Patentee after: Lenovo Kaitia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30601 418, 4 building, Hai Heng mansion 6, Cui Wei Road, Hefe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Anhui

Patentee before: HEFEI LCF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