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92103A - 制备浓缩液用的蓄流单元 - Google Patents

制备浓缩液用的蓄流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92103A
CN104492103A CN201410706668.8A CN201410706668A CN104492103A CN 104492103 A CN104492103 A CN 104492103A CN 201410706668 A CN201410706668 A CN 201410706668A CN 104492103 A CN104492103 A CN 1044921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pipeline
unit
boiler
stream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0666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92103B (zh
Inventor
龚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Jun An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龚柱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龚柱 filed Critical 龚柱
Priority to CN20141070666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92103B/zh
Publication of CN1044921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92103A/zh
Priority to AU2015100479A priority patent/AU2015100479A4/en
Priority to AU2015100480A priority patent/AU2015100480A4/en
Priority to IE20150245A priority patent/IE20150245A1/en
Priority to IES20150247A priority patent/IES86726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921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921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aporization, Distillation, Condensation, Sublimation, And Cold Traps (AREA)
  • Commercial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浓缩液制备领域,尤其但不排它地涉及一种利用低压低沸点制备浓缩液的设备用的蓄流单元,其包括密封的筒体,其特征在于,蓄流单元还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第四管道、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第四开关及水位标识管,筒体通过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第四管道和外界相通,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第四管道分别通过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第四开关实现开启与关闭,蓄流单元的第三开关通过管道与减压单元的输入端联接,蓄流单元的第一开关和第四开关与大气联接。本发明公开的蓄流单元的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通过联接块固定联接实现同步动作,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可避免浓缩液被冷凝水稀释。

Description

制备浓缩液用的蓄流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浓缩液制备领域,尤其但不排它地涉及一种制备浓缩液用的蓄流单元。
背景技术
水的沸点随着气压的降低而降低,因此降低压强可以使水在相对低的温度下沸腾,沸腾的水不断地使液态水转变为热水蒸汽,热的水蒸汽会在冷热交界面处冷凝成水雾,大量的水雾汇聚成水滴,大量的水滴汇集成水流。
为此,人们提出了一种利用上述原理将混合液中的水分去除的装置,即制备浓缩液的设备,将锅炉中产生的热蒸汽冷凝成液态水,再将水输送到特定容器中,从而使混合液中的水分降低,实现浓缩效果。
如何有效地将锅炉中冷凝的液态水输送到特定容器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并提供一种低压低沸点制备浓缩液设备用的蓄流单元。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浓缩液用的蓄流单元,其包括密封的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流单元还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第四管道、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第四开关及水位标识管,筒体通过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第四管道和外界相通,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第四管道分别通过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第四开关实现开启与关闭,蓄流单元的第三开关通过管道与减压单元的输入端联接,蓄流单元的第一开关和第四开关与大气联接。
有利地,所述的第一管道位于筒体靠近底部处,第二管道的内管口靠近筒体的底部但高于第一管道的内管口,第三管道的内管口和第四管道的内管口靠近筒体的顶部,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通过联接块固定联接实现同步动作。
具体地,同步动作通过以下结构实现,具有与开关手柄相应轮廓的联接块,在其首尾两端各设置通孔,同时也在开关手柄的相应位置设置通孔,将联接块设置在两开关的手柄间,通过两个圆轴将手柄与联接块联接好,再通过挡圈将圆轴、手柄、联接块三者固定好。
有益效果
本发明公开的蓄流单元的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通过联接块固定联接实现同步动作,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可避免下述不足:1.减压单元对锅炉减压时,需要将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开启,若第二开关开启,而第三开关忘记开启,仍停留在关闭状态,则减压单元无法对锅炉进行减压,造成减压单元做功无效;若第三开关开启,而第二开关忘记开启,仍停留在关闭状态,则减压单元无法对锅炉进行减压,造成减压单元做功无效;2.蓄流单元进行排水时,需要将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关闭,若第三开关关闭,而第二开关忘记关闭,仍停留在开启状态,则当开启第四开关时,外界的大气压将筒体内的水压入第二管道,水通过第二开关和第五开关进入锅炉,倒流的水充满汇流腔后洒入制备好的浓缩液中,造成浓缩液浓度降低,浓缩失败。
附图说明
在下面参照附图对作为非限制性实施例给出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本发明及其优越性将得到更好的理解,附图如下:
图1是本发明公开的制备浓缩液设备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的锅炉的立体图;
图3是图2中锅炉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3中的锅炉撤去上盖后的立体图;
图5是图3中的锅炉的上盖的俯视图;
图6是图5中的上盖的立体图;
图7是图5中的上盖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8是图5中的上盖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图5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10是图5中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11是图12中Ⅰ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图8中的单个条状汇聚杆的立体图;
图13是图12中Ⅱ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4是图1中的蓄流单元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图15是图14中的蓄流单元的顶部放大立体图;
图16图15中的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锅炉单元;11.上盖;12.加热单元;13.侧壁;14.采样单元;15.进料口;16.出料口;1101.盖体;1102.汇流环;1103.条状汇聚杆;1104.环状薄片;1105.输出管道;106.进水管道;1107.出水管道;1108.进气管道;1109.出水口;1103a.贴合面;1103b.第一圆弧面;1103c.第二圆弧面;1103d.防溢边;1103e.第二倾斜面;1103f.第一倾斜面;1103g.第三倾斜面;2.蓄流单元;20.联接块;21.筒体;22.第四开关;23.第三开关;24.第二开关;25.第一开关;26.水位标识管;27.第四管道;28.第三管道;29.第二管道;210.第一管道;201.圆轴;3.冷却单元;4.减压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区分构件的内管口和外管口,将管道位于容器内的端口称为内管口,将管道位于容器外的端口称为外管口。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的制备浓缩液的设备,其包括锅炉单元1、蓄流单元2、冷却单元3、减压单元4,锅炉单元1的汇流腔的输出管道1105与蓄流单元2的第二开关24联接,锅炉单元1的冷却部的出水管道1107通过开关与冷却单元3的输入端联接,锅炉单元1的冷却部的进水管道1106通过开关与冷却单元3的输出端联接,蓄流单元2的第三开关23通过管道与减压单元4的输入端联接,蓄流单元2的第一开关25和第四开关22与大气联接。
如图2-4所示,锅炉单元1的侧壁13靠近底部处设置有采样单元14,锅炉单元1的上盖11设置有冷凝单元,锅炉单元1的内底部设置有进料口15、出料口16以及加热单元12。
如图5、6、9、10所示,冷凝单元的冷却部位于上盖11的外部,冷却部包括多个同轴设置的环状薄片1104,环状薄片1104沿盖体1101的冠面设置,环状薄片1104的轴线与盖体1101的轴线同轴设置,环状薄片1104的底部紧贴盖体1101的外冠面,环状薄片1104的顶部到盖体1101的底面的距离随自身直径的增加而减小,顶环设置有进水管道1106,进水管道1106的底部与盖体1101的顶部固定连接,进水管道1106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出水口1109,底环设置有出水管道1107,低温水通过进水管道1106流进顶环,顶环充满低温水后溢到下一环,低温水依序溢满各个环,最后从底环的出水管道1107排出,显然,顶环的水温低于底环的水温。
如图7、8、9、10所示,冷凝单元的收集部位于上盖11的内部,收集部包括紧贴盖体1101内冠面的条状汇聚杆1103、紧贴盖体1101内周面的汇流环1102,汇流环1102的开口朝向盖体1101的顶部,汇流环1102与盖体1101组成汇流腔,条状汇聚杆1103的末端延伸到汇流腔,汇流环1102的单边截面为“L”形,“L”的底边垂直于上盖11的内周面,“L”的立边平行于上盖11的内周面,汇流腔通过输出管道1105与外界连通,输出管道1105的内管口靠近汇流腔的底部且远低于“L”的立边的顶端。
如图11、12、13所示,条状汇聚杆1103设置有与盖体1101的内冠面相应的贴合面1103a,垂直于贴合面1103a的两侧面对称设置有相对内凹的第一圆弧面1103b,平行于贴合面1103a的顶面设置有内凹的第二圆弧面1103c,第一圆弧面1103b与第二圆弧面1103c之间形成防溢边1103d,条状汇聚杆1103靠近顶端设置有第一倾斜面1103f和第二倾斜面1103e,第一倾斜面1103f与第二倾斜面1103e夹角为钝角,第二倾斜面1103e越向条状汇聚杆1103的顶端靠近越向贴合面1103a倾斜,第一倾斜面1103f越向汇聚杆的顶端靠近越向贴合面1103a倾斜,第二圆弧面1103c延伸到第二倾斜面1103e,第一圆弧面1103b延伸到第一倾斜面1103f。条状汇聚杆1103靠近第一倾斜面1103f端对称设置有第三倾斜面1103g,第三倾斜面1103g将条状汇聚杆1103靠近第一倾斜面端构造成一个尖角,多个条状汇聚杆1103借助第三倾斜面1103g以面配对靠紧的方式绕着尖角均匀围成一圈。
锅炉内的热蒸汽碰到低温的条状汇聚杆1103的第一圆弧面1103b或者第二圆弧面1103c后,冷凝成液滴,在防溢边1103d和液滴表面张力的联合作用下,液滴沿着条状汇聚杆1103的第一圆弧面1103b或者第二圆弧面1103c滑落到汇流腔内,汇流腔内的液滴汇集后通过输出管道1105排出汇流腔。
如图14、15所示,蓄流单元2包括密封的筒体21、第一管道210、第二管道29、第三管道28、第四管道27、第一开关25、第二开关24、第三开关23、第四开关22及水位标识管26,筒体21通过第一管道210、第二管道29、第三管道28、第四管道27和外界相通,第一管道210、第二管道29、第三管道28、第四管道27分别通过第一开关25、第二开关24、第三开关23、第四开关22实现开启与关闭,第一管道210位于筒体21靠近底部处,第二管道29的内管口靠近筒体21的底部但高于第一管道210的内管口,第三管道28的内管口和第四管道27的内管口靠近筒体21的顶部。
如图16所示,第二开关24和第三开关23同步动作,两者同步动作通过以下结构实现,具有与开关手柄相应轮廓的联接块20,在其首尾两端各设置通孔,同时也在开关手柄的相应位置设置通孔,将联接块20设置在两开关的手柄间,通过两个圆轴201将手柄与联接块20联接好,再通过挡圈将圆轴201、手柄、联接块20三者固定好。
本发明公开的制备浓缩液的设备包括减压过程、冷凝过程、蓄流过程、排水过程。
减压过程:关闭第一开关25、第四开关22和第六开关,开启第二开关24、第三开关23、第五开关、第七开关、第八开关和第九开关。开启减压单元4,使锅炉内的气体依次通过第五开关、第二开关24、第三开关23、第九开关进入减压单元4,从而是锅炉内的气压降低。
冷凝过程:开启冷却单元3,使冷却单元3的冷却液依次通过第七开关、顶环、底环和第八开关进行循环,通过冷却液使锅炉顶盖的温度低于锅炉内热蒸汽的温度。
开启锅炉内的加热单元12,使锅炉内待浓缩液体的温度提高,由于锅炉内低气压使待浓缩液中的水分的沸点也降低,所以在较低温度下使待浓缩液中的水沸腾,进而产生热的水蒸汽,热的水蒸汽碰到锅炉上盖11相对低温的条状汇聚杆1103后冷凝并聚集成水滴,在防溢边1103d和水滴表面张力的联合作用下,水滴沿着条状汇聚杆1103的第一圆弧面1103b或者第二圆弧面1103c滑落到汇流腔内,汇流腔内汇集了从条状汇聚杆1103滑落下来的水。通过冷凝过程,将锅炉内的待浓缩液中的水分不断地转移到汇流腔中,进而使待浓缩液中水分含量降低。
蓄流过程:汇流腔内的水位超过输出管道1105的内管口后,汇流腔内的水通过输出管道1105排出到蓄流单元2内,依次通过第五开关、第二开关24,蓄流过程中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1.锅炉内的气压大于蓄流单元2内的气压,2.锅炉内的气压等于蓄流单元2内的气压,3.锅炉内的气压低于蓄流单元2内的气压。
处于情况1时,汇流腔内的水在气压的作用下从被压入蓄流单元2;处于情况2时,由于汇流腔高于蓄流单元2,所以汇流腔内的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入蓄流单元2;处于情况3时,开启减压单元4,使蓄流单元2内的气压降低,并低于锅炉内的气压,使情况3变为情况1或者2;蓄流单元2通过以上三种方式蓄水。
由于锅炉内的加热单元12持续加热,所以锅炉内的温度高于蓄流单元2内的温度,即造成锅炉内的气压高于蓄流单元2内的气压,因此加热可促使情况1的出现。
当锅炉内的浓缩液达到预定浓度后,加热单元12停止加热,锅炉内的气压下降,为了避免出现锅炉内的气压低于蓄流单元2内的气压,需要将减压单元4启动,通过减压单元4使蓄流单元2内的气压低于锅炉内的气压,将锅炉内剩余水蒸汽冷凝后的水压入蓄流单元2。由于汇流腔内的水位高于输出管道1105内管口,所以锅炉内的水蒸汽不会直接进入蓄流单元2,从而降低了水蒸汽对减压单元4的不良影响,由于第二管道29的内管口位于靠近筒体21的底部处,而第三管道28的内管口靠近筒体21的顶部处,所以减压单元4工作时,避免了水从第二管道29被压出后立马被吸入第三管道28,第三管道28的内管口布置在筒体21的顶部可降低筒体21内的水进入第三管道28的风险。
排水过程:当水位标识管26显示蓄流单元2内的水位达到预定值后,先关闭第二开关24,由于第二开关24和第三开关23通过联接块20同步联动,所以,关闭第二开关24的同时第三开关23也被关闭,此后,锅炉内冷凝的水靠汇流腔临时储存,第二开关24和第三开关23被关闭后,蓄流单元2与锅炉隔离开,开启第四开关22,使蓄流单元2内的气压与外界的大气压相等,等气压平衡后,开启第一开关25,由于重力的作用,蓄流单元2内的水从第一开关25流出,实现蓄流单元2的排水。当蓄流单元2内的水排完后,先关闭第一开关25和第四开关22,使蓄流单元2与大气隔离,再开启第二开关24,同时第三开关23也被开启,由于蓄流单元2内的气压高于锅炉内的气压,所以第二开关24和第三开关23被开启的瞬间,管道内的水将被压回锅炉内,由于汇流腔的缓冲作用,使得水停留在汇流腔内,而不是直接进入浓缩液中,待蓄流单元2内的气压与锅炉内的气压平衡后,汇流腔内缓存的冷凝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到蓄流单元2,为了维持锅炉内的低压环境,需要开启减压单元4,使锅炉内的气压维持在预定值,减压单元4开启后可加速汇流腔内的水进入蓄流单元2。
锅炉内的浓缩液达到预定浓度后,先关闭加热单元12、减压单元4、第五开关,再开启第六开关,外界的气体通过进气管道1108进入锅炉内部,使于锅炉内的气压和外界大气压平衡,锅炉内的气压比浓缩时升高,浓缩液内的水的沸点也随之升高,由于加热单元12已关闭,所以浓缩液内的水停止沸腾,浓缩液不再损失水分,即浓缩液保持当前浓度。开启出料口16,使制备好的浓缩液通过出料口16流出,浓缩液排完后,关闭出料口16,开启进料口15,使待浓缩的液体通过进料口15进入锅炉,待浓缩的液体达到预定量后,关闭进料口15和第六开关,使锅炉与外界大气隔离,进入下一个浓缩流程。
显然,可以在锅炉输入待浓缩液或者输出浓缩液的同时将蓄流单元2内的水排出。具体过程为:先关闭第九开关,开启第六开关,由于气压差,使汇流腔内的水被压入蓄流单元2,待锅炉、蓄流单元2二者内的气压和大气压强平衡后,汇流腔内的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入蓄流单元2,同时开启第一开关25,使蓄流单元2内的水排出。
减压单元4为抽气泵或者真空泵。冷却单元3设置有输入端和输出端,冷却液从输入端进入冷却单元3,借助冷却单元3的散热片将冷却液的热量散发到大气中,进而使冷却单元3输出端的冷却液的温度低于输入端的冷却液的温度。

Claims (3)

1.一种制备浓缩液用的蓄流单元(2),其包括密封的筒体(21),其特征在于,
蓄流单元(2)还包括第一管道(210)、第二管道(29)、第三管道(28)、第四管道(27)、第一开关(25)、第二开关(24)、第三开关(23)、第四开关(22)及水位标识管(26),筒体(21)通过第一管道(210)、第二管道(29)、第三管道(28)、第四管道(27)和外界相通,第一管道(210)、第二管道(29)、第三管道(28)、第四管道(27)分别通过第一开关(25)、第二开关(24)、第三开关(23)、第四开关(22)实现开启与关闭,蓄流单元(2)的第三开关(23)通过管道与减压单元(4)的输入端联接,蓄流单元(2)的第一开关(25)和第四开关(22)与大气联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浓缩液用的蓄流单元(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管道(210)位于筒体(21)靠近底部处,第二管道(29)的内管口靠近筒体(21)的底部但高于第一管道(210)的内管口,第三管道(28)的内管口和第四管道(27)的内管口靠近筒体(21)的顶部,第二开关(24)和第三开关(23)通过联接块(20)固定联接实现同步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制备浓缩液用的蓄流单元(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同步动作通过以下结构实现,具有与开关手柄相应轮廓的联接块(20),在其首尾两端各设置通孔,同时也在开关手柄的相应位置设置通孔,将联接块(20)设置在两开关的手柄间,通过两个圆轴(201)将手柄与联接块(20)联接好,再通过挡圈将圆轴(201)、手柄、联接块(20)三者固定好。
CN201410706668.8A 2014-11-28 2014-11-28 制备浓缩液用的蓄流单元 Active CN1044921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06668.8A CN104492103B (zh) 2014-11-28 2014-11-28 制备浓缩液用的蓄流单元
AU2015100479A AU2015100479A4 (en) 2014-11-28 2015-04-14 Accumulator unit for concentrates preparation device
AU2015100480A AU2015100480A4 (en) 2014-11-28 2015-04-14 Design method for accumulator unit for concentrates preparation device
IE20150245A IE20150245A1 (en) 2014-11-28 2015-08-11 Accumulator unit for concentrates preparation device
IES20150247A IES86726B2 (en) 2014-11-28 2015-08-11 Accumulator unit for concentrates preparation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06668.8A CN104492103B (zh) 2014-11-28 2014-11-28 制备浓缩液用的蓄流单元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92103A true CN104492103A (zh) 2015-04-08
CN104492103B CN104492103B (zh) 2016-05-25

Family

ID=52933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06668.8A Active CN104492103B (zh) 2014-11-28 2014-11-28 制备浓缩液用的蓄流单元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92103B (zh)
AU (2) AU2015100480A4 (zh)
IE (2) IE2015024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47982A (zh) * 2017-10-23 2020-07-24 Msp公司 用于蒸汽发生和薄膜沉积的设备和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53495Y (zh) * 2008-08-05 2009-06-10 温州市天龙轻工设备有限公司 浓缩设备在真空状态下的自动排水装置
CN201921533U (zh) * 2010-11-30 2011-08-10 衡阳市金一帆制药设备实业有限公司 自动排液集液器
CN203303673U (zh) * 2013-06-17 2013-11-27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一种浓缩设备无泵自动排水装置
CN103977578A (zh) * 2014-05-26 2014-08-13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液体排放装置及方法与扩容蒸发器冷凝水排放装置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53495Y (zh) * 2008-08-05 2009-06-10 温州市天龙轻工设备有限公司 浓缩设备在真空状态下的自动排水装置
CN201921533U (zh) * 2010-11-30 2011-08-10 衡阳市金一帆制药设备实业有限公司 自动排液集液器
CN203303673U (zh) * 2013-06-17 2013-11-27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一种浓缩设备无泵自动排水装置
CN103977578A (zh) * 2014-05-26 2014-08-13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液体排放装置及方法与扩容蒸发器冷凝水排放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47982A (zh) * 2017-10-23 2020-07-24 Msp公司 用于蒸汽发生和薄膜沉积的设备和方法
CN111447982B (zh) * 2017-10-23 2022-09-13 Msp公司 用于蒸汽发生和薄膜沉积的设备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15100479A4 (en) 2015-05-14
CN104492103B (zh) 2016-05-25
IES86726B2 (en) 2016-11-16
IE20150245A1 (en) 2016-06-01
AU2015100480A4 (en) 2015-05-21
IES20150247A2 (en) 2016-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99269B (zh) 制备浓缩液用的锅炉
CN104492104B (zh) 制备浓缩液用的锅炉的设计方法
CN104399260B (zh) 制备浓缩液的方法
CN104474726B (zh) 制备浓缩液用的上盖的设计方法
CN104399268B (zh) 制备浓缩液用的上盖
CN204233795U (zh) 制备浓缩液用的上盖
CN104492103A (zh) 制备浓缩液用的蓄流单元
CN104474725B (zh) 制备浓缩液用的蓄流单元的设计方法
CN204328988U (zh) 制备浓缩液用的蓄流单元
CN204233789U (zh) 制备浓缩液的设备
CN104399261B (zh) 制备浓缩液的设备
CN204233796U (zh) 制备浓缩液用的锅炉
CN207428958U (zh) 烹饪器具
CN204233794U (zh) 制备浓缩液用的条状汇聚杆
CN104353253B (zh) 制备浓缩液用的条状汇聚杆的设计方法
CN104399270B (zh) 制备浓缩液用的条状汇聚杆
CN207755796U (zh) 一种便携式油溶分离装置
CN208553193U (zh) 一种气态溶剂快速回收装置
CN208920951U (zh) 一种冷凝器的壳层清理系统
CN207871582U (zh) 气液分离器
CN207738726U (zh) 一种平转浸出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 Hongwei

Inventor after: Xu Shiqing

Inventor before: Gong Zhu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426

Address after: 430045 Development Building, No. 607, Jianshe Avenue, Hubei, Wuhan 907

Applicant after: Wuhan Jun An Pharmaceutic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361021 Fujian, Jimei District, Jimei Avenue Waterfront District, building 2408, room 55, room

Applicant before: Gong Zhu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 Hongwei

Inventor after: Xu Shiqing

Inventor after: Wang Song

Inventor before: Li Hongwei

Inventor before: Xu Shiqing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