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86358A - 一种基于微基站的融合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微基站的融合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86358A
CN104486358A CN201410848235.6A CN201410848235A CN104486358A CN 104486358 A CN104486358 A CN 104486358A CN 201410848235 A CN201410848235 A CN 201410848235A CN 104486358 A CN104486358 A CN 1044863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ystem
call request
fixed
base station
requ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4823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86358B (zh
Inventor
胡应添
李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filed Critical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84823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8635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4863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86358A/zh
Priority to BR112017013410-1A priority patent/BR112017013410A2/zh
Priority to PCT/CN2015/087903 priority patent/WO2016107195A1/zh
Priority to US15/539,723 priority patent/US10313856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863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863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60Subscription-based services using application servers or record carriers, e.g. SIM application toolk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Architectures or entities
    • H04L65/1016IP multimedia subsystem [I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Architectures or entities
    • H04L65/102Gateways
    • H04L65/1033Signalling gatew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Architectures or entities
    • H04L65/1046Call controllers; Call ser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Architectures or entities
    • H04L65/1053IP private branch exchange [PBX] functionality entities or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69Session establishment or de-establish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1/00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electrical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7/00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 H04M7/0003Interconnection between telephone networks and dat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7/00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 H04M7/12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for working between exchanges having different types of switching equipment, e.g. power-driven and step by step or decimal and non-decimal
    • H04M7/1205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for working between exchanges having different types of switching equipment, e.g. power-driven and step by step or decimal and non-decimal where the types of switching equipement comprises PSTN/ISDN equipment and switching equipment of networks other than PSTN/ISDN, e.g. Internet Protocol networks
    • H04M7/128Details of addressing, directories or routing tab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07/00Type of exchange or network, i.e. telephonic medium, in which the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takes place
    • H04M2207/18Type of exchange or network, i.e. telephonic medium, in which the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takes place wireless networks
    • H04M2207/187Type of exchange or network, i.e. telephonic medium, in which the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takes place wireless networks combining circuit and packet-switched, e.g. GP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2314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in private branch exchan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7/00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 H04M7/009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in systems involving PBX or KTS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5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private Base Stations, e.g. femto Base Stations, home Node B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6Gateway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基站的融合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微基站子系统、固话网子系统、办公网子系统以及通信交换子系统,所述通信交换子系统接收所述微基站子系统、所述固话网子系统发送的通话请求,并在通话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是移动通信内网用户时,将通话请求向所述微基站子系统发送,在通话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是固话网用户时,将通话请求向所述固话网子系统发送,接收所述微基站子系统发送的业务请求,并将所述业务请求发送给所述办公网子系统。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实现企业内的移动通信网、固话网、办公网的三网融合通信,提供企业的办公效率,并解决了现有的通信系统具有很高的复杂性,部署和使用成本高等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微基站的融合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基于微基站的融合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企业网(Enterprise network)是在一个企业内部建立的、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服务的专用网或虚拟专用网。
目前应用较多的企业网是基于统一Centrex业务的通信系统,该系统基于电信运营商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IP多媒体系统)网络的SDP(Servicedelivery platform,业务交付平台)业务模型。统一Centrex业务是此类业务在IMS上的实现,覆盖全业务运营,支持多种用户接入方式,向IMS用户及电路交换CS域的手机用户提供融合业务。
但是,基于IMS/SDP业务模型的统一Centrex业务,主要针对运营商的网络提出来的,带有很强的运营和控制特性,系统具有很高的复杂性,部署和使用成本很高,同时,IMS/SDP架构对企业广泛存在的IT系统支持很不足,难以满足企业用户的使用要求。
因此,亟需一种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通信系统具有很高的复杂性,部署和使用成本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微基站的融合通信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通信系统具有很高的复杂性,部署和使用成本高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微基站的融合通信系统,包括:微基站子系统、固话网子系统、办公网子系统以及通信交换子系统,所述微基站子系统、所述固话网子系统、所述办公网子系统分别与所述通信交换子系统连接;
所述微基站子系统,用于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通话请求,将所述通话请求发送给所述通信交换子系统,并接收所述通信交换子系统发送的通话请求,将所述通信交换子系统发送的通话请求发送给与所述通话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识别信息对应的移动终端;
所述固话网子系统,用于接收固话终端或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发送的通话请求,在所述通话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是移动通信用户时,将所述通话请求发送给所述通信交换子系统;并接收所述通信交换子系统发送的通话请求,在所述通话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是内网固话用户时,接通与所述通话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识别信息对应的内网固话终端,在所述通话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是外网固话用户时,将所述通话请求发送给PSTN;
所述办公网子系统,用于通过所述通信交换子系统接收业务请求,在所述业务请求为办公业务请求时,对所述办公业务进行处理,在所述业务请求为数据业务请求时,将所述数据业务请求接入Internet;
所述通信交换子系统,用于接收所述微基站子系统、所述固话网子系统发送的通话请求,并在所述通话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是移动通信内网用户时,将所述通话请求向所述微基站子系统发送,在所述通话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是固话网用户时,将所述通话请求向所述固话网子系统发送,所述固话网用户包括内网固话用户和外网固话用户,所述移动通信用户包括移动通信内网用户;接收所述微基站子系统发送的业务请求,并将所述业务请求发送给所述办公网子系统。
较佳地,还包括:应用服务子系统,所述应用服务子系统与所述通信交换子系统相连;
所述应用服务子系统,用于通过所述通信交换子系统接收应用业务请求,对所述应用业务进行处理,并向所述通信交换子系统发送应用业务请求;
所述通信交换子系统用于接收到所述应用服务子系统发送的应用业务请求,并在所述应用业务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是移动通信内网用户时,将所述应用业务请求发送给所述微基站子系统,在所述应用业务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是固话网用户时,将所述应用业务请求向所述固话网子系统发送;
所述移动通信用户还包括移动通信外网用户。
较佳地,还包括:网关子系统、网管子系统,所述网管子系统与所述通信交换子系统相连接,所述通信交换子系统通过所述网关子系统与运营商核心网相连接;
所述网关子系统,用于接收所述通信交换子系统发送的通话请求或应用业务请求,并将所述通话请求或应用业务请求发送给所述运营商核心网,其中,所述通信交换子系统发送的通话请求或应用业务请求中的用户为移动通信外网用户;
所述网管子系统,用于对所述微基站子系统、所述网关子系统、所述固话子系统、所述办公网子系统、所述应用服务网子系统进行监控管理以及对移动终端的鉴权管理,完成用户与网络之间的鉴权;
所述通信交换子系统还用于接收所述网关子系统发送的通话请求,并在所述通话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是移动通信内网用户时,将所述通话请求向所述微基站子系统发送,在所述通话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是固话网用户时,将所述通话请求向所述固话网子系统发送;在接收到所述微基站子系统或者所述固话网子系统发送的通话请求、且所述通话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是移动通信外网用户时,将所述通话请求发送给所述网关子系统,在接收到所述应用服务子系统发送的应用业务请求、且所述应用业务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是移动通信外网用户时,将所述应用业务请求发送给所述网关子系统。
较佳地,所述网关子系统包括信令网关、安全网关,所述安全网关与所述通信交换子系统连接,所述信令网关连接在安全网关与运营商核心网之间。
较佳地,所述固话网子系统,还用于在接收到固话终端发送的通话请求时,若所述通话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是内网固话用户,则接通与通话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识别信息对应的内网固话终端,若所述通话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是外网固话用户,则将所述通话请求转发给PSTN。
较佳地,所述通信交换子系统接收到所述微基站子系统或者所述网关子系统发送的通话请求、且所述通话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是固话网用户时,将所述通话请求转换为固话通讯信息后向所述固话网子系统发送。
较佳地,所述通信交换子系统接收到所述固话网子系统发送的通话请求、且所述通话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是移动通信用户时,将所述通话请求转换为移动通信通话请求后向所述网关子系统或者所述微基站子系统发送。
较佳地,所述微基站子系统为Femto微基站子系统或者Small Cell微基站子系统。
上述实施例中,基于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微基站的融合通信系统,依托于微基站的系统架构特点,实现了基于微基站的融合通信系统,在涉及企业内部通信时,对于移动终端来说,是通过微基站子系统经由通信交换子系统与被呼叫的移动终端或者固话终端建立通信连接,所有的通信过程无需经过运营商的核心网,即无需通过公网通信网络,内网通信完全在企业内部进行,还可以通过微基站子系统经由通信交换子系统与办公网建立通信连接,实现了三网融合通信,并解决了现有的通信系统具有很高的复杂性,部署和使用成本高等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基于微基站的融合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另一种基于微基站的融合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基于微基站的融合通信系统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企业内网的两个移动通信终端之间的通话过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企业网内部移动通信用户和运营商公网移动通信用户通信的通话过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内网移动终端与内网固话终端的通话过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内网固话终端与内网固话终端或者外网固话终端的通话过程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企业网内部移动通信终端和外网固话终端的通话过程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企业网内部固话用户和运营商公网移动通信用户通信的通话过程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企业网内移动终端与办公网子系统的通信流程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企业网内移动终端数据业务的通信过程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个大型企业内部署了基于Small Cell微基站的融合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份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中示出了一种基于微基站的融合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基于微基站的融合通信系统包括:微基站子系统102、固话网子系统103、办公网子系统104以及通信交换子系统101,微基站子系统102、固话网子系统103、办公网子系统104分别与通信交换子系统101连接,其中,该微基站子系统102,可以采用Femto(家庭基站)和Small Cell(低功率的无线接入节点)等可能的方式实现。
所述微基站子系统102,用于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通话请求,将所述通话请求发送给所述通信交换子系统101,并接收所述通信交换子系统101发送的通话请求,将所述通信交换子系统101发送的通话请求发送给与所述通话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识别信息对应的移动终端;
所述固话网子系统103,用于接收固话终端或PSTN(Public SwitchedTelephone Network,公共交换电话网络)发送的通话请求,在所述通话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是移动通信用户时,将所述通话请求发送给所述通信交换子系统101;并接收所述通信交换子系统101发送的通话请求,在所述通话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是内网固话用户时,接通与所述通话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识别信息对应的内网固话终端,在所述通话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是外网固话用户时,将所述通话请求发送给PSTN;
所述办公网子系统104,用于通过所述通信交换子系统101接收业务请求,在所述业务请求为办公业务请求时,对所述办公业务进行处理,在所述业务请求为数据业务请求时,将所述数据业务请求接入Internet(互联网);
所述通信交换子系统101,用于接收所述微基站子系统102、所述固话网子系统103发送的通话请求,并在所述通话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是移动通信内网用户时,将所述通话请求向所述微基站子系统102发送,在所述通话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是固话网用户时,将所述通话请求向所述固话网子系统103发送,所述固话网用户包括内网固话用户和外网固话用户,所述移动通信用户包括移动通信内网用户;接收所述微基站子系统102发送的业务请求,并将所述业务请求发送给所述办公网子系统104。
上述实施例表明,基于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微基站的融合通信系统,依托于微基站的系统架构特点,实现了基于微基站的融合通信系统,在涉及企业内部通信时,对于移动终端来说,是通过微基站子系统102经由通信交换子系统101与被呼叫的移动终端或者固话终端建立通信连接,所有的通信过程无需经过运营商的核心网,即无需通过公网通信网络,内网通信完全在企业内部进行,还可以通过微基站子系统102经由通信交换子系统101与办公网建立通信连接,实现了三网融合通信,并解决了现有的通信系统具有很高的复杂性,部署和使用成本高等问题。
在上述实施例中,是以企业内部的移动终端与企业内部的固话终端的通信以及企业内部的移动终端与外网固话用户的通信进行说明。优选地,固话网子系统103,还用于在接收到固话终端发送的通话请求时,若所述通话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是内网固话用户,接通与通话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识别信息对应的内网固话终端,若所述通话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是外网固话用户,将所述通话请求转发给PSTN。
从而可以据此实现企业内部的移动终端或者内网固话终端与外网固话终端、内网固话终端与内网固话终端之间的通信。
图2中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基于微基站的融合通信系统的结构,如图2所示,在图1所示的结构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的融合系统还包括网关子系统106、网管子系统107和应用服务子系统105,所述网管子系统107、所述应用服务子系统105分别与所述通信交换子系统101相连接,所述通信交换子系统101通过所述网关子系统106与运营商核心网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网关子系统106,用于接收所述通信交换子系统101发送的通话请求,并将所述通话请求发送给所述运营商核心网,其中,所述通信交换子系统101发送的通话请求中的用户为移动通信外网用户;
所述网管子系统107,用于对所述微基站子系统102、所述网关子系统106、所述固话网子系统103、所述办公网子系统104、所述应用服务子系统105进行监控管理以及对移动终端的鉴权管理,完成用户与网络之间的鉴权;
所述应用服务子系统105,用于通过所述通信交换子系统101接收应用业务请求,对所述应用业务进行处理,并向所述通信交换子系统101发送应用业务请求;
所述通信交换子系统101还用于接收所述网关子系统106发送的通话请求,并在所述通话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是移动通信内网用户时,将所述通话请求向所述微基站子系统102发送,在所述通话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是固话网用户时,将所述通话请求向所述固话网子系统103发送;在接收到所述微基站子系统102或者所述固话网子系统103发送的通话请求、且所述通话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是移动通信外网用户时,将所述通话请求发送给所述网关子系统106;在接收到所述应用服务子系统105发送的应用业务请求,并在所述应用业务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是移动通信内网用户时,将所述应用业务请求发送给所述微基站子系统102,在所述应用业务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为移动通信外网用户时,将所述应用业务请求发送给所述网关子系统106,在所述应用业务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是固话网用户时,将所述应用业务请求向所述固话网子系统103发送;所述移动通信用户还包括移动通信外网用户。
其中,在通信过程中,网关子系统106对通信交换子系统101发送的通话请求进行安全验证,且对内网用户与外网用户通信过程中的通信过程进行安全验证。
从而,在需要与外网通信时,仅仅通过网关子系统106与运营商公网对接,大大减少了与运营商公网对接的网元数,进一步提高了与外部公网通信的安全性。
其中,由于移动通信网络的数据传输格式与固话网传输的数据格式有所不同,因而,在涉及移动终端与固话终端的通信时,需要进行相应的格式转换。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格式转换的过程可以在通信交换子系统101进行,具体可以为:
所述通信交换子系统101接收到所述微基站子系统102或者所述网关子系统106发送的通话请求、且所述通话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是固话网用户时,将所述通话请求转换为固话通讯信息后向所述固话网子系统103发送。
所述通信交换子系统101在接收到所述固话网子系统103发送的通话请求、且所述通话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是移动通信用户时,将所述通话请求转换为移动通信通话请求后向所述网关子系统106或者所述微基站子系统102发送,即如果所述通话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是移动通信内网用户,则转换为移动通信通话请求后向所述微基站子系统102发送,如果所述通话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是移动通信外网用户,则转换为移动通信通话请求后通过所述网关子系统106发送给运营商核心网。
具体的移动通信的数据格式、固话网通信的通信方式可以采用目前已有以及以后可能存在的任何方式,相应的数据格式的转换方式也可以采用目前已有以及以后可能出现的任何方式进行。
结合图1、2中所示的基于微基站的融合通信系统,图3中示出了一种基于微基站的融合通信系统的系统架构,以通过Small Cell实现微基站子系统102为例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基于微基站的融合通信系统包括有SmallCell微基站子系统102、网关子系统106、网管子系统107、通信交换子系统101、固话网子系统103、办公网子系统104、应用服务子系统105等网元。Small Cell微基站子系统102可以通过IP(Internet Protocol,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宽带网、防火墙等设备与通信交换子系统101连接,通信交换子系统101通过网关子系统106与运营商网络的运营商核心网连接,并经由运营商核心网与运营商基站通信,实现与移动外网的通信。通信交换子系统101可接入办公网子系统104与Internet连接网络,接入固话网子系统103与PSTN网连接,以实现与外部固话终端的通信,还可以接入应用服务子系统,实现智能化办公应用、智能化安防应用等业务,接入办公网子系统104,实现掌上办公、移动公文、流程审批、无线打印、无线传真等业务。
其中,Small Cell微基站子系统102可以包括有目前的Small Cell微基站所具有的功能,例如可以包含无线信号收发单元以及显示屏信号处理单元。其中,该无线信号收发单元,用以实现UE(User Equipment,用户终端)与Small Cell微基站之间的信号收发处理,以及在企业内网通信的时候,实现Small Cell微基站与通信交换子系统101的信号处理,以及在需要和运营商外网通信的时候,实现Small Cell微基站与运营商核心网的信号处理。在一个具体示例中,SmallCell微基站子系统102可具有现有移动通信规范(如3GPP(The 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R9/R10/R11)中的Node B(移动基站)功能和大部分的RNC(Radio Network Controller,无线网络控制器)功能,包括物理层功能(如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MAC(Media Access 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层)、调度、无线接入控制、移动性管理等。同时,Small Cell微基站子系统102需要完成与核心网接口功能、信令处理、本地和远程操作维护功能,以及Small Cell微基站子系统102的工作状态监控和告警信息上报功能。Small Cell微基站子系统102实现这些功能的方式及架构,可以采用目前已有以及以后可能出现的任何方式进行。
此外,Small Cell微基站子系统102可以设置数字中频处理模块和射频收发模块等功能模块,数字中频处理模块用于数字上下变频、A/D转换(模数转换)、D/A转换(数模转换)等;射频收发模块完成中频信号和射频信号之间的变换;再经过功放和滤波模块,通过天线完成射频信号的收发。
网关子系统106可包括有信令网关和安全网关,安全网关与通信交换子系统101连接,信令网关处于安全网关与运营商核心网之间,信令网关用于执行信令处理,安全网关用以保障传输安全。该安全网关可具备通用的IPSec(InternetProtocol security,Internet协议安全性)协议,支持建立和管理IPSec通道,为Small Cell微基站子系统102及信令网关之间提供安全可靠的通信传输及接入认证,确保整个融合通信系统的安全。此外,该安全网关可完全保证网络安全,防止外网恶意攻击,能够防护常见DDoS(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扫描窥探、畸形报文攻击、暴力破解等攻击行为;还可以保证业务安全,可以通过建立端到端IPSec 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虚拟专用网络)隧道,对数据包进行加密和完整性保护,防止外部进行窥探,保证数据包不被恶意修改或发生转输过程的损坏;保证了设备安全,防止非法Small Cell微基站子系统102接入,还可以采用双向认证机制,以保障Small Cell微基站子系统102的合法性。该信令网关可支持Small Cell微基站子系统102和核心网之间的基于3GPP规范接口的扩展,可以支持大量Small Cell微基站子系统102的接入,实现安全网关与运营商核心网之间信令的汇聚和转发。此外,信令网关还可具有控制面的集中功能,使得运营商核心网不必因为Small Cell微基站子系统102的频繁开关所引发的SCTP((Stream 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ol,是指流控制传输协议)连接的建立和释放所产生大量信令带来冲击。安全网关和信令网关的上述各种安全机制的实现方式,可以采用目前已有以及以后可能出现的任何方式进行。
其中,网管子系统107实现对Small Cell微基站子系统102、网关子系统106等的监控和管理,还支持对企业网无线用户的进行鉴权管理,通过从HLR(HomeLocation Register,归属位置寄存器,负责移动用户管理的数据库)中获取用户的鉴权数据,完成用户与网络之间的鉴权等等。在一个具体示例中,该网管子系统107可以采用TR069(Technical Report 069,CPE广域网管理协议)、WebService(一种服务导向架构的技术,通过标准的Web协议提供服务)等标准规范协议接口来实现。具体的对相关子系统的监控和管理的方式、对用户鉴权管理的方式,可以采用目前已有以及以后可能出现的任何方式进行。
通信交换子系统101主要完成企业网内部电路域、分组域的业务分离和数据交换,实现企业内部移动通信网、固话网、办公网的信息交换与汇聚,处理企业内部固话终端与移动终端(例如手机)、移动终端与移动终端之间的通话业务,实现企业内部移动通信网与运营商移动通信网的对接,保障企业内部移动通信用户与运营商移动通信用户之间的无缝通信,同时进行企业内部移动通信用户的信息管理。
固话网子系统103主要完成企业固话与外部固话、企业固话与企业内部移动终端(例如手机)之间的通信处理,并实现企业内部固话之间的免费通信,还可以实现固话的通话录音、分机权限、改分机号、线路测试等应用上的功能。
办公网子系统104主要完成企业内部无线网络与办公网子系统104对接,可以在企业网内实现无线接入的移动办公,结合办公网子系统104中的各种办公应用,实现掌上办公、移动公文、流程审批、无线打印、无线传真等功能。
应用服务子系统105主要完成企业内的业务与应用服务子系统的对接,可为企业定制个性化的增值应用,实现智能化办公应用(如广播系统,智能会议系统等)、智能化安防应用(如定位系统、无线监控、访问控制)等,提高企业的办公效率,降低企业运营费用。
基于图3所示的系统架构,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基于微基站的融合通信系统在与运营商通信系统对接方式:
在企业内部,通信交换子系统101与Small Cell微基站子系统102、固话网子系统103相连接,通过通信交换子系统101实现企业内的2G/3G/4G(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技术/3G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移动通信网、固话网、办公网的三网融合;
Small Cell微基站子系统102网络作为企业的内部通信网,通过网关子系统106与运营商网络中的运营商核心网相连接,实现了企业内网通信与运营商公网通信的相连接,但在架构上,企业内网通信系统与运营商公网通信系统是完全分离,确保了企业内网通信的安全性,网关子系统106作为连接企业内网通信系统与运营商公网通信系统的唯一纽带,隔离了企业内网通信系统中其他网元与运营商公网通信系统的相连接,从架构上保障了通信的安全性,同时还能实现企业内移动通信网、固话网、办公网的三网融合。
以图3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基于微基站的融合通信系统的系统结构为例,以下结合其中的几个通信过程进行举例说明。
图4中以企业内网的两个移动通信终端通话为例,示出了二者之间的通话过程。图中的虚线表示信号流程。
结合图4所示,当两个以上企业网内部用户使用移动终端,在本发明的基于Small Cell微基站组网的融合通信系统内互拨电话时,主叫通话的通话请求将通过Small Cell微基站子系统102,进入通信交换子系统101,由通信交换子系统101基于通话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的识别信息(在该示例中为被呼叫用户的手机号码)判别出被呼叫用户属于企业内网的移动通信用户,此时通信交换子系统101将寻呼网内Small Cell微基站子系统102下的该被呼叫用户并接通电话,实现企业内网的移动终端与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由此可见,企业网内部的移动通信用户之间的通话,完全依托于内部的通信交换子系统101、Small Cell微基站子系统102等,在内部即可完成移动通信终端的通话业务流程,无需运营商公网通信系统参与通话处理,与外部的运营商公网通信系统是完全隔离的,确保通信安全。
图5中示出了一种基于微基站的融合通信系统中的企业网内部移动通信用户和运营商公网移动通信用户通信的通话过程。图中的虚线表示信号流程。
结合图5所示,当某个企业内部用户使用移动终端,在本发明的基于SmallCell微基站子系统102的融合通信系统下拨打在运营商公网通信系统中的移动终端用户时,主叫通话的通话请求将通过Small Cell微基站子系统102,进入通信交换子系统101,由通信交换子系统101基于通话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的识别信息(在该示例中为被叫用户的手机号码)判别出被呼叫用户属于运营商公网通信系统中的移动通信用户,此时通信交换子系统101将通话链路通过网关子系统106转向运营商核心网,然后进行传统Small Cell的通话流程。
另一方面,当运营商公网通信系统中的某个用户使用移动终端,拨打在本发明的基于微基站的融合通信系统中的移动终端用户时,主叫通话的通话请求将通过运营商核心网转到网关子系统106,进入通信交换子系统101,由通信交换子系统101基于通话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的识别信息(在该示例中为被呼叫用户的手机号码)判别出被呼叫用户属于企业内网的移动通信用户,此时通信交换子系统101将寻呼网内Small Cell微基站子系统102下的该被呼叫用户并接通电话,最终实现企业外网移动终端与企业内网移动之间的通信。
由此可见,网关子系统106作为连接企业内网通信系统与运营商公网通信系统的唯一纽带,隔离了企业内网通信系统中其他网元与运营商公网通信系统的连接,从架构上保障了通信的安全性。
图6中示出了一种基于微基站的融合通信系统中的内网移动终端与内网固话终端的通话过程示意图。图中的虚线表示信号流程。当某个用户使用移动终端,在本发明的基于微基站的融合通信系统内拨打固话时,主叫通话的通话请求将通过Small Cell微基站子系统102,进入通信交换子系统101,通信交换子系统101基于通话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的识别信息(在该示例中为被呼叫用户的固话号码)判别出被呼叫用户是固话用户,则将该通话请求转给固话网子系统103,由固话网子系统103基于通话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的识别信息(在该示例中为被呼叫用户的固话号码)判别出被呼叫用户是属于企业内网固话,从而连接相应的固话终端,实现企业内的移动终端与固话终端的通信,即企业内的移动通信网与固话网的融合。
相应地,当某个本发明的基于微基站的融合通信系统内网固话用户拨打内网移动用户时,该通话请求进入固话网子系统103后,固话网子系统103会基于通话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的识别信息(在该示例中为被呼叫用户的手机号码)判别出被呼叫用户属于移动通信用户,则将该通话请求转入通信交换子系统101,通信交换子系统101基于通话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的识别信息(在该示例中为被呼叫用户的手机号码)判别出被呼叫用户属于企业内网的移动通信用户,此时通信交换子系统101将寻呼网内Small Cell微基站子系统102下的该被呼叫用户并接通电话。由此实现了基于微基站的融合通信系统中内网的固话终端与移动终端的双向通话过程。
图7中示出了一种基于微基站的融合通信系统中的内网固话终端与内网固话终端或者外网固话终端的通话过程示意图。图中的虚线表示信号流程。当某个用户使用内网固话终端,在本发明基于微基站的融合通信系统内拨打固话,该通话请求进入固话网子系统103后,固话网子系统103会基于通话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的识别信息(在该示例中为被呼叫用户的固话号码)判别被呼叫用户是属于企业内网固话还是企业外网固话,如果是企业外网固话则转入PSTN网,如果是企业内网固话则连接相应的固话终端,实现企业内的固话终端与企业内固话终端或者外网固话终端的通信。
相应地,当某个用户使用外网固话终端拨打本发明方案的内网固话时,该通话请求进入固话网子系统103后,固话网子系统103会基于通话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的识别信息(在该示例中为被呼叫用户的固话号码)判别出被呼叫用户是属于企业内网固话,连接相应的固话终端,实现外网固话终端与企业内的固话终端的通信。
图8中示出了一种基于微基站的融合通信系统中的企业网内部移动通信终端和外网固话终端的通话过程示意图。图中的虚线表示信号流程。
当某个用户使用移动终端,在本发明的基于微基站的融合通信系统内拨打外网固话时,主叫通话的通话请求将通过Small Cell微基站子系统102,进入通信交换子系统101,通信交换子系统101基于通话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的识别信息(在该示例中为被呼叫用户的固话号码)判别出被呼叫用户是固话用户,则将该通话请求转给固话网子系统103,固话网子系统103基于通话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的识别信息(在该示例中为被呼叫用户的固话号码)判别出被呼叫用户是属于企业外网固话,从而将该通话请求转入PSTN网,实现企业内的移动终端与外网固话终端的通信。
相应地,当某个用户使用外网固话终端拨打本发明方案的内网移动终端时,该通话请求进入固话网子系统103后,固话网子系统103会基于通话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的识别信息(在该示例中为被呼叫用户的手机号码)判别出被呼叫用户属于移动通信用户,则将该通话请求转入通信交换子系统101,通信交换子系统101基于通话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的识别信息(在该示例中为被呼叫用户的手机号码)判别出被呼叫用户属于企业内网的移动通信用户,此时通信交换子系统101将寻呼网内Small Cell微基站子系统102下的该被呼叫用户并接通电话。由此实现了融合通信系统中内网的移动终端与外网固话终端之间的双向通话过程。
图9中示出了一种基于微基站的融合通信系统中企业网内部固话用户和运营商公网移动通信用户通信的通话过程示意图。图中的虚线表示信号流程。
当某个本发明的基于微基站的融合通信系统内网固话用户拨打外网移动用户时,该通话请求进入固话网子系统103后,固话网子系统103会基于通话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的识别信息(在该示例中为被呼叫用户的手机号码)判别出被呼叫用户属于移动通信用户,则将该通话请求转入通信交换子系统101,通信交换子系统101基于通话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的识别信息(在该示例中为被呼叫用户的手机号码)判别出被呼叫用户属于运营商公网通信系统中的移动通信用户,此时通信交换子系统101将通话链路通过网关子系统106转向运营商核心网,然后进行传统的移动终端与固话终端的通话流程。
另一方面,当运营商公网通信系统中的某个用户使用移动终端,拨打在本发明的基于微基站的融合通信系统中的固话终端时,主叫通话的通话请求将通过运营商的核心网转到网关子系统106,进入通信交换子系统101,由通信交换子系统101基于通话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的识别信息(在该示例中为被呼叫用户的固话号码)判别出被呼叫用户属于固话用户,则将该通话请求转给固话网子系统103,由固话网子系统103基于通话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的识别信息(在该示例中为被呼叫用户的固话号码)判别出被呼叫用户是属于企业内网固话,则连接相应的固话终端,实现外网移动终端与内网固话终端的通信。
图10示出了一种基于微基站的融合通信系统中的企业网内移动终端数据业务的通信过程,图中的虚线表示信号流程。
在企业内部署了基于Small cell的融合通信系统后,移动终端接入Small cell微基站子系统102进行数据业务时,经过本地IP宽带网后进入企业的通信交换子系统101,由企业的通信交换子系统101判别用户的业务请求是位于企业内网还是Internet,如果业务请求位于企业内网,根据具体业务把用户目标发送给应用服务子系统或者办公网子系统104,如果业务请求位于Internet,则把用户目标经由办公网子系统104接入Internet,从而实现了提升企业的信息安全,降低运营商移动通信网的流量压力和企业的移动办公流量成本。
图11示出了一种基于微基站的融合通信系统中的企业网内移动终端与办公网子系统104的通信过程,图中的虚线表示信号流程。
在企业内部署了基于Small cell的融合通信系统后,移动终端接入Small cell微基站子系统102发起办公网子系统104的办公应用请求时,经过本地IP宽带网后进入企业的通信交换子系统101,企业的通信交换子系统101判别用户的业务请求是位于办公网子系统104后把移动终端的业务发送到办公网子系统104并由办公网子系统104进行业务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企业内的应用服务子系统105的业务,在部署基于Small cell微基站的融合通信系统时,利用系统的特性及优势,结合企业的业务需求部署应用服务子系统105,可为企业定制个性化的增值应用,实现智能化办公应用(如广播系统,智能会议系统等)、智能化安防应用(如定位系统、无线监控、访问控制)等,提供企业的办公效率,降低企业运营费用。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服务子系统105提供的广播短信推送服务,利用Small cell覆盖区域小,位置明确的特性,可以基于用户位置状态,将针对性的文本、音频或者视频提示信息发送到指定用户,实现提醒、通知、公告等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可一种应用服务子系统105提供的智能会议系统,利用企业融合通信系统中部署的企业的通信交换子系统101同时连接了企业内部的Small cell网络和运营商PSTN固话网络的特性,可以基于企业网实现手机及固话的电话会议,结合广播系统,为指定用户发送会议通知;利用智能会议系统,可增加电话会议的便捷性,提高办公效率,降低企业办公成本。
基于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基于微基站的融合通信系统的架构,以下结合其中两种实施方式详细说明。
图12示出了一个大型企业(在不同物理地域内有分支机构)内部署了基于Small Cell微基站的融合通信系统的结构。在该大型企业(在不同物理地域内有分支机构)部署了跨地域的基于Small Cell微基站的融合通信系统后,当某个分支机构的用户使用移动终端,在基于Small Cell微基站的融合通信系统下拨打总部该系统下的移动终端用户时,主叫通话将通过Small Cell微基站子系统102,经过本地IP宽带网连接到总部的节点防火墙进入总部的IP宽带网,进入企业的通信交换子系统101,由企业的通信交换子系统101判别出被叫用户属于企业内网用户,企业的通信交换子系统101将寻呼网内总部Small Cell微基站子系统102下用户并接通电话。图中的虚线表示信号流程。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小型企业(无跨地域的分支机构)内部署了基于Small Cell微基站的融合通信系统的结构。具体结构可以参见图4所示的融合通信系统的结构在该小型企业(无跨地域的分支机构)内部署了基于SmallCell微基站的融合通信系统后,当用户使用移动终端在基于Small Cell微基站的融合通信系统下拨打该系统下的移动终端用户时,主叫通话将通过Small Cell微基站子系统102,经过本地IP宽带网后进入通信交换子系统101,由通信交换子系统101判别出被叫用户属于内网移动用户,通信交换子系统101将寻呼网内Small Cell微基站子系统102下的用户并接通电话。图中的虚线表示信号流程。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基于Small cell微基站的融合通信系统,对运营商而言,可整合各专线业务,直接提升集团信息化收入;多网协同建设,节省投资;通过制定具备竞争性的资费方案捆绑企业用户,提升了市场占有率。对企业而言,一次性完成有线固话网、办公网建设,效率更高、投入成本较低;内外网通信隔离,安全性大大降低,实现可靠、安全的通信;实现企业内部手机与固话间的短号互通,节省企业内部通信费用;基于Small cell微基站的融合通信系统的应用平台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沟通成本,实现业务增值,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8)

1.一种基于微基站的融合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微基站子系统、固话网子系统、办公网子系统以及通信交换子系统,所述微基站子系统、所述固话网子系统、所述办公网子系统分别与所述通信交换子系统连接;
所述微基站子系统,用于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通话请求,将所述通话请求发送给所述通信交换子系统,并接收所述通信交换子系统发送的通话请求,将所述通信交换子系统发送的通话请求发送给与所述通话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识别信息对应的移动终端;
所述固话网子系统,用于接收固话终端或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发送的通话请求,在所述通话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是移动通信用户时,将所述通话请求发送给所述通信交换子系统;并接收所述通信交换子系统发送的通话请求,在所述通话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是内网固话用户时,接通与所述通话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识别信息对应的内网固话终端,在所述通话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是外网固话用户时,将所述通话请求发送给PSTN;
所述办公网子系统,用于通过所述通信交换子系统接收业务请求,在所述业务请求为办公业务请求时,对所述办公业务进行处理,在所述业务请求为数据业务请求时,将所述数据业务请求接入互联网Internet;
所述通信交换子系统,用于接收所述微基站子系统、所述固话网子系统发送的通话请求,并在所述通话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是移动通信内网用户时,将所述通话请求向所述微基站子系统发送,在所述通话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是固话网用户时,将所述通话请求向所述固话网子系统发送,所述固话网用户包括内网固话用户和外网固话用户,所述移动通信用户包括移动通信内网用户;接收所述微基站子系统发送的业务请求,并将所述业务请求发送给所述办公网子系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应用服务子系统,所述应用服务子系统与所述通信交换子系统相连;
所述应用服务子系统,用于通过所述通信交换子系统发送接收应用业务请求,对所述应用业务进行处理,并向所述通信交换子系统发送应用业务请求;
所述通信交换子系统用于接收到所述应用服务子系统发送的应用业务请求,并在所述应用业务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是移动通信内网用户时,将所述应用业务请求发送给所述微基站子系统,在所述应用业务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是固话网用户时,将所述应用业务请求向所述固话网子系统发送;
所述移动通信用户还包括移动通信外网用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网关子系统、网管子系统,所述网管子系统与通信交换子系统相连接,所述通信交换子系统通过所述网关子系统与运营商核心网相连接;
所述网关子系统,用于接收所述通信交换子系统发送的通话请求或应用业务请求,并将所述通话请求或应用业务请求发送给所述运营商核心网,其中,所述通信交换子系统发送的通话请求或应用业务请求中的用户为移动通信外网用户;
所述网管子系统,用于对所述微基站子系统、所述网关子系统、所述固话子系统、所述办公网子系统、所述应用服务网子系统进行监控管理以及对移动终端的鉴权管理,完成用户与网络之间的鉴权;
所述通信交换子系统还用于接收所述网关子系统发送的通话请求,并在所述通话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是移动通信内网用户时,将所述通话请求向所述微基站子系统发送,在所述通话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是固话网用户时,将所述通话请求向所述固话网子系统发送;在接收到所述微基站子系统或者所述固话网子系统发送的通话请求、且所述通话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是移动通信外网用户时,将所述通话请求发送给所述网关子系统,在接收到所述应用服务子系统发送的应用业务请求、且所述应用业务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是移动通信外网用户时,将所述应用业务请求发送给所述网关子系统。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关子系统包括信令网关、安全网关,所述安全网关与所述通信交换子系统连接,所述信令网关连接在安全网关与运营商核心网之间。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话网子系统,还用于在接收到固话终端发送的通话请求时,若所述通话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是内网固话用户,则接通与通话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识别信息对应的内网固话终端,若所述通话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是外网固话用户,则将所述通话请求转发给PSTN。
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交换子系统接收到所述微基站子系统或者所述网关子系统发送的通话请求、且所述通话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是固话网用户时,将所述通话请求转换为固话通讯信息后向所述固话网子系统发送。
7.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交换子系统接收到所述固话网子系统发送的通话请求、且所述通话请求中的被呼叫用户是移动通信用户时,将所述通话请求转换为移动通信通话请求后向所述网关子系统或者所述微基站子系统发送。
8.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基站子系统为Femto微基站子系统或者Small Cell微基站子系统。
CN201410848235.6A 2014-12-29 2014-12-29 一种基于微基站的融合通信系统 Active CN1044863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48235.6A CN104486358B (zh) 2014-12-29 2014-12-29 一种基于微基站的融合通信系统
BR112017013410-1A BR112017013410A2 (zh) 2014-12-29 2015-08-24 A fus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d on micro base
PCT/CN2015/087903 WO2016107195A1 (zh) 2014-12-29 2015-08-24 一种基于微基站的融合通信系统
US15/539,723 US10313856B2 (en) 2014-12-29 2015-08-24 Unified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d on micro base stat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48235.6A CN104486358B (zh) 2014-12-29 2014-12-29 一种基于微基站的融合通信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86358A true CN104486358A (zh) 2015-04-01
CN104486358B CN104486358B (zh) 2018-07-06

Family

ID=52760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48235.6A Active CN104486358B (zh) 2014-12-29 2014-12-29 一种基于微基站的融合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313856B2 (zh)
CN (1) CN104486358B (zh)
BR (1) BR112017013410A2 (zh)
WO (1) WO2016107195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49313A (zh) * 2015-05-25 2015-11-11 司智勇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与企业软交换系统互连方法与装置
WO2016107195A1 (zh) * 2014-12-29 2016-07-07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微基站的融合通信系统
CN108307683A (zh) * 2015-11-30 2018-07-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讯方法、微基站、微基站控制器、终端和系统
CN109089003A (zh) * 2018-09-21 2018-12-25 黄山会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融合通讯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95918B (zh) * 2018-12-06 2022-05-24 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95843A (en) * 1996-12-18 1999-11-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using a mobile phone in a wireless office network
WO2001060010A2 (en) * 2000-02-08 2001-08-16 Opuswave Network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management protocol mediation
CN101465914A (zh) * 2008-12-31 2009-06-24 深圳市嘉讯软件有限公司 融合通信业务网络平台、ias、企业网络平台及通信方法
US20090286506A1 (en) * 2008-05-15 2009-11-19 Level 3 Communications, Llc Fixed Mobile Convergent Service in Enterprise Environments
CN101965693A (zh) * 2008-02-08 2011-02-02 Adc长途电讯有限公司 用于使用许可的射频频谱和互联网协议回程提供蜂窝无线服务的企业移动网络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08263B2 (en) * 2001-02-26 2007-12-11 Kineto Wireless, Inc.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the handover of a telecommunication session between a licensed wireless system and an unlicensed wireless system
US8699456B2 (en) * 2010-10-26 2014-04-15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improving network coverage for voice or data calls
CN104486358B (zh) * 2014-12-29 2018-07-06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微基站的融合通信系统
CN104618895B (zh) * 2014-12-29 2019-07-05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基于微基站的安全通信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95843A (en) * 1996-12-18 1999-11-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using a mobile phone in a wireless office network
WO2001060010A2 (en) * 2000-02-08 2001-08-16 Opuswave Network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management protocol mediation
CN101965693A (zh) * 2008-02-08 2011-02-02 Adc长途电讯有限公司 用于使用许可的射频频谱和互联网协议回程提供蜂窝无线服务的企业移动网络
US20090286506A1 (en) * 2008-05-15 2009-11-19 Level 3 Communications, Llc Fixed Mobile Convergent Service in Enterprise Environments
CN101465914A (zh) * 2008-12-31 2009-06-24 深圳市嘉讯软件有限公司 融合通信业务网络平台、ias、企业网络平台及通信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07195A1 (zh) * 2014-12-29 2016-07-07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微基站的融合通信系统
US10313856B2 (en) 2014-12-29 2019-06-04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Unified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d on micro base station
CN105049313A (zh) * 2015-05-25 2015-11-11 司智勇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与企业软交换系统互连方法与装置
CN108307683A (zh) * 2015-11-30 2018-07-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讯方法、微基站、微基站控制器、终端和系统
CN108307683B (zh) * 2015-11-30 2020-07-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讯方法、微基站、微基站控制器、终端和系统
CN109089003A (zh) * 2018-09-21 2018-12-25 黄山会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融合通讯系统
CN109089003B (zh) * 2018-09-21 2021-04-13 深圳市蜜蜂新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融合通讯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86358B (zh) 2018-07-06
US20170366918A1 (en) 2017-12-21
WO2016107195A1 (zh) 2016-07-07
US10313856B2 (en) 2019-06-04
BR112017013410A2 (zh) 2018-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53223B (zh) 用于使用许可的射频频谱和会话发起协议提供蜂窝无线服务的企业移动网络
JP6543276B2 (ja) セルデバイスが衛星ネットワーク上でローミングすることを可能にするための衛星アクセスを有するセルタワー機能
CN107332639B (zh) 一种专网通信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US1170682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supporting wireless femtocell communications
US20070153768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rdless internet protocol
MX2014011265A (es) Aparato, metodo y sistema de integracion de servicio de telefono movil y satelital.
CN104486358A (zh) 一种基于微基站的融合通信系统
CN105636006A (zh) 终端漫游至4g专网下与2g/3g核心网电路域互通方法及系统
WO2008132946A1 (en) Location routing area update procedures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2724203A (zh) 一种智能终端上的ip电话拨号方法
US20060120351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cellular voice, messaging and data services over IP networks to enterprise users
CN102469425B (zh) 一种实现一号通业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618895A (zh) 基于微基站的安全通信系统
CN101227536B (zh) 一种动态组网合法监听的方法及系统
CN101159625B (zh) WiMAX网络实现警用监听的系统及方法
CN202218420U (zh) 一种集团无线数据通信交换机
CN102404203B (zh) 移动调度交换系统及采用此交换系统进行调度通话的方法
JP2010239381A (ja) 無線基地局、サービス提供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4735688A (zh) 一种微基站系统
CN102281651A (zh) 一种集团无线数据通信交换机及使用方法与用途
CN104135419A (zh) 基于专用交换机的通信链路构建方法、系统与专用交换机
KR101601467B1 (ko) 사설 무선전화 통신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04270739A (zh) 无线数据流的传输方法与系统
KR101192837B1 (ko) 소출력 전용무선단말기를 이용한 유무선 통합통신 시스템
CN103179030A (zh) 一种家庭网关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0663 No. 10 Shenzhou Road,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ngxin Network System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No. 10 Shenzhou Road,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omba Telecom System (China)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