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85747A - 一种变电站分布式电源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电站分布式电源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85747A
CN104485747A CN201510007604.3A CN201510007604A CN104485747A CN 104485747 A CN104485747 A CN 104485747A CN 201510007604 A CN201510007604 A CN 201510007604A CN 104485747 A CN104485747 A CN 1044857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battery
module
interface
configu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0760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85747B (zh
Inventor
巩方彬
张晓花
张海龙
曹淑英
熊建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luruan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smart energy branch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Luneng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Luneng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Luneng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00760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85747B/zh
Publication of CN1044857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857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857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857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16Electric power substations

Landscapes

  •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ower-Distribution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电站分布式电源监控系统及方法,包括分布式电源管理系统,分布式电源系统包括人机交互装置和通信管理模块,分布式电源管理系统连接直流电源监控子系统、交流电源监控子系统、通信电源监控子系统和逆变电源监控子系统,所述分布式电源管理系统包括自适应通信模块和动态组态配置模块,其中:所述自适应通信模块,通过接口与外部环境通信,用于自动识别通信管理模块、完成配置文件的自动识别;动态组态配置模块,用于根据配置信息动态显示每个监控子系统的接线图及运行信息。本发明用户能根据特定需求设置变电站配置信息,快速展示相应的变电站子系统界面。

Description

一种变电站分布式电源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电站分布式电源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变电站站用电包括交流电源子监控系统、直流电源监控系统、逆变电源监控系统、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等,现有的分布式电源监控系统存在以下缺点:
(1)各个电源监控装置可能是由不同的供应商生产、安装的,管理上也分配不同层次的专业人员进行维护;由于不同厂家的电源装置整体设计思路不一致,存在技术上的脱节不协调,在运行调试时遇到很多问题,有时甚至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特别是对于智能变电站和无人值班变电站,影响更大;
(2)由于系统软件的需求的添加、功能升级及测点的增多,可能会导致分布式电源系统的软件版本与直流、交流等电源系统的软件版本不匹配,导致设备间互联互通障碍,严重时会影响设备正常运行;
(3)如果通信管理模块更换,为了保证通信正确可靠,其他类型的设备需要重新修改配置,然后保存参数重启生效。这种配置修改-保存-重启的机制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高,灵活性、兼容性差;
(4)现有的分布式电源监控装置的人机界面和变电站的配置、布局、接线是一种强耦合模式,每一个变电站都需要单独开发一套人机界面,显示形式单一、界面不够丰富,不能根据变电站的要求灵活展示每个变电站的人机界面信息,软件可移植性差,造成工作量大,维护困难;
(5)人机界面操作不便、用户体验差和适应性不强;
因此,急需设计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分布式电源监控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变电站分布式电源监控系统及方法,本系统使得用户能根据变电站的需求有效的配置交流电源、直流电源、通信电源、逆变电源等信息,每个变电站可以根据配置信息动态显示每个电源监控子系统的接线图及子系统运行信息,对上对下的接口丰富,将各子站用电源装置通信网络智能化,并实时监测分布式电源系统与人机交互装置的软件版本是否匹配,无需手动修改配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变电站分布式电源监控系统,包括分布式电源管理系统,分布式电源系统包括人机交互装置和通信管理模块,分布式电源管理系统连接直流电源监控子系统、交流电源监控子系统、通信电源监控子系统和逆变电源监控子系统,所述分布式电源管理系统包括自适应通信模块和动态组态配置模块,其中:
所述自适应通信模块,通过接口与外部环境通信,用于自动识别通信管理模块、完成配置文件的自动识别;
所述动态组态配置模块,用于根据配置信息动态显示每个监控子系统的接线图及运行信息。
所述通信管理模块,采集分布式电源的报警记录并分别传送给人机交互装置和云计算中心,运用云计算服务器进行数据分析,形成一个包含有故障点反馈、故障等级、事故原因、用户区域、时间走势、触发因素信息的统计图在人机交互装置上展示,所述人机交互装置还能够展示实时报警记录和历史报警记录。
所述人机交互装置与通信管理模块通过网口或者串口进行通信。
所述动态组态配置模块,配置的交流电源监控子系统信息包括ATS模块、测控模块、进线模块、母线模块、馈线条数、母联开关以及连接关系配置信息。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Automatic transfer switching equipment,简称ATS)。
所述动态组态配置模块,配置的直流电源监控子系统信息包括电池巡检、充电模块、绝缘检测模块、母线、进线、馈线条数、调压装置、熔断器、避雷器、母联开关、充电开关以及连接关系信息。
所述动态组态配置模块,配置的通信电源监控子系统信息包括电池巡检、充电模块、绝缘检测模块、母线、进线、馈线条数、熔断器、避雷器、母联开关、充电开关以及连接关系信息。
所述动态组态配置模块,配置的逆变电源监控子系统信息包含逆变个数、INV个数、母线、进线、母联开关、避雷器、熔断器以及连接关系信息。
所述自适应通信模块,包括观察子模块、自学习子模块和行为子模块;所述观察子模块与自学习子模块通信,所述自学习子模块与行为子模块通信;
所述观察子模块包括消息和系统内部状态,根据系统的内部状态从自学习子模块获取信息向通信管理模块发送消息,并将收到的消息给自学习子模块;
所述自学习子模块包括推理、信息库、学习和策略库;所述自学习子模块接收观察子模块的消息,通过学习和推理制定发送策略,在信息库中查找相应的发送信息;对收发的信息进行学习和推理,制定相应的配置策略;
所述行为子模块包括自适应配置、数据转发和分组调度;根据学习模块的配置策略对设备进行配置,系统将接收到的测点数据根据不同类型分组向后台转发。
所述观察子模块包括消息单元和系统内部状态单元;
所述消息单元指系统与通信管理模块通信的数据,模块之间交互的数据;
所述系统内部状态单元包括端口未配置、配置中、配置完成和启动异常。
所述自学习子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推理单元、信息库、学习单元和策略库;
所述推理单元指对接收到的已知消息进行处理,推断出通信管理模块的类型;
所述信息库指所有系统支持的通信管理模块的消息集合;
所述学习单元指对消息的观察、推理;
所述策略库包含未配置的发送策略、配置成功后的发送策略、配置策略、转发策略、分组策略。
所述行为子模块包括自适应配置单元、数据转发单元和分组调度单元;
所述自适应配置单元根据系统端口下接设备的不同自动匹配,无需用户手动修改配置文件。
所述数据转发单元用于将测点数据对后台转发;
所述分组调度单元根据数据类型的不同、测点数据的个数分类型分组的发送。
所述直流电源监控子系统、通信电源监控子系统均包括:电源备用电池组监控子系统,所述电源备用电池组监控子系统包括:若干组电池接口,每组电池接口均与单体电池连接,所述电池接口与其邻近的电池接口通过开关连接,电池接口从左往右排序,排序为奇数的电池接口与其邻近的奇数电池接口通过旁路开关连接,排序为偶数的电池接口与其邻近的偶数电池接口连接,所有开关被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控制单元,实时检测各开关的闭合状态,并根据电池信息控制开关的导通和关闭。
所述每组电池接口均分为正极接口和负极接口,每组电池接口均与单体电池的正负两极连接,
第i组电池接口Bi的正/负极接口均与第i+1组电池接口Bi+1的负/正极接口通过开关Si连接,
第i组电池接口Bi的负/正极接口均与第i-1组电池接口Bi-1的正/负极接口通过开关Si-1连接,
第i-1组电池接口Bi-1的正/负极接口均与第i+1组电池接口Bi+1的负/正极接口通过串联的旁路开关Ci-1和保护电路连接;
其中,1<i<n,n为电池接口的组数,i为正整数;
所述开关与驱动电路连接,所述旁路开关与驱动电路连接,所述驱动电路与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实时检测各开关的闭合状态,并根据电池信息控制开关的导通和关闭。
基于上述系统的电源备用电池组充电信息实时控制备用电池组的充电利用率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电池放电,检测单体电池电压;
步骤2):判断最低单体电池电压Vmin是否小于放电阶段电池切换门槛值Vlow,如果是表示该节电池已进入放电末期,容量即将放光,就进入步骤3;如果否就返回步骤1);
步骤3):判断是否满足放电切除的条件,即判断当前电池组总电压Vtotal是否大于车载电源模块要求的最低供电电压Vin,如果是就进入步骤4);如果否就进入步骤5);
步骤4):切掉电压过低的电池,更新最低单体电池电压Vmin,保存切除状态信息;进入步骤5);
步骤5):判断电池组电量是否低于负载的最低工作电压,如果是就进入步骤6);如果否就返回步骤1);
步骤6):电池充电,检测单体电池电压,进入步骤7);
步骤7):判断最高单体电池电压Vmax是否大于充电阶段电池切换门槛值Vhigh,如果是表示该节电池已进入充电末期,容量即将充满,就进入步骤8);如果否就返回步骤6);
步骤8):判断是否满足充电切除条件,即判断当前电池组总电压Vtotal是否大于充电机最低输出电压Vcharge,如果是就进入步骤9);如果否就进入步骤10);
步骤9):切掉该节电池,更新最高单体电池电压Vmax,保存切除状态信息;进入步骤10);
步骤10):判断电池是否充满,如果是就返回步骤1);如果否就进入步骤7)。
所述步骤4)中切掉电压过低的电池的具体过程为:将电压过低电池从电池组中切掉,首先闭合该节电池的旁路开关Ci-1,保护电路吸收闭合时的冲击环流,避免电池短路;然后将该节电池两端的开关电路Si-1和Si断开,将电池从电池组内切除。
基于上述系统的动态组态人机界面配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设备自检,系统初始化;
(2)读取系统原始配置文件信息,判断所述配置文件信息是否读取成功;若是,所述原始配置文件信息在人机交互装置端进行显示,否则,检查或修改配置文件无误后重新读取;
(3)建立人机交互装置和通信管理模块之间的通信,检查通信是否正常;如果正常,人机交互装置接收通信管理模块发送的数据,将外接设备信息展示到人机界面;
(4)检查当前配置信息是否满足变电站的具体要求,如果符合,配置过程结束,如果不符合要求,则进入步骤(5)重新配置系统信息,
(5)在人机交互装置端重新配置系统信息,并将所述配置信息保存到配置文件中;
(6)并将配置好的数据信息发送至通信管理模块,重启通信管理模块,配置过程结束。
所述步骤(5)中重新配置的系统信息包括:直流电源监控子系统、交流电源监控子系统、通信电源监控子系统和逆变电源监控子系统信息。
所述步骤(5)中重新配置的系统信息还包括:串口配置和网口配置;
所述串口配置用于配置电源装置实际使用的串口个数,以连接相应的子监控系统;
所述网口配置用于配置本机器网口的IP地址、Mac地址,以及该IP地址是否启用的信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将全站交流、直流、逆变、通信等电源各子系统通信网络化,更易管理;对上接口协议丰富,对下通讯硬件接口选择种类多,可扩展性强;
(2)与子监控系统通信时采用认知的自适应通信机制,方便灵活使用,可提高维护效率;
(3)成本低、操作简单、适应能力强,用户体验好,软件重复利用价值高,用户能根据特定需求设置变电站配置信息,快速展示相应的变电站子系统界面;
(4)无需手动配制,通过对交互信息的认知可以自动适应通信管理模块;
(5)信息库、策略库根据不同的需求可以灵活的添加或者删除,方便用户接口的扩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分布式电源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自适应通信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变电站电源备用电池组监控子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电源备用电池组充电利用率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分布式电源监控装置由两部分组成,通信管理模块和人机交互模块。
由通信管理模块完成实时数据的采集、处理、报警、历史数据存储等功能;人机交互模块进行数据和状态的展示,人机交互控制功能。
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电源监控装置(主监控)下带直流电源监控子系统、交流电源监控子系统、电源监控子系统、逆变监控子系统。监控子系统可以是多个。
直流电源监控下带直流电源系统模块,采样模块、绝缘检测、开入模块,开出模块,电池巡检模块、充电模块。模块可以为多个。
交流电源监控子系统连接采样模块、ATS、开出模块、开入模块。模块可以为多个。
通信电源监控子系统连接采样模块、充电模块、开出模块、开入模块、电池巡检模块。模块可以为多个。
逆变监控子系统下带逆变,逆变电源,采样模块,开出模块,开入模块。模块可以为多个。模块可以为多个。
主监控子系统和子监控子系统、子监控子系统和各个模块、通信管理模块和人机交互模块可以用rs232或者rs485或者网线进行连接通信。
从通信系统的角度认知包含的基本功能:观察、学习、记忆、决策,即对获取的信息以及当前观察结果做出响应。本发明的目的是:满足用户需求的灵活可靠通信。
认知系统由两大主要部件构成:环境以及处于环境中的智能系统。智能系统通过观察来得知环境对其自身的作用,同时智能系统通过其行为反作用于环境。
在本文提出的认知环模型中,将智能系统定义为:为实现某通信目标而互相依赖的网络节点,具体如电力设备、单个装置;环境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包括外部设备、网络,而内部环境为智能系统内部所触发的事件以及内部状态。智能系统通过感知以获取外部接口的信息,而智能系统内部的事件和状态可以直接获知。智能系统的行为由所学习到的策略所决定,而学习过程由分层或跨层的优化目标所确定的效用以及智能系统从环境中获取的信息共同决定。行为一方面作用于外部环境,另一方面也作用于内部环境。
认知的自适应通信机制主要体现在系统启动过程中,程序正常运行后配置不再发生变化。
信息库包含系统可配置的设备类型,及这些类型对应的收发信息表。
信息库、策略库保存在文件中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灵活的添加或者删除,方便用户接口的扩展。
如图2所示,一种认知的自适应的通信系统,包括:智能系统,所述智能系统通过接口与外部环境通信;
所述智能系统包括观察子模块、自学习子模块和行为子模块;所述观察子模块与自学习子模块通信,所述自学习子模块与行为子模块通信;
所述观察子模块包括消息和系统内部状态,根据系统的内部状态从自学习子模块获取信息向通信管理模块发送消息,并将收到的消息给自学习子模块;
所述自学习子模块包括推理、信息库、学习和策略库;所述自学习子模块接收观察子模块的消息,通过学习和推理制定发送策略,在信息库中查找相应的发送信息;对收发的信息进行学习和推理,制定相应的配置策略;
所述行为子模块包括自适应配置、数据转发和分组调度;根据学习模块的配置策略对设备进行配置,系统将接收到的测点数据根据不同类型分组向后台转发。
所述观察子模块包括消息单元和系统内部状态单元;
所述消息单元指系统与通信管理模块通信的数据,模块之间交互的数据;
所述系统内部状态单元包括端口未配置、配置中、配置完成和启动异常。
所述自学习子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推理单元、信息库、学习单元和策略库;
所述推理单元指对接收到的已知消息进行处理,推断出通信管理模块的类型;
所述信息库指所有系统支持的通信管理模块的消息集合;
所述学习单元指对消息的观察、推理;
所述策略库包含未配置的发送策略、配置成功后的发送策略、配置策略、转发策略、分组策略。
所述行为子模块包括自适应配置单元、数据转发单元和分组调度单元;
所述自适应配置单元根据系统端口下接设备的不同自动匹配,无需用户手动修改配置文件。
所述数据转发单元用于将测点数据对后台转发;
所述分组调度单元根据数据类型的不同、测点数据的个数分类型分组的发送。
动态组态配置模块重新配置的系统信息包括:交流电源系统信息、直流电源系统信息、通信电源系统信息以及逆变电源信息。
一种基于MCGS的一体化电源监控人机界面配置方法,如图3所示,具体步骤如下:
1.首先执行步骤S10,设备自检,系统初始化,接着执行步骤S20,读取原始配置文件信息。接着执行步骤S30。
2.在S30步骤中,判断文件是否读取成功,若是,根据原始配置信息进入人机交互装置端显示,执行步骤S40。
3.在步骤S40中,主要检查人机交互装置和通信管理模块通信是否正常,人机交互装置,即人机管理模块,通信管理模块即通信管理模块。通信正常,执行步骤S50。通信不正常,检查人机交互装置和通信管理模块连接是否良好。
4.在步骤S50中,于该人机交互装置端,根据人机交互装置ModBus和通信管理模块进行通信,通信管理模块(为通信管理机)转发主站发送的数据和接收人机交互装置下发的数据,该数据是用来展示外接设备的信息(比如:遥测是数值(电压值:110KV,电值:50A等),遥信是开关量(0、分开;1、闭合)。发送数据的目的是为了展示设备信息到人机界面,根据数据能显示该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在人机交互装置(为人机界面)端接收数据进行展示。检验人机界面中展示的数据信息,进入步骤S60。
5.在步骤S60中,根据变电站的要求,查看当前配置信息,检查变电站设计要求,如果不符合要求,则需要重新配置系统信息,执行步骤S70;如果符合要求,结束配置过程。
6.在步骤S70中,在人机交互装置端配置系统信息,进入步骤S80。
7.在步骤S80中,组织整理串口、网口等数据,执行步骤S90。
8.在步骤S90中,根据整理好的数据信息,转发给通信管理模块,执行步骤SA0。
9.在步骤SA0中,保存配置信息到文件中,然后重启通信管理模块,整个配置过程完毕。
重新配置的系统信息包括:交流电源系统信息、直流电源系统信息、通信电源系统信息以及逆变电源信息。
交流电源系统可配置N1(N1≥1)套监控子系统,监控子系统包含ATS模块、测控模块、进线模块、母线模块、馈线条数、母联开关、连接关系等配置信息。根据上述配置可以自动生成K1(K1≥1)套交流系统方案,每套方案是为了在变电站主界面丰富展示交流电源系统的图元信息以及图元之间的连接关系。
直流电源系统可配置N2(N2≥1)个监控子系统和M2(M2≥1)套副监控,监控子系统含有电池巡检、充电模块、绝缘检测模块、母线、进线、馈线条数、调压装置、熔断器、避雷器、母联开关、充电开关以及连接关系等信息。副监控只能配置充电模块和充电开关数。根据上述配置可以自动生成K2(K2≥1)套交流系统方案,每套方案是为了在变电站主界面丰富展示直流电源系统的图元信息以及图元之间的连接关系。
通信电源系统可配置N3(N3≥1)个监控子系统,监控子系统含有电池巡检、充电模块、绝缘检测模块、母线、进线、馈线条数、熔断器、避雷器、母联开关、充电开关以及连接关系等信息。根据上述配置可以自动生成K3(K3≥1)套通信电源系统方案,每套方案是为了在变电站主界面丰富展示通信电源系统的图元信息以及图元之间的连接关系。
逆变电源可配置N4(N4≥1)套总监控和M4(M4≥1)套监控子系统,总监控和子监控系统中包含逆变个数、INV个数、母线、进线、母联开关、避雷器、熔断器以及连接关系等信息。根据上述配置可以自动生成K4(K4≥1)套逆变电源系统方案,每套方案是为了在变电站主界面丰富展示逆变电源系统的图元信息以及图元之间的连接关系。
上面提到的N1—N4、M2、M4以及K1—K4的值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
系统配置中,还需要对串口和网口进行配置,串口配置是将电源装置实际使用的串口个数来进行配置,以连接相应的子监控系统。将配置的串口信息通过保存并下发给通信管理模块。网口配置用于配置本机器网口的IP地址、Mac地址,以及该IP地址是否启用的信息,网口一方面是用来调试该设备收发数据是否正常,另一方面是用来和主站或者后台进行通信。网口只需将网口的IP地址和Mac地址和SNTP(或者B码)对时进行相应设置,然后保存并下发即可。
配置完成后,根据关联的监控子系统进入相应的监控子系统,交流电源监控子系统主要显示ATS信息、测控模块、模拟量采样、开关量以及馈线脱口信息。直流电源监控子系统主要显示电源模块主运行状态、电源模块信息、绝缘状态、电池电压以及馈线脱扣信息。通信电源监控子系统主要显示电源模块的主运行状态、电源模块信息、馈线脱扣、电池电压等信息。逆变电源监控子系统主要显示逆变电源模块的运行状态以及馈线脱扣信息。
交流监控子系统的ATS信息主要是根据配置的交流电源模块动态显示几个ATS的I、II路开关状态以及电压信息;几个测控模块的I、II路开关状态、电压信息以及母线电压和电流的信息;模拟量模块的几路进线和母线信息;开关量的几号交流进线和母联开关信息。
直流监控子系统的主运行状态信息主要有交流进线电压、模块电压、电流、母线电压、放电容量、充电状态以及联络开关和充电开关的状态;电源模块包含所有的电源模块输出电压、电流信息;绝缘状态包含I、II母的正对地电阻信息;直流监控单节电池所有的电压信息;所有的馈线脱扣状态信息。
通信监控子系统的主运行状态主要显示模块电压、母线电压、负载电流、电池温度、进线电压和电流的信息;通信电源的电源模块主要显示电源模块输出电压和电流信息、充电状态、输出模块电流以及放电容量等信息;通信监控显示所有馈线脱扣状态信息;通信监控显示所有的单节电池电压信息;
逆变监控子系统的主运行状态可动态显示一个或多个逆变电源信息,主要包含有交流电压、旁路电压、直流电压、输出方式、输出电压、输出电流、输出频率以及所有的馈线脱扣状态信息;
一体化人机电源监控需要实时显示所有报警信息。所有的遥信量报警信息利用走马灯和报警浏览构件的方式显示。每条报警记录的产生都进行自动保存生成历史报警信息,将产生的报警记录在历史报警数据表格中显示。
通信管理模块采集报警记录上送给人机界面,在人机界面中展示实时报警记录和历史报警记录,将所得报警信息上送到云计算中心,运用云计算服务器进行数据分析,形成一个包含有故障点反馈、故障等级、事故原因、用户区域、时间走势、触发因素等信息形成一个饼图在人机界面上展示,让工程技术人员有一个清晰的故障分析和定位。
如图4、图5所示,直流电源监控子系统、通信电源监控子系统均包括:电源备用电池组监控子系统,所述电源备用电池组监控子系统包括:若干组电池接口,每组电池接口均与单体电池连接,所述电池接口与其邻近的电池接口通过开关连接,电池接口从左往右排序,排序为奇数的电池接口与其邻近的奇数电池接口通过旁路开关连接,排序为偶数的电池接口与其邻近的偶数电池接口连接,所有开关被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控制单元,实时检测各开关的闭合状态,并根据电池信息控制开关的导通和关闭。
所述每组电池接口均分为正极接口和负极接口,每组电池接口均与单体电池的正负两极连接,
第i组电池接口Bi的正/负极接口均与第i+1组电池接口Bi+1的负/正极接口通过开关Si连接,
第i组电池接口Bi的负/正极接口均与第i-1组电池接口Bi-1的正/负极接口通过开关Si-1连接,
第i-1组电池接口Bi-1的正/负极接口均与第i+1组电池接口Bi+1的负/正极接口通过串联的旁路开关Ci-1和保护电路连接;
其中,1<i<n,n为电池接口的组数,i为正整数;
所述开关与驱动电路连接,所述旁路开关与驱动电路连接,所述驱动电路与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实时检测各开关的闭合状态,并根据电池信息控制开关的导通和关闭。
基于上述系统的电源备用电池组充电信息实时控制备用电池组的充电利用率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电池放电,检测单体电池电压;
步骤2):判断最低单体电池电压Vmin是否小于放电阶段电池切换门槛值Vlow,如果是表示该节电池已进入放电末期,容量即将放光,就进入步骤3;如果否就返回步骤1);
步骤3):判断是否满足放电切除的条件,即判断当前电池组总电压Vtotal是否大于车载电源模块要求的最低供电电压Vin,如果是就进入步骤4);如果否就进入步骤5);
步骤4):切掉电压过低的电池,更新最低单体电池电压Vmin,保存切除状态信息;进入步骤5);
步骤5):判断电池组电量是否低于负载的最低工作电压,如果是就进入步骤6);如果否就返回步骤1);
步骤6):电池充电,检测单体电池电压,进入步骤7);
步骤7):判断最高单体电池电压Vmax是否大于充电阶段电池切换门槛值Vhigh,如果是表示该节电池已进入充电末期,容量即将充满,就进入步骤8);如果否就返回步骤6);
步骤8):判断是否满足充电切除条件,即判断当前电池组总电压Vtotal是否大于充电机最低输出电压Vcharge,如果是就进入步骤9);如果否就进入步骤10);
步骤9):切掉该节电池,更新最高单体电池电压Vmax,保存切除状态信息;进入步骤10);
步骤10):判断电池是否充满,如果是就返回步骤1);如果否就进入步骤7)。
所述步骤4)中切掉电压过低的电池的具体过程为:将电压过低电池从电池组中切掉,首先闭合该节电池的旁路开关Ci-1,保护电路吸收闭合时的冲击环流,避免电池短路;然后将该节电池两端的开关电路Si-1和Si断开,将电池从电池组内切除。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Claims (18)

1.一种变电站分布式电源监控系统,其特征是:包括分布式电源管理系统,分布式电源系统包括人机交互装置和通信管理模块,分布式电源管理系统连接直流电源监控子系统、交流电源监控子系统、通信电源监控子系统和逆变电源监控子系统,所述分布式电源管理系统包括自适应通信模块和动态组态配置模块,其中:
所述自适应通信模块,通过接口与外部环境通信,用于自动识别通信管理模块、完成配置文件的自动识别;
所述动态组态配置模块,用于根据配置信息动态显示每个监控子系统的接线图及运行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电站分布式电源监控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通信管理模块,采集分布式电源的报警记录并分别传送给人机交互装置和云计算中心,运用云计算服务器进行数据分析,形成一个包含有故障点反馈、故障等级、事故原因、用户区域、时间走势、触发因素信息的统计图在人机交互装置上展示,所述人机交互装置还能够展示实时报警记录和历史报警记录。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电站分布式电源监控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人机交互装置与通信管理模块通过网口或者串口进行通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电站分布式电源监控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动态组态配置模块,配置的交流电源监控子系统信息包括ATS模块、测控模块、进线模块、母线模块、馈线条数、母联开关以及连接关系配置信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变电站分布式电源监控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动态组态配置模块,配置的直流电源监控子系统信息包括电池巡检、充电模块、绝缘检测模块、母线、进线、馈线条数、调压装置、熔断器、避雷器、母联开关、充电开关以及连接关系信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电站分布式电源监控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动态组态配置模块,配置的通信电源监控子系统信息包括电池巡检、充电模块、绝缘检测模块、母线、进线、馈线条数、熔断器、避雷器、母联开关、充电开关以及连接关系信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电站分布式电源监控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动态组态配置模块,配置的逆变电源监控子系统信息包含逆变个数、INV个数、母线、进线、母联开关、避雷器、熔断器以及连接关系信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电站分布式电源监控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自适应通信模块,包括观察子模块、自学习子模块和行为子模块;所述观察子模块与自学习子模块通信,所述自学习子模块与行为子模块通信;
所述观察子模块包括消息和系统内部状态,根据系统的内部状态从自学习子模块获取信息向通信管理模块发送消息,并将收到的消息给自学习子模块;
所述自学习子模块包括推理、信息库、学习和策略库;所述自学习子模块接收观察子模块的消息,通过学习和推理制定发送策略,在信息库中查找相应的发送信息;对收发的信息进行学习和推理,制定相应的配置策略;
所述行为子模块包括自适应配置、数据转发和分组调度;根据学习模块的配置策略对设备进行配置,系统将接收到的测点数据根据不同类型分组向后台转发。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变电站分布式电源监控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观察子模块包括消息单元和系统内部状态单元;
所述消息单元指系统与通信管理模块通信的数据,模块之间交互的数据;
所述系统内部状态单元包括端口未配置、配置中、配置完成和启动异常。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变电站分布式电源监控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自学习子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推理单元、信息库、学习单元和策略库;
所述推理单元指对接收到的已知消息进行处理,推断出通信管理模块的类型;
所述信息库指所有系统支持的通信管理模块的消息集合;
所述学习单元指对消息的观察、推理;
所述策略库包含未配置的发送策略、配置成功后的发送策略、配置策略、转发策略、分组策略;
所述行为子模块包括自适应配置单元、数据转发单元和分组调度单元;
所述自适应配置单元根据系统端口下接设备的不同自动匹配,无需用户手动修改配置文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变电站分布式电源监控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数据转发单元用于将测点数据对后台转发;
所述分组调度单元根据数据类型的不同、测点数据的个数分类型分组的发送。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电站分布式电源监控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直流电源监控子系统、通信电源监控子系统均包括:电源备用电池组监控子系统,所述电源备用电池组监控子系统包括:若干组电池接口,每组电池接口均与单体电池连接,所述电池接口与其邻近的电池接口通过开关连接,电池接口从左往右排序,排序为奇数的电池接口与其邻近的奇数电池接口通过旁路开关连接,排序为偶数的电池接口与其邻近的偶数电池接口连接,所有开关被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控制单元,实时检测各开关的闭合状态,并根据电池信息控制开关的导通和关闭。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变电站分布式电源监控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每组电池接口均分为正极接口和负极接口,每组电池接口均与单体电池的正负两极连接,
第i组电池接口Bi的正/负极接口均与第i+1组电池接口Bi+1的负/正极接口通过开关Si连接,
第i组电池接口Bi的负/正极接口均与第i-1组电池接口Bi-1的正/负极接口通过开关Si-1连接,
第i-1组电池接口Bi-1的正/负极接口均与第i+1组电池接口Bi+1的负/正极接口通过串联的旁路开关Ci-1和保护电路连接;
其中,1<i<n,n为电池接口的组数,i为正整数;
所述开关与驱动电路连接,所述旁路开关与驱动电路连接,所述驱动电路与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实时检测各开关的闭合状态,并根据电池信息控制开关的导通和关闭。
14.基于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的动态组态人机界面配置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设备自检,系统初始化;
(2)读取系统原始配置文件信息,判断所述配置文件信息是否读取成功;若是,所述原始配置文件信息在人机交互装置端进行显示,否则,检查或修改配置文件无误后重新读取;
(3)建立人机交互装置和通信管理模块之间的通信,检查通信是否正常;如果正常,人机交互装置接收通信管理模块发送的数据,将外接设备信息展示到人机界面;
(4)检查当前配置信息是否满足变电站的具体要求,如果符合,配置过程结束,如果不符合要求,则进入步骤(5)重新配置系统信息,
(5)在人机交互装置端重新配置系统信息,并将所述配置信息保存到配置文件中;
(6)并将配置好的数据信息发送至通信管理模块,重启通信管理模块,配置过程结束。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的动态组态人机界面配置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5)中重新配置的系统信息包括:直流电源监控子系统、交流电源监控子系统、通信电源监控子系统和逆变电源监控子系统信息。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的动态组态人机界面配置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5)中重新配置的系统信息还包括:串口配置和网口配置;
所述串口配置用于配置电源装置实际使用的串口个数,以连接相应的子监控系统;
所述网口配置用于配置本机器网口的IP地址、Mac地址,以及该IP地址是否启用的信息。
17.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的电源备用电池组充电信息实时控制备用电池组的充电利用率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电池放电,检测单体电池电压;
步骤2):判断最低单体电池电压Vmin是否小于放电阶段电池切换门槛值Vlow,如果是表示该节电池已进入放电末期,容量即将放光,就进入步骤3;如果否就返回步骤1);
步骤3):判断是否满足放电切除的条件,即判断当前电池组总电压Vtotal是否大于车载电源模块要求的最低供电电压Vin,如果是就进入步骤4);如果否就进入步骤5);
步骤4):切掉电压过低的电池,更新最低单体电池电压Vmin,保存切除状态信息;进入步骤5);
步骤5):判断电池组电量是否低于负载的最低工作电压,如果是就进入步骤6);如果否就返回步骤1);
步骤6):电池充电,检测单体电池电压,进入步骤7);
步骤7):判断最高单体电池电压Vmax是否大于充电阶段电池切换门槛值Vhigh,如果是表示该节电池已进入充电末期,容量即将充满,就进入步骤8);如果否就返回步骤6);
步骤8):判断是否满足充电切除条件,即判断当前电池组总电压Vtotal是否大于充电机最低输出电压Vcharge,如果是就进入步骤9);如果否就进入步骤10);
步骤9):切掉该节电池,更新最高单体电池电压Vmax,保存切除状态信息;进入步骤10);
步骤10):判断电池是否充满,如果是就返回步骤1);如果否就进入步骤7)。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的充电利用率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4)中切掉电压过低的电池的具体过程为:将电压过低电池从电池组中切掉,首先闭合该节电池的旁路开关Ci-1,保护电路吸收闭合时的冲击环流,避免电池短路;然后将该节电池两端的开关电路Si-1和Si断开,将电池从电池组内切除。
CN201510007604.3A 2015-01-07 2015-01-07 一种变电站分布式电源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044857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07604.3A CN104485747B (zh) 2015-01-07 2015-01-07 一种变电站分布式电源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07604.3A CN104485747B (zh) 2015-01-07 2015-01-07 一种变电站分布式电源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85747A true CN104485747A (zh) 2015-04-01
CN104485747B CN104485747B (zh) 2016-06-15

Family

ID=52760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07604.3A Active CN104485747B (zh) 2015-01-07 2015-01-07 一种变电站分布式电源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85747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05252A (zh) * 2015-06-05 2015-10-28 哈尔滨新世通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水电站智能发电监控方法和系统
CN106941255A (zh) * 2016-11-21 2017-07-11 国家电网公司 基于单体电池分布式免维护智能直流电源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5102278A (zh) * 2022-06-16 2022-09-23 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光伏电能质量的配置监测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119559U (zh) * 2013-03-15 2013-08-07 山东鲁能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分布式直流电源监控装置
CN103779799A (zh) * 2014-01-22 2014-05-07 山东送变电工程公司 智能变电站现场调试虚端子图形化显示方法
CN103944272A (zh) * 2014-05-13 2014-07-23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电站通用测控装置
CN104216361A (zh) * 2014-08-11 2014-12-17 长园深瑞继保自动化有限公司 二次设备的状态监测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119559U (zh) * 2013-03-15 2013-08-07 山东鲁能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分布式直流电源监控装置
CN103779799A (zh) * 2014-01-22 2014-05-07 山东送变电工程公司 智能变电站现场调试虚端子图形化显示方法
CN103944272A (zh) * 2014-05-13 2014-07-23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电站通用测控装置
CN104216361A (zh) * 2014-08-11 2014-12-17 长园深瑞继保自动化有限公司 二次设备的状态监测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05252A (zh) * 2015-06-05 2015-10-28 哈尔滨新世通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水电站智能发电监控方法和系统
CN105005252B (zh) * 2015-06-05 2017-10-27 哈尔滨新世通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水电站智能发电监控方法和系统
CN106941255A (zh) * 2016-11-21 2017-07-11 国家电网公司 基于单体电池分布式免维护智能直流电源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5102278A (zh) * 2022-06-16 2022-09-23 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光伏电能质量的配置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5102278B (zh) * 2022-06-16 2024-01-23 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光伏电能质量的配置监测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85747B (zh) 2016-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05947B (zh) 一种变电站直流电源监控系统及方法
CN204615507U (zh) 变电站蓄电池远程核对性放电维护装置
CN104516801B (zh) 一种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及方法
CN104485748B (zh) 一种变电站ups电源监控系统及方法
CN104578419A (zh) 一种变电站通信电源监控系统及方法
CN104467195B (zh) 一种变电站一体化电源监控系统及方法
CN102931731A (zh) 适用于变电站直流电源的综合智能监控系统
CN108227657A (zh) 一种动力环境监控系统
CN104485747B (zh) 一种变电站分布式电源系统及方法
CN105259860B (zh) 一种主从式智能电力装置自动配置方法
CN107785998A (zh) 一种配电系统中配电自动化设备的监控方法
CN103166319A (zh) 电力线路异常漏电检测与远程控制装置和方法
CN108011447A (zh) 一种电站监控设备、电站监控系统
CN104504537B (zh) 一种变电站交流电源监控系统及方法
CN204376531U (zh) 变电站直流电源的远程智能维护系统
CN103941193A (zh) 一种蓄电池组手机在线监测系统
CN2927458Y (zh) 变电站站用交直流电源一体化模组
CN204376460U (zh) 一种bms电池管理系统的远程监控系统
CN202931028U (zh) 配电变压器智能监控装置
CN110472867A (zh) 配电网网络适配评估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3885422B (zh) 氢燃料备用电源监控系统及方法
CN104467194B (zh) 一种换流站一体化电源监控系统及方法
CN106712298B (zh) 一种用于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监控系统
CN201821164U (zh) 配网自动化智能终端装置
CN104503667B (zh) 基于mcgs的一体化电源监控人机界面配置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50101 Electric Power Intelligent Robot Production Project 101 in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South of Feiyue Avenue and East of No. 26 Road (ICT Industrial Park)

Patentee after: National Network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50101 Shandong city of Ji'nan province high tech Zone (Lixia District) Xinluo Avenue No. 2008 silver bearing building B block 626

Patentee before: Shandong Lune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14

Address after: Room 902, 9 / F, block B, Yinhe building, 2008 Xinluo street, hi tech Zone,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Luneng Software Technology Co.,Ltd. intelligent electrical branch

Address before: 250101 power intelligent robot production project 101 south of Feiyue Avenue and east of No.26 Road (in ICT Industrial Park) in Suncun District of Gaoxin,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ational Network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Room 902, 9 / F, block B, Yinhe building, 2008 Xinluo street, hi tech Zone,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luruan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smart energy branch

Address before: Room 902, 9 / F, block B, Yinhe building, 2008 Xinluo street, hi tech Zone,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andong Luneng Software Technology Co.,Ltd. intelligent electrical bran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