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69733A - 移动通信方法及运行该方法的设备 - Google Patents

移动通信方法及运行该方法的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69733A
CN104469733A CN201410726360.XA CN201410726360A CN104469733A CN 104469733 A CN104469733 A CN 104469733A CN 201410726360 A CN201410726360 A CN 201410726360A CN 104469733 A CN104469733 A CN 1044697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module
terminal
attached
account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2636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69733B (zh
Inventor
张旭东
申学智
张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fortun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张虞
肖俊宏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张虞, 肖俊宏 filed Critical 张虞
Priority to CN20141072636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69733B/zh
Publication of CN1044697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697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697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697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通信方法,包括:终端采用主账号信息注册网络的步骤;控制模块向服务端的支撑模块发送请求附属号码的命令的步骤;服务端的支撑模块接收到所述请求附属账号的命令后分配一个附属账号,并将该附属账号信息返回给终端的控制模块的步骤;终端采用附属账号信息注册网络的步骤。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运行该方法的服务端和终端。本发明提供的移动通信方法及运行该方法的设备能够有效降低漫游费用,并具有网络改造成本低、用户使用成本低的特点。

Description

移动通信方法及运行该方法的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移动通讯网络中实现移动通信漫游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通常情况下移动用户开通国际漫游业务后,漫游到另一国家的网络,可以继续使用其归属国的号码(MSISDN)进行通话、短信消息和使用数据业务等移动通信业务。但由于国际漫游涉及到移动号码归属地运营商和漫游地运营商之间的合作、分成和结算,费用非常昂贵。 
在现有技术中,有几种技术起到了降低漫游费用的作用。第一,采用USSD回呼业务,主要过程如下:用户A需要呼叫用户B的时候,用户输入一串USSD串,在USSD串中携带被叫的号码,USSD串被发送到业务系统,业务系统接收到USSD请求后,切断USSD通路,然后由这个系统依次发起到到A的呼叫,发起到B的呼叫,A、B都接通后,把A、B话路连接在一起,相当于举行了一个A、B和相关系统的三方呼叫。采用这种方式,利用了国际漫游用户被动呼入和主动呼出之间的费用差异,达到降低漫游费的目的。由于这种方法仍然是一个国际漫游用户接听呼叫,因此费用降低有限。 
第二,采用VoIP呼叫,当用户处于Internet网络中时,利用VoIP实现到目的号码的呼出,由于VoIP是通过Internet网络传递数据,VoIP到通信网的呼出可以在被叫号码所属的地区进行,因此基于VoIP的呼出电话就相当于一个本地的电话,费用低廉。但是由于VoIP对网络要求高,对于经常需要移动的商户和旅游人士来说,可以使用VoIP的机会不多,无法满足其随时随地进行沟通的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内容,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降低漫游费用的移动通信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移动通信方法,该方法运行在包括服务端和终端的移动通信系统;
所述终端包括存储有主账号信息的主账号存储区域、能够存储附属账号信息的附属账号存储区域和控制模块,所述附属账号存储区域可擦写;所述服务端包括支撑模块;
所述的移动通信方法包括如下过程:
所述终端采用主账号信息注册移动网络,使得所述控制模块通过该移动网络与所述支撑模块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向服务端的支撑模块发送请求附属号码的命令;
所述服务端的支撑模块接收到所述请求附属账号的命令后分配一个附属账号,并将该附属账号信息返回给控制模块;
所述终端采用附属账号信息注册移动网络进行移动通信。
进一步,终端进入漫游地的处理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I-i终端使用主账号成功注册网络后,控制模块获取终端当前注册网络的国家码;
I-ii控制模块向支撑模块发送请求附属号码的命令,所述的请求附属号码的命令中携带当前注册网络的国家码;
I-iii支撑模块接收到所述请求附属账号的命令后分配一个当前注册网络的国家的附属账号,并将该附属账号信息返回给终端控制模块;
I-iv终端控制模块将从支撑模块收到的附属账号信息写入附属账号存储区域;
I-vi终端重新使用附属账号请求注册网络。
优选的,所述步骤I-i还包括终端控制模块获取主账号的用户身份信息的步骤; 
所述控制模块还获取终端的主账号,所述请求附属号码的命令中还携带主账号的用户身份信息;
所述步骤I-iii还包括以下用户权限判定的步骤:
I-iii-1支撑模块接收到终端控制模块的请求附属账号的命令后,调取SIM卡列表,并将该命令中的主账号的用户身份信息与所述SIM卡列表进行比对;
I-iii-2当所述主账号的用户身份信息存在于所述SIM卡列表中时,支撑模块分配一个当前注册网络的国家的附属账号;
I-iii-5支撑模块将该附属账号信息返回给终端控制模块。
优选的,所述步骤I-iii还包括以下解除附属账号分配的步骤: 
I-iii-3当所主账号的用户身份信息存在于所述SIM卡列表中时,支撑模块调取号码资源的分配状态信息,并判定该主账号是否已经分配有附属账号;
I-iii-4当所述主账号的用户身份信息存在于所述SIM卡列表中且该主账号已经分配有附属账号时,支撑模块解除所述主账号原有的附属账号分配,并修改号码资源的分配状态信息中的分配关系。
更优的,所述步骤I-iii-2还包括以下选取空闲号码资源作为附属账号的步骤: 
I-iii-2-1当所述主账号的用户身份信息存在于所述SIM卡列表中时,支撑模块获取漫游地号码资源列表和号码资源的分配状态信息并选取一个没有被分配的当前注册网络的漫游地号码资源作为附属账号分配给所述主账号,并修改号码资源的分配状态信息中的分配关系。
更进一步,终端进入漫游地的处理流程包括在步骤I-iii之后的以下步骤: 
I-vii终端控制模块向服务端发送呼叫转移命令,把当前主账号的所有呼叫转移到附属账号;
终端离开漫游地后返回归属地的处理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III-i终端控制模块向服务端发送呼叫转移命令,把当前主账号的所有呼叫转移解除。
更进一步,终端离开漫游地后返回归属地的处理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III-ii终端控制模块向支撑模块发送解除附属账号分配的命令,所述的解除附属账号分配的命令中携带主账号的用户身份信息;
III-iii支撑模块接收到所述解除附属账号分配的命令后,支撑模块修改号码资源的分配状态信息中的分配关系。
优选的,所述终端包括互相连接的主终端和鉴权用终端; 
所述主终端包括可擦写SIM卡和主终端控制模块;所述可擦写SIM卡包括标准SIM卡所需要的硬件、数据和程序,还包括能够存储附属账号信息的附属账号存储区域,所述附属账号存储区域可擦写;
所述鉴权用终端包括鉴权用SIM卡和鉴权终端控制模块;所述鉴权用SIM卡包括标准SIM卡所需要的硬件、数据和程序,还包括存储有主账号信息的主账号存储区域;
所述主终端控制模块和所述鉴权终端控制模块通过连接交互组成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的移动通信方法包括如下过程:
所述鉴权终端采用主账号信息注册移动网络,使得所述控制模块通过该移动网络与所述支撑模块连接;
所述鉴权终端的鉴权终端控制模块向服务端的支撑模块发送请求附属号码的命令;
所述服务端的支撑模块接收到所述请求附属账号的命令后分配一个附属账号,并将该附属账号信息返回给鉴权终端控制模块;
所述鉴权终端将附属账号信息发送给主终端;
所述主终端采用附属账号信息注册移动网络进行移动通信。
更优的,终端进入漫游地的处理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I-i鉴权终端使用主账号成功注册网络后,鉴权终端控制模块获取鉴权终端当前注册网络的国家码;
I-ii鉴权终端控制模块向支撑模块发送请求附属号码的命令,所述的请求附属号码的命令中携带当前注册网络的国家码;
I-iii支撑模块接收到所述请求附属账号的命令后分配一个当前注册网络的国家的附属账号,并将该附属账号信息返回给鉴权终端控制模块;
I-iv鉴权终端控制模块将从支撑模块收到的附属账号信息转给主终端控制模块;
I-v主终端控制模块将从鉴权终端控制模块收到的附属账号信息写入附属账号存储区域;
I-vi主终端重新使用附属账号请求注册网络。
更优的,终端离开漫游地后返回归属地的处理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III鉴权终端控制模块将主账号信息传送给主终端控制模块,主终端控制模块将主账号信息写入附属账号存储区域。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与具有支撑模块的服务端双向通信的移动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存储有主账号信息的主账号存储区域、能够存储附属账号信息的附属账号存储区域和控制模块,所述附属账号存储区域可擦写;
所述终端采用主账号信息注册移动网络使得所述控制模块通过该移动网络与所述支撑模块连接,采用附属账号信息注册移动网络进行移动通信;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单元和控制模块通讯单元,
所述控制模块通讯单元,用于与服务端的通讯;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实现以下操作:
通过控制模块通讯单元向支撑模块发送请求附属号码的命令、并接收支撑模块返回的附属账号信息。
进一步,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 
数据读取单元,用于读取终端的网络注册状态;
数据写入单元,用于对附属账号存储区域进行写入;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实现以下终端进入漫游地的处理流程操作:
在终端使用主账号成功注册网络后,通过数据读取单元获取双卡双待终端当前注册网络的国家码;
通过控制模块通讯单元向支撑模块发送请求附属号码的命令,所述的请求附属号码的命令中携带当前注册网络的国家码;
通过控制模块通讯单元从支撑模块接收附属账号信息,并通过数据写入单元将该附属账号信息写入附属账号存储区域;
终端重新使用附属账号请求注册网络。
更进一步,所述数据读取单元还用于获取终端的主账号信息; 
所述控制单元在终端进入漫游地的处理流程中还用于实现以下操作:
通过所述数据读取单元获取终端的主账号信息;
所述的请求附属号码的命令中还携带主账号信息。
进一步,所述控制单元在终端进入漫游地的处理流程中还用于实现以下操作: 
通过控制模块通讯单元向服务端发送呼叫转移命令,把当前主账号的所有呼叫转移到附属账号;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实现以下终端离开漫游地后返回归属地的处理流程操作:
通过控制模块通讯单元向服务端发送呼叫转移命令,把当前主账号的所有呼叫转移解除。
进一步,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实现以下终端离开漫游地后返回归属地的处理流程操作: 
通过控制模块通讯单元向支撑模块发送解除附属账号分配的命令,所述的解除附属账号分配的命令中携带主账号的用户身份信息。
优选的,所述终端包括互相连接的主终端和鉴权用终端; 
所述鉴权用终端包括鉴权用SIM卡和鉴权终端控制模块;所述鉴权用SIM卡包括标准SIM卡所需要的硬件、数据和程序,还包括存储有主账号信息的主账号存储区域;所述鉴权终端采用主账号信息注册网络使得所述控制模块通过该移动网络与所述支撑模块连接;
所述鉴权终端控制模块包括鉴权终端控制单元和鉴权终端控制模块通讯单元;
所述鉴权控制模块通讯单元,用于与服务端和主终端的通讯;
所述鉴权终端控制单元用于实现以下操作:
通过鉴权终端控制模块通讯单元向服务端的支撑模块发送请求附属号码的命令、并接收支撑模块返回的附属账号信息,
通过鉴权终端控制模块通讯单元将附属账号信息发送给主终端;
 所述主终端包括可擦写SIM卡和主终端控制模块;所述可擦写SIM卡包括标准SIM卡所需要的硬件、数据和程序,还包括能够存储附属账号信息的附属账号存储区域,所述附属账号存储区域可擦写; 所述主终端采用附属账号信息注册网络进行移动通信;
所述主终端控制模块包括主终端控制单元和主终端控制模块通讯单元;
所述主终端控制模块通讯单元用于与鉴权终端通讯,
所述主终端控制单元用于实现以下操作:
通过主终端控制模块通讯单元接收鉴权终端控制模块发来的附属账号信息;
 所述主终端控制模块和所述鉴权终端控制模块通过连接交互组成所述控制模块。
更优的,所述鉴权终端控制模块还包括: 
鉴权终端数据读取单元,用于读取鉴权终端的网络注册状态;
所述主终端控制模块还包括:
主终端数据写入单元,用于对可擦写SIM卡进行写入,
所述鉴权终端控制单元还用于实现以下终端进入漫游地的处理流程操作:
在鉴权终端使用主账号成功注册网络后,通过数据读取单元获取鉴权终端当前注册网络的国家码;
通过鉴权终端控制模块通讯单元向支撑模块发送请求附属号码的命令,所述的请求附属号码的命令中携带当前注册网络的国家码;
通过鉴权终端控制模块通讯单元接收从支撑模块接收附属账号信息,并将该附属账号信息发送给主终端;
所述主终端控制单元还用于实现以下终端进入漫游地的处理流程操作:
通过主终端数据写入单元将该附属账号信息写入附属账号存储区域;
主终端重新使用附属账号请求注册网络。
更优的,所述鉴权终端数据读取单元还用于读取鉴权用SIM卡中的信息; 
所述鉴权终端控制单元还用于实现以下终端离开漫游地后返回归属地的处理流程操作:
通过鉴权终端控制模块通讯单元将主账号信息传送给主终端控制模块;
所述主终端控制单元还用于实现以下终端离开漫游地后返回归属地的处理流程操作:
通过主终端控制模块通讯单元接收所述主账号信息,
通过主终端数据写入单元将主账号信息写入附属账号存储区域。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与移动终端进行双向通信的服务端,所述服务端包括支撑模块;
所述支撑模块包括号码请求单元和支撑模块通讯单元;
所述支撑模块通讯单元用于与终端通讯;
所述号码请求单元,用于实现以下操作:
通过支撑模块通讯单元接收鉴权终端控制模块发出的请求附属账号的命令后分配一个附属账号,并通过支撑模块通讯单元将该附属账号信息返回给鉴权终端的鉴权终端控制模块。
进一步,所述请求附属号码的命令中还携带主账号的用户身份信息; 
所述支撑模块还包括存储单元和用户SIM卡管理单元;
所述存储单元,存储有SIM卡列表;
所述用户SIM卡管理单元用于实现以下用户权限判定的操作:
通过支撑模块通讯单元接收到控制模块的请求附属账号的命令后,从存储单元调取SIM卡列表,并将该命令中的主账号的用户身份信息与所述SIM卡列表进行比对;
当所述主账号的用户身份信息存在于所述SIM卡列表中时,才允许所述号码请求单元进行分配附属账号的操作。
更进一步,所述存储单元还存储有号码资源的分配状态信息; 
所述支撑模块还包括漫游地SIM卡资源管理单元;
所述漫游地SIM卡资源管理单元用于实现以下解除附属账号分配的操作:
当所述主账号的用户身份信息存在于所述SIM卡列表中时,从存储单元调取号码资源的分配状态信息,并判定该主账号是否已经分配有附属账号;
当所述主账号的用户身份信息存在于所述SIM卡列表中且该主账号已经分配有附属账号时,解除所述主账号原有的附属账号分配,并修改号码资源的分配状态信息中的分配关系。
更进一步,所述号码申请单元还用于实现以下选取空闲号码资源作为附属账号的操作: 
当所述主账号的用户身份信息存在于所述SIM卡列表中时,获取存储单元中的漫游地号码资源列表和号码资源的分配状态信息并选取一个没有被分配的当前注册网络的漫游地号码资源作为附属账号分配给所述主账号,并修改号码资源的分配状态信息中的分配关系的号码申请单元。
优选的,所述支撑模块还包括漫游地SIM卡资源管理单元和存储单元; 
所述存储单元存储有号码资源的分配状态信息;
所述漫游地SIM卡资源管理单元用于实现以下解除附属账号分配的操作:
通过支撑模块通讯单元接收鉴权终端控制模块/主终端控制模块发出的解除附属账号分配的命令,修改号码资源的分配状态信息中的分配关系。
本发明提供的移动通信方法及运行该方法的设备能够有效降低漫游费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此外,本发明的移动通信方法及运行该方法的设备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不需要对现有网络做任何变动,只需在服务端增加一个支撑模块,网络改造成本低;对于终端也没有特别要求,只需另行采购鉴权终端、在现有主终端上安装软件模块、使用特定的SIM卡,用户使用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终端的GSM网络SIM卡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终端的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服务端的支撑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移动通信方法流程I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移动通信方法流程II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移动通信方法流程III的流程图;
图8 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中术语“和/ 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 和/ 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 和B,单独存在B 这三种情况。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另外,当一句话中使用了字符“/”的同时又使用了顿号、“和”或“或”时,一般情况下字符“/”的优先级高于顿号、“和”或“或”,例如:A、B、C/D和E,可以表示:A、B、C和E,或A、B、D和E这两种情况。 
本文中术语“SIM卡”用于泛指所有通信终端中使用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包括“GSM网络SIM卡”、“WCDMA或TD-SCDMA网络的USIM卡”和“CDMA网络UIM卡”等,还包括未来可能出现的新的通信终端使用的用户身份识别卡。 
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包括服务端和终端。所述终端是用户使用的包括手机、平板电脑、POS机、笔记本电脑、车载电脑和上网卡在内的所有无线通信设备;所述服务端是包括基站、漫游地移动交换中心VMSC、归属地移动交换中心HMSC、路由设备和网络服务器在内的所有与终端通信并提供服务的服务器。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设置在移动终端的SIM卡模块A和控制模块B,以及设置在移动通信系统的服务端的支撑模块C。
所述的SIM卡模块A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标准SIM卡所需要的所有硬件、数据、程序和存储有默认账号A1信息的默认账号存储区域的标准SIM卡部分,以及附加部分所述附加部分包括固定存有主账号A2信息的主账号存储区域和能够存储附属账号A3信息的附属账号存储区域,所述默认账号存储区域和附属账号存储区域可擦写。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的SIM卡模块A不依赖于SIM卡的外在形式和大小,SIM卡模块A的外在形式可以为标准SIM卡,也可以是卡贴式SIM卡。SIM卡模块A的大小可以为标准SIM卡,MicroSim,NanoSim等。 
主账号A2根据SIM卡所属类型的不同而不同:对于GSM网络的SIM卡,这些数据如图2所示,包括:IMSI、Ki、ICCID、SMSC等;对于WCDMA或TD-SCDMA网络的USIM卡,这些数据包括:IMSI、Key、OPC(OP)、ICCID、SMSC等。该主SIM卡资源的信息由发行该SIM卡的移动通信运营商提供。所述主账号A2可以是用户在国内使用的SIM卡账号,要实现本实施例后述的移动通信方法,需要主账号A已经开通国际漫游功能。 
附属账号A3根据SIM卡所属类型的不同而不同:对于GSM网络的SIM卡,这些数据如图2所示,包括:IMSI、Ki、ICCID、SMSC、MSISDN等;对于WCDMA或TD-SCDMA网络的USIM卡,这些数据包括:IMSI、Key、OPC(OP)、ICCID、SMSC、MSISDN等。该附属账号中信息存储了漫游地通信运营商号码资源的相关信息。可以理解的,MSISDN并不是SIM卡必须包含的数据,也可以包含在服务端的位置寄存器HLR中;但本实施例的移动通信方法包括主账号A2的所有呼叫转移到附属账号A3的步骤,因而需要附属账号A3包含MSISDN数据以便呼叫转移的操作。所述MSISDN数据也可以采用其他数据替代,或者使用其他方法获得,只要能够保证呼叫转移正常实施即可。 
可以理解的,随着通信标准的进步改变,所需的SIM卡数据也会变化,SIM卡具体的数据内容的改变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施。 
控制模块B用于完成逻辑的判断和流程的控制。请参见图3,控制模块B可以是内置在SIM卡中的一个部分,也可以是移动终端中的一个程序。所述控制模块B包括:控制单元B4和与所述控制单元B4连接的数据读取单元B1、数据写入单元B2、控制模块通讯单元B3。其中数据读取单元B1用于读取终端搜索到的移动网络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家码)、终端的网络注册状态以及SIM卡模块A中的信息;数据写入单元B2用于对SIM卡模块A进行写入、控制SIM卡进行去电、控制SIM卡重新上电等;控制模块通讯单元B3用于完成控制模块B与支撑模块C或其他服务端的通信;控制单元B4负责逻辑控制。控制模块B和SIM卡模块A的通讯指令采用APDU指令来完成,可以理解的,随着通信标准的进步,也可能使用APDU以外的指令来操作SIM卡模块A,无论使用什么指令都不影响本实施例的实施。 
支撑模块C如图4所示,包括:用户SIM卡管理单元C1、漫游地SIM卡资源管理单元C2、号码申请单元C3、支撑模块通讯单元C4和存储单元C5。所述用户SIM卡管理单元C1支撑模块通讯单元C4和存储单元C5连接,用于管理和维护授权的用户SIM卡信息;所述漫游地SIM卡资源管理单元C2与支撑模块通讯单元C4和存储单元C5连接,用于管理和维护漫游地号码资源信息;所述号码申请单元C3与用户SIM卡管理单元C1、支撑模块通讯单元C4和存储单元C5连接,用于向SIM卡分配漫游地号码资源;所述支撑模块通讯单元C4用于与所述控制模块B通信;所述存储单元C5存储有以下数据:SIM卡列表、漫游地号码资源列表以及号码资源的分配状态信息。需要一提的是,所有漫游地的号码资源都未开通漫游功能。 
  
本实施例的移动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流程:
1、开机流程0,用于判断漫游状态,包括以下顺序执行的步骤:
0-1:所述终端使用默认账号A1请求注册网络;
0-2:所述控制模块B的数据读取单元B1获取SIM卡模块A的默认账号A1的用户身份信息和主账号A2的用户身份信息,所述控制模块B的控制单元B2判断默认账号A1的用户身份信息是否与主账号A2的用户身份信息相同:如果二者相同则判定终端位于归属地L或从归属地L进入漫游地R的漫游状态,进入流程I;如果二者不同则进入步骤0-3;
0-3:所述控制模块B的数据读取单元B1获取终端当前网络注册状态并判断:如果终端网络注册成功,则判定所述终端在漫游地R重新开机,结束所有流程;如果网络注册失败,则判定所述终端离开漫游地R,进入步骤0-4;
0-4:所述控制模块B的数据读取单元B1获取终端搜索到的网络的国家码CT1和主账号A2的国家码CT3,所述控制模块B的控制单元B2判断CT1是否与CT3相同:如果二者相同则判定终端离开漫游地R后返回归属地L,进入流程III;如果二者不同则判定终端离开漫游地RA后进入另一个漫游地RB,进入流程II。
可以理解的,开机流程0包括三个判定步骤:“1、默认账号A1与主账号A2的对比判定”、“2、使用默认账号A1请求网络注册状态的判定”和“3、当地网络国家码与主账号A2国家码的对比判定”,这三个判定步骤的顺序可以是任意的,这三个判定步骤的判定结果的组合即可确定的终端的漫游状态。但由于“2、使用默认账号A1请求网络注册状态的判定”和“3、当地网络国家码与主账号A2国家码的对比判定”步骤在一部分漫游状态中是不需要进行的,因而本具体实施方式优先采取上述顺序。所述开机流程0还可以采用其他显而易见的判断规则对这些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终端漫游状态,也可以通过人机交互由用户选择具体的漫游状态。 
另外,在所述开机流程0中,控制单元B4还可以通过对比默认账号A1跟附属账号A3不同来间接判断漫游状态。但这样子会出现一些判定错误,比如:当默认账号A1与附属账号A3不同的同时、也与主账号A2不同(当运行出错时、或默认账号存储区域出现损坏时往往会出现)。因而在开机流程O中优选对比默认账号与主账号以确保终端的准确漫游状态。 
2、通信终端位于归属地或从归属地L进入漫游地R的处理流程I如图5所示,包括以下顺序执行的步骤: 
I-0:通信终端利用默认账号A1的用户身份信息来进行网络注册,如果网络注册成功则进入步骤I-1;如果网络注册失败,则需要用户自行联系运营商解决,结束所有流程;
I-1:控制模块B的数据读取单元B1获取终端当前注册网络的国家码CT1、默认账号A1的用户身份信息、和默认账号A1的用户身份信息的国家码CT2,所述控制模块B的控制单元B2判断CT1是否与CT2相同:如果相同,说明用户位于归属地L,结束所有流程;如果不一致,说明用户从归属地L进入漫游地R,进入步骤I-2;
I-2:控制模块通讯单元B3向支撑模块C发送请求附属账号A3的命令,在命令中携带CT1以及默认账号A1的用户身份信息(IMSI/ICCID);
I-3:支撑模块通讯单元C4接收到请求附属账号A3的命令后将该命令传送给用户SIM卡管理单元C1;用户SIM卡管理单元C1从存储单元C5调取SIM卡列表进行判断:如果所述默认账号A1的用户身份信息存在于所述SIM卡列表中,则进入步骤I-4;如果所述默认账号A1的用户身份信息不存在于所述SIM卡列表中,则结束所有流程;
I-4:支撑模块通讯单元C4将请求附属账号A3的命令传送给漫游地SIM卡资源管理单元C2,漫游地SIM卡资源管理单元C2从存储单元C5调取漫游地号码资源列表和号码资源的分配状态信息判断:如果所述默认账号A1的用户身份信息存在对应分配的附属账号A3,则解除该附属账号A3分配、修改号码资源的分配状态信息中的分配关系后进入步骤I-5;如果所述默认账号A1的用户身份信息不存在对应分配的附属账号A3则直接进入步骤I-5;
I-5:支撑模块通讯单元C4将请求附属账号A3的命令传送给号码申请单元C3,号码申请单元C3从存储单元C5调取漫游地号码资源列表和号码资源的分配状态信息判断:如果漫游地号码资源列表如果还有空闲的CT1的号码资源,则进入I-6;如果漫游地号码资源列表已经没有空闲的CT1的号码资源,则结束所有流程;
I-6:号码申请单元C3分配一个CT1的空闲号码资源作为附属账号A3返回给终端的控制模块B,并记录该分配关系;
I-7:控制模块通信单元B3将接收到的号码资源传送给数据写入单元B2,数据写入单元B2将附属账号A3信息写入附属账号存储区域;
I-8:控制模块通信单元B3向服务端发送呼叫转移命令,把当前默认账号A1的所有呼叫转移到附属账号A3的上去;
I-9:数据读取单元B1读取附属账号A3信息,数据写入单元B2将附属账号A3信息写入默认账号存储区域,并控制SIM卡进行去电、重新上电,通信终端将重新搜索和注册网络。
网络注册成功后,对于漫游地的运营商来说,现在该sim卡就是自身网络的一个普通用户,将享受普通用户的呼叫费率来呼叫当地用户或者呼叫用户归属国家的号码。 
优选的,控制模块B与支撑模块C可以通过空中加密信道传输信息进行交互。当然,控制模块B与支撑模块C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等其他方式进行交互。 
在所述流程I中,由于默认账号A1与主账号A2相同,所述请求附属账号的命令也可以改为携带主账号A2的用户身份信息。 
可以理解的,步骤I-3、步骤I-4和步骤I-5的顺序可以任意互换,也可以并列进行;步骤I-8还可以在步骤I-7之前进行或与步骤I-7并列进行;所述请求附属账号的命令也可以不携带任何用户身份信息,所述支撑模块也可以不对用户身份进行权限判断;所述支撑模块也可以不进行解除附属账号分配和选择空闲号码资源的操作;在本流程中也可以不进行呼叫转移的操作,只是这样会在使用附属账号进行移动通信时就无法接听呼叫主账号的电话。 
3、通信终端离开漫游地RA后进入另一个漫游地RB的处理流程II如图6所示,包括以下顺序执行的步骤: 
II-1:数据读取单元B1获取主账号A2,数据写入单元B2将主账号A2写入默认账号存储区域中,并控制SIM卡进行去电、重新上电,通信终端将重新搜索和注册网络;
II-2:自动进入流程I。
4、通信终端离开漫游地R后返回归属地L的处理流程III如图7所示,包括以下顺序执行的步骤: 
III-1:数据读取单元B1获取主账号A2,数据写入单元B2将主账号A2写入默认账号存储区域中,并控制SIM卡进行去电、重新上电,通信终端将重新搜索和注册网络; 
III-2:控制模块通信单元B3向服务端发送呼叫转移命令,把当前默认账号A1用户身份信息对应号码的所有呼叫转移解除;
III-3:控制模块通信单元B3向支撑模块C发送解除附属账号分配的命令,在命令中携带默认账号A1的用户身份信息(IMSI/ICCID);数据写入单元B2清空附属账号存储区域;
III-4:支撑模块通信单元C4接收到解除附属账号分配的命令后将该命令传送给漫游地SIM卡资源管理单元C2,漫游地SIM卡资源管理单元C2修改存储单元C5中号码资源的分配状态信息的分配关系。
可以理解的,所述流程III也可以不包括步骤III-2,由用户自行解除呼叫转移。步骤III-2还可以与步骤III-3并列进行、在步骤III-3和步骤III-4之间进行、与步骤III-4并列进行或在步骤III-4之后进行。 
  
用户可以通过Internet、短信等方式注册服务,所述支撑模块C的用户SIM卡管理单元C1根据接收到用户注册信息修改存储模块C5中的SIM卡列表。所述存储模块C5中的漫游地号码资源列表也可以通过所述漫游地SIM卡资源管理单元C2进行修改更新。
可以理解的,所述SIM卡模块A也可以不具有默认账号存储区域,只需要能够实现将主账号A2或附属账号A3设置为默认账号A1的功能即可;所述支撑模块C也可以不保存号码资源列表和号码资源的分配状态信息而改为由漫游地运营商的外部服务器提供,但这样对于漫游地移动通信运营商来说,增加了号码资源管理的工作量,降低了单个号码的利用率和ARPU值。 
本实施例提供的移动通信方法及运行该方法的设备能够有效降低漫游费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此外,本实施例的移动通信方法及运行该方法的设备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不需要对现有网络做任何变动,只需在服务端增加一个支撑模块C,网络改造成本低;对于终端也没有特别要求,只需安装软件模块、使用特定的SIM卡或在原有SIM卡上增加卡贴,用户使用成本低。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如图8所示,包括:双卡双待终端和服务端。
所述双卡双待终端设置有: 
鉴权用SIM卡E1,具有标准SIM卡所需要的所有硬件、数据、程序和存储有主账号A2的主账号存储区域;
漫游用SIM卡E2,具有标准SIM卡所需要的所有硬件、数据、程序和能够存储附属账号A3的附属账号存储区域,所述附属账号存储区域可擦写;和
控制模块D用于完成逻辑的判断和流程的控制,可以是内置在鉴权用SIM卡E1和漫游用SIM卡E2中的一个部分,也可以是双卡双待终端中的一个程序。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的鉴权用SIM卡E1可以采用用户在归属地L使用的标准SIM卡;漫游用SIM卡E2可以为标准SIM卡,也可以是卡贴式SIM卡。鉴权用SIM卡E1和漫游用SIM卡E2的大小可以为标准SIM卡,MicroSim,NanoSim等。 
所述主账号A2和附属账号A3所包含的数据信息请参见实施例1的描述。 
所述控制模块D与实施例1的控制模块B大致相同,区别在于数据读取单元B1能够读取鉴权用SIM卡E1和漫游用SIM卡E2中的信息,数据写入单元B2能够对漫游用SIM卡E2进行写入、控制漫游用SIM卡E2进行去电、控制漫游用SIM卡E2重新上电等。 
所述服务端具有支撑模块C,所述支撑模块C与实施例1的支撑模块C相同。 
本实施例的移动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流程: 
1、开机流程0,用于判断漫游状态,包括以下顺序执行的步骤:
0-1:所述双卡双待终端使用主账号A2和附属账号A3请求注册网络;
0-2:所述控制模块D的数据读取单元B1获取双卡双待终端当前网络注册状态、主账号国家码CT3和当前网络国家码CT1,所述控制单元B2判断:
如果双卡双待终端使用主账号A2注册网络成功、附属账号A3为空且CT1与CT3相同,则判定双卡双待终端位于归属地L;
如果双卡双待终端使用主账号A2注册网络成功、附属账号A3为空且CT1与CT3不同,则判定双卡双待终端从归属地L进入漫游地R;
如果双卡双待终端使用主账号A2和附属账号A3同时注册网络成功,则判定双卡双待终端在漫游地R重新开机;
如果双卡双待终端使用主账号A2注册网络成功、使用附属账号A3注册网络失败且CT1与CT3不同,则判定双卡双待终端从漫游地RA进入漫游地RB;
如果双卡双待终端使用主账号A2注册网络成功、附属账号A3不为空且CT1与CT3相同,则判定双卡双待终端返回归属地L。
可以理解的,所述开机流程0是通过将双卡双待终端当前网络注册状态、主账号国家码CT3、附属账号国家码CT4和当前网络国家码CT1这几个参数的信息进行比对分析得出双卡双待终端漫游状态,所述开机流程0还可以采用其他显而易见的判断规则对这些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双卡双待终端漫游状态,也可以通过人机交互由用户选择具体的漫游状态。 
  
2、双卡双待终端从归属地L进入漫游地R的处理流程I包括以下顺序执行的步骤:
I-0:双卡双待终端利用主账号A2的用户身份信息来进行网络注册;
I-1:控制模块D的数据读取单元B1获取双卡双待终端当前注册网络的国家码CT1和主账号A2的用户身份信息;
I-2:控制模块通讯单元B3向支撑模块C发送请求附属账号A3的命令,在命令中携带CT1以及主账号A2的用户身份信息(IMSI/ICCID);
I-3:支撑模块通讯单元C4接收到请求附属账号A3的命令后将该命令传送给用户SIM卡管理单元C1;用户SIM卡管理单元C1从存储单元C5调取SIM卡列表进行判断:如果所述主账号A2的用户身份信息存在于所述SIM卡列表中,则进入步骤I-4;如果所述主账号A2的用户身份信息不存在于所述SIM卡列表中,则结束所有流程;
I-4:支撑模块通讯单元C4将请求附属账号A3的命令传送给漫游地SIM卡资源管理单元C2,漫游地SIM卡资源管理单元C2从存储单元C5调取漫游地号码资源列表和号码资源的分配状态信息判断:如果所述主账号A2的用户身份信息存在对应分配的附属账号A3,则解除该附属账号A3分配、修改号码资源的分配状态信息中的分配关系后进入步骤I-5;如果所述主账号A2的用户身份信息不存在对应分配的附属账号A3则直接进入步骤I-5;
I-5:支撑模块通讯单元C4将请求附属账号A3的命令传送给号码申请单元C3,号码申请单元C3从存储单元C5调取漫游地号码资源列表和号码资源的分配状态信息判断:如果漫游地号码资源列表如果还有空闲的CT1的号码资源,则进入I-6;如果漫游地号码资源列表已经没有空闲的CT1的号码资源,则结束所有流程;
I-6:号码申请单元C3分配一个CT1的空闲号码资源作为附属账号A3返回给双卡双待终端的控制模块B,并记录该分配关系;
I-7:控制模块通信单元B3将接收到的号码资源传送给数据写入单元B2,数据写入单元B2将附属账号A3信息写入附属账号存储区域;
I-8:数据写入单元B2控制漫游用SIM卡E2进行去电、重新上电,双卡双待终端将使用附属账号A3重新搜索和注册网络;
I-9: 双卡双待终端使用附属账号A3注册网络成功后,将其主蜂窝数据通道切换至漫游用SIM卡接入的网络中。
此后,双卡双待终端的通话和无线数据全部通过漫游用SIM卡E2接入的网络进行收发,由于附属账号A3是当地账号,所有的通信费用将按照当地的资费标准计费,大大降低了用户的通信费支出。另外由于双卡双待终端的双卡双待功能,用户依然可以接收主账号A2的短信和呼叫,也可以使用主账号A2发出短信或主叫。 
可以理解的,步骤I-3、步骤I-4和步骤I-5的顺序可以任意互换,也可以并列进行;控制模块D与支撑模块C可以通过空中加密信道传输信息进行交互,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进行交互;所述请求附属账号的命令也可以不携带任何用户身份信息,所述支撑模块也可以不对用户身份进行权限判断;所述支撑模块也可以不进行解除附属账号分配和选择空闲号码资源的操作。 
优选的,当主账号A2的漫游接听费用高于将主账号A2呼叫转移到附属账号A3上的费用时,还可以在步骤I-6之后增加以下步骤: 
I-10:控制模块通信单元B3向服务端发送呼叫转移命令,把主账号A2的所有呼叫转移到附属账号A3的上去。
可以理解的,步骤I-10可以在步骤I-7之前、与步骤I-7并列进行、与步骤I-8并列进行、在步骤I-7与步骤I-8之间进行、在步骤I-8和步骤I-9之间或步骤I-9之后进行。 
  
3、双卡双待终端离开漫游地RA后进入另一个漫游地RB时,重新执行处理流程I。
优选的,双卡双待终端可在重新执行处理流程I的任意时候进行以下步骤: 
II-1:控制模块通信单元B3向服务端发送呼叫转移命令,把主账号A2用户身份信息对应号码的所有呼叫转移解除。
可以理解的,如果在执行处理流程II时需要将主账号A2的所有呼叫转移到漫游地RB的附属账号A3,那么就可以不必进行步骤II-1。 
  
4、双卡双待终端离开漫游地R后返回归属地L的处理流程III包括以下顺序执行的步骤:
III-1:控制模块通信单元B3向服务端发送呼叫转移命令,把主账号A2用户身份信息对应号码的所有呼叫转移解除;
III-2:控制模块通信单元B3向支撑模块C发送解除附属账号分配的命令,在命令中携带默认账号A1的用户身份信息(IMSI/ICCID);数据写入单元B2清空附属账号存储区域;
III-3:支撑模块通信单元C4接收到解除附属账号分配的命令后将该命令传送给漫游地SIM卡资源管理单元C2,漫游地SIM卡资源管理单元C2修改存储单元C5中号码资源的分配状态信息的分配关系。
可以理解的,所述流程III也可以不包括步骤III-1,由用户自行解除呼叫转移。步骤III-1还可以与步骤III-2并列进行、在步骤III-2和步骤III-3之间进行、与步骤III-3并列进行或在步骤III-3之后进行。 
用户可以通过Internet、短信等方式注册服务,所述支撑模块C的用户SIM卡管理单元C1根据接收到用户注册信息修改存储模块C5中的SIM卡列表。所述存储模块C5中的漫游地号码资源列表也可以通过所述漫游地SIM卡资源管理单元C2进行修改更新。 
可以理解的,所述支撑模块C也可以不保存号码资源列表和号码资源的分配状态信息而改为由漫游地运营商的外部服务器提供,但这样对于漫游地移动通信运营商来说,增加了号码资源管理的工作量,降低了单个号码的利用率和ARPU值。 
  
本实施例提供的移动通信方法及运行该方法的设备同实施例1一样,能够有效降低漫游费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此外,本实施例的移动通信方法及运行该方法的设备同样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不需要对现有网络做任何变动,只需在服务端增加一个支撑模块C,网络改造成本低;对于双卡双待终端也没有特别要求,只需在现有双卡双待的移动终端上安装软件模块、使用特定的SIM卡,用户使用成本低。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如图9所示,包括:鉴权终端、主终端和服务端。
所述服务端具有支撑模块C,所述支撑模块C与实施例1的支撑模块C相同。 
所述主终端是用户日常使用的无线通信设备,主终端设置有: 
可擦写SIM卡E2,具有标准SIM卡所需要的所有硬件、数据、程序和能够存储附属账号A3的附属账号存储区域,所述附属账号存储区域可擦写;
主终端控制模块D2用于完成逻辑的判断和流程的控制,可以是内置在可擦写SIM卡E2中的一个部分,也可以是主终端中的一个程序;主终端控制模块D2包括:主终端控制单元和与所述主终端控制单元连接的主终端数据写入单元、主终端控制模块通讯单元;其中,主终端数据写入单元用于对可擦写SIM卡E2进行写入、控制可擦写SIM卡E2进行去电、控制可擦写SIM卡E2重新上电等;主终端控制模块通讯单元用于完成主终端控制模块D2与鉴权终端控制模块D1或支撑模块C通信;主终端控制单元负责逻辑控制。主终端控制模块D2和可擦写SIM卡E2的通讯指令采用APDU指令来完成,可以理解的,随着通信标准的进步,也可能使用APDU以外的指令来操作可擦写SIM卡E2,无论使用什么指令都不影响本实施例的实施。
所述附属账号A3所包含的数据信息请参见实施例1的描述。 
  
所述鉴权终端用于辅助所述主终端完成本实施例的通信方法,优选为专用的特殊移动终端;当然,所述鉴权终端也可以采用其他移动通信设备,但可能会造成硬件资源的浪费。所述鉴权终端设置有:
鉴权用SIM卡E1,具有标准SIM卡所需要的所有硬件、数据、程序和存储有主账号A2的主账号存储区域;
鉴权终端控制模块D1用于完成逻辑的判断和流程的控制,可以是内置在鉴权用SIM卡E1中的一个部分,也可以是鉴权终端中的一个程序;鉴权终端控制模块D1包括:鉴权终端控制单元和与所述鉴权终端控制单元连接的鉴权终端数据读取单元、鉴权终端控制模块通讯单元;其中鉴权终端数据读取单元用于读取鉴权终端搜索到的移动网络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家码)、鉴权终端的网络注册状态以及鉴权用SIM卡E1中的信息;鉴权终端控制模块通讯单元用于完成鉴权终端控制模块D1与主终端、支撑模块C或其他服务端的通信;鉴权终端控制单元负责逻辑控制。
鉴权终端控制模块D1与鉴权用SIM卡E1的通讯指令采用APDU指令来完成,可以理解的,随着通信标准的进步,也可能使用APDU以外的指令来操作鉴权用SIM卡E1,无论使用什么指令都不影响本实施例的实施。 
所述主账号A2所包含的数据信息请参见实施例1的描述。 
所述鉴权终端和所述主终端通过蓝牙、WLAN、USB传输线、集成电路总线等现有技术的通讯方式连接。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的鉴权用SIM卡E1可以采用用户在归属地L使用的标准SIM卡;可擦写SIM卡E2可以为标准SIM卡,也可以是卡贴式SIM卡。鉴权用SIM卡E1和可擦写SIM卡E2的大小可以为标准SIM卡,MicroSim,NanoSim等。 
  
本实施例的移动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流程:
1、在归属地L时,用户不需要开启鉴权终端,只需要将鉴权用SIM卡E1安装在主终端中就可正常使用。
2、在进入漫游地R时,用户可将鉴权用SIM卡E1安装到鉴权终端中并开启鉴权终端、将可擦写SIM卡E2安装到主终端中并开启主终端,将鉴权终端与主终端正确连接并通过人机交互启动以下从归属地L进入漫游地R的处理流程I,该流程包括以下顺序执行的步骤: 
I-0:鉴权终端利用主账号A2的用户身份信息来进行网络注册;
I-1:鉴权终端控制模块D1的鉴权终端数据读取单元获取终端当前注册网络的国家码CT1和主账号A2的用户身份信息;
I-2:鉴权终端控制模块通讯单元向支撑模块C发送请求附属账号A3的命令,在命令中携带CT1以及主账号A2的用户身份信息(IMSI/ICCID);
I-3:支撑模块通讯单元C4接收到请求附属账号A3的命令后将该命令传送给用户SIM卡管理单元C1;用户SIM卡管理单元C1从存储单元C5调取SIM卡列表进行判断:如果所述主账号A2的用户身份信息存在于所述SIM卡列表中,则进入步骤I-4;如果所述主账号A2的用户身份信息不存在于所述SIM卡列表中,则结束所有流程;
I-4:支撑模块通讯单元C4将请求附属账号A3的命令传送给漫游地SIM卡资源管理单元C2,漫游地SIM卡资源管理单元C2从存储单元C5调取漫游地号码资源列表和号码资源的分配状态信息判断:如果所述主账号A2的用户身份信息存在对应分配的附属账号A3,则解除该附属账号A3分配、修改号码资源的分配状态信息中的分配关系后进入步骤I-5;如果所述主账号A2的用户身份信息不存在对应分配的附属账号A3则直接进入步骤I-5;
I-5:支撑模块通讯单元C4将请求附属账号A3的命令传送给号码申请单元C3,号码申请单元C3从存储单元C5调取漫游地号码资源列表和号码资源的分配状态信息判断:如果漫游地号码资源列表如果还有空闲的CT1的号码资源,则进入I-6;如果漫游地号码资源列表已经没有空闲的CT1的号码资源,则结束所有流程;
I-6:号码申请单元C3分配一个CT1的空闲号码资源作为附属账号A3返回给终端的控制模块B,并记录该分配关系;
I-7:鉴权终端控制模块通信单元将接收到的号码资源传送给主终端控制模块D2,主终端控制模块通信单元将接收到的号码资源传送给主终端数据写入单元,主终端数据写入单元将附属账号A3信息写入附属账号存储区域;
I-8:主终端数据写入单元控制可擦写SIM卡E2进行去电、重新上电,主终端将使用附属账号A3重新搜索和注册网络。
此后,主终端的通话和无线数据全部通过可擦写SIM卡E2接入的网络进行收发,由于附属账号A3是当地账号,所有的通信费用将按照当地的资费标准计费,大大降低了用户的通信费支出。 
可以理解的,步骤I-3、步骤I-4和步骤I-5的顺序可以任意互换,也可以并列进行;鉴权控制模块D1与支撑模块C可以通过空中加密信道传输信息进行交互,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进行交互;所述请求附属账号的命令也可以不携带任何用户身份信息,所述支撑模块也可以不对用户身份进行权限判断;所述支撑模块也可以不进行解除附属账号分配和选择空闲号码资源的操作。 
用户可以继续保持鉴权终端开启并与主终端连接,用鉴权终端接收主账号A2的短信和呼叫,鉴权终端将接收到的短信和呼叫转送给主终端。 
优选的,流程I还可以在步骤I-6之后增加以下呼叫转移的步骤: 
I-9:鉴权终端控制模块通信单元向服务端发送呼叫转移命令,把主账号A2的所有呼叫转移到附属账号A3的上去。
这样子用户就可以关闭鉴权终端单独使用主终端了。 
可以理解的,步骤I-9可以在步骤I-7之前、步骤I-7与步骤I-8之间或步骤I-8之后进行。 
3、在离开漫游地RA后进入另一个漫游地RB时,由于附属账号A3不具有漫游功能,用户需要开启鉴权终端,将鉴权终端与主终端正确连接并通过人机交互重新执行处理流程I。 
可以理解的,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将主账号A2的所有呼叫转移到漫游地RB的附属账号A3,也可以取消主账号A2的所有呼叫转移。 
4、在离开漫游地R后返回归属地L时,用户可将鉴权用SIM卡E1安装到主终端中使用,也可开启鉴权终端,将鉴权终端与主终端正确连接并通过人机交互执行以下离开漫游地R后返回归属地L的处理流程III,该流程包括以下顺序执行的步骤: 
III:鉴权终端数据读取单元读取主账号A2信息并通过鉴权终端控制模块通信单元将主账号A2传送给主终端控制模块D2,主终端控制模块通信单元将接收到的号码资源传送给主终端数据写入单元,主终端数据写入单元将主账号A2信息写入附属账号存储区域。
这样,用户就可以在不更换主终端的SIM卡的情况下在归属地L使用主账号A2了。 
可以理解的,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通过人机交互取消主账号A2的所有呼叫转移,也可以在执行流程III的时候取消主账号A2的所有呼叫转移。 
  
用户可以通过Internet、短信等方式注册服务,所述支撑模块C的用户SIM卡管理单元C1根据接收到用户注册信息修改存储模块C5中的SIM卡列表。所述存储模块C5中的漫游地号码资源列表也可以通过所述漫游地SIM卡资源管理单元C2进行修改更新。
可以理解的,所述支撑模块C也可以不保存号码资源列表和号码资源的分配状态信息而改为由漫游地运营商的外部服务器提供,但这样对于漫游地移动通信运营商来说,增加了号码资源管理的工作量,降低了单个号码的利用率和ARPU值。 
  
本实施例提供的移动通信方法及运行该方法的设备同实施例1一样,能够有效降低漫游费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此外,本实施例的移动通信方法及运行该方法的设备同样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不需要对现有网络做任何变动,只需在服务端增加一个支撑模块C,网络改造成本低;对于终端也没有特别要求,只需另行采购鉴权终端、在现有主终端上安装软件模块、使用特定的SIM卡,用户使用成本低。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三个实施例和附图所示的流程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描述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23)

1.一种移动通信方法,该方法运行在包括服务端和终端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包括存储有主账号信息的主账号存储区域、能够存储附属账号信息的附属账号存储区域和控制模块,所述附属账号存储区域可擦写;所述服务端包括支撑模块;
所述的移动通信方法包括如下过程:
所述终端采用主账号信息注册移动网络,使得所述控制模块通过该移动网络与所述支撑模块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向服务端的支撑模块发送请求附属号码的命令;
所述服务端的支撑模块接收到所述请求附属账号的命令后分配一个附属账号,并将该附属账号信息返回给控制模块;
所述终端采用附属账号信息注册移动网络进行移动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终端进入漫游地的处理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I-i终端使用主账号成功注册网络后,控制模块获取终端当前注册网络的国家码;
I-ii控制模块向支撑模块发送请求附属号码的命令,所述的请求附属号码的命令中携带当前注册网络的国家码;
I-iii支撑模块接收到所述请求附属账号的命令后分配一个当前注册网络的国家的附属账号,并将该附属账号信息返回给终端控制模块;
I-iv终端控制模块将从支撑模块收到的附属账号信息写入附属账号存储区域;
I-vi终端重新使用附属账号请求注册网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i还包括终端控制模块获取主账号的用户身份信息的步骤;
所述控制模块还获取终端的主账号,所述请求附属号码的命令中还携带主账号的用户身份信息;
所述步骤I-iii还包括以下用户权限判定的步骤:
I-iii-1支撑模块接收到终端控制模块的请求附属账号的命令后,调取SIM卡列表,并将该命令中的主账号的用户身份信息与所述SIM卡列表进行比对;
I-iii-2当所述主账号的用户身份信息存在于所述SIM卡列表中时,支撑模块分配一个当前注册网络的国家的附属账号;
I-iii-5支撑模块将该附属账号信息返回给终端控制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iii还包括以下解除附属账号分配的步骤:
I-iii-3当所主账号的用户身份信息存在于所述SIM卡列表中时,支撑模块调取号码资源的分配状态信息,并判定该主账号是否已经分配有附属账号;
I-iii-4当所述主账号的用户身份信息存在于所述SIM卡列表中且该主账号已经分配有附属账号时,支撑模块解除所述主账号原有的附属账号分配,并修改号码资源的分配状态信息中的分配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iii-2还包括以下选取空闲号码资源作为附属账号的步骤:
I-iii-2-1当所述主账号的用户身份信息存在于所述SIM卡列表中时,支撑模块获取漫游地号码资源列表和号码资源的分配状态信息并选取一个没有被分配的当前注册网络的漫游地号码资源作为附属账号分配给所述主账号,并修改号码资源的分配状态信息中的分配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终端进入漫游地的处理流程包括在步骤I-iii之后的以下步骤:
I-vii终端控制模块向服务端发送呼叫转移命令,把当前主账号的所有呼叫转移到附属账号;
终端离开漫游地后返回归属地的处理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III-i终端控制模块向服务端发送呼叫转移命令,把当前主账号的所有呼叫转移解除。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终端离开漫游地后返回归属地的处理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III-ii终端控制模块向支撑模块发送解除附属账号分配的命令,所述的解除附属账号分配的命令中携带主账号的用户身份信息;
III-iii支撑模块接收到所述解除附属账号分配的命令后,支撑模块修改号码资源的分配状态信息中的分配关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包括互相连接的主终端和鉴权用终端;
所述主终端包括可擦写SIM卡和主终端控制模块;所述可擦写SIM卡包括标准SIM卡所需要的硬件、数据和程序,还包括能够存储附属账号信息的附属账号存储区域,所述附属账号存储区域可擦写;
所述鉴权用终端包括鉴权用SIM卡和鉴权终端控制模块;所述鉴权用SIM卡包括标准SIM卡所需要的硬件、数据和程序,还包括存储有主账号信息的主账号存储区域;
所述主终端控制模块和所述鉴权终端控制模块通过连接交互组成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的移动通信方法包括如下过程:
所述鉴权终端采用主账号信息注册移动网络,使得所述控制模块通过该移动网络与所述支撑模块连接;
所述鉴权终端的鉴权终端控制模块向服务端的支撑模块发送请求附属号码的命令;
所述服务端的支撑模块接收到所述请求附属账号的命令后分配一个附属账号,并将该附属账号信息返回给鉴权终端控制模块;
所述鉴权终端将附属账号信息发送给主终端;
所述主终端采用附属账号信息注册移动网络进行移动通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终端进入漫游地的处理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I-i鉴权终端使用主账号成功注册网络后,鉴权终端控制模块获取鉴权终端当前注册网络的国家码;
I-ii鉴权终端控制模块向支撑模块发送请求附属号码的命令,所述的请求附属号码的命令中携带当前注册网络的国家码;
I-iii支撑模块接收到所述请求附属账号的命令后分配一个当前注册网络的国家的附属账号,并将该附属账号信息返回给鉴权终端控制模块;
I-iv鉴权终端控制模块将从支撑模块收到的附属账号信息转给主终端控制模块;
I-v主终端控制模块将从鉴权终端控制模块收到的附属账号信息写入附属账号存储区域;
I-vi主终端重新使用附属账号请求注册网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终端离开漫游地后返回归属地的处理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III鉴权终端控制模块将主账号信息传送给主终端控制模块,主终端控制模块将主账号信息写入附属账号存储区域。
11.一种与具有支撑模块的服务端双向通信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包括存储有主账号信息的主账号存储区域、能够存储附属账号信息的附属账号存储区域和控制模块,所述附属账号存储区域可擦写;
所述终端采用主账号信息注册移动网络使得所述控制模块通过该移动网络与所述支撑模块连接,采用附属账号信息注册移动网络进行移动通信;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单元和控制模块通讯单元,
所述控制模块通讯单元,用于与服务端的通讯;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实现以下操作:
通过控制模块通讯单元向支撑模块发送请求附属号码的命令、并接收支撑模块返回的附属账号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与具有支撑模块的服务端双向通信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
数据读取单元,用于读取终端的网络注册状态;
数据写入单元,用于对附属账号存储区域进行写入;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实现以下终端进入漫游地的处理流程操作:
在终端使用主账号成功注册网络后,通过数据读取单元获取双卡双待终端当前注册网络的国家码;
通过控制模块通讯单元向支撑模块发送请求附属号码的命令,所述的请求附属号码的命令中携带当前注册网络的国家码;
通过控制模块通讯单元从支撑模块接收附属账号信息,并通过数据写入单元将该附属账号信息写入附属账号存储区域;
终端重新使用附属账号请求注册网络。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与具有支撑模块的服务端双向通信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读取单元还用于获取终端的主账号信息;
所述控制单元在终端进入漫游地的处理流程中还用于实现以下操作:
通过所述数据读取单元获取终端的主账号信息;
所述的请求附属号码的命令中还携带主账号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与具有支撑模块的服务端双向通信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在终端进入漫游地的处理流程中还用于实现以下操作:
通过控制模块通讯单元向服务端发送呼叫转移命令,把当前主账号的所有呼叫转移到附属账号;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实现以下终端离开漫游地后返回归属地的处理流程操作:
通过控制模块通讯单元向服务端发送呼叫转移命令,把当前主账号的所有呼叫转移解除。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与具有支撑模块的服务端双向通信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实现以下终端离开漫游地后返回归属地的处理流程操作:
通过控制模块通讯单元向支撑模块发送解除附属账号分配的命令,所述的解除附属账号分配的命令中携带主账号的用户身份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与具有支撑模块的服务端双向通信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包括互相连接的主终端和鉴权用终端;
所述鉴权用终端包括鉴权用SIM卡和鉴权终端控制模块;所述鉴权用SIM卡包括标准SIM卡所需要的硬件、数据和程序,还包括存储有主账号信息的主账号存储区域;所述鉴权终端采用主账号信息注册网络使得所述控制模块通过该移动网络与所述支撑模块连接;
所述鉴权终端控制模块包括鉴权终端控制单元和鉴权终端控制模块通讯单元;
所述鉴权控制模块通讯单元,用于与服务端和主终端的通讯;
所述鉴权终端控制单元用于实现以下操作:
通过鉴权终端控制模块通讯单元向服务端的支撑模块发送请求附属号码的命令、并接收支撑模块返回的附属账号信息,
通过鉴权终端控制模块通讯单元将附属账号信息发送给主终端;
 所述主终端包括可擦写SIM卡和主终端控制模块;所述可擦写SIM卡包括标准SIM卡所需要的硬件、数据和程序,还包括能够存储附属账号信息的附属账号存储区域,所述附属账号存储区域可擦写; 所述主终端采用附属账号信息注册网络进行移动通信;
所述主终端控制模块包括主终端控制单元和主终端控制模块通讯单元;
所述主终端控制模块通讯单元用于与鉴权终端通讯,
所述主终端控制单元用于实现以下操作:
通过主终端控制模块通讯单元接收鉴权终端控制模块发来的附属账号信息;
 所述主终端控制模块和所述鉴权终端控制模块通过连接交互组成所述控制模块。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与具有支撑模块的服务端双向通信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鉴权终端控制模块还包括:
鉴权终端数据读取单元,用于读取鉴权终端的网络注册状态;
所述主终端控制模块还包括:
主终端数据写入单元,用于对可擦写SIM卡进行写入,
所述鉴权终端控制单元还用于实现以下终端进入漫游地的处理流程操作:
在鉴权终端使用主账号成功注册网络后,通过数据读取单元获取鉴权终端当前注册网络的国家码;
通过鉴权终端控制模块通讯单元向支撑模块发送请求附属号码的命令,所述的请求附属号码的命令中携带当前注册网络的国家码;
通过鉴权终端控制模块通讯单元接收从支撑模块接收附属账号信息,并将该附属账号信息发送给主终端;
所述主终端控制单元还用于实现以下终端进入漫游地的处理流程操作:
通过主终端数据写入单元将该附属账号信息写入附属账号存储区域;
主终端重新使用附属账号请求注册网络。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与具有支撑模块的服务端双向通信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鉴权终端数据读取单元还用于读取鉴权用SIM卡中的信息;
所述鉴权终端控制单元还用于实现以下终端离开漫游地后返回归属地的处理流程操作:
通过鉴权终端控制模块通讯单元将主账号信息传送给主终端控制模块;
所述主终端控制单元还用于实现以下终端离开漫游地后返回归属地的处理流程操作:
通过主终端控制模块通讯单元接收所述主账号信息,
通过主终端数据写入单元将主账号信息写入附属账号存储区域。
19.一种与移动终端进行双向通信的服务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端包括支撑模块;
所述支撑模块包括号码请求单元和支撑模块通讯单元;
所述支撑模块通讯单元用于与终端通讯;
所述号码请求单元,用于实现以下操作:
通过支撑模块通讯单元接收鉴权终端控制模块发出的请求附属账号的命令后分配一个附属账号,并通过支撑模块通讯单元将该附属账号信息返回给鉴权终端的鉴权终端控制模块。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与移动终端进行双向通信的服务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请求附属号码的命令中还携带主账号的用户身份信息;
所述支撑模块还包括存储单元和用户SIM卡管理单元;
所述存储单元,存储有SIM卡列表;
所述用户SIM卡管理单元用于实现以下用户权限判定的操作:
通过支撑模块通讯单元接收到控制模块的请求附属账号的命令后,从存储单元调取SIM卡列表,并将该命令中的主账号的用户身份信息与所述SIM卡列表进行比对;
当所述主账号的用户身份信息存在于所述SIM卡列表中时,才允许所述号码请求单元进行分配附属账号的操作。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与移动终端进行双向通信的服务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单元还存储有号码资源的分配状态信息;
所述支撑模块还包括漫游地SIM卡资源管理单元;
所述漫游地SIM卡资源管理单元用于实现以下解除附属账号分配的操作:
当所述主账号的用户身份信息存在于所述SIM卡列表中时,从存储单元调取号码资源的分配状态信息,并判定该主账号是否已经分配有附属账号;
当所述主账号的用户身份信息存在于所述SIM卡列表中且该主账号已经分配有附属账号时,解除所述主账号原有的附属账号分配,并修改号码资源的分配状态信息中的分配关系。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与移动终端进行双向通信的服务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号码申请单元还用于实现以下选取空闲号码资源作为附属账号的操作:
当所述主账号的用户身份信息存在于所述SIM卡列表中时,获取存储单元中的漫游地号码资源列表和号码资源的分配状态信息并选取一个没有被分配的当前注册网络的漫游地号码资源作为附属账号分配给所述主账号,并修改号码资源的分配状态信息中的分配关系的号码申请单元。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与移动终端进行双向通信的服务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模块还包括漫游地SIM卡资源管理单元和存储单元;
所述存储单元存储有号码资源的分配状态信息;
所述漫游地SIM卡资源管理单元用于实现以下解除附属账号分配的操作:
通过支撑模块通讯单元接收鉴权终端控制模块/主终端控制模块发出的解除附属账号分配的命令,修改号码资源的分配状态信息中的分配关系。
CN201410726360.XA 2014-12-04 2014-12-04 移动通信方法及运行该方法的设备 Active CN1044697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26360.XA CN104469733B (zh) 2014-12-04 2014-12-04 移动通信方法及运行该方法的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26360.XA CN104469733B (zh) 2014-12-04 2014-12-04 移动通信方法及运行该方法的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69733A true CN104469733A (zh) 2015-03-25
CN104469733B CN104469733B (zh) 2016-01-06

Family

ID=529149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26360.XA Active CN104469733B (zh) 2014-12-04 2014-12-04 移动通信方法及运行该方法的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69733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67988A (zh) * 2015-05-28 2015-10-07 集怡嘉数码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漫游的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107484158A (zh) * 2017-09-28 2017-12-15 世纪蜗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国际漫游卡登网鉴权系统及方法
CN108055658A (zh) * 2017-12-09 2018-05-18 恒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一卡多号的实现方法及其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45968A (zh) * 2005-02-25 2005-07-27 得实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国际漫游用户使用本地虚拟号码实现呼叫的系统和方法
CN101212729A (zh) * 2006-12-31 2008-07-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一卡多号业务的装置及方法
CN101540984A (zh) * 2008-03-21 2009-09-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码分多址智能网中的有限漫游方法及临时号码申请方法
CN102137386A (zh) * 2010-08-09 2011-07-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网业务的实现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3139765A (zh) * 2013-01-30 2013-06-05 华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一卡多号业务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系统
EP2635056A1 (en) * 2012-02-29 2013-09-04 Alcatel Lucent Mobile connectivity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45968A (zh) * 2005-02-25 2005-07-27 得实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国际漫游用户使用本地虚拟号码实现呼叫的系统和方法
CN101212729A (zh) * 2006-12-31 2008-07-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一卡多号业务的装置及方法
CN101540984A (zh) * 2008-03-21 2009-09-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码分多址智能网中的有限漫游方法及临时号码申请方法
CN102137386A (zh) * 2010-08-09 2011-07-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网业务的实现方法、设备及系统
EP2635056A1 (en) * 2012-02-29 2013-09-04 Alcatel Lucent Mobile connectivity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3139765A (zh) * 2013-01-30 2013-06-05 华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一卡多号业务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67988A (zh) * 2015-05-28 2015-10-07 集怡嘉数码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漫游的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107484158A (zh) * 2017-09-28 2017-12-15 世纪蜗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国际漫游卡登网鉴权系统及方法
CN107484158B (zh) * 2017-09-28 2020-09-29 世纪蜗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国际漫游卡登网鉴权系统及方法
CN108055658A (zh) * 2017-12-09 2018-05-18 恒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一卡多号的实现方法及其系统
CN108055658B (zh) * 2017-12-09 2019-09-03 恒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一卡多号的实现方法及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69733B (zh) 2016-0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40122A (zh) 基于sim卡的移动通信方法及运行该方法的设备
CN104471600B (zh) 一种安全单元的管理方法及终端
CN105323323B (zh) 用于在无线网络中提供用户标识数据的装置和方法
CN103987024B (zh) 漫游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2821380B (zh) 用于实现移动终端一卡多号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5556941B (zh) 通知装置及用于通知装置的方法、通知系统、存储介质
CN103702319B (zh) Sim卡、个人化写卡系统及方法和根据所述方法获得的sim卡
CN106028305A (zh) 一种虚拟sim卡的实现方法、系统及智能终端
CN102136085B (zh) 电信智能卡及基于电信智能卡的非接触应用管理方法
CN103888932B (zh) 一种智能卡及其支持多运营商号码切换的方法
CN108476391A (zh) Esim卡的开通方法、无线路由器及用户终端
US20150112860A1 (en) Contactless Payment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US20080003982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6921957A (zh) 二次放号号码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4469733B (zh) 移动通信方法及运行该方法的设备
CN104363574A (zh) 基于双卡双待终端的移动通信方法及运行该方法的设备
CN101895905B (zh) 移动通信终端数据账号管理方法
EP2760185B1 (en) Portable telephone,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CN101835138A (zh) 数据卡业务的开通系统及相关装置、以及计费系统
US8719428B2 (en) Session establishment method using gateway server and phone identification
CN101730108B (zh) 侦测通讯装置遗失位置的系统及方法
CN101365198B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05898047A (zh) 一种联系人拨号管理方法、拨号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4284327B (zh) 更换用户卡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US20120264421A1 (en) Method and equipment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711

Address after: 200949 No. 1688, Jinshi Road, Shanghai, Baoshan District 1-233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fortun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404100 Chongqing Nan'an District haitangxiaoyue B4 building 315 room

Co-patentee before: Xiao Junhong

Patentee before: Zhang Yu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