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68182B - 在时分双工系统中处理测量模式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在时分双工系统中处理测量模式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68182B
CN104468182B CN201410493344.0A CN201410493344A CN104468182B CN 104468182 B CN104468182 B CN 104468182B CN 201410493344 A CN201410493344 A CN 201410493344A CN 104468182 B CN104468182 B CN 1044681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frame mode
uplink
subframe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9334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68182A (zh
Inventor
吴志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T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igh Tech Comput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gh Tech Computer Corp filed Critical High Tech Compute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4681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681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681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681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2Indication of how the channel is divid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438Negotiation of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prior to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469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using time-sha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H04L5/0082Timing of allocation at predetermined interv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在时分双工系统中处理测量模式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该方法包含有从一网络端接收一子帧模式;从该网络端接收一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以及根据该子帧模式及该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在一子帧上执行一通信运作;其中,该子帧模式被套用于多个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且该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为该多个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当中的一个。

Description

在时分双工系统中处理测量模式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时分双工(Time-Division Duplexing,TDD)系统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在时分双工系统中处理测量模式(pattern)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为了改善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制定了具有较佳效能的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其支持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第八版本(3GPP Rel-8)标准和/或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第九版本(3GPP Rel-9)标准,以满足日益增加的使用者需求。长期演进系统被视为提供高数据传输率、低潜伏时间、分组最佳化以及改善系统容量和覆盖范围的一种新无线接口及无线网络架构,包含有由多个演进式基站(evolved Node-Bs,eNBs)所组成的演进式通用陆地全球无线接入网络(Evolved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其一方面与用户端(userequipment,UE)进行通信,另一方面与处理非接入层(Non Access Stratum,NAS)控制的核心网络进行通信,而核心网络包含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及移动管理单元(MobilityManagement Entity,MME)等实体。
先进长期演进(LTE-advanced,LTE-A)系统由长期演进系统进化而成,其包含有载波集成(carrier aggregation,CA)、协调多点(coordinated multipoint,CoMP)传送/接收以及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等先进技术,以延展带宽、提供快速转换功率状态及提升小区边缘效能。为了使先进长期演进系统中的用户端及演进式基站能相互通信,用户端及演进式基站必须支持为了先进长期演进系统所制定的标准,如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第十版本(3GPP Rel-10)标准或较新版本的标准。
不同于频分双工(frequency-division duplexing,FDD)的长期演进系统/先进长期演进系统,在时分双工(time-division duplexing,TDD)的长期演进系统/先进长期演进系统中,同一频带中子帧(subframes)的传输方向可不相同。也就是说,根据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标准所规范的上行链路(uplink,UL)/下行链路(downlink,DL)配置(UL/DLconfiguration),子帧可分为上行链路子帧、下行链路子帧及特殊子帧。
图1为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中子帧及其所对应的传输方向的对应表102。图1绘示有7个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其中每个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分别指示用于一无线电帧的10个子帧的传输方向。图1中的每个子帧皆具有一相对应的子帧编号(即子帧索引)。详细来说,“U”表示该子帧是一上行链路子帧,其用来传送上行链路数据。“D”表示该子帧是一下行链路子帧,其用来传送下行链路数据。“S”表示该子帧是一特殊子帧,其用来传送控制信息及可能的数据(根据特殊子帧配置而定)。在已知技术中,特殊子帧也可被视为下行链路子帧。值得注意的是,演进式基站可通过一较高层信令(例如第一类系统信息区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 Type 1,SIB1))或一物理层信令(例如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LControl Information,DCI))来设定用于一用户端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换句话说,用户端可通过一广播控制通道(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BCCH),在第一类系统信息区块中接收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或通过一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Physical DLControl Channel,PDCCH)或一加强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Enhanced PDCCH,EPDCCH),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讯息中接收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若一无线电帧的一子帧为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所指示的一上行链路子帧时,用户端可在该子帧上执行信号传送。若一无线电帧一子帧为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所指示的一下行链路子帧或一特殊子帧时,用户端可在该子帧上执行信号接收。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标准定义了一信息元MeasSubframePattern,用来说明子帧模式(pattern),其中,子帧模式指示用户端应在哪些子帧上执行通道状态信息(ChannelState Information,CSI)回报或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RSRP)回报的测量,或在哪些子帧上传送加强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可设定为子帧配置subframeConfig1-5-r10(对应于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1~5)、子帧配置subframeConfig0-r10(对应于一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0)以及子帧配置subframeConfig6-r10(对应于一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6)当中一个。子帧配置subframeConfig1-5-r10为一20位的位图(bitmap),子帧配置subframeConfig0-r10为一70位的位图,而子帧配置subframeConfig6-r10为一60位的位图。
演进式基站可藉由传送一无线电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如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来设定用于一用户端的子帧配置subframeConfig0-r10,演进式基站并广播第一类系统信息区块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1,以指示用户端使用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0。根据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0,用户端可执行一无线电帧上的传送及接收。在特定情况下,演进式基站可根据上行链路及下行链路数据流负载的快速变化(例如先进干扰降低及数据流适应(Enhanced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andTraffic Adaptation,EIMTA),将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1设定于用户端。在接收到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1之后,用户端即可根据一无线电帧上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1,执行信号传送及接收。因此,若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包含有对应于一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例如0)的子帧配置subframeConfig,其不同于目前设定于用户端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例如1)时(如通过第一类系统信息区块、一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或一加强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进行设定),用户端不知如何根据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来进行运作。
在另一种情况下,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1可被设定于用户端(例如通过第一类系统信息区块),且通过用于加强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配置的无线资源控制信令,子帧配置subframeConfig1-5-r10可被设定于用户端。子帧配置subframeConfig1-5-r10为一20位的位图,其中至少一位被设定为“1”,且该至少一位中所有位皆对应于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1所指示的至少一下行链路子帧。因此,用户端可根据子帧配置subframeConfig1-5-r10,监看被设定的子帧中的加强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在特定情况下,由于上行链路及下行链路数据流负载的快速变化(例如先进干扰降低及数据流适应),演进式基站可通过一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或一加强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将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4设定于用户端。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1中部分上行链路子帧被转换为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4中的下行链路子帧。然而,根据子帧配置subframeConfig1-5-r10,用户端无法使用这些下行链路子帧来进行加强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的监看,因此演进式基站无法通过这些下行链路子帧来传送加强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至用户端,因而限制了排程的弹性。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解决信息元MeasSubframePattern与用户端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设定之间不一致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方法及通信装置,用来处理时分双工系统的测量模式(pattern),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公开一种处理一测量模式的方法,用于一通信装置,该方法包含有从一网络端接收一子帧模式;从该网络端接收一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以及根据该子帧模式及该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在一子帧上执行一通信运作;其中,该子帧模式被套用于多个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且该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为该多个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当中的一个。
本发明另公开一种处理一测量模式的方法,用于一通信装置,该方法包含有从一网络端接收多个子帧模式;根据被设定于该通信装置的一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从该多个子帧模式中选择一子帧模式;以及根据该子帧模式,执行一通信运作。
本发明另公开一种处理一测量模式的方法,用于一通信装置,该方法包含有从一网络端接收一子帧模式;判断该子帧模式是否对应于被设定于该通信装置的一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以及若该通信装置判断该子帧模式未对应于该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时,停止套用该子帧模式。
附图说明
图1为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中子帧及其所对应的传输方向的对应表。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无线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通信装置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的流程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2 对应表
20 无线通信系统
30 通信装置
300 处理装置
310 存储单元
314 程序代码
320 通信接口单元
40 流程
400、402、404、406、408 步骤
50 流程
500、502、504、506、508 步骤
60 流程
600、602、604、606、608 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无线通信系统20的示意图。无线通信系统20简略地由一网络端及多个通信装置所组成。无线通信系统20可支持一时分双工(Time-Division Duplexing,TDD)模式(即时分双工系统),亦即,网络端及通信装置可根据一或多个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通过上行链路(uplink,UL)子帧及下行链路(downlink,DL)子帧彼此进行通信。
在图2中,网络端及通信装置仅是用来说明无线通信系统20的结构。实际上,在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中,网络端可为一通用陆地全球无线接入网络(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UTRAN),其包括多个基站(Node-Bs,NBs)。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先进长期演进(LTE-Advanced,LTE-A)系统或是先进长期演进系统的后续版本中,网络端可为一演进式通用陆地全球无线接入网络(evolved UTRAN,E-UTRAN),其可包括多个演进式基站(evolved eNBs)和/或中继站(relays)。
除此之外,网络端也可同时包括通用陆地全球无线接入网络/演进式通用陆地全球无线接入网络及核心网络,其中,核心网络可包括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移动管理单元(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分组数据网络(Packet Data Network,PDN)网关(PDN gateway,P-GW)、自我组织网络(Self-Organizing Network,SON)服务器和/或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等网络实体。换句话说,在网络端接收通信装置所传送的信息后,可由通用陆地全球无线接入网络/演进式通用陆地全球无线接入网络来处理及产生对应于该信息的决策。或者,通用陆地全球无线接入网络/演进式通用陆地全球无线接入网络可将信息转传至核心网络,由核心网络来产生对应于该信息的决策。此外,也可在通用陆地全球无线接入网络/演进式通用陆地全球无线接入网络及核心网络进行合作及协调后,共同处理该信息,以产生决策。通信装置可为用户端(UserEquipment,UE)、半双工(half-duplex)用户端、移动电话、笔记型计算机、平板计算机、电子书或便携式计算机系统等装置,而不限于此。此外,根据数据传输方向,网络端及通信装置可分别视为传送端或接收端。举例来说,对于一上行链路而言,通信装置为传送端而网络端为接收端;对于一下行链路而言,网络端为传送端而通信装置为接收端。更具体来说,对于网络端而言,传送的方向为下行链路而接收的方向为上行链路;对于通信装置而言,传送的方向为上行链路而接收的方向为下行链路。
请参考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通信装置30的示意图。通信装置30可以是图2中的通信装置或网络端,但不限于此。通信装置30可包含一处理装置300、一存储单元310及一通信接口单元320。处理装置300可为一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或一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存储单元310可为任一数据存储装置,用来存储一程序代码314,处理装置300可通过存储单元310读取及执行程序代码314。举例来说,存储单元310包含但不限于用户识别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DVD-ROM)、磁带(magnetictape)、硬盘(hard disk)及光学数据存储装置(optical data storage device)等。通信接口单元320可为一无线收发器,其可根据处理装置300的处理结果,用来传送及接收信号(如讯息或分组)。
请参考图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40的流程图。流程40可用于图2所示的通信装置,用来处理测量模式。流程40可被编译成程序代码314,其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400:开始。
步骤402:从网络端接收一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
步骤404:判断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是否对应于被设定于通信装置的一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
步骤406:若通信装置判断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未对应于该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时,停止套用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
步骤408:结束。
根据流程40,通信装置可从网络端接收一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接着,通信装置判断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是否对应于被设定于通信装置的一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若通信装置判断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未对应于被设定于通信装置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时,通信装置即停止套用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亦即,通信装置不依照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来执行通信运作。通信运作可包含测量和/或子帧上的加强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Channel,EPDCCH)的解码。亦即,若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及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不一致时,通信装置不会套用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可包含一子帧配置subframeconfig1-5-r10、一子帧配置subframeconfig0-r10或一子帧配置subframeconfig6-r10。子帧配置subframeconfig1-5-r10、子帧配置subframeconfig0-r10及子帧配置subframeconfig6-r10分别对应于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1~5、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0及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6,且分别为20位、70位及60位的位图。因此,若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包含有一子帧配置subframeconfig1-5r1且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为6时,会造成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及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不一致。因此,通信装置不会执行错误的通信运作。如此一来,当通信装置根据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来执行测量时,将不会产生错误的测量结果,和/或可避免不必要的加强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解码。当通信装置测量在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下对应位被设定为“1”的一子帧,但该子帧根据通信装置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被设定为一上行链路子帧时,则可能发生错误的测量结果。当通信装置在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下对应位被设定为“1”的一子帧上接收并解码一加强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但该子帧为被设定于通信装置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所指示的上行链路子帧时,则可能发生不必要的加强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解码。当通信装置根据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来进行加强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的解码时,可降低功率消耗,同时避免不必要的解码。
流程40的实现方式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说明。
通信装置可在一子帧模式配置subframePatternConfig-r11、一通道状态信息子帧模式配置csi-SubframePatternConfig-r10或一测量子帧模式主要小区MeasSubframePatternPCell-r10中接收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举例来说,当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是在子帧模式配置subframePatternConfig-r11中被接收时,通信装置可根据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来解码加强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在另一实施例中,当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是在测量子帧模式主要小区MeasSubframePatternPCell-r10中被接收时,通信装置可根据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在子帧上执行用于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Received Power,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RSRQ)和/或无线链路监控(Radio Link Monitoring,RLM)的测量。在另一实施例中,当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是在通道状态信息子帧模式配置csi-SubframePatternConfig-r10中被接收时,通信装置可在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所指示的子帧上执行用于通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回报的测量。通道状态信息可包含一通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
若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对应于被设定于通信装置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时,通信装置可根据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来执行通信运作。举例来说,若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包含一子帧配置subframeconfig1-5-r10,且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为2时,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及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是一致的。因此,通信装置即可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说明,正常地进行运作。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50的流程图。流程50可用于图2所示的通信装置,用来处理测量模式。流程50可被编译成程序代码314,其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500:开始。
步骤502:从网络端接收多个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
步骤504:根据被设定于通信装置的一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从多个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中选择一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
步骤506:根据该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执行一通信运作。
步骤508:结束。
根据流程50,通信装置可从网络端接收多个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接着,通信装置根据被设定于通信装置的一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从该多个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中选择一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并根据所选择的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执行一通信运作。通信运作可包含测量或加强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的解码,亦即,通信装置可选择一个适合的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来执行通信运作,以解决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及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之间可能产生的不一致。多个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可包含一子帧配置subframeconfig1-5-r10、一子帧配置subframeconfig0-r10及一子帧配置subframeconfig6-r10的集合。子帧配置subframeconfig1-5-r10、子帧配置subframeconfig0-r10及子帧配置subframeconfig6-r10分别对应于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1~5、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0及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6,且分别为20位、70位及60位的位图。因此,通信装置将不会执行不适合的通信运作。如此一来,当通信装置根据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来执行测量时,将不会产生错误的测量结果。当通信装置根据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来进行加强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的解码时,可降低功率消耗,同时避免不必要的解码。
流程50的实现方式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说明。
举例来说,通信装置可接收多个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其中每一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皆对应于一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并指示通信装置应解码加强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的子帧。通信装置从多个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中选择一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而被选择的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对应于通信装置所使用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通信装置即可在所选择的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指示的子帧上进行加强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的解码。在另一实施例中,通信装置可接收多个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其中每一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皆对应于一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并指示通信装置应执行用于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回报、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回报和/或无线链路监控的测量的子帧。通信装置从多个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中选择一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而被选择的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对应于通信装置所使用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通信装置即可在所选择的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指示的子帧上执行测量。在另一实施例中,通信装置可接收多个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其中每一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皆对应于一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并指示通信装置欲执行用于通道状态信息回报的测量的子帧。通信装置从多个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中选择一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而被选择的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对应于通信装置所使用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通信装置即可在所选择的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指示的子帧上执行用于通道状态信息回报的测量。通道状态信息可包含一通道质量指示。而多个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可包含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所定义的新信息元。
若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对应于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时,通信装置可选择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举例来说,多个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可包含子帧配置subframeconfig0-r10及子帧配置subframeconfig6-r10。若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为6时,通信装置可选择子帧配置subframeconfig6-r10来执行通信运作。因此,通信装置即可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说明,正常地进行运作。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60的流程图。流程60可用于图2所示的通信装置,用来处理测量模式。流程60可被编译成程序代码314,其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600:开始。
步骤602:从网络端接收一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
步骤604:从网络端接收一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
步骤606:根据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及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在一子帧上执行一通信运作。
步骤608:结束。
根据流程60,通信装置可从网络端接收一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以及从网络端接收一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接着,通信装置根据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及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在一子帧上执行一通信运作。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可被套用于多个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且该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为该多个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当中的一个。换句话说,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可同时被套用于多个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网络端可藉由传送一较高层信令(例如无线电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或一物理层信令,将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设定于通信装置。通信运作可包含测量和/或加强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的解码。亦即,通信装置在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指示的子帧上执行通信运作,而该子帧为被设定于通信装置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所指示的下行链路子帧。因此,无论套用哪一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皆为有效的。因此,通信装置将不会在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指示的一子帧上执行测量,而该子帧为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所指示的上行链路子帧。如此一来,当通信装置根据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及被设定于通信装置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来执行测量时,将不会产生错误的测量结果。当通信装置根据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及被设定于通信装置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来进行加强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的解码时,可降低功率消耗,同时避免不必要的解码。
网络端可在系统信息、一无线资源控制讯息或一物理层信令(例如一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或一加强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上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L ControlInformation,DCI))中传送一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至通信装置。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可包含一子帧配置subframeconfig1-5-r10、一子帧配置subframeconfig0-r10或一子帧配置subframeconfig6-r10。子帧配置subframeconfig1-5-r10、子帧配置subframeconfig0-r10及子帧配置subframeconfig6-r10分别对应于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1~5、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0及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6,且分别为20位、70位及60位的位图。或者,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可为一新定义的位图,其位数不同于20位、70位及60位(如10位)。新位图可定义为一新信息元,其名称不同于“MeasSubframePattern”。新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可套用于多个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新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可套用于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所制定的标准中所有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可指示通信装置应执行用于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回报、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和/或无线链路监控的测量的子帧。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可指示通信装置欲执行用于通道状态信息回报的测量的子帧。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可指示通信装置欲解码一加强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的子帧。
流程60的实现方式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说明。
通过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或加强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中下行链路控制信息,通信装置可被设定具有一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且通信装置可在一子帧模式配置subframePatternConfig-r11、一通道状态信息子帧模式配置csi-SubframePatternConfig-r10或一测量子帧模式主要小区MeasSubframePatternPCell-r10中接收一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举例来说,当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是在子帧模式配置subframePatternConfig-r11中被接收,且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所指示的一子帧为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所指示的一下行链路子帧时,通信装置可在该子帧上解码加强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在另一实施例中,当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是在测量子帧模式主要小区MeasSubframePatternPCell-r10中被接收,且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所指示的一子帧为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所指示的一下行链路子帧时,通信装置可在该子帧上执行用于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回报、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回报和/或无线链路监控的测量。在另一实施例中,当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是在通道状态信息子帧模式配置csi-SubframePatternConfig-r10中被接收,且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所指示的一子帧为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所指示的一下行链路子帧时,通信装置可在该子帧上执行用于通道状态信息回报的测量。
若一子帧对应于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中的一位“1”,且该子帧为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所指示的一下行链路子帧时,通信装置可在该子帧上执行通信运作。若一子帧对应于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中的一位“0”,或该子帧为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所指示的一上行链路子帧时,通信装置可停止在该子帧上执行通信运作。另一方面,若一子帧对应于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中的一位“0”,或该子帧为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所指示的一上行链路子帧时,通信装置可在该子帧上执行通信运作,但会丢弃或忽略测量结果和/或解码结果。换句话说,当通信装置取得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和/或通道状态信息,和/或判断物理层未同步时,通信装置不会考虑测量结果。举例来说,假设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包括子帧配置subframeconfig1-5-r10,且设定于通信装置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为3,子帧配置subframeconfig1-5-r10的大小为20位,并假设子帧配置subframeconfig1-5-r10为{1011101110,0001110101},其中,第一位集合及第二位集合可分别参考第一帧及第二帧。通信装置可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说明以及对应表102,比较{1011101110,0001110101}及{DUUUDDDDD,DUUUDDDDD}。接着,通信装置在第一帧的子帧0及6-8及第二帧的子帧5、7及9上执行通信运作,这是因为这些子帧皆对应于下行链路子帧。在其它子帧上,通信装置则停止执行通信运作,或执行通信运作但丢弃测量结果和/或解码结果,这是因为这些子帧对应于位“0”或对应于上行链路子帧。因此,通信装置即可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说明,正常地进行运作。
本领域技术人员当可依本发明的精神加以结合、修饰或变化以上所述的实施例,而不限于此。前述的所有流程的步骤(包含建议步骤)可通过装置实现,装置可为硬件、固件(为硬件装置与计算机指令与数据的结合,且计算机指令与数据属于硬件装置上的只读软件)或电子系统。硬件可为模拟微计算机电路、数字微计算机电路、混合式微计算机电路、微计算机芯片或硅芯片。电子系统可为系统单芯片(system on chip,SOC)、系统级封装(system in package,SiP)、嵌入式计算机(computer on module,COM)及通信装置30。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处理通信运作的方法,用于一通信装置。因此,当通信装置根据接收到的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来执行测量时,将不会得到错误的测量结果。当通信装置根据子帧模式MeasSubframePattern来进行加强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的解码时,可降低功率消耗,同时避免不必要的解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权利要求书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处理测量模式的方法,用于通信装置,该方法包含有:
从网络端接收子帧模式,其中该子帧模式包含有一子帧配置或一新定义的位图;
从该网络端接收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以及
根据该子帧模式及该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在子帧上执行通信运作;
其中,该子帧模式被套用于多个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且该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为该多个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当中的一个;
其中该通信运作包含有加强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EPDCCH的解码,在至少一子帧上用于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和/或无线链路监控RLM的至少一测量,或在至少一子帧上用于通道状态信息CSI回报的至少一测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子帧模式被套用于所有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若该子帧对应于该子帧模式中的位“1”且该子帧为该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所指示的下行链路子帧时,该通信装置在该子帧上执行该通信运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若该子帧对应于该子帧模式中的位“0”或者该子帧为该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所指示的上行链路子帧时,该通信装置停止在该子帧上执行该通信运作。
5.一种处理测量模式的方法,用于通信装置,该方法包含有:
从网络端接收多个子帧模式;
根据被设定于该通信装置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从该多个子帧模式中选择子帧模式;以及
根据该子帧模式,执行通信运作;
其中若该子帧模式对应于该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时,该通信装置选择该子帧模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子帧模式是在子帧模式配置subframePatternConfig-r11、通道状态信息子帧模式配置csi-SubframePatternConfig-r10或测量子帧模式主要小区MeasSubframePatternPCell-r10上被接收。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多个子帧模式包含有子帧配置subframeconfig1-5-r10、子帧配置subframeconfig0-r10及子帧配置subframeconfig6-r10的集合。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该通信运作包含有加强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EPDCCH的解码,在至少一子帧上用于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和/或无线链路监控RLM的至少一测量,或在至少一子帧上用于通道状态信息CSI回报的至少一测量。
9.一种处理测量模式的方法,用于通信装置,该方法包含有:
从网络端接收子帧模式,其中该子帧模式包含有多个子帧配置的一集合;
判断该子帧模式是否对应于被设定于该通信装置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
若该通信装置判断该子帧模式未对应于该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时,停止套用该子帧模式;以及
若该子帧模式对应于被设定于该通信装置的该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时,根据该子帧模式,执行一通信运作。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子帧模式包含有子帧配置subframeconfig1-5-r10、子帧配置subframeconfig0-r10或子帧配置subframeconfig6-r10。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子帧模式是在子帧模式配置subframePatternConfig-r11、通道状态信息子帧模式配置csi-SubframePatternConfig-r10或测量子帧模式主要小区MeasSubframePatternPCell-r10上被接收。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该通信运作包含有加强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EPDCCH的解码,在至少一子帧上用于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和/或无线链路监控RLM的至少一测量,或在至少一子帧上用于通道状态信息CSI回报的至少一测量。
CN201410493344.0A 2013-09-24 2014-09-24 在时分双工系统中处理测量模式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Active CN1044681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361881938P 2013-09-24 2013-09-24
US61/881,938 2013-09-24
US14/493,326 2014-09-22
US14/493,326 US9867061B2 (en) 2013-09-24 2014-09-22 Method of handling measurement pattern for TDD system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68182A CN104468182A (zh) 2015-03-25
CN104468182B true CN104468182B (zh) 2018-05-22

Family

ID=526908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93344.0A Active CN104468182B (zh) 2013-09-24 2014-09-24 在时分双工系统中处理测量模式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867061B2 (zh)
CN (1) CN1044681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12749B2 (en) 2015-05-21 2019-09-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cheduling in license assisted access
CN108282806B (zh) * 2017-01-05 2023-10-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测量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用户设备
CN109644431B (zh) 2017-06-15 2021-02-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上行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0630453B2 (en) * 2017-08-10 2020-04-21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Facilitating restriction of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to improve communication coverage in 5G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15414A2 (en) * 2011-02-21 2012-08-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aving power of user equip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984767A (zh) * 2011-09-02 2013-03-20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异构网中abs模式的调整方法
CN103201970A (zh) * 2010-11-08 2013-07-10 摩托罗拉移动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增强小区间干扰协调能力的无线终端中的干扰测量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76461A1 (en) * 2009-12-23 2011-07-21 Telefonaka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etermining configuration of subframes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s system
KR20120099568A (ko) * 2011-01-18 2012-09-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기 내에 복수 개의 이종 통신 모듈이 있을 경우 간섭을 측정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9131499B2 (en) * 2011-02-09 2015-09-0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signaling a subframe pattern for preventing inter-cell interference from occurring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CN103493556B (zh) * 2011-02-21 2020-02-14 安华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时分双工的动态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
CA3067371C (en) * 2012-09-26 2023-01-10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s for dynamic tdd uplink/downlink configuration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01970A (zh) * 2010-11-08 2013-07-10 摩托罗拉移动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增强小区间干扰协调能力的无线终端中的干扰测量
WO2012115414A2 (en) * 2011-02-21 2012-08-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aving power of user equip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984767A (zh) * 2011-09-02 2013-03-20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异构网中abs模式的调整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085671A1 (en) 2015-03-26
CN104468182A (zh) 2015-03-25
US9867061B2 (en) 2018-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01276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理覆盖率增强的方法
CN104519483B (zh) 在时分双工系统中处理上行/下行链路配置的方法及装置
TWI439100B (zh) 指示載波控制格式的方法及相關通訊裝置
CN102238715A (zh) 一种改善上链路功率控制的功率信息回报的方法
CN108366390A (zh) 处理用于传输时间间隔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装置及方法
CN115499113B (zh) 无线通信方法、无线通信装置、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8063651A (zh) 处理装置对装置运作的方法
CN105163264A (zh) 处理用于机器型态通信的资源配置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CN103716143A (zh) 一种时分双工动态帧结构配置方法、确定方法和相应装置
CN111801922B (zh) 用于支持v2x业务的控制信道结构设计
CN108848483A (zh) 处理装置对装置通讯的装置及方法
CN106961737A (zh) 处理用在服务小区的传送/接收的装置及方法
CN108496408A (zh) 基站及发送方法
CN104468182B (zh) 在时分双工系统中处理测量模式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EP3579482B1 (en) Methods and corresponding devices for improved dci detection
CN104780498B (zh) 处理装置对装置信号及装置对小区信号的方法
CN103475456A (zh) 处理混合式自动重送请求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CN103916213B (zh) 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中处理多用户信道品质指示符的方法
CN103516497B (zh) 指示下链路控制信道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CN103384185B (zh) 处理分时双工系统中资源配置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US20230239109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03475457A (zh) 处理混合式自动重送请求资源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US20140204863A1 (en) Method of Reducing Reference Signals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thereof
CN102215582B (zh) 加强探测参考信号传输的方法及其通讯装置
WO2016116165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the configuration of an uplink control channe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