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63290B - 光学识别方法及移动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光学识别方法及移动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63290B
CN104463290B CN201310423051.0A CN201310423051A CN104463290B CN 104463290 B CN104463290 B CN 104463290B CN 201310423051 A CN201310423051 A CN 201310423051A CN 104463290 B CN104463290 B CN 1044632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identifier
mobile device
scanning
optical scan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2305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63290A (zh
Inventor
林于翔
孙福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ongsheng Gree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ongsheng Gre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ongsheng Gree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ongsheng Gre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42305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63290B/zh
Priority to PCT/CN2013/086959 priority patent/WO2015035704A1/zh
Publication of CN1044632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632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632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6329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838Preventing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 H04N1/0084Determining the necessity for prevention
    • H04N1/00843Determining the necessity for prevention based on recognising a copy prohibited original, e.g. a banknote
    • H04N1/00846Determining the necessity for prevention based on recognising a copy prohibited original, e.g. a banknote based on detection of a dedicated indication, e.g. marks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redit C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学识别方法,包括:对第一光学扫描区域进行光学扫描;在扫描到第一标识符时,对所述第一标识符后面的预定范围的第二光学扫描区域进行光学识别;或在扫描到第一标识符时,对所述第一标识符后面的第二光学扫描区域进行光学识别,在扫描到第二标识符时,停止对所述第二光学扫描区域进行光学识别;其中,所述第一标识符设置于所述第二光学扫描区域的前面,所述第二标识符设置于所述第二光学扫描区域的后面。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进行快速扫描识别,减少扫描设备的负荷。

Description

光学识别方法及移动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伪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学识别方法及移动设备。
背景技术
在物品交易中,防伪是一个重要的命题。在验证防伪标签的时候,通常首先需要对防伪标签进行扫面采集防伪信息。通常情况下,在对防伪标签进行扫描时,是逐行逐行的扫描,即使所扫描的区域不是目的区域,这样扫描的速度很慢,也增加了扫描设备的负载。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光学识别方法及移动设备,能够快速扫描识别光学扫描区域,减小扫描设备的负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识别方法,包括:对第一光学扫描区域进行光学扫描;在扫描到第一标识符时,对所述第一标识符后面的预定范围的第二光学扫描区域进行光学识别;或在扫描到第一标识符时,对所述第一标识符后面的第二光学扫描区域进行光学识别,在扫描到第二标识符时,停止对所述第二光学扫描区域进行光学识别;其中,所述第一标识符设置于所述第二光学扫描区域的前面,所述第二标识符设置于所述第二光学扫描区域的后面。
其中,所述对第一光学扫描区域进行光学扫描的步骤包括:按照行向或列向对第一光学扫描区域进行逐行光学扫描,并且每行仅扫描前面第一个扫描点。
其中,所述第一标识符设置于第二光学扫描区域中的扫描方向的最前面。
其中,所述第二光学扫描区域是防伪标签。
其中,所述防伪标签包括基层以及滴膜层,所述滴膜层是由包含多个粒子的胶体分散到所述基层后干燥固化形成的,所述滴膜层中的粒子至少其数量以及位置是随机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设备,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扫描模块,用于对第一光学扫描区域进行光学扫描;光学识别模块,用于在扫描到第一标识符时,对所述第一标识符后面的预定范围的第二光学扫描区域进行光学识别;或用于在扫描到第一标识符时,对所述第一标识符后面的第二光学扫描区域进行光学识别,在扫描到第二标识符时,停止对所述第二光学扫描区域进行光学识别;其中,所述第一标识符设置于所述第二光学扫描区域的前面,所述第二标识符设置于所述第二光学扫描区域的后面。
其中,所述扫描模块具体用于按照行向或列向对第一光学扫描区域进行逐行光学扫描,并且每行仅扫描前面第一个扫描点。
其中,所述第一标识符设置于第二光学扫描区域中的扫描方向的最前面。
其中,所述第二光学扫描区域是防伪标签。
其中,所述防伪标签包括基层以及滴膜层,所述滴膜层是由包含多个粒子的胶体分散到所述基层后干燥固化形成的,所述滴膜层中的粒子至少其数量以及位置是随机的。
区别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对第一光学扫描区域进行光学扫描;在扫描到第一标识符时,对第一标识符后面的预定范围的第二光学扫描区域进行光学识别;或在扫描到第一标识符时,对第一标识符后面的第二光学扫描区域进行光学识别,在扫描到第二标识符时,停止对第二光学扫描区域进行光学识别;由于第一标识符设置于第二光学扫描区域的前面,第二标识符设置于第二光学扫描区域的后面,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进行快速扫描识别,减少扫描设备的负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防伪方法一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光学识别方法一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光学识别方法另一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防伪标签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防伪标签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防伪标签又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防伪标签又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防伪方法另一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防伪标签制造方法一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防伪方法又一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11是本发明移动设备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移动设备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移动设备又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防伪方法一实施方式的流程图,包括:
步骤S101:将唯一标识相应物体的第一数据保存在鉴别服务器中。
唯一标识相应物体的第一数据即为该物体的防伪信息。由于第一数据的唯一性,根据第一数据可以辨别该物体的真假。
步骤S102:移动设备获取对防伪信息进行识别而得到的第一数据,第一数据用以唯一标识相应物体。
防伪信息用于唯一标识相应的物体,可以表明该物体不是假冒伪劣产品,移动设备对防伪信息进行识别后,获得第一数据,该第一数据即可以唯一标识相应物体。
其中,移动设备可以使用自带的摄像头对防伪信息进行识别,此时步骤S102具体包括:用带有摄像头的移动设备采集位于物体上的标识或防伪标签的图像,并进行光学识别,以获得第一数据。物体上的标识或防伪标签的图像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字符、文字和字符的组合、二维码或条形码等等。
其中,用带有摄像头的移动设备采集位于物体上的标识或防伪标签的图像,并进行光学识别,以获得第一数据的步骤具体包括:
A.用带有摄像头的移动设备采集物体上的防伪标签的图像,其中,防伪标签包括基层以及滴膜层,滴膜层是由包含多个粒子的胶体分散到基层后干燥固化形成的,滴膜层中的粒子至少其数量以及位置是随机的。
防伪标签又称为防伪标识或防伪商标,是能粘贴、印刷、转移在标的物表面,或标的物包装上,或标的物附属物(如商品挂牌、名片以及防伪证卡)上,具有防伪作用的标识。防伪标签的防伪特征以及识别的方法是防伪标签的灵魂。本发明实施方式中,防伪标签的滴膜层中包含多个粒子,粒子的数量以及位置是随机的。因为粒子的数量和位置是随机的,因此防伪标签很难以被复制,大大提高了防伪的可靠性,有效防止产品的假冒伪造。
其中,A包括:用带有摄像头的移动设备对物体上的防伪标签的图像进行扫描;在扫描到第一标识符时,采集第一标识符后面防伪标签的图像;在扫描到第二标识符时,停止采集第二标识符后面的图像,其中,第一标识符设置于防伪标签的前面,第二标识符设置于防伪标签的后面。
当防伪标签的前面和后面分别设置了第一标识符和第二标识符时,只是采集第一标识符和第二标识符之间的防伪标签的图像。
或者,A包括:用带有摄像头的移动设备对物体上的防伪标签的图像进行扫描;在扫描到第一标识符时,采集第一标识符后面预设范围的防伪标签的图像,其中,第一标识符设置于防伪标签的前面。
当只在防伪标签的前面设置第一标识符时,可以只采集第一标识符后面预设范围的防伪标签的图像。
又或者,A包括:在扫描到终止符(即上述第二标识符所在的位置)时,采集终止符前面预设范围的防伪标签的图像,其中,终止符设置于防伪标签的后面。
当只在防伪标签的后面设置终止符时,可以只采集终止符前面预设范围的防伪标签的图像。
在防伪标签的前面和后面设置第一标识符和第二标识符,或在防伪标签的前面设置第一标识符,可以提高扫描识别的速度,减少移动设备的在进行识别时的负载。
B.光学识别滴膜层中的粒子的数量以及位置,并将识别出来的滴膜层中的粒子的数量以及位置按顺序组合成第一数据。
利用预定的规则对第一数据的格式进行定义,例如,第一数据要求是10个字符,如果规定坐标的位数是两位时,默认规定仅体现5个粒子的信息,字符不够的位数以零来补充,在滴膜层中有两个粒子,位置坐标分别是(0,2)和(5,3),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方向组合为0253(规定坐标的位数是两位)或00020503(规定坐标的位数是四位),则第一数据为0253000000或0002050300;按照纵坐标有大到小的方向组合为5302(规定坐标的位数是两位)或05030002(规定坐标的位数是四位),则第一数据为5302000000或0503000200。如果滴膜层中粒子的数量很多,粒子的位置坐标组合在一起后字符数多于10,则将10个字符以后的字符忽略,不计入第一数据中。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数据的格式的规则的制定并不限于上述方式,在此不做限制。
其中,滴膜层中的粒子除了数量、位置的差别外,还有颜色的差别,即B具体可为:光学识别滴膜层中的粒子的数量、位置以及颜色,并将识别出来的滴膜层中的粒子的数量、位置以及颜色按顺序组合成第一数据,其中,滴膜层中的所有粒子颜色至少为一种,如果粒子颜色为两种或两种以上,则颜色的分布也是随机的。
例如红色是01,黄色是02,黑色是03,绿色是04等等,如果上述的两个粒子一个是红色,一个是绿色,那么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方向且颜色有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组合,第一数据为0253010400(规定坐标的位数是两位)或者000205030104(规定坐标的位数是四位)。
步骤S103:在获取第一数据后移动设备本机产生第二数据,第二数据包括与移动设备本机关联的唯一性数据。
第二数据是移动设备的号码中预定位数的号码,或者是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中预定位数的代码,或者是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MEI中预定位数的代码。
移动用户的号码、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以及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MEI对每个移动设备来说都是与移动设备本机关联的唯一性数据。为了保护移动用户的隐私,防止移动用户号码的泄密,第二数据包括移动设备的号码中预定位数号码、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或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MEI中预定位数的代码,这样既可以获得移动设备唯一性的数据,又可以保护用户的隐私。例如,移动设备的号码是13777778888,预定后面的6位,则第二数据是778888。
或者,第二数据还可以是移动设备本机扫描的时间数据,或者是移动设备本机扫描的地点数据,或者是移动设备本机扫描的时间数据和地点数据两者的组合。
移动设备本机扫描的时间数据和移动设备本机扫描的地点数据都是与移动设备本机关联的唯一性数据,因此,第二数据还可以是移动设备本机扫描的时间数据,或者是移动设备本机扫描的地点数据,或移动设备本机扫描的时间数据和扫描的地点数据的组合数据。例如,扫描的时间是2013年5月20日10点15分,地点是北京,第二数据可以是移动设备本机扫描的时间数据1305201015,或第二数据可以是移动设备本机扫描的地点数据beijing,如果第二数据是移动设备本机扫描的时间数据和扫描的地点数据的组合数据,那么第二数据是1305201015beijing。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移动设备具备全球定位系统GPS导航功能,则移动设备本机扫描的地点是GPS定位导航的地点,如果移动设备不具备GPS导航功能或者没有开启GPS导航功能,则移动设备本机扫描的地点是该移动设备的号码归属地的地点。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将移动设备的号码中预定位数号码、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或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MEI中预定位数的代码与移动设备本机扫描的时间数据、移动设备本机扫描的地点数据、或移动设备本机扫描的时间数据和扫描的地点数据的组合数据进行组合以获得第二数据,在此不做限制。
步骤S104:移动设备向鉴别服务器发送验证数据,验证数据是包括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在内的组合数据,或是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的映射数据,以第一数据在鉴别服务器中查找匹配验证数据的正确结果,进而得到鉴别结果,若能够查找得到匹配的正确结果,则鉴别结果是判断为防伪标签为真实标签,否则判断为虚假标签,其中,正确结果是第一数据作为正确结果被记录于数据库中以待验证时查证真伪。
验证数据是包括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在内的组合数据,或是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的映射数据,所谓映射数据是指与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对应的另外一组数据,例如:第一数据是1234,第二数据是5678,第一数据的映射数据ABCD和第二数据的映射数据是EFGH,那么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组合在一起的映射数据是ABCDEFGH。如果验证数据是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组合在一起的映射数据,在验证服务器中可以将该映射数据反映射重新获得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当然,在实际应用中,如果第一数据的映射数据和第二数据的映射数据也分别是唯一的,那么也可以以第一数据的映射数据在鉴别服务器中查找匹配验证数据的正确结果,进而得到鉴别结果。
移动设备向鉴别服务器发送验证数据,鉴别服务器根据第一数据查找匹配验证数据的正确结果,如果能够查找得到匹配的正确结果,则鉴别结果是判断为防伪标签为真实标签,否则判断为虚假标签,其中,正确结果是第一数据作为正确结果被记录于数据库中以待验证时查证真伪。
步骤S105:移动设备接收来自鉴别服务器的鉴别结果。
当鉴别服务器获得鉴别结果后,将该鉴别结果向移动设备发送,移动设备接收来自鉴别服务器的鉴别结果。例如,当移动设备发送的验证数据中的第一数据和鉴别服务器保存的第一数据一致时,鉴别服务器向移动设备返回鉴别结果为真实标签,并返回本次的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当移动设备发送的验证数据中的第一数据和鉴别服务器保存的第一数据不一致时,鉴别服务器向移动设备返回鉴别结果为非真实标签,并返回本次的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例如,第二数据是移动设备号码的后六位数据,且移动设备本机本次获得的第二数据是788888,当验证结果为真实标签,返回验证结果时附上本次获得的第一数据0121548498和第二数据788888,当验证结果为非真实标签,返回验证结果时也附上本次获得的第一数据0121548498和第二数据788888。
或者,鉴别服务器可以将第一次的验证数据保存在鉴别服务器中,在向移动设备发送鉴别结果的时候,将第一次验证保存的与该第一数据对应的验证数据中的第二数据或者第二数据的映射数据也向移动设备发送,如果没有保存的与该第一数据对应的验证数据,则不发送本次与该第一数据对应的验证数据的第二数据或者第二数据的映射数据。在鉴别结果是真实标签时,如果移动设备没有收到来自鉴别服务器的第二数据或者第二数据的映射数据,说明该防伪信息对应的产品是第一次验证,如果移动设备收到来自鉴别服务器的第二数据或者第二数据的映射数据,说明该防伪信息对应的产品不是第一次验证,曾经验证过。例如,移动设备本机本次获得的第二数据是1305301305beijing,来自鉴别服务器的第二数据是1305201015beijing,表明在2013年5月20日10点15分钟在北京已经有人验证过该产品,也可以说明该产品曾经被人使用过。又如,第二数据是移动设备号码的后六位数据,且移动设备本机本次获得的第二数据是788888时,如果鉴别服务器没有发送第二数据,表明该产品是第一次验证;如果鉴别服务器发送的第二数据是788888,表明用户使用该移动设备对该产品进行第二次验证;如果鉴别服务器发送的第二数据是785512,表明该产品在另外的移动设备上进行第二次验证,或者该产品曾经验证过,或该产品被人使用过。
当然,鉴别服务器以什么样的方式向移动设备发送鉴别结果,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并不限于上述方式,在此不做限制。
本发明实施方式移动设备获取对防伪信息进行识别而得到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用以唯一标识相应物体;在获取所述第一数据后所述移动设备本机产生第二数据;所述移动设备向鉴别服务器发送验证数据;所述移动设备接收来自所述鉴别服务器的鉴别结果。由于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是代表唯一性的数据,特别是第一数据用以唯一标识相应物体,通过这种方式,确保防伪信息的唯一性,仿造者无法复制,提高了防伪的可靠性。
在步骤S102中,移动设备获取对防伪信息进行识别时涉及一种光学识别方法,参阅图2和图3,图2和图3是本发明光学识别方法两个实施方式的流程图,包括:
步骤S201:对第一光学扫描区域进行光学扫描。
其中,第一标识符设置于第二光学扫描区域的前面,第二标识符设置于第二光学扫描区域的后面。
其中,步骤S201具体包括:按照行向对第一光学扫描区域进行逐行光学扫描,并且每行仅扫描前面第一个扫描点。或者,按照列向对第一光学扫描区域进行逐行光学扫描,并且每行仅扫描前面第一个扫描点。第一标识符设置于第二光学扫描区域中的扫描方向的最前面。
在传统光学扫描方式中,扫描方法是每一行从头扫到尾,在扫面时那些非光学扫面区域也会花费很多时间,并且也会增加扫描设备的负载。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实现快速扫描识别的目的,并减少了扫描设备的负荷。
步骤202a和步骤S202b是两个不同的扫描识别方式,任选其中之一均可。
步骤S202a:在扫描到第一标识符时,对第一标识符后面的预定范围的第二光学扫描区域进行光学识别。
当只在第二光学扫描区域的前面设置第一标识符时,可以只对第一标识符后面预设范围的第二光学扫描区域进行光学识别。
步骤S202b:或在扫描到第一标识符时,对第一标识符后面的第二光学扫描区域进行光学识别,在扫描到第二标识符时,停止对第二光学扫描区域进行光学识别。
当第二光学扫描区域的前面和后面分别设置了第一标识符和第二标识符时,只是对第一标识符和第二标识符之间的第二光学扫描区域进行光学识别。
其中,第二光学扫描区域是防伪标签。防伪标签包括基层以及滴膜层,滴膜层是由包含多个粒子的胶体分散到基层后干燥固化形成的,滴膜层中的粒子至少其数量以及位置是随机的。
防伪标签又称为防伪标识或防伪商标,是能粘贴、印刷、转移在标的物表面,或标的物包装上,或标的物附属物(如商品挂牌、名片以及防伪证卡)上,具有防伪作用的标识。防伪标签的防伪特征以及识别的方法是防伪标签的灵魂。本发明实施方式中,防伪标签的滴膜层中包含多个粒子,粒子的数量以及位置是随机的。因为粒子的数量和位置是随机的,因此防伪标签很难以被复制,大大提高了防伪的可靠性,有效防止产品的假冒伪造。
当然,步骤S202b也可以是:在扫描到终止符(即上述第二标识符所在的位置)时,对所述终止符前面的预定范围的第二光学扫描区域进行光学识别。
当只在第二光学扫描区域的后面设置终止符时,可以只对终止符前面预设范围的第二光学扫描区域进行光学识别。
本发明实施方式对第一光学扫描区域进行光学扫描;在扫描到第一标识符时,对所述第一标识符后面的预定范围的第二光学扫描区域进行光学识别;或在扫描到第一标识符时,对所述第一标识符后面的第二光学扫描区域进行光学识别,在扫描到第二标识符时,停止对所述第二光学扫描区域进行光学识别;其中,所述第一标识符设置于所述第二光学扫描区域的前面,所述第二标识符设置于所述第二光学扫描区域的后面。由于设置了第一标识符和第二标识符或者只是设置第一标识符,标识了识别的起始位置,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快速扫描和识别,减少了扫描设备的负荷。
在步骤S102中,如果用移动设备采集位于物体之上的防伪标签的图像,那么这里也涉及到如下图所示的本发明防伪标签、与该防伪标签相关的防伪方法以及该防伪标签的制作方法。
参阅图4,图4是本发明防伪标签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防伪标签10包括基层101以及滴膜层102,滴膜层102是由包含多个粒子1021的胶体1022分散到基层101后,干燥固化形成的,其中,滴膜层102中的粒子1021至少其数量以及位置是随机的。
防伪标签10又称为防伪标识或防伪商标,是能粘贴、印刷、转移在标的物表面,或标的物包装上,或标的物附属物(如商品挂牌、名片以及防伪证卡)上,具有防伪作用的标识。防伪标签的防伪特征以及识别的方法是防伪标签的灵魂。
本发明实施方式防伪标签中的滴膜层包含多个粒子,且粒子的数量和位置是随机的。因为粒子的数量和位置是随机的,因此防伪标签很难以被复制,大大提高了防伪的可靠性,有效防止产品的假冒伪造。
参阅图5,图5是本发明防伪标签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防伪标签20包括基层201以及滴膜层202,滴膜层202是由包含多个粒子2021的胶体2022分散到基层201后,干燥固化形成的,其中,滴膜层202中的粒子2021至少其数量以及位置是随机的。
基层201上印刷有坐标系2011,随机数量的粒子2021在坐标系2011中随机分布,一个滴膜层202在形成后其所有粒子2021的坐标首次记录,形成预定长度的坐标序列被记录于数据库中以待验证时查证真伪。通过在基层上印刷坐标系,可以增加防伪标签的防伪精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记录或识别粒子的坐标时,如果粒子的坐标不容易确定,可以忽略该粒子,也可以通过确定坐标的算法来确定该粒子的坐标。如果滴膜层中粒子的数量很多,粒子的坐标序列组合在一起后字符数多于预设字符数,则将预设字符数以后的字符忽略。
其中,一个滴膜层202中的所有粒子2021颜色至少为一种,如果颜色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则颜色的分布也是随机的。如图5所示,有两种颜色的粒子,分别是红色的粒子20211和黄色的粒子20212。
其中,一种情况是粒子的直径位于0.1毫米至1毫米之间,例如0.1毫米、0.5毫米或1毫米,在这个范围内,普通的扫描设备可以分辨各个粒子;另一种情况是粒子的直径位于1微米至10微米之间,例如1微米、5微米或10微米,在这个范围内,普通的扫描设备无法分辨各个粒子,需要借助带有工具例如放大镜或者低倍显微镜的特殊扫描设备才能够分辨各个粒子。对防伪标签来说,如果需要借助带有工具的特殊扫描设备才可以分辨各个粒子,那么这无疑更加增加了伪造者仿冒的难度,进一步提高了防伪的可靠性。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粒子的直径并不限于上述0.1毫米至1毫米和1微米至10微米范围之内,例如2毫米、50微米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防伪标签中的胶体可以是透明的,也可以不是透明,如果不是透明的,对于粒子或扫面设备有特殊的要求,例如带有X光照射功能的扫描设备,或者粒子带有某种标记物,扫描设备是带有识别该标记物的扫描设备。
参阅图6和图7,在图6和图7中,防伪标签30还包括第一标识符303和第二标识符304,第一标识符303和第二标识符304设置于基层301上,第一标识符304用于标识滴膜层302的起始位置,第二标识符304用于标识滴膜层302的终止位置。
第一标识符和第二标识符标明了滴膜层的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通过这种方式,在没有扫描到第一标识符时,可以不用采集数据,在扫描到第二标识符时,可以终止采集数据,从而提高扫描和采集防伪标签的数据的速度,并减少扫描设备的负荷。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4至图7中的防伪标签还可以包括覆盖在基层以及滴膜层最上面的涂层,该涂层将防伪标签的防伪信息覆盖,以保护防伪信息的暴露,在需要扫描防伪标签的防伪信息的时候,将涂层刮掉即可。
参阅图8,图8是本发明防伪方法另一实施方式的流程图,本实施方式是在防伪标签是图4至图7所述的防伪标签时防伪方法的流程图,包括:
步骤S301:扫描并采集防伪标签的图像,其中,防伪标签包括基层以及滴膜层,滴膜层是由包含多个粒子的胶体分散到基层后干燥固化形成的,滴膜层中的粒子至少其数量以及位置是随机的。
防伪标签又称为防伪标识或防伪商标,是能粘贴、印刷、转移在标的物表面,或标的物包装上,或标的物附属物(如商品挂牌、名片以及防伪证卡)上,具有防伪作用的标识。防伪标签的防伪特征以及识别的方法是防伪标签的灵魂。本发明实施方式中,防伪标签的滴膜层中包含多个粒子,粒子的数量以及位置是随机的。因为粒子的数量和位置是随机的,因此防伪标签很难以被复制,大大提高了防伪的可靠性,有效防止产品的假冒伪造。
其中,扫描并采集防伪标签的图像的步骤包括:在扫描到第一标识符时,采集第一标识符后面防伪标签的图像;在扫描到第二标识符时,停止采集第二标识符后面的图像,其中,第一标识符和第二标识符设置于基层上,第一标识符用于标识滴膜层的起始位置,第二标识符用于标识滴膜层的终止位置。
当防伪标签的图像的前面和后面分别设置了第一标识符和第二标识符时,只是对第一标识符和第二标识符之间的防伪标签的图像进行采集。
或者,扫描并采集防伪标签的图像的步骤包括:在扫描到第一标识符时,采集第一标识符后面预设范围的防伪标签的图像,其中,第一标识符设置于基层上,第一标识符用于标识滴膜层的起始位置。
当只在防伪标签的图像的前面设置第一标识符时,可以只对第一标识符后面预设范围的防伪标签的图像进行采集。
步骤S302:识别滴膜层中的粒子的数量以及位置而得到验证数据。
步骤S302具体包括:识别滴膜层中的粒子的数量、位置以及颜色,其中,滴膜层中的所有粒子颜色至少为一种,如果颜色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则颜色的分布也是随机的。
在粒子的数量和位置是随机分布的情况下,增加粒子的颜色,并且颜色的分布也是随机的,通过这种方式,更加增加了仿造防伪标签的难度,提高了防伪标签的可靠性。
其中,步骤S302具体还可以包括如下内容:
C1:将识别出来的滴膜层中的粒子的数量、位置按顺序组合成第一数据。
C2:将识别第一数据时所产生的移动设备的号码中预定位数的号码、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中预定位数的代码、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MEI中预定位数的代码中的一种组合成第二数据。
或者C2:将识别第一数据时所产生的至少包括时间数据以及地点数据按顺序组合成第二数据。
C3:将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按顺序组合成最后的验证数据。
由于粒子的数量和位置是随机分布的,第一数据基本代表了防伪标签的唯一性,如果第二数据是识别第一数据时所产生的移动设备的号码中预定位数的号码、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中预定位数的代码、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MEI中预定位数的代码中的一种组合生成的,这又进一步增加了验证数据的唯一性,提高防伪的可靠性。如果第二数据是识别第一数据时所产生的至少包括时间数据以及地点数据按顺序组合成的,这也进一步增加了验证数据的唯一性,提高防伪的可靠性。
步骤S303:在数据库中查找匹配验证数据的正确结果,若能够查找得到匹配的正确结果,则判断为防伪标签为真实标签,否则判断为虚假标签,其中,正确结果是滴膜层中的所有粒子的坐标在分散后,形成预定长度的坐标序列作为正确结果被记录于数据库中以待验证时查证真伪。
滴膜层中的所有粒子的坐标在分散后,形成预定长度的坐标序列作为正确结果被记录于数据库中,验证数据是识别滴膜层中的粒子的数量以及位置而得到,因此,在数据库中能够找到匹配验证数据的,则防伪标签是真实标签,否则为虚假标签。如果验证数据包括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在内的组合数据,根据第一数据查找匹配验证数据的正确结果,如果能够查找得到匹配的正确结果,则鉴别结果是判断为防伪标签为真实标签,否则判断为虚假标签。
本发明实施方式扫描并采集防伪标签的图像,识别滴膜层中的粒子的数量以及位置而得到验证数据;在数据库中查找匹配所述验证数据的正确结果。因为粒子的数量和位置是随机的,因此防伪标签很难以被复制,大大提高了防伪的可靠性,有效防止产品的假冒伪造。
参阅图9,图9是本发明防伪标签制造方法一实施方式的流程图,包括:
步骤S401:将多个粒子加入到胶体中。
此处的粒子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塑料、金属、陶瓷等等,在此不做限制。胶体又称胶状分散体,是一种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粗分散体系和溶液之间的一类分散体系,可以是透明的,也可以是非透明的,不做限制。
其中,步骤S401包括:将多个粒子加入到透明胶体中并搅拌。
步骤S402:将含有粒子的胶体分散到基层上,形成含有粒子的薄膜。
其中,将含有粒子的胶体分散到基层上的步骤包括:将含有粒子的胶体滴落、添加或喷洒到基层上。
其中,形成含有粒子的薄膜的步骤之前包括:在基层表面印刷坐标系,薄膜位于印刷坐标系中,其中,随机数量的粒子在坐标系中随机分布。
在基层表面印刷坐标系可以更好的标识随机数量的粒子的随机位置坐标,提高防伪标签的防伪精度。
其中,在基层表面印刷坐标系的步骤包括:在基层表面印刷坐标系、第一标识符以及第二标识符,其中,第一标识符用于标识滴膜层的起始位置,第二标识符用于标识滴膜层的终止位置。
第一标识符和第二标识符分别标识滴膜层的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这样更加明确了滴膜层的空间范围。
步骤S403:使薄膜干燥固化,其中,薄膜中的粒子至少其数量以及位置是随机的。
其中,步骤S403之后还包括:
D1:记录薄膜中全部或预定数量粒子的坐标,得到预定长度的坐标序列,并记录于数据库中以待验证时查证真伪。
D2:在基层以及滴膜层最上面覆盖涂层。该涂层将防伪标签的防伪信息覆盖,以保护防伪信息的暴露,在需要扫描防伪标签的防伪信息的时候,将涂层刮掉即可。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一种情况是粒子的直径位于0.1毫米至1毫米之间,例如0.1毫米、0.5毫米或1毫米,在这个范围内,普通的扫描设备可以分辨各个粒子;另一种情况是粒子的直径位于1微米至10微米之间,例如1微米、5微米或10微米,在这个范围内,普通的扫描设备无法分辨各个粒子,需要借助带有工具例如放大镜或者低倍显微镜的特殊扫描设备才能够分辨各个粒子。对防伪标签来说,如果需要借助带有工具的特殊扫描设备才可以分辨各个粒子,那么这无疑更加增加了伪造者仿冒的难度,进一步提高了防伪的可靠性。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粒子的直径并不限于上述0.1毫米至1毫米和1微米至10微米范围之内,例如2毫米、50微米等等。
本发明实施方式将多个粒子加入到胶体中;将含有粒子的胶体分散到基层上,形成含有粒子的薄膜;使薄膜干燥固化,其中,薄膜中的粒子至少其数量以及位置是随机的。因为粒子的数量和位置是随机的,因此防伪标签很难以被复制,大大提高了防伪的可靠性,有效防止产品的假冒伪造。
在图1的防伪方法实施方式中,如果防伪信息是带有滴胶的防伪标签,则防伪方法如图10所示。
参见图10,图10是本发明防伪方法又一实施方式的流程图,包括:
步骤S501:将唯一标识相应物体的第一数据保存在鉴别服务器中。
唯一标识相应物体的第一数据即为该物体的防伪信息。由于第一数据的唯一性,根据第一数据可以辨别该物体的真假。
步骤S502:移动设备扫描并采集防伪标签的图像,其中,防伪标签包括基层以及滴膜层,滴膜层是由包含多个粒子的胶体分散到基层后干燥固化形成的,滴膜层中的粒子至少其数量以及位置是随机的。
防伪标签又称为防伪标识或防伪商标,是能粘贴、印刷、转移在标的物表面,或标的物包装上,或标的物附属物(如商品挂牌、名片以及防伪证卡)上,具有防伪作用的标识。防伪标签的防伪特征以及识别的方法是防伪标签的灵魂。本发明实施方式中,防伪标签的滴膜层中包含多个粒子,粒子的数量以及位置是随机的。因为粒子的数量和位置是随机的,因此防伪标签很难以被复制,大大提高了防伪的可靠性,有效防止产品的假冒伪造。
步骤S502包括:在扫描到第一标识符时,采集第一标识符后面防伪标签的图像;在扫描到第二标识符时,停止采集第二标识符后面的图像,其中,第一标识符设置于防伪标签的前面,第二标识符设置于防伪标签的后面。
当防伪标签的图像的前面和后面分别设置了第一标识符和第二标识符时,只是对第一标识符和第二标识符之间的防伪标签的图像进行采集。
或者,步骤S502包括:在扫描到第一标识符时,采集第一标识符后面预设范围的防伪标签的图像,其中,第一标识符设置于防伪标签的前面。
当只在防伪标签的图像的前面设置第一标识符时,可以只对第一标识符后面预设范围的防伪标签的图像进行采集。
又或者,步骤S502包括:在扫描到终止符(即上述第二标识符所在的位置)时,采集终止符前面预设范围的防伪标签的图像,其中,终止符设置于防伪标签的后面。
当只在防伪标签的后面设置终止符时,可以只对终止符前面预设范围的防伪标签的图像进行采集。
步骤S503:识别滴膜层中的粒子的数量以及位置,并将识别出来的滴膜层中的粒子的数量以及位置按顺序组合成第一数据。
利用预定的规则对第一数据的格式进行定义,例如,第一数据要求是10个字符,如果规定坐标的位数是两位时,默认规定仅体现5个粒子的信息,字符不够的位数以零来补充,在滴膜层中有两个粒子,位置坐标分别是(0,2)和(5,3),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方向组合为0253(规定坐标的位数是两位)或00020503(规定坐标的位数是四位),则第一数据为0253000000或0002050300;按照纵坐标有大到小的方向组合为5302(规定坐标的位数是两位)或05030002(规定坐标的位数是四位),则第一数据为5302000000或0503000200。如果滴膜层中粒子的数量很多,粒子的位置坐标组合在一起后字符数多于10,则将10个字符以后的字符忽略,不计入第一数据中。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数据的格式的规则的制定并不限于上述方式,在此不做限制。
步骤S503具体包括:识别滴膜层中的粒子的数量、位置以及颜色,并将识别出来的滴膜层中的粒子的数量、位置以及颜色按顺序组合成第一数据,其中,滴膜层中的所有粒子颜色至少为一种,如果粒子颜色为两种或两种以上,则颜色的分布也是随机的。
例如红色是01,黄色是02,黑色是03,绿色是04等等,如果上述的两个粒子一个是红色,一个是绿色,那么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方向且颜色有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组合,第一数据为0253010400(规定坐标的位数是两位)或者000205030104(规定坐标的位数是四位)。
步骤S504:在获取第一数据后移动设备本机产生第二数据,第二数据包括与移动设备本机关联的唯一性数据。
其中,第二数据是移动设备的号码中预定位数的号码,或者是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中预定位数的代码IMSI,或者是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MEI中预定位数的代码中的一种。
移动用户的号码、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以及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MEI对每个移动设备来说都是与移动设备本机关联的唯一性数据。为了保护移动用户的隐私,防止移动用户号码的泄密,第二数据包括移动设备的号码中预定位数的号码、或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中预定位数的代码或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MEI中预定位数的代码,这样既可以获得移动设备唯一性的数据,又可以保护用户的隐私。例如,移动设备的号码是13777778888,预定后面的6位,则第二数据是778888。
或者,第二数据还可以是移动设备本机扫描的时间数据,或者是移动设备本机扫描的地点数据,或者是移动设备本机扫描的时间数据和地点数据两者的组合。
移动设备本机扫描的时间数据和移动设备本机扫描的地点数据都是与移动设备本机关联的唯一性数据,因此,第二数据还可以是移动设备本机扫描的时间数据,或者是移动设备本机扫描的地点数据,或移动设备本机扫描的时间数据和扫描的地点数据的组合数据。例如,扫描的时间是2013年5月20日10点15分,地点是北京,第二数据可以是移动设备本机扫描的时间数据1305201015,或第二数据可以是移动设备本机扫描的地点数据beijing,如果第二数据是移动设备本机扫描的时间数据和扫描的地点数据的组合数据,那么第二数据是1305201015beijing。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移动设备具备全球定位系统GPS导航功能,则移动设备本机扫描的地点是GPS定位导航的地点,如果移动设备不具备GPS导航功能或者没有开启GPS导航功能,则移动设备本机扫描的地点是该移动设备的号码归属地的地点。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将移动设备的号码中预定位数号码、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中预定位数的代码或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MEI中预定位数的代码与移动设备本机扫描的时间数据、移动设备本机扫描的地点数据、或移动设备本机扫描的时间数据和扫描的地点数据的组合数据进行组合以获得第二数据,在此不做限制。
步骤S505:移动设备向鉴别服务器发送验证数据,验证数据是包括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在内的组合数据,或是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的映射数据,以第一数据在鉴别服务器中查找匹配验证数据的正确结果,进而得到鉴别结果,若能够查找得到匹配的正确结果,则鉴别结果是判断为防伪标签为真实标签,否则判断为虚假标签,其中,正确结果是第一数据作为正确结果被记录于数据库中以待验证时查证真伪。
验证数据是包括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在内的组合数据,或是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的映射数据,所谓映射数据是指与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对应的另外一组数据,例如:第一数据是1234,第二数据是5678,第一数据的映射数据ABCD和第二数据的映射数据是EFGH,那么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组合在一起的映射数据是ABCDEFGH。如果验证数据是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组合在一起的映射数据,在验证服务器中可以将该映射数据反映射重新获得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当然,在实际应用中,如果第一数据的映射数据和第二数据的映射数据也分别是唯一的,那么也可以以第一数据的映射数据在鉴别服务器中查找匹配验证数据的正确结果,进而得到鉴别结果。
移动设备向鉴别服务器发送验证数据,鉴别服务器根据第一数据查找匹配验证数据的正确结果,如果能够查找得到匹配的正确结果,则鉴别结果是判断为防伪标签为真实标签,否则判断为虚假标签,其中,正确结果是第一数据作为正确结果被记录于数据库中以待验证时查证真伪。
步骤S506:移动设备接收来自鉴别服务器的鉴别结果。
当鉴别服务器获得鉴别结果后,将该鉴别结果向移动设备发送,移动设备接收来自鉴别服务器的鉴别结果。例如,当移动设备发送的验证数据中的第一数据和鉴别服务器保存的第一数据一致时,鉴别服务器向移动设备返回鉴别结果为真实标签,并返回本次的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当移动设备发送的验证数据中的第一数据和鉴别服务器保存的第一数据不一致时,鉴别服务器向移动设备返回鉴别结果为非真实标签,并返回本次的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例如,第二数据是移动设备号码的后六位数据,且移动设备本机本次获得的第二数据是788888,当验证结果为真实标签,返回验证结果时附上本次获得的第一数据0121548498和第二数据788888,当验证结果为非真实标签,返回验证结果时也附上本次获得的第一数据0121548498和第二数据788888。
或者,鉴别服务器可以将第一次的验证数据保存在鉴别服务器中,在向移动设备发送鉴别结果的时候,将第一次验证保存的与该第一数据对应的验证数据中的第二数据或者第二数据的映射数据也向移动设备发送,如果没有保存的与该第一数据对应的验证数据,则不发送本次与该第一数据对应的验证数据的第二数据或者第二数据的映射数据。在鉴别结果是真实标签时,如果移动设备没有收到来自鉴别服务器的第二数据或者第二数据的映射数据,说明该防伪信息对应的产品是第一次验证,如果移动设备收到来自鉴别服务器的第二数据或者第二数据的映射数据,说明该防伪信息对应的产品不是第一次验证,曾经验证过。例如,移动设备本机本次获得的第二数据是1305301305beijing,来自鉴别服务器的第二数据是1305201015beijing,表明在2013年5月20日10点15分钟在北京已经有人验证过该产品,也可以说明该产品曾经被人使用过。又如,第二数据是移动设备号码的后六位数据,且移动设备本机本次获得的第二数据是788888时,如果鉴别服务器没有发送第二数据,表明该产品是第一次验证;如果鉴别服务器发送的第二数据是788888,表明用户使用该移动设备对该产品进行第二次验证;如果鉴别服务器发送的第二数据是785512,表明该产品在另外的移动设备上进行第二次验证,或者该产品曾经验证过,或该产品被人使用过。
当然,鉴别服务器以什么样的方式向移动设备发送鉴别结果,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并不限于上述方式,在此不做限制。
本发明实施方式移动设备扫描并采集防伪标签的图像,识别所述滴膜层中的粒子的数量以及位置,并将所述识别出来的滴膜层中的粒子的数量以及位置按顺序组合成第一数据;在获取所述第一数据后所述移动设备本机产生第二数据;所述移动设备向鉴别服务器发送验证数据;所述移动设备接收来自所述鉴别服务器的鉴别结果。由于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都是唯一性的数据,特别是第一数据,通过上述方式,可以确保验证数据的唯一性,从而提高防伪的可靠性。
参阅图11,图11是本发明移动设备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移动设备包括:扫描采集模块11、第一数据获得模块12、第二数据获得模块13、发送模块14以及接收模块15。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移动设备可以执行图10所示方法流程中所有的步骤。
扫描采集模块11用于扫描并采集防伪标签的图像,其中,防伪标签包括基层以及滴膜层,滴膜层是由包含多个粒子的胶体分散到基层后干燥固化形成的,滴膜层中的粒子至少其数量以及位置是随机的。
其中,扫描采集模块11还用于在扫描到第一标识符时,采集第一标识符后面防伪标签的图像;在扫描到第二标识符时,停止采集第二标识符后面的图像,其中,第一标识符设置于防伪标签的前面,第二标识符设置于防伪标签的后面。
其中,扫描采集模块11还用于在扫描到第一标识符时,采集第一标识符后面预设范围的防伪标签的图像,其中,第一标识符设置于防伪标签的前面。
第一数据获得模块12用于识别滴膜层中的粒子的数量以及位置,并将识别出来的滴膜层中的粒子的数量以及位置按顺序组合成第一数据。
第一数据获得模块12具体用于识别滴膜层中的粒子的数量、位置以及颜色,并将识别出来的滴膜层中的粒子的数量、位置以及颜色按顺序组合成第一数据,其中,滴膜层中的所有粒子颜色至少为一种,如果颜色为两种或两种以上,则颜色的分布也是随机的。
第二数据获得模块13用于在获取第一数据后移动设备本机产生第二数据,第二数据包括与移动设备本机关联的唯一性数据。
第二数据可以是移动设备的号码中预定位数的号码,或者是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中预定位数的代码,或者是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MEI中预定位数的代码。
或者,第二数据还可以是移动设备本机扫描的时间数据,或者是移动设备本机扫描的地点数据,或者是移动设备本机扫描的时间数据和地点数据两者的组合。
发送模块14用于向鉴别服务器发送验证数据,验证数据是包括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在内的组合数据,或是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的映射数据,以第一数据在鉴别服务器中查找匹配验证数据的正确结果,进而得到鉴别结果,若能够查找得到匹配的正确结果,则鉴别结果是判断为防伪标签为真实标签,否则判断为虚假标签,其中,正确结果是第一数据作为正确结果被记录于数据库中以待验证时查证真伪。
接收模块15用于接收来自鉴别服务器的鉴别结果。
本发明实施方式移动设备扫描并采集防伪标签的图像,识别所述滴膜层中的粒子的数量以及位置,并将所述识别出来的滴膜层中的粒子的数量以及位置按顺序组合成第一数据;在获取所述第一数据后所述移动设备本机产生第二数据;所述移动设备向鉴别服务器发送验证数据;所述移动设备接收来自所述鉴别服务器的鉴别结果。由于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都是唯一性的数据,特别是第一数据,通过上述方式,可以确保验证数据的唯一性,从而提高防伪的可靠性。
参阅图12,图12是本发明移动设备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移动设备包括:第一数据获得模块21、第二数据获得模块22、发送模块23以及接收模块24。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移动设备可以执行图1所示方法流程中的步骤S102至步骤S105。
第一数据获得模块21用于获取对防伪信息进行识别而得到的第一数据,第一数据用以唯一标识相应物体。
第一数据获得模块21具体用于用带有摄像头的移动设备采集位于物体上的标识或防伪标签的图像,并进行光学识别,以获得第一数据。
标识或防伪标签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或字符或文字和字符的组合,或二维码或条形码。
第一数据获得模块21包括:第三采集单元和第一数据获得单元。
第三采集单元用于用带有摄像头的移动设备采集物体上的防伪标签的图像,其中,防伪标签包括基层以及滴膜层,滴膜层是由包含多个粒子的胶体分散到基层后干燥固化形成的,滴膜层中的粒子至少其数量以及位置是随机的。
第一数据获得单元用于光学识别滴膜层中的粒子的数量以及位置,并将识别出来的滴膜层中的粒子的数量以及位置按顺序组合成第一数据。
第一数据获得单元具体用于光学识别滴膜层中的粒子的数量、位置以及颜色,并将识别出来的滴膜层中的粒子的数量、位置以及颜色按顺序组合成第一数据,其中,滴膜层中的所有粒子颜色至少为一种,如果颜色为两种或两种以上,则颜色的分布也是随机的。
第一数据获得模块21还包括第一采集单元,第一采集单元用于用带有摄像头的移动设备对物体上的防伪标签的图像进行扫描;在扫描到第一标识符时,采集第一标识符后面防伪标签的图像;在扫描到第二标识符时,停止采集第二标识符后面的图像,其中,第一标识符设置于防伪标签的前面,第二标识符设置于防伪标签的后面。
第一数据获得模块21还包括第二采集单元,第二采集单元用于用带有摄像头的移动设备对物体上的防伪标签的图像进行扫描;在扫描到第一标识符时,采集第一标识符后面预设范围的防伪标签的图像,其中,第一标识符设置于防伪标签的前面。
第二数据获得模块22用于在获取第一数据后移动设备本机产生第二数据,第二数据包括与移动设备本机关联的唯一性数据。
第二数据可以是移动设备的号码中预定位数的号码,或者是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中预定位数的代码,或者是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MEI中预定位数的代码中的一种。或者,第二数据还可以是移动设备本机扫描的时间数据,或者是移动设备本机扫描的地点数据,或者是移动设备本机扫描的时间数据和地点数据两者的组合。
发送模块23用于向鉴别服务器发送验证数据,验证数据是包括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在内的组合数据,或是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的映射数据,以第一数据在鉴别服务器中查找匹配验证数据的正确结果,进而得到鉴别结果,若能够查找得到匹配的正确结果,则鉴别结果是判断为防伪标签为真实标签,否则判断为虚假标签,其中,正确结果是第一数据作为正确结果被记录于数据库中以待验证时查证真伪。
接收模块24用于接收来自鉴别服务器的鉴别结果。
本发明实施方式移动设备获取对防伪信息进行识别而得到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用以唯一标识相应物体;在获取所述第一数据后所述移动设备本机产生第二数据;所述移动设备向鉴别服务器发送验证数据;所述移动设备接收来自所述鉴别服务器的鉴别结果。由于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是代表唯一性的数据,特别是第一数据用以唯一标识相应物体,通过这种方式,确保防伪信息的唯一性,仿造者无法复制,提高了防伪的可靠性。
参阅图13,图13是本发明移动设备两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移动设备包括:扫描模块31、光学识别模块32。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移动设备可以执行图2和图3所示方法流程中所有的步骤。
扫描模块31用于对第一光学扫描区域进行光学扫描。
其中,第一标识符设置于第二光学扫描区域的前面,第二标识符设置于第二光学扫描区域的后面。
扫描模块31具体用于按照行向对第一光学扫描区域进行逐行光学扫描,并且每行仅扫描前面第一个扫描点。扫描模块31还用于按照列向对第一光学扫描区域进行逐行光学扫描,并且每行仅扫描前面第一个扫描点。第一标识符设置于第二光学扫描区域中的扫描方向的最前面。
光学识别模块32用于在扫描到第一标识符时,对第一标识符后面的预定范围的第二光学扫描区域进行光学识别。或用于在扫描到第一标识符时,对第一标识符后面的第二光学扫描区域进行光学识别,在扫描到第二标识符时,停止对第二光学扫描区域进行光学识别。
第二光学扫描区域是防伪标签。防伪标签包括基层以及滴膜层,滴膜层是由包含多个粒子的胶体分散到基层后干燥固化形成的,滴膜层中的粒子至少其数量以及位置是随机的。
本发明实施方式对第一光学扫描区域进行光学扫描;在扫描到第一标识符时,对所述第一标识符后面的预定范围的第二光学扫描区域进行光学识别;或在扫描到第一标识符时,对所述第一标识符后面的第二光学扫描区域进行光学识别,在扫描到第二标识符时,停止对所述第二光学扫描区域进行光学识别;其中,所述第一标识符设置于所述第二光学扫描区域的前面,所述第二标识符设置于所述第二光学扫描区域的后面。由于设置了第一标识符和第二标识符或者只是设置第一标识符,标识了识别的起始位置,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快速扫描和识别,减少了扫描设备的负荷。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光学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按照行向或列向对第一光学扫描区域进行逐行光学扫描,并且每行仅扫描前面第一个扫描点;
在扫描到第一标识符时,对所述第一标识符后面的预定范围的第二光学扫描区域进行光学识别;
或在扫描到第一标识符时,对所述第一标识符后面的第二光学扫描区域进行光学识别,在扫描到第二标识符时,停止对所述第二光学扫描区域进行光学识别;
其中,所述第一标识符设置于所述第二光学扫描区域的前面,所述第二标识符设置于所述第二光学扫描区域的后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标识符设置于第二光学扫描区域中的扫描方向的最前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学扫描区域是防伪标签。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标签包括基层以及滴膜层,所述滴膜层是由包含多个粒子的胶体分散到所述基层后干燥固化形成的,所述滴膜层中的粒子至少其数量以及位置是随机的。
5.一种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
扫描模块,用于按照行向或列向对第一光学扫描区域进行逐行光学扫描,并且每行仅扫描前面第一个扫描点;
光学识别模块,用于在扫描到第一标识符时,对所述第一标识符后面的预定范围的第二光学扫描区域进行光学识别;或用于在扫描到第一标识符时,对所述第一标识符后面的第二光学扫描区域进行光学识别,在扫描到第二标识符时,停止对所述第二光学扫描区域进行光学识别;
其中,所述第一标识符设置于所述第二光学扫描区域的前面,所述第二标识符设置于所述第二光学扫描区域的后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标识符设置于第二光学扫描区域中的扫描方向的最前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学扫描区域是防伪标签。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标签包括基层以及滴膜层,所述滴膜层是由包含多个粒子的胶体分散到所述基层后干燥固化形成的,所述滴膜层中的粒子至少其数量以及位置是随机的。
CN201310423051.0A 2013-09-16 2013-09-16 光学识别方法及移动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4632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23051.0A CN104463290B (zh) 2013-09-16 2013-09-16 光学识别方法及移动设备
PCT/CN2013/086959 WO2015035704A1 (zh) 2013-09-16 2013-11-12 光学识别方法及移动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23051.0A CN104463290B (zh) 2013-09-16 2013-09-16 光学识别方法及移动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63290A CN104463290A (zh) 2015-03-25
CN104463290B true CN104463290B (zh) 2018-01-09

Family

ID=52664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23051.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463290B (zh) 2013-09-16 2013-09-16 光学识别方法及移动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63290B (zh)
WO (1) WO201503570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18528B (zh) * 2018-06-01 2023-08-01 深圳回收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1627A (zh) * 2004-02-27 2005-08-31 微软公司 具有随机出现特征的防假冒和防篡改标签
CN1678881A (zh) * 2002-08-30 2005-10-05 瑞尼斯豪公司 扫描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0031016D0 (en) * 2000-12-20 2001-01-31 Alphafox Systems Ltd Security systems
US8238828B2 (en) * 2008-04-09 2012-08-07 Ven Chava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media storing and retrieval using low-cost tags as virtual storage medium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78881A (zh) * 2002-08-30 2005-10-05 瑞尼斯豪公司 扫描方法
CN1661627A (zh) * 2004-02-27 2005-08-31 微软公司 具有随机出现特征的防假冒和防篡改标签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63290A (zh) 2015-03-25
WO2015035704A1 (zh) 2015-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64504B (zh) 防伪标签、防伪标签的制造方法以及防伪方法
CN104463291B (zh) 防伪方法及移动设备
CN102099844B (zh) 通过光学设备要被存储的意义单一的标签、生产该标签的方法及其在产品防伪和产品识别中的应用
CN104794629B (zh) 手机识别编码锯齿防伪方法
CN103065109B (zh) 基于字画微观纹理的防伪方法及系统
CN101715589B (zh) 标记物品的方法;用于标识所标记的物品的方法和设备;圆偏振粒子的使用
US8578509B2 (en) Packaging film for product authentication, authent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US7660460B2 (en) Gamut selection in multi-engine systems
US8818047B2 (en) Generation of an individual glyph, and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specting individual glyphs
WO2021082607A1 (zh) 基于编码图的商品防窜货方法、装置、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CN111971683A (zh) 用于进行光学的产品验证的方法和系统
CN111242641B (zh) 窜货判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6157064A (zh) 识别码与图像关联的防伪系统
CN104463292B (zh) 光学识别方法及移动设备
CN105869515A (zh) 一种防伪标识及识别方法
CN104517522A (zh) 一种防伪标签结构及识别方法
CN104463290B (zh) 光学识别方法及移动设备
CN109472336B (zh) 一种防伪方法
Wong et al. A study on PUF characteristics for counterfeit detection
CN204348247U (zh) 一种防伪标签结构
CN104915700A (zh) 一种基于裂纹的防伪标签系统及方法
CN104463289A (zh) 防伪方法及移动设备
CN108681765A (zh) 超限窄缝防伪方法及产品
CN105157681B (zh) 室内定位方法、装置和摄像机以及服务器
CN205486286U (zh) 一种防伪标签和防伪验证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09

Termination date: 2018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