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61488A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61488A
CN104461488A CN201310430226.0A CN201310430226A CN104461488A CN 104461488 A CN104461488 A CN 104461488A CN 201310430226 A CN201310430226 A CN 201310430226A CN 104461488 A CN104461488 A CN 1044614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estland
corresponding relation
electronic equipment
support member
application progr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3022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61488B (zh
Inventor
刘家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43022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6148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4614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614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614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614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控制电子设备进入不同姿态时耗时较长的技术问题,该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中,电子设备包括本体和支撑件,支撑件能够相对于本体运动以不同的姿态支撑本体以使得电子设备具有多个使用模式,该方法包括:当启动第一应用程序时,基于预设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一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一使用模式,第一使用模式属于多个使用模式中的一种;控制支撑件的姿态,以使得电子设备处于第一使用模式。

Description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进入了人们的生活,比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电视等,这些电子设备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目前,以平板电脑为例,市场上大多数的平板电脑产品功能,形态趋于相同。平板电脑偏重于娱乐,常用来看网页、看视频、看书籍、玩游戏。为了满足用户多种使用需求,用户在使用时,会将用一个支架来支撑电子设备,使得电子设备能够以多种角度放置在一个平面上。
本申请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中的平板电脑结构较为简单,故而只能通过手动方式控制支架进行控制平板电脑进入不同的姿态,进而导致控制平板电脑进入不同的姿态的耗时较长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控制电子设备进入不同姿态时耗时较长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本体和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能够相对于所述本体运动以不同的姿态支撑所述本体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具有多个使用模式,所述方法包括:当启动第一应用程序时,基于预设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一使用模式,所述第一使用模式属于所述多个使用模式中的一种;控制所述支撑件的姿态,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一使用模式。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所述支撑件的姿态,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一使用模式,具体包括:检测获得所述本体和所述支撑件之间的夹角值;判断所述角度值是否包含在所述第一使用模式所对应的角度范围;在所述角度值不包含在所述角度范围时,控制所述支撑件相对于所述本体进行旋转,进而将所述夹角值调整至所述角度范围。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连接于所述本体和所述支撑件之间的转轴时,所述控制所述支撑件相对于所述本体进行旋转,具体为:通过设置于所述转轴内部的步进电机控制所述转轴旋转,进而基于所述转轴的旋转带动所述支撑件相对于所述本体进行旋转。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件的第一齿轮和设置于所述本体的第二齿轮时,所述控制所述支撑件相对于所述本体进行旋转,具体为:通过所述第二齿轮推动所述第一齿轮旋转,进而控制所述支撑件相对于所述本体进行旋转。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至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对应关系,具体为:应用程序与使用模式之间的直接对应关系;或所述对应关系具体包括:应用程序与应用场景之间的第一子对应关系以及应用场景与使用模式之间的第二子对应关系。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对应关系包含所述第一子对应关系和所述第二子对应关系时,所述基于预设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一使用模式,具体包括:基于所述第一子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应用程序所对应的第一应用场景;基于所述第二子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应用场景所对应的所述第一使用模式。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基于预设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一使用模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检测获得用户的设置操作;响应所述设置操作,进而设置获得所述对应关系;或检测获得所述电子设备使用的M次应用程序以及与所述M次应用程序分别对应的M个使用模式;基于所述M次应用程序和所述M个使用模式建立所述对应关系;或检测获得所述电子设备M次应用场景以及与所述M次应用场景分别对应的M个使用模式;基于所述M次应用场景和所述M个使用模式建立所述对应关系。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本体和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能够相对于所述本体运动以不同的姿态支撑所述本体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具有多个使用模式,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确定模块,用于当启动第一应用程序时,基于预设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一使用模式,所述第一使用模式属于所述多个使用模式中的一种;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支撑件的姿态,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一使用模式。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具体包括: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获得所述本体和所述支撑件之间的夹角值;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角度值是否包含在所述第一使用模式所对应的角度范围;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角度值不包含在所述角度范围时,控制所述支撑件相对于所述本体进行旋转,进而将所述夹角值调整至所述角度范围。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连接于所述本体和所述支撑件之间的转轴时,所述控制单元,具体用于:通过设置于所述转轴内部的步进电机控制所述转轴旋转,进而基于所述转轴的旋转带动所述支撑件相对于所述本体进行旋转。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件的第一齿轮和设置于所述本体的第二齿轮时,所述控制单元,具体用于:通过所述第二齿轮推动所述第一齿轮旋转,进而控制所述支撑件相对于所述本体进行旋转。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至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对应关系,具体为:应用程序与使用模式之间的直接对应关系;或所述对应关系具体包括:应用程序与应用场景之间的第一子对应关系以及应用场景与使用模式之间的第二子对应关系。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对应关系包含所述第一子对应关系和所述第二子对应关系时,所述确定模块,具体包括: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子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应用程序所对应的第一应用场景;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二子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应用场景所对应的所述第一使用模式。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检测模块,用于在基于预设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一使用模式之前,检测获得用户的设置操作;响应模块,用于响应所述设置操作,进而设置获得所述对应关系;或第二检测模块,用于在基于预设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一使用模式之前,检测获得所述电子设备使用的M次应用程序以及与所述M次应用程序分别对应的M个使用模式;第一建立模块,用于基于所述M次应用程序和所述M个使用模式建立所述对应关系;或第三检测模块,用于在基于预设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一使用模式之前,检测获得所述电子设备M次应用场景以及与所述M次应用场景分别对应的M个使用模式;第二建立模块,用于基于所述M次应用场景和所述M个使用模式建立所述对应关系。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电子设备启动第一应用程序时,可以基于预设的对应关系从多个使用模式中确定与第一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一使用模式,进而控制支撑件的姿态,使电子设备处于第一使用模式,也即是说,可以通过第一应用程序的不同,进而直接控制支撑件的姿态,而不需要用户手动进行操作,故而达到了降低控制电子设备进入不同姿态的耗时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由于基于电子设备所使用的应用程序的不同,电子设备的使用模式也不同,故而可以将电子设备的使用模式调整为最适合应用程序的使用模式,进而使应用程序能够更加方便的接收用户的控制操作,从而提高了电子设备的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图;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处于平板模式的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处于站立模式的示意图;
图2C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处于输入模式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信息处理方法中确定第一使用模式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信息处理方法中控制支撑件的姿态,以使得电子设备处于第一使用模式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控制电子设备进入不同姿态时耗时较长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中,电子设备包括本体和支撑件,支撑件能够相对于本体运动以不同的姿态支撑本体以使得电子设备具有多个使用模式,方法包括:当启动第一应用程序时,基于预设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一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一使用模式,第一使用模式属于多个使用模式中的一种;控制支撑件的姿态,以使得电子设备处于第一使用模式。
由于在上述方案中,可以通过第一应用程序的不同,进而直接控制支撑件的姿态,而不需要用户手动进行操作,故而达到了降低控制电子设备进入不同姿态的耗时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由于基于电子设备所使用的应用程序的不同,电子设备的使用模式也不同,故而可以将电子设备的使用模式调整为最适合应用程序的使用模式,进而使应用程序能够更加方便的接收用户的控制操作,从而提高了电子设备的使用效率。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中,请参考图1,电子设备包括本体10和支撑件11,支撑件11能够相对于本体10运动以不同的姿态支撑本体以使得电子设备具有多个使用模式,电子设备例如为:平板电脑、手机等等,多个使用模式例如为:平板模式、站立模式和输入模式,当然也可以为其它使用模式,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制,下面将分别对这三种使用模式进行介绍。
请参考图2A,为电子设备处于平板模式的示意图,电子设备的第一面12上可以具有一个凹槽13,进而可以将支撑件11嵌入卡合在凹槽13内,进而时支撑件11与第一面12形成一个完整的平面,此时,用户可以如使用普通平板电脑一般,用手握持,或者是放置在一平面上。
请参考图2B,为电子设备处于站立模式的示意图,在这种情况下,支撑件11由凹槽13中旋出,进而旋转至与本体10的第一端10a呈如60°(当然也可以为其它角度值,例如:50°、70°等等)夹角的第一相对位置并且保持在第一相对位置。在站立模式下,用户可以使用电子设备观看视频,或者浏览网页等等。
请参考图2C,为电子设备处于输入模式的示意图,支撑件11继续旋转至本体10的第二端10b,进而使支撑件11与本体10的第一端10a呈如20°(当然也可以为其它角度值,例如:25°、15°等等)夹角的第二相对位置,在这种情况下,由支撑件11与第一端10a支撑本体10,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户想要使用电子设备进行文档的编辑或者文字录入,那么用户可以在本体10所显示的虚拟键盘上进行打字输入,由于本体10的倾斜方向与通常用的键盘的倾斜方向相同,故而能够方便用户输入,提高输入效率。
请参考图3,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1:当启动第一应用程序时,基于预设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一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一使用模式,第一使用模式属于多个使用模式中的一种;
步骤S302:控制支撑件11的姿态,以使得电子设备处于第一使用模式。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步骤S301中,第一应用程序可以为任意应用程序,例如:微博、聊天软件、视频播放软件等等,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制,对应关系可以为多种对应关系,下面列举其中的两种进行介绍,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限于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对应关系,具体为:应用程序与使用模式之间的直接对应关系。
例如,如表1所示的对应关系:
表1
应用程序 使用模式
A1微博、A2微博、A3微博 平板模式
B1视频播放程序、B2视频播放程序 站立模式
C1聊天程序、C2聊天程序、C3聊天程序 输入模式
由于存在上述对应关系,故而可以直接通过第一应用程序在上述对应关系中查找对应的第一使用模式。
第二种,对应关系具体包括:应用程序与应用场景之间的第一子对应关系以及应用场景与使用模式之间的第二子对应关系。
例如,存在如表2所示的第一子对应关系,存在如表3所示的第二子对应关系:
表2
应用程序 应用场景
A1微博、A2微博、A3微博 微博场景
B1视频播放程序、B2视频播放程序 视频播放场景
C1聊天程序、C2聊天程序、C3聊天程序 聊天场景
表3
应用场景 使用模式
微博场景 平板模式
视频播放场景 站立模式
聊天场景 输入模式
故而,可以首先通过第一应用程序确定其对应的应用场景,然后再通过应用场景确定其对应的第一使用模式。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为了使步骤S301中能够基于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一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一使用模式,故而首先需要在步骤S301之前获得对应关系,基于对应关系的不同,其获取方式也不同,下面列举其中的三种进行介绍,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限于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在基于预设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一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一使用模式之前,方法还包括:
检测获得用户的设置操作;
响应设置操作,进而设置获得对应关系。
具体来讲,也就是提供一设置界面,然后用户可以在设置界面中设置应用程序与使用模式的对应关系或者设置应用场景与使用模式的对应关系,由于在这种情况下,该对应关系为用户所手动设置,故而该对应关系设置的最精确,进而最能满足用户对平板电脑的使用需求。
第二种,在基于预设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一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一使用模式之前,方法还包括:
检测获得电子设备使用的M次应用程序以及与M次应用程序分别对应的M个使用模式;
基于M次应用程序和M个使用模式建立对应关系。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时,也可以手动调整电子设备的使用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记录用户在使用多个应用程序时,其分别对应的使用模式,进而基于此建立对应关系,由于不需要用户手动输入,故而节省了设置对应关系的耗时。
第三种,在基于预设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一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一使用模式之前,方法还包括:
检测获得电子设备M次应用场景以及与M次应用场景分别对应的M个使用模式;
基于M次应用场景和M个使用模式建立对应关系。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和第二种方式类似,只是不是直接获取电子设备正在使用的应用程序,而是获取应用程序所对应的应用场景,然后基于多个应用场景与使用模式确定对应,同样由于不需要用户手动输入,故而节省了设置对应关系的耗时。
其中,步骤S301中,基于对应关系的不同,确定第一使用模式的方式也不同,下面列举其中的两种进行介绍,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限于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在对应关系对应关系,具体为:应用程序与使用模式之间的直接对应关系时,基于预设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一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一使用模式,具体为:
直接从对应关系中查找与第一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一使用模式。
以表1为例,如果第一应用程序为A1微博,那么其所对应的第一使用模式则为平板模式;如果第一应用程序为C1聊天程序,那么其所对应的第一使用模式则为输入模式等等,本发明实施例不再详细列举,并且不作限制。
第二种,对应关系包含第一子对应关系和第二子对应关系时,基于预设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一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一使用模式,请参考图4,具体包括:
步骤S401:基于第一子对应关系,确定第一应用程序所对应的第一应用场景;
步骤S402:基于第二子对应关系,确定第一应用场景所对应的第一使用模式。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电子设备可能会预存应用程序与应用场景的对应关系,又或者每个应用程序本身会存在对应的应用场景,故而在步骤S401中,基于第一应用程序,就能够其对应的第一应用场景,以表1为例,如果第一应用程序为A1微博,那么其对应的第一应用场景则为微博场景;如果第一应用程序为C1聊天程序,那么其对应的第一应用场景则为聊天场景等等,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制。
然后在步骤S402中直接基于第一应用场景就能够确定其对应的使用模式,以表3为例,如果第一应用场景为微博场景,那么第一使用模式则为平板模式;如果第一应用场景为聊天场景,那么第一使用模式则为输入模式等等,本发明实施例不再详细列举,并且不作限制。
其中,步骤S302中,控制支撑件11的姿态,以使得电子设备处于第一使用模式,请参考图5,具体包括:
步骤S501:检测获得本体10和支撑件11之间的夹角值;
步骤S502:判断角度值是否包含在第一使用模式所对应的角度范围;
步骤S503a:在角度值不包含在角度范围时,控制支撑件11相对于本体10进行旋转,进而将夹角值调整至角度范围;
步骤S503b:在角度值包含在角度范围时,控制支撑件11保持不变。
其中,步骤S501中,基于电子设备的使用模式的不同,本体10与支撑件11之间会存在不同的角度范围,例如:在电子设备的使用模式为平板模式时,本体10与支撑件11之间的角度范围为-10°~10°;在电子设备的使用模式为站立模式时,本体10与支撑件11之间的角度范围为45°~75°;在电子设备的使用模式为输入模式时,本体10与支撑件11之间的角度范围为160°~180°等等,当然,角度范围也可以为其它范围,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制。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置于本体10和支撑件11之间的角度传感器来检测获得角度值。
其中,步骤S502中,可以将夹角值与第一使用模式所对应的角度范围进行匹配,进而确定出其是否位于角度范围;例如:假设角度值为50°,如果第一使用模式为站立模式,那么其对应的角度范围为45°~75°,则角度值位于角度范围;而如果第一使用模式为平板模式,那么那么其对应的角度范围为-10°~10°,则角度值不位于角度范围。
其中,步骤S503a中,由于角度值不位于角度范围,则说明电子设备目前不处于第一使用模式,故而需要对角度值进行调整,进而控制电子设备处于第一使用模式,例如:在角度值为50°、角度范围为-10°~10°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控制支撑件11的姿态,进而将角度值调整值-10°~10°范围。
而在步骤S503b中,由于角度值位于角度范围,则表明电子设备已处于第一使用模式,故而不需要对电子设备的姿态再作调整。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步骤S503a中,基于电子设备的机构的不同,控制支撑件11相对于本体10进行旋转的方式也不同,下面列举其中的两种进行介绍,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限于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在电子设备包括连接于本体10和支撑件11之间的转轴时,控制支撑件11相对于本体10进行旋转,具体为:
通过设置于转轴内部的步进电机控制转轴旋转,进而基于转轴的旋转带动支撑件11相对于本体10进行旋转。
步进电机是将电脉冲信号转变为角位移或线位移的开环控制元步进电机件,在非超载的情况下,步进电机的转速、停止的位置只取决于脉冲信号的频率和脉冲数,而不受负载变化的影响,故而可以通过控制步进电机的频率和脉冲数来准确对支撑件11的旋转角度进行调整,进而准确的控制支撑件11相对于本体10的角度值。
由于在上述方案中,在电子设备包括连接于本体10和支撑件11之间的转轴时,可以通过步进电机控制转轴旋转进而控制支撑件11相对于本体10进行旋转,由于步进电机的转速、停止的位置只取决于脉冲信号的频率和脉冲数,故而可以直接通过控制脉冲信号的频率和脉冲数来达到了对本体10和支撑件11之间的角度值进行精确控制的技术效果。
第二种,在电子设备包括设置于支撑件11的第一齿轮和设置于本体10的第二齿轮时,控制支撑件11相对于本体10进行旋转,具体为:
通过第二齿轮推动第一齿轮旋转,进而控制支撑件11相对于本体10进行旋转。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将第二齿轮连接于一电机,然后通过电机的带动进而控制第二齿轮进行旋转,进而通过第二齿轮的旋转带动第一齿轮进行旋转。
齿轮的每两个齿之间的间距是相同的,故而齿轮每旋转一个齿,就可以控制支撑件11旋转至一定角度范围,进而可以基于此,控制支撑件11与本体10之间的角度值包含在第一使用模式所对应的角度范围,例如,如果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都包含有18个齿,也就是每旋转一个齿对应20度,假设本体10与支撑件11之间的角度值为50度,而第一使用模式所对应的角度范围为-10°~10°,那么可以转动2或3个齿,进而控制角度值为10°或-10°等等。当然,上述数值仅仅是对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举例,并不作为限制。
由于在上述方案中,在电子设备包括设置于支撑件11的第一齿轮和设置于本体10的第二齿轮时,可以通过通过第二齿轮推动第一齿轮旋转,进而控制支撑件11相对于本体10进行旋转,而齿轮的每个齿的所对应的角度范围都是一定的,故而也可以通过对齿轮的旋转的齿数的精确控制来达到精确的控制支撑件11和本体10之间的角度值的技术效果。
第三种,在电子设备包括电磁控制装置时,控制支撑件11相对于本体10进行旋转,具体为:
通过电磁控制装置所产生的电磁力,进而控制支撑件11相对于本体10进行旋转。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在本体10上设置电磁控制装置,而在支撑件11上设置有磁铁,进而通过电磁控制装置产生对磁铁的电磁力,进而通过该电磁力控制支撑件11相对于本体10进行旋转。其中,在电磁力为斥力时,控制支撑件11与本体10之间的角度值增加,而在电磁力为吸附力时,则支撑件11与本体10之间的角度值减小。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本体10和支撑件11,支撑件11能够相对于本体10运动以不同的姿态支撑本体10以使得电子设备具有多个使用模式,请参考图6,电子设备还包括:
确定模块60,用于当启动第一应用程序时,基于预设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一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一使用模式,第一使用模式属于多个使用模式中的一种;
控制模块61,用于控制支撑件11的姿态,以使得电子设备处于第一使用模式。
可选的,控制模块61,具体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获得本体10和支撑件11之间的夹角值;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角度值是否包含在第一使用模式所对应的角度范围;
控制单元,用于在角度值不包含在角度范围时,控制支撑件11相对于本体10进行旋转,进而将夹角值调整至角度范围。
可选的,在电子设备包括连接于本体10和支撑件11之间的转轴时,控制单元,具体用于:
通过设置于转轴内部的步进电机控制转轴旋转,进而基于转轴的旋转带动支撑件11相对于本体10进行旋转。
可选的,在电子设备包括设置于支撑件11的第一齿轮和设置于本体10的第二齿轮时,控制单元,具体用于:
通过第二齿轮推动第一齿轮旋转,进而控制支撑件11相对于本体10进行旋转。
可选的,对应关系,具体为:应用程序与使用模式之间的直接对应关系;或
对应关系具体包括:应用程序与应用场景之间的第一子对应关系以及应用场景与使用模式之间的第二子对应关系。
可选的,在对应关系包含第一子对应关系和第二子对应关系时,确定模块60,具体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基于第一子对应关系,确定第一应用程序所对应的第一应用场景;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基于第二子对应关系,确定第一应用场景所对应的第一使用模式。
可选的,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一检测模块,用于在基于预设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一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一使用模式之前,检测获得用户的设置操作;
响应模块,用于响应设置操作,进而设置获得对应关系;或
第二检测模块,用于在基于预设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一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一使用模式之前,检测获得电子设备使用的M次应用程序以及与M次应用程序分别对应的M个使用模式;
第一建立模块,用于基于M次应用程序和M个使用模式建立对应关系;或
第三检测模块,用于在基于预设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一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一使用模式之前,检测获得电子设备M次应用场景以及与M次应用场景分别对应的M个使用模式;
第二建立模块,用于基于M次应用场景和M个使用模式建立对应关系。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所介绍的电子设备与本发明实施例所介绍的信息处理方法相对应,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所介绍的信息处理方法,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发明实施例所介绍的电子设备的基本结构及变形,故而在此不再详细介绍。
本申请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电子设备启动第一应用程序时,可以基于预设的对应关系从多个使用模式中确定与第一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一使用模式,进而控制支撑件的姿态,使电子设备处于第一使用模式,也即是说,可以通过第一应用程序的不同,进而直接控制支撑件的姿态,而不需要用户手动进行操作,故而达到了降低控制电子设备进入不同姿态的耗时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由于基于电子设备所使用的应用程序的不同,电子设备的使用模式也不同,故而可以将电子设备的使用模式调整为最适合应用程序的使用模式,进而使应用程序能够更加方便的接收用户的控制操作,从而提高了电子设备的使用效率。
(2)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预设的对应关系可以为用户的设置操作所确定的对应关系,故而所设置的对应关系更加精确,进而更加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3)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预设的对应关系可以通过采集获得的电子设备使用的M次应用程序以及与M次应用程序分别对应的M个使用模式所确定、或者通过采集获得电子设备M次应用场景以及与M次应用场景分别对应的M个使用模式所确定,由于不需要用户手动设置,故而降低了建立对应关系的能耗。
(4)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电子设备包括连接于本体和支撑件之间的转轴时,可以通过步进电机控制转轴旋转进而控制支撑件相对于本体进行旋转,由于步进电机的转速、停止的位置只取决于脉冲信号的频率和脉冲数,故而可以直接通过控制脉冲信号的频率和脉冲数来达到了对本体和支撑件之间的角度值进行精确控制的技术效果。
(5)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电子设备包括设置于支撑件的第一齿轮和设置于本体的第二齿轮时,可以通过通过第二齿轮推动第一齿轮旋转,进而控制支撑件相对于本体进行旋转,而齿轮的每个齿的所对应的角度范围都是一定的,故而也可以通过对齿轮的旋转的齿数的精确控制来达到精确的控制支撑件和本体之间的角度值的技术效果。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4)

1.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本体和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能够相对于所述本体运动以不同的姿态支撑所述本体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具有多个使用模式,所述方法包括:
当启动第一应用程序时,基于预设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一使用模式,所述第一使用模式属于所述多个使用模式中的一种;
控制所述支撑件的姿态,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一使用模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支撑件的姿态,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一使用模式,具体包括:
检测获得所述本体和所述支撑件之间的夹角值;
判断所述角度值是否包含在所述第一使用模式所对应的角度范围;
在所述角度值不包含在所述角度范围时,控制所述支撑件相对于所述本体进行旋转,进而将所述夹角值调整至所述角度范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连接于所述本体和所述支撑件之间的转轴时,所述控制所述支撑件相对于所述本体进行旋转,具体为:
通过设置于所述转轴内部的步进电机控制所述转轴旋转,进而基于所述转轴的旋转带动所述支撑件相对于所述本体进行旋转。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件的第一齿轮和设置于所述本体的第二齿轮时,所述控制所述支撑件相对于所述本体进行旋转,具体为:
通过所述第二齿轮推动所述第一齿轮旋转,进而控制所述支撑件相对于所述本体进行旋转。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权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应关系,具体为:应用程序与使用模式之间的直接对应关系;或
所述对应关系具体包括:应用程序与应用场景之间的第一子对应关系以及应用场景与使用模式之间的第二子对应关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应关系包含所述第一子对应关系和所述第二子对应关系时,所述基于预设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一使用模式,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子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应用程序所对应的第一应用场景;
基于所述第二子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应用场景所对应的所述第一使用模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于预设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一使用模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获得用户的设置操作;
响应所述设置操作,进而设置获得所述对应关系;或
检测获得所述电子设备使用的M次应用程序以及与所述M次应用程序分别对应的M个使用模式;
基于所述M次应用程序和所述M个使用模式建立所述对应关系;或
检测获得所述电子设备M次应用场景以及与所述M次应用场景分别对应的M个使用模式;
基于所述M次应用场景和所述M个使用模式建立所述对应关系。
8.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本体和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能够相对于所述本体运动以不同的姿态支撑所述本体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具有多个使用模式,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当启动第一应用程序时,基于预设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一使用模式,所述第一使用模式属于所述多个使用模式中的一种;
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支撑件的姿态,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一使用模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具体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获得所述本体和所述支撑件之间的夹角值;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角度值是否包含在所述第一使用模式所对应的角度范围;
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角度值不包含在所述角度范围时,控制所述支撑件相对于所述本体进行旋转,进而将所述夹角值调整至所述角度范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连接于所述本体和所述支撑件之间的转轴时,所述控制单元,具体用于:
通过设置于所述转轴内部的步进电机控制所述转轴旋转,进而基于所述转轴的旋转带动所述支撑件相对于所述本体进行旋转。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件的第一齿轮和设置于所述本体的第二齿轮时,所述控制单元,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第二齿轮推动所述第一齿轮旋转,进而控制所述支撑件相对于所述本体进行旋转。
12.如权利要求8-11任一权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应关系,具体为:应用程序与使用模式之间的直接对应关系;或
所述对应关系具体包括:应用程序与应用场景之间的第一子对应关系以及应用场景与使用模式之间的第二子对应关系。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应关系包含所述第一子对应关系和所述第二子对应关系时,所述确定模块,具体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子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应用程序所对应的第一应用场景;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二子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应用场景所对应的所述第一使用模式。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一检测模块,用于在基于预设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一使用模式之前,检测获得用户的设置操作;
响应模块,用于响应所述设置操作,进而设置获得所述对应关系;或
第二检测模块,用于在基于预设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一使用模式之前,检测获得所述电子设备使用的M次应用程序以及与所述M次应用程序分别对应的M个使用模式;
第一建立模块,用于基于所述M次应用程序和所述M个使用模式建立所述对应关系;或
第三检测模块,用于在基于预设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一使用模式之前,检测获得所述电子设备M次应用场景以及与所述M次应用场景分别对应的M个使用模式;
第二建立模块,用于基于所述M次应用场景和所述M个使用模式建立所述对应关系。
CN201310430226.0A 2013-09-18 2013-09-18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044614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30226.0A CN104461488B (zh) 2013-09-18 2013-09-18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30226.0A CN104461488B (zh) 2013-09-18 2013-09-18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61488A true CN104461488A (zh) 2015-03-25
CN104461488B CN104461488B (zh) 2018-03-23

Family

ID=529076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30226.0A Active CN104461488B (zh) 2013-09-18 2013-09-18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61488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60004721A (ko) * 2004-07-06 2006-01-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용 컴퓨터
CN102376908A (zh) * 2010-08-06 2012-03-1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平板电子设备
CN102402393A (zh) * 2010-09-10 2012-04-0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工作模式切换的方法
CN102467171A (zh) * 2010-10-28 2012-05-23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平板电子装置
CN102478893A (zh) * 2010-11-25 2012-05-30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的平板电脑
CN102563304A (zh) * 2010-12-23 2012-07-11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支架及带有电子装置支架的电子设备
WO2013114820A1 (en) * 2012-02-03 2013-08-08 Sony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terminal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60004721A (ko) * 2004-07-06 2006-01-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용 컴퓨터
CN102376908A (zh) * 2010-08-06 2012-03-1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平板电子设备
CN102402393A (zh) * 2010-09-10 2012-04-0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工作模式切换的方法
CN102467171A (zh) * 2010-10-28 2012-05-23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平板电子装置
CN102478893A (zh) * 2010-11-25 2012-05-30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的平板电脑
CN102563304A (zh) * 2010-12-23 2012-07-11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支架及带有电子装置支架的电子设备
WO2013114820A1 (en) * 2012-02-03 2013-08-08 Sony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terminal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61488B (zh) 2018-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00770B (zh) 一种控制摄像头旋转的方法、装置、智能手表及移动终端
CN104301609A (zh) 一种应用于移动终端的摄像头旋转控制方法和移动终端
EP2854130B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US20110119578A1 (en) Method of scrolling items on a touch screen user interface
CN103914320B (zh) 一种显示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5338238A (zh) 一种拍照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3295604B (zh) 一种控制终端播放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3853309A (zh) 一种控制电子设备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714627A (zh) 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618658A (zh) 移动终端及其旋转摄像头控制方法
CN103488407A (zh) 一种对操作对象图标的显示位置进行控制的方法及设备
CN104238579A (zh) 一种应用于移动终端的摄像头旋转控制方法和移动终端
WO2012120346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use environment detecting method, electronic apparatus performance optimiz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3888605A (zh) 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793887A (zh) 移动终端的双摄像头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4951185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KR101979665B1 (ko) 구동 상태별 구동 조건 제어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단말기
CN104461330A (zh) 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932787A (zh) 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183462A (zh) 一种对象响应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2111677A (zh) 一种说明书的播放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终端
CN104714740A (zh) 调整预定参数的方法、调整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4461488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049867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407698A (zh) 一种投影方法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