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57417A - 基于自感原理的电击警棍 - Google Patents

基于自感原理的电击警棍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57417A
CN104457417A CN201410788512.9A CN201410788512A CN104457417A CN 104457417 A CN104457417 A CN 104457417A CN 201410788512 A CN201410788512 A CN 201410788512A CN 104457417 A CN104457417 A CN 1044574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self
state
induction coil
conducting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8851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57417B (zh
Inventor
王振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 Jianbao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1078851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57417B/zh
Publication of CN1044574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574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574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5741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警用防卫器械领域,尤其是电击警棍领域。本发明基于自感原理提出一种新的电击警棍,本发明是这样的:基于自感原理的电击警棍,包括第一自感线圈、第二自感线圈、直流电源、第一放电端、第二放电端,其特征是:两个线圈交替放电、充电,还包括一个用来切换充、放电的装置,还包括一个用于握持的以便进行防卫的棍状手柄,手柄在远离握持端的那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放电端和第二放电端,且第一放电端和第二放电端的形状均呈针状。本发明结构简单,用于安全保卫工作,对犯罪份子具有很强的威慑力,本发明可以保护警察。

Description

基于自感原理的电击警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警用防卫器械领域,尤其是电击警棍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电击警棍已经非常丰富,本发明基于自感原理提出一种新的电击警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电击警棍,本发明是这样的:
   基于自感原理的电击警棍,包括第一自感线圈、第二自感线圈、直流电源、第一放电端、第二放电端,其特征是:
直流电源的A端电性连接第一自感线圈的C端,还设有仅控制A、C两端导通或者断开的开关K5,
直流电源的B端电性连接第一自感线圈的D端,
直流电源的B端电性连接第二自感线圈的E端,还设有仅控制B、E两端导通或者断开的开关K6,
直流电源的A端电性连接第二自感线圈的F端,
第一自感线圈的C端电性连接第一放电端(第一放电端也被称为G端),还设有仅控制G、C两端导通或者断开的开关K1,
第一自感线圈的D端电性连接第二放电端(第二放电端也被称为H端),还设有仅控制D、H两端导通或者断开的开关K2,
第二自感线圈的E端电性连接第一放电端(第一放电端也被称为G端),还设有仅控制E、G两端导通或者断开的开关K3,
第二自感线圈的F端电性连接第二放电端(第二放电端也被称为H端),还设有仅控制F、H两端导通或者断开的开关K4,
还包括一个用于握持的以便进行防卫的棍状手柄,手柄在远离握持端的那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放电端和第二放电端,且第一放电端和第二放电端的形状均呈针状。
还可以这样:ABCD回路设置有用于控制ABCD回路电流强度的电位器R1。
还可以这样:直流电源的B端和第一自感线圈的D端之间,还设有仅控制BD电路电流的电位器R1。
还可以这样R1阻值可以为10欧姆。
还可以这样:ABEF回路设置有用于控制ABEF回路电流强度的电位器R2。
还可以包括:直流电源的A端和第二自感线圈的F端之间,还设有仅控制AF电路电流的电位器R2。
还可以这样R2阻值可以为10欧姆。
还可以这样:第一自感线圈设置有多个用来改变匝数的接线端。
第二自感线圈设置有多个用来改变匝数的接线端。
开关K1,K2,K3,K4,K5,K6安装于这样的切换器:
开关K1,K2,K3,K4,K5,K6均由两片导体片构成,导体片可以由金属制成。
在圆筒的内壁,贴合于圆筒内壁固定设置用来行使开关K1功能的两片导体片,在K1关于圆筒所在轴线对称的位置,贴合于圆筒内壁固定设置用来行使开关K3功能的两片导体片,一根转轴和圆筒轴线重合,连接杆一端固定连接转轴,一端设置有用来同时接触两导体片以使开关K1处于导通状态时K3处于断开状态、K3处于导通状态时K1处于断开状态的电键片,
在圆筒的内壁,贴合于圆筒内壁固定设置用来行使开关K2功能的两片导体片,在K2关于圆筒所在轴线对称的位置,贴合于圆筒内壁固定设置用来行使开关K4功能的两片导体片,一根转轴和圆筒轴线重合,连接杆一端固定连接转轴,一端设置有用来同时接触两导体片以使开关K2处于导通状态时K4处于断开状态、K4处于导通状态时K2处于断开状态的电键片,
在圆筒的内壁,贴合于圆筒内壁固定设置用来行使开关K6功能的两片导体片,在K6关于圆筒所在轴线对称的位置,贴合于圆筒内壁固定设置用来行使开关K5功能的两片导体片,一根转轴和圆筒轴线重合,连接杆一端固定连接转轴,一端设置有用来同时接触两导体片以使开关K6处于导通状态时K5处于断开状态、K5处于导通状态时K6处于断开状态的电键片,
且:K1处于导通状态时,K2也处于导通状态,K6也处于导通状态,在K1、K2、K6处于导通状态时,K3、K4、K5均处于断开状态,
K3处于导通状态时,K4也处于导通状态,K5也处于导通状态,在K3、K4、K5处于导通状态时, K1、K2、K6均处于断开状态,
用来控制K1、K3的连接杆、用来控制K2、K4的连接杆、用来控制K6、K5的连接杆,这三根连接杆设置于同一个转轴,并且这三根连接杆沿着转轴轴线方向布置,
转轴设有使转轴转动的驱动装置。
可以这样:转轴设有使转轴转动的驱动装置是电动机。
可以这样:转轴设有使转轴转动的驱动装置是电动机,还设有改变电动机转速的控制器。
可以这样:转轴设有使转轴转动的驱动装置是电动机,还设有改变电动机转速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是电位器R3。
可以这样:转轴还设有防止转动偏心以减小震动的平衡块。可以这样:所述三根连接杆在垂直于转轴方向的投影互成120度角以使质心位于转轴的轴线,相应的,K1和K3的连线、K2和K4的连线、K6和K5的连线,所述这三个连线在垂直于转轴方向的投影互成120度角。
还可以这样:连接杆的轴线垂直于转轴的轴线。
可以这样:连接杆的结构是这样的:中空的连接管一端固定连接于转轴,连接管呈管状,还设有与连接管中空部分配套的顶杆,顶杆一端固定连接电键片,顶杆另一端伸入连接管的管腔内,连接管内设有一跟用于给顶杆施加推力以使电键片向圆筒内壁贴近的弹簧,
在垂直于连接管轴线的方向,顶杆的截面形状和连接管中空部分的截面形状相适应,且:顶杆相对于连接管只能沿着连接管轴线方向运动而不能在连接管内转动。
还可以这样:在垂直于连接管轴线的方向,顶杆的截面形状和连接管中空部分的截面形状都是方形,或者都是五角星形,或者都是六边形。
还可以这样:垂直于圆筒轴线所在的平面,电键片的截面形状为弧形,且为劣弧。
还可以这样:在圆筒内壁沿轴向或圆周方向固定连接构成K1的两个导体片,K2、K3、K4、K5、K6也如此。
还可以这样:在圆筒内壁沿圆周方向固定连接构成K1、K3的导体片,
还可以这样:在圆筒内壁沿圆周方向固定连接构成K2、K4的导体片,
还可以这样:在圆筒内壁沿圆周方向固定连接构成K5、K6的导体片。
还可以这样:在圆筒内壁沿轴向固定连接构成K1、K3的导体片,
还可以这样:在圆筒内壁沿轴向固定连接构成K2、K4的导体片,
还可以这样:在圆筒内壁沿轴向固定连接构成K5、K6的导体片。
还可以这样:
开关K1,K2,K3,K4,K5,K6安装于纽子开关,且:且:K1处于导通状态时,K2也处于导通状态,K6也处于导通状态,在K1、K2、K6处于导通状态时,K3、K4、K5均处于断开状态,
K3处于导通状态时,K4也处于导通状态,K5也处于导通状态,在K3、K4、K5处于导通状态时, K1、K2、K6均处于断开状态,
纽子开关设有用来切换各开关通断状态的拨杆,
拨杆铰连接于摇杆的一端,摇杆的另一端铰连接于一个轴心位置固定的转盘,且摇杆和转盘的连接位置处于偏离轴心的位置,且转盘转动平面和摇杆运动平面处于同一个平面,且摇杆运动平面和拨杆拨动平面处于同一个平面,拨杆和摇杆铰连的转动轴线垂直于拨杆拨动平面,摇杆和转盘铰连接的转动轴线垂直于转盘平面。
    本发明结构简单,用于安全保卫工作,对犯罪份子具有很强的威慑力,本发明可以保护警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五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五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七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七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七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七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八的局部电路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八的局部电路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九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直流电源,2-第一自感线圈,3-第二自感线圈,4-第一放电端,5-第二放电端,61-连接杆,62-转轴,63-电动机,64-电键片,611-连接管,612-弹簧,613-顶杆,66-平衡块,7-手柄,8-纽子开关,81-拨杆,91-摇杆,92-转盘。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见附图1。是本发明的电路原理图。
    基于自感原理的电击警棍,包括第一自感线圈2、第二自感线圈3、直流电源1、第一放电端4、第二放电端5,其特征是:
直流电源1的A端电性连接第一自感线圈2的C端,还设有仅控制A、C两端导通或者断开的开关K5,
直流电源1的B端电性连接第一自感线圈2的D端,
直流电源1的B端电性连接第二自感线圈3的E端,还设有仅控制B、E两端导通或者断开的开关K6,
直流电源1的A端电性连接第二自感线圈3的F端,
第一自感线圈2的C端电性连接第一放电端4(第一放电端4也被称为G端),还设有仅控制G、C两端导通或者断开的开关K1,
第一自感线圈2的D端电性连接第二放电端5(第二放电端5也被称为H端),还设有仅控制D、H两端导通或者断开的开关K2,
第二自感线圈3的E端电性连接第一放电端4(第一放电端4也被称为G端),还设有仅控制E、G两端导通或者断开的开关K3,
第二自感线圈3的F端电性连接第二放电端5(第二放电端5也被称为H端),还设有仅控制F、H两端导通或者断开的开关K4,
还包括一个用于握持的以便进行防卫的棍状手柄7,手柄7在远离握持端的那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放电端4和第二放电端5,且第一放电端4和第二放电端5的形状均呈针状。
   使用方法:K1、K2、K6闭合的同时,K3、K4、K5处于断开状态。K3、K4、K5闭合的同时, K1、K2、K6处于断开状态。
在K5断开的瞬间,第一自感线圈2通过两个放电端放电。
在K6断开的瞬间,第二自感线圈3通过两个放电端放电。
   关于原理的详细解释:为什么要设置两个线圈?为什么电路要有两种工作状态?解释如下:    基本原理:自感线圈属于现有技术:用漆包线绕铁芯制成。先给自感线圈通直流电,然后断开的瞬间,自感线圈为了尽可能维持原来电流不变,就在两个放电端放电。例如,有一个魔术,名称叫做千人震,其表演是这样的:多个人手拉手和自感线圈形成串联电路,在线圈断电的瞬间,所有的人都大叫起来----他们被电击了。实验者曾经组织了100多个人做这个试验,用了一个自感系数很小的线圈,用一节干电池给线圈供电,就让这100多个参与者有明显的电击感觉。当然,实验者不仅仅从线圈、直流电源1方面考虑安全,还让参与电击者接触地面,确保这种电击对人体绝对是安全的,这100多个人不是危险份子,体验电击相比安全来说,安全才是最重要的。本说明书披露该信息,是想说明:线圈的能量是神奇而巨大的。
    如果不停的给自感线圈通电、断电,那么放电端就会一直间隔放电。可是,只用一个线圈存在一个不足:给线圈通电,需要足够长的时间才可以使电流达到最大值-----尽管这个时间通常不到1秒钟,但是,相对于本发明所述的设备要求,这样的间隔还是太长了。
    线圈电流增大的过程,也是线圈存储能量增加的过程。自感线圈放电的的能量是可以控制的,并且可以从很小的能量到很大的能量都可以实现,而且这种实现可以仅仅靠改变自感系数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实现,控制放电电流小到人体几乎感觉不到电流,也可以小到人体感觉微麻,也可以大到把人电击受伤,也可以大到使两个放电端产生电火花。控制自感线圈的电流或者能量属于现有技术。
    参见附图2,是K3、K4、K5闭合的同时, K1、K2、K6处于断开状态的等效电路图,这时候,第一自感线圈2处于电流增大的状态,第二线圈处于放电的状态。
    参见附图3,是K1、K2、K6闭合的同时,K3、K4、K5处于断开状态的等效电路图,这时候,第二自感线圈3处于电流增大的状态,第一线圈处于放电的状态。
    这样的设计,可以让有更长的时间让线圈电流增大。也可以说,一个线圈在放电的时候,一个线圈在增加能量,然后,彼此交替进行工作,可以让线圈有更多的时间存储能量,以便在放电的时候,可以释放更多的能量。
    实施例二
    还可以这样:ABCD回路设置有用于控制ABCD回路电流强度的电位器R1。设置一个具有这样功能的电位器属于现有技术。
    比如这样设置:直流电源1的B端和第一自感线圈2的D端之间,还设有仅控制BD电路电流的电位器R1。为什么要用“仅控制BD”的“仅”字呢?因为电位器设置的电路位置不同,可能导致不仅控制了BD电路的电流,还控制了BE电路的电流。另外,仅控制BD电路的电流应该理解为仅控制ABCD回路的电流。仅控制BD电路的电流是相对于不控制BE电路而言的。
     R1阻值可以为10欧姆。也可以为5欧姆。需要注意的是,电位器的阻值是可调的,所谓电位器的阻值,在本发明中是指电位器的最大阻值。究竟电位器的阻值是指最大阻值还是指某时刻的具体阻值,这要看当时的语言环境,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没有障碍和歧义的。
还可以这样:ABEF回路设置有用于控制ABEF回路电流强度的电位器R2。还可以包括:直流电源1的A端和第二自感线圈3的F端之间,还设有仅控制AF电路电流的电位器R2。
还可以这样:R2阻值可以为10欧姆。也可以为5欧姆。
理解方式和之前一样,不再重述。
为什么要设置R1和R2呢?这样是为了便于调节放电的电流,或者说调节放电的能量。当然,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R1和R2仅仅是控制放电能量的因素之一。有时候,需要这样控制电流:奇数次放电电流小,偶数次放电电流大,就可以通过电位器R1和R2来实现这个功能。
R1和R2达到的技术效果还包括:有时候第一自感线圈和第二自感线圈的直流电阻稍有不同,但是,又需要通过的电流相同,就可以利用调节R1、R2的方式来调整电流一致。虽然优选方式是R1和R2都被设置在电路中,但是,只安装其一也是可以的。
实施例三
    参见附图5,是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第一自感线圈2设置有多个用来改变匝数的接线端。第二自感线圈3设置有多个用来改变匝数的接线端。首先要说明的是:设置有多个用来改变匝数的接线端属于现有技术。然后要说明的是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改变匝数就改变了自感系数,当然,随着匝数的改变,线圈的直流阻值也发生了变化----因为构成线圈的导线长度发生了变化。这样的设计,可以调整放电的电流或者说调整放电的能量。
实施例四
参见附图6,是本发明局部结构示意图。刚才已经谈到:是K3、K4、K5闭合的同时, K1、K2、K6处于断开状态。K1、K2、K6闭合的同时,K3、K4、K5处于断开状态。如何控制这些开关呢?方法是多样的,比如,用手频繁的通断这6个开关,显然这样的方法很糟糕,再比如,接入一个纽子开关8(纽子开关8属于现有技术,纽子开关8具有一个可以在同一个平面拨动的拨杆81,拨动拨杆81可以控制多个开关的通、断,并且可以控制多个开关在通和断之间转换。),然后,用手控制纽子开关8的开关,虽然这样的方法比上一种方法简单,但是,还是需要手动。本实施例给出一种开关,可以自动的实现多个开关的通、断转换,在本发明中,这个开关被命名为切换器。
参见附图6,是切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开关K1,K2,K3,K4,K5,K6安装于这样的切换器:
开关K1,K2,K3,K4,K5,K6均由两片导体片构成,导体片可以由金属制成。
在圆筒的内壁,贴合于圆筒内壁固定设置用来行使开关K1功能的两片导体片,在K1关于圆筒所在轴线对称的位置,贴合于圆筒内壁固定设置用来行使开关K3功能的两片导体片,一根转轴62和圆筒轴线重合,连接杆61一端固定连接转轴62,一端设置有用来同时接触两导体片以使开关K1处于导通状态时K3处于断开状态、K3处于导通状态时K1处于断开状态的电键片64,
在圆筒的内壁,贴合于圆筒内壁固定设置用来行使开关K2功能的两片导体片,在K2关于圆筒所在轴线对称的位置,贴合于圆筒内壁固定设置用来行使开关K4功能的两片导体片,一根转轴62和圆筒轴线重合,连接杆61一端固定连接转轴62,一端设置有用来同时接触两导体片以使开关K2处于导通状态时K4处于断开状态、K4处于导通状态时K2处于断开状态的电键片64,
在圆筒的内壁,贴合于圆筒内壁固定设置用来行使开关K6功能的两片导体片,在K6关于圆筒所在轴线对称的位置,贴合于圆筒内壁固定设置用来行使开关K5功能的两片导体片,一根转轴62和圆筒轴线重合,连接杆61一端固定连接转轴62,一端设置有用来同时接触两导体片以使开关K6处于导通状态时K5处于断开状态、K5处于导通状态时K6处于断开状态的电键片64,
且:K1处于导通状态时,K2也处于导通状态,K6也处于导通状态,在K1、K2、K6处于导通状态时,K3、K4、K5均处于断开状态,
K3处于导通状态时,K4也处于导通状态,K5也处于导通状态,在K3、K4、K5处于导通状态时, K1、K2、K6均处于断开状态,
用来控制K1、K3的连接杆61、用来控制K2、K4的连接杆61、用来控制K6、K5的连接杆61,这三根连接杆61设置于同一个转轴62,并且这三根连接杆61沿着转轴62轴线方向布置,
转轴62设有使转轴62转动的驱动装置。
切换器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自动的使:第一自感线圈2和第二自感线圈3间隔工作。换句话说,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果在一个自感线圈充电(线圈电流增大的过程也被称为线圈存储能量增加的过程,也被称为充电的过程。)的时候,便捷的使另一个线圈处于放电状态。
切换器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是:1,使两个自感线圈交替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2,相比单一自感线圈而言,增加了充电时间,可以提供放电的能量。3,可以方便的控制放电频率,为什么可以方便的控制放电频率呢?因为切换器设有使转轴62转动的驱动装置,控制转动速度属于现有技术,并且是非常成熟的技术,控制了转速,就可以控制放电频率。当然,放电的时间间隔不仅仅由转轴62转速决定,放电的时间间隔还由电键片64和构成开关的导体片接触的时间、断开的时间决定。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做出调整,这种调整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仅仅需要有限次的试验或者常规的理论计算就可以得到调整方案。
可以这样:转轴62设有使转轴62转动的驱动装置是电动机63。如何使电动机63转动,并带动转轴62旋转属于现有技术。
需要说明的是:电键片64和开关接触才可以使电路导通,这属于公知技术,为了让图6清楚的看清楚结构,图6中的电键片64和开关没有接触,而是保持了一段距离,这仅仅是为了看清楚图。附图12和附图14以及其他图也是为了看清楚图而没有让电键片64和导体片接触,实际上,电键片64和导体片是接触的。
为了让电键片64和构成开关的导体片更紧密的接触,需要对连接杆61做进一步的设计。为什么要求电键片64和构成开关的导体片紧密接触呢?因为:存在接触电阻,接触电阻的存在就会影响自感线圈存储的能量,也就是说,电键片64和导体片紧密接触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包括:使自感线圈可以存储更大的能量。
参见附图7。附图7是连接杆61的结构示意图。连接杆61的结构是这样的:中空的连接管611一端固定连接于转轴62,连接管611呈管状,还设有与连接管611中空部分配套的顶杆613,顶杆613一端固定连接电键片64,顶杆613另一端伸入连接管611的管腔内,连接管611内设有一跟用于给顶杆613施加推力以使电键片64向圆筒内壁贴近的弹簧612,
在垂直于连接管611轴线的方向,顶杆613的截面形状和连接管611中空部分的截面形状相适应,且:顶杆613相对于连接管611只能沿着连接管611轴线方向运动而不能在连接管611内转动。相适应的的意思是说:1,连接管611中空部分可以容纳顶杆613伸入,2,连接管611中空部分恰好可以容纳顶杆613伸入而不至于有很大缝隙------该部件属于机械领域的常规部件。
还可以这样:在垂直于连接管611轴线的方向,顶杆613的截面形状和连接管611中空部分的截面形状都是方形,或者都是五角星形,或者都是六边形,总之,顶杆613相对于连接管611只能沿着连接管611轴线方向运动而不能在连接管611内转动属于现有技术。
参见图8,是切换器的截面图,截面和转轴62轴线垂直,为了使图看起来很干净,仅画出了两组开关。垂直于圆筒轴线所在的平面,电键片64的截面形状为弧形,且为劣弧。为了便于更好的接触导体片,也为了电键片64可以在圆筒内旋转,电键片64的形状为弧形。相应的:导体片优选方式是:导体片在垂直于圆筒轴线所在的平面,其截面形状为弧形。电键片64之所以是劣弧,那是因为,如果是优弧,就会导致让本应当交替通断的开关同时处于通路的状态,所以,必须是劣弧,优选方式是略小于半圆,这个略字是这样理解的:在某三组开关断开后,另三组开关尽快进入接通状态,这是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所以,即使用略字,也属于清楚的表述。如果还觉的不清楚,可以表述为:劣弧所对圆心角为170度------90度。
实施例五
参见附图9和附图10,这两个图用举例的方法表示了导体片的布置方式。
还可以这样:在圆筒内壁沿轴向或圆周方向固定连接构成K1的两个导体片,K2、K3、K4、K5、K6也如此。这样的表述还可以表述为:
还可以这样:在圆筒内壁沿圆周方向固定连接构成K1、K3的导体片,还可以这样:在圆筒内壁沿圆周方向固定连接构成K2、K4的导体片,还可以这样:在圆筒内壁沿圆周方向固定连接构成K5、K6的导体片。还可以这样:在圆筒内壁沿轴向固定连接构成K1、K3的导体片,还可以这样:在圆筒内壁沿轴向固定连接构成K2、K4的导体片,还可以这样:在圆筒内壁沿轴向固定连接构成K5、K6的导体片。
让一个电键片64接通两个导体片,以使电电路接通,这是常识,所以,看了本说明书以后导体片的布置方式是容易想到的。因为撰写本申请的人不会概括,所以为了表明导体片的安装位置,本发明给出上述示例。如果审查员为此发出通知还请告知申请人如何修改。
实施例六
参见附图11。转轴62还设有防止转动偏心以减小震动以减小震动的平衡块66。转轴62连接有其他部件,所以转动的时候,可能会因为偏心而震动,为了减小震动,可以设置平衡块66。设置平衡块66属于常规技术手段,本领域技术人员都知道怎么设置。所以,仅仅用功能性的表述就足以清楚表述了。
实施例七
能不能不用平衡块66也可以达到减小震动的技术效果呢?参见附图12、13、14、15。可以这样:所述三根连接杆61在垂直于转轴62方向的投影互成120度角以使质心位于转轴62的轴线,相应的,K1和K3的连线、K2和K4的连线、K6和K5的连线,所述这三个连线在垂直于转轴62方向的投影互成120度角。
实施例七给出的方案是可以不需要平衡块66的,但是,需要足够精确的加工精度以保证质心位于转轴62的轴线---这样的精度要求是现代工业很容易实现的。当然,由于加工的精度可能不足够高,也可能还需要平衡块66用来防止偏心转动造成的震动。
还可以这样:连接杆61的轴线垂直于转轴62的轴线----这样便于加工和制造。
实施例八
参见附图16和图17。
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可以这样:转轴62设有使转轴62转动的驱动装置是电动机63,还设有改变电动机63转速的控制器。控制器在图16上没有画出来,那是因为不同的控制器和电动机63的电路连接方法不同,有的并联,有的串联,有的还可以有更复杂的连接关系。控制电动机63转速的控制器属于现有技术。
参见图17。可以这样:转轴62设有使转轴62转动的驱动装置是电动机63,还设有改变电动机63转速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是电位器R3。电位器也被叫做变阻器。
实施例九
参见附图18,本图是另一种切换开关的设计,这种设计是可以替代实施例四的设计。
开关K1,K2,K3,K4,K5,K6安装于纽子开关8,且:且:K1处于导通状态时,K2也处于导通状态,K6也处于导通状态,在K1、K2、K6处于导通状态时,K3、K4、K5均处于断开状态,
K3处于导通状态时,K4也处于导通状态,K5也处于导通状态,在K3、K4、K5处于导通状态时, K1、K2、K6均处于断开状态,
纽子开关8设有用来切换各开关通断状态的拨杆81,
拨杆81铰连接于摇杆91的一端,摇杆91的另一端铰连接于一个轴心位置固定的转盘92,且摇杆91和转盘92的连接位置处于偏离轴心的位置,且转盘92转动平面和摇杆91运动平面处于同一个平面,且摇杆91运动平面和拨杆81拨动平面处于同一个平面,拨杆81和摇杆91铰连的转动轴线垂直于拨杆81拨动平面,摇杆91和转盘92铰连接的转动轴线垂直于转盘92平面。
纽子开关8设有用来切换各开关通断状态的拨杆81,拨杆81在纽子开关内部有一个可以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往复转动的轴,拨杆81绕这个轴来拨动,并且只能在一个平面拨动-----这属于现有技术。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纽子开关8的位置要被固定起来,否则,随着摇杆91的推来推去,纽子开关8其本体也会跟着乱晃。
这个开关的原理是用机械方式自动的拨动纽子开关8。驱动转盘92转动、控制转盘92转速都是现有技术。
实施例十
 参见附图19。还包括一个用于握持的以便进行防卫的棍状手柄7,手柄7在远离握持端的那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放电端4和第二放电端5,且第一放电端4和第二放电端5的形状均呈针状。
手柄7就是警棍,就是用来电击敌人保卫警察的握持部件。这是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第一放电端4和第二放电端5的形状均呈针状且沿着手柄7向远离握持端延伸出手柄7,这样才便于起到威慑、防卫的作用。
本发明结构简单,可以保卫警察,对犯罪份子起到威慑作用。
还需要解释的有:电容和电感有什么区别。这里说的电容是指一种常见的电学元件,电感也是一种常见的电学元件,也就是本发明所述的自感线圈。
1,电感具有一种能力:尽可能维持磁通量不变,也可以说:尽可能维持电流不变,电容不具有这样的功能。因为很多技术对放电电流有要求,所以,在控制电流方面,用电感放电比用电容放电易于控制。
2,电容放电电流受放电对象的电阻影响大,电感放电的电流受放电对象电阻影响小,如果放电对象是一成不变的,电容放电也是可以的,但是,实际情况很多时候是放电对象在变化,比如:放电对象是人体,不同的人、不同的部位对电容放电的电流、时间都会有很大影响,而用电感放电,就很容易控制到:让不同的人、不同的部位有很接近的放电时间、放电电流强度、放电电流变化情况。再比如:放电对象是燃气炉,随着放电端炉火的变化,放电对象发生了很大变化,需要注意的是,炉火的变化不仅仅是温度的变化,也引发炉火导电能力发生变化,如果用电容放电,每次放电情况受放电时刻影响大,因此引起每次放电的较大波动,但是,用电感放电就可以使不同次放电情况波动很小,还是因为电感具有阻碍电流变化的本领。
3,电感可以依据放电对象改变放电电压而努力阻碍电流的变化。电容不具有这样的能力。很多情况下,需要控制的是放电电流,所以,使用电感既可以控制电流又可以自动调节电压,电容的充电电压一旦确定,放电时就不再升高。
4,充电要求不同,用1.5伏特干电池给电容充电,充电后电容两端电压就是1.5伏特,放电电压峰值也是1.5伏特。用1.5伏特干电池给电感供电,电流稳定后断电,同时电感放电,随着放电对象的不同,放电电压可以发生变化,甚至远远高于1.5伏特,达到几千伏特甚至上万伏特。本发明采用自感线圈作为储能元件,在直流电源选择方面,比选择电容作为储能元件更方便。本发明中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自感线圈以及电源,并且电源可以是1.5v直流电源,3v直流电源,3.7v直流电源等,这都是易于得到和安装的。倘若采用电容放电,并且要求大电流,那么就需要高电压,于是,要么采用高电压充电,要么要给低电压电源配套一个转换装置以产生高直流电压为电容充电,从充电要求角度讲,采用电感放电优于采用电容放电。如果有必要,本发明可以把直流电源加一个限定条件:“直流电源采用低压直流电源”,低压直流电源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表述,如果还觉的不清楚,可以限定为“直流电源采用电压为1.5伏特-----6伏特的直流电源”,这样的低压电源如果给电容供电,是无法解决很多技术问题的,当然也达不到需要的技术效果。
5,也可以说,采用电容作为储能元件和采用自感线圈作为储能元件是用来解决不同技术需要的。要针对:对放电有什么要求?2,可以提供什么样的供电电源?等问题合理选择电容或电感。既然解决不同的技术问题,又因为电容和电感有突出的不同性质,所以,达到的技术效果也不同。
本发明结构简单,便于调整放电时间间隔、可以释放更大的电流。

Claims (1)

1. 基于自感原理的电击警棍,包括第一自感线圈、第二自感线圈、直流电源、第一放电端、第二放电端,其特征是:
直流电源的A端电性连接第一自感线圈的C端,还设有仅控制A、C两端导通或者断开的开关K5,
直流电源的B端电性连接第一自感线圈的D端,
直流电源的B端电性连接第二自感线圈的E端,还设有仅控制B、E两端导通或者断开的开关K6,
直流电源的A端电性连接第二自感线圈的F端,
第一自感线圈的C端电性连接第一放电端(第一放电端也被称为G端),还设有仅控制G、C两端导通或者断开的开关K1,
第一自感线圈的D端电性连接第二放电端(第二放电端也被称为H端),还设有仅控制D、H两端导通或者断开的开关K2,
第二自感线圈的E端电性连接第一放电端(第一放电端也被称为G端),还设有仅控制E、G两端导通或者断开的开关K3,
第二自感线圈的F端电性连接第二放电端(第二放电端也被称为H端),还设有仅控制F、H两端导通或者断开的开关K4,
还包括一个用于握持的以便进行防卫的棍状手柄,手柄在远离握持端的那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放电端和第二放电端,且第一放电端和第二放电端的形状均呈针状,
开关K1,K2,K3,K4,K5,K6安装于这样的切换器:
开关K1,K2,K3,K4,K5,K6均由两片导体片构成,
在圆筒的内壁,贴合于圆筒内壁固定设置用来行使开关K1功能的两片导体片,在K1关于圆筒所在轴线对称的位置,贴合于圆筒内壁固定设置用来行使开关K3功能的两片导体片,一根转轴和圆筒轴线重合,连接杆一端固定连接转轴,一端设置有用来同时接触两导体片以使开关K1处于导通状态时K3处于断开状态、K3处于导通状态时K1处于断开状态的电键片,
在圆筒的内壁,贴合于圆筒内壁固定设置用来行使开关K2功能的两片导体片,在K2关于圆筒所在轴线对称的位置,贴合于圆筒内壁固定设置用来行使开关K4功能的两片导体片,一根转轴和圆筒轴线重合,连接杆一端固定连接转轴,一端设置有用来同时接触两导体片以使开关K2处于导通状态时K4处于断开状态、K4处于导通状态时K2处于断开状态的电键片,
在圆筒的内壁,贴合于圆筒内壁固定设置用来行使开关K6功能的两片导体片,在K6关于圆筒所在轴线对称的位置,贴合于圆筒内壁固定设置用来行使开关K5功能的两片导体片,一根转轴和圆筒轴线重合,连接杆一端固定连接转轴,一端设置有用来同时接触两导体片以使开关K6处于导通状态时K5处于断开状态、K5处于导通状态时K6处于断开状态的电键片,
且:K1处于导通状态时,K2也处于导通状态,K6也处于导通状态,在K1、K2、K6处于导通状态时,K3、K4、K5均处于断开状态,
K3处于导通状态时,K4也处于导通状态,K5也处于导通状态,在K3、K4、K5处于导通状态时, K1、K2、K6均处于断开状态,
用来控制K1、K3的连接杆、用来控制K2、K4的连接杆、用来控制K6、K5的连接杆,这三根连接杆设置于同一个转轴,并且这三根连接杆沿着转轴轴线方向布置,
转轴设有使转轴转动的驱动装置。
CN201410788512.9A 2014-12-19 2014-12-19 基于自感原理的电击警棍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4574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88512.9A CN104457417B (zh) 2014-12-19 2014-12-19 基于自感原理的电击警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88512.9A CN104457417B (zh) 2014-12-19 2014-12-19 基于自感原理的电击警棍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57417A true CN104457417A (zh) 2015-03-25
CN104457417B CN104457417B (zh) 2017-12-19

Family

ID=52903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88512.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457417B (zh) 2014-12-19 2014-12-19 基于自感原理的电击警棍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57417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4061U (zh) * 1989-02-23 1989-09-06 天津市珠江无线电元件厂 多功能高压电击器
US7692915B1 (en) * 2006-11-17 2010-04-06 Oleg Nemtyshkin Electric shock device
CN102364294A (zh) * 2011-09-19 2012-02-29 许庆贵 一种新型电子警棍
CN102914216A (zh) * 2012-10-19 2013-02-06 常州泰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安防电棍
CN103163938A (zh) * 2011-12-14 2013-06-19 刘永杰 多控电、空开关
CN103306878A (zh) * 2012-03-14 2013-09-18 博格华纳贝鲁系统有限公司 驱动火花隙尤其是火花塞的方法
CN104121810A (zh) * 2013-04-27 2014-10-29 天津市穗侨保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警棍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4061U (zh) * 1989-02-23 1989-09-06 天津市珠江无线电元件厂 多功能高压电击器
US7692915B1 (en) * 2006-11-17 2010-04-06 Oleg Nemtyshkin Electric shock device
CN102364294A (zh) * 2011-09-19 2012-02-29 许庆贵 一种新型电子警棍
CN103163938A (zh) * 2011-12-14 2013-06-19 刘永杰 多控电、空开关
CN103306878A (zh) * 2012-03-14 2013-09-18 博格华纳贝鲁系统有限公司 驱动火花隙尤其是火花塞的方法
CN102914216A (zh) * 2012-10-19 2013-02-06 常州泰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安防电棍
CN104121810A (zh) * 2013-04-27 2014-10-29 天津市穗侨保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警棍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57417B (zh) 2017-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57416A (zh) 基于自感原理的电击警棍
CN104457417A (zh) 基于自感原理的电击警棍
CN105141296B (zh) 一种脉宽连续可调的快沿双指数电磁脉冲发生装置
CN104466685A (zh) 一种放电装置和一种开关
CN204373515U (zh) 基于自感原理的电击警棍
CN204373514U (zh) 基于双自感线圈的电击警棍
CN204243461U (zh) 切换器
CN104466684A (zh) 放电装置
CN204345713U (zh) 燃气加热装置
CN104534510A (zh) 燃气加热装置
CN204345712U (zh) 一种燃气加热装置
CN104456622A (zh) 燃气加热装置
CN204243460U (zh) 基于自感现象的放电装置
CN204243459U (zh) 一种放电装置
CN204299764U (zh) 一种汽缸点火装置
CN204327370U (zh) 汽缸点火装置
CN104612878A (zh) 汽缸点火装置
CN104436439A (zh) 基于双自感线圈的除颤仪
CN104436438A (zh) 基于双自感线圈的除颤仪
CN104500306A (zh) 汽缸点火装置
CN104436436A (zh) 基于双自感线圈的吞咽障碍电刺激治疗仪
CN104436433A (zh) 基于双自感线圈的脑部电刺激装置
CN104436434A (zh) 基于双自感线圈的脑部电刺激装置
CN204319520U (zh) 一种利用自感原理的除颤仪
CN105790076A (zh) 一种放电装置和一种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Yu Liang

Inventor before: Wang Zhenhua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120

Address after: 312030 Zhejiang Province, Shaoxing city Keqiao District Qianqing Qunxian Road No. 2078

Applicant after: Shaoxing Kahashi Shira Chemical Fiber Co., Ltd.

Address before: 830002 Qingnian Road Urumqi No. 15 Bayi Middle School family hospital, Tianshan District, th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1-3-402

Applicant before: Wang Zhenhua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814

Address after: 330114 No. 34, Zou Liu natural village, Shek Tsui village, Xixia Town, Xinjian County, Nanchang, Jiangxi, 2

Patentee after: Liu Huanhuan

Address before: 312030 No. 2078, Qunxian Road, Qian Qing town, Keqiao District, Shaoxing, Zhejiang.

Patentee before: Shaoxing Kahashi Shira Chemical Fiber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204

Address after: 226401 No. 32, Eight Groups, Bajiaojing Village, Matang Town, Rudong County,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en Jianbao

Address before: 330114 No. 34, Zou Liu natural village, Shek Tsui village, Xixia Town, Xinjian County, Nanchang, Jiangxi, 2

Patentee before: Liu Huanhua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19

Termination date: 201812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