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07376A - 一种地震预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震预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07376A
CN104407376A CN201410673512.4A CN201410673512A CN104407376A CN 104407376 A CN104407376 A CN 104407376A CN 201410673512 A CN201410673512 A CN 201410673512A CN 104407376 A CN104407376 A CN 1044073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thquake
signal
phenomenon
shake
receiv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7351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长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1067351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07376A/zh
Publication of CN1044073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073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震预测系统,包括信号接收系统、信号放大系统、信号记录系统及信号报警系统;信号接收系统、信号放大系统、信号记录系统及信号报警系统通过无线或有线传输。本发明的地震预测系统通过对震现象讯号的接收、分析和报警,可以在强烈地震感到来之前进行有效的预测,使人类生命财产得到及时有效的转移,降低了地震带来的危害,并突破了人类目前惯常的地震原理认识,从而使得地震给地球带来的破坏现象得到了合理解释的同时也使得人类可以更进一步了解震现象并利用震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地震预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震预测系统,其属于大气物理学分支学科《等离子体天体》物理学范畴。
背景技术
人类生存在地球村,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类在自然界面前得顺其自然,有的灾害不可抗拒。掌握自然现象属性,可以防予灾害。例如雷爆,给建筑装了避雷针,建筑物就得到防护。
掌握地震机理可以预测、预报地震,可以重建防御性地震建筑,可以利用地震机理,研发新的科学工业,可以开发新的建筑材料,可以开启新的绿色能源,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绝。
而当前的板块地震科学,是当代传统没有论证的理论,是伪科学、是自然科学谎言、是违背自然规律的谣言。地震带、断裂带、余震、单震中、双震中都是违科学的产物。
建国65年地震研究人员,一直以板块为理论探索着,最后还是无果而告终。唐山、汶川、玉树、芦山都没有震醒使用汉字的科学家。沙化现象的科学解释,多震中、双震中等等,拿板块谎言造出地震词汇,使地震用够预报、预防、预测化为乌有,把灾演变成人祸。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地震预测系统,通过发明人不懈的努力研究,发现了地震存在的本质,并非是现有地震科学所提供的板块运动、火山爆发等因素引起的,而是自然界中本身存在的一种震现象引起的,就好像是台风或雷电一样。因此依据发明人所发现的地震产生自然理论,本发明人也对地震预报系统提出了新的改进,并专门针对张衡地震仪预测地震的原理和其结构进行了重新的整理。
一种地震预测系统,包括:
信号接收系统,用于接收地震前的异常讯号;
信号放大系统,用于将信号接收系统接收的讯号;
信号记录系统,用于记忆信号接收系统接收的讯号信息;
信号报警系统,通过分析信号记录系统记录的信息来发出警报;
信号接收系统、信号放大系统、信号记录系统及信号报警系统通过无线或有线传输。
由此,通过在损害性的地震发生前进行预警,减少了地震灾害带来的破坏。
进一步,信号接收系统的为张衡地震仪中龙结构,其中张衡地震仪中的龙结构接收的讯号为震现象所发出的讯号。
进一步,张衡地动仪中的珠丸设置在龙结构喉咙部。
进一步,信号记录系统为记忆芯片,记载信号接收系统所接收的不同讯号,以供后期数据分析及比对。
进一步,信号报警系统分析讯号并发出声音或光报警。
更进一步,信号接收系统接收的讯号为地球空间震现象次声波拉磨雷的声音。
本发明的地震预测系统通过对震现象讯号的接收、分析和报警,可以在强烈地震感到来之前进行有效的预测,使人类生命财产得到及时有效的转移,降低了地震带来的危害,并突破了人类目前惯常的地震原理认识,从而使得地震给地球带来的破坏现象得到了合理的解释,也由此使得人类可以更进一步了解震现象并利用地震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地震预测系统示意图;
图2为震现象作用示意图;
图3为震现象作用强度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一种地震预测系统1,包括:信号接收系统2,用于接收地震前的异常讯号;信号放大系统3,用于将信号接收系统接收的讯号;信号记录系统4,用于记忆信号接收系统接收的讯号信息;信号报警系统5,通过分析信号记录系统记录的信息来发出警报;其中,信号接收系统2、信号放大系统3、信号记录系统4及信号报警系统5可以通过无线或有线传输信号。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信号接收系统2的结构可以为张衡发明的地震仪中龙结构,其中张衡地震仪中龙结构接收的讯号为震现象所发出的讯号,此处震现象在下文中有解释。
且,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张衡地震仪中的珠丸实质设置在龙结构喉咙部。
信号记录系统3可以为记忆芯片,记载信号接收系统2所接收的不同讯号,以供后期数据分析及比对。
其中,信号报警系统5分析讯号并发出声音或光报警。信号接收系统2接收的讯号为地球空间震现象次声波拉磨雷的声音,此处拉磨雷声音在下文有解释。
见图2中震现象示意图;震现象就是拉磨雷声音,其中在电离层发生的震现象作用于地球时,地震将是强烈的即会是等级高的地震;而震现象若发生在大气层高度,作用在地球就是有感的低级地震。这种现象在卫星云图上可以看出漏斗云。
震是地球空间凭空产生的自然现象,地震前动物接收到的异常讯号就是“次声波拉磨雷”的声音,现在的气象学却并没有把闪电雷和拉磨雷区分开,统称它们为雷。因此现在人类经常会把震现象错以为是雷,因为小的拉磨雷声音人们能听到声音,但也看不到闪电;若发生大的拉磨,其声音频率不在人类听觉频率范围内,人类是听不到的。
地震最初是地球对震现象能量吸引,震能量接近地球,震能量将对地球产生辐射。实体地球空间就相当于天然微波炉,震现象发生的能量就是局部对地球做功,震源深度就是微波炉性质产生的,由被辐射体最底层开始做功。
见图3所示的震现象作用强度示意图。
如前述的拉磨雷声音即震现象6的出现,产生的震能量7由强到弱以面的传播形式分散其能量,并且,震能量不是直接作用于地面8上的,是震现象在空间爆炸之后的能量分散到地面上的。震能量作用在地面上最强的地区即是现在地震学中所说的震中,后期将成为地陷9。沿着震能量的传播方向震能量作用在地面上的能量会越来越弱,体现在地面上就是逐级减小的地震现象。
此处正好验证了汶川地震相当于500颗原子弹爆炸的破坏的现象,因为如果真的是500颗原子弹直接在某地区爆炸,其破坏程度难以想象,远远超过汶川地震时的破坏,因此当时的破会只是相当于500颗原子弹爆炸后分散的能量造成的破坏。
震能量7对地球8的破坏属于地球的膨化现象,地球会被震能量整的酥软,因此在震区会多发生泥石流和滑坡现象。
同时,震现象6是凭空产生的,自震现象6出现到地球8遭到震能量破坏的过程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正如中央电视台记者阿邱采访航天专家时问到的“为什么美国报废卫星,会撞向俄罗斯运行的卫星?”,宇航员举例回答“如果把国际空间站加上五公里长带電钢丝绳,垂向地球,明明空间站能运行一百年,有了这带電钢丝绳,只能运行十八年就坠毁在地球上。”,此处也映证了地球的万有引力,而震现象也是通过地球的万有引力吸引作用才使得震能量作用到地球上的,而作用到地球上后便产生地震,因此,地面遭到震能量的破会与震现象的发生之间有时间间隔,地震相比震现象存在时间上的滞后,震字下面的辰就是代表这个时间差的意思。
编撰《张衡传》的南朝宋史学范晔与张衡不在同一时代,在范晔的中虽有记录张衡的地震仪,但范晔并未见过张衡制造的地震仪,只是根据民间口头流传整理出来《张衡传》。
《张衡传》中记载“阳嘉元年,夏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范晔描述的张衡地震仪基本都正确,但一字之差,改变了地震仪功能。范晔错把“喉风”错写成“候风”,理解成气候,离题万里。“喉风”应指的是声音,属于喉咙里发出的风,当然喉风很特殊,喉风的物理属性,就是预警波物理属性,喉风指的就是震现象所发出的讯号,张衡地震仪确切的说是地震仪上相应的龙结构收到震现象的讯号后,讯号即喉风让地震仪上的龙结构喉咙部的铜珠滚动下来,地震仪下部的蟾蜍接收铜珠并发出预警声。
显然,依照现代的科学手段,张衡地震仪接收的震现象讯号后的声音预警也可以进一步改进为发光预警,或者声音和光预警同时进行,以提高预警的强度。
因此地震仪只有接收讯号才能实现功能,将世界公认的动物异常讯号溶于张衡地震仪,才能解释地震仪为什么可以预报地震的功能。这个动物异常预警讯号波,正是发明人所发现的震现象所发出的讯号波。在一个电、磁波现象没有的东汉时期,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只有声波容易被人类掌握,也只有掌握了讯号的波物理属性,才能根据属性研制出接收仪器。
震是古代自然科学概念,如雷、电、霾等,震现象属性的隐蔽性,让人类忽视了震存在,或者误认为是在地下存在。地球其实是空间的实体星球,地球其实是自然现象能工巧匠在历史长河里把地球打造锻铸、锤炼成今天这个模样的。且,震现象是天空中的阳性能量,遇到地球阴性能量就开始做功,于是地震发生了。震现象就是地球总设计师,其它产生的自然现象,都是依据震现象的设计去做的,即其它的自然现象所产生的地球变化都是在震现象基础上实现的。
比如台风,台风是接触地面的自然现象,人们知道的是,可以把汽车类大小物体抛向空中,但没有认识清楚台风不接触地面时存在的现象。台风卷起物体时,是以地面物体为参照物,包括生成沙尘,人类称其为台风现象。在水面上吸收大量水气,也是可观察到的台风现象。这里,接触地球就是台风,但如果这种现象发生在大气层外,那就是湍流。
如前述,震现象是地球的总设计师,有地球年龄就有震现象,在地球上一年发生大、小地震一万多次,那么震就是指的震现象,是等离子体天体内部湍流,与台风形式不同的是震现象中的震能量是向下被地球内部能量吸引,震现象的等离子体湍流性质有撕裂性、碰撞性、扭曲性,其对地球产生的破坏恰与当今震区的破坏形式相吻合。而台风可以看做是等离子体内部湍流,只是台风接近地球,而台风形式的湍流不接近地球,它们的共性是向上拔力,它们没有辐射波。但是,震现象的能量与台风或台风形式的湍流相反,其与地球相互吸引,震现象产生的湍流有电磁辐射波。
地球空间存在震自然现象与外溢空难事件的关系,汶川地震救灾飞机仪表失灵,法航客机仪表失灵、马航客机仪表失灵,这个共性证明飞机遇到了等离子体天体内部湍流。因为地震前,磁铁会消失磁性,地震后磁铁会恢复磁性。
还有证据:马航mh370客机有攀高过程,这是被震现象湍流劫持的迹象,在失联地点的海底监测到了地震波。还有证据:马航mh370失联后智利发生了大地震,证明空间出现了震现象湍流。
由此,我们知道了地震是由两个原理构成,第一是震现象产生的原理,第二是作用于地球上形成地震。震现象的构成属于《等离子体天体学》范畴,等离子体内部湍流也是凭空产生的,与震现象的能量有关系。
地震现象原理就是:由震能量在地球上做功,大地发生震动,这种宏观震动由于是震能量诱发的,就叫它地震。那么震能量打在地面上也有属性,能够吸收电磁波的物质,就是震能量克星,震能量电磁波穿透吸收电磁波的物质时就会被破坏,因此,认识地震就可以防御地震。
掌握地震机理可以预测、预报地震,可以重建防予地震建筑,可以利用地震机理,研发新的科学工业,可以开发新的建筑材料,可以开启新的绿色能源,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绝。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地震预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号接收系统,用于接收地震前的异常讯号;
信号放大系统,用于将信号接收系统接收的讯号;
信号记录系统,用于记忆信号接收系统接收的讯号信息;
信号报警系统,通过分析信号记录系统记录的信息来发出警报;
所述信号接收系统、信号放大系统、信号记录系统及信号报警系统通过无线或有线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预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接收系统的为张衡地震仪中龙结构;其中所述张衡地震仪中的龙结构接收的讯号为震现象所发出的讯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震预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张衡地动仪中的珠丸设置在龙结构喉咙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震预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记录系统为记忆芯片,记载信号接收系统所接收的不同讯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震预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报警系统分析讯号并发出声音或光报警。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地震预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接收系统接收的讯号为地球空间震现象次声波拉磨雷的声音。
CN201410673512.4A 2014-11-21 2014-11-21 一种地震预测系统 Pending CN1044073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73512.4A CN104407376A (zh) 2014-11-21 2014-11-21 一种地震预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73512.4A CN104407376A (zh) 2014-11-21 2014-11-21 一种地震预测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07376A true CN104407376A (zh) 2015-03-11

Family

ID=52645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73512.4A Pending CN104407376A (zh) 2014-11-21 2014-11-21 一种地震预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07376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56425A (zh) * 2015-08-26 2015-11-18 盐城工学院 一种多功能地震紧急保护装置
CN107015808A (zh) * 2017-04-10 2017-08-04 刘�文 一种提高宏观异常预测地震准确率的方法
CN110632644A (zh) * 2019-11-04 2019-12-31 刘长贵 地震动物预报仪
CN113361476A (zh) * 2021-07-02 2021-09-07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张衡一号震前异常信号识别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6111A (zh) * 1999-06-03 1999-11-24 杨少峰 地震预测仪
US6018244A (en) * 1995-04-07 2000-01-25 Kushida; Yoshio Method for detecting diastrophism by detecting VHF radio waves reflected by the ionosphere
CN1335517A (zh) * 2000-07-24 2002-02-13 毛稳 接收震前低频高值电磁辐射的方法和设备
CN1948998A (zh) * 2006-11-08 2007-04-18 梁富泉 多功能地震探测与预报装置
CN101577036A (zh) * 2008-07-10 2009-11-11 王振宇 地震报警器
CN102053255A (zh) * 2010-10-09 2011-05-11 王焕明 地动仪的内部结构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18244A (en) * 1995-04-07 2000-01-25 Kushida; Yoshio Method for detecting diastrophism by detecting VHF radio waves reflected by the ionosphere
CN1236111A (zh) * 1999-06-03 1999-11-24 杨少峰 地震预测仪
CN1335517A (zh) * 2000-07-24 2002-02-13 毛稳 接收震前低频高值电磁辐射的方法和设备
CN1948998A (zh) * 2006-11-08 2007-04-18 梁富泉 多功能地震探测与预报装置
CN101577036A (zh) * 2008-07-10 2009-11-11 王振宇 地震报警器
CN102053255A (zh) * 2010-10-09 2011-05-11 王焕明 地动仪的内部结构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长贵: "大地为什么会动", 《新浪博客》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56425A (zh) * 2015-08-26 2015-11-18 盐城工学院 一种多功能地震紧急保护装置
CN107015808A (zh) * 2017-04-10 2017-08-04 刘�文 一种提高宏观异常预测地震准确率的方法
CN110632644A (zh) * 2019-11-04 2019-12-31 刘长贵 地震动物预报仪
CN113361476A (zh) * 2021-07-02 2021-09-07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张衡一号震前异常信号识别方法
CN113361476B (zh) * 2021-07-02 2023-07-25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张衡一号震前异常信号识别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Vergoz et al. IMS observations of infrasound and acoustic-gravity waves produced by the January 2022 volcanic eruption of Hunga, Tonga: A global analysis
Arrowsmith et al. The seismoacoustic wavefield: A new paradigm in studying geophysical phenomena
Campus et al. Worldwide observations of infrasonic waves
CN104407376A (zh) 一种地震预测系统
Artemieva et al. From tunguska to chelyabinsk via jupiter
Rodger Subionospheric VLF perturbations associated with lightning discharges
Jolly et al. Capturing the acoustic radiation pattern of strombolian eruptions using infrasound sensors aboard a tethered aerostat, Yasur volcano, Vanuatu
Senyukov Monitoring and prediction of volcanic activity in Kamchatka from seismological data: 2000–2010
Bowman et al. Geoacoustic observations on drifting balloon-borne sensors
Dixon et al. 2017 Volcanic activity in Alaska—Summary of events and response of the Alaska Volcano Observatory
CN105676266A (zh) 地震预测预报的方法和系统
Li et al. Imaging rupture process of the 2015 Mw 8.3 Illapel earthquake using the US Seismic Array
Zlotnicki et al. Ionospheric disturbances recorded by DEMETER satellite over active volcanoes: from August 2004 to December 2010
Keay Continued progress in electrophonic fireball investigations
Okada Recent progress of seismic observation networks in Japan
Edwards et al. Forensic investigation of a probable meteor sighting using USArray acoustic data
Smith et al. Ground-coupled airwaves at Pavlof Volcano, Alaska, and their potential for eruption monitoring
CN110632644A (zh) 地震动物预报仪
Gitterman et al. Large-scale controlled surface explosions at Sayarim, Israel, at different weather patterns for Infrasound Calibr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itoring System
Lefeuvre et al. Radio science's contribution to disaster emergencies
Silber et al. High altitude balloon-borne acoustic detection of the October 2020 Large Surface Explosion Coupling Experiment (LSECE).
Kanao A New Trend in Cryoseismology: A Proxy for Detecting the Polar Surface Environment
CN113625335B (zh) 一种基于地空遥感耦合的地震预测方法及系统
Chapman How a near-earth object impact might affect society
Janssens et al. Space Weather: The Impact on Security and Defens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