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06698A - 一种城市热岛空间分布的评价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城市热岛空间分布的评价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06698A
CN104406698A CN201410682879.2A CN201410682879A CN104406698A CN 104406698 A CN104406698 A CN 104406698A CN 201410682879 A CN201410682879 A CN 201410682879A CN 104406698 A CN104406698 A CN 1044066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city
heat island
bright
gra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8287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龚珍
吴浩
黎华
俞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filed Critical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Priority to CN20141068287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06698A/zh
Publication of CN1044066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066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Image Processing (AREA)
  • Radiation Pyrome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城市热岛空间分布的评价方法,利用遥感卫星获取待评价区域的热红外图像;制作城区亮温等级分布图和城区温度等级分布图;城区亮温等级分布图:通过所接收的待评价区域各处的热辐射值计算出对应的地面亮温,对地面亮温进行正规化处理;将正规化处理后的地面亮温按从低到高划分为N个等级,制成城区亮温等级分布图;城区温度等级分布图同理;分别计算城区亮温等级分布图和城区温度等级分布图的间隙度,间隙度越大,说明热岛的聚集度越高,反之则说明热岛聚集度越低。本发明能够有效的评估不同影像热岛空间分布的差异性,为城市热岛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Description

一种城市热岛空间分布的评价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城市热岛空间分布的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市热岛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由于传统的地面观测方式很难全面掌握城市地面热岛的空间分布情况,因此,利用遥感影像来研究城市热岛效应已成为主流方式。
为了研究城市热岛的发展变化,需要将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的热红外波段加以比较。常规的做法是获取研究区域的热红外影像,根据地表地物的比辐射率来反演地表温度。由于地表地物的比辐射率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如何合理的确定地表地物的比辐射率是正确反演地表温度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城市热岛空间分布的评价方法,能够有效的评估不同影像热岛空间分布的差异性,为城市热岛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城市热岛空间分布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S1、利用遥感卫星获取待评价区域的热红外图像;
S2、制作城区亮温等级分布图和城区温度等级分布图:
城区亮温等级分布图:通过所接收的待评价区域各处的热辐射值计算出对应的地面辐射温度,即地面亮温,对地面亮温进行正规化处理,将地面亮温分布统一到0~1之间;参考植被覆盖度分级体系和亮温等级体系,将正规化处理后的地面亮温按从低到高划分为N个等级,其中最高等级的地面亮温所对应的区域定义为热岛,制成城区亮温等级分布图;
城区温度等级分布图:对S1获得的热红外图像采用单窗算法进行地面温度反演,得到地面温度,对地面温度进行正规化处理,将地面温度分布统一到0~1之间;将正规化处理后的地面温度按从低到高划分为N个等级,其中最高等级的地面温度所对应的区域定义为热岛,制成城区温度等级分布图;
S3、热岛空间分布的评价:
分别计算城区亮温等级分布图和城区温度等级分布图的间隙度,间隙度越大,说明热岛的聚集度越高,反之则说明热岛聚集度越低。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城区亮温等级分布图利用ENVI软件制成。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单窗算法为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阀值法。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N个等级为0~25%、25%~50%、50%~75%、75%~100%4个等级。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S1利用HJ-1B卫星在IRS-4波段获取待评价区域的热红外图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采用遥感卫星提供的热红外图像,采用单窗算法提取了地表温度,通过对温度和亮温进行正规化处理,采用多重分形理论建立了温度剖面图,利用间隙度的概念对城区热岛空间分布进行了定量比较,并将这种评价应用到亮温影像和温度影像中,为城区热岛效应的定量评价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城区亮温等级分布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城区温度等级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城市热岛空间分布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利用遥感卫星获取待评价区域的热红外图像(本实施例选用HJ-1B卫星在IRS-4波段获取);
S2、制作城区亮温等级分布图和城区温度等级分布图:
城区亮温等级分布图:通过所接收的待评价区域各处的热辐射值计算出对应的地面辐射温度,即地面亮温,对地面亮温进行正规化处理,将地面亮温分布统一到0~1之间;参考植被覆盖度分级体系和亮温等级体系,将正规化处理后的地面亮温按从低到高划分为N个等级(0~25%、25%~50%、50%~75%、75%~100%4个等级,分别代表低温、中温、次高温、高温),其中最高等级的地面亮温所对应的区域定义为热岛,利用ENVI软件制成城区亮温等级分布图;
城区温度等级分布图:对S1获得的热红外图像采用单窗算法(对比辐射率的估算,采用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阀值法)进行地面温度反演,得到地面温度,对地面温度进行正规化处理,将地面温度分布统一到0~1之间;将正规化处理后的地面温度按从低到高划分为N个等级,其中最高等级的地面温度所对应的区域定义为热岛,制成城区温度等级分布图;
S3、热岛空间分布的评价:
分别计算城区亮温等级分布图和城区温度等级分布图的间隙度,间隙度越大,说明热岛的聚集度越高,反之则说明热岛聚集度越低。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
1、通过IRS-4波段所接收的地面各处的热辐射值就可以算出对应的地面亮温。由于城市热岛关注的是温度相对强弱的空间分布特点,且城市辐射温度与低空气温呈显著线性关系,因此,可以用地面辐射温度(即地面亮温)来研究城市热岛。
由于城市热岛侧重研究的是温度强弱的空间分布特征,而季节改变的只是亮温的强度,不改变亮温的空间分布。因此,我们对地面亮温进行了正规化处理,将各自的亮温分布统一到0~1之间。正规化的公式如下:
N i = T i - T min T max - T min - - - ( 1 ) ,
其中,Ni表示第i个像元正规化后的值;Ti为第i个像元的绝对亮温值;Tmax为地面绝对亮温的最大值;Tmin为地面绝对亮温的最小值。
2、间隙度被广泛地应用于景观质地分析和景观的分形研究中,由于其能衡量不同类型景观在空间上的聚集程度。因此,它可以揭示城区不同时期热岛在时空尺度上的变化,为城区热岛时空变化提供量化数据。
Mandelbrot于1983年在《自然界分形几何》一书中最早提出了间隙度概念。Plotnick在1993年将其引入到景观生态学研究中。该方法建立在格子图的基础上,不要求系统平稳假设,不受边界影响。一般的计算方法是:将采样网格大小记作R;不断移动采样网格模板,统计出不同高温区所占模板的像元的数量S;计算S在整个研究区域中的概率分布Q(S,R);计算S的一阶原点矩Z(1)和二阶原点矩Z(2),公式如下:
Z ( 1 ) = Σ S = 0 R 2 SQ ( S , R ) - - - ( 2 ) ,
Z ( 2 ) = Σ S = 0 R 2 S 2 Q ( S , R ) - - - ( 3 ) ,
Mandelbrot将间隙度∧(R):定义为:
^ ( R ) = Z ( 2 ) ( Z ( 1 ) ) 2 - - - ( 4 ) .
上述表达式表明:间隙度是一个绝对值,它的大小受到网格尺度的影响,会产生尺度效应。也就是说,对相同的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采样网格尺度来计算,可以得到一组随网格尺度变化的间隙度。这种“可塑性面积单元”对研究对象的聚集性解释是很不利的。
武汉市素有“三大火炉”之称,其热岛效应十分显著,因此,本发明以对武汉市为例,对武汉城市热岛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进行研究。为了研究不同时期的武汉市热岛的空间分布特征,本发明选取HJ-1B卫星的热红外影像,采用间隙度对同一季节不同影像的热岛效应进行了空间评价。
利用本发明方法,获得武汉市城区亮温等级分布图如图1所示,武汉市城区温度等级分布图如图2所示。
实验过程中,我们将热高温区看作是武汉市的热岛,采用间隙度评价其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为了深入比较亮温和温度所产生的热岛效应的区别,本研究采用间隙度进行了空间分布评价。本研究采用3*3的滑动窗口对武汉市城区亮温等级分布图和城区温度等级分布图进行处理。结果如表所示。
城区亮温等级分布图 城区温度等级分布图
间隙度 306.5110 256.3629
间隙度越大,说明武汉市的热岛的聚集度越高,反之则说明武汉市的热岛聚集度越低。也就是说,地面温度图代表的热岛较亮温图代表的热岛更为分散。
由于目前的热岛效应大都集中在夏季,对于其它季节的热岛效应考虑的比较少,这其中受到地物比辐射率的影像和地表温度反演的限制,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亮温影像的城市热岛空间分布分析方法,可以有效解决不同季节城市热岛分布的变化情况。除此之外,本研究对城市热岛的空间分布提供了一种新的评价方法,可以有效的评估不同影像热岛空间分布的差异性,为城市热岛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和特点,其目的在于使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以,凡依据本发明所揭示的原理、设计思路所作的等同变化或修饰,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1]Lo C P,Quattrovhi D A,Luvall J C.Application of High-resolution Thermal Infrared RemoteSensing and GIS to Assess the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Sensing,1997,18(2):287~304.
[2]Carlson T N,Arthur S T.The Impact of Land Use-land Cover Changes Due to Urbanization onSurface Microclimate and Hydrology:A Satellite Perspective[J].Global and PlanetaryChanges,2000,25.49~56.
[3]Sobrino J A,Raissouni N,Li Z L.Remote Sensing Enviroment,2001,75:256.
[4]Carlson T N,Ripley D A.Remote Sensing Enviroment,1997,62:241.
[5]徐涵秋,陈本清.不同时相的遥感热红外图像在研究城市热岛变化中的处理方法[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3,18(3).129-133.
[6]陈云浩,李晓兵,史培军,等.上海城市热环境的空间格局分析[J].地理科学,2002,22(3):317~323.
[7]GHULAM Abduwasit,秦其明,朱黎江.基于6S模型的可见光、近红外遥感数据的大气校正[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0(4):611-618.
[8]Sobrino J A,Jimenez-Munoz J C,Paolini L.Remote Sensing Enviroment,2004,90(4):434]
[9]Plotnick R E,Gardner R H,O Neill R V.Lacunarity indices as measures of landscapetexture.Landscape Ecology,1993,8(3):201~211.
[10]常学礼.坝上地区沙漠化过程对景观格局影响的研究.中国沙漠,1996,16(3):221~226.
[11]Mandelbrot B B.The Fractal Geometry of Nature.NY:W.H.Freeman,1983.
[12]Moeur M.Characterizing spatial patterns of trees using stem-mapped data.ForestScience,1993,39(4):756~775.
[13]邓祥征,战金艳.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尺度效应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20(3):63-68.

Claims (5)

1.一种城市热岛空间分布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S1、利用遥感卫星获取待评价区域的热红外图像;
S2、制作城区亮温等级分布图和城区温度等级分布图:
城区亮温等级分布图:通过所接收的待评价区域各处的热辐射值计算出对应的地面辐射温度,即地面亮温,对地面亮温进行正规化处理,将地面亮温分布统一到0~1之间;参考植被覆盖度分级体系和亮温等级体系,将正规化处理后的地面亮温按从低到高划分为N个等级,其中最高等级的地面亮温所对应的区域定义为热岛,制成城区亮温等级分布图;
城区温度等级分布图:对S1获得的热红外图像采用单窗算法进行地面温度反演,得到地面温度,对地面温度进行正规化处理,将地面温度分布统一到0~1之间;将正规化处理后的地面温度按从低到高划分为N个等级,其中最高等级的地面温度所对应的区域定义为热岛,制成城区温度等级分布图;
S3、热岛空间分布的评价:
分别计算城区亮温等级分布图和城区温度等级分布图的间隙度,间隙度越大,说明热岛的聚集度越高,反之则说明热岛聚集度越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热岛空间分布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城区亮温等级分布图利用ENVI软件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热岛空间分布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窗算法为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阀值法。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热岛空间分布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N个等级为0~25%、25%~50%、50%~75%、75%~100%4个等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热岛空间分布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1利用HJ-1B卫星在IRS-4波段获取待评价区域的热红外图像。
CN201410682879.2A 2014-11-24 2014-11-24 一种城市热岛空间分布的评价方法 Pending CN10440669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82879.2A CN104406698A (zh) 2014-11-24 2014-11-24 一种城市热岛空间分布的评价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82879.2A CN104406698A (zh) 2014-11-24 2014-11-24 一种城市热岛空间分布的评价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06698A true CN104406698A (zh) 2015-03-11

Family

ID=526443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82879.2A Pending CN104406698A (zh) 2014-11-24 2014-11-24 一种城市热岛空间分布的评价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06698A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62332A (zh) * 2017-08-11 2017-12-12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附加空间温度监测的智慧路灯
CN107462331A (zh) * 2017-08-07 2017-12-12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钢铁企业产能变化遥感监测方法和系统
CN107563594A (zh) * 2017-08-01 2018-01-09 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 一种遥感卫星的有效数据获取能力评估方法
CN107687902A (zh) * 2017-08-11 2018-02-13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道路路灯监测周边空间温度变化的方法
CN107941344A (zh) * 2017-11-15 2018-04-20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一种基于地表温度遥感反演的钢铁厂去产能监测方法
CN108332859A (zh) * 2018-01-18 2018-07-27 广州大学 一种城市热岛范围的提取方法及装置
CN108549858A (zh) * 2018-04-08 2018-09-18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城市热岛效应的定量评价方法
CN108680281A (zh) * 2018-02-27 2018-10-19 中电鼎康(天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温度传感器的城市热岛效应监控系统
CN109901237A (zh) * 2019-04-04 2019-06-18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研究院工程设计研究所严寒冻土设防工程设计站 一种利用昼夜热红外遥感圈定地热异常的方法
CN112884793A (zh) * 2021-01-27 2021-06-01 河南理工大学 一种多时相多等级的城市温度遥感数据分析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乔建民: ""基于GIS和RS的崂山区雨岛效应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吴浩 等: ""基于间隙度维数的城市土地利用聚簇格局模拟分析"",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报)》 *
常学礼: ""景观间隙度指数在沙漠化研究中的应用"", 《中国沙漠》 *
张新乐 等: ""基于遥感影像的哈尔滨市城市热环境变化"", 《干旱区地理》 *
徐涵秋 等: ""不同时相的遥感热红外图像在研究城市热岛变化中的处理方法"", 《遥感技术与应用》 *
李明诗 等: ""基于Landsat图像的南京城市绿地时空动态分析"",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
江学顶 等: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热环境空间格局动态"", 《生态学报》 *
王天星 等: ""亮温与地表温度表征的城市热岛尺度效应对比研究"",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
陈云浩 等: ""上海城市热环境的空间格局分析"", 《地理科学》 *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63594A (zh) * 2017-08-01 2018-01-09 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 一种遥感卫星的有效数据获取能力评估方法
CN107563594B (zh) * 2017-08-01 2020-08-25 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 一种遥感卫星的有效数据获取能力评估方法
CN107462331B (zh) * 2017-08-07 2019-09-27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钢铁企业产能变化遥感监测方法和系统
CN107462331A (zh) * 2017-08-07 2017-12-12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钢铁企业产能变化遥感监测方法和系统
CN107687902A (zh) * 2017-08-11 2018-02-13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道路路灯监测周边空间温度变化的方法
CN107462332A (zh) * 2017-08-11 2017-12-12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附加空间温度监测的智慧路灯
CN107941344A (zh) * 2017-11-15 2018-04-20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一种基于地表温度遥感反演的钢铁厂去产能监测方法
CN107941344B (zh) * 2017-11-15 2020-01-10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一种基于地表温度遥感反演的钢铁厂去产能监测方法
CN108332859A (zh) * 2018-01-18 2018-07-27 广州大学 一种城市热岛范围的提取方法及装置
CN108680281A (zh) * 2018-02-27 2018-10-19 中电鼎康(天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温度传感器的城市热岛效应监控系统
CN108549858A (zh) * 2018-04-08 2018-09-18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城市热岛效应的定量评价方法
CN108549858B (zh) * 2018-04-08 2021-12-17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城市热岛效应的定量评价方法
CN109901237A (zh) * 2019-04-04 2019-06-18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研究院工程设计研究所严寒冻土设防工程设计站 一种利用昼夜热红外遥感圈定地热异常的方法
CN109901237B (zh) * 2019-04-04 2020-08-07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研究院工程设计研究所严寒冻土设防工程设计站 一种利用昼夜热红外遥感圈定地热异常的方法
CN112884793A (zh) * 2021-01-27 2021-06-01 河南理工大学 一种多时相多等级的城市温度遥感数据分析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06698A (zh) 一种城市热岛空间分布的评价方法
Zhou et al. Remote sensing of the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in a highly populated urban agglomeration area in East China
Yao et al. How can urban parks be planned to mitigate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in “Furnace cities”? An accumulation perspective
CN103473613B (zh) 景观结构—地表温度—电量消耗的耦合模型及应用
CN108549858B (zh) 一种城市热岛效应的定量评价方法
Zhai et al. Radiative forcing over China due to albedo change caused by land cover change during 1990–2010
CN107145872A (zh) 基于gis缓冲区分析的荒漠河岸林空间分布获取方法
Jing et al. Unlock the hidden potential of urban rooftop agrivoltaics energy-food-nexus
CN103824077A (zh) 一种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城市不透水层率息提取方法
CN103984862A (zh) 一种多元遥感信息协同的积雪参数反演方法
Chen et al. Cool island effects of urban remnant natural mountains for cooling communities: A case study of Guiyang, China
Tan et al.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of maize cropping system in Northeast China between 1980 and 2010 by using spatial production allocation model
Xia et al. Spatial analysis of land use change effect on soil organic carbon stocks in the eastern regions of China between 1980 and 2000
Luo et al. Effects of urban growth on the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a case study in Taiyuan, China
Yan et al.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on net primary production of wetlands on the Zoige Plateau from 1990 to 2015
Fan et al. Study on dynamic changes of the soil salinization in the upper stream of the Tarim River based on RS and GIS
Zhou et al.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of desertification surrounding Qinghai Lake (China) using remote sensing big data
Pan et al. Spatiotemporal change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mining areas based on long-term landsat images
Wang et al. Modeling the climatic effects of the land use/cover change in eastern China
Jinwei et al. China's sloping land conversion program at the beginning of 21st century and its habitat suitability in typical region of Loess Plateau
Eresanya et al. Investigation of the changing patterns of the land use land cover over Osogbo and its environs
Liu et al. Evaluating urban expansion of Beijing during 1973-2013, by using GIS and remote sensing
Bai XinPing Study on the spatial pattern changes of land use based on fractal dimensions in Tianjin new coastal area.
Ma et al. XGBoost-based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2D/3D morphology and seasonal gradient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Guo et al. The effects of sand dust storms on greenhouse gas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31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