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78335A - 节点注册方法及系统、节点解析方法及系统、网关 - Google Patents

节点注册方法及系统、节点解析方法及系统、网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78335A
CN104378335A CN201310357260.XA CN201310357260A CN104378335A CN 104378335 A CN104378335 A CN 104378335A CN 201310357260 A CN201310357260 A CN 201310357260A CN 104378335 A CN104378335 A CN 1043783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node
gateway
position sign
ors
o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5726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阳
林兆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31035726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378335A/zh
Priority to PCT/CN2014/077406 priority patent/WO2014169871A1/zh
Publication of CN1043783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783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10Mapping addresses of different types
    • H04L61/103Mapping addresses of different types across network layers, e.g. resolution of network layer into physical layer addresses or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AR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45Network directories; Name-to-address mapp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84Providing for device mo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点注册方法及系统,终端节点通过网关连接到对象标识解析服务器(ORS)时,所述终端节点的标识和位置符注册到所述网关,之后,所述网关将所述网关的标识和位置符注册到所述ORS,且将所述终端节点的标识和所述网关的位置符注册到所述ORS,其中,所述终端节点的标识为对象标识(OID)。本发明还相应地公开了一种节点解析方法及系统、网关。通过本发明,当异构网络中子网中的标识模式是OID时,该子网中节点的OID直接注册到ORS中,由于不需要给子网再分配OID,从而可以简化节点注册及解析流程、减轻网络注册及解析负担。

Description

节点注册方法及系统、节点解析方法及系统、网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异构网络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节点注册方法及系统、节点解析方法及系统、网关。
背景技术
从网络中节点的标识角度看,现在的以太网和将来的网络是不同的。当前的以太网,所有的节点都被分配基于TCP/IP协议的IP地址,这就意味着网络中所有的设备都使用相同格式的标识(ID)和位置符(Loc)。然后对于将来的网络,例如物联网(IoT),与现有网络有所不同,其中的各个节点可能是基于不同标识架构的,并且这些异构标识的设备需要互相通讯。
当异构的标识被集成到一个开放的网络时,即使两个标识来自不同的标识模式,仍然可能会出现标识重复的可能。这种情况下,就没有办法区分两个节点。如图1所示,网络域A中的四个节点ID分别为00、01、02、03,网络域B中的四个节点ID分别为00、0a、0b、0c,那么,对于由网络A和网络B组成的集成网络域,其中将会出现两个ID为00的节点,难以区分。
基于对象标识(OID)的异构网络架构可以解决这种标识冲突的问题,如图2所示。图中所有的节点都有各自的标识和位置符,且分别属于接入网络A、B、C。接入网络与核心网相连,每个接入网络都有不同的标识,网络A和网络B的节点可以直接通讯。网络C中的节点通过一个网关间接接入到核心网。
基于图2所示的网络架构,每个网络可以有其自身的标识模式,并且每个网络确保自己网络内部节点标识的唯一性,而不同网络的两个标识是可能相同的。图2中关键的组件包括OID解析服务器(OID Resolution Server,ORS),ID注册服务器(ID registry),其中,ORS管理所有的ID注册服务器,ID注册服务器管理一个接入网络中各节点的标识和位置符。
在提供解析框架服务之前,OID、标识和位置符需要注册到ORS和ID注册服务器。图3提供了两级注册过程,包括节点注册到ID注册服务器和ID注册服务器注册到ORS,如图3所示,最初,所有节点的标识和位置符需要被注册到他们的注册服务器,包括网关也要注册。当节点(如ID为001、Loc为0x0a2的节点)直接连到ID注册服务器(OID为1.2、Loc为0xa05)时,该ID注册服务器注册节点的标识和位置符对(ID(001)-Loc(0x0a2));如果节点(如ID为001、Loc为0x001的节点)通过网关(ID为101、Loc为0xa04)连接到ID注册服务器(OID为1.1、Loc为0xa01)时,该节点的标识和位置符对(ID(001)-Loc(0x001))注册到该网关,然后该网关的标识和位置符对(ID(101)-Loc(0xa04))注册到该ID注册服务器,并且所有节点的标识和网关的位置符对(如ID(001)-Loc(0xa04))注册到该ID注册服务器。下一阶段,每个ID注册服务器注册他们的位置符和相应的OID对(如OID(1.1)-Loc(0xa01)、OID(1.2)-Loc(0xa05))到ORS。然后ORS可以查找到目标节点属于的ID注册服务器的位置符。
当完成这些注册后,源终端节点便可根据目标标识和目标标识所在的接入网的OID来找到目标终端节点,并与之通信,图4为基于OID的异构网络的一解析流程的示意图,如同4所示,该流程包括:
步骤①:源终端节点需要发起与OID为1.1的网络中ID为001的目标终端节点的通信。
步骤②:源终端节点向ORS查询OID为1.1对应的位置符。
步骤③:ORS向源终端节点返回响应消息,携带OID为1.1对应的位置符为0xa01。
步骤④:源终端节点向位置符为0xa01的节点查询目标终端节点ID对应的位置符。
步骤⑤:位置符为0xa01的ID注册服务器向源终端节点返回目标终端节点ID对应的位置符0xa04。
步骤⑥:源终端节点向位置符为0xa04的网关发送用户面消息,携带目标终端节点ID。
步骤⑦:位置符为0xa04的网关判断目标终端节点ID是否与自身的ID一致,如果不一致,通过查询自身存储的注册信息,将该用户面消息转发至目标终端节点。
然而,如果某个接入网(子网)中的节点就是采用OID来标识的,那么此时可以理解为一种特殊的异构网络。如果把此时的OID标识来当成普通的标识,采用现有流程进行节点注册及节点解析,那么,将会增加网络解析的负担,带来没有必要的注册和查找步骤。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点注册方法及系统、节点解析方法及系统、网关,能够简化节点注册及解析流程、减轻网络负担。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节点注册方法,包括:
终端节点通过网关连接到对象标识解析服务器ORS时,所述终端节点的标识和位置符注册到所述网关,之后,所述网关将所述网关的标识和位置符注册到所述ORS,且将所述终端节点的标识和所述网关的位置符注册到所述ORS,其中,所述终端节点的标识为对象标识OID。
该方法还包括:
终端节点直接连接到ORS时,所述终端节点的标识和位置符注册到所述ORS,其中,所述终端节点的标识为对象标识OID。
一种节点解析方法,包括:
源终端节点从ORS获取目标终端节点的标识对应的位置符,其中,所述目标终端节点的标识为OID;
所述源终端节点根据所述获取的位置符,向相应的网关或终端节点发送用户面消息,与目标终端节点进行通信。
所述源终端节点根据所述获取的位置符,向相应的网关发送用户面消息,与目标终端节点进行通信,包括:
源终端节点根据所述获取的位置符,向相应的网关发送用户面消息,所述用户面消息携带目标终端节点的OID;
所述网关确定自身的OID与所述OID不同,则通过查询自身存储的注册信息,确定所述OID对应的位置符;
所述网关根据所述位置符向相应的目标终端节点转发所述用户面消息,实现源终端节点与目标终端节点的通信。
所述源终端节点根据所述获取的位置符,向相应的终端节点发送用户面消息,与目标终端节点进行通信,包括:
所述源终端节点根据所述获取的位置符,向相应的目标终端节点发送用户面消息,实现源终端节点与目标终端节点的通信。
一种网关,包括:注册信息存储模块和注册模块;其中,
所述注册信息存储模块,用于存储通过所述网关连接到ORS的、终端节点标识为OID的终端节点的标识和位置符;
所述注册模块,用于将所述网关的标识和位置符注册到所述ORS,且将所述终端节点的标识和所述网关的位置符注册到所述ORS。
一种节点注册系统,包括:ORS和至少一个终端节点;其中,
所述终端节点,用于在直接连接到ORS时,将所述终端节点的标识和位置符注册到所述ORS,其中,所述终端节点的标识为对象标识OID;
所述ORS,用于存储所述终端节点的标识和位置符信息。
该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网关,
所述终端节点,用于在通过网关连接到ORS时,将所述终端节点的标识和位置符注册到所述网关,其中,所述终端节点的标识为对象标识OID;
所述网关,用于存储所述终端节点的标识和位置符信息,以及将所述网关的标识和位置符注册到所述ORS,且将所述终端节点的标识和所述网关的位置符注册到所述ORS;
所述ORS,还用于存储所述网关的标识和位置符,以及所述终端节点的标识和所述网关的位置符。
一种节点解析系统,包括:源终端节点、ORS、网关和目标终端节点;其中,
所述源终端节点,用于从ORS获取目标终端节点的标识对应的位置符,其中,所述目标终端节点的标识为OID;以及根据所述获取的位置符向相应的网关或终端节点发送用户面消息,与目标终端节点进行通信;
所述ORS,用于根据源终端节点的请求,向所述源终端节点返回所述目标终端节点的标识对应的位置符。
所述源终端节点根据所述获取的位置符,向相应的网关发送用户面消息,与目标终端节点进行通信,包括:
源终端节点根据所述获取的位置符,向相应的网关发送用户面消息,所述用户面消息携带目标终端节点的OID;
所述网关确定自身的OID与所述OID不同,则通过查询自身存储的注册信息,确定所述OID对应的位置符;
所述网关根据所述位置符向相应的目标终端节点转发所述用户面消息,实现源终端节点与目标终端节点的通信。
所述源终端节点根据所述获取的位置符,向相应的终端节点发送用户面消息,与目标终端节点进行通信,包括:
所述源终端节点根据所述获取的位置符,向相应的目标终端节点发送用户面消息,实现源终端节点与目标终端节点的通信。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节点注册方法及系统、节点解析方法及系统、网关,终端节点通过网关连接到对象标识解析服务器ORS时,所述终端节点的标识和位置符注册到所述网关,之后,所述网关将所述网关的标识和位置符注册到所述ORS,且将所述终端节点的标识和所述网关的位置符注册到所述ORS,其中,所述终端节点的标识为对象标识OID。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方案,当异构网络中子网中的标识模式是OID时,该子网中节点的OID直接注册到ORS中,由于不需要给子网再分配OID,从而可以简化节点注册及解析流程、减轻网络注册及解析负担,并且,由于不需要设置与该子网对应的ID注册服务器,因此,本发明实施例还能够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技术中一种异构网络中标识冲突的示意图;
图2为相关技术中一种基于OID的异构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3为相关技术中一种基于OID的异构网络的注册流程示意图;
图4为相关技术中一种基于OID的异构网络的解析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节点注册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节点解析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网关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节点注册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另一种节点注册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节点解析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注册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2所述的解析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旨在通过一个特殊的简化处理的方法,来解决异构网络中子网中的标识模式是OID的情况。
本发明的基本思想是:终端节点通过网关连接到对象标识解析服务器ORS时,所述终端节点的标识和位置符注册到所述网关,之后,所述网关将所述网关的标识和位置符注册到所述ORS,且将所述终端节点的标识和所述网关的位置符注册到所述ORS,其中,所述终端节点的标识为对象标识OID。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节点注册方法,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501:终端节点通过网关连接到对象标识解析服务器ORS时,所述终端节点的标识和位置符注册到所述网关;
步骤502:所述网关将所述网关的标识和位置符注册到所述ORS,且将所述终端节点的标识和所述网关的位置符注册到所述ORS,其中,所述终端节点的标识为对象标识OID。
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
终端节点直接连接到ORS时,所述终端节点的标识和位置符注册到所述ORS,其中,所述终端节点的标识为对象标识OID。
本发明实施例还相应地提出了一种节点解析方法,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601:源终端节点从ORS获取目标终端节点的标识对应的位置符,其中,所述目标终端节点的标识为OID;
步骤602:所述源终端节点根据所述获取的位置符,向相应的网关或终端节点发送用户面消息,与目标终端节点进行通信。
可选的,所述源终端节点根据所述获取的位置符,向相应的网关发送用户面消息,与目标终端节点进行通信,包括:
源终端节点根据所述获取的位置符,向相应的网关发送用户面消息,所述用户面消息携带目标终端节点的OID;
所述网关确定自身的OID与所述OID不同,则通过查询自身存储的注册信息,确定所述OID对应的位置符;
所述网关根据所述位置符向相应的目标终端节点转发所述用户面消息,实现源终端节点与目标终端节点的通信。
可选的,所述源终端节点根据所述获取的位置符,向相应的终端节点发送用户面消息,与目标终端节点进行通信,包括:
所述源终端节点根据所述获取的位置符,向相应的目标终端节点发送用户面消息,实现源终端节点与目标终端节点的通信。
本发明实施例还相应地提出了一种网关,如图7所示,该网关包括:注册信息存储模块71和注册模块72;其中,
注册信息存储模块71,用于存储通过所述网关连接到ORS的、终端节点标识为OID的终端节点的标识和位置符;
注册模块72,用于将所述网关的标识和位置符注册到所述ORS,且将所述终端节点的标识和所述网关的位置符注册到所述ORS。
本发明实施例还相应地提出了一种节点注册系统,如图8所示,该系统包括:ORS81和至少一个终端节点82;其中,
终端节点82,用于在直接连接到ORS81时,将所述终端节点的标识和位置符注册到ORS81,其中,所述终端节点的标识为对象标识OID;
ORS81,用于存储终端节点82的标识和位置符信息。
可选的,如图9所示,该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网关83,
终端节点82,用于在通过网关83连接到ORS81时,将终端节点82的标识和位置符注册到网关83,其中,终端节点82的标识为对象标识OID;
网关83,用于存储所述终端节点82的标识和位置符信息,以及将网关83的标识和位置符注册到ORS81,且将所述终端节点82的标识和所述网关83的位置符注册到ORS81;
ORS81,还用于存储所述网关83的标识和位置符,以及所述终端节点82的标识和所述网关83的位置符。
本发明实施例还相应地提出了一种节点解析系统,如图10所示,该系统包括:源终端节点101、ORS102、网关103和目标终端节点104;其中,
源终端节点101,用于从ORS102获取目标终端节点104的标识对应的位置符,其中,所述目标终端节点的标识为OID;以及根据所述获取的位置符向相应的网关103或终端节点发送用户面消息,与目标终端节点104进行通信;
ORS102,用于根据源终端节点101的请求,向源终端节点101返回目标终端节点104的标识对应的位置符。
可选的,所述源终端节点根据所述获取的位置符,向相应的网关发送用户面消息,与目标终端节点进行通信,包括:
源终端节点根据所述获取的位置符,向相应的网关发送用户面消息,所述用户面消息携带目标终端节点的OID;
所述网关确定自身的OID与所述OID不同,则通过查询自身存储的注册信息,确定所述OID对应的位置符;
所述网关根据所述位置符向相应的目标终端节点转发所述用户面消息,实现源终端节点与目标终端节点的通信。
可选的,所述源终端节点根据所述获取的位置符,向相应的终端节点发送用户面消息,与目标终端节点进行通信,包括:
所述源终端节点根据所述获取的位置符,向相应的目标终端节点发送用户面消息,实现源终端节点与目标终端节点的通信。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注册流程示意图,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相比于现有技术减少了注册流程步骤,即网关不需要注册到ID注册服务器,而是直接注册到ORS。具体的:
对于不经过网关直接连接到ORS的终端节点(OID为3.1、Loc为0x0a2),该终端节点的标识和位置符(OID(3.1)-Loc(0x0a2))直接注册到ORS。
对于通过网关(OID为2.1、Loc为0xa04)连接到ORS的终端节点(OID为2.2、Loc为0x001),首先,该终端节点的标识和位置符(OID(2.2)-Loc(0x001))注册到该网关,该终端节点的标识由OID标识,另外,该网关的节点标识和位置符(OID(2.1)-Loc(0xa04))注册到ORS,网关下所有传感终端节点的标识和网关的位置符注册到ORS,包括(OID(2.2)-Loc(0xa04))。
实施例2
该实施例示出了基于OID的异构网络的改进的解析流程,主要体现着解析的信令流程中不在经过ID注册服务器。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2所述的解析流程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流程包括:
步骤①:源终端节点想发起与OID为2.2的目标终端节点的通信。
步骤②:源终端节点向ORS发送查询消息,以查询该OID为2.2对应的位置符。
步骤③:ORS向源终端节点返回该OID所对应的位置符为0xa04。
步骤④:源终端节点向位置0xa04发送用户面消息,目标地址的OID标识是2.2;
步骤⑤:本实施例中,0xa04是网关的地址,相应的,网关收到该消息后,判断目标地址的OID是否等于自己的OID;结果不相等,则通过查询自己的注册信息,找到目标OID(2.2)的位置符0x001。
步骤⑥:网关向位置0x001转发该用户面消息。完成该通信过程。
可以看出,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方案,终端节点的OID直接注册到ORS中,不需要给子网再分配OID,也不再需要ID解析服务器,从而能够节省ID注册服务器,并且,终端节点注册流程和解析流程也简化了部分步骤,从而能够减轻网络注册及解析负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节点注册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终端节点通过网关连接到对象标识解析服务器ORS时,所述终端节点的标识和位置符注册到所述网关,之后,所述网关将所述网关的标识和位置符注册到所述ORS,且将所述终端节点的标识和所述网关的位置符注册到所述ORS,其中,所述终端节点的标识为对象标识OID。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终端节点直接连接到ORS时,所述终端节点的标识和位置符注册到所述ORS,其中,所述终端节点的标识为对象标识OID。
3.一种节点解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源终端节点从ORS获取目标终端节点的标识对应的位置符,其中,所述目标终端节点的标识为OID;
所述源终端节点根据所述获取的位置符,向相应的网关或终端节点发送用户面消息,与目标终端节点进行通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终端节点根据所述获取的位置符,向相应的网关发送用户面消息,与目标终端节点进行通信,包括:
源终端节点根据所述获取的位置符,向相应的网关发送用户面消息,所述用户面消息携带目标终端节点的OID;
所述网关确定自身的OID与所述OID不同,则通过查询自身存储的注册信息,确定所述OID对应的位置符;
所述网关根据所述位置符向相应的目标终端节点转发所述用户面消息,实现源终端节点与目标终端节点的通信。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终端节点根据所述获取的位置符,向相应的终端节点发送用户面消息,与目标终端节点进行通信,包括:
所述源终端节点根据所述获取的位置符,向相应的目标终端节点发送用户面消息,实现源终端节点与目标终端节点的通信。
6.一种网关,其特征在于,该网关包括:注册信息存储模块和注册模块;其中,
所述注册信息存储模块,用于存储通过所述网关连接到ORS的、终端节点标识为OID的终端节点的标识和位置符;
所述注册模块,用于将所述网关的标识和位置符注册到所述ORS,且将所述终端节点的标识和所述网关的位置符注册到所述ORS。
7.一种节点注册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ORS和至少一个终端节点;其中,
所述终端节点,用于在直接连接到ORS时,将所述终端节点的标识和位置符注册到所述ORS,其中,所述终端节点的标识为对象标识OID;
所述ORS,用于存储所述终端节点的标识和位置符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网关,
所述终端节点,用于在通过网关连接到ORS时,将所述终端节点的标识和位置符注册到所述网关,其中,所述终端节点的标识为对象标识OID;
所述网关,用于存储所述终端节点的标识和位置符信息,以及将所述网关的标识和位置符注册到所述ORS,且将所述终端节点的标识和所述网关的位置符注册到所述ORS;
所述ORS,还用于存储所述网关的标识和位置符,以及所述终端节点的标识和所述网关的位置符。
9.一种节点解析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源终端节点、ORS、网关和目标终端节点;其中,
所述源终端节点,用于从ORS获取目标终端节点的标识对应的位置符,其中,所述目标终端节点的标识为OID;以及根据所述获取的位置符向相应的网关或终端节点发送用户面消息,与目标终端节点进行通信;
所述ORS,用于根据源终端节点的请求,向所述源终端节点返回所述目标终端节点的标识对应的位置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源终端节点根据所述获取的位置符,向相应的网关发送用户面消息,与目标终端节点进行通信,包括:
源终端节点根据所述获取的位置符,向相应的网关发送用户面消息,所述用户面消息携带目标终端节点的OID;
所述网关确定自身的OID与所述OID不同,则通过查询自身存储的注册信息,确定所述OID对应的位置符;
所述网关根据所述位置符向相应的目标终端节点转发所述用户面消息,实现源终端节点与目标终端节点的通信。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源终端节点根据所述获取的位置符,向相应的终端节点发送用户面消息,与目标终端节点进行通信,包括:
所述源终端节点根据所述获取的位置符,向相应的目标终端节点发送用户面消息,实现源终端节点与目标终端节点的通信。
CN201310357260.XA 2013-08-15 2013-08-15 节点注册方法及系统、节点解析方法及系统、网关 Pending CN1043783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57260.XA CN104378335A (zh) 2013-08-15 2013-08-15 节点注册方法及系统、节点解析方法及系统、网关
PCT/CN2014/077406 WO2014169871A1 (zh) 2013-08-15 2014-05-13 节点注册方法及系统、节点解析方法及系统、网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57260.XA CN104378335A (zh) 2013-08-15 2013-08-15 节点注册方法及系统、节点解析方法及系统、网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78335A true CN104378335A (zh) 2015-02-25

Family

ID=51730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57260.XA Pending CN104378335A (zh) 2013-08-15 2013-08-15 节点注册方法及系统、节点解析方法及系统、网关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378335A (zh)
WO (1) WO201416987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32851A (zh) * 2016-07-14 2018-01-26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操控记录方法及自动执行操控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21042A1 (en) * 2003-04-30 2004-11-04 Meier Robert C. Mobile ethernet
CN1801764A (zh) * 2006-01-23 2006-07-12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身份与位置分离的互联网接入方法
CN101945034A (zh) * 2009-07-08 2011-01-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身份标识与位置分离协议数据转发系统及方法
CN102056287A (zh) * 2009-11-05 2011-05-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网络的身份标识与位置分离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2123161A (zh) * 2010-01-08 2011-07-1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分布式移动性管理的方法及分布式移动性管理系统
CN102209012A (zh) * 2010-03-29 2011-10-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实现连接建立的方法及系统
CN102307191A (zh) * 2011-08-19 2012-01-04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提高分离映射网络安全性的方法
CN102957621A (zh) * 2011-08-31 2013-03-06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位置和身份标识分离的通信网络系统及其设备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21042A1 (en) * 2003-04-30 2004-11-04 Meier Robert C. Mobile ethernet
CN1801764A (zh) * 2006-01-23 2006-07-12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身份与位置分离的互联网接入方法
CN101945034A (zh) * 2009-07-08 2011-01-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身份标识与位置分离协议数据转发系统及方法
CN102056287A (zh) * 2009-11-05 2011-05-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网络的身份标识与位置分离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2123161A (zh) * 2010-01-08 2011-07-1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分布式移动性管理的方法及分布式移动性管理系统
CN102209012A (zh) * 2010-03-29 2011-10-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实现连接建立的方法及系统
CN102307191A (zh) * 2011-08-19 2012-01-04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提高分离映射网络安全性的方法
CN102957621A (zh) * 2011-08-31 2013-03-06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位置和身份标识分离的通信网络系统及其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32851A (zh) * 2016-07-14 2018-01-26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操控记录方法及自动执行操控方法
CN107632851B (zh) * 2016-07-14 2021-02-02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操控记录方法及自动执行操控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169871A1 (zh) 2014-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97370B1 (ko) 사물 인터넷(iot)에서의 디바이스 로케이션 등록을 위한 서버
CN1870658B (zh) 分组网络中的用户定位系统及方法
US9439026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machine to machine M2M service provider networks
CN101350807B (zh) 多地址空间移动网络架构、主机信息注册及数据发送方法
US10432578B2 (en) Client address based forwarding of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response packets
US9602602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dentifying interoperability between object identifier-based heterogeneous identifier nodes fo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KR101520317B1 (ko) 모바일 노드를 네트워크에 접속하는 방법
US20150244776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Machine to Machine M2M Service Provider Networks
CN104853408A (zh) 一种跨编组扫描设备方法
US10390211B2 (en) Roaming solution
WO2022108846A1 (en) Traffic flow based map-cache refresh to support devices and their dynamic policy updates
CN104378335A (zh) 节点注册方法及系统、节点解析方法及系统、网关
CN102238617A (zh) 机器类通信事件上报方法及系统
CN102546847B (zh) 信息处理方法、域名服务器和接入路由器
CN109039988B (zh) Ip多媒体子系统的注册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2957755A (zh) 一种地址解析方法、装置及信息传输方法
CN105430591B (zh) 设备到设备业务恢复的方法、装置以及归属用户服务器
CN108124288B (zh) 用于s1接口切换、网络组建的方法及网络系统
CN101729291A (zh) 一种域名查询方法和系统
Lee et al. DNSNAv4: DNS name autoconfiguration for Internet-of-Things devices in IPv4 networks
US11706612B2 (en) Interconnection functionality between a first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a second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2098352B (zh) 在IPv4和IPv6混合网络环境支持主机移动性的网络系统和方法
US8738038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information interaction in a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CN102307191B (zh) 一种提高分离映射网络安全性的方法
CN102045407A (zh) 一种映射关系的查询方法与系统及相应数据报文发送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