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74006A - 一种空气调节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气调节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74006A
CN104374006A CN201410589844.4A CN201410589844A CN104374006A CN 104374006 A CN104374006 A CN 104374006A CN 201410589844 A CN201410589844 A CN 201410589844A CN 104374006 A CN104374006 A CN 1043740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air
switches
light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8984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74006B (zh
Inventor
石建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NEW KBB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KBB AUTOMATIC DOOR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KBB AUTOMATIC DOOR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KBB AUTOMATIC DOOR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58984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374006B/zh
Publication of CN1043740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740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740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7400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气调节器,其具有透光板层叠组,因而该空气调节器在透光板层叠组所在的区域具有透光特性。而且,空气调节器的交换机组内置于环绕在透光板层叠组的外边缘的边框中,而不会妨碍透光板层叠组所在区域的透光特性。因此,当该空气调节器以壁嵌式的方式安装在房屋的墙壁时,其不但能够实现对房屋的室内温度调节,而且还能够替代墙壁的窗户实现室内透光。从而,该空气调节器能够以替代窗户的方式实现安装,而无需额外占用房屋的室内空间、并保持室内原有的装潢布局美感。另外,以替代窗户的方式实现安装的该空气调节器能够弥补窗户保温性能低的缺陷,并结合墙壁对房屋实施有效的保温,以减少对温度调节效果的损耗。

Description

一种空气调节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调节器,该空气调节器具有透光特性、并优选地以壁嵌方式安装于房屋的墙壁。
背景技术
空气调节器(简称“空调”)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家电类设备。常见的空气调节器主要包括窗式空调、壁挂式空调、柜式空调、以及中央空调这几种类型。
窗式空调具有一体式机体,故其通常被称作一体式空调。将窗式空调的一体式机体嵌入在窗户的玻璃窗扇的开孔中,即可实现窗式空调的安装。然而,窗式空调会占用窗户的玻璃窗扇的透光面积、并占用窗台空间,并且还会破坏窗户的整体美感。
壁挂式空调具有室外机和室内机。将室内机和室外机分别悬挂在房屋墙壁的内外表面、并利用穿透房屋墙壁的管路将室外机和室内机连通,即可实现壁挂式空调的安装。然而,壁挂式空调的室内机会占用房屋的室内墙壁空间,并且还会破坏房屋墙壁的平整性。
柜式空调具有室外机和柜体。将室外机悬挂在房屋墙壁的外表面、将柜体放置于房屋地面,并利用穿透房屋墙壁的管路将室外机和柜体连通,即可实现柜式空调的安装。然而,柜式空调会占用房屋内的地面空间,并且,矗立利于房屋室内的柜式空调会影响房屋的室内布局美感。
中央空调包括中央主机和末端机组。其中,末端机组会以嵌入的方式安装在房屋的天花板内。然而,天花板会由于安装有末端机组而形成向下的凸起、并需要在天花板为末端机组开设通风口,因而中央空调的末端机组会影响天花板的平整性、并破坏天花板的一体性。
如上可见,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空气调节器,都需要额外占用房屋的室内空间,并影响室内的装潢布局美感。而且,房屋的室内保温主要依靠的是墙壁的壁体,但装设于墙壁的窗户显然具有明显低于壁体的保温性能,从而对室内温度调节效果产生极大的损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气调节器,包括透光板层叠组、以及环绕在透光板层叠组的外边缘的边框;
边框形成有入风口和出风口;
透光板层叠组中的至少两块透光板之间形成有连通入风口与出风口的风道;
边框在入风口所在位置处内置有第一交换机组;
边框在除第一交换机组所在位置之外的其他位置处内置有第二交换机组;
以及,第一交换机组和第二交换机组通过内置于边框的管路连通,以形成支持第一交换机组与第二交换机组的热量交换过程互逆的循环回路。
优选地,入风口和出风口在透光板层叠组的板体延伸方向上位于相反侧。
优选地,边框在透光板层叠组的板体层叠方向上与出风口的同侧或相反侧形成有入风口。
优选地,边框在透光板层叠组的板体层叠方向上与出风口的同侧和相反侧均形成有入风口,其中,在透光板层叠组的板体层叠方向上与出风口的同侧和相反侧的入风口被内置于边框的入风开关择一地打开。
优选地,边框在对应第二交换机组的位置处进一步形成排放口,其中,排放口在板体层叠方向上与入风口同侧。
优选地,第一交换机组和第二交换机组中的每一个均包括风机和盘管,并且,在第一交换机组和第二交换机组的盘管之间的单向循环回路由内置于边框的压缩机驱动。
优选地,边框进一步内置有风量调节阀,其中,从入风口流入的气流经风量调节阀流至风道。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空气调节器,包括透光板层叠组、以及环绕在透光板层叠组的外边缘的边框;
边框形成有两组入风口和出风口,其中,每组中的入风口和出风口在透光板层叠组的板体延伸方向上位于相反侧,并且,两组入风口和出风口在透光板层叠组的板体延伸方向上反向布置;
透光板层叠组中的至少两块透光板之间形成有连通入风口与出风口的风道;
边框在两组中的入风口所在位置处分别内置有第一交换机组和第二交换机组;
以及,第一交换机组和第二交换机组通过内置于边框的管路连通,以形成支持第一交换机组与第二交换机组的热量交换过程互逆的双向循环回路。
优选地,任一组的入风口在透光板层叠组的板体层叠方向上与该组的出风口位于同侧或分别位于相反侧。
优选地,任一组的入风口包括在透光板层叠组的板体层叠方向上与该组的出风口位于同侧及相反侧的两个,并且,该组的两个入风口被内置于边框的入风开关择一地打开。
优选地,每组的入风口在透光板层叠组的板体层叠方向上与该组的出风口分别位于相反侧、并被复用为排放口。
优选地,边框在对应第一交换机组和第二交换机组中的至少一个的位置处形成有独立于入风口的排放口,其中,排放口在板体层叠方向上与入风口同侧。
优选地,第一交换机组和第二交换机组中的每一个均包括风机和盘管,并且,在第一交换机组和第二交换机组的盘管之间的双向循环回路由内置于边框的压缩机驱动、并由内置于边框的四通阀调节流向。
优选地,边框进一步内置有风量调节阀,其中,从入风口流入的气流经风量调节阀流至风道。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空气调节器,包括透光板层叠组、以及环绕在透光板层叠组的外边缘的边框;
边框形成有入风口和出风口,其中,入风口和出风口在透光板层叠组的板体延伸方向上位于相反侧,并且,入风口包括在透光板层叠组的板体延伸方向同侧的两个;
透光板层叠组中的至少两块透光板之间形成有连通入风口与出风口的风道;
边框在两个入风口所在位置处分别内置有第一交换机组和第二交换机组;
以及,第一交换机组和第二交换机组通过内置于边框的管路连通,以形成支持第一交换机组与第二交换机组的热量交换过程互逆的双向循环回路。
优选地,任一个入风口在透光板层叠组的板体层叠方向上与该组的出风口位于同侧或分别位于相反侧。
优选地,任一入风口包括在透光板层叠组的板体层叠方向上与该组的出风口位于同侧及相反侧的两个开口部分,并且,该入风口的两个开口部分被内置于边框的入风开关择一地打开。
优选地,任一个入风口在透光板层叠组的板体层叠方向上与该组的出风口分别位于相反侧、并被复用为排放口。
优选地,边框在对应第一交换机组和第二交换机组中的至少一个的位置处形成有独立于入风口的排放口,其中,排放口在板体层叠方向上与入风口同侧。
优选地,第一交换机组和第二交换机组中的每一个均包括风机和盘管,并且,在第一交换机组和第二交换机组的盘管之间的双向循环回路由内置于边框的压缩机驱动、并由内置于边框的四通阀调节流向。
优选地,边框进一步内置有风量调节阀,其中,从入风口流入的气流经风量调节阀流至风道。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空气调节器,包括透光板层叠组、以及环绕在透光板层叠组的外边缘的边框;
边框形成有入风口和出风口;
透光板层叠组中的至少两块透光板之间形成有连通入风口与出风口的风道;
边框在入风口所在位置处内置有第一交换机组;
边框在除交换机组所在位置之外的其他位置处内置有外接热源;
以及,第一交换机组和外接热源通过内置于边框的热导管路连通,以形成支持外接热源向第一交换机组供热的第一循环回路。
优选地,入风口和出风口在透光板层叠组的板体延伸方向上位于相反侧。
优选地,边框在透光板层叠组的板体层叠方向上与出风口的同侧或相反侧形成有入风口。
优选地,边框在透光板层叠组的板体层叠方向上与出风口的同侧和相反侧均形成有入风口,其中,在透光板层叠组的板体层叠方向上与出风口的同侧和相反侧的入风口被内置于边框的入风开关择一地打开。
优选地,第一交换机组包括风机和盘管,外接热源包括聚热管,并且,第一交换机组的盘管与外接热源的聚热管之间的第一循环回路由内置于边框的液泵驱动。
优选地,边框进一步内置有第二交换机组,其中,第一交换机组和第二交换机组通过内置于边框的管路连通,以形成支持第一交换机组吸热、第二交换机组放热的第二循环回路。
优选地,边框在对应第二交换机组的位置处进一步形成排放口,其中,排放口在板体层叠方向上与入风口同侧。
优选地,第一交换机组和第二交换机组中的每一个包括风机和盘管,外接热源包括聚热管,并且,第一交换机组的盘管与外接热源的聚热管之间的第一循环回路由内置于边框的液泵驱动,第一交换机组的盘管与第二交换机组的盘管之间的第二循环回路由内置于边框的压缩机驱动。
优选地,边框进一步内置有风量调节阀,其中,从入风口流入的气流经风量调节阀流至风道。
如上可见,上述的空气调节器具有透光板层叠组,因而该空气调节器在透光板层叠组所在的区域具有透光特性。而且,空气调节器的交换机组内置于环绕在透光板层叠组的外边缘的边框中,而不会妨碍透光板层叠组所在区域的透光特性。因此,当该空气调节器以壁嵌式的方式安装在房屋的墙壁时,其不但能够实现对房屋的室内温度调节,而且还能够替代墙壁的窗户实现室内透光。从而,该空气调节器能够以替代窗户的方式实现安装,而无需额外占用房屋的室内空间、并保持室内原有的装潢布局美感。另外,以替代窗户的方式实现安装的该空气调节器能够弥补窗户保温性能低的缺陷,并结合墙壁对房屋实施有效的保温,从而减少对温度调节效果的损耗。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为一个实施例中的空气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如图1a和图1b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空气调节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3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的空气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空气调节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5a和图5b为一个实施例中的空气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a和图6b为如图5a和图5b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空气调节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7a和图7b为一个实施例中的空气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a和图8b为如图7a和图7b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空气调节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9a和图9b为一个实施例中的空气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如图9a和图9b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空气调节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下述的各实施例中,空气调节器具有透光特性、并能够以壁嵌式的方式实施安装,并且,下述各实施例中的空气调节器不属于窗式空调、壁挂式空调、柜式空调、以及中央空调中的任一种类型。基于这样的空气调节器所具有的透光特性、以及支持的壁嵌式的安装方式,其可以被称作是壁嵌式透光空调。
如图1a和图1b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壁嵌式透光空调10包括透光板层叠组11、以及环绕在透光板层叠组11的外边缘的边框12。
边框12形成有入风口121和出风口122,其中,入风口121和出风口122在透光板层叠组11的板体层叠方向上位于相反侧,入风口121和出风口122在透光板层叠组11的板体延伸方向上也位于相反侧;
透光板层叠组11中的两块透光板11a和11b之间形成有连通入风口121与出风口122的风道110;其中,本实施例仅仅是以透光板层叠组11包括两块透光板11a和11b、并在这两块透光板11a和11b之间形成一个风道110为例,但透光板层叠组11也可以包括多于两块透光板,并且,当透光板的数量多于两块时,每两块相邻的透光板之间都可以形成风道,或仍可保持只在其中任意两块相邻的透光板之间形成一个风道。
边框12在入风口121所在位置处内置有第一交换机组131;
边框12在出风口122所在位置处内置有第二交换机组132,并在对应第二交换机组132的位置处形成排放口123,其中,排放口123在透光板层叠组11的板体层叠方向上与入风口121同侧;
以及,第一交换机组131和第二交换机组132通过内置于边框12的管路133连通,以形成支持第一交换机组131与第二交换机组132的热量交换过程互逆的循环回路。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交换机组131和第二交换机组132中的每一个均可以包括风机和盘管,即,第一交换机组131和第二交换机组132中的每一个均可以为风机盘管机组,相应地,在第一交换机组131和第二交换机组132的盘管之间循环连通的管路133可以由内置于边框的压缩机130驱动。
此时,循环回路中的工质液体在压缩机130的驱动下能够在第一交换机组131和第二交换机组132分别发生汽液状态的转换和逆转换,并由此在第一交换机组131和第二交换机组132分别产生吸热和放热过程。从而,若壁嵌式透光空调10按照如图1a和图1b所示的那样嵌入在墙壁100,并且,入风口121所在的一侧朝向室外、出风口122所在的一侧朝向室内,则:
请参见图2,从入风口121流入的室外气流与第一交换机组131进行热量交换(即,类似于常规空调的室内机组的作用)后,即可从出风口122流至室内,以达到单向调节气流温度(制冷或制热)的效果;而第二交换机组132则通过排气口123与室外环境进行逆向的热量交换(即,类似于常规空调的室外机组的作用),以确保循环回路的热量交换过程能够得以持续。其中,由于第二交换机组132的主要用途是与室外环境进行逆向的热量交换,因而其并不是必须位于出风口122所在的位置处,而是可以位于除第一交换机组131所在位置之外的其他任意位置处。
另外,在图2中,入风口121位于边框12的上侧、出风口122位于边框12的下侧,此时,优选地选用制冷调节,因为冷气流更容易从风道110自上而下地流动;若选用制热调节,则可以将入风口121布置在边框12的下侧、出风口122布置在边框12的上侧,以利用热气流易于上升的特性提高气流在风道110中的流动效率。
可见,上述实施例中的壁嵌式透光空调10具有透光板层叠组11,因而其在透光板层叠组11所在的区域具有透光特性。而且,第一交换机组131和第二交换机组132均内置于环绕在透光板层叠组11的外边缘的边框12中,而不会妨碍透光板层叠组11所在区域的透光特性。因此,当该壁嵌式透光空调10以壁嵌式的方式安装在房屋的墙壁100时,其不但能够实现对房屋的室内温度调节,而且还能够替代墙壁的窗户实现室内透光。从而,该壁嵌式透光空调10能够以替代窗户的方式实现安装,而无需额外占用房屋的室内空间、并保持室内原有的装潢布局美感。另外,由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入风口121和出风口122在透光板层叠组11的板体延伸方向上位于相反侧,因此,从入风口121向出风口122流动的经温度调节后的气流,能够在透光板层叠组11的板体延伸方向上贯穿透光板层叠组11,以使透光板层叠组11的风道110中充满温度调节后的气流,从而,以替代窗户的方式实现安装的该壁嵌式透光空调10还能够由透光板层叠组11利用其风道110中充满的温度调节后的气流实现高效的室内外隔温,以弥补窗户保温性能低的缺陷,并结合墙壁对房屋实施有效的保温,进而减少对室内的温度调节效果的损耗。
在实际应用时,由于入风口121所在的一侧朝向室外、出风口122所在的一侧朝向室内,因此,透光板层叠组11中靠近入风口221a一侧的透光板11a可以选用中空玻璃板、以提高对室外环境的隔温效果,而靠近出风口122一侧的透光板11b可以选用钢化玻璃板、以降低透光板层叠组11被室内物体撞击损坏的概率。
并且,上述实施例中的壁嵌式透光空调10可以选择以固定封闭的方式内嵌于墙壁100,即,壁嵌式透光空调10不会相对于墙壁100产生任何方向上的位移,此时,由于入风口121能够允许室外气流流入,因而以固定封闭方式内嵌于墙壁100的壁嵌式透光空调10仍支持室内外的气流交换。而且,若压缩机130不运转,而仅仅由第一交换机组131的风扇驱动气流流动,则壁嵌式透光空调10还可以无温度调节的室内外气流交换,即,产生类似于窗户开启所形成的气流交换。
在如图3所示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壁嵌式透光空调20包括前述的透光板层叠组21、以及环绕在透光板层叠组21的外边缘的边框22。其中,边框22在透光板层叠组21的板体层叠方向上与出风口222的同侧和相反侧均形成有入风口221a和221b,并且,在透光板层叠组21的板体层叠方向上与出风口222的同侧和相反侧的入风口221a和221b被内置于该边框22的入风开关择(图3中未示出)一地打开。
当入风口221a被打开、入风口221b被关闭时,如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壁嵌式透光空调20可以按照与如图1a和图1b所示实施例中的壁嵌式透光空调10相同的方式工作,即,壁嵌式透光空调20此时的工作原理可以参照图2,其中,图3中示出的第一交换机组231此时可以近似地被认为是图2中示出的第一交换机组131;
而当入风口221b被打开、入风口221a被关闭时,请参见图4,从入风口221b流入的室内气流与第一交换机组231进行热量交换后,即可通过透光板层叠组21的两块透光板21a(例如中空玻璃)和21b(例如钢化玻璃)之间的风道210从出风口222流回室内,以通过室内循环的方式实现单向调节气流温度(制冷或制热)的效果;并且,第二交换机组232同样会通过边框22的排气口223与室外环境进行逆向的热量交换,以确保循环回路的热量交换过程能够得以持续。另外,虽然图3中示出了第二交换机组232位于出风口222所在的位置处,但第二交换机组232也可以位于除第一交换机组231所在位置之外的其他任意位置处。
上述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的壁嵌式透光空调20可以看作是对如图1a和图1b所示实施例中的壁嵌式透光空调10的扩展性改进,虽然在该实施例的图3和图4中省略了压缩机,但并不意味着如图3和图4所示的壁嵌式透光空调20未包括压缩机。
作为另一种改进,如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壁嵌式透光空调20的边框22也可以只在在透光板层叠组21的板体层叠方向上与出风口222的同侧形成入风口221b,而省略与出风口222相反侧的入风口221a。即,此处所述的该另一种改进也可以理解为,将如图1a和图1b所示实施例中的入风口121从与出风口122在透光板层叠组11的板体层叠方向上分别位于相反侧改为与出风口122同侧。
在上述如图1a和图1b所示的实施例、以及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壁嵌式透光空调10和20均是实现单向温度调节(制冷或制热),在后续的实施例中,将进一步描述同时支持双向温度调节的壁嵌式透光空调。
如图5a和图5b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壁嵌式透光空调30包括透光板层叠组31、以及环绕在透光板层叠组31的外边缘的边框32。
边框32形成有两组入风口321a和出风口322a、以及入风口321b和出风口322b,其中一组中的入风口321a和出风口322a在透光板层叠组31的板体层叠方向和板体延伸方向上均位于相反侧,另一组中的入风口321b和出风口322b在透光板层叠组31的板体层叠方向和板体延伸方向上也均位于相反侧,并且,两组入风口321a和出风口322a、以及入风口321b和出风口322b在透光板层叠组的板体延伸方向上反向布置,即,入风口321a和321b在透光板层叠组31的板体延伸方向上位于相反侧、出风口322a和322b在透光板层叠组31的板体延伸方向上位于相反;
透光板层叠组31中的两块透光板31a(例如中空玻璃)和31b(例如钢化玻璃)之间形成有连通入风口321a和321b与出风口322a和322b的风道310;其中,本实施例仅仅是以透光板层叠组31包括两块透光板31a和31b、并在这两块透光板31a和31b之间形成一个风道310为例,但透光板层叠组31也可以包括多于两块透光板,并且,当透光板的数量多于两块时,每两块相邻的透光板之间都可以形成风道,或仍可保持只在其中任意两块相邻的透光板之间形成一个风道。
边框32在入风口321a和321b所在位置处分别内置有第一交换机组331和第二交换机组332;
以及,第一交换机组331和第二交换机组332通过内置于边框32的管路333连通,以形成支持第一交换机组331与第二交换机组332的热量交换过程互逆的双向循环回路。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交换机组331和第二交换机组332中的每一个均可以包括风机和盘管,即,第一交换机组331和第二交换机组332中的每一个均可以为风机盘管机组,相应地,在第一交换机组331和第二交换机组332的盘管之间循环连通的管路333可以由内置于边框的压缩机330驱动。并且,管路333中可以布置有例如四通阀334等部件,以实现对双向循环回路中的流通方向的调节。
此时,双向循环回路中的工质液体在压缩机330的驱动下能够在第一交换机组331和第二交换机组332分别发生汽液状态的转换和逆转换,并由此在第一交换机组331和第二交换机组332分别产生吸热和放热过程。从而,若壁嵌式透光空调30按照如图5a和图5b所示的那样嵌入在墙壁100,并且,入风口321a和321b所在的一侧朝向室外、出风口322a和322b所在的一侧朝向室内,则:
请参见图6a,循环回路中的工质液体在一个方向上流通,第一交换机组331承担与气流热量交换的作用(即,类似于常规空调的室内机组的作用),第二交换机组332承担逆向交换排放作用(即,类似于常规空调的室外机组的作用),出风口322b被关闭;相应地,从入风口321a流入的室外气流与第一交换机组331进行热量交换后,即可通过风道310从出风口322a流至室内,以达到单向调节气流温度(制冷或制热)的效果;并且,第二交换机组332则通过入风口321b与室外环境进行逆向的热量交换,以确保循环回路的热量交换过程能够得以持续,即,入风口321b此时被复用为排放口。
请参见图6b,循环回路中的工质液体通过四通阀的切换而改为在另一个方向上反向流通,改由第二交换机组332承担与气流热量交换的作用(即,类似于常规空调的室内机组的作用)、第一交换机组331承担逆向交换排放作用(即,类似于常规空调的室外机组的作用),出风口322a被关闭;相应地,从入风口321b流入的室外气流与第二交换机组332进行热量交换后,即可通过风道310从出风口322b流至室内,以达到与反向调节气流温度(若图6a为制冷,则图6b为制热,反之亦然)的效果;并且,第一交换机组331则通过入风口321a与室外环境进行逆向的热量交换,以确保循环回路的热量交换过程能够得以持续,即,入风口321a此时被复用为排放口。
在图5a和图5b所示的实施例中,入风口321a和出风口322b位于边框32的上侧、入风口321b和出风口322a位于边框32的下侧,相应地:
对于如图6a所示的气流从边框32上侧的入风口321a向通过风道310向边框32下侧的出风口322a流动的情况,优选地选用制冷调节,因为冷气流易于从风道310自上而下地流动;
反之,对于如图6b所示的气流从边框32下侧的入风口321b向通过风道310向边框32上侧的出风口322b流动的情况,优选地选用制热调节,因为热气流易于从风道310自下而上地流动。
可见,上述实施例中的壁嵌式透光空调30不但能够产生与前述实施例中的壁嵌式透光空调10相同的技术效果,而且还能够支持制冷和制热的双向温度调节。
另外,在图5a和图5b所示的实施例中,是以每一组中的入风口321a或321b均与该组中的出风口322a或322b在透光板层叠组31的板体层叠方向位于相反侧为例,此时,图6a和图6b所示的温度调节过程都是基于室外循环方式实现的。但其中任意一组中的入风口321a或321b也可以改为与该组中的出风口322a或322b在透光板层叠组31的板体层叠方向位于同侧,以实现基于室内循环方式的温度调节过程。或者,也可以参照前述的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设置其中任一组的入风口321a或321b包括在透光板层叠组31的板体层叠方向上与该组的出风口322a或322b位于同侧及相反侧的两个,并且,该组的两个入风口可以被内置于边框32的入风开关择一地打开。即,如图5a和图5b所示的实施例同样能够支持室内循环方式的温度调节。
而且,在图5a和图5b所示的实施例中,由于入风口321a和321b均在透光板层叠组31的板体层叠方向上位于与出风口322a和322b相反侧,即,满足排放口的位置条件,因而入风口321a或321b被复用为排放口,这样可以减少在边框32形成的开口数量。但根据实际应用中的需要,也可以在对应第一交换机组331和第二交换机组332所在位置处分别形成独立于入风口321a或321b的排放口,并保证独立于入风口321a或321b的排放口能够在透光板层叠组31的板体层叠方向上位于与出风口322a和322b相反侧。
如图7a和图7b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壁嵌式透光空调40包括透光板层叠组41、以及环绕在透光板层叠组41的外边缘的边框42。
边框42形成有两个入风口421a和421b、以及至少一个出风口422,其中,入风口421a和421b中的每一个与出风口422在透光板层叠组41的板体延伸方向和板体层叠方向上均位于相反侧,并且,两个入风口421a和421b在透光板层叠组41的板体延伸方向同侧;
透光板层叠组41中的两块透光板41a(例如中空玻璃)和41b(例如钢化玻璃)之间形成有连通入风口421a和421b与出风口422的风道410;其中,本实施例仅仅是以透光板层叠组41包括两块透光板41a和41b、并在这两块透光板41a和41b之间形成一个风道410为例,但透光板层叠组41也可以包括多于两块透光板,并且,当透光板的数量多于两块时,每两块相邻的透光板之间都可以形成风道,或仍可保持只在其中任意两块相邻的透光板之间形成一个风道。
边框42在入风口421a和421b所在位置处分别内置有第一交换机组431和第二交换机组432;
以及,第一交换机组431和第二交换机组432通过内置于边框42的管路433连通,以形成支持第一交换机组431与第二交换机组432的热量交换过程互逆的双向循环回路。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交换机组431和第二交换机组432中的每一个均可以包括风机和盘管,即,第一交换机组431和第二交换机组432中的每一个均可以为风机盘管机组,相应地,在第一交换机组431和第二交换机组432的盘管之间循环连通的管路433可以由内置于边框的压缩机430驱动。并且,管路433中可以布置有例如四通阀434等部件,以实现对双向循环回路中的流通方向的调节。
此时,双向循环回路中的工质液体在压缩机430的驱动下能够在第一交换机组431和第二交换机组432分别发生汽液状态的转换和逆转换,并由此在第一交换机组431和第二交换机组432分别产生吸热和放热过程。从而,若壁嵌式透光空调40按照如图7a和图7b所示的那样嵌入在墙壁100,并且,入风口421a和421b所在的一侧朝向室外、出风口422所在的一侧朝向室内,则:
请参见图8a,循环回路中的工质液体在一个方向上流通,第一交换机组431承担与气流热量交换的作用(即,类似于常规空调的室内机组的作用),第二交换机组432承担逆向交换排放作用(即,类似于常规空调的室外机组的作用);相应地,从入风口421a流入的室外气流与第一交换机组431进行热量交换后,即可通过风道410从出风口422流至室内,以达到单向调节气流温度(制冷或制热)的效果;并且,第二交换机组432则通过入风口421b与室外环境进行逆向的热量交换,以确保循环回路的热量交换过程能够得以持续,即,入风口421b此时被复用为排放口。
请参见图8b,循环回路中的工质液体通过四通阀的切换而改为在另一个方向上反向流通,改由第二交换机组432承担与气流热量交换的作用(即,类似于常规空调的室内机组的作用)、第一交换机组431承担逆向交换排放作用(即,类似于常规空调的室外机组的作用);相应地,从入风口421b流入的室外气流与第二交换机组432进行热量交换后,即可通过风道410从出风口422流至室内,以达到与反向调节气流温度(若图8a为制冷,则图8b为制热,反之亦然)的效果;并且,第一交换机组431则通过入风口421a与室外环境进行逆向的热量交换,以确保循环回路的热量交换过程能够得以持续,即,入风口421a此时被复用为排放口。
可见,上述实施例中的壁嵌式透光空调40不但能够产生与前述实施例中的壁嵌式透光空调10相同的技术效果,而且还能够支持制冷和制热的双向温度调节。
另外,在图7a和图7b所示的实施例中,是以每个入风口421a或421b均与出风口422在透光板层叠组41的板体层叠方向位于相反侧为例,此时,图8a和图8b所示的温度调节过程都是基于室外循环方式实现的。但其中任意一个入风口421a或421b也可以改为与出风口422在透光板层叠组41的板体层叠方向位于同侧,以实现基于室内循环方式的温度调节过程。或者,也可以参照前述的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设置其中任一组的入风口421a或421b包括在透光板层叠组41的板体层叠方向上与出风口422分别位于同侧及相反侧的两个开口部分,并且,该入风口421a或421b的两个开口部分可以被内置于边框42的入风开关择一地打开。即,如图7a和图7b所示的实施例同样能够支持室内循环方式的温度调节。
而且,在图7a和图7b所示的实施例中,由于入风口421a和421b均在透光板层叠组41的板体层叠方向上位于与出风口422相反侧,即,满足排放口的位置条件,因而入风口421a或421b被复用为排放口,这样可以减少在边框42形成的开口数量。但根据实际应用中的需要,也可以在对应第一交换机组431和第二交换机组432所在位置处分别形成独立于入风口421a或421b的排放口,并保证独立于入风口421a或421b的排放口能够在透光板层叠组41的板体层叠方向上位于与出风口422相反侧。
如图9a和图9b所示,作为另一种变形的实施例,其壁嵌式透光空调50包括透光板层叠组51、以及环绕在透光板层叠组51的外边缘的边框52。
边框52形成有入风口521和出风口522,其中,入风口521和出风口522在透光板层叠组51的板体层叠方向上位于相反侧,入风口521和出风口522在透光板层叠组51的板体延伸方向上也位于相反侧;
透光板层叠组51中的两块透光板51a(例如中空玻璃)和51b(例如钢化玻璃)之间形成有连通入风口521与出风口522的风道510;其中,本实施例仅仅是以透光板层叠组51包括两块透光板51a和51b、并在这两块透光板51a和51b之间形成一个风道510为例,但透光板层叠组51也可以包括多于两块透光板,并且,当透光板的数量多于两块时,每两块相邻的透光板之间都可以形成风道,或仍可保持只在其中任意两块相邻的透光板之间形成一个风道。
边框52在入风口521所在位置处内置有第一交换机组531;
边框52在出风口522所在的一侧内置有第二交换机组532、外接热源533,其中,边框52可以在对应第二交换机组532的位置处形成排放口523,该排放口123在透光板层叠组11的板体层叠方向上与入风口121同侧,而外接热源533可以连接至外部、并从例如暖气等外部发热部件引入热量;当然,第二交换机组532和外接热源533并不是必须位于出风口522所在侧,而是可以位于除第一交换机组531之外的任意位置处;
以及,第一交换机组531和第二交换机组532通过内置于边框52的管路534a连通,以形成支持第一交换机组531吸热、第二交换机组532放热的制冷循环回路,并且,第一交换机组531和外接热源533之间通过内置于边框52的管路534b连通,以形成支持外接热源533向第一交换机组531供热的制热循环回路。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交换机组531和第二交换机组532中的每一个均可以包括风机和盘管,即,第一交换机组531和第二交换机组532中的每一个均可以为风机盘管机组,相应地,在第一交换机组531和第二交换机组532的盘管之间循环连通的管路534a可以由内置于边框的压缩机530驱动。
此时,利用持第一交换机组531与第二交换机组532之间的制冷循环回路实现制冷温度调节的过程可以参照如图2所示的方式。
在该实施例中,外接热源533可以包括聚热管,相应地,请参见图10,在内置于边框52的液泵535的驱动下,外接热源533的聚热管可通过制热循环回路向第一交换机组531的盘管供热,并与外部发热部件进行持续的热交换,以保持对第一交换机组531的盘管持续供热,从而实现制热温度调节。利用持第一交换机组531与外接热源533之间的制热循环回路实现制冷温度调节的过程仍可以参照如图2所示的方式。
可见,上述实施例中的壁嵌式透光空调50不但能够产生与前述实施例中的壁嵌式透光空调10相同的技术效果,而且还能够支持制冷和制热的双向温度调节。并且,该壁嵌式空调50支持制热调节的方式不同于前述实施例中的壁嵌式透光空调30和40。
上述实施例中的壁嵌式透光空调50也可以被配置为单一地实现制冷或制热调节。当被配置为单一地实现制冷调节时,可以省略其中的外接热源533,此时,该壁嵌式透光空调50可以近似地看作与前述实施例中的壁嵌式透光空调10基本相同;当被配置为单一地实现制热调节时,可以省略其中的第二交换机组532。
另外,在图9a和图9b所示的实施例中,是以入风口521与出风口522在透光板层叠组51的板体层叠方向位于相反侧为例,此时,与图2基本相同的制冷调节过程、以及如图10所示的制热调节过程都是基于室外循环方式实现的。但入风口521也可以改为与出风口522在透光板层叠组51的板体层叠方向位于同侧,以实现基于室内循环方式的温度调节过程。或者,也可以参照前述的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设置入风口521包括在透光板层叠组51的板体层叠方向上与出风口522分别位于同侧及相反侧的两个开口部分,并且,该入风口521的两个开口部分可以被内置于边框52的入风开关择一地打开。即,如图9a和图9b所示的实施例同样能够支持室内循环方式的温度调节。
以上是对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在上述的各实施例中,壁嵌式透光空调10、20、30、40、5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内置于边框12、22、32、42、52的风量调节阀,相应地,从入风口121、221a、221b、321、421a、421b、、521流入的气流经风量调节阀流至风道110、210、310、410、510,以实现壁嵌式透光空调10、20、30、40、50的风量调节。
而且,在上述的各实施例中,边框12、22、32、42、52在透光板层叠组11、21、31、41、51的板体层叠方向上的厚度达于透光板层叠组11、21、31、41、51的层叠厚度,因而能够避免透光板层叠组11、21、31、41、51由于外凸暴露而容易被损坏。并且,由于边框12、22、32、42、52在其厚度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外凸空间,因此,入风口121、221a和221b、321、421a和421b、以及521均能够于形成在边框12、22、32、42、52周面位于外凸空间的部分,以避免在边框12、22、32、42、52面向室外的端面形成开口结构,从而有利于壁嵌式透光空调10、20、30、40、50的外观美感。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30)

1.一种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透光板层叠组、以及环绕在透光板层叠组的外边缘的边框;
边框形成有入风口和出风口;
透光板层叠组中的至少两块透光板之间形成有连通入风口与出风口的风道;
边框在入风口所在位置处内置有第一交换机组;
边框在除第一交换机组所在位置之外的其他位置处内置有第二交换机组;
以及,第一交换机组和第二交换机组通过内置于边框的管路连通,以形成支持第一交换机组与第二交换机组的热量交换过程互逆的循环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入风口和出风口在透光板层叠组的板体延伸方向上位于相反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边框在透光板层叠组的板体层叠方向上与出风口的同侧或相反侧形成有入风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边框在透光板层叠组的板体层叠方向上与出风口的同侧和相反侧均形成有入风口,其中,在透光板层叠组的板体层叠方向上与出风口的同侧和相反侧的入风口被内置于边框的入风开关择一地打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边框在对应第二交换机组的位置处进一步形成排放口,其中,排放口在板体层叠方向上与入风口同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第一交换机组和第二交换机组中的每一个均包括风机和盘管,并且,在第一交换机组和第二交换机组的盘管之间的单向循环回路由内置于边框的压缩机驱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边框进一步内置有风量调节阀,其中,从入风口流入的气流经风量调节阀流至风道。
8.一种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透光板层叠组、以及环绕在透光板层叠组的外边缘的边框;
边框形成有两组入风口和出风口,其中,每组中的入风口和出风口在透光板层叠组的板体延伸方向上位于相反侧,并且,两组入风口和出风口在透光板层叠组的板体延伸方向上反向布置;
透光板层叠组中的至少两块透光板之间形成有连通入风口与出风口的风道;
边框在两组中的入风口所在位置处分别内置有第一交换机组和第二交换机组;
以及,第一交换机组和第二交换机组通过内置于边框的管路连通,以形成支持第一交换机组与第二交换机组的热量交换过程互逆的双向循环回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任一组的入风口在透光板层叠组的板体层叠方向上与该组的出风口位于同侧或分别位于相反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任一组的入风口包括在透光板层叠组的板体层叠方向上与该组的出风口位于同侧及相反侧的两个,并且,该组的两个入风口被内置于边框的入风开关择一地打开。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每组的入风口在透光板层叠组的板体层叠方向上与该组的出风口分别位于相反侧、并被复用为排放口。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边框在对应第一交换机组和第二交换机组中的至少一个的位置处形成有独立于入风口的排放口,其中,排放口在板体层叠方向上与入风口同侧。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第一交换机组和第二交换机组中的每一个均包括风机和盘管,并且,在第一交换机组和第二交换机组的盘管之间的双向循环回路由内置于边框的压缩机驱动、并由内置于边框的四通阀调节流向。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边框进一步内置有风量调节阀,其中,从入风口流入的气流经风量调节阀流至风道。
15.一种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透光板层叠组、以及环绕在透光板层叠组的外边缘的边框;
边框形成有入风口和出风口,其中,入风口和出风口在透光板层叠组的板体延伸方向上位于相反侧,并且,入风口包括在透光板层叠组的板体延伸方向同侧的两个;
透光板层叠组中的至少两块透光板之间形成有连通入风口与出风口的风道;
边框在两个入风口所在位置处分别内置有第一交换机组和第二交换机组;
以及,第一交换机组和第二交换机组通过内置于边框的管路连通,以形成支持第一交换机组与第二交换机组的热量交换过程互逆的双向循环回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任一个入风口在透光板层叠组的板体层叠方向上与该组的出风口位于同侧或分别位于相反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任一入风口包括在透光板层叠组的板体层叠方向上与该组的出风口位于同侧及相反侧的两个开口部分,并且,该入风口的两个开口部分被内置于边框的入风开关择一地打开。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任一个入风口在透光板层叠组的板体层叠方向上与该组的出风口分别位于相反侧、并被复用为排放口。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边框在对应第一交换机组和第二交换机组中的至少一个的位置处形成有独立于入风口的排放口,其中,排放口在板体层叠方向上与入风口同侧。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第一交换机组和第二交换机组中的每一个均包括风机和盘管,并且,在第一交换机组和第二交换机组的盘管之间的双向循环回路由内置于边框的压缩机驱动、并由内置于边框的四通阀调节流向。
2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边框进一步内置有风量调节阀,其中,从入风口流入的气流经风量调节阀流至风道。
22.一种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透光板层叠组、以及环绕在透光板层叠组的外边缘的边框;
边框形成有入风口和出风口;
透光板层叠组中的至少两块透光板之间形成有连通入风口与出风口的风道;
边框在入风口所在位置处内置有第一交换机组;
边框在除交换机组所在位置之外的其他位置处内置有外接热源;
以及,第一交换机组和外接热源通过内置于边框的热导管路连通,以形成支持外接热源向第一交换机组供热的第一循环回路。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入风口和出风口在透光板层叠组的板体延伸方向上位于相反侧。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边框在透光板层叠组的板体层叠方向上与出风口的同侧或相反侧形成有入风口。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边框在透光板层叠组的板体层叠方向上与出风口的同侧和相反侧均形成有入风口,其中,在透光板层叠组的板体层叠方向上与出风口的同侧和相反侧的入风口被内置于边框的入风开关择一地打开。
2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第一交换机组包括风机和盘管,外接热源包括聚热管,并且,第一交换机组的盘管与外接热源的聚热管之间的第一循环回路由内置于边框的液泵驱动。
27.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边框进一步内置有第二交换机组,其中,第一交换机组和第二交换机组通过内置于边框的管路连通,以形成支持第一交换机组吸热、第二交换机组放热的第二循环回路。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边框在对应第二交换机组的位置处进一步形成排放口,其中,排放口在板体层叠方向上与入风口同侧。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第一交换机组和第二交换机组中的每一个包括风机和盘管,外接热源包括聚热管,并且,第一交换机组的盘管与外接热源的聚热管之间的第一循环回路由内置于边框的液泵驱动,第一交换机组的盘管与第二交换机组的盘管之间的第二循环回路由内置于边框的压缩机驱动。
30.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边框进一步内置有风量调节阀,其中,从入风口流入的气流经风量调节阀流至风道。
CN201410589844.4A 2014-10-28 2014-10-28 一种空气调节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3740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89844.4A CN104374006B (zh) 2014-10-28 2014-10-28 一种空气调节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89844.4A CN104374006B (zh) 2014-10-28 2014-10-28 一种空气调节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74006A true CN104374006A (zh) 2015-02-25
CN104374006B CN104374006B (zh) 2017-12-05

Family

ID=525530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89844.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374006B (zh) 2014-10-28 2014-10-28 一种空气调节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37400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52221A (zh) * 2016-03-03 2017-09-12 苏州升奥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多控型空调玻璃窗
CN107288495A (zh) * 2016-04-12 2017-10-24 苏州升奥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玻璃窗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0341A (zh) * 2002-03-14 2005-01-26 李汉清 生态空调窗及使用方法
CN1573007A (zh) * 2003-06-12 2005-02-02 利达泰克有限公司 具有通风装置的窗户
EP1645809A1 (en) * 2003-05-27 2006-04-12 Xiaosong Xiao Integral air conditioner
WO2008102031A1 (es) * 2007-02-23 2008-08-28 Universidad Politecnica De Madrid Cerramientos transparentes o translucidos activos con capacidad de gestión energética
KR20090073617A (ko) * 2007-12-31 2009-07-03 주식회사 대연 실내 환기시스템
CN204254741U (zh) * 2014-10-28 2015-04-08 北京凯必盛自动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调节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0341A (zh) * 2002-03-14 2005-01-26 李汉清 生态空调窗及使用方法
EP1645809A1 (en) * 2003-05-27 2006-04-12 Xiaosong Xiao Integral air conditioner
CN1573007A (zh) * 2003-06-12 2005-02-02 利达泰克有限公司 具有通风装置的窗户
WO2008102031A1 (es) * 2007-02-23 2008-08-28 Universidad Politecnica De Madrid Cerramientos transparentes o translucidos activos con capacidad de gestión energética
KR20090073617A (ko) * 2007-12-31 2009-07-03 주식회사 대연 실내 환기시스템
CN204254741U (zh) * 2014-10-28 2015-04-08 北京凯必盛自动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调节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52221A (zh) * 2016-03-03 2017-09-12 苏州升奥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多控型空调玻璃窗
CN107288495A (zh) * 2016-04-12 2017-10-24 苏州升奥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玻璃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74006B (zh) 2017-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53039B (zh) 一种复合式温控幕墙的控温方法
CN203642349U (zh) 风管式空调器室内机
CN103776106A (zh) 换气空调系统
CN103673244A (zh) 可变风门的多功能热泵式空调机
ES2828352T3 (es) Unidad termoaislante multifuncional para aberturas para puertas o ventanas y aparato de tratamiento de aire comprendido en la unidad
CN102213484A (zh) 空气换热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空气换热空调一体机装置
CN203718982U (zh) 换气空调系统
CN104374006A (zh) 一种空气调节器
CN204370630U (zh) 一种三层玻璃结构的复合式温控幕墙
CN204254741U (zh) 一种空气调节器
CN204880424U (zh) 一种智能制冷的屋顶式空调机组
KR101470317B1 (ko) 냉난방장치가 장착되는 옥외 부스
CN203338674U (zh) 具有温度调节装置的显示装置
CN204227550U (zh) 厨房用空调室内机
KR20200112250A (ko) 에어컨 실외기 냉각장치
KR101982136B1 (ko) 조립식 듀얼덕트 환기시스템
CN201724332U (zh) 一种自循环涵洞式自然通风装置
JP2015129621A (ja) 熱交換型換気システム
JP6626550B1 (ja) 住宅用空気調和装置
CN102252373A (zh) 一种风管式空调器
CN103292411B (zh) 一种太阳能风机
KR101982137B1 (ko) 열교환식 창문프레임 환기장치
CN207247400U (zh) 一种新型的双冷源新风机及空调系统
KR20200111915A (ko) 스마트 윈도우 시스템 구현을 위한 창문 일체형 에어컨
CN104963435A (zh) 一种内循环双层呼吸式节能幕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225

Address after: 102200 No. 22 Reservoir Road, Beijing, Changping District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KBB Automatic Doors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nt after: Shi Jianli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NEW KBB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2200 No. 22 Reservoir Road, Beijing, Changping District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KBB Automatic Doors Technology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05

Termination date: 201810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