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68221A - 一种富甲烷气脱水脱烃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富甲烷气脱水脱烃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68221A
CN104368221A CN201410649795.9A CN201410649795A CN104368221A CN 104368221 A CN104368221 A CN 104368221A CN 201410649795 A CN201410649795 A CN 201410649795A CN 104368221 A CN104368221 A CN 1043682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sorption tower
valve
gas
gas passage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4979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68221B (zh
Inventor
林辉
冉华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Jerry Heng Ri Natural Gas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ereh Oil and Gas Engineerin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ereh Oil and Gas Engineering Corp filed Critical Jereh Oil and Gas Engineering Corp
Priority to CN20141064979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368221B/zh
Publication of CN1043682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682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682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682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Gases By Ad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富甲烷气体脱水脱烃的装置,包括:第一进气管道,产气管道,第二进气管道,循环气管道,冷却气管道,换热器(E),所述换热器(E)的第一气体入口与所述冷却气管道相连通;加热器(F),加热气管道,脱附气管道,冷却器,分离器,四个脱附塔和阀门。本发明提供的装置包括三个独立的气体通路,并通过控制不同的阀门,使四个吸附塔形成三个气体通路并同时工作,从而充分利用热量,减少能耗,同时稳定加热器和冷却器的操作负荷,使整个装置稳定运行。如上所述,四个吸附塔同时进行不同的处理过程,使热量被重复利用,极大地节省了能耗。

Description

一种富甲烷气脱水脱烃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天然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富甲烷气脱水脱烃的装置。
背景技术
液化天然气(LNG)的生产对于原料气的预处理有严苛的要求,例如要求水含量小于1ppm、烃含量小于50ppm等,尤其是对于烃含量在50~400ppm的天然气,由于烃含量较低,在进行预处理时极易冻堵冷却器,加大了冷却器的操作负荷,导致冷却器运行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富甲烷气脱水脱烃的装置,本发明提供的装置结构简单,运行稳定,能耗较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富甲烷气体脱水脱烃的装置,包括:
第一进气管道,所述第一进气管道通过第一阀门(1)与第一吸附塔(A)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二阀门(2)与第二吸附塔(B)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三阀门(3)与第三吸附塔(C)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四阀门(4)与第四吸附塔(D)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
产气管道,所述产气管道通过第五阀门(5)与第一吸附塔(A)的第二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六阀门(6)与第二吸附塔(B)的第二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七阀门(7)与第三吸附塔(C)的第二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八阀门(8)与第四吸附塔(D)的第二气体通道相连;
第二进气管道,所述第二进气管道通过第九阀门(9)与第一吸附塔(A)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十阀门(10)与第二吸附塔(B)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十一阀门(11)与第三吸附塔(C)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十二阀门(12)与第四吸附塔(D)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
循环气管道,所述循环气管道通过第十三阀门(13)与第一吸附塔(A)的第二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十四阀门(14)与第二吸附塔(B)的第二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十五阀门(15)与第三吸附塔(C)的第二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十六阀门(16)与第四吸附塔(D)的第二气体通道相连;
冷却气管道,所述冷却气管道通过第十七阀门(17)与第一吸附塔(A)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十八阀门(18)与第二吸附塔(B)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十九阀门(19)与第三吸附塔(C)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二十阀门(20)与第四吸附塔(D)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
换热器(E),所述换热器(E)的第一气体入口与所述冷却气管道相连通;
加热器(F),所述加热器(F)的气体入口与换热器E的第一气体出口相连通;
加热气管道,所述加热气管道与所述加热器(F)的气体出口相连通;所述加热气管道通过第二十一阀门(21)与第一吸附塔(A)的第二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二十二阀门(22)与第二吸附塔(B)的第二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二十三阀门(23)与第三吸附塔(C)的第二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二十四阀门(24)与第四吸附塔(D)的第二气体通道相连;
脱附气管道,所述脱附气管道通过第二十五阀门(25)与第一吸附塔(A)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二十六阀门(26)与第二吸附塔(B)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二十七阀门(27)与第三吸附塔(C)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二十八阀门(28)与第四吸附塔(D)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所述脱附气管道与换热器(E)的第二气体入口相连通;
冷却器,所述冷却器的进气口与所述换热器(E)的第二气体出口相连;
分离器,所述分离器的进气口与所述冷却器的气体出口相连。
优选的,所述冷却器包括:第二冷却器(G)和第二冷却器(I),所述分离器包括第一分离器(H)和第二分离器(J);
所述第一冷却器(G)的进气口与所述换热器E的第二气体出口相连;
所述第一分离器(H)的进气口与所述第一冷却器(G)的出气口相连;
所述第二冷却器(I)的进气口与所述第一分离器(H)的出气口相连;
所述第二分离器(J)的进气口与所述第二冷却器(I)的出气口相连。
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进气管道上的调节阀(29),所述调节阀(29)通过第一阀门(1)与第一吸附塔(A)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二阀门(2)与第二吸附塔(B)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三阀门(3)与第三吸附塔(C)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四阀门(4)与第四吸附塔(D)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
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第二进气管道上的流量计(30),所述流量计(30)通过第九阀门(9)与第一吸附塔(A)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十阀门(10)与第二吸附塔(B)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十一阀门(11)与第三吸附塔(C)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十二阀门(12)与第四吸附塔(D)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
优选的,所述第一吸附塔(A)中依次设置有第一层吸附剂、第二层吸附剂和第三层吸附剂;
所述第二吸附塔(B)中依次设置有第一层吸附剂、第二层吸附剂和第三层吸附剂;
所述第三吸附塔(C)中依次设置有第一层吸附剂、第二层吸附剂和第三层吸附剂;
所述第四吸附塔(D)中依次设置有第一层吸附剂、第二层吸附剂和第三层吸附剂。
优选的,所述第一层吸附剂为13X分子筛、3A分子筛、4A分子筛、5A分子筛和10X分子筛中的一种;
第二层吸附剂为活性炭和硅胶中的一种;
第三层吸附剂为13X分子筛。
优选的,所述第一层吸附剂的装填量为20~40%;第二层吸附剂的装填量为60~80%;第三层吸附剂的装填量为0~2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装置包括三个独立的气体通路:由第一进气管道、任一吸附塔和产气管道形成的吸附杂质、纯化气体的气体通路,本发明中称为处理通路;由第二进气管道、循环气管道和冷却气管道分别通过第一吸附塔A、第二吸附塔B、第三吸附塔C和第四吸附塔D中的两个相连通形成的气体通路,可实现原料气的预吸附和加热,本发明中称为加热通路;由加热气管道、任意一个吸附塔和脱附气管道形成的气体通道,本发明中称为脱附通路。本发明通过控制不同的阀门,使四个吸附塔形成三个气体通路并同时工作,从而充分利用热量,减少能耗,同时稳定加热器和冷却器的操作负荷,使整个装置稳定运行。如上所述,四个吸附塔同时进行不同的处理过程,如,第四吸附塔D形成处理通路,实现对原料气体的除杂处理;第一吸附塔A和第二吸附塔B形成加热通路,实现对原料气体的加热;第三吸附塔C形成脱附通路,实现对吸附层的脱附;加热得到的气体和脱附得到的气体在换热器E中进行换热,使热量被重复利用,极大地节省了能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富甲烷气体脱水脱烃的装置,包括:
第一进气管道,所述第一进气管道通过第一阀门(1)与第一吸附塔(A)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二阀门(2)与第二吸附塔(B)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三阀门(3)与第三吸附塔(C)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四阀门(4)与第四吸附塔(D)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
产气管道,所述产气管道通过第五阀门(5)与第一吸附塔(A)的第二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六阀门(6)与第二吸附塔(B)的第二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七阀门(7)与第三吸附塔(C)的第二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八阀门(8)与第四吸附塔(D)的第二气体通道相连;
第二进气管道,所述第二进气管道通过第九阀门(9)与第一吸附塔(A)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十阀门(10)与第二吸附塔(B)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十一阀门(11)与第三吸附塔(C)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十二阀门(12)与第四吸附塔(D)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
循环气管道,所述循环气管道通过第十三阀门(13)与第一吸附塔(A)的第二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十四阀门(14)与第二吸附塔(B)的第二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十五阀门(15)与第三吸附塔(C)的第二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十六阀门(16)与第四吸附塔(D)的第二气体通道相连;
冷却气管道,所述冷却气管道通过第十七阀门(17)与第一吸附塔(A)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十八阀门(18)与第二吸附塔(B)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十九阀门(19)与第三吸附塔(C)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二十阀门(20)与第四吸附塔(D)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
换热器(E),所述换热器(E)的第一气体入口与所述冷却气管道相连通;
加热器(F),所述加热器(F)的气体入口与换热器E的第一气体出口相连通;
加热气管道,所述加热气管道与所述加热器(F)的气体出口相连通;所述加热气管道通过第二十一阀门(21)与第一吸附塔(A)的第二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二十二阀门(22)与第二吸附塔(B)的第二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二十三阀门(23)与第三吸附塔(C)的第二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二十四阀门(24)与第四吸附塔(D)的第二气体通道相连;
脱附气管道,所述脱附气管道通过第二十五阀门(25)与第一吸附塔(A)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二十六阀门(26)与第二吸附塔(B)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二十七阀门(27)与第三吸附塔(C)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二十八阀门(28)与第四吸附塔(D)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所述脱附气管道与换热器(E)的第二气体入口相连通;
冷却器,所述冷却器的进气口与所述换热器(E)的第二气体出口相连;
分离器,所述分离器的进气口与所述冷却器的气体出口相连。
参见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第一吸附塔,B为第二吸附塔,C为第三吸附塔,D为第四吸附塔,E为换热器,F为加热器,G为第一冷却器,H为第一分离器,I为第二冷却器,J为第二分离器,1~28分别为阀门,29为调节阀,30为流量计。
在本发明提供的装置中,第一进气管道、第一阀门1、第一吸附塔A、第五阀门5和产气管道独立地构成一个富甲烷气体脱水脱烃的过程,即,富甲烷气体由第一进气管道经过第一阀门1在第一吸附塔中进行吸附将其中的水和烃等杂质吸附去除,净化后的气体经过第五阀门5由产气管道排出。同样的,第一进气管道、第二阀门2、第二吸附塔B、第六阀门6和产气管道独立地构成一个富甲烷气体脱水脱烃的过程;第一进气管道、第三阀门3、第三吸附塔C、第七阀门和产气管道独立地构成一个富甲烷气体脱水脱烃的过程;第一进气管道、第四阀门4、第四吸附塔D、第八阀门和产气管道独立地构成一个富甲烷气体脱水脱烃的过程。但是,该四个独立地富甲烷气体脱水脱烃的过程并不同时进行。
在本发明提供的装置中,第二进气管道、循环气管道和冷却气管道分别通过第一吸附塔A、第二吸附塔B、第三吸附塔C和第四吸附塔D中的两个相连通,实现原料气的预吸附和加热。以第一吸附器A和第二吸附器B为例,第二进气管道、第九阀门9、第一吸附塔A、第十三阀门13、循环气管道、第十四阀门14、第二吸附塔B、第十八阀门18和冷却气管道形成一个气体通路,原料气由进气管道经过第九阀门9进去第一吸附塔A进行预吸附,除去其中的水和烃类杂质,然后经由第十三阀门13进入循环气管道,再经过第十四阀门14进入第二吸附塔B,第二吸附塔B中的吸附层为经过加热吸附的吸附层,由第十四阀门14进入第二吸附塔B的气体在第二吸附塔B中被加热,变成温度较高的气体经由第十八阀门18进入冷却器管道。同样的,通过控制不同的阀门,第二进气管道、循环气管道和冷却气管道可分别通过第一吸附塔A和第三吸附塔C、第一吸附塔A和第四吸附塔D、第二吸附塔B和第三吸附塔C、第二吸附塔B和第四吸附塔D以及第三吸附塔C和第四吸附塔D相连通,实现原料气的预吸附和加热,本发明在此不再赘述,但是,上述各气体通路不同时形成。原料气经过第二进气管道、循环气管道、任意两个吸附塔后变成温度较高的气体经由冷却气管道进入换热器E换热,温度降低后进入加热器F加热再次变成热气体进入加热气管道。
在本发明提供的装置中,加热气管道、任意一个吸附塔和脱附气管道可形成一个气体通道,以第三吸附塔C为例,被加热器F加热后的气体由加热气管道经过第二十三阀门进入第三吸附塔C,温度较高的气体对第三吸附塔中的吸附层进行加热,使其中吸附的水分和烃类杂质脱附随气体经过第二十七阀门27进入换热器E。同样的,第一吸附塔A、第二吸附塔B和第四吸附塔D可以经过同样的过程实现脱附,同时,四个吸附塔的脱附过程也不同时进行。
脱附后夹带有水和烃杂质的气体由脱附气管道经过换热器E与经由冷却器管道进入换热器的高温气体进行换热,温度升高后进入冷却器进行冷却,再经过分离器将水和烃类物质分离,即可实现能源的重复利用。
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装置包括三个独立的气体通路:由第一进气管道、任一吸附塔和产气管道形成的吸附杂质、纯化气体的气体通路,本发明中称为处理通路;由第二进气管道、循环气管道和冷却气管道分别通过第一吸附塔A、第二吸附塔B、第三吸附塔C和第四吸附塔D中的两个相连通形成的气体通路,可实现原料气的预吸附和加热,本发明中称为加热通路;由加热气管道、任意一个吸附塔和脱附气管道形成的气体通道,本发明中称为脱附通路。本发明通过控制不同的阀门,使四个吸附塔形成三个气体通路并同时工作,从而充分利用热量,减少能耗,同时稳定加热器和冷却器的操作负荷,使整个装置稳定运行。如上所述,四个吸附塔同时进行不同的处理过程,如,第四吸附塔D形成处理通路,实现对原料气体的除杂处理;第一吸附塔A和第二吸附塔B形成加热通路,实现对原料气体的加热;第三吸附塔C形成脱附通路,实现对吸附层的脱附;加热得到的气体和脱附得到的气体在换热器E中进行换热,使热量被重复利用,极大地节省了能耗。另外,在进行阀门的关闭形成气体通路时,需要注意的是,加热通路中,连通循环气管道和冷却器管道的吸附塔是经过脱附处理的吸附塔,此时,其才具有加热的功能;而脱附通路中的脱附塔是已经进行过吸附处理、需要进行脱附处理的吸附塔,此时,才能够实现能源的充分利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器包括:第二冷却器G和第二冷却器I,所述分离器包括第一分离器H和第二分离器J;
所述第一冷却器G的进气口与所述换热器E的第二气体出口相连;
所述第一分离器H的进气口与所述第一冷却器G的出气口相连;
所述第二冷却器I的进气口与所述第一分离器H的出气口相连;
所述第二分离器J的进气口与所述第二冷却器I的出气口相连。
由脱附气管道进入换热器E换热后的气体首先进入第一冷却器G进行第一次降温冷却,降温至20~40℃后进入第一分离器H进行油水分离,将其中的液态水进行分离,实现污水的分离和回收;然后进入第二冷却器I中进行第二次降温冷却,降温至-10℃~0℃后进入第二分离器J中进行第二次分离,分离出液烃和部分液态水,实现污油的分离和回收。本发明采用两级冷却、两级分离的方法,分级回收污水和污油,降低了能耗并提高了处理效果。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进气管道上的调节阀29,所述调节阀29通过第一阀门1与第一吸附塔A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二阀门2与第二吸附塔B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三阀门3与第三吸附塔C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四阀门4与第四吸附塔D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即,本发明提供的装置中,处理通路中还包括调节阀29,调节阀29的作用在于为原料气进行降压处理。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二进气管道上的流量计30,所述流量计30通过第九阀门9与第一吸附塔A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十阀门10与第二吸附塔B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十一阀门11与第三吸附塔C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十二阀门12与第四吸附塔D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即,本发明提供的装置中,加热通路中还包括流量计30,流量计30的作用在于控制加热通路中的气体量。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附塔A中依次设置有第一层吸附剂、第二层吸附剂和第三层吸附剂;所述第二吸附塔B中依次设置有第一层吸附剂、第二层吸附剂和第三层吸附剂;所述第三吸附塔C中依次设置有第一层吸附剂、第二层吸附剂和第三层吸附剂;所述第四吸附塔D中依次设置有第一层吸附剂、第二层吸附剂和第三层吸附剂。
在本发明中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吸附塔A中,所述第一层吸附剂为13X分子筛、3A分子筛、4A分子筛、5A分子筛和10X分子筛中的一种;第二层吸附剂为活性炭和硅胶中的一种;第三层吸附剂为13X分子筛。第二吸附塔B中,所述第一层吸附剂为13X分子筛、3A分子筛、4A分子筛、5A分子筛和10X分子筛中的一种;第二层吸附剂为活性炭和硅胶中的一种;第三层吸附剂为13X分子筛。第三吸附塔C中,所述第一层吸附剂为13X分子筛、3A分子筛、4A分子筛、5A分子筛和10X分子筛中的一种;第二层吸附剂为活性炭和硅胶中的一种;第三层吸附剂为13X分子筛。第四吸附塔D中,所述第一层吸附剂为13X分子筛、3A分子筛、4A分子筛、5A分子筛和10X分子筛中的一种;第二层吸附剂为活性炭和硅胶中的一种;第三层吸附剂为13X分子筛。
在本发明中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吸附塔A中,所述第一层吸附剂的装填量为20~40%;第二层吸附剂的装填量为60~80%;第三层吸附剂的装填量为0~20%。第二吸附塔B中,所述第一层吸附剂的装填量为20~40%;第二层吸附剂的装填量为60~80%;第三层吸附剂的装填量为0~20%。第三吸附塔C中,所述第一层吸附剂的装填量为20~40%;第二层吸附剂的装填量为60~80%;第三层吸附剂的装填量为0~20%。第四吸附塔D中,所述第一层吸附剂的装填量为20~40%;第二层吸附剂的装填量为60~80%;第三层吸附剂的装填量为0~20%。
以下结合本发明提供的装置的一种通路情况进行富甲烷气体脱水脱烃过程的介绍。
以图1所示的装置为例,开启阀门29、阀门4和阀门8,与第四吸附塔D形成处理通路;开启阀门9、阀门13、阀门14和阀门18,以第一吸附塔A和第二吸附塔B形成加热通路;开启阀门23和阀门27,以第三吸附塔D形成脱附通路,其他阀门保持关闭。此时,该装置的运行状态如下:
一部分原料气由第一进气管道经过阀门29和进入阀门4第四吸附塔D进行吸附,首先吸附其中的水,然后吸附重烃,经过吸附的气体经过阀门8由产气管道排出;
一部分原料气由第二进气管道经过流量计30,由阀门9上进下出进入第一吸附塔A进行预吸附,去除其中的水分和重烃,预处理后的气体由阀门13进入循环管道,再经过阀门14下进上出进入经过脱附处理的第二吸附塔B,经过第二吸附塔B的过程中,气体被加热,温度加高的气体经过阀门18进入冷却气管道后进入换热器E,与来自于第三吸附塔C经过脱附气管道进入换热器E的脱附气进行换热,换热后降温的气体经过加热器F再次被加热后进入加热气管道由阀门23下进上出进入第三吸附塔C对吸附层进行加热脱附,使吸附层吸附的水和重烃等随气体经由阀门27进入脱附气管道,再进入换热器E与来自于第二吸附塔B的高温气体进行换热后,换热后温度较高的气体首先经过第一冷却器G进行第一次降温冷却,经过第一分离器H进行第一次分离,然后再经过第二冷却器I进行第二次降温冷却,经过第二分离器J进行第二次分离。
在上述过程中,原料气即为富甲烷气,本发明对其没有特殊限制。
在上述过程中,来自于第二吸附塔B的温度较高的气体和来自于第三吸附塔C的脱附气在换热器E中首先进行正向传热,然后进行负向传热,其中,正向传热回收了温度较高的气体的热量,负向传热反过来提高了该气体的温度,降低了加热器F的热负荷;来自于第二吸附塔B的温度较高的气体和来自于第三吸附塔C的脱附气的两次换热过程,降低了换热后的气体的温度变化范围,稳定了加热器F和冷却器的操作负荷,使整个装置能够稳定运行。
在本发明提供的装置的一个典型处理过程中,进入第二进气管道的原料气的温度为40℃左右,预先经过脱附处理的第二吸附塔B的温度约为240℃左右,原料气经过第一吸附塔A时温度基本不发生变化,经过第二吸附塔B后升温至240℃左右进入换热器与脱附气进行换热;换热后的气体被加热器F加热到240℃左右再对41℃左右的第三吸附塔C进行加热脱附,脱附完毕后经过41℃左右的阀门27进入换热器。
在本发明提供的装置中,第一吸附塔A、第二吸附塔B、第三吸附塔C和第四吸附塔D不同时进行相同的处理过程,而是形成三个气体通路,并使三个气体通路同时运行。对于每个吸附塔而言,其依次会经过吸附、脱附、加热和预吸附四个过程,并始终进行循环。即,本发明提供的装置可实现闭式循环,无需增加动力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运行稳定。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富甲烷气体脱水脱烃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进气管道,所述第一进气管道通过第一阀门(1)与第一吸附塔(A)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二阀门(2)与第二吸附塔(B)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三阀门(3)与第三吸附塔(C)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四阀门(4)与第四吸附塔(D)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
产气管道,所述产气管道通过第五阀门(5)与第一吸附塔(A)的第二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六阀门(6)与第二吸附塔(B)的第二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七阀门(7)与第三吸附塔(C)的第二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八阀门(8)与第四吸附塔(D)的第二气体通道相连;
第二进气管道,所述第二进气管道通过第九阀门(9)与第一吸附塔(A)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十阀门(10)与第二吸附塔(B)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十一阀门(11)与第三吸附塔(C)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十二阀门(12)与第四吸附塔(D)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
循环气管道,所述循环气管道通过第十三阀门(13)与第一吸附塔(A)的第二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十四阀门(14)与第二吸附塔(B)的第二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十五阀门(15)与第三吸附塔(C)的第二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十六阀门(16)与第四吸附塔(D)的第二气体通道相连;
冷却气管道,所述冷却气管道通过第十七阀门(17)与第一吸附塔(A)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十八阀门(18)与第二吸附塔(B)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十九阀门(19)与第三吸附塔(C)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二十阀门(20)与第四吸附塔(D)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
换热器(E),所述换热器(E)的第一气体入口与所述冷却气管道相连通;
加热器(F),所述加热器(F)的气体入口与换热器E的第一气体出口相连通;
加热气管道,所述加热气管道与所述加热器(F)的气体出口相连通;所述加热气管道通过第二十一阀门(21)与第一吸附塔(A)的第二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二十二阀门(22)与第二吸附塔(B)的第二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二十三阀门(23)与第三吸附塔(C)的第二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二十四阀门(24)与第四吸附塔(D)的第二气体通道相连;
脱附气管道,所述脱附气管道通过第二十五阀门(25)与第一吸附塔(A)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二十六阀门(26)与第二吸附塔(B)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二十七阀门(27)与第三吸附塔(C)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二十八阀门(28)与第四吸附塔(D)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所述脱附气管道与换热器(E)的第二气体入口相连通;
冷却器,所述冷却器的进气口与所述换热器(E)的第二气体出口相连;
分离器,所述分离器的进气口与所述冷却器的气体出口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包括:第二冷却器(G)和第二冷却器(I),所述分离器包括第一分离器(H)和第二分离器(J);
所述第一冷却器(G)的进气口与所述换热器E的第二气体出口相连;
所述第一分离器(H)的进气口与所述第一冷却器(G)的出气口相连;
所述第二冷却器(I)的进气口与所述第一分离器(H)的出气口相连;
所述第二分离器(J)的进气口与所述第二冷却器(I)的出气口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进气管道上的调节阀(29),所述调节阀(29)通过第一阀门(1)与第一吸附塔(A)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二阀门(2)与第二吸附塔(B)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三阀门(3)与第三吸附塔(C)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四阀门(4)与第四吸附塔(D)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第二进气管道上的流量计(30),所述流量计(30)通过第九阀门(9)与第一吸附塔(A)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十阀门(10)与第二吸附塔(B)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十一阀门(11)与第三吸附塔(C)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通过第十二阀门(12)与第四吸附塔(D)的第一气体通道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附塔(A)中依次设置有第一层吸附剂、第二层吸附剂和第三层吸附剂;
所述第二吸附塔(B)中依次设置有第一层吸附剂、第二层吸附剂和第三层吸附剂;
所述第三吸附塔(C)中依次设置有第一层吸附剂、第二层吸附剂和第三层吸附剂;
所述第四吸附塔(D)中依次设置有第一层吸附剂、第二层吸附剂和第三层吸附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吸附剂为13X分子筛、3A分子筛、4A分子筛、5A分子筛和10X分子筛中的一种;
第二层吸附剂为活性炭和硅胶中的一种;
第三层吸附剂为13X分子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吸附剂的装填量为20~40%;第二层吸附剂的装填量为60~80%;第三层吸附剂的装填量为0~20%。
CN201410649795.9A 2014-11-14 2014-11-14 一种富甲烷气脱水脱烃的装置 Active CN1043682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49795.9A CN104368221B (zh) 2014-11-14 2014-11-14 一种富甲烷气脱水脱烃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49795.9A CN104368221B (zh) 2014-11-14 2014-11-14 一种富甲烷气脱水脱烃的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68221A true CN104368221A (zh) 2015-02-25
CN104368221B CN104368221B (zh) 2016-05-11

Family

ID=52547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49795.9A Active CN104368221B (zh) 2014-11-14 2014-11-14 一种富甲烷气脱水脱烃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368221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77724A (zh) * 2015-05-11 2015-09-02 四川捷贝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放空天然气回收的处理方法
CN109289818A (zh) * 2018-09-28 2019-02-01 浙江大学 一种利用热管除湿换热器的分子筛纯化装置及其方法
CN110385018A (zh) * 2019-06-24 2019-10-29 四川天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甲烷法制氯甲烷中的后置循环反应气无损干燥方法
CN113477027A (zh) * 2021-08-04 2021-10-08 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高炉煤气脱硫吸附、再生和冷却回收一体化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79139A (ja) * 1997-12-24 1999-07-06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有機ガス処理装置
CN201168536Y (zh) * 2008-02-05 2008-12-24 四川亚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多晶硅尾气净化装置
CN101664631A (zh) * 2009-09-27 2010-03-10 西安超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节能型混合气体的分子筛分离装置
CN102091499A (zh) * 2011-01-19 2011-06-15 上海穗杉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变温吸附的氧氮联合分离的方法与装置
CN202297537U (zh) * 2011-09-30 2012-07-04 新地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采用富氢氮气预冷的富含甲烷气体的净化装置
CN103173256A (zh) * 2013-04-18 2013-06-26 四川科比科油气工程有限公司 天然气多塔外循环无氧再生脱水方法
WO2014073004A2 (en) * 2012-11-08 2014-05-15 Airef Engineers Pvt. Ltd. Carbondioxide removal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79139A (ja) * 1997-12-24 1999-07-06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有機ガス処理装置
CN201168536Y (zh) * 2008-02-05 2008-12-24 四川亚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多晶硅尾气净化装置
CN101664631A (zh) * 2009-09-27 2010-03-10 西安超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节能型混合气体的分子筛分离装置
CN102091499A (zh) * 2011-01-19 2011-06-15 上海穗杉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变温吸附的氧氮联合分离的方法与装置
CN202297537U (zh) * 2011-09-30 2012-07-04 新地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采用富氢氮气预冷的富含甲烷气体的净化装置
WO2014073004A2 (en) * 2012-11-08 2014-05-15 Airef Engineers Pvt. Ltd. Carbondioxide removal system
CN103173256A (zh) * 2013-04-18 2013-06-26 四川科比科油气工程有限公司 天然气多塔外循环无氧再生脱水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77724A (zh) * 2015-05-11 2015-09-02 四川捷贝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放空天然气回收的处理方法
CN109289818A (zh) * 2018-09-28 2019-02-01 浙江大学 一种利用热管除湿换热器的分子筛纯化装置及其方法
CN109289818B (zh) * 2018-09-28 2020-03-27 浙江大学 一种利用热管除湿换热器的分子筛纯化装置及其方法
CN110385018A (zh) * 2019-06-24 2019-10-29 四川天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甲烷法制氯甲烷中的后置循环反应气无损干燥方法
CN110385018B (zh) * 2019-06-24 2021-11-26 四川天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甲烷法制氯甲烷中的后置循环反应气无损干燥方法
CN113477027A (zh) * 2021-08-04 2021-10-08 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高炉煤气脱硫吸附、再生和冷却回收一体化装置及方法
CN113477027B (zh) * 2021-08-04 2023-01-31 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高炉煤气脱硫吸附、再生和冷却回收一体化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68221B (zh) 2016-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54955B (zh) 闭式三塔分子筛脱水装置
CN104368221A (zh) 一种富甲烷气脱水脱烃的装置
CN204395739U (zh) 一种零气耗余热再生式吸干机
CN106085528B (zh) 一种高适应性脱除重烃的工艺
US20130145779A1 (en) Absorption type air dry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performing heating regeneration of the same
CN103157342A (zh) 带强制换热结构的天然气/煤层气吸附净化方法及装置
CN210814549U (zh) 一种控制型低耗鼓风再生干燥器
KR101571771B1 (ko) 천연가스 재생 시스템
CN110408445A (zh) 一种井口天然气脱水除湿装置和方法
CN206244740U (zh) 管道天然气重烃脱除单元
CN208952531U (zh) 一种洁净煤气生产lng联产氮氢气、富co的装置
CN203284374U (zh) 一种液化烃的精脱水集成装置
CN106621684B (zh) 一种聚烯烃尾气回收方法
CN211595550U (zh) 天然气脱碳系统
CN108079736B (zh) 一种闪蒸气净化回收系统
CN104073310A (zh) 一种天然气净化与干燥的装置和方法
CN115957591A (zh) 一种湿乙烷气采用分子筛塔脱水和再生的装置及方法
CN103073379A (zh) 烯烃分离系统及烯烃分离方法
CN203247242U (zh) 一种闭式三塔分子筛脱水装置
CN111214926A (zh) 一种基于lng冷能利用的废气回收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2127478B (zh) 一种天然气净化处理站提高轻烃收率的方法及装置
CN105126532A (zh) 天然气吸附塔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201276549Y (zh) 天然气深度脱水装置
CN105032120A (zh) 天然气吸附塔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348835B (zh) 用于处理天然气的再生筛材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823

Address after: 610017, No. 1, No. 42, building 2, No. 88, 16, five Tai Ji Road, hi tech Zone, Sichuan, Chengdu

Patentee after: Sichuan Jerry Heng RI Natural Gas Engineer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264003 Jerry Road, Laishan District, Shandong, Yantai, China, 9

Patentee before: JEREH OIL & GAS ENGINEERING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