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63575A - 信息处理方法及用户终端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方法及用户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63575A
CN104363575A CN201410558535.0A CN201410558535A CN104363575A CN 104363575 A CN104363575 A CN 104363575A CN 201410558535 A CN201410558535 A CN 201410558535A CN 104363575 A CN104363575 A CN 1043635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figuration file
user terminal
identification module
client identification
testing resu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5853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63575B (zh
Inventor
戴奇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55853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363575B/zh
Publication of CN1043635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635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635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635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用户终端,所述方法包括:检测用户终端所配置的第一配置文件,所述第一配置文件包括接入点的信息;检测所述第一配置文件是否与所述客户识别模块卡匹配,生成检测结果;基于所述检测结果,对所述第一配置文件进行修正;基于修正后的第一配置文件,通过基站向用于移动性管理的实体发起附着请求,所述请求中携带分组数据网络连接建立请求,以根据所述基站返回的附着接受消息,建立与分组数据网络之间的承载。通过本发明,能够保证用户终端与分组数据网络之间的数据连接稳定性和连续性,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方法及用户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用户终端。
背景技术
用户终端(UE,User Equipment)存在数据连接中断导致无法进行通信的情况,例如,在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网络中,如果用户终端与分组数据网络(PDN,Packet Data Network)之间的数据连接断开,则无法传输LTE数据,影响LTE业务的正常运行,如无法通话、浏览网络;对于如何保证用户终端与分组数据网络的之间的数据连接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保证用户体验,相关技术尚无有效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用户终端,能够保证用户终端与分组数据网络之间的数据连接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提升用户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用户终端中,所述用户终端设置有客户识别模块卡,所述用户终端支持通过基站向用于移动性管理的实体发起分组数据网络连接请求,以与分组数据网络之间建立承载;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用户终端所配置的第一配置文件,所述第一配置文件包括接入点的信息;
检测所述第一配置文件是否与所述客户识别模块卡匹配,生成检测结果;
基于所述检测结果,对所述第一配置文件进行修正;
基于修正后的第一配置文件,通过所述基站向用于移动性管理的实体发起附着请求,所述附着请求中携带分组数据网络连接建立请求,以根据所述基站返回的附着接受消息,建立与所述分组数据网络之间的承载。
优选地,所述检测第一配置文件是否与所述客户识别模块卡匹配,包括:
获取所述客户识别模块卡配置的接入点的列表;
检测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中的接入点是否与所述接入点列表中的接入点匹配;
如果匹配,则生成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与所述客户识别模块卡匹配的检测结果,否则,生成与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与所述客户识别模块卡不匹配的检测结果。
优选地,基于所述检测结果,对所述第一配置文件进行修正,包括:
当所述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与所述客户识别模块卡匹配时,保持所述第一配置文件的当前版本;
当所述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第一配置文件未与所述客户识别模块卡匹配时,更新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为第二配置文件,所述第二配置文件为空文件。
优选地,基于所述检测结果,对所述第一配置文件进行修正,包括:
当所述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与所述客户识别模块卡匹配时,保持所述第一配置文件的当前版本;
当所述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第一配置文件未与所述客户识别模块卡匹配时,更新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为第二配置文件,所述第二配置文件为基于用于移动性管理的实体下发的配置信息得到。
优选地,当所述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与所述客户识别模块卡匹配,且在接收到所述基站返回的附着接受消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基站返回的附着接受消息中提取出第三配置文件;
将所述用户终端中的第二配置文件更新为所述第三配置文件;
其中,所述第三配置文件为所述用于移动性管理的实体经由所述基站下发,且为所述实体在所接收到的附着请求中检测到所述第二配置文件时下发。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第三配置文件,向所述基站发起附着请求;其中,
所述附着请求中携带分组数据网络连接建立请求,以根据所述基站返回的附着接受消息,重新建立与所述分组数据网络之间的承载。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户终端,所述用户终端设置有客户识别模块卡,所述用户终端包括:
连接单元,用于通过基站向用于移动性管理的实体发起分组数据网络连接请求,以与分组数据网络之间建立承载;所述用户终端还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用户终端所配置的第一配置文件,所述第一配置文件包括接入点的信息;
第二检测单元,还用于检测所述第一配置文件是否与所述客户识别模块卡匹配,生成检测结果;
修正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检测结果,对所述第一配置文件进行修正;
请求单元,用于基于修正后的第一配置文件,通过所述基站向用于移动性管理的实体发起附着请求,所述附着请求中携带分组数据网络连接建立请求,以根据所述基站返回的附着接受消息,建立与所述分组数据网络之间的承载。
优选地,所述第二检测单元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客户识别模块卡中配置的接入点的列表;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中的接入点是否与所述接入点列表中的接入点匹配;
如果匹配,则生成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与所述客户识别模块卡匹配的检测结果,否则,生成与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与所述客户识别模块卡不匹配的检测结果。
优选地,所述修正单元,还用于当所述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与所述客户识别模块卡匹配时,保持所述第一配置文件的当前版本;
当所述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第一配置文件未与所述客户识别模块卡匹配时,更新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为第二配置文件,所述第二配置文件为空文件。
优选地,所述修正单元,还用于当所述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与所述客户识别模块卡匹配时,保持所述第一配置文件的当前版本;
当所述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第一配置文件未与所述客户识别模块卡匹配时,更新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为第二配置文件,所述第二配置文件为基于用于移动性管理的实体下发的配置信息得到。
优选地,所述用户终端还包括:
更新单元,用于当所述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与所述客户识别模块卡匹配,且在接收到所述基站返回的附着接受消息之后,从所述基站返回的附着接受消息中提取出第三配置文件;将所述用户终端中的第二配置文件更新为所述第三配置文件;
其中,所述第三配置文件为所述用于移动性管理的实体经由所述基站下发,且为所述实体在所接收到的附着请求中检测到所述第二配置文件时下发。
优选地,所述请求单元,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三配置文件,向所述基站发起附着请求;其中,
所述附着请求中携带分组数据网络连接建立请求,以根据所述基站返回的附着接受消息,重新建立与所述分组数据网络之间的承载。
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第一配置文件与客户识别模块卡的匹配的检测结果,对第一配置文件进行修正,避免了相关技术中因第一配置文件错误导致建立数据承载失败的问题,缩短了建立数据连接的时间,确保了用户终端与分组数据网络之间的数据连接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三;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四;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五;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六;
图7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7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7c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发明人在实施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以LTE网络为例,用户终端中LTE数据无法使用的情况往往是由于用户终端中的分组数据协议(PDP,Packet DataProtocol)配置文件异常导致,例如,接入点名称(APN,Access Points Node)配置存在错误、进而导致与分组数据网络(PDN,Packet Data Network)的承载无法正常建立,最终导致用户终端无法正常使用LTE数据业务,这种情况在用户终端处于漫游场景中时出现概率最大;
鉴于此,如图1所示,在步骤101中,如果能够在用户终端发起附着之前时对用户终端所配置的第一配置文件(包括接入点名称等信息);在步骤102中,检测第一配置文件是否与用户终端中的客户识别模块(SIM,SubscriberIdentity Module)卡匹配,生成检测结果;在步骤103中,基于检测结果对第一配置文件进行修正,通过所述基站向用于移动性管理的实体发起附着请求,所述请求中携带分组数据网络连接建立请求,以在步骤104中,根据所述基站返回的附着接受消息,建立与所述分组数据网络之间的承载;则可以保证LTE数据连接的成功率。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记载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用户终端(如智能手机)中,所述用户终端设置有客户识别模块卡(也即SIM卡),所述用户终端支持通过基站向用于移动性管理的实体(如移动性管理实体MME)发起分组数据网络连接请求,以与分组数据网络之间建立承载;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记载的信息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检测所述用户终端所配置的第一配置文件,所述第一配置文件包括接入点的信息。
步骤201为检测到第一触发操作时所进行的处理,所述第一操作可以为触发所述用户终端上电开启的操作,或者为更换所述用户终端中的客户识别模块卡变更的操作,这里的更换可以为热切换(Hotswap),对应在双卡手机中两张SIM卡切换的场景。
作为一个示例,第一配置文件可以为用户终端中的PDP Profile文件,该文件中存储有APN、IP Type、移动国家号码(MCC,由3位数字组成,唯一地识别用户终端用户所属的国家)、移动网号(MNC,由两位数字组成,用于识别用户终端所归属的网络)。
步骤202,获取所述客户识别模块卡中配置的接入点的列表。
步骤203,检测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中的接入点是否与所述接入点列表中的接入点匹配;如果匹配,则执行步骤204,否则,执行步骤205。
这里所述的接入点匹配是指两个接入点为同一接入点,也即接入点的名称相同。
步骤204,生成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与所述客户识别模块卡匹配的检测结果,执行步骤206。
步骤205,生成与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与所述客户识别模块卡不匹配的检测结果,执行步骤206。
步骤206,基于检测结果,对所述第一配置文件进行修正。
步骤207,基于修正后的第一配置文件,通过所述基站向用于移动性管理的实体发起附着请求。
以LTE网络为例,所述附着请求中携带分组数据网络连接建立请求,由eNode B转发该请求至移动性管理实体(MME),MME按照3GPP的规程与用用户终端进行交互,包括MME对用户终端进行鉴权的过程、以及MME向用户终端发送安全模式指令(Security Mode Command)的过程;最后MME通过eNode B向用户终端发附着接受消息,从而建立用户终端与分组数据网络之间的承载。
本实施例中,基于第一配置文件与客户识别模块卡的匹配的检测结果,对第一配置文件进行修正,避免了相关技术中由于第一配置文件错误导致建立数据承载失败的问题,确保了用户终端与分组数据网络之间的数据连接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提升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记载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用户终端(如智能手机)中,所述用户终端设置有客户识别模块卡(也即SIM卡),所述用户终端支持通过基站向用于移动性管理的实体(如移动性管理实体MME)发起分组数据网络连接请求,以与分组数据网络之间建立承载;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记载的信息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检测所述用户终端所配置的第一配置文件,所述第一配置文件包括接入点的信息。
步骤301为检测到第一触发操作时所进行的处理,所述第一操作可以为触发所述用户终端上电开启的操作,或者为热切换所述用户终端中的客户识别模块卡的操作。
作为一个示例,第一配置文件可以为用户终端中的PDP Profile文件,该文件中存储有APN、IP Type、移动国家号码(MCC,由3位数字组成,唯一地识别用户终端用户所属的国家)、移动网号(MNC,由两位数字组成,用于识别用户终端所归属的网络)。
步骤302,获取所述客户识别模块卡中配置的接入点的列表。
步骤303,检测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中的接入点是否与所述接入点列表中的接入点匹配;如果匹配,则执行步骤304,否则,执行步骤305。
这里所述的接入点匹配是指两个接入点为同一接入点,也即接入点的名称相同。
步骤304,生成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与所述客户识别模块卡匹配的检测结果,执行步骤306。
步骤305,生成与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与所述客户识别模块卡不匹配的检测结果,执行步骤306。
当所述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与所述客户识别模块卡匹配时,执行步骤306;否则,执行步骤307。
步骤306,保持所述第一配置文件的当前版本。
也即不对第一配置文件进行修改。
步骤307,更新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为第二配置文件,所述第二配置文件为空文件。
也即使用不包括内容的空的第二配置文件
步骤308,基于修正后的第一配置文件,通过所述基站向用于移动性管理的实体发起附着请求。
以LTE网络为例,所述附着请求中携带分组数据网络连接建立请求,由eNode B转发该请求至移动性管理实体(MME),MME按照3GPP的规程与用用户终端进行交互,包括MME对用户终端进行鉴权的过程、以及MME向用户终端发送安全模式指令(Security Mode Command)的过程;最后MME通过eNode B向用户终端发附着接受消息,从而建立用户终端与分组数据网络之间的承载。
本实施例中,基于第一配置文件与客户识别模块卡的匹配的检测结果,对第一配置文件进行修正,避免了相关技术中由于第一配置文件错误导致建立数据承载失败的问题,确保了用户终端与分组数据网络之间的数据连接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提升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记载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用户终端(如智能手机)中,所述用户终端设置有客户识别模块卡(也即SIM卡),所述用户终端支持通过基站向用于移动性管理的实体(如移动性管理实体MME)发起分组数据网络连接请求,以与分组数据网络之间建立承载;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记载的信息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检测所述用户终端所配置的第一配置文件,所述第一配置文件包括接入点的信息。
步骤401为检测到第一触发操作时所进行的处理,所述第一操作可以为触发所述用户终端上电开启的操作,或者为热切换所述用户终端中的客户识别模块卡的操作。
作为一个示例,第一配置文件可以为用户终端中的PDP Profile文件,该文件中存储有APN、IP Type、移动国家号码(MCC,由3位数字组成,唯一地识别用户终端用户所属的国家)、移动网号(MNC,由两位数字组成,用于识别用户终端所归属的网络)。
步骤402,获取所述客户识别模块卡中配置的接入点的列表。
步骤403,检测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中的接入点是否与所述接入点列表中的接入点匹配;如果匹配,则执行步骤404,否则,执行步骤405。
这里所述的接入点匹配是指两个接入点为同一接入点,也即接入点的名称相同。
步骤404,生成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与所述客户识别模块卡匹配的检测结果,执行步骤406。
步骤405,生成与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与所述客户识别模块卡不匹配的检测结果,执行步骤406。
当所述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与所述客户识别模块卡匹配时,执行步骤406;否则,执行步骤407。
步骤406,保持所述第一配置文件的当前版本。
也即不对第一配置文件进行修改。
步骤407,更新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为第二配置文件,所述第二配置文件为基于用于移动性管理的实体下发的配置信息得到。
例如,可以将网络下发的配置信息添加到本地的第一配置文件中,得到第二配置文件;以LTE网络为例,可以将MME下发的PDP Profile中的数据添加至本地的PDP Profile(本地的PDP Profile对应第一配置文件),得到新的PDPProfile(新的PDP Profile对应第二配置文件)。
步骤408,基于修正后的第一配置文件,通过所述基站向用于移动性管理的实体发起附着请求。
以LTE网络为例,所述附着请求中携带分组数据网络连接建立请求,由eNode B转发该请求至移动性管理实体(MME),MME按照3GPP的规程与用用户终端进行交互,包括MME对用户终端进行鉴权的过程、以及MME向用户终端发送安全模式指令(Security Mode Command)的过程;最后MME通过eNode B向用户终端发附着接受消息,从而建立用户终端与分组数据网络之间的承载。
本实施例中,基于第一配置文件与客户识别模块卡的匹配的检测结果,对第一配置文件进行修正,避免了相关技术中利用第一配置文件建立数据承载失败的问题,确保了用户终端与分组数据网络之间的数据连接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提升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四
场景说明
用户终端检测所配置的第一配置文件的操作可以在未发起附着请求(Attach Request)之前,此时PDP Profile(对应第一配置文件)为预配置;
如果第一配置文件为预配置、且PDP Profile文件与SIM卡中的配置信息匹配,则按照3GPP发起附着请求,以建立与分组数据网络之间的承载;如果不匹配,则将PDP Profile文件更新为空PDP Profile文件(对应第二配置文件),以触发MME下发正确的PDP Profile文件(对应第三配置文件),从而利用正确的PDP Profile文件发起附着请求,以建立与分组数据网络之间的承载。
本实施例记载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用户终端(如智能手机)中,所述用户终端设置有客户识别模块卡(也即SIM卡),所述用户终端支持通过基站向用于移动性管理的实体(如移动性管理实体MME)发起分组数据网络连接请求,以与分组数据网络之间建立承载;还可以利用网络返回的配置文件重新发起附着请求,以修正用户终端本地配置文件错误的问题。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记载的信息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检测所述用户终端所配置的第一配置文件,所述第一配置文件包括接入点的信息。
步骤501为检测到第一触发操作时所进行的处理,所述第一操作可以为触发所述用户终端上电开启的操作,或者为热切换所述用户终端中的客户识别模块卡变更的操作。
作为一个示例,第一配置文件可以为用户终端中的PDP Profile文件,该文件中存储有APN、IP Type、移动国家号码(MCC,由3位数字组成,唯一地识别用户终端用户所属的国家)、移动网号(MNC,由两位数字组成,用于识别用户终端所归属的网络)。
步骤502,获取所述客户识别模块卡配置的接入点的列表,检测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中的接入点是否与所述接入点列表中的接入点匹配;如果匹配,则(标识检测通过)执行步骤504,即发起附着请求,以与分组数据网络之间建立承载;如果不匹配,则执行步骤503,并转入步骤504。
步骤503,利用空的PDP Profile(也即第二配置文件)替换第一配置文件。
步骤504,MME发起附着请求的交互过程;该步骤包括用户终端、MME、eNode B之间的一系列交互,交互遵循3GPP。
步骤505,利用所述基站(eNode B)返回的附着接受消息中提取出PDPProfile文件(提取出的PDP Profile文件对应第三配置文件),利用提取出的PDPProfile执行步骤506,即重新发起附着请求。
步骤506,MME发起附着请求的交互过程;该步骤包括用户终端、MME、eNode B之间的一系列交互,交互遵循3GPP。
通过步骤506重新发起附着请求,可以避免用户终端中实现3GPP协议栈的平台的差异,导致第一次建立承载失败的问题,将用户终端从错误的PDPProfile文件配置中纠正过来,从而保证LTE PDN连接能正常建立。
实施例五
场景说明
在用户终端发起附着请求、以及分组数据网络连接请求,且接收到MME下发的附着接受(Attach Accept)消息之后,用户终端从附着接受消息中提取出PDP Profile(对应第一配置文件),将PDP Profile文件与SIM卡中的信息匹配,如果匹配,则按照3GPP发起附着请求,以建立与分组数据网络之间的承载;如果不匹配,则将提取的PDP Profile文件中的信息填充至本地的PDP Profile文件(对应第二配置文件)中,以利用本地的PDP Profile文件发起附着请求,以建立与分组数据网络之间的承载;还可以利用网络返回的配置文件重新发起附着请求,以修正用户终端本地配置文件错误的问题。
本实施例记载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用户终端(如智能手机)中,所述用户终端设置有客户识别模块卡(也即SIM卡),所述用户终端支持通过基站向用于移动性管理的实体(如移动性管理实体MME)发起分组数据网络连接请求,以与分组数据网络之间建立承载;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记载的信息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01,用户终端向MME发起附着请求交互过程;该步骤包括一系列用户终端、MME、eNode B之间的交互,遵循3GPP规程。
步骤602,从基站(eNode B)返回的附着接受消息中提取出PDP Profile文件(提取出的PDP Profile文件对应第一配置文件)。
作为一个示例,第一配置文件可以为用户终端中的PDP Profile文件,该文件中存储有APN、IP Type、移动国家号码(MCC,由3位数字组成,唯一地识别用户终端用户所属的国家)、移动网号(MNC,由两位数字组成,用于识别用户终端所归属的网络).
步骤603,获取所述客户识别模块卡配置的接入点的列表,检测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中的接入点是否与所述接入点列表中的接入点匹配;如果匹配,则执行步骤605,即发起附着请求,以与分组数据网络之间建立承载;如果不匹配,则执行步骤604,并执行步骤605。
步骤604,将第一配置文件(即提取的PDP Profile文件)中的配置信息添加至本地配置文件(对应用户终端本地的PDP Profile文件)中得到第二配置文件,并利用第二配置文件。执行步骤606,即发起附着请求,以与分组数据网络之间建立承载。
步骤603为检测到第一触发操作时所进行的处理,所述第一操作可以为触发所述用户终端上电开启的操作,或者为更换所述用户终端中的客户识别模块卡变更的操作。
步骤605,用户终端向MME发起附着请求交互过程;该步骤包括一系列用户终端、MME、eNode B之间的交互,遵循3GPP规程。
通过重新发起附着请求,可以避免用户终端中实现3GPP协议栈的平台的差异,导致第一次建立承载失败的问题,将用户终端从错误的PDP Profile文件配置中纠正过来,从而保证LTE PDN连接能正常建立。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记载一种用户终端,所述用户终端设置有客户识别模块卡,如图7a所示,所述用户终端包括:
连接单元71,用于通过基站向用于移动性管理的实体发起分组数据网络连接请求,以与分组数据网络之间建立承载;
所述用户终端还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72,用于检测所述用户终端所配置的第一配置文件,所述第一配置文件包括接入点的信息;
第二检测单元73,还用于检测所述第一配置文件是否与所述客户识别模块卡匹配,生成检测结果;
修正单元74,用于基于所述检测结果,对所述第一配置文件进行修正;
请求单元75,用于基于修正后的第一配置文件,通过所述基站向用于移动性管理的实体发起附着请求,所述附着请求中携带分组数据网络连接建立请求,以根据所述基站返回的附着接受消息,建立与所述分组数据网络之间的承载。
作为一个实施方式,如图7b所示,所述第二检测单元73包括:
获取模块731,用于获取所述客户识别模块卡中配置的接入点的列表;
检测模块732,用于检测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中的接入点是否与所述接入点列表中的接入点匹配;
如果匹配,则生成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与所述客户识别模块卡匹配的检测结果,否则,生成与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与所述客户识别模块卡不匹配的检测结果。
作为一个实施方式,所述修正单元74,还用于当所述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与所述客户识别模块卡匹配时,保持所述第一配置文件的当前版本;
当所述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第一配置文件未与所述客户识别模块卡匹配时,更新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为第二配置文件,所述第二配置文件为空文件。
所述修正单元74,还用于当所述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与所述客户识别模块卡匹配时,保持所述第一配置文件的当前版本;
当所述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第一配置文件未与所述客户识别模块卡匹配时,更新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为第二配置文件,所述第二配置文件为基于用于移动性管理的实体下发的配置信息得到。
作为一个实施方式,如图7c所示,所述用户终端还包括:
更新单元76,用于当所述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与所述客户识别模块卡匹配,且在接收到所述基站返回的附着接受消息之后,从所述基站返回的附着接受消息中提取出第三配置文件;将所述用户终端中的第二配置文件更新为所述第三配置文件;
其中,所述第三配置文件为所述用于移动性管理的实体经由所述基站下发,且为所述实体在检测到所接收到的附着请求中检测到所述第二配置文件时下发。
作为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请求单元75,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三配置文件,向所述基站发起附着请求;其中,
所述附着请求中携带分组数据网络连接建立请求,以根据所述基站返回的附着接受消息,重新建立与所述分组数据网络之间的承载。
作为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检测单元72,还用于检测所述用户终端所配置的第一配置文件之前,检测第一操作;当检测到所述第一操作时,执行所述检测所述用户终端所配置的配置文件的操作;其中,所述第一操作包括:触发所述用户终端上电开启的操作;变更所述用户终端中的客户识别模块卡的操作。
实际应用中,连接单元71,第一检测单元72,第二检测单元73、修正单元74、请求单元75、更新单元76可由用户终端中的微处理器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发明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用户终端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设置有客户识别模块卡,所述用户终端支持通过基站向用于移动性管理的实体发起分组数据网络连接请求,以与分组数据网络之间建立承载;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用户终端所配置的第一配置文件,所述第一配置文件包括接入点的信息;
检测所述第一配置文件是否与所述客户识别模块卡匹配,生成检测结果;
基于所述检测结果,对所述第一配置文件进行修正;
基于修正后的第一配置文件,通过所述基站向用于移动性管理的实体发起附着请求,所述附着请求中携带分组数据网络连接建立请求,以根据所述基站返回的附着接受消息,建立与所述分组数据网络之间的承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第一配置文件是否与所述客户识别模块卡匹配,包括:
获取所述客户识别模块卡配置的接入点的列表;
检测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中的接入点是否与所述接入点列表中的接入点匹配;
如果匹配,则生成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与所述客户识别模块卡匹配的检测结果,否则,生成与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与所述客户识别模块卡不匹配的检测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检测结果,对所述第一配置文件进行修正,包括:
当所述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与所述客户识别模块卡匹配时,保持所述第一配置文件的当前版本;
当所述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第一配置文件未与所述客户识别模块卡匹配时,更新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为第二配置文件,所述第二配置文件为空文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检测结果,对所述第一配置文件进行修正,包括:
当所述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与所述客户识别模块卡匹配时,保持所述第一配置文件的当前版本;
当所述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第一配置文件未与所述客户识别模块卡匹配时,更新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为第二配置文件,所述第二配置文件为基于用于移动性管理的实体下发的配置信息得到。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与所述客户识别模块卡匹配,且在接收到所述基站返回的附着接受消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基站返回的附着接受消息中提取出第三配置文件;
将所述用户终端中的第二配置文件更新为所述第三配置文件;
其中,所述第三配置文件为所述用于移动性管理的实体经由所述基站下发,且为所述实体在所接收到的附着请求中检测到所述第二配置文件时下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第三配置文件,向所述基站发起附着请求;其中,
所述附着请求中携带分组数据网络连接建立请求,以根据所述基站返回的附着接受消息,重新建立与所述分组数据网络之间的承载。
7.一种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设置有客户识别模块卡,所述用户终端包括:
连接单元,用于通过基站向用于移动性管理的实体发起分组数据网络连接请求,以与分组数据网络之间建立承载;所述用户终端还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用户终端所配置的第一配置文件,所述第一配置文件包括接入点的信息;
第二检测单元,还用于检测所述第一配置文件是否与所述客户识别模块卡匹配,生成检测结果;
修正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检测结果,对所述第一配置文件进行修正;
请求单元,用于基于修正后的第一配置文件,通过所述基站向用于移动性管理的实体发起附着请求,所述附着请求中携带分组数据网络连接建立请求,以根据所述基站返回的附着接受消息,建立与所述分组数据网络之间的承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单元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客户识别模块卡中配置的接入点的列表;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中的接入点是否与所述接入点列表中的接入点匹配;
如果匹配,则生成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与所述客户识别模块卡匹配的检测结果,否则,生成与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与所述客户识别模块卡不匹配的检测结果。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修正单元,还用于当所述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与所述客户识别模块卡匹配时,保持所述第一配置文件的当前版本;
当所述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第一配置文件未与所述客户识别模块卡匹配时,更新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为第二配置文件,所述第二配置文件为空文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修正单元,还用于当所述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与所述客户识别模块卡匹配时,保持所述第一配置文件的当前版本;
当所述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第一配置文件未与所述客户识别模块卡匹配时,更新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为第二配置文件,所述第二配置文件为基于用于移动性管理的实体下发的配置信息得到。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还包括:
更新单元,用于当所述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与所述客户识别模块卡匹配,且在接收到所述基站返回的附着接受消息之后,从所述基站返回的附着接受消息中提取出第三配置文件;将所述用户终端中的第二配置文件更新为所述第三配置文件;
其中,所述第三配置文件为所述用于移动性管理的实体经由所述基站下发,且为所述实体在所接收到的附着请求中检测到所述第二配置文件时下发。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请求单元,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三配置文件,向所述基站发起附着请求;其中,
所述附着请求中携带分组数据网络连接建立请求,以根据所述基站返回的附着接受消息,重新建立与所述分组数据网络之间的承载。
CN201410558535.0A 2014-10-20 2014-10-20 信息处理方法及用户终端 Active CN1043635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58535.0A CN104363575B (zh) 2014-10-20 2014-10-20 信息处理方法及用户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58535.0A CN104363575B (zh) 2014-10-20 2014-10-20 信息处理方法及用户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63575A true CN104363575A (zh) 2015-02-18
CN104363575B CN104363575B (zh) 2018-08-10

Family

ID=52530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58535.0A Active CN104363575B (zh) 2014-10-20 2014-10-20 信息处理方法及用户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36357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14328A (zh) * 2016-12-23 2017-05-24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lte通信的网络恢复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WO2017152419A1 (zh) * 2016-03-11 2017-09-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附着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0772A (zh) * 2004-08-25 2008-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信息发布系统及方法
CN101267631A (zh) * 2008-04-25 2008-09-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上自适应配置接入点名称的方法
CN102006210A (zh) * 2010-11-26 2011-04-06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拨号上网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281612A (zh) * 2011-07-13 2011-12-14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接入点自动拨号的方法及装置
EP2629566A1 (en) * 2011-01-06 2013-08-21 ZT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ue for reporting measurement capability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0772A (zh) * 2004-08-25 2008-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信息发布系统及方法
CN101267631A (zh) * 2008-04-25 2008-09-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上自适应配置接入点名称的方法
CN102006210A (zh) * 2010-11-26 2011-04-06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拨号上网方法、装置和系统
EP2629566A1 (en) * 2011-01-06 2013-08-21 ZT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ue for reporting measurement capability
CN102281612A (zh) * 2011-07-13 2011-12-14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接入点自动拨号的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52419A1 (zh) * 2016-03-11 2017-09-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附着方法及装置
CN106714328A (zh) * 2016-12-23 2017-05-24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lte通信的网络恢复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714328B (zh) * 2016-12-23 2019-10-29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lte通信的网络恢复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63575B (zh) 2018-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02363A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apn信息更新方法
US9992760B2 (en) Method for updating RPLMN inform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CN101657005A (zh) 一种终端接入网络的方法以及终端
CN105263101A (zh) 智能手表实时接收手机通知消息的系统与方法
CN104486818A (zh) 一种选择性接入蜂窝移动网络系统的方法及云端服务器
US7814068B2 (en) Identifying changed records in a file stored on an electronic token
US9313650B2 (en) Communications system,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transition control device, transition control method, and transition control program
WO2017181623A1 (zh) 虚拟sim卡的网络注册方法及终端
CN111988824A (zh) 一种网络切换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4581668A (zh) 一种紧急呼叫方法及电子设备
US917900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rging
CN101902731A (zh) 基于移动通讯设备终端的互联网接入方法
CN105430738B (zh) 一种发起注册的方法及装置
CN104363575A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用户终端
WO2016173070A1 (zh) 一种终端搜网方法及终端
US10015727B2 (en) Automatic detection of a network operator for a mobile network device
CN106341861B (zh) 一种识别无线接入点的方法、服务器及系统
CN102595368B (zh) 一种注册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12689249B (zh) 短信的发送方法及装置、系统、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07743316A (zh) 一种恢复网络连接的提示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装置
JP6807952B2 (ja) 通信サービスを端末通信装置に提供する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を決定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CN103067850B (zh) 移动通信业务费用查询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9219000B (zh) 一种写卡方法及终端
US10075839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240023172A1 (en) Virtual 5g ue software stack distribu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