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63181A - 流量传输控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流量传输控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63181A
CN104363181A CN201410432464.XA CN201410432464A CN104363181A CN 104363181 A CN104363181 A CN 104363181A CN 201410432464 A CN201410432464 A CN 201410432464A CN 104363181 A CN104363181 A CN 1043631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mber port
local terminal
port
link
opposite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3246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63181B (zh
Inventor
涂勇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43246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363181B/zh
Publication of CN1043631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631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631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631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流量传输控制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应用于本端网络设备,本端网络设备与对端网络设备之间配置包含多条成员链路的静态链路聚合组,所述方法包括:对于每一条成员链路,当成员链路的本端成员端口接收到对端成员端口发送的链路层报文时,获取链路层报文中携带的链路聚合状态信息;根据链路聚合状态信息判断本端成员端口与对端成员端口的状态是否一致;当不一致时,禁止本端成员端口参与本端网络设备的流量转发。应用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在成员链路两端成员端口状态不一致的情况下,避免流量通过该成员链路进行负载分担,以保证静态链路聚合组内的流量不会丢失,由此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流量传输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流量传输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链路聚合技术可以将本端设备与对端设备之间的多条物理链路捆绑在一起成为一条逻辑链路,从而增加链路带宽,其中,该逻辑链路称为链路聚合组,每一条物理链路称为该链路聚合组的成员链路,通过链路聚合组内的多条成员链路可以负载分担本端设备与对端设备之间传输的流量。
在现有链路聚合技术中,聚合模式分为静态链路聚合模式和动态链路聚合模式,其中在静态链路聚合模式下,聚合组内成员端口的状态通过手工进行配置,当成员链路的一端成员端口的选中状态发生变化时,该成员链路的另一端成员端口无法感知到该变化,因此流量仍然可能通过该成员链路进行负载分担,从而造成部分流量丢失,降低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流量传输控制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静态链路聚合组的成员链路在成员端口状态发生变化时,容易降低数据传输可靠性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流量传输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本端网络设备,所述本端网络设备与对端网络设备之间配置包含多条成员链路的静态链路聚合组,所述方法包括:
对于每一条成员链路,当所述成员链路的本端成员端口接收到对端成员端口发送的链路层报文时,获取所述链路层报文中携带的链路聚合状态信息;
根据所述链路聚合状态信息判断所述本端成员端口与所述对端成员端口的状态是否一致;
当不一致时,禁止所述本端成员端口参与所述本端网络设备的流量转发。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流量传输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本端网络设备,所述本端网络设备与对端网络设备之间配置包含多条成员链路的静态链路聚合组,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对于每一条成员链路,当所述成员链路的本端成员端口接收到对端成员端口发送的链路层报文时,获取所述链路层报文中携带的链路聚合状态信息;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链路聚合状态信息判断所述本端成员端口与所述对端成员端口的状态是否一致;
控制单元,用于当不一致时,禁止所述本端成员端口参与所述本端网络设备的流量转发。
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配置了静态链路聚合组的本端网络设备与对端网络设备,当成员链路的本端成员端口接收到对端成员端口发送的链路层报文时,如果根据该链路层报文中携带的链路聚合状态信息判断本端成员端口与对端成员端口的状态不一致时,禁止本端成员端口参与所述本端网络设备的流量转发。应用本发明实施例,当静态链路聚合组内的成员链路的一端成员端口的选中状态发生变化时,可以通过交互链路层报文,使成员链路的另一端成员端口感知到该变化,从而在成员链路两端成员端口状态不一致的情况下,避免流量通过该成员链路进行负载分担,以保证静态链路聚合组内的流量不会丢失,由此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为本发明静态链路聚合组的配置示意图;
图2A是本发明流量传输控制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流程图;
图2B是本发明实施例中LLDPDU报文中的TLV格式示意图;
图3A是本发明流量传输控制实施例的一个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3B是本发明流量传输控制实施例的另一个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3C是本发明流量传输控制实施例的另一个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中流量传输控制装置运行的硬件环境架构图;
图5是本发明流量传输控制装置的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静态链路聚合是以太网链路聚合的一种模式,配置了静态链路聚合的网络设备之间,多条物理链路捆绑在一起成为一条逻辑链路,每条物理链路作为静态链路聚合组的成员链路,可以负载分担网络设备之间传输的流量。所有成员链路在同一网络设备上的对应端口称为该网络设备静态聚合组内的成员端口,对于静态聚合组内的成员端口,可以根据现有的状态确定流程确定每个成员端口的状态,该状态包括选中状态和非选中状态。网络设备在通过静态聚合组进行流量转发时,可以将流量通过HASH(哈希)计算均匀分配到处于选中状态的成员端口。由此可知,当成员链路在两端网络设备上的成员端口均处于选中状态时,该成员链路的两端成员端口均会参与各自网络设备的流量转发,即该成员链路可以正常承载网络设备之间传输的流量。
参见图1,为本发明静态链路聚合组的配置示意图:
图1中,在网络设备1与网络设备2之间配置的静态链路聚合组中包含4条成员链路,其中,网络设备1上静态聚合组内的四个成员端口(port)port11、port12、port13和port14处于选中状态,以及网络设备2上静态聚合组内的四个成员端口port21、port22、port23和port24也处于选中状态,在进行流量转发时,网络设备1会将流量HASH到port11、port12、port13和port14,同理,网络设备2会将流量HASH到port21、port22、port23和port24,即4条成员链路均可正常负载分担网络设备1和网络设备2之间的流量。
但是在静态链路聚合模式下,在确定了静态聚合组内的成员端口的状态后,由管理员手动配置该状态,一旦配置好后,端口的状态不易受网络环境的影响,比较稳定。但是,由于配置了静态链路聚合的网络设备之间不支持LACPDU(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链路聚合控制协议数据单元)报文的交互,因此当成员链路的一端成员端口的选中状态发生变化时,该成员链路的另一端成员端口往往无法感知到该变化,因此流量仍然可能通过该成员链路进行负载分担,从而造成部分流量丢失。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配置了静态链路聚合的网络设备之间可以通过在交互的链路层报文中携带的链路聚合状态信息,使得成员链路的两端成员端口感知到对方成员端口的状态,从而在成员链路两端成员端口状态不一致的情况下,避免流量通过该成员链路进行负载分担,以保证静态链路聚合组内的流量不会丢失。为了描述方便,本发明实施例中将接收链路层报文的网络设备称为本端网络设备,将发送链路层报文的网络设备称为对端网络设备,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参见图2A,为本发明流量控制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流程图,该实施例应用于本端网络设备,本端网络设备与对端网络设备之间配置包含多条成员链路的静态链路聚合组,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对于链路聚合组中的每一条成员链路,该成员链路的本端成员端口接收对端成员端口发送的链路层报文。
本发明实施例中,本端网络设备和对端网络设备的每一条成员链路的两端成员端口之间会交互链路层报文,该链路层报文可以具体为LLDPDU(LinkLayer Discovery Protocol Data Unit,链路层发现协议数据单元)报文,或者OAM(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操作管理维护)报文等,对此本发明实施例不进行限制。
以LLDPDU报文为例,本端网络设备与对端网络设备之间配置静态链路聚合组后,可以在每个成员链路上启用LLDP功能,以便成员链路的本端成员端口与对端成员端口之间交互LLDPDU报文,从而感知对方成员端口的状态是否发生变化。通常LLDPDU报文按照预设时间周期(例如,3秒)进行交互,因此本端成员端口和对端成员端口之间可以按照上述时间周期获得对方的实时状态。
步骤202:获取链路层报文中携带的链路聚合状态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基于现有成员链路的两端成员端口之间交互的链路层报文,在该链路层报文中进一步携带链路聚合状态信息,以标识链路层报文发送方的状态,该链路聚合状态信息可以具体包含成员端口的聚合类型信息和端口状态信息。
下面以链路层报文为LLDPDU报文为例,描述LLDPDU报文中携带链路聚合状态信息的过程:
LLDP协议是IEEE802.1AB定义的标准协议,其提供一种标准的链路层发现方式,LLDP中共定义了0至127类(type)TLV(Type Length Value,类型/长度/值),其中type为127的TLV称为组织自定义TLV(OrganizationallySpecific TLVs),该组织自定义TLV中包含了扩展定义的0至255个子类(subtype)TLV,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利用subtype=3的TLV,该TLV是用于描述链路聚合(Link Aggregation)的TLV,其TLV格式如图2B所示:
图2B中的链路聚合TLV包括:TLV头(TLV header)和TLV信息串(TLVinformation string)。TLV头中进一步包含7个bits的TLV类型(TLV=127),以及9个bits的TLV信息串长度(TLV information string length=9);TLV信息串中包含3个字节(octet)的自定义组织标识(802.3OUI OO-12-0F)、1个字节的TLV子类型(802.3 subtype=3),1个字节的聚合状态(aggregationstatus),以及4个字节的聚合端口标识(aggregated port ID)。
其中,上述1个字节的聚合状态(aggregation status)由8bit信息组成,现有LLDP标准定义中,bit_2至bit_7为预留bit位,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应用其中的bit_2至bit_4来承载链路聚合状态信息,具体如下:
其中,bit_2用于承载聚合类型(aggregation type)信息,例如,当bit_2为0时表示静态链路聚合,当bit_2为1时表示动态链路聚合;
bit_3和bit_4共同承载成员端口的端口状态信息,例如,当bit_3和bit_4为00时表示成员端口处于未选中状态,当bit_3和bit_4为01时表示成员端口处于选中状态,当bit_3和bit_4为11时表示成员端口处于无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于bit_2至bit_4承载信息的定义仅为一种示例,实际应用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定义方式,只要能够区别不同的链路聚合类型,以及不同的端口状态即可,对此本发明实施例不进行限制,例如,对于bit_2,也可以在其为1时表示静态链路聚合,在其为0时表示动态链路聚合。
步骤203:判断本端成员端口的端口状态是否为选中状态,若是,则执行步骤204;否则,执行步骤207。
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本端成员端口,如果其不是选中状态(包括非选中状态和无状态),则本端网络设备不会将流量HASH到该成员端口,相应的成员链路不会负载分担流量,则流量不会损失;只有在本端成员端口为选中状态时,才需要根据对端成员端口的状态来确定是否将本端网络设备的流量HASH到该本端成员端口,以便对端成员端口不是选中状态时,避免将本端网络设备的流量HASH到本端成员端口。基于此,步骤203中,可以先判断本端成员端口是否为选中状态。
步骤204:根据聚合类型信息判断本端网络设备与对端网络设备是否均配置静态链路聚合组,若是,则执行步骤205;否则,执行步骤207。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发明实施例假设本端网络设备和对端网络设备之间配置了静态链路聚合组,但网络设备的聚合类型可能发生变化,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利用LLDPDU报文的链路聚合状态信息中携带的聚合类型信息,在判断两端成员端口是否均为选中状态之前,根据该聚合类型信息判断本端网络设备与对端网络设备之间是否均配置静态链路聚合组。
结合前述对图2B中TLV格式的描述,假设本端网络设备当前仍为静态链路聚合,本端成员端口可以读取LLDPDU报文中聚合状态字段中的bit_2,如果bit_2为0,则表示对端网络设备当前也为静态链路聚合,则可以进一步执行步骤205,以判断两端成员端口是否均为选中状态。
步骤205:根据对端成员端口的端口状态信息判断对端成员端口是否为选中状态,若是,则执行步骤206;否则,执行步骤207。
结合前述对图2B中TLV格式的描述,在本端成员端口为选中状态时,本端成员端口可以读取LLDPDU报文中聚合状态字段中的bit_3和bit_4,当bit_3和bit_4为01,则可以确定对端成员端口也处于选中状态,此时可以将本端网络设备的流量HASH到该本端成员端口,当bit_3和bit_4为00或11时,则说明对端成员端口为非选中状态或无状态,此时虽然本端成员端口处于选中状态,本端网络设备也不会将流量HASH到该本端成员端口,从而避免流量丢失。
步骤206:允许本端成员端口参与本端网络设备的流量转发,结束当前流程。
步骤207:禁止本端成员端口参与本端网络设备的流量转发,结束当前流程。
如果本端网络设备要禁止参与流量转发的本端成员端口处于选中状态,则本端网络设备可以对该本端成员端口进行标记。例如,设置一成员端口表,该表中的每个表项用于记录一个处于选中状态但不参与流量转发的成员端口的端口号,以便本端网络设备在进行流量HASH时,避免将流量HASH到该成员端口表中记录的成员端口。
由上述实施例可见,当静态链路聚合组内的成员链路的一端成员端口的选中状态发生变化时,可以通过交互链路层报文,使成员链路的另一端成员端口感知到该变化,从而在成员链路两端成员端口状态不一致的情况下,避免流量通过该成员链路进行负载分担,以保证静态链路聚合组内的流量不会丢失,由此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下面结合图3A至图3C,对应用本发明实施例实现流量控制的过程及效果进行描述:
参见图3A,是本发明流量传输控制实施例的一个应用场景示意图:
在网络设备1与网络设备2之间配置的静态链路聚合组中包含4条成员链路,假设初始时,网络设备1静态聚合组内的四个成员端口port11、port12、port13和port14处于选中状态,以及网络设备2静态聚合组内的四个成员端口port21、port22、port23和port24也处于选中状态,在进行流量转发时,网络设备1和网络设备2会将流量HASH到静态链路聚合组内处于选中状态的各个成员端口(参见图1)。
在图3A示出的应用场景中,网络设备2上的port22从选中状态变为非选中状态:
在网络设备2侧,由于port22为非选中状态,因此网络设备2不会将流量HASH到port22,其他三个处于选中状态的成员端口接收到网络设备1上对端成员端口发送的LLDPDU报文后,通过状态比较可知与上述三个成员端口对应的port11、port13和port14都处于选中状态,因此网络设备2会正常将流量HASH到port21、port23和port24。
在网络设备1侧,四个成员端口的选中状态不变,上述成员端口接收到网络设备2上对端成员端口发送的LLDPDU报文后,通过状态比较可知,port11、port13和port14的对端成员端口均处于选中状态,因此网络设备1可以正常将流量HASH到port11、port13和port14;而port12的对端成员端口port22变为非选中状态,因此网络设备1不会将流量HASH到port12。
通过上述流量控制过程,图3A中,port12与port22之间的成员链路不会负载分担网络设备1和网络设备2之间的流量,如图3A中虚线所示成员链路。
参见图3B,是本发明流量传输控制实施例的另一个应用场景示意图:
网络设备1与网络设备2之间配置的静态链路聚合组中包含5条成员链路,假设静态链路聚合组内处于选中状态的成员端口的最大数量为4,则初始时,网络设备1静态聚合组内的port11、port12、port13和port14处于选中状态,port15处于非选中状态,网络设备2静态聚合组内的port21、port22、port23和port24处于选中状态,port25处于非选中状态,在进行流量转发时,网络设备1和网络设备2会将流量HASH到静态链路聚合组内处于选中状态的各个成员端口,即两端成员端口均处于选中状态的4条成员链路负载分担网络设备1和网络设备2之间的流量。
在图3B示出的应用场景中,假设网络设备2重启后,成员端口port24从选中状态变为非选中状态,而成员端口port25从非选中状态变为选中状态:
在网络设备2侧,由于port24为非选中状态,网络设备2不会将流量HASH到port24,处于选中状态的成员端口port21、port22、port23接收到网络设备1上对应成员端口发送的LLDPDU报文后,通过状态比较可知与上述三个成员端口对应的port11、port12和port13都处于选中状态,因此网络设备2会正常将流量HASH到port21、port22、port23,而处于选中状态的成员端口port25接收到网络设备1上对应成员端口port15发送的LLDPDU报文后,通过状态比较可知,port15当前处于非选中状态,因此网络设备2不会将流量HASH到port25。
同理,在网络设备1侧,网络设备1不会将流量HASH到处于非选中状态的port15,对于其他处于选中状态的成员端口,根据其所接收到的对端成员端口发送的LLDPDU报文可知,处于选中状态的port11、port12和port13的对端成员端口也处于选中状态,网络设备1会将流量正常HASH到port11、port12和port13,而处于选中状态的port14的对端成员端口port24处于非选中状态,因此网络设备1不会将流量HASH到port14。
通过上述流量控制过程,图3B中,port14与port24,以及port15与port25之间的两条成员链路不会负载分担网络设备1和网络设备2之间的流量,如图3B中虚线所示成员链路。
参见图3C,是本发明流量传输控制实施例的另一个应用场景示意图:
在网络设备1与网络设备2之间配置的静态链路聚合组中包含4条成员链路,假设初始时,网络设备1静态聚合组内的四个成员端口port11、port12、port13和port14处于选中状态,以及网络设备2静态聚合组内的四个成员端口port21、port22、port23和port24也处于选中状态,在进行流量转发时,网络设备1和网络设备2会将流量HASH到静态链路聚合组内处于选中状态的各个成员端口(参见图1)。
在图3C示出的应用场景中,假设网络设备2重启后,原静态聚合组内的成员端口port22和port23未加入静态聚合组,即上述两个端口当前无状态:
在网络设备2侧,由于port22和port23当前无状态,因此网络设备2不会将流量HASH到port22和port23,其他两个处于选中状态的成员端口Port21和port24接收到网络设备1上对端成员端口发送的LLDPDU报文后,通过状态比较可知,对端成员端口port11和port14都处于选中状态,因此网络设备2会正常将流量HASH到port11和port14。
在网络设备1侧,四个成员端口的选中状态不变,上述成员端口接收到网络设备2上对端成员端口发送的LLDPDU报文后,通过状态比较可知,port11和port14的对端成员端口均处于选中状态,因此网络设备1可以正常将流量HASH到port11和port14;而port12和port13的对端成员端口port22和port23当前无状态,因此网络设备1不会将流量HASH到port12和port13。
通过上述流量控制过程,图3C中,port12与port22,以及port13与port23之间的成员链路不会负载分担网络设备1和网络设备2之间的流量,如图3C中虚线所示成员链路。
在上述应用场景示例中,静态链路聚合的网络设备成员链路两端成员端口通过LLDPDU报文交互,使得成员链路两端的成员端口可以获知对端成员端口的状态变化情况,从而使得只有一端成员端口处于选中状态的成员链路不再参与流量负载分担,避免了流量损失。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流量传输控制装置,该装置的实施例可以应用在网络设备上。装置实施例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或者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以软件实现为例,作为一个逻辑意义上的装置,是通过其所在设备的CPU将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读取到内存中运行形成的。从硬件层面而言,如图4所示,为实施例中流量传输控制装置所在网络设备的一种硬件结构图,除了图4所示的CPU、内存、端口、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之外,实施例中装置所在的设备通常还可以包括其他硬件。
参见图5,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中流量传输控制装置的示意图,所述装置可以应用于本端网络设备,所述本端网络设备与对端网络设备之间配置包含多条成员链路的静态链路聚合组。
所述装置包括:获取单元510、第一判断单元520和控制单元530。
其中,获取单元510,用于对于每一条成员链路,当所述成员链路的本端成员端口接收到对端成员端口发送的链路层报文时,获取所述链路层报文中携带的链路聚合状态信息;
第一判断单元520,用于根据所述链路聚合状态信息判断所述本端成员端口与所述对端成员端口的状态是否一致;
控制单元530,用于当不一致时,禁止所述本端成员端口参与所述本端网络设备的流量转发。
进一步,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二判断单元540,用于判断所述本端成员端口的端口状态是否为选中状态;
所述控制单元530,还可以用于若不是选中状态,则禁止所述本端成员端口参与所述本端网络设备的流量转发;
所述第一判断单元520,可以具体用于若是选中状态,则根据所述链路聚合状态信息判断所述本端成员端口与所述对端成员端口的状态是否一致。
进一步,所述获取单元510获取的所述链路聚合状态信息中可以包含所述对端成员端口的端口状态信息;
所述第一判断单元520,可以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对端成员端口的端口状态信息判断所述对端成员端口是否为选中状态,若所述对端成员端口不是选中状态,则确定所述本端成员端口与对端成员端口的状态不一致。
进一步,所述获取单元510获取的所述链路聚合状态信息中还可以包含聚合类型信息;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三判断单元550,用于根据所述聚合类型信息判断所述本端网络设备与对端网络设备是否均配置静态链路聚合组;
所述第一判断单元520,可以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三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时,根据所述对端成员端口的端口状态信息判断所述对端成员端口是否为选中状态。
可选的,上述实施例中的链路层报文可以具体为链路层发现协议数据单元LLDPDU报文;其中,所述链路聚合状态信息携带在所述LLDPDU报文的自定义组织TLV中的链路聚合TLV中,在所述链路聚合TLV中的聚合状态字段中:至少一个比特位用于标识所述成员链路的聚合类型信息,至少两个比特位用于标识所述成员端口的端口状态信息。
上述装置中各个单元的功能和作用的实现过程具体详见上述方法中对应步骤的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由上述实施例可见,当静态链路聚合组内的成员链路的一端成员端口的选中状态发生变化时,可以通过交互链路层报文,使成员链路的另一端成员端口感知到该变化,从而在成员链路两端成员端口状态不一致的情况下,避免流量通过该成员链路进行负载分担,以保证静态链路聚合组内的流量不会丢失,由此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流量传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本端网络设备,所述本端网络设备与对端网络设备之间配置包含多条成员链路的静态链路聚合组,所述方法包括:
对于每一条成员链路,当所述成员链路的本端成员端口接收到对端成员端口发送的链路层报文时,获取所述链路层报文中携带的链路聚合状态信息;
根据所述链路聚合状态信息判断所述本端成员端口与所述对端成员端口的状态是否一致;
当不一致时,禁止所述本端成员端口参与所述本端网络设备的流量转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链路聚合状态信息判断所述本端成员端口与所述对端成员端口的状态是否一致之前,还包括:
判断所述本端成员端口的端口状态是否为选中状态;
若不是选中状态,则禁止所述本端成员端口参与所述本端网络设备的流量转发,若是选中状态,则执行所述根据所述链路聚合状态信息判断所述本端成员端口与所述对端成员端口的状态是否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聚合状态信息中包含所述对端成员端口的端口状态信息;
所述根据所述链路聚合状态信息判断所述本端成员端口与所述对端成员端口的状态是否一致包括:
根据所述对端成员端口的端口状态信息判断所述对端成员端口是否为选中状态;
若所述对端成员端口不是选中状态,则确定所述本端成员端口与对端成员端口的状态不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聚合状态信息中还包含聚合类型信息;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聚合类型信息判断所述本端网络设备与对端网络设备是否均配置静态链路聚合组,若是,则执行所述根据所述对端成员端口的端口状态信息判断所述对端成员端口是否为选中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层报文具体为链路层发现协议数据单元LLDPDU报文;
其中,所述链路聚合状态信息携带在所述LLDPDU报文的自定义组织TLV中的链路聚合TLV中,在所述链路聚合TLV中的聚合状态字段中:至少一个比特位用于标识所述成员链路的聚合类型信息,至少两个比特位用于标识所述成员端口的端口状态信息。
6.一种流量传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本端网络设备,所述本端网络设备与对端网络设备之间配置包含多条成员链路的静态链路聚合组,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对于每一条成员链路,当所述成员链路的本端成员端口接收到对端成员端口发送的链路层报文时,获取所述链路层报文中携带的链路聚合状态信息;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链路聚合状态信息判断所述本端成员端口与所述对端成员端口的状态是否一致;
控制单元,用于当不一致时,禁止所述本端成员端口参与所述本端网络设备的流量转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本端成员端口的端口状态是否为选中状态;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若不是选中状态,则禁止所述本端成员端口参与所述本端网络设备的流量转发;
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具体用于若是选中状态,则根据所述链路聚合状态信息判断所述本端成员端口与所述对端成员端口的状态是否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链路聚合状态信息中包含所述对端成员端口的端口状态信息;
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对端成员端口的端口状态信息判断所述对端成员端口是否为选中状态,若所述对端成员端口不是选中状态,则确定所述本端成员端口与对端成员端口的状态不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链路聚合状态信息中还包含聚合类型信息;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聚合类型信息判断所述本端网络设备与对端网络设备是否均配置静态链路聚合组;
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三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时,根据所述对端成员端口的端口状态信息判断所述对端成员端口是否为选中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层报文具体为链路层发现协议数据单元LLDPDU报文;
其中,所述链路聚合状态信息携带在所述LLDPDU报文的自定义组织TLV中的链路聚合TLV中,在所述链路聚合TLV中的聚合状态字段中:至少一个比特位用于标识所述成员链路的聚合类型信息,至少两个比特位用于标识所述成员端口的端口状态信息。
CN201410432464.XA 2014-08-28 2014-08-28 流量传输控制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43631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32464.XA CN104363181B (zh) 2014-08-28 2014-08-28 流量传输控制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32464.XA CN104363181B (zh) 2014-08-28 2014-08-28 流量传输控制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63181A true CN104363181A (zh) 2015-02-18
CN104363181B CN104363181B (zh) 2018-05-08

Family

ID=525304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32464.XA Active CN104363181B (zh) 2014-08-28 2014-08-28 流量传输控制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363181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33973A (zh) * 2016-11-04 2017-03-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分发业务消息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6878116A (zh) * 2016-12-06 2017-06-20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流量限速方法和装置
WO2017128945A1 (zh) * 2016-01-26 2017-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流量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10838974A (zh) * 2019-11-14 2020-02-25 苏州盛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负载均衡的方法和装置
CN111682989A (zh) * 2020-07-01 2020-09-18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端口链路状态的检测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2262554A (zh) * 2018-06-06 2021-01-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包可编程流遥测剖析和分析
CN113055286A (zh) * 2021-04-27 2021-06-29 融智通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交换机端口静态汇聚检测及保护方法、交换机及存储介质
CN113411254A (zh) * 2021-05-13 2021-09-17 新华三大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处理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20332A (zh) * 2008-12-12 2009-04-29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成员端口配置情况的通知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01917337A (zh) * 2010-08-09 2010-12-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路由器集群中板间互联的装置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20332A (zh) * 2008-12-12 2009-04-29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成员端口配置情况的通知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01917337A (zh) * 2010-08-09 2010-12-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路由器集群中板间互联的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28945A1 (zh) * 2016-01-26 2017-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流量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US10735323B2 (en) 2016-01-26 2020-08-0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ervice traffic allo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6533973B (zh) * 2016-11-04 2021-0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分发业务消息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6533973A (zh) * 2016-11-04 2017-03-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分发业务消息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6878116A (zh) * 2016-12-06 2017-06-20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流量限速方法和装置
CN106878116B (zh) * 2016-12-06 2019-12-06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流量限速方法和装置
CN112262554A (zh) * 2018-06-06 2021-01-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包可编程流遥测剖析和分析
CN110838974A (zh) * 2019-11-14 2020-02-25 苏州盛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负载均衡的方法和装置
CN111682989A (zh) * 2020-07-01 2020-09-18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端口链路状态的检测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1682989B (zh) * 2020-07-01 2022-06-28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端口链路状态的检测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3055286A (zh) * 2021-04-27 2021-06-29 融智通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交换机端口静态汇聚检测及保护方法、交换机及存储介质
CN113411254A (zh) * 2021-05-13 2021-09-17 新华三大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3411254B (zh) * 2021-05-13 2023-03-31 新华三大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处理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63181B (zh) 2018-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63181A (zh) 流量传输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391560B (zh) 网络拥塞的通告方法、代理节点及计算机设备
JP4840236B2 (ja)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ノード装置
WO2016058245A1 (zh) 操作、管理和维护oam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US11012261B2 (en) Associating VXLANs with tunnels
CN113411260B (zh) 一种IPv6网络中数据报文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WO2018210213A1 (zh) 一种实现ioam封装的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US8811190B2 (en) 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 (MTU) size discovery mechanism and method for data-link layers
CN108173757B (zh) 端口状态设置方法及装置
CN106899500B (zh) 一种跨虚拟可扩展局域网的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US10404611B2 (en) Discovering path 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
CN104065508A (zh) 应用服务健康检查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8400911B (zh) 一种实现Micro-BFD协议的装置及方法
WO2015174069A1 (ja) 通信システム、受信側装置、送信側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04618189A (zh) 链路故障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3825839A (zh) 一种基于聚合链路的报文传输方法和设备
EP2858302A1 (en) Connectivity check method of service stream link, relate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8199903A (zh) 分布式聚合系统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8574615B (zh) 一种基于多路径mptcp的内容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2726091B (zh) 链路性能的测试方法和测试装置
CN103442386B (zh) 一种故障检测方法及节点设备
CN103036984B (zh) 一种单向流量的检测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07666671B (zh) 基于twamp的错误连接检测的方法及装置
CN105871629A (zh) 物联网设备传输数据的方法及系统
CN106878113B (zh) 一种链路连通性检测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310052 Binjiang District Changhe Road, Zhejiang, China, No. 466, No.

Applicant after: Xinhua thre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0052 Binjiang District Changhe Road, Zhejiang, China, No. 466, No.

Applicant before: Huas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