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49415B - 一种数据包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包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49415B
CN104349415B CN201310331619.6A CN201310331619A CN104349415B CN 104349415 B CN104349415 B CN 104349415B CN 201310331619 A CN201310331619 A CN 201310331619A CN 104349415 B CN104349415 B CN 1043494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address
base station
packet
ma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3161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49415A (zh
Inventor
许宁
邓伟
邵春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33161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349415B/zh
Publication of CN1043494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494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494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494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W36/18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allowing seamless reselection, e.g. soft re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25Mapping addresses of the same type
    • H04L61/2503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包的发送方法及装置,具体内容为:将终端通过WiFi链路发送的数据包的IP地址转换成蜂窝网络链路的IP地址,并将IP地址转换后的数据包发送至核心网,可避免工作在WiFi模式下的终端在移动出其所接入的基站的覆盖范围时,无法切换至宏蜂窝网络,导致业务中断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包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包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融合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与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WLAN)两类热点及室内覆盖技术,充分利用LTE与WLAN的传输资源,一种Nanocell应运而生。如图1所示为传统Nanocell的网络架构示意图,在如图1所示的Nanocell系统中,Nanocell接入点(Access Point,AP)同时具备LTE和WiFi两种无线接入模式,支持LTE或WiFi任一制式的终端均可接入该Nanocell AP开展业务。
然而,当某一终端工作在WiFi模式下时,如果该终端移动出了其所接入的Nanocell的覆盖范围,则无法切换至LTE宏网,从而将导致业务中断。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包的发送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工作在WiFi模式下的终端在移动出其所接入的Nanocell的覆盖范围时,导致业务中断的问题。
一种数据包的发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
所述基站在确定出所述上行数据包为所述终端通过所述基站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蜂窝网络链路发送的数据包时,将所述上行数据包发送至核心网网关;
所述基站在确定出所述上行数据包为所述终端通过所述基站与所述终端之间的WiFi链路发送的数据包时,将所述上行数据包的源IP地址转换成为所述蜂窝网络链路分配的IP地址,得到转换后的上行数据包后,将所述转换后的上行数据包发送至核心网网关。
从上述方案可以看出,终端可通过WiFi链路发送上行数据包,也可通过蜂窝网络链路发送上行数据包,可充分利用WiFi的空口资源。而当既可通过WiFi链路发送上行数据包,也可通过蜂窝网络链路发送上行数据包的终端通过WiFi链路发送上行数据包时,可将上行数据包的源IP地址转换成为蜂窝网络链路分配的IP地址,并将IP地址转换后的上行数据包发送至核心网,此时,工作在WiFi模式下的终端如果移动出其所接入的基站的覆盖范围时,还可切换至其他基站通过蜂窝网络链路进行数据包的传输,可避免业务发生中断。
具体地,所述基站在确定出所述上行数据包为所述终端通过所述基站与所述终端之间的WiFi链路发送的数据包时,将所述上行数据包的源IP地址转换成为所述蜂窝网络链路分配的IP地址,具体包括:
所述基站在确定出所述上行数据包为所述终端通过所述WiFi链路发送的数据包,且所述终端的标识与预先保存的能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的标识相匹配时,将所述源IP地址转换成为所述蜂窝网络链路分配的IP地址。
如此,即可确定发送上行数据包的终端支持链路聚合的功能。
具体地,通过下述方式,保存所述能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的标识:
所述基站接收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通过WiFi链路发起的链路聚合请求;其中,所述链路聚合请求中包含所述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的标识,以及所述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所接入的基站的标识;
所述基站在确定出自身的标识与所述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所接入的基站的标识相同时,保存所述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的标识。
通过预先保存能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的标识,即可确定发送上行数据包的终端是否支持链路聚合的功能,从而即可确定是否可以对终端通过WiFi链路发送数据包进行IP地址转换。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接收核心网网关发送的、目的IP地址为为所述蜂窝网络链路分配的IP地址的下行数据包;
所述基站在确定出将要通过所述WiFi链路传输所述下行数据包时,将所述下行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转换成为所述WiFi链路分配的IP地址,得到转换后的下行数据包,并将转换后的下行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终端;
所述基站在确定出将要通过所述蜂窝网络链路传输所述下行数据包时,将所述下行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终端。
如此,即可将核心网发送的下行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转换成为WiFi链路分配的IP地址,可通过WiFi链路将下行数据包发送给终端。
一种数据包的发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基站接收核心网网关发送的下行数据包;其中,所述下行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为为所述基站与终端之间的蜂窝网络链路分配的IP地址;
所述基站在确定出将要通过所述基站与所述终端之间的WiFi链路传输所述下行数据包时,将所述目的IP地址转换成为所述WiFi链路分配的IP地址,得到转换后的下行数据包,并将转换后的下行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终端;
所述基站在确定出将要通过所述蜂窝网络链路传输所述下行数据包时,将所述下行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终端。
从上述方案可以看出,在接收到核心网发送的下行数据包后,可通过WiFi链路发送下行数据包给目的终端,也可通过LTE链路发送下行数据包给目的终端,可充分利用WiFi的空口资源。
具体地,所述基站在确定出将要通过所述基站与所述终端之间的WiFi链路传输所述下行数据包时,将所述目的IP地址转换成为所述WiFi链路分配的IP地址,具体包括:
所述基站在确定出将要通过所述WiFi链路传输所述下行数据包,且所述终端的标识与预先保存的能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的标识相匹配时,将所述目的IP地址转换成为所述WiFi链路分配的IP地址。
如此,即可确定目的终端支持链路聚合的功能。
具体地,通过下述方式,保存所述能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的标识:
所述基站接收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通过WiFi链路发起的链路聚合请求;其中,所述链路聚合请求中包含所述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的标识,以及所述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所接入的基站的标识;
所述基站在确定出自身的标识与所述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所接入的基站的标识相同时,保存所述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的标识。
通过预先保存能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的标识,即可确定目的终端是否支持链路聚合的功能,从而即可确定是否可以将下行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转换成为WiFi链路分配的IP地址。
与上述数据包的发送方法相对应,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包的发送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在确定出所述上行数据包为所述终端通过自身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蜂窝网络链路发送的数据包时,将所述上行数据包发送至核心网网关;
第一IP地址转换模块,用于在确定出所述上行数据包为所述终端通过自身与所述终端之间的WiFi链路发送的数据包时,将所述上行数据包的源IP地址转换成为所述蜂窝网络链路分配的IP地址;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将IP地址转换后的上行数据包后发送至核心网网关。
采用该装置可将终端通过WiFi链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IP地址转换成为蜂窝网络链路分配的IP地址,并将IP地址转换后的数据包发送至核心网,可避免工作在WiFi模式下的终端在移动出其所接入的基站的覆盖范围时,无法切换至宏蜂窝网络,导致业务中断的问题。
具体地,所述第一IP地址转换模块,具体用于在确定出所述上行数据包为所述终端通过所述WiFi链路发送的数据包,且所述终端的标识与预先保存的能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的标识相匹配时,将所述源IP地址转换成为所述蜂窝网络链路分配的IP地址。
如此,该装置即可确定发送上行数据包的终端支持链路聚合的功能。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通过WiFi链路发起的链路聚合请求;其中,所述链路聚合请求中包含所述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的标识,以及所述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所接入的基站的标识;
终端标识保存模块,用于在确定出自身的标识与所述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所接入的基站的标识相同时,保存所述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的标识。
如此,通过预先保存能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的标识,该设备即可确定发送上行数据包的终端是否支持链路聚合的功能,从而即可确定是否可以对终端通过WiFi链路发送数据包进行IP地址转换。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核心网网关发送的、目的IP地址为为所述蜂窝网络链路分配的IP地址的下行数据包;
第二IP地址转换模块,用于在确定出将要通过所述WiFi链路传输所述下行数据包时,将所述下行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转换成为所述WiFi链路分配的IP地址;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将IP地址转换后的下行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终端;
第四发送模块,用于在确定出将要通过所述蜂窝网络链路传输所述下行数据包时,将所述下行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终端。
如此,该装置即可将核心网发送的下行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转换成为WiFi链路分配的IP地址,可通过WiFi链路将下行数据包发送给终端。
一种数据包的发送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核心网网关发送的下行数据包;其中,所述下行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为为所述基站与终端之间的蜂窝网络链路分配的IP地址;
第一IP地址转换模块,用于在确定出将要通过所述基站与所述终端之间的WiFi链路传输所述下行数据包时,将所述目的IP地址转换成为所述WiFi链路分配的IP地址;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IP地址转换后的下行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终端;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在确定出将要通过所述蜂窝网络链路传输所述下行数据包时,将所述下行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终端。
采用该装置在接收到核心网发送的下行数据包后,可通过WiFi链路发送下行数据包给目的终端,也可通过LTE链路发送下行数据包给目的终端,可充分利用WiFi的空口资源。
具体地,所述第一IP地址转换模块,具体用于在确定出将要通过所述WiFi链路传输所述下行数据包,且所述终端的标识与预先保存的能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的标识相匹配时,将所述目的IP地址转换成为所述WiFi链路分配的IP地址。
如此,即可确定目的终端支持链路聚合的功能。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通过WiFi链路发起的链路聚合请求;其中,所述链路聚合请求中包含所述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的标识,以及所述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所接入的基站的标识;
终端标识保存模块,用于在确定出自身的标识与所述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所接入的基站的标识相同时,保存所述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的标识。
通过预先保存能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的标识,该装置即可确定目的终端是否支持链路聚合的功能,从而即可确定是否可以将下行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转换成为WiFi链路分配的IP地址。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Nanocell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数据包的发送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数据包的发送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数据包的发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数据包的发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将终端通过WiFi链路发送的数据包的IP地址转换成蜂窝网络链路的IP地址,并将IP地址转换后的数据包发送至核心网,可避免工作在WiFi模式下的终端在移动出其所接入的基站的覆盖范围时,无法切换至宏蜂窝网络,导致业务中断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方案中的基站同时具备蜂窝网络和WLAN两种网络模式,支持蜂窝网络或WLAN任一网络模式的终端均可接入本发明实施例方案中的基站开展业务。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方案中的蜂窝网络的制式可以为TD-SCDMA(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同步码分多址)、WCDMA(Wideband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或LTE(Long Term Evolution,分时长期演进)等3G网络制式,本发明实施例方案中的基站具体可以为Nanocell AP。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以蜂窝网络的制式为LTE制式为例进行说明。
以蜂窝网络的制式为LTE制式为例,本发明实施例方案中基于链路聚合的网络架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如图2所示的系统中,终端可通过LTE链路或WiFi链路进行数据包的传输,基站也可通过LTE链路或WiFi链路接收终端发送的数据包,当满足链路聚合条件时,基站可将终端通过WiFi链路发送的数据包的IP地址转换成LTE链路的IP地址,并将IP地址转换后的数据包传输至核心网处理。
基于图2所示的网络架构,下面以蜂窝网络的制式为LTE制式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数据包的发送方法的步骤示意图,所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
本步骤101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为:基站接收终端通过空口发送的上行数据包。可选地,上述上行数据包可以是终端通过自身与所接入的基站之间的LTE链路发送的,也可以是通过自身与所接入的基站之间的WiFi链路发送的。
具体地,终端可根据当前LTE链路和WiFi链路的负载情况来确定采用上述LTE链路和WiFi链路中的何种链路来进行上行数据包的发送,例如,如果终端通过上述LTE链路发送数据包时的误码率比通过上述WiFi链路发送数据包时的误码率高,表示当前LTE链路的链路状态较WiFi链路的链路状态差,终端可选择通过WiFi链路发送上行数据包给所接入的基站。
步骤102:判断该上行数据包是终端通过该基站与该终端之间的LTE链路发送的,还是通过该基站与该终端之间的WiFi链路发送的,若判断出该上行数据包是通过LTE链路发送的,则转至步骤103;若判断出该上行数据包是通过WiFi链路发送的,则转至步骤104。
基于步骤101获得的上行数据包,本步骤102可根据该上行数据包的包头中的IP地址确定该上行数据包是终端通过LTE链路发送的还是通过WiFi链路发送的。例如,针对终端通过LTE链路发送上行数据包的情况,在发送上行数据包前,终端会通过标准的LTE附着(Attach)流程与LTE核心网进行认证权鉴,注册到LTE核心网,在认证通过后,终端将获得LTE PDN-GW(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分组数据网关)为其LTE链路分配的IP地址,记为IP-L,如果终端后续通过LTE链路发送上行数据包,则该上行数据包的包头中将包含IP-L;针对终端通过WiFi链路发送上行数据包的情况,在发送上行数据包前,如果网络中有WLAN AC(Access Controller,接入控制器),则由WLAN AC为该终端的WiFi链路分配IP地址,如果网络中没有WLAN AC,则由本发明实施例方案中的基站(如Nanocell AP)为该终端的WiFi链路分配IP地址,记为IP-W,如果终端后续通过WiFi链路发送上行数据包,则该上行数据包的包头中将包含IP-W。
如果根据获得的上行数据包的包头中的IP地址确定该上行数据包是终端通过LTE链路发送的,则转至步骤103;如果确定该上行数据包是终端通过WiFi链路发送的,则转至步骤104。
步骤103:在确定出该上行数据包为该终端通过该基站与该终端之间的LTE链路发送的数据包时,将该上行数据包发送至核心网网关。
根据步骤102中的方式确定出该上行数据包为该终端通过LTE链路发送的数据包时,本步骤103可将该上行数据包直接发送至核心网网关,其中,该上行数据包的包头中包含的IP地址可以为步骤102中描述的IP-L。具体地,该核心网网关可以为LTE Serving GW,之后,由LTE PDN-GW将上行数据包转发至应用服务器或Internet,完成本次上行数据包的传输过程。
步骤104:在确定出该上行数据包为该终端通过该基站与该终端之间的WiFi链路发送的数据包时,将该上行数据包的源IP地址转换成为LTE链路分配的IP地址,得到转换后的上行数据包后,将该转换后的上行数据包发送至核心网网关。
根据步骤102中的方式确定出该上行数据包为该终端通过WiFi链路发送的数据包时,本步骤104可将该上行数据包的源IP地址转换成为LTE链路分配的IP地址,其中,该上行数据包的包头中包含的源IP地址可以为步骤102中描述的IP-W。具体地,本步骤104中IP地址的转换方式可以为:将获得的上行数据包的包头中包含的WiFi链路的IP地址转换成LTE链路的IP地址,例如,将该上行数据包的包头中包含的IP-W转换成IP-L。
可选地,在将该上行数据包的源IP地址转换成为LTE链路分配的IP地址之前,可先判断发送该上行数据包的终端是否支持链路聚合的功能,其判断依据可以为:判断该终端的标识是否与预先保存的能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的标识相匹配,若是,则将该上行数据包的源IP地址转换成为LTE链路分配的IP地址;若否,则不对该上行数据包的IP地址进行转换,采用现有的WLAN通信方法进行上行数据包的传输。
具体地,可通过下述方式保存能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的标识,其中,以下步骤可在本发明实施例方案中步骤101之前的任意时刻执行,且下面所描述的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可以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发送上行数据包的终端,也可以不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发送上行数据包的终端:
第一步: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通过WiFi链路向基站发起链路聚合请求。其中,该链路聚合请求中包含该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的标识,以及该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所接入的基站的标识。具体地,该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所接入的基站的标识可以为C-RNTI(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也可以为HeNB(Home evolved Node B,家庭基站)ID。具体地,该链路聚合请求可以为应用层信令,可由本发明实施例方案中的基站内置的应用服务器(如HTTP服务器)进行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方案中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可向初次接入的基站发送链路聚合请求,也可向从源基站切换至的目标基站发送链路聚合请求。针对某一终端从源基站切换至目标基站的情况,其具体的切换过程,可以为:
首先,源基站在接收到终端上报的结果确定该终端将要切换至其他基站时,与目标基站进行切换准备,通过LTE链路通知该终端进行LTE链路切换,并终止通过LTE链路或WiFi链路向该终端发送数据包;接着,终端在收到切换命令后,终止通过LTE链路或WiFi链路向源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包,并采用LTE标准切换流程切换至目标基站;终端成功切换至目标基站后,在判断得出仍有WiFi信号时向目标基站发起链路聚合请求,之后,目标基站可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对终端发起的链路聚合请求进行响应。
第二步:基站根据链路聚合请求消息中的基站标识,在确定出自身的标识与该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所接入的基站的标识相同时,确定该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支持链路聚合的功能,从而保存该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的标识。可选地,基站在确定出自身的标识与该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所接入的基站的标识相同时,可向该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发送接收响应,如果基站在确定出自身的标识与该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所接入的基站的标识不相同时,可向该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发送拒绝响应。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不支持链路聚合功能的终端,在接入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基站开展业务时,可以不发送链路聚合请求,而是通过单一的LTE链路或WiFi链路进行数据包的传输。针对不支持链路聚合功能的基站,由于不识别聚合请求可不做任何响应;而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在发送链路聚合请求后的某一设定时间内没有收到基站的响应,则可认为所接入的基站不支持链路聚合功能,之后可不再发送链路聚合请求,而是通过单一的LTE链路或WiFi链路进行数据包的传输。
通过上述第一步和第二步即可确定某一终端是否支持链路聚合的功能,如果该终端支持链路聚合的功能,则其终端标识将会保存在所接入的基站中。
在判断得到出本发明实施例方案中发送上行数据包的终端的标识与预先保存的能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的标识相匹配,即该终端支持链路聚合的功能时,本步骤104将该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源IP地址转换成为LTE链路分配的IP地址,其中,该转换后的上行数据包的包头中包含的IP地址可以为IP-L。
在将该上行数据包的源IP地址转换成为LTE链路分配的IP地址,得到转换后的上行数据包后,本步骤104将该转换后的上行数据包发送至核心网网关。具体地,本步骤104将转换后的上行数据包与LTE链路的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U(Protoco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一起,封装入LTE的S1承载,发送到LTE网关Serving GW,之后,由PDN GW将该上行数据包转发至应用服务器或Internet,完成本次上行数据包的传输过程。
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将终端通过WiFi链路发送的数据包的IP地址转换成为LTE链路分配的IP地址,并将IP地址转换后的数据包发送至核心网,可避免工作在WiFi模式下的终端在移动出其所接入的基站的覆盖范围时,无法切换至LTE宏网,导致业务中断的问题。
以上描述的是上行数据包的传输过程,可选的,为了实现对下行数据包的传输,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该方案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下行数据包的传输过程,其具体执行过程如下:
步骤一:基站接收核心网网关发送的、目的IP地址为为LTE链路分配的IP地址的下行数据包。
核心网在对本发明实施例方案中的基站发送的上行数据包进行处理之后,将向该基站发送下行数据包,其中,该下行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为LTE链路的IP地址,例如,该下行数据包的包头中的目的IP地址可以为IP-L。
步骤二:判断通过WiFi链路传输该下行数据包,还是通过LTE链路传输该下行数据包,若判断出通过WiFi链路传输该下行数据包,则转至步骤三;若判断出通过LTE链路传输该下行数据包,则转至步骤四。
基于步骤一获得的下行数据包,本步骤二可根据当前LTE链路和WiFi链路的负载情况来确定采用LTE链路和WiFi链路中的何种链路来进行下行数据包的发送,例如,如果通过LTE链路发送数据包时的误码率比通过WiFi链路发送数据包时的误码率高,表示当前LTE链路的链路状态较WiFi链路的链路状态差,基站可选择通过WiFi链路发送下行数据包给终端,依此类推。可选地,本步骤二也可根据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要求来确定采用LTE链路和WiFi链路中的何种链路来进行下行数据包的发送。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终端发起的某一业务请求(如下载视频),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可将部分业务数据包通过LTE链路发送给该发起业务请求的终端,部分业务数据包通过WiFi链路发送给该发起业务请求的终端。例如,针对终端发起的下载视频的请求,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可将一部分视频图像帧通过LTE链路发送给该发起下载视频请求的终端,一部分视频图像帧通过WiFi链路发送给该发起下载视频请求的终端。
步骤三:在确定出将要通过WiFi链路传输该下行数据包时,将该下行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转换成为该WiFi链路分配的IP地址,得到转换后的下行数据包,并将转换后的下行数据包发送至该终端。
根据步骤二中的方式确定出将要通过WiFi链路传输该下行数据包时,本步骤三可将该下行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转换成为该WiFi链路分配的IP地址,其中,该下行数据包的包头中包含的目的IP地址可以为IP-L。具体地,本步骤三中IP地址的转换方式可以为:将获得的上行数据包的包头中包含的LTE链路的IP地址转换成WiFi链路的IP地址,例如,将该上行数据包的包头中包含的IP-L转换成IP-W。
在将该下行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转换成为WiFi链路分配的IP地址,得到转换后的下行数据包后,本步骤三将转换后的下行数据包发送至步骤101中发送上行数据包(即发起业务请求)的终端,完成本次下行数据包的传输过程。
步骤四:在确定出将要通过LTE链路传输该下行数据包时,将该下行数据包发送至该终端。
根据步骤二中的方式确定出将要通过LTE链路传输该下行数据包时,本步骤四直接将该下行数据包发送至步骤101中发送上行数据包的终端,完成本次下行数据包的传输过程。
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一方面,将终端通过WiFi链路发送的数据包的IP地址转换成为LTE链路分配的IP地址,并将IP地址转换后的数据包发送至核心网,可避免工作在WiFi模式下的终端在移动出其所接入的基站的覆盖范围时,无法切换至LTE宏网,导致业务中断的问题;另一方面,将核心网发送的下行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转换成为WiFi链路分配的IP地址,通过WiFi链路将下行数据包发送给终端,可充分利用WiFi的空口资源,提升网络容量。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数据包的发送方法的步骤示意图,所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终端与基站之间可以通过WiFi链路进行数据包的传输,也可以通过LTE链路进行数据包的传输:
步骤201:接收核心网网关发送的下行数据包。
本步骤201接收到的下行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为基站与目的终端(所述目的终端是指接收下行数据包的终端)之间的LTE链路的IP地址,例如,该下行数据包的包头中的目的IP地址可以为实施例一中的IP-L。
步骤202:判断通过WiFi链路传输该下行数据包,还是通过LTE链路传输该下行数据包,若判断出通过WiFi链路传输该下行数据包,则转至步骤203;若判断出通过LTE链路传输该下行数据包,则转至步骤204。
基于步骤201获得的下行数据包,本步骤202可根据当前LTE链路和WiFi链路的负载情况来确定采用LTE链路和WiFi链路中的何种链路来进行下行数据包的发送,例如,如果通过LTE链路发送数据包时的误码率比通过WiFi链路发送数据包时的误码率高,表示当前LTE链路的链路状态较WiFi链路的链路状态差,基站可选择通过WiFi链路发送下行数据包给终端,依此类推。可选地,本步骤202也可根据QoS要求来确定采用LTE链路和WiFi链路中的何种链路来进行下行数据包的发送。
步骤203:在确定出将要通过WiFi链路传输该下行数据包时,将该下行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转换成为该WiFi链路分配的IP地址,得到转换后的下行数据包,并将转换后的下行数据包发送至目的终端。
根据步骤202中的方式确定出将要通过WiFi链路传输该下行数据包时,本步骤203可将该下行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转换成为该WiFi链路分配的IP地址,其中,该下行数据包的包头中包含的目的IP地址可以为IP-L。具体地,本步骤203中IP地址的转换方式可以为:将获得的上行数据包的包头中包含的LTE链路的IP地址转换成WiFi链路的IP地址,例如,将该上行数据包的包头中包含的IP-L转换成IP-W(同实施例一的描述)。
可选地,针对终端可能不具备WiFi功能的情况,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基站在将该下行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转换成为WiFi链路分配的IP地址之前,可先判断目的终端是否支持链路聚合的功能,其判断依据可以为:判断该目的终端的标识是否与预先保存的能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的标识相匹配,若是,则将该下行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转换成为WiFi链路分配的IP地址;若否,则不对该下行数据包的IP地址进行转换,采用现有的LTE通信方法进行下行数据包的传输。
具体地,可通过下述方式保存能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的标识,其中,以下步骤可在本发明实施例二方案中步骤201之前的任意时刻执行,且下面所描述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可以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目的终端,也可以不是本发明实施二例中的目的终端:
第一步: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通过WiFi链路向基站发起链路聚合请求。其中,该链路聚合请求中包含该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的标识,以及该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所接入的基站的标识。具体地,该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所接入的基站的标识可以为C-RNTI,也可以为HeNB ID。具体地,该链路聚合请求可以为应用层信令,可由本发明实施例方案中的基站内置的应用服务器(如HTTP服务器)进行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方案中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可向初次接入的基站发送链路聚合请求,也可向从源基站切换至的目标基站发送链路聚合请求。针对某一终端从源基站切换至目标基站的情况,其具体的切换过程,可以为:
首先,源基站在接收到终端上报的结果确定该终端将要切换至其他基站时,与目标基站进行切换准备,通过LTE链路通知该终端进行LTE链路切换,并终止通过LTE链路或WiFi链路向该终端发送数据包;接着,终端在收到切换命令后,终止通过LTE链路或WiFi链路向源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包,并采用LTE标准切换流程切换至目标基站;终端成功切换至目标基站后,在判断得出仍有WiFi信号时向目标基站发起链路聚合请求,之后,目标基站可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对终端发起的链路聚合请求进行响应。
第二步:基站根据链路聚合请求消息中的基站标识,在确定出自身的标识与该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所接入的基站的标识相同时,确定该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支持链路聚合的功能,从而保存该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的标识。可选地,基站在确定出自身的标识与该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所接入的基站的标识相同时,可向该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发送接收响应,如果基站在确定出自身的标识与该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所接入的基站的标识不相同时,可向该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发送拒绝响应。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不支持链路聚合功能的终端,在接入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基站开展业务时,可以不发送链路聚合请求,而是通过单一的LTE链路或WiFi链路进行数据包的传输。针对不支持链路聚合功能的基站,由于不识别聚合请求可不做任何响应;而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在发送链路聚合请求后的某一设定时间内没有收到基站的响应,则可认为所接入的基站不支持链路聚合功能,之后可不再发送链路聚合请求,而是通过单一的LTE链路或WiFi链路进行数据包的传输。
通过上述第一步和第二步即可确定某一终端是否支持链路聚合的功能,如果该终端支持链路聚合的功能,则其终端标识将会保存在所接入的基站中。
在判断得到出本发明实施例二方案中的目的终端的标识与预先保存的能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的标识相匹配,即该终端支持链路聚合的功能时,本步骤203将该下行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转换成为WiFi链路分配的IP地址。
在将该下行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转换成为WiFi链路分配的IP地址,得到转换后的下行数据包后,本步骤203将转换后的下行数据包发送至目的终端,完成本次下行数据包的传输过程。
步骤204:在确定出将要通过LTE链路传输该下行数据包时,将该下行数据包发送至目的终端。
根据步骤202中的方式确定出将要通过LTE链路传输该下行数据包时,本步骤204直接将该下行数据包发送至目的终端,完成本次下行数据包的传输过程。
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方案在接收到核心网发送的下行数据包后,可通过WiFi链路发送下行数据包给目的终端,也可通过LTE链路发送下行数据包给目的终端,可充分利用WiFi的空口资源。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三是与实施例一属于同一发明构思的数据包的发送装置,如图5所示,所述装置主要包括第一接收模块11、第一发送模块12、第一IP地址转换模块13以及第二发送模块14,其中:
第一接收模块11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
第一发送模块12用于在确定出所述上行数据包为所述终端通过自身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蜂窝网络链路发送的数据包时,将所述上行数据包发送至核心网网关。
第一IP地址转换模块13用于在确定出所述上行数据包为所述终端通过自身与所述终端之间的WiFi链路发送的数据包时,将所述上行数据包的源IP地址转换成为所述蜂窝网络链路分配的IP地址。
第二发送模块14用于将IP地址转换后的上行数据包后发送至核心网网关。
具体地,所述第一IP地址转换模块13,具体用于在确定出所述上行数据包为所述终端通过所述WiFi链路发送的数据包,且所述终端的标识与预先保存的能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的标识相匹配时,将所述源IP地址转换成为所述蜂窝网络链路分配的IP地址。
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接收模块15和终端标识保存模块16,其中:
第二接收模块15用于接收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通过WiFi链路发起的链路聚合请求;其中,所述链路聚合请求中包含所述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的标识,以及所述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所接入的基站的标识。
终端标识保存模块16用于在确定出自身的标识与所述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所接入的基站的标识相同时,保存所述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的标识。
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接收模块17、第二IP地址转换模块18、第三发送模块19以及第四发送模块20,其中:
第三接收模块17用于接收核心网网关发送的、目的IP地址为为所述蜂窝网络链路分配的IP地址的下行数据包;
第二IP地址转换模块18用于在确定出将要通过所述WiFi链路传输所述下行数据包时,将所述下行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转换成为所述WiFi链路分配的IP地址;
第三发送模块19用于将IP地址转换后的下行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终端;
第四发送模块20用于在确定出将要通过所述蜂窝网络链路传输所述下行数据包时,将所述下行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对数据包的发送装置的各组成部分的描述是对各组成部分主要功能的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三中各组成部分也具备实现实施例一中所描述的方法步骤的功能,同时,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数据包的发送装置还具有执行实施例一各步骤的逻辑模块。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四是与实施例二属于同一发明构思的数据包的发送装置,如图6所示,所述装置主要包括第一接收模块31、第一IP地址转换模块32、第一发送模块33以及第二发送模块34,其中:
第一接收模块31用于接收核心网网关发送的下行数据包;其中,所述下行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为为所述基站与终端之间的蜂窝网络链路分配的IP地址。
第一IP地址转换模块32用于在确定出将要通过所述基站与所述终端之间的WiFi链路传输所述下行数据包时,将所述目的IP地址转换成为所述WiFi链路分配的IP地址;
第一发送模块33用于将IP地址转换后的下行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终端;
第二发送模块34用于在确定出将要通过所述蜂窝网络链路传输所述下行数据包时,将所述下行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终端。
具体地,所述第一IP地址转换模块32具体用于在确定出将要通过所述WiFi链路传输所述下行数据包,且所述终端的标识与预先保存的能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的标识相匹配时,将所述目的IP地址转换成为所述WiFi链路分配的IP地址。
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接收模块35和终端标识保存模块36,其中:
第二接收模块35用于接收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通过WiFi链路发起的链路聚合请求;其中,所述链路聚合请求中包含所述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的标识,以及所述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所接入的基站的标识。
终端标识保存模块36用于在确定出自身的标识与所述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所接入的基站的标识相同时,保存所述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的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四中对数据包的发送装置的各组成部分的描述是对各组成部分主要功能的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四中各组成部分也具备实现实施例二中所描述的方法步骤的功能,同时,本发明实施例四中的数据包的发送装置还具有执行实施例二各步骤的逻辑模块。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装置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装置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3)

1.一种数据包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
所述基站在确定出所述上行数据包为所述终端通过所述基站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蜂窝网络链路发送的数据包时,将所述上行数据包发送至核心网网关;
所述基站在确定出所述上行数据包为所述终端通过所述基站与所述终端之间的WiFi链路发送的数据包时,将所述上行数据包的源IP地址转换成为所述蜂窝网络链路分配的IP地址,得到转换后的上行数据包后,将所述转换后的上行数据包发送至核心网网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包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在确定出所述上行数据包为所述终端通过所述基站与所述终端之间的WiFi链路发送的数据包时,将所述上行数据包的源IP地址转换成为所述蜂窝网络链路分配的IP地址,具体包括:
所述基站在确定出所述上行数据包为所述终端通过所述WiFi链路发送的数据包,且所述终端的标识与预先保存的能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的标识相匹配时,将所述源IP地址转换成为所述蜂窝网络链路分配的IP地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包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下述方式,保存所述能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的标识:
所述基站接收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通过WiFi链路发起的链路聚合请求;其中,所述链路聚合请求中包含所述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的标识,以及所述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所接入的基站的标识;
所述基站在确定出自身的标识与所述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所接入的基站的标识相同时,保存所述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的标识。
4.如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数据包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接收核心网网关发送的、目的IP地址为为所述蜂窝网络链路分配的IP地址的下行数据包;
所述基站在确定出将要通过所述WiFi链路传输所述下行数据包时,将所述下行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转换成为所述WiFi链路分配的IP地址,得到转换后的下行数据包,并将转换后的下行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终端;
所述基站在确定出将要通过所述蜂窝网络链路传输所述下行数据包时,将所述下行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终端。
5.一种数据包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基站接收核心网网关发送的下行数据包;其中,所述下行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为为所述基站与终端之间的蜂窝网络链路分配的IP地址;
所述基站在确定出将要通过所述基站与所述终端之间的WiFi链路传输所述下行数据包时,将所述目的IP地址转换成为所述WiFi链路分配的IP地址,得到转换后的下行数据包,并将转换后的下行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终端;
所述基站在确定出将要通过所述蜂窝网络链路传输所述下行数据包时,将所述下行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终端;
所述基站在确定出将要通过所述基站与所述终端之间的WiFi链路传输所述下行数据包时,将所述目的IP地址转换成为所述WiFi链路分配的IP地址,具体包括:
所述基站在确定出将要通过所述WiFi链路传输所述下行数据包,且所述终端的标识与预先保存的能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的标识相匹配时,将所述目的IP地址转换成为所述WiFi链路分配的IP地址。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包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下述方式,保存所述能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的标识:
所述基站接收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通过WiFi链路发起的链路聚合请求;其中,所述链路聚合请求中包含所述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的标识,以及所述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所接入的基站的标识;
所述基站在确定出自身的标识与所述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所接入的基站的标识相同时,保存所述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的标识。
7.一种数据包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在确定出所述上行数据包为所述终端通过自身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蜂窝网络链路发送的数据包时,将所述上行数据包发送至核心网网关;
第一IP地址转换模块,用于在确定出所述上行数据包为所述终端通过自身与所述终端之间的WiFi链路发送的数据包时,将所述上行数据包的源IP地址转换成为所述蜂窝网络链路分配的IP地址;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将IP地址转换后的上行数据包后发送至核心网网关。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包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IP地址转换模块,具体用于在确定出所述上行数据包为所述终端通过所述WiFi链路发送的数据包,且所述终端的标识与预先保存的能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的标识相匹配时,将所述源IP地址转换成为所述蜂窝网络链路分配的IP地址。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据包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通过WiFi链路发起的链路聚合请求;其中,所述链路聚合请求中包含所述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的标识,以及所述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所接入的基站的标识;
终端标识保存模块,用于在确定出自身的标识与所述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所接入的基站的标识相同时,保存所述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的标识。
10.如权利要求7~8任一所述的数据包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核心网网关发送的、目的IP地址为为所述蜂窝网络链路分配的IP地址的下行数据包;
第二IP地址转换模块,用于在确定出将要通过所述WiFi链路传输所述下行数据包时,将所述下行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转换成为所述WiFi链路分配的IP地址;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将IP地址转换后的下行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终端;
第四发送模块,用于在确定出将要通过所述蜂窝网络链路传输所述下行数据包时,将所述下行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终端。
11.一种数据包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核心网网关发送的下行数据包;其中,所述下行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为为基站与终端之间的蜂窝网络链路分配的IP地址;
第一IP地址转换模块,用于在确定出将要通过所述基站与所述终端之间的WiFi链路传输所述下行数据包时,将所述目的IP地址转换成为所述WiFi链路分配的IP地址;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IP地址转换后的下行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终端;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在确定出将要通过所述蜂窝网络链路传输所述下行数据包时,将所述下行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终端。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数据包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IP地址转换模块,具体用于在确定出将要通过所述WiFi链路传输所述下行数据包,且所述终端的标识与预先保存的能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的标识相匹配时,将所述目的IP地址转换成为所述WiFi链路分配的IP地址。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数据包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通过WiFi链路发起的链路聚合请求;其中,所述链路聚合请求中包含所述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的标识,以及所述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所接入的基站的标识;
终端标识保存模块,用于在确定出自身的标识与所述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所接入的基站的标识相同时,保存所述请求进行链路聚合的终端的标识。
CN201310331619.6A 2013-08-01 2013-08-01 一种数据包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43494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31619.6A CN104349415B (zh) 2013-08-01 2013-08-01 一种数据包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31619.6A CN104349415B (zh) 2013-08-01 2013-08-01 一种数据包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49415A CN104349415A (zh) 2015-02-11
CN104349415B true CN104349415B (zh) 2018-01-30

Family

ID=52503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31619.6A Active CN104349415B (zh) 2013-08-01 2013-08-01 一种数据包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3494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96849B (zh) * 2015-04-16 2018-05-2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对数据包进行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US10292080B2 (en) * 2015-06-10 2019-05-14 Htc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aggregating WLAN and LTE system
CN105430665B (zh) * 2015-11-30 2018-12-28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实现多网混合规模组网的方法及系统
CN107181685A (zh) * 2016-03-09 2017-09-19 群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传输方法
CA3053427C (en) * 2017-02-15 2021-10-26 Hai Tang Network conn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8471633B (zh) * 2018-03-07 2020-12-04 北京佰才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与通信系统
CN109067571B (zh) * 2018-07-24 2021-10-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网络配置方法、存储介质
CN112003684A (zh) * 2019-05-27 2020-11-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5714984A (zh) * 2021-08-20 2023-02-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终端、接入网设备及核心网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27599A (zh) * 2005-01-14 2009-05-06 哈瓦公司 移动电话voip/蜂窝无缝漫游切换控制器
CN101652968A (zh) * 2007-01-31 2010-02-17 先进技术控股公司 混合有线和无线通用接入网
CN102318237A (zh) * 2010-03-12 2012-01-11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异质无线通信网络中多接入网际互连方法
CN102546154A (zh) * 2011-12-19 2012-07-04 上海顶竹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网络以及终端的切换方法
CN103338482A (zh) * 2013-07-24 2013-10-02 成都西加云杉科技有限公司 分流数据传输方法、传输设备以及用户终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27599A (zh) * 2005-01-14 2009-05-06 哈瓦公司 移动电话voip/蜂窝无缝漫游切换控制器
CN101652968A (zh) * 2007-01-31 2010-02-17 先进技术控股公司 混合有线和无线通用接入网
CN102318237A (zh) * 2010-03-12 2012-01-11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异质无线通信网络中多接入网际互连方法
CN102546154A (zh) * 2011-12-19 2012-07-04 上海顶竹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网络以及终端的切换方法
CN103338482A (zh) * 2013-07-24 2013-10-02 成都西加云杉科技有限公司 分流数据传输方法、传输设备以及用户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49415A (zh) 2015-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49415B (zh) 一种数据包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4378793B (zh) 一种切换方法、主控基站及受控基站
CN104684104B (zh) 一种双连接方法、双连接切换方法及相应的系统和设备
CN107645779A (zh) 一种数据发送、传输方法及装置
US20150141015A1 (en) Wireless Network Handover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CN103313420B (zh) 一种释放终端链路的方法、接入网装置及终端
CN106559916A (zh) 一种建立辅助信令链路的方法及其装置、基站及终端
CN104519486B (zh) 用于异构网中无线侧密钥更新的方法和系统
CN103281749B (zh) 一种多模终端能力获取方法、系统和基站
CN104796948B (zh) 双连接网络中的无线承载修改方法及系统
CN109905849A (zh) 使用多连接来对业务进行多播
CN107079375A (zh) 选定的ip流超低时延
CN103782644B (zh) 回程链路的信息传输方法及系统、代理设备、接入设备
CN107567023A (zh) 用于wlan初始链路建立的方法和装置
CN103167471B (zh) 一种客户端在不同ap之间移动时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6411491A (zh) 一种采用载波汇聚方式传输数据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3582010B (zh) 一种实现融合网络数据传输方法、ue、接入网设备
CN106470460A (zh) Ue接入的方法和设备
CN104640165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10493887A (zh) 建立本地分流承载的方法和设备
CN106376015A (zh) 一种网络共享中重建立小区的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07277868A (zh) 一种电路域回退方法和设备
CN103517357B (zh) 一种进行切换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6664624A (zh) 用于无线连接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07666672A (zh) 鲁棒性的优化方法、装置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