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48050B - 电源分配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源分配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48050B
CN104348050B CN201310345203.XA CN201310345203A CN104348050B CN 104348050 B CN104348050 B CN 104348050B CN 201310345203 A CN201310345203 A CN 201310345203A CN 104348050 B CN104348050 B CN 1043480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on plates
conductive connection
electric current
control element
signal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4520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48050A (zh
Inventor
余凯轩
姚念宏
杨鑫裕
高玉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te On Electronics Guangzhou Co Ltd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ite On Electronics Guangzhou Co Ltd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te On Electronics Guangzhou Co Ltd,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Lite On Electronic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34520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348050B/zh
Priority to US14/318,843 priority patent/US9538685B2/en
Publication of CN1043480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480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480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480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 H05K7/1485Servers; Data center rooms, e.g. 19-inch computer racks
    • H05K7/1488Cabinets therefor, e.g. chassis or racks or mechanical interfaces between blades and support structures
    • H05K7/1492Cabinets therefor, e.g. chassis or racks or mechanical interfaces between blades and support structures having electrical distribution arrangements, e.g. power supply or data commun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BOARDS,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1/00Frameworks, boards, panels, desks, casings; Details of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 H02B1/26Casings; Part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 H05K7/1438Back panels or connecting means therefor; Terminals; Coding means to avoid wrong insertion
    • H05K7/1457Power distribution arrang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17Conductor or circuit manufacturing
    • Y10T29/49204Contact or terminal manufacturing
    • Y10T29/49208Contact or terminal manufacturing by assembling plural parts
    • Y10T29/4921Contact or terminal manufacturing by assembling plural parts with bonding
    • Y10T29/49211Contact or terminal manufacturing by assembling plural parts with bonding of fused material
    • Y10T29/49213Met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源分配装置及其组装方法,该电源分配装置适于供多个电源供应单元安装,该电源分配装置包含一讯号控制元件、一传导机构,及多个电连接器,传导机构包括一具导电功能的电流传导组件,及一具导电功能的接地传导组件;多个电连接器设置于该讯号控制元件以及该传导机构上,所述电连接器可分别供所述电源供应单元插接,各该电连接器包括多个电连接于该讯号控制元件的第一导电端子,及多个分别电连接于该电流传导组件与该接地传导组件的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用以传输电讯号至该讯号控制元件,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用以传输电流至该电流传导组件与该接地传导组件。

Description

电源分配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源分配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以将电源供应单元所输入的电流分配至系统的电源分配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电源分配装置通常是用以将电源供应单元(PowerSupplyUnit,PSU)所输入的电流依照系统需求分配至系统使用。
参阅图1与图2,现有电源分配装置1包括一壳体11、一设置于壳体11内的主机板12、一设置于壳体11内且间隔位于主机板12下方的电路板13、两个导电支架14、两个讯号传输件15,及两个输出元件16。主机板12及电路板13上分别设置有多个电连接器17、18,每个电连接器17、18用以供一个电源供应单元(图未示)插接,电源供应单元所产生的电流与讯号会通过对应的电连接器17、18输入至主机板12及电路板13。各导电支架14电连接于主机板12与电路板13间,用以传输电流。各讯号传输件15电连接于主机板12与电路板13间,用以传输讯号。各输出元件16连接于主机板12上,用以输出系统所需的电流与讯号。部分的电源供应单元会通过电连接器17直接将电流与讯号输送至主机板12,而另一部分的电源供应单元的电流及讯号则是通过电连接器18先输入至电路板13后,再分别经由导电支架14及讯号传输件15传输至主机板12上。借此,使得主机板12能将系统所需的电流与讯号经由输出元件16输送至系统。
由于电源供应单元通过电连接器18输入至电路板13的电流,必须借由导电支架14传输至主机板12上,接着才能通过输出元件16将电流输出至系统,因此,电流的传导路径较长,易造成电流输送时的损失。此外,欲通过电路板13及主机板12输送大电流时,电路板13的铜箔厚度以及主机板12的铜箔厚度都必须增加,才能符合输送大电流的需求,如此一来,制造成本会相对地提高,所以现有电源分配装置1不适于应用在输送大电流的场合。此外,由于现有电源分配装置1的组成构件众多,因此,在组装上较为复杂且易耗费组装的工时。
再者,目前云端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使云端设备具有快速及大量运算的功能,云端设备所使用的电源功率会越来越高。当设置于云端设备内部的电源供应单元尺寸越来越大且数量越来越多时,势必会影响到电源分配装置1所能安装的空间,所以现有电源分配装置1的结构设计仍有需改善之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分配装置,能缩短电流的传导路径并降低电流输送时的损失。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分配装置,能借由传导机构进行大电流的传导。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分配装置,其体积小并能有效地降低占据的空间。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分配装置,能有效地提升散热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背景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电源分配装置,适于供多个电源供应单元安装。
该电源分配装置包含一讯号控制元件、一传导机构,及多个电连接器,该传导机构包括一电流传导组件,及一接地传导组件,所述电连接器设置于该讯号控制元件以及该传导机构上,所述电连接器可分别供所述电源供应单元插接,各该电连接器包括多个电连接于该讯号控制元件的第一导电端子,及多个分别电连接于该电流传导组件与该接地传导组件的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用以传输电讯号至该讯号控制元件,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用以传输电流至该电流传导组件与该接地传导组件。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背景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手段进一步实现。
各该电连接器的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区分为多个电流传导端子以及多个接地端子,所述电流传导端子电连接于该电流传导组件,所述接地端子电连接于该接地传导组件。
该电流传导组件是由金属导电材质所制成并包含一与所述电流传导端子电连接的第一导电连接板,及一设置于该第一导电连接板的电流输出支架,该接地传导组件是由金属导电材质所制成并包含一与所述接地端子电连接的第二导电连接板,及一设置于该第二导电连接板的接地支架。
所述电流传导端子、所述接地端子,以及所述第一导电端子是沿着一第一方向排列,该讯号控制元件、该第一导电连接板以及该第二导电连接板分别呈长形且包括一长边及一短边,该第一导电连接板、该第二导电连接板以及该讯号控制元件是沿着该第一方向排列,该第一方向是分别垂直于该讯号控制元件、该第一导电连接板以及该第二导电连接板的该长边,并且分别平行于该讯号控制元件、该第一导电连接板以及该第二导电连接板的该短边。
该讯号控制元件、该第一导电连接板以及该第二导电连接板分别包括一正面,所述电连接器同时设置于该讯号控制元件、该第一导电连接板以及该第二导电连接板的该正面,所述电连接器是沿着一第二方向彼此相间隔排列,该第二方向是分别平行于该讯号控制元件、该第一导电连接板以及该第二导电连接板的该长边。
该第一导电连接板以及该第二导电连接板分别包括一背面,该电流输出支架组装于该第一导电连接板的该背面,该接地支架组装于该第二导电连接板的该背面。
该第一导电连接板形成有一第一穿孔,该电流输出支架形成有一与该第一穿孔相对应的第一通孔,该电流传导组件还包含一穿设于该第一通孔与该第一穿孔的第一螺丝,及一螺接于该第一螺丝的第一螺帽,该第二导电连接板形成有一第二穿孔,该接地支架形成有一与该第二穿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该接地传导组件还包含一穿设于该第二通孔与该第二穿孔的第二螺丝,及一螺接于该第二螺丝的第二螺帽。
该第一穿孔贯穿该第一导电连接板的该正面与该背面,该第二穿孔贯穿该第二导电连接板的该正面与该背面。
该第一导电连接板形成有多个第一插接孔,所述第一插接孔用以供所述电连接器的所述电流传导端子插接,该第二导电连接板形成有多个第二插接孔,所述第二插接孔用以供所述电连接器的所述接地端子插接。
该第一导电连接板沿该第一方向的剖面呈U形,该第一导电连接板包括一具有该正面的第一前板体,及一间隔位于该第一前板体后侧且具有该背面的第一后板体,该第一穿孔贯穿该第一后板体,该第二导电连接板沿该第一方向的剖面呈倒U形,该第二导电连接板包括一具有该正面的第二前板体,及一间隔位于该第二前板体后侧且具有该背面的第二后板体,该第二穿孔贯穿该第二后板体。
该第一导电连接板的该第一前板体形成有多个第一插接孔,所述第一插接孔用以供所述电连接器的所述电流传导端子插接,该第二导电连接板的该第二前板体形成有多个第二插接孔,所述第二插接孔用以供所述电连接器的所述接地端子插接。
该讯号控制元件形成有多个插孔,所述插孔用以供所述电连接器的所述第一导电端子插接。
该电源分配装置还包含一电连接于该讯号控制元件与该电流输出支架间的第一导线,及一电连接于该讯号控制元件与该接地支架间的第二导线。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分配装置的组装方法,能方便且快速地进行组装以缩短组装的工时。
依据本发明提出的电源分配装置的组装方法,该方法包含下述步骤:
(A)将多个电连接器对准于一讯号控制元件、一电流传导组件及一接地传导组件,使各该电连接器的多个用以传输电讯号的第一导电端子对准于该讯号控制元件,以及各该电连接器的多个用以传输电流的第二导电端子对准于该电流传导组件与该接地传导组件;
(B)将各该电连接器的所述第一导电端子插接于该讯号控制元件上,以及所述第二导电端子插接于该电流传导组件与该接地传导组件上;及
(C)焊接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于该讯号控制元件上,使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与该讯号控制元件电连接,以及焊接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于该电流传导组件及该接地传导组件上,使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与该电流传导组件及该接地传导组件电连接。
在该步骤(A)中,该电流传导组件是由金属导电材质所制成并包含一第一导电连接板,该接地传导组件是由金属导电材质所制成并包含一第二导电连接板,各该电连接器的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区分为多个对准于该第一导电连接板的电流传导端子,以及多个对准于该第二导电连接板的接地端子,在该步骤(B)中,所述电流传导端子插接于该第一导电连接板上,所述接地端子插接于该第二导电连接板上,在该步骤(C)中,所述电流传导端子焊接于该第一导电连接板上,所述接地端子焊接于该第二导电连接板上。
组装方法还包含一位于该步骤(C)后的步骤(D),固定该电流传导组件的一电流输出支架于该第一导电连接板上,使该电流输出支架与该第一导电连接板电连接,固定该接地传导组件的一接地支架于该第二导电连接板上,使该接地支架与该第二导电连接板电连接。
组装方法还包含一位于该步骤(D)后的步骤(E),连接一第一导线于该讯号控制元件与该电流输出支架间,以及连接一第二导线于该讯号控制元件与该接地支架间,使该第一导线电连接于该讯号控制元件与该电流输出支架间,以及该第二导线电连接于该讯号控制元件与该接地支架间。
在该步骤(A)中,所述电流传导端子、所述接地端子,以及所述第一导电端子是沿着一第一方向排列,该第一导电连接板、该第二导电连接板以及该讯号控制元件是沿着该第一方向排列,该第一导电连接板、该第二导电连接板以及该讯号控制元件分别呈长形且包括一长边及一短边,该第一方向是分别垂直于该第一导电连接板、该第二导电连接板以及该讯号控制元件的该长边,并且分别平行于该第一导电连接板、该第二导电连接板以及该讯号控制元件的该短边。
在该步骤(B)中,该讯号控制元件、该第一导电连接板以及该第二导电连接板分别包括一正面,所述电连接器同时设置于该讯号控制元件、该第一导电连接板以及该第二导电连接板的该正面,所述电连接器是沿着一第二方向彼此相间隔排列,该第二方向是分别平行于该讯号控制元件、该第一导电连接板以及该第二导电连接板的该长边。
在该步骤(D)中,该第一导电连接板以及该第二导电连接板分别包括一背面,该电流输出支架固定于该第一导电连接板的该背面,该接地支架固定于该第二导电连接板的该背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借由各电连接器的第一导电端子与讯号控制元件电连接,以及第二导电端子与电流传导组件及接地传导组件电连接的设计方式,各电源供应单元所输出的电流可通过电连接器及传导机构直接输送至系统的主机板上,借此,能有效地缩短电流的传导路径并降低电流输送时的损失,使得电源分配装置能进行大功率及大电流的传送作业。又,借由讯号控制元件、第一导电连接板、及第二导电连接板分别呈长形与前述三者间的排列方式,以及所述电连接器设置于讯号控制元件、第一导电连接板以及第二导电连接板的排列方式,能降低电源分配装置在系统的金属机壳内所占据的空间。此外,借由传导机构的电流传导组件以及接地传导组件分别由金属导电材质所制成,因此在传输电流的过程中温度不易升高,使得电源分配装置整体的散热效果较佳。再者,借由电连接器与讯号控制元件、电流传导组件以及接地传导组件间的组装方式,能方便且快速地进行组装以缩短组装的工时。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电源分配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现有电源分配装置的立体分解图,说明壳体、主机板、电路板、导电支架、讯号传输件以及输出元件间的组装关系;
图3是本发明电源分配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说明讯号控制元件、传导机构、电连接器以及连接件间的组装关系;
图4是本发明电源分配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说明讯号控制元件、传导机构、电连接器以及连接件间的组装关系;
图5是本发明电源分配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后视图,说明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端子间位置关系;
图6是本发明电源分配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后视图,说明电流输出支架的第一架体锁固于第一导电连接板,接地支架的第一架体锁固于第二导电连接板;
图7是本发明电源分配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说明电流输出支架的第一架体锁固于第一导电连接板;
图8是本发明电源分配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说明接地支架的第一架体锁固于第二导电连接板;
图9是本发明电源分配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装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电源分配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说明讯号控制元件、传导机构、电连接器以及连接件间的组装关系;
图11是本发明电源分配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说明讯号控制元件、传导机构、电连接器以及连接件间的组装关系;
图12是本发明电源分配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由另一视角观看的立体图,说明电流输出支架的第一架体锁固于第一导电连接板的第一后板体,接地支架的第一架体锁固于第二导电连接板的第二后板体;
图13是本发明电源分配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说明电流输出支架的第一架体锁固于第一导电连接板的第一后板体;及
图14是本发明电源分配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说明接地支架的第一架体锁固于第二导电连接板的第二后板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3与图4,是本发明电源分配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该电源分配装置200适于供多个电源供应单元(图未示)安装,电源分配装置200包含一讯号控制元件2、一传导机构3,及多个电连接器4。
该传导机构3包括一电流传导组件31及一接地传导组件33,该电流传导组件31及该接地传导组件33分别具有导电功能,并且分别由具导电功能的材质所制成,例如可由导电效果较佳的金属导电材质所制成,或者是由其他导电材质所制成。多个电连接器4设置于讯号控制元件2以及传导机构3上,所述电连接器4可分别供所述电源供应单元插接。各电连接器4包括多个电连接于讯号控制元件2的第一导电端子41,及多个分别电连接于电流传导组件31与接地传导组件33的第二导电端子42,所述第一导电端子41用以传输电讯号至该讯号控制元件2,该讯号控制元件2会依照系统的设定需求对接收到的电讯号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电讯号传输至系统。所述第二导电端子42用以传输电流至电流传导组件31与接地传导组件33。由于各电连接器4的所述第二导电端子42直接与金属导电材质所制成电流传导组件31及接地传导组件33电连接,因此,各电源供应单元所输出的电流可通过电连接器4及传导机构3直接输送至系统上,借此,能有效地缩短电流的传导路径并降低电流输送时的损失,使得电源分配装置200能进行大功率及大电流的传送作业。在本实施例中,该讯号控制元件2是以一电路板为例作说明,由于电路板具有价格便宜、体积小不占空间,以及方便与本实施例的其他元件进行组装的特性,因此,该讯号控制元件2以采用电路板的设计方式为较佳。当然,在应用上,该讯号控制元件2也可依照实际需求设计为不同的态样。
以下将针对电源分配装置200的具体构造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3、图4与图5,各电连接器4的所述第二导电端子42区分为多个电流传导端子421以及多个接地端子422。电流传导组件31电连接于各电连接器4的所述电流传导端子421与系统的一主机板(图未示)间,用以将各电源供应单元所输出的电流输送至主机板上。接地传导组件33则电连接于各电连接器4的所述接地端子422与系统的一金属机壳(图未示)间,接地传导组件33与金属机壳会形成一接地路径,以进行接地放电。
参阅图4、图5与图6,电流传导组件31包含一与所述电流传导端子421电连接的第一导电连接板311,及一组装于第一导电连接板311的电流输出支架312,第一导电连接板311以及电流输出支架312皆由金属导电材质所制成,本实施例是以导电性佳的铜所制成。接地传导组件33包含一与所述接地端子422电连接的第二导电连接板331,及一组装于第二导电连接板331的接地支架332,第二导电连接板331以及接地支架332皆由金属导电材质所制成,本实施例是以导电性佳的铜所制成。由于第一导电连接板311、电流输出支架312、第二导电连接板331以及接地支架332皆由导电性佳且导电系数高的铜所制成,阻抗相当低,因此,前述元件传输电流的过程中,不易造成电流损失进而导致电压压降的产生,并且也不易产生热损失,所以前述元件传输电流的过程温度不易升高。由于前述元件传输电流的过程温度不易升高,使得电源分配装置200整体的散热效果较佳,所以,不需额外配置风扇提供散热,借此,能节省风扇的购置成本以及减少系统内部配置风扇的空间需求。
另一方面,借由电流输出支架312可拆卸地组装于第一导电连接板311,以及接地支架332可拆卸地组装于第二导电连接板331的设计方式,能降低电流传导组件31以及接地传导组件33在制造过程中的复杂度,并且能减少电流传导组件31以及接地传导组件33在制造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料,借此,可有效地降低制造工时与制造成本。需说明的是,随着电源分配装置200应用场合的不同,电流输出支架312与第一导电连接板311两者也可设计为一体成型的单一个元件,而接地支架332与第二导电连接板331两者也可设计为一体成型的单一个元件,并不以本实施例所公开的设计方式为限。
各电连接器4的所述电流传导端子421、所述接地端子422,以及所述第一导电端子41是沿着一第一方向I排列,本实施例的第一方向I是以上下方向为例作说明。讯号控制元件2、第一导电连接板311以及第二导电连接板331分别呈长形,讯号控制元件2、第一导电连接板311以及第二导电连接板331分别具有两长边21、313、333与两短边22、314、334。讯号控制元件2、第一导电连接板311以及第二导电连接板331是沿着第一方向I排列,其中,第一方向I是分别垂直于长边21、313、333,且第一方向I是分别平行于短边22、314、334,使得讯号控制元件2、第一导电连接板311以及第二导电连接板331能排列在同一面上并且上下紧邻在一起,借此,能降低在系统的金属机壳内所占据的空间。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各电连接器4的所述第一导电端子41、所述接地端子422以及所述电流传导端子421是沿着第一方向I由上往下排列,因此,为了配合前述第一导电端子41、接地端子422以及电流传导端子421的排列顺序,所以讯号控制元件2、第二导电连接板331以及第一导电连接板311是沿着第一方向I由上往下排列。需说明的是,各电连接器4的所述第一导电端子41、所述接地端子422以及所述电流传导端子421的排列顺序并不以本实施例所公开的顺序为限,且讯号控制元件2、第二导电连接板331以及第一导电连接板311的排列顺序可依照所述第一导电端子41、所述接地端子422以及所述电流传导端子421的实际排列顺序对应地作调整。
此外,讯号控制元件2、第一导电连接板311以及第二导电连接板331分别包括一正面23、315、335,所述电连接器4同时设置于讯号控制元件2、第一导电连接板311以及第二导电连接板331的正面23、315、335,所述电连接器4是沿着一第二方向II彼此相间隔排列,第二方向II是分别平行于讯号控制元件2、第一导电连接板311以及第二导电连接板331的长边21、313、333。通过讯号控制元件2、第一导电连接板311及第二导电连接板331分别呈长形,以及前述三者间的排列方式,借此,能沿着第二方向II在讯号控制元件2、第一导电连接板311以及第二导电连接板331上配置更多数量的电连接器4,使得电源分配装置200在有限的空间限制下,能提供更多的电源供应单元插接。
讯号控制元件2包括一背面24,讯号控制元件2形成有多个贯穿正面23与背面24的插孔25,所述插孔25用以供所述电连接器4的所述第一导电端子41插接,借此,使得各电连接器4能通过第一导电端子41与讯号控制元件2电连接。第一导电连接板311的正面315形成有多个第一插接孔316,所述第一插接孔316用以供所述电连接器4的所述电流传导端子421插接,借此,使得各电连接器4能通过电流传导端子421与第一导电连接板311电连接。第二导电连接板331的正面335形成有多个第二插接孔336,所述第二插接孔336用以供所述电连接器4的所述接地端子422插接,借此,使得各电连接器4能通过接地端子422与第二导电连接板331电连接。
参阅图4、图6与图7,第一导电连接板311包括一背面317,第一导电连接板311形成有一贯穿正面315与背面317的第一穿孔318。电流输出支架312呈横卧L形并包括一沿着第一方向I延伸的第一架体319,及一连接于第一架体319顶端的第二架体320,第一架体319形成有一与第一穿孔318相对应的第一通孔321。电流传导组件31还包含一穿设于第一通孔321与第一穿孔318的第一螺丝322,及一螺接于第一螺丝322的第一螺帽323,第一螺帽323抵接于第一导电连接板311的正面315。通过第一螺丝322与第一螺帽323相配合,第一架体319能锁固于第一导电连接板311上并抵接于第一导电连接板311的背面317,借此,能确保第一架体319与第一导电连接板311间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使得第一导电连接板311能顺利地传导大电流至电流输出支架312。第二架体320则用以与系统的主机板的对应导电端子(图未示)相连接,借此,各电源供应单元经由对应的电连接器4所输入的电流能通过第一导电连接板311以及电流输出支架312传导至主机板上。
参阅图4、图6与图8,第二导电连接板331包括一背面337,第二导电连接板331形成有一贯穿正面335与背面337的第二穿孔338。接地支架332呈横卧L形并包括一沿着第一方向I延伸的第一架体339,及一连接于第一架体339顶端的第二架体340,第一架体339形成有一与第二穿孔338相对应的第二通孔341。接地传导组件33还包含一穿设于第二通孔341与第二穿孔338的第二螺丝342,及一螺接于第二螺丝342的第二螺帽343,第二螺帽343抵接于第二导电连接板331的正面335。通过第二螺丝342与第二螺帽343相配合,第一架体339能锁固于第二导电连接板331上并抵接于第二导电连接板331的背面337,借此,能确保第一架体339与第二导电连接板331间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使得第二导电连接板331能顺利地传导大电流至接地支架332。第二架体340则用以与系统的金属机壳相连接,借此,各电源供应单元经由对应的电连接器4所输入的电流能通过第二导电连接板331以及接地支架332传导至金属机壳,以进行接地放电。
参阅图4与图6,电源分配装置200还包含一第一导线51,及一第二导线52,第一导线51电连接于讯号控制元件2与电流输出支架312的第一架体319间,借此,各电源供应单元所输出的讯号能经由讯号控制元件2及电流输出支架312传输至系统的主机板,讯号控制元件2会依照系统的需求对电源供应单元所输出的讯号做处理。第二导线52电连接于讯号控制元件2与接地支架332的第一架体339间,借此,以形成接地作用。
电源分配装置200还包含两个连接件6,两连接件6设置于第一、第二导电连接板311、331上且沿第二方向II相间隔,各连接件6通过螺丝锁固的方式锁固于第一导电连接板311的背面317以及第二导电连接板331的背面337,且各连接件6通过螺丝锁固的方式锁固于系统的金属机壳,借此,使得电源分配装置200能稳固地固定在金属机壳内。
参阅图9,图9是本实施例电源分配装置200的组装方法流程图,其主要包含下述步骤:
步骤91,将多个电连接器4对准于一讯号控制元件2、一电流传导组件31及一接地传导组件33,使各电连接器4的多个用以传输电讯号的第一导电端子41对准于讯号控制元件2,以及各电连接器4的多个用以传输电流的第二导电端子42对准于电流传导组件31与接地传导组件33;
步骤92,将各电连接器4的所述第一导电端子41插接于讯号控制元件2上,以及所述第二导电端子42插接于电流传导组件31与接地传导组件33上;
步骤93,焊接所述第一导电端子41于讯号控制元件2上,使所述第一导电端子41与讯号控制元件2电连接,以及焊接所述第二导电端子42于电流传导组件31及接地传导组件33上,使所述第二导电端子42与电流传导组件31及接地传导组件33电连接;
步骤94,固定电流传导组件31的一电流输出支架312于第一导电连接板311上,使电流输出支架312与第一导电连接板311电连接,固定接地传导组件33的一接地支架332于第二导电连接板331上,使接地支架332与第二导电连接板331电连接;及
步骤95,连接一第一导线51于讯号控制元件2与电流输出支架312间,以及连接一第二导线52于讯号控制元件2与接地支架332间,使第一导线51电连接于讯号控制元件2与电流输出支架312间,以及第二导线52电连接于讯号控制元件2与接地支架332间。
参阅图3、图4与图9,如步骤91所示,将各电连接器4的所述第一导电端子41对准于讯号控制元件2的对应插孔25,各电连接器4的所述电流传导端子421对准于电流传导组件31的第一导电连接板311的对应第一插接孔316,以及各电连接器4的所述接地端子422对准于接地传导组件33的第二导电连接板331的对应第二插接孔336。由于各电连接器4的所述第一导电端子41、所述接地端子422以及所述电流传导端子421是沿着第一方向I由上往下排列,因此,讯号控制元件2、第二导电连接板331以及第一导电连接板311也是沿着第一方向I由上往下排列。
随后,如步骤92所示,将各电连接器4的所述第一导电端子41插接于对应插孔25、所述电流传导端子421插接于对应第一插接孔316,以及所述接地端子422插接于对应第二插接孔336。如步骤93所示,将各电连接器4的所述第一导电端子41焊接于对应插孔25,使所述第一导电端子41与讯号控制元件2电连接;将所述电流传导端子421焊接于对应第一插接孔316,使所述电流传导端子421与第一导电连接板311电连接;以及将所述接地端子422焊接于对应第二插接孔336,使所述接地端子422与第二导电连接板331电连接。所述电连接器4是同时设置于讯号控制元件2、第一导电连接板311以及第二导电连接板331的正面23、315、335,并且沿着第二方向II彼此相间隔排列。
参阅图4、图7、图8与图9,如步骤94所示,将第一螺丝322穿过电流输出支架312的第一通孔321与第一导电连接板311的第一穿孔318并且螺接于第一螺帽323,使得电流输出支架312的第一架体319能抵接于第一导电连接板311的背面317并与第一导电连接板311电连接。将第二螺丝342穿过接地支架332的第二通孔341与第二导电连接板331的第二穿孔338并且螺接于第二螺帽343,使得接地支架332的第一架体339能抵接于第二导电连接板331的背面337并与第二导电连接板331电连接。
参阅图6与图9,如步骤95所示,将第一导线51电连接于讯号控制元件2与电流输出支架312的第一架体319间,以及将第二导线52电连接于讯号控制元件2与接地支架332的第一架体339间。接着,将两连接件6锁固于第一导电连接板311的背面317以及第二导电连接板331的背面337,即完成电源分配装置200的组装。借由上述电源分配装置200的组装方法,提供组装人员能方便且快速地进行组装以缩短组装的工时。
需说明的是,在组装时,也可直接将第一导电连接板311以及第二导电连接板331锁固于系统的金属机壳上,而不需通过连接件6的转接,同样能达到将电源分配装置200锁固于系统的金属机壳上的功效。
参阅图10与图11,是本发明电源分配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该电源分配装置210的整体结构大致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不同处在于电流传导组件31以及接地传导组件33的结构。
参阅图11、图12与图1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连接板311’沿第一方向I的剖面呈U形,第一导电连接板311’包括一具有正面315的第一前板体324,及一间隔位于第一前板体324后侧且具有背面317的第一后板体325。第一前板体324形成有多个第一插接孔316,所述第一插接孔316用以供所述电连接器4的所述电流传导端子421插接。第一穿孔318的数量有两个(图13只显示其中一个),各第一穿孔318贯穿第一后板体325。
电流输出支架312’呈横卧U形状,第一架体319形成有两个第一通孔321(图13只显示其中一个),第一螺丝322的数量及第一螺帽323的数量分别为两个,各第一螺丝322穿设于对应的第一通孔321与第一穿孔318并且与对应的第一螺帽323螺接在一起,使得第一架体319能锁固于第一导电连接板311’的第一后板体325上。电流输出支架312’包括两个分别连接于第一架体319相反端的第二架体320,各第二架体320用以与系统的对应主机板的导电端子相连接。
参阅图11、图12与图14,第二导电连接板331’沿第一方向I的剖面呈倒U形,第二导电连接板331’包括一具有正面335的第二前板体344,及一间隔位于第二前板体344后侧且具有背面337的第二后板体345。第二导电连接板331’的第二前板体344形成有多个第二插接孔336,所述第二插接孔336用以供所述电连接器4的所述接地端子422插接。第二穿孔338的数量有两个(图14只显示其中一个),各第二穿孔338贯穿第二后板体345。
接地支架332’呈横卧U形状,第一架体339形成有两个第二通孔341(图14只显示其中一个),第二螺丝342的数量及第二螺帽343的数量分别为两个,各第二螺丝342穿设于对应的第二通孔341与第二穿孔338并且与对应的第二螺帽343螺接在一起,使得第一架体339能锁固于第二导电连接板331’的第二后板体345上。接地支架332’包括两个分别连接于第一架体339相反端的第二架体340,各第二架体340用以与系统的金属机壳相连接。
借由各电连接器4组装于第一导电连接板311’的第一前板体324与第二导电连接板331’的第二前板体344、电流输出支架312’的第一架体319锁固于第一导电连接板311’的第一后板体325,以及接地支架332’的第一架体339锁固于第二导电连接板331’的第二后板体345的设计方式,使得电连接器4、电流输出支架312’以及接地支架332’在组装过程中不会相互影响,能提升组装上的便利性。
归纳上述,各实施例的电源分配装置200、210,借由各电连接器4的第一导电端子41与讯号控制元件2电连接,以及第二导电端子42与电流传导组件31及接地传导组件33电连接的设计方式,各电源供应单元所输出的电流可通过电连接器4及传导机构3直接输送至系统的主机板上,借此,能有效地缩短电流的传导路径并降低电流输送时的损失,使得电源分配装置200、210能进行大功率及大电流的传送作业。又,借由讯号控制元件2、第一导电连接板311、311’及第二导电连接板331、331’分别呈长形与前述三者间的排列方式,以及所述电连接器4设置于讯号控制元件2、第一导电连接板311、311’以及第二导电连接板331、331’的排列方式,能降低电源分配装置200、210在系统的金属机壳内所占据的空间。此外,借由传导机构3的电流传导组件31以及接地传导组件33分别由金属导电材质所制成,因此在传输电流的过程中温度不易升高,使得电源分配装置200、210整体的散热效果较佳。再者,借由电连接器4与讯号控制元件2、电流传导组件31以及接地传导组件33间的组装方式,能方便且快速地进行组装以缩短组装的工时,确实能达到本发明所诉求的目的。

Claims (14)

1.一种电源分配装置,适于供多个电源供应单元安装;其特征在于:
该电源分配装置包含一讯号控制元件、一传导机构,及多个电连接器,该传导机构包括一电流传导组件,及一接地传导组件,所述电连接器设置于该讯号控制元件以及该传导机构上,所述电连接器可分别供所述电源供应单元插接,各该电连接器包括多个电连接于该讯号控制元件的第一导电端子,及多个分别电连接于该电流传导组件与该接地传导组件的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用以传输电讯号至该讯号控制元件,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用以传输电流至该电流传导组件与该接地传导组件;
各该电连接器的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区分为多个电流传导端子以及多个接地端子,所述电流传导端子电连接于该电流传导组件,所述接地端子电连接于该接地传导组件;
该电流传导组件是由金属导电材质所制成并包含一与所述电流传导端子电连接的第一导电连接板,及一设置于该第一导电连接板的电流输出支架,该接地传导组件是由金属导电材质所制成并包含一与所述接地端子电连接的第二导电连接板,及一设置于该第二导电连接板的接地支架;
所述电流传导端子、所述接地端子,以及所述第一导电端子是沿着一第一方向排列,该讯号控制元件、该第一导电连接板以及该第二导电连接板分别呈长形且包括一长边及一短边,该第一导电连接板、该第二导电连接板以及该讯号控制元件是沿着该第一方向排列,该第一方向是分别垂直于该讯号控制元件、该第一导电连接板以及该第二导电连接板的该长边,并且分别平行于该讯号控制元件、该第一导电连接板以及该第二导电连接板的该短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讯号控制元件、该第一导电连接板以及该第二导电连接板分别包括一正面,所述电连接器同时设置于该讯号控制元件、该第一导电连接板以及该第二导电连接板的该正面,所述电连接器是沿着一第二方向彼此相间隔排列,该第二方向是分别平行于该讯号控制元件、该第一导电连接板以及该第二导电连接板的该长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电连接板以及该第二导电连接板分别包括一背面,该电流输出支架组装于该第一导电连接板的该背面,该接地支架组装于该第二导电连接板的该背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电连接板形成有一第一穿孔,该电流输出支架形成有一与该第一穿孔相对应的第一通孔,该电流传导组件还包含一穿设于该第一通孔与该第一穿孔的第一螺丝,及一螺接于该第一螺丝的第一螺帽,该第二导电连接板形成有一第二穿孔,该接地支架形成有一与该第二穿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该接地传导组件还包含一穿设于该第二通孔与该第二穿孔的第二螺丝,及一螺接于该第二螺丝的第二螺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穿孔贯穿该第一导电连接板的该正面与该背面,该第二穿孔贯穿该第二导电连接板的该正面与该背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电连接板形成有多个第一插接孔,所述第一插接孔用以供所述电连接器的所述电流传导端子插接,该第二导电连接板形成有多个第二插接孔,所述第二插接孔用以供所述电连接器的所述接地端子插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电连接板沿该第一方向的剖面呈U形,该第一导电连接板包括一具有该正面的第一前板体,及一间隔位于该第一前板体后侧且具有该背面的第一后板体,该第一穿孔贯穿该第一后板体,该第二导电连接板沿该第一方向的剖面呈倒U形,该第二导电连接板包括一具有该正面的第二前板体,及一间隔位于该第二前板体后侧且具有该背面的第二后板体,该第二穿孔贯穿该第二后板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源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电连接板的该第一前板体形成有多个第一插接孔,所述第一插接孔用以供所述电连接器的所述电流传导端子插接,该第二导电连接板的该第二前板体形成有多个第二插接孔,所述第二插接孔用以供所述电连接器的所述接地端子插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讯号控制元件形成有多个插孔,所述插孔用以供所述电连接器的所述第一导电端子插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源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源分配装置还包含一电连接于该讯号控制元件与该电流输出支架间的第一导线,及一电连接于该讯号控制元件与该接地支架间的第二导线。
11.一种电源分配装置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方法包含下述步骤:
(A)将多个电连接器对准于一讯号控制元件、一电流传导组件及一接地传导组件,使各该电连接器的多个用以传输电讯号的第一导电端子对准于该讯号控制元件,以及各该电连接器的多个用以传输电流的第二导电端子对准于该电流传导组件与该接地传导组件;
(B)将各该电连接器的所述第一导电端子插接于该讯号控制元件上,以及所述第二导电端子插接于该电流传导组件与该接地传导组件上;及
(C)焊接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于该讯号控制元件上,使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与该讯号控制元件电连接,以及焊接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于该电流传导组件及该接地传导组件上,使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与该电流传导组件及该接地传导组件电连接;
在该步骤(A)中,该电流传导组件是由金属导电材质所制成并包含一第一导电连接板,该接地传导组件是由金属导电材质所制成并包含一第二导电连接板,各该电连接器的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区分为多个对准于该第一导电连接板的电流传导端子,以及多个对准于该第二导电连接板的接地端子,所述电流传导端子、所述接地端子,以及所述第一导电端子是沿着一第一方向排列,该第一导电连接板、该第二导电连接板以及该讯号控制元件是沿着该第一方向排列,该第一导电连接板、该第二导电连接板以及该讯号控制元件分别呈长形且包括一长边及一短边,该第一方向是分别垂直于该第一导电连接板、该第二导电连接板以及该讯号控制元件的该长边,并且分别平行于该第一导电连接板、该第二导电连接板以及该讯号控制元件的该短边;在该步骤(B)中,所述电流传导端子插接于该第一导电连接板上,所述接地端子插接于该第二导电连接板上,在该步骤(C)中,所述电流传导端子焊接于该第一导电连接板上,所述接地端子焊接于该第二导电连接板上;
该电源分配装置的组装方法还包含一位于该步骤(C)后的步骤(D),固定该电流传导组件的一电流输出支架于该第一导电连接板上,使该电流输出支架与该第一导电连接板电连接,固定该接地传导组件的一接地支架于该第二导电连接板上,使该接地支架与该第二导电连接板电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源分配装置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电源分配装置的组装方法还包含一位于该步骤(D)后的步骤(E),连接一第一导线于该讯号控制元件与该电流输出支架间,以及连接一第二导线于该讯号控制元件与该接地支架间,使该第一导线电连接于该讯号控制元件与该电流输出支架间,以及该第二导线电连接于该讯号控制元件与该接地支架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源分配装置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步骤(B)中,该讯号控制元件、该第一导电连接板以及该第二导电连接板分别包括一正面,所述电连接器同时设置于该讯号控制元件、该第一导电连接板以及该第二导电连接板的该正面,所述电连接器是沿着一第二方向彼此相间隔排列,该第二方向是分别平行于该讯号控制元件、该第一导电连接板以及该第二导电连接板的该长边。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源分配装置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步骤(D)中,该第一导电连接板以及该第二导电连接板分别包括一背面,该电流输出支架固定于该第一导电连接板的该背面,该接地支架固定于该第二导电连接板的该背面。
CN201310345203.XA 2013-08-08 2013-08-08 电源分配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Active CN1043480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45203.XA CN104348050B (zh) 2013-08-08 2013-08-08 电源分配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US14/318,843 US9538685B2 (en) 2013-08-08 2014-06-30 Power distribution device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45203.XA CN104348050B (zh) 2013-08-08 2013-08-08 电源分配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48050A CN104348050A (zh) 2015-02-11
CN104348050B true CN104348050B (zh) 2017-08-25

Family

ID=52448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45203.XA Active CN104348050B (zh) 2013-08-08 2013-08-08 电源分配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538685B2 (zh)
CN (1) CN10434805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029552U (zh) * 2015-09-15 2016-02-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交直流一体的插箱系统及其插箱供电装置
CN107546214B (zh) * 2016-06-23 2020-02-07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功率模块封装结构
CN106445045A (zh) * 2016-08-31 2017-02-22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供电铜排及服务器
US10566801B2 (en) * 2018-01-02 2020-02-18 Juniper Networks, Inc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eventing improper installation of power supply modules on network devices
US10568238B1 (en) 2018-08-10 2020-02-18 Facebook, Inc. Modular network switch
CN110571553B (zh) * 2019-09-29 2024-03-08 上海泽丰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连接器及pcb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30968A (zh) * 2001-10-30 2005-06-2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源分配器和控制中枢装置
CN2914370Y (zh) * 2006-06-21 2007-06-20 北京突破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机柜的电源分配器
CN201594963U (zh) * 2010-02-05 2010-09-29 刘厚新 一种机柜电源分配器
CN201956741U (zh) * 2011-01-13 2011-08-31 龙飞集团有限公司 电源分配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85032A (en) * 1985-07-01 1987-08-04 Honeywell Information Systems Inc. Integrated backplane
US4862326A (en) * 1985-07-01 1989-08-29 Bull Hn Information Systems Inc. Power supply contact
US6402566B1 (en) * 1998-09-15 2002-06-11 Tvm Group, Inc. Low profile connector assembly and pin and socket connectors for use therewith
US6293828B1 (en) * 1999-02-25 2001-09-25 Power-One,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 power supply housing
US6392901B1 (en) * 1999-02-25 2002-05-21 Power-One,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 power supply rack
US6814590B2 (en) * 2002-05-23 2004-11-09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Electrical power connector
EP1702389B1 (en) * 2003-12-31 2020-12-09 Amphenol FCI Asia Pte. Ltd. Electrical power contacts and connectors comprising same
US7458839B2 (en) * 2006-02-21 2008-12-02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s having power contacts with alignment and/or restraining features
US7791865B2 (en) * 2005-08-04 2010-09-0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Electronic system having a release control and method
US7782632B2 (en) * 2006-05-30 2010-08-2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Electrical power connection with two power connectors on a module in an electronic system
CN101593909A (zh) * 2008-05-28 2009-12-0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连接器及具有该连接器的连接器组合
US8081422B2 (en) * 2008-10-02 2011-12-20 Fujitsu Limited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JP5535567B2 (ja) * 2009-10-01 2014-07-0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の製造方法、電気接続箱、及びこの電気接続箱を備えた電源装置
US8848346B2 (en) * 2010-09-28 2014-09-30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Power distribution panel with modular circuit protection elements
CN103078196A (zh) * 2011-10-25 2013-05-01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4838547A (zh) * 2012-11-19 2015-08-12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用于电源的电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30968A (zh) * 2001-10-30 2005-06-2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源分配器和控制中枢装置
CN2914370Y (zh) * 2006-06-21 2007-06-20 北京突破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机柜的电源分配器
CN201594963U (zh) * 2010-02-05 2010-09-29 刘厚新 一种机柜电源分配器
CN201956741U (zh) * 2011-01-13 2011-08-31 龙飞集团有限公司 电源分配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538685B2 (en) 2017-01-03
CN104348050A (zh) 2015-02-11
US20150043131A1 (en) 2015-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48050B (zh) 电源分配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US20040201972A1 (en) Multi-axis motor control with high voltage backplane
TWI614948B (zh) 具電力連結的正交連接器系統
US8221165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an integrated fuse
JP2008545249A (ja) 合わさり接点領域内の遮蔽効果が改良されたコネクタ
US20150222099A1 (en) Integrated heat exchanger and power delivery system for high powered electronic modules
CN103367977A (zh) 电连接器
CN110890678B (zh) 用于配电总成的电力模块
US8289729B2 (en) PCB interconnect scheme for PSU
CN109713482A (zh) 端子组及电连接器
JP2017033933A (ja) 電力分配器装置
CN105210456A (zh) 用于电设备的控制模块
CN104332764A (zh) 片式接触件及使用该片式接触件的电连接器
US20220320771A1 (en) Connector and board unit
KR20110005943A (ko) 직류 전원 분배반
CN215118361U (zh) 一种搭载电子元器件的连接线
CN105575741B (zh) 熔丝安装单元及具有该熔丝安装单元的熔丝盒模块
CN109768417A (zh) 连接器座、连接器、背板及通信设备
CN202423603U (zh) 电连接器
CN104968145A (zh) 一种电路板装置
CN204761836U (zh) 一种新型电路板装置
TW201506592A (zh) 電源分配裝置及其組裝方法
CN211404856U (zh) 电连接装置
CN203589926U (zh) 马达后盖端子
CN212062759U (zh) 双插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