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40381B - 一种空间低地轨道等离子体环境模拟实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间低地轨道等离子体环境模拟实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40381B
CN104340381B CN201410577348.7A CN201410577348A CN104340381B CN 104340381 B CN104340381 B CN 104340381B CN 201410577348 A CN201410577348 A CN 201410577348A CN 104340381 B CN104340381 B CN 1043403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rce
cabin
cryopump
density
laboratory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7734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40381A (zh
Inventor
陈焘
马勉军
雷军刚
王佐磊
高青松
张佰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zhou Institute of Physics of Chinese Academy of Space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Lanzhou Institute of Physics of Chinese Academy of Space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zhou Institute of Physics of Chinese Academy of Space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Lanzhou Institute of Physics of Chinese Academy of Space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41057734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340381B/zh
Publication of CN1043403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403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403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403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lasma Technolog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间低地轨道等离子体环境模拟实验系统,该实验系统包括微波等离子体源a、源舱a、插板阀a、实验舱门、实验舱、插板阀b、源舱b、微波等离子体源b、真空粗抽泵组、低温泵b、移动平台、低温泵c、低温泵d以及低温泵a;其连接关系为:实验舱一端通过插板阀a与源舱a连接;实验舱另一端通过插板阀b与源舱b连接;微波等离子体源a安装在源舱a的端面上;微波等离子体源b安装在源舱b的端面上;低温泵a和低温泵b安装在实验舱的中部;低温泵c和低温泵d安装在实验舱的下部;实验舱门安装在实验舱内部的一端,真空粗抽泵组安装在实验舱另一端的下侧;用于放置测试设备仪器的移动平台安装在实验舱内的下部。

Description

一种空间低地轨道等离子体环境模拟实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间低地轨道等离子体环境模拟实验系统,属于空间应用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为了验证空间有效载荷在轨功能、性能指标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需要在地面等离子体环境中进行空间有效载荷的实验验证、标定、测试与分析评估。
在通常情况下,空间低地球轨道等离子体电子密度为109/m3~1012/m3,电子温度为1000K~5000K。现有的空间等离子体环境模拟设备一般是针对不同空间轨道高度的等离子体环境参数而创建的。由于实验目的不同,这些等离子体环境模拟设备的主要部分(真空容器和离子源)也不同,具有等离子体均匀区(300mm×300mm)小和不均匀度(优于25%)差的特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空间低地轨道等离子体环境模拟实验系统。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空间低地轨道等离子体环境模拟实验系统,该实验系统包括微波等离子体源a、源舱a、插板阀a、实验舱门、实验舱、插板阀b、源舱b、微波等离子体源b、真空粗抽泵组、低温泵b、移动平台、低温泵c、低温泵d以及低温泵a;其连接关系为:实验舱一端通过插板阀a与源舱a连接;实验舱另一端通过插板阀b与源舱b连接;微波等离子体源a安装在源舱a的端面上;微波等离子体源b安装在源舱b的端面上;低温泵a和低温泵b安装在实验舱的中部;低温泵c和低温泵d安装在实验舱的下部;实验舱门安装在实验舱内部的一端,真空粗抽泵组安装在实验舱另一端的下侧;用于放置测试设备仪器的移动平台安装在实验舱内的下部。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实验舱由柱形直线段和位于直线段两端的过渡段组成,其中直线段的大小为:3.5m×5.0m,即直线段的长度为5.0m,直线段的直径为3.5m。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源舱a和源舱b相同,源舱由柱形直线段和用于与微波等离子体源相连的过渡段组成,其中直线段的大小为:1.0m×1.5m,即直线段的长度为1.5m,直线段的直径为1m。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微波等离子体源a和微波等离子体源b相同,所述微波等离子体源包括:磁控管、水负载、三销钉、多级磁场、密度调节组件、过渡段、共振腔、加速栅、环形器、激励腔及中和灯丝;其连接关系为:磁控管安装在激励腔上,激励腔与环形器的一端连接,环形器的另一端通过过渡段与共振腔连接,三销钉安装在过渡段上;环形器外安装水负载;多级磁场安装在共振腔外,共振腔的端面安装密度调节组件,在密度调节组件的外表面安装加速栅,在加速栅的外端面安装了中和灯丝。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密度调节组件包括前密度调节板和后密度调节板,前、后密度调节板相同,并可绕同一转动轴相对转动;其中,密度调节板上设有多个密度调节孔,密度调节孔均匀设置于以转动轴为圆心的圆上-。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加速栅上设有两组直径不同的加速孔,两组加速孔分别设置于以加速栅中心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上,且加速栅上所加载的电压可调。
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验系统通过双源舱(直线段1.0m×1.5m)、大实验舱(直线段3.5m×5.0m)和双微波等离子体源的设计,实现了大空间尺度的等离子体均匀区(Φ2m×3m),在该均匀区域内的对称位置处等离子体不均匀度优于10%。
本发明通过转动前、后密度调节板,调节前、后密度调节板上密度调节孔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使本发明等离子体产生装置的电子密度和离子密度可调,且调节范围为109/m3~1012/m3
本发明通过调节加速栅两端的电压,通过加速栅对离子进行加速,使得加速条件下离子能量为5~30eV(可调),稳定性达到±2%(2h)。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空间低地轨道等离子体环境模拟实验系统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可调谐微波等离子体产生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可调谐微波等离子体产生装置的密度调节板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可调谐微波等离子体产生装置的密度调节板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可调谐微波等离子体产生装置的加速栅示意图。
其中,1-微波等离子体源a、2-源舱a、3-插板阀a、4-实验舱门、5-实验舱、6-插板阀b、7-源舱b、8-微波等离子体源b、9-真空粗抽泵组、10-低温泵b、11-移动平台、12-低温泵c、13-低温泵d、14-低温泵a。
21-磁控管、22-水负载、23-三销钉、24-多级磁场、25-密度调节组件、26-共振腔、27-加速栅、28-环形器、29-激励腔,20-中和灯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一种空间低地轨道等离子体环境模拟实验系统,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微波等离子体源a1、源舱a2、插板阀a3、实验舱门4、实验舱5、插板阀b6、源舱b7、微波等离子体源b8、真空粗抽泵组9、低温泵b10、移动平台11、低温泵c12、低温泵d13以及低温泵a14;上述部件的连接关系为:实验舱5一端通过插板阀a1与源舱a2连接,实验舱5另一端通过插板阀b6与源舱b7连接,微波等离子体源a1安装在源舱a2的端面上,微波等离子体源b8安装在源舱b7的端面上。低温泵a14和低温泵b10安装在实验舱的中部,低温泵c12和低温泵d13安装在实验舱5的下部对称位置。实验舱门4安装在实验舱5内部的一端,真空粗抽泵组9安装在实验舱5另一端的下侧;移动平台11安装在实验舱5内的下部,其上可以放置测试设备仪器。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启动真空粗抽泵组8对实验舱5、源舱a2和源舱b8粗抽真空,然后启动低温泵a10、低温泵b12、低温泵c13和低温泵d14将实验舱抽真空至工作真空度。打开微波等离子体源a1和微波等离子体源b8产生等离子体,打开插板阀a3、插板阀b6和实验舱门4,使等离子体扩散至实验舱5,形成一定范围均匀的等离子体,实现等离子体环境下的空间有效载荷的实验验证、标定和测试。
本发明实验舱较佳地采用由柱形直线段和位于直线段两端的过渡段组成的实验舱,其中直线段的大小为:3.5m×5.0m,即直线段的长度为5.0m,直线段的直径为3.5m。本发明源舱a和源舱b相同,源舱较佳地采用由柱形直线段和用于与微波等离子体源相连的过渡段组成的源舱,其中直线段的大小为:1.0m×1.5m,即直线段的长度为1.5m,直线段的直径为1m。本发明通过对实验系统通过双源舱(直线段1.0m×1.5m)、大实验舱(直线段3.5m×5.0m)和双微波等离子体源的设计,实现了大空间尺度的等离子体均匀区(Φ2m×3m),在该均匀区域内的对称位置处等离子体不均匀度优于10%。
本发明所述微波等离子体源a和微波等离子体源b相同,所述微波等离子体源包括:磁控管21、水负载22、三销钉23、多级磁场24、密度调节组件25、共振腔26、加速栅27、环形器28、激励腔29、过渡段及中和灯丝;其连接关系为:磁控管21安装在激励腔29上,激励腔29与环形器28的一端连接,环形器28的另一端通过过渡段与共振腔26连接,三销钉23安装在过渡段上;环形器28外安装水负载22;共振腔26外安装多级磁场24,共振腔26的端面安装密度调节组件25,在密度调节组件25的外表面安装加速栅27,中和灯丝20安装在加速栅27的外端面。
密度调节组件25包括前密度调节板和后密度调节板,前、后密度调节板相同,并可绕同一转动轴相对转动;其中,密度调节板上设有多个密度调节孔,多个密度调节孔均匀设置于以转动轴为圆心的圆上。
加速栅27上设有两组直径不同的加速孔,两组加速孔分别设置于以加速栅中心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上,且加速栅上所加载的电压可调。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环形器28用来阻止反射波进入磁控管21,水负载22用来吸收经过环形器28传输过来的反射波功率,三销钉23用来调节微波的匹配模式,微波在共振腔26中产生等离子体。密度调节组件25由前密度调节板和后密度调节板组成,通过调节前密度调节板和后密度调节板上密度调节孔的对准面积来调节共振腔26中产生的等离子体的密度,加速栅27用来加速离子达到要求的能量,通过调节加速栅27上所加载的电压,从而达到调节离子能量的要求。
本发明可调微波等离子体产生装置的密度调节板如图2所示。为了让微波等离子体产生装置产生的电子/离子的密度可调,在微波等离子体产生装置共振腔的端面安装密度调节组件,密度调节板包括前密度调节板和后密度调节板。通过改变前密度调节孔和后密度调节孔的重合程度(完全重合时电子/离子的密度最大,部分重合时电子/离子的密度减少)来实现电子/离子的密度的调节(如图3所示)。
本发明可调微波等离子体产生装置的加速栅如图4所示。为了让微波等离子体产生装置产生的离子的能量可调,通过使微波等离子体产生装置共振腔的出口挡板与共振腔的其他部分电绝缘,并在加速栅上施加电压以加速离子,从而实现离子能量的调节。通过在加速栅上设置两组加速孔,可以提高等离子体产生装置产生的等离子体的均匀性。
当微波等离子体产生装置运行于加速状态时,由于等离子体中的电子和离子电性相反,使得输出的等离子体偏离了电中性。为了保持等离子体的电中性,在加速栅的外端面安装了中和灯丝,通过加热灯丝产生电子来实现等离子体的电中性。
本发明的实验系统可以进行空间应用有效载荷的实验验证、标定、测试与分析评估,得到空间应用有效载荷在地面模拟等离子体环境下准确﹑可靠的实验数据,提高空间应用有效载荷的可靠性和研制水平。

Claims (5)

1.一种空间低地轨道等离子体环境模拟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实验系统包括微波等离子体源a(1)、源舱a(2)、插板阀a(3)、实验舱门(4)、实验舱(5)、插板阀b(6)、源舱b(7)、微波等离子体源b(8)、真空粗抽泵组(9)、低温泵b(10)、移动平台(11)、低温泵c(12)、低温泵d(13)以及低温泵a(14);其连接关系为:实验舱(5)一端通过插板阀a(3)与源舱a(2)连接;实验舱(5)另一端通过插板阀b(6)与源舱b(7)连接;微波等离子体源a(1)安装在源舱a(2)的端面上;微波等离子体源b(8)安装在源舱b(7)的端面上;低温泵a(14)和低温泵b(10)安装在实验舱(5)的中部;低温泵c(12)和低温泵d(13)安装在实验舱(5)的下部;实验舱门(4)安装在实验舱(5)内部的一端,真空粗抽泵组(9)安装在实验舱(5)另一端的下侧;用于放置测试设备仪器的移动平台(11)安装在实验舱(5)内的下部;
所述微波等离子体源a(1)和微波等离子体源b(8)相同,所述微波等离子体源包括:磁控管(21)、水负载(22)、三销钉(23)、多级磁场(24)、密度调节组件(25)、过渡段、共振腔(26)、加速栅(27)、环形器(28)、激励腔(29)及中和灯丝(20);其连接关系为:磁控管(21)安装在激励腔(29)上,激励腔(29)与环形器(28)的一端连接,环形器(28)的另一端通过过渡段与共振腔(26)连接,三销钉(23)安装在过渡段上;环形器(28)外安装水负载(22);多级磁场(24)安装在共振腔(26)外,共振腔(26)的端面安装密度调节组件(25),在密度调节组件(25)的外表面安装加速栅(27),在加速栅(27)的外端面安装中和灯丝(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空间低地轨道等离子体环境模拟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验舱(5)由柱形直线段和位于直线段两端的过渡段组成,其中直线段的大小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空间低地轨道等离子体环境模拟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源舱a(2)和源舱b(7)相同,源舱由柱形直线段和用于与微波等离子体源相连的过渡段组成,其中直线段的大小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空间低地轨道等离子体环境模拟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度调节组件(25)包括前密度调节板和后密度调节板,前、后密度调节板相同,并可绕同一转动轴相对转动;其中,密度调节板上设有多个密度调节孔,密度调节孔均匀设置于以转动轴为圆心的圆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空间低地轨道等离子体环境模拟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速栅(27)上设有两组直径不同的加速孔,两组加速孔分别设置于以加速栅中心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上,且加速栅上所加载的电压可调。
CN201410577348.7A 2014-10-24 2014-10-24 一种空间低地轨道等离子体环境模拟实验系统 Active CN1043403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77348.7A CN104340381B (zh) 2014-10-24 2014-10-24 一种空间低地轨道等离子体环境模拟实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77348.7A CN104340381B (zh) 2014-10-24 2014-10-24 一种空间低地轨道等离子体环境模拟实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40381A CN104340381A (zh) 2015-02-11
CN104340381B true CN104340381B (zh) 2016-04-06

Family

ID=524969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77348.7A Active CN104340381B (zh) 2014-10-24 2014-10-24 一种空间低地轨道等离子体环境模拟实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3403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00202B (zh) * 2015-07-16 2016-05-04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一种离子推力器试验设备的真空抽气系统
CN107993916B (zh) * 2017-11-22 2020-02-04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一种大尺度均匀等离子体环境模拟系统及其模拟方法
CN108248900A (zh) * 2017-12-28 2018-07-06 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 用于大流量等离子推进器模拟真空的系统
CN111800930B (zh) * 2020-06-15 2022-08-26 山东大学 一种能够模拟电离层等离子体环境的试验装置
CN113671266B (zh) * 2021-08-17 2022-03-08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临近空间高速目标等离子体环境地面模拟的宽频段真空微波暗室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17131A (zh) * 2005-08-18 2007-02-21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一种考夫曼离子源中的中和阴极灯丝及其方法
CN101696950A (zh) * 2009-10-13 2010-04-21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一〇研究所 一种用于测量低密度冷等离子体的球形朗缪尔探针装置
CN102507717A (zh) * 2011-10-20 2012-06-20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一〇研究所 一种卫星材料表面充电在轨监测的装置及方法
CN102941930A (zh) * 2012-11-25 2013-02-27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一〇研究所 一种卫星尾区表面带电模拟试验系统及方法
CN104260906A (zh) * 2014-09-03 2015-01-07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一种航天器尾区离子环境地面模拟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17131A (zh) * 2005-08-18 2007-02-21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一种考夫曼离子源中的中和阴极灯丝及其方法
CN101696950A (zh) * 2009-10-13 2010-04-21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一〇研究所 一种用于测量低密度冷等离子体的球形朗缪尔探针装置
CN102507717A (zh) * 2011-10-20 2012-06-20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一〇研究所 一种卫星材料表面充电在轨监测的装置及方法
CN102941930A (zh) * 2012-11-25 2013-02-27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一〇研究所 一种卫星尾区表面带电模拟试验系统及方法
CN104260906A (zh) * 2014-09-03 2015-01-07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一种航天器尾区离子环境地面模拟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卫星尾迹带电数值模拟研究;秦晓刚等;《真空与低温》;20120315;第18卷(第1期);第38-42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40381A (zh) 2015-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40381B (zh) 一种空间低地轨道等离子体环境模拟实验系统
Ostroumov et al. Heavy ion beam physics at Facility for Rare Isotope Beams
Zhou et al. Electron gun system for NSC KIPT linac
Dhuley et al. Design of a medium energy, high average power superconducting e-beam accelerator for 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s
CN104363691A (zh) 一种参数可调的微波等离子体产生装置
Appel et al. Injection optimization through generation of flat ion beams
Wang et al. Design, fabrication and cold-test results of a 3.6 cell C-band photocathode RF gun for SXFEL
Li et al. Status of HEPS Insertion Devices Design
CN202143289U (zh) 一种电子加速器
Goddard et al. Progress with the Upgrade of the SPS for the HL-LHC Era
Chi et al. Design Studies on 100 MeV/100kW Electron Linac for NSC KIPT Neutron Source on the Base of Subcritical Assembly Driven by Linac
Cooper Conceptual design of an electron accelerator for bio-solid waste treatment
Li et al. CEPC accelerator status overview
Gulbekyan et al. Axial Injection Channel of the DC72 Cyclotron
Zhao et al. Study and test of the rebuncher for SARAF-LINAC phase II
Carlier et al. Probing the Forced Dynamic Aperture in the LHC at Top Energy Using AC Dipoles
Nozdrin et al. Linac-200: A New Electron Test Beam Facility at JINR
Gourlay et al. High Field SC Magnet Program in the US and Worldwide: Goals, Challenges, Plans
Kuske et al. The injector layout of BERLinPro
Yaramyshev et al. Beam dynamics study for the HIM/GSI heavy ion sc cw linac
Poirier et al. Dynamics on the positron capture and accelerating sections of CLIC
Laxdal et al. ARIEL e-LINAC: Commissioning and Development
Wang et al. Twin-bunch compression via velocity bunching in a traveling wave accelerator
Staykov et al. Measurement of the projected normalized transverse emittance at PITZ
Hoseinzade et al. Development of H^-H-multicusp ion sour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