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35629B - 信道状态信息处理方法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信道状态信息处理方法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35629B
CN104335629B CN201280073382.XA CN201280073382A CN104335629B CN 104335629 B CN104335629 B CN 104335629B CN 201280073382 A CN201280073382 A CN 201280073382A CN 104335629 B CN104335629 B CN 1043356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mi
report
cqi
terminal
report cy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7338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35629A (zh
Inventor
夏亮
任晓涛
周永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CN2012/077705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4000206A1/zh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8007338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335629B/zh
Publication of CN1043356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356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356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356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Parameter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in groups H04B7/0623 - H04B7/0634, e.g. channel matrix rank or transmit mode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space divers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CSI处理方法及终端。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终端测量并向基站上报第一CSI,所述第一CSI包括第一RI、第一PMI和第一CQI,进而根据所述第一CSI,获得第二RI和/或第二PMI,从而使得所述终端能够利用所述第二RI,测量并向基站上报与所述第二RI对应的PMI和CQI;或者所述终端利用所述第二RI和所述第二PMI,测量并向基站上报与所述第二RI和所述第二PMI对应的CQI;或者所述终端利用所述第二PMI,测量并向基站上报与所述第二PMI对应的RI和CQI。

Description

信道状态信息处理方法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usInformation,CSI)处理方法及终端。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系统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由于协作多点(Coordinated Multiple Points,CoMP)、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等技术的引入,终端可能会有多个传输点(Transmission Point,TP)同时为其服务。其中,所述TP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接入点(Access Point,AP)、基站、基站下的小区、载频、载波、远端无线设备(Remote Radio Equipment,RRE)、远端无线端口(Remote Radio Head,RRH)、远端无线单元(Remote Radio Unit,RRU)或家用基站(Femto cell、Home NodeB,HNB或Home eNodeB,HeNB)。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可以测量各种假设情况下的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State Information,CSI),并上报给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B,eNB),以使得eNB能够根据UE所上报的每种假设情况下的CSI对相关的TP进行配置。例如,一种假设情况为:TP1为用于向UE发送下行信号的信号TP,该信号TP发送下行信号的发送功率P1,TP2为用于对所述UE产生干扰的干扰TP或该干扰TP不发送下行信号;另一种假设情况为:TP2为用于向所述UE发送下行信号的信号TP,该信号TP发送下行信号的发送功率P2,TP1为用于对所述UE产生干扰的干扰TP或该干扰TP不发送下行信号。
然而,由于终端需要测量每种假设情况下的CSI,因此,所述终端的复杂度较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多个方面提供一种CSI处理方法及终端,用以降低终端的复杂度。
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一种CSI处理方法,包括:
终端测量并向基站上报第一CSI,所述第一CSI包括第一RI、第一PMI和第一CQI;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CSI,获得第二RI和/或第二PMI;
所述终端利用所述第二RI,测量并向基站上报与所述第二RI对应的PMI和CQI;或者所述终端利用所述第二RI和所述第二PMI,测量并向基站上报与所述第二RI和所述第二PMI对应的CQI;或者所述终端利用所述第二PMI,测量并向基站上报与所述第二PMI对应的RI和CQI。
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终端,包括:
测量上报单元,用于测量并向基站上报第一CSI,所述第一CSI包括第一RI、第一PMI和第一CQI;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CSI,获得第二RI和/或第二PMI;
所述测量上报单元还用于利用所述第二RI,测量并向基站上报与所述第二RI对应的PMI和CQI;或者利用所述第二RI和所述第二PMI,测量并向基站上报与所述第二RI和所述第二PMI对应的CQI;或者利用所述第二PMI,测量并向基站上报与所述第二PMI对应的RI和CQI。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终端测量并向基站上报第一CSI,所述第一CSI包括第一RI、第一PMI和第一CQI,进而根据所述第一CSI,获得第二RI和/或第二PMI,从而使得所述终端能够利用所述第二RI,测量并向基站上报与所述第二RI对应的PMI和CQI;或者所述终端利用所述第二RI和所述第二PMI,测量并向基站上报与所述第二RI和所述第二PMI对应的CQI;或者所述终端利用所述第二PMI,测量并向基站上报与所述第二PMI对应的RI和CQI,由于终端不再需要测量每种假设情况下的CSI中的全部内容,因此,能够降低终端的复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CSI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另外,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CSI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
101、终端测量并向基站上报第一CSI,所述第一CSI包括第一秩指示(RankIndicator,RI)、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PMI)和第一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
102、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CSI,获得第二RI和/或第二PMI。
103、所述终端利用所述第二RI,测量并向基站上报与所述第二RI对应的PMI和CQI;或者所述终端利用所述第二RI和所述第二PMI,测量并向基站上报与所述第二RI和所述第二PMI对应的CQI;或者所述终端利用所述第二PMI,测量并向基站上报与所述第二PMI对应的RI和CQI。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CSI中所包括的第一RI、第一PMI和第一CQI是基于第一假设情况测量的;所述第二RI和第二PMI是基于第二假设情况计算的,以及利用所述第二RI和/或所述第二PMI,测量的其他CSI信息是基于第二假设情况测量的。后面出现的第三PMI也是基于第二假设情况计算的。其中,第一假设情况与第二假设情况不同。
第一假设情况和第二假设情况可以包括多种基于TP的假设情况,具体可以包括信号与干扰的假设或时频资源的假设等,可以举例来说明。
例如,第一假设情况为:TP1为用于向终端发送下行信号的信号TP,该信号TP发送下行信号的发送功率P1,TP2为用于对所述终端产生干扰的干扰TP或该干扰TP不发送下行信号;第二种假设情况为:TP2为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下行信号的信号TP,该信号TP发送下行信号的发送功率P2,TP1为用于对所述终端产生干扰的干扰TP或该干扰TP不发送下行信号。
再例如,第一假设情况为:TP1在子帧0内的系统带宽上向终端发送下行信号;第二假设情况为:TP1在子帧5内的系统带宽上向终端发送下行信号。其中,0和5为子帧的编号。
再例如,第一假设情况为:TP1在子帧0内的系统带宽上向终端发送下行信号;第二假设情况为:TP1在子帧5内的子带1和子带6上向终端发送下行信号。其中,0和5为子帧的编号;1和6为子带的编号,子带为系统带宽中的一部分带宽。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102中,当所述终端还需要同时上报多个CSI时,所述终端则执行102,及其后续步骤,即所述终端则可以根据所述第一CSI,获得第二RI和/或第二PMI。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102中,所述终端可以根据所述第一CSI,获得第二RI。
可选地,所述终端具体可以根据预先设置的第一RI与第二RI的映射规则,获得与所述第一RI对应的所述第二RI。
可选地,所述终端具体可以根据预先设置的第一RI与第一偏移量的映射规则,获得与所述第一RI对应的第一偏移量,以及将所述第一RI与所述第一偏移量之和,作为所述第二RI。
可选地,所述终端具体可以根据预先设置的第一RI和第一CQI与第二RI的映射规则,获得与所述第一RI和所述第一CQI对应的所述第二RI。
可选地,所述终端具体可以根据预先设置的第一RI和第一CQI与第二偏移量的映射规则,获得与所述第一RI和所述第一CQI对应的第二偏移量,以及将所述第一RI与所述第二偏移量之和,作为所述第二RI。
可选地,所述终端具体可以根据预先设置的第一RI、天线端口数和第一CQI与第二RI的映射规则,获得与所述第一RI、所述天线端口数和所述第一CQI对应的所述第二RI。其中,天线端口数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所述终端的接收天线端口数和/或所述基站的发射天线端口数。
可选地,所述终端具体可以根据预先设置的第一RI、天线端口数和第一CQI与第三偏移量的映射规则,获得与所述第一RI、所述天线端口数和所述第一CQI对应的第三偏移量,以及将所述第一RI与所述第三偏移量之和,作为所述第二RI。其中,天线端口数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所述终端的接收天线端口数和/或所述基站的发射天线端口数。
具体地,在102之前,所述终端具体可以接收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发送的其中一个映射规则。本实施例后续将出现的所有映射规则,所述终端均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获得该映射规则,后面不再一一赘述。
例如,所述高层信令可以是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消息,具体可以通过RRC消息中的信息元素(Information Element,IE)携带其中一个映射规则,所述RRC消息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RRC消息,例如,RRC连接重配置(RRC 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等,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通过对已有的RRC消息的IE进行扩展携带其中一个映射规则,或者所述RRC消息也可以为不同于现有技术中已有的RRC消息。
再例如,所述高层信令可以是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控制元素(Control Element,CE)消息,具体还可以通过增加新的MAC CE消息携带其中一个映射规则。
具体地,在102之前,所述终端无需接收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发送的其中一个映射规则,而是可以根据预先配置得到其中一个映射规则,例如,协议约定。本实施例后续将出现的所有映射规则,所述终端均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获得该映射规则,后面不再一一赘述。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102中,所述终端可以根据所述第一CSI,获得第二PMI。
具体地,所述终端具体可以根据所述第一CSI,获得所述第二RI,详细描述可以参见前面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相关内容;然后,所述终端则可以根据所述第一CSI和所述第二RI,获得所述第二PMI。具体地,所述终端具体可以根据预先设置的第一PMI和第二RI与第二PMI的映射规则,获得与所述第一PMI和所述第二RI对应的所述第二PMI。
其中,所述预先设置的第一PMI和第二RI与第二PMI的映射规则可以包括:
所述第二PMI可以为码本集合中与所述第二RI对应的PMI集合中与所述第一PMI的距离最小的PMI,所述距离为所述PMI集合中每个PMI指示的预编码矩阵的前L列与所述第一PMI指示的预编码矩阵的前L列的距离;其中,L为预先设置的正整数,且L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RI和所述第二RI中的最小值。
或者所述第二PMI还可以为码本集合中与所述第二RI对应的PMI集合中与所述第一PMI的相关值最大的PMI,所述相关值为所述PMI集合中每个PMI指示的预编码矩阵的前L列与所述第一PMI指示的预编码矩阵的前L列的相关值;其中,L为预先设置的正整数,且L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RI和所述第二RI中的最小值。
其中,所述终端可以接收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发送的所述L的取值,或者还可以根据预先配置得到所述L的取值,例如,协议约定,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下面将以所述第二PMI可以为码本集合中与所述第二RI对应的PMI集合中与所述第一PMI的相关值最大的PMI这一映射规则,详细说明所述预先设置的第一PMI和第二RI与第二PMI的映射规则。
假设第一PMI所指示的预编码矩阵为P1,第二PMI所指示的预编码矩阵为P2,其中,P1为一个行数为天线端口数T/R,列数为第一RI的矩阵,P2为一个行数为天线端口数T/R,列数等于所述第二RI的矩阵。其中,所述天线端口数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所述终端的接收天线端口数和/或所述基站的发射天线端口数。
终端遍历码本集合中与所述第二RI对应的PMI集合中每一个PMI所指示的预编码矩阵(即可以称之为候选预编码矩阵),假设终端当前遍历到的候选预编码矩阵为P,计算A=PH*P1,其中,A为一个行数为第二RI,列数为第一RI的矩阵。然后,再计算其中,a(i,i)表示矩阵A的第i行第i列对应的元素,|a(i,i)|表示a(i,i)的绝对值,L为第一RI和第二RI中的最小值,其中β为矩阵P的前L列与矩阵P1的前L列的相关值,将β的取值为最大值对应的候选预编码矩阵对应的PMI做为第二PMI。
如果有多个候选预编码矩阵对应的β均为最大值,那么则可以按照预定义或者高层信令通知的规则选择一个候选预编码矩阵对应的PMI做为第二PMI,例如,选择PMI数值最小的,再例如,按照轮流的规则进行选择。
以LTE系统的码本集合为例,根据所述第二PMI可以为码本集合中与所述第二RI对应的PMI集合中与所述第一PMI的相关值最大的PMI这一映射规则,可以得到,当天线端口数等于2时,如果第二RI等于第一RI,那么第二PMI等于第一PMI;如果第二RI大于第一RI,那么第二PMI等于第一PMI除以2并向下取整再加1,即第二PMI=floor(第一PMI/2)+1;如果第二RI小于第一RI,第二PMI=第一PMI,或第二PMI=(第一PMI-1)×2,或第二PMI=(第一PMI-1)×2+1。当天线端口数等于4时,第二PMI=第一PMI。
具体地,所述终端具体还可以根据预先设置的所述第一PMI和码本集合中的RI集合与第三PMI的映射规则,获得与所述PMI和每个RI对应的第三PMI;然后,所述终端则可以根据所述第三PMI,选择最优的第三PMI作为所述第二PMI。其中,最优的第三PMI可以指基于第三PMI测量或计算得到的信噪比最大值对应的第三PMI,或者还可以指基于第三PMI测量或计算得到的CQI最高值的对应的第三PMI,或者还可以指基于第三PMI测量或计算得到的吞吐量最大值对应的第三PMI,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进一步地可选地,所述终端还可以进一步根据所述第三PMI,选择最优的第三PMI对应的RI作为所述第二RI。
其中,所述预先设置的所述第一PMI和码本集合中的RI集合与第三PMI的映射规则可以包括:
所述第三PMI可以为码本集合中与每个RI对应的PMI集合中与所述第一PMI的距离最小的PMI,所述距离为所述PMI集合中每个PMI指示的预编码矩阵的前L列与所述第一PMI指示的预编码矩阵的前L列的距离;其中,L为预先设置的正整数,且L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RI和所述第二RI中的最小值。
或者所述第三PMI还可以为码本集合中与每个RI对应的PMI集合中与所述第一PMI的相关值最大的PMI,所述相关值为所述PMI集合中每个PMI指示的预编码矩阵的前L列与所述第一PMI指示的预编码矩阵的前L列的相关值;其中,L为预先设置的正整数,且L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RI和所述第二RI中的最小值。
其中,所述终端可以接收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发送的所述L的取值,或者还可以根据预先配置得到所述L的取值,例如,协议约定,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终端采用周期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上报方式时,所述终端在上报RI和/或PMI的时刻,则可以不上报所述第二RI和/或所述第二PMI,直接丢弃所述第二RI和/或所述第二PMI。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终端不采用周期PUCCH上报方式时,可以采用如下上报周期进行CSI的上报:
例如,所述终端上报所述第一RI的上报周期是所述终端上报所述第一PMI的上报周期与所述终端上报所述第二PMI的上报周期的最小公倍数的M1倍,所述M1为预先设置的正整数。
再例如,所述终端上报所述第一RI的上报周期是所述终端上报所述第一CQI的上报周期与所述终端上报所述第二CQI的上报周期的最小公倍数的M2倍,所述M1为预先设置的正整数。
再例如,所述终端上报所述第一PMI的上报周期是所述终端上报所述第一CQI的上报周期与所述终端上报所述第二CQI的上报周期的最小公倍数的M3倍,所述M1为预先设置的正整数。
因此,所述终端上报的时间顺序可以是以下上报方式中的一种:
上报第一RI,上报第一PMI,上报第二PMI,上报第一CQI,上报第二CQI,上报第一RI,...;或者
上报第一RI,上报第一PMI,上报第一CQI,上报第二PMI,上报第二CQI,上报第一RI,...;或者
上报第一RI,上报第二RI,上报一PMI,上报第一CQI,上报第二CQI,上报第一RI,...;或者
上报第一RI,上报第一PMI,上报第一CQI,上报第二CQI,上报第一RI,...。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终端采用周期PUCCH上报方式时,可以采用如下上报周期进行CSI的上报:
所述第一RI的上报周期等于所述第二RI的上报周期,
或者
所述第一RI的上报周期等于所述第二RI的上报周期的整数倍,
或者
所述第二RI的上报周期等于所述第一RI的上报周期的整数倍。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终端采用周期PUCCH上报方式时,可以采用如下方法进行CSI的上报:
所述第二RI上报子帧相对于位于所述第二RI上报子帧之前最近的所述第一RI上报子帧的子帧偏移大于0,
或者,
所述第二RI上报子帧相对于位于所述第二RI上报子帧之前最近的所述第一RI上报子帧的子帧偏移大于0,大于0并且小于第一阈值A。具体的,A为不大于所述第一RI的上报周期的正整数,或者A为不大于所述第二RI的上报周期的正整数,或者A为不大于所述第一CQI的上报周期的正整数,或者A为不大于所述第二CQI的上报周期的正整数,
或者,
所述第一RI的上报周期等于所述第二RI的上报周期,所述第二RI上报子帧相对于位于所述第二RI上报子帧之前最近的所述第一RI上报子帧的子帧偏移大于0,
或者,
所述第一RI的上报周期等于所述第二RI的上报周期,所述第二RI上报子帧相对于位于所述第二RI上报子帧之前最近的所述第一RI上报子帧的子帧偏移大于0,大于0并且小于第一阈值A。具体的,A为不大于所述第一RI的上报周期的正整数,或者A为不大于所述第二RI的上报周期的正整数,或者A为不大于所述第一CQI的上报周期的正整数,或者A为不大于所述第二CQI的上报周期的正整数,
或者,
所述第一RI的上报周期等于所述第二RI的上报周期,所述第一PMI的上报周期等于所述第二PMI的上报周期,所述第一CQI的上报周期等于所述第二CQI的上报周期,所述第二RI相对于所述第二CQI的子帧偏移等于所述第一RI相对于所述第一CQI的子帧偏移,所述第二CQI的子帧偏移大于所述第一CQI的子帧偏移。具体的,例如第一RI上报子帧为满足的子帧,第二RI上报子帧为满足的子帧,其中为子帧编号,Npd1为第一CQI的上报周期,Npd2为第二CQI的上报周期,H1·Npd1为第一PMI的上报周期,H2·Npd2为第二PMI的上报周期,H1·Npd1·MRI1为第一RI的上报周期,H2·Npd2·MRI2为第二RI的上报周期,NOFFSET,CQI1为第一CQI的子帧偏移,NOFFSET,CQI2为第二CQI的子帧偏移,NOFFSET,RI1为第一RI相对于第一CQI的子帧偏移,NOFFSET,RI2为第二RI相对于第二CQI的子帧偏移,此时,Npd2=Npd1,H2·Npd2=H1·Npd1,H2·Npd2·MRI2=H1·Npd1·MRI1,NOFFSET,RI2=NOFFSET,RI1,NOFFSET,CQI2>NOFFSET,CQI1
或者,
所述第一RI的上报周期等于所述第二RI的上报周期,所述第一PMI的上报周期等于所述第二PMI的上报周期,所述第一CQI的上报周期等于所述第二CQI的上报周期,所述第二CQI的子帧偏移大于所述第一RI的子帧偏移,所述第二RI的子帧偏移大于所述第一RI的子帧偏移并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CQI的子帧偏移,所述第二RI相对于所述第二CQI的子帧偏移小于或等于0并且大于所述第二CQI的上报周期的相反数。具体的,例如第一RI上报子帧为满足的子帧,第二RI上报子帧为满足的子帧,其中为子帧编号,Npd1为第一CQI的上报周期,Npd2为第二CQI的上报周期,H1·Npd1为第一PMI的上报周期,H2·Npd2为第二PMI的上报周期,H1·Npd1·MRI1为第一RI的上报周期,H2·Npd2·MRI2为第二RI的上报周期,NOFFSET,CQI1为第一CQI的子帧偏移,NOFFSET,CQI2为第二CQI的子帧偏移,NOFFSET,CQI1+NOFFSET,RI1为第一RI的子帧偏移,NOFFSET,CQI2+NOFFSET,RI2为第二RI的子帧偏移,NOFFSET,RI1为第一RI相对于第一CQI的子帧偏移,NOFFSET,RI2为第二RI相对于第二CQI的子帧偏移,此时,Npd2=Npd1,H2·Npd2=H1·Npd1,H2·Npd2·MRI2=H1·Npd1·MRI1,NOFFSET,CQI2>NOFFSET,CQI1+NOFFSET,RI1,NOFFSET,CQI2+NOFFSET,RI2>NOFFSET,CQI1+NOFFSET,RI1且NOFFSET,CQI2+NOFFSET,RI2≤NOFFSET,CQI2且-Npd2<NOFFSET,RI2≤0,即NOFFSET,RI2的取值范围为{0,-1,-2,...,max(NOFFSET,RI1+NOFFSET,CQI1-NOFFSET,CQI2+1,-(Npd2-1))}。
其中所述第二RI上报子帧是指上报所述第二RI的子帧,所述第一RI上报子帧是指上报所述第一RI的子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涉及的映射规则还可以直接体现为一个对应的映射结果,具体可以直接查询这个映射结果,获得对应的CSI。
本实施例中,通过终端测量并向基站上报第一CSI,所述第一CSI包括第一RI、第一PMI和第一CQI,进而根据所述第一CSI,获得第二RI和/或第二PMI,从而使得所述终端能够利用所述第二RI,测量并向基站上报与所述第二RI对应的PMI和CQI;或者所述终端利用所述第二RI和所述第二PMI,测量并向基站上报与所述第二RI和所述第二PMI对应的CQI;或者所述终端利用所述第二PMI,测量并向基站上报与所述第二PMI对应的RI和CQI,由于终端不再需要测量每种假设情况下的CSI中的全部内容,因此,能够降低终端的复杂度。
进一步地,在103中,由于所述终端没有上报在102中获得的第二RI和/或第二PMI,因此所述基站则需要利用与所述终端相一致的方法,获得第二RI和/或第二PMI,即所述基站也同样需要执行根据所述第一CSI,获得第二RI和/或第二PMI的操作,详细描述可以参见102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另外,由于终端也不再需要上报每种假设情况下的CSI中的全部内容,因此,能够降低上报的开销。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102之后,所述终端还可以进一步向所述基站上报所述第二RI和/或所述第二PMI,从而使得基站无需利用与所述终端相一致的方法,获得第二RI和/或第二PMI,即所述基站无需要执行根据所述第一CSI,获得第二RI和/或第二PMI的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终端可以包括测量上报单元21和处理单元22。其中,测量上报单元21用于测量并向基站上报第一CSI,所述第一CSI包括第一RI、第一PMI和第一CQI;处理单元2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CSI,获得第二RI和/或第二PMI;测量上报单元21还用于利用所述第二RI,测量并向基站上报与所述第二RI对应的PMI和CQI;或者利用所述第二RI和所述第二PMI,测量并向基站上报与所述第二RI和所述第二PMI对应的CQI;或者利用所述第二PMI,测量并向基站上报与所述第二PMI对应的RI和CQI。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CSI中所包括的第一RI、第一PMI和第一CQI是基于第一假设情况测量的;所述第二RI和第二PMI是基于第二假设情况计算的,以及利用所述第二RI和/或所述第二PMI,测量的其他CSI信息是基于第二假设情况测量的。后面出现的第三PMI也是基于第二假设情况计算的。其中,第一假设情况与第二假设情况不同。
第一假设情况和第二假设情况可以包括多种基于TP的假设情况,具体可以包括信号与干扰的假设或时频资源的假设等,可以举例来说明。
例如,第一假设情况为:TP1为用于向终端发送下行信号的信号TP,该信号TP发送下行信号的发送功率P1,TP2为用于对所述终端产生干扰的干扰TP或该干扰TP不发送下行信号;第二种假设情况为:TP2为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下行信号的信号TP,该信号TP发送下行信号的发送功率P2,TP1为用于对所述终端产生干扰的干扰TP或该干扰TP不发送下行信号。
再例如,第一假设情况为:TP1在子帧0内的系统带宽上向终端发送下行信号;第二假设情况为:TP1在子帧5内的系统带宽上向终端发送下行信号。其中,0和5为子帧的编号。
再例如,第一假设情况为:TP1在子帧0内的系统带宽上向终端发送下行信号;第二假设情况为:TP1在子帧5内的子带1和子带6上向终端发送下行信号。其中,0和5为子帧的编号;1和6为子带的编号,子带为系统带宽中的一部分带宽。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22具体可以当所述终端还需要同时上报多个CSI即可能发生碰撞时,根据所述第一CSI,获得第二RI和/或第二PMI。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22具体可以根据预先设置的第一RI与第二RI的映射规则,获得与所述第一RI对应的所述第二RI。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22具体可以根据预先设置的第一RI与第一偏移量的映射规则,获得与所述第一RI对应的第一偏移量,以及将所述第一RI与所述第一偏移量之和,作为所述第二RI。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22具体可以根据预先设置的第一RI和第一CQI与第二RI的映射规则,获得与所述第一RI和所述第一CQI对应的所述第二RI。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22具体可以根据预先设置的第一RI和第一CQI与第二偏移量的映射规则,获得与所述第一RI和所述第一CQI对应的第二偏移量,以及将所述第一RI与所述第二偏移量之和,作为所述第二RI。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22具体可以根据预先设置的第一RI、天线端口数和第一CQI与第二RI的映射规则,获得与所述第一RI、所述天线端口数和所述第一CQI对应的所述第二RI。其中,天线端口数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所述终端的接收天线端口数和/或所述基站的发射天线端口数。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22具体可以根据预先设置的第一RI、天线端口数和第一CQI与第三偏移量的映射规则,获得与所述第一RI、所述天线端口数和所述第一CQI对应的第三偏移量,以及将所述第一RI与所述第三偏移量之和,作为所述第二RI。其中,天线端口数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所述终端的接收天线端口数和/或所述基站的发射天线端口数。
具体地,如图3所示,所述处理单元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接收器31,用于接收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发送的其中一个映射规则。本实施例后续将出现的所有映射规则,所述终端均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获得该映射规则,后面不再一一赘述。
例如,所述高层信令可以是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消息,具体可以通过RRC消息中的信息元素(Information Element,IE)携带其中一个映射规则,所述RRC消息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RRC消息,例如,RRC连接重配置(RRC 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等,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通过对已有的RRC消息的IE进行扩展携带其中一个映射规则,或者所述RRC消息也可以为不同于现有技术中已有的RRC消息。
再例如,所述高层信令可以是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控制元素(Control Element,CE)消息,具体还可以通过增加新的MAC CE消息携带其中一个映射规则。
具体地,所述终端无需包括接收器接收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发送的其中一个映射规则,而是由处理单元22直接可以根据预先配置得到其中一个映射规则,例如,协议约定。本实施例后续将出现的所有映射规则,所述终端均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获得该映射规则,后面不再一一赘述。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22具体可以根据所述第一CSI,获得所述第二RI,以及根据所述第一CSI和所述第二RI,获得所述第二PMI。
具体地,处理单元22具体可以根据预先设置的第一PMI和第二RI与第二PMI的映射规则,获得与所述第一PMI和所述第二RI对应的所述第二PMI。
其中,所述预先设置的第一PMI和第二RI与第二PMI的映射规则可以包括:
所述第二PMI可以为码本集合中与所述第二RI对应的PMI集合中与所述第一PMI的距离最小的PMI,所述距离为所述PMI集合中每个PMI指示的预编码矩阵的前L列与所述第一PMI指示的预编码矩阵的前L列的距离;其中,L为预先设置的正整数,且L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RI和所述第二RI中的最小值。
或者所述第二PMI还可以为码本集合中与所述第二RI对应的PMI集合中与所述第一PMI的相关值最大的PMI,所述相关值为所述PMI集合中每个PMI指示的预编码矩阵的前L列与所述第一PMI指示的预编码矩阵的前L列的相关值;其中,L为预先设置的正整数,且L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RI和所述第二RI中的最小值。
其中,所述终端可以接收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发送的所述L的取值,或者还可以根据预先配置得到所述L的取值,例如,协议约定,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22具体可以根据预先设置的所述第一PMI和码本集合中的RI集合与第三PMI的映射规则,获得与所述PMI和每个RI对应的第三PMI,以及根据所述第三PMI,选择最优的第三PMI作为所述第二PMI。其中,最优的第三PMI可以指基于第三PMI测量或计算得到的信噪比最大值对应的第三PMI,或者还可以指基于第三PMI测量或计算得到的CQI最高值的对应的第三PMI,或者还可以指基于第三PMI测量或计算得到的吞吐量最大值对应的第三PMI,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进一步地可选地,处理单元22具体可以根据所述第三PMI,选择最优的第三PMI对应的RI作为所述第二RI。
其中,所述预先设置的所述第一PMI和码本集合中的RI集合与第三PMI的映射规则可以包括:
所述第三PMI可以为码本集合中与每个RI对应的PMI集合中与所述第一PMI的距离最小的PMI,所述距离为所述PMI集合中每个PMI指示的预编码矩阵的前L列与所述第一PMI指示的预编码矩阵的前L列的距离;其中,L为预先设置的正整数,且L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RI和所述第二RI中的最小值。
或者所述第三PMI还可以为码本集合中与每个RI对应的PMI集合中与所述第一PMI的相关值最大的PMI,所述相关值为所述PMI集合中每个PMI指示的预编码矩阵的前L列与所述第一PMI指示的预编码矩阵的前L列的相关值;其中,L为预先设置的正整数,且L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RI和所述第二RI中的最小值。
其中,所述终端可以接收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发送的所述L的取值,或者还可以根据预先配置得到所述L的取值,例如,协议约定,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测量上报单元21具体可以当所述终端采用周期PUCCH上报方式时,在上报RI和/或PMI的时刻,不上报所述第二RI和/或所述第二PMI。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终端不采用周期PUCCH上报方式时,所述测量上报单元21可以采用如下上报周期进行CSI的上报:
例如,所述测量上报单元21上报所述第一RI的上报周期是所述测量上报单元21上报所述第一PMI的上报周期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21上报所述第二PMI的上报周期的最小公倍数的M1倍,所述M1为预先设置的正整数。
再例如,所述测量上报单元21上报所述第一RI的上报周期是所述测量上报单元21上报所述第一CQI的上报周期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21上报所述第二CQI的上报周期的最小公倍数的M2倍,所述M1为预先设置的正整数。
再例如,所述测量上报单元21上报所述第一PMI的上报周期是所述测量上报单元21上报所述第一CQI的上报周期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21上报所述第二CQI的上报周期的最小公倍数的M3倍,所述M1为预先设置的正整数。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终端采用周期PUCCH上报方式时,所述测量上报单元21可以采用如下上报周期进行CSI的上报:
例如,所述测量上报单元21上报所述第一RI的上报周期等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21上报所述第二RI的上报周期,
再例如,所述测量上报单元21上报所述第一RI的上报周期等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21上报所述第二RI的上报周期的整数倍,
再例如,所述测量上报单元21上报所述第二RI的上报周期等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21上报所述第一RI的上报周期的整数倍。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终端采用周期PUCCH上报方式时,所述测量上报单元21可以采用如下方法进行CSI的上报:
例如,所述测量上报单元21上报所述第二RI的子帧相对于位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21上报所述第二RI的子帧之前所述测量上报单元21最近上报的所述第一RI的子帧的子帧偏移大于0,
再例如,所述测量上报单元21上报所述第二RI的子帧相对于位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21上报所述第二RI的子帧之前所述测量上报单元21最近上报的所述第一RI的子帧的子帧偏移大于0并且小于第一阈值A。具体的,A为不大于所述第一RI的上报周期的正整数,或者A为不大于所述第二RI的上报周期的正整数,或者A为不大于所述第一CQI的上报周期的正整数,或者A为不大于所述第二CQI的上报周期的正整数,
再例如,所述测量上报单元21上报所述第一RI的上报周期等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21上报所述第二RI的上报周期,所述测量上报单元21上报所述第二RI的子帧相对于位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21上报所述第二RI的子帧之前所述测量上报单元21最近上报的所述第一RI的子帧的子帧偏移大于0,
再例如,所述测量上报单元21上报所述第一RI的上报周期等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21上报所述第二RI的上报周期,所述测量上报单元21上报所述第二RI的子帧相对于位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21上报所述第二RI的子帧之前所述测量上报单元21最近上报的所述第一RI的子帧的子帧偏移大于0并且小于第一阈值。具体的,A为不大于所述第一RI的上报周期的正整数,或者A为不大于所述第二RI的上报周期的正整数,或者A为不大于所述第一CQI的上报周期的正整数,或者A为不大于所述第二CQI的上报周期的正整数,
再例如,所述测量上报单元21上报所述第一RI的上报周期等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21上报所述第二RI的上报周期,所述测量上报单元21上报所述第一PMI的上报周期等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21上报所述第二PMI的上报周期,所述测量上报单元21上报所述第一CQI的上报周期等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21上报所述第二CQI的上报周期,所述测量上报单元21上报所述第二RI的子帧相对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21上报所述第二CQI的子帧的子帧偏移等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21上报所述第一RI的子帧相对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21上报所述第一CQI的子帧的子帧偏移,所述测量上报单元21上报所述第二CQI的子帧偏移大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21上报所述第一CQI的子帧偏移。
再例如,所述测量上报单元21上报所述第一RI的上报周期等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21上报所述第二RI的上报周期,所述测量上报单元21上报所述第一PMI的上报周期等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21上报所述第二PMI的上报周期,所述测量上报单元21上报所述第一CQI的上报周期等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21上报所述第二CQI的上报周期,所述测量上报单元21上报所述第二CQI的子帧偏移大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21上报所述第一RI的子帧偏移,所述测量上报单元21上报所述第二RI的子帧偏移大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21上报所述第一RI的子帧偏移并且小于或等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21上报所述第二CQI的子帧偏移,所述测量上报单元21上报所述第二RI的子帧相对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21上报所述第二CQI的子帧的子帧偏移小于或等于0并且大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21上报所述第二CQI的上报周期的相反数。
其中所述第二RI上报子帧是指上报所述第二RI的子帧,所述第一RI上报子帧是指上报所述第一RI的子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涉及的映射规则还可以直接体现为一个对应的映射结果,具体可以直接查询这个映射结果,获得对应的CSI。
本实施例中,终端通过测量上报单元测量并向基站上报第一CSI,所述第一CSI包括第一RI、第一PMI和第一CQI,进而由处理单元根据所述第一CSI,获得第二RI和/或第二PMI,从而使得所述测量上报单元能够利用所述第二RI,测量并向基站上报与所述第二RI对应的PMI和CQI;或者利用所述第二RI和所述第二PMI,测量并向基站上报与所述第二RI和所述第二PMI对应的CQI;或者利用所述第二PMI,测量并向基站上报与所述第二PMI对应的RI和CQI,由于终端不再需要测量每种假设情况下的CSI中的全部内容,因此,能够降低终端的复杂度。
进一步地,由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21没有上报在处理单元22获得的第二RI和/或第二PMI,因此所述基站则需要利用与处理单元22相一致的方法,获得第二RI和/或第二PMI,即所述基站也同样需要执行根据所述第一CSI,获得第二RI和/或第二PMI的操作,详细描述可以处理单元22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另外,由于测量上报单元21也不再需要上报每种假设情况下的CSI中的全部内容,因此,能够降低上报的开销。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102之后,测量上报单元21还可以进一步向所述基站上报所述第二RI和/或所述第二PMI,从而使得基站无需利用与处理单元22相一致的方法,获得第二RI和/或第二PMI,即所述基站无需要执行根据所述第一CSI,获得第二RI和/或第二PMI的操作。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58)

1.一种信道状态信息CSI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测量并向基站上报第一CSI,所述第一CSI包括第一秩指示RI、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和第一信道质量指示CQI;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CSI,基于预先设置的映射规则,获得第二RI和/或第二PMI;
所述终端利用所述第二RI,测量并向所述基站上报与所述第二RI对应的PMI和CQI;或者所述终端利用所述第二RI和所述第二PMI,测量并向所述基站上报与所述第二RI和所述第二PMI对应的CQI;或者所述终端利用所述第二PMI,测量并向所述基站上报与所述第二PMI对应的RI和CQI。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CSI,基于预先设置的映射规则,获得第二RI和/或第二PMI,包括:
当所述终端还需要同时上报多个CSI时,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CSI,基于预先设置的映射规则,获得第二RI和/或第二PMI。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CSI,基于预先设置的映射规则,获得第二RI,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预先设置的第一RI与第二RI的映射规则,获得与所述第一RI对应的所述第二RI;或者
所述终端根据预先设置的第一RI与第一偏移量的映射规则,获得与所述第一RI对应的第一偏移量,以及将所述第一RI与所述第一偏移量之和,作为所述第二RI;或者
所述终端根据预先设置的第一RI和第一CQI与第二RI的映射规则,获得与所述第一RI和所述第一CQI对应的所述第二RI;或者
所述终端根据预先设置的第一RI和第一CQI与第二偏移量的映射规则,获得与所述第一RI和所述第一CQI对应的第二偏移量,以及将所述第一RI与所述第二偏移量之和,作为所述第二RI;或者
所述终端根据预先设置的第一RI、天线端口数和第一CQI与第二RI的映射规则,获得与所述第一RI、所述天线端口数和所述第一CQI对应的所述第二RI;或者
所述终端根据预先设置的第一RI、天线端口数和第一CQI与第三偏移量的映射规则,获得与所述第一RI、所述天线端口数和所述第一CQI对应的第三偏移量,以及将所述第一RI与所述第三偏移量之和,作为所述第二RI。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CSI,基于预先设置的映射规则,获得第二RI,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预先设置的第一RI与第二RI的映射规则,获得与所述第一RI对应的所述第二RI;或者
所述终端根据预先设置的第一RI与第一偏移量的映射规则,获得与所述第一RI对应的第一偏移量,以及将所述第一RI与所述第一偏移量之和,作为所述第二RI;或者
所述终端根据预先设置的第一RI和第一CQI与第二RI的映射规则,获得与所述第一RI和所述第一CQI对应的所述第二RI;或者
所述终端根据预先设置的第一RI和第一CQI与第二偏移量的映射规则,获得与所述第一RI和所述第一CQI对应的第二偏移量,以及将所述第一RI与所述第二偏移量之和,作为所述第二RI;或者
所述终端根据预先设置的第一RI、天线端口数和第一CQI与第二RI的映射规则,获得与所述第一RI、所述天线端口数和所述第一CQI对应的所述第二RI;或者
所述终端根据预先设置的第一RI、天线端口数和第一CQI与第三偏移量的映射规则,获得与所述第一RI、所述天线端口数和所述第一CQI对应的第三偏移量,以及将所述第一RI与所述第三偏移量之和,作为所述第二RI。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CSI,基于预先设置的映射规则,获得第二PMI,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CSI,获得所述第二RI;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CSI和所述第二RI,基于预先设置的映射规则,获得所述第二PMI。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CSI,基于预先设置的映射规则,获得第二PMI,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CSI,获得所述第二RI;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CSI和所述第二RI,基于预先设置的映射规则,获得所述第二PMI。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CSI,基于预先设置的映射规则,获得第二PMI,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CSI,获得所述第二RI;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CSI和所述第二RI,基于预先设置的映射规则,获得所述第二PMI。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CSI,基于预先设置的映射规则,获得第二PMI,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CSI,获得所述第二RI;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CSI和所述第二RI,基于预先设置的映射规则,获得所述第二PMI。
9.根据权利要求5~8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CSI和所述第二RI,获得所述第二PMI,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预先设置的第一PMI和第二RI与第二PMI的映射规则,获得与所述第一PMI和所述第二RI对应的所述第二PMI。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先设置的第一PMI和第二RI与第二PMI的映射规则,包括:
所述第二PMI为码本集合中与所述第二RI对应的PMI集合中与所述第一PMI的距离最小的PMI,所述距离为所述PMI集合中每个PMI指示的预编码矩阵的前L列与所述第一PMI指示的预编码矩阵的前L列的距离;其中,L为预先设置的正整数,且L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RI和所述第二RI中的最小值;或者
所述第二PMI为码本集合中与所述第二RI对应的PMI集合中与所述第一PMI的相关值最大的PMI,所述相关值为所述PMI集合中每个PMI指示的预编码矩阵的前L列与所述第一PMI指示的预编码矩阵的前L列的相关值;其中,L为预先设置的正整数,且L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RI和所述第二RI中的最小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CSI,基于预先设置的映射规则,获得第二PMI,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预先设置的所述第一PMI和码本集合中的RI集合与第三PMI的映射规则,获得与所述第一PMI和每个RI对应的第三PMI;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三PMI,选择最优的第三PMI作为所述第二PMI。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CSI,基于预先设置的映射规则,获得第二PMI,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预先设置的所述第一PMI和码本集合中的RI集合与第三PMI的映射规则,获得与所述第一PMI和每个RI对应的第三PMI;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三PMI,选择最优的第三PMI作为所述第二PMI。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CSI,基于预先设置的映射规则,获得第二RI,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三PMI,选择最优的第三PMI对应的RI作为所述第二RI。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CSI,基于预先设置的映射规则,获得第二RI,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三PMI,选择最优的第三PMI对应的RI作为所述第二RI。
15.根据权利要求11~1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先设置的所述第一PMI和码本集合中的RI集合与第三PMI的映射规则,包括:
所述第三PMI为码本集合中与每个RI对应的PMI集合中与所述第一PMI的距离最小的PMI,所述距离为所述PMI集合中每个PMI指示的预编码矩阵的前L列与所述第一PMI指示的预编码矩阵的前L列的距离;其中,L为预先设置的正整数,且L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RI和所述第二RI中的最小值;或者
所述第三PMI为码本集合中与每个RI对应的PMI集合中与所述第一PMI的相关值最大的PMI,所述相关值为所述PMI集合中每个PMI指示的预编码矩阵的前L列与所述第一PMI指示的预编码矩阵的前L列的相关值;其中,L为预先设置的正整数,且L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RI和所述第二RI中的最小值。
16.根据权利要求1~8和10~1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终端采用周期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上报方式时,所述终端在上报RI和/或PMI的时刻,不上报所述第二RI和/或所述第二PMI。
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终端采用周期PUCCH上报方式时,所述终端在上报RI和/或PMI的时刻,不上报所述第二RI和/或所述第二PMI。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终端采用周期PUCCH上报方式时,所述终端在上报RI和/或PMI的时刻,不上报所述第二RI和/或所述第二PMI。
19.根据权利要求1~8、10~14和17~18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终端不采用周期PUCCH上报方式时,
所述终端上报所述第一RI的上报周期是所述终端上报所述第一PMI的上报周期与所述终端上报所述第二PMI的上报周期的最小公倍数的M1倍,所述M1为预先设置的正整数;或者
所述终端上报所述第一RI的上报周期是所述终端上报所述第一CQI的上报周期与所述终端上报第二CQI的上报周期的最小公倍数的M2倍,所述M2为预先设置的正整数;或者
所述终端上报所述第一PMI的上报周期是所述终端上报所述第一CQI的上报周期与所述终端上报所述第二CQI的上报周期的最小公倍数的M3倍,所述M3为预先设置的正整数;
其中,所述第二CQI为与所述第二RI和/或所述第二PMI对应的CQI。
2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终端不采用周期PUCCH上报方式时,
所述终端上报所述第一RI的上报周期是所述终端上报所述第一PMI的上报周期与所述终端上报所述第二PMI的上报周期的最小公倍数的M1倍,所述M1为预先设置的正整数;或者
所述终端上报所述第一RI的上报周期是所述终端上报所述第一CQI的上报周期与所述终端上报第二CQI的上报周期的最小公倍数的M2倍,所述M2为预先设置的正整数;或者
所述终端上报所述第一PMI的上报周期是所述终端上报所述第一CQI的上报周期与所述终端上报所述第二CQI的上报周期的最小公倍数的M3倍,所述M3为预先设置的正整数;
其中,所述第二CQI为与所述第二RI和/或所述第二PMI对应的CQI。
2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终端不采用周期PUCCH上报方式时,
所述终端上报所述第一RI的上报周期是所述终端上报所述第一PMI的上报周期与所述终端上报所述第二PMI的上报周期的最小公倍数的M1倍,所述M1为预先设置的正整数;或者
所述终端上报所述第一RI的上报周期是所述终端上报所述第一CQI的上报周期与所述终端上报第二CQI的上报周期的最小公倍数的M2倍,所述M2为预先设置的正整数;或者
所述终端上报所述第一PMI的上报周期是所述终端上报所述第一CQI的上报周期与所述终端上报所述第二CQI的上报周期的最小公倍数的M3倍,所述M3为预先设置的正整数;
其中,所述第二CQI为与所述第二RI和/或所述第二PMI对应的CQI。
22.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终端不采用周期PUCCH上报方式时,
所述终端上报所述第一RI的上报周期是所述终端上报所述第一PMI的上报周期与所述终端上报所述第二PMI的上报周期的最小公倍数的M1倍,所述M1为预先设置的正整数;或者
所述终端上报所述第一RI的上报周期是所述终端上报所述第一CQI的上报周期与所述终端上报第二CQI的上报周期的最小公倍数的M2倍,所述M2为预先设置的正整数;或者
所述终端上报所述第一PMI的上报周期是所述终端上报所述第一CQI的上报周期与所述终端上报所述第二CQI的上报周期的最小公倍数的M3倍,所述M3为预先设置的正整数;
其中,所述第二CQI为与所述第二RI和/或所述第二PMI对应的CQI。
23.根据权利要求1~8和10~1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CSI,基于预先设置的映射规则,获得第二RI和/或第二PMI之后,还包括:
所述终端向所述基站上报所述第二RI和/或所述第二PMI。
2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CSI,基于预先设置的映射规则,获得第二RI和/或第二PMI之后,还包括:
所述终端向所述基站上报所述第二RI和/或所述第二PMI。
25.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CSI,基于预先设置的映射规则,获得第二RI和/或第二PMI之后,还包括:
所述终端向所述基站上报所述第二RI和/或所述第二PMI。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如果所述终端采用周期上报方式;
所述第一RI的上报周期等于所述第二RI的上报周期,
或者
所述第一RI的上报周期等于所述第二RI的上报周期的整数倍,
或者
所述第二RI的上报周期等于所述第一RI的上报周期的整数倍;
或者,
所述第二RI上报子帧相对于位于所述第二RI上报子帧之前最近的所述第一RI上报子帧的子帧偏移大于0,
或者,
所述第二RI上报子帧相对于位于所述第二RI上报子帧之前最近的所述第一RI上报子帧的子帧偏移大于0,大于0并且小于第一阈值,
或者,
所述第一RI的上报周期等于所述第二RI的上报周期,所述第二RI上报子帧相对于位于所述第二RI上报子帧之前最近的所述第一RI上报子帧的子帧偏移大于0,
或者,
所述第一RI的上报周期等于所述第二RI的上报周期,所述第二RI上报子帧相对于位于所述第二RI上报子帧之前最近的所述第一RI上报子帧的子帧偏移大于0,大于0并且小于第一阈值,
或者,
所述第一RI的上报周期等于所述第二RI的上报周期,所述第一PMI的上报周期等于与所述第二RI对应的PMI的上报周期,所述第一CQI的上报周期等于与所述第二RI对应的CQI的上报周期,所述第二RI相对于与所述第二RI对应的CQI的子帧偏移等于所述第一RI相对于所述第一CQI的子帧偏移,所述与第二RI对应的CQI的子帧偏移大于所述第一CQI的子帧偏移(
或者,
所述第一RI的上报周期等于所述第二RI的上报周期,所述第一PMI的上报周期等于与所述第二RI对应的PMI的上报周期,所述第一CQI的上报周期等于与所述第二RI对应的CQI的上报周期,与所述第二RI对应的CQI的子帧偏移大于所述第一RI的子帧偏移,所述第二RI的子帧偏移大于所述第一RI的子帧偏移并且小于或等于与所述第二RI对应的CQI的子帧偏移,所述第二RI相对于与所述第二RI对应的CQI的子帧偏移小于或等于0并且大于与所述第二RI对应的CQI的上报周期的相反数。
27.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如果所述终端采用周期上报方式;
所述第一RI的上报周期等于所述第二RI的上报周期,
或者
所述第一RI的上报周期等于所述第二RI的上报周期的整数倍,
或者
所述第二RI的上报周期等于所述第一RI的上报周期的整数倍;
或者,
所述第二RI上报子帧相对于位于所述第二RI上报子帧之前最近的所述第一RI上报子帧的子帧偏移大于0,
或者,
所述第二RI上报子帧相对于位于所述第二RI上报子帧之前最近的所述第一RI上报子帧的子帧偏移大于0,大于0并且小于第一阈值,
或者,
所述第一RI的上报周期等于所述第二RI的上报周期,所述第二RI上报子帧相对于位于所述第二RI上报子帧之前最近的所述第一RI上报子帧的子帧偏移大于0,
或者,
所述第一RI的上报周期等于所述第二RI的上报周期,所述第二RI上报子帧相对于位于所述第二RI上报子帧之前最近的所述第一RI上报子帧的子帧偏移大于0,大于0并且小于第一阈值,
或者,
所述第一RI的上报周期等于所述第二RI的上报周期,所述第一PMI的上报周期等于与所述第二RI对应的PMI的上报周期,所述第一CQI的上报周期等于与所述第二RI对应的CQI的上报周期,所述第二RI相对于与所述第二RI对应的CQI的子帧偏移等于所述第一RI相对于所述第一CQI的子帧偏移,所述与第二RI对应的CQI的子帧偏移大于所述第一CQI的子帧偏移(
或者,
所述第一RI的上报周期等于所述第二RI的上报周期,所述第一PMI的上报周期等于与所述第二RI对应的PMI的上报周期,所述第一CQI的上报周期等于与所述第二RI对应的CQI的上报周期,与所述第二RI对应的CQI的子帧偏移大于所述第一RI的子帧偏移,所述第二RI的子帧偏移大于所述第一RI的子帧偏移并且小于或等于与所述第二RI对应的CQI的子帧偏移,所述第二RI相对于与所述第二RI对应的CQI的子帧偏移小于或等于0并且大于与所述第二RI对应的CQI的上报周期的相反数。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阈值为不大于所述第一RI的上报周期的正整数,
或者,
所述第一阈值为不大于所述第二RI的上报周期的正整数,
或者,
所述第一阈值为不大于所述第一CQI的上报周期的正整数,
或者,
所述第一阈值为不大于与所述第二RI对应的CQI的上报周期的正整数。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阈值为不大于所述第一RI的上报周期的正整数,
或者,
所述第一阈值为不大于所述第二RI的上报周期的正整数,
或者,
所述第一阈值为不大于所述第一CQI的上报周期的正整数,
或者,
所述第一阈值为不大于与所述第二RI对应的CQI的上报周期的正整数。
30.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量上报单元,用于测量并向基站上报第一信道状态信息CSI,所述第一CSI包括第一秩指示RI、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和第一信道质量指示CQI;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CSI,基于预先设置的映射规则,获得第二RI和/或第二PMI;
所述测量上报单元还用于利用所述第二RI,测量并向所述基站上报与所述第二RI对应的PMI和CQI;或者利用所述第二RI和所述第二PMI,测量并向所述基站上报与所述第二RI和所述第二PMI对应的CQI;或者利用所述第二PMI,测量并向所述基站上报与所述第二PMI对应的RI和CQI。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当所述终端还需要同时上报多个CSI时,根据所述第一CSI,基于预先设置的映射规则,获得第二RI和/或第二PMI。
32.根据权利要求30权利要求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预先设置的第一RI与第二RI的映射规则,获得与所述第一RI对应的所述第二RI;或者
根据预先设置的第一RI与第一偏移量的映射规则,获得与所述第一RI对应的第一偏移量,以及将所述第一RI与所述第一偏移量之和,作为所述第二RI;或者
根据预先设置的第一RI和第一CQI与第二RI的映射规则,获得与所述第一RI和所述第一CQI对应的所述第二RI;或者
根据预先设置的第一RI和第一CQI与第二偏移量的映射规则,获得与所述第一RI和所述第一CQI对应的第二偏移量,以及将所述第一RI与所述第二偏移量之和,作为所述第二RI;或者
根据预先设置的第一RI、天线端口数和第一CQI与第二RI的映射规则,获得与所述第一RI、所述天线端口数和所述第一CQI对应的所述第二RI;或者
根据预先设置的第一RI、天线端口数和第一CQI与第三偏移量的映射规则,获得与所述第一RI、所述天线端口数和所述第一CQI对应的第三偏移量,以及将所述第一RI与所述第三偏移量之和,作为所述第二RI。
33.根据权利要求31权利要求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预先设置的第一RI与第二RI的映射规则,获得与所述第一RI对应的所述第二RI;或者
根据预先设置的第一RI与第一偏移量的映射规则,获得与所述第一RI对应的第一偏移量,以及将所述第一RI与所述第一偏移量之和,作为所述第二RI;或者
根据预先设置的第一RI和第一CQI与第二RI的映射规则,获得与所述第一RI和所述第一CQI对应的所述第二RI;或者
根据预先设置的第一RI和第一CQI与第二偏移量的映射规则,获得与所述第一RI和所述第一CQI对应的第二偏移量,以及将所述第一RI与所述第二偏移量之和,作为所述第二RI;或者
根据预先设置的第一RI、天线端口数和第一CQI与第二RI的映射规则,获得与所述第一RI、所述天线端口数和所述第一CQI对应的所述第二RI;或者
根据预先设置的第一RI、天线端口数和第一CQI与第三偏移量的映射规则,获得与所述第一RI、所述天线端口数和所述第一CQI对应的第三偏移量,以及将所述第一RI与所述第三偏移量之和,作为所述第二RI。
34.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CSI,获得所述第二RI,以及根据所述第一CSI和所述第二RI,获得所述第二PMI。
35.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CSI,获得所述第二RI,以及根据所述第一CSI和所述第二RI,获得所述第二PMI。
36.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CSI,获得所述第二RI,以及根据所述第一CSI和所述第二RI,获得所述第二PMI。
37.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CSI,获得所述第二RI,以及根据所述第一CSI和所述第二RI,获得所述第二PMI。
38.根据权利要求34~37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预先设置的第一PMI和第二RI与第二PMI的映射规则,获得与所述第一PMI和所述第二RI对应的所述第二PMI。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先设置的第一PMI和第二RI与第二PMI的映射规则,包括:
所述第二PMI为码本集合中与所述第二RI对应的PMI集合中与所述第一PMI的距离最小的PMI,所述距离为所述PMI集合中每个PMI指示的预编码矩阵的前L列与所述第一PMI指示的预编码矩阵的前L列的距离;其中,L为预先设置的正整数,且L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RI和所述第二RI中的最小值;或者
所述第二PMI为码本集合中与所述第二RI对应的PMI集合中与所述第一PMI的相关值最大的PMI,所述相关值为所述PMI集合中每个PMI指示的预编码矩阵的前L列与所述第一PMI指示的预编码矩阵的前L列的相关值;其中,L为预先设置的正整数,且L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RI和所述第二RI中的最小值。
40.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预先设置的所述第一PMI和码本集合中的RI集合与第三PMI的映射规则,获得与所述第一PMI和每个RI对应的第三PMI,以及根据所述第三PMI,选择最优的第三PMI作为所述第二PMI。
41.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预先设置的所述第一PMI和码本集合中的RI集合与第三PMI的映射规则,获得与所述第一PMI和每个RI对应的第三PMI,以及根据所述第三PMI,选择最优的第三PMI作为所述第二PMI。
42.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三PMI,选择最优的第三PMI对应的RI作为所述第二RI。
43.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三PMI,选择最优的第三PMI对应的RI作为所述第二RI。
44.根据权利要求40~4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先设置的所述第一PMI和码本集合中的RI集合与第三PMI的映射规则,包括:
所述第三PMI为码本集合中与每个RI对应的PMI集合中与所述第一PMI的距离最小的PMI,所述距离为所述PMI集合中每个PMI指示的预编码矩阵的前L列与所述第一PMI指示的预编码矩阵的前L列的距离;其中,L为预先设置的正整数,且L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RI和所述第二RI中的最小值;或者
所述第三PMI为码本集合中与每个RI对应的PMI集合中与所述第一PMI的相关值最大的PMI,所述相关值为所述PMI集合中每个PMI指示的预编码矩阵的前L列与所述第一PMI指示的预编码矩阵的前L列的相关值;其中,L为预先设置的正整数,且L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RI和所述第二RI中的最小值。
45.根据权利要求30~37和39~4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具体用于
当所述终端采用周期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上报方式时,在上报RI和/或PMI的时刻,不上报所述第二RI和/或所述第二PMI。
46.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具体用于
当所述终端采用周期PUCCH上报方式时,在上报RI和/或PMI的时刻,不上报所述第二RI和/或所述第二PMI。
47.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具体用于
当所述终端采用周期PUCCH上报方式时,在上报RI和/或PMI的时刻,不上报所述第二RI和/或所述第二PMI。
48.根据权利要求30~37、39~43和46~47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终端不采用周期PUCCH上报方式时,
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一RI的上报周期是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一PMI的上报周期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二PMI的上报周期的最小公倍数的M1倍,所述M1为预先设置的正整数;或者
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一RI的上报周期是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一CQI的上报周期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二CQI的上报周期的最小公倍数的M2倍,所述M2为预先设置的正整数;或者
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一PMI的上报周期是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一CQI的上报周期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二CQI的上报周期的最小公倍数的M3倍,所述M3为预先设置的正整数;
其中,所述第二CQI为与所述第二RI和/或所述第二PMI对应的CQI。
4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终端不采用周期PUCCH上报方式时,
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一RI的上报周期是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一PMI的上报周期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二PMI的上报周期的最小公倍数的M1倍,所述M1为预先设置的正整数;或者
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一RI的上报周期是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一CQI的上报周期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二CQI的上报周期的最小公倍数的M2倍,所述M2为预先设置的正整数;或者
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一PMI的上报周期是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一CQI的上报周期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二CQI的上报周期的最小公倍数的M3倍,所述M3为预先设置的正整数;
其中,所述第二CQI为与所述第二RI和/或所述第二PMI对应的CQI。
50.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终端不采用周期PUCCH上报方式时,
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一RI的上报周期是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一PMI的上报周期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二PMI的上报周期的最小公倍数的M1倍,所述M1为预先设置的正整数;或者
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一RI的上报周期是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一CQI的上报周期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二CQI的上报周期的最小公倍数的M2倍,所述M2为预先设置的正整数;或者
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一PMI的上报周期是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一CQI的上报周期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二CQI的上报周期的最小公倍数的M3倍,所述M3为预先设置的正整数;
其中,所述第二CQI为与所述第二RI和/或所述第二PMI对应的CQI。
51.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终端不采用周期PUCCH上报方式时,
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一RI的上报周期是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一PMI的上报周期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二PMI的上报周期的最小公倍数的M1倍,所述M1为预先设置的正整数;或者
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一RI的上报周期是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一CQI的上报周期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二CQI的上报周期的最小公倍数的M2倍,所述M2为预先设置的正整数;或者
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一PMI的上报周期是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一CQI的上报周期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二CQI的上报周期的最小公倍数的M3倍,所述M3为预先设置的正整数;
其中,所述第二CQI为与所述第二RI和/或所述第二PMI对应的CQI。
52.根据权利要求30~37和39~4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还用于
向所述基站上报所述第二RI和/或所述第二PMI。
53.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还用于
向所述基站上报所述第二RI和/或所述第二PMI。
54.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还用于
向所述基站上报所述第二RI和/或所述第二PMI。
55.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如果所述终端采用周期上报方式,
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一RI的上报周期等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二RI的上报周期,
或者
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一RI的上报周期等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二RI的上报周期的整数倍,
或者
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二RI的上报周期等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一RI的上报周期的整数倍,
或者
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二RI的子帧相对于位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二RI的子帧之前所述测量上报单元最近上报的所述第一RI的子帧的子帧偏移大于0,
或者
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二RI的子帧相对于位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二RI的子帧之前所述测量上报单元最近上报的所述第一RI的子帧的子帧偏移大于0并且小于第一阈值,
或者
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一RI的上报周期等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二RI的上报周期,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二RI的子帧相对于位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二RI的子帧之前所述测量上报单元最近上报的所述第一RI的子帧的子帧偏移大于0,
或者
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一RI的上报周期等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二RI的上报周期,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二RI的子帧相对于位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二RI的子帧之前所述测量上报单元最近上报的所述第一RI的子帧的子帧偏移大于0并且小于第一阈值,
或者
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一RI的上报周期等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二RI的上报周期,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一PMI的上报周期等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与所述第二RI对应的PMI的上报周期,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一CQI的上报周期等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与所述第二RI对应的CQI的上报周期,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二RI的子帧相对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与所述第二RI对应的CQI的子帧的子帧偏移等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一RI的子帧相对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一CQI的子帧的子帧偏移,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与所述RI对应的第二CQI的子帧偏移大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一CQI的子帧偏移,
或者
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一RI的上报周期等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二RI的上报周期,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一PMI的上报周期等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与所述第二RI对应的PMI的上报周期,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一CQI的上报周期等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与所述第二RI对应的CQI的上报周期,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与所述第二RI对应的CQI的子帧偏移大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一RI的子帧偏移,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二RI的子帧偏移大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一RI的子帧偏移并且小于或等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与所述第二RI对应的CQI的子帧偏移,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二RI的子帧相对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与所述第二RI对应的CQI的子帧的子帧偏移小于或等于0并且大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与所述第二RI对应的CQI的上报周期的相反数。
56.根据权利要求53或54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如果所述终端采用周期上报方式,
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一RI的上报周期等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二RI的上报周期,
或者
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一RI的上报周期等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二RI的上报周期的整数倍,
或者
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二RI的上报周期等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一RI的上报周期的整数倍,
或者
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二RI的子帧相对于位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二RI的子帧之前所述测量上报单元最近上报的所述第一RI的子帧的子帧偏移大于0,
或者
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二RI的子帧相对于位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二RI的子帧之前所述测量上报单元最近上报的所述第一RI的子帧的子帧偏移大于0并且小于第一阈值,
或者
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一RI的上报周期等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二RI的上报周期,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二RI的子帧相对于位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二RI的子帧之前所述测量上报单元最近上报的所述第一RI的子帧的子帧偏移大于0,
或者
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一RI的上报周期等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二RI的上报周期,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二RI的子帧相对于位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二RI的子帧之前所述测量上报单元最近上报的所述第一RI的子帧的子帧偏移大于0并且小于第一阈值,
或者
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一RI的上报周期等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二RI的上报周期,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一PMI的上报周期等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与所述第二RI对应的PMI的上报周期,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一CQI的上报周期等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与所述第二RI对应的CQI的上报周期,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二RI的子帧相对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与所述第二RI对应的CQI的子帧的子帧偏移等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一RI的子帧相对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一CQI的子帧的子帧偏移,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与所述RI对应的第二CQI的子帧偏移大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一CQI的子帧偏移,
或者
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一RI的上报周期等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二RI的上报周期,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一PMI的上报周期等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与所述第二RI对应的PMI的上报周期,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一CQI的上报周期等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与所述第二RI对应的CQI的上报周期,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与所述第二RI对应的CQI的子帧偏移大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一RI的子帧偏移,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二RI的子帧偏移大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一RI的子帧偏移并且小于或等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与所述第二RI对应的CQI的子帧偏移,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所述第二RI的子帧相对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与所述第二RI对应的CQI的子帧的子帧偏移小于或等于0并且大于所述测量上报单元上报与所述第二RI对应的CQI的上报周期的相反数。
57.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阈值为不大于所述第一RI的上报周期的正整数,
或者,
所述第一阈值为不大于所述第二RI的上报周期的正整数,
或者,
所述第一阈值为不大于所述第一CQI的上报周期的正整数,
或者,
所述第一阈值为不大于与所述第二RI对应的CQI的上报周期的正整数。
58.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阈值为不大于所述第一RI的上报周期的正整数,
或者,
所述第一阈值为不大于所述第二RI的上报周期的正整数,
或者,
所述第一阈值为不大于所述第一CQI的上报周期的正整数,
或者,
所述第一阈值为不大于与所述第二RI对应的CQI的上报周期的正整数。
CN201280073382.XA 2012-06-28 2012-11-02 信道状态信息处理方法及终端 Active CN1043356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80073382.XA CN104335629B (zh) 2012-06-28 2012-11-02 信道状态信息处理方法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PCT/CN2012/077705 2012-06-28
PCT/CN2012/077705 WO2014000206A1 (zh) 2012-06-28 2012-06-28 信道状态信息处理方法及终端
PCT/CN2012/084011 WO2014000358A1 (zh) 2012-06-28 2012-11-02 信道状态信息处理方法及终端
CN201280073382.XA CN104335629B (zh) 2012-06-28 2012-11-02 信道状态信息处理方法及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35629A CN104335629A (zh) 2015-02-04
CN104335629B true CN104335629B (zh) 2018-10-09

Family

ID=52408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73382.XA Active CN104335629B (zh) 2012-06-28 2012-11-02 信道状态信息处理方法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3356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451565A4 (en) 2016-05-13 2019-07-3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HANNEL STATUS INFORMATION REPORT METHOD, REA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OF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47416A2 (en) * 2009-06-18 2010-12-2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eeding back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N102237955A (zh) * 2010-05-07 2011-11-0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及其装置
CN102468923A (zh) * 2010-11-08 2012-05-2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及获取方法、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50205B2 (en) * 2009-08-07 2014-06-10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ultiple rank CQI feedback for cellular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47416A2 (en) * 2009-06-18 2010-12-2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eeding back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N102237955A (zh) * 2010-05-07 2011-11-0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及其装置
CN102468923A (zh) * 2010-11-08 2012-05-2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及获取方法、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35629A (zh) 2015-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4958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 management reference sig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7110328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ビーム失敗復旧を行う方法、及びこのための装置
CN110249574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测量并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
CA3053235C (en) Method for measuring and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CN106063180B (zh) 用于支持自适应解调参考信号传输的用户设备生成和反馈信令
US1026368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periodic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massive array antennas
KR20210069623A (ko) 채널과 간섭 측정 및 보고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20210337584A1 (en)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0454560B2 (en) Beam manage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WO2015042855A1 (zh) 通信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10710133B (zh) 波束管理系统和方法
CN110034832A (zh) 监控信道质量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03828276A (zh) 信道状态信息处理方法及终端
US20220173782A1 (en) Method for send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and related device
KR20150014479A (ko) 채널 특성의 계산 및 보고
US20150341817A1 (en) Rank indicator inheritance for subframe restricte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ing
WO2022024079A1 (en) Indication of tci states for aperiodic csi-rs with low configuration overhead
CN103581996B (zh) 测量结果上报方法及终端、基站
WO2017185982A1 (zh) 准共位置类型的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4335629B (zh) 信道状态信息处理方法及终端
WO2022153264A1 (en) Csi feedback for single dci based multi-trp transmission
JP7216813B2 (ja) チャネル状態情報を決定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16489695A (zh) Csi上报方法及装置
CN116724504A (zh) 针对基于单个dci的多trp传输的csi反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21

Address after: Unit 3401, unit a, building 6, Shenye Zhongcheng, No. 8089, Hongli West Road, Donghai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40

Patentee after: Honor De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