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35623B - 用于配置通信网络的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配置通信网络的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35623B
CN104335623B CN201280073335.5A CN201280073335A CN104335623B CN 104335623 B CN104335623 B CN 104335623B CN 201280073335 A CN201280073335 A CN 201280073335A CN 104335623 B CN104335623 B CN 1043356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interference
area
operation mode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7333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35623A (zh
Inventor
阿民·玛瑞夫
钱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3356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356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356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356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02Resource partitioning among network components, e.g. reuse partitioning
    • H04W16/10Dynamic resource partitio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0Access point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e.g. multi-mode access points

Abstract

一种用于划分通信网络的方法包括控制器根据干扰水平为所述通信网络中的第一区域选择起始通信控制器。所述方法还包括如果所述起始通信控制器和第一相邻通信控制器的平均小区间干扰水平超过第一阈值,所述控制器将所述第一相邻通信控制器包含在所述第一区域中;以及如果所述起始通信控制器和所述第一相邻通信控制器的所述平均小区间干扰水平没有超过所述第一阈值,关闭所述第一区域。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将关于所述第一区域的信息存储在存储器中。

Description

用于配置通信网络的系统和方法
本发明要求2012年5月23日递交的发明名称为“用于配置通信网络的系统和方法(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figuring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的第13/479186号美国非临时专利申请案的在先申请优先权,该在先申请的内容以引入的方式并入本文本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体涉及数字通信,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配置通信网络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小区间干扰(ICI)可被视为因源自另一小区的传输所引起的对一个小区的干扰。ICI通常发生在通信网络的相邻小区之间。例如,较之于在某小区中操作的小区中心用户(CCU)处发送及接收的相对低功率传输对使用相同操作频率的相邻小区造成的干扰,在某小区中操作的小区边缘用户(CEU)处发送及接收的相对高功率传输给使用相同操作频率的相邻小区所带来的干扰可能较多,这是因为在CEU处发送及接收的相应较高的功率电平所造成的。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通信系统100。通信系统100包括第一演进型NodeB(eNB)105和第二eNB115。eNB(通常也称为基站、通信控制器、NodeB等等)可与在其覆盖区域内操作的用户设备(UE)进行通信。例如,eNB105的覆盖区域在图1中示为六边形110,而eNB115的覆盖区域示为六边形120。如果eNB的覆盖区域已被划分,则该覆盖区域通常还可称为一个小区或多个小区。第一UE125和第二UE130可在六边形110内操作。UE通常还可称为移动台、用户、终端、订户、无线节点等等。
eNB的覆盖区域(通常称为eNB的小区)可根据到eNB的距离进行分类。例如,可将eNB105的覆盖区域(即,六边形110)分成两个区域,其中第一区域为小区中心区域(示为圆圈135)以及小区边缘区域(六边形110中圆圈135以外的部分,示为区140)。通常,凭借下行部分频率复用(FFR)小区间干扰协调(ICIC),相比于UE130等在小区中心区域以外操作的UE,UE125等在小区中心区域内操作的UE可接收到以较低功率电平下进行的传输,这是因为后者离服务该覆盖区域的eNB更近。
如上所示,ICIC的一种形式是FFR ICIC。在FFR ICIC中,可用时间和/或频率资源(或简单地称为资源)可被划分成多个部分。这些部分可被分配给不同的发射器。这些部分的分配通常可称为FFR模式或频率复用模式。通常,在下行传输中,eNB可称为发射器,而在上行传输中,UE可称为发射器。发射器随后可只在分配给它们的时间和/或频率内传输,或根据预定义的功率密度掩码在不同的时间和/或频率部分以不同的功率密度传输。可对时间和/或频率部分进行分配,使得相邻的和/或接近的发射器对另一个发射器和/或接收器造成少许干扰或不造成干扰。例如,可将不同的时间和/或频率部分分配给相邻的发射器,使得它们的传输不会在时间和/或频率上重叠。
使用的FFR ICIC技术以可用资源被划分的多个部分来代称。例如,复用-2的FFR(或简单地称为复用-2)将可用资源划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可分配给发射器以试图减少干扰。类似地,复用-3的FFR(或简单地成为复用-3)将可用资源划分成三部分,而复用-1的FFR完全不划分可用资源并可以表示非FFR操作。
软频率复用(SFR)是另一种ICIC技术。在SFR中,可用资源被划分成小区边缘部分和小区中心部分。另外,UE被归类为小区边缘UE(CEU)和小区中心UE(CCU)。CEU可被限制到资源的小区边缘部分,而CCU可被限制到资源的小区中心部分以及访问资源的小区边缘部分的优先级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配置通信网络的系统和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划分通信网络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网络设备根据干扰水平为所述通信网络中的第一区域选择起始通信控制器。所述方法还包括如果所述起始通信控制器和第一相邻通信控制器的平均小区间干扰水平超过第一阈值,所述网络设备将所述第一相邻通信控制器包含在所述第一区域中;如果所述起始通信控制器和所述第一相邻通信控制器的所述平均小区间干扰水平没有超过所述第一阈值,关闭所述第一区域;以及所述网络设备将关于所述第一区域的信息存储在存储器中。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实施例,提供一种设置区域的操作模式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网络设备识别所述区域的干扰分类,以及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区域的干扰分类、所述区域的小区间干扰度量和所述区域的区域间干扰度量设置所述区域的所述操作模式。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网络设备将所述区域的所述操作模式提供给所述区域中的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根据干扰水平为通信网络中的第一区域选择起始通信控制器;如果所述起始通信控制器和第一相邻通信控制器的平均小区间干扰水平超过第一阈值,将所述第一相邻通信控制器包含在所述第一区域中;如果所述起始通信控制器和所述第一相邻通信控制器没有超过所述第一阈值,关闭所述第一区域;以及将关于所述第一区域的信息存储在存储器中。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识别区域的干扰分类,根据所述区域的所述干扰分类、所述区域的小区间干扰度量和所述区域的区域间干扰度量设置所述区域的操作模式,以及将所述区域的所述操作模式提供给所述区域中的设备。
实施例的一项优点在于识别了通信网络中要求不同操作模式的各种区域,从而允许为不同的区域选择操作模式。使用适合各个区域的条件的不同操作模式有助于提高整体通信网络性能。
实施例的又一优点在于本文所提出的技术可以以集中式方式或分布式方式实施,这样部署上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发明及其优点,现在参考下文结合附图进行的描述,其中: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通信网络;
图2a示出了根据本文所述的示例实施例的示例通信网络;
图2b示出了根据本文所述的示例实施例的示例通信网络,其中通信网络的不同区域在不同模式下操作;
图3示出了根据本文所述的示例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示例分层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文所述的示例实施例的一部分通信网络的示例详细视图,该部分通信网络突出了操作模式选择中涉及的示例操作;
图5示出了根据本文所述的示例实施例的区域识别算法中的操作的示例高级流程图;
图6a示出了根据本文所述的示例实施例的通信网络的区域的操作模式确定中的网络设备操作的示例流程图;
图6b至6e示出了根据本文所述的示例实施例的区域扩展的示例;
图7a示出了根据本文所述的示例实施例的通信网络的区域的操作模式确定中的详细网络设备操作的示例流程图,其中突出了初始化阶段和区域识别阶段;
图7b示出了根据本文所述的示例实施例的通信网络的区域的操作模式确定中的详细网络设备操作的示例流程图,其中突出了操作模式自我检测阶段;
图8示出了根据本文所述的示例实施例的操作模式自适应中的网络设备操作的示例流程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文所述的示例实施例的示例第一通信设备;以及
图10示出了根据本文所述的示例实施例的示例第二通信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详细讨论对当前示例实施例及其结构的操作。但应了解,本发明提供了可以在多种具体环境中实施的许多适用的发明概念。所论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说明本发明的具体结构以及用于操作本发明的具体方式,而不应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的一项实施例涉及配置通信网络。例如,网络设备(其可为运营支撑系统(OSS)和/或eNB)通过选择起始通信控制器,然后如果起始通信控制器和相邻通信控制器的平均小区间干扰水平超过阈值,将相邻通信控制器包含在包括起始通信控制器的区域中将通信网络划分为多个区域。如果起始通信控制器和相邻通信控制器的平均小区间干扰水平没有超过阈值,则网络设备关闭该区域。再例如,网络设备通过识别区域的干扰分类,然后根据干扰分类以及区域的小区间干扰度量和区域间干扰度量设置该区域的操作模式。
将结合特定背景中的示例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该特定背景是指支持多个通信控制器或小区的无线通信系统。然而,本发明还可应用到符合标准的通信网络,例如符合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长期演进(LTE)、3GPP高级LTE、IEEE 802.16m、WiMAX等的通信网络,以及支持多个通信控制器或小区的不符合标准的通信网络。
图2a示出了通信网络200。通信网络200包括多个eNB,例如eNB205、eNB207和eNB209。通信网络200中的eNB服务在它们覆盖区域中操作的UE。注意的是,eNB的覆盖区域可以称为小区。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通过使用扇区化天线等方式划分eNB的覆盖区域。在这种情况下,覆盖区域可以说是被划分为多个小区。例如,常用的覆盖区域的划分方式是将覆盖区域划分为三个小区。还应注意的是,术语“小区”的另一常见用法是使用术语“小区”指代正在服务覆盖区域的eNB。如本文所使用的小区是指覆盖区域。
如图2a所示,eNB205服务UE210和UE212,而eNB207服务其覆盖区域220中的UE215和UE217,以及eNB209服务其覆盖区域230中的UE225。除UE之外,eNB还可服务中继节点(RN),RN可用于帮助增加覆盖范围并提高整体通信网络性能。如图2a所示,eNB209服务RN235。通信网络200中的eNB可拥有不同的能力。例如,某些eNB可以是宏eNB,其还可称为满功率eNB,而其它eNB可以是微微eNB和/或毫微微eNB,它们是功率降低的eNB。
根据eNB的位置和能力,以及与其它eNB的距离和eNB的能力,eNB的干扰环境(或干扰分类)显著不同于通信网络200中的其它eNB。例如,靠近服务多个UE和/或RN的多个宏eNB可能具有高干扰环境,而不靠近任意其它eNB或接近服务少量UE和/或RN的少数eNB可具有中等和/或低干扰环境。干扰分类的示例包括干扰受限、噪声受限、高干扰、中等干扰、低干扰等等。
由于某些eNB可在干扰主导的环境中操作,在该环境中,来自其它eNB和UE的传输的干扰对这些eNB及其UE的性能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当其它eNB不在干扰主导的环境中操作时,为通信网络200等通信网络中的所有eNB选择的单个操作模式可能不会为通信网络中的所有eNB产生最佳性能。
图2b示出了通信网络250,其中通信网络250的不同区域在不同模式下操作。通信网络250包括多个区域,包含区域255、区域260和区域265。通信网络250的不同区域可在不同模式,例如不执行小区间干扰协调的非ICIC模式,下操作,这意味着这种区域中的发射器不考虑对其它设备造成的干扰就进行发射。对不同操作模式的支持可允许干扰受限区域和噪声受限区域的共存。这些区域可由集中式实体自动确定或由通信网络的操作员手动定义。而其它区域可在诸如FFR、SFR、功率控制、编码之类的ICIC模式下操作。如图2b所示,区域255可在非ICIC模式下操作,而区域260和265可在ICIC模式下操作。注意的是,区域260和265的ICIC模式可以为相同的ICIC模式或不同的ICIC模式。
通信网络250中的各区域的操作模式以及区域本身可由OSS270确定或基于由OSS270生成的信息。例如,在操作模式确定的集中式实施方式中,OSS270可生成信息,例如关于eNB以及它们邻居的邻居信息、干扰信息等等,以确定通信网络250中的各区域和这些区域的操作模式。再例如,在操作模式确定的分布式实施方式中,OSS270可生成信息和区域,而这些区域中的eNB可确定它们自己的操作模式。又例如,在操作模式确定的另一分布式实施方式中,OSS270可生成信息,而通信网络250中的eNB可生成区域并确定它们自己的操作模式。一般而言,OSS270以及其它OSS和eNB可称为网络设备。
如图2b所示,通信网络250可包括多个OSS,例如OSS270和OSS275。例如,每个OSS可用于确定通信网络250的不同部分中的区域的操作模式。再例如,每个OSS可用于确定通信网络250中的区域的操作模式,而且这些结果可被共享以检查不同的OSS是否产生类似的结果。
图3示出了通信网络300的分层视图。通信网络300以分层的方式在图3中示出。OSS305可负责操作以及支撑多个eNB,例如eNB310、eNB312和eNB314。每个eNB可服务多个通信设备,例如UE和/或RN。如图3所示,eNB310可服务RN315和UE,例如UE317,而eNB314可服务多个UE,例如UE320和UE322。尽管图3示出通信网络300只具有一个OSS,但是通信网络30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OSS。
图4示出了一部分通信网络400的详细视图,该部分通信网络突出操作模式选择中涉及的操作。通信网络400包括OSS405和eNB410。与ICIC操作控制和自动区域识别有关的多个问题包括:(a)ICIC操作控制旨在优化ICIC增益,同时最小化因错误操作模式选择而引起的潜在损失;以及(b)从ICIC中受益的高度干扰受限区域的自动识别。
操作模式选择中涉及的示例操作包括,在网络级,OSS405可执行区域识别切换415,其可负责将通信网络400从非ICIC操作切换到ICIC操作,反之亦然。区域识别切换415可执行和/或控制三级ICIC切换,包括静态网络级切换、基于半静态OSS的小区级切换以及基于动态eNB的小区级切换。一些切换指示符包括:(i)基于UE数目的ICIC切换指示符,如果通信网络400中的密集小区的数目大于预定义的密集小区阈值,则该指示符可设置为真,(ii)基于网络负载的ICIC切换指示符,如果非轻负载小区的数目大于预定义的非轻负载阈值,则该指示符可设置为真,以及(iii)基于干扰的ICIC切换指示符,如果网络中的冲突对的数目大于预定义的冲突对阈值,则该指示符可设置为真。然而,有可能消除基于干扰的网络级切换指示符以移除基于邻居的冲突对阈值。
OSS405还可执行区域识别417,其可负责识别通信网络400中的高度干扰受限的区域以及非高度干扰受限的区域。区域识别417还可负责生成通信网络400的区域。区域识别417还可选择通信网络400的区域的操作模式。
当在区域级时,对于非高度干扰受限的区域中的非FFR操作而言,OSS405可执行功率控制(PC)和/或复用-1配置,其可被分配给eNB410。对于高度干扰受限的区域中的FFR操作而言,OSS405可执行ICIC420,其包括FFR复用模式自我配置422和FFR优化424。FFR复用模式自我配置422可包括以有助于减少小区间干扰的方式进行资源划分和/或将资源分配给通信网络400中的发射器。噪声受限小区可能不再需要单独在FFR复用模式自我配置422中被识别。FFR优化424可包括根据通信网络400的条件选择和/或优化FFR复用模式以及时间上的其它配置参数。FFR操作可利用OSS405生成的邻居信息。注意的是,OSS405执行ICIC420的论述着重于FFR作为ICIC操作的示例。然而,ICIC操作的其它形式可由OSS405执行,包括SFR等等。FFR可以是多个不同ICIC技术的一个示例并且不应解释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或精神。
在eNB410处,如果eNB410在非FFR区域中操作,则eNB410以及由eNB410服务的通信设备的发射功率电平可由功率控制425指定。功率控制425可执行适于噪声受限场景的自适应多级下行功率控制方案。发射功率电平可由OSS405提供的PC和/或复用-1配置信息来确定。如果eNB410在FFR区域中操作,则eNB410还可根据OSS405提供的FFR复用模式配置信息执行ICIC427。如上对OSS405的论述那样,对eNB410的论述着重于eNB410执行FFR作为ICIC操作的示例。eNB 410可以利用其它ICIC技术(例如SFR等等)而不利用FFR。
eNB410可将关键性能指标(KPI)提供给OSS405,OSS405可使用KPI来调整通信网络400的操作,这可涉及对区域识别切换415、区域识别417、ICIC420等等的调整。KPI的示例包括长期统计信息,包含资源块利用率、活动UE的数目(例如,待调度的UE数目)、UE分布信息、切换性能、通信网络负载、下行吞吐量、下行覆盖等等。
一般而言,FFR、SFR和功率控制(例如下行功率控制)为不同的技术,旨在分别提高干扰受限和噪声受限场景下的覆盖性能。在FFR、SFR和功率控制中,以降低提供给小区中心UE(CCU)的发射功率电平为代价可以提高小区边缘UE(CEU)的传输的发射功率电平。通常,FFR和SFR可协调相邻小区之间的发射功率密度,使得不同染色模式被分配给相邻小区。FFR和SFR可提供因CEU的功率提高以及来自紧邻小区的干扰降低所引起的覆盖增益。这可限制调度灵活性,尤其是频率选择性调度(FSS)下的CEU的调度灵活性,并且可能无法利用功率放大器的最大发射功率。因此,噪声受限场景下的性能可能会受到影响。以UE为中心的功率控制没有发现这种限制,在以UE为中心的功率控制中不需要小区之间的协调,这使功率控制更适合于室内噪声受限场景,而FFR和SFR通常更适合于干扰受限场景。因此,功率控制可以利用更稳定的小区间干扰模式。自组织网络(SON)ICIC的一个方面是自动确定网络中的哪些小区应该使用FFR和SFR操作以及哪些小区宁愿使用功率控制操作的能力以有效地利用两种方案的优势。
通过在由UE接收的最大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报告上应用一个阈值可对邻区关系列表(NRT)计算做出修改,该UE进入操作模式以区分干扰受限与噪声受限UE。噪声受限UE对NRT评估的影响较少,如可从以下示例NRT定义中推断出,可表示为
其中
其中NRT条目Aij表示小区j施加在小区i上的干扰水平的估计。指示符函数Ik确保NRT评估中只考虑了干扰受限UE进行的报告。注意的是,归一化因子不考虑来自小区i中所有UE的所有报告,而是来自小区i中UE的报告数目,小区i抱怨从小区j接收的干扰。注意的是,公式(1)中示出的示例NRT定义可以是多个可能示例NRT定义的一个示例。
图5示出了区域识别算法中操作500的高级流程图。操作500可表示当OSS405等OSS自动识别通信网络中的区域时发生在该OSS中的操作。尽管图5的论述着重于OSS执行确定通信网络中区域的操作模式中涉及的操作,但是这些操作还可在通信网络中的eNB等另一网络设备中执行,或在诸如OSS和eNB之类的网络设备的组合中执行。
操作500可开始于OSS评估NRT(方框505)。NRT可从由通信网络中的eNB提供的信息和/或OSS根据来自eNB的相互关系信息确定的全局相互关系信息中生成。例如,NRT可提供关于eNB、该eNB的相邻eNB、该eNB的相邻eNB对该eNB造成的干扰、该eNB对相邻eNB造成的干扰等的信息。eNB可将诸如相互关系信息、RSRP报告之类的信息报告给OSS。例如,eNB可计算它们各自的Aij并将其报告给OSS,OSS随后可完成NRT的评估。
OSS可识别通信网络中的区域(方框510)。OSS可根据NRT识别通信网络中的干扰受限区域、噪声受限区域等等。例如,OSS可将诸如频带、可用编码方案、eNB数目、eNB位置之类的通信网络参数作为输入,并且结合NRT识别通信网络中的干扰受限区域和噪声受限区域。再例如,OSS可通过最初选择具有高干扰的起始点(例如eNB)以及将每个起始点放置在其自身的区域中来识别各区域。如果添加相邻eNB不会产生低于邻居扩展阈值的干扰度量,则OSS随后可将相邻eNB添加到各区域中。注意的是,可根据诸如第一层邻居、第二层邻居之类的层对相邻eNB进行分类。添加相邻eNB可逐层进行。下文提供了用于识别区域的示例技术的详细论述。从通信网络的区域中,OSS可识别干扰受限eNB和噪声受限eNB(方框515)。
区域识别和/或操作模式确定可利用各种干扰度量。小区间干扰可以重塑为基于区域的平均干扰的更为广义的概念,其中一个区域可被描述为含有通信网络中多个eNB的紧凑集合。考虑到区域R1包括多个小区且第二区域R2包括可能与或可能不与R1中的小区重叠的多个小区,我们根据R2相对于R1测量R2中小区施加到R1中小区的平均小区间干扰来定义区域性平均干扰量如下
其中|R1|表示集合R1的基数,即集合R1中的小区数目。
可定义平均小区间干扰度量。假设R2为整个网络,那么可以表示为
其表示相对于R1的平均小区间干扰。
可定义小区间干扰度量。此外,当R1包括单个小区i时,即R1是单元素集合{i},那么区域性平均干扰度量进一步压缩成
其为小区i遭受的小区间干扰的测量。因此,表示小区间干扰的后一度量实际上涵盖为更普遍的基于区域的平均干扰度量的特例。
可定义平均区域间干扰度量。基于区域的平均干扰度量的另一特例是当区域R1和R2非重叠时。在这种情况下,区域性平均干扰度量有了区域间干扰的概念。例如,当R2是R1的绝对补集时,即其有可能表示为
该区域性平均干扰度量的实例表示R1之外的小区施加到R1内部的小区上的平均干扰,因此可得到相对于R1的平均区域间干扰。
图6a示出了确定通信网络的区域的操作模式中的网络设备操作600的流程图。操作600可表示当OSS405等OSS确定通信网络的区域的操作模式时发生在该OSS中的操作。尽管图6a的论述着重于OSS执行确定通信网络中区域的操作模式中涉及的操作,但是这些操作还可在通信网络中的eNB等另一网络设备中执行,或在诸如OSS和eNB之类的网络设备的组合中执行。
操作600可开始于初始化阶段605,在初始化阶段605中,OSS可确定通信网络中的起始点和/或热点小区(方框610)。注意的是,起始点和热点小区可互换使用。起始点和/或热点小区还可称为起始通信控制器,并可以为诸如eNB205、eNB207、eNB209之类的eNB。每个起始点可放置于一个区域中。通信,起始点应该为eNB,与通信网络中的多数其它eNB相比,该eNB受到更多的干扰。例如,可根据先前所述的小区间干扰度量选择起始点。选择起始点的示例可包括根据通信网络中的eNB的小区间干扰度量Ii=∑jAij的值对这些eNB进行排序,使得I1>I2>I3>……。随后,根据起始点识别阈值,例如第一阈值T1,可以选择满足以下表达式的最多整数N个eNB
Ii>T1,i=1……N。
作为替代性示例,可手动选择起始点。
一般而言,初始化阶段605可涉及OSS根据小区间干扰度量对通信网络的eNB进行排序,然后根据起始点识别阈值确定起始点。例如,起始点可以是小区间干扰水平高于起始点识别阈值的eNB。起始点识别阈值的示例值可以为约0.8,例如在0.7到0.9之间的范围内。根据接收到的小区间干扰度量的累积分布函数(CDF)确定起始点识别阈值的合理值是有可能的。例如,起始点识别阈值的合理值可对应于一个值,其中接收到的小区间干扰度量的CDF接近于百分之百。为起始点识别阈值选择这种值可在性能和实施复杂度之间提供适当的权衡。注意的是,已经证明区域识别技术对起始点的位置不是特别敏感,因此对起始点识别阈值也不是特别敏感。注意的是,低的起始点识别阈值会产生大量起始点,而高的起始点识别阈值会产生少量起始点。
操作600可开始于区域识别阶段615。区域识别阶段615可包括对应于起始点的区域扩展(方框620)。可自动且非对称地执行区域扩展以通过将高度干扰的eNB添加到或类似地包括在含有起始点的区域中来获得每个起始点附近的高度干扰的eNB。例如,OSS可根据Aij小区间干扰度量逐层执行每个起始点周围的邻居扩展。每个起始点周围的扩展还可根据邻居扩展阈值,例如第二阈值T2来执行。注意的是,只要起始点包括多个室外小区,区域识别算法收敛到稳定区域。因此,邻居扩展阈值的示例值包括大于或等于0.07的值。
可相继处理选为起始点的N个eNB(对它们执行区域扩展)。起始点的处理可从受到最高水平的小区间干扰的eNB开始。该处理可从起始点的每个连续eNB继续进行。
可根据相邻eNB的层识别相邻eNB。例如,eNB i的第一层邻居可以是任意eNB,对于eNB i,由Aij度量估计的任意eNB的小区间干扰水平大于某个阈值T。假设R0(i)={i}为包含eNB i的单个区域。R0(i)的第一层邻居,即eNB j集(eNB j集对eNB i生成的干扰大于某个阈值T),可表示为
eNB i周围的第一层扩展R1(i)可定义为R0(i)和R0(i)的第一层邻居之间的联合集,即,
对于n>1,eNB i周围的第n层区域扩展可递归地定义为第(n-1)层区域扩展Rn-1(i)和属于Rn-1(i)的所有eNB的第一层邻居集之间的联合集,即,
扩展区域的第一层邻居Rn-1(i)可表示为
其中,对于两个集合A和B,B\A表示B中A的相对补集。根据论述,可以为eNB k周围的所有第一层扩展的联合集,其中k为属于eNB i周围的第(n-1)层扩展Rn-1(i)的任意eNB,以及A=Rn-1(i)。因此,第n层区域扩展可视为第(n-1)层区域扩展Rn-1(i)和到区域Rn-1(i)的第一层相邻eNB之间的联合集,即,
注意的是,在第一层邻居之后的区域扩展,邻居可包括从已经在区域中的所有eNB中选择潜在eNB,而不仅仅选择区域的起始点。
注意的是,Aij可用作潜在的邻居扩展度量而不是Bij=Aij+Aji。Aij的使用可通过增加区域识别算法的方向性使其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得到干扰主导小区中的任意非对称性。还应注意的是,第一层邻居R1(i)包括eNB i。还应注意的是,不预设待扩展的层数。相反,可根据区域识别阶段的结果自动确定层数。
按起始点各自的小区间干扰度量从1到N降序排列起始点,有可能按照上面的论述连续处理它们。对于起始点i,其中1≤i≤N,可执行旨在识别干扰主导区域的逐层区域扩展。
在执行第(n+1)层区域扩展之前,可识别区域Rn(i)的第一层邻居然后可决定是否将该新一层邻居添加或放置(或类似地,包含)到小区主导的区域中或是否在当前层n停止区域的扩展。例如,该决定取决于平均小区间干扰与第三阈值T3等区域识别阈值的对比。如果那么可扩展干扰主导的区域以考虑新一层邻居,以及重复上面的邻居扩展过程,直到平均小区间干扰小于区域识别阈值或不存在要考虑的新邻居。再例如,该决定可取决于成对小区间干扰与区域识别阈值的对比,然后可扩展干扰主导的区域以考虑新一层邻居,以及重复上面的邻居扩展,直到成对小区间干扰小于区域识别阈值或不存在要考虑的新邻居。再例如,区域的eNB子集的小区间干扰可与区域识别阈值对比以进行区域扩展。
现参见图6b至6e,其中突出了区域扩展的示例。图6b示出了含有起始点670的区域。图6c示出了将eNB677添加或放置(或类似地,包含)到含有起始点675的区域中。图6d示出了eNB680的第一层邻居(eNB682和eNB684)。图6d示出了含有起始点685与其第一层邻居eNB687以及eNB687的第一层邻居(eNB689)的联合的区域。
返回参见图6a,一般而言,FFR增益可能大约因相邻eNB之间的协调而产生,假设FFR eNB不期望受到来自它们非FFR邻居的优惠处理,无论非FFR邻居正好在使用哪种操作模式(例如,功率控制、复用-1等等),为了从ICIC获得最大利益,如果平均区域间干扰度量低于操作模式自我检测阈值(例如第四阈值T4),则操作模式确定机制应该确保干扰主导区域的操作模式被设为FFR是符合逻辑的。目标可能是保证FFR区域的大小和形状的组合适合于有效地利用FFR增益,即,干扰主导区域中的FFR eNB的数目相对于位于干扰主导区域的边界处的非FFR eNB的数目足够大。
继续区域识别阶段615的论述,当对应于区域的小区间干扰度量低于区域识别阈值时,区域扩展可停止或关闭,即,可停止将eNB添加到区域中(方框625)。如果不存在更多的对区域中的eNB产生足够强的干扰的相邻eNB,也可停止区域扩展。注意的是,小区间干扰度量,例如平均小区间干扰水平,通常是层数目的减函数。一般而言,添加到区域的大多数eNB通常发生在起始点的前两或三层内。因此,有可能推断出区域识别阈值的示例为0.5或0.5左右,例如在0.4至0.6的范围内。
区域识别阶段615还可包括OSS执行测试以确定是否应该重复区域扩展(方框627)。如果通信网络中的条件改变,则可重新确定区域。例如,eNB可被添加到通信网络中或从通信网络中移除、RN可被添加到通信网络中或从通信网络中移除、UE可移动到不同的eNB、日时间等等,这些可影响通信网络上的负载,从而改变通信网络的干扰环境。例如,eNB可向OSS报告KPI,然后OSS可确定是否应该重复区域扩展。OSS还可确定,如果错误率增加,可能需要重复区域扩展,这可指示通信网络的干扰环境已经改变。
区域识别阶段615还可包括OSS合并重叠区域,如若存在(方框630)。合并重叠区域可涉及将两个或两个以上重叠区域组合到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重叠区域中的所有eNB的单个区域中。例如,考虑到一种情况:第一区域具有eNB A、B、C和E,第二区域具有eNB B、D和F。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在eNB B处重叠并可合并到具有eNB A、B、C、D、E和F的组合区域中。再例如,考虑到一种情况:第一区域具有eNB A、B、C和E,第二区域具有eNB B、D和F,以及第三区域具有eNB F、G和H。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可合并到具有eNB A、B、C、D、E、F、G和H的组合区域中。OSS可将关于区域的信息保存在存储器中、将信息提供给区域中的eNB等等(方框631)。
操作600可开始操作模式自我检测阶段635。操作模式自我检测阶段635可涉及OSS执行干扰受限区域识别以及操作模式选择。操作模式自我检测阶段635的目的可能是确保只有某个大小和形状的干扰受限区域被设置在FFR模式中操作。该测试背后的直觉源于早期观察,大体说来,FFR增益大多数是因相邻eNB之间的合作而引起的。如果合作eNB的数目太少或如果区域的形状使得太多相邻eNB对该区域带来干扰,那么该区域可能没有从执行ICIC中获得太多好处,而且通过在复用-1模式下操作区域可减少复杂度。先前介绍的区域间干扰度量可用于操作模式选择。如果相对于合并的干扰主导区域的平均区域间干扰小于操作模式自我检测阈值,那么该区域很有可能从FFR操作中受益。然而,在为区域采取FFR模式之前,可使用区域级负载和UE数目ICIC切换指示符执行其它检查。例如,检查可确定是否启用切换指示符。
操作模式自我检测阶段635可包括OSS执行平均干扰度量,例如区域的平均区域间干扰水平与操作模式自我检测阈值的比较(方框640)。平均干扰度量,例如平均区域间干扰水平可提供区域的干扰环境的指示并可用于为区域选择操作模式。例如,操作模式自我检测阈值可以设置为低于0.05的值,例如0.015或0.015左右,例如0.005至0.045的范围。注意的是,平均区域间干扰水平从室外eNB的数目来说是室外区域大小的减函数。一般而言,随着更多的eNB包含在区域中,接收到的区域外干扰降低并可通过区域间干扰水平来反映。可以强调的是区域间干扰水平不仅描述了区域的大小还描述了其形状。例如,当较小的区域,以及某个形状和/或形式的区域在FFR操作模式下操作时,它们的性能往往不佳。如果区域的平均区域间干扰水平不低于操作模式自我检测阈值(方框640),那么可以设置区域在复用-1模式下操作(方框645)。
然而,如果区域的平均区域间干扰水平低于操作模式自我检测阈值(方框640),那么OSS可执行其它检查以确定区域级ICIC切换指示符是否为真(方框650)。例如,区域级ICIC切换指示符包括区域的负载以及区域中UE的数目。如果区域级ICIC切换指示符不为真,那么可以设置区域在复用-1模式下操作。然而,如果区域级ICIC切换指示符为真,那么可以设置区域在FFR模式下操作(方框655)。注意的是,通信网络中所有区域或通信网络中所有区域的子集的操作模式可以根据平均区域间干扰水平来设置。
图7a示出了通信网络区域的操作模式确定中的详细网络设备操作700的流程图,其中突出了初始化阶段和区域识别阶段。操作700可表示当OSS405等OSS确定通信网络中的区域的操作模式时发生在该OSS中的操作。尽管图7a的论述着重于OSS执行确定通信网络中区域的操作模式中涉及的操作,但是这些操作还可在通信网络中的eNB等另一网络设备中执行,或在诸如OSS和eNB之类的网络设备的组合中执行。
初始化阶段705可包括OSS确定通信网络的起始点(方框708)。OSS可执行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还未处理的用于区域扩展的任意起始点(方框711)。如果不存在还未处理的起始点,那么OSS可退出初始化阶段705。如果存在未处理的起始点,则OSS可从起始点开始选择还未处理的用于区域扩展的起始点(方框714)。
区域识别阶段717可包括OSS执行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至少一个对所选起始点以及已经在区域中的其它eNB产生强干扰的相邻eNB(方框720)。如果存在至少一个对所选起始点(以及已经在区域中的其它eNB)产生强干扰的相邻eNB,则OSS可执行区域扩展,例如OSS可确定区域的相邻eNB(方框723)并将相邻eNB添加到区域中(方框726)。OSS可执行检查以确定区域(其包括新添加的相邻eNB)的平均小区间干扰是否超过区域识别阈值(方框729)。如果区域的平均小区间干扰超过区域识别阈值,则OSS可继续下一层邻居的区域扩展(方框732)。作为区域的平均小区间干扰的使用的替代,有可能使用区域的eNB的成对小区间干扰作为区域扩展的基础。作为另一替代,区域的eNB子集的小区间干扰可以作为区域扩展的基础。
如果区域的平均小区间干扰(或区域的成对小区间干扰或区域的子集小区间干扰)没有超过区域识别阈值,则OSS可停止区域扩展(方框735)。OSS可执行检查以确定是否可重复区域识别阶段717(方框738)。如果要重复区域识别阶段717,则OSS可返回方框708以确定起始点。如果不重复区域识别阶段717,则OSS可返回方框711以检查是否存在其它未处理的起始点。
如果不存在对所选起始点以及已经在区域中的其它eNB产生强干扰的相邻eNB(方框720),则OSS可停止区域扩展(方框735)。OSS可执行检查以确定是否可重复区域识别阶段717(方框738)。如果要重复区域识别阶段717,则OSS可返回方框708以确定起始点。如果不重复区域识别阶段717,则OSS可返回方框711以检查是否存在其它未处理的起始点。
如果不存在其它未处理的起始点(方框711),则OSS可合并重叠的区域(若存在)(方框741)。OSS可将关于区域的信息保存在存储器中、将信息提供给区域中的eNB等等(方框742)。图7a所示的操作可在图7b的点A处继续。
图7b示出了通信网络的区域的操作模式确定中的详细网络设备操作750的流程图,其中突出了操作模式自我检测阶段。操作750可表示当OSS405等OSS确定通信网络中的区域的操作模式时发生在该OSS中的操作。尽管图7b的论述着重于OSS执行确定通信网络中区域的操作模式中涉及的操作,但是这些操作还可在通信网络中的eNB等另一网络设备中执行,或在诸如OSS和eNB之类的网络设备的组合中执行。
操作模式自我检测阶段755可包括OSS执行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未处理的合并区域(方框757)。如果存在未处理的合并区域,那么OSS可选择其中一个未处理的合并区域(方框758)并执行检查以确定所选未处理的合并区域的平均区域间干扰是否小于操作模式自我检测阈值(方框761)。如果所选未处理的合并区域的平均区域间干扰不小于操作模式自我检测阈值,那么OSS可将所选未处理的合并区域的操作模式设置为复用-1(方框764)并返回方框757处理任意其它未处理的合并区域。
如果所选未处理的合并区域的平均区域间干扰小于操作模式自我检测阈值(方框761),则OSS可执行检查以确定所选未处理的合并区域的负载以及所选未处理的合并区域中的UE数目是否大于阈值(方框767)。所选未处理的合并区域的负载和所选未处理的合并区域中的UE数目可称为区域级ICIC切换指示符。如果区域级ICIC切换指示符没有满足阈值,那么OSS可将所选未处理的合并区域的操作模式设置为复用-1(方框764)并返回方框757处理任意其它未处理的合并区域。如果区域级ICIC切换指示符满足阈值,那么OSS可设置所选未处理的合并区域的操作模式为FFR模式(方框770)并返回方框757处理任意其它未处理的合并区域。
操作模式自适应可用于根据网络拓扑、长期网络流量负载、长期UE分布、小区间干扰水平等选择因素自动识别通信网络中不同eNB的合适操作模式。操作模式自适应可为通信网络中的每个eNB选择若干种操作模式中的一种。例如,操作模式可包括:(a)复用-1,其为基本、默认的操作模式;(b)自组织和/或自优化ICIC,其可为适用于干扰受限情况的性能增强的操作模式;以及(c)未协调下行功率控制,其特定于UE、可为适用于噪声受限情况并的性能增强的操作模式,尤其在使用频率选择性调度时。
图8示出了操作模式自适应中的网络设备操作800的流程图。操作800可表示当OSS405等OSS确定通信网络的eNB的操作模式自适应时发生在该OSS中的操作。尽管图8的论述着重于OSS执行操作模式自适应中涉及的操作,但是这些操作还可在通信网络中的eNB等另一网络设备中执行,或在诸如OSS和eNB之类的网络设备的组合中执行。
操作800可开始于OSS将通信网络中的eNB的初始操作模式设置为默认操作模式(805)。例如,OSS可将eNB的操作模式设置为复用-1模式。OSS可为通信网络中所有eNB或通信网络中eNB的子集设置操作模式。再例如,OSS可将eNB的操作模式设置为非ICIC模式。
OSS还可确定网络切换指示符的状态(方框808)。如前所述,网络切换指示符的示例可包括长期通信网络负载、UE数目等等。OSS可执行检查以确定网络切换指示符(例如长期通信网络负载和UE数目)是否满足网络切换阈值(方框811)。一般而言,OSS可确定是否启用网络切换指示符。如果网络切换指示符不满足网络切换阈值,那么OSS可继续将通信网络中的eNB的操作模式设置为默认操作模式(方框814)。OSS可返回方框808以等待直到启用网络切换指示符。
如果启用了网络切换指示符,即,如果长期通信网络负载和UE数目满足网络切换阈值,则OSS可从网络级操作变为区域级操作。OSS可执行通信网络中区域的操作模式识别(方框817)。由OSS执行的通信网络中区域的操作模式识别可利用邻居平均小区间干扰水平。
操作模式识别可包括OSS确定是否在通信网络中检测到任意高干扰区域(方框820)。如果没有在通信网络检测到高干扰区域,那么对于通信网络中的每个区域,OSS可执行检查以确定区域的平均区域间干扰是否小于噪声限制阈值,例如第五阈值T5(方框823)。如果区域的平均干扰水平小于噪声限制阈值,那么该区域可以为噪声受限区域并且OSS可将区域(以及区域中的eNB)的操作模式设置为功率控制,例如下行功率控制(方框826)。如果区域的平均干扰水平不小于噪声限制阈值,那么该区域可能不是噪声受限区域并且OSS可将区域(以及区域中的eNB)的操作模式设置为复用-1(方框829)。OSS可将区域的操作模式提供给区域中的eNB(方框830)。
如果通信网络中存在高干扰区域(方框820),那么可以为通信网络中的每个区域确定区域的本质。例如,OSS可执行检查以确定区域是否为高干扰区域(方框832)。作为替代性示例,OSS可执行检查以确定区域是否为低干扰区域。
如果该区域不是高干扰区域(方框835),那么OSS可执行检查以确定区域的平均区域间干扰是否小于噪声限制阈值,例如第五阈值T5(方框823)。如果区域的平均干扰水平小于噪声限制阈值,那么该区域为噪声受限区域并且OSS可将区域(以及区域中的eNB)的操作模式设置为功率控制,例如下行功率控制(方框826)。如果区域的平均干扰水平不小于噪声限制阈值,那么该区域不是噪声受限区域并且OSS可将区域(以及区域中的eNB)的操作模式设置为复用-1(方框829)。OSS可将区域的操作模式提供给区域中的eNB(方框830)。
如果该区域为高干扰区域(方框838),那么OSS可执行检查以确定区域的平均区域间干扰是否大于操作模式自我检测阈值,例如第四阈值T4(方框841)。如果区域的平均区域间干扰不大于操作模式自我检测阈值,那么OSS可将区域(以及区域中的eNB)的操作模式设置为复用-1(方框844)。
如果区域的平均区域间干扰大于操作模式自我检测阈值,那么OSS可执行其它检查以确定是否通过对比网络切换指示符与区域切换阈值来启用区域切换指示符(方框847)。区域切换指示符的示例包括区域负载、UE数目等。注意,区域切换指示符可类似于先前所述的网络切换指示符。然而,相对于有可能切换的区域而不是通信网络,可评估区域切换指示符。区域切换指示符包括:(i)基于区域级负载的FFR切换指示符,如果有可能切换的区域中的非轻负载eNB的数目大于预定义阈值,则该指示符将被设置为真;以及(b)基于区域级UE数目的FFR切换指示符,如果有可能切换的区域中的密集eNB的数目大于预定义阈值,则该指示符将被设置为真。如果不启用区域切换指示符,例如,区域切换指示符不大于区域切换阈值,那么OSS可将区域(以及区域中的eNB)的操作模式设置为复用-1(方框844)。如果启用了区域切换指示符,例如,区域切换指示符大于区域切换阈值,那么OSS可将区域(以及区域中的eNB)的操作模式设置为FFR(方框850)。OSS可将区域的操作模式提供给区域中的eNB(方框830)。
图9示出了第一通信设备900的图。通信设备900可以是通信网络的网络设备,例如OSS、eNB、基站、控制器等的实施方式。通信设备900可用于实施本文所论述的各种实施例。如图9所示,发射器905用于发送消息、信息、信标等,接收器910用于接收消息、信息、信标等。发射器905和接收器910可具有无线接口、有线接口或其组合。
切换单元920用于设置网络切换指示符和/或区域切换指示符的状态。切换单元920还用于确定网络切换指示符和/或区域切换指示符的状态。操作模式识别单元922用于识别(指定)通信网络中区域的操作模式。操作模式识别单元922用于根据区域的特征,例如区域的干扰环境识别(指定)区域的操作模式。FFR复用模式配置单元924用于为已经识别(指定)在FFR模式下操作的区域确定FFR复用模式。区域识别单元926用于将通信网络划分为多个区域。区域识别单元926用于使用区域识别算法,例如本文所述的示例区域识别算法,将通信网络划分为多个区域。
动态适应单元928用于根据通信网络中的改变调整通信网络中区域的操作模式。例如,通信网络中的改变可由通信网络中的eNB等实体报告的关键性能指示符来指示。NRT处理单元930用于根据从通信网络中的eNB等实体接收到的报告,例如RSRP报告,生成NRT。NRT处理单元930还用于在从实体接收其它报告时更新NRT。度量处理单元932用于处理通信网络中eNB和区域的干扰度量,例如小区间干扰、平均小区间干扰、区域间干扰、平均区域间干扰等等。对比单元934用于对比干扰度量与阈值以确定干扰度量是否满足阈值。存储器935用于存储报告、干扰度量、阈值、区域信息、操作模式分配、FFR复用模式、NRT、网络切换指示符、区域切换指示符等。
通信设备900的元件可实施为特定的硬件逻辑块。在替代性实施例中,通信设备900的元件可实施为在处理器、控制器、专用集成电路等中执行的软件。在又一替代性实施例中,通信设备900的元件可实施为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
例如,发射器905和接收器910可实施为专用硬件块,而切换单元920、操作模式识别单元922、FFR复用模式配置单元924、区域识别单元926、动态适应单元928、NRT处理单元930、度量处理单元932、以及对比单元934可以是在处理器915,例如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定制电路或者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的定制编译逻辑阵列中执行的软件模块。
图10示出了通信设备1000的图。通信设备1000可以是通信网络的网络设备,例如OSS、eNB、基站、控制器等的实施方式。通信设备1000可用于实施本文所论述的各种实施例。如图10所示,发射器1005用于发送消息、信息、信标等,接收器1010用于接收消息、信息、信标等。发射器1005和接收器1010可具有无线接口、有线接口或其组合。
操作模式识别单元1020用于识别(指定)通信网络中区域的操作模式。操作模式识别单元1020用于根据区域的特征(例如区域的干扰环境)识别(指定)区域的操作模式。FFR复用模式配置单元1022用于为已经识别(指定)在FFR模式下操作的区域确定FFR复用模式。NRT处理单元1024用于根据从通信网络中的eNB等实体接收到的报告,例如RSRP报告,生成NRT。NRT处理单元1024还用于在从实体接收其它报告时更新NRT。
度量处理单元1026用于处理通信网络中eNB和区域的干扰度量,例如小区间干扰、平均小区间干扰、区域间干扰、平均区域间干扰等。对比单元1028用于对比干扰度量与阈值以确定干扰度量是否满足阈值。切换单元1030用于设置网络切换指示符和/或区域切换指示符的状态。切换单元1030还用于确定网络切换指示符和/或区域切换指示符的状态。存储器1035用于存储报告、干扰度量、阈值、区域信息、操作模式分配、FFR复用模式、NRT、网络切换指示符、区域切换指示符等。
通信设备1000的元件可实施为特定的硬件逻辑块。在替代性实施例中,通信设备1000的元件可实施为在处理器、控制器、专用集成电路等中执行的软件。在又一替代性实施例中,通信设备1000的元件可实施为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
例如,发射器1005和接收器1010可实施为专用硬件块,而操作模式识别单元1020、FFR复用模式配置单元1022、NRT处理单元1024、度量处理单元1026、对比单元1028和切换单元1030可以是在处理器915,例如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定制电路或者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的定制编译逻辑阵列中执行的软件模块。
尽管已详细描述本发明及其优点,但应理解,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在本文中进行各种改变、替代和更改。

Claims (42)

1.一种用于划分通信网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根据干扰水平为所述通信网络中的第一区域选择起始通信控制器;
如果所述起始通信控制器和第一相邻通信控制器的平均小区间干扰水平超过第一阈值,所述网络设备将所述第一相邻通信控制器包含在所述第一区域中以及如果所述起始通信控制器和所述第一相邻通信控制器没有超过所述第一阈值,关闭所述第一区域;以及
所述网络设备将关于所述第一区域的信息存储在存储器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如果所述起始通信控制器、所述第一相邻通信控制器和第二相邻通信控制器的所述平均小区间干扰水平超过所述第一阈值,将所述第二相邻通信控制器包含在所述第一区域中以及如果所述起始通信控制器、所述第一相邻通信控制器和所述第二相邻通信控制器的所述平均小区间干扰水平没有超过所述第一阈值,关闭所述第一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相邻通信控制器和所述第二相邻通信控制器为所述起始通信控制器的第一层邻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相邻通信控制器为所述起始通信控制器的第一层邻居以及所述第二相邻通信控制器为所述起始通信控制器的第二层邻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如果第二相邻通信控制器与所述起始通信控制器以及所述第二相邻通信控制器与所述第一相邻通信控制器的所述平均小区间干扰水平超过所述第一阈值,将所述第二相邻通信控制器包含在所述第一区域中,以及如果所述第二相邻通信控制器与所述起始通信控制器以及所述第二相邻通信控制器与所述第一相邻通信控制器的所述平均小区间干扰水平没有超过所述第一阈值,关闭所述第一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如果第二相邻通信控制器与所述起始通信控制器的第一小区间干扰水平和所述第二相邻通信控制器与所述第一相邻通信控制器的第二小区间干扰水平中的至少一个超过所述第一阈值,将所述第二相邻通信控制器包含在所述第一区域中,以及如果所述第一小区间干扰水平和所述第二小区间干扰水平没有超过所述第一阈值,关闭所述第一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如果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包括存在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中的公共通信控制器,合并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扰水平为小区间干扰水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所述起始通信控制器包括:
根据所述通信控制器的小区间干扰水平将多个通信控制器存储在所述通信网络中;以及
从所述多个通信控制器中选择具有最高小区间干扰水平的候选通信通信控制器作为所述起始通信控制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所述起始通信控制器包括:
根据所述通信控制器的小区间干扰水平将多个通信控制器存储在所述通信网络中;以及
从所述多个通信控制器中选择具有N个最高小区间干扰水平的N个候选通信控制器作为N个起始通信控制器,其中所述N个通信控制器包括所述起始通信控制器,以及N为非零正整数。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为所述第一区域选择操作模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所述操作模式包括:
如果所述第一区域的区域间干扰水平大于第二阈值,将所述操作模式设置为非干扰协调模式;
如果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区域间干扰水平不大于所述第二阈值并且区域级切换指示符被设置为第一值,则将所述操作模式设置为干扰协调模式;以及
如果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区域间干扰水平不大于所述第二阈值并且区域级切换指示符被设置为第二值,则将所述操作模式设置为非干扰协调模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干扰协调模式包括复用-1模式,以及所述干扰协调模式包括部分频率复用模式和软频率复用模式中的一个。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级切换指示符包括所述通信网络的负载、所述区域中的无线节点的数目超过第三阈值,或其组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始通信控制器和所述第一相邻通信控制器包括演进型NodeB。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包括运营支撑系统(OSS)和演进型NodeB。
17.一种设置区域的操作模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识别所述区域的干扰分类;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区域的所述干扰分类、所述区域的小区间干扰度量和所述区域的区域间干扰度量设置所述区域的所述操作模式;以及
所述网络设备将所述区域的所述操作模式提供给所述区域中的设备。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的所述干扰分类包括噪声受限区域和干扰受限区域中的一个。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的所述小区间干扰度量包括平均小区间干扰水平。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的所述区域间干扰度量包括平均区域间干扰水平。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所述操作模式包括:
如果所述区域被归类为噪声受限区域,根据所述区域的所述小区间干扰度量将所述区域的所述操作模式设置为功率控制操作模式;以及
如果所述区域被归类为干扰受限区域,根据所述区域的所述区域间干扰度量将所述区域的所述操作模式设置为非干扰协调操作模式。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干扰协调操作模式包括复用-1操作模式。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控制操作模式包括下行功率控制操作模式。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扰协调操作模式包括部分频率复用操作模式和软频率复用模式中的一个。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如果所述区域被归类为干扰受限区域,根据所述区域的所述区域间干扰度量和所述区域的区域切换指示符将所述区域的所述操作模式设置为所述非干扰协调操作模式和干扰协调操作模式中的一个。
26.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包括运营支撑系统(OSS)和演进型NodeB中的一个。
27.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演进型NodeB和用户设备中的一个。
28.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用于根据干扰水平为通信网络中的第一区域选择起始通信控制器;如果所述起始通信控制器和第一相邻通信控制器的平均小区间干扰水平超过第一阈值,将所述第一相邻通信控制器包含在所述第一区域中;如果所述起始通信控制器和所述第一相邻通信控制器没有超过所述第一阈值,关闭所述第一区域;以及将关于所述第一区域的信息存储在存储器中。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如果所述起始通信控制器、所述第一相邻通信控制器和第二相邻通信控制器的所述平均小区间干扰水平超过所述第一阈值,将所述第二相邻通信控制器包含在所述第一区域中,以及如果所述起始通信控制器、所述第一相邻通信控制器和所述第二相邻通信控制器的所述平均小区间干扰水平没有超过所述第一阈值,关闭所述第一区域。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如果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包括存在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中的公共通信控制器,合并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
31.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通信控制器的小区间干扰水平排列所述通信网络中的多个通信控制器,以及从所述多个通信控制器中选择一个与所述起始通信控制器一样具有最高小区间干扰水平的通信控制器。
32.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为所述第一区域选择操作模式。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如果所述第一区域的区域间干扰水平大于第二阈值,将所述操作模式设置为非干扰协调模式;如果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区域间干扰水平不大于所述第二阈值并且区域级切换指示符被设置为第一值,将所述操作模式设置为干扰协调模式;以及如果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区域间干扰水平不大于所述第二阈值并且所述区域级切换指示符被设置为第二值,将所述操作模式设置为所述非干扰协调模式。
34.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包括运营支撑系统(OSS)和演进型NodeB中的一个。
35.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用于识别区域的干扰分类,根据所述区域的所述干扰分类、所述区域的小区间干扰度量和所述区域的区域间干扰度量设置所述区域的操作模式,以及将所述区域的所述操作模式提供给所述区域中的设备。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如果所述区域被归类为噪声受限区域,根据所述区域的所述小区间干扰度量将所述区域的所述操作模式设置为非干扰协调操作模式,以及如果所述区域被归类为干扰受限区域,根据所述区域的所述区域间干扰度量将所述操作模式设置为所述非干扰协调操作模式和干扰协调操作模式中的一个。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所述处理器用于如果所述区域被归类为干扰受限区域,根据所述区域的所述区域间干扰度量和所述区域的区域切换指示符将所述区域的所述操作模式设置为所述非干扰协调操作模式和干扰协调操作模式中的一个。
38.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的所述干扰分类包括噪声受限区域和干扰受限区域中的一个。
39.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区间干扰度量包括平均小区间干扰水平。
40.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间干扰度量包括平均区域间干扰水平。
41.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演进型NodeB和用户设备中的一个。
42.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包括运营支撑系统(OSS)和演进型NodeB中的一个。
CN201280073335.5A 2012-05-23 2012-07-24 用于配置通信网络的系统和方法 Active CN1043356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479,186 2012-05-23
US13/479,186 US8971818B2 (en) 2012-05-23 2012-05-23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figuring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PCT/CN2012/079080 WO2013174073A1 (en) 2012-05-23 2012-07-24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figuring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35623A CN104335623A (zh) 2015-02-04
CN104335623B true CN104335623B (zh) 2018-12-14

Family

ID=49621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73335.5A Active CN104335623B (zh) 2012-05-23 2012-07-24 用于配置通信网络的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8971818B2 (zh)
CN (1) CN104335623B (zh)
WO (1) WO201317407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07405B1 (en) 1999-04-28 2004-10-19 Isco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 and a device for maintaining the performance quality of a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ystem in the presence of narrow band interference
US8385483B2 (en) 2008-11-11 2013-02-26 Isco International, Llc Self-adaptive digital RF bandpass and bandstop filter architecture
US9386455B2 (en) * 2012-11-29 2016-07-05 At&T Mobility Ii Llc Self-organizing network switching matrix
US9319916B2 (en) 2013-03-15 2016-04-19 Isco International, Llc Method and appartus for signal interference processing
WO2014198297A1 (en) * 2013-06-11 2014-12-18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Gmbh & Co. Kg Configuration of resource usage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5684492B (zh) * 2013-07-31 2019-04-19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在通信网中用于指配小区标识符值的方法和装置以及用于管理小区标识符值的指配的方法和装置
US9769672B2 (en) * 2013-08-13 2017-09-19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Anonymization of ASA/LSA repository data
US10237047B2 (en) * 2013-09-18 2019-03-1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Full duplex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ssociated radio base station
US9107187B2 (en) * 2013-09-30 2015-08-11 At&T Mobility Ii Llc Enhanced self-organizing network switching matrix
US9668223B2 (en) 2014-05-05 2017-05-30 Isco International,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creasing performance of communication links of communication nodes
CN104301948B (zh) * 2014-09-05 2017-12-2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载波聚合网络中的小区切换方法及装置
EP3292642B1 (en) 2015-05-04 2020-01-29 ISCO International,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creasing performance of communication paths for communication nodes
US10356597B2 (en) * 2016-05-03 2019-07-16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Testing and validation of user equipment for a cellular network
WO2017210056A1 (en) 2016-06-01 2017-12-07 Isco International,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signal conditioning to mitigate interference detected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267712B1 (en) * 2016-07-06 2020-11-04 Alcatel Lucent Auto-channel selection of a wireless access point
US10129768B1 (en) * 2016-11-17 2018-11-13 Sprint Spectrum L.P. Determining potential interference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10298279B2 (en) 2017-04-05 2019-05-21 Isco International,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creasing performance of communication paths for communication nodes
US10812121B2 (en) 2017-08-09 2020-10-20 Isco International,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and analyzing passive intermodulation interference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284313B2 (en) 2017-08-09 2019-05-07 Isco International,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detecting, testing, diagnosing and/or mitigating interference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256926B2 (en) * 2017-08-17 2019-04-09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Inc Method for configuring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396927B2 (en) * 2017-12-12 2019-08-27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LLC Automatic configuration of cell assignment of non-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non-ICIC)-engaged remote units in a wireless distributed communications system (WDCS) to non-ICIC-engaged WDCS cells to avoid or reduce dividing radio resources
US11689952B1 (en) 2021-04-28 2023-06-27 T-Mobile Innovations Llc Identifying a worst interfering sector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20699A (zh) * 2008-12-03 2009-04-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同站邻区干扰协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和基站
US7693488B2 (en) * 2004-09-30 2010-04-06 Vtech Telecommunications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symmetric enhanced mode operation in a digital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1041981A1 (en) * 2009-10-05 2011-04-1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CN102215557A (zh) * 2010-04-02 2011-10-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长期演进下行系统的小区间干扰协调方法及装置
CN102215492A (zh) * 2011-06-10 2011-10-1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用户反馈的多小区资源分配方法
CN102264075A (zh) * 2010-05-27 2011-11-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长期演进下行系统的小区间干扰协调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48782B2 (en) 2005-02-02 2010-12-07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network resource plann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7720038B2 (en) * 2006-03-22 2010-05-18 Broadcom Corporation Cell network selectively applying proxy mode to minimize power
JP2010504026A (ja) * 2006-09-14 2010-02-04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テクノロジー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干渉の最適化によるセルおよびリソースブロックの割当て
US8165098B2 (en) * 2008-02-11 2012-04-24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Method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cell-edge bands of OFDMA networks
US10116402B2 (en) * 2011-10-27 2018-10-3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mode self-adaptation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93488B2 (en) * 2004-09-30 2010-04-06 Vtech Telecommunications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symmetric enhanced mode operation in a digital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420699A (zh) * 2008-12-03 2009-04-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同站邻区干扰协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和基站
WO2011041981A1 (en) * 2009-10-05 2011-04-1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CN102215557A (zh) * 2010-04-02 2011-10-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长期演进下行系统的小区间干扰协调方法及装置
CN102264075A (zh) * 2010-05-27 2011-11-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长期演进下行系统的小区间干扰协调方法及装置
CN102215492A (zh) * 2011-06-10 2011-10-1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用户反馈的多小区资源分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35623A (zh) 2015-02-04
US20150156634A1 (en) 2015-06-04
US20130316710A1 (en) 2013-11-28
WO2013174073A1 (en) 2013-11-28
US8971818B2 (en) 2015-03-03
US9521555B2 (en) 2016-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35623B (zh) 用于配置通信网络的系统和方法
EP2453711B1 (en) Method for assigning frequency subbands to a plurality of interfering nod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ontroller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Mhiri et al. A survey on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techniques in femtocell self-organizing networks
Garcia et al. Autonomous component carrier selection: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local area environments for LTE-advanced
US9313004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ynamic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in a cellular network
Gavrilovska et al. Medium access control protocols in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Overview and general classification
Jo et al. Downlink femtocell networks: Open or closed?
US9392432B2 (en) Interface between base stations for topology discovery to enable coordinated resource usage
Chowdhury et al.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using dynamic frequency re-use for dense femtocell network architectures
KR101781015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무선 자원을 뮤팅하는 방법 및 시스템
Dalal et al. Fractional frequency reuse to mitigate interference in self-configuring LTE-femtocells network
Hsieh et al. Optimizing small cell deployment in arbitrary wireless networks with minimum service rate constraints
WO2014027170A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Ye et al. Dynamic min-cut clustering for energy savings in ultra-dense networks
US9967067B2 (en) Serving noise/macro interference limited user equipment for downlink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Herranz et al. Cognitive radio enabling opportunistic spectrum access in LTE-advanced femtocells
TW201503722A (zh) 用於網路中負載平衡及干擾協調之方法及系統
Wang et al. Cooperative component carrier (Re-) selection for LTE-advanced femtocells
Lotfollahzadeh et al. Femtocell base station clustering and logistic smooth transition autoregressive‐based predicted signal‐to‐interference‐plus‐noise ratio for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of two‐tier macro/femtocell networks
Tariq et al. Cognitive femtocell networks
Kim et al. Utility-based subchannel allocation for OFDMA femtocell networks
Lin et al. Max-throughput interference avoidance mechanism for indoor self-organizing small cell networks
Alquhali et al. Enhanced fractional frequency reuse approach for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femtocell networks
KR102171429B1 (ko) 셀룰러 통신망
Misra et al. Self-organization and optimization in heterogenous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27

Address after: Unit 3401, unit a, building 6, Shenye Zhongcheng, No. 8089, Hongli West Road, Donghai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40

Patentee after: Honor De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