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31654A - 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操作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操作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31654A
CN104331654A CN201410586682.9A CN201410586682A CN104331654A CN 104331654 A CN104331654 A CN 104331654A CN 201410586682 A CN201410586682 A CN 201410586682A CN 104331654 A CN104331654 A CN 1043316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ological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user
input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8668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31654B (zh
Inventor
申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ui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uid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ui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58668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331654B/zh
Priority to PCT/CN2014/095205 priority patent/WO2016065718A1/zh
Publication of CN1043316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316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316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316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操作方法和装置,该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操作方法包括:接收用户输入的开启应用的指令;向所述用户显示所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输入请求;接收所述用户输入的所述输入请求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将接收的生物特征信息与保存的所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对比;如果所述接收的生物特征信息与所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相同,则允许所述用户使用所述应用。本发明中,用户只需输入生物特征信息就可以使用移动设备提供的应用,省去了输入账号和密码的操作,进一步可以减少由于账号和密码泄露导致的用户信息丢失,增强了应用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操作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操作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今移动设备的规模在日益扩大,基于移动设备的应用也日益增多,用户更换移动设备的频率也在加快。如何快速地同步资料,便捷地使用应用变得越来越被用户所关心。
现在,用户使用移动设备进行资料同步,以及登录应用一般都需要输入账号和密码进行身份识别,同样,在用户更换移动设备之后,也需要输入账号和密码进行身份识别,然后才能进行资料同步和登录应用等操作。
输入账号和密码进行身份识别的方式操作比较繁琐,并且安全性较差,一旦账号和密码被泄露,用户的信息就会丢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操作方法。通过该方法,用户只需输入生物特征信息就可以使用移动设备提供的应用,省去了输入账号和密码的操作,进一步可以减少由于账号和密码泄露导致的用户信息丢失,增强了应用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操作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操作方法,包括:接收用户输入的开启应用的指令;向所述用户显示所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输入请求;接收所述用户输入的所述输入请求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将接收的生物特征信息与保存的所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对比;如果所述接收的生物特征信息与所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相同,则允许所述用户使用所述应用。
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操作方法,接收用户输入的开启应用的指令之后,向用户显示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输入请求,然后将用户输入的生物特征信息与保存的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对比;如果用户输入的生物特征信息与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相同,则允许用户使用上述应用。本发明中,即使用户更换移动设备,在使用更换后的移动设备提供的应用时,也仅需要输入生物特征信息即可。从而用户只需输入生物特征信息就可以使用移动设备提供的应用,省去了输入账号和密码的操作,进一步可以减少由于账号和密码泄露导致的用户信息丢失,增强了应用的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操作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开启应用的指令;以及在显示模块显示所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输入请求之后,接收所述用户输入的所述输入请求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所述显示模块,用于在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开启应用的指令之后,向所述用户显示所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输入请求;对比模块,用于将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生物特征信息与保存的所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对比;响应模块,用于当所述对比模块确定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生物特征信息与所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相同时,允许所述用户使用所述应用。
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操作装置,接收模块接收用户输入的开启应用的指令之后,显示模块向用户显示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输入请求,然后对比模块将用户输入的生物特征信息与保存的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对比;如果用户输入的生物特征信息与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相同,则响应模块允许用户使用上述应用。本发明中,即使用户更换移动设备,在使用更换后的移动设备提供的应用时,也仅需要输入生物特征信息即可。从而用户只需输入生物特征信息就可以使用移动设备提供的应用,省去了输入账号和密码的操作,进一步可以减少由于账号和密码泄露导致的用户信息丢失,增强了应用的安全性。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操作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操作方法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操作方法再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操作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操作装置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为本发明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操作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101,接收用户输入的开启应用的指令。
具体地,用户输入的开启应用的指令可以为:用户通过点击移动设备屏幕上显示的应用图标输入的指令;或者,用户通过移动设备的话筒输入的语音指令,例如:用户通过移动设备的话筒输入的语音“应用A”,即为用户输入的开启应用A这一应用的指令。
其中,应用A可以是移动设备提供的各种应用,本发明对应用A的具体形式不作限定。
当然,用户输入开启应用的指令的方式并不仅限于此,本发明对用户输入开启应用的指令的方式不做限定。
本实施例中,移动设备可以为手机或平板电脑等,本实施例对移动设备的形态不作限定。
步骤102,向上述用户显示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输入请求。
具体地,向上述用户显示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输入请求可以为:向用户展示生物特征信息输入界面,以请求用户输入生物特征信息。
本发明中,上述生物特征信息可以为指纹或者虹膜,当然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上述生物特征信息还可以为其他可以唯一标识个人身份的生物特征,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显而易见地,如果注册上述应用时用的生物特征信息为指纹,这里向上述用户显示的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输入请求即为指纹输入请求;如果注册上述应用时用的生物特征信息为虹膜,这里向上述用户显示的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输入请求即为虹膜输入请求。
步骤103,接收上述用户输入的上述输入请求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
具体地,当生物特征信息输入请求为指纹输入请求时,用户输入的上述输入请求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可以为:用户通过点击生物特征信息输入界面输入的指纹信息;当生物特征信息输入请求为虹膜输入请求时,用户输入的上述输入请求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可以为:用户通过将眼球虹膜对准生物特征信息输入界面录入的虹膜信息。
步骤104,将接收的生物特征信息与保存的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对比。
其中,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可以保存在上述应用对应的服务器中,举例来说,与应用A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可以保存在应用A对应的服务器中;或者,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可以保存在生物特征服务器中,该生物特征服务器即为一独立的服务器,用于保存各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可以保存在生物特征服务器保存的与上述用户对应的表项中。具体地,在将各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保存在生物特征服务器保存的与上述用户对应的表项中时,生物特征服务器建立用户、用户使用的各应用以及用户使用的各应用所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在存储用户使用的各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时,如果该用户使用的至少两个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相同,则上述用户对应的表项中仅保存相同的一个生物特征信息即可。在具体操作时,可以为,生物特征服务器接收到用户使用的应用A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时,在该用户对应的表项中查找,判断该用户对应的表项中是否已经保存了与应用A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相同的生物特征信息,如果是,则建立该用户对应的表项与应用A的对应关系,但不再重复保存应用A的生物特征信息;如果该用户对应的表项中没有与应用A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相同的生物特征信息,则将应用A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保存在上述用户对应的表项中,并建立用户、应用A以及应用A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可以保存在生物特征服务器保存的与该生物特征信息对应的表项中。也就是说,生物特征服务器针对每个生物特征信息建立一个表项,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生物特征信息之后,生物特征服务器在本地查找是否有与该生物特征信息对应的表项,如果没有,则说明生物特征服务器中未保存上述生物特征信息,则该生物特征服务器建立与上述生物特征信息对应的表项,将上述生物特征信息保存在建立的表项中;而如果生物特征服务器中查找到与上述生物特征信息对应的表项,则说明生物特征服务器中已保存上述生物特征信息,则生物特征服务器不再重复保存相同的生物特征信息。
以上仅为生物特征服务器保存生物特征信息的两种方式,但本发明实施例并不仅限于此,本发明对生物特征服务器保存生物特征信息的方式不作限定。
本发明中,用户使用的各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可以为不同的生物特征信息,举例来说,应用A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可以为指纹信息,应用B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可以为虹膜信息。
其中,应用B可以是移动设备提供的各种应用,本发明对应用B的具体形式不作限定。
当然,用户使用的至少两个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也可以为相同的生物特征信息,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当用户使用的至少两个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相同时,在后注册的应用可以通过获取用户授权的方式直接使用生物特征服务器上保存的在先注册的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例如:应用B在注册时使用与应用A相同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注册,应用A注册在先,应用B注册在后,这时由于生物特征服务器中已保存了应用A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应用B在注册时就可以通过获取用户授权的方式直接使用生物特征服务器中保存的应用A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这样就将用户首次使用应用时的注册过程简化为获取用户授权的过程,可以提高用户体验度。
本实施例中,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生物特征信息之后,将用户输入的生物特征信息与保存的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对比,以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识别。
步骤105,如果上述接收的生物特征信息与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相同,则允许上述用户使用上述应用。
具体地,如果上述接收的生物特征信息与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相同,则说明对用户的身份认证通过,这时可以允许上述用户继续使用上述应用。
进一步地,如果上述接收的生物特征信息与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不同,则说明上述用户的身份认证未通过,拒绝上述用户使用上述应用。
上述实施例中,接收用户输入的开启应用的指令之后,向用户显示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输入请求,然后将用户输入的生物特征信息与保存的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对比;如果用户输入的生物特征信息与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相同,则允许上述用户使用上述应用。本实施例中,即使用户更换移动设备,在使用更换后的移动设备提供的应用时,也仅需要输入生物特征信息即可。从而用户只需输入生物特征信息就可以使用移动设备提供的应用,省去了输入账号和密码的操作,进一步可以减少由于账号和密码泄露导致的用户信息丢失,增强了应用的安全性。
图2为本发明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操作方法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201,接收用户输入的注册应用的指令。
具体地,用户输入的注册应用的指令可以为:用户首次使用上述应用时,通过点击移动设备屏幕上显示的上述应用的图标,进入上述应用的展示界面,进而通过点击展示界面上的注册按钮输入的指令;或者,用户首次使用上述应用时,通过移动设备的话筒输入的语音指令,例如:用户通过移动设备的话筒输入的语音“注册应用A”,即为用户输入的注册应用A的指令。
当然,用户输入注册应用的指令的方式并不仅限于此,本发明对用户输入注册应用的指令的方式不做限定。
本实施例中,移动设备可以为手机或平板电脑等,本实施例对移动设备的形态不作限定。
其中,应用A可以是移动设备提供的各种应用,本发明对应用A的具体形式不作限定。
步骤202,向上述用户显示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注册请求。
本实施例中,接收用户输入的注册应用的指令之后,向用户显示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注册请求。具体地,向用户显示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注册请求可以为:向用户展示生物特征信息注册界面,以供用户进行生物特征信息注册。
本发明中,上述生物特征信息可以为指纹或者虹膜,当然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上述生物特征信息还可以为其他可以唯一标识个人身份的生物特征,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步骤203,接收并保存上述用户输入的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
具体地,当生物特征信息为指纹时,用户输入的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可以为:用户通过点击生物特征信息注册界面输入的指纹信息;当生物特征信息为虹膜时,用户输入的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可以为:用户通过将眼球虹膜对准生物特征信息注册界面录入的虹膜信息。
其中,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可以保存在上述应用对应的服务器中,举例来说,与应用A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可以保存在应用A对应的服务器中;或者,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可以保存在生物特征服务器中,该生物特征服务器为一独立的服务器,用于保存各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可以保存在生物特征服务器保存的与上述用户对应的表项中。具体地,在将各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保存在生物特征服务器保存的与上述用户对应的表项中时,生物特征服务器建立用户、用户使用的各应用以及用户使用的各应用所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在存储用户使用的各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时,如果该用户使用的至少两个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相同,则上述用户对应的表项中仅保存相同的一个生物特征信息即可。在具体操作时,可以为,生物特征服务器接收到用户使用的应用A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时,在该用户对应的表项中查找,判断该用户对应的表项中是否已经保存了与应用A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相同的生物特征信息,如果是,则建立该用户对应的表项与应用A的对应关系,但不再重复保存应用A的生物特征信息;如果该用户对应的表项中没有与应用A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相同的生物特征信息,则将应用A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保存在上述用户对应的表项中,并建立用户、应用A以及应用A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可以保存在生物特征服务器保存的与该生物特征信息对应的表项中。也就是说,生物特征服务器针对每个生物特征信息建立一个表项,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生物特征信息之后,生物特征服务器在本地查找是否有与该生物特征信息对应的表项,如果没有,则说明生物特征服务器中未保存上述生物特征信息,则该生物特征服务器建立与上述生物特征信息对应的表项,将上述生物特征信息保存在建立的表项中;而如果生物特征服务器中查找到与上述生物特征信息对应的表项,则说明生物特征服务器中已保存上述生物特征信息,则生物特征服务器不再重复保存相同的生物特征信息。
以上仅为生物特征服务器保存生物特征信息的两种方式,但本发明实施例并不仅限于此,本发明对生物特征服务器保存生物特征信息的方式不作限定。
本发明中,用户使用的各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可以为不同的生物特征信息,举例来说,应用A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可以为指纹信息,应用B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可以为虹膜信息。
其中,应用B可以是移动设备提供的各种应用,本发明对应用B的具体形式不作限定。
当然,用户使用的至少两个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也可以为相同的生物特征信息,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当用户使用的至少两个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相同时,在后注册的应用可以通过获取用户授权的方式直接使用生物特征服务器上保存的在先注册的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例如:应用B在注册时使用与应用A相同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注册,应用A注册在先,应用B注册在后,这时由于生物特征服务器中已保存了应用A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应用B在注册时就可以通过获取用户授权的方式直接使用生物特征服务器中保存的应用A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这样就将用户首次使用应用时的注册过程简化为获取用户授权的过程,可以提高用户体验度。
步骤204,接收用户输入的开启应用的指令。
具体地,用户输入的开启应用的指令可以为:用户通过点击移动设备屏幕上显示的应用图标输入的指令;或者,用户通过移动设备的话筒输入的语音指令,例如:用户通过移动设备的话筒输入的语音“应用A”,即为用户输入的开启应用A的指令。
当然,用户输入开启应用的指令的方式并不仅限于此,本发明对用户输入开启应用的指令的方式不做限定。
步骤205,向上述用户显示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输入请求。
具体地,向上述用户显示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输入请求可以为:向用户展示生物特征信息输入界面,以请求用户输入生物特征信息。
本发明中,上述生物特征信息可以为指纹或者虹膜,当然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上述生物特征信息还可以为其他可以唯一标识个人身份的生物特征,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显而易见地,如果注册上述应用时用的生物特征信息为指纹,这里向上述用户显示的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输入请求即为指纹输入请求;如果注册上述应用时用的生物特征信息为虹膜,这里向上述用户显示的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输入请求即为虹膜输入请求。
步骤206,接收上述用户输入的上述输入请求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
具体地,当生物特征信息输入请求为指纹输入请求时,用户输入的上述输入请求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可以为:用户通过点击生物特征信息输入界面输入的指纹信息;当生物特征信息输入请求为虹膜输入请求时,用户输入的上述输入请求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可以为:用户通过将眼球虹膜对准生物特征信息输入界面录入的虹膜信息。
步骤207,将接收的生物特征信息与保存的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对比。
本实施例中,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生物特征信息之后,将用户输入的生物特征信息与保存的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对比,以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识别。
步骤208,如果上述接收的生物特征信息与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相同,则允许上述用户使用上述应用。
具体地,如果上述接收的生物特征信息与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相同,则说明对用户的身份认证通过,这时可以允许上述用户继续使用上述应用。
进一步地,如果上述接收的生物特征信息与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不同,则说明上述用户的身份认证未通过,拒绝上述用户使用上述应用。
上述实施例中,接收用户输入的开启应用的指令之后,向用户显示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输入请求,然后将用户输入的生物特征信息与保存的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对比;如果用户输入的生物特征信息与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相同,则允许上述用户使用上述应用。本实施例中,即使用户更换移动设备,在使用更换后的移动设备提供的应用时,也仅需要输入生物特征信息即可。从而用户只需输入生物特征信息就可以使用移动设备提供的应用,省去了输入账号和密码的操作,进一步可以减少由于账号和密码泄露导致的用户信息丢失,增强了应用的安全性。
图3为本发明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操作方法再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301,接收用户输入的注册应用A的指令。
具体地,用户输入的注册应用A的指令可以为:用户首次使用上述应用A时,通过点击移动设备屏幕上显示的应用A的图标,进入应用A的展示界面,进而通过点击展示界面上的注册按钮输入的指令;或者,用户首次使用上述应用A时,通过移动设备的话筒输入的语音指令,例如:用户通过移动设备的话筒输入的语音“注册应用A”,即为用户输入的注册应用A的指令。
举例来说,如果应用A为微信,那么用户首次使用微信时,通过点击移动设备屏幕上显示的微信的图标,进入微信的展示界面,进而可以通过点击展示界面上的注册按钮输入注册微信的指令;或者,用户首次使用微信时,通过移动设备的话筒输入的语音“注册微信”,即为用户输入的注册应用A的指令。
当然,用户输入注册应用A的指令的方式并不仅限于此,本发明对用户输入注册应用A的指令的方式不做限定。
本实施例中,移动设备可以为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本实施例对移动设备的形态不作限定。
步骤302,向上述用户显示应用A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注册请求。
本实施例中,接收用户输入的注册应用A的指令之后,向用户显示上述应用A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注册请求。具体地,向用户显示上述应用A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注册请求可以为:向用户展示生物特征信息注册界面,以供用户进行生物特征信息注册。
本发明中,上述生物特征信息可以为指纹或者虹膜,当然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上述生物特征信息还可以为其他可以唯一标识个人身份的生物特征,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步骤303,接收并保存上述用户输入的应用A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
具体地,当生物特征信息为指纹时,用户输入的应用A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可以为:用户通过点击生物特征信息注册界面输入的指纹信息;当生物特征信息为虹膜时,用户输入的应用A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可以为:用户通过将眼球虹膜对准生物特征信息注册界面录入的虹膜信息。
其中,应用A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可以保存在应用A对应的服务器中,举例来说,如果应用A为微信,则与应用A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可以保存在腾讯服务器中;或者,应用A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可以保存在生物特征服务器中,该生物特征服务器为一独立的服务器,用于保存各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可以保存在生物特征服务器保存的与上述用户对应的表项中。具体地,在将各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保存在生物特征服务器保存的与上述用户对应的表项中时,生物特征服务器建立用户、用户使用的各应用以及用户使用的各应用所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在存储用户使用的各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时,如果该用户使用的至少两个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相同,则上述用户对应的表项中仅保存相同的一个生物特征信息即可。在具体操作时,可以为,生物特征服务器接收到用户使用的应用A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时,在该用户对应的表项中查找,判断该用户对应的表项中是否已经保存了与应用A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相同的生物特征信息,如果是,则建立该用户对应的表项与应用A的对应关系,但不再重复保存应用A的生物特征信息;如果该用户对应的表项中没有与应用A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相同的生物特征信息,则将应用A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保存在上述用户对应的表项中,并建立用户、应用A以及应用A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可以保存在生物特征服务器保存的与该生物特征信息对应的表项中。也就是说,生物特征服务器针对每个生物特征信息建立一个表项,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生物特征信息之后,生物特征服务器在本地查找是否有与该生物特征信息对应的表项,如果没有,则说明生物特征服务器中未保存上述生物特征信息,则该生物特征服务器建立与上述生物特征信息对应的表项,将上述生物特征信息保存在建立的表项中;而如果生物特征服务器中查找到与上述生物特征信息对应的表项,则说明生物特征服务器中已保存上述生物特征信息,则生物特征服务器不再重复保存相同的生物特征信息。
以上仅为生物特征服务器保存生物特征信息的两种方式,但本发明实施例并不仅限于此,本发明对生物特征服务器保存生物特征信息的方式不作限定。
本发明中,用户使用的各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可以为不同的生物特征信息,举例来说,应用A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可以为指纹信息,而应用B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可以为虹膜信息。
当然,用户使用的至少两个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也可以为相同的生物特征信息,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当用户使用的至少两个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相同时,在后注册的应用可以通过获取用户授权的方式直接使用生物特征服务器上保存的在先注册的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例如:应用B在注册时使用与应用A相同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注册,应用A注册在先,应用B注册在后,这时由于生物特征服务器中已保存了应用A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应用B在注册时就可以通过获取用户授权的方式直接使用生物特征服务器中保存的应用A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这样就将用户首次使用应用时的注册过程简化为获取用户授权的过程,可以提高用户体验度。
其中,应用B可以是移动设备提供的各种应用,本发明对应用B的具体形式不作限定。
步骤304,接收用户输入的开启应用A的指令。
具体地,用户输入的开启应用A的指令可以为:用户通过点击移动设备屏幕上显示的应用A的图标输入的指令;或者,用户通过移动设备的话筒输入的语音指令,例如:用户通过移动设备的话筒输入的语音“应用A”,即为用户输入的开启应用A的指令。
举例来说,如果应用A为微信,那么用户可以通过点击移动设备屏幕上显示的微信的图标输入开启微信的指令;或者,用户可以通过移动设备的话筒输入语音“微信”,即为用户输入开启微信的指令。
当然,用户输入开启应用A的指令的方式并不仅限于此,本发明对用户输入开启应用A的指令的方式不做限定。
步骤305,向上述用户显示应用A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输入请求。
具体地,向上述用户显示应用A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输入请求可以为:向用户展示生物特征信息输入界面,以请求用户输入生物特征信息。
本发明中,上述生物特征信息可以为指纹或者虹膜,当然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上述生物特征信息还可以为其他可以唯一标识个人身份的生物特征,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显而易见地,如果注册应用A时用的生物特征信息为指纹,这里向上述用户显示的应用A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输入请求即为指纹输入请求;如果注册应用A时用的生物特征信息为虹膜,这里向上述用户显示的应用A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输入请求即为虹膜输入请求。
步骤306,接收上述用户输入的上述输入请求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
具体地,当生物特征信息输入请求为指纹输入请求时,用户输入的上述输入请求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可以为:用户通过点击生物特征信息输入界面输入的指纹信息;当生物特征信息输入请求为虹膜输入请求时,用户输入的上述输入请求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可以为:用户通过将眼球虹膜对准生物特征信息输入界面录入的虹膜信息。
步骤307,判断接收的生物特征信息与保存的应用A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执行步骤308;如果不同,则执行步骤309。
本实施例中,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生物特征信息之后,将用户输入的生物特征信息与保存的应用A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对比,判断接收的生物特征信息与保存的应用A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是否相同,以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识别。
步骤308,允许上述用户使用应用A。
具体地,如果上述接收的生物特征信息与应用A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相同,则说明对用户的身份认证通过,这时可以允许上述用户继续使用应用A。
以应用A为微信为例,如果上述接收的生物特征信息与微信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相同,则说明对用户的身份认证通过,这时可以登录接收的生物特征信息所对应的微信账号,允许该用户继续使用微信。
步骤309,拒绝上述用户使用应用A。
具体地,如果上述接收的生物特征信息与应用A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不同,则说明上述用户的身份认证未通过,拒绝上述用户使用应用A。
同样以应用A为微信为例,如果上述接收的生物特征信息与微信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不同,则说明上述用户的身份认证未通过,拒绝该用户使用微信,并可以向上述用户显示身份认证未通过,无法登录微信账号的响应。
上述实施例中,接收用户输入的开启应用的指令之后,向用户显示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输入请求,然后将用户输入的生物特征信息与保存的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对比;如果用户输入的生物特征信息与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相同,则允许上述用户使用上述应用。本实施例中,即使用户更换移动设备,在使用更换后的移动设备提供的应用时,也仅需要输入生物特征信息即可。从而用户只需输入生物特征信息就可以使用移动设备提供的应用,省去了输入账号和密码的操作,进一步可以减少由于账号和密码泄露导致的用户信息丢失,增强了应用的安全性。
本发明图3所示实施例中,主要以应用A为微信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应用A可以是移动设备提供的各种应用,本发明对应用A的具体形式不作限定。举例来说,应用A也可以为通讯录这一应用,用户首次使用通讯录时,移动设备接收用户输入的注册通讯录的指令之后,向上述用户显示通讯录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注册请求,然后接收并保存上述用户输入的与通讯录这一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完成与通讯录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的注册。这样,在用户更换移动设备,更换后的移动设备接收到该用户输入的开启通讯录的指令之后,更换后的移动设备会向上述用户显示通讯录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输入请求,并接收上述用户输入的上述输入请求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然后对比接收到的生物特征信息与保存的通讯录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如果二者相同,则同步通讯录到上述更换后的移动设备。如果二者不同,则拒绝用户使用通讯录,也不会将通讯录同步到更换后的移动设备,从而确保了用户的信息安全。
图4为本发明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操作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操作装置可以实现本发明图1所示实施例的流程,如图4所示,该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操作装置可以包括:接收模块41、显示模块42、对比模块43和响应模块44。
其中,接收模块41,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开启应用的指令;以及在显示模块42显示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输入请求之后,接收上述用户输入的上述输入请求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
具体地,用户输入的开启应用的指令可以为:用户通过点击移动设备屏幕上显示的应用图标输入的指令;或者,用户通过移动设备的话筒输入的语音指令,例如:用户通过移动设备的话筒输入的语音“应用A”,即为用户输入的开启应用A这一应用的指令。
其中,应用A可以是移动设备提供的各种应用,本发明对应用A的具体形式不作限定。
当然,用户输入开启应用的指令的方式并不仅限于此,本发明对用户输入开启应用的指令的方式不做限定。
本实施例中,上述生物特征信息可以为指纹或者虹膜,当然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上述生物特征信息还可以为其他可以唯一标识个人身份的生物特征,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显示模块42,用于在接收模块41接收开启应用的指令之后,向上述用户显示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输入请求。
具体地,显示模块42向上述用户显示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输入请求可以为:显示模块42向用户展示生物特征信息输入界面,以请求用户输入生物特征信息。
显而易见地,如果注册上述应用时用的生物特征信息为指纹,这里显示模块42向上述用户显示的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输入请求即为指纹输入请求;如果注册上述应用时用的生物特征信息为虹膜,这里显示模块42向上述用户显示的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输入请求即为虹膜输入请求。
对比模块43,用于将接收模块41接收的生物特征信息与保存的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对比。
其中,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可以保存在上述应用对应的服务器中,举例来说,与应用A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可以保存在应用A对应的服务器中;或者,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可以保存在生物特征服务器中,该生物特征服务器即为一独立的服务器,用于保存各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可以保存在生物特征服务器保存的与上述用户对应的表项中。具体地,在将各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保存在生物特征服务器保存的与上述用户对应的表项中时,生物特征服务器建立用户、用户使用的各应用以及用户使用的各应用所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在存储用户使用的各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时,如果该用户使用的至少两个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相同,则上述用户对应的表项中仅保存相同的一个生物特征信息即可。在具体操作时,可以为,生物特征服务器接收到用户使用的应用A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时,在该用户对应的表项中查找,判断该用户对应的表项中是否已经保存了与应用A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相同的生物特征信息,如果是,则建立该用户对应的表项与应用A的对应关系,但不再重复保存应用A的生物特征信息;如果该用户对应的表项中没有与应用A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相同的生物特征信息,则将应用A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保存在上述用户对应的表项中,并建立用户、应用A以及应用A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可以保存在生物特征服务器保存的与该生物特征信息对应的表项中。也就是说,生物特征服务器针对每个生物特征信息建立一个表项,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生物特征信息之后,生物特征服务器在本地查找是否有与该生物特征信息对应的表项,如果没有,则说明生物特征服务器中未保存上述生物特征信息,则该生物特征服务器建立与上述生物特征信息对应的表项,将上述生物特征信息保存在建立的表项中;而如果生物特征服务器中查找到与上述生物特征信息对应的表项,则说明生物特征服务器中已保存上述生物特征信息,则生物特征服务器不再重复保存相同的生物特征信息。
以上仅为生物特征服务器保存生物特征信息的两种方式,但本发明实施例并不仅限于此,本发明对生物特征服务器保存生物特征信息的方式不作限定。
本发明中,用户使用的各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可以为不同的生物特征信息,举例来说,应用A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可以为指纹信息,应用B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可以为虹膜信息。
其中,应用B可以是移动设备提供的各种应用,本发明对应用B的具体形式不作限定。
当然,用户使用的至少两个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也可以为相同的生物特征信息,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当用户使用的至少两个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相同时,在后注册的应用可以通过获取用户授权的方式直接使用生物特征服务器上保存的在先注册的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例如:应用B在注册时使用与应用A相同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注册,应用A注册在先,应用B注册在后,这时由于生物特征服务器中已保存了应用A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应用B在注册时就可以通过获取用户授权的方式直接使用生物特征服务器中保存的应用A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这样就将用户首次使用应用时的注册过程简化为获取用户授权的过程,可以提高用户体验度。
本实施例中,接收模块41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生物特征信息之后,对比模块43将用户输入的生物特征信息与保存的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对比,以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识别。
响应模块44,用于当对比模块43确定接收模块41接收的生物特征信息与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相同时,允许上述用户使用上述应用。
具体地,如果对比模块43确定接收模块41接收的生物特征信息与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相同,则说明对用户的身份认证通过,这时响应模块44可以允许上述用户继续使用上述应用。
进一步地,如果对比模块43确定接收模块41接收的生物特征信息与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不同,则说明上述用户的身份认证未通过,这时响应模块44拒绝上述用户使用上述应用。
本实施例中,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操作装置可以为移动设备,该移动设备可以为手机或平板电脑等,本实施例对移动设备的形态不作限定。
上述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操作装置中,接收模块41接收用户输入的开启应用的指令之后,显示模块42向用户显示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输入请求,然后对比模块43将用户输入的生物特征信息与保存的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对比;如果用户输入的生物特征信息与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相同,则响应模块44允许用户使用上述应用。本实施例中,即使用户更换移动设备,在使用更换后的移动设备提供的应用时,也仅需要输入生物特征信息即可。从而用户只需输入生物特征信息就可以使用移动设备提供的应用,省去了输入账号和密码的操作,进一步可以减少由于账号和密码泄露导致的用户信息丢失,增强了应用的安全性。
图5为本发明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操作装置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与图4所示的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操作装置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图5所示的装置还可以包括:保存模块45;
接收模块41,还用于在接收用户输入的开启应用的指令之前,接收用户输入的注册应用的指令;以及在显示模块42向上述用户显示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注册请求之后,接收上述用户输入的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
具体地,用户输入的注册应用的指令可以为:用户首次使用上述应用时,通过点击移动设备屏幕上显示的上述应用的图标,进入上述应用的展示界面,进而通过点击展示界面上的注册按钮输入的指令;或者,用户首次使用上述应用时,通过移动设备的话筒输入的语音指令,例如:用户通过移动设备的话筒输入的语音“注册应用A”,即为用户输入的注册应用A的指令。
当然,用户输入注册应用的指令的方式并不仅限于此,本发明对用户输入注册应用的指令的方式不做限定。
当生物特征信息为指纹时,用户输入的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可以为:用户通过点击生物特征信息注册界面输入的指纹信息;当生物特征信息为虹膜时,用户输入的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可以为:用户通过将眼球虹膜对准生物特征信息注册界面录入的虹膜信息。
显示模块42,还用于在接收模块41接收注册应用的指令之后,向上述用户显示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注册请求;具体地,显示模块42向用户显示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注册请求可以为:显示模块42向用户展示生物特征信息注册界面,以供用户进行生物特征信息注册。
保存模块45,用于保存接收模块41接收的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
具体地,保存模块45可以将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可以保存在上述应用对应的服务器中,举例来说,保存模块45可以将与应用A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保存在应用A对应的服务器中;或者,保存模块45可以将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保存在生物特征服务器中,该生物特征服务器为一独立的服务器,用于保存各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保存模块45可以将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保存在生物特征服务器保存的与上述用户对应的表项中。具体地,在将各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保存在生物特征服务器保存的与上述用户对应的表项中时,保存模块45建立用户、用户使用的各应用以及用户使用的各应用所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在存储用户使用的各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时,如果该用户使用的至少两个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相同,则保存模块45在上述用户对应的表项中仅保存相同的一个生物特征信息即可。在具体操作时,可以为,接收到用户使用的应用A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时,保存模块45在该用户对应的表项中查找,判断该用户对应的表项中是否已经保存了与应用A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相同的生物特征信息,如果是,则建立该用户对应的表项与应用A的对应关系,但不再重复保存应用A的生物特征信息;如果该用户对应的表项中没有与应用A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相同的生物特征信息,则保存模块45将应用A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保存在上述用户对应的表项中,并建立用户、应用A以及应用A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保存模块45可以将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保存在生物特征服务器保存的与该生物特征信息对应的表项中。也就是说,保存模块45针对每个生物特征信息建立一个表项,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生物特征信息之后,保存模块45在本地查找是否有与该生物特征信息对应的表项,如果没有,则说明生物特征服务器中未保存上述生物特征信息,则保存模块45建立与上述生物特征信息对应的表项,将上述生物特征信息保存在建立的表项中;而如果生物特征服务器中查找到与上述生物特征信息对应的表项,则说明生物特征服务器中已保存上述生物特征信息,则保存模块45不再重复保存相同的生物特征信息。
以上仅为保存模块45保存生物特征信息的两种方式,但本发明实施例并不仅限于此,本发明对保存模块45保存生物特征信息的方式不作限定。
本实施例中,用户使用的各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可以为不同的生物特征信息,举例来说,应用A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可以为指纹信息,应用B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可以为虹膜信息。
其中,应用B可以是移动设备提供的各种应用,本发明对应用B的具体形式不作限定。
当然,用户使用的至少两个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也可以为相同的生物特征信息,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响应模块44,还用于当对比模块43确定接收模块41接收的生物特征信息与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不同时,拒绝上述用户使用所述应用。
具体地,当对比模块43确定接收模块41接收的生物特征信息与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不同时,说明上述用户的身份认证未通过,响应模块44拒绝上述用户使用上述应用。
本实施例中,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操作装置可以为移动设备,该移动设备可以为手机或平板电脑等,本实施例对移动设备的形态不作限定。
上述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操作装置中,接收模块41接收用户输入的开启应用的指令之后,显示模块42向用户显示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输入请求,然后对比模块43将用户输入的生物特征信息与保存的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对比;如果用户输入的生物特征信息与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相同,则响应模块44允许用户使用上述应用;如果用户输入的生物特征信息与上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不同,则响应模块44拒绝用户使用上述应用。本实施例中,即使用户更换移动设备,在使用更换后的移动设备提供的应用时,也仅需要输入生物特征信息即可。从而用户只需输入生物特征信息就可以使用移动设备提供的应用,省去了输入账号和密码的操作,进一步可以减少由于账号和密码泄露导致的用户信息丢失,增强了应用的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发明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rogrammable Gate Array;以下简称: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Gate Array;以下简称: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用户输入的开启应用的指令;
向所述用户显示所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输入请求;
接收所述用户输入的所述输入请求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
将接收的生物特征信息与保存的所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对比;
如果所述接收的生物特征信息与所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相同,则允许所述用户使用所述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用户输入的开启应用的指令之前,还包括:
接收用户输入的注册应用的指令;
向所述用户显示所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注册请求;
接收并保存所述用户输入的所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接收的生物特征信息与保存的所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对比之后,还包括:
如果所述接收的生物特征信息与所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不同,则拒绝所述用户使用所述应用。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保存在所述应用对应的服务器中;或者,所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保存在生物特征服务器中。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特征信息包括指纹或者虹膜。
6.一种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开启应用的指令;以及在显示模块显示所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输入请求之后,接收所述用户输入的所述输入请求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
所述显示模块,用于在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开启应用的指令之后,向所述用户显示所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输入请求;
对比模块,用于将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生物特征信息与保存的所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对比;
响应模块,用于当所述对比模块确定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生物特征信息与所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相同时,允许所述用户使用所述应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存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在接收用户输入的开启应用的指令之前,接收用户输入的注册应用的指令;以及在所述显示模块向所述用户显示所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注册请求之后,接收所述用户输入的所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
所述显示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接收模块接收注册应用的指令之后,向所述用户显示所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注册请求;
所述保存模块,用于保存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所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响应模块,还用于当所述对比模块确定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生物特征信息与所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不同时,拒绝所述用户使用所述应用。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保存在所述应用对应的服务器中;或者,所述应用对应的生物特征信息保存在生物特征服务器中。
10.根据权利要求6-8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特征信息包括指纹或者虹膜。
CN201410586682.9A 2014-10-27 2014-10-27 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操作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43316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86682.9A CN104331654B (zh) 2014-10-27 2014-10-27 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操作方法和装置
PCT/CN2014/095205 WO2016065718A1 (zh) 2014-10-27 2014-12-26 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操作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86682.9A CN104331654B (zh) 2014-10-27 2014-10-27 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操作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31654A true CN104331654A (zh) 2015-02-04
CN104331654B CN104331654B (zh) 2018-01-26

Family

ID=524063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86682.9A Active CN104331654B (zh) 2014-10-27 2014-10-27 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操作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331654B (zh)
WO (1) WO2016065718A1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60613A (zh) * 2015-03-16 2015-05-2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用户识别模块的认证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04700019A (zh) * 2015-03-30 2015-06-10 深圳市欧珀通信软件有限公司 控制智能穿戴设备穿戴的方法、装置和一种智能穿戴设备
CN105262754A (zh) * 2015-10-28 2016-01-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眼球注册方法和装置
CN105704133A (zh) * 2016-02-19 2016-06-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同步的方法、终端及服务器
CN105912906A (zh) * 2016-04-13 2016-08-31 时建华 与人共融的开启应用程序的方法
CN106155560A (zh) * 2016-07-28 2016-11-23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触控的应用控制方法及装置、用户终端
CN106647291A (zh) * 2015-10-30 2017-05-10 霍尼韦尔国际公司 用于控制受控电器的可穿戴控制装置、控制系统及方法
WO2017124444A1 (zh) * 2016-01-22 2017-07-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的登录密码的输入方法、装置和终端
CN107480498A (zh) * 2017-07-31 2017-12-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解锁处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7784217A (zh) * 2017-10-31 2018-03-09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特征信息处理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475304A (zh) * 2015-12-29 2018-08-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关联应用程序和生物特征的方法、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CN109074435A (zh) * 2015-12-09 2018-12-2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提供用户信息的电子设备和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25626A1 (en) * 2009-07-29 2011-02-03 Kyocera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Device
CN102281539A (zh) * 2011-08-29 2011-12-14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应用程序登录方法
CN103455742A (zh) * 2012-06-04 2013-12-1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提供基于指纹的快捷键的方法、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和便携式终端
CN103577739A (zh) * 2013-11-15 2014-02-12 青岛尚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移动终端及其设置及访问控制方法
CN103761502A (zh) * 2013-12-26 2014-04-30 福建伊时代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认证装置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77340A (zh) * 2012-12-28 2013-05-01 周万荣 一种通过生物特征数据调用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25626A1 (en) * 2009-07-29 2011-02-03 Kyocera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Device
CN102281539A (zh) * 2011-08-29 2011-12-14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应用程序登录方法
CN103455742A (zh) * 2012-06-04 2013-12-1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提供基于指纹的快捷键的方法、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和便携式终端
CN103577739A (zh) * 2013-11-15 2014-02-12 青岛尚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移动终端及其设置及访问控制方法
CN103761502A (zh) * 2013-12-26 2014-04-30 福建伊时代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认证装置和方法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60613A (zh) * 2015-03-16 2015-05-2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用户识别模块的认证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04700019A (zh) * 2015-03-30 2015-06-10 深圳市欧珀通信软件有限公司 控制智能穿戴设备穿戴的方法、装置和一种智能穿戴设备
CN107798232A (zh) * 2015-03-30 2018-03-1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智能穿戴设备穿戴的方法、装置和一种智能穿戴设备
CN105262754A (zh) * 2015-10-28 2016-01-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眼球注册方法和装置
CN106647291A (zh) * 2015-10-30 2017-05-10 霍尼韦尔国际公司 用于控制受控电器的可穿戴控制装置、控制系统及方法
US10984082B2 (en) 2015-12-09 2021-04-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user information
CN109074435B (zh) * 2015-12-09 2022-01-2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提供用户信息的电子设备和方法
CN109074435A (zh) * 2015-12-09 2018-12-2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提供用户信息的电子设备和方法
CN108475304B (zh) * 2015-12-29 2021-08-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关联应用程序和生物特征的方法、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CN108475304A (zh) * 2015-12-29 2018-08-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关联应用程序和生物特征的方法、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US11017066B2 (en) 2015-12-29 2021-05-2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associating application program with biometric feature, apparatus, and mobile terminal
WO2017124444A1 (zh) * 2016-01-22 2017-07-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的登录密码的输入方法、装置和终端
US11126702B2 (en) 2016-01-22 2021-09-2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pplication login password input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terminal
CN105704133A (zh) * 2016-02-19 2016-06-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同步的方法、终端及服务器
CN105912906B (zh) * 2016-04-13 2018-12-04 泰州市龙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与人共融的开启应用程序的方法
CN105912906A (zh) * 2016-04-13 2016-08-31 时建华 与人共融的开启应用程序的方法
CN106155560A (zh) * 2016-07-28 2016-11-23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触控的应用控制方法及装置、用户终端
CN107480498B (zh) * 2017-07-31 2020-02-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解锁处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7480498A (zh) * 2017-07-31 2017-12-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解锁处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7784217A (zh) * 2017-10-31 2018-03-09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特征信息处理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065718A1 (zh) 2016-05-06
CN104331654B (zh) 2018-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31654A (zh) 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操作方法和装置
US10496804B2 (en) Fingerprint authent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and terminal supporting fingerprint authentication
US2023032553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biometric information in electronic device
KR102622185B1 (ko) 모바일 결제 장치 및 모바일 결제 시스템
EP3293695A1 (en) Method for enrolling financial account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performing the same
CN103118031B (zh) 登录应用账户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715178B (zh) 电子装置的解锁系统及方法
CN108428451B (zh) 语音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和语音控制系统
US9230152B2 (en) Electronic device for processing composite finger matching biometric data and related methods
US20180046848A1 (en) Method of recognizing fingerprints, apparatus and terminal devices
CN104036175A (zh) 指纹注册方法、利用指纹组合顺序执行操作的方法及终端
CN109754515B (zh) 一种排队系统及排队的数据处理方法
US10311220B2 (en) Accessing a user equipment using a biometric sensor concurrently with an authentication pattern
CN109194689B (zh) 异常行为识别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US20140351926A1 (en) Athentication of device users by gaze
CN109478290A (zh) 基于指纹扫描来认证或识别用户的方法
CN104506317A (zh) 一种基于多种认证方式的认证方法和设备
CN104331650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以及一种电子设备
CN110120928A (zh) 一种身份认证的方法、装置、服务器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5184133A (zh) 一种鉴权方法、装置及相应移动终端
CN105630318A (zh) 操作交互方法和装置
CN107632794A (zh) 读写锁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468947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046571B (zh) 用于识别年龄的方法和装置
CN112989851A (zh) Nfc卡片激活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