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22173B - 山地丘陵区缓坡地改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山地丘陵区缓坡地改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22173B
CN104322173B CN201410660387.3A CN201410660387A CN104322173B CN 104322173 B CN104322173 B CN 104322173B CN 201410660387 A CN201410660387 A CN 201410660387A CN 104322173 B CN104322173 B CN 1043221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dient
territory element
ground
kan
gentle slo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6038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22173A (zh
Inventor
刘涓
吕家恪
魏朝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west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west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west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west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41066038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322173B/zh
Publication of CN1043221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221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221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221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山地丘陵区缓坡地改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改造的目标区域划分成N个区域单元,且区域单元按照设定的宽度Bm和长度L划分;S2.在每个区域单元内设置定位点,并根据定位点确定该区域单元的坡度α;S3.确定相邻的区域单元的地面的高度差H,并根据如下公式确定高度差:Bm=H/(cotα-cotβ)其中,β为改造的目标坡度;S4.根据高度差确定坎埂高度h,并修建坎埂;能够对坡度较大且不规则的区域进行有效改造,从而提高缓坡地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山地丘陵区缓坡地改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土地改造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山地丘陵区缓坡地改造方法。
背景技术
山地丘陵地区存在如下特点:绝大部分区域地形起伏大,耕地台面的坡度大,而且土层薄,因此在山地丘陵地区的可耕地面积少,而且由于山地丘陵地区的地形特点,可耕地的利用率低,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山地丘陵地区的地形特点,造成这个区域不能采用机械化的设备耕地,在耕种过程中还采用原始的耕种方式,比如采用人工挖地松土,用动物来作为劳动力耕地,因而造成耕种效率极为低下,因此,需要改造成缓坡地才能适应机械化耕作,缓坡地指通过工程改造以沟、路、坎分割的田面坡度整体在6°以下(局部不大于10°)的面积较大、能满足农业机械化生产或土地规模化经营的耕作地块。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对于山地丘陵地区的土地进行改造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而且能够适应于机械耕种,提高耕种效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山地丘陵地区缓坡地改造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而且能够适应于机械耕种,提高耕种效率。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山地丘陵区缓坡地改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改造的目标区域划分成N个区域单元,且区域单元按照设定的宽度Bm和长度L划分;
S2.在每个区域单元内设置定位点,并根据定位点确定该区域单元的坡度α;
S3.确定相邻的区域单元的地面的高度差H,并根据如下公式确定高度差:
Bm=H/(cotα-cotβ)
其中,β为改造的目标坡度;
S4.根据高度差确定坎埂高度h,并修建坎埂;
S5.在选定的区域单元内进行表土剥离,然后在剥离表土的区域开挖土方或者回填入土方,控制区域单元内的地面坡度小于β;
S6.回填表土,并控制回填表土后的坡度小于β。
进一步,在步骤S2中,每隔一设定的距离设置一个定位点,且在设定的距离内出现坡度陡变,则在坡度陡变点设置定位点。
进一步,步骤S2中,若相邻两个区域单元的的坡度α1≤10°,α2≤10°,且|α12|≤3°,那么返回步骤S1,重新划分区域单元,并且扩大区域单元的宽度Bm和长度L。
进一步,步骤S4中,若坎埂高度h≤1m,建土坎埂;若坎埂高度为1<h≤2m,则修建石质坎埂。
进一步,β≤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对缓坡地进行改造,能够对坡度较大较大且不规则的区域进行有效改造,从而提高缓坡地的利用率,而且能够利于机械化(至少小型的机械设备)耕种,并且利于规模化生产,大大提高耕种效率以及粮食的产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图,如图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山地丘陵区缓坡地改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改造的目标区域划分成N个区域单元,且区域单元按照设定的宽度Bm和长度L划分,其中,N为泛指的数目,区域单元的多少是根据目标区域的大小以及每个区域单元的宽度及长度决定;
S2.在每个区域单元内设置定位点,并根据定位点确定该区域单元的坡度α,即是说,在划分区域时基本按照矩形区域划分,在目标区域内的边角部分,按照类似矩形的方式划分,比如按照梯形划分,但不会影响最终的改造效果,其中,区域单元的长度是指沿着区域单元的等高线方向为长度,而垂直于等高线的方向为宽度;
S3.确定相邻的区域单元的地面的高度差H,并根据如下公式确定高度差:
Bm=H/(cotα-cotβ)
其中,β为改造的目标坡度;
S4.根据高度差确定坎埂高度h,并修建坎埂,在理论上,相邻的区域单元的高度差与坎埂高度是相等的,但是在实际确定坎埂高度的时候,还要考虑各区域单元的实际状况:比如土质的厚度以及坡度大小等;
S5.在选定的区域单元内进行表土剥离,然后在剥离表土的区域开挖土方或者回填入土方,控制区域单元内的地面坡度小于β,在对区域单元的表土剥离时,表土的剥离厚度为20cm为宜,但是并不是一定按照20cm的标准进行剥离,当表土玻璃后,对剥离后的区域进行降坡处理,即是说:对于陡坡的上端进行土方挖掘,如存在母质或者延时,还需要进行爆破处理,而对于陡坡的下端进行土方的回填,使最终的回填表土后的坡度小于β,但是对于局部区域,比如目标区域的边角地区或者对于母质岩层较多的地区,进行降坡处理的难度较大,工程量巨大,因此β的取值可以放宽到10°,但是不能大于10°;
S6.回填表土,并控制回填表土后的坡度小于β,回填表土后,土层的厚度一般为50-60cm,但是取50cm为最佳值,利于作物的根系的发展并且施工难度较小,其中β≤6°。
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2中,每隔一设定的距离设置一个定位点,且在设定的距离内出现坡度陡变,则在坡度陡变点设置定位点,比如,设定的距离为5m,那么定位点就每隔5米设置一个,若在设定的距离内出现坡度陡变,比如定位点A和定位点B之间的间隔为5米,但是A和B之间突然出现坡度增大的区域,那么在该区域上同样设置一个定位点F,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根据这些定位点得到各区域单元的原始地面坡度α。每两个点就可以得到一个坡度值,因此可以得到一个单元内的平均原始地面坡度α。而根据α和β来计算土的挖填方量,利于对表土剥离后的挖土量和回填量进行计算,并确定合适的工作量,提高效率,其中,对于挖土量和回填量的计算方式可以由现有的计算方法,比如:由β-α的绝对值确定原始地面坡度与目标地面坡度的坡度差,然后根据地块的横断面形状计算该坡度差情况下的挖土体积和回填体积,即挖土量和回填量。
本实施例中,步骤S2中,若相邻两个区域单元的的坡度α1≤10°,α2≤10°,且|α12|≤3°,那么返回步骤S1,重新划分区域单元,并且扩大区域单元的宽度Bm和长度L,能够划分出尽量大的区域单元作为一个地块,在满足能够改造为小于6°地块的前提下,尽可能大地规划,利于改造以及改造后的耕种。
本实施例中,步骤S4中,若坎埂高度h≤1m,建土坎埂;若坎埂高度为1<h≤2m,则修建石质坎埂。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5)

1.一种山地丘陵区缓坡地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改造的目标区域划分成N个区域单元,且区域单元按照设定的宽度Bm和长度L划分;
S2.在每个区域单元内设置定位点,并根据定位点确定该区域单元的坡度α;
S3.确定相邻的区域单元的地面的高度差H,并根据如下公式确定高度差H:
Bm=H/(cotα-cotβ)
其中,β为改造的目标坡度;
S4.根据高度差H确定坎埂高度h,并修建坎埂;
S5.在选定的区域单元内进行表土剥离,然后在剥离表土的区域开挖土方或者回填入土方,控制区域单元内的地面坡度小于β;
S6.回填表土,并控制回填表土后的坡度小于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山地丘陵区缓坡地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每隔一设定的距离设置一个定位点,且在设定的距离内出现坡度陡变,则在坡度陡变点设置定位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山地丘陵区缓坡地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若相邻两个区域单元的坡度α1≤10°,α2≤10°,且那么返回步骤S1,重新划分区域单元,并且扩大区域单元的宽度Bm和长度L。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山地丘陵区缓坡地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若坎埂高度h≤1m,建土坎埂;若坎埂高度为1<h≤2m,则修建石质坎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山地丘陵区缓坡地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β≤6°。
CN201410660387.3A 2014-11-13 2014-11-13 山地丘陵区缓坡地改造方法 Active CN1043221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60387.3A CN104322173B (zh) 2014-11-13 2014-11-13 山地丘陵区缓坡地改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60387.3A CN104322173B (zh) 2014-11-13 2014-11-13 山地丘陵区缓坡地改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22173A CN104322173A (zh) 2015-02-04
CN104322173B true CN104322173B (zh) 2016-02-24

Family

ID=523971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60387.3A Active CN104322173B (zh) 2014-11-13 2014-11-13 山地丘陵区缓坡地改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3221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10939A (zh) * 2017-09-05 2018-02-23 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 一种缓坡地水田平整的改造方法
CN107896549A (zh) * 2017-12-13 2018-04-13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一种提升丘陵区坡耕地瘠薄紫色土肥力的方法及土壤结构
CN109168394B (zh) * 2018-09-28 2021-05-25 重庆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 丘陵山区土地宜机化整治方法
CN109633542B (zh) * 2018-11-30 2021-10-15 中交遥感载荷(江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无人机的局域性地图网络的布置方法
CN109451905B (zh) * 2018-12-19 2021-09-28 西南大学 一种丘陵山地土地整治的坡改缓方法
CN110178474A (zh) * 2019-07-09 2019-08-30 西南大学 山地丘陵区条田构造方法
CN114916276A (zh) * 2022-04-18 2022-08-19 张景燕 一种根据土层厚度进行土地平整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036571C1 (ru) * 1989-11-21 1995-06-09 Сухонин Сергей Данилович Способ возделывания многолетних трав на корм на склонах
CN102301847A (zh) * 2011-06-22 2012-01-04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丘陵区土地整理表土剥离与回填施工方法
CN103116161B (zh) * 2013-01-25 2015-03-04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起伏地形的sar森林二次散射有效路径计算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22173A (zh) 2015-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22173B (zh) 山地丘陵区缓坡地改造方法
CN101779537B (zh) 旱地作物粉垄栽培方法
CN108076719A (zh) 一种粘板重度盐碱地的工程改良与生态建植方法
CN103563715B (zh) 一种露地葡萄固沙栽培方法
CN104604385B (zh) 一种坡耕地反坡聚土增渗整地的方法
CN109451905A (zh) 一种丘陵山地土地整治的坡改缓方法
CN103918521B (zh) 三峡库区新建柑橘园土壤快速熟化的定植穴改土方法
CN102301847A (zh) 丘陵区土地整理表土剥离与回填施工方法
CN102612882A (zh) 一种沟埋植物秸秆改良沿海滩涂地的方法及其淋盐抑盐系统
CN102177776A (zh) 一种控制坡耕地细沟侵蚀发生的复合方法
CN109588077A (zh) 一种在砂质表土上构建水田的方法
CN107371440A (zh) 干旱地区低洼重度盐碱地滴灌垄作乔灌草立体种植方法
CN103988602A (zh) 一种低山丘陵地区杉木造林整地方法
CN106717934A (zh) 一种快速恢复退化芦苇湿地的方法
CN106489465B (zh) 一种在北方重度盐碱地恢复羊草植被的方法
CN102498758A (zh) 一种节水栽培方法及栽培结构
CN104642046A (zh) 一种矮砧苹果平栽起垄定植方法
CN103314760A (zh) 一种无性系茶树定植方法
CN107223431B (zh) 一种干热区剑麻旱坡地逐步梯地化方法
CN103081776A (zh) 一种大树移栽方法
CN103548637B (zh) 一种露地葡萄深沟小阳坡增温栽植方法
CN109618790A (zh) 一种促进沙区榛树稳定生长的断根方法
CN106171092B (zh) 适用于盐碱地城市园林绿地有机地表覆盖的方法
CN109937777A (zh) 葡萄树立式越冬防冻密植栽培方法及专用保温仓
CN105532368B (zh) 一种浅井侧渗灌节水灌溉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