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83808B - 拥塞控制方法、设备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拥塞控制方法、设备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83808B
CN104283808B CN201310277336.8A CN201310277336A CN104283808B CN 104283808 B CN104283808 B CN 104283808B CN 201310277336 A CN201310277336 A CN 201310277336A CN 104283808 B CN104283808 B CN 1042838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data packet
equipment
transmit queue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7733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83808A (zh
Inventor
戈文敏
严哲峰
王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27733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83808B/zh
Priority to EP14820452.2A priority patent/EP3018868B1/en
Priority to PCT/CN2014/079907 priority patent/WO2015000357A1/zh
Publication of CN1042838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83808A/zh
Priority to US14/983,184 priority patent/US10419349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838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838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64Hybri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6418Hybrid transp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6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between networks having differing types of switching systems, e.g. gatew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8Storing data temporarily at an intermediate stage, e.g. ca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60Scheduling or organising the servicing of application requests, e.g. requests for application data transmissions using the analysis and optimisation of the required network resources
    • H04L67/63Routing a service request depending on the request content or contex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7Interaction among intermediate nodes, e.g. hop by ho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6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explicit feedback to the source, e.g. choke pack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in combination with information about buffer occupancy at either end or at transit n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拥塞控制方法、设备及系统。该拥塞控制方法包括:源端设备通过第一端口接收宿端设备发送的本地防拥塞应答消息,其中,所述本地防拥塞应答消息是所述宿端设备在确定所述宿端设备中与所述第一端口对应的第二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中缓存数据的长度超过阈值后发送的;所述源端设备对需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发往所述第二端口的数据包进行暂缓发送。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对CCN网络中节点的数据包进行及时准确地逐跳拥塞控制。

Description

拥塞控制方法、设备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拥塞控制方法、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内容为中心网络(Content Centric Networking,简称CCN)认为未来网络应该以直接基于内容的命名和路由为基础。作为CCN的一个公共的准则,内容是由其名字进行唯一辨识、路由以及获取的,而与内容的位置无关。
目前对CCN网络的传输控制机制研究较少。CCN网络采用依靠用户请求驱动模式的流控协议,这种流控协议基于连续的包请求,触发连续的数据包获取。由于CCN网络中节点具备缓存功能,所以请求者接收到的数据可能来自数据源处,也可能来自请求路径上某些节点的缓存。这样相同内容的数据包便以多种多样的方式被接收,例如,从多个不同的节点,以不同的往返时间(Round Trip Time,简称RTT)被接收。这样CCN网络节点就会容易出现大量的突发流量,CCN网络节点上的缓存区被突发数据包填满了,再出现的数据包只能被丢弃,造成严重的网络拥塞。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拥塞控制方法、设备及系统,以解决CCN网络节点出现大量的突发流量时,对CCN网络节点进行及时准确的拥塞控制。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拥塞控制方法,包括:源端设备通过第一端口接收宿端设备发送的本地防拥塞应答消息,其中,所述本地防拥塞应答消息是所述宿端设备在确定所述宿端设备中与所述第一端口对应的第二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中缓存数据的长度超过阈值后发送的;
所述源端设备对需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发往所述第二端口的数据包进行暂缓发送。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源端设备对需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发往所述第二端口的数据包进行暂缓发送,包括:
所述源端设备将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的状态设置为防拥塞状态;
当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的状态为防拥塞状态时,所述源端设备获取待定数据包表PCT中需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发往所述第二端口的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生存时间TTL,在到达所述TTL时,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向所述第二端口发送所述数据包,其中,所述生存时间,是指从所述宿端设备接收的所述数据包的请求包的生存时间。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源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端口接收所述宿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二端口发送的本地正常应答消息,其中,所述本地正常应答消息是所述宿端设备在确定所述第二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中缓存数据的长度没有超过阈值且向所述第一端口发送过所述本地防拥塞应答消息而发送的;
所述源端设备将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的状态恢复为正常发送状态。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源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端口接收所述宿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二端口发送的请求包,若本地存储有与所述请求包对应的数据包,则检测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中缓存数据的长度是否超过阈值,若超过,则将所述数据包的信息、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生存时间TTL,以及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信息存储到所述待定数据包表PCT中;若没有超过,则检测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的状态是否为所述防拥塞状态,若是,则将所述数据包的信息、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生存时间TTL,以及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信息存储到所述PCT中;若不是,则直接将所述数据包存储到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中。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源端设备,包括:
消息接收模块,用于通过第一端口接收宿端设备发送的本地防拥塞应答消息,其中,所述本地防拥塞应答消息是所述宿端设备在确定所述宿端设备中与所述第一端口对应的第二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中缓存数据的长度超过阈值后发送的;
发送队列缓存管理模块,用于将需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发往所述第二端口的数据包进行暂缓发送。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队列缓存管理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的状态设置为防拥塞状态;
当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的状态为防拥塞状态时,获取待定数据包表PCT中需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发往所述第二端口的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生存时间TTL,在到达所述TTL时,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向所述第二端口发送所述数据包,其中,所述生存时间,是指从所述宿端设备接收的所述数据包的请求包的生存时间。
结合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消息接收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端口接收所述宿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二端口发送的本地正常应答消息,其中,所述本地正常应答消息是所述宿端设备在确定所述第二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中缓存数据的长度没有超过阈值且向所述第一端口发送过所述本地防拥塞应答消息而发送的;
所述发送队列缓存管理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的状态恢复为正常发送状态。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消息接收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端口接收所述宿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二端口发送的请求包;相应地,所述源端设备还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若本地存储有与所述请求包对应的数据包,则检测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中缓存数据的长度是否超过阈值,若超过,则将所述数据包的信息、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生存时间TTL,以及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信息存储到所述待定数据包表PCT中;若没有超过,则检测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的状态是否为所述防拥塞状态,若是,则将所述数据包的信息、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生存时间TTL,以及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信息存储到所述PCT中;若不是,则直接将所述数据包存储到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中。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源端设备,以及至少一个宿端设备;
所述宿端设备,用于在确定所述宿端设备中与所述第一端口对应的第二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中缓存数据的长度超过阈值后发送地防拥塞应答消息;
所述源端设备,用于通过第一端口接收所述宿端设备发送的本地防拥塞应答消息,将需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发往所述第二端口的数据包进行暂缓发送。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源端设备,用于将需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发往所述第二端口的数据包进行暂缓发送,具体为:
所述源端设备,用于将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的状态设置为防拥塞状态,当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的状态为防拥塞状态时,获取待定数据包表PCT中需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发往所述第二端口的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生存时间TTL,在到达所述TTL时,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向所述第二端口发送所述数据包,其中,所述生存时间,是指从所述宿端设备接收的所述数据包的请求包的生存时间。
结合第三方面、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宿端设备,还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二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中缓存数据的长度没有超过阈值且向所述第一端口发送过所述本地防拥塞应答消息,发送本地正常应答消息;
所述源端设备,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端口接收所述宿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二端口发送的所述本地正常应答消息,将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的状态恢复为正常发送状态。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宿端设备,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二端口发送请求包;
所述源端设备,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端口接收所述宿端设备发送的所述请求包,若本地存储有与所述请求包对应的数据包,则检测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中缓存数据的长度是否超过阈值,若超过,则将所述数据包的信息、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生存时间TTL,以及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信息存储到所述待定数据包表PCT中;若没有超过,则检测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的状态是否为所述防拥塞状态,若是,则将所述数据包的信息、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生存时间TTL,以及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信息存储到所述PCT中;若不是,则直接将所述数据包存储到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中。
本发明实施例拥塞控制方法、设备及系统,宿端设备若在确定第二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中缓存数据的长度超过阈值后,则向源端设备中与第二端口对应的第一端口发送本地防拥塞应答消息,通知源端设备此时宿端设备处于拥塞状态,停止接收源端设备向第二端口发送的数据包,则源端设备接收宿端设备发送的本地防拥塞应答消息,源端设备将与第二端口对应的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的状态设置为防拥塞状态,源端设备在防拥塞状态下对需通过第一端口发往第二端口的数据包进行暂缓发送,实现了在CCN网络节点设备出现大量数据包流量时,及时地进行逐跳地拥塞控制,解决了CCN网络节点中出现大量突发数据包流量时,会造成严重的网络拥塞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拥塞控制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拥塞控制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拥塞控制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拥塞控制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图;
图5为图4所示实施例的的源端设备的功能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拥塞控制方法实施例五的流程图;
图7为图6所示实施例的的宿端设备的功能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拥塞控制源端设备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拥塞控制源端设备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CCN网络系统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CCN网络节点设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拥塞控制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CCN网络节点中的源端设备,该设备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实现。本实施例的方案应用在CCN网络节点中,能够在CCN网络节点出现大量突发流量时,对CCN网络节点进行及时准确的拥塞控制。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101、源端设备通过第一端口接收宿端设备发送的本地防拥塞应答消息。
CCN网络本质是点到多点的网络,CCN网络依靠用户请求驱动模式的流控协议,这种流控协议基于连续的包请求,触发连续的数据包获取,CCN网络节点同时既可作为源端设备也可作为宿端设备。由于CCN网络节点具备缓存功能,所以宿端设备接收到的数据包可能来至数据源处,也可能来至请求路径上某些网络节点的缓存,也即宿端设备接收到的数据包可能来至多个不同的源端设备。
具体地,所述本地防拥塞应答消息是所述宿端设备在确定所述宿端设备中与所述第一端口对应的第二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中缓存数据的长度超过阈值后发送的,说明此时第二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缓存已经被数据包填满了,处于拥塞状态,则向源端设备中与第二端口对应的第一端口发送本地防拥塞应答消息消息,此时源端设备的第一端口暂缓向对应的宿端设备的第二端口发送数据包。
步骤102、源端设备对需通过第一端口发往第二端口的数据包进行暂缓发送。
具体地,源端设备中与第二端口对应的第一端口接收到宿端设备发送的本地防拥塞应答消息消息后,说明此时宿端设备已经处于拥塞状态,则源端设备将与第二端口对应的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的状态设置为防拥塞状态,此时对需通过第一端口发往第二端口的数据包进行暂缓发送,这样就会减少宿端设备的数据包流量。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宿端设备同时也可作为源端设备,源端设备同时也可作为宿端设备。
本实施例,宿端设备若在确定第二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中缓存数据的长度超过阈值后,则向源端设备中与第二端口对应的第一端口发送本地防拥塞应答消息消息,通知源端设备此时宿端设备处于拥塞状态,停止接收源端设备向第二端口发送的数据包,则源端设备将与第二端口对应的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的状态设置为防拥塞状态,源端设备在防拥塞状态下对需通过第一端口发往第二端口的数据包进行暂缓发送,实现了在CCN网络节点设备出现大量数据包流量时,进行拥塞控制,解决了CCN网络节点中出现大量突发数据包流量时,会造成严重的网络拥塞的问题。
图2为本发明拥塞控制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在图1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一中源端设备在防拥塞状态下对需通过第一端口发往第二端口的数据包进行暂缓发送,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步骤201、源端设备将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的状态设置为防拥塞状态。
步骤202、当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的状态为防拥塞状态时,源端设备获取待定数据包表(Pending Content Table,简称PCT)中需通过第一端口发往第二端口的数据包对应的生存时间(Time To Live,简称TTL)。
具体地,PCT中存储有数据包对应的TTL,其中,生存时间TTL,是指从所述宿端设备接收的所述数据包的请求包的生存时间。请求包的TTL例如是存储在待定请求包表(Pending Interest Table,简称PIT)中,而PIT为了限制PIT缓存信息数量,其中的请求包都携带TTL,超时的请求包信息会从PIT表中清除,这样后续再到来的相应的数据包就会被丢弃。
步骤203、在到达TTL时,源端设备通过第一端口向第二端口发送数据包。
具体地,在到达TTL时,源端设备必须通过第一端口向第二端口发送数据包,无论此时宿端设备的第二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中缓存数据的长度是否超过阈值,也即无论宿端设备的第二端口是否处于拥塞状态,否则超过TTL时,PCT中的记录会被删除。
本实施例,通过源端设备将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的状态设置为防拥塞状态,当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的状态为防拥塞状态时,源端设备获取PCT中欲通过第一端口发往第二端口的数据包对应的TTL,在到达TTL时,源端设备通过第一端口向第二端口发送数据包,保证数据包在其生存时间内发往第二端口,以免在源端设备中丢包。
图3为本发明拥塞控制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图,在图1、2所示的方法实施例基础上,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方法还包括:
步骤301、源端设备通过第一端口接收宿端设备通过第二端口发送的本地正常应答消息。
具体地,本地正常应答消息是宿端设备在确定第二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中缓存数据的长度没有超过阈值且向第一端口发送过本地防拥塞应答消息而发送的。
步骤302、源端设备将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的状态恢复为正常发送状态。
本实施例,宿端设备在确定第二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中缓存数据的长度没有超过阈值后,并且曾向源端设备中与第二端口对应的第一端口发送过本地防拥塞应答消息消息,则宿端设备向源端设备中与第二端口对应的第一端口发送本地正常应答消息消息,通知源端设备此时宿端设备处于非拥塞状态可以接收数据包,源端设备将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的状态恢复为正常发送状态,能够及时的防止源端设备拥塞的发生。
图4为本发明拥塞控制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图。图5为图4所示实施例的源端设备的功能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CCN网络节点中的源端设备,该设备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实现。本实施例的方案应用在CCN网络节点中。如图4、5所示,在图1、2所示的方法实施例基础上,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401、源端设备通过第一端口接收宿端设备发送的请求包。
步骤402、检测本地存储中是否有与请求包对应的数据包,若是,则转步骤403;若否,则后续请求包的处理流程与现有的CCN网络节点处理流程一样。
具体地,如图5所示,例如可以检测CS中是否有与请求包对应的数据包,后续请求包的处理流程如图4虚线框内的流程与现有的CCN网络节点处理流程一样,所涉及到的功能模块如图5中所示,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403、检测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中缓存数据的长度是否超过阈值,若是,则转步骤405;若否,则转步骤404。
具体地,从哪个端口接收到请求包,相应的数据包就从哪个端口发送出去,这时就要检测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中缓存数据的长度是否超过阈值,判断是否处于拥塞状态,如果处于拥塞状态则转步骤405。
步骤404、检测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的状态是否为防拥塞状态,若是,则转步骤405;若否,则转步骤406。
具体地,检测到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中缓存数据的长度没有超过阈值,则检测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的状态是否为防拥塞状态,如果不是防拥塞状态,则直接将数据包存储到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中并发送出去,否则转步骤405。
步骤405、将数据包的信息、数据包对应的生存时间TTL,以及第一端口的端口信息存储到PCT中。
具体地,如果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中缓存数据的长度超过阈值处于拥塞状态,就要把相应的数据包的信息存储在PCT中,此时对数据包不做处理,返回步骤401中,后续如果检测获知此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中缓存数据的长度没有超过阈值,再把数据包存储到此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中,并执行步骤404,否则超过数据包对应的生存时间TTL,则删除PCT中的记录。如果处于防拥塞状态,则将数据包的信息、数据包对应的生存时间TTL,以及第一端口的端口信息存储到PCT中,并把数据包存储到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中,对数据包做暂缓发送处理,如图2所示实施例中所述。
PCT的结构例如可以是如下的表结构:
表PCT
名字 TTL 端口号
/parc.com/videos/WidgetA.mpg/v3/s0 3ms 0
名字栏存储待定数据包的名字信息;
TTL栏存储数据包对应请求包在PIT表中的TTL;
端口号栏存储数据包所在端口发送队列的端口号、或即将被发送到端口发送队列的端口号。
步骤406、将数据包存储到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中。
本实施例,源端设备通过第一端口接收宿端设备通过第二端口发送的请求包,若本地存储有与请求包对应的数据包,则检测源端设备的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中缓存数据的长度是否超过阈值,若超过,则将数据包的信息、数据包对应的生存时间TTL,以及第一端口的端口信息存储到PCT中,对数据包不做处理;若没有超过,则进一步检测源端设备的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的状态是否为防拥塞状态,若是,则将数据包的信息、数据包对应的生存时间TTL,以及第一端口的端口信息存储到PCT中,将数据包存储到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中并进行暂缓发送;若不是,则直接将数据包存储到第二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中并发送,能够在CCN网络节点设备出现大量数据包流量时,及时进行逐跳地拥塞控制。
图6为本发明拥塞控制方法实施例五的流程图,图7为图6所示实施例的宿端设备的功能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CCN网络节点中的宿端设备,该设备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实现。本实施例的方案应用在CCN网络节点中。如图6、7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步骤601、宿端设备通过第二端口接收源端设备发送的数据包。
步骤602、检测本地PIT中是否存储有与数据包对应的请求包的信息,若是,则转步骤603;若否,则转步骤604。
具体地,如图6所示,PIT中例如可以存储请求包的TTL、发送请求包的第二端口以及请求包的名字前缀等,以便后续执行对请求包的响应数据包的操作。如果本地PIT中没有与之匹配的请求包信息则丢弃此数据包。
步骤603、检测第二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的状态是否为防拥塞状态,若是,则转步骤605;若否,则转步骤606。
具体地,匹配到与数据包对应的请求包的信息之后,检测第二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的状态是否为防拥塞状态,如果是的话,则将数据包的信息、数据包对应的TTL,以及第二端口的端口信息存储到PCT中,进行暂缓发送;否则转步骤606。
步骤604、丢弃数据包。
返回步骤601,继续接收数据包。
步骤605、将数据包的信息、数据包对应的TTL,以及第二端口的端口信息存储到PCT中。
如图7所示,PCT例如可以用于记录端口发送队列中被延迟的数据包的相关信息。
步骤606、宿端设备检测第二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中缓存数据的长度是否超过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607;若否,则执行步骤608。
步骤607、宿端设备向源端设备中与第二端口对应的第一端口发送本地防拥塞应答消息消息。
此时,宿端设备已经处于拥塞状态,并通知源端设备,则源端设备将与第二端口对应的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的状态设置为防拥塞状态,源端设备在防拥塞状态下对欲通过第一端口发往第二端口的数据包进行暂缓发送,后续再继续执行步骤606。
步骤608、宿端设备检测是否向源端设备中与第二端口对应的第一端口发送过本地防拥塞应答消息消息,若是,则转步骤609,若否,则转步骤6010。
具体地,如果宿端设备检测到第二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中缓存数据的长度没有超过阈值,则宿端设备检测是否向源端设备中与第二端口对应的第一端口发送过本地防拥塞应答消息消息,并通知此时宿端设备已经处于非拥塞状态,可以接收源端设备发来的数据包。
步骤609、宿端设备向源端设备中与第二端口对应的第一端口发送本地正常应答消息,以使得源端设备将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的状态恢复为正常发送状态。
具体地,如图7所示,本地正常应答消息/本地防拥塞应答消息记录器例如可以用于记录宿端设备在确定第二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中缓存数据的长度超过阈值后时,向源端设备中与第二端口对应的第一端口发送过本地防拥塞应答消息消息的端口信息,以便第二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恢复正常之后,向与第二端口对应的第一端口发送本地正常应答消息消息。通过发送本地正常应答消息消息来通知源端设备此时宿端设备处于非拥塞状态,以使得源端设备将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的状态恢复为正常发送状态,及时控制源端设备中的数据包,可以避免源端设备缓存大量的数据包,及早防止拥塞的发生。
步骤6010、将数据包转发到PIT匹配的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中,将PIT中相应的请求包信息的记录删除,并存储数据包。
具体地,如果此时第二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不是防拥塞状态,并且第二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中缓存数据的长度没有超过阈值,则将数据包转发到PIT匹配的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中,同时将PIT中相应的记录删除,表明此时已经完成了此请求包的请求,并将数据包存储在本地的数据包存储区(Content Store,简称CS)中。
如图7所示,发送队列缓存管理器例如可以用于执行步骤603、步骤606的操作以及设置并记录端口发送队列状态。
图7中转发信息库(Forward Information Base,简称FIB)用于记录被转发的请求包的信息,如第二端口、名字前缀等。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608和步骤6010可以同时执行。
本实施例,宿端设备检测到第二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中缓存数据的长度没有超过阈值,并且曾向源端设备中与第二端口对应的第一端口发送过本地防拥塞应答消息消息,则宿端设备向源端设备中与第二端口对应的第一端口发送本地正常应答消息消息,通知源端设备此时宿端设备处于非拥塞状态可以接收数据包,以使得源端设备将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的状态恢复为正常发送状态,能够及时的防止源端设备拥塞的发生。
图8为本发明拥塞控制源端设备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源端设备80可以包括:消息接收模块801和发送队列缓存管理模块802,其中,消息接收模块801,用于接收接收宿端设备发送的第一端口的本地防拥塞应答消息,其中,所述本地防拥塞应答消息是宿端设备在确定宿端设备中与第一端口对应的第二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中缓存数据的长度超过阈值后发送的;发送队列缓存管理模块802,用于将需通过第一端口发往第二端口的数据包进行暂缓发送。
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1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拥塞控制源端设备实施例二中,在图8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发送队列缓存管理模块802具体用于:
将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的状态设置为防拥塞状态;
当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的状态为防拥塞状态时,获取待定数据包表PCT中需通过第一端口发往第二端口的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生存时间TTL,在到达TTL时,通过第一端口向第二端口发送数据包,其中,生存时间TTL,是指从所述宿端设备接收的所述数据包的请求包的生存时间。
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2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拥塞控制源端设备实施例三中,在拥塞控制源端设备实施例一、二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消息接收模块801,还用于通过第一端口接收宿端设备通过第二端口发送的本地正常应答消息,其中,所述本地正常应答消息是宿端设备在确定第二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中缓存数据的长度没有超过阈值且向第一端口发送过本地防拥塞应答消息而发送的;
所述发送队列缓存管理模块802,还用于将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的状态恢复为正常发送状态。
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3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9为本发明拥塞控制源端设备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在拥塞控制源端设备实施例一~三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消息接收模块801,还用于通过第一端口接收宿端设备通过第二端口发送的请求包。
本实施例的源端设备80,还可以包括:处理模块803,用于若本地存储有与请求包对应的数据包,则检测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中缓存数据的长度是否超过阈值,若超过,则将数据包的信息、数据包对应的生存时间TTL,以及第一端口的端口信息存储到待定数据包表PCT中;若没有超过,则检测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的状态是否为防拥塞状态,若是,则将数据包的信息、数据包对应的生存时间TTL,以及第一端口的端口信息存储到PCT中;若不是,则直接将数据包存储到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中。
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4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10为本发明CCN网络系统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网络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源端设备80和至少一个宿端设备90,其中,宿端设备90,用于在确定所述宿端设备中与所述第一端口对应的第二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中缓存数据的长度超过阈值后发送地防拥塞应答消息,源端设备80用于通过第一端口接收所述宿端设备发送的本地防拥塞应答消息,将需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发往所述第二端口的数据包进行暂缓发送,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图1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CCN网络系统实施例二中,在图10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源端设备80,用于将需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发往所述第二端口的数据包进行暂缓发送,具体可以采用如下实现方式:
所述源端设备80,用于将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的状态设置为防拥塞状态,当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的状态为防拥塞状态时,获取待定数据包表PCT中需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发往所述第二端口的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生存时间TTL,在到达所述TTL时,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向所述第二端口发送所述数据包,其中,所述生存时间,是指从所述宿端设备接收的所述数据包的请求包的生存时间。
本实施例的网络系统,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图2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CCN网络系统实施例三中,在系统实施例一、二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宿端设备90,还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二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中缓存数据的长度没有超过阈值且向所述第一端口发送过所述本地防拥塞应答消息,发送本地正常应答消息;
所述源端设备80,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端口接收所述宿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二端口发送的所述本地正常应答消息,将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的状态恢复为正常发送状态。
本实施例的网络系统,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图3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CCN网络系统实施例四中,在系统实施例一~三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宿端设备90,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二端口发送请求包;
所述源端设备80,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端口接收所述宿端设备发送的所述请求包,若本地存储有与所述请求包对应的数据包,则检测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中缓存数据的长度是否超过阈值,若超过,则将所述数据包的信息、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生存时间TTL,以及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信息存储到所述待定数据包表PCT中;若没有超过,则检测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的状态是否为所述防拥塞状态,若是,则将所述数据包的信息、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生存时间TTL,以及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信息存储到所述PCT中;若不是,则直接将所述数据包存储到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中。
本实施例的网络系统,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图4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11为本发明CCN网络节点设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CCN网络节点设备110包括处理器1101和存储器1102。其中,存储器1102存储执行指令及数据,当设备110运行时,处理器1101与存储器1102之间通信,处理器1101调用存储器1102中的执行指令,用于执行本发明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操作。
本实施例的设备,可以用于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拥塞控制方法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拥塞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源端设备通过第一端口接收宿端设备发送的本地防拥塞应答消息,其中,所述本地防拥塞应答消息是所述宿端设备在确定所述宿端设备中与所述第一端口对应的第二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中缓存数据的长度超过阈值后发送的;
所述源端设备对需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发往所述第二端口的数据包进行暂缓发送;
所述源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端口接收所述宿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二端口发送的请求包,若本地存储有与所述请求包对应的数据包,则检测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中缓存数据的长度是否超过阈值,若超过,则将所述数据包的信息、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生存时间TTL,以及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信息存储到待定数据包表PCT中;若没有超过,则检测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的状态是否为所述防拥塞状态,若是,则将所述数据包的信息、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生存时间TTL,以及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信息存储到所述PCT中;若不是,则直接将所述数据包存储到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中;
其中,所述源端设备对需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发往所述第二端口的数据包进行暂缓发送,包括:
所述源端设备将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的状态设置为防拥塞状态;
当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的状态为防拥塞状态时,所述源端设备获取待定数据包表PCT中需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发往所述第二端口的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生存时间TTL,在到达所述TTL时,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向所述第二端口发送所述数据包,其中,所述生存时间,是指从所述宿端设备接收的所述数据包的请求包的生存时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源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端口接收所述宿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二端口发送的本地正常应答消息,其中,所述本地正常应答消息是所述宿端设备在确定所述第二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中缓存数据的长度没有超过阈值且向所述第一端口发送过所述本地防拥塞应答消息而发送的;
所述源端设备将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的状态恢复为正常发送状态。
3.一种源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消息接收模块,用于通过第一端口接收宿端设备发送的本地防拥塞应答消息,其中,所述本地防拥塞应答消息是所述宿端设备在确定所述宿端设备中与所述第一端口对应的第二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中缓存数据的长度超过阈值后发送的;
发送队列缓存管理模块,用于将需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发往所述第二端口的数据包进行暂缓发送;
所述消息接收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端口接收所述宿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二端口发送的请求包;相应地,所述源端设备还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若本地存储有与所述请求包对应的数据包,则检测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中缓存数据的长度是否超过阈值,若超过,则将所述数据包的信息、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生存时间TTL,以及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信息存储到待定数据包表PCT中;若没有超过,则检测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的状态是否为所述防拥塞状态,若是,则将所述数据包的信息、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生存时间TTL,以及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信息存储到所述PCT中;若不是,则直接将所述数据包存储到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中;
其中,所述发送队列缓存管理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的状态设置为防拥塞状态;
当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的状态为防拥塞状态时,获取待定数据包表PCT中需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发往所述第二端口的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生存时间TTL,在到达所述TTL时,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向所述第二端口发送所述数据包,其中,所述生存时间,是指从所述宿端设备接收的所述数据包的请求包的生存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源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消息接收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端口接收所述宿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二端口发送的本地正常应答消息,其中,所述本地正常应答消息是所述宿端设备在确定所述第二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中缓存数据的长度没有超过阈值且向所述第一端口发送过所述本地防拥塞应答消息而发送的;
所述发送队列缓存管理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的状态恢复为正常发送状态。
5.一种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源端设备,以及至少一个宿端设备:
所述宿端设备,用于在确定所述宿端设备中与第一端口对应的第二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中缓存数据的长度超过阈值后发送地防拥塞应答消息;
所述源端设备,用于通过第一端口接收所述宿端设备发送的本地防拥塞应答消息,将需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发往所述第二端口的数据包进行暂缓发送;
所述宿端设备,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二端口发送请求包;
所述源端设备,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端口接收所述宿端设备发送的所述请求包,若本地存储有与所述请求包对应的数据包,则检测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中缓存数据的长度是否超过阈值,若超过,则将所述数据包的信息、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生存时间TTL,以及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信息存储到待定数据包表PCT中;若没有超过,则检测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的状态是否为所述防拥塞状态,若是,则将所述数据包的信息、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生存时间TTL,以及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信息存储到所述PCT中;若不是,则直接将所述数据包存储到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中;
其中,用于将需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发往所述第二端口的数据包进行暂缓发送,具体为:
所述源端设备,用于将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的状态设置为防拥塞状态,当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的状态为防拥塞状态时,获取待定数据包表PCT中需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发往所述第二端口的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生存时间TTL,在到达所述TTL时,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向所述第二端口发送所述数据包,其中,所述生存时间,是指从所述宿端设备接收的所述数据包的请求包的生存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宿端设备,还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二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中缓存数据的长度没有超过阈值且向所述第一端口发送过所述本地防拥塞应答消息,发送本地正常应答消息;
所述源端设备,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端口接收所述宿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二端口发送的所述本地正常应答消息,将所述第一端口的端口发送队列的状态恢复为正常发送状态。
CN201310277336.8A 2013-07-03 2013-07-03 拥塞控制方法、设备及系统 Active CN1042838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77336.8A CN104283808B (zh) 2013-07-03 2013-07-03 拥塞控制方法、设备及系统
EP14820452.2A EP3018868B1 (en) 2013-07-03 2014-06-16 Conges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PCT/CN2014/079907 WO2015000357A1 (zh) 2013-07-03 2014-06-16 拥塞控制方法、设备及系统
US14/983,184 US10419349B2 (en) 2013-07-03 2015-12-29 Conges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77336.8A CN104283808B (zh) 2013-07-03 2013-07-03 拥塞控制方法、设备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83808A CN104283808A (zh) 2015-01-14
CN104283808B true CN104283808B (zh) 2019-03-26

Family

ID=52143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77336.8A Active CN104283808B (zh) 2013-07-03 2013-07-03 拥塞控制方法、设备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419349B2 (zh)
EP (1) EP3018868B1 (zh)
CN (1) CN104283808B (zh)
WO (1) WO201500035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84282B1 (ko) * 2017-06-09 2022-04-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혼잡을 제어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10968430A (zh) * 2018-09-28 2020-04-07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消息队列的处理方法和消息队列
CN109257770B (zh) * 2018-10-10 2022-05-06 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过载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设备
CN112751778A (zh) * 2019-10-30 2021-05-0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及装置,拥塞检测及装置,服务器系统
CN112751776B (zh) * 2019-10-30 2024-07-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拥塞控制方法和相关装置
CN110971595B (zh) * 2019-11-22 2021-08-24 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通信方法和系统
CN111865716B (zh) * 2020-06-30 2023-07-18 新华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端口拥塞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CN114915595B (zh) * 2022-03-11 2023-08-01 北京邮电大学 突发包装配方法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5336A (zh) * 2007-01-19 2007-07-2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适合卫星网络的自适应拥塞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1018418A (zh) * 2007-02-28 2007-08-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网络中拥塞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US8345548B2 (en) * 2004-05-28 2013-01-0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of switching fabric for counteracting a saturation tree occurring in a network with nod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05675C (zh) 2004-01-08 2009-06-24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蚂蚁算法的分布式自组网动态路由方法
US9185036B2 (en) * 2005-03-23 2015-11-10 Alcatel Luc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low control of data in a network
US7961621B2 (en) 2005-10-11 2011-06-14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backward congestion notification
US8154996B2 (en) * 2008-09-11 2012-04-10 Juniper Network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flow control associated with multi-staged queues
US8194543B2 (en) * 2008-12-18 2012-06-05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Methods of data traffic shaping, apparatus and wireless device
US8204060B2 (en) * 2009-01-30 2012-06-19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facilitating forwarding a packet in a content-centric network
CN102025617B (zh) * 2010-11-26 2015-04-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以太网拥塞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2223675B (zh) * 2011-06-08 2014-06-0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拥塞告警及处理方法、系统和设备
KR101715080B1 (ko) 2011-06-09 2017-03-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네임 기반의 네트워크 시스템에서 펜딩 테이블의 오버플로우를 방지하는 노드 장치 및 방법
US9013995B2 (en) * 2012-05-04 2015-04-2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Congestion control in packet data networking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45548B2 (en) * 2004-05-28 2013-01-0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of switching fabric for counteracting a saturation tree occurring in a network with nodes
CN101005336A (zh) * 2007-01-19 2007-07-2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适合卫星网络的自适应拥塞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1018418A (zh) * 2007-02-28 2007-08-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网络中拥塞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419349B2 (en) 2019-09-17
WO2015000357A1 (zh) 2015-01-08
CN104283808A (zh) 2015-01-14
US20160134540A1 (en) 2016-05-12
EP3018868A1 (en) 2016-05-11
EP3018868B1 (en) 2019-01-09
EP3018868A4 (en) 2016-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83808B (zh) 拥塞控制方法、设备及系统
US10200300B2 (en) Maintaining named data networking (NDN) flow balance with highly variable data object sizes
US8427958B2 (en) Dynamic latency-based rerouting
US9705808B2 (en) Flow aware buffer management for data center switches
US9154394B2 (en) Dynamic latency-based rerouting
Sengupta et al. Continuous in-network round-trip time monitoring
CN108737447B (zh) 用户数据报协议流量过滤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03959722B (zh) 改进以太网网络的系统
CN105681213A (zh) 信息中心联网中的跟踪排队延迟和执行相关的拥塞控制
CN109391560A (zh) 网络拥塞的通告方法、代理节点及计算机设备
CN106331117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
CN108989235A (zh) 一种报文转发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4486153B (zh) 一种基于fpga的智能变电站过程层网络传输性能监测方法
WO2016090978A1 (zh) 一种流量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09981323A (zh) 一种检测数据链路层组播路径状态的方法和网络设备
KR20200121863A (ko) 서비스 기능 체이닝 혼잡 피드백
CN106230658B (zh) 一种监控网络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CN106302006B (zh) 一种基于sdn的ip欺骗数据包的动态溯源方法
CN101141323A (zh) 控制连通性检测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11031077A (zh) 一种流量清洗方法、流量清洗系统和设备
CN104468386B (zh) 一种以太网虚拟化互联网络中的流量均衡方法和装置
CN108322402B (zh) 报文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1834743A (zh) 一种snmp请求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591920B (zh) 基于irdp的ra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1130813B (zh) 一种基于网络的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