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58516B - 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58516B
CN104258516B CN201410539813.8A CN201410539813A CN104258516B CN 104258516 B CN104258516 B CN 104258516B CN 201410539813 A CN201410539813 A CN 201410539813A CN 104258516 B CN104258516 B CN 1042585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body
bell
type fire
fighting operation
pil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3981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58516A (zh
Inventor
丁建
陈亮
王群
庄大伟
沈晖
王凤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yuan International (Hainan)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IPPR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IPPR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IPPR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53981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58516B/zh
Publication of CN1042585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585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585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585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包括:一罩体,其由至少一块的罩板围合而成;至少一孔洞,设于该罩体上,连通该罩体的内部空间与外部;至少一支柱,设置在该罩体内并支撑该罩体,且该支柱的长度超过罩体的高度。本发明的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其结构兼顾简单与稳定的优点。

Description

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消防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防人员在进入火灾现场等危险场所进行作业时使用的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进行火灾扑救或救援作业时,消防员有时需要进入现场内部进行灭火或勘察或清理或救援等作业,消防员虽然可以依靠身上穿戴的头盔、腰带、衣服、靴、眼镜等获得防护,但有时建筑物或构筑物会坍塌或坠落使消防员被砸伤或砸倒或掩埋,造成人身伤害。例如,2013年10月11日北京市石景山区苹果园南路东口喜隆多商场火灾牺牲2名消防员,2014年2月4日上海市宝山区民科路2弄6号上海环震包装制品有限公司厂房火灾牺牲2名消防员,都是因为建筑物或构筑物坍塌或坠落造成的。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抵挡或承受建筑物或构筑物坍塌或坠落或掩埋的防护装置,为消防员进入现场作业提供防护,防止或减少人身伤害。现有的消防坦克,虽然可以提供可靠的保护,但仍有结构复杂,造价高,维修、维护费用高等不足。另有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3751921所公开的消防防护阵地仓,虽然结构简单,但其仅为一层挡板构成的柜形仓体,在坠物落下时,很容易被直接砸倒或变形,无法保证使用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使其结构兼顾简单与稳定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包括:一罩体,其由至少一块的罩板围合而成;至少一个孔洞,设于该罩体上,连通该罩体的内部空间与外部;以及至少一支柱,设置在该罩体内并支撑该罩体,该支柱的长度超过罩体的高度。
其中,该罩体的形状为上小下大。
其中,该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还包括至少一挡板,设于该罩体表面。
其中,该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还包括至少一格栅,设于该罩体表面。
其中,该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还包括至少一透明观察挡板,设于该孔洞上或部分替代该罩体上的罩板。
其中,该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使力件,设置在该支柱上或该罩体内壁上。
其中,该使力件与该罩体或该支柱之间的连接为弹性连接或保护性连接。
其中,该罩体或该支柱的下部设有轮子。
其中,该罩体和该支柱的下部设有轮子。
其中,该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还包括至少一驱动装置,与该罩体和该支柱连接,以驱动该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移动。
其中,该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还包括一安全设备,该安全设备为发光设备、声讯设备、影视采集传递设备、定位设备、数据采集传递设备中之一或其组合。
其中,该罩体内部还设有救生装备。
其中,该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在该罩体外还套合另外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罩体。
本发明提供的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在消防员进入现场,建筑物或构筑物发生坍塌或坠落时,能够对消防员提供防护,保护人体,防止或减少人身伤害,另外,也可用于火灾、地震、建筑物或构筑物坍塌或坠落时人员之防护或逃生。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结构简单,易维护,经济实用;同时其还具有稳定性与可靠性高的有点。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的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的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另一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
1:罩体
100:罩板
1000:孔洞
101:挡板
102:格栅
1012:观察挡板
103:使力件
104:支柱
3:轮子
301:驱动装置
4:安全设备
5:救生装备
6:地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便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目的、方案、功效,但并非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6,分别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第三实施例、第四实施例的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的结构图。
首先请参考图1,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包括:一罩体1,其由至少一块的罩板100围合而成;至少一个孔洞1000,设于该罩体1上,连通该罩体1的内部空间与外部;至少一支柱104,设置在该罩体1内并支撑该罩体1,该支柱104的长度超过罩体1的高度。
其中,该罩体1的大小能够容纳使用者(消防员)的全部或部分身体(例如使用者的全部身体或除上肢以外的部分身体),使用者在罩体1的保护下进行作业;该孔洞1000可以是设置在罩体1的前端上部、后端上部、或者直接在罩体1上形成一个门形开口,便于使用者从该孔洞1000中进行观察、消防作业、或者进出该防护装置;该支柱104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视罩体1的大小以及容纳人员数量而定。特别指出的是,本发明的支柱104的长度高于罩体1的高度,以此提高本发明防护装置的抗压性,当发生坍塌时,外力必须先压垮支柱104,然后才能压垮罩体1,如此仅通过支柱104的设置,即使得本发明的防护装置多一层抗压防护。另一方面,支柱104的长度长于罩体1的高度,减少了装置着地的轮子的数量,便于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该罩体1的形状为上小下大,例如为半椭球形或胶囊形,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制。上小下大的形状设置增加了本发明的稳定性,使重物砸下时或移动时罩体不易翻倒。而罩体1的前端与后端的距离,以需容纳的人数而确定,例如其为胶囊型时,可容纳双人或多人同时作业。
在本实施例中,该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还可包括至少一挡板101,设于该罩体外表面上;或者,该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也可包括至少一格栅102,设于该罩体外表面上。所述挡板101和格栅102可同时设置在罩体外表面的不同位置上,也可仅设置挡板101或仅设置格栅102,而该二者(挡板101、格栅102)设置的位置可以是罩体1的顶部、两端等抗压性需求较高的位置,也可以是设置在罩体1的整体上,或者是直接设置在孔洞1000中(设置在孔洞1000中时,可以将挡板101或者格栅102设置为可以打开的,便于消防作业)。本发明的罩板100组成罩体1,而挡板101和格栅102是依附于罩体1上的附件,其主要作用是在方便消防作业(例如:观察、喷射灭火剂等)的同时,使本发明的防护装置在被重物撞击时或受到现场热辐射时,可以提供更好的保护,防止或减少现场热辐射或爆炸碎片或冲击波或坠落物对身体的伤害。格栅102和挡板101的设置方式不以本实施例所述的方式为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选择适宜的设置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挡板101和格栅102。
在本实施例中,该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还可以包括至少一透明观察挡板1012,设于该孔洞1000上或部分替代该罩体1上的罩板100,使用者可以通过所述观察挡板1012观察外界情况,提高本发明的观察性能。另外,本发明也可以整个罩体1均由透明材料制成。采用部分替代还是全部替代的方式来设置透明观察挡板1012并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透明观察挡板1012,仅通过孔洞1000来进行观察。所述透明材料宜选用防火、防暴的有机或无机材料,例如透明防火玻璃、透明防暴玻璃等。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的移动性,该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还可包括至少一使力件103,设置在支柱104上或罩体1内壁上,使用者可以通过该使力件103移动该罩体1,进而移动整个防护装置。使力件103的样式不受附图所示的形状限制,可以是柔性的和/或刚性的,使用者利用身体用力方式(例如扛或顶或背或抬或提或推或拉或其它身体用力方式)作用于使力件103使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移动。为了防止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受强大外力时使力件103传递强大外力导致使用者身体受伤,该使力件103与罩体1或支柱104之间的连接为弹性连接或保护性连接,所述的弹性连接为具有弹性缓冲作用的连接方式,所述保护性连接为超过一定负荷即会断裂的连接方式,该二种连接方式的设置均是为了防止过大的力传递到人体。弹性连接例如使力件103是可以肩扛的托架,托架和罩体之间设有弹簧,受力没有超过极限时弹簧有缓冲作用,受力超过极限时弹簧屈服,避免过大的力传到人体;保护性连接例如使力件103是背带,背带的局部设计成受力50公斤就会断裂,又或者使力件103是拉手,拉手和罩体之间的连接是受力超过100公斤就断的螺栓等等。使力件103的设置方式不以本实施例所述的方式为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选择适宜的使力件103设置方式,或者不设置这一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该罩体1或支柱104的下部可设有轮子3,或者该罩体1和支柱104的下部均设有轮子3。所述轮子3的设置是为了便于罩体1的移动,增加本发明防护装置的移动性。轮子3的设置方式不以本实施例所述的方式为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选择适宜的轮子3的设置方式,或者采用其他的移动件、滚动件来增加本发明的移动性,或者也可不设置这一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的移动性,该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还可包括至少一驱动装置301,与罩体1和支柱104连接,用于驱动该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移动,使得本发明更加自动化。驱动装置301可以是电动的和/或机动的,其设置方式不以本实施例所述的方式为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选择适宜的驱动装置301的设置方式,或者也可以不设置驱动装置301,仅通过使用者的体力来搬运或移动防护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的安全性,该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还可包括一安全设备4,该安全设备为发光设备、声讯设备、影视采集传递设备、定位设备、数据采集传递设备中之一或其组合,此种设置使安全设备4具有发光功能或声讯功能或定位功能或信息采集功能(例如影视采集功能、数据采集功能或其它信息采集功能)或信息传递功能(例如影视传递功能、数据传递功能或其它信息传递功能)等,以下对相关功能进行详述:
安全设备4发光功能应用举例:安全设备4发光可以提请其他消防员注意和/或告知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所在的位置;或安全设备4发出不同色的光和/或不同时间长短间隔的光,提请其他消防员注意和/或告知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所在的位置和/或传递专用信息。
安全设备4声讯功能应用举例:安全设备4发出声讯可以提请其他消防员注意和/或告知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所在的位置;或安全设备4传递声讯,使使用者可以和其他人传递信息。
安全设备4定位功能应用举例:其他人员可以知晓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的具体位置,或当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无法移动或被掩埋或使用者突发意外时,其他人员能够准确找到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的具体位置,实施救援。
安全设备4影视采集功能或影视传递功能应用举例:其他人员和/或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内的使用者可以通过影像和/或声讯了解现场的状况和/或使用者的身体状况,或其他人员可以指导使用者作业,或当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无法移动或被掩埋或使用者突发意外时,利于实施救援或指导使用者自救。
安全设备4数据采集或数据传递功能应用举例:其他人员和/或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内的使用者可以了解环境状况(例如温度、湿度、空气含氧量、有毒气体含量或易燃易爆气体含量等)和/或使用者身体状况(例如生理、心理或行为是否正常等),或当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无法移动或被掩埋或使用者突发意外时,利于实施救援或指导使用者自救。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的安全性,该罩体1内部还可设有救生装备5,例如消防斧、防毒面具、呼吸器、救生药箱或其它消防装备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当使用者需要时可以使用。而上述的安全设备4及救生装备5不以本实施例所述为限制,也可以采用其他设置方式或不设置。
请参阅图2,图5及图6,其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图与剖视图。
首先请参考图2,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另提供一种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包括:一罩体1,其由至少一块的罩板100围合而成;至少一个孔洞1000,设于该罩体1上,连通该罩体1的内部空间与外部;至少一支柱104,设置在该罩体1内并支撑该罩体1,该支柱104的长度超过罩体1的高度。其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于第二实施例中,该罩体1为上小下大火箭型,此种较小的形状可容纳一个使用者,供单人使用。
另外,请同时参考图5、图6,本发明的防护装置,其支柱104长度大于罩体1的高度,于使用时可以支柱104和/或罩体1的一侧接触地面,作为支撑。于发生坍塌、或者重物坠落至罩体上时,支柱104首先受力,因此受到大外力时会先压垮支柱104而非罩体1。仅在外力过大,或支柱104已经被压垮的情况下,外力才可能会再压垮罩体1。因此使得本发明防护装置的抗压性能大大提升。
另外,本发明的支柱104和罩体1底部可以设有轮子3,在防护装置需要移动时,使用者可以托起罩体1,使得整个防护装置只有支柱104上的轮子3着地,仅仅靠支柱104的轮子3就可以移动整个罩体1;或者使用者也可以不托起罩体1,使支柱104上的轮子3和罩体1底部的轮子3均着地,整个防护装置形成一定程度的倾斜,依靠支柱104上的轮子3和罩体1底部的轮子3来移动罩体1。不管是哪一种实施方式,均可以大大提升本发明防护装置的移动性。
请参考图3,其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结构图。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相同之处不再赘述,其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三实施例中,本发明的防护装置为一上下等大的筒状结构,在筒体不同位置开有孔洞1000,以从各个角度实现观察功能以及进行消防作业。
请参考图4,其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结构图。为了提高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的坚固性,本发明的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在该罩体1外还可以套合另外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罩体1,形成一层以上的保护。
本发明提供的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在使用者(消防员)进入现场,建筑物或构筑物发生坍塌或坠落时,能够对使用者提供防护,保护人体,防止或减少人身伤害,另外,也可用于火灾、地震、建筑物或构筑物坍塌或坠落时人员之防护或逃生。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优点:
1)相比复杂的消防坦克,本发明结构简单,易维护,经济实用。
2)由于采用中部支柱长度大于外部罩体高度的结构设置,使得本发明的防护装置在发生坍塌、或受外物坠落撞击时,仅先断裂其内部支柱,第二次受撞击或外力过大时才会影响到外部罩体,即,本发明的通过简单低成本的结构设置,大大增强了其抗压能力,使其兼顾结构简单、稳定性强、可靠性高等优势。
3)在外部罩体为上小下大结构时,罩体本身也具有更好的抗压能力,并且不易因外力而倾倒或变形。
4)由于其支柱长度大于外部罩体,在设置了轮子的情况下,仅通过支柱的轮子、或者支柱与罩体底部一侧的轮子就可以实现整个防护装置的移动,使防护装置的移动更加容易。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罩体,其由至少一块的罩板围合而成;
至少一个孔洞,设于该罩体上,连通该罩体的内部空间与外部;以及
至少一支柱,设置在该罩体内部,并支撑该罩体,该支柱的长度超过罩体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罩体的形状为上小下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还包括至少一挡板,设于该罩体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还包括至少一格栅,设于该罩体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还包括至少一透明观察挡板,设于该孔洞上或部分替代该罩体上的罩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使力件,设置在该支柱上或该罩体内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使力件与该罩体或该支柱之间的连接为弹性连接或保护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罩体或该支柱的下部设有轮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罩体和该支柱的下部设有轮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还包括至少一驱动装置,与该罩体和该支柱连接,以驱动该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还包括一安全设备,该安全设备为发光设备、声讯设备、影视采集传递设备、定位设备、数据采集传递设备中之一或其组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罩体内部还设有救生装备。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在该罩体外还套合另外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罩体。
CN201410539813.8A 2014-10-14 2014-10-14 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 Active CN1042585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39813.8A CN104258516B (zh) 2014-10-14 2014-10-14 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39813.8A CN104258516B (zh) 2014-10-14 2014-10-14 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58516A CN104258516A (zh) 2015-01-07
CN104258516B true CN104258516B (zh) 2017-02-22

Family

ID=521501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39813.8A Active CN104258516B (zh) 2014-10-14 2014-10-14 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58516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49424A (zh) * 1999-05-05 2002-05-15 米里亚里尔·卡米托维奇·优素曼诺夫 “乌斯曼诺夫(usmanov)”保护罩
CN2715797Y (zh) * 2004-06-16 2005-08-10 黑龙江省森林保护研究所 森林消防人员避火罩
CN1732321A (zh) * 2002-12-26 2006-02-08 铃木隆 侧风应对型野外帐篷
CN201052349Y (zh) * 2007-05-28 2008-04-30 秦永刚 紧急避险逃生箱
CN102872552A (zh) * 2012-08-15 2013-01-16 朱明龙 火场抢险护身器
CN103055441A (zh) * 2012-12-30 2013-04-24 天津世银汇鑫科技有限公司 防火救生罩
CN103751921A (zh) * 2014-02-12 2014-04-30 田永恒 消防防护阵地仓
CN204158909U (zh) * 2014-10-14 2015-02-18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49424A (zh) * 1999-05-05 2002-05-15 米里亚里尔·卡米托维奇·优素曼诺夫 “乌斯曼诺夫(usmanov)”保护罩
CN1732321A (zh) * 2002-12-26 2006-02-08 铃木隆 侧风应对型野外帐篷
CN2715797Y (zh) * 2004-06-16 2005-08-10 黑龙江省森林保护研究所 森林消防人员避火罩
CN201052349Y (zh) * 2007-05-28 2008-04-30 秦永刚 紧急避险逃生箱
CN102872552A (zh) * 2012-08-15 2013-01-16 朱明龙 火场抢险护身器
CN103055441A (zh) * 2012-12-30 2013-04-24 天津世银汇鑫科技有限公司 防火救生罩
CN103751921A (zh) * 2014-02-12 2014-04-30 田永恒 消防防护阵地仓
CN204158909U (zh) * 2014-10-14 2015-02-18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58516A (zh) 2015-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34667U (zh) 高空坠落保护气囊
CN104258516B (zh) 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
CN204158909U (zh) 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
CN204797269U (zh) 多功能组合床
CN214074804U (zh) 一种消防机器人的防护装置
CN205117140U (zh) 一种折叠应急门
CN209984830U (zh) 消防安全柜
CN204158907U (zh) 笼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与系统
CN206596709U (zh) 一种建筑用多功能安全帽
CN104258518B (zh) 笼罩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与系统
CN204158908U (zh) 笼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与系统
CN104258517B (zh) 笼式消防作业防护装置与系统
CN105920755A (zh) 一种发生灾害事故紧急逃生用安全防护服
Pántya What could help firefighting and technical rescues
CN208901978U (zh) 一种多功能防爆盾牌
CN107042007A (zh) 一种多功能消防设备
CN103083840B (zh) 一种消防防护装置
CN107893561A (zh) 一种地震火灾应急救生舱
CN102636082A (zh) 一种防火盾
CN202198999U (zh) 一种防护服
CN108653947A (zh) 一种地震火灾应急救生舱
CN213823231U (zh) 一种可用于高温环境救护的消防服
CN211634956U (zh) 防火救生及逃生装置
CN202095617U (zh) 井下作业安全帽
CN216125105U (zh) 一种具有防撞结构的消防灭火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601

Address after: 1001, room 571100, Central International Plaza, 77 Binhai Avenue, Longhua District, Hainan, Haikou

Patentee after: Zhongyuan International (Hainan)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89 Beijing West Third Ri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No. 5

Patentee before: China Zhong Yuan international project company limite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