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52693A - 分子转录共振系统 - Google Patents

分子转录共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52693A
CN104252693A CN201310256532.7A CN201310256532A CN104252693A CN 104252693 A CN104252693 A CN 104252693A CN 201310256532 A CN201310256532 A CN 201310256532A CN 104252693 A CN104252693 A CN 1042526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ecule
resonance
servo platform
molecular vehicle
transcrib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5653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翠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1025653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52693A/zh
Publication of CN1042526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526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al Treatment And Welfare Office Work (AREA)

Abstract

一种分子转录共振系统,应用分子转录共振法原理,包含有一云端伺服平台;一专家评估装置,连接于云端伺服平台,用以提供专家的医疗、保健意见;一分子载体装置,连接于云端伺服平台,用以输入、储存分子载体;一建议装置,连接云端伺服平台,提供下载分子载体的建议信息;一分子载体下载装置,连接于建议装置,用以供使用者下载分子载体;一共振装置,连接云端伺服平台及分子载体下载装置;一转录装置,连接共振装置,为一可拮取声音并将声波转录到分子载体的录音装置。俾可供使用者下载分子载体,且将身体上的分子透过转录装置而转录到分子载体上,并借由共振装置进行共振,分子共振后再回馈到身体,以具有身体保健的功效。

Description

分子转录共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分子转录共振系统,特别是指其应用分子转录共振法原理,可供使用者自云端伺服平台下载分子载体,且可将身体的分子转录到分子载体上进行共振,分子共振后再回馈到身体,而具有身体保健的功效。 
背景技术
根据统计,全球90%的医疗资源提供给30%的人使用,剩下70%的大多数人需要活命,需要养家糊口,所以让疾病一拖再拖,这是落后地区平均寿命只有45岁~50岁的主要原因,想一想,这个年龄层正是一个人体力、经验、生产力最颠峰的时期,如果在这个时候死去,家庭会陷入困境,孩子将面临贫困。
其实在施行医疗保健的地区,情况也好不到哪,政府和雇主被庞大的健保经费压得喘不过气,人民必须从自己的口袋里逐年掏出更多的钱,结果对医疗环境的提升却微乎其微。
我们将要创造的未来真的会是一个值得我们骄傲的未来吗?如果我们继续忽视全球生存在金字塔底部约40亿人口的健康问题,从事建设工作的基础人口会崩塌,未来将岌岌可危。
如果我们愿意转换思想,不仅仅提供人民自我医疗保健的观念,还进一步教导医疗技术,全球的医疗保健水平定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人常说:钱要花在刀口上。哪一些医疗技术可以优先转换?酸痛问题,四肢功能异常问题广泛发生在所有年龄层,这些问题会让人工作时容易疲劳、分心、出错,还让生产力下降,被酸痛困扰的人们除了常常接受政府提供的复健治疗,还会去购买昂贵的医疗器材,健康食品、日复一日。有人仔细统计过吗?每年国家医疗费用的支出,企业界的损失,和个人的开销等等,如果有研究机构愿意统计,它会是一个逐年攀升的惊人数字和曲线。
因此,若能设计一种云端医疗系统,结合各专科医师和专业人士的建议,让病人可随时、随地便于进行医疗、保健的行为,如此一来,病人不需要为了看病长途跋涉,不需要吃太多的药物,可以节省荷包,企业会有因特网的盈利,国家可以减少国民医疗支出,政府可以利用这些节省下来的资金,照顾更多需要高度专业医疗技术才能救治的病人,让所有需要协助的病人,无论贫富贵贱都能享有同等机会,接受最好的治疗。
于是,本发明人今基于产品不断改良创新的理念,乃本着多年从事该项产品设计开发的实务经验,以及积极潜心研发思考,经由无数次的实际开发经验,致有本发明的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子转录共振系统,其可将身体的分子转录到分子载体上进行共振,分子共振后再回馈到身体,而具有身体保健的功效。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分子转录共振系统,包含有:
一云端伺服平台;
一专家评估装置,连接于云端伺服平台,具有一专家评估数据库,供专家输入身体预定症状的医疗、保健意见数据;
一分子载体装置,连接于云端伺服平台,具有一分子载体数据库,用以输入、储存分子载体;
一建议装置,连接云端伺服平台,建议装置具有一处理装置,以对使用者所输入的身体症状并对应专家输入的医疗、保健意见数据,而产生使用者应下载何种分子载体的建议信息;
一分子载体下载装置,连接于建议装置,用以供使用者下载分子载体;
一共振装置,连接云端伺服平台及分子载体下载装置;
一转录装置,连接共振装置,转录装置为一可拮取声音并将声波转录到分子载体的录音装置。
所述的分子载体为医疗、保健的图、文资料。
所述的分子载体为经络图、人体解剖图、反射区图、生物优质相片、药材单、复方其中之一。
所述的共振装置包含有一手动共振装置。
所述的共振装置包含有一自动共振装置。
所述的云端伺服平台连接一具备有侦测使用者身体健康状况作用的云端侦测装置。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可供使用者下载分子载体,且将身体上的分子透过转录装置而转录到分子载体上,并借由共振装置进行共振,分子共振后再回馈到身体,以具有身体保健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方块图。
【符号说明】
10   云端伺服平台         20   专家评估装置
30   分子载体装置         40   建议装置
50   分子载体下载装置     60   共振装置
61   手动共振装置         62   自动共振装置
70   转录装置             80   云端侦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本发明是应用分子转录共振法原理,首先将分子转录共振法原理作一介绍:
上述,分子转录共振法是本发明人在应用物理学和应用生物学领域里的新发现,人体的分子可以解离,由A星球传输到B星球是可实现的技术,只是科学界还未找到方法,依据本发明人数年时间研究分子转录共振法,分子转录共振法可以运用在许多科技领域,不过,本发明人想帮助更多的病人,因此,本发明人将分子转录共振健康法应用在医疗、保健的技术领域;但分子转录共振健康法并不是气功。
在科学研究的领域里,绝大多数的物理学研究人员将万有引力、光电效应、量子物理的理论用来解释宇宙、自然间的变化,大量而且成功地研发各类仪器设备、交通工具。而本发明人则利用这些理论最清楚、浅显的基础架构,建构一套人人可为的分子转录和共振模式。这套模式不仅可以成功地将人体的分子转录到各式对象和图像上进行共振,借以改变分子的排列方式,以修复人体受损的机制,还可以进一步将各种生物的优质性转录到人体,协助提升人体修复机体的能力。
吾人可以将病人身上的分子,透过声波、化学电讯、碰触、吹气、心电等方式转录到各类型的分子载体上共振,再送回本体,产生连锁反应,修复身体机能。所使用的分子载体非常多样,例如:人体模型、解剖图片、病人的 X光片、经络图、脚底按摩图、人体反射区图,甚至可以使用动物模型以及各类结构物,如:椅子、桌子、咖啡壶等。也能透过电话和视讯的方式治疗病人,也就是说,病人可以不必在现场。
吾人也可以利用各种生物的图片,将生物体比人类优质的特性转录到人体,提升人体的机能,和加速机能修复的速度。生物优质性转录的优点是:我们只需要共振图片,整个地球和图片中的生物频率相同的同物种也会一起共振,我们可以得到源源不绝的优质特性,不需要杀生,捕捉动物,能让对人类疾病疗愈有帮助的生物免于濒危的命运。真正是环保,救人类,救地球。
分子转录共振法所需的花费极少,敲击法可用木槌,甚至用手轻拍,用脚轻踏分子载体都可以,擦拭法的工具取得更方便,卫生纸,毛巾,手帕都可以。许多分子载体皆可由网络下载,而且可以重复使用,除了病人自己的X光片,相片,其它的载体只要经过清除分子的程序,解剖图,生物相片,骨架模型,经络图,草本药材相片等皆可以大家共享。不需使用电力能源,只须充分利用流动在治疗场的电子活动,以敲击、擦拭或轻拍的方式产生电力。
分子转录共振法最重要的是人人可学,只需谨记一个口诀:哪里痛就敲哪里,不仅操作方便,并且可以看到立即性的效果,连小孩都能轻松学会,是一项可以普及推广的治疗、保健技术。
在生物科技和再生医学蓬勃发展的今日,不断有新药新技术的消息传来,未来连器官、神经都可用万能干细胞培育,分子共振疗法究竟还有没有被推广研究的必要?全球目前有40亿人口生活在金字塔的最底层,年收入不足3000美元,而且大多是居住在医疗资源不发达的地区,他们绝大多数付不起庞大的医疗费用,因此,在未来的10年,甚至20年,要享有医疗新科技的服务还是困难的。在这些地区,分子共振疗法可以用来协助解决急慢性酸痛和肢体功能障碍的问题。
本发明人以下再举几个简单的实例:
只要有头颅骨模型,用卫生纸卷成轴状,穿过模型的鼻孔,来回擦拭鼻甲,只要十分钟,鼻塞就会渐渐通畅,有视力不佳的问题,用相同的方法来回擦拭视神经孔和眶上裂,即使近视深达1000度,一样有效。这种方法连小孩都会操作,这套理论来自电磁感应。
经常腰痛,两脚走路无力的人,如果有X光片,只要敲击或擦拭X光片上患者受伤害的相关位置,十分钟后也会好转。使用相片,X光片来共振的理论,来自光电效应。
利用蜜蜂,蜂蛹和蜂房的相片结合经络图和头颅骨模形共振,能让两眼模糊,拖地步行的尿酸患者抬起双脚,并且念出名片上的小字,用蝗虫的相片共振,能让走路无力的人连跳跃都感到轻松,这理论来自基因转殖和物理学中频率和振动的原理。
用人体解剖图来处理身体疼痛的问题,是更明确地运用万有引力,量子物理的理论。当各种分子载体结合运用时,还能处理因糖尿病引起的黄斑部病变。武靴叶,海星,变色龙,石斛兰金黄一号,袋鼠,解剖学内脏图片,眼底摄影相片等,可以让原本视野有黑影,扭曲变形,视野中前方和左方道路会出现断层,色差等现象逐渐恢复到没有黑影,视野接近完整,能看出物体颜色。
用更简单的说法,所有的分子载体都是容器,装水用杯子,当使用不同形状的容器时,水也呈不同形状,分子载体就是装分子的容器,我们如果在人体做修复工作,常常会让身体产生二次发炎,转录到载体上,就是将战场搬到另一个场所。
分子转录共振法是一套科学方法,本发明人只是将之运用在医疗领域,不过医疗领域极广,单靠一人之力无法成就,因为吾人无法穷究所有的疾病之源,现在的理论也许三五年后又会被推翻,或是衍生出更新的理论,不过目前为止,本发明人发现这套方法应用在身体酸痛,肢体功能损伤恢复方面有极大且立即性的效果。
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分子转录共振系统包含有一云端伺服平台10、一专家评估装置20、一分子载体装置30、一建议装置40、一分子载体下载装置50、一共振装置60,以供使用者借分子载体下载装置50来下载分子载体,且将身体上的分子透过一转录装置70而转录到分子载体上,并借由共振装置60进行共振,分子共振后再回馈到身体,以具有身体保健的功效。
本发明的专家评估装置20连接于云端伺服平台10,具有一专家评估数据库,供专家预先输入各种症状的医疗、保健意见数据,用以提供给使用者专家的医疗、保健意见。
该些专家可为专科医师、复健医师、生物学家、药物学家、专业人士等。
该分子载体装置30连接于云端伺服平台10,具有一分子载体数据库,用以输入、储存分子载体。
该分子载体可为经络图、人体解剖图、反射区图、生物优质相片、药材单、复方等医疗、保健的图、文资料。
该建议装置40连接云端伺服平台10,建议装置40具有一处理装置,以对使用者所输入的身体症状并对应专家输入的医疗、保健意见数据,而产生使用者应下载何种分子载体的建议信息。
该分子载体下载装置50连接于建议装置40,用以供使用者下载分子载体。
该共振装置60连接云端伺服平台10及分子载体下载装置50,用以对使用者所下载的分子载体及转录到分子载体上的身体分子产生共振作用。
该转录装置70连接共振装置60,转录装置70为一可拮取声音并将声波转录到分子载体的录音装置。
上述为本发明的各部构件的介绍,接着再将使用原理、作用特点介绍如下:
使用者可利用智能装置如手机、计算机、平板计算机等连接于本发明分子转录共振系统,使用者可借由建议装置40输入身体症状的数据,并依据建议装置40所建议的分子载体信息,而借由分子载体下载装置50来下载所要的分子载体,而身体上的分子可透过转录装置70以声波方式转录到分子载体上,并借由共振装置60进行共振,分子共振后再回馈到身体,以具有身体保健的功效。
上述该共振装置60包含有一手动共振装置61、一自动共振装置62,使用者借由手动共振装置61而可依循分子载体如经络图的循行方向进行手动点击共振,而借由自动共振装置62来自动点击共振。
上述除了可借转录装置70而将身体的分子以声波方式转录到分子载体上,也可应用化学电讯、碰触、吹气、心电等其它方式而将身体的分子转录到分子载体上
本发明云端伺服平台10可连接一云端侦测装置80,该云端侦测装置80具备有侦测使用者身体健康状况的作用;据此,本发明也可借由云端侦测装置80来侦测使用者的身体健康状况,而使专家评估装置20可以建议更正确的分子载体信息。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发明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Claims (6)

1.一种分子转录共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云端伺服平台;
一专家评估装置,连接于云端伺服平台,具有一专家评估数据库,供专家输入身体预定症状的医疗、保健意见数据;
一分子载体装置,连接于云端伺服平台,具有一分子载体数据库,用以输入、储存分子载体;
一建议装置,连接云端伺服平台,建议装置具有一处理装置,以对使用者所输入的身体症状并对应专家输入的医疗、保健意见数据,而产生使用者应下载何种分子载体的建议信息;
一分子载体下载装置,连接于建议装置,用以供使用者下载分子载体;
一共振装置,连接云端伺服平台及分子载体下载装置;
一转录装置,连接共振装置,转录装置为一可拮取声音并将声波转录到分子载体的录音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子转录共振系统,其特征在于:分子载体为医疗、保健的图、文资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子转录共振系统,其特征在于:分子载体为经络图、人体解剖图、反射区图、生物优质相片、药材单、复方其中之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子转录共振系统,其特征在于:共振装置包含有一手动共振装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子转录共振系统,其特征在于:共振装置包含有一自动共振装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子转录共振系统,其特征在于:云端伺服平台连接一具备有侦测使用者身体健康状况作用的云端侦测装置。
CN201310256532.7A 2013-06-25 2013-06-25 分子转录共振系统 Pending CN1042526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56532.7A CN104252693A (zh) 2013-06-25 2013-06-25 分子转录共振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56532.7A CN104252693A (zh) 2013-06-25 2013-06-25 分子转录共振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52693A true CN104252693A (zh) 2014-12-31

Family

ID=52187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56532.7A Pending CN104252693A (zh) 2013-06-25 2013-06-25 分子转录共振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52693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22310A1 (en) * 2005-04-12 2006-11-15 Roche Diagnostics GmbH Medical software download to mobile phone
CN1914617A (zh) * 2004-02-03 2007-02-14 美国西门子医疗解决公司 与心脏有关的疾病和病症的自动诊断和决策支持系统和方法
CN101211433A (zh) * 2006-12-26 2008-07-02 天津路德医学仪器技术有限公司 由健康信息管理簿和医疗软件平台构成的医疗信息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14617A (zh) * 2004-02-03 2007-02-14 美国西门子医疗解决公司 与心脏有关的疾病和病症的自动诊断和决策支持系统和方法
EP1722310A1 (en) * 2005-04-12 2006-11-15 Roche Diagnostics GmbH Medical software download to mobile phone
CN101211433A (zh) * 2006-12-26 2008-07-02 天津路德医学仪器技术有限公司 由健康信息管理簿和医疗软件平台构成的医疗信息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nwer et al. Rehabilitation of upper limb motor impairment in stroke: a narrative review on the prevalence, risk factors, and economic statistics of stroke and state of the art therapies
Lewis Medicine and care of the dying: a modern history
Enderle et al. Introduction to biomedical engineering
Young Caring for older people: rehabilitation and older people
Mosabbir et al. The effects of long-term 40-Hz physioacoustic vibrations on motor impairments in Parkinson’s disease: a double-blinded randomized control trial
Barry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pain-reduction strategies used by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persons
Nistor-Cseppento et al. The outcomes of robotic rehabilitation assisted devices following spinal cord injury and the prevention of secondary associated complications
Choi et al.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controlled by motor imagery brain-computer interface for rehabilitation
Dolbow et al. Invasive and non-invasive approaches of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o improve physical functioning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González et al. Slackline training in children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Chandrashekhar et al. Wearable focal muscle vibration on pain, balance, mobility, and sensation in individuals with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a pilot study
Lopopolo et al. Is it possible to improve urinary incontinence and quality of life in female patients? A clinical evaluation of the efficacy of top flat magnetic stimulation technology
García-Alén et al. Transcutaneous cervical spinal cord stimulation combined with robotic exoskeleton rehabilitation for the upper limbs in subjects with cervical sci: Clinical trial
Xu et al. Effects of mobile phone App-based continuing nursing care on self-efficacy, quality of life, and motor function of stroke patients in the community
Arcuri et al. Electrophysiological correlates of virtual-reality applications in the rehabilitation setting: new perspectives for stroke patients
Lipert et al. The effectiveness of active rehabilitation camp on physical performance of disabled people moving in wheelchairs
Pérez-de la Cruz Use of robotic devices for gait training in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Multiple Sclerosis: current state of the art
Lancaster et al. Acupuncture points of the horse’s distal thoracic limb: a neuroanatomic approach to the transposition of traditional points
Henea et al. Recovery of spinal walking in paraplegic dogs using physiotherapy and supportive devices to maintain the standing position
Etoom et al. Effects of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on sleep in athletes: A protocol of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Sarmento et al. Perspectives 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Pelvic Floo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CN104252693A (zh) 分子转录共振系统
Palomo-Carrión et al. Mirror Therapy and Action Observation Therapy to Increase the Affected Upper Limb Functionality in Children with Hemiplegia: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Protocol
Evangelista et al. Ultra-low-Level laser therapy and acupuncture libralux: what is so special?
Pound et al. Redefining ‘doing something’: health professionals' views on their role in the care of stroke patien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