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44123B - 用于主动噪声抑制的耳机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主动噪声抑制的耳机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44123B
CN104244123B CN201310250262.9A CN201310250262A CN104244123B CN 104244123 B CN104244123 B CN 104244123B CN 201310250262 A CN201310250262 A CN 201310250262A CN 104244123 B CN104244123 B CN 1042441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filter
earphone
microphone
interference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5026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44123A (zh
Inventor
A.桑塔奇
R.霍尔德里奇
M.古尔登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KG Acoustics GmbH
Original Assignee
AKG Acoustics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KG Acoustics GmbH filed Critical AKG Acoustics GmbH
Priority to CN20131025026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44123B/zh
Publication of CN1042441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441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441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441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oundproofing, Sound Blocking, And Sound Damping (AREA)
  • Circuit For Audible Band Transducer (AREA)

Abstract

用于对如在施工现场、街道上或飞行器上出现的周围影响进行主动噪声抑制的耳机,其中两个对应的耳机杯状物(1)分别包括外部布置的麦克风(2),以及具有振膜(6)的内部布置扬声器(3),和模拟滤波器(H)。为了抑制来自不同方向的高频和低频的外部噪声,包含至少两个自适应连接的模拟滤波器(H1,H2)的至少一个并联滤波器组被布置在至少一个耳机杯状物(1)中,其滤波器输出被连接至加法器(5),加法器(5)被连接至至少一个内部扬声器(3)的振膜(6)。

Description

用于主动噪声抑制的耳机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如在施工现场、街道上,或飞行器中所产生的周围影响进行主动噪声抑制的耳机。其中,两个对应的耳机杯状物分别包含被置于外侧的麦克风以及被置于内侧的带有振膜(membrane)的扬声器和模拟滤波,对应于US 2003/0185403 A1中权利要求1与权利要求6的前序部分。
背景技术
现在商用耳机减弱高频外部噪声,但是允许低频外部噪声无阻尼地进入耳机。为了阻止这种情况,最近开发出一种耳机,其中由耳机中的扬声器所产生的声波主动用于反抗或逆转从外部穿透的噪声,使得低频噪声被消除。这种用于起动噪声抑制的耳机被称为ANC(有源噪声消除)耳机,这些ANC耳机具有在外耳外部的麦克风,其拾取外部噪声,并通过滤波器对接收的噪声或接收的干扰信号进行处理,使得该噪声可通过该耳机再生,作为“抗噪声(antinoise)”(“抗干扰信号”)。因此,再生出的抗噪声和穿透耳机的噪声在进入耳朵之前相互抵消是有可能的。
从US 2005/0169495A1可了解到这样的耳机,并且其能够通过被置于一只或两只耳朵的外侧尤其是前方的麦克风来防止听到环境噪声,这些由与无线电单元和许多个控制按钮相结合的单独的控制单元负责完成。
US 2003/0185403 A1揭示了一种用于对耳机的周围影响进行噪声抑制的装置和方法,通过其获得改善的声音质量。于是所出现的所有环境噪声通过外部麦克风检测出,并通过具有带传输功能的模拟滤波器的内部扬声器进行补偿,而使出现的环境噪声降低。
WO 2007/011337A1揭示了一种用于噪声抑制的耳机系统和方法,其中由单独的麦克风负责拾取环境噪声。两个指定类型的滤波器或滤波通带可由使用者使用,使用者可通过开关,依据情况,在这两者之间自由选择,在所述情况下,第一滤波器用于有源噪声纠错,而第二滤波器用于主动噪声抑制。
在Kuo,S.M.和Morgan,D.R.在1999年6月的Proceedings of the IEEE,Vol.87,No.6中发表的“Active Noise Control:A Tutorial Review”中揭示了另一种方法(但是数字式的)。所接收到的干扰声音然后通过自适应滤波器,该滤波器通过置于振膜后方的误差麦克风与相应的干扰声入射方向对准。但是,该方法需要进行A/D或D/A转换,这是极为耗费时间的,由于这个原因,该方法仅适用于对周期性干扰声音的抑制。
在本申请的内容中结合以上的US 2003/0185403 A1、US2005/0169495A1、WO2007/011337A1以及Kuo,S.M.和Morgan,D.R.的公开“Active Noise Control:A TutorialReview”中所解释的所有现有技术的内容做为参考,用于其中可能的所有权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将其自身的目标设定为,通过刚刚提及的类型的相应方法,生成一种装置,其适用于抑制穿透耳机杯状物并从不同方向到来的高频或低频外部噪声,外部噪声还可被称为干扰噪声或干扰信号。
该目标是依据本发明来实现的,其中包含至少两个自适应连接的模拟滤波器的至少一个并联滤波器组被布置在至少一个耳机杯状物中,其滤波器输出被连接到加法器,该加法器被连接到至少一个内部扬声器的振膜。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针对从外侧到内侧所有入射方向的干扰噪声的传递被以优化方式再生,使得ANC耳机通过形成抗干扰信号,针对所有干扰声音入射方向提供了最佳可能性的消除。换句话说,通过对滤波器输出的自适应组合,导致更精准地生成了抗干扰信号或“抗噪声”,这可经由耳机再生并与入耳处的干扰噪声抵消。
根据干扰信号进行加权的电压控制放大器(VCA)被设置在每一个自适应连接的模拟滤波器与其滤波输出和加法器之间,在这种情况下,误差麦克风被设置在振膜之后,其被反馈给滤波的x最小均方(fxLMS)电路,该电路属于电压控制放大器VCA。
依据本发明,在外部拾取的干扰信号然后通过被自适应地连接至滤波器组的至少两个模拟滤波器,并且将滤波器输出相加,其中将相加的信号馈给扬声器上的振膜。在可用的实施例中,至少两个自适应连接的模拟滤波器的输出信号经由下游的电压控制发射器(VCA)根据依据干扰信号进行的加权的函数被分别放大。
附图说明
根据从属权利要求和以下参考附图进行的说明,本发明的额外的特征和优点将是显而易见的。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依据现有技术的耳机杯状物的基本设计;
图2示出了依据本发明,对噪声抑制的逐步改进;
图3示出了依据本发明所使用的fxLMS算法的电路结构;
图4示出了依据本发明的具有若干滤波器的ANC耳机的耳机杯状物的结构;
图5示出了依据本发明的具有若干数字化滤波器的ANC耳机的耳机杯状物的结构;以及
图6示出了依据以下计算实例的迭代数与fxLMS算法的平方误差的变化之间的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所示出的用于主动噪声抑制的耳机的现有商用耳机杯状物1的主要结构,具有被布置在耳机杯状物1外部的麦克风2,用于拾取外部噪声(干扰声音),其通过模拟滤波器H被滤波并反转(invert),使得穿透到麦克风杯状物1中的噪声与通过模拟滤波器H形成并通过扬声器3再生的“抗噪声”抵消。
因此模拟滤波器H用于仿真声音从外侧到耳机杯状物1内侧的传递,在这种状况下,取决于入射方向,该传递从外到内变化,使得模拟滤波器H也必须持续变化。但是,仅固定的模拟滤波器H总是存在于普通的ANC耳机中,其被设置成使其被认为是在所有声音入射方向上普遍适用的(mediocre)。这表示对所有方向进入的外部噪声仅以次优方式被调节,为了这个原因,出现的外侧噪声仅仅被有限地抑制。
图2示出了依据本发明,作为所采用的模拟滤波器H的个数的函数,对ANC耳机的噪声抑制的逐步改善。为了在对时间要求苛刻的主动噪声抑制期间不产生额外的延迟时间,普遍使用了模拟滤波器H,但是依据本发明,代替单个模拟滤波器H的是,采用了具有至少两个自适应连接的模拟滤波器H1,H2的整个滤波器组。在进行相加之前,将该模拟滤波器H1…Hn的输出进行自适应加权,其允许针对干扰声音的不同入射方向来调整“抗噪声”,其中,在图2中明确显而易见的是,对主动噪声抑制的定量改善取决于所采用的模拟滤波器H1…Hn的个数。
图3示出了依据本发明所使用的fxLMS算法的电路结构。该fxLMS算法来自于数字信号处理,并调节非递归滤波器的参数。fxLMS算法的关键部分就是所谓的LMS(最小均方)算法,此处也称为最小均方误差方法。由于副路径S的影响,将其扩展成在本申请中的fxLMS算法是必须的,副路径S描述了从扬声器输入到误差麦克风输出的传递函数。
通过fxLMS算法,对相应的滤波器输出进行放大的权wi的计算递归地发生。对于时间m,该计算被写成如下:
wi[m]=wi[m-1]+μxi[m]e[m], (1)
其中,μ代表权重因子,e为误差麦克风信号,且xi为从相应的滤波器输出H1…Hn以及具有副路径S的估计值的附加滤波(见图3)获得的信号。权重因子μ为用于适应速率的乘法参数,其表示:权重因子μ越大,被加到电流信号改变和电流误差上的权重越多。自适应可以时间离散的方式发生,这在图3中通过由扫描速率控制的开关示出。还可将自适应归一化(normalize),其中,相应滤波器输出被除以外部麦克风上的瞬时信号功率。
对相应权重wi的计算是根据模拟或数字式的实施例的函数进行的。在这两种情况下,所计算出的权重wi必须呈现为电压,以便能够控制相应的VCA,其在所有滤波器输出被相加之前,用相应的权重wi放大相应滤波器输出。
图4示出了依据本发明的耳机杯状物1的结构,其中,明确显而易见的是为替代单个滤波器H,若干个滤波器H1…Hn形成并联的滤波器组,它们的模拟输出被自适应地彼此连接,使得针对主要的干扰声音入射方向生成最佳的“抗噪声”,并且ANC耳机针对所有干扰声音入射方向,产生最佳可能的抵消。对滤波器组或自适应加权的模拟滤波器H1…Hn的滤波器输出的放大是经由VCA 4控制的,该VCA 4属于模拟滤波器H1…Hn,并且这些根据干扰声音方向的函数被放大的滤波器输出然后由加法器5相加,其中,滤波器组的输出和被布置在扬声器3的振膜6之后的误差麦克风7的信号均被用于控制VCA 4。由于由外部麦克风2记录的干扰声音(即,并无反馈)通过滤波器H1…Hn馈送到振膜6,所谓的开环或前馈噪声抑制被包含其中。
于是基本上是,通过fxLMS算法执行对VCA 4的控制,该fxLMS算法的输入信号是相应的模拟滤波器H1…Hn的输出信号以及误差麦克风7的输出信号。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以上所描述的并联滤波器组和自适应连接的模拟滤波器H1…Hn被置于耳机的两个耳机杯状物1中的一个中,还有相应的估计电子器件。在另一个耳机杯状物1中,相应的电源被布置成电池的形式。
本方法用于加权自适应的算法是在数字域中或者以模拟的方式实现的,在数字域中的实现需要对滤波器输出和误差信号进行A/D转换。
在依据本发明的用于对周围影响进行主动噪声抑制的方法中,被布置在耳机杯状物1外部的麦克风2拾取这些环境影响,并且通过例如将接收到的干扰信号反转成抗干扰信号,模拟滤波修改接收到的干扰信号,其中所述抗干扰信号在已经由放置在扬声器3内部的麦克风6再生出之后与穿透耳机杯状物1的干扰信号抵消,在这种情况下,在外部拾取的干扰信号通过自适应连接到滤波器组的至少两个模拟滤波器H1、H2,并且滤波器输出通过连接在其后的电压控制的放大器VCA 4相加,且总和信号被馈送给扬声器3的振膜6。
在依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滤波器输出和通过误差麦克风7反馈的信号的函数,来控制电压控制的放大器VCA 4。
图5示出了依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其中,根据外部麦克风2的数字化输入信号、数字仿真的滤波器数字仿真副路径以及误差麦克风7的数字化误差信号e的函数,来控制电压控制放大器VCA 4。于是显而易见的是,在外部麦克风2之后,布置有ADC(模拟数字转换器)用于A/D转换,并且数字化的信号用作数字仿真副路径以及后续数字仿真滤波器的输入信号,在这种情况下,它们的输出信号xi以及数字化误差信号e通过依据公式(1)的LMS算法来控制权重wi。这些权重wi通过DAC(数字模拟转换器)被转换成模拟电压,并控制相应滤波器输出的VCA 4。因此这种数字实施例的操作的基本方法对应于模拟实施例的方法。VCA 4的输出经由加法器5被连接至内部布置的扬声器3。
在该实施例中,来自布置在外部的麦克风2的信号和来自误差麦克风7的信号通过ADC被数字化,其中,fxLMS算法的输出信号通过DAC被模拟转换成电压控制放大器VCA 4的输入。
也可使用不同的频带(例如,从20Hz至2kHz范围内的关键带宽),使得特定的频率范围可与特定方向可分别地被加权。
最后,说明一个简短的计算实例,以便示出依据本发明的耳机的效率,以及相应的用于主动噪声抑制的方法:
在主动噪声抑制之后产生的剩余噪声包括穿透的声音减去所产生的抵抗声音。因此在任意时间剩余噪声谱E的频谱范围内获得以下情况:
E=XK–XH=(K–H)X, (2)
其中X是在外部记录的干扰声音信号x的频谱,K是干扰声音从耳机外部进入的传递函数,且H是仿真该传递函数的模拟滤波器。剩余噪声能量到输入信号能量的归一化导致:
换句话说,在噪声抑制之后导致的剩余噪声频谱E是根据传递函数K、接受到的干扰信号频谱X、模拟滤波器H1…Hn,和它们相应的权重w1…wm计算出的:
剩余噪声频谱E和主动噪声抑制的程度在下面以频率fexample=500Hz为例计算出。针对此频率,下面的表1中给出两个不同的传递函数(K1和K2)的和用于一个固定的以及两个可自适应连接的并行滤波器的振幅和相位。
振幅 振幅(dB) 相位(°) 复数值表达
K<sub>1</sub> 0.9 -1dB -46° 0.6-j0.6
K<sub>2</sub> 1.1 1dB -20° 1.1-j0.4
固定滤波器 0.7 -3dB -44° 0.5-j0.5
并行滤波器1 2.0 6dB -44° 1.4-j1.4
并行滤波器2 1.8 5.5dB -136° -1.3-j1.3
表1:两个不同的传递函数(K1和K2)的振幅和相位。
在接下来的两个实际示例中说明了传递函数K1和K2,其中在具有固定滤波器(依据现有技术)的第一实际示例中的两个滤波器中,和在第二实际示例中两种情况下,采用了依据本发明的可自适应连接的并联滤波器。
实际示例1
第一种情况:具有传递函数K1的固定滤波器:
对于具有固定ANC滤波器的传递函数K1在fexample,得到剩余噪声频谱的输入E(fexample)=(0.6-j0.6)-(0.5-j0.5)=0.1-j0.1。
这对应于在-15.5dB的剩余噪声。在与源于传递函数K1的纯被动衰减-1dB的对比之下,这意味着由于主动噪声抑制为-1dB+15.5dB=14.5dB。
第二种情况:具有传递函数K2的固定滤波器:
对于具有固定ANC滤波器的传递函数K2,得到剩余噪声频谱E(fexample)=(1.1-j0.4)-(0.5-j0.5)=0.6-j0.1。
这对应于-5dB的剩余噪声,或者主动噪声抑制为+1dB+5dB=6dB。
从以上两种情况显而易见的是,用于特定传递函数(在第一种情况中为K1)的固定滤波器产生了良好的ANC值,但是固定滤波器并不是对于所有传递函数普遍适用的,正如在第二种情况K2下显而易见的。
在这两种情况下,后面的第二种实际示例中,依据本发明的两个可自适应连接的并联滤波器因此而被采用。
实际示例2
在接下来的两种情况下,当平方误差的改变保持低于总误差方差的1%时,fxLMS算法的自适应被视作收敛。
在图6中示出了迭代个数和平方误差的改变之间的关系,该平方误差的改变随着叠加个数增加而减少。在图6中显而易见的是,在总共12次迭代(递归)之后,平方误差的改变小于总误差方差的1%。
第一种情况:具有传递函数K1的两个可自适应连接的并联滤波器:
对于500Hz的余弦,扫描速率4000Hz,初始滤波器应用0.37和0.1且权重因子μ=0.1,通过LMS算法计算出第一次三个递归如下:
第一次递归:ρ=0°
外部麦克风上收到的噪声等于:
x=cos(ρ)=cos(0°)=1
并且穿透耳机的噪声等于:
xin=//K1//*cos(ρ+arg(K1))=0.9*cos(0°-46°)=0.6
抗噪声y等于:
y=-w1*||H1||*cos(ρ+arg(H1))-w2*||H2||*cos(ρ+arg(H2))
y=-0,37*2cos(0°-44°)-0,1*1,8cos(0°-136°)=-0,4
从其得到以下:
e=xin+y=0.2
w1.neu=w1+μ*||H1||*cos(ρ+arg(H1))*e=0.37+0.1*2cos(0°-44°)*0.2=0.4
w2.neu=w2+μ*||H2||*cos(ρ+arg(H2))*e=0.1+0.1*1.8cos(0°-136°)*0.2=0.07
第二次递归:ρ=45°
x=cos(45°)=0.7
xin=0.85
y=-0.4*2cos(45°-44°)-0.07*1.8cos(45°-136°)=-0.79
e=0.06
w1=0.4+0.1*2cos(45°-44°)*0.06=0.41
w2=0.07+0.1*1.8cos(45°-136°)*0.06=0.07
第三次递归:ρ=90°
x=cos(90°)=0
xin=0.6
y=0.41*2cos(90°-44°)-0.07*1.8cos(90°-136°)=-0.67
e=-0.07
w1=0.41+0.1*2cos(90°-44°)*-0.07=0.4
w2=0.07+0.1*1.8cos(90°-I36°)*-0.07=0.06
在总共12次递归之后,平方误差的改变小于总误差方差的1%。滤波器权重收敛到w1=0.43且w2=0.01。在示例频率处及以下ANC下导致以下剩余噪声频谱:
E(fexample)=(0.6-j0.6)-0.43(1.4-j1.4)-0.01(-1.3-j1.3)=0.02-j0.4
这对应于剩余噪声为-27dB或主动噪声抑制为:-1dB+27dB=26dB。
第二种情况:具有传递函数K2的两个可自适应连接的并联滤波器:
干扰声音的传递函数变为K2。适应由前面收敛的滤波器权重继续。
第一次递归:ρ=0°
x=cos(0)=1
xin=1.14*cos(0°-20°)=1.1
y=-0.43*2cos(0°-44°)-0.01*1.8cos(0°-136°)=-0.6
e=xin+y=0.5
w1.neu=0.43+0.1*2cos(0°-44°)*0.5=0.5
w2.neu=0.01+0.1*1.8cos(0°-136°)*0.5=-0.06
第二次递归:ρ=45°
x=cos(45°)=0.7
xin=1.06
y=-0.5*2cos(45°-44°)+0.06*1.8cos(45°-136°)=-0.99
e=0.07
w1=0.5+0.1*2cos(45°-44°)*0.07=0.51
w2=-0.06+0.1*1.8cos(45°-136°)*0.07=-0.06
第三次递归:ρ=90°
x=cos(90°)=0
xin=0.4
y=-0.51*2cos(90°-44°)+0.06*1.8cos(90°-136°)=-0.65
e=-0.25
w1=0.51+0.1*2cos(90°-44°)*-0.07=0.48
w2=0.06+0.1*1.8cos(90°-136°)*-0.07=-0.09
在总共12次递归之后,平方误差保持成低于总误差方差的1%。滤波器权重随后收敛到w1=0.5且为w2=-0.25。以下剩余噪声频谱和以下AND由此产生:
E(fexample)=(1.1-j0.4)-0.5(1.4-j1.4)+0.25(-1.3-j1.3)=0.04-j0.04
这对应于剩余噪声为-25dB,且主动噪声抑制为+1dB+25dB=26dB。
通过这两个可自适应连接的并联滤波器,不论两个传递函数K1和K2如何,因此获得主动噪声抑制为26dB。因此通过依据本发明所使用的fxLMS算法递归地计算自适应滤波器权重。
用于对例如在施工现场、街道上或飞行器中出现的周围噪声进行主动噪声抑制的耳机,在其中,两个相应的耳机杯状物(1)分别包括外部布置的麦克风(2),以及,具有振膜(6)和模拟滤波(H)的内部布置的扬声器(3),其特征在于,每个耳机杯状物(1)的每个外部布置的麦克风(2)的信号,馈给,在至少一个耳机杯状物(1)中,通过对副路径的仿真以及至少两个自适应连接的模拟滤波器(H1,H2)的并联组和fxLMS电路,在两个耳机杯状物(1)中,误差麦克风(7)被布置在振膜(6)之后,振膜(6)可用于fxLMS电路,该fxLMS电路控制电压控制的放大器VCA(4),其放大了并联滤波器组的支路,并且其输出经由加法器(5)连接至内部布置的扬声器(3)。
用于对例如在施工现场、街道上或飞行器中出现的周围影响进行主动噪声抑制的方法,在该方法中,被外部布置在耳机杯状物(1)上的麦克风(2)拾取由于周围影响产生的干扰信号(x),并且模拟滤波(H)将接收到的干扰信号(x)修改成抗干扰噪声,其在经由内部布置的扬声器(3)的振膜(6)再生之后,与穿透耳机杯状物(1)的干扰信号抵消,其特征在于,外部接收的干扰信号(x),通过仿真的副路径和至少两个自适应连接的模拟滤波器(H1,H2)的并联组,以及来自误差麦克风(7)的误差信号(e)馈给利用LMS算法的LMS电路,并且该LMS算法的输出信号起到电压控制的放大器VCA(4)的输入的作用,该电压控制放大器放大并联滤波器组的支路并且在其中将电压控制放大器VCA(4)的输出信号相加,并且将相加信号馈给扬声器(3)的振膜(6)。
依据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并联滤波器组的滤波器对应于从各个耳机杯状物(1)从外部布置麦克风(2)到误差麦克风(7)的不同干扰传递函数,或不同的副路径补偿,或者对前述传递函数或副路径补偿的任意基本转换。
其原因在于,具有分别缩小到原权利要求5和11的应用和重新编号的其它权利要求似乎是有可能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新”的权利要求应该覆盖对滤波器权重的模拟计算,而原权利要求5和11分别覆盖了数字计算。

Claims (5)

1.一种用于进行主动噪声抑制的耳机,在该耳机中两个相应的耳机杯状物(1)分别包含外部布置的麦克风(2)和内部布置的具有振膜(6)的扬声器(3)和模拟滤波器H,其特征在于,在每个耳机杯状物(1)的每个外部布置的麦克风(2)上连接有ADC,其输出信号在至少一个耳机杯状物(1)中,该耳机杯状物包括数字仿真的副路径和至少两个自适应且并联连接的模拟滤波器H1,H2的数字滤波器仿真以及数字fxLMS电路,其中,在两个耳机杯状物(1)中,误差麦克风(7)被布置在振膜(6)之后,该误差麦克风可经由ADC用于所述数字fxLMS电路,其经由DAC控制电压控制放大器VCA(4),其输出经由加法器(5)被连接至所述内部布置的扬声器(3)。
2.一种用于进行主动噪声抑制的方法,在其中,被布置在耳机杯状物(1)外部的麦克风(2)拾取由周围影响产生的干扰信号x,并且模拟滤波器H将接收的干扰信号x修改成抗干扰信号,其在经由内部布置的扬声器(3)的振膜(6)重生之后,与穿透所述耳机杯状物(1)的干扰信号抵消,其特征在于,外部接收的干扰信号x通过被自适应连接至滤波器组的至少两个并联连接模拟滤波器H1,H2,并且将所述滤波器输出的信号相加,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相加信号被馈给所述扬声器(3)的振膜(6);
其中,至少两个自适应连接的模拟滤波器H1,H2的信号,根据依赖于所述干扰信号的权重(w1,w2)的函数,经由下游的电压控制放大器VCA(4)被分别放大;
其中,与干扰信号有关的权重wi包括权重因子μ、误差麦克风(7)的误差信号e和信号xi,信号xi是从所述模拟滤波器H1…Hn的相应滤波器输出,和利用副路径S的估计值的额外滤波获得的,写成:wi[m]=wi[m-1]+μxi[m]e[m]。
3.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电压控制放大器VCA(4)由fxLMS算法利用误差麦克风(7)的反馈误差信号e和作为输入信号的所述模拟滤波器H1,H2的输出信号来控制。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噪声抑制之后导致的剩余噪声频谱E包括:外部麦克风(2)到接收干扰信号频谱X的内部误差麦克风(7)的传递函数K、模拟滤波器H1…Hn和相应的权重w1…wm,写成:
5.一种用于主动噪声抑制的方法,在其中,被布置在耳机杯状物(1)外部的麦克风(2)拾取通过周围影响产生的干扰信号x,并且模拟滤波H将接收到的干扰信号x修改成抗干扰信号,其在经由内部布置的扬声器(3)的振膜(6)再生之后,与穿透所述耳机杯状物(1)的干扰信号抵消,其特征在于,外部接收的干扰信号x和来自误差麦克风(7)的误差信号e通过ADC被数字化,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干扰信号x通过数字仿真的副路径和至少两个自适应且并联连接的模拟滤波器H1,H2的数字滤波器仿真来自误差麦克风(7)的误差信号e到达利用LMS算法的LMS电路,并且所述LMS算法的输出信号通过ADC被转换成模拟信号并用作电压控制放大器VCA(4)的输入,在其中,所述电压控制放大器VCA(4)的输出信号相加,并且相加的信号馈给扬声器(3)的振膜(6)。
CN201310250262.9A 2013-06-21 2013-06-21 用于主动噪声抑制的耳机及方法 Active CN1042441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50262.9A CN104244123B (zh) 2013-06-21 2013-06-21 用于主动噪声抑制的耳机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50262.9A CN104244123B (zh) 2013-06-21 2013-06-21 用于主动噪声抑制的耳机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44123A CN104244123A (zh) 2014-12-24
CN104244123B true CN104244123B (zh) 2019-01-01

Family

ID=52231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50262.9A Active CN104244123B (zh) 2013-06-21 2013-06-21 用于主动噪声抑制的耳机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441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30686A (zh) * 2016-09-09 2016-11-16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一种陆基式无人机干扰平台
CN108076403A (zh) * 2016-11-10 2018-05-25 美律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抗噪耳机
CN107864419A (zh) * 2017-10-23 2018-03-30 恒玄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主动降噪的模拟、数字混合降噪系统
WO2019134115A1 (zh) * 2018-01-05 2019-07-11 万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主动降噪方法、设备及耳机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49018A (en) * 1993-04-07 1997-07-15 Noise Cancellation Technologies, Inc. Hybrid analog/digital vibration control
CN101802905A (zh) * 2007-09-21 2010-08-11 富士通株式会社 有源消声装置以及有源消声装置的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35769B1 (ko) * 2008-05-02 2010-01-06 소리젠 주식회사 피드백 제어를 갖는 주파수 특성 보상형 능동형 소음 제어장치 및 방법
CN101930731B (zh) * 2010-07-01 2011-12-2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矿用多波自适应主动噪声控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49018A (en) * 1993-04-07 1997-07-15 Noise Cancellation Technologies, Inc. Hybrid analog/digital vibration control
CN101802905A (zh) * 2007-09-21 2010-08-11 富士通株式会社 有源消声装置以及有源消声装置的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44123A (zh) 2014-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96312B2 (en) Noise cancellation system
EP2677765B1 (en) Headphone for active noise suppression
CN108900943B (zh) 一种场景自适应主动降噪方法及耳机
CN102056050B (zh) 有源噪声消除
CA2726315C (en) Active noise reduction system
US20150332662A1 (en) Anc noise active control audio headset with prevention of the effects of a saturation of the feedback microphone signal
JP2020534574A (ja) 音響デバイスの並列能動騒音低減(anr)及びヒアスルー信号伝達経路
CN104244123B (zh) 用于主动噪声抑制的耳机及方法
CN105074814A (zh) 个人音频装置的低时延多驱动器自适应消噪(anc)系统
WO2011082284A3 (en) Adaptive digital noise canceller
GB2455821A (en) Active noise cancellation system with split digital filter
JPH06503897A (ja) ノイズ消去システム
US10412507B2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hearing device, hearing device and binaural hearing device system
CN111009254B (zh) 音频回声滤波系统及主动降噪系统
WO2020180964A1 (en) Placement of multiple feedforward microphones in an active noise reduction (anr) system
EP3935626A1 (en) Active noise reduction (anr) system with multiple feedforward microphones and multiple controllers
CN114787911A (zh) 耳戴式播放设备的噪声消除系统和信号处理方法
EP2257081B1 (en) Listening device with two or more microphones
GB2455823A (en) Active noise cancellation filter cut-off frequency adjusted in accordance with magnitude of filter output signal
Streeter et al. Hybrid feedforward-feedback active noise control
TWI386018B (zh) Speech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noise canceling structure
CN213150344U (zh) 头盔式高环境噪声下的通讯系统
CN216057420U (zh) 一种耳机
CN117198264A (zh) 主动降噪处理方法、系统、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TW202324384A (zh) 音訊處理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