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43093B - 用于在将数据从发送器传输到至少一个接收器时识别错误的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在将数据从发送器传输到至少一个接收器时识别错误的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43093B
CN104243093B CN201410268421.2A CN201410268421A CN104243093B CN 104243093 B CN104243093 B CN 104243093B CN 201410268421 A CN201410268421 A CN 201410268421A CN 104243093 B CN104243093 B CN 1042430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ue
packet
ordered series
numbers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6842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43093A (zh
Inventor
赫贝特·巴特尔
沃尔夫冈·施毛斯
埃德加·西格瓦特
马克西米利安·沃尔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emens AG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AG filed Critical Siemens AG
Publication of CN1042430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430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430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430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08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e.g. by using checking codes
    • G06F11/10Adding special bits or symbols to the coded information, e.g. parity check, casting out 9's or 11's
    • G06F11/1004Adding special bits or symbols to the coded information, e.g. parity check, casting out 9's or 11's to protect a block of data words, e.g. CRC or checksu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1Error detection c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将数据从发送器传输到至少一个接收器时识别错误的方法和系统,将数据与标识接收器的地址信息以数据包的序列的形式编码并借助数据包传输,为每个数据包由发送器生成至少一个校验值,为每个数据包得出不变的数列值,并将数列值随数据包一起或在数据包中传送至接收器并由接收器将校验值与期望值比较,在存在偏差的情况下识别出错误。通过发送器从地址信息计算出数列值并从数列值生成校验值;通过接收器从地址信息计算出数列值并从数列值生成期望值并且将期望值与校验值比较。

Description

用于在将数据从发送器传输到至少一个接收器时识别错误的 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将数据从发送器传输到至少一个接收器时识别错误的方法,和一种用于在将数据从发送器传输到至少一个接收器时识别错误的系统。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故障安全通信的技术领域,所述故障安全通信此外用于在工业过程自动化或生产自动化中的现场设备、控制部件和类似装置之间的通信。这种也称作F通信的故障安全通信尤其用在安全相关的应用中,尤其是在通信中的错误能够对人类、动物或财产造成危害的情况下使用。
为了在上述技术领域中进行故障安全通信,在现有技术中使用尤其受保护的分组交换数据传输(paketvermittelte Datenübertragung),尤其是PROFIsafe协议。在此,在随后也称作“故障安全的数据处理单元”(F-PDU)的“故障安全”的数据包(PDU=数据处理单元)中使用附加的校验值(校验和、校验总和、签名),其中在低层的标准通信层(以太网、工业以太网、PROFInet等)的协议中已经设有校验和(FCS-Frame Check Sequence,帧校验序列)等,所述校验和允许识别传输错误。
在所述“低层的”协议层中、即在提到的F通信的数据链路层(Sicherungsschicht)之外的地址错误或路由错误导致数据包(F-PDU)传送给错误的接收器。在该情况下,在发送器中用于计算签名(FCS)的地址不匹配于接收器的期望值。只要签名(FCS)的长度至少与用于生成签名的地址位的数量一样长,那么可靠地识别出所谓的“突发错误(Bündelfehler)”,因为具有适当的算法的签名生成能够可靠地识别出具有小于签名(FCS)的长度的长度的全部突发错误。
在F通信中传送低层的通信的数据包(帧)的有效数据范围中的安全定向的数据包、即所谓的F-PDU;也称为“containering”。
在此,必须为每个安全相关的数据处理单元(F-PDU)不仅证实处理数据完整性(也就是说,未损坏性),而且也证实地址正确性。对这两个特征的检查如所提及的那样在附加的数据链路层中进行,所述数据链路层在底层的标准协议之上实现。所述数据链路层因此建立在所描述的分层的可靠的标准通信连接上,仅必须监控所述标准通信连接的正确的工作原理。为了这个目的,在现有技术中,全部的安全相关的数据处理单元(F-PDU)设有附加的签名(F-CRC-Failsafe Cyclic Redundancy Check,故障安全的循环冗余校验),所述签名例如借助于已知的“循环冗余校验”法(CRC)来计算。在接收器中的否定的检查的情况下,丢弃F-PDU并且关闭系统或者切换到其他的安全状态中。
在签名(F-CRC)中也包含F-数据包(F-PDU)的源地址和/或目标地址(F-地址)以及当前的序列号(F-序列号);F地址通常不与底层的标准通信地址的数据包的地址相同。在后一地址例如是参与通信的设备的IP地址或者至少包含所述IP地址时,F地址通常涉及设备的安全定向的应用的逻辑过程或逻辑单元等。
对F签名(F-CRC)重要的数据、即F地址和F序列号是所谓的“a-priori-Informationen,先验信息”,即是对发送器和接收器在每个时刻已知的数据。因此,这些数据、即包含在校验值(F-CRC)中的F地址和F序列号不必显式地发送并且因此不强制为数据包(F-PDU)的组成部分。
已经证实的是,在隐式保护地址的情况下传输消息(F-PDU)或签名(F-CRC)时出现的附加的错误(“数据损坏”)在特定的情况下可能引起错误的不可识别性。在此,用于说明在地址中这种错误不可被识别出的概率的漏检错误概率取决于所谓的“错误模式”,所述错误模式通过地址错误产生。地址错误的错误模式又取决于地址的分配和其他的配置设定。因此,这并非是随机的,而是偶然的甚至在系统的整个使用寿命期间恒定的,例如尤其当地址在系统的使用寿命期间没有改变时如此。换言之:根据所应用的地址,在不利的情况下,识别出地址错误的概率与统计学地为错误识别法预测的相比明显更差。因此,结合在工业通信中地址通常恒定的事实,常常不能够遵守所要求的漏检错误概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尤其在传输多个具有相同的F地址的数据包时,减小漏检错误概率的统计平均值,尤其是在下述情况下:在所述情况中,不利地分配在系统中应用的地址而引起各个数据包的较差的漏检错误概率。
对此,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方法,借助所述方法由于在随机的时刻出现的地址错误也产生随机的错误模式,使得实现对时间平均的最小错误识别。那么,这基本上与选择F地址或其他的配置设定无关。
因此,所述目的的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基于新的知识:在地址错误和数据完整性错误同时出现的情况下,错误识别与对于所选择的签名法采用的错误识别相比明显变差。在24位签名的示例的中,错误识别能够由于所描述的不利前提变差至100000(1E5)倍;对于32位签名而言,这种变差甚至能够为1E7。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所提出的方法和所提出的系统为设备层上的地址保护首先应用已经存在的、低层的通信的机制,即标准层(例如,以太网、CAN总线等)的地址过滤和地址检查。根据本发明,为具有安全定向的地址、即F地址的每个数据包(F-PDU)对每个时间段或每个通信周期(数据包的序列或顺序)应用不同的基于F地址的数列值来替代迄今为计算签名所应用的F地址。由此实现了:关于针对每个数据包或每个通信周期(数据包的顺序)的地址信息(F地址)的错误模式是不同的,更确切地说,在地址信息、即F地址保持不变时也如此。因此,得出改善的错误识别的统计平均值,即使在不利地配置F地址的情况下也如此。
所述目的尤其通过本文所述的方法和本文所述的系统来实现。
在此,提出一种用于在将数据从发送器传输到至少一个接收器时识别错误的方法,其中数据连同标识接收器的地址信息以安全定向的数据包(F-PDU-Failsafe ProcessData Units,故障安全的数据处理单元)序列的形式来编码并且借助于安全定向的数据包来传输,其中为每个安全定向的数据包由发送器生成至少一个校验值,并且所述校验值随着数据包一起或在数据包中传输到接收器,并且由所述接收器将所述校验值与期望值进行比较,其中在存在偏差的情况下识别出错误。在此,为每个待传输的安全定向的数据包在第一步骤中通过发送器从安全定向的地址信息中借助于第一计算法则计算出数列值并且从所述数列值借助于第二计算法则生成校验值,其中第一计算法则构成为,使得为每个数据包或数据包的每个序列得出改变的数列值(shuffle),在第二步骤中将数据包与校验值一起传输到接收器,在第三步骤中通过接收器从安全定向的数据包的安全定向的地址信息中借助于第一计算法则计算数列值,并且从所述数列值中借助于第二计算法则生成期望值并且将所述期望值与校验值进行比较。在此,(根据第一计算法则,)在对数据包或数据包序列进行处理之后形成改变的数列值进而也形成改变的校验值。因此,所提出的方法确保:通信中的各个地址关系的错误模式在通信关系的运行时间中不是恒定的,而是在这段时间中,经历多个或甚至全部可能的错误模式。由此实现了,错误识别的时间平均值与在安全方面所要求的错误识别相比始终是更好的。通过所述方法实现了,用于计算校验值(CRC形成)的地址信息转换为连续变化的数列值,所述数列值对每个数据包或每个数据包序列而言是不同的。即使在地址信息恒定时以及在数据和形成校验值的其他参数恒定时,通过所述方法确保:在计算校验值时出现的数列值例如在交换每个数据包的地址时得出不同的错误模式,也就是说,例如在CRC计算时所应用的按位的异或运算强制地导致不同的结果。由此,任意参与者的地址值的错误模式几乎相等地分布,更确切地说,即使当地址在系统中不利地配置时也如此。
此外,所述目的通过一种用于在将数据从发送器传输到至少一个接收器时识别错误的系统来实现,其中数据以安全定向的数据包(F-PDU-Failsafe Process Data Units,故障安全的数据处理单元)的序列的形式从发送器传输到接收器,其中数据包包括标识接收器的安全定向的地址信息(“F地址”)和由发送器生成并且由接收器评估的校验值,其中接收器设计成用于将随着相应的安全定向的数据包接收到的校验值与自生成的期望值进行比较,其中校验值和期望值之间的比较在存在偏差的情况下导致识别出传输时的错误。在此,对于每个待传输的数据包,发送器设计成用于在第一步骤中从地址信息中借助于第一计算法则计算数列值并且用于从所述数列值中借助于第二计算法则形成校验值,其中第一计算法则构成为,使得对每个数据包或每个数据包序列得出改变的序列值(随机);系统构成为用于在第二步骤中将数据包与校验值一起传输到接收器;接收器同样设计成用于在第三步骤中从地址信息中借助于第一计算法则计算自身的数列值并且用于从所述自身的数列值中借助于第二计算法则生成期望值并且用于将随着数据包接收到的校验值与期望值进行比较。由此,在系统中在对数据包或数据包序列进行处理之后得出改变的数列值进而校验值,即使在地址信息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也如此。借助所述系统,能够实现已经针对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说明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有利的设计方案在下文中说明。在此描述的特征和优点也适当地适合于根据本发明的系统。
有利地,不仅在发送器中,而且在接收器中,数列值借助于单独存在的地址信息单独地重新形成,使得数列值形成所基于的数据不必随数据包传输并且因此也不会在通信路径上遭受通信错误。
此外,有利地,数列值分别由先前的数列值、尤其是(例如通过相加)由两个直接之前应用的数列值借助于第一计算法则重新形成,这有助于可能的错误模式的统计学分布进而继续改善错误识别的时间平均值。为了形成第一数列值,尤其是两个数列值中的第一个,那么优选地设有自身的起始计算法则,其中有利地,在生成第一和/或第二数列值时在“重置”或者初始化数据传输之后将地址信息包括进去,使得所述地址信息在后续的数列值中已经显式地被考虑进而随后不必再显式地列入第一计算法则中,而是自动地包含在对每个后续的数列值的计算中。
有利地,为形成数列值而应用相关的数据包的序号(序列号等)或相关的数据包序列(顺序)的序号。有利地,序号也不连同待检验的数据包一起传送,使得对序号的确定或更新在发送器和接收器的方面同样彼此独立地实施。
在应用序号的从地址信息推导出的增量值时,也就是说当增量值不是常数时,得出在形成数列值时的另一个有利的变型形式。尽管如此,这样从地址信息推导出的增量值不仅能够在发送器的方面、而且能够在接收器的方面单独形成,而增量值不必在数据包中从发送器传送到接收器或者反之。
在全部用于安全定向的通信的通信地址的数值范围小于签名的数值范围的情况下,地址值能够使用“差别数值范围”,也就是说,例如在为地址信息预留32位、然而实际上使用的地址空间仅为16位的情况下,其余的16位能够用于数列值。那么,关于全部为地址信息预留的位(在此:32位)计算校验值,那么由此在生成校验值时自动地考虑数列值。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对生成数列值提出较少的要求,而错误识别的时间平均值没有变差;此外,不需要将第二计算法则相对于现有技术调整。
有利地,对于计算数列值应用接收器的地址信息;附加地或替选地,数据(F数据;安全定向的通信的有效负荷)和/或发送器的地址信息也能够包含到生成校验值或期望值中,这尤其当在不同的数据包中也传输不同的数据或数据值或出现发送器的不同的地址信息时统计学地引起校验值的或为了控制目的生成的期望值的更好的改变。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根据附图阐述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同时用于阐述根据本发明的系统。
在此示出:
图1示出生成、传输和评估数据包,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建立的数据包借助于标准传输法或标准通信层的传输,
图3-5示出用于生成数列值的不同的变型形式,并且
图6示出生成具有完整的地址信息的序号。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意地示出生成、传输和评估数据包PDU(数据处理单元)。在此,数据包PDU由数据部分data和校验值fcs(Frame Check Sequence,帧校验序列)组成,其中假设,数据部分data和校验值fcs借助于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安全定向的传输法从发送器S传输(“transfer”)到接收器R(Receiver)。因此,数据部分data和校验值fcs代表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数据包的、例如根据在以太网中应用的TCP/IP协议建立的“帧”的有效信息“有效负荷”。
在发送器S的方面,应当是安全的传输通道的实际有效信息的数据部分data未改变地接收到安全定向的数据包中。附加地,生成校验值fcs,所述校验值在本实施例中借助于CRC法(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形成。然而在此,在本身来看相应于现有技术的CRC法中,从数据部分data和数列值shuffle中产生校验值fcs,其中数列值shuffle借助于第一计算法则从地址信息F地址和序号seq.nr.中形成;在此,从数列值shuffle和数据部分data中形成校验值fcs、即CRC计算是第二计算法则。稍后借助图3至5详细阐述用于形成数列值shuffle的第一计算法则,而第二计算法则、即CRC计算如已经提及的那样是标准方法。
在传输(transfer)数据包PDU之后,将所述数据包在接收器的方面进行评估;所接收到的数据部分在附图中在接收器R的方面用附图标记data’表示,并且所接收到的校验值用附图标记fcs’表示,由此应当明白,在传输(transfer)期间可能会无意地出现错误,所述错误能够影响数据部分data和/或校验值fcs。从在接收器R方面已经存在的关于通信地址F-adress’和序号seq.nr.的信息,也在接收器R方面形成数列值shuffle’,所述数列值借助于相同的CRC法并且利用接收到的数据部分data’转换成期望值fcscheck;所述期望值fcscheck随后与接收到的校验值fcs’进行比较,其中这两个值之间的偏差指示出错误。
在此,形成数列值shuffle并且将其包含到生成校验值中相对于已知的安全定向的通信法是具有新颖性的,因此,在附图中数列值shuffle由虚线包围。
在图2中为了阐述应用相应于现有技术的低层的通信连接,示出详细视图。从图1中已知的数据字段在图2中由虚线示出,其中在图1中产生的数据包PDU在图2中作为“安全定向的”数据包F-PDU示出。所述安全定向的数据包F-PDU在新的数据包data中表示已知的数据传输法的有效信息(有效负荷),其中在图2中,安全定向的数据包F-PDU相对于图1的数据包PDU替代校验值fcs首先包含校验和F-CRC,所述校验和至少由数列值shuffle和数据data形成。所述校验和F-CRC被并入低层的通信的签名形成中,其中从由安全定向的有效负荷F-data和校验和F-CRC组成的“有效负荷”data和低层的通信的其他的组成部分(address,seq.nr.)中生成校验值fcs。在此,明显的是,通过将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与使用的已经借助第二计算法则实施校验值生成的通信基础结构组合,校验值的生成在低层的协议层中保持不变。然而,在接收器方面,必须在较高的协议层(“F-Layer”)中产生期望值F-fcscheck并且将其与接收到的校验值fcs或由此推导出的校验值fcscheck进行比较。
在下文中,借助图3至6分别阐述用于形成数列值shuffle的第一计算法则的变型形式。
在根据图3的实施例中,将目标通信地址dest-address与序号seq.nr.的高位相乘,其中相乘结果形成数列值shuffle的高位。数列值shuffle的低位通过将目标通信地址dest-address与序号seq.nr.的低位相乘来形成。随后,将数列值shuffle连同发送器S的通信地址src-address、数据部分data和序号seq.nr.一起用于形成校验值fcs,其中为此应用的第二计算法则能够是CRC法。
在图3的示例中应用连续的序号seq.nr.,所述序号例如以每个F数据包或每个F数据包的序列递增并且尤其也能够与在低层的通信中应用的序号相同(参见图2的附图标记seqnr.和seq.nr.),同时在图4中示出,能够如何借助于先前的序号(在图4中用Old_ConsecutiveNr*表示)的地址相关的增量值来改变用于每个数据包或每个数据包序列的这种序号,其中得出的序号(在此具有附图标记New_ConsecutiveNr*)能够移动到图1至3的序号seq.nr.的位置上。
在图4的范围中假设,为通信地址、即底层的地址信息应用从1至215-1的值域。这表示,地址信息能够为31位“宽”,由此随后根据图4中的计算法则通过左移操作产生32位值。所述操纵的地址信息相加至先前的序列号Old_ConsecutiveNr*,其中溢出被丢弃并且作为结果得出新的序号New_ConsecutiveNr*。由此,地址信息与“时限值(Wert für die)”、即序号结合,这造成数列值shuffle进而校验值fcs的更好的统计学变化。
在图5中示出用于生成数列值shuffle的另一个示例,其中在此从适当选择的常数a并且从初始值state以及从每个数据包或每个数据包序列的地址相关的增量值inc中生成新的数列值shuffle。增量值在此在该示例中为加倍的通信信息(地址信息addr)+1。在此产生的不变的状态值state’在此至少部分地形成下一个计算周期的基础。对于待传输的第一数据包而言,状态信息state必须适当地预设(初始化),其中例如也能够使用在其他的计算法中所应用的地址信息addr。
最后,图6示出另一个变型形式,其中生成作为用于数列值shuffle的基础的具有集成的地址信息的序号,所述序号在此用附图标记“CN_incrNR_64[0]”表示;在此,地址信息例如直接地或借助于签名或哈希法映射到变量“CodeName”中。在第一步骤A中,示出用于开始(初始化)通信的计算;在该时刻还不存在之前的序号“CN_incrNR_64[1]”、“CN_incrNR_64[2]”,从这些序号能够计算形成数列值shuffle所必需的数列值“CN_incrNR_64[0]”。
在步骤A中映射在变量“CodeName”中的地址信息和从图5中已知的常数a分别相乘地并入到形成在步骤B中必需的用于序号“CN_incrNR_64[1]”、“CN_incrNR_64[2]”的两个初始值中。步骤B示出利用序号的在步骤A中生成的伪前身值来计算所需的序号“CN_incrNR_64[0]”。这在此简单地通过将两个前身值相加而产生;丢弃可能的溢出。最终,恢复直接的前身值并且为下一周期或下一序列存储新产生的序号“CN_incrNR_64[0]”。
对地址信息替代地或附加地,在变量CodeName中也能够将通信参数等编码。此外,在每个新产生的序号“CN_incrNR_64[0]”中显式地包含地址信息和随着每个数据包或周期/序列改变的增量值。因此,序号“CN_incrNR_64[0]”也能够直接用作为数列值shuffle。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在将数据(data)从发送器(S)传输到至少一个接收器(R)时识别错误的方法,
其中将所述数据(data)连同标识所述接收器(R)的地址信息以数据包(PDU)的序列的形式编码并且借助于所述数据包(PDU)传输,
其中为每个数据包(PDU)由所述发送器生成至少一个校验值,并且将所述校验值与所述数据包一起或在所述数据包(PDU)中传送至所述接收器,并且由所述接收器将所述校验值与期望值(fcscheck)进行比较,其中在存在偏差的情况下识别出错误,
其特征在于,
为每个待传输的数据包(PDU)在第一步骤中通过所述发送器(S)从所述地址信息借助于第一计算法则计算出数列值并且从所述数列值借助于第二计算法则(CRC)生成所述校验值,
其中所述第一计算法则构成为,使得为每个数据包或每个数据包序列得出改变的数列值,
在第二步骤中将所述数据包(PDU)与所述校验值一起传输到所述接收器(R),
在第三步骤中通过所述接收器(R)从所述地址信息借助于所述第一计算法则计算所述数列值并且从所述数列值借助于所述第二计算法则(CRC)生成所述期望值(fcscheck),并且将所述期望值与接收到的校验值进行比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不仅在所述发送器中而且在所述接收器中,所述数列值借助于单独存在的地址信息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列值分别由先前的数列值借助于改变法则来重新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为分别形成新的数列值应用相关的数据包(PDU)的序号(seq.nr.)或相关的数据包(PDU)的序列的序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为形成所述数列值应用所述序号(seq.nr.)的从所述地址信息推导出的增量值。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为形成所述数列值应用先前的数列值的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初始化之后从所述地址信息中计算出两个先前的数列值。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步骤和所述第三步骤中,在应用于通信装置中的所述地址信息的值域小于为所述地址信息预留的值域的情况下,所述数列值在生成所述校验值或所述期望值(fcscheck)之前就插入到所述地址信息的不需要的值域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也将所述数据(data)和/或所述发送器的地址信息包含到生成所述校验值或所述期望值(fcscheck)中。
10.一种用于在将数据(data)从发送器(S)传输到至少一个接收器(R)时识别错误的系统,
其中所述数据(data)以数据包(PDU)的序列的形式从所述发送器(S)传输到所述接收器(R),
其中所述数据包(PDU)包括标识所述接收器(R)的地址信息和由所述发送器(D)生成并且待由所述接收器(R)评估的校验值,
其中所述接收器(R)设计成用于将随着相应的数据包(PDU)接收到的校验值与自生成的期望值(fcscheck)进行比较,其中所述比较设计成用于识别在传输时的错误,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器(S)为每个要传输的数据包(PDU)设计成用于,在第一步骤中从所述地址信息借助于第一计算法则计算出数列值,并且从所述数列值中借助于第二计算法则(CRC)生成所述校验值,其中所述第一计算法则构成为,为每个数据包或每个数据包序列得出改变的数列值,
所述系统构成为用于在第二步骤中将所述数据包(PDU)与所述校验值一起传输到所述接收器(R),并且
所述接收器(R)设计成用于,在第三步骤中从所述地址信息借助于所述第一计算法则计算出所述数列值,并且从所述数列值借助于所述第二计算法则(CRC)生成所述期望值(fcscheck),并且将所述期望值与在所述第二步骤中接收到的校验值进行比较。
CN201410268421.2A 2013-06-14 2014-06-16 用于在将数据从发送器传输到至少一个接收器时识别错误的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042430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3172092.2 2013-06-14
EP13172092.2A EP2814193B1 (de) 2013-06-14 2013-06-14 Verfahren und system zur erkennung von fehlern bei der übertragung von daten von einem sender zu zumindest einem empfäng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43093A CN104243093A (zh) 2014-12-24
CN104243093B true CN104243093B (zh) 2018-03-23

Family

ID=48626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68421.2A Active CN104243093B (zh) 2013-06-14 2014-06-16 用于在将数据从发送器传输到至少一个接收器时识别错误的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411677B2 (zh)
EP (1) EP2814193B1 (zh)
CN (1) CN10424309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4114883A1 (de) * 2014-10-14 2016-04-14 Beckhoff Automation Gmbh Verfahren und System zum Überwachen eines ersten Teilnehmers eines Kommunikationsnetzwerks
JP6458505B2 (ja) * 2015-01-14 2019-01-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伝送装置、伝送システム及び伝送方法
CN107534592B (zh) * 2015-04-30 2020-07-03 大陆-特韦斯贸易合伙股份公司及两合公司 用于保护数据总线收发器的配置数据的方法、数据总线收发器和数据总线系统
WO2017032402A1 (de) * 2015-08-24 2017-03-02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Kommunikations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kommunikation mit einer sequenz von telegrammen
CN106953775A (zh) * 2016-01-06 2017-07-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报文检错的方法及装置
CN106612120B (zh) * 2016-12-16 2020-03-27 北京华航无线电测量研究所 一种用于sar成像系统的crc32校验方法
CN106982156B (zh) * 2017-06-08 2019-11-15 日立楼宇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优先级设置方法、装置、通信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EP3550748B1 (de) 2018-04-05 2021-08-11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erkennung von datenverfälschungen bei einer datenübertragung über eine fehlersichere kommunikationsverbindung
EP3598254B1 (de) 2018-07-17 2021-03-31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konfigurationsänderung und industrielles anlagensystem
EP3716568A1 (de) * 2019-03-28 2020-09-30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Funktional-sichere verbindungsidentifizierung für eine m2m kommunikation
EP3876053A1 (de) * 2020-03-04 2021-09-08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aufdeckung von adressierungsfehlern und feldgerät
DE102020113451A1 (de) * 2020-05-18 2021-11-18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Sendeeinheit und Empfangseinheit zum Senden und Empfangen von Datenpaketen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67381A1 (en) * 2009-12-04 2011-06-09 St-Ericsson Sa Reliable packet cut-throug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262774A1 (en) * 1998-03-06 1999-09-06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Simple data link (sdl) protocol
JP4376937B2 (ja) * 2004-09-16 2009-12-02 ベックホフ オートメーション ゲーエムベーハー データ伝送方法およびこのデータ伝送方法に用いられるオートメーションシステム
US7548561B2 (en) * 2005-05-13 2009-06-16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US20090103485A1 (en) * 2007-10-17 2009-04-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data communication having multiple checksums per frame
CN101933271B (zh) * 2008-03-17 2013-08-14 美国博通公司 用于具有受保护mac序列号的安全块应答的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67381A1 (en) * 2009-12-04 2011-06-09 St-Ericsson Sa Reliable packet cut-throug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372840A1 (en) 2014-12-18
US9411677B2 (en) 2016-08-09
CN104243093A (zh) 2014-12-24
EP2814193A1 (de) 2014-12-17
EP2814193B1 (de) 2016-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43093B (zh) 用于在将数据从发送器传输到至少一个接收器时识别错误的方法和系统
US9009839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tecting the integrity of data transmitted over a network
US9521120B2 (en) Method for securely transmitting control data from a secure network
US10560286B2 (en) Gateway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for the same
CN103609068A (zh) 用于数据包冗余清除的系统和方法
US9956973B2 (en)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vital messages on an on-board system of a vehicle
CN105933342A (zh) 一种视频监控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EP2613497B1 (en) Method of transporting data in a sub-segmented manner
JP2009182981A (ja) セキュリティ関連データのパケット指向伝送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6911428B (zh) 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0493227A (zh) 一种数据帧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7836095A (zh) 用于在网络中产生秘密或秘钥的方法
EP2680476B1 (en)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with error mitigation
WO2017026360A1 (ja) 通信システム
CN101309169A (zh) 一种网络管理方法及网络管理系统、网络设备
US10142058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4967504A (zh) 链路数据保护的方法和装置
US10848331B2 (en) Multi-node network with enhanced routing capability
CN105656994A (zh) 一种业务加速方法和装置
CN104579557A (zh) 一种多节点间数据完整性传输方法
CN105207911A (zh) 一种is-is协议报文认证方法及其系统
KR20110069501A (ko) Autosar 기반 can 통신 장치 및 방법
CN105407058A (zh) 带拥塞控制的可靠组播传输方法
CN116192533B (zh) 一种waf部署系统、方法、设备及介质
US8817811B2 (en)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with schedule check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