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42962A - 一种待处理信号的接收方法及接收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待处理信号的接收方法及接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42962A
CN104242962A CN201310241694.3A CN201310241694A CN104242962A CN 104242962 A CN104242962 A CN 104242962A CN 201310241694 A CN201310241694 A CN 201310241694A CN 104242962 A CN104242962 A CN 1042429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nding signal
antenna body
interface
data
recei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4169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42962B (zh
Inventor
李显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24169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42962B/zh
Publication of CN1042429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429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429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429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待处理信号的接收方法及接收器,该方法包括:通过一设置于一载体的第一层面的第一位置的第一天线本体获得一待处理信号;通过一数据接口接收待处理信号,其中,数据接口设置于第一层面的与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数据接口的第一端口与第一天线本体连接;通过一数据传输线将待处理信号传输至一处理器,其中,数据传输线与数据接口的第二端口连接。通过该方法,既能够减小待处理信号接收器在电路板的位置面积,又能够减小待处理信号接收器输出的待处理信号失真度,使得待处理信号接收器最终输出的待处理信号与第一天线本体接收的待处理信号相似度增大。

Description

一种待处理信号的接收方法及接收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待处理信号的接收方法及接收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电子产品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人们也享受到了科技发展带来的各种便利。现在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类型的电子设备,享受随着科技发展带来的舒适生活。比如,用户通过笔记本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可以看电影、听音乐、玩游戏等等,并由于其自身固有的便携性的优势而广泛应用。
目前,移动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多,但机身的尺寸越来越小,厚度越来越薄,这推动了移动设备硬件和结构设计的发展,对于移动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待处理信号接收器的尺寸要求也趋向于小型化。
现有技术中待处理信号接收器通常包含有:天线本体,数据接口和处理器,其中,处理器通过数据接口与天线本体连接。当待处理信号接收器接收到一待处理信号的工作过程具体为:当天线本体获得一待处理信号时,通过数据接口将待处理信号传输至处理器,由处理器对待处理信号进行处理。相应地,当待处理信号接收器用于发送处理器处理后信号的工作过程具体为:处理器输出一处理后信号时,通过数据接口将处理后信号传输至天线本体,最终由天线本体对处理后信号进行发送。
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过程中,至少发现在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中,待处理信号接收器中的天线本体与处理器在电路板上的位置彼此分离,数据接口与天线本体、处理器之间相互独立。也就是说,天线本体、数据接口和处理器分别位于电路板的不同位置。所以,对于移动设备而言,移动设备需要预留足够的位置放置天线本体、数据接口和处理器。
进一步,当天线本体接收到一待处理信号时,待处理信号经由数据接口和数据传输器的过程中,使得待处理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存在衰减,并且在传输过程中引入了噪声干扰,使得待处理信号出现失真度增大的技术问题。
综上,现有技术中存在待处理信号接收器需要电路板预留的位置面积大且待处理信号接收器输出的待处理信号失真度增大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待处理信号的接收方法及接收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待处理信号接收器需要电路板预留的位置面积大且待处理信号接收器输出的待处理信号失真度增大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待处理信号的接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通过一设置于一载体的第一层面的第一位置的第一天线本体获得一待处理信号;通过一数据接口接收所述待处理信号,其中,所述数据接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层面的与所述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所述数据接口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天线本体连接;通过一数据传输线将所述待处理信号传输至一处理器,其中,所述数据传输线与所述数据接口的第二端口连接。
可选的,所述通过一设置于一载体的第一层面的第一位置的第一天线本体获得一待处理信号,具体为:通过所述第一天线本体接收由第二天线本体发送的所述待处理信号,其中,所述第二天线本体通过无线连接方式与所述第一天线本体连接。
可选的,所述通过一数据接口接收所述待处理信号,具体为:通过所述数据接口接收由所述第一天线本体传递的所述待处理信号,其中,所述数据接口直接与所述第一天线本体连接。
可选的,当所述数据传输线位于所述第一层面时,所述通过一数据传输线将所述待处理信号传输至一处理器,具体为:通过设置于所述第一层面的第三位置的数据传输线将所述待处理信号传输至所述处理器,其中,所述第三位置不同于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
可选的,当所述数据传输线位于与所述第一层面不同的第二层面时,所述通过一数据传输线将所述待处理信号传输至一处理器,具体为:通过设置于所述第二层面的数据传输线将所述待处理信号传输至所述处理器。
另一方面,本申请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待处理信号的接收器,所述接收器包括:第一天线本体,设置于一载体的第一层面的第一位置,用于获得一待处理信号;数据接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层面的与所述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所述数据接口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天线本体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待处理信号;数据传输线,所述数据传输线的第一端与所述数据接口的第二端口连接,用于将所述待处理信号传输至与所述接收器连接的处理器。
可选的,所述第一天线本体具体用于:接收由第二天线本体发送的所述待处理信号,其中,所述第二天线本体通过无线连接方式与所述第一天线本体连接。
可选的,所述数据接口具体用于:接收由所述第一天线本体传递的所述待处理信号,其中,所述数据接口直接与所述第一天线本体连接。
可选的,所述数据传输线位于所述第一层面的第三位置,其中,所述第三位置不同于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
可选的,所述数据传输线位于与所述第一层面不同的第二层面。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通过一设置于一载体的第一层面的第一位置的第一天线本体获得一待处理信号;通过一数据接口接收所述待处理信号,其中,所述数据接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层面的与所述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所述数据接口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天线本体连接;通过一数据传输线将所述待处理信号传输至一处理器,其中,所述数据传输线与所述数据接口的第二端口连接。首先,由于在待处理信号接收器中,将第一天线本体设置于载体的第一层面的第一位置,将数据接口设置于载体的第一层面的第二位置,也就是说,第一天线本体和数据接口在同一载体上,载体位于电路板中的特定位置,所以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待处理信号接收器需要电路板预留的位置面积大的技术问题。进一步,正因为第一天线本体和数据接口位于同一载体上,使得待处理信号在第一天线本体和数据接口之间相互匹配,减少了当第一天线本体和数据接口之间不匹配时带来的干扰,所以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待处理信号接收器输出的待处理信号失真度增大的技术问题。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待处理信号接收器需要电路板预留的位置面积大且待处理信号接收器输出的待处理信号失真度增大的技术问题,既能够减小待处理信号接收器在电路板的位置面积,又能够减小待处理信号接收器输出的待处理信号失真度,使得待处理信号接收器最终输出的待处理信号与第一天线本体接收的原始待处理信号相比,相似度增大。
再进一步,由于数据传输线在载体的位置既能够位于载体的第一层面的第三位置,也可以位于载体的第二层面。当数据传输线位于载体的第一层面的第三位置时,能够进一步地减少待处理信号接收器在电路板的位置面积,能够进一步地减少待处理信号接收器输出的待处理信号失真度,使得待处理信号接收器最终输出的待处理信号与第一天线本体接收的待处理信号相比,相似度更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待处理信号接收器的架构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待处理信号的接收方法流程图;
图3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待处理信号接收器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待处理信号接收器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待处理信号的接收方法及电子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待处理信号接收器需要电路板预留的位置面积大且待处理信号接收器输出的待处理信号失真度增大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的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通过一设置于一载体的第一层面的第一位置的第一天线本体获得一待处理信号;通过一数据接口接收待处理信号,其中,数据接口设置于第一层面的与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数据接口的第一端口与第一天线本体连接;通过一数据传输线将待处理信号传输至一处理器,其中,数据传输线与数据接口的第二端口连接。首先,由于在待处理信号接收器中,将第一天线本体设置于载体的第一层面的第一位置,将数据接口设置于载体的第一层面的第二位置,也就是说,第一天线本体和数据接口在同一载体上,载体位于电路板中的特定位置,所以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待处理信号接收器需要电路板预留的位置面积大的技术问题。进一步,正因为第一天线本体和数据接口位于同一载体上,使得待处理信号在第一天线本体和数据接口之间相互匹配,减少了当第一天线本体和数据接口之间不匹配时带来的干扰,所以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待处理信号接收器输出的待处理信号失真度增大的技术问题。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待处理信号接收器需要电路板预留的位置面积大且待处理信号接收器输出的待处理信号失真度增大的技术问题,既能够减小待处理信号接收器在电路板的位置面积,又能够减小待处理信号接收器输出的待处理信号失真度,使得待处理信号接收器最终输出的待处理信号与第一天线本体接收的原始待处理信号相比,相似度增大。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待处理信号的接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通过一设置于一载体的第一层面的第一位置的第一天线获得一待处理信号。
然后,通过一数据接口接收待处理信号,其中,数据接口设置于第一层面的与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数据接口的第一端口与第一天线本体连接;
最后,通过一数据传输线将待处理信号传输至一处理器,其中,数据传输线与数据接口的第二端口连接。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待处理信号接收器的架构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待处理信号接收器包括:第一天线本体101,数据接口102,数据传输线103。待处理信号接收器与处理器104连接,当待处理信号接收器输出一待处理信号时,由处理器104接收并处理该待处理信号。
下面请同时参考图1和图2,下面将对待处理信号接收器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待处理信号的接收方法进行描述。
当第一天线本体101设置于一载体的第一层面的第一位置,且数据接口102设置与第一层面的与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时,开始执行步骤201:通过一设置于一载体的第一层面的第一位置的第一天线本体101获得一待处理信号。
步骤101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具体为:通过第一天线本体101接收由第二天线本体发送的待处理信号,其中,第二天线本体通过无线连接方式与第一天线本体连接。
经过步骤201,使得第一天线本体101获得待处理信号之后,开始执行步骤202:通过数据接口102接收待处理信号,其中,数据接口102设置于第一层面的与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数据接口102的第一端口与第一天线本体101连接。
步骤102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具体为:通过数据接口102接收由第一天线本体101传递的待处理信号,其中,数据接口102直接与第一天线本体101连接。
经过步骤202,使得数据接口102接收待处理信号之后,开始执行步骤203:通过数据传输线103将待处理信号传输至处理器104,其中,数据传输线103与数据接口102的第二端口连接。
请继续参考图1,本申请首先对待处理信号接收器进行介绍,根据数据传输线103在载体中的不同位置,本申请实施例中待处理信号接收器可以分为以下两种但不限于两种结构。
第一种结构:请参考图3a,在第一种结构中,数据传输线103位于载体的与第一层面不同的第二层面。
如图3a所示,待处理信号接收器中的第一天线本体101、数据接口102位于载体的第一层面例如正面,数据传输线103位于载体的第二层面例如背面。在这种结构下,第一天线本体101和数据接口102同时搭载在第一层面上,而载体位于电路板中的特定位置,所以有效地解决了所以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待处理信号接收器需要电路板预留的位置面积大的技术问题,能够减小待处理信号接收器在电路板的位置面积,为电路设计提供了便利。
在第一种结构下的待处理信号接收器,能够缩短待处理信号在电路板中传输距离,能够减小待处理信号中引入噪声的概率,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待处理信号接收器输出的待处理信号失真度增大的技术问题,能够减小待处理信号接收器输出的待处理信号失真度,使得待处理信号接收器最后输出的待处理信号与第一天线本体接收的原始待处理信号相比,相似度增大。
第二种结构:请参考图3b,数据传输线103位于载体的第一层面的第三位置。
待处理信号接收器中的第一天线本体101、数据接口102、数据传输线103位于载体的第一层面上。在这种结构下,第一天线本体101、数据接口102和数据传输线103同时搭载在载体的第一层面上,而载体位于电路板中的特定位置,第二种结构与第一种结构相比,能够进一步缩小待处理信号接收器在电路板的位置面积,更进一步为电路设计提供了便利。
在第二种结构下的待处理信号接收器,能够进一步缩短待处理信号在电路板中传输距离,能够进一步减小待处理信号中引入噪声的概率,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待处理信号接收器输出的待处理信号失真度增大的技术问题,与第一种结构相比,第二种结构能够进一步减小待处理信号接收器输出的待处理信号失真度,使得待处理信号接收器最后输出的待处理信号与第一天线本体接收的原始待处理信号相比,相似度更大。
下面将以待处理信号为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传输保真)信号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待处理信号的接收方法进行详细地描述。用户A使用智能手机A,用户B使用平板电脑B。智能手机A中包含:第一天线本体例如wifi天线A,数据接口例如RF(Radio Frequence)接口,数据传输线例如铜线。平板电脑B包含第二天线本体例如wifi天线B。
相应地,在智能手机A中传输的待处理信号为wifi信号,当然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待处理信号还可以为红外信号、蓝牙信号等无线传输信号,本申请不作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例如:当用户A与用户B之间想要分享一音乐文件时,用户A和用户B分别开启智能手机A和平板电脑B中的wifi无线连接功能,当平板电脑B向智能手机A发送音乐文件时,平板电脑B的wifi天线B发出wifi信号,其中,wifi信号中包含有音乐文件的数据。
智能手机A中的wifi天线A获得wifi天线B发送的wifi信号时,wifi信号通过RF接口将wifi信号进行传递,再经过铜线传输至智能手机A中的处理器,最后由处理器对wifi信号进行后续解析、处理等操作。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待处理信号接收器,请继续参考图1,接收器包括:第一天线本体101,设置于一载体的第一层面的第一位置,用于获得一待处理信号;数据接口102,设置于第一层面的与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数据接口102的第一端口与第一天线本体101连接,用于接收待处理信号;数据传输线103,数据传输线103的第一端与数据接口102的第二端口连接,用于将待处理信号传输至与接收器连接的处理器104。
其中,第一天线本体101具体用于:接收由第二天线本体发送的待处理信号,其中,第二天线本体通过无线连接方式与第一天线本体101连接。
其中,数据接口102具体用于:接收由第一天线本体101传递的待处理信号,其中,数据接口102直接与第一天线本体101连接。
其中,数据传输线103位于第一层面的第三位置,其中,第三位置不同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
其中,数据传输线103位于与第一层面不同的第二层面。
前述实施例中的方法中的各种变化方式和具体实例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通过前述对待处理信号的接收方法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的知道本实施例中待处理信号的接收器的实施方法,所以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不再详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通过一设置于一载体的第一层面的第一位置的第一天线本体获得一待处理信号;通过一数据接口接收所述待处理信号,其中,所述数据接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层面的与所述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所述数据接口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天线本体连接;通过一数据传输线将所述待处理信号传输至一处理器,其中,所述数据传输线与所述数据接口的第二端口连接。首先,由于在待处理信号接收器中,将第一天线本体设置于载体的第一层面的第一位置,将数据接口设置于载体的第一层面的第二位置,也就是说,第一天线本体和数据接口在同一载体上,载体位于电路板中的特定位置,所以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待处理信号接收器需要电路板预留的位置面积大的技术问题。进一步,正因为第一天线本体和数据接口位于同一载体上,使得待处理信号在第一天线本体和数据接口之间相互匹配,减少了当第一天线本体和数据接口之间不匹配时带来的干扰,所以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待处理信号接收器输出的待处理信号失真度增大的技术问题。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待处理信号接收器需要电路板预留的位置面积大且待处理信号接收器输出的待处理信号失真度增大的技术问题,既能够减小待处理信号接收器在电路板的位置面积,又能够减小待处理信号接收器输出的待处理信号失真度,使得待处理信号接收器最终输出的待处理信号与第一天线本体接收的原始待处理信号相比,相似度增大。
再进一步,由于数据传输线在载体的位置既能够位于载体的第一层面的第三位置,也可以位于载体的第二层面。当数据传输线位于载体的第一层面的第三位置时,能够进一步地减少待处理信号接收器在电路板的位置面积,能够进一步地减少待处理信号接收器输出的待处理信号失真度,使得待处理信号接收器最终输出的待处理信号与第一天线本体接收的待处理信号相比,相似度更大。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待处理信号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一设置于一载体的第一层面的第一位置的第一天线本体获得一待处理信号;
通过一数据接口接收所述待处理信号,其中,所述数据接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层面的与所述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所述数据接口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天线本体连接;
通过一数据传输线将所述待处理信号传输至一处理器,其中,所述数据传输线与所述数据接口的第二端口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一设置于一载体的第一层面的第一位置的第一天线本体获得一待处理信号,具体为:
通过所述第一天线本体接收由第二天线本体发送的所述待处理信号,其中,所述第二天线本体通过无线连接方式与所述第一天线本体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一数据接口接收所述待处理信号,具体为:
通过所述数据接口接收由所述第一天线本体传递的所述待处理信号,其中,所述数据接口直接与所述第一天线本体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数据传输线位于所述第一层面时,所述通过一数据传输线将所述待处理信号传输至一处理器,具体为:
通过设置于所述第一层面的第三位置的数据传输线将所述待处理信号传输至所述处理器,其中,所述第三位置不同于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数据传输线位于与所述第一层面不同的第二层面时,所述通过一数据传输线将所述待处理信号传输至一处理器,具体为:
通过设置于所述第二层面的数据传输线将所述待处理信号传输至所述处理器。
6.一种待处理信号的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器包括:
第一天线本体,设置于一载体的第一层面的第一位置,用于获得一待处理信号;
数据接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层面的与所述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所述数据接口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天线本体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待处理信号;
数据传输线,所述数据传输线的第一端与所述数据接口的第二端口连接,用于将所述待处理信号传输至与所述接收器连接的处理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本体具体用于:
接收由第二天线本体发送的所述待处理信号,其中,所述第二天线本体通过无线连接方式与所述第一天线本体连接。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接口具体用于:
接收由所述第一天线本体传递的所述待处理信号,其中,所述数据接口直接与所述第一天线本体连接。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线位于所述第一层面的第三位置,其中,所述第三位置不同于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线位于与所述第一层面不同的第二层面。
CN201310241694.3A 2013-06-18 2013-06-18 一种待处理信号的接收方法及接收器 Active CN1042429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41694.3A CN104242962B (zh) 2013-06-18 2013-06-18 一种待处理信号的接收方法及接收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41694.3A CN104242962B (zh) 2013-06-18 2013-06-18 一种待处理信号的接收方法及接收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42962A true CN104242962A (zh) 2014-12-24
CN104242962B CN104242962B (zh) 2017-06-27

Family

ID=52230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41694.3A Active CN104242962B (zh) 2013-06-18 2013-06-18 一种待处理信号的接收方法及接收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4296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05662A (zh) * 2015-12-04 2016-02-0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对准检测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3646A (zh) * 2004-06-15 2005-12-28 乐金电子(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蓝牙内置型移动通信终端
US20070229384A1 (en) * 2006-03-28 2007-10-04 Fujitsu Limited Plane antenna
CN102006046A (zh) * 2010-09-30 2011-04-06 江苏惠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按键侦测板
CN102044743A (zh) * 2009-10-15 2011-05-04 智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单频天线
CN202217780U (zh) * 2011-08-29 2012-05-09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近距离无线通讯的天线及移动终端
CN202331047U (zh) * 2011-11-23 2012-07-11 深圳朗亚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应急求救定位追踪手表
CN103066372A (zh) * 2013-01-05 2013-04-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终端天线及通信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3646A (zh) * 2004-06-15 2005-12-28 乐金电子(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蓝牙内置型移动通信终端
US20070229384A1 (en) * 2006-03-28 2007-10-04 Fujitsu Limited Plane antenna
CN102044743A (zh) * 2009-10-15 2011-05-04 智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单频天线
CN102006046A (zh) * 2010-09-30 2011-04-06 江苏惠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按键侦测板
CN202217780U (zh) * 2011-08-29 2012-05-09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近距离无线通讯的天线及移动终端
CN202331047U (zh) * 2011-11-23 2012-07-11 深圳朗亚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应急求救定位追踪手表
CN103066372A (zh) * 2013-01-05 2013-04-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终端天线及通信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05662A (zh) * 2015-12-04 2016-02-0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对准检测装置
US10381857B2 (en) 2015-12-04 2019-08-13 Lenovo (Beijing) Limited Alignment coils of wireless charging for electronic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42962B (zh) 2017-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33380B1 (en)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executing function using human body communication
US9819400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11277289B (zh) 电子装置
CN107317665B (zh) 一种同时同频全双工系统及移动终端
US9544405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10856246B (zh) 功率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US996050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antenna gain enhancement method for a detachab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odule
CN113054421B (zh) 天线模块及使用该天线模块的电子装置
CN108337735A (zh) 无线网络连接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CN111628276B (zh) 一种天线模块和电子装置
CN104242962A (zh) 一种待处理信号的接收方法及接收器
CN104597795A (zh) 一种非接触式音量调节装置及方法
US20230412200A1 (en) Communication circuitry for preventing loss of received signal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same
KR20210029046A (ko) 전자 장치에서의 빔 측정 방법 및 전자 장치
US20240006391A1 (en) Package device including capacitor disposed on opposite side of die relative to substrate
CN215529007U (zh) 电子设备及电子系统
US20240137052A1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coupler
US20230126162A1 (en) Multiplex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containing multiplexer
US20230231580A1 (en) Communication circuit for performing communication using a plurality of frequency band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same
US20240072880A1 (en) Communication circuit for performing communication by using plurality of frequency band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same
CN203233407U (zh) 多天线无线模块及具有该无线模块的连接器
EP4351020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coupler connected to antenna in wireless environment
US20230371180A1 (en) Double-sided arrangement type electronic component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same
CN106790779A (zh) 通讯设备
US20220329267A1 (en) Antenna module performing inter-band carrier aggregation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