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32654A - 一种表达盒及其在培育种子油脂含量增高的转基因植物中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表达盒及其在培育种子油脂含量增高的转基因植物中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32654A
CN104232654A CN201310226002.8A CN201310226002A CN104232654A CN 104232654 A CN104232654 A CN 104232654A CN 201310226002 A CN201310226002 A CN 201310226002A CN 104232654 A CN104232654 A CN 1042326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nt
sequence
dna
seed
album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2600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曲乐庆
刘文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Botan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Botan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Botany of C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Botan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31022600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32654A/zh
Publication of CN1042326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326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Breeding Of Plants And Reproduction By Means Of Cultu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达盒及其在培育种子油脂含量增高的转基因植物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的表达盒,包括植物胚特异性启动子和油体蛋白的编码基因。所述油体蛋白可为植物油体蛋白。所述植物油体蛋白可为大豆油体蛋白,具体可为GM-A蛋白或GM-B蛋白。所述植物胚特异性启动子可为REG-2启动子。本发明的方法及其应用为利用生物技术提高种子油脂含量、改良种子品质以及生物能源等研究奠定基础,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表达盒及其在培育种子油脂含量增高的转基因植物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表达盒及其在培育种子油脂含量增高的转基因植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植物油脂由碳水化合物转化而来,其主要成分为长链脂肪酸与甘油结合形成的甘油三酯(triacylglycerol,TAG)。植物油脂作为食用油和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物质,不仅可为人体提供一些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也是用于转化生物柴油的主要成分及一些工业产品的重要原料,长期以来备受关注。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世界上超过半数的人口提供食物。其中,米胚(稻米胚)是稻米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每年米胚的产量估计可达400~440万吨以上。米胚富含多种营养元素,蛋白质和脂类均在20%以上,亚油酸和维生素E含量丰富,且植物固醇和谷维素共存。大量实验表明,经常食用米胚油对心脏疾病、血栓性静脉炎、生殖机能障碍、肌肉萎缩等疾病均有明显疗效。另外,米胚油还是生物柴油的理想原料来源。因此,积极开发、利用米胚,对于充分利用稻米资源、改善人体膳食结构以及缓解能源危机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表达盒及其在培育种子油脂含量增高的转基因植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的表达盒,包括植物胚特异性启动子和油体蛋白的编码基因。
所述油体蛋白可为植物油体蛋白。所述植物油体蛋白可为大豆油体蛋白,具体可为GM-A蛋白或GM-B蛋白。
所述GM-A蛋白具体为如下(a)或(b):
(a)由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
(b)将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与植物种子含油量相关的由序列1衍生的蛋白质。
所述GM-B蛋白具体为如下(c)或(d):
(c)由序列表中序列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
(d)将序列表中序列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与植物种子含油量相关的由序列1衍生的蛋白质。
所述油体蛋白的编码基因具体可为GM-A基因或GM-B基因。
所述GM-A基因具体为如下(1)或(2)或(3)所述的DNA分子:
(1)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DNA分子;
(2)在严格条件下与(1)限定的DNA序列杂交且编码与植物种子含油量相关的蛋白的DNA分子;
(3)与(1)限定的DNA序列至少具有90%以上同源性且编码与植物种子含油量相关的蛋白的DNA分子。
上述严格条件可为在6×SSC,0.5%SDS的溶液中,在65°C下杂交,然后用2×SSC、0.1%SDS和1×SSC、0.1%SDS各洗膜一次。
所述GM-B基因具体为如下(4)或(5)或(6)所述的DNA分子:
(4)序列表中序列4所示的DNA分子;
(5)在严格条件下与(4)限定的DNA序列杂交且编码与植物种子含油量相关的蛋白的DNA分子;
(6)与(4)限定的DNA序列至少具有90%以上同源性且编码与植物种子含油量相关的蛋白的DNA分子。
上述严格条件可为在6×SSC,0.5%SDS的溶液中,在65°C下杂交,然后用2×SSC、0.1%SDS和1×SSC、0.1%SDS各洗膜一次。
所述植物胚特异性启动子为REG-2启动子,具体可为如下(7)或(8)或(9)所述的DNA分子:
(7)序列表中序列5所示的DNA分子;
(8)在严格条件下与(7)限定的DNA序列杂交且具有启动子功能的DNA分子;
(9)与(7)限定的DNA序列至少具有90%以上同源性且具有启动子功能的DNA分子。
上述严格条件可为在6×SSC,0.5%SDS的溶液中,在65°C下杂交,然后用2×SSC、0.1%SDS和1×SSC、0.1%SDS各洗膜一次。
含有以上任一所述表达盒的重组载体、转基因细胞系或重组菌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所述重组载体具体可为将所述植物胚特异性启动子和所述植物油体蛋白的编码基因插入载体pGPTV-35S-HPT的不同多克隆位点得到的重组质粒。
本发明还保护以上任一所述的表达盒,或以上任一所述重组载体在培育种子油脂含量增高的转基因植物中的应用。所述植物为单子叶植物或双子叶植物。所述单子叶植物具体可为水稻,如野生型水稻Kitaake。
本发明还保护一种培育转基因植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以上任一所述的表达盒导入出发植物,得到种子油脂含量高于所述出发植物的转基因植物。所述表达盒可通过所述重组载体导入所述出发植物。所述重组载体可通过使用Ti质粒、Ri质粒、植物病毒载体、直接DNA转化、显微注射、电导、农杆菌介导或基因枪等常规生物学方法转化植物细胞或组织或器官,得到转基因植物细胞或组织或器官及由此分化、再生的完整植株及其无性系或其后代。所述植物为单子叶植物或双子叶植物。所述单子叶植物具体可为水稻,如野生型水稻Kitaake。
本发明创造性地利用胚特异性启动子驱动油体蛋白基因在转基因植物种子胚中特异性地表达,可以提高转基因植物种子油脂的含量,并可获得种子油脂含量高且稳定遗传的转基因植株。本发明的方法及其应用为利用生物技术提高种子油脂含量、改良种子品质以及生物能源等研究奠定基础,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从大豆cDNA中PCR扩增GM-A基因和GM-B基因的电泳图谱。
图2为重组质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T0代转基因植株的PCR鉴定电泳图。
图4为T0代转基因植株的Southern杂交结果。
图5为T1代转基因植株的RT-PCR鉴定电泳图。
图6为T1代转基因植株的的Western杂交结果。
图7为T1代转基因植株的in situ Western杂交结果。
图8为T2代转基因植株的PCR分析的电泳图谱。
图9为T2代水稻种子和T3代水稻种子的油脂含量测定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的实施例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但并不限定本发明。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为自常规生化试剂商店购买得到的。以下实施例中的定量试验,均设置三次重复实验,结果取平均值。
载体REG-2-pGPTV-35S-HPT:将序列表的序列5所示的REG-2启动子插入载体pGPTV-35S-HPT(提及载体pGPTV-35S-HPT的参考文献:Qu and Takaiwa,2004.PlantBiotechnol J.2(2):113-125)的Sal I和Sma I酶切位点之间得到的重组质粒。
农杆菌EHA105,参考文献:Qu and Takaiwa,2004.Plant Biotechnol J.2(2):113-125。
野生型水稻Kitaake(用WT表示),参考文献:Qu and Takaiwa.Plant Biotechnol J.2(2):113-125。
大豆品种“沈农25104”:辽宁东亚种子有限公司。
实施例1、重组质粒的构建
1、提取大豆品种“沈农25104”的总RNA并反转录为cDNA。
2、以步骤1提取的cDNA为模板,用F1和R1组成的引物对进行PCR扩增,得到PCR扩增产物(PCR扩增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见图1A)。
F1:5’-AACCCGGG ATGACCACACAAGTACCACCAC-3’;
R1:5’-AGAGCTCGAA TCATGCGGTTGCGGTTGTTGC-3’。
3、用限制性内切酶Sma I和Sac I双酶切步骤3的PCR扩增产物,回收酶切产物。
4、用限制性内切酶Sma I和Sac I双酶切载体REG-2-pGPTV-35S-HPT,回收约13kb的载体骨架。
5、将步骤3的酶切产物和步骤4的载体骨架连接,得到重组质粒pGPTV-REG-2-GM-A。根据测序结果,对重组质粒pGPTV-REG-2-GM-A进行结构描述如下:在载体REG-2-pGPTV-35S-HPT的Sma I和Sac I酶切位点之间插入了序列表的序列2所示的GM-A基因,由REG-2启动子驱动GM-A基因表达序列表的序列1所示的GM-A蛋白。重组质粒pGPTV-REG-2-GM-A的结构示意图见图2。
6、以步骤1提取的cDNA为模板,用F2和R1组成的引物对进行PCR扩增,得到PCR扩增产物(PCR扩增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见图1B)。
F2:5’-AAGCCCGGG ACTATGACCACAGTGCCACCACA-3’;
R1:5’-AGAGCTCGAA TCATGCGGTTGCGGTTGTTGC-3’。
7、用限制性内切酶Sma I和Sac I双酶切步骤6的PCR扩增产物,回收酶切产物。
8、用限制性内切酶Sma I和Sac I双酶切载体REG-2-pGPTV-35S-HPT,回收约13kb的载体骨架。
9、将步骤7的酶切产物和步骤8的载体骨架连接,得到重组质粒pGPTV-REG-2-GM-B。根据测序结果,对重组质粒pGPTV-REG-2-GM-B进行结构描述如下:在载体REG-2-pGPTV-35S-HPT的Sma I和Sac I酶切位点之间插入了序列表的序列4所示的GM-B基因,由REG-2启动子驱动GM-B基因表达序列表的序列3所示的GM-B蛋白。重组质粒pGPTV-REG-2-GM-B的结构示意图见图2。
实施例2、转基因水稻的获得
一、转基因水稻甲的获得
1、将重组质粒pGPTV-REG-2-GM-A导入农杆菌EHA105,得到重组农杆菌。
2、将步骤1得到的重组农杆菌转化野生型水稻Kitaake的胚性愈伤组织,利用潮霉素筛选获得阳性植株(具体步骤参见文献:Hiei et al.1994.Plant J.6:271-282)。
3、T0代植株的鉴定
分别将步骤2获得的各个阳性植株提取基因组DNA,用F3和R1组成的引物对进行PCR鉴定,靶序列约为1.0kb。9株植株为PCR鉴定阳性,即获得了9株T0代转基因植株。9株T0代转基因植株的PCR鉴定电泳图见图3A(M为分子量标准,第1泳道为重组质粒pGPTV-REG-2-GM-A,第2泳道为野生型水稻Kitaake,第3-11泳道为9株T0代转基因植株)。
F3:5’-TTGCAACAACCCAGGAAAACACGGC-3’。
分别提取各个T0代转基因植株的基因组DNA,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 I充分酶切后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然后进行Southern杂交(用于杂交的探针为序列表的序列6自5’末端第417-972位核苷酸所示的HPT基因片段)。部分结果见图4。OGA3和OGA4代表不同的T0代转基因植株,可以观察到,两个植株中均能检测出杂交条带,并且杂交条带的数目和出现的位置不完全相同,这表明GM-A基因已经成功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并且各个转基因植株是相互独立的转化个体。
4、T1代植株的获得和鉴定
将T0代转基因植株(OGA3或OGA4)自交收获T1代种子,培育T1代种子得到T1代植株。
提取T1代种子的总RNA并反转录为cDNA,PCR鉴定GM-A基因的表达量(采用F1和R1组成的引物对),采用水稻OsActin-1基因为内参(采用的F4和R2组成的引物对;F4:5'-TCCATCTTGGCATCTCTCAG-3';R2:5'-GTACCCGCATCAGGCATCTG-3'),PCR鉴定电泳图见图5。在转基因植株的T1代种子中,GM-A基因得到表达,而在野生型水稻Kitaake中未检测到该基因的表达,这表明在转基因植株种子胚中,REG-2启动子可以有效、特异地驱动GM-A基因的转录起始。
提取T1代种子的总蛋白并进行Western杂交,见图6A。结果表明,GM-A基因得到表达,而在野生型水稻Kitaake中未检测到该基因的表达。
取T1代种子,进行in situ Western杂交检测(用刀片纵切为两半,依次进行封闭、漂洗、一抗、漂洗、二抗、漂洗、BCIP/NBT显色反应、体视镜系统扫描照像)。照片见图7A。in situ Western杂交结果显示,GM-A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特异地在种子的胚和糊粉层部位表达,而在野生型水稻Kitaake种子中未检测到GM-A基因的表达。
5、T2代植株的获得和鉴定
将T1代转基因植株自交收获T2代种子,培育T2代种子得到T2代植株。
提取T2代植株的总RNA并反转录为cDNA,用F1和R1组成的引物对进行PCR鉴定。对于某一T1代植株,如果其抽样检测的T2代植株均PCR鉴定为阳性,则该植株为纯合的转基因植株,该植株及其后代即为1个纯合的转基因株系(OGA3和OGA4代表不同的转基因株系)。部分结果见图8A(M为分子量标准,第1~6泳道为T2代植株)。
6、将T2代转基因植株自交收获T3代种子,培育T3代种子得到T3代植株。
二、转基因水稻乙的获得
1、将重组质粒pGPTV-REG-2-GM-B导入农杆菌EHA105,得到重组农杆菌。
2、将步骤1得到的重组农杆菌转化野生型水稻Kitaake的胚性愈伤组织,利用潮霉素筛选获得阳性植株(具体步骤参见文献:Hiei et al.1994.Plant J.6:271-282)。
3、T0代植株的鉴定
分别将步骤2获得的各个阳性植株提取总RNA并反转录为cDNA,用F3和R1组成的引物对进行PCR鉴定,靶序列约为1.0kb。8株植株为PCR鉴定阳性,即获得了8株T0代转基因植株。8株T0代转基因植株的PCR鉴定电泳图见图3B(M为分子量标准,第1泳道为重组质粒pGPTV-REG-2-GM-B,第2泳道为出发植株,第3-10泳道为8株T0代转基因植株)。
分别提取各个T0代转基因植株的基因组DNA,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 I充分酶切后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然后进行Southern杂交(用于杂交的探针为序列表的序列6自5’末端第417-972位核苷酸所示的HPT基因片段)。部分结果见图4。OGB6和OGB7代表不同的T0代转基因植株,可以观察到,两个植株中均能检测出杂交条带,并且杂交条带出现的位置不完全相同,这表明GM-B基因已经成功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并且各个转基因植株是相互独立的转化个体。
4、T1代植株的获得和鉴定
将T0代转基因植株(OGB6或OGB7)自交收获T1代种子,培育T1代种子得到T1代植株。
提取T1代种子的总RNA并反转录为cDNA,PCR鉴定GM-B基因的表达量(采用F2和R1组成的引物对),采用水稻OsActin-1基因为内参(采用的F4和R2组成的引物对),PCR鉴定电泳图见图5。在转基因植株的T1代种子中,GM-B基因得到表达,而在野生型水稻Kitaake中未检测到该基因的表达,这表明在转基因植株种子胚中,REG-2启动子可以有效、特异地驱动GM-B基因的转录起始。
提取T1代种子的总蛋白并进行Western杂交,见图6B。结果表明,GM-B基因得到表达,而在野生型水稻Kitaake中未检测到该基因的表达。
取T1代种子,进行in situ Western杂交检测(用刀片纵切为两半,依次进行封闭、漂洗、一抗、漂洗、二抗、漂洗、BCIP/NBT显色反应、体视镜系统扫描照像)。照片见图7B。in situ Western杂交结果显示,GM-B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特异地在种子的胚和糊粉层部位表达,而在野生型水稻Kitaake种子中未检测到GM-B基因的表达。
5、T2代植株的获得和鉴定
将T1代转基因植株自交收获T2代种子,将T2代种子培育得到T2代植株。提取T2代植株的总RNA并反转录为cDNA,用F2和R1组成的引物对进行PCR鉴定。对于某一T1代植株,如果其抽样检测的T2代植株均PCR鉴定为阳性,则该植株为纯合的转基因植株,该植株及其后代即为1个纯合的转基因株系(OGB6和OGB7代表不同的转基因株系)。部分结果见图8B(M为分子量标准,第1~5泳道为T2代植株)。
6、将T2代转基因植株自交收获T3代种子,将T3代种子培育得到T3代植株。
三、转空载体对照植株的获得
用载体REG-2-pGPTV-35S-HPT代替重组质粒pGPTV-REG-2-GM-A,按照步骤一的方法进行,得到转空载体对照植株。
实施例3、转基因植株的鉴定
一、T2代转基因水稻种子油脂含量分析
将转基因植株甲(OGA3或OGA4)的T2代种子、转基因植株乙(OGB6或OGB7)的T2代种子、转空载体对照植株的T2代种子和野生型水稻Kitaake的种子分别进行如下操作:(1)将种子用研钵研磨成细粉,称取约3g粉末(称重,W1)加入事先装有5mL异丙醇的带塞玻璃试管中,充氮气后密封;(2)将试管放在70℃水浴30分钟,氮气吹干后加入5.8mL甲醇-氯仿-水的混合液(甲醇:氯仿:水=2:2:1.8;体积比),充分振荡5分钟,室温下10,000rpm离心10分钟,将下相溶液小心移至新的玻璃试管中;(3)在上相溶液中加入2.0mL甲醇-氯仿-水的混合液(甲醇:氯仿:水=1:2:0.8;体积比),充分振荡5分钟,室温下10,000rpm离心10分钟,将下相溶液小心移至新的玻璃试管中;(4)在上相溶液中加入2.0mL甲醇-氯仿-水的混合液(甲醇:氯仿:水=1:2:0.8;体积比),充分振荡5分钟,室温下10,000rpm离心10分钟,将下相溶液小心移至新的玻璃试管中;(5)将步骤(2)得到的下相溶液、步骤(3)得到的下相溶液和步骤(4)得到的下相溶液混合于试管中(预先对试管称重,为W2),氮气吹干,干燥24小时后称重(试管和试管内残余物的总重为W3)。
油脂含量(%)=(W3-W2)/W1×100%。
OGA3的T2代种子中的油脂含量为2.91%。
OGA4的T2代种子中的油脂含量为3.24%。
OGB6的T2代种子中的油脂含量为2.82%。
OGB7的T2代种子中的油脂含量为3.44%。
野生型水稻Kitaake的种子中的油脂含量为2.54%。
转空载体对照植株的T2代种子中的油脂含量为2.55%。
各个株系的油脂含量比较见图9A。较之野生型水稻Kitaake种子中的油脂含量,OGA3、OGA4、OGB6和OGB7的T2代种子中的油脂含量分别增加了14.57%、27.56%、11.02%和35.43%。
二、T3代转基因水稻种子油脂含量分析
将转基因植株甲(OGA3或OGA4)的T3代种子、转基因植株乙(OGB6或OGB7)的T3代种子、转空载体对照植株的T3代种子和野生型水稻Kitaake的种子分别进行步骤一的操作。
OGA3的T3代种子中的油脂含量为3.13%。
OGA4的T3代种子中的油脂含量为3.30%。
OGB6的T3代种子中的油脂含量为2.88%。
OGB7的T3代种子中的油脂含量为3.52%。
野生型水稻Kitaake的种子中的油脂含量为2.41%。
转空载体对照植株的T2代种子中的油脂含量为2.43%。
各个株系的油脂含量比较见图9B。较之野生型水稻Kitaake种子中的油脂含量,OGA3、OGA4、OGB6和OGB7的T3代种子中的油脂含量分别增加了29.88%、36.93%、19.50%和46.06%。

Claims (10)

1.一种表达盒,包括植物胚特异性启动子和油体蛋白的编码基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达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油体蛋白为植物油体蛋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达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油体蛋白为GM-A蛋白或GM-B蛋白;
所述GM-A蛋白为如下(a)或(b):
(a)由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
(b)将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与植物种子含油量相关的由序列1衍生的蛋白质;
所述GM-B蛋白为如下(c)或(d):
(c)由序列表中序列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
(d)将序列表中序列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与植物种子含油量相关的由序列1衍生的蛋白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达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油体蛋白的编码基因为GM-A基因或GM-B基因;
所述GM-A基因为如下(1)或(2)或(3)所述的DNA分子:
(1)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DNA分子;
(2)在严格条件下与(1)限定的DNA序列杂交且编码与植物种子含油量相关的蛋白的DNA分子;
(3)与(1)限定的DNA序列至少具有90%以上同源性且编码与植物种子含油量相关的蛋白的DNA分子;
所述GM-B基因为如下(4)或(5)或(6)所述的DNA分子:
(4)序列表中序列4所示的DNA分子;
(5)在严格条件下与(4)限定的DNA序列杂交且编码与植物种子含油量相关的蛋白的DNA分子;
(6)与(4)限定的DNA序列至少具有90%以上同源性且编码与植物种子含油量相关的蛋白的DNA分子。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胚特异性启动子为REG-2启动子,具体为如下(7)或(8)或(9)所述的DNA分子:
(7)序列表中序列5所示的DNA分子;
(8)在严格条件下与(7)限定的DNA序列杂交且具有启动子功能的DNA分子;
(9)与(7)限定的DNA序列至少具有90%以上同源性且具有启动子功能的DNA分子。
6.含有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表达盒的重组载体、转基因细胞系或重组菌。
7.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表达盒,或权利要求6所述的重组载体在培育种子油脂含量增高的转基因植物中的应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为单子叶植物或双子叶植物。
9.一种培育转基因植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表达盒导入出发植物,得到种子油脂含量高于所述出发植物的转基因植物。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发植物为单子叶植物或双子叶植物。
CN201310226002.8A 2013-06-07 2013-06-07 一种表达盒及其在培育种子油脂含量增高的转基因植物中的应用 Pending CN1042326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26002.8A CN104232654A (zh) 2013-06-07 2013-06-07 一种表达盒及其在培育种子油脂含量增高的转基因植物中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26002.8A CN104232654A (zh) 2013-06-07 2013-06-07 一种表达盒及其在培育种子油脂含量增高的转基因植物中的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32654A true CN104232654A (zh) 2014-12-24

Family

ID=522215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26002.8A Pending CN104232654A (zh) 2013-06-07 2013-06-07 一种表达盒及其在培育种子油脂含量增高的转基因植物中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32654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86117A (zh) * 2009-03-20 2009-11-25 中山大学 花生油体蛋白基因启动子在驱动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物种子中特异表达上的应用
CN102127562A (zh) * 2009-12-09 2011-07-20 安胜军 一种种子特异型表达载体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
CN102250892A (zh) * 2010-05-20 2011-11-23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一种植物胚乳特异性表达启动子及其应用
CN102876680A (zh) * 2012-10-16 2013-01-16 南京农业大学 一种大豆来源的油体蛋白基因种子特异性启动子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86117A (zh) * 2009-03-20 2009-11-25 中山大学 花生油体蛋白基因启动子在驱动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物种子中特异表达上的应用
CN102127562A (zh) * 2009-12-09 2011-07-20 安胜军 一种种子特异型表达载体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
CN102250892A (zh) * 2010-05-20 2011-11-23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一种植物胚乳特异性表达启动子及其应用
CN102876680A (zh) * 2012-10-16 2013-01-16 南京农业大学 一种大豆来源的油体蛋白基因种子特异性启动子及其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登陆号: ""GenBank Accession No:AY427562.1"", 《GENBANK》 *
登陆号: ""GenBank Accession No:NP_001238518.1"", 《GENBANK》 *
登陆号: ""UniProtKB/Swiss-Prot Accession No:P29530.2"", 《GENBANK》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hen et al. Soybean (Glycine max) WRINKLED1 transcription factor, GmWRI1a, positively regulates seed oil accumulation
Li et al. High-efficiency nuclear transformation of the oleaginous marine Nannochloropsis species using PCR product
CN110462043A (zh) 具有修饰的性状的植物
CN106852158A (zh) 从植物脂质生产工业产品的方法
EP1513938A1 (de) Verfahren zur stabilen expression von nukleinsäuren in transgenen pflanzen unter der kontrolle eines petersilie-ubiquitin-promoters
CN105164266A (zh) 提高植物的脂肪/油含量的方法
CN103014053B (zh) 集胞藻高效双同源重组载体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
CN103981215A (zh) 一种用于基因工程的骨干质粒载体及应用
CN108034671B (zh) 一种质粒载体及利用其建立植物群体的方法
Shockey et al. Development and analysis of a highly flexible multi-gene expression system for metabolic engineering in Arabidopsis seeds and other plant tissues
CN103756985B (zh) 缺刻缘绿藻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基因序列及其应用
CN108795898B (zh) 一种促进植物种子亚麻酸积累的基因的应用
CN101550414A (zh) 双途径基因表达同步抑制获得高油酸低芥酸油菜的方法
Kobayashi et al. Comparison of biomass and lipid production under ambient carbon dioxide vigorous aeration and 3% carbon dioxide condition among the lead candidate Chlorella strains screened by various photobioreactor scales
CN108220306B (zh) 具有三脂酰甘油合成功能的基因及其在理性调控产油微藻三脂酰甘油含量或饱和度中的应用
CN102220359B (zh) 一种用农杆菌介导对裂壶藻进行基因转化的方法
CN105255912A (zh) 一种具有三脂酰甘油合成功能的基因及其应用
Alexandrov Study of the upstream ricin gene sequences in different castor (Ricinus communis) varieties as a preliminary step in CRISPR/Cas9 editing
CN107435044A (zh) 水稻雄蕊特异表达的启动子及其应用
CN114540356B (zh) 一种红冬孢酵母启动子及其应用
CN113736806B (zh) 提高海洋微拟球藻油脂合成的基因及其用途
CN104059136B (zh) 大豆转录因子GmMYB172在植物油脂代谢调控中的应用
CN104232654A (zh) 一种表达盒及其在培育种子油脂含量增高的转基因植物中的应用
CN101985632A (zh) 橘林油脂酵母的应用
CN102260686B (zh) 提高小球藻中总油脂、亚油酸或油酸的含量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