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32120B - 一种使用串联流化床的粉状碳料降灰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使用串联流化床的粉状碳料降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32120B
CN104232120B CN201310243013.7A CN201310243013A CN104232120B CN 104232120 B CN104232120 B CN 104232120B CN 201310243013 A CN201310243013 A CN 201310243013A CN 104232120 B CN104232120 B CN 1042321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ey
drop
section
carbon material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4301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32120A (zh
Inventor
何巨堂
张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1024301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32120B/zh
Publication of CN1042321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321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321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321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 Devices And Processes Conducted In The Presence Of Fluids And Solid Part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使用串联流化床的粉状碳料降灰方法,降灰段设置小流道下段流化床和大流道上段流化床,高温流化气体加热粉状碳料至其灰熔点以上的温度进行灰炭分离,来自下段流化床的气体在上段流化床降低流速,上段流化床内的大部分颗粒降落返回形成降灰段碳粒内循环;降灰段上部排出的气固物流进入降温段流化床底部中心区域向上流动被四周的低温流化床介质冷却降温至其灰熔点以下的温度成为降温物流,降温物流分离为气体和降灰碳料,部分降灰碳料返回降灰段流化床循环加工,部分降灰碳料冷却后返回降温段流化床内用作循环冷碳料;通过灵活调节降灰流化床操作温度和循环加工时间,适应不同碳料种类和降灰率的要求,生产高纯碳料。

Description

一种使用串联流化床的粉状碳料降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串联流化床的粉状碳料降灰方法,可以将低价值的碳料比如粉状半焦加工成高价值的高纯碳料。
背景技术
本发明所述的粉状碳料,通常指含有较多灰分的碳料,包括粉煤、半焦等。
本发明所述的粉状碳料降灰,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使含灰碳料中的灰分无机物与有机质相互分离,获得低灰碳料和高灰物料的过程。
随着煤化工的工业化发展,粉煤干馏的工业化将直接生产大量的粉状半焦或粉状净洁煤,而块煤制半焦或净洁煤过程也产生了大量的粉状半焦或粉状净洁煤,这些粉状半焦或粉状净洁煤具有碳含量较高、挥发份较低的优点,可以用作还原剂和燃料,但是由于灰分含量较高,其用途被大大制约,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粉状碳料降灰生产低灰碳料的方法,使用高温气体热载体,将低价值的碳料比如粉状半焦加工成高价值的高纯碳料。
本发明一种使用串联流化床的粉状碳料降灰方法的构想是:降灰段设置小流道降灰段下段流化床和大流道降灰段上段流化床,高温流化气体加热粉状碳料至其灰熔点以上的温度进行灰炭分离,来自降灰段下段流化床的气体在降灰段上段流化床降低流速,降灰段上段流化床内的部分颗粒降落返回形成降灰段碳粒内循环;降灰段上部排出的气固物流进入降温段流化床底部中心区域向上流动被四周的低温流化床介质冷却降温至其灰熔点以下的温度成为降温物流,降温物流分离为气体和降灰碳料,部分降灰碳料返回降灰段流化床循环加工,部分降灰碳料冷却后返回降温段流化床内用作循环冷碳料;通过灵活调节降灰流化床操作温度和循环加工时间,适应不同碳料种类和降灰率的要求,生产高纯碳料。
本发明所述粉煤的循环流化床热解方法未见报道。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使用串联流化床的粉状碳料降灰方法,降灰段设置小流道下段流化床和大流道上段流化床。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使用串联流化床的粉焦降灰方法,降灰段设置小流道下段流化床和大流道上段流化床。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种使用串联流化床的粉状碳料降灰方法,其特征在于:
①原料粉状碳料F11加入系统并流向降灰段R1A;
降灰段设置小流道降灰段下段流化床和大流道降灰段上段流化床,高温流化气体加热粉状碳料至其灰熔点以上的温度进行灰炭分离,来自降灰段下段流化床的气体在降灰段上段流化床降低流速,降灰段上段流化床内的部分颗粒降落返回形成降灰段碳粒内循环;
在降灰段流化床床层内,碳粒中的灰分向碳粒表面移动,碳粒表面的熔融灰的一部分离开碳粒接触降灰炉炉内壁后沿内壁下流形成灰液F18进入灰冷却段R1B;
在降灰段下段流化床,高温气体热载体F15作为流化气体使用,使碳粒加热、旋转、碰撞、碰撞后粘结或分离,并向上移动穿过降灰段下段流化床区域进入降灰段上段流化床区域,离开降灰段顶部的气固物流作为降灰气固物流F17进入降温段R1C;
②在灰冷却段R1B,来自降灰段R1A的灰液F18被冷却后排出灰冷却段R1B;
③在降温段R1C,降灰气固物流F17进入降温段流化床底部中心区域向上流动并被四周的低温流化床介质JWW冷却降温至其灰熔点以下的温度成为降温物流F19离开降温段流化床进入分离部分S1,低温流化床介质JWW包括流化气体F12和被气体F12流化的冷碳料F130L;
④在分离部分S1,物流F19进行气固分离得到的碳料F13和气体F20分别离开分离部分S1;部分碳料F13返回降灰段流化床循环加工,部分碳料F13返回降温段流化床内用作循环冷碳料F130L。
通常降温段R1C使用的冷碳料的温度低于碳料F13的温度,此时本发明其特征在于:
①原料粉状碳料F11加入降灰段R1A;
降灰段上段流化床内的大部分颗粒降落返回形成降灰段碳粒内循环;
④在分离部分S1,物流F19进行气固分离得到的碳料F13和气体F20分别离开分离部分S1;部分碳料F13返回降灰段流化床循环加工,部分碳料F13冷却后返回降温段流化床内用作循环冷碳料。
为了保证降灰效率,本发明特征在于:①在降灰段R1A,在降灰流化床床层内,碳料F131被加热到其灰分熔融温度以上的温度;降灰段上段流化床内的大部分颗粒降落返回形成降灰段碳粒内循环;③在降温段R1C,降灰气固物流F17进入降温段流化床底部中心区域向上流动并被四周的低温流化床介质JWW冷却降温至其固体颗粒灰分变形温度以下的温度成为降温物流F19进入分离部分S1。
为了提高降灰效率,本发明特征在于:①在降灰段R1A,在降灰流化床床层内,碳料F131被加热到其灰分流动温度以上的温度;③在降温段R1C,降灰气固物流F17进入降温段流化床底部中心区域向上流动并被四周的低温流化床介质JWW冷却降温至固体颗粒灰分变形温度以下的温度成为降温物流F19进入分离部分S1,降温物流F19温度比其固体颗粒中灰分变形温度低至少30℃。
降温物流F19进行两级分离时,本发明特征在于:⑤在分离部分S2,物流F20进行气固分离得到的碳料F22和气体F21分别离开分离部分S2;通过返料循环管221,至少一部分碳料F22返回降灰段R1A的降灰流化床床层内形成碳料循环物流F221,其余碳料F22作为降灰碳料物流F222;分离部分S2的操作目标是分离出预期特征粒径D2的粒子,特征粒径D2小于特征粒径D1,分离部分S1的操作目标是分离出预期特征粒径D1的粒子。
降温物流F19进行三级分离时,本发明特征在于:⑤在分离部分S2,使用旋风分离器进行气固分离;⑥在分离部分S3,物流F21进行气固分离得到的碳料F32和气体F31分别离开分离部分S3;通过返料循环管321,至少一部分碳料F32返回降灰段R1A的降灰流化床床层内形成碳料循环物流F321,其余碳料F32作为降灰碳料物流F222;分离部分S3的操作目标是分离出预期特征粒径D3的粒子,特征粒径D3小于特征粒径D2;通常,在分离部分S3,物流F21通过由金属间化合物非对称膜过滤材料制作的过滤器的过滤面时,粒径大于1微米颗粒物被拦截,气体通过过滤面成为脱尘气体;在过滤器的过滤面,部分被拦截的颗粒物构成滤饼,在过滤器的过滤面的再生过程滤饼脱离过滤面,过滤器的过滤面拦截的颗粒物作为滤出固体被收集。
本发明操作条件通常为:
①原料粉状碳料F11粒度分布范围为0.001~6毫米;高温气体热载体F15来自碳料气化过程,高温气体热载体F15的操作温度为1350~2000℃;
降灰段R1A操作条件:操作压力为常压~15MPa、操作温度为1250~1750℃、固体停留时间为10~1800秒;
②灰冷却段R1B操作条件:操作压力为常压~15MPa、灰渣温度为40~200℃;
③降温段R1C,降温物流F19操作条件:操作压力为常压~15MPa、温度为800~1100℃;降温物流F19温度比其固体颗粒中灰分变形温度低至少50℃;
④分离部分S1操作条件:操作压力为常压~15MPa、温度为800~1100℃;分离部分S1使用旋风分离器进行气固分离。
本发明操作条件一般为:
①原料粉状碳料F11为半焦;高温气体热载体F15来自半焦气化过程,操作温度为1350~1800℃;
原料粉状碳料F11粒度分布范围为0.001~6毫米;降灰段R1A操作条件:操作压力为常压~8MPa、操作温度为1350~1650℃、固体停留时间为30~1200秒;
②灰冷却段R1B操作条件:操作压力为常压~8MPa、灰渣温度为40~200℃;
③降温段R1C,降温物流F19操作条件:操作压力为常压~8MPa、温度为900~1000℃;降温物流F19温度比其固体颗中粒灰分变形温度低至少100℃;
④分离部分S1操作条件:操作压力为常压~8MPa、温度为900~1000℃。
本发明加工的原料粉状碳料F11为粉状半焦或粉状煤,粒度分布范围通常为0.001~6毫米、一般为0.001~3毫米。
本发明的系统工作方式之一为间歇加料、间歇排出产品:高温气体热载体F15连续进入,气体F20连续排出;原料粉状碳料F11间歇加入,降灰碳料产品间歇排出,原料粉状碳料F11加入系统进行一段时间降灰加工后转化为降灰碳料产品排出;每次加入的原料粉状碳料F11量为系统固体储藏量的10~60%,每次排出系统的降灰碳料产品量为系统固体储藏量的10~60%。
本发明的系统工作方式之一为连续加料、连续排出产品:降灰碳料产品排出质量流率与降灰段R1A的碳料F131量质量流率之比值,通常为1~30重量%、一般为5~10重量%。
本发明高温气体热载体F15,可以是来自粉煤气化过程气化炉的煤气,可以是来自粉焦气化过程气化炉的煤气,可以是燃料燃烧烟气,燃料选自煤或燃气或油。
为了回收分离部分的排出气的热能,低温状态的原料粉状碳料F01与降温物流F19的分离部分的排出气接触加热升温后作为原料粉状碳料F11使用。
根据需要,本发明设置大颗粒碳料粉碎步骤:④在分离部分S1,一部分碳料F13降温后作为物料F132进入粉碎系统转变为粉碎物流FF132,粉碎物流FF132返回降灰段R1A的流化床床层内。
本发明的操作目标通常为:原料粉状碳料F11转化为降灰碳料产品,降灰率大于50%,降灰碳料产品灰分含量低于7重量%。
本发明的操作目标一般为:原料粉状碳料F11转化为降灰碳料产品,降灰率大于70%,降灰碳料产品灰分含量低于4重量%。
本发明的操作目标优选为:原料粉状碳料F11转化为降灰碳料产品,降灰率大于85%,降灰碳料产品灰分含量低于2重量%。
本发明降灰段R1A流化床、灰冷却段R1B冷却室、降温段R1C流化床,可以组合为一体化设备,降温段R1C流化床位于降灰段R1A流化床之上,灰冷却段R1B冷却室位于降灰段R1A流化床之下;通常,降灰段R1A流化床、灰冷却段R1B冷却室、降温段R1C流化床,组合为一体化设备,设备中心轴线重叠。
本发明降温段R1C使用的流化气体F12,可以是任意一路合适的气体,可以是来自粉煤气化过程气化炉的煤气,可以是来自粉焦气化过程气化炉的煤气,可以是燃料燃烧烟气,燃料选自煤或燃气或油。当然,可以将降温物流F19的分离过程或后利用过程形成的气体的一部分返回降温段R1C作为流化气体F12循环使用,根据需要,循环回路可以设置压缩机、分离罐、过滤器等设备,由于压缩机入口温度不能太高,通常该循环气进入压缩机前需要降低温度,离开压缩机后进入降温段R1C之前需要升温,压缩后的循环气可以与降温物流F19的分离过程或后利用过程形成的气体换热。
为了提高降灰效率,本发明可以在降灰段R1A流化床空间内布置聚集灰液的内件,降灰段R1A流化床空间内布置的聚集灰液的内件可以是多根竖管。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基本方案的流程示意图,附图1中主要设备有:降灰段R1A流化床、灰冷却段R1B冷却室、降温段R1C流化床一体化设备R1ABC,降灰段设置小流道降灰段下段流化床和大流道降灰段上段流化床,分离部分S1、返料循环管131;与降灰段R1A相关的管道:粉状碳料F131输入管11、气化剂F15输入管13、灰液F18排出管18;与灰冷却段R1B相关的管道:冷却水FW11输入管W11、冷却水FW12排出管W12、灰渣排出阀V1、灰渣F14排出管14;与降温段R1C相关的管道:原料粉状碳料F11输入管11、冷气体F12输入管12、循环冷碳料F130L输入管130L、降温物流F19排出管19;与分离部分S1相关的管道:进料管19、气相物流F20排出管20、固相物流F13排出管13;分离部分S1,通常选用旋风分离器;物流F13可以分为三路:一路通过管道130、通过冷却器E降温后、通过返料循环管130L返回降温段R1C的低温流化床区域用作循环冷碳料F130L,一路通过返料循环管13返回降灰段R1A的降灰流化床床层内,一路作为物流F132经管道132排出。
附图2表示降温物流F19的气固分离部分为三级分离。在分离部分S1,物流F19进行气固分离得到的碳料F13和气体F20分别离开分离部分S1,分离部分S1可以使用惯性器比如分离罐或旋风分离器,物流F13可以分为两路:一路通过返料循环管13返回降灰段R1A的降灰流化床床层内,一路作为物流F132经管道132排出;在分离部分S2,物流F20进行气固分离得到的碳料F22和气体F21分别离开分离部分S2,分离部分S1通常使用旋风分离器,物流F22可以分为两路:一路通过返料循环管221返回降灰段R1A的降灰流化床床层内,一路作为物流F222经管道222排出;在分离部分S3,物流F21进行气固分离得到的碳料F32和气体F31分别离开分离部分S3,分离部分S3可以使用金属间化合物非对称膜过滤材料制作的过滤器的过滤面时,使粒径大于1微米颗粒物被拦截,物流F32可以分为两路:一路通过返料循环管321返回降灰段R1A的降灰流化床床层内,一路作为物流F322经管道322排出。
附图3是本发明应用于粉焦原料降灰的一种应用方案流程图,与附图1所示方案相比,低温状态的原料粉状碳料F01与降温物流F19的分离部分的排出气F20混合通过流化床R0完成加热升温后作为物流F02经过管道02进入分离器S0进行气固分离得到的碳料F04和气体F03,分离部分S0通常使用旋风分离器;碳料F04作为原料粉状碳料F11使用。
附图4是本发明应用于粉煤原料降灰的一种应用方案流程图,与附图3所示方案相比,碳料F04分为两路:一路通过返料循环管041作为循环料F041返回流化床R0循环加热进行干馏脱挥发份,一路作为原料粉状碳料F11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描述本发明。
本发明所述的压力,指的是绝对压力。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技术方案。附图是为了说明本发明而绘制的,但不能限定本发明的应用范围。
附图1是本发明的基本方案的流程示意图,作为本发明的基本方案固相物流F13作为降灰碳料排出系统,为了提高降灰效率,通常物流F13分为两路:一路通过返料循环管13返回降灰段R1A的降灰流化床床层内,一路作为物流F132经管道132排出。可以对F19或F130进行冷却获得循环冷碳料F130L,优选方案是对F130进行冷却获得循环冷碳料F130L。降灰段R1A碳料的加入口,可以位于小流道降灰段下段流化床和或大流道降灰段上段流化床。
附图2表示降温物流F19的气固分离部分为三级分离。分离部分S3可以使用金属间化合物非对称膜过滤材料制作的过滤器。本发明含固体粉尘和或含焦油气的高温气体,其中的部分粉尘颗粒直径小于5微米以,操作温度介于500~900℃,气体过滤过程要求滤出直径大于1微米的颗粒,在此条件下,传统过滤材料无法长期高效工作。成都易态科技有限公司的Al系金属间化合物非对称膜过滤材料比如FeAl系金属间化合物非对称膜过滤材料,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氧化、易密封、加工性好等特性,特别是在高温等苛刻环境下,有着传统过滤材料不可替代的优势,适用于高温含硫气体的净化、铁合金高温炉气净化回收、高炉、转炉煤气回收利用、煤转化、电石工业、生物制气工业、油页岩工业等工艺中的气固分离净化。本发明的分离部分S3,基于高温加压(或常压)条件下含固体粉尘、含微量焦油气的煤气中焦油处于气相状态,使用Al系金属间化合物非对称膜过滤材料滤出直径大于1微米甚至滤出直径大于0.3微米的颗粒,得到脱出固体的煤气。为了充分发挥滤芯功能,通常要求进入过滤器的原料气为气固混相物流、不希望出现气、油、固三相物流,同时可能需要降低进料温度以保证滤芯寿命。
当降温物流F19的气固分离部分为二级分离时,分离部分S2可以使用金属间化合物非对称膜过滤材料制作的过滤器。特别情况下比如原料粉状碳料F11粒度小于100微米时,分离部分S1也可以使用金属间化合物非对称膜过滤材料制作的过滤器。
附图3是本发明应用于粉焦原料降灰的一种应用方案流程图,分离部分S0,特别情况下比如原料粉状碳料F01粒度小于100微米时,分离部分S0也可以使用金属间化合物非对称膜过滤材料制作的过滤器。
附图4是本发明应用于粉煤原料降灰的一种应用方案流程图,分离部分S0,特别情况下比如原料粉状碳料F01粒度小于100微米时,分离部分S0也可以使用金属间化合物非对称膜过滤材料制作的过滤器。
本发明一种使用串联流化床的粉状碳料降灰方法,其特征在于:
①原料粉状碳料F11加入系统并流向降灰段R1A;
降灰段设置小流道降灰段下段流化床和大流道降灰段上段流化床,高温流化气体加热粉状碳料至其灰熔点以上的温度进行灰炭分离,来自降灰段下段流化床的气体在降灰段上段流化床降低流速,降灰段上段流化床内的部分颗粒降落返回形成降灰段碳粒内循环;
在降灰段流化床床层内,碳粒中的灰分向碳粒表面移动,碳粒表面的熔融灰的一部分离开碳粒接触降灰炉炉内壁后沿内壁下流形成灰液F18进入灰冷却段R1B;
在降灰段下段流化床,高温气体热载体F15作为流化气体使用,使碳粒加热、旋转、碰撞、碰撞后粘结或分离,并向上移动穿过降灰段下段流化床区域进入降灰段上段流化床区域,离开降灰段顶部的气固物流作为降灰气固物流F17进入降温段R1C;
②在灰冷却段R1B,来自降灰段R1A的灰液F18被冷却后排出灰冷却段R1B;
③在降温段R1C,降灰气固物流F17进入降温段流化床底部中心区域向上流动并被四周的低温流化床介质JWW冷却降温至其灰熔点以下的温度成为降温物流F19离开降温段流化床进入分离部分S1,低温流化床介质JWW包括流化气体F12和被气体F12流化的冷碳料F130L;
④在分离部分S1,物流F19进行气固分离得到的碳料F13和气体F20分别离开分离部分S1;部分碳料F13返回降灰段流化床循环加工,部分碳料F13返回降温段流化床内用作循环冷碳料F130L。
通常降温段R1C使用的冷碳料的温度低于碳料F13的温度,此时本发明其特征在于:
①原料粉状碳料F11加入降灰段R1A;
降灰段上段流化床内的大部分颗粒降落返回形成降灰段碳粒内循环;
④在分离部分S1,物流F19进行气固分离得到的碳料F13和气体F20分别离开分离部分S1;部分碳料F13返回降灰段流化床循环加工,部分碳料F13冷却后返回降温段流化床内用作循环冷碳料。
为了保证降灰效率,本发明特征在于:①在降灰段R1A,在降灰流化床床层内,碳料F131被加热到其灰分熔融温度以上的温度;降灰段上段流化床内的大部分颗粒降落返回形成降灰段碳粒内循环;③在降温段R1C,降灰气固物流F17进入降温段流化床底部中心区域向上流动并被四周的低温流化床介质JWW冷却降温至其固体颗粒灰分变形温度以下的温度成为降温物流F19进入分离部分S1。
为了提高降灰效率,本发明特征在于:①在降灰段R1A,在降灰流化床床层内,碳料F131被加热到其灰分流动温度以上的温度;③在降温段R1C,降灰气固物流F17进入降温段流化床底部中心区域向上流动并被四周的低温流化床介质JWW冷却降温至固体颗粒灰分变形温度以下的温度成为降温物流F19进入分离部分S1,降温物流F19温度比其固体颗粒中灰分变形温度低至少30℃。
降温物流F19进行两级分离时,本发明特征在于:⑤在分离部分S2,物流F20进行气固分离得到的碳料F22和气体F21分别离开分离部分S2;通过返料循环管221,至少一部分碳料F22返回降灰段R1A的降灰流化床床层内形成碳料循环物流F221,其余碳料F22作为降灰碳料物流F222;分离部分S2的操作目标是分离出预期特征粒径D2的粒子,特征粒径D2小于特征粒径D1,分离部分S1的操作目标是分离出预期特征粒径D1的粒子。
降温物流F19进行三级分离时,本发明特征在于:⑤在分离部分S2,使用旋风分离器进行气固分离;⑥在分离部分S3,物流F21进行气固分离得到的碳料F32和气体F31分别离开分离部分S3;通过返料循环管321,至少一部分碳料F32返回降灰段R1A的降灰流化床床层内形成碳料循环物流F321,其余碳料F32作为降灰碳料物流F222;分离部分S3的操作目标是分离出预期特征粒径D3的粒子,特征粒径D3小于特征粒径D2;通常,在分离部分S3,物流F21通过由金属间化合物非对称膜过滤材料制作的过滤器的过滤面时,粒径大于1微米颗粒物被拦截,气体通过过滤面成为脱尘气体;在过滤器的过滤面,部分被拦截的颗粒物构成滤饼,在过滤器的过滤面的再生过程滤饼脱离过滤面,过滤器的过滤面拦截的颗粒物作为滤出固体被收集。
本发明操作条件通常为:
①原料粉状碳料F11粒度分布范围为0.001~6毫米;高温气体热载体F15来自碳料气化过程,高温气体热载体F15的操作温度为1350~2000℃;
降灰段R1A操作条件:操作压力为常压~15MPa、操作温度为1250~1750℃、固体停留时间为10~1800秒;
②灰冷却段R1B操作条件:操作压力为常压~15MPa、灰渣温度为40~200℃;
③降温段R1C,降温物流F19操作条件:操作压力为常压~15MPa、温度为800~1100℃;降温物流F19温度比其固体颗粒中灰分变形温度低至少50℃;
④分离部分S1操作条件:操作压力为常压~15MPa、温度为800~1100℃;分离部分S1使用旋风分离器进行气固分离。
本发明操作条件一般为:
①原料粉状碳料F11为半焦;高温气体热载体F15来自半焦气化过程,操作温度为1350~1800℃;
原料粉状碳料F11粒度分布范围为0.001~6毫米;降灰段R1A操作条件:操作压力为常压~8MPa、操作温度为1350~1650℃、固体停留时间为30~1200秒;
②灰冷却段R1B操作条件:操作压力为常压~8MPa、灰渣温度为40~200℃;
③降温段R1C,降温物流F19操作条件:操作压力为常压~8MPa、温度为900~1000℃;降温物流F19温度比其固体颗中粒灰分变形温度低至少100℃;
④分离部分S1操作条件:操作压力为常压~8MPa、温度为900~1000℃。
本发明加工的原料粉状碳料F11为粉状半焦或粉状煤,粒度分布范围通常为0.001~6毫米、一般为0.001~3毫米。
本发明的系统工作方式之一为间歇加料、间歇排出产品:高温气体热载体F15连续进入,气体F20连续排出;原料粉状碳料F11间歇加入,降灰碳料产品间歇排出,原料粉状碳料F11加入系统进行一段时间降灰加工后转化为降灰碳料产品排出;每次加入的原料粉状碳料F11量为系统固体储藏量的10~60%,每次排出系统的降灰碳料产品量为系统固体储藏量的10~60%。
本发明的系统工作方式之一为连续加料、连续排出产品:降灰碳料产品排出质量流率与降灰段R1A的碳料F131量质量流率之比值,通常为1~30重量%、一般为5~10重量%。
本发明高温气体热载体F15,可以是来自粉煤气化过程气化炉的煤气,可以是来自粉焦气化过程气化炉的煤气,可以是燃料燃烧烟气,燃料选自煤或燃气或油。
为了回收分离部分的排出气的热能,低温状态的原料粉状碳料F01与降温物流F19的分离部分的排出气接触加热升温后作为原料粉状碳料F11使用。
根据需要,本发明设置大颗粒碳料粉碎步骤:④在分离部分S1,一部分碳料F13降温后作为物料F132进入粉碎系统转变为粉碎物流FF132,粉碎物流FF132返回降灰段R1A的流化床床层内。
本发明的操作目标通常为:原料粉状碳料F11转化为降灰碳料产品,降灰率大于50%,降灰碳料产品灰分含量低于7重量%。
本发明的操作目标一般为:原料粉状碳料F11转化为降灰碳料产品,降灰率大于70%,降灰碳料产品灰分含量低于4重量%。
本发明的操作目标优选为:原料粉状碳料F11转化为降灰碳料产品,降灰率大于85%,降灰碳料产品灰分含量低于2重量%。
本发明降灰段R1A流化床、灰冷却段R1B冷却室、降温段R1C流化床,可以组合为一体化设备,降温段R1C流化床位于降灰段R1A流化床之上,灰冷却段R1B冷却室位于降灰段R1A流化床之下;通常,降灰段R1A流化床、灰冷却段R1B冷却室、降温段R1C流化床,组合为一体化设备,设备中心轴线重叠。
本发明降温段R1C使用的流化气体F12,可以是任意一路合适的气体,可以是来自粉煤气化过程气化炉的煤气,可以是来自粉焦气化过程气化炉的煤气,可以是燃料燃烧烟气,燃料选自煤或燃气或油。当然,可以将降温物流F19的分离过程或后利用过程形成的气体的一部分返回降温段R1C作为流化气体F12循环使用,根据需要,循环回路可以设置压缩机、分离罐、过滤器等设备,由于压缩机入口温度不能太高,通常该循环气进入压缩机前需要降低温度,离开压缩机后进入降温段R1C之前需要升温,压缩后的循环气可以与降温物流F19的分离过程或后利用过程形成的气体换热。
为了提高降灰效率,本发明可以在降灰段R1A流化床空间内布置聚集灰液的内件,降灰段R1A流化床空间内布置的聚集灰液的内件可以是多根竖管。

Claims (29)

1.一种使用串联流化床的粉状碳料降灰方法,其特征在于:
①原料粉状碳料(F11)加入系统并流向降灰段(R1A);
降灰段设置小流道降灰段下段流化床和大流道降灰段上段流化床,高温流化气体加热粉状碳料至其灰熔点以上的温度进行灰炭分离,来自降灰段下段流化床的气体在降灰段上段流化床降低流速,降灰段上段流化床内的部分颗粒降落返回形成降灰段碳粒内循环;
在降灰段流化床床层内,碳粒中的灰分向碳粒表面移动,碳粒表面的熔融灰的一部分离开碳粒接触降灰炉炉内壁后沿内壁下流形成灰液(F18)进入灰冷却段(R1B);
在降灰段下段流化床,高温气体热载体(F15)作为流化气体使用,使碳粒加热、旋转、碰撞、碰撞后粘结或分离,并向上移动穿过降灰段下段流化床区域进入降灰段上段流化床区域,离开降灰段顶部的气固物流作为降灰气固物流(F17)进入降温段(R1C);
②在灰冷却段(R1B),来自降灰段(R1A)的灰液(F18)被冷却后排出灰冷却段(R1B);
③在降温段(R1C),降灰气固物流(F17)进入降温段流化床底部中心区域向上流动并被四周的低温流化床介质(JWW)冷却降温至其灰熔点以下的温度成为降温物流(F19)离开降温段流化床进入分离部分(S1),低温流化床介质(JWW)包括流化气体(F12)和被气体(F12)流化的冷碳料(F130L);
④在分离部分(S1),物流(F19)进行气固分离得到的碳料(F13)和气体(F20)分别离开分离部分(S1);部分碳料(F13)返回降灰段流化床循环加工,部分碳料(F13)返回降温段流化床内用作循环冷碳料(F130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①原料粉状碳料(F11)加入降灰段(R1A);
降灰段上段流化床内的大部分颗粒降落返回形成降灰段碳粒内循环;
④在分离部分(S1),物流(F19)进行气固分离得到的碳料(F13)和气体(F20)分别离开分离部分(S1);部分碳料(F13)返回降灰段流化床循环加工,部分碳料(F13)冷却后返回降温段流化床内用作循环冷碳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①在降灰段(R1A),在降灰流化床床层内,碳料(F131)被加热到其灰分熔融温度以上的温度;降灰段上段流化床内的大部分颗粒降落返回形成降灰段碳粒内循环;
③在降温段(R1C),降灰气固物流(F17)进入降温段流化床底部中心区域向上流动并被四周的低温流化床介质(JWW)冷却降温至其固体颗粒灰分变形温度以下的温度成为降温物流(F19)进入分离部分(S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①在降灰段(R1A),在降灰流化床床层内,碳料(F131)被加热到其灰分流动温度以上的温度;
③在降温段(R1C),降灰气固物流(F17)进入降温段流化床底部中心区域向上流动并被四周的低温流化床介质(JWW)冷却降温至固体颗粒灰分变形温度以下的温度成为降温物流(F19)进入分离部分(S1),降温物流(F19)温度比其固体颗粒中灰分变形温度低至少3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⑤在分离部分(S2),物流(F20)进行气固分离得到的碳料(F22)和气体(F21)分别离开分离部分(S2);通过返料循环管(221),至少一部分碳料(F22)返回降灰段(R1A)的降灰流化床床层内形成碳料循环物流(F221),其余碳料(F22)作为降灰碳料物流(F222);分离部分(S2)的操作目标是分离出预期特征粒径D2的粒子,特征粒径D2小于特征粒径D1,分离部分(S1)的操作目标是分离出预期特征粒径D1的粒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⑤在分离部分(S2),使用旋风分离器进行气固分离;
⑥在分离部分(S3),物流(F21)进行气固分离得到的碳料(F32)和气体(F31)分别离开分离部分(S3);通过返料循环管(321),至少一部分碳料(F32)返回降灰段(R1A)的降灰流化床床层内形成碳料循环物流(F321),其余碳料(F32)作为降灰碳料物流(F222);分离部分(S3)的操作目标是分离出预期特征粒径D3的粒子,特征粒径D3小于特征粒径D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⑥在分离部分(S3),物流(F21)通过由金属间化合物非对称膜过滤材料制作的过滤器的过滤面时,粒径大于1微米颗粒物被拦截,气体通过过滤面成为脱尘气体;在过滤器的过滤面,部分被拦截的颗粒物构成滤饼,在过滤器的过滤面的再生过程滤饼脱离过滤面,过滤器的过滤面拦截的颗粒物作为滤出固体被收集。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①原料粉状碳料(F11)粒度分布范围为0.001~6毫米;高温气体热载体(F15)来自碳料气化过程,高温气体热载体(F15)的操作温度为1350~2000℃;
降灰段(R1A)操作条件:操作压力为常压~15MPa、操作温度为1250~1750℃、固体停留时间为10~1800秒;
②灰冷却段(R1B)操作条件:操作压力为常压~15MPa、灰渣温度为40~200℃;
③降温段(R1C),降温物流(F19)操作条件:操作压力为常压~15MPa、温度为800~1100℃;降温物流(F19)温度比其固体颗粒中灰分变形温度低至少50℃;
④分离部分(S1)操作条件:操作压力为常压~15MPa、温度为800~1100℃;分离部分(S1)使用旋风分离器进行气固分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①原料粉状碳料(F11)为半焦;高温气体热载体(F15)来自半焦气化过程,操作温度为1350~1800℃;
原料粉状碳料(F11)粒度分布范围为0.001~6毫米;降灰段(R1A)操作条件:操作压力为常压~8MPa、操作温度为1350~1650℃、固体停留时间为30~1200秒;
②灰冷却段(R1B)操作条件:操作压力为常压~8MPa、灰渣温度为40~200℃;
③降温段(R1C),降温物流(F19)操作条件:操作压力为常压~8MPa、温度为900~1000℃;降温物流(F19)温度比其固体颗粒中灰分变形温度低至少100℃;
④分离部分(S1)操作条件:操作压力为常压~8MPa、温度为900~1000℃。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原料粉状碳料(F11)为粉状半焦,粒度分布范围为0.001~6毫米。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原料粉状碳料(F11)为粉状半焦,粒度分布范围为0.001~3毫米。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原料粉状碳料(F11)为粉状煤,粒度分布范围为0.001~6毫米。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原料粉状碳料(F11)为粉状煤,粒度分布范围为0.001~3毫米。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系统工作方式为间歇加料、间歇排出产品:高温气体热载体(F15)连续进入,气体(F20)连续排出;原料粉状碳料(F11)间歇加入,降灰碳料产品间歇排出,原料粉状碳料(F11)加入系统进行一段时间降灰加工后转化为降灰碳料产品排出。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系统工作方式为间歇加料、间歇排出产品:每次加入的原料粉状碳料(F11)量为系统固体储藏量的10~60%,每次排出系统的降灰碳料产品量为系统固体储藏量的10~60%。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系统工作方式为连续加料、连续排出产品:降灰碳料产品排出质量流率为降灰段(R1A)的碳料(F131)质量流率的1~30%。
1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系统工作方式为连续加料、连续排出产品:降灰碳料产品排出质量流率为降灰段(R1A)的碳料(F131)质量流率的5~10%。
1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高温气体热载体(F15)为来自粉煤气化过程气化炉的煤气。
1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高温气体热载体(F15)为来自粉焦气化过程气化炉的煤气。
2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高温气体热载体(F15)为燃料燃烧烟气,燃料选自煤或燃气或油。
2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低温状态的原料粉状碳料(F01)与降温物流(F19)的分离部分的排出气接触加热升温后作为原料粉状碳料(F11)使用。
22.根据权利要求5或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④在分离部分(S1),一部分碳料(F13)降温后作为物料(F132)进入粉碎系统转变为粉碎物流(FF132),粉碎物流(FF132)返回降灰段(R1A)的流化床床层内。
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原料粉状碳料(F11)转化为降灰碳料产品,降灰率大于50%,降灰碳料产品灰分含量低于7重量%。
2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原料粉状碳料(F11)转化为降灰碳料产品,降灰率大于70%,降灰碳料产品灰分含量低于4重量%。
2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原料粉状碳料(F11)转化为降灰碳料产品,降灰率大于85%,降灰碳料产品灰分含量低于2重量%。
2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降灰段(R1A)流化床、灰冷却段(R1B)冷却室、降温段(R1C)流化床,组合为一体化设备,降温段(R1C)流化床位于降灰段(R1A)流化床之上,灰冷却段(R1B)冷却室位于降灰段(R1A)流化床之下。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降灰段(R1A)流化床、灰冷却段(R1B)冷却室、降温段(R1C)流化床,组合为一体化设备,设备中心轴线重叠。
2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降灰段(R1A)流化床空间内布置聚集灰液的内件。
2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降灰段(R1A)流化床空间内布置的聚集灰液的内件为多根竖管。
CN201310243013.7A 2013-06-10 2013-06-10 一种使用串联流化床的粉状碳料降灰方法 Active CN1042321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43013.7A CN104232120B (zh) 2013-06-10 2013-06-10 一种使用串联流化床的粉状碳料降灰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43013.7A CN104232120B (zh) 2013-06-10 2013-06-10 一种使用串联流化床的粉状碳料降灰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32120A CN104232120A (zh) 2014-12-24
CN104232120B true CN104232120B (zh) 2017-03-29

Family

ID=52221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43013.7A Active CN104232120B (zh) 2013-06-10 2013-06-10 一种使用串联流化床的粉状碳料降灰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321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62027B (zh) * 2015-04-28 2017-03-08 袁继海 一种块煤和粉煤组合干燥干馏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00289A (zh) * 2001-08-08 2003-03-0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学研究所 粉煤流化床气化方法及气化炉
CN101108986A (zh) * 2007-08-21 2008-01-23 陕西秦能天脊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灰融聚流化床粉煤气化方法
CN101547754A (zh) * 2006-12-11 2009-09-30 三井造船株式会社 煤灰中的未燃碳的除去方法
WO2010142533A1 (en) * 2009-06-12 2010-12-16 Alstom Technology Ltd. System for converting fuel material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00289A (zh) * 2001-08-08 2003-03-0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学研究所 粉煤流化床气化方法及气化炉
CN101547754A (zh) * 2006-12-11 2009-09-30 三井造船株式会社 煤灰中的未燃碳的除去方法
CN101108986A (zh) * 2007-08-21 2008-01-23 陕西秦能天脊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灰融聚流化床粉煤气化方法
WO2010142533A1 (en) * 2009-06-12 2010-12-16 Alstom Technology Ltd. System for converting fuel materia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32120A (zh) 2014-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11179B (zh) 煤气化方法和装置
CN102557134A (zh) 一种生产高纯三氧化二钒的流态化还原炉及生产方法
CN102676229B (zh) 组合型旋流床气化炉
KR20150052155A (ko) 다단 순환식 유동층 합성 가스 냉각
CN105189712B (zh) 用于再循环细灰的方法和装置
CN103785334A (zh) 一种大型流化床反应器
CN104232120B (zh) 一种使用串联流化床的粉状碳料降灰方法
CN104549566B (zh) 催化转化催化剂再生器及再生方法
CN104878193A (zh) 一种低品位氧化锰矿流态化还原焙烧的系统及方法
CN109401794B (zh) 分级转化组合流化床反应装置及反应方法
CN107760344B (zh) 粉煤热解及除尘耦合制取煤焦油煤气的系统及方法
CN106336907B (zh) 一种旋风热解高通量循环气化装置和工艺
CN109680114B (zh) 一种粉煤气化协同铁矿石还原的系统及方法
CN103450914A (zh) 一种由固体有机物快速热解制取液体燃料的方法
CN104109543A (zh) 一种使用循环流化床工艺的粉料热解方法
CN107794069A (zh) 一种含碳氢元素的粉料的热解烧焦系统的分段烧焦方法
CN105537121A (zh) 处理低阶煤的系统和方法
CN205974378U (zh) 一种内置旋风除尘器和循环式颗粒床的粉煤热解除尘系统
CN104232125A (zh) 一种粉状碳料脱灰方法
CN104232126A (zh) 一种使用串联流化床的粉状碳料脱灰方法
CN212610462U (zh) 一种荒煤气高温除尘装置
CN106430202A (zh) 一种电石的生产系统及方法
CN111004637B (zh) 一种用于含碳原料热解制高品质燃气的装置
CN107686736A (zh) 一种设置超前混合分离步骤的碳氢粉料的分级热解方法
CN106497594A (zh) 一种煤加氢热解的系统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