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29280A - 手提袋封口方法及用于该封口方法的手提袋 - Google Patents

手提袋封口方法及用于该封口方法的手提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29280A
CN104229280A CN201410454127.0A CN201410454127A CN104229280A CN 104229280 A CN104229280 A CN 104229280A CN 201410454127 A CN201410454127 A CN 201410454127A CN 104229280 A CN104229280 A CN 1042292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lding
bag
folded
handbag
s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5412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显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JINCHENG PACKAGING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JINCHENG PACKAGING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JINCHENG PACKAGING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JINCHENG PACKAGING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45412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29280A/zh
Publication of CN1042292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292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Bag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手提袋封口方法及用于该封口方法的手提袋,属于包装用品领域,该方法:首先将袋口下方的袋体两侧面相贴合构成折叠部;然后将袋口下方的折叠部向下翻折形成折叠片;之后,将折叠片及与其相邻的折叠部向下翻折形成新的折叠片;最后,通过可重复利用的折叠体固定结构将由折叠片构成的折叠体和与折叠体相邻的折叠部连为一体;用于其的手提袋,在袋口下方袋体的两侧面上分别成对布置有折痕。本发明通过折叠使袋口封闭并位于折叠体内部,然后将折叠体与折叠体相邻的折叠部连为一体,完成封口,因此,封口方便且能够保证手提袋重复利用。而上述手提袋,能够方便上述方法的实现,实用、美观,适用于各类物品,尤其是食品的包装。

Description

手提袋封口方法及用于该封口方法的手提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装用品领域,尤其是一种手提袋封口方法及用于该封口方法的手提袋。
背景技术
手提袋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塑料手提袋由于不易降解,存在环保隐患,因此,目前在食品包装领域多采用纸质的手提袋。现有纸质的手提袋包括袋体和提绳,袋体呈信封状、顶部开口,通常由两侧面、两端面和袋底构成;提手设置于袋体两侧面顶部,使用时,将物品放入由两侧面、两端面和袋底包围构成的腔内,不封口或用胶带封口。因此,在用于食品等需要密封包装时,若不能封口,则不能满足食品的存放要求;而若采用胶带封口,则在开启时,存在一定的破坏性,手提袋无法重复使用,不环保,且对于开启后还需密封的情况,使用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封口方便且能够保证手提袋重复利用的手提袋封口方法及用于该封口方法的手提袋。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手提袋封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袋口下方的袋体两侧面相贴合使袋口封闭,并由相贴合的两侧面构成折叠部;
2)将折叠部的顶部向下翻折形成折叠片;
3)将前次折叠形成的折叠片和与前次折叠形成的折叠片相邻的折叠部向下翻折形成新的折叠片,且所述前次折叠形成的折叠片位于内部、新的折叠片位于外部;重复N-1次本步骤形成由N片折叠片构成的折叠体,所述N为≥2的整数;
4)通过可重复利用的折叠体固定结构将折叠体和与折叠体相邻的折叠部连为一体。
进一步的,所述可重复利用的折叠体固定结构为捆绑绳。
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4)之前设置捆绑绳;在步骤3)之后,使得捆绑绳的中部夹在首次折叠形成的折叠片和二次折叠形成的折叠片之间、两端位于折叠体外;在所述步骤4)中,将捆绑绳的两端打结,且打结位置与折叠体分别位于折叠部的两侧。
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4)之前设置提绳;在步骤3)之后,所述提绳的中部夹在首次折叠形成的折叠片和二次折叠形成的折叠片之间、两端位于折叠体外;在所述步骤4)中,将提绳的两端打结形成提环。
用于上述手提袋封口方法的手提袋,包括袋体和袋口,在袋口下方袋体的两侧面上分别设置有N道沿袋体宽度方向贯穿于袋体侧面的折痕,所述N为≥2的整数;所述袋体的两侧面上的折痕成对布置且每对折痕均位于袋体的同一断面;所述袋体侧面的上部由各折痕划分为N个四边形,由四边形沿袋体厚度方向的投影构成其折叠前投影,由四边形的折叠前投影沿四边形位于袋体袋底一侧的折痕的对称图形构成其折叠后投影;相邻的两个四边形之间,袋口一侧四边形的折叠后投影位于袋底一侧四边形的折叠前投影内;设置有可重复使用的用于固定袋口处袋体折叠形成的折叠体的折叠体固定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各折痕均平行于袋口,所述袋体侧面的上部由各折痕划分为N个矩形,各矩形的投影面积沿袋口至袋底方向依次递增。
进一步的,所述折叠体固定结构为捆绑绳,所述捆绑绳的中部位于袋口和与袋口相邻的折痕之间、两端均位于袋体外。
进一步的,设置有提绳,所述提绳与捆绑绳并排,且所述提绳的中部固定于袋口和与袋口相邻的折痕之间、两端均位于袋体外。
进一步的,所述捆绑绳和提绳均粘接固定于袋体的一侧侧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手提袋封口方法,通过将袋口下方的袋体两侧面贴合形成折叠部,将折叠部依次向下折叠至少两次形成折叠体,且前次折叠形成的折叠片均位于新的折叠片的内部,能使袋口封闭并位于折叠体内部,防止污染物进入手提袋的内部;然后,通过可重复利用的折叠体固定结构将折叠体与折叠体相邻的折叠部连为一体,固定折叠体,避免其散开,完成封口。因此,封口方便且能够保证手提袋重复利用。而上述手提袋,通过在袋体两侧面成对设置多条折痕,使用时可直接根据折痕折叠袋体形成折叠体,方便上述封口方法的实现,简化操作,使得折叠后的手提袋形状统一,因此实用、美观。适用于各类物品,尤其是食品的包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手提袋上部两侧面贴合后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折叠部第一次折叠后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折叠部第二次折叠后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封口完成后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手提袋的主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手提袋的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的手提袋的封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如图1所示,将袋口105下方的袋体100两侧面102相贴合使袋口105封闭,并由相贴合的两侧面105构成折叠部101;
2)如图2所示,将折叠部101的顶部向下翻折形成折叠片150;
3)将前次折叠形成的折叠片150和与前次折叠形成的折叠片150相邻的折叠部101向下翻折形成新的折叠片150,且所述前次折叠形成的折叠片150位于内部、新的折叠片150位于外部,重复N-1次本步骤形成由N片折叠片150构成的折叠体140;如图3所示,在如图所示的实例中,所述N为2,二次折叠形成的折叠片150b位于外部,首次折叠形成的折叠片150a位于内部也即位于二次折叠形成的折叠片150b和相邻折叠部101之间;
4)通过可重复利用的折叠体固定结构将折叠体140和与折叠体140相邻的折叠部101连为一体。
如图所示,手提袋的袋体100呈信封状,包括两侧侧面102、两端端面103和袋底104,并由两侧面102、两端面103和袋底104包围放置物品的内腔,袋体100顶部开口形成袋口105容物品放入,而所述侧面102即袋体100周向上宽度较大的面,并由侧面102的宽度构成袋体的宽度、由端面103的宽度构成袋体的厚度。
上述步骤3)可以进行一次,也可以进行一次以上,折叠次数越多密封效果越好且折叠体140的强度越高、承重效果越好;但折叠次数越多折叠体140的回弹力越大且折叠体140越厚,因此越不容易固定。具体的,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如针对一般的熟食可仅执行一次,而针对茶叶等则需执行多次,在如图所示的实例中,仅折叠两次,也即步骤3)仅进行一次。
上述可重复利用的折叠体固定结构,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两端带夹子的提绳,由夹子构成可重复利用的折叠体固定结构,使用时,通过两夹子分别夹紧折叠体140和与折叠体140相邻的折叠部101,使两者连为一体,同时通过提绳方便使用。在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具体的,所述可重复利用的折叠体固定结构为捆绑绳110。
捆绑绳110的捆绑方式可以是多种的,如;在各折叠片的对应位置打孔,使用时,将绳子的两端分别穿过对应的孔并打结,通过打结使得折叠体140和与折叠体140相邻的折叠部101连为一体。为了方便使用以及方便手提袋的制备,在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在所述步骤4)之前设置捆绑绳110;在步骤3)之后,使得捆绑绳110的中部夹在首次折叠形成的折叠片150a和二次折叠形成的折叠片150b之间、两端位于折叠体140外;在所述步骤4)中,将捆绑绳110的两端打结,且打结位置与折叠体140分别位于折叠部101的两侧。该方式能够方便在折叠的同时布置捆绑绳110,折叠完成后直接捆绑,因此能够防止在折叠完成至捆绑完成之间的时间段内折叠体140的松动,因此,封口效果好且操作方便。
与上述捆绑方式相适应的,如图4所示,在如图所示的实例中,为了进一步方便使用,在所述步骤4)之前设置提绳120;在步骤3)之后,所述提绳120的中部夹在首次折叠形成的折叠片150a和二次折叠形成的折叠片150b之间、两端位于折叠体140外;在所述步骤4)中,将提绳120的两端打结形成提环。
为了方便上述封口方法的实现,如图5、图6所示,开发了用于上述封口方法的手提袋,包括袋体100和袋口105,在袋口105下方袋体100的两侧面102上分别设置有N道沿袋体100宽度方向贯穿于袋体100侧面102的折痕160,在如图所示的实例中,所述N为2;所述袋体100的两侧面102上的折痕160成对布置且每对折痕160均位于袋体100的同一断面;所述袋体100侧面102的上部由各折痕160划分为N个四边形,由四边形沿袋体100厚度方向的投影构成其折叠前投影,由四边形的折叠前投影沿四边形位于袋体100袋底104一侧的折痕160的对称图形构成其折叠后投影;相邻的两个四边形之间,袋口105一侧四边形的折叠后投影位于袋底104一侧四边形的折叠前投影内;设置有可重复使用的用于固定袋口处袋体折叠形成的折叠体140的折叠体固定结构。
上述袋口105一侧四边形的折叠后投影位于袋底104一侧四边形的折叠前投影内,是为了保障折叠的顺利进行;而折痕160的设置条数,则和需要折叠的次数相关,在如图所示的实例中,折痕160为两条。
上述由折痕160划分形成的四边形,可以是不规则的四边形,为了方便制备和使用,以及美观,在如图所示的实例中,所述各折痕160均平行于袋口105,所述袋体100侧面102的上部由各折痕160划分为N个矩形,各矩形的投影面积沿袋口105至袋底104方向依次递增。
与上述封口方法相适应的,所述折叠体固定结构为捆绑绳110,所述捆绑绳110的中部位于袋口105和与袋口105相邻的折痕160之间、两端均位于袋体100外。同时,设置有提绳120,所述提绳120与捆绑绳110并排,且所述提绳120的中部固定于袋口105和与袋口105相邻的折痕160之间、两端均位于袋体100外。
捆绑绳110和提绳120可以设置在袋体100的任何位置,但应当保证折叠后位于折叠体140内部,其中最好的,为上述的位置,捆绑绳110和提绳120均位于袋口105和与袋口105相邻的折痕160之间。捆绑绳110和提绳120的长度根据其材质和打结方式可以不同,如弹性材质长度可以较短。在如图所示的实例中,手提袋为环保带,袋体为纸质,捆绑绳110和提绳120为麻绳,长度分别为3.5倍袋体100宽。
捆绑绳110和提绳120在未使用前可以不固定,在使用时,将其放置在上述位置,然后通过折叠动作将其卷入折叠体140;但为了方便使用,在如图所示的实例中,所述捆绑绳110和提绳120均粘接固定于袋体100的一侧侧面102。该侧面102在使用时,为折叠翻折所朝向的一面。由于如图所示的实例为环保袋,因此粘接材料为米糊。
上述手提袋,与现有手提袋相比,仅需在冲裁袋体100的同时冲压形成折痕160,然后在组装袋体100的同时粘接固定捆绑绳110和提绳120,因此,加工方便,实现低成本制造。

Claims (9)

1.手提袋封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袋口下方的袋体两侧面相贴合使袋口封闭,并由相贴合的两侧面构成折叠部;
2)将折叠部的顶部向下翻折形成折叠片;
3)将前次折叠形成的折叠片和与前次折叠形成的折叠片相邻的折叠部向下翻折形成新的折叠片,且所述前次折叠形成的折叠片位于内部、新的折叠片位于外部;重复N-1次本步骤形成由N片折叠片构成的折叠体,所述N为≥2的整数;
4)通过可重复利用的折叠体固定结构将折叠体和与折叠体相邻的折叠部连为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袋封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重复利用的折叠体固定结构为捆绑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提袋封口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4)之前设置捆绑绳;在步骤3)之后,使得捆绑绳的中部夹在首次折叠形成的折叠片和二次折叠形成的折叠片之间、两端位于折叠体外;在所述步骤4)中,将捆绑绳的两端打结,且打结位置与折叠体分别位于折叠部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手提袋封口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4)之前设置提绳;在步骤3)之后,所述提绳的中部夹在首次折叠形成的折叠片和二次折叠形成的折叠片之间、两端位于折叠体外;在所述步骤4)中,将提绳的两端打结形成提环。
5.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手提袋封口方法的手提袋,包括袋体和袋口,其特征在于:
在袋口下方袋体的两侧面上分别设置有N道沿袋体宽度方向贯穿于袋体侧面的折痕,所述N为≥2的整数;所述袋体的两侧面上的折痕成对布置且每对折痕均位于袋体的同一断面;
所述袋体侧面的上部由各折痕划分为N个四边形,由四边形沿袋体厚度方向的投影构成其折叠前投影,由四边形的折叠前投影沿四边形位于袋体袋底一侧的折痕的对称图形构成其折叠后投影;相邻的两个四边形之间,袋口一侧四边形的折叠后投影位于袋底一侧四边形的折叠前投影内;
设置有可重复使用的用于固定袋口处袋体折叠形成的折叠体的折叠体固定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提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折痕均平行于袋口,所述袋体侧面的上部由各折痕划分为N个矩形,各矩形的投影面积沿袋口至袋底方向依次递增。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提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体固定结构为捆绑绳,所述捆绑绳的中部位于袋口和与袋口相邻的折痕之间、两端均位于袋体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提袋,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提绳,所述提绳与捆绑绳并排,且所述提绳的中部固定于袋口和与袋口相邻的折痕之间、两端均位于袋体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提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捆绑绳和提绳均粘接固定于袋体的一侧侧面。
CN201410454127.0A 2014-09-05 2014-09-05 手提袋封口方法及用于该封口方法的手提袋 Pending CN1042292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54127.0A CN104229280A (zh) 2014-09-05 2014-09-05 手提袋封口方法及用于该封口方法的手提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54127.0A CN104229280A (zh) 2014-09-05 2014-09-05 手提袋封口方法及用于该封口方法的手提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29280A true CN104229280A (zh) 2014-12-24

Family

ID=52218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54127.0A Pending CN104229280A (zh) 2014-09-05 2014-09-05 手提袋封口方法及用于该封口方法的手提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29280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46420A (en) * 1968-02-08 1969-05-27 American Velcro Inc Flexible mouth container
US4706297A (en) * 1986-04-16 1987-11-10 Minigrip, Inc. Foldable top bag and method
WO1996029256A1 (en) * 1995-03-21 1996-09-26 Motherwell Services Ltd. A method and associated apparatus for making a re-closable package
CN1478036A (zh) * 2000-10-13 2004-02-25 ά����³��ҵ��˾ 卷顶袋结构
CN2803065Y (zh) * 2005-04-25 2006-08-09 张锦明 手提纸袋
CN204021469U (zh) * 2014-09-05 2014-12-17 成都市金橙包装制造有限公司 手提袋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46420A (en) * 1968-02-08 1969-05-27 American Velcro Inc Flexible mouth container
US4706297A (en) * 1986-04-16 1987-11-10 Minigrip, Inc. Foldable top bag and method
WO1996029256A1 (en) * 1995-03-21 1996-09-26 Motherwell Services Ltd. A method and associated apparatus for making a re-closable package
CN1478036A (zh) * 2000-10-13 2004-02-25 ά����³��ҵ��˾ 卷顶袋结构
CN2803065Y (zh) * 2005-04-25 2006-08-09 张锦明 手提纸袋
CN204021469U (zh) * 2014-09-05 2014-12-17 成都市金橙包装制造有限公司 手提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21469U (zh) 手提袋
US20100040309A1 (en) Embossed Drawtape for Polymeric Bags
CN201385831Y (zh) 四边封侧风琴拉链袋
CN202321070U (zh) 设有易撕条开口的软包装袋
CN104229280A (zh) 手提袋封口方法及用于该封口方法的手提袋
CN205221491U (zh) 一种具有易撕密封条的拉链包装袋
CN203332592U (zh) 一种可多次使用的快递袋
CN208217370U (zh) 一种便携式食品包装袋
CN203143144U (zh) 一种防调换的牙膏包装盒
CN211944417U (zh) 一种可降解双层包装袋
CN203033104U (zh) 一种包装袋封口夹
CN203222201U (zh) 一种两次使用的塑料快件袋
CN205906398U (zh) 盒内物品便捷固定包装盒
CN202704244U (zh) 一种服装包装袋
CN202765467U (zh) 微粒植物种子包装袋
CN205872780U (zh) 双层结构的软包装袋
CN201566917U (zh) 包装袋
CN219361882U (zh) 一种防漏塑料包装袋
CN210557006U (zh) 一种便携式可折叠的垃圾袋
CN202908037U (zh) 一种手提袋
CN203143233U (zh) 一种易开启的三边封包装袋
CN203047720U (zh) 一种食品袋封口件
CN209275083U (zh) 一种便携式的防漏餐盒
CN210479508U (zh) 一种折叠手提袋
CN2606067Y (zh) 组合物分装包装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22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