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19168A - 基于udp传输的控制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udp传输的控制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219168A CN104219168A CN201410513306.7A CN201410513306A CN104219168A CN 104219168 A CN104219168 A CN 104219168A CN 201410513306 A CN201410513306 A CN 201410513306A CN 104219168 A CN104219168 A CN 10421916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ssage
- request message
- response message
- serial number
- respon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UDP传输的控制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接收发端设备发送的第一请求报文,所述第一请求报文为所述发端设备发送的一组请求报文中的任一请求报文;判断所述第一请求报文是否为第二请求报文,所述第二请求报文为所述收端设备按照所述一组请求报文中的报文顺序当前应接收到的请求报文;当所述第一请求报文不为所述第二请求报文时,按照所述第一请求报文在所述一组请求报文中的报文顺序将所述第一请求报文插入接收缓冲区的对应位置;当所述第一请求报文为所述第二请求报文时,向所述发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请求报文的第一响应报文。通过上述处理过程,降低了控制报文的处理时延,提高了控制报文的处理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UDP传输的控制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AC(Access Controller,接入控制器)和AP(Access Point,接入点)的组网中,AC与AP之间采用CAPWAP(Control And Provisioning of WirelessAccess Point,无线接入点控制与配置)协议进行控制报文传输,该协议的传输基于不可靠的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协议。
为了保证控制报文传输的可靠性,现有技术方案采用一发一收的串行传输的方式。例如,AC端发送请求报文,AP端接收到该请求报文后回复响应报文,AC端接收到该响应报文后,开始发送下一个请求报文。该串行传输方式降低了控制报文的处理效率,尤其在控制报文突增的情况下,造成大量控制报文处理延时。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UDP传输的控制报文处理方法,应用于收端设备,该方法包括:
接收发端设备发送的第一请求报文,所述第一请求报文为所述发端设备发送的一组请求报文中的任一请求报文,所述一组请求报文的报文大小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发端设备的发送缓冲区中的空闲空间大小;
判断所述第一请求报文是否为第二请求报文,所述第二请求报文为所述收端设备按照所述一组请求报文中的报文顺序当前应接收到的请求报文;
当所述第一请求报文不为所述第二请求报文时,按照所述第一请求报文在所述一组请求报文中的报文顺序将所述第一请求报文插入接收缓冲区的对应位置;当所述第一请求报文为所述第二请求报文时,向所述发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请求报文的第一响应报文。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基于UDP传输的控制报文处理方法,应用于发端设备,该方法包括:
向收端设备发送一组请求报文,所述一组请求报文的报文大小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发端设备的发送缓冲区中的空闲空间大小;
接收所述收端设备发送的第一响应报文,所述第一响应报文为所述收端设备按照所述一组请求报文中的报文顺序接收到第一请求报文后返回的响应报文;
判断所述第一响应报文是否为第二响应报文,所述第二响应报文为所述发端设备按照所述一组请求报文对应的一组响应报文中的报文顺序当前应接收到的响应报文;
当所述第一响应报文不为所述第二响应报文时,按照所述第一响应报文在所述一组响应报文中的报文顺序将所述第一响应报文插入发送缓冲区的对应位置;当所述第一响应报文为所述第二响应报文时,处理所述第一响应报文。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基于UDP传输的控制报文处理装置,应用于收端设备,该装置包括:
请求报文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发端设备发送的第一请求报文,所述第一请求报文为所述发端设备发送的一组请求报文中的任一请求报文,所述一组请求报文的报文大小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发端设备的发送缓冲区中的空闲空间大小;
请求报文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请求报文是否为第二请求报文,所述第二请求报文为所述收端设备按照所述一组请求报文中的报文顺序当前应接收到的请求报文;
请求报文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请求报文不为所述第二请求报文时,按照所述第一请求报文在所述一组请求报文中的报文顺序将所述第一请求报文插入接收缓冲区的对应位置;当所述第一请求报文为所述第二请求报文时,向所述发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请求报文的第一响应报文。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基于UDP传输的控制报文处理装置,应用于发端设备,该装置包括:
请求报文发送单元,用于向收端设备发送一组请求报文,所述一组请求报文的报文大小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发端设备的发送缓冲区中的空闲空间大小;
响应报文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收端设备发送的第一响应报文,所述第一响应报文为所述收端设备按照所述一组请求报文中的报文顺序接收到第一请求报文后返回的响应报文;
响应报文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响应报文是否为第二响应报文,所述第二响应报文为所述发端设备按照所述一组请求报文对应的一组响应报文中的报文顺序当前应接收到的响应报文;
响应报文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响应报文不为所述第二响应报文时,按照所述第一响应报文在所述一组响应报文中的报文顺序将所述第一响应报文插入发送缓冲区的对应位置;当所述第一响应报文为所述第二响应报文时,处理所述第一响应报文。
本申请中,发端设备可按照报文顺序发送一组请求报文,收端设备在接收到该一组请求报文中的任一请求报文后,判断是否为当前按照报文顺序应接收的请求报文,如果是当前按照报文顺序应接收的请求报文,则针对该请求报文向发端设备返回响应报文。发端设备在接收到该响应报文后,判断该响应报文是否为当前按照报文顺序应接收的响应报文,如果是当前按照报文顺序应接收的响应报文,则处理该响应报文。可见,本申请保证了报文的处理顺序,同时,通过对一组报文的处理,降低了报文处理时延,提高了报文的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无线网络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基于UDP传输的控制报文处理方法的处理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中基于UDP传输的控制报文处理方法的处理流程图;
图4-1至图4-9是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基于UDP传输的控制报文处理过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基于UDP传输的控制报文处理装置的基础硬件示意图;
图6-1是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基于UDP传输的控制报文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2是图6-1所示基于UDP传输的控制报文处理装置中的请求报文判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1是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中基于UDP传输的控制报文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2是图7-1所示基于UDP传输的控制报文处理装置中的响应报文判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3是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中基于UDP传输的控制报文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4是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中基于UDP传输的控制报文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述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图1所示为一种典型的无线网络示意图。AC与AP之间可以基于CAPWAP协议进行通信。在基于该协议进行通信时,通常采用UDP协议进行控制报文的传输,由于UDP协议具有不可靠性,因此,为了保证控制报文能够可靠有序地进行传输,现有技术方案采用串行处理机制。例如,AC有一组请求报文需要向AP发送时,AC首先发送第一个请求报文,在接收到AP对第一个请求报文的响应报文后,AC才会发送下一个请求报文,以此类推,直到一组请求报文全部处理完成。可见,该串行处理机制会造成控制报文处理时延过长,降低了控制报文的处理效率。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基于UDP传输的控制报文处理方法,通过报文发送端(以下简称发端设备)和报文接收端(以下简称收端设备)的配合,在保证控制报文处理顺序的前提下,通过对按照报文处理顺序连续的多个控制报文的并行处理,提高控制报文的处理效率。
参见图2,为本申请基于UDP传输的控制报文处理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流程图,该实施例从收端设备侧对基于UDP传输的控制报文处理过程进行描述。
步骤210,接收发端设备发送的第一请求报文,所述第一请求报文为所述发端设备发送的一组请求报文中的任一请求报文,所述一组请求报文的报文大小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发端设备的发送缓冲区中的空闲空间大小。
现有技术中发端设备每次只发送一个请求报文,在接收到该请求报文的响应报文后,发送下一个请求报文。本申请实施例中,发端设备按照一组请求报文中的报文顺序向收端设备连续发送一组请求报文。该一组请求报文的报文大小取决于发端设备的发送缓冲区的空闲空间大小,例如,发送缓冲区最多可保存5个请求报文,如果当前发送缓冲区中已保存2个请求报文,则当前最多可以连续发送3个请求报文。发端设备与收端设备在进行控制报文交互之前,会根据双方的处理能力协商缓冲区大小,通常将发送缓冲区与接收缓冲区设置成相同大小。
由于一组请求报文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乱序或丢失,收端设备可能无法直接接收到按序排列的该一组请求报文,因此本实施例中,对收端设备当前接收到的该一组请求报文中的任一请求报文的处理进行描述,为了描述方便,将该任一请求报文称为第一请求报文。
步骤220,判断所述第一请求报文是否为第二请求报文,所述第二请求报文为所述收端设备按照所述一组请求报文中的报文顺序当前应接收到的请求报文。
如步骤210中的描述,由于一组请求报文在网络传输过程中可能由于传输路径的不同或者网络干扰等原因,造成报文不能按照该一组请求报文发送时的顺序传输到收端设备,因此,为了实现对请求报文的保序处理,收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一请求报文后,可以先确定按照该一组请求报文中的报文顺序当前应接收到的请求报文为第二请求报文,例如,在已接收到该一组请求报文中按序排列的第一个报文后,当前应接收到第二个报文(即第二请求报文),但实际接收到第三个报文(即第一请求报文);然后判断第一请求报文是否为该第二请求报文。在判断时,可以比较第一请求报文中的第一报文序号与第二请求报文中的第二报文序号是否相同,判断是否为按照发端设备发送的一组请求报文中的报文顺序当前应接收到的请求报文。根据比较结果存在以下两种情况:
当第一报文序号与第二报文序号不同时,确定该第一请求报文不为第二请求报文,即第一请求报文不是按照发端设备发送的一组请求报文中的报文顺序当前应接收到的请求报文。
当第一报文序号与第二报文序号相同时,确定该第一请求报文为第二请求报文,即第一请求报文是按照发端设备发送的一组请求报文中的报文顺序当前应接收到的请求报文。
步骤230,当所述第一请求报文不为所述第二请求报文时,按照所述第一请求报文在所述一组请求报文中的报文顺序将所述第一请求报文插入接收缓冲区的对应位置;当所述第一请求报文为所述第二请求报文时,向所述发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请求报文的第一响应报文。
本实施例中,收端设备可以维护一个接收缓冲区,以便对接收到的请求报文按照其在该一组请求报文中的顺序进行维护,并根据接收缓冲区向发端设备回复请求报文的响应报文。其中,根据第一请求报文是否为第二请求报文的判断结果,进行如下处理:
当第一请求报文不为第二请求报文时,根据第一请求报文的第一报文序号确定该第一请求报文在接收缓冲区中的插入位置,顺序保存第一请求报文,以便后续处理时查找报文顺序连续的多个请求报文。
当第一请求报文为第二请求报文时,可以查询接收缓冲区中是否存在与该第一请求报文的报文序号连续的请求报文,如果接收缓冲区中不存在报文序号与第一请求报文的报文序号连续的多个请求报文,则直接向发端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报文的第一响应报文;如果接收缓冲区中存在报文序号与第一请求报文的报文序号连续的多个请求报文,可以在向发端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报文的第一响应报文的同时,发送上述多个请求报文的响应报文。
由上述实施例可见,通过上述处理过程,使收端设备在保证报文处理顺序的同时,提高报文的处理效率。
参见图3,为本申请基于UDP传输的控制报文处理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流程图,该实施例从发端设备侧对基于UDP传输的控制报文处理过程进行描述。
步骤310,向收端设备发送一组请求报文,所述一组请求报文的报文大小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发端设备的发送缓冲区中的空闲空间大小。
本实施例中,发端设备在向收端设备发送请求报文时,不再采用串行处理机制,而是连续发送一组请求报文。如前所述,该一组请求报文的报文大小取决于发端设备的发送缓冲区的空闲空间大小,发端设备与收端设备在进行控制报文交互之前,通常通过协商将发送缓冲区与接收缓冲区设置成相同大小。
步骤320,接收所述收端设备发送的第一响应报文,所述第一响应报文为所述收端设备按照所述一组请求报文中的报文顺序接收到第一请求报文后返回的响应报文。
发端设备在向收端设备发送一组请求报文后,收端设备针对该一组请求报文向发端设备回复一组响应报文,该一组响应报文是按照一组请求报文的报文顺序回复的响应报文。为了保证响应报文的报文顺序,收端设备按照一组请求报文中的报文顺序在接收到第一请求报文后返回响应报文。由于一组响应报文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乱序或丢失,发端设备可能无法直接接收到按序排列的一组响应报文,因此,本实施例中,对发端设备当前接收到的该一组响应报文中的任一响应报文的处理进行描述,为了描述方便,将该任一响应报文称为第一响应报文。
步骤330,判断所述第一响应报文是否为第二响应报文,所述第二响应报文为所述发端设备按照所述一组请求报文对应的一组响应报文中的报文顺序当前应接收到的响应报文。
如步骤320中的描述,由于一组响应报文经网络传输后无法保证按照发送时的报文顺序到达发端设备,因此,发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一响应报文后,可以先确定按照该一组响应报文中的报文顺序当前应接收到的响应报文作为第二响应报文。在判断时,可以通过比较第一响应报文的第一报文序号与第二响应报文的第二报文序号是否相同,判断第一响应报文是否为按照发端设备发送的一组请求报文的报文顺序返回的一组响应报文中的当前应接收到的响应报文。根据比较结果存在以下两种情况:
当第一响应报文的第一报文序号与第二响应报文的第二报文序号不同时,确定第一响应报文不为第二响应报文,即第一响应报文不是按照发端设备发送的一组请求报文的报文顺序返回的一组响应报文中的当前应接收到的响应报文。
当第一响应报文的第一报文序号与第二响应报文的第二报文序号相同时,确定第一响应报文为第二响应报文,即第一响应报文是按照发端设备发送的一组请求报文的报文顺序返回的一组响应报文中的当前应接收到的响应报文。
步骤340,当所述第一响应报文不为所述第二响应报文时,按照所述第一响应报文在所述一组响应报文中的报文顺序将所述第一响应报文插入发送缓冲区的对应位置;当所述第一响应报文为所述第二响应报文时,处理所述第一响应报文。
本实施例中,发端设备可以维护一个发送缓冲区,以便对接收到的响应报文按照其在该一组响应报文中的顺序进行维护,并根据发送缓冲区对响应报文进行处理。其中,根据第一响应报文是否为第二响应报文的判断结果,进行如下处理:
当第一响应报文不为第二响应报文时,根据第一响应报文的第一报文序号确定该第一响应报文在发送缓冲区中的插入位置,顺序保存第一响应报文,以便后续处理时便于查找报文顺序连续的多个响应报文。
当第一响应报文为第二响应报文时,可以查询发送缓冲区中是否存在与该第一响应报文的报文序号连续的响应报文,如果发送缓冲区中不存在报文序号与第一响应报文的报文序号连续的多个响应报文,则直接处理第一响应报文;如果发送缓冲区中存在报文序号与第一响应报文的报文序号连续的多个响应报文,可以在处理第一响应报文的同时,处理上述多个响应报文。通过上述处理过程,使发端设备在保证报文处理顺序的同时,提高报文的处理效率。
在上述处理过程中,由于报文在网络传输中可能出现丢包的现象,发端设备在发送请求报文后,可能会出现长时间接收不到收端设备返回的响应报文。在这种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可以为每一个发送的请求报文预设响应等待时长,当发端设备在预设响应等待时长内未接收到请求报文的响应报文时,可以重新发送请求报文。
由于收端设备与发端设备建立的连接不可靠或者设备自身故障,可能会出现多次重发请求报文后,发端设备仍然无法接收到响应报文的情况。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预设请求报文的重发次数,当在预设的重发次数内仍未接收到请求报文的响应报文时,发端设备可以断开与收端设备的连接,以便收端设备重新与发端设备建立可靠的连接或进行故障修复。
由上述实施例可见,通过上述处理过程,使发端设备在保证报文处理顺序的同时,提高报文的处理效率。
现以图4-1至图4-9的基于UDP传输的控制报文处理示意图介绍基于UDP传输的控制报文处理过程。
假设,发端设备为AC,收端设备为AP,在AC中设置发送缓冲区,在AP中设置接收缓冲区,发送缓冲区和接收缓冲区均最多可保存5个报文。其中,数字表示报文在对应缓冲区中的存储位置,字母表示对应的报文,例如,A表示请求报文,A*表示A的响应报文。
如图4-1所示,AC首次发送请求报文时,可以按照请求报文的报文顺序发送数量与发送缓冲区长度相同的请求报文,例如,AC发送A、B、C、D、E共5个请求报文,每一个请求报文中都携带有对应的报文序号,假设,A、B、C、D、E对应的报文序号分别为1、2、3、4、5。AC在发送A、B、C、D、E请求报文的同时,在AC的发送缓冲区中保存这5个请求报文,以等待其对应的响应报文或后续重新发送请求报文时使用。
如图4-2所示,AP接收到B、D、E请求报文,未接收到A、C请求报文。按照报文的传输顺序,AP应首先接收到A报文,即请求报文的报文序号为1的报文,但由于网络传输问题,B、D、E报文先后到达,AP在接收到上述报文时,通过比较对应请求报文的报文序号,发现不是报文序号为1的请求报文A,因此,将上述请求报文B、D、E按照各自的报文序号插入到接收缓冲区中,例如,报文序号为2的请求报文B插入接收缓冲区中数字标号为2的位置,同理,请求报文D、E分别插入接收缓冲区中数字标号为4和5的位置。
如图4-3所示,AP接收到请求报文A后,通过比较报文序号,发现当前接收到的请求报文A正是按照报文传输顺序当前应该接收到的报文序号为1的报文,则AP查找接收缓冲区,确认是否有与请求报文A的报文序号连续的请求报文,找到请求报文B,发送请求报文A和B的响应报文A*和B*给AC,A*和B*中分别携带各自的响应报文序号,分别为1和2,此时,AP还未接收到请求报文C。
如图4-4所示,AC接收到响应报文B*,比较响应报文B*的报文序号是否为按照报文顺序应该接收的报文序号为1的响应报文A*,如果不是当前应该接收的响应报文A*,将响应报文B*保存到请求报文B所在发送缓冲区中的位置,以便后续处理,此时,AC还未接收到响应报文A*。
如图4-5所示,AC接收到响应报文A*以后,通过比较报文序号,发现该响应报文为按照报文顺序应该接收的报文序号为1的响应报文A*,查找发送缓冲区,找到与响应报文A*的报文序号连续的响应报文B*,处理响应报文A*和B*,并清空发送缓冲区中的对应位置,同时,AC发送了新的请求报文F,而此时请求报文C已丢失。
如图4-6所示,AC发送新的请求报文G,请求报文F已被AP接收,并保存在接收缓冲区中。
如图4-7所示,由于请求报文C已丢失,当达到预设响应等待时长后,AC未接收到请求报文C的响应报文,可以重新发送请求报文C。此时,AP已接收到请求报文G,并保存在接收缓冲区中。
如图4-8所示,AP接收到请求报文C后,发送C、D、E、F、G的响应报文C*、D*、E*、F*、G*给AC。
如图4-9所示,如果AC按照报文顺序接收到响应报文C*、D*、E*、F*、G*,则处理所有响应报文,并清空发送缓冲区。
从上述方法实施例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保证报文的处理时序,当出现报文丢失时,不会影响新的请求报文的发送,可以降低报文的处理时延。
与前述基于UDP传输的控制报文处理方法的实施例相对应,本申请还提供基于UDP传输的控制报文处理装置的实施例。
本申请基于UDP传输的控制报文处理装置的实施例可以应用在收端设备或发端设备上。装置实施例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或者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以软件实现为例,作为一个逻辑意义上的装置,是通过其所在设备的CPU将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读取到内存中运行形成的。从硬件层面而言,如图5所示,为本申请基于UDP传输的控制报文处理装置所在设备的一种硬件结构图,除了图5所示的CPU、内存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之外,实施例中装置所在的设备通常还可以包括其他硬件。
请参考图6-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的基于UDP传输的控制报文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基于UDP传输的控制报文处理装置可以包括:请求报文接收单元601、请求报文判断单元602以及请求报文处理单元603,其中:
请求报文接收单元601,用于接收发端设备发送的第一请求报文,所述第一请求报文为所述发端设备发送的一组请求报文中的任一请求报文,所述一组请求报文的报文大小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发端设备的发送缓冲区中的空闲空间大小;
请求报文判断单元602,用于判断所述第一请求报文是否为第二请求报文,所述第二请求报文为所述收端设备按照所述一组请求报文中的报文顺序当前应接收到的请求报文;
请求报文处理单元603,用于当所述第一请求报文不为所述第二请求报文时,按照所述第一请求报文在所述一组请求报文中的报文顺序将所述第一请求报文插入接收缓冲区的对应位置;当所述第一请求报文为所述第二请求报文时,向所述发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请求报文的第一响应报文。
请求报文处理单元603,还用于当所述接收缓冲区中存在报文序号与所述第一请求报文的报文序号连续的多个请求报文时,在向所述发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请求报文的第一响应报文的同时,发送所述多个请求报文的响应报文。
请参考图6-2,为图6-1所示基于UDP传输的控制报文处理装置中的请求报文判断单元602的结构示意图。该请求报文判断单元602可以包括:请求报文比较模块6021和请求报文确定模块6022,其中:
请求报文比较模块6021,用于比较所述第一请求报文的第一报文序号是否与所述第二请求报文的第二报文序号相同;
请求报文确定模块6022,用于当所述第一报文序号与所述第二报文序号不同时,确定所述第一请求报文不为所述第二请求报文;当所述第一报文序号与所述第二报文序号相同时,确定所述第一请求报文为所述第二请求报文。
上述图6-1至6-2示出的基于UDP传输的控制报文处理装置的实施例可以应用在收端设备中,具体应用在采用CAPWAP协议进行控制报文传输的收端设备中,其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见前述方法实施例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7-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的基于UDP传输的控制报文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基于UDP传输的控制报文处理装置可以包括:请求报文发送单元701、响应报文接收单元702、响应报文判断单元703和响应报文处理单元704,其中:
请求报文发送单元701,用于向收端设备发送一组请求报文,所述一组请求报文的报文大小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发端设备的发送缓冲区中的空闲空间大小;
响应报文接收单元702,用于接收所述收端设备发送的第一响应报文,所述第一响应报文为所述收端设备按照所述一组请求报文中的报文顺序接收到第一请求报文后返回的响应报文;
响应报文判断单元703,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响应报文是否为第二响应报文,所述第二响应报文为所述发端设备按照所述一组请求报文对应的一组响应报文中的报文顺序当前应接收到的响应报文;
响应报文处理单元704,用于当所述第一响应报文不为所述第二响应报文时,按照所述第一响应报文在所述一组响应报文中的报文顺序将所述第一响应报文插入发送缓冲区的对应位置;当所述第一响应报文为所述第二响应报文时,处理所述第一响应报文。
响应报文处理单元704,还用于当所述发送缓冲区中存在报文序号与所述第一响应报文的报文序号连续的多个响应报文时,在处理所述第一响应报文的同时,处理所述多个响应报文。
请参考图7-2,为图7-1所示基于UDP传输的控制报文处理装置中的响应报文判断单元703的结构示意图。该响应报文判断单元703可以包括:响应报文比较模块7031和响应报文确定模块7032,其中:
响应报文比较模块7031,用于比较所述第一响应报文的第一报文序号是否与所述第二响应报文的第二报文序号相同;
响应报文确定模块7032,用于当所述第一报文序号与所述第二报文序号不同时,确定所述第一响应报文不为所述第二响应报文;当所述第一报文序号与所述第二报文序号相同时,确定所述第一响应报文为所述第二响应报文。
请参考图7-3,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的基于UDP传输的控制报文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基于UDP传输的控制报文处理装置在图7-1所示基础上,还可以包括:请求报文重发单元705,其中:
请求报文重发单元705,用于当在预设响应等待时长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一响应报文时,重新发送所述第一响应报文对应的请求报文。
请参考图7-4,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的基于UDP传输的控制报文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基于UDP传输的控制报文处理装置在图7-3所示基础上,还可以包括:连接断开单元707,其中:
连接断开单元706,用于当在预设重发次数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一响应报文时,断开与所述收端设备的连接。
上述图7-1至7-4示出的基于UDP传输的控制报文处理装置的实施例可以应用在发端设备中,具体应用在采用CAPWAP协议进行控制报文传输的发端设备中,其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见前述方法实施例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从以上装置的实施例中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保证报文的处理时序,当出现报文丢失时,不会影响新的请求报文的发送,可以降低报文的处理时延,提高了报文的处理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基于用户数据报协议UDP传输的控制报文处理方法,应用于收端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接收发端设备发送的第一请求报文,所述第一请求报文为所述发端设备发送的一组请求报文中的任一请求报文,所述一组请求报文的报文大小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发端设备的发送缓冲区中的空闲空间大小;
判断所述第一请求报文是否为第二请求报文,所述第二请求报文为所述收端设备按照所述一组请求报文中的报文顺序当前应接收到的请求报文;
当所述第一请求报文不为所述第二请求报文时,按照所述第一请求报文在所述一组请求报文中的报文顺序将所述第一请求报文插入接收缓冲区的对应位置;当所述第一请求报文为所述第二请求报文时,向所述发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请求报文的第一响应报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具体应用于采用无线接入点控制与配置CAPWAP协议进行控制报文传输的收端设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第一请求报文是否为第二请求报文,包括:
比较所述第一请求报文的第一报文序号是否与所述第二请求报文的第二报文序号相同;
当所述第一报文序号与所述第二报文序号不同时,确定所述第一请求报文不为所述第二请求报文;当所述第一报文序号与所述第二报文序号相同时,确定所述第一请求报文为所述第二请求报文。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接收缓冲区中存在报文序号与所述第一请求报文的报文序号连续的多个请求报文时,在向所述发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请求报文的第一响应报文的同时,发送所述多个请求报文的响应报文。
5.一种基于用户数据报协议UDP传输的控制报文处理方法,应用于发端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向收端设备发送一组请求报文,所述一组请求报文的报文大小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发端设备的发送缓冲区中的空闲空间大小;
接收所述收端设备发送的第一响应报文,所述第一响应报文为所述收端设备按照所述一组请求报文中的报文顺序接收到第一请求报文后返回的响应报文;
判断所述第一响应报文是否为第二响应报文,所述第二响应报文为所述发端设备按照所述一组请求报文对应的一组响应报文中的报文顺序当前应接收到的响应报文;
当所述第一响应报文不为所述第二响应报文时,按照所述第一响应报文在所述一组响应报文中的报文顺序将所述第一响应报文插入发送缓冲区的对应位置;当所述第一响应报文为所述第二响应报文时,处理所述第一响应报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具体应用于采用无线接入点控制与配置CAPWAP协议进行控制报文传输的发端设备。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第一响应报文是否为第二响应报文,包括:
比较所述第一响应报文的第一报文序号是否与所述第二响应报文的第二报文序号相同;
当所述第一报文序号与所述第二报文序号不同时,确定所述第一响应报文不为所述第二响应报文;当所述第一报文序号与所述第二报文序号相同时,确定所述第一响应报文为所述第二响应报文。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发送缓冲区中存在报文序号与所述第一响应报文的报文序号连续的多个响应报文时,在处理所述第一响应报文的同时,处理所述多个响应报文。
9.如权利要求5至8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在预设响应等待时长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一响应报文时,重新发送所述第一响应报文对应的请求报文。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在预设重发次数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一响应报文时,断开与所述收端设备的连接。
11.一种基于用户数据报协议UDP传输的控制报文处理装置,应用于收端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请求报文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发端设备发送的第一请求报文,所述第一请求报文为所述发端设备发送的一组请求报文中的任一请求报文,所述一组请求报文的报文大小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发端设备的发送缓冲区中的空闲空间大小;
请求报文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请求报文是否为第二请求报文,所述第二请求报文为所述收端设备按照所述一组请求报文中的报文顺序当前应接收到的请求报文;
请求报文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请求报文不为所述第二请求报文时,按照所述第一请求报文在所述一组请求报文中的报文顺序将所述第一请求报文插入接收缓冲区的对应位置;当所述第一请求报文为所述第二请求报文时,向所述发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请求报文的第一响应报文。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具体应用于采用无线接入点控制与配置CAPWAP协议进行控制报文传输的收端设备。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请求报文判断单元包括:
请求报文比较模块,用于比较所述第一请求报文的第一报文序号是否与所述第二请求报文的第二报文序号相同;
请求报文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报文序号与所述第二报文序号不同时,确定所述第一请求报文不为所述第二请求报文;当所述第一报文序号与所述第二报文序号相同时,确定所述第一请求报文为所述第二请求报文。
14.如权利要求11至13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请求报文处理单元,还用于当所述接收缓冲区中存在报文序号与所述第一请求报文的报文序号连续的多个请求报文时,在向所述发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请求报文的第一响应报文的同时,发送所述多个请求报文的响应报文。
15.一种基于用户数据报协议UDP传输的控制报文处理装置,应用于发端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请求报文发送单元,用于向收端设备发送一组请求报文,所述一组请求报文的报文大小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发端设备的发送缓冲区中的空闲空间大小;
响应报文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收端设备发送的第一响应报文,所述第一响应报文为所述收端设备按照所述一组请求报文中的报文顺序接收到第一请求报文后返回的响应报文;
响应报文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响应报文是否为第二响应报文,所述第二响应报文为所述发端设备按照所述一组请求报文对应的一组响应报文中的报文顺序当前应接收到的响应报文;
响应报文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响应报文不为所述第二响应报文时,按照所述第一响应报文在所述一组响应报文中的报文顺序将所述第一响应报文插入发送缓冲区的对应位置;当所述第一响应报文为所述第二响应报文时,处理所述第一响应报文。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具体应用于采用无线接入点控制与配置CAPWAP协议进行控制报文传输的发端设备。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报文判断单元包括:
响应报文比较模块,用于比较所述第一响应报文的第一报文序号是否与所述第二响应报文的第二报文序号相同;
响应报文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报文序号与所述第二报文序号不同时,确定所述第一响应报文不为所述第二响应报文;当所述第一报文序号与所述第二报文序号相同时,确定所述第一响应报文为所述第二响应报文。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响应报文处理单元,还用于当所述发送缓冲区中存在报文序号与所述第一响应报文的报文序号连续的多个响应报文时,在处理所述第一响应报文的同时,处理所述多个响应报文。
19.如权利要求15至18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请求报文重发单元,用于当在预设响应等待时长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一响应报文时,重新发送所述第一响应报文对应的请求报文。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连接断开单元,用于当在预设重发次数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一响应报文时,断开与所述收端设备的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513306.7A CN104219168B (zh) | 2014-09-29 | 2014-09-29 | 基于udp传输的控制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513306.7A CN104219168B (zh) | 2014-09-29 | 2014-09-29 | 基于udp传输的控制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219168A true CN104219168A (zh) | 2014-12-17 |
CN104219168B CN104219168B (zh) | 2017-11-14 |
Family
ID=521003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513306.7A Active CN104219168B (zh) | 2014-09-29 | 2014-09-29 | 基于udp传输的控制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219168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131043A (zh) * | 2016-08-03 | 2016-11-16 | 大连环宇移动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udp协议以提高数据传输可靠性的方法 |
CN111669431A (zh) * | 2020-05-07 | 2020-09-15 | 深圳华锐金融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消息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4531721A (zh) * | 2022-01-28 | 2022-05-24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建立隧道、报文的处理的方法和ac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55181A (zh) * | 2006-09-25 | 2008-04-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流复用方法和数据流复用设备以及数据流复用系统 |
CN101635653A (zh) * | 2009-08-31 | 2010-01-27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实时性能管理方法和装置 |
CN102710494A (zh) * | 2012-04-23 | 2012-10-0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在远程用户拨号认证系统中进行报文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
-
2014
- 2014-09-29 CN CN201410513306.7A patent/CN10421916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55181A (zh) * | 2006-09-25 | 2008-04-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流复用方法和数据流复用设备以及数据流复用系统 |
CN101635653A (zh) * | 2009-08-31 | 2010-01-27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实时性能管理方法和装置 |
CN102710494A (zh) * | 2012-04-23 | 2012-10-0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在远程用户拨号认证系统中进行报文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131043A (zh) * | 2016-08-03 | 2016-11-16 | 大连环宇移动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udp协议以提高数据传输可靠性的方法 |
CN111669431A (zh) * | 2020-05-07 | 2020-09-15 | 深圳华锐金融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消息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4531721A (zh) * | 2022-01-28 | 2022-05-24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建立隧道、报文的处理的方法和ac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219168B (zh) | 2017-11-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225630B2 (en) | Method and multi-homed equipment for establishing a multipath connection | |
CN113411313B (zh)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05684396B (zh) | 无线系统中的tcp流量自适应 | |
US9967193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creasing data flow transmission | |
CN102217258B (zh) | 探测处理方法、数据发送端、数据接收端以及通信系统 | |
EP2741463B1 (en) | Data packet transmission method | |
CN103516673A (zh) | 一种网络数据通信方法、系统及客户端和服务器 | |
CN104243111B (zh) | 一种数据包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5743951A (zh) | 一种数据发送、接收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3984325A (zh) | 基于ieee802.15.4的智能家居系统的设备数据同步方法 | |
CN113765976A (zh) | 一种通信方法和系统 | |
CN108886713B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数据接收设备及数据发送设备 | |
CN104219168A (zh) | 基于udp传输的控制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 |
US8650313B2 (en) | Endpoint discriminator in network transport protocol startup packets | |
CN102694790B (zh) | 整合多个通信标准的方法以及封包或者信令传输方法 | |
EP3672189A1 (en)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 |
CN104184729B (zh) |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 |
WO2016119269A1 (zh) | 一种业务流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 |
EP3223493B1 (en) | Point-to-point protocol (ppp)-based dial-on-demand method and devic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 |
CN103607311A (zh) | 一种无缝重建tcp连接的系统及方法 | |
JP2023062123A (ja) |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
CN104717255A (zh) | 一种航电网络高速数据加卸载方法 | |
CN105991629A (zh) | Tcp连接建立方法及装置 | |
US20230036140A1 (en) | Wireless aware network stack | |
CN103281318A (zh) | 一种针对软件定义网络的攻击测试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310052 Binjiang District Changhe Road, Zhejiang, China, No. 466, No. Applicant after: Xinhua thre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0052 Binjiang District Changhe Road, Zhejiang, China, No. 466, No. Applicant before: Huas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