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99427A - 分布式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分布式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99427A
CN104199427A CN201410474268.9A CN201410474268A CN104199427A CN 104199427 A CN104199427 A CN 104199427A CN 201410474268 A CN201410474268 A CN 201410474268A CN 104199427 A CN104199427 A CN 1041994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nitoring
environmental parameter
triode
processor
sla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7426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99427B (zh
Inventor
彭宏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Wanniu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 ltd
Hebei Zeh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1047426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99427B/zh
Publication of CN1041994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994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994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994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布式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布置在监控中心的监测主机以及分别布置在各个采样点的监测从机;监测从机包括第一处理器、第一无线收发器、第一供电电源、执行器和至少一个环境参数采集传感器;监测主机包括第二处理器、第二无线收发器、第二供电电源、人机交互设备和短信收发模块;监测从机的第一无线收发器与监测主机的第二无线收发器进行无线通信。具有以下优点:(1)监测主机和监测从机采用无线通信方式,具有易扩展的优点;并且,还具有对环境参数监测全面的优点;还具有整体控制系统易部署的优点;(2)具有多种超限报警功能,能够使工作人员及时获知监控异常情况。

Description

分布式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布式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冷库、粮库、机房、孵房、环境实验室、食品厂房、医药厂房、电子厂房等对环境温湿度要求较高的场合,需要对其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使其环境参数在指定范围内。
然而,现有的监测与控制系统,具有以下不足:(1)环境参数监测种类少,难以对被监测环境进行全面监测;此外,监测系统的扩展性较差,难以简单方便的扩展环境参数监测种类;(2)各个环境参数监测设备与位于监控中心的服务器之间采用有线通讯方式,具有布线繁琐的问题;(3)当环境监测参数异常时,服务器只能本地报警,如果监控人员不在监控中心,难以及时迅速的获知监测现场的情况。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分布式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及方法,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布式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包括:布置在监控中心的监测主机以及分别布置在各个采样点的监测从机;
所述监测从机包括第一处理器、第一无线收发器、第一供电电源、执行器和至少一个环境参数采集传感器;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无线收发器、所述第一供电电源、所述执行器和各个所述环境参数采集传感器连接;
所述监测主机包括第二处理器、第二无线收发器、第二供电电源、人机交互设备和短信收发模块;所述第二处理器分别与所述第二无线收发器、所述第二供电电源、所述人机交互设备和所述短信收发模块连接;
其中,所述监测从机的所述第一无线收发器与所述监测主机的所述第二无线收发器进行无线通信。
优选的,所述环境参数采集传感器包括土壤温度采集传感器、土壤湿度采集传感器、空气温度采集传感器和空气湿度采集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土壤温度采集传感器和所述土壤湿度采集传感器集成为土壤温湿度复合采集传感器;所述空气温度采集传感器和所述空气湿度采集传感器集成为空气温湿度复合采集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土壤温湿度复合采集传感器为SHT10型号的温湿度复合传感器、AM2301型号的数字温湿度复合传感器或SHT10型号的温湿度复合传感器;
所述空气温湿度复合采集传感器为AM2301型号的温湿度复合传感器、AM2301型号的数字温湿度复合传感器或SHT10型号的温湿度复合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第一供电电源包括光伏发电系统、双向DC/DC变换器以及混合储能单元;所述光伏发电系统的输出端通过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与所述混合储能单元的一端连接;所述混合储能单元的另一端用于与监测从机的供电接口连接;
其中,所述混合储能单元为由超级电容器和蓄电池组成的混合储能单元;
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包括: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一二极管D1以及第二二极管D2;其中,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光伏发电系统输出端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所述混合储能单元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所述混合储能单元的负极连接;另外,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
在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与所述混合储能单元之间还串联有LC振荡电路;该LC振荡电路由电感L3和电容C1构成;
其工作原理为:通过对双向DC/DC变换器的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的控制,实现能量的双向流动,即:
当检测到混合储能单元电力不足时,控制第一三极管Q1以PWM工作方式导通,第二三极管Q2与第一三极管Q1为互补方式工作,此时,第二三极管Q2与第一三极管Q1构成BUCK降压斩波电路,电感L3的电流为正,混合储能单元处于充电状态;
当检测到混合储能单元电力过剩时,控制第二三极管Q2以PWM工作方式导通,第一三极管Q1与第二三极管Q2为互补方式工作,此时,第二三极管Q2与第一三极管Q1构成BOOST升压斩波电路,电感L3的电流为负,混合储能单元处于放电状态。
优选的,所述第一无线收发器和所述第二无线收发器均为NRF905型号的无线收发器;所述第一处理器和所述第二处理器均为STC12C5A60S2型号的单片机。
优选的,所述人机交互设备包括键盘、鼠标和显示器;其中,所述键盘、所述鼠标和所述显示器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二处理器的对应串口上;
所述短信收发模块为GSM模块与所述第二处理器的串口连接所构成的短信收发模块;
所述第二供电电源包括:第1供电子电源、第2供电子电源、第3供电子电源和第4供电子电源;
其中,所述第1供电子电源采用lm2940-5V芯片,为5V供电子电源,用于向所述第二处理器独立供电;
所述第2供电子电源采用LM1117芯片,为3.3V供电子电源,用于向所述第二无线收发器独立供电;
所述第3供电子电源采用MIC29302BT芯片,为4.2V供电子电源,用于向所述短信收发模块独立供电;
所述第4供电子电源为5V供电子电源,用于向所述人机交互设备独立供电。
优选的,所述监测主机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采用SD卡;所述SD卡与所述第二处理器采用SPI通信。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分布式环境监测与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监测主机上,第二处理器通过人机交互设备或短信收发模块接收初始配置参数;其中,所述初始配置参数包括:各个环境参数的采样频率、需要启动的指定监测从机ID以及分别与各个监测从机对应的环境参数的报警门限值;
S2,所述第二处理器存储所述初始配置参数;然后,基于所述初始配置参数,所述第二处理器通过第二无线收发器向对应的指定监测从机发送启动信号,其中,该启动信号携带有所配置的对应的采样频率;
S3,各个指定监测从机的第一处理器在通过第一无线收发器接收到该启动信号时,按所配置的对应的采样频率启动对应的环境参数采集传感器;
S4,然后,所述第一处理器通过串口接收各个环境参数采集传感器所采集到的环境参数值以及对应的采集时间戳,并通过第一无线收发器将所采集到的环境参数值以及对应的采集时间戳发送给所述监测主机;
S5,所述监测主机的第二处理器通过第二无线收发器接收各个监测从机上传的环境参数值以及对应的采集时间戳;然后,一方面,将监测从机ID、环境参数值以及对应的采集时间戳的映射关系存储到数据库;另一方面,实时显示监测从机ID、环境参数值以及对应的采集时间戳的映射关系;另一方面,判断来自监测从机的环境参数值是否达到或超过初始配置的报警门限值,如果达到,则发出报警通知消息;
然后,所述监测主机向指定监测从机下发环境参数调整指令;
S6,所述指定监测从机的第一处理器接收该环境参数调整指令,并将该环境参数调整指令发送给对应的执行器,通过所述执行器改变环境参数;然后,通过循环执行S4-S6,使各个监测从机所在的环境参数趋于理想状态。
优选的,S5中,当来自监测从机的环境参数值达到或超过初始配置的报警门限值时,一方面,监测主机本地进行报警;另一方面,通过短信收发模块向预配置的对应的手持终端发送报警短信信息;
S5中,所述监测主机向指定监测从机所下发的环境参数调整指令来自于以下两种方式之一:
方式一:所述监测主机通过短信收发模块接收到的来自于手持终端所发送的短信形式的所述环境参数调整指令;
方式二:所述监测主机按预设算法对来自监测从机的环境参数值与初始配置的报警门限值进行偏离度计算,生成所述环境参数调整指令;
还包括:
当所述监测主机接收到来自手持终端的短信形式的环境参数查询指令时,其中,该环境参数查询指令携带有被查询的监测从机ID以及采集时间戳;
所述监测主机以被查询的监测从机ID以及采集时间戳为查询关键词,查询所述数据库,获得对应的环境参数值;然后,所述监测主机将所获得的环境参数值通过短信收发模块以短信的形式下发到所述手持终端。
本发明提供的分布式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及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监测主机和监测从机采用无线通信方式,具有易扩展的优点;并且,还具有对环境参数监测全面的优点;还具有整体控制系统易部署的优点;
(2)在监测主机监测到异常数据时,如温度、湿度超过上下限时,可进行本地报警以及向手持终端短信报警;由于具有多种超限报警功能,能够使工作人员及时获知监控异常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分布式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监测从机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监测从机时钟电路原理图;
图4为AM2301型号的数字温湿度复合传感器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5为SHT10型号的数字温湿度复合传感器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6为第二供电电源的电路原理图;
图7为SD卡与第二处理器连接的电路原理图;
图8为显示器与第二处理器连接的电路原理图;
图9为NRF905型号的无线收发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10为所配置的简易键盘的电路原理图;
图11为短信收发模块的一种具体的电路原理图;
图12为第一供电电源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分布式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包括:布置在监控中心的监测主机以及分别布置在各个采样点的监测从机;监测主机与各个监测从机采用无线通信方式。具有环境参数采集、处理、显示、存储以及超限报警等功能。另外,由于采用分布式网络架构,因此,监测从机的数量根据实际需要,任何扩展。以下对监测从机和监测主机分别详细介绍:
(一)监测从机
监测从机分布在各个采样点,各个监测从机的工作原理均相同,如图2所示,为监测从机的电路原理图,如图3所示,为监测从机时钟电路原理图,包括第一处理器、第一无线收发器、第一供电电源、执行器和至少一个环境参数采集传感器;其中,第一处理器分别与第一无线收发器、第一供电电源、执行器和各个环境参数采集传感器连接。
1、环境参数采集传感器
环境参数采集传感器包括土壤温度采集传感器、土壤湿度采集传感器、空气温度采集传感器和空气湿度采集传感器。其中,土壤温度采集传感器和土壤湿度采集传感器插入采样点的土壤中,用于采集土壤的温度或湿度值;将空气温度采集传感器和空气湿度采集传感器置于被监测环境的空气中,与空气直接接触,用于采集空气的温度或湿度值;
根据实际需要,土壤温度采集传感器和土壤湿度采集传感器可集成为土壤温湿度复合采集传感器,例如,SHT10型号的温湿度复合传感器、AM2301型号的数字温湿度复合传感器或SHT10型号的温湿度复合传感器;空气温度采集传感器和空气湿度采集传感器可集成为空气温湿度复合采集传感器,例如,AM2301型号的温湿度复合传感器、AM2301型号的数字温湿度复合传感器或SHT10型号的温湿度复合传感器。
其中,AM2301型号的数字温湿度复合传感器是一款含有已校准数字信号输出的温湿度复合传感器,如图4所示,为AM2301型号的数字温湿度复合传感器的电路原理示意图,包括一个电容式感湿元件和一个高精度测温元件。其与第一处理器之间的通信采用单总线数据格式,一次通信时间5ms左右;数据格式为:40bit数据=16bit湿度数据+16bit温度数据+8bit校验和,R23为5.1千欧的上拉电阻。
SHT10型号的温湿度复合传感器是一款含已校准数字信号输出的温湿度复合传感器,如图5所示,为SHT10型号的数字温湿度复合传感器的电路原理示意图,包括一个电容式聚合体测湿元件和一个能隙试测温元件,并与一个14位的A/D转换器以及串行接口电路在同一芯片上实现无缝连接。本发明所用的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外面安装有外壳,可以直接插入土壤中;其中,R22为10千欧的上拉电阻。
2、第一供电电源
本发明中,各个监测从机可通过光伏发电系统供电,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但是,由于日照强度的不稳定性,因此,会导致光伏发电系统输出的电能不稳定,而为了提高光伏发电系统对监测从机的稳定供电能力,在光伏发电系统的输出端与混合储能单元之间建立双向DC/DC变换器,通过对双向DC/DC变换器的控制,实现光伏发电系统直流母线与储能单元之间的能量流动,进而达到有效地稳定监测从机的供电电压的目的。
具体的,第一供电电源采用以超级电容器和蓄电池为混合储能单元的独立光伏发电供电系统;如图12所示,为第一供电电源的电路原理图;包括光伏发电系统、双向DC/DC变换器以及混合储能单元;所述光伏发电系统的输出端通过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与所述混合储能单元的一端连接;所述混合储能单元的另一端用于与监测从机的供电接口连接;
其中,所述混合储能单元为由超级电容器和蓄电池组成的混合储能单元;其中,超级电容器为图12中的C,蓄电池为图12中的Rp;
双向DC/DC变换器包括: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一二极管D1以及第二二极管D2;其中,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光伏发电系统输出端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所述混合储能单元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所述混合储能单元的负极连接;另外,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
在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与所述混合储能单元之间还串联有LC振荡电路;该LC振荡电路由电感L3和电容C1构成;在LC振荡电路和混合储能单元之间还串联有电阻RS;
其工作原理为:通过对双向DC/DC变换器的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的控制,实现能量的双向流动,即:
当检测到混合储能单元电力不足时,控制第一三极管Q1以PWM工作方式导通,第二三极管Q2与第一三极管Q1为互补方式工作,此时,第二三极管Q2与第一三极管Q1构成BUCK降压斩波电路,电感L3的电流为正,混合储能单元处于充电状态;
当检测到混合储能单元电力过剩时,控制第二三极管Q2以PWM工作方式导通,第一三极管Q1与第二三极管Q2为互补方式工作,此时,第二三极管Q2与第一三极管Q1构成BOOST升压斩波电路,电感L3的电流为负,混合储能单元处于放电状态。
因此,通过上述电源,在光伏发电系统发电功率发生波动时,混合储能系统通过双向变换器的控制始终处于优化的充放电状态,保证了监测从机的稳定运行。
(二)监测主机
监测主机包括第二处理器、第二无线收发器、第二供电电源、人机交互设备和短信收发模块;第二处理器分别与第二无线收发器、第二供电电源、人机交互设备和短信收发模块连接;其中,监测从机的第一无线收发器与监测主机的第二无线收发器进行无线通信。
(1)人机交互设备
人机交互设备包括键盘、鼠标和显示器;其中,键盘、鼠标和显示器分别连接到第二处理器的对应串口上;如图8所示,为显示器与第二处理器连接的电路原理图;显示器与第二处理器采用串口通信。显示器可以实时显示当前各个采样点的土壤和空气温湿度值、采样频率、土壤和空气温湿度设定值、执行机构的状态和当天的日期和时间等信息。当采样点布置4个时,如图10所示,为所配置的简易键盘的电路原理图,共设置了4个按键,每一个按键对应一个采样点的参数配置,具体用于手动设置土壤和空气温湿度环境条件和对应的采样频率。
(2)短信收发模块
短信收发模块为由GSM模块与第二处理器的串口连接所构成的短信收发模块;如图11所示,为短信收发模块的一种具体的电路原理图,第二处理器通过短信收发模块接收手持终端所发送的短信信息;以及,第二处理器通过短信收发模块向各个手持终端返回短信信息。
短信收发模块具体功能为:
1、手持终端通过短信向监测主机发送所设置的土壤和空气温湿度上下限值。
2、手持终端通过短信查询当前各采样点的温湿度值;然后,监测主机将查询到的温湿度值以短信的形式返回到手持终端。
3、手持终端通过短信向监测主机发送所设置的对执行机构的执行指令。
以上三种功能实现成功后,监测主机通过短信收发模块向对应的手持终端以短信方式下发响应消息,通知用户操作成功。
(3)第二供电电源
第二供电电源的电路原理图如图6所示,由于监测主机需要5V、3.3V、4.2V这几种不同电压的电源,因此,设置第1供电子电源、第2供电子电源、第3供电子电源和第4供电子电源;(1)第1供电子电源:采用lm2940-5V芯片,为5V供电子电源,用于向第二处理器独立供电;(2)第2供电子电源:采用LM1117芯片,为3.3V供电子电源,用于向第二无线收发器即NRF905无线收发器独立供电;(3)第3供电子电源:采用MIC29302BT芯片,为4.2V供电子电源,用于向短信收发模块即GSM900模块独立供电;此处,由于GSM900模块供电电压为4.2V,并且电流能达2A左右,所以选用最大输出电流为3A的可调稳压芯片MIC29302BT。(4)第4供电子电源:采用5V供电子电源,用于向人机交互设备独立供电。具体的,人机交互设备包括显示屏,由于显示屏由5V电压供电,但是电流要求稍大,因此,显示屏不能与第二处理器共用5V电源,因此,额外增加第4供电子电源,用于向显示屏供电。
(4)SD卡
监测主机还包括存储器;存储器采用SD卡;如图7所示,为SD卡与第二处理器连接的电路原理图;具体的,SD卡与第二处理器采用SPI通信;在SD卡中新建txt文件,将各个采样点返回的土壤和空气温湿度分别存储在对应的文件中,各采样点返回的环境参数监测信息之前可分别用A、B、C、D等字母区别,从而方便查看和分析各采样点的环境参数监测信息。
(5)无线收发器
另外,对于监测主机和监测从机,第一无线收发器和第二无线收发器均采用NRF905型号的无线收发器;如图9所示,为NRF905型号的无线收发器的电路原理图,由于各个监测从机和监测主机之间的数据通信采用NRF905无线通信方式,并且,监测从机采集到的环境监测参数由NRF905发送给监测主机;同时,监测主机接收到环境监测参数后进行处理,并向监测从机下发对执行机构的执行命令,然后,监测从机的NRF905需要接收执行命令,因此,每个NRF905均需要实现接收和发送的双向功能。
(6)处理器
对于监测主机和监测从机,第一处理器和第二处理器均采用STC12C5A60S2型号的单片机。STC12C5A60S2单片机作为监测主机和监测从机的开发控制芯片,是宏晶科技公司生产的单时钟、机器周期(1T)的单片机,是高速、低功耗、超强干扰的新一代8051单片机,指令代码完全兼容传统的8051,但速度快8-12倍。内部集成MAX810专用复位电路、2路PWM、4个16位定时器、7个中断、8路高速10位A/D转换(250K/S,即25万次/秒)等,具有功耗低、体积小、成本低、运用广泛、市场上容易购买等优点。
本系统在手机网络信息化基础上,利用现代通信技术,选用STC12C5A60S2单片机作为处理器,通过远端手持终端对多个采样点的环境参数进行监控,并实时记录监控数据。监测主机采用液晶屏作为另一个人机交互界面,操作人员可通过键盘设定或修改各个环境参数的上下限报警值。具有使用灵活、易部署的优点。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分布式环境监测与控制方法,监测主机接收各个采样点的环境参数,并对接收到的环境参数进行处理,通过设置的条件改变执行机构的工作状态,从而自动调节被监测环境的环境参数;此外,可通过显示屏实时显示当前环境状况、所设置参数以及执行机构的执行情况;通过数据库储存历史数据,还可以通过短信的方式设置环境条件、操作执行机构和当前环境情况。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监测主机上,第二处理器通过人机交互设备或短信收发模块接收初始配置参数;其中,初始配置参数包括:各个环境参数的采样频率、需要启动的指定监测从机ID以及分别与各个监测从机对应的环境参数的报警门限值;
S2,第二处理器存储初始配置参数;然后,基于初始配置参数,第二处理器通过第二无线收发器向对应的指定监测从机发送启动信号,其中,该启动信号携带有所配置的对应的采样频率;
S3,各个指定监测从机的第一处理器在通过第一无线收发器接收到该启动信号时,按所配置的对应的采样频率启动对应的环境参数采集传感器;
S4,然后,第一处理器通过串口接收各个环境参数采集传感器所采集到的环境参数值以及对应的采集时间戳,并通过第一无线收发器将所采集到的环境参数值以及对应的采集时间戳发送给监测主机;
S5,监测主机的第二处理器通过第二无线收发器接收各个监测从机上传的环境参数值以及对应的采集时间戳;然后,一方面,将监测从机ID、环境参数值以及对应的采集时间戳的映射关系存储到数据库;另一方面,实时显示监测从机ID、环境参数值以及对应的采集时间戳的映射关系;另一方面,判断来自监测从机的环境参数值是否达到或超过初始配置的报警门限值,如果达到,则发出报警通知消息,根据实际设置情况,可采用两种报警方式:一方面,监测主机本地进行报警;另一方面,通过短信收发模块向预配置的对应的手持终端发送报警短信信息;
然后,监测主机向指定监测从机下发环境参数调整指令;其中,环境参数调整指令可来自于以下两种方式之一:
方式一:监测主机通过短信收发模块接收到的来自于手持终端所发送的短信形式的环境参数调整指令;
方式二:监测主机按预设算法对来自监测从机的环境参数值与初始配置的报警门限值进行偏离度计算,生成环境参数调整指令;
S6,指定监测从机的第一处理器接收该环境参数调整指令,并将该环境参数调整指令发送给对应的执行器,通过执行器改变环境参数;然后,通过循环执行S4-S6,使各个监测从机所在的环境参数趋于理想状态。
另外,还包括移动终端向监测主机查询的步骤,包括:
当监测主机接收到来自手持终端的短信形式的环境参数查询指令时,其中,该环境参数查询指令携带有被查询的监测从机ID以及采集时间戳;
监测主机以被查询的监测从机ID以及采集时间戳为查询关键词,查询数据库,获得对应的环境参数值;然后,监测主机将所获得的环境参数值通过短信收发模块以短信的形式下发到手持终端。
由此可见,本发明提供的分布式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及方法,采用温湿度传感器测量环境参数,实现了环境参数采集、处理、显示、存储以及超限报警等功能,此外,可以快捷地配置系统参数,可以方便地查询、编辑和输出历史数据,最终实现对多个采样点的环境监控与预警,因此,集环境监控和管理于一体,突出体现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环境监控整体智能的概念,具体优点为:
(1)将监测主机与手持终端对接,通过手持终端向监测主机发送各种指令,例如,查询指令、对执行机构的控制指令等,具有使用方便的优点;
(2)采用多采样点(可扩展)环境参数的分布式采集架构,并且,每个采样点可采集多种环境参数,提高了环境参数采集的全面性,进而提高了环境参数监测的精确度和控制的有效性;且由于监测从机与监测主机之间为无线通信方式,具有易扩展的优点;
(3)监测主机能够连续实时的记录各个采样点上传的环境参数,并以数字方式进行实时显示,方便监控人员实时了解监控区域的环境参数值;
(4)在监测主机监测到异常数据时,如温度、湿度超过上下限时,可进行本地报警以及向手持终端短信报警;由于具有多种超限报警功能,能够使工作人员及时获知监控异常情况;
(5)工作人员通过手持终端可实时方便的对现场环境进行监控,极大的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还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监控效率;
(6)整体具有低功耗、低成本、操作简单、监控全面和调节及时等优点,具有易推广的优点;尤其适用于对环境参数要求严格的场合,在物联网、智能家居高速发展的今天,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分布式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布置在监控中心的监测主机以及分别布置在各个采样点的监测从机;
所述监测从机包括第一处理器、第一无线收发器、第一供电电源、执行器和至少一个环境参数采集传感器;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无线收发器、所述第一供电电源、所述执行器和各个所述环境参数采集传感器连接;
所述监测主机包括第二处理器、第二无线收发器、第二供电电源、人机交互设备和短信收发模块;所述第二处理器分别与所述第二无线收发器、所述第二供电电源、所述人机交互设备和所述短信收发模块连接;
其中,所述监测从机的所述第一无线收发器与所述监测主机的所述第二无线收发器进行无线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参数采集传感器包括土壤温度采集传感器、土壤湿度采集传感器、空气温度采集传感器和空气湿度采集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布式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温度采集传感器和所述土壤湿度采集传感器集成为土壤温湿度复合采集传感器;所述空气温度采集传感器和所述空气湿度采集传感器集成为空气温湿度复合采集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布式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温湿度复合采集传感器为SHT10型号的温湿度复合传感器、AM2301型号的数字温湿度复合传感器或SHT10型号的温湿度复合传感器;
所述空气温湿度复合采集传感器为AM2301型号的温湿度复合传感器、AM2301型号的数字温湿度复合传感器或SHT10型号的温湿度复合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电电源包括光伏发电系统、双向DC/DC变换器以及混合储能单元;所述光伏发电系统的输出端通过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与所述混合储能单元的一端连接;所述混合储能单元的另一端用于与监测从机的供电接口连接;
其中,所述混合储能单元为由超级电容器和蓄电池组成的混合储能单元;
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包括: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一二极管D1以及第二二极管D2;其中,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光伏发电系统输出端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所述混合储能单元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所述混合储能单元的负极连接;另外,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
在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与所述混合储能单元之间还串联有LC振荡电路;该LC振荡电路由电感L3和电容C1构成;
其工作原理为:通过对双向DC/DC变换器的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的控制,实现能量的双向流动,即:
当检测到混合储能单元电力不足时,控制第一三极管Q1以PWM工作方式导通,第二三极管Q2与第一三极管Q1为互补方式工作,此时,第二三极管Q2与第一三极管Q1构成BUCK降压斩波电路,电感L3的电流为正,混合储能单元处于充电状态;
当检测到混合储能单元电力过剩时,控制第二三极管Q2以PWM工作方式导通,第一三极管Q1与第二三极管Q2为互补方式工作,此时,第二三极管Q2与第一三极管Q1构成BOOST升压斩波电路,电感L3的电流为负,混合储能单元处于放电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收发器和所述第二无线收发器均为NRF905型号的无线收发器;所述第一处理器和所述第二处理器均为STC12C5A60S2型号的单片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机交互设备包括键盘、鼠标和显示器;其中,所述键盘、所述鼠标和所述显示器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二处理器的对应串口上;
所述短信收发模块为GSM模块与所述第二处理器的串口连接所构成的短信收发模块;
所述第二供电电源包括:第1供电子电源、第2供电子电源、第3供电子电源和第4供电子电源;
其中,所述第1供电子电源采用lm2940-5V芯片,为5V供电子电源,用于向所述第二处理器独立供电;
所述第2供电子电源采用LM1117芯片,为3.3V供电子电源,用于向所述第二无线收发器独立供电;
所述第3供电子电源采用MIC29302BT芯片,为4.2V供电子电源,用于向所述短信收发模块独立供电;
所述第4供电子电源为5V供电子电源,用于向所述人机交互设备独立供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主机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采用SD卡;所述SD卡与所述第二处理器采用SPI通信。
9.一种分布式环境监测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监测主机上,第二处理器通过人机交互设备或短信收发模块接收初始配置参数;其中,所述初始配置参数包括:各个环境参数的采样频率、需要启动的指定监测从机ID以及分别与各个监测从机对应的环境参数的报警门限值;
S2,所述第二处理器存储所述初始配置参数;然后,基于所述初始配置参数,所述第二处理器通过第二无线收发器向对应的指定监测从机发送启动信号,其中,该启动信号携带有所配置的对应的采样频率;
S3,各个指定监测从机的第一处理器在通过第一无线收发器接收到该启动信号时,按所配置的对应的采样频率启动对应的环境参数采集传感器;
S4,然后,所述第一处理器通过串口接收各个环境参数采集传感器所采集到的环境参数值以及对应的采集时间戳,并通过第一无线收发器将所采集到的环境参数值以及对应的采集时间戳发送给所述监测主机;
S5,所述监测主机的第二处理器通过第二无线收发器接收各个监测从机上传的环境参数值以及对应的采集时间戳;然后,一方面,将监测从机ID、环境参数值以及对应的采集时间戳的映射关系存储到数据库;另一方面,实时显示监测从机ID、环境参数值以及对应的采集时间戳的映射关系;另一方面,判断来自监测从机的环境参数值是否达到或超过初始配置的报警门限值,如果达到,则发出报警通知消息;
然后,所述监测主机向指定监测从机下发环境参数调整指令;
S6,所述指定监测从机的第一处理器接收该环境参数调整指令,并将该环境参数调整指令发送给对应的执行器,通过所述执行器改变环境参数;然后,通过循环执行S4-S6,使各个监测从机所在的环境参数趋于理想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布式环境监测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S5中,当来自监测从机的环境参数值达到或超过初始配置的报警门限值时,一方面,监测主机本地进行报警;另一方面,通过短信收发模块向预配置的对应的手持终端发送报警短信信息;
S5中,所述监测主机向指定监测从机所下发的环境参数调整指令来自于以下两种方式之一:
方式一:所述监测主机通过短信收发模块接收到的来自于手持终端所发送的短信形式的所述环境参数调整指令;
方式二:所述监测主机按预设算法对来自监测从机的环境参数值与初始配置的报警门限值进行偏离度计算,生成所述环境参数调整指令;
还包括:
当所述监测主机接收到来自手持终端的短信形式的环境参数查询指令时,其中,该环境参数查询指令携带有被查询的监测从机ID以及采集时间戳;
所述监测主机以被查询的监测从机ID以及采集时间戳为查询关键词,查询所述数据库,获得对应的环境参数值;然后,所述监测主机将所获得的环境参数值通过短信收发模块以短信的形式下发到所述手持终端。
CN201410474268.9A 2014-09-17 2014-09-17 分布式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041994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74268.9A CN104199427B (zh) 2014-09-17 2014-09-17 分布式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74268.9A CN104199427B (zh) 2014-09-17 2014-09-17 分布式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99427A true CN104199427A (zh) 2014-12-10
CN104199427B CN104199427B (zh) 2017-02-01

Family

ID=52084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74268.9A Active CN104199427B (zh) 2014-09-17 2014-09-17 分布式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99427B (zh)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54038A (zh) * 2015-03-06 2015-07-01 安徽皖拓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对分布式粮库中粮食的监测方法及装置
CN105279931A (zh) * 2015-11-03 2016-01-27 镇江苏仪德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Wi-Fi和无线射频通信的远程温湿度云检测装置
CN106441459A (zh) * 2016-12-16 2017-02-22 深圳汇创联合自动化控制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环保电力设备检测仪
CN106546291A (zh) * 2016-10-28 2017-03-29 成都力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采集多种数据的控制系统
CN106647570A (zh) * 2016-12-13 2017-05-10 湖南万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粮情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06706149A (zh) * 2017-03-07 2017-05-24 哈尔滨永立盛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供热管网热平衡诊断仪
CN107203171A (zh) * 2017-06-08 2017-09-26 合肥华盖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光伏发电的节能厂房综合管控系统
CN107657404A (zh) * 2017-08-16 2018-02-02 深圳市启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冷库状态的管理方法、服务器
CN107677522A (zh) * 2017-10-31 2018-02-09 浙江索奥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分布式无线远程空气采集系统
CN108681285A (zh) * 2018-05-24 2018-10-19 安徽国电京润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站环境监控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8957520A (zh) * 2018-05-18 2018-12-07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监测环境数据的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WO2019033316A1 (zh) * 2017-08-16 2019-02-21 深圳市启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冷库状态的管理方法、服务器
CN110471321A (zh) * 2018-05-10 2019-11-19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环境检测设备
CN110608403A (zh) * 2018-06-14 2019-12-24 上海三思电子工程有限公司 景观照明设备、系统及通信设备
CN112229447A (zh) * 2020-10-15 2021-01-15 广州大学 多点温湿度巡回检测系统和方法
CN112721713A (zh) * 2021-02-02 2021-04-30 四川光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充电桩控制管理系统及布置方法
CN113194153A (zh) * 2021-05-19 2021-07-30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建筑室内居民热适应行为的数据采集方法及系统
US11099220B2 (en) * 2019-10-11 2021-08-24 Schweitzer Engineering Laboratories, Inc. Intelligent electronic device control using wirelessly transmitted electrical measurements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09017B (zh) * 2008-07-11 2012-05-30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基于超级电容器蓄电池混合储能的风力发电、光伏发电互补供电系统
CN201413484Y (zh) * 2009-06-12 2010-02-24 重庆理工大学 无线温湿度测控网络系统
CN102331755A (zh) * 2011-06-15 2012-01-25 镇江市科捷电器有限公司 环境状态监控系统
CN102629136B (zh) * 2012-04-26 2014-06-11 深圳市兰德玛水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水质水文环境感知与水利设施一体化智能管理系统和方法
CN102645925A (zh) * 2012-05-04 2012-08-22 四川惠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的植物非试管快繁智能控制系统
CN102738885A (zh) * 2012-07-10 2012-10-17 上海市电力公司 一种蓄电池储能和光伏发电混合系统
CN204155124U (zh) * 2014-09-17 2015-02-11 彭宏伟 分布式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54038B (zh) * 2015-03-06 2018-04-13 安徽皖拓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对分布式粮库中粮食的监测方法及装置
CN104754038A (zh) * 2015-03-06 2015-07-01 安徽皖拓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对分布式粮库中粮食的监测方法及装置
CN105279931A (zh) * 2015-11-03 2016-01-27 镇江苏仪德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Wi-Fi和无线射频通信的远程温湿度云检测装置
CN106546291A (zh) * 2016-10-28 2017-03-29 成都力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采集多种数据的控制系统
CN106647570A (zh) * 2016-12-13 2017-05-10 湖南万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粮情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06441459A (zh) * 2016-12-16 2017-02-22 深圳汇创联合自动化控制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环保电力设备检测仪
CN106706149A (zh) * 2017-03-07 2017-05-24 哈尔滨永立盛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供热管网热平衡诊断仪
CN107203171A (zh) * 2017-06-08 2017-09-26 合肥华盖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光伏发电的节能厂房综合管控系统
WO2019033316A1 (zh) * 2017-08-16 2019-02-21 深圳市启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冷库状态的管理方法、服务器
CN107657404A (zh) * 2017-08-16 2018-02-02 深圳市启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冷库状态的管理方法、服务器
CN107677522A (zh) * 2017-10-31 2018-02-09 浙江索奥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分布式无线远程空气采集系统
CN110471321A (zh) * 2018-05-10 2019-11-19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环境检测设备
CN108957520A (zh) * 2018-05-18 2018-12-07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监测环境数据的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CN108681285A (zh) * 2018-05-24 2018-10-19 安徽国电京润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站环境监控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10608403A (zh) * 2018-06-14 2019-12-24 上海三思电子工程有限公司 景观照明设备、系统及通信设备
US11099220B2 (en) * 2019-10-11 2021-08-24 Schweitzer Engineering Laboratories, Inc. Intelligent electronic device control using wirelessly transmitted electrical measurements
CN112229447A (zh) * 2020-10-15 2021-01-15 广州大学 多点温湿度巡回检测系统和方法
CN112721713A (zh) * 2021-02-02 2021-04-30 四川光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充电桩控制管理系统及布置方法
CN113194153A (zh) * 2021-05-19 2021-07-30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建筑室内居民热适应行为的数据采集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99427B (zh) 2017-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99427A (zh) 分布式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5656167B (zh) 基于振动能量采集器的无源无线传感器节点电源电路
CN204993616U (zh) 具有远程唤醒功能的监控摄像机及无线摄像系统
WO2016053812A1 (en) Device,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llecting and processing weather data and images
CN212181635U (zh) 基于lora通信技术的雪茄烟叶发酵温湿度监控系统
CN210402622U (zh) 一种多功能无线通讯电气火灾监控装置
CN204835612U (zh) 一种带远程监控的移动电源
CN108922151B (zh) 一种复合型智能监控装置
CN207517175U (zh) 基于4g全网通的物联网智能采集终端
CN204535740U (zh) 监测位于滑坡的高压输电杆塔的终端
CN105303799A (zh) 一种无线数据采集器
CN210742538U (zh) 一种支持北斗定位的低功耗无线雨量采集仪
CN203069733U (zh) 基于振动检测的用于gis型式试验时局部放电点定位装置
CN203965513U (zh) 一种远程监控的电量监测仪
CN208969828U (zh) 一种复合型智能监控装置
CN204155124U (zh) 分布式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
CN109471043A (zh) 一种基于lte通讯技术的变电站蓄电池组在线监测装置
CN203872360U (zh) 一种双层异构的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节点及监测系统
CN203773283U (zh) 一种农业作物图像感知终端
CN206640612U (zh) 混凝土成分标定仪组网
CN206725999U (zh) 基于移动终端的电动车蓄电池智能充电监控系统
CN206293871U (zh) 断路器控制器
CN210669610U (zh) 一种内置电池的低功耗数据远程采集器
CN216806727U (zh) 一种基于多种通讯模式的智慧垃圾桶
CN211061459U (zh) 一种低功耗土壤传感器采集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u Xinhong

Inventor after: Su Sailong

Inventor after: Zhang Xiaoxiong

Inventor after: Zhou Mingzhao

Inventor before: Li Qinqin

Inventor after: Li Qinqin

Inventor before: Peng Hongwei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1223

Address after: 050011 Hebei Province, Shijiazhuang city Yuhua District Ka Wah Road No. 6

Applicant after: HEBEI ZEHO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665 Guangdong city of Guangzhou province Tianhe District Software Park Building No. 59 Middle East block, Grand Building Room 501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WANNIU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1220

Address after: 510665 Guangdong city of Guangzhou province Tianhe District Software Park Building No. 59 Middle East block, Grand Building Room 501

Applicant after: GUANGDONG WANNIU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430000 Wuchang District, Hubei, Hongshan small Central District No. 69, No.

Applicant before: Peng Hongwei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