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85159B - 远端通报方法 - Google Patents

远端通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85159B
CN104185159B CN201310195877.6A CN201310195877A CN104185159B CN 104185159 B CN104185159 B CN 104185159B CN 201310195877 A CN201310195877 A CN 201310195877A CN 104185159 B CN104185159 B CN 1041851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device
distal end
information
internet
application progr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9587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85159A (zh
Inventor
林袙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ventec Pudong Technology Corp
Inventec Chongqing Corp
Inven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ventec Pudong Technology Corp
Inven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ventec Pudong Technology Corp, Inventec Corp filed Critical Inventec Pudong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to CN20131019587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85159B/zh
Priority to US14/219,830 priority patent/US9237026B2/en
Publication of CN1041851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851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851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851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95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for short real-time information, e.g. alarms, notifications, alerts, upd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9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in combination with wireless system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远端通报方法。应用此一远端通报方法,一服务器通过一因特网接收一应用程序所传送的一使用者信息,其中前述应用程序运行于一第一通信装置。服务器根据前述使用者信息设定一远端通报模式。当服务器接收一终端装置所传送的一启动指令后,服务器通过前述因特网,接收前述应用程序所传送的一信息,并根据前述远端通报模式传送前述信息。藉此,一使用者能随时变更通报模式,并当无法直接操作前述第一通信装置时,仍可接收前述第一通信装置所接收的信息。

Description

远端通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报方法,特别涉及一种远端通报方法。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装置,尤其是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用于互相连络的日常用品之一。然而当使用者将手机遗忘在家中的时候,若错过重要的电话或短信,将造成不小的困扰。
目前市场上对于手机远端通报系统的相关应用,仅在于手机遗失的时候通过网络设定,将手机的来电及短信转接到其他手机,如某些手机厂商提供的主控台就有此功能。然而,使用者必须有两支具备不同门号的手机,否则就无法使用转接服务,同时,此服务也不具有电子邮件通知的功能,无法让使用者通过云端来接收来电信息和短信。
也有通信业者提供未接来电时的短信服务,如某些电信业者的来电补手。但是若使用者的手机不在身边时,亦无法得知来电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揭露一种远端通报方法。通过本发明的远端通报方法,使用者可随时变更通报模式,并当无法直接操作移动通信装置时,仍可与前述移动通信装置互动。
本发明的一种远端通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通过一因特网,接收一应用程序所传送的一使用者信息,其中前述应用程序运行于一第一通信装置。根据前述使用者信息设定一远端通报模式。接收一终端装置所传送的一启动指令。通过前述因特网,接收前述应用程序所传送的一信息。根据前述远端通报模式传送前述信息。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前述信息是前述第一通信装置所接收的一第一通话请求或一短信。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前述远端通报模式是通过传送一电子邮件或发出一第二通话请求至一第二通信装置以传送前述信息。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前述信息为前述第一通话请求时,前述远端通报模式是通过发出一第二通话请求至前述第二通信装置。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前述远端通报方法更包括下列步骤。当前述第二通话请求被回应时,通过前述因特网,传送一接通指令给前述应用程序,使前述第一通信装置回应前述第一通话请求,前述第一通信装置并通过前述因特网,将前述第一通话请求对应的一第一音频信号传回。将前述第一音频信号传送给前述第二通信装置。接收前述第二通信装置所传送的一第二音频信号。将前述第二音频信号通过前述因特网传送给前述应用程序。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前述信息为前述短信时,前述远端通报模式是通过前述电子邮件传送前述短信的内容。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前述信息为前述第一通话请求时,前述远端通报模式是通过前述电子邮件传送前述通话请求的一来电号码。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前述远端通报方法更包括下列步骤。确认是否可通过前述因特网与前述应用程序沟通。若无法通过前述因特网与前述应用程序沟通,则经由一电信网络传送一连接指令给前述应用程序,使前述应用程序控制前述第一通信装置连接前述因特网。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前述远端通报方法更包括下列步骤。接收前述终端装置的一操作指令。通过前述因特网,将前述操作指令传送给前述应用程序,使前述应用程序控制前述第一通信装置执行前述操作指令。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前述使用者信息是一电子邮件信箱、前述第一通信装置的一通话号码、前述应用程序的一识别码或前述第一通信装置的国际移动设备辨识码(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 number,IMEI)。
本发明所揭露的远端通报方法,藉以使得一使用者可远端地与一第一通信装置互动。当前述第一通信装置接收一信息时,通过本发明所揭露的方法,前述使用者可接收并回应前述信息。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远端通报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远端通报方法流程图;
图3A及图3B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远端通报方法流程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 远端通报系统
110 服务器
120 第一通信装置
121 应用程序
130 终端装置
140 第二通信装置
150 因特网
160 电信网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在实施例中详细叙述本发明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熟习相关技术者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权利要求范围及附图,任何熟习相关技术者可轻易地理解本发明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是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发明的范畴。
请参照图1,其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远端通报系统架构示意图。远端通报系统10包括一服务器110、一第一通信装置120、一终端装置130以及一第二第二通信装置140。服务器110可通过因特网150或电信网络160与第一通信装置120耦接。终端装置130可通过因特网150与服务器110耦接。第二通信装置140通过电信网络160与服务器110耦接。一应用程序121运行于第一通信装置120。
举例来说,第一通信装置120以及第二通信装置140可以是移动式电话(mobilephone)、智能型手机(smart phone)、家用电话或其他可以内嵌应用程序,并且至少可以用于语音通话的设备,而不以此为限。因特网150可以是乙太网络(Ethernet)、IEEE802.11协定、全球互通微波存取(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数字用户回路(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等可供大量数据传播与交换的通信协定,而不以此为限。电信网络160可以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third-generation,3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fourth-generation,4G)、分码多重进接(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个人手持式电话系统(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PHS)或其他可至少可供语音通信的系统,而不以此为限。终端装置130可以是平板计算机(tablet personal computer,tablet PC)、台式计算机、笔记型计算机或其他可以连接到因特网150的计算机装置,而不以此为限。
服务器110通过因特网150,接收应用程序121所传送的一使用者信息。服务器110并根据前述使用者信息设定一远端通报模式。而前述远端通报模式是为举例但非限于,通过电信网络160传送一通话请求至一被指定的第二通信装置140、通过因特网150传送一电子邮件或通过电信网络160传送一短信至前述被指定的第二通信装置140。
当服务器110收到终端装置130所传送的一启动指令时,服务器110进入一准备状态。当服务器110处于一准备状态时,若第一通信装置120接收到一通话请求或一短信,则应用程序121通过因特网150以一信息将前述通话请求或前述短信传送给服务器110。服务器110根据前述被设定的远端通报模式传送前述信息。
上述方法可简述如图2,其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远端通报方法流程图。本实施例的远端通报方法例如可执行于服务器110上。
于步骤S201中,通过一因特网,接收一应用程序所传送的一使用者信息,其中该应用程序是运行于一第一通信装置。
于步骤S202中,根据该使用者信息设定一远端通报模式。
于步骤S203中,接收一终端装置所传送的一启动指令。
于步骤S204中,通过该因特网,接收该应用程序所传送的一信息。
于步骤S205中,根据该远端通报模式传送该信息。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若第一通信装置120接收到一短信时,应用程序121通过因特网150将前述短信的内容传送给服务器110。服务器110可通过因特网150将前述短信的内容传送至一被指定的电子邮件,则使用者可在终端装置130上阅读前述短信。服务器110亦可通过电信网络160将前述短信的内容以短信或语音模式传送至被指定的第二通信装置140。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若第一通信装置120接收到一第一通话请求时,应用程序121通过因特网150将第一通话请求的来电号码传送至服务器110。服务器110收到前述来电号码时,通过电信网络160发出一第二通话请求至被指定的第二通信装置140。若被指定的第二通信装置140回应前述第二通话请求,则服务器110通过因特网150,传送一接通指令给应用程序121,使第一通信装置120回应前述第一通话请求。应用程序121并通过因特网150,将前述第一通话请求对应的一第一音频信号传回服务器110。
服务器110接收到前述第一音频信号后,经由电信网络160将前述第一音频信号传送给被指定的第二通信装置140。服务器110同时通过电信网络160接收被指定的第二通信装置140所传送的一第二音频信号,以及将前述第二音频信号通过因特网150传送给应用程序121。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若被指定的第二通信装置140未回应前述第二通话请求,则服务器110可通过因特网150传送一包含前述第一通话请求的来电号码的电子邮件。服务器110亦可通过电信网络160传送一包含前述第一通话请求的来电号码的短信至被指定的第二通信装置140。
上述方法可简述如图3A及图3B,其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远端通报方法流程图。本实施例的远端通报方法例如执行于服务器110上。
于步骤S301中,通过一因特网,接收一应用程序所传送的一使用者信息,其中该应用程序是运行于一第一通信装置。
于步骤S302中,根据该使用者信息设定一电子邮件或一第二通信装置。
于步骤S303中,接收一终端装置所传送的一启动指令。
于步骤S304中,通过该因特网,接收该应用程序所传送的一信息。
于步骤S305中,若该信息是一第一通话请求,执行S306,若该信息是一短信,执行S313。
于步骤S306中,发出一第二通话请求至该第二通信装置。
于步骤S307中,若该第二通话请求被回应,执行S308,否则执行S312。
于步骤S308中,传送一接通指令给该应用程序,使该第一通信装置回应该第一通话请求,该第一通信装置并通过该因特网,将该第一通话请求对应的一第一音频信号传回。
于步骤S309中,将该第一音频信号传送给该第二通信装置。
于步骤S310中,接收该第二通信装置所传送的一第二音频信号。
于步骤S311中,将该第二音频信号通过该因特网传送给该应用程序。
于步骤S312中,将该第一通话请求传送至该电子邮件。
于步骤S313中,将该短信传送至该电子邮件。
藉此,若使用者因故无法直接操作一第一通信装置120,仍可通过一终端装置130传送一指令给一服务器110,使服务器110连接前述第一通信装置120,并设定一个或多个通知方式。当前述第一通信装置120接收到一短信时,使用者可于前述终端装置130或其他终端装置上接收到包含前述短信的电子邮件,并通过服务器110控制前述第一通信装置120回复前述短信。当前述第一通信装置120接收到一通话请求时,使用者可通过一电子邮件得的前述通话请求,亦可于一被指定的第二通信装置140接收到前述通话请求并回应前述通话请求。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服务器110接收到终端装置130所传送的前述启动指令时,服务器110通过因特网150传送一请求给应用程序121,以确认是否可通过因特网150与应用程序121沟通。若无法通过因特网150与应用程序121沟通,则服务器110经由电信网络160传送一连接指令给第一通信装置120,前述连接指令可以一短信传送,亦可以一特定通话号码发出一对于第一通信装置120的通话请求。当第一通信装置120接收到前述连接指令时,应用程序121控制第一通信装置120连接至因特网150。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服务器110接收终端装置130的一操作指令时,服务器110通过因特网150,将前述操作指令传送给应用程序121。应用程序121控制第一通信装置120执行前述操作指令。举例而言,前述操作指令为一闹钟设定、一定时开机/关机设定、传送一短信或发出一通话请求。藉此,使用者可通过终端装置130、服务器110以及因特网150控制第一通信装置120。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前述使用者信息是一电子邮件信箱、前述第一通信装置120的一通话号码、前述应用程序121的一识别码或前述第一通信装置120的国际移动设备辨识码(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 number,IMEI)。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使用者可随时于一终端装置130上或于第一通信装置120上与服务器110沟通,以变更电子邮件或欲指定的第二通信装置140。
本发明所揭露的远端通报方法,藉以使得一使用者可远端地与一第一通信装置互动。当前述第一通信装置接收一信息时,通过本发明所揭露的方法,使用者可远端接收并回应前述信息。更甚者,使用者可随时更新远端接收的设定。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远端通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一因特网,接收一应用程序所传送的一使用者信息,其中该应用程序是运行于一第一通信装置;
根据该使用者信息设定一远端通报模式;
接收一终端装置所传送的一启动指令;
通过该因特网,接收该应用程序所传送的一信息;以及
根据该远端通报模式传送该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端通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信息是该第一通信装置所接收的一第一通话请求或一短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远端通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远端通报模式是通过传送一电子邮件或发出一第二通话请求至一第二通信装置以传送该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远端通报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该信息为该第一通话请求时,该远端通报模式是通过发出一第二通话请求至该第二通信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远端通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当该第二通话请求被回应时,通过该因特网传送一接通指令给该应用程序,使该第一通信装置回应该第一通话请求,该第一通信装置并通过该因特网,将该第一通话请求对应的一第一音频信号传回;
将该第一音频信号传送给该第二通信装置;
接收该第二通信装置所传送的一第二音频信号;以及
将该第二音频信号通过该因特网传送给该应用程序。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远端通报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该信息为该短信时,该远端通报模式是通过该电子邮件传送该短信的内容。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远端通报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该信息为该第一通话请求时,该远端通报模式是通过该电子邮件传送该通话请求的一来电号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端通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确认是否能够通过该因特网与该应用程序沟通;以及
若无法通过该因特网与该应用程序沟通,则经由一电信网络传送一连接指令给该应用程序,使该应用程序控制该第一通信装置连接至该因特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端通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接收该终端装置的一操作指令;以及
通过该因特网,将该操作指令传送给该应用程序,使该应用程序控制该第一通信装置执行该操作指令。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端通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使用者信息为一电子邮件信箱、该第一通信装置的一通话号码、该应用程序的一识别码或该第一通信装置的国际移动设备辨识码。
CN201310195877.6A 2013-05-23 2013-05-23 远端通报方法 Active CN1041851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95877.6A CN104185159B (zh) 2013-05-23 2013-05-23 远端通报方法
US14/219,830 US9237026B2 (en) 2013-05-23 2014-03-19 Remote notification metho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95877.6A CN104185159B (zh) 2013-05-23 2013-05-23 远端通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85159A CN104185159A (zh) 2014-12-03
CN104185159B true CN104185159B (zh) 2018-02-09

Family

ID=51936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95877.6A Active CN104185159B (zh) 2013-05-23 2013-05-23 远端通报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237026B2 (zh)
CN (1) CN104185159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96369B2 (en) * 2006-04-05 2009-09-29 Qwest Communications International, Inc. Translation of messages between media types
US8170189B2 (en) * 2005-11-02 2012-05-01 Qwest Communications International Inc. Cross-platform message notification
CN103118357A (zh) * 2013-02-20 2013-05-22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防盗系统及移动终端防盗方法
US8938810B2 (en) * 2011-02-23 2015-01-20 Lookout, Inc. User account creation involving a mobile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80047B2 (en) * 2005-08-03 2014-11-04 Jeffrey C. Konicek Realtime, location-based cell phone enhancements, uses, and applications
US7653193B2 (en) * 2006-01-24 2010-01-26 Alcatel-Lucent Usa Inc. Use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for controlling conference bridge connections
US20070239895A1 (en) * 2006-04-05 2007-10-11 Qwest Communications International Inc. Cross-platform push of various media types
US20070239833A1 (en) * 2006-04-06 2007-10-11 Qwest Communications International Inc. Device specific communication notifications
WO2009069972A2 (en) * 2007-11-29 2009-06-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 method for destructive readout of data in case of mobile theft
US7746987B1 (en) * 2010-04-11 2010-06-29 Dennis Becker Voice message transmission and retrieval
US8478338B2 (en) * 2011-02-04 2013-07-02 Jayn International Pte Ltd. Method for remotely and automatically erasing information stored in SIM-card of a mobile phone
US9078078B1 (en) * 2011-09-15 2015-07-07 Google Inc. Call forwarding methods and system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70189B2 (en) * 2005-11-02 2012-05-01 Qwest Communications International Inc. Cross-platform message notification
US7596369B2 (en) * 2006-04-05 2009-09-29 Qwest Communications International, Inc. Translation of messages between media types
US8938810B2 (en) * 2011-02-23 2015-01-20 Lookout, Inc. User account creation involving a mobile device
CN103118357A (zh) * 2013-02-20 2013-05-22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防盗系统及移动终端防盗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85159A (zh) 2014-12-03
US20140351358A1 (en) 2014-11-27
US9237026B2 (en) 2016-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69660B (zh) 基于蓝牙的组网方法
CN100456757C (zh) 家庭智能终端控制方法及家庭接入网关
CN106657521A (zh) 一种智能设备语音交流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469662A (zh) 多个移动通信终端之间自动通信转接方法及设备
CN105959191A (zh) 一种智能接听来电的智能家居系统的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CN104113626A (zh) 一种通信处理方法和系统
CN201860403U (zh) 一种可与手机相互通讯的电视机
CN103369455B (zh) 一种发送位置信息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5376426A (zh) 基于通讯录的信息管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2014349A (zh) 呼叫转移的处理方法及终端
CN104363360A (zh) 来电未接转移提示系统及方法
CN103595949A (zh) 一种视频通话的转接方法、终端及系统
CN106708240A (zh) 一种省电方法、服务器及省电系统
CN104486843A (zh) 信息通知方法和即时通知设备
CN104601552A (zh) 专网无线系统之间的通信方法及ip企业交换机、呼叫终端
CN104243725B (zh) 简易通话系统及其方法
CN104717378A (zh) 呼叫转移方法及装置
CN106465072A (zh) 一种呼叫转移的方法和终端
CN204206482U (zh) 无线接入设备及系统
CN105635497A (zh) 终端呼叫转移的方法及终端
CN101557569A (zh) 实现短信业务的方法和装置
CN102630080A (zh) 一种通过短信远程控制手机呼叫转移的系统及方法
CN106937265B (zh) 一种舰船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02098658B (zh) 一种查询呼叫状态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201733443U (zh) 一种室内电器管理装置、室内电器及管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702

Address after: 789 Puxing Road, Caohejing Export Processing Zone,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Co-patentee after: Inventec Corporation

Patentee after: Inventec Technology Co., Ltd.

Co-patentee after: Inventec (Chongq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14 Puxing Road 789, Caohejing Export Processing Zone,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Co-patentee before: Inventec Corporation

Patentee before: Inventec Technolog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