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44067B - 用于智能电网的新型网络通信方法、系统以及单元 - Google Patents

用于智能电网的新型网络通信方法、系统以及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44067B
CN104144067B CN201310167280.0A CN201310167280A CN104144067B CN 104144067 B CN104144067 B CN 104144067B CN 201310167280 A CN201310167280 A CN 201310167280A CN 104144067 B CN104144067 B CN 1041440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module
slave station
service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6728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44067A (zh
Inventor
宋运团
李根元
王永辉
孙晓明
欧阳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Unitech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Unitech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Unitech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Unitech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16728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44067B/zh
Publication of CN1041440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440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440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440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30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management of residential or tertiary loads, i.e. 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buildings sector, including also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and the control,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management systems at local lev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20End-user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智能电网的新型网络通信方法、系统以及单元,通过为系统中的逻辑对象配置参引,使得主站与从站在通信交互时使用逻辑对象的参引来定位,不需要预先配置点表,实现了面向对象的通信服务;并且在通信服务中实时建立通信模型,从而实现了多级网络设备的通信管理,简单实用,便于维护和管理。

Description

用于智能电网的新型网络通信方法、系统以及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通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智能电网的新型网络通信方法、系统以及单元。
背景技术
智能电网系统由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逆变装置、专用控制装置、负荷监控和保护装置组成,是一种具有自我保护和管理的系统。系统主站与从站需要通过通信获得各自的工作状态和运行信息,执行相关控制。
传统的智能电网系统采用远动通讯规约IEC60780-5-104通信,简称IEC104规约,一方面,由于没有建立通信模型,使得在复杂的多级拓扑系统中的通讯管理变得更加复杂;另一方面,由于不能对数据进行自我描述,系统数据交互时需要预先配置点表,这样就给系统实施和维护造成了较大地困难。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智能电网的新型网络通信方法、系统以及单元,在IEC104规约的基础上扩展了面向对象的通信服务,以基于参引建模的方法实现多级拓扑网络设备的通信管理,实现了数据自我描述功能,从而解决了采用IEC104规约的传统智能电网的网络通信方法的不足。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智能电网的新型网络通信方法,扩展主站与从站之间的IEC104规约,包括以下步骤:
配置系统中的逻辑对象的参引,使每个逻辑对象在系统中具有唯一的参引表示,其中,所述逻辑对象的参引包括设备参引和服务参引,通讯交互报文符合IEC104规约;
通过读取所述逻辑对象的参引,主站请求从站发送所述逻辑对象的设备参引,根据所述设备参引请求从站发送该设备所提供的所有服务参引,利用两级式参引建模的方法建立逻辑对象的通信模型;
在主站与从站采用IEC104规约通信的过程中,根据所述逻辑对象的通信模型中的服务,以所述逻辑对象的参引为定位依据进行数据交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用于智能电网的新型网络通信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在数据交互过程中,根据逻辑对象的参引的改变,动态修改逻辑对象的通信模型中的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用于智能电网的新型网络通信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逻辑对象的通信模型保存到网络通信单元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配置系统中的逻辑对象的参引,使每个逻辑对象在系统中具有唯一的参引表示,包括如下步骤:
配置命令识别符,所述命令识别符用于描述读配置、读数据以及写数据的功能;
配置分帧识别符,所述分帧识别符用于描述报文的分帧传送情况;
配置参引长度,所述参引长度用于描述报文中参引字符串的长度;
配置参引内容,所述参引内容用于定位数据;
配置数据打包,所述数据打包用于描述所述参引所代表的数据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参引内容依次由表示通讯单元的通讯节点、通讯单元通道代号、逻辑设备节点LD、功能代号、数据对象和数据属性代号组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设备参引依次由表示通讯单元的通讯节点、通讯单元通道代号、逻辑设备节点组成;
所述服务参引依次由功能代号、数据对象和数据属性代号组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利用参引建模的方法建立逻辑对象的通信模型,包括如下步骤:
主站请求从站发送所有的所述设备参引;
从站接受请求,并向主站发送所有的所述设备参引;
主站接收从站发送的所有的所述设备参引,并根据单个所述设备参引请求从站发送该设备所提供的所有的所述服务参引;
从站接受请求,并向主站发送该设备所提供的所有的所述服务参引;
主站接收从站发送的所述服务参引,并判断是否已完成对从站的所有设备所提供的所述服务参引的请求;若判断为是,则建模完成;若判断为否,则继续根据设备参引,请求从站发送该设备所提供的所有的服务参引。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过读取所述逻辑对象的参引,利用参引建模的方法建立逻辑对象的通信模型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建立的所述逻辑对象的通信模型,还原通信系统的拓扑结构。
相应的,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智能电网的新型网络通信系统,包括主站与从站,主站与从站采用IEC104规约通信,还包括初始化模块、通信建模模块以及数据交互模块,其中:
所述初始化模块,用于配置系统中的逻辑对象的参引,使每个逻辑对象在系统中具有唯一的参引表示,其中,所述逻辑对象的参引包括设备参引和服务参引,通讯交互报文符合IEC104规约;
所述通信建模模块,用于通过读取所述逻辑对象的参引,主站请求从站发送所述逻辑对象的设备参引,根据所述设备参引请求从站发送该设备所提供的所有服务参引,利用两级式参引建模的方法建立逻辑对象的通信模型;
所述数据交互模块,用于在主站与从站采用IEC104规约通信的过程中,根据所述逻辑对象的通信模型中的服务,以所述逻辑对象的参引为定位依据进行数据交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用于智能电网的新型网络通信系统,还包括修正模块;
所述修正模块,用于在数据交互过程中,根据逻辑对象的参引的改变,动态修改逻辑对象的通信模型中的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用于智能电网的新型网络通信系统,还包括存储模块;
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将所述逻辑对象的通信模型保存到网络通信单元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初始化模块包括第一配置模块、第二配置模块、第三配置模块、第四配置模块以及第五配置模块;
所述第一配置模块,用于配置命令识别符;
所述命令识别符用于描述读配置、读数据以及写数据的功能;
所述第二配置模块,用于配置分帧识别符;
所述分帧识别符用于描述报文的分帧传送情况;
所述第三配置模块,用于配置参引长度;
所述参引长度用于描述报文中参引字符串的长度;
所述第四配置模块,用于配置参引内容;
所述参引内容用于定位数据;
所述第五配置模块,用于配置数据打包;
所述数据打包用于描述所述参引所代表的数据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参引内容依次由表示通讯单元的通讯节点、通讯单元通道代号、逻辑设备节点、功能代号、数据对象和数据属性代号组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设备参引依次由表示通讯单元的通讯节点、通讯单元通道代号、逻辑设备节点组成;
所述服务参引依次由功能代号、数据对象和数据属性代号组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信建模模块,包括设备请求模块、设备发送模块、服务请求模块、服务发送模块以及判断模块,其中:
所述设备请求模块,设置于主站中,用于请求从站发送所有的所述设备参引;
所述设备发送模块,设置于从站中,用于接受请求,并向主站发送所有的所述设备参引;
所述服务请求模块,设置于主站中,用于接收从站发送的所有的所述设备参引,并根据单个所述设备参引请求从站发送该设备所提供的所有的所述服务参引;
所述服务发送模块,设置于从站中,用于接受请求,并向主站发送该设备所提供的所有的所述服务参引;
所述判断模块,设置于主站中,用于接收从站发送的所述服务参引,并判断是否已完成对从站的所有设备所提供的所述服务参引的请求;若判断为是,则建模完成;若判断为否,则继续根据设备参引,请求从站发送该设备所提供的所有的服务参引。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用于智能电网的新型网络通信系统,还包括还原拓扑结构模块,用于根据建立的所述通信模型,还原通信系统的拓扑结构。
相应的,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智能电网的新型网络通信单元,包括主机板、扩展板、电源板以及总线板,主机板与扩展板通过CAN总线通信,所述主机板包括1个或多个以太网口,所述以太网口使用基于IEC104规约的扩展通讯协议;所述以太网口应用于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用于智能电网的新型网络通信系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智能电网的新型网络通信方法、系统以及单元,通过为系统中的逻辑对象配置参引,使得主站与从站在通信交互时使用逻辑对象的参引来定位,并且在通信服务中实时建立通信模型,从而实现了多级网络设备的通信管理。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智能电网的新型网络通信方法、系统以及单元,不需要预先配置点表,实现了面向对象的通信服务,简单实用,便于维护和管理。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智能电网的新型网络通信方法、系统以及单元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用于智能电网的新型网络通信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如图1所示的本发明用于智能电网的新型网络通信方法的实施例中的主站与从站通信,读取逻辑对象的参引,建立通信模型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用于智能电网的新型网络通信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用于智能电网的新型网络通信单元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用于智能电网的新型网络通信方法、系统以及单元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智能电网的新型网络通信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100、配置系统中的逻辑对象的参引,使每个逻辑对象在系统中具有唯一的参引表示。
较佳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扩展IEC104规约中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的内容,将系统中的所有逻辑对象名称以参引的形式组织在所述应用服务数据单元部分,单个逻辑对象在系统中具有唯一的参引表示。
S200、通过读取所述逻辑对象的参引,利用参引建模的方法建立逻辑对象的通信模型。
较佳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参引建模的方法为主站先请求所有从站设备的参引,然后根据单个设备参引请求该设备所提供的所有的服务参引,直到所有设备的服务参引都请求完毕,则完成建模。这种两级式请求方式简化了建模流程,提高了建模速度。
S300、在主站与从站通信的过程中,根据所述逻辑对象的通信模型中的服务,以所述逻辑对象的参引为定位依据进行数据交互。
较佳地,作为一个实施例,主站与从站通信时,先通过读取逻辑对象的参引配置信息完成建模,然后根据模型中提供的服务以参引为定位依据完成数据交互。
较佳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用于智能电网的新型网络通信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S400、在数据交互过程中,根据逻辑对象的参引的改变,动态修改逻辑对象的通信模型中的配置。
较佳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用于智能电网的新型网络通信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S500、将所述逻辑对象的通信模型保存到网络通信单元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新上线(系统更新导致的新设备增加或原设备变更)的终端逻辑设备,其参引发生改变,通过上一级通信单元来请求逻辑设备的服务参引,实现动态修改逻辑对象的通信模型中的配置。
具体来讲,对于类似RS485的串口半双工通信类设备,不能主动上传数据给上位机,因此采用上位机根据组态地址定时轮询的方法检查是否有新的设备上线,若收到有新的设备上线的响应,则注册到通信系统,并更新自己的参引配置信息,通知再上一级的设备来读取所述更新后的逻辑对象的通信模型中的配置,将所述更新后的逻辑对象的通信模型保存到网络通信单元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
对于通过网口通信的终端设备,上电后长时间(比如1分钟)没有建立用于IEC104通信TCP/IP连接,该设备则通过UDP方式广播一条注册报文,该注册报文中包含自己的TCP/IP服务地址和设备参引地址。上级设备首到广播后,先根据设备参引判断是不是属于自己的下级设备。若判断为是,则建立IEC104通信连接,并请求新上线设备的服务参引并更新参引配置信息,同时通知上级来读取更新的逻辑对象的通信模型中的配置将所述更新后的逻辑对象的通信模型保存到网络通信单元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
较佳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配置系统中的逻辑对象的参引,使每个逻辑对象在系统中具有唯一的参引表示,包括如下步骤:
S110、配置命令识别符,所述命令识别符用于描述读配置、读数据以及写数据的功能;
命令识别符把通信模型的三个基本功能读配置,读数据和写数据分开,便于解析。例如,读配置读的是下一级设备的配置,即设备参引和设备的服务参引。
S120、配置分帧识别符,所述分帧识别符用于描述报文的分帧传送情况;
分帧识别符用于某一帧报文太长,需要分帧传送的情况。分帧(SEQ)定义如下表所示:
其中,FIR=1,FIN=0表示起始帧;FIR=0,FIN=0表示中间帧;FIR=0,FIN=1表示结束帧。
分帧时,第一帧CNT为0,以后每发送一帧CNT自动加1;只有一帧时FIR=0,FIN=1,表示结束。
S130、配置参引长度,所述参引长度用于描述报文中参引字符串的长度;
S140、配置参引内容,所述参引内容用于定位数据;
S150、配置数据打包,所述数据打包用于描述所述参引所代表的数据包。
较佳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参引内容依次由表示通讯单元的通讯节点、通讯单元通道代号、逻辑设备节点、功能代号、数据对象和数据属性代号组成。
较佳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逻辑对象的参引包括设备参引和服务参引,通讯交互报文符合IEC104规约;
其中,所述设备参引依次由所述表示通讯单元的通讯节点、通讯单元通道代号、逻辑设备节点组成;
所述服务参引依次由所述功能代号、数据对象和数据属性代号组成。
为了使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智能电网的新型网络通信方法的实现方法更加清晰易懂,下面举例进行详细说明:
此例中,扩展的IEC104协议报文内容如下表所示:
如上表所示,扩展了ASDU类型标识230,并设置3个功能码(CMD),分别用于描述读配置、读数据和写数据功能。其数据读写交互时,通过报文参引内容(IDDEST)来定位数据,而无需预先配置点表。
用来定位数据的报文参引内容(IDDEST),其参引内容依次由表示通讯单元的通讯节点、通讯单元通道代号、逻辑设备节点、功能代号、数据对象和数据属性代号组成,如下表所示:
本实施例中,通讯单元的通讯节点用MG表示,参引终端逻辑设备节点用LD(LogicDevice)表示。
需要说明的是,上表中的通讯单元通道代号、功能代号、数据对象和数据属性代号的参引在实际数据交互中均根据具体的设备及其所提供的服务功能而进行选择。通道是通信单元上下发通信的通道,一个通信单元有多个网口或串口通道。
对含有多个通讯节点的拓扑网络,通过在前面增加通讯节点参引表示。例如,含有两个通讯节点的,参照上述表格中的参引结构组成,可以这样表示:MG2$S0$MG1$P0$LD2$SG$DO001$VA;其中,MG2$S0$MG1$P0$LD2为设备参引,MG2$S0$MG1$P0$LD2$SG$DO001$VA中SG$DO001$VA为上述设备的某一服务参引;其中,通道代号S代表网口,S0代表0号网口;P代表串口,P0代号0号串口;功能代号SG代表定值功能,DO001代表第1个定值,VA代表值,因此这一参引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通信单元2的0号网络口的通信单元1的0号串口的逻辑设备2的定值的第1个定值的值。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新型网络通信方法的上述通信单元提供的服务功能,包含遥信、遥测、遥控、定值和定值区,各个功能代号及说明如下表所示:
功能代号 说明
YX 遥信
YC 遥测
YK 遥控
SG 定值
SA 定值区
以定值功能(SG)为例,其数据对象包含定值的值、数据类型、数据宽度、描述、量纲、上限、下限、步长、系数等属性,以实现自我描述功能。如下表所示:
属性代号 内容 数据类型
VA 定值的值 由TY指定
TY 定值类型 WORD
WD 定值宽度 WORD
DC 定值描述 字符串
DM 定值量纲 字符串
HL 定值上限 Float
LL 定值下限 Float
ST 定值步长 Float
CO 定值系数 Float
上述命令的扩展是为了实现基于参引通信,即在通信报文中使用含有定位作用的参引来交互数据,从而实现支持多级设备的级联通信,传输方便,可以请求任意拓扑层逻辑设备的数据,例如上述的MG2$S0$MG1$P0$LD2$SG$DO001$VA参引代表的值;同时,实现数据的自我描述,参考上述属性表可知MG2$S0$MG1$P0$LD2$SG$DO001$DC表示这个定值的描述,假设这个定值名称为“短路电流定值”;MG2$S0$MG1$P0$LD2$SG$DO001$DM可以表示这个定值的量纲,假设为“A”,其VA值为10.0,上位机通过请求上述几个参引,则可以知道,该设备的短路电流定值为10.0A;当系统新增设备或升级设备时,实现参引动态更新,即插即用功能。
较佳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主站与从站通信,读取逻辑对象的参引,建立通信模型,如图2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210、主站请求从站发送所有的所述设备参引;
S220、从站接受请求,并向主站发送所有的所述设备参引;
S230、主站接收从站发送的所有的所述设备参引,并根据单个所述设备参引请求从站发送该设备所提供的所有的所述服务参引;
S240、从站接受请求,并向主站发送该设备所提供的所有的所述服务参引;
S250、主站接收从站发送的所述服务参引,并判断是否已完成对从站的所有设备所提供的所述服务参引的请求;若判断为是,则建模完成;若判断为否,则继续根据设备参引,请求从站发送该设备所提供的所有的服务参引。
较佳地,作为一个实施例,通信模型建立时采用先请求设备,再请求设备提供的服务的两级式建模方式,建模简单迅速。
较佳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系统主站与从站通信,获得所述从站的参引,建立通信模型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S260、根据建立的所述逻辑对象的通信模型,还原通信系统的拓扑结构。
为更加清楚的说明此方法,下面采用举例的方式介绍主站系统根据模型还原通信拓扑结构的方法:
例如:系统中包含两台设备,其中,两台设备的设备参引分别为MG2$S0$MG1$P0$LD2和MG2$S0$MG1$P0$LD3,其中S0为网络连接0的通道代号,P0为串口连接0的通道代号。根据上述报文参引内容(IDDEST)的组成表可以知道,通信地址为2的通信节点(MG2)的网络通道0(S0)下面有一个通信地址为1的通信节点(MG1),而通信节点MG1的串行通道0(P0)下面则有两个逻辑设备,分别是地址2(LD2)和地址3(LD3)的逻辑设备。可见,该参引结构清楚的反应了通信拓扑结构,主站系统可以通过设备参引还原出通信组态的拓扑结构。
总而言之,上述用于智能电网的新型网络通信方法,通过配置逻辑对象的参引,将系统中的所有逻辑对象名称以参引的形式组织在IEC104规约中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部分,从而实现了面向对象的通信服务;基于参引建模的方法,通过通信服务实时完成建模,无需预先设置点表,实现了多级拓扑网络设备的通信管理,简单实用,便于维护。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智能电网的新型网络通信系统,由于此系统解决问题的原理与前述用于智能电网的新型网络通信方法相似,因此该系统的实施可以参见前述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智能电网的新型网络通信系统,包括主站与从站,还包括初始化模块1、通信建模模块2以及数据交互模块3,如图3所示,其中:
所述初始化模块1,用于配置系统中的逻辑对象的参引,使每个逻辑对象在系统中具有唯一的参引表示;
所述通信建模模块2,用于通过读取所述逻辑对象的参引,利用参引建模的方法建立逻辑对象的通信模型;
所述数据交互模块3,用于在主站与从站通信的过程中,根据所述逻辑对象的通信模型中的服务,以所述逻辑对象的参引为定位依据进行数据交互。
较佳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用于智能电网的新型网络通信系统,还包括修正模块;
所述修正模块,用于在数据交互过程中,根据逻辑对象的参引的改变,动态修改逻辑对象的通信模型中的配置。
较佳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用于智能电网的新型网络通信系统,还包括存储模块;
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将所述逻辑对象的通信模型保存到网络通信单元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
较佳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初始化模块包括第一配置模块、第二配置模块、第三配置模块、第四配置模块以及第五配置模块;
所述第一配置模块,用于配置命令识别符;
所述命令识别符用于描述读配置、读数据以及写数据的功能;
所述第二配置模块,用于配置分帧识别符;
所述分帧识别符用于描述报文的分帧传送情况;
所述第三配置模块,用于配置参引长度;
所述参引长度用于描述报文中参引字符串的长度;
所述第四配置模块,用于配置参引内容;
所述参引内容用于定位数据;
所述第五配置模块,用于配置数据打包;
所述数据打包用于描述所述参引所代表的数据包。
较佳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参引内容依次由表示通讯单元的通讯节点、通讯单元通道代号、逻辑设备节点、功能代号、数据对象和数据属性代号组成。
较佳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逻辑对象的参引包括设备参引和服务参引,通讯交互报文符合IEC104规约;
其中,所述设备参引依次由表示通讯单元的通讯节点、通讯单元通道代号、逻辑设备节点组成;
所述服务参引依次由功能代号、数据对象和数据属性代号组成。
较佳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通信建模模块2,包括设备请求模块21、设备发送模块22、服务请求模块23、服务发送模块24以及判断模块25,如图3所示,其中:
所述设备请求模块21,设置于主站中,用于请求从站发送所有的所述设备参引;
所述设备发送模块22,设置于从站中,用于接受请求,并向主站发送所有的所述设备参引;
所述服务请求模块23,设置于主站中,用于接收从站发送的所有的所述设备参引,并根据单个所述设备参引请求从站发送该设备所提供的所有的所述服务参引;
所述服务发送模块24,设置于从站中,用于接受请求,并向主站发送该设备所提供的所有的所述服务参引;
所述判断模块25,设置于主站中,用于接收从站发送的所述服务参引,并判断是否已完成对从站的所有设备所提供的所述服务参引的请求;若判断为是,则建模完成;若判断为否,则继续根据设备参引,请求从站发送该设备所提供的所有的服务参引。
较佳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用于智能电网的新型网络通信系统,还包括还原拓扑结构模块,用于根据建立的所述通信模型,还原通信系统的拓扑结构。
相应的,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智能电网的新型网络通信单元,包括主机板、扩展板、电源板以及总线板,主机板与扩展板通过CAN总线通信,如图4所示:
其中,所述扩展板提供1个或多个485通信接口,与具有RS485通信接口的保护装置或控制器通信;所述主机板包括1个或多个以太网口,运行在Linux操作系统下;所述以太网口采用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用于智能电网的新型网络通信系统,具有面向对象的特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7)

1.一种用于智能电网的新型网络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扩展主站与从站之间的IEC104规约,包括如下步骤:
配置系统中的逻辑对象的参引,使每个逻辑对象在系统中具有唯一的参引表示,其中,所述逻辑对象的参引包括设备参引和服务参引,通讯交互报文符合IEC104规约;
通过读取所述逻辑对象的参引,主站请求从站发送所述逻辑对象的设备参引,根据所述设备参引请求从站发送该设备所提供的所有服务参引,利用两级式参引建模的方法建立逻辑对象的通信模型;
在主站与从站采用IEC104规约通信的过程中,根据所述逻辑对象的通信模型中的服务,以所述逻辑对象的参引为定位依据进行数据交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智能电网的新型网络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在数据交互过程中,根据逻辑对象的参引的改变,动态修改逻辑对象的通信模型中的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智能电网的新型网络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逻辑对象的通信模型保存到网络通信单元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智能电网的新型网络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系统中的逻辑对象的参引,使每个逻辑对象在系统中具有唯一的参引表示,包括如下步骤:
配置命令识别符,所述命令识别符用于描述读配置、读数据以及写数据的功能;
配置分帧识别符,所述分帧识别符用于描述报文的分帧传送情况;
配置参引长度,所述参引长度用于描述报文中参引字符串的长度;
配置参引内容,所述参引内容用于定位数据;
配置数据打包,所述数据打包用于描述所述参引所代表的数据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智能电网的新型网络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引内容依次由表示通讯单元的通讯节点、通讯单元通道代号、逻辑设备节点、功能代号、数据对象和数据属性代号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用于智能电网的新型网络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参引依次由表示通讯单元的通讯节点、通讯单元通道代号、逻辑设备节点组成;
所述服务参引依次由功能代号、数据对象和数据属性代号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智能电网的新型网络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参引建模的方法建立逻辑对象的通信模型,包括如下步骤:
主站请求从站发送所有的所述设备参引;
从站接受请求,并向主站发送所有的所述设备参引;
主站接收从站发送的所有的所述设备参引,并根据单个所述设备参引请求从站发送该设备所提供的所有的所述服务参引;
从站接受请求,并向主站发送该设备所提供的所有的所述服务参引;
主站接收从站发送的所述服务参引,并判断是否已完成对从站的所有设备所提供的所述服务参引的请求;若判断为是,则建模完成;若判断为否,则继续根据设备参引,请求从站发送该设备所提供的所有的服务参引。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智能电网的新型网络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读取所述逻辑对象的参引,利用参引建模的方法建立逻辑对象的通信模型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建立的所述逻辑对象的通信模型,还原通信系统的拓扑结构。
9.一种用于智能电网的新型网络通信系统,包括主站与从站,其特征在于,主站与从站采用IEC104规约通信,还包括初始化模块、通信建模模块以及数据交互模块,其中:
所述初始化模块,用于配置系统中的逻辑对象的参引,使每个逻辑对象在系统中具有唯一的参引表示,其中,所述逻辑对象的参引包括设备参引和服务参引,通讯交互报文符合IEC104规约;
所述通信建模模块,用于通过读取所述逻辑对象的参引,主站请求从站发送所述逻辑对象的设备参引,根据所述设备参引请求从站发送该设备所提供的所有服务参引,利用两级式参引建模的方法建立逻辑对象的通信模型;
所述数据交互模块,用于在主站与从站采用IEC104规约通信的过程中,根据所述逻辑对象的通信模型中的服务,以所述逻辑对象的参引为定位依据进行数据交互。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智能电网的新型网络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修正模块;
所述修正模块,用于在数据交互过程中,根据逻辑对象的参引的改变,动态修改逻辑对象的通信模型中的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用于智能电网的新型网络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存储模块;
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将所述逻辑对象的通信模型保存到网络通信单元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智能电网的新型网络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化模块包括第一配置模块、第二配置模块、第三配置模块、第四配置模块以及第五配置模块;
所述第一配置模块,用于配置命令识别符;
所述命令识别符用于描述读配置、读数据以及写数据的功能;
所述第二配置模块,用于配置分帧识别符;
所述分帧识别符用于描述报文的分帧传送情况;
所述第三配置模块,用于配置参引长度;
所述参引长度用于描述报文中参引字符串的长度;
所述第四配置模块,用于配置参引内容;
所述参引内容用于定位数据;
所述第五配置模块,用于配置数据打包;
所述数据打包用于描述所述参引所代表的数据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智能电网的新型网络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参引内容依次由表示通讯单元的通讯节点、通讯单元通道代号、逻辑设备节点、功能代号、数据对象和数据属性代号组成。
14.根据权利要求9或13所述的用于智能电网的新型网络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参引依次由表示通讯单元的通讯节点、通讯单元通道代号、逻辑设备节点组成;
所述服务参引依次由功能代号、数据对象和数据属性代号组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于智能电网的新型网络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建模模块,包括设备请求模块、设备发送模块、服务请求模块、服务发送模块以及判断模块,其中:
所述设备请求模块,设置于主站中,用于请求从站发送所有的所述设备参引;
所述设备发送模块,设置于从站中,用于接受请求,并向主站发送所有的所述设备参引;
所述服务请求模块,设置于主站中,用于接收从站发送的所有的所述设备参引,并根据单个所述设备参引请求从站发送该设备所提供的所有的所述服务参引;
所述服务发送模块,设置于从站中,用于接受请求,并向主站发送该设备所提供的所有的所述服务参引;
所述判断模块,设置于主站中,用于接收从站发送的所述服务参引,并判断是否已完成对从站的所有设备所提供的所述服务参引的请求;若判断为是,则建模完成;若判断为否,则继续根据设备参引,请求从站发送该设备所提供的所有的服务参引。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智能电网的新型网络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还原拓扑结构模块,用于根据建立的所述通信模型,还原通信系统的拓扑结构。
17.一种用于智能电网的新型网络通信单元,包括主机板、扩展板、电源板以及总线板,主机板与扩展板通过CAN总线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板包括1个或多个以太网口,所述以太网口使用基于IEC104规约的扩展通讯协议;所述以太网口应用于权利要求9至16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智能电网的新型网络通信系统。
CN201310167280.0A 2013-05-08 2013-05-08 用于智能电网的新型网络通信方法、系统以及单元 Active CN1041440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67280.0A CN104144067B (zh) 2013-05-08 2013-05-08 用于智能电网的新型网络通信方法、系统以及单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67280.0A CN104144067B (zh) 2013-05-08 2013-05-08 用于智能电网的新型网络通信方法、系统以及单元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44067A CN104144067A (zh) 2014-11-12
CN104144067B true CN104144067B (zh) 2017-09-26

Family

ID=518531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67280.0A Active CN104144067B (zh) 2013-05-08 2013-05-08 用于智能电网的新型网络通信方法、系统以及单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44067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2975A (zh) * 2007-03-30 2010-02-17 Abb技术有限公司 配置智能电子设备的方法
CN101697551A (zh) * 2009-11-05 2010-04-21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一种网络化电力远动通信方法
CN102611710A (zh) * 2012-03-31 2012-07-25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基于mms的调度主站与变电站的数据交互方法及系统
CN102685036A (zh) * 2011-03-07 2012-09-19 Abb技术有限公司 Iec 61850变电站网关
CN102832703A (zh) * 2011-06-16 2012-12-19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模型转换机的变电站与调度主站模型快速转换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82844A1 (en) * 2008-09-30 2010-04-01 Abb Research Ltd. Field device controller adapte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2975A (zh) * 2007-03-30 2010-02-17 Abb技术有限公司 配置智能电子设备的方法
CN101697551A (zh) * 2009-11-05 2010-04-21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一种网络化电力远动通信方法
CN102685036A (zh) * 2011-03-07 2012-09-19 Abb技术有限公司 Iec 61850变电站网关
CN102832703A (zh) * 2011-06-16 2012-12-19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模型转换机的变电站与调度主站模型快速转换方法
CN102611710A (zh) * 2012-03-31 2012-07-25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基于mms的调度主站与变电站的数据交互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IEC61850规约测试技术研究及应用;左群业,张永利;《继电器》;20070116;第35卷(第2期);第68-71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44067A (zh) 2014-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47456B (zh) 一种rs485自动分配地址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302060A (zh) 一种整车休眠唤醒方法、系统和汽车can网络网关
CN102394819B (zh) 一种trill网络中指定vlan转发者的选举方法和装置
CN102611710B (zh) 基于mms的调度主站与变电站的数据交互方法及系统
CN110401971B (zh) 一种基于230MHz电力专有频段智能自组网的通信方法
CN106982222A (zh) 一种工业4.0环境下可配置的多协议数据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02811152B (zh) 一种多主总线网络通讯实时交易数据交换实现方法
CN209201095U (zh) 一种无线访问接入装置
CN105389278A (zh) 一种基于can总线的主从机串行通信方法
CN101945026B (zh) 控制局域网络中应用层数据传输方法和控制局域网络系统
CN110086854A (zh) 一种分布式私有云系统
CN102571970B (zh) 用于交通物联网的节点模块及其通信方法
CN100469037C (zh) 支持即插即用的基于can总线的分层控制树状网络
CN113207113B (zh) 多连接组网系统、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3986714B (zh) 将总线控制网络接入avb网络的代理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6657377B (zh) 一种wia-pa/全互联制造网络信息服务适配器及实现方法
CN104144067B (zh) 用于智能电网的新型网络通信方法、系统以及单元
CN104618123A (zh) 一种供电方法以及装置
CN103023791A (zh) 一种动态路由方法及智能集中器
CN104348733A (zh) 内容名压缩方法及装置
JP2003069589A (ja)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アドレッシング方法、通信制御装置及び方法
CN109905308A (zh) 一种混合型FlexRay总线网络拓扑结构的测试平台
WO2022087795A1 (zh) 资源映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972314B (zh) 以太网接口上模拟串行接口的方法以及应用该方法的部件
CN202160188U (zh) 一种网络空调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