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43087A - 基于sd-oct的挫伤性视网膜内外节缺失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sd-oct的挫伤性视网膜内外节缺失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143087A CN104143087A CN201410356040.XA CN201410356040A CN104143087A CN 104143087 A CN104143087 A CN 104143087A CN 201410356040 A CN201410356040 A CN 201410356040A CN 104143087 A CN104143087 A CN 10414308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appearance
- voxel
- gray
- acromere
- reg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10000001525 retina Anatomy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0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8000012217 deletion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4
- 230000037430 deletion Effects 0.000 title abstract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1
- 238000012549 trai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10000004204 blood vessel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08000034656 Contusions Diseas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9519 contu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847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034 disappearanc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9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606 normaliz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066 decision tre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877 morpholog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030 elimin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2
- 238000003379 elimi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2
- 238000012805 post-process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7781 pre-process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10000001508 ey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1
- 208000014674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8733 trauma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08000027418 Wounds 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06010052428 Wound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108091008695 photoreceptor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049 pig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0981 epitheliu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574 ganglion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06010071321 Commotio retina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03098 Ganglion Cyst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01344 Macular Edem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25415 Macular oedem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05400 Synovial Cyst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1000010099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37265 diseases, disorders, signs and symptom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438 eyesigh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615 ingredi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1000010230 macular retinal edem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052 molecular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5036 nerv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537 neu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256 retinal i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210 retinal vesse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706 support-vector machin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519 tissu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NAWXUBYGYWOOIX-SFHVURJKSA-N (2s)-2-[[4-[2-(2,4-diaminoquinazolin-6-yl)ethyl]benzoyl]amino]-4-methylidenepentanedio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C1=CC2=NC(N)=NC(N)=C2C=C1CCC1=CC=C(C(=O)N[C@@H](CC(=C)C(O)=O)C(O)=O)C=C1 NAWXUBYGYWOOIX-SFHVURJK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04569 Blindnes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0415 Low Vis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7442 Retinal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5252 bulbus oculi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790 cross-valid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735 defic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5081 epithelial laye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303 low vi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379 membra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170 patholog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09 pattern recogn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479 physiological effects, processes and function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02 quant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25 tom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472 traum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Eye Examina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SD-OCT图像的挫伤性视网膜内节/外节缺失三维自动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图像预处理,采用多尺度三维图割方法将视网膜内部自动分割成11个表面,提取位于第7表面和第8表面之间的内节/外节区域作为感兴趣区域,进行平坦化处理和双线性滤波增强;(2)对感兴趣区域中每个体素提取5类(共计57个)特征;(3)采用主成份分析方法对特征进行优化选择;(4)将特征样本分成训练集和测试集,对训练集样本采用Adaboost算法训练集成分类器;(5)对测试集样本进行缺失/非缺失识别;(6)对识别结果进行血管轮廓影响排除和孤立点排除等后处理,计算相应的缺失体积,缺失体积识别误差小,准确性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视网膜图像处理与分析方法,尤其是对SD-OCT(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视网膜图像中的内节/外节缺失的三维自动定量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眼外伤是导致视力损伤甚至致盲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我国单眼盲的首位致盲原因。当眼球表面的损伤传递到后端的视网膜时,视网膜震荡伤的特点是灰白变色,或是当外伤闭合后,视网膜仍然浑浊。人眼的组织病理学研究和动物研究表明,光感受器的内节/外节连接区损伤是视网膜震荡伤的发病原。而光感受器的内节/外节与光传导紧密相关,因此,内节/外节的完整性与视力密切相关。
SD-OCT(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是一种无损评估视网膜生理和病理指标的强有力技术,能快速获得高分辨的断层三维图像。在SD-OCT图像中,光感受器内节/外节是介于外界膜和色素上皮层之间的一个高亮反射层。内节/外节完整性的遭破坏程度是光感受器受损程度的一个代表性指标,通常与视网膜震荡伤导致的视力低下以及其他视网膜疾病有关。
在SD-OCT图像中,通过定量检测内节/外节区域缺失范围来定量评估光感受器的损伤程度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方向。有文献报道在一个B扫描面中进行内节/外节缺失长度的手动检测。但是,这是基于单个二维界面图像。此外,有文献提出采用部分OCT投影图像或者冠状面投影图像等技术更好地可视化光感受器的整体性和缺失区域。但是,这些检测内节/外节缺失面积的技术仍然是基于二维图像的,而且是手动的,这在选择缺失区域边界时可能会引入主观因素。关于内节/外节缺失区域边界的自动检测和内节/外籍缺失面积计算方法也有文献报道,但是,这种方法是基于缺失区域是圆形的假设,而实际上,缺失区域的形状可能是任意形状。
更重要的是,内节/外节是一层有厚度的薄膜,应该以内节/外节缺失的体积来衡量光感受器的损伤程度。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现有技术对视网膜内外节缺失检测也仅仅只针对局部较小的范围进行检测,特征提取不全面,并且分类不平衡,例如,CN103679198A公开了一种基于K近邻的视网膜内节外节缺失自动检测,提取以黄斑中心为中心、直径1mm的内节外节区域为感兴趣区域,进行5个特征提取,提取特征少,特征不够典型,且由于K近邻分类器的约束,采用的K近邻分类存在分类不平衡问题,分类性能差;其次,在后处理与缺失体积计算中,对识别分类得到的结果没有进行血管轮廓影响排除和孤立点排除,缺失体积误差大,准确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的视网膜内节/外节缺失三维自动定量检测方法,能够将内节/外节全部区域作为感兴趣区域,全面提取体素特征,充分考虑不平衡分类问题的特点,精确计算视网膜内外节缺失区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SD-OCT的挫伤性视网膜内外节缺失检测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6个步骤:图像预处理,体素特征提取,特征选择,集成分类器的训练,体素缺失识别,后处理与缺失体积计算。
一种基于SD-OCT的挫伤性视网膜内外节缺失检测方法,即包括以下步骤:
(1)图像预处理:采用多尺度三维图割方法进行视网膜内部分层,将视网膜SD-OCT图像自动分割成10个分层,产生11个表面,将包含内节/外节区域的第7层和第8层之间的数据提取出来,参考第11层进行平坦化,将平坦化后第7层和第8层之间的内节/外节区域的SD-OCT图像作为感兴趣区域,进行双线性滤波增强;
(2)体素特征提取:对步骤(1)所述平坦化后的内节/外节区域的所有体素的灰度值进行归一化处理,根据手动标记的金标准,对内节/外节区域内的缺失体素和非缺失体素分别提取5类特征,所述5类特征包括归一化的灰度值、分块均值、分块标准差、13个方向的灰度差绝对值、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特征;
(3)特征优化选择:对步骤(2)中所提取的特征采用主成份分析法进行特征选择;
(4)集成分类器的训练:将经步骤(3)选择的特征分成训练集和测试集;在训练集中,按1:1比例,从非缺失样本中随机抽取数量与缺失样本数量相同的特征样本,采用Ababoost算法进行集成分类器的训练;
(5)体素缺失/非缺失的分类识别:对测试集样本进行缺失/非缺失识别,采用步骤(4)训练得到的集成分类器对测试样本进行分类,对每个体素的缺失与否进行分类识别;
(6)后处理与缺失体积计算:对步骤(5)分类识别得到的缺失结果进行血管轮廓影响排除和孤立点排除,并计算相应的缺失体积。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体描述如下。
(1)图像预处理
图像预处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步骤:视网膜内部分层,包含内节/外节区域的感兴趣区域提取和平坦化,以及图像的双线性滤波增强。
(1-1)视网膜内部分层
人类视网膜是一个相当薄的组织,厚度不到0.5mm,是眼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视网膜本身具有相当复杂的结构,基本结构类似于一个“三层蛋糕”——三层神经细胞被两层类神经连接层隔开,可以更精细地分成10个层。视网膜内部分层对于分析视网膜病变如眼外伤的严重程度、黄斑水肿的形成等具有重要作用。采用多尺度三维图搜索方法将视网膜SD-OCT图像自动分割成10个分层,产生11个表面。所述10个分层自上至下依次为:神经纤维层,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内核层,外丛状层,外核层,内节层,外节层,维尔赫夫氏膜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层;
三维图搜索方法是基于图论的方法,采用从粗糙到精细的不同分辨率,来检测视网膜的内部各表面。图搜索采用基于边界的代价函数,当代价函数最小时,即找到各个表面;
(1-2)内节/外节区域提取和平坦化
完成了各分层的分割后,可以将包含内节/外节区域的第7层和第8层之间的数据提取出来,并参考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的下界即第11层进行平坦化,因为第11层的分层效果相对鲁棒。本发明主要平坦化后的第7层与第8层之间的SD-OCT图像作为感兴趣区域,研究内节/外节的缺失检测。即将包含内节/外节区域的第7层和第8层之间的数据提取出来,参考第11层进行平坦化,将平坦化后第7层和第8层之间的内节/外节区域的SD-OCT图像作为感兴趣区域,进行双线性滤波增强。
(2)特征提取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纹理特征分类的内节/外节缺失检测方法,首先,对感兴趣区域内的所有体素的灰度值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提取了5类特征,5类特征包括归一化的灰度值、分块均值、分块标准差、13个方向的灰度差绝对值、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特征;5类特征共计57个特征:归一化的灰度值(特征1),分块均值(特征2),分块标准差(特征3),13个方向的灰度差绝对值(步长分别取1和2,特征4-5),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特征,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特征包括对比度(13个方向,特征6-18)、相关性(13个方向,特征19-31)、能量(13个方向,特征32-44)、均匀性(13个方向,特征45-57)。
(2-1)归一化灰度值表示每个体素的灰度级,对感兴趣区域内的所有体素的灰度值采用如式(1)所示的方法进行线性归一化至0~255。
其中,(i,j,k)表示体素的坐标,Inormalized(i,j,k)表示体素(i,j,k)归一化后的灰度值,Ioriginal(i,j,k)表示体素(i,j,k)原始的灰度值,Imin和Imax分别表示感兴趣区域内体素灰度值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内节/外节缺失区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灰度值低于非缺失区域,即内节/外节缺失区域的灰度值低于非缺失区域的灰度值。
(2-2)分块均值用于表示以体素(i,j,k)为中心的分块的灰度均值,5×5×5分块的灰度均值Mblock(i,j,k),计算公式如式(2):
由于内节/外节缺失区域的灰度值整体比非缺失区域的灰度值小,所以内节/外节缺失区域的分块均值Mblock(i,j,k)小于非缺失区域的分块均值。
(2-3)分块标准差STDblock(i,j,k)用于表示以体素(i,j,k)为中心的5×5×5分块的灰度值变化情况,表征灰度值在5×5×5分块中的分散程度;可根据分块标准差STDblock(i,j,k)识别分块体素全部位于缺失区域、分块体素全部位于非缺失区域、或者分块中同时包含缺失区域和非缺失区域的体素,计算公式如公式(2):
依据分块标准差STDblock(i,j,k)的值识别分块体素位于缺失区域或者非缺失区域或者同时包含缺失区域和非缺失区域的体素;如果某分块中的体素灰度值都很接近,即该分块全部位于缺失区域或者全部位于非缺失区域,即STDblock(i,j,k)的值属于一个经验值偏小的范围,STDblock(i,j,k)值的范围与图像本身体素灰度值有关,例如小于所有体素灰度值STDblock(i,j,k)平均值;如果分块中同时包含缺失区域和非缺失区域的体素,则对应的STDblock(i,j,k)的值属于一个经验值偏大的范围,例如,大于所有体素灰度值STDblock(i,j,k)平均值。通过STDblock(i,j,k)的值识别分块体素位于缺失区域或者非缺失区域或者同时包含缺失区域和非缺失区域的体素,STDblock(i,j,k)的值识别范围没有一个明确的范围,基于操作者的经验值识别,一般如果某个分块的STDblock(i,j,k)小于所有体素灰度值STDblock(i,j,k)平均值,分块全部位于缺失区域或者全部位于非缺失区域,否则,分块中同时包含缺失区域和非缺失区域的体素;
(2-4)13个方向上的灰度差绝对值之和定义为:中心点体素(i,j,k)的灰度值与周围体素(13个方向)的灰度差绝对值之和,13个方向上的灰度差绝对值反映中心点体素在缺失区域或非缺失区域的位置,依据所述13个方向上的灰度差绝对值之和AIDstep(i,j,k)判断中心点体素(i,j,k)位于缺失与非缺失交界处或者缺失区域或者非缺失区域;若该特征值属于一个比较大的范围,一般大于或者等于0.5,说明该中心点体素位于缺失与非缺失交界处;若该特征值接近于零,一般小于0.5,说明中心点体素位于缺失区域或者非缺失区域,这里选择了两种距离步长,step=1,2,即step为1或者2,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所述13个方向的选取方法为:假设α1表示X轴与X-Y平面投影图的夹角,α2表示Z轴与X-Y平面投影图的夹角,那么所述13个方向分别为(α1,α2)=(0,90°)、(45°,90°)、(90°,90°)、(135°,90°)、(0,45°)、(180°,45°)、(90°,45°)、(-90°,45°)、(0,0)、(45°,45°)、(135°,45°)、(-45°,45°)、(-135°,45°);13个方向对应的l、m、n取值分别为(i+step,j,k)、(i+step,j+step,k)、(i,j+step,k)、(i-step,j+step,k)、(i+step,j,k+step)、(i-step,j,k+step)、(i,j+step,k+step)、(i,j-step,k+step)、(i,j,k+step)、(i+step,j+step,k+step)、(i-step,j+step,k+step)、(i+step,j-step,k+step)、(i-step,j-step,k+step);表示13个方向上灰度差绝对值之和。
(2-5)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特征描述多个立体切面之间灰度级的空间相关性,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特征为三维体数据的灰度共生矩阵,采用了一种三维方法在13个方向上跨切面搜索不同灰度级,可以构造13个灰度共生矩阵;13个灰度共生矩阵构造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对每个5×5×5分块构造所述13个不同方向(步骤(2-4)中选取的13个方向)上的灰度共生矩阵;然后,分别提取4个基于该灰度共生矩阵的特征:(a)对比度,用于度量立体图像的局部对比度,当大灰度差情况发生概率大时,对比度值较大;(b)相关性,用于表征体素对中两个体素的相关性,当体素对的灰度值越相关时,该相关性特征值越大;(c)能量,用于度量体素对的重复出现次数,当体素对重复次数越多时,能量值越大;(d)均匀性,用于表征体素对的局部均匀性,当每个体素对的灰度级越相近时,该均匀性特征值越大。
对比度Contrastdirection m(i,j,k)、相关性Correlationdirection m(i,j,k)、能量Energydirection m(i,j,k)和均匀性Homogeneitydirection m(i,j,k)分别采用式(5)、式(6)、式(7)和式(8)进行计算:
其中,p(x,y)表示灰度共生矩阵中第(x,y)个元素;Ng表示量化后的灰度级(一般基于经验值选取量化后的主要灰度级),取Ng=8;μx和σx分别表示第x行的均值和标准差;μy和σy分别表示第y列的均值和标准差。
(3)特征优化选择
特征选择目的是降低特征空间的维数,从大的特征集中选择主要的特征,对于训练样本,本发明采用主成份分析方法进行特征选择。对于步骤(2)所述提取的5类特征采用主成份分析方法进行特征选择,将经过特征选择后的结果作为新的特征,根据新特征所代表的数据总方差的比例大于等于90%的原则,选择前12个主成分作为新特征;
完成特征优化选择后,感兴趣区域内的每个体素用一个12维的特征向量来表征,步骤(4)的集成分类器将在特征空间中进行。
(4)集成分类器的训练
由于缺失体素的数量远少于非缺失体素的数量,两类样本的类间分布不平衡,属于典型的非平衡分类问题。传统的分类器,大都建立在训练样本集分布基本均衡的前提下,且以总体分类精度作为目标,在本问题中,由于缺失类样本相对稀缺以及不可避免的噪声问题,传统的分类器如支持向量机、贝叶斯分类器、分类与回归树方法、决策树、线性判别分析、双线性判别分析等,都会出现分类器对数量上占优势的多数类(非缺失类)存在明显的偏好,使得多数类的分类精度提高,而少数类(缺失类)的分类精度降低。本发明通过下采样方式舍弃大部分多数类样本,以缺失样本数量与非缺失样本数量的比例为1:1比例构造新的训练集,并采用分类器集成的方法来进一步克服不平衡分类问题,以决策树为弱分类器,采用Adaboost算法进行集成分类器的训练。
(5)体素缺失/非缺失的分类识别
采用步骤(4)训练得到的集成分类器,对内节/外节区域内的体素进行分类识别,分成缺失/非缺失两类。
(6)后处理与缺失体积计算
由于视网膜血管轮廓的影响,SD-OCT图像的B扫描图的相应位置上会出现上下贯穿的阴影,在IS/OS连接区内也会出现血管阴影,这些阴影往往会被误判为缺失,因此需要进行排除。本设计首先将三维OCT数据投影至X-Y平面,并对投影图进行血管轮廓检测,若步骤(5)得到的缺失识别结果的X坐标值与血管轮廓的X坐标值相等,则认为是缺失误识别,将对应的识别结果改为非缺失,可有效地排除血管轮廓对内节/外节缺失检测的影响。
由于内节/外节缺失的生理特点,孤立的缺失点或者孤立的非缺失点应该不存在,因此,对检测结果采用形态学方法进行了孤立点的排除。
经后处理的检测结果是以体素个数为单位的,最后检测结果乘以体素的分辨率,转化为检测到的内节/外节缺失体积。
步骤(6)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6-1)血管轮廓影响的排除:将第1至第10层的全部三维SD-OCT数据投影至X-Y平面,对投影图进行血管轮廓检测,将步骤(5)的缺失识别结果的X坐标值等于血管轮廓的X坐标值,则认为是缺失误识别,将对应的识别结果修改为非缺失区域;
(6-2)将步骤(6-1)的缺失识别结果采用形态学方法进行孤立点的排除;
(6-3)将步骤(6-2)的孤立点的排除后缺失识别结果乘以体素的分辨率,转化为检测到的内节/外节缺失体积。
本发明有益效果包括: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SD-OCT图像、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的视网膜内节/外节缺失三维自动检测方法,将感兴趣区域扩展至整个内节/外节连接区;提取57个体素特征,采用了主成份分析方法进行了特征选择与优化,充分考虑到了不平衡分类问题的存在,采用了Adaboost算法训练集成分类器,从测试结果来看,分类性能比之前申请有较大提高,视网膜内节外节检测准确,同时,本发明对识别分类得到的结果进行血管投影和孤立点排除,缺失体积识别误差小,准确性好;
进一步地,本申请扩大了训练和测试的数据集,包括15个外伤眼和15个正常眼;对于眼外伤等临床常见眼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内节/外节缺失三维自动检测的整体框图;
图2为图2视网膜的分层效果图(SD-OCT图像的X-Z平面图),分成了10个层(11个表面),自上至下依次为:神经纤维层,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内核层,外丛状层,外核层,内节层,外节层,维尔赫夫氏膜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层;
图3为平坦化后的SD-OCT图像和感兴趣区域(X-Z平面图);
图4为双线性滤波后的SD-OCT图像和感兴趣区域(X-Z平面图);
图5为血管轮廓的影响,(a)箭头所示为血管轮廓在OCT图像X-Z平面图中的位置;(b)视网膜OCT图像在X-Y平面上的投影图以及血管;(a)和(b)图中箭头处的血管位置一一对应;
图6内节/外节缺失检测结果与金标准。图(a)表示由观察者1手动标记的一个外伤眼数据的内节/外节缺失三维金标准,图(b)表示对该外伤眼数据采用本发明方法检测到的内节/外节缺失区域;图(c)表示采用本发明方法对正常眼数据的检测结果;
图7为外伤数据和正常数据缺失体积检测结果的比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本方法的基本框图如附图1所示,主要包括6个步骤:图像预处理,体素特征提取,特征优化选择,集成分类器训练,体素缺失/非缺失分类识别,后处理与缺失体积计算。具体描述如下。
(1)图像预处理
图像预处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步骤:视网膜内部分层,包含内节/外节区域的感兴趣区域的提取和平坦化,图像的双线性滤波增强。
(a)视网膜内部分层
人类视网膜是一个相当薄的组织,厚度不到0.5mm,是眼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视网膜本身具有相当复杂的结构,基本结构类似于一个“三层蛋糕”——三层神经细胞被两层类神经连接层隔开,可以更精细地分成10个层。视网膜内部分层对于分析视网膜病变如眼外伤的严重程度、黄斑水肿的形成等具有重要作用。采用多尺度三维图搜索方法将视网膜SD-OCT图像自动分割成10个分层,产生11个表面,如附图2所示。三维图搜索方法是基于图论的方法,采用从粗糙到精细的不同分辨率,来检测视网膜的内部各表面。图搜索采用基于边界的代价函数,当代价函数最小时,即找到各个表面。
(b)内节/外节区域提取和平坦化
完成了各分层的分割后,可以将包含内节/外节区域的第7层和第8层之间的数据提取出来,并参考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第10层)的下界即第11层进行平坦化,因为第11层的分层效果相对鲁棒。本发明主要平坦化后的第7层与第8层之间的SD-OCT图像作为感兴趣区域,研究内节/外节的缺失检测。平坦化后的SD-OCT图像和感兴趣区域(X-Z平面图)如附图3所示,双线性滤波后的SD-OCT图像和感兴趣区域(X-Z平面图)如图4所示,滤除图像中的散斑噪音。
(2)体素特征提取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纹理特征分类的内节/外节缺失检测方法。首先,对感兴趣区域内的所有体素的灰度值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提取了5类特征,共计57个特征:归一化的灰度值(特征1),分块均值(特征2),分块标准差(特征3),13个方向的灰度差绝对值(步长分别取1和2,特征4-5),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特征,包括对比度(13个方向,特征6-18),相关性(13个方向,特征19-31),能量(13个方向,特征32-44),均匀性(13个方向,特征45-57)。
归一化灰度值表示每个体素的灰度级,对感兴趣区域内的所有体素的灰度值采用如式(1)所示的方法进行线性归一化至0~255。
其中,(i,j,k)表示体素的坐标,Inormalized(i,j,k)表示体素(i,j,k)归一化后的灰度值,Ioriginal(i,j,k)表示体素(i,j,k)原始的灰度值,Imin和Imax分别表示感兴趣区域内体素灰度值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内节/外节缺失区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灰度值低于非缺失区域。
分块均值用于表示以体素(i,j,k)为中心的小分块的灰度均值,这里计算了5×5×5小分块的灰度均值Mblock(i,j,k),计算公式如下:
由于内节/外节缺失区域的灰度值整体比非缺失区域的灰度值小,所以内节/外节缺失区域的分块均值Mblock(i,j,k)小于非缺失区域的分块均值。
分块标准差STDblock(i,j,k)用于表示以体素(i,j,k)为中心的5×5×5小分块的灰度值变化情况,可以表征灰度值在5×5×5分块中的分散程度。可根据分块标准差识别分块体素全部位于缺失区域、分块体素全部位于非缺失区域、或者分块中同时包含缺失区域和非缺失区域的体素,计算公式如下:
13个方向上的灰度差绝对值之和AIDstep(i,j,k)定义为:中心点体素(i,j,k)的灰度值与周围体素(13个方向)的灰度差绝对值之和,该特征可以很好地反映中心点体素在缺失区域或非缺失区域的大概位置,若该特征值大于0.5,说明该中心点体素位于缺失与非缺失交界处;若该特征值小于0.5,说明中心点体素位于较大块缺失区域或者非缺失区域,这里选择了两种距离步长,step=1,2,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所述13个方向的选取方法为:假设α1表示X轴与X-Y平面投影图的夹角,α2表示Z轴与X-Y平面投影图的夹角,那么所述13个方向分别为(α1,α2)=(0,90°)、(45°,90°)、(90°,90°)、(135°,90°)、(0,45°)、(180°,45°)、(90°,45°)、(-90°,45°)、(0,0)、(45°,45°)、(135°,45°)、(-45°,45°)、(-135°,45°);13个方向对应的l、m、n取值分别为(i+step,j,k)、(i+step,j+step,k)、(i,j+step,k)、(i-step,j+step,k)、(i+step,j,k+step)、(i-step,j,k+step)、(i,j+step,k+step)、(i,j-step,k+step)、(i,j,k+step)、(i+step,j+step,k+step)、(i-step,j+step,k+step)、(i+step,j-step,k+step)、(i-step,j-step,k+step);表示13个方向上灰度差绝对值之和。
三维体数据的灰度共生矩阵可以描述多个立体切面之间灰度级的空间相关性。本设计采用了一种三维方法在13个方向上跨切面搜索不同灰度级,可以构造13个灰度共生矩阵。假设α1表示X轴与X-Y平面投影图的夹角,α2表示Z轴与X-Y平面投影图的夹角,那么13个方向分别为(α1,α2)=(0,90°)、(45°,90°)、(90°,90°)、(135°,90°)、(0,45°)、(180°,45°)、(90°,45°)、(-90°,45°)、(0,0)、(45°,45°)、(135°,45°)、(-45°,45°)、(-135°,45°)。这里,对每个5×5×5小分块构造了以上13个不同方向上的灰度共生矩阵。然后,分别提取4个基于该灰度共生矩阵的特征:(a)对比度,用于度量立体图像的局部对比度,当大灰度差情况发生概率大时,对比度值较大;(b)相关性,用于表征体素对中两个体素的相关性,当体素对的灰度值越相关时,该相关性特征值越大;(c)能量,用于度量体素对的重复出现次数,当体素对重复次数越多时,能量值越大;(d)均匀性,用于表征体素对的局部均匀性,当每个体素对的灰度级越相近时,该均匀性特征值越大。对比度Contrastdirection m(i,j,k)、相关性Correlationdirection m(i,j,k)、能量Energydirection m(i,j,k)和均匀性Homogeneitydirection m(i,j,k)分别采用式(5)、式(6)、式(7)和式(8)进行计算。
其中,p(x,y)表示灰度共生矩阵中第(x,y)个元素;Ng表示量化后的灰度级,取Ng=8;μx和σx分别表示第x行的均值和标准差;μy和σy分别表示第y列的均值和标准差。
(3)特征优化选择
特征选择是模式识别中常用的一种技术,目的是降低特征空间的维数,从大的特征集中选择主要的特征。本发明采用了主成份分析方法进行特征选择。根据新特征所代表的数据总方差的比例大于等于90%,选择前12个主成分作为新特征。
完成特征优化选择后,感兴趣区域内的每个体素可用一个12维的特征向量来表征,接下来的分类将在特征空间中进行。
(4)集成分类器的训练
由于缺失体素的数量远少于非缺失体素的数量,两类样本的类间分布不平衡,属于典型的非平衡分类问题。传统的分类器,大都建立在训练样本集分布基本均衡的前提下,且以总体分类精度作为目标,在本问题中,由于缺失类样本相对稀缺以及不可避免的噪声问题,传统的分类器如支持向量机、贝叶斯分类器、分类与回归树方法、决策树、线性判别分析、双线性判别分析等,都会出现分类器对数量上占优势的多数类(非缺失类)存在明显的偏好,使得多数类的分类精度提高,而少数类(缺失类)的分类精度降低。本发明通过下采样方式舍弃大部分多数类样本,以缺失样本数量与非缺失样本数量1:1的比例构造训练集,并采用分类器集成的方法来进一步克服不平衡分类问题,以决策树为弱分类器,采用Adaboost算法进行集成分类器的训练。
(5)体素缺失/非缺失的分类识别
采用上述训练得到的集成分类器,对内节/外节区域内的体素进行分类识别,分成缺失/非缺失两类。
(6)后处理与缺失体积计算
如附图5(a)所示,箭头所示为血管轮廓在OCT图像X-Z平面图中的位置,由于视网膜血管轮廓的影响,SD-OCT图像的B扫描图的相应位置上会出现上下贯穿的阴影,在IS/OS连接区内也会出现血管阴影,这些阴影往往会被误判为缺失,因此需要进行排除。首先将第1至第10层的全部三维OCT数据投影至X-Y平面,如图5(b)所示,视网膜OCT图像在X-Y平面上的投影图以及血管,图5(a)和图5(b)在图中箭头处的血管位置一一对应,本申请对投影图进行血管轮廓检测,如步骤(5)中的缺失识别结果的X坐标值与血管轮廓的X坐标值相等,则认为是缺失误检测,将相应的识别结果改为为非缺失,可有效地排除血管轮廓对内节/外节缺失检测的影响。
由于内节/外节缺失的生理特点,孤立的缺失点或者孤立的非缺失点应该不存在,因此,对缺失识别结果进一步采用形态学方法进行了孤立点的排除。
经后处理的缺失识别结果是以体素个数为单位的,最后缺失识别结果乘以体素的分辨率,转化为检测到的内节/外节缺失体积。
(7)实验方法与结果
内节/外节缺失的金标准由2个观察者在眼科医生指导下独立手动标注。对15个存在内节/外节缺失的眼外伤病人和15个正常人数据进行了本发明方法的测试。采用了留一交叉验证方法来检验本发明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由于在训练阶段,对非缺失样本进行了随机降采样,为了减少随机误差的影响,采用Adaboost算法训练了5个集成分类器模型,并对15个外伤数据和15个正常数据的内节/外节区域分别进行了5次缺失检测。
对外伤病人和正常人的内节/外节缺失检测体积的均值及其95%置信区间进行了比较,对采用t检验方法评估两组数据缺失体积的统计差异性。
为了进一步评估本发明方法的性能,将检测结果与第1个观察者手动标记的金标准进行比较。采用灵敏度(Sensitivity,SEN)、特异度(Specificity,SPE)和均衡正确检测率作为评估的客观指标,分别采用式(9)、式(10)和式(11)计算:
其中,TP、TN、FP和FN分别表示真阳、真阴、假阳和假阴。
附图6(a)给出了由观察者1手动标记的一个外伤眼数据的内节/外节缺失三维金标准结果(附图中心的阴影部分即为内节/外节缺失区域),附图6(b)给出了对该外伤眼数据采用本发明方法进行内节/外节缺失检测的结果,附图6(c)给出了本发明方法对一个正常眼数据进行检测的结果。附图6(a)理解为挫伤性视网膜内节/外节缺失区域期望的检测结果,附图6(b)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检测的结构,对比附图6(a)的期望的检测结果,本发明技术方案检测的结果基本与期望的检测结果一致,准确性高,附图6(c)给出的本发明方法对一个正常眼数据进行检测的结果,基本无缺失区域,是实际眼部状况一致。
由附图6的检测结果可见,本方法能有效地检测出内节/外节的缺失区域。
如图7所示,图7为外伤眼数据和正常眼数据缺失体积检测结果的比较,图中,外伤眼数据和正常眼数据中宽矩形图标表示均值,宽矩形图标中间的窄实线图标表示95%置信区间。采用本发明方法对15个正常数据进行内节/外节缺失检测的体积均值为0.0037mm3,其95%置信区间为(0.0005,0.0069)mm3;对15个外伤眼数据进行内节/外节缺失检测的体积均值为0.1626mm3,其95%置信区间为(0.0198,0.3054)mm3;外伤眼数据和正常眼数据缺失体积检测结果的比较表明,本发明的检测结果与实际眼部状况一致,正常眼的内节/外节缺失检测的体积以及95%置信区间的数据范围远远小于外伤眼的内节/外节缺失检测的体积以及95%置信区间的数据范围,本发明技术方案检测结果与眼部实际状况一致。对正常数据和外伤数据的缺失体积检测结果进行了t检验,结果表明两者存在显著的统计差异(P=9.9112×10-8<0.001)。
表1给出了15个外伤数据的内节/外节缺失检测结果。对于15个外伤数据来说,本发明方法的灵敏度为81.76%±10.52%,特异性为75.29%±7.12%,均衡正确检测率为78.51%±7.06%。对于15个正常数据,本发明方法的特异性为99.03%±0.73%。表明本发明方法是一种较有效的内节/外节缺失检测方法。
表1 15个外伤数据的缺失检测体积、灵敏度、特异度和均衡正确检测率
至此,一种自动检测由眼外伤引起的视网膜内节/外节缺失的方法已经实现并进行了验证。本发明融合了三维图割技术对视网膜SD-OCT进行内部分层、内节/外节区域三维纹理特征的提取、基于主成份分析方法的特征优化选择、基于Adaboost算法的集成分类器的训练与测试以及血管轮廓影响排除和孤立点排除等后处理,实现了视网膜内节/外节缺失的自动三维定量检测,对于眼外伤等临床常见眼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基于SD-OCT的挫伤性视网膜内外节缺失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图像预处理:采用多尺度三维图割方法进行视网膜内部分层,将视网膜SD-OCT图像自动分割成10个分层,产生11个表面,将包含内节/外节区域的第7层和第8层之间的数据提取出来,参考第11层进行平坦化,将平坦化后第7层和第8层之间的内节/外节区域的SD-OCT图像作为感兴趣区域,进行双线性滤波增强;
(2)体素特征提取:对步骤(1)所述平坦化后的内节/外节区域的所有体素的灰度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对内节/外节区域内的缺失体素和非缺失体素分别提取5类特征,所述5类特征包括归一化的灰度值、分块均值、分块标准差、13个方向的灰度差绝对值和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特征;
(3)特征优化选择:对步骤(2)中所提取的特征采用主成份分析法进行特征选择;
(4)集成分类器的训练:将经步骤(3)选择的特征分成训练集和测试集,在训练集中,按缺失样本数量与非缺失样本数量的比例为1:1的比例从非缺失样本中随机抽取数量与缺失样本数量相同的特征样本,采用Ababoost算法进行集成分类器的训练;
(5)体素缺失/非缺失的分类识别:对测试集样本进行缺失/非缺失识别,采用步骤(4)训练得到的集成分类器对测试集样本进行分类,对每个体素的缺失与否进行分类识别;
(6)后处理与缺失体积计算:对步骤(5)分类识别得到的结果进行血管轮廓影响排除和孤立点排除,并计算视网膜内节/外节的缺失体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SD-OCT的挫伤性视网膜内外节缺失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1)视网膜内部分层:采用多尺度三维图搜索方法将视网膜SD-OCT图像自动分割成10个分层,产生11个表面;
(1-2)内节/外节区域提取和平坦化:将包含内节/外节区域的第7层和第8层之间的数据提取出来,参考第11层进行平坦化,将平坦化后的第7层与第8层之间的SD-OCT图像作为感兴趣区域,进行内节/外节的缺失检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SD-OCT的挫伤性视网膜内外节缺失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所述5类特征的提取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1)归一化灰度值表示每个体素的灰度级,对所述感兴趣区域内的所有体素的灰度值采用如式(1)所示的方法进行线性归一化至0~255;
其中,(i,j,k)表示体素的坐标,Inormalized(i,j,k)表示体素(i,j,k)归一化后的灰度值,Ioriginal(i,j,k)表示体素(i,j,k)原始的灰度值,Imin和Imax分别表示感兴趣区域内体素灰度值的最小值和最大值;所述内节/外节缺失区域的灰度值低于非缺失区域的灰度值;
(2-2)分块均值用于表示以体素(i,j,k)为中心的分块的灰度均值,所述分块为5×5×5分块,所述5×5×5分块的灰度均值Mblock(i,j,k),计算公式如式(2):
(2-3)分块标准差STDblock(i,j,k)用于表示以体素(i,j,k)为中心的5×5×5分块的灰度值变化情况,表征灰度值在5×5×5分块中的分散程度;根据分块标准差STDblock(i,j,k)识别分块体素全部位于缺失区域或者分块体素全部位于非缺失区域或者分块中同时包含缺失区域和非缺失区域的体素,计算公式如下:
(2-4)13个方向上的灰度差绝对值之和定义为:中心点体素(i,j,k)的灰度值与13个方向周围体素的灰度差绝对值之和,反映中心点体素在缺失区域或非缺失区域的位置,依据所述13个方向上的灰度差绝对值之和AIDstep(i,j,k)判断中心点体素(i,j,k)位于缺失与非缺失交界处或者缺失区域或者非缺失区域,选择两种距离步长计算13个方向上的灰度差绝对值之和AIDstep(i,j,k),两种距离步长为step=1,2,具体计算公式如公式(4):
表示13个方向上的灰度差绝对值之和;
所述13个方向的选取方法为:假设α1表示X轴与X-Y平面投影图的夹角,α2表示Z轴与X-Y平面投影图的夹角,那么所述13个方向分别为(α1,α2)=(0,90°)、(45°,90°)、(90°,90°)、(135°,90°)、(0,45°)、(180°,45°)、(90°,45°)、(-90°,45°)、(0,0)、(45°,45°)、(135°,45°)、(-45°,45°)、(-135°,45°);
(2-5)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特征描述若干立体切面之间灰度级的空间相关性,所述灰度共生矩阵为三维体数据的灰度共生矩阵,采用三维方法在13个方向上跨切面搜索不同灰度级,构造13个灰度共生矩阵,13个灰度共生矩阵构造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对每个5×5×5分块构造所述13个不同方向上的灰度共生矩阵;
分别提取4个基于所述灰度共生矩阵的特征,所述4个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特征为:(a)对比度、(b)相关性、(c)能量和(d)均匀性;
对比度Contrastdirection m(i,j,k)、相关性Correlationdirection m(i,j,k)、能量Energydirection m(i,j,k)和均匀性Homogeneitydirection m(i,j,k)分别采用式(5)、式(6)、式(7)和式(8)进行计算:
其中,p(x,y)表示灰度共生矩阵中第(x,y)个元素;Ng表示量化后的灰度级,取Ng=8;μx和σx分别表示第x行的均值和标准差;μy和σy分别表示第y列的均值和标准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SD-OCT的挫伤性视网膜内外节缺失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对于步骤(2)所述提取的5类特征采用主成份分析方法进行特征选择,将经过特征选择后的结果作为新的特征,根据新特征所代表的数据总方差的比例大于或者等于90%的原则,选择前12个主成分作为新特征;
完成特征优化选择后,感兴趣区域内的每个体素用一个12维的特征向量表征,在特征空间中进行分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SD-OCT的挫伤性视网膜内外节缺失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经步骤(3)选择的特征分成训练集和测试集,在训练集中,通过下采样方式以缺失样本数量与非缺失样本数量的比例为1:1构造新的训练集,采用分类器集成的方法进行分类,以决策树为弱分类器,采用Adaboost算法进行集成分类器的训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SD-OCT的挫伤性视网膜内外节缺失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6-1)血管轮廓影响的排除:将第1至第10层的全部三维SD-OCT数据投影至X-Y平面,对投影图进行血管轮廓检测,将步骤(5)的缺失识别结果的X坐标值等于血管轮廓的X坐标值,则该X坐标值处的体素被认为是缺失误识别,将对应的识别结果修改为非缺失区域;
(6-2)将步骤(6-1)的缺失识别结果采用形态学方法进行孤立点的排除;
(6-3)将步骤(6-2)的孤立点的排除后的缺失识别结果乘以体素的分辨率,转化为检测到的内节/外节缺失体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356040.XA CN104143087A (zh) | 2014-07-24 | 2014-07-24 | 基于sd-oct的挫伤性视网膜内外节缺失检测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356040.XA CN104143087A (zh) | 2014-07-24 | 2014-07-24 | 基于sd-oct的挫伤性视网膜内外节缺失检测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143087A true CN104143087A (zh) | 2014-11-12 |
Family
ID=51852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356040.XA Pending CN104143087A (zh) | 2014-07-24 | 2014-07-24 | 基于sd-oct的挫伤性视网膜内外节缺失检测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143087A (zh) |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74374A (zh) * | 2014-12-23 | 2015-04-29 | 苏州大学 | 视网膜浆液性色素上皮层脱离的自动分割方法 |
CN104835148A (zh) * | 2015-04-16 | 2015-08-12 | 苏州大学 | 一种视网膜囊状水肿的自动分割方法 |
CN104850861A (zh) * | 2015-05-27 | 2015-08-19 | 山东大学 | 基于rx异常探测和纹理分析的真菌性角膜炎图像识别方法 |
CN106943116A (zh) * | 2017-03-13 | 2017-07-14 | 广东顺德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国际联合研究院 | 一种婴幼儿视力自动检测方法 |
CN108389626A (zh) * | 2018-02-09 | 2018-08-10 | 上海长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基于人工智能的脑卒中筛查方法及系统 |
CN108885687A (zh) * | 2016-02-19 | 2018-11-23 | 光视有限公司 | 用于使用机器学习技术来减少oct血管造影中的伪像的方法和装置 |
CN109325955A (zh) * | 2018-09-06 | 2019-02-12 | 浙江科技学院 | 一种基于oct图像的视网膜分层方法 |
CN109859199A (zh) * | 2019-02-14 | 2019-06-07 | 浙江科技学院 | 一种sd-oct图像的淡水无核珍珠质量检测的方法 |
CN109963494A (zh) * | 2016-11-30 | 2019-07-02 | 南加州大学 | 具有改进的图像质量的光相干断层成像系统 |
CN113554593A (zh) * | 2021-06-15 | 2021-10-26 | 汕头大学 | 一种脉络膜厚度估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CN117541640A (zh) * | 2024-01-09 | 2024-02-09 | 西南科技大学 | 叶栅试验油流图气动流场均匀性的判别方法、设备及介质 |
-
2014
- 2014-07-24 CN CN201410356040.XA patent/CN104143087A/zh active Pending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毛奕茜: "视网膜静脉阻塞后视力与光感受器层完整性的关系", 《万方数据库》 * |
肖泽锋等: "频域OCT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前后光感受器内外节与视力的关系", 《眼科新进展》 * |
Cited By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74374B (zh) * | 2014-12-23 | 2018-07-10 | 苏州比格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视网膜浆液性色素上皮层脱离的自动分割方法 |
CN104574374A (zh) * | 2014-12-23 | 2015-04-29 | 苏州大学 | 视网膜浆液性色素上皮层脱离的自动分割方法 |
CN104835148A (zh) * | 2015-04-16 | 2015-08-12 | 苏州大学 | 一种视网膜囊状水肿的自动分割方法 |
CN104835148B (zh) * | 2015-04-16 | 2018-04-20 | 苏州比格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视网膜囊状水肿的自动分割方法 |
CN104850861A (zh) * | 2015-05-27 | 2015-08-19 | 山东大学 | 基于rx异常探测和纹理分析的真菌性角膜炎图像识别方法 |
CN104850861B (zh) * | 2015-05-27 | 2016-04-13 | 山东大学 | 基于rx异常探测和纹理分析的真菌性角膜炎图像识别方法 |
CN108885687A (zh) * | 2016-02-19 | 2018-11-23 | 光视有限公司 | 用于使用机器学习技术来减少oct血管造影中的伪像的方法和装置 |
CN109963494A (zh) * | 2016-11-30 | 2019-07-02 | 南加州大学 | 具有改进的图像质量的光相干断层成像系统 |
CN109963494B (zh) * | 2016-11-30 | 2022-03-08 | 南加州大学 | 具有改进的图像质量的光相干断层成像系统 |
CN106943116A (zh) * | 2017-03-13 | 2017-07-14 | 广东顺德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国际联合研究院 | 一种婴幼儿视力自动检测方法 |
CN106943116B (zh) * | 2017-03-13 | 2018-10-12 | 广东顺德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国际联合研究院 | 一种婴幼儿视力自动检测方法 |
CN108389626A (zh) * | 2018-02-09 | 2018-08-10 | 上海长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基于人工智能的脑卒中筛查方法及系统 |
CN109325955A (zh) * | 2018-09-06 | 2019-02-12 | 浙江科技学院 | 一种基于oct图像的视网膜分层方法 |
CN109325955B (zh) * | 2018-09-06 | 2021-10-19 | 浙江科技学院 | 一种基于oct图像的视网膜分层方法 |
CN109859199B (zh) * | 2019-02-14 | 2020-10-16 | 浙江科技学院 | 一种sd-oct图像的淡水无核珍珠质量检测的方法 |
CN109859199A (zh) * | 2019-02-14 | 2019-06-07 | 浙江科技学院 | 一种sd-oct图像的淡水无核珍珠质量检测的方法 |
CN113554593A (zh) * | 2021-06-15 | 2021-10-26 | 汕头大学 | 一种脉络膜厚度估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CN113554593B (zh) * | 2021-06-15 | 2023-07-25 | 汕头大学 | 一种脉络膜厚度估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CN117541640A (zh) * | 2024-01-09 | 2024-02-09 | 西南科技大学 | 叶栅试验油流图气动流场均匀性的判别方法、设备及介质 |
CN117541640B (zh) * | 2024-01-09 | 2024-04-02 | 西南科技大学 | 叶栅试验油流图气动流场均匀性的判别方法、设备及介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143087A (zh) | 基于sd-oct的挫伤性视网膜内外节缺失检测方法 | |
Amin et al. | A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using structural predictors of bright lesions | |
US10094649B2 (en) | Evaluation of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ic data prior to segmentation | |
US11638522B2 (en) | Automated determination of arteriovenous ratio in images of blood vessels | |
Nguyen et al. | An effective retinal blood vessel segmentation method using multi-scale line detection | |
Dias et al. | Retinal image quality assessment using generic image quality indicators | |
Odstrcilik et al. | Retinal vessel segmentation by improved matched filtering: evaluation on a new high‐resolution fundus image database | |
Wintergerst et al. | Algorithms for the automated analysis of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biomarkers o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 systematic review | |
Rekhi et al. | Automated classification of exudates from digital fundus images | |
Ali et al. | Glaucoma detection based on local binary patterns in fundus photographs | |
Garnier et al. | Automatic multiresolution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detection from fundus images | |
Luo et al. | The edge detectors suitable for retinal OCT image segmentation | |
Chen et al. | Combination of enhanced depth imaging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d fundus images for glaucoma screening | |
Ananth et al. | An Advanced Low-cost Blood Cancer Detection System. | |
Gholami et al. | Classification of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images for diagnosing different ocular diseases | |
Beevi et al. | Automatic segment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mitotic cell nuclei in histopathology images based on active contour model | |
CN114305387A (zh) | 基于磁共振成像的脑小血管病变图像分类方法、设备及介质 | |
Swingle et al. | Microcystic macular edema detection in retina OCT images | |
Abdani et al. | Iris segmentation method of pterygium anterior segment photographed image | |
Pappu et al. | EANet: Multiscale autoencoder based edge attention network for fluid segmentation from SD‐OCT images | |
Massich et al. | Classifying DME vs normal SD-OCT volumes: A review | |
Mankar et al. | Automatic detection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using morphological operation and machine learning | |
CN103679198B (zh) | 一种基于k近邻的视网膜内节/外节缺失自动检测方法 | |
Mani et al. | An automated hybrid decoupled convolutional network for laceration segmentation and grading of retinal diseases using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images | |
Oliveira et al. | Drusen detection in OCT images with AMD using random forest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112 |